球体和圆柱体教学反思

2024-07-22

球体和圆柱体教学反思(精选6篇)

球体和圆柱体教学反思 第1篇

大班数学《认识球体和圆柱体》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认识球体和圆柱体》教学反思

在今天《认识球体和圆柱体》的教学活动中,主要让幼儿感受它们的基本特征及不同点,并寻找生活中与球体和圆柱体的相似物。

在认识球体这个环节中,我首先出示了皮球,孩子们都一口同声的说:“圆形。”为了区别圆形和球体的差别,我出示了圆形的纸片,并有意转动皮球与纸片,引导幼儿从各个角度观察,了解球体的一个特征:圆形纸片从有的方向是扁的,而皮球无论从什么方向都是圆的。通过让幼儿操作圆形纸片和弹珠,感受原来球体可以向各个方向滚动,而圆形纸片不可以。幼儿还初步的感受形与体的不同。

在认识圆柱体这个环节中,我出示了圆柱体积木,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它的第一个特征:知道了圆柱体上下两个面都是圆形,而且圆形一样大。圆柱体不是从任何方向看都是圆的。并通过摆一摆、放一放,从各个角度感受在不同摆放状态下的圆柱体。

在找一找这个环节中,我让幼儿联系生活实际经验,寻找生活中的球体和圆柱体时,幼儿的参与积极性很高。孩子们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班级里的地球仪是球体。”有的说:“日光灯是圆柱体的。”有的说:“大厅的柱子是圆柱体的。”还有的说:“垃圾桶也是圆柱体的。”„„我结合课件还引导幼儿认识一些常见的圆柱体和球体,拓展幼儿的思维。

在幼儿操作练习巩固的环节中,我出示一些圆锥体、正方体等形状的常见物品,引导幼儿区别它们之前的不同,大多数的孩子可以正确的区分出来。从这个环节可以看出,幼儿大致已经掌握的圆柱体和球体的特征。在今天的活动中,整个活动的效果是不错的,能始终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活动,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

1.我总结的太多,应该尝试让幼儿自己总结,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活动的时间没掌握好,有点短了,可以适当的在操作环节,躲让幼儿玩一玩、摸一摸。

球体和圆柱体教学反思 第2篇

活动设计背景

教室气球、粉笔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掌握球体、圆柱体这一名称,感知它的特点,能找出与它相似的物体,能区分球体和圆柱体。

2、发展幼儿分析、比较能力,培养幼儿的辨别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区分球体和圆柱体

活动准备

皮球、圆形纸片、圆柱体小积木

活动过程

1、出示一个圆形纸片,启发幼儿说出它的形状。

2、发给每个幼儿一张圆形纸片、一个小皮球和一个圆柱体小积木,让幼儿自由的玩,鼓励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用手去摸摸,或在桌上滚一滚、比一比,找一找它们的形状有什么不同。

3、组织幼儿进一步观察、思考,讨论它们有什么不同,让幼儿掌握球体。

4、再出示圆柱体小积木,请幼儿在教室中找出与其类似的物体。

5、指导幼儿观察它的上、下是什么形状,用手从上至下摸摸有什么感觉。

6、组织幼儿讨论观察结果,老师总结。

7、让幼儿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球体和圆柱体。

教学反思

1、备课过程中对活动的安排过少,活动设计背景单一,幼儿在认识球体和圆柱体后,增加手工操作的课程,以增强幼儿的记忆,切实掌握整个课程内容。

2、对过小的幼儿认知能力考虑过于缺乏,如粉笔这个活动背景,物体小又较隐蔽,大多幼儿查找不到。活动中应带领幼儿在教室及附近进行辨别、查找。

3、整个活动效果还是比较可以,不足在于和幼儿配合较少,今后应加大与幼儿的互动。

4、如果重新上这堂课应尽量考虑过小的幼儿认知能力,加大活动的范围、时间以及互动效果。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实践与反思 第3篇

学情分析与教学设想:对于圆柱表面积的知识, 学生不是一张“白纸”。有的学生可能已经从数学课本上了解了一些, 加之在“圆柱的认识”中也有了一些体验和感悟, 个别学生在课外学习中已经知道一些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但是即使学生知道方法, 却不一定真正理解。所以, 教学中教师注重通过出示学习材料、提问、让学生操作和演示等活动, 帮助学生获得圆柱的表面积与圆面积、长方形面积之间的联系。对于圆柱体侧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要遵循主体性原则, 让学生动手操作, 在观察、推理中促进知识的迁移, 使学生掌握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原理和方法, 即通过“等积变形”将圆柱的侧面转化为长方形。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已有的生活经验, 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并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调整教学思路。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导, 激活经验

师:我们学过哪些图形的表面积计算?

生1:长方体、正方体。

师:学习哪个图形给你的印象最深刻?

生2:长方体。

师:能具体讲讲吗? (投影出示长方体。)

生3: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是求长方体6个面积的面的总和, 推导的过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师:说得真不错!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4:因为正方体的6个面都是相等的正方形, 所以在计算它的表面积时, 只需要先算出1个正方形的面积, 然后再乘6就可以了, 这一点给我的印象比较深刻。

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后, 随即引导学生用数学符号、语言表述求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师: (投影出示圆柱体) 观察自己制作的圆柱模型, 想一想并指出“圆柱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 (课前已让每个学生制作了一个高10厘米, 底面直径6厘米的圆柱。)

二、丰富直观表象, 分析概括表面积公式

师:同学们, 你们制作的圆柱共用去多少硬纸板, 知道吗?

生1:圆柱有两个一样大的底面, 有一个侧面。要知道用多少硬纸板, 只要把两个底的面积加上侧面积, 就知道制作这个圆柱所需的硬纸板面积。

生2:要计算制作一个圆柱用多少硬纸板, 关键是要知道计算侧面积的方法。

生3:求做一个圆柱需要用多少硬纸板, 就是要求这个圆柱的全部面积是多少。

(教师巡视, 并参与一些小组活动, 大约三分钟后, 组织反馈交流。)

师:下面请各小组同学按刚才的汇报交流, 动手操作探究如何计算做这个圆柱一共需要多少硬纸板。

1. 引导思考:

(1) 沿接缝 (圆柱的高) 剪开, 然后把它的侧面展开。

(2) 观察这个圆柱侧面展开后是一个什么图形。

(3) 这个展开后的图形的长、宽与圆柱有什么关系。

2. 各小组按思考问题动手操作观察。

3. 汇报交流, 得出:要知道制作这个圆柱一共需要多少硬纸板, 就是求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

底面积=πr2 (一个底面的面积) 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ch)

即:圆柱的表面积=πr2×2+ch (在学生不断的补充中, 教师相机完成板书, 并揭示课题。)

师:在计算圆柱的表面积时, 应注意些什么?

生4:计算圆柱的侧面积时, 用底面的周长乘高;计算圆柱的底面积就是求圆的面积。

生5:求出圆柱的底面积后, 不能忘了乘2。

师:经过大家充分的讨论交流, 知道了计算圆柱体的表面积的方法。请大家试着求出制作这个圆柱共需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

(学生自主计算, 同桌检查, 自由汇报, 得出制作这个圆柱共需硬纸板244.92平方厘米。)

师:结合板书, 说一说知道些什么条件就可以求出圆柱的表面积。

生7:知道底面周长和高就可以了。

师:谁的底面周长和高?

生8: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

师:你是怎样想的?

生9:知道圆柱的底面半径 (或直径) , 同样可以算出圆柱的底面周长, 用底面周长乘高算出圆柱的侧面积, 再用半径 (或直径) 算出圆柱的底面积, 也就是求圆的面积, 最后把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 就是这个圆柱的表面积了。

师:他的方法你们听懂了吗?谁再解释一下。

师:同学们探究了圆柱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下面我们联系生活, 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 课件出示:王师傅要油漆一个底面直径是4分米、高是5分米的圆柱形物体, 如果每平方米要花1.8元, 一共需多少元?

(2) 课件出示:把一个底面积为64平方厘米的正方体木块削成一个最大的圆柱体, 这个圆柱体的表面积是多少?

(学生独立思考做题后, 教师引导观察、分析, 说一说从中发现了什么。)

四、归纳总结, 课外延伸

师:谈谈你的学习体会和感受。

生1:我认识了圆柱表面积的含义, 学会了圆柱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生2:我了解了圆柱体的表面积与圆面积、长方形面积之间的联系。

生3:我感受到在不同的条件下, 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各有不同, 灵活性较大。特别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 求表面积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计算哪些面的面积之和。

师:只要认真观察, 善于思考, 就能灵活运用圆柱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

1. 数学建模活动要有利于学生的数学理解。

数学教学活动要促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 数学思想和方法, 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 数学教学活动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本节课的教学, 要让学生明确圆柱表面积的含义, 知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会用表面积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经历探究圆柱表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 遵循由“观察物体———建立表象———抽象图形———建立模型 (空间观念) ”的认知规律, 通过实践操作、讨论、交流等活动, 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课开始, 教师从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入手, 提出两个综合性问题, 唤醒学生对有关表面积计算的回忆, 这是顺利开展数学活动、理解圆柱体表面积的重要基础。接着提出:“圆柱的表面积指的又是什么?”为后来的操作和丰富直观表象起到了导向作用, 从而为学生经历建模过程, 达成数学理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实践操作, 体验知识的“再创造”过程。

荷兰数学教育家费赖登塔尔指出:“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让学生实行再创造。”而要让学生实行再创造, 必须彻底改变学生被动接受教材或教师给出的现成结论的学习模式,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中, 经历寻找、发现、认识、掌握和应用数学的全过程, 使数学学习成为学生积极参与、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过程。本节课教师安排了自己制作、剪开、展开侧面、观察图形等活动。通过实践操作, 使学生领悟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柱底面的周长, 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柱的高, 从而逐步归纳出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公式。由此可见, 借助实践操作活动建立丰富的直观表象, 可以为学生的数学理解提供支撑, 更重要的是在操作过程中学生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 奠定了良好的数学理解基础。

3. 拓宽思考交流空间, 体验数学。

数学教学要“为学生提供充分思考、充分交流的机会”。为此教师给学生留出了较为充裕的思考与实践操作的时间, 在得出结果后, 教师尽可能全面把握学生的情况, 及时捕捉课堂资源, 提出:“说一说, 在计算圆柱的表面积时, 应注意些什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在交流和讨论中, 形成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促进学生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

4. 应用拓展, 完善新的认知结构。

《圆柱的体积》教学反思 第4篇

一、循序渐进,温故而知新

上课之初,我充分利用主题图,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求圆柱形柱子的体积和圆柱形水杯的容积,开门见山地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接着把“知识绣球”抛给学生,让他们根据生活经验寻找解决问题的妙方。他们经过激烈的讨论,得出圆柱体积的算法可能与长方体体积的算法有关。于是,我顺水推舟,让他们回忆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以便于学生猜想,从而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萌生独立思考问题,探索问题的愿望。

二、动手操作,验证猜想,探索新知

在教学《圆柱的体积》时,虽然学校条件有限,没有现成的学具可供学生实践操作,但是我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利用课前准备的一个大萝卜和一把小刀作为学生道具。在推导时,我先选出两名同学轮流上前演示,把圆柱形教具的底面平分成16等份,然后把圆柱切开,照课本上的图拼起来,圆柱体就转化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其他同学用提前准备好的圆柱形萝卜,完成切拼活动。接着,引导学生悟出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相当于圆柱哪一部分的长度,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的道理,从而推导出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三、课件演示,巩固理解

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形象地理解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让学生观看课件:圆转化成近似长方形的过程。引导学生想象:“如果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32份、64份……切开后拼成的物体会有什么变化?”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学生不仅对这个切拼过程一目了然,同时又加深理解了圆柱体转化成近似长方体的过程和方法。

四、分层练习,拓展延伸

为了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解题的灵活性,我在设计练习时多花了些心思去考虑如何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完成不同类型的题目。于是采用了分层练习策略。

小结时,提醒学生要从多方面去考虑,做到面面俱到,逐层深入。同时一定要认真读题审题,注意单位统一。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不仅使学生获取的知识层次化、系统化,而且提高了他们主动建构知识的能力,同时也发展了他们灵活选择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学得快乐,教师教得轻松。

球体和圆柱体教学反思 第5篇

活动设计背景

让幼儿通过直接观察、直接操作、具体表现的活动中能动地建构着知识,从而使幼儿对本次的知识点达到长时记忆的目的。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参加数学活动的兴趣。

2.使幼儿乐意了解球体和圆柱体的基本特征,感知球体,圆柱体是什么样子的。

3.知道球体和圆柱体的基本特征。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本次活动到达长时记忆的目的。

难点:真确分清并记住球体和圆柱体的特征。

活动准备

1、墙面布置球体和圆柱体两个区。

2.各种皮球,乒乓球,纸筒,易拉罐,瓶盖等

3.报纸。

4.《幼儿用书·科学与数学》

活动过程

1.观察球体和圆柱体

教师出示《球体和圆柱体》

看一看,老师给小朋友带什么来?这些是什么呢?

幼儿:这是足球,幼儿:这是积木,幼儿:这是皮球(乒乓球),幼儿:这是小凳,杯子,还有饮料。

教师:孩子们你们知道,这些东西那些是球体?那些是圆柱体吗?

2.操作球体和圆柱体,感知他们的特征,教师:我们,玩一玩,看一看,他们有什么一样?有什么不一样?

教师请小朋友们拿一个球体,在拿一个圆柱体摸摸他们,然后在地上滚一滚,看看球体和圆柱体什么地方不一样?

幼儿:我发现易拉罐倒下来的时候滚得好快好快!立起来的时候滚不动为什么呀?

幼儿:是啊,倒下来的时候想车门儿一样滚来滚去,立起来的时候是平平的。

教师:你们看的时候很仔细,那我们再看一看,摸一摸还有什么样的东西跟它一样?

幼儿:教师我的小登立起来的时候可以做,我搬不动的时候就把放到滚着走,教师:那你们看一看,这个足球和那个小登有什么不一样?

幼儿:足球到处都是圆圆的,幼儿:看这个足球滚得多快啊

幼儿:这个积木可以滚着走,开可以站住,足球却站不住。

教师:这个足球摸起来到处都是圆的可以滚着玩,我们把形状像它一样东西叫球体。

教师:这个小板凳,上面和下面都是一样大的圆形,放到以后还可以滚着玩,像这样的东西叫圆柱体。

教师:请小朋友们想办法把球体摞起来,再把圆柱体摞起来,看看你发现什么?

幼儿:易拉罐可以摞起来,可是皮球摞不起来,教师:对,球体可以摞起来。圆柱体摞不起来。

2.制作球体和圆柱体。

教师:“请小朋友用报纸做一个球体的东西、再做一个圆柱体的东西,然后把它们站到墙上去。”“想一想,球体的东西要从到哪儿?!.快思.教案网出处!圆柱体的东西要从到哪儿?”

请幼儿打开《幼儿用书·科学与数学》,做一做书上的教学反思

一、在备课时,我考虑了活动内容、教学理论和幼儿的接受能力,如果这节活动又不适合幼儿的我会随机应变,调整活动的内容。

二、通过这节活动课的展示后,我进行了以下的反思:

1.对幼儿发展的反思:这节活动课,总的来说还不错,不仅调动了每个幼儿的积极性,而且师幼配合的非常好,通过这次的活动,使幼儿在情感、态度、能力、知识的方面得到了全面、自主的发展。

2.对师幼互动反思:本次活动,幼儿能很好的和老师配合,我也会因幼儿的需要调整活动内容。

三、整个活动的效果是不错的,能始终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活动,就连平时不爱参加活动的幼儿都能积极地参与到这次的活动中来。不足之处在于活动的时间没掌握好,有点短了;其次这次活动的的内容对幼儿来说还不够,还应再加点游戏。

通过教学反思,正确认识自己,不断努力、学习、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

认识球体和圆柱体的教学设计 第6篇

一、教学目的:

1、知道球体和圆柱体的名称和特点,并能找出周围生活中和它们相似的物体。

2、发展幼儿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

二、教学准备:球体和圆柱体

三、教学过程:

1、认识球体。

(1)出示圆片,问幼儿:这面镜子是什么形状的?再出示皮球,问幼儿:皮球的形状和镜子一样不一样?怎么不一样?皮球是什么样子的/任意转动皮球,推动皮球,把皮球高举。低放,让幼儿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皮球的样子、动态。

(2)让幼儿拿出自己的球,摸一摸,转转、推推、碰碰、来回滚动,充分感知球的特点。要求幼儿在玩球的过程中,要从各个方面仔细看,要动脑筋想,球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

(3)在幼儿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幼儿讨论球是什么样子的。启发幼儿用语言概括出:球的样子不管从哪面看都是圆的。不管推它那边都能滚。

(4)告诉幼儿你们都知道像镜子那样的形状是圆形,那么像球这样,无论从那边看都是圆的,无论从哪个方向都能滚的物体叫什么形呢??叫球体,再用儿歌小结:球体球体溜溜原圆,那边看它都是圆,球体球体圆滚滚,哪边推它都能滚。

(5)出示大皮球、乒乓球、玻璃弹球,问幼儿:它们都是什么形状?它们有哪些地方不一样?哪些地方一样?为什么都是球体??使幼儿真正掌握球体的特点,不受物体大小、颜色、实心、空心等影响,能对形状正确归类。

(6)让幼儿说一说在生活中见到哪些球行物体和近似球体的物体。

二、认识圆柱体

1、出示圆柱体,问幼儿:这是不是球体它和球体有什么不一样?它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摆弄圆柱体(用手上下摸一摸,来回将两端对着幼儿,将圆柱体横躺、竖躺桌上,两边推动),让幼儿观察圆柱体的形状、动态。

2、让幼儿拿出没削过的圆柱体铅笔仔细看一看,摸一摸,放在桌上推一推,比一比和球体的形状有什么不一样,和圆柱体的形状一样不一样,让幼儿充分感知圆柱体的特点。

3、在幼儿感知的基础上,让幼儿讨论,引导幼儿说出铅笔和圆柱体都是长长的,从上到下一样粗,上面和下面都是圆形的,两个圆形一样大,推它只能两边滚,不能两头滚。(球带处都是圆的,哪个方向都能滚)

4、小结:橡这样从上到下一样粗,上面下面都是原形,两和圆一样大的物体叫圆柱体。

5、让幼儿举出生活中见到过的各种圆柱体物品和近似圆柱体的物品。

6、幼儿自己用纸制作圆柱体。制作前先让幼儿两个圆纸片重叠,确认两个圆一样大,将长方形纸对折,确认两边一样宽,按粘贴线把长方形贴成长筒,对准放在一个圆片上,再把另一个圆片盖上面,成一圆住体。通过制作活动,使幼儿更具体地认识圆柱体各部分的特点。

活动方案:《认识球体与圆柱体》

活动目标:

1、认识球体和圆柱体,知道他们的名称和基本特征。能从周围环境中找出相似的物体。

2、能区别平面图形和几何图形以及几何图形之间的不同,发展幼儿的辨别力。

3、发展幼儿空间概念想象和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课件《认识球体与圆柱体》、电脑、贝投各一。

2、学具:每人一只球、五只一圆的硬币、一只篓子、一张有圆形或球体或圆柱体的图片。各类废旧报纸、毛线等。

3、座位安排:两个半圆行、每人一只垫子,席地而座。

4、三处有圆形、球体、圆柱体娃娃的标志。

活动过程:

一、出示课件,引起兴趣。

小朋友,今天来了这么多客人老师,开心吗?姜老师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还有一位客人要来做客呢,你们看,他来了。

(出示课件一:硬币来了。通过硬币的介绍,进一步感知圆形,初步感知球形。)

这是谁呀?他是什么形状的?转起来呢又是怎样的?

二、通过硬币的引见,导出球体,体现圆与球的特征。

1、球和硬币有什么区别。

(出示课件二:球和硬币的区别)

2、请幼儿看一看,球与硬币在外形上有什么区别。

3、请幼儿比一比,球与硬币谁滚的快。

4、请幼儿讲一讲,球与硬币的特征。

5、小结:对,小朋友讲的真好。我们来听听硬币和球体是怎么说的?

(课件三:通过硬币与球的比赛,以及形象的讲解进一步了解硬币与球的特

征:硬币圆圆的、扁扁的,就象一张纸;球不管从哪个方面看都是圆的,不管从哪个方向滚都可以。)

三、认识球体与圆柱体。

1、通过课件四,引出圆柱体。(五个硬币叠在一起变成圆柱体。)

2、摆一摆,(把五个一圆的硬币叠在一起,看看变成了什么?)

3、球体和圆柱体比赛滚。(课件五比滚)

A、请个别幼儿上来滚一滚老师叠起来的圆柱体与球体,看看他们谁快谁慢?

B、讲讲为什么?

4、球体和圆柱体比叠高。(课件五比叠高)

A、请小朋友把你叠的圆柱体和好朋友再叠一叠,可以吗?把两个球也叠一叠,可以吗?

B、为什么?

5、小结:(观看课件六。)象球这种每个面都是圆形的,可以往前往后,往左往右往很多方向滚,但不可以叠起来的物体,我们叫他球体。象几个硬币叠起来的,上下两个面都是一样大小的圆,上下一样粗,可以向一个向前向后滚的物体,我们叫他圆柱体。

四、通过讲讲生活中的圆形、圆柱体、球体,发展幼儿的扩散性思维。

1、象硬币这样的圆形,你们还在哪里见到过?硬币叠起来就是圆柱体,那你还在哪里看到过圆柱体呢?

2、哪里看到过球体?比一比谁想的最多。

3、硬币叠起来就是圆柱体,那你还在哪里看到过圆柱体呢?

五、游戏:找家

生活中有这么多的圆形、球体、圆柱体,老师的电脑里也有,你们看——他们想和你们做游戏呢?

1、电脑游戏:找家

(给各种圆形的物体、圆柱体的物体、球形物体分别找到各自的家。)

2、综合游戏:找家

你们都想做游戏,我们一起来做,好吗?请小朋友们轻轻地拿出垫子下面的图片,看看是什么形状的?把他送到图形宝宝的家。

六、变一变,尝试用各种材料制作球体、圆柱体。

你们给图形宝宝找到了家,还想用球体、圆柱体制作一些好玩的玩具,可是球体、圆柱体不够多,我们来帮他们一起做球体、圆柱体,有困难吗?

(孩子们开始积极地寻找制作球体、圆柱体的材料,有的孩子选择报纸做金箍棒,有的选择长方形纸张做望远镜,有的把圆形图片叠在一起做柱子,有的用橡皮泥做球……蔡浩翔拿起毛线绑来绑去的,说“太难做了”我走到他身边,捡起地上的毛线团起来,立刻高兴地说,“我会了,把线团起来就可以变成球了。”开开拿起碎布也团团团,变成球。……)

七、相互交流各自的作品,结束教学活动。

认识球体

执教 :襄樊市四十中

王海芳 教学内容:学前班《数学》下册《认识球体与圆柱体》第一课时:《认识球体》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经历推想、实践、类推等实践活动,使之初步认识球体。

2、帮助幼儿体验感知到球体的特征,进一步发展幼儿的空间观念。

3、培养幼儿观察、想象及口语表达能力。

4.让幼儿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及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球体,体验感知到球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建立空间观念,培养观察、想象及口语表达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篮球一个、圆形篮球纸片一张、电池、正方体、长方体各一

学具准备:球形物体一个、橡皮泥 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趣,引出课题

1.导入设疑:------初步区分圆形和球体:

教师展示一张圆形篮球纸片,问幼儿:“这是什么?”---篮球、圆形 再展示实物篮球一个,问:“这又是什么?”---篮球、球体立体和平面

2.教师演示FLSH:将正反两面分别画有篮球的圆形硬纸快速旋转,旋转圆形让幼儿观察所形成的图形(实物篮球),教师说明:像这样的物体就是球体。

二、操作感知,探究新知

1.幼儿介绍课前准备的球形物体,进行形体感知。2 动手实践,做中学(1)给予幼儿动手操作的时间,用橡皮泥做一个球。比一比谁做的球最好?(2)将球体变成圆形,再将圆形变成球体,让幼儿深刻感受到两者之间的区别

3.区别球体、正方体、长方体;区别球体、圆柱体(电池)

(1)多媒体课件展示:球体、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电池)各个侧面,逐一进行比较。

(2)幼儿充分讨论后,教师小结:球的表面不像长方体、正方体那样有几个平面,也不像圆柱(电池)那样有平面也有曲面,球的表面只有一个曲面,叫做球面。球体能向各个方向滚动,圆柱体(电池)只能向两个相反的方向滚动;球体表面没有平面,不能重叠,圆柱体(电池)两头有两个相等的平面,可以重叠。

4.知识拓展,情中学

请幼儿想一想,在幼儿园、家里或其他公共场所,有哪些东西是球体? 5.主体探究

多媒体课件展示:积木、小棍棒、乒乓球、玻璃球、铅球、鸡蛋等物体,让幼儿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哪些是球体?

三、知识应用,体验生活,享受学习乐趣

(1)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球体的运用,激趣。(2)玩一玩:感知特性

教师提示:球可以怎么玩呢?想一想。激励幼儿想出更多玩球的方法:拍球、抛球、抛接球、滚球、投篮、托球、踢球等。

上一篇:《闪亮的名字-最美铁路人》观后感心得体会下一篇:商场保洁年度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