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综合性学习练习

2024-09-23

中考综合性学习练习(精选8篇)

中考综合性学习练习 第1篇

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练习题

为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增强学生保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学校学生会准备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宣传周活动。作为筹备小组的成员,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在宣传周的启动仪式上,你要向同学们介绍“我国是如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请从下面的材料中提取两条主要信息,作为你介绍的要点。(4分)

【材料】随着现代化进程的迅猛发展,一些民间传统文化习俗正在变异、消亡,不少传统技艺濒临灭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我国克服困难,从2002年到2010年,中央财政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拨款为10.26亿元,而2011年的财政预算已经达到了4.15亿元。国家依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增加投入,切实加大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我国积极参与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申报工作,这样做有效地推动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与传承。我国的昆曲、古琴艺术、新疆维吾尔族的木卡姆艺术和蒙古族长调民歌(与蒙古国联合申报)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第一、二、三批代表作名录。而第四批名录中,我国有22个项目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有3个项目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国成为世界上入选代表作名录项目最多的国家。

主要信息一:

主要信息二:

2、在宣传周里,为了庆祝“京剧”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学生会准备在校园宣传栏内介绍“京剧”。请你根据下面的材料概括京剧艺术的三大特性,填入方框中。(3分)

【材料】 京剧是一门综合艺术。只就表演这一项,就包括唱、念、做、打四种门类。如果把音乐、美术(包括化妆、脸谱、舞台设计、布景绘制等)、灯光、服装(刺绣工艺)、道具(工艺品制作)等等都包括在内,京剧实在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综合艺术。

京剧不仅使生活万象舞蹈化、音乐化、节奏化,而且形成了相对固定、相对规范的表演程式。比如唱腔板式的安排,嬉笑与哭怒的方式,开门、关门、骑马、登舟、乘车、坐轿、开打、水斗、上山和上下楼等等都有一套完整的表演程式。把这些程式根据剧情巧妙地连缀起来就是一出完整的戏。

京剧不求形式的真实,在表现上时空自由,出入六合,有无相生,以一当十。如:马鞭代表马,船桨代表船,蜡台代表黑夜,酒壶代表宴会,龙套代表千军万马。这种表现形式上的虚拟有助于引发观众联想,扩大舞台表现力。

3.班级准备召开一个“了解京剧,热爱国粹”的主题班会,作为主持人,请你为班会设置一个开场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班会中有两个节目:相声《学京剧》和京剧名段欣赏《贵妃醉酒》,请你为这两个节目之间的过渡写一个串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答案示例:①国家依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增加投入。

②我国积极参与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申报工作。

评分标准:共4分。共2点,每点2分。

2.答案:①综合②程式

③虚拟

评分标准:共3分。共3点,每点1分。

3、略

4、略

义乌这一方热土,散发着浓浓的温情,以“义乌好人”老丁为代表的爱心人士联合义乌商报社创办了爱心活动——“义乌温度”。为了让更多的人参与这项活动,甘校901班开展以“传递”‘义乌温度’“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下列任务。

(1)征集“传递‘义乌温度’”宣传标语,同学小吴已拟好上联,请补出下联。(2分)

上联:义乌温度传千里 下联:

(2)走进社区,为社区宣传窗出一期以“传递‘义乌温度’”为主题的专刊,请似出两个栏目名称。(每个栏目4个字)(2分)

(3)开展小记者采访“义乌好人”老丁活动,让更多人了解“义乌温度”。以下是部分采访记录,请根据情境完成对话。(2分)

小记者:老丁,您好!① ?

老丁:我主要收集旧衣裤、鞋子等生活用品,洗晒、整理、打包后捐到云南、贵州、四川等贫困地区。

小记者:② ?

老丁:许多爱心人士捐助运费,解决了运费问题,让义乌人的爱心和温度及时传递到千里之外,让那里的人们感受到来自义乌的温暖。

【参考答案】4.(1)示例:学子爱心到(达、递)万家(2分,字数相同,结构相似或相近,意对即可)(2)示例:暖心故事 好人风采 爱心名言等(2分)(3)①示例:请问您主要做了哪些爱心活动?②请问您是如何解决运费问题?(2分,符合语境即可)

随着手机在中国普及率的快速提高,越来越多的同学 拥有了手机。这给我们带来很多便利,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问题和思考。为此,某校学生会成员就中小学生使用手机 问题展开调查。

请你根据他们这次调查活动中获得的资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资料一〗漫画:

〖资料二〗某媒体报道:一家人聚餐,饭桌上老人多次想和孙子孙女聊聊天,但面前的孩子们却个个抱着手机玩。受到冷落的老人一怒之下摔了盘子离了席。对此,有网友调侃说:“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

〖资料三〗南昌大学附属第二 医院眼科主任游志鹏说,孩子们长时间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眼睛得不到休息,睫状体长期处于痉挛状态,对眼球发育会产生影响,容易造成近视;经常盯着电子屏幕,长时间不眨眼,孩子容易患上干眼症;电子产品产生的辐射对孩 子身体也很不利。

——摘自2013年6月5日《中国青年报》

〖资料四〗大部分中学生把手机当成能收发信息、能玩游戏、能上网,还可以听歌曲、收发图片的“迷你”电脑,由此带来一些弊端是:很多同学都对短信息上瘾,把各式各样的短信发来发去,甚至在课堂上交头接耳地交流各自收到的有趣的消息。有些同学甚至把手机带进考场,利用手机短消息来作弊。部分控制力不强的中小学生沉迷于手机黄色信息。

——摘自海口市琼山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报告《手机对青少年的危害》

(1)阅读上述四则资料,你认为中小学生过多使用手机有哪些弊端?请概括出三点。(3分)

(2)中小学生该不该带手机进校园?请谈谈你的看法。(2分)

答案:

(1)①过多使用手机,减少了人们相互交流的机会,甚至会疏远亲情,容易使人孤僻、封闭。

②过多使用手机,有害身体健康。

⑧不正确地使用手机,会影响我们的学习和成长。

(本题的三点也可以概括为:①减少了人们现实中交流沟通的机会.②疏远了亲情。⑧对学习和身心健康带来负面影响。共3分)“语文与其他学科渗透”专题

材料(一)

【地理学科】

①云贵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

②贵州高原位于多雨的季风区,雨量充足。

③云南高原宽广平坦,地面起伏和缓。

④大致以乌蒙山为界分为云南高原和贵州高原两部分。

⑤云贵高原是世界上岩溶地貌发育最完美、最典型的地区之一。

22.将上面句子组成一段连贯的话,排列顺序恰当的一项是:(2分)

A.⑤①④②③ B.①④③②⑤ C.①⑤②④③ D.③②①④⑤

材料(二)

【物理学科】

①弹力是一种力。

②弹力是物体在外界作用下发生弹性形变后产生的。

③弹力是物体要恢复原来形状时产生的。

23.提取上面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给“弹力”下一个定义。(可适当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3分)

弹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数学学科】

在运用提取公因式法把一个多项式因式分解时,首先观察多项式的结构特点,确定多项式的公因式。当多项式的各项含有公因式时,可以直接提取公因式,从而将多项式化成两个因式乘积的形式;当多项式的各项公因式是一个多项式时,可以把这个多项式因式看作一个整体,直接提取公因式。

24.阅读上面材料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填空作答。(3分)

材料主要介绍了运用 ① 来解决因式分解的数学方法,强调了运用该方法时的两种情形。材料中涉及到的两种情形分别是: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

【音乐学科】

第一段:在这离别之际,我们别情依依,走一回校园的小路,踏一回教室的楼梯,心中荡起甜蜜的回忆。再见吧同学!再见啊再见!亲爱的同学再见,盼望你早日成功的消息。

第二段:在这离别之际,我们有千言万语,看一眼先生的白发,摸一把老师的坐椅,腮边挂满滚烫的泪滴。再见吧老师!再见啊再见!敬爱的老师再见,请接受我们深情的敬礼。

——歌词《告别母校》(作者:田德芳)

25.在离别之际,同学们心里一定会荡漾起对老师的许多感激怀念之情。请联系生活,仍然以“老师”为题,模仿歌词中相应的句子,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4分)

在这离别之际,我们有万千思绪,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胸中荡起感激的涟漪。再见吧老师!再见啊再见!敬爱的老师再见,您永远屹立在我们的心里。

【参考答案】

22、B

23、(3分)物体在外界作用下发生弹性形变后要恢复原来形状时产生的一种力。

24、(3分)①提取公因式法

② 当多项式的各项含有公因式时

③当多项式的各项公因式是一个多项式时

25(3分)参考示例:听一番先生的教诲,翻一回老师的讲义。

挽一回先生的臂弯,寻一遍老师的足迹。

(所填内容能够紧扣“老师”,与“感激”相关;句式、字数与歌词相同,第二句末尽量做到押韵。)

.根据下列情境,说话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小兵正在认真地做作业,妈妈叫他吃饭,他说:“没看我正忙着吗?”

B、陈江借了同学一本新书,不小心给弄脏了,还书时他连声说:“对不起。”他的同学说:“‘对不起’值多少钱?给我另卖本新书吧!”

C、李河骑自行车不小心撞了一个同学,他马上下车说:“对不起,请问撞伤了吗?”这个同学说:“没关系。”

D、某中学正要上公开课,课前一位外校来观摩的老师走到教室里问一个学生:“请问同学,上什么课?”这个同学回答说:“你自己不会看课程表吗?”

(1)下面是九年级(一)班班长李强留给学校后勤管理员的借条,在内容和格式上均有一处错误,请找出并加以修改。(3分)

借条

今借到后勤管理处活动经费258元,用于五四青年节合唱排练。

九年级(一)班

2013年4月18号

答:_________________。

(2)最近,餐桌上的浪费现象成为了人们热议的话题。在政府狠刹公款吃喝风的同时, 民众也自发掀起了“光盘”运动。请就餐桌浪费现象谈谈你的想法。(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

【答案】9.(1)①“258元”应改为“贰佰伍拾捌圆整(258.00)”(2分)②“九年级(一)班应改为“借款人:九年级(一)班李强”或在“九年级(一)班”后加上“李强”(1分)

⑵示例: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倡导节约。(1分)请客吃饭要根据人数点菜,适量而止,不讲排场,提倡 “吃不完兜着走”。(2分)(观点鲜明,针对性强,语言流畅即可得分。)

7、【2013年·云南省曲靖市】

【试题】

二、语文综合运用(第8小题,含(1)~(3)小题,共6分)

8.近来,“曲靖因您而美丽,创建因您更精彩”的“四城联创”(创建全国卫生城、园林城、平安城、文明城)活动正在市民中开展。某校小记者游寥廓公园,拍摄到了一组镜头。

镜头一:

【公园餐厅,人们正在享用美食,离席桌上,盘盘剩菜,一片狼藉„„】

(1)作为“光 盘行动”的响应者,若遇到一位就餐即将离去的中年“剩男”,你将如何劝说他把剩菜打包带走?(2分)

【答案】示例:(1)叔叔,您看桌上剩下这么多饭菜,好可惜。如果您能打包带走,既节约又环保,那多好啊!(表达得体、简明、连贯即可。)

镜头二:

【公园一角,林深景幽,杆杆劲竹,刻满“××到此一游„„”】

(2)面对此景,请从A组中至少选用三个词语,B组中至少选择一组关联词,写一段话。

(65字以内,2分)

A:美丽

崇拜

陋习

唾骂

保护

B:因为„„所以„„

虽然„„但是„„

【答案】示例:(2)虽然竹上留下了“美名”,但是得到的不是崇拜,而是唾骂。游客的行为既破坏环境,又损害了自己的形象,实为陋习。美丽曲靖,从你我做起。(符合题干要求、文从句顺即可。)

镜头三:

【公园门前的十字路口,4名行人看见红灯已经亮起,看看左右两边没有车驶过,就直接从斑马线上穿过。在绿灯亮起前几秒钟,又有3名行人在车流中穿行„„】

(3)针对“中国式过马路"的违规行为,请你向交管部门提出两条合理建议。(2分)

①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3)①建立违规档案,适度加以曝光。

②对违规者进行罚款或值勤处罚。

③红绿灯设置应科学合理,建议增设警示牌或启降栏杆。

④加大交通法规宣传力度,提高市民自律意识。

综合性学习(6分)

朝阳中学八(1)班同学开展“走近汉字”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加。(6分)(1)活动一:班级组织了一次猜字谜的游戏,请根据提示打一个字。(2分)一杯一杯不落空: 免字加一点,钻进草丛里:

(2)活动二:同学们分小组走上街道,调查搜集公共场所存在的错别字、不规范字,以便建议相关部门进行整改。小明从街道上拍摄到以下两幅照片,如果两幅照片中有错别字,请你找出来,并改正。(2分)

气侯宜人

即成事实

(3)活动三:探究汉字的文化内涵。下面有两个汉字,请谈谈它们所蕴含的古代文化信息如古代人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思想观念等。(2分)

示例:姓:表明在古代某个阶段,孩子的血统只同母亲有关,那时经历了母系社会。家:

奴:

【答案】

(1)林 兔(2)“侯”改为“候” “即”改为“既”(3)家:表明古代人已经养猪,标志畜牧业已经开始。奴:表明古代妇女的社会地位特别低。(每点1分,计6分)

中考综合性学习练习 第2篇

一、试题类型

1、材料探究型

这类题目往往通过一则或多则具有逻辑规律的专题材料的组合呈现,要求考生根据题目,从题干提供的材料中探究规律或总结经验观点,用文字准确表达出探究结果并形成自己的评价。题干提供的材料可以是文献资料,可以是图表数据,可以是对联、照片,也可以是徽标设计、漫画,等等。

一般说来,探究性题目总是由2-3则相互之间有关系的材料组成。它可以单独出现,也可与阅读文章结合起来考查。

解答此类题目,我们应该思考:这几则材料为什么可以放在一起,然后推断:一定是材料之间存在某种关系。再通过比较、分析,一定会有所发现。答题时,材料间是因果关系的,要先写主要原因,再写其他原因;材料间是同类事物的,要先写共性的,再写不同点的。

2、主题活动型

这类题要求学生在开放自由的主题情境中,调动体验,借助对社会、自然、自我的内在联系的认识,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类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解答这类题的关键:一是积累——活动体验(方法、感受、认识等)的积累、语文资源(节日风俗、家乡特产等)的积累;二是迁移——表达技能的迁移、以不变应万变的迁移等。

3、语言表达型

这类题型多是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让考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表达自己的观点,表现自己的知识积累与联想想象能力,其呈现方式主要有:演讲稿、开场白、串联词等的写作,以及标语、赠言、广告词等的拟定等。

4、专题组合型

这类试题一般都有一个“总主题”作为统领,从不同侧面设置若干个“专题”,并以不同的形式来考查考生相关知识和能力,实现考查的综合性。

1.在宣传周的启动仪式上,你要向同学们介绍“我国是如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请从下面的材料中提取两条主要信息,作为你介绍的要点。(4分)【材料】随着现代化进程的迅猛发展,一些民间传统文化习俗正在变异、消亡,不少传统技艺濒临灭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我国克服困难,从2002年到2010年,中央财政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拨款为10.26亿元,而2011年的财政预算已经达到了4.15亿元。国家依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增加投入,切实加大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我国积极参与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申报工作,这样做有效地推动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与传承。我国的昆曲、古琴艺术、新疆维吾尔族的木卡姆艺术和蒙古族长调民歌(与蒙古国联合申报)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第一、二、三批代表作名录。而第四批名录中,我国有22个项目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有3个项目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国成为世界上入选代表作名录项目最多的国家。主要信息一: 主要信息二:

2、在宣传周里,为了庆祝“京剧”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学生会准备在校园宣传栏内介绍“京剧”。请你根据下面的材料概括京剧艺术的三大特性,填入方框中。(3分)【材料】 京剧是一门综合艺术。只就表演这一项,就包括唱、念、做、打四种门类。如果把音乐、美术(包括化妆、脸谱、舞台设计、布景绘制等)、灯光、服装(刺绣工艺)、道具(工艺品制作)等等都包括在内,京剧实在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综合艺术。

京剧不仅使生活万象舞蹈化、音乐化、节奏化,而且形成了相对固定、相对规范的表演程式。比如唱腔板式的安排,嬉笑与哭怒的方式,开门、关门、骑马、登舟、乘车、坐轿、开打、水斗、上山和上下楼等等都有一套完整的表演程式。把这些程式根据剧情巧妙地连缀起来就是一出完整的戏。

京剧不求形式的真实,在表现上时空自由,出入六合,有无相生,以一当十。如:马鞭代表马,船桨代表船,蜡台代表黑夜,酒壶代表宴会,龙套代表千军万马。这种表现形式上的虚拟有助于引发观众联想,扩大舞台表现力。① _________性 ②

_________性 ③

_________性

3.班级准备召开一个“了解京剧,热爱国粹”的主题班会,作为主持人,请你为班会设置一个开场白。

4.班会中有两个节目:相声《学京剧》和京剧名段欣赏《贵妃醉酒》,请你为这两个节目之间的过渡写一个串词。

中考综合性学习练习 第3篇

一、试题概况分析

下面从赋分比例、题量、题型、选材特点对试题情况进行分析。

(一)赋分情况

6年来福州市中考综合性学习题的赋分值在6—8分之间。其中2011年为6分,2012年为7分,进入2013年以来赋分值均为8分。可见,福州中考命题在这一板块坚持“稳定性”的原则,此举有利于广大一线教师的复习备考。

(二)题量及题型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6年来福州市的综合性学习试题题量维持在2—3题。其中2011—2013年,每年设置2题,进入2014年以来,每年设置3题。从题型分布情况看,6年来都是主观性题目,且开放性较强,答案要求言之有理即可。这显示福州市综合性学习题十分注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和创新性表达。

(三)选材特点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福州市中考综合性学习试题的选材,主要围绕社会生活、时代热点、地域热点和传统文化。综合性学习试题注重这些素材的选取,首先,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当下的社会生活,把握时代脉搏,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学科特色;其次,也有利于拓展学生语文学习视野,树立“语文即生活”的大语文观。同时,从材料来源看,试题的选材也比较注重体现教材中安排的综合性活动。比如,2011年“话说风流人物·福州骄子”就引用了人教版教材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安排的综合性学习“话说风流人物”的话题;2014年的“科海泛舟”来源于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安排的综合性学习的话题,这样的命题导向有利于引导一线教师要重视教材的使用,重视教材中综合性活动的开展,纠正了新课改以来,一些教师不重视教材教学的误区。

从选材的组合形式来看,除2011年外,2012—2016五年里都是以一组非连续性文本构成。其中2012—2014年以纯文字性的非连续性文本组成,2015—2016年则使用了图文混排的非连续性文本组成,相比于纯文字性的非连续性文本,题目包含的信息量更大,题型更为灵活,试题难度有所增加。

二、测试目标与内容的分析

2001年教育部颁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首次将综合性学习纳入语文课程结构体系,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一起构成了语文教学的五大任务,因其有着一些独特的考查功能,综合性学习试题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青睐。下面笔者从主题性的情景设置、综合性、探究性三方面来审视6年来福州市中考综合性学习试题的特点。

(一)注重主题性的情景设置

2011年福建省《初中毕业学业语文考试大纲》首次明确指出:根据情境,准确、得体地进行语言交际;根据活动情境,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形成自己的假设和观点。6年来福州市中考命题人员遵循着这一命题原则,十分注重试题的主题性情境创设。命制题目时围绕一个主题,通过一组非连续性文本,搭设起一个任务活动平台,让学生在还原真实生活的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去发现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探究富有意义的结论和进行个性化的表达,这是福州6年来综合性学习试题的一大亮点。具体地说,2011年是以“话说千古风流人物——福州骄子”为主题进行情景设置;2012年是以极具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龙年话龙”为主题进行情景设置;2013年是以当年社会热点“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为主题进行情景设置;2014年引用课内的“科海泛舟”的综合性学习这一主题进行情景设置;2015年是抓住福州地域大事,以“走进青运,参与青运,奉献青运”为主题进行情景设置;2016年则围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历史大事为主题进行情景设置。贴近生活的情景设置有效地考查了学生的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

(二)注重语文知识与能力的综合运用

纵观6年来福州市的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试题,语文知识与能力的综合运用是构成考查的基本目标。课标强调:语文是一门在具体情境中学习语言运用的学科。在语文学习中必须注重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而在各种类型的题目中,除写作题外,最能反映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水平,莫过于综合性学习题,命题者在其中设置的两三道题往往就能考查出学生的多种能力,6年来福州中考命题在这方面表现出色。2011年综合性学习试题设置的两小题:第(1)小题为《福州骄子》题写赠言,第(2)小题根据材料写颁奖辞,这两道题既考查了学生赠言知识、颁奖辞知识,又考查了学生提取信息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2012年围绕“龙年话龙”设置两道题,第(1)小题要求学生从三则材料中探究中国龙的象征意义,考查了学生提取信息和探究能力;第(2)小题根据龙的谚语,谈自己的感悟,既考查了学生谚语积累和理解能力,又考查了学生的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2013年围绕“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设置3道题,第(1)小题与2012年一样,要求学生从三则材料中探究节约的途径;第(2)小题要求学生根据浪费现象的顺口溜,反向立意,补写完顺口溜,题目亦庄亦谐,既有利于学生抒发个性的生活体验,又考查了学生的创新表达能力。2014年围绕“科技泛舟”设置三道题:第(1)小题根据例句,仿写体现科技是把双刃剑的句子,考查了学生对科技的认知和仿写能力;第(2)要求学生从两则材料中探究科幻小说与科技的关系,考查了学生提取信息能力和探究能力;第(3)小题要求学生运用一种修辞写一句赞美科学的话,考查了运用修辞知识进行创新性表达能力。2015年围绕“为青运加油为福州喝彩”这一主题也设置了三道题:第(1)小题要求学生根据三则材料,概括福州市承办青运会的理念,考查了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和概括能力;第(2)小题要求学生根据表格的内容,写出自己的发现,考查了学生从表格中读取信息的能力;第(3)小题根据球类运动图标的动态特征,想象比赛过程,描写一个片段,这道题综合性极强,融读写于一体,既考查了学生的图文转换能力、想象能力和细节描写能力,又能引导学生要积极参加体育运动,落实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2016年选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这一历史大事设置三道题:第(1)小题要求学生运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新闻的主要内容,考查了学生运用新闻知识概括信息的能力;第(2)小题根据统计表提供的数据,得出一个有意义的结论,考查了学生从表格中读取信息的能力;第(3)小题要求学生针对9·3胜利日大阅兵活动发表自己的感言,至少用上1个成语,着重考查学生运用成语进行个性化表达的能力。

在此,应特别强调的是,图文转换题是近年来语文中考综合性学习题中的一个突出的非连续性文本组合的形式,这种组合能巧妙地把文字和图表综合起来,具有简明直观、概括性强、信息容量大等特点,因此备受命题者的青睐。命题者往往会给出若干个图表,并辅以一些文字材料进行设题,让考生提取图表蕴含的信息,解说图标的内容,探究图表的寓意,发表对图表所反映问题的看法或感受等等,综合考查的意味极浓,必须引起一线教师平时备考时高度重视。

(三)注重探究

课标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评价要“着重考查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6年来,除2011年外,其余五年福州市中考综合性学习题均考查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其中2012年要求学生从三则材料中探究中国龙的象征意义;2013年要求学生从三则材料中探究节约的途径;2014年要求学生从两则材料中探究科幻小说与科技的关系;2015年根据三则材料探究福州市承办青运会的理念;2016根据统计表提供的数据,探究出一个有意义的结论。“探究”成了福州市中考综合性学习试题的闪亮“标签”。

三、不足之处

福州市6年来的综合性学习题取材贴近现实生活,着重考查了学生的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和探究精神,在试题的主题性、情境性、综合性、探究性等方面都有可圈可点之处。但也存在着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之处。主要表现在:一是试题的选材方面,过于注重热点与传统文化话题,忽视人与成长的话题、人与自然的话题。这样的素材选择,命题容易走向狭隘,会给一线师生的备考带来“押题”的念想,不利于平时教学中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真实开展。综合性学习的选材应真正树立起“大语文观”,紧扣“语文与社会”“语文与自我”“语文与自然”“语文与文化”四大主题展开。特别是“语文与自我”的主题,可供挖掘的素材很多。仅以人教版语文教材的活动安排为例:“成长的烦恼”“少年正是读书时”“青春随想”“背起行囊走四方”“岁月如歌—我的初中生活”这一系列活动安排都是关注自我成长的内容,都值得命题者借鉴。二是在考查的目标上注重语文知识与能力的运用,注重活动结果的展现,却忽视了对活动过程的考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精神”“要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但遗憾的是,6年的福州市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题在这一点上几乎没有体现。其实其中的一些试题完全可以关注到活动的过程考查,但命题者似乎缺乏了这方面的意识。以2013年综合性学习试题的第(2)小题为例:

下面是人们就餐桌上讲究排场的现象编的顺口溜,有人反其意,另写了一则反对餐桌浪费的顺口溜,请你把它补充完整。(4分)

奢华高档,才够诚意;多多点菜,才够热情;吃饱还剩,才算阔气。

经济实惠,就显真情;__,__;___,___。

只要把题干稍作修改,就能关注到过程与方法。比如把题干修改成:下面是人们就餐桌上讲究排场现象编的顺口溜,请你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反其立意,把这则反对餐桌浪费的顺口溜补充完整。

总之,综合性学习作为一种新的题型,它在考查目标、考查内容、素材选取、题目展现形式等方面还应该进一步探讨与完善。唯其如此,综合性学习试题才能成为中考语文试卷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参考文献

[1]温儒敏,巢宗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颜维奇.“语文综合性学习”考查亟待规范[J].语文教学通讯,2013(02B).

中考综合性学习练习 第4篇

一、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许多省市的综合性学习试题选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关的材料。例如北京市有关试题以欢度民族传统节日“春节”为背景,设计了贴福字、赏窗花、选春联等内容,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江苏盐城市有关试题将欣赏书法作品引入到试题中:福建厦门市有关试题将过年时的民俗活动与育人目标进行了完美结合,让考生在了解对联和京剧的一些基本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河北省有关试题涉及对猴票的赏析,有助于引导考生学会欣赏传统文化。这些试题,既能考查考生的语文素养,又有助于引导考生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而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内涵的探究,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关注社会热点。贴近考生生活

2016年,许多省市依然选择社会热点和贴近考生生活的材料进行命题。例如重庆市有关试题涉及的“暖冬计划”,福建泉州市有关试题涉及的曹文轩获奖与陈忠实辞世,湖北荆州市有关试题涉及的“国际安徒生奖”“天宫二号”和国际维和经费,福建南平市有关试题涉及的“大国工匠”,湖南娄底市有关试题涉及的G20峰会,贵州贵阳市有关试题涉及的“FAST”,河南省有关试题涉及的数字化阅读,四川广安市有关试题涉及的“作业软件”,江苏宁波市有关试题涉及的在公共场合使用Wi-Fi的注意事项,浙江嘉兴市有关试题涉及的写租房协议等。这些试题有助于引导考生观察生活,思考社会现象,进而提高观察、理解与分析能力,提高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彰显地域特色,引导考生热爱家乡

上海市有关试题巧妙采用情景对话形式,引导考生去了解上海的弄堂名、马路名、行政区域名中所包含的文化信息;山东潍坊市有关试题让考生通过参与文字编辑工作.了解潍坊风筝的历史、制作特点等;天津市有关试题“游在津沽”;浙江湖州市有关试题感受湖州的“山水清丽,文化悠远”等。这些试题都围绕地域特色设置,这些题目的设计意图,是在考查考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激发考生热爱家乡的感情。

四、积累与实践并重,注重语文运用

中考综合性学习练习 第5篇

(八)义乌这一方热土,散发着浓浓的温情,以“义乌好人”老丁为代表的爱心人士联合义乌商报社创办了爱心活动——“义乌温度”。为了让更多的人参与这项活动,甘校901班开展以

“传递”‘义乌温度’“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下列任务。

(1)征集“传递‘义乌温度’”宣传标语,同学小吴已拟好上联,请补出下联。(2分)

上联:义乌温度传千里 下联:

(2)走进社区,为社区宣传窗出一期以“传递‘义乌温度’”为主题的专刊,请似出两

个栏目名称。(每个栏目4个字)(2分)

(3)开展小记者采访“义乌好人”老丁活动,让更多人了解“义乌温度”。以下是部分

采访记录,请根据情境完成对话。(2分)

小记者:老丁,您好!① ?

老丁:我主要收集旧衣裤、鞋子等生活用品,洗晒、整理、打包后捐到云南、贵州、四

川等贫困地区。[来源:学科网ZXXK]

小记者:② ?

老丁:许多爱心人士捐助运费,解决了运费问题,让义乌人的爱心和温度及时传递到

千里之外,让那里的人们感受到来自义乌的温暖。

【参考答案】4.(1)示例:学子爱心到(达、递)万家(2分,字数相同,结构相似或相近,意对即可)(2)示例:暖心故事 好人风采 爱心名言等(2分)(3)①示例:请问您主要做了哪

些爱心活动?②请问您是如何解决运费问题?(2分,符合语境即可)

中考化学综合练习题 第6篇

1.仪器中可以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是( )

答案:C

解析:坩锅可以直接加热,A,B项要垫石棉网,D项不能加热。另外试管也可以直接加热。

知识点:仪器的使用

2.下列物质的利用对人体健康无害的.是

A.用甲醛浸泡海产品保鲜

B.用霉变的花生制作花生糖

C.用工业染料制作彩色馒头

D.用硝酸铵固体和水制作冷敷袋 答案:D

解析:A项中的甲醛有毒,B项中的霉变的花生有毒,C项中的工业染料有毒。 知识点:物质的性质

3.下列有关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煮沸可以使硬水软化

B.地球表面淡水资源非常丰富

C.水可以溶解仟何物质

D.明矾净水的作用是杀菌消毒

答案:A

解析:煮沸使硬水的一些离子变成沉淀(水垢),使水软化,故A项正确。B项中水资源丰富,但是淡水资源少。C项不一定,有些物质是不溶于水的,比如金的一类金属或者有机物等。D项中明矾中的铝离子形成胶体是吸附沉淀的。 知识点:生活化学

4.“气体烙铁”足一种以气体X为燃料的加热仪器,加热温度可达1300℃,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为2X+13O2===== 8CO2+10H2O。燃料X的化学式为

A.C3H8 B.C4H10C.CH3OH D.C2H5OH

答案:B

解析:根据原子守恒原理,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不变。

中考综合性学习练习 第7篇

05年中考综合题练习(二)!!!

最新!!!

请单击打开可保存.

中考综合性学习练习 第8篇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标准》给我们提出了初中阶段“综合性学习”的目标:组织文学活动、研究身边问题、关注社会热点、学会查找资料。所谓“综合”包含三层意思:一是语文知识和能力的整合, 二是语文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 三是课堂与生活的交融。课标提出的“综合性学习”教学指导思想, 同时也是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考题命题的指导思想。基于这样的认识, 笔者对多个省市近三年的中考试题进行分析, 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考点的命题特点可以归纳为:以教材内容为基点, 以语文能力为核心, 以贴近生活为方向。

以教材内容为基点, 即综合性学习题的设题点和考查要点均基于教材的相关内容, 例如苏教版教材中的“语文实践活动”、“专题学习”、“口语交际”、“名著推荐与阅读”等, 语文版教材中的“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名著引读”等, 人教版教材中的“写作、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等。

2006年昆明市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考题中, 有一个题目是“我们在初中阶段曾学习了《狼》《鸟》等专题, 如果增加《昆明与海鸥》的语文专题学习, 请你设计一个学习方案”。语文专题学习的方案形式多样, 除了苏教版初中语文六册教材中单独列出的十次语文专题学习外, 学生在七年级、八年级举行过的“保护野生动物的一次活动”、“网上读写与交流”、“一次有意义的集体视听活动”、“如果我主办校刊”等语文实践活动都可以为考生提供有价值的设计思路。2007年昆明市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题有一个“赏书法”的板块, 试卷提供了颜真卿和米芾的两幅书法作品, 要求考生“从下面两幅书法作品中任选一幅作赏析”。而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和八年级上册的教材附录中专门列有《名家书法赏析》, 考题中呈现的米芾的《蜀素帖》则直接选自教材上的书法作品示例。2008年昆明市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题以制作《走进〈水浒传〉》小报为载体, 要求学生填写《水浒传》的作者姓名、为未完成的栏目命名、根据材料对人物性格进行探究、向参加活动的家长介绍小报内容, 这些题目就涉及了教材中“名著推荐与阅读”、“主办校刊”、“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读书方法) ”等内容。

以语文能力为核心, 即语文综合性学习试题虽然重在引导学生开阔视野, 展现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但是它考查的核心内容仍然是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字、词、句、段、篇章等知识和听、说、读、写的能力。例如2008年福建厦门市的中考语文探究性学习题, 命题者选取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赋予丰富意蕴的“竹”为核心信息, 以编写《竹韵》小报为主线, 设置了四个小题, 题干及题目提供的文字材料中涉及古典诗歌、古典文学名著、花木文化、对联、画题诗、诗意画等传统文化内容, 考生须根据要求完成拟写编者按语、仿写、对联辨识、诗句情境扩写及景物描写、拟写栏目名称等题目。尽管题干内容丰赡多姿, 但从提问的内容来看, 答题所需的知识和能力都未超出学生应具备的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范围, 只是因为题目的综合性和灵活性较高, 需要考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调动自己的储备, 把已有的语文知识和能力充分激活并整合起来。

以贴近生活为方向, 即命题者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语文学习资源进行设题。2006年云南省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题, 其中一题要求学生用成语给自己“画像”, 写出自己突出的优点、明显的缺点、待人接物 (的特点) 和理想;另一题则要求考生从云南多个少数民族中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民族, 就这个民族的民居、服饰、节日习俗、饮食文化等, 任选一个方面作简要的介绍。2006年昆明市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题, 要求考生围绕红嘴鸥的图文材料完成答题。2007年云南省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题第三小题, 题目是“假如今天是妈妈 (或爸爸) 的生日, 请你为妈妈 (或爸爸) 送上一份礼物, 写一句与礼物相关的生日祝福语”。2008年云南省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题则以“端午节”为核心信息, 要求考生说说端午节的来历, 写一写自己家乡过端午节时的习俗, 并对国家将端午节定为法定节日进行评论。

在笔者查找到的63份全国各省市的2008年中考语文试卷中, 有46份试卷专门列出“综合性学习”板块。其中北京、重庆、江西省、福建莆田市等19个省市的考题涉及“5·12”汶川大地震。河北省、山东烟台市、湖南娄底市等8个省市的考题涉及2008北京奥运会。天津、广西玉林市、江苏泰州市等省市的题目涉及环保主题, 其中江苏泰州市考题直击2008年1月8日颁布的“限塑令”。此外, 央视青歌赛、全国助残日、嫦娥一号、方文山歌词、网络发帖与跟帖、传统节日放假等社会热点现象在一些省市的考题中被作为题干信息。也有一些省市选取反映地方特色文化的题材进行命题, 例如陕西省、海南省、江苏徐州市、湖南益阳市考题, 分别创设了参与“陕西民间艺术进课堂”活动、参与“海南辉煌20年”语文综合活动、开展“魅力徐州语文实践活动”、开展“学习何凤山先生优秀事迹活动周”的问题情境。

基于上述语文中考综合性学习题的命题特点, 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供教师指导学生复习备考时参考。

第一, 立足教材内容, 分类分项整理。

初中语文教材中与综合性学习考点相关的内容, 可以分为三类进行整理:知识类、方法类和程序类。

以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知识类内容要求熟记积累, 例如六册教材中推荐阅读的《汤姆·索亚历险记》、《西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水浒传》、《鲁宾孙漂流记》、《朝花夕拾》等文学名著的相关知识, 包括名著的作者、朝代 (国籍) 、小说人物、经典情节等。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制作文学名著读书卡, 以达到眉目清楚、便于记忆的效果, 如下表所示。

方法类内容要求理解运用, 主要指教材中的“专题学习”、“名家书法赏析”、“口语交际”、“读书方法综合性学习探究”等内容, 通过“专题学习”借助多角度阅读解读事物、根据需要搜集资料、依据材料提炼观点、小组分工合作等方法, 通过“读书方法综合性学习探究”了解并学会作批注、比较与辨微、迅速捕捉阅读信息等读书方法。教师可以通过考题实例帮助学生学习常用的解题方法, 例如“依据材料提炼观点”, 通常使用的方法有:“求同存异”——合并同类信息、汇集相关信息、并列不同信息;“删繁就简”——抽取中心句, 剔除次要信息;“去伪存真”——辨析并排除干扰性信息, 对否定词和限定性副词领起的句子要注意其转折语意;“融会贯通”——根据题目要求, 整合归纳必要的信息, 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加以表达。

程序类内容要求熟记掌握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主要指教材中的“语言实践活动”等内容, 在这些活动的实际操作中学习组织一项语文活动的常见思路和步骤。比如主办一期校刊的一般程序是:选出主编, 组成编辑小组, 确定刊名, 设置栏目, 征集稿件, 编辑文稿, 封面及插图、排版设计等, 其中“设置栏目”的相关要求在教材中也有较为详细的介绍, 应要求学生掌握并进行实践操作。

第二, 把握语文视角, 关注社会生活。

首先要提醒学生关注、搜集、整理生活中的语文现象, 了解、掌握、运用隐匿于日常生活中的语文知识, 存在于生活中常见的语文现象, 例如广告语、流行语、短信、歌词、新闻标题、演讲、辩论、诵读、电视广播节目中不时出现的语病, 街头出现频率高的错别字等等。还有生活中的语文知识, 比如对联、歇后语、俗语、灯谜、谐音双关等。

例: (2008年湖北黄石中考题)

这是一个流行歌曲汹涌的时代。古代广为传唱的歌曲已成为我们现在学习的经典诗词。如《阳关三叠》《明月几时有》等。今天还有能打动你的文采斐然、情韵兼美或富有哲理的歌词吗?请写出一句并简要分析。

示例: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

赏析:“等”字采用拟人手法, 将天色青灰将要下雨之景描写成天色青苍是在等烟雨的来临, 使之具有生命感, 与下文“人”的等待相关联。

其次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社会生活中值得重视的现象、事件和问题, 能够用简洁、明确的语言文字对其进行概述、分析和评价, 同时能够用得体、有文采、有创造性的语言文字有针对性地抒发情感、表达思想。完成这一类题目, 考生要避免由于题目涉及的材料较为熟悉而产生疏忽大意的心理, 避免人云亦云, 避免思维的惰性, 要力求透过现象看本质、由此及彼进行联想思考。

例: (2008年甘肃中考题)

央视青歌赛的综合知识考核一直备受关注。有些歌手给出的错误答案堪称“经典”。

问:“杯水车薪”这一成语是什么意思?

答:用一杯水作为给车夫的工钱。

问:“焚书坑儒”是什么朝代的事?

答:宋朝的铁木真。

问:“满城尽带黄金甲”是何朝代的哪位农民起义领袖写的诗?

答:秦朝。李世民。

问:人类历史上的“两河文明”是指哪两河?

答:黄河、长江。

(1) 探究一下, 这一则材料反映了怎样的问题?

(2) 对于上述材料所反映的问题, 人们的认识并不一致。有人说, 歌手亟须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也有人说, 术业有专攻, 没必要用这些“综合知识”为难歌手。你怎么看?

另外, 要指导学生用自己已有的语文知识和能力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考题中经常出现的续写、改写或补足对联, 按要求拟写宣传标语或文章标题, 拟写活动方案, 拟写开场白、解说词或编者按语, 修改与活动相关的文稿等等。

例: (2008年桂林中考题)

张小费同学十分爱好写作。她将小学和初中阶段所写的作品完整地保存了下来。她想编辑成册, 作为永久的纪念。请你帮她:

(1) 给整个册子取一个名字, 并说明你这样命名的理由。

(2) 给这个册子设计一个封面 (用文字描述) 。

第三, 培养良好习惯, 学会审题答题。

一道语文综合性学习考题, 通常包括背景简述、题干要求和图文材料等内容, 我们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 要有步骤有侧重地指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审题和答题习惯。

题目的“背景简述”, 一般是为语文综合性学习考题设置某种特定的社会生活情境, 一方面体现了“课堂与生活的交融”, 另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有实际意义的语境。阅读这部分文字时, 做到认真通读、心中有数即可, 不必过分深究它的行文措辞。

例: (2008北京中考题) 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 四川省汶川地区发生里氏8级强烈地震。为支援灾区, 学校团委和学生会准备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一次募捐活动。请你完成下面三项任务。

“题干要求”, 需要细读精读, 不能遗漏题干中任何附加的信息, 例如2008年昆明市中考综合性学习考题的题干中括号里的“要求”, 不慎忽略就会造成失分:

请你代表第一小组, 向前来参加活动的家长介绍小报的内容。 (要求:介绍时要用上“栩栩如生”、“受益匪浅”两个词语, 60字左右。)

同时还需要理解题干中常见用语所暗含的答题要求, 如“概括”、“评析”、“评价”、“感受” (感言) 、“介绍”、“建议”、“劝说”、“态度及理由”、“标题”、“标语”等。

“概括”, 即要求考生用简明扼要的语言, 写出题目提供的图标文字材料的主要信息或具有共性的内容。答题时切忌内容繁杂、语言啰嗦。

“评析”, 要求学生对某事物的特点进行分析, 对其好坏优劣发表个人的看法。在答题的要点中, 分析和评价两个方面内容缺一不可。

“感受”, 指个人针对某个事物而生发出的想法或体会。答题语言可以较为自由, 但回答的内容一定要紧扣引发“感受”的对象特点。

其他如“介绍”、“建议”和“劝说”, 一定要注意说话的对象和目的。“态度及理由”, 则必定要包括“对事物的评判”和“这样评判的根据”两方面内容。“标题”和“标语”要注意区分, “标题”指的是概括作品内容的简明词句, 而“标语”指的是对公众发出的简短而富有感染力的宣传鼓动口号。

考题中提供的图文材料, 通常包括文字、图片 (照片) 、图表等三类, 是考题信息的主要来源和答题的主要依据。在解读图文材料的训练中, 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完成“图片——文字”“图表——文字”的语言转换:首先阅读图表的表头, 了解图表要比较的主要内容;其次看图表要比较的主要项目;然后对图表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 找出变化的规律性, 是递减还是递增, 是否呈现某种周期性变化;最后要注意图表下方的解释和补充文字。同时, 考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当中极少有冗余信息, 因此材料中所有的信息都要纳入对比、分析、提炼的范围。另外, 题目如果提供了两则或两则以上的材料, 即在提示考生需要将两则或几则材料进行对比分析, 找出其交叉、重合或互补的内容, 提炼出材料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组织答案。

上一篇:学习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情况汇报下一篇:零食软文营销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