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合格学校建设为契机改善办学条件

2024-08-04

以合格学校建设为契机改善办学条件(精选4篇)

以合格学校建设为契机改善办学条件 第1篇

以合格学校建设为契机,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创合格学校是湖南省教育强省的一项重要举措,合格学校建设是以促进教育公平发展为目的,以《湖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为依据,以抓好房屋配套设施、教育技术装备建设和减小城区学校班额为重点,以强化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和教育教学管理为手段的一系列化的规范程序,它将全面改善办学条件,不断提升办学水平,更好地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健康、持续发展。

我校通过合格学校建设,硬件建设得到了较大的改善,我们的校园美了,我们的条件优了,办学的水平提升了,一所偏远的农村完小如今真正感受到了教育的均衡在向我们走来,真正体验到了教育的公平在向我们靠近,教育科学的春天已经来临。

一、校容校貌变美了。

学校教学楼建造于1978年,由于年长日久各种材料都已老化,基于这一点,我们把资金重点投入在校舍的改建上。整个校舍维修工程投资30余万元,对校舍、学生住宿楼、食堂、教师住房更换了铝材窗,塑胶天花板,墙面翻新,门窗翻新,地板翻新等工作。通过维修达到保安全,求适用,达美观,用有限的钱办高效的事。

如今,走进校园,别墅式的校舍流光溢彩,令人赏心悦目。

二、办学条件变好了。

学校课桌椅和床铺均已用了30多年,烂得难堪,很不整齐。为了教室、寝室中设施的规范化,投资7万余元更换了课桌椅和学生床铺,使学校生活设施得到了最优化。

为了用电的安全,原电路是建校以来从未整过,至使漏电严重,线路经常起火,给学校财产和人生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因此,我们投资5万余元对学校教学楼,教师住宿楼,学生宿舍、食堂餐厅的电路电器设备进行了全面的更新整改。为了解决学校电压低,用电难的问题,我们积极与县电业局报告,得到了县电业局的批准,同意为学校增设一台变压器,现材料已经运进了学校,只等安装,估算投资在1万元左右。

学校投入1万余元对图书实行了软件管理。增补仪器1万余元并且进行了分室存放,电脑和帐本双向管理,功能室的运用也在不断的加大密度。

走进寝室,舒适美观的床铺,倍感心旷神怡;走进教室,焕然一新的桌椅,一睹整齐划一。

三、教学资源变优了。

为了优化教学资源,使农村孩子也能享受现代化的教学,我校投资15万余元,在每班教室中建起了班班通,并投资2万余元开通了光纤网络。为师生提供了最优质的教学资源,学生在乐中学,教师在乐中教。

走进各室,现代化的装备,感受到了科学的春天已经来临。

四、文化氛围变浓了。

校园文化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充实,学校投资2万余元增加了一个宣传宣和100多个宣传牌。绿化规模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扩充。整个校

园,文化氛围更进一步加浓,人文气息更进一步提升,人与文更进一步统一,人与自然更进一步和谐。满壁书香,独领风骚的作品,彰显师生魅力。

合格学校建设仅是给了我们机遇,更是给了我们挑战。我们深知,合格学校建设应该是一个没有终结的课题,它应随着时代的节奏而不断向更高的标准推进,任重而道远。

青山园完小 2011年12月11日

以合格学校建设为契机改善办学条件 第2篇

实现特殊教育的新跨越

——双阳区聋哑学校

我校以《长春市特殊教育三年发展规划》为指引,以创办优质、均衡、人民满意的特殊教育为目标,坚持“多元化、特色化、科学化”的现代特殊教育办学方向,现已发展成为集义务教育、康复教育、职业教育和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

一、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提升师生幸福感。

1、购进先进教学康复设施设备,提高教学与康复质量。我校在2010年迁入新教学楼后,先后在国家发改委和区财政局处争取到了130万元资金,购置了大量先进的现代化教学与康复器材,装备了语训室、测听室、感统训练室、多媒体教室、律动室等8个多功能教室。购进微机40余台,使学生微机拥有量达到2人/台,建成了校园网,实现了“班班通”,使信息技术走进课堂,开设了信息技术课,开展了信息技术培训,以信息技术带动了我校特殊教育的现代化,也带动了优质高效课堂的生成。2011年我校教师唐春燕在全国信息技术课大赛中获一等奖。

2、改善食宿条件,让残疾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我校实行封闭式、半军事化管理,为了使学生能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健康快乐成长,三年来,学校累计投入20多万元,对食堂、餐厅和寝室进行了标准化改造,给学生购买了全新的被褥、床垫、衣柜和餐具,伙食由原来的一饭一菜提高为两菜一汤,在学生吃好住好的同时,为了保证学生身心健康,我们购置了餐具消毒柜、热水饮水机,防止病从口入。开展了寝室、食堂文化建设和制度建设工作,通过文化的熏陶和制度的约束,使学生就餐、就寝行为得到良好规范。在食堂安装了液晶电视及接收系统,丰富学生课后生活。2012年我区贾区长来校视察,称赞我校寝室、食堂:“整洁美观、设施完备、管理规范”,同年我校寝室、食堂被评为省级优秀寝室、优秀食堂。

3、以高品质的校园文化,彰显学校魅力。

校园文化是提升学校品味、展现学校风格、提高办学质量的一条必经之路,是学校发展的风向标。正是认识到校园文化的重要性,我校共投入5万余元及大量人力来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经过外出考察学习及反复论证,我们确立了以“向上、向善、阳光、正气”为基调,以“同一片蓝天,共同健康快乐成长”为主题,以“自强不息,残而有为”为主旨的校园文化建设思路,进行了大厅文化、楼层文化、班级文化建设,赋予墙壁以生命,让墙壁说话,并使其成为陶冶残障学生的“主体的画,无声的诗”,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魅力。

4、美化校园环境,提升学校文化底蕴。

校园环境是一所学校的窗口,是师生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优美、温馨的校园环境可以使师生精神愉快,提升他们的幸福感。为了做好校园美化绿化工作,学校多方努力,协调来80万元资金,高质量的完成了操场的柏油硬化工作。又投入15万元,在操场周围辅垫了方砖甬路400m2,修整了花池、绿地1120m2。栽种果树、花树和景观树100余棵、花草3000多株。如今的双阳区聋哑学校环境优美、整洁、典雅,已成为师生工作、学习的乐园。

二、研培引领,德技双修,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热爱特殊教育教师的出现是特殊教育产生的基础,特殊教育教师的积极努力与探索又促使了特殊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可以说特殊教育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了特殊教育质量的高低,决定了特殊教育发展的成败。

1、科研引领,培养“研究型”教师。

近年来,我校根据特殊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及时更新办学理念,梳理教育教学问题,积极开展教育科研工作。

2010年——2011年,我校的省级课题《关于对聋哑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研究》、市级课题《在数学学科培养聋童实践性学习的研究》、区级课题《聋校语文课堂有效提问》顺利结题。

2012年我校教师撰写的16篇省级论文被吉林省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表。19名教师的论文在全国第二届责任教育论坛研讨会上获奖。同年我校一个省级课题、13个国家级责任教育子课题完成结题,一人获得国家级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全校上下形成了浓厚的科研氛围。

在科研课题立项、结题和论文出版获奖工作中,我校位居我区首位,得到了区教育学会和区教育局的肯定表扬。教育科研使教师业务水平普遍提高,解决了教育教学中很多难题与困扰,使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2、培训引领,培养“学习型”教师。

为了有效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我校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邀请了贾君、柯魏等多名特教专家来校进行教育教学指导、培训讲座。累计投入9万元资金,先后派出教师80余人次到各省市参加国培、省培、特教培训班以及兄弟学校听课学习,开拓了教师视野,丰富了知识与教学经验,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

在“请进来、走出去”的同时,我校也不加强化师资培训力度,定期开展“手语培训”、“微机操作”、“简笔画”等特教基本功训练。每学期进行“教师基本功大赛”、“青年教师说课大赛”、“教师优秀课”等活动。我们给教师搭建成长平台,鼓励教师到各级各类大赛中去锻炼摔打自己,教师得到了快速成长,屡获佳绩:先后有15人次在国家、省市大赛中获奖;8名教师在省级中小学特殊教育教师优秀教学论文、教学案例评选大赛,获得一等奖;两人获得省特殊教育先进个人和省级教学新秀荣誉称号、两人评为市级骨干教师、一人获得长春市五一劳动奖章、6人评为区级骨干教师。2011年我校被区教育局评为“双阳区办学水平优秀校”。

3、师德为先,培养“高尚型”教师。

高尚师德是教师的首要素质,是学校发展的基石,三年来我们始终把师德建设放在优先发展位置。

我们根据教育对象的特殊需求和培养目标的特殊性,制订了切实可行师德工作计划,与教师签订了师德承诺书。通过开展“一对一帮扶”、“道德讲堂”、“师德演讲”、“听优秀教师事迹报告”、“三爱”活动,“代理妈妈”等系列活动提高我校教师的师德水平。2011年9月份,我校唐春燕老师被评为长春市特殊教育系统十大感人教师

三、以改革和创新为动力,实现学校教学工作新突破。

1、扎实推进新课程改革,初步完成1--9年级哑聋、培智语文和数学新教材的审定工作。聋哑学生由于生理的原因,信息技术教育对他们的学习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开发了“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在三至九年级开设了信息技术课,根据学生特点,积极探索教学新途径,培养聋生熟练有效地利用计算机。我校学生李兆斌、冷洪双制作的电子相册《美丽的校园》得到了区教师进修学校领导好评。

2、着力提高智障教育水平与质量,我们把智障教育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来抓,给两个智障班配备了智障教育专业毕业教师,充分利用感统训练室、康复设备和新的康复手段,开展了低年级智障学生“自理、语训、认知、肌能、身体协调性”等方面的康复训练,取得了较好效果,实现了聋哑与智障教育均衡发展。

3、进行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革。实施分层教学,针对残疾学生的不同特点,制定个别化教育方案,使每个不同的残疾学生都能得到不同发展。进行了残疾学生综合评价的改革研究,建立了适合残疾学生特点的特殊教育评价体系,实现医学康复评估与教育教学评估的有机结合。

四、以发展职业教育为特色,培养学生职业技能,提高学生就业质量。

在职业教育工作中,我们主要做了:“完善校本课程设置,增设专业课和扩大校企合作”三方面的工作。

1、完善校本课程设置,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

我们在原有校本课程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以及社会需求,以“补偿缺陷、普遍成长、学会生存、适应社会”为宗旨,在培智班分别开设我会洗脸、我会洗衣、我会打扫宿舍卫生等生活技能课程,在聋哑班分别开设缝纫、十字绣、米字绣、木工等劳动技能课程。在2011年第18个助残日活动中,学生的十字绣作品“梅”、“兰”、“竹”、“菊”,受到了与会领导和嘉宾的高度赞誉,目前我校十字绣已初具规模和影响。

2、不断探索社会需求,注重学生技能培训。

学校在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时,为了掌握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我们组织教师到人才市场、用人单位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在掌握社会给予的新的要求和信息后,在原有的专业课基础上,又增设了美工绘画专业课。力争使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都能适应社会,得到社会认可。

3、扩大合作企业范围,为学生就业服务。学校在与原有企业继续开展合作的同时,又与四平华英木业、长春大华橡塑厂等企业开展合作,使多家企业成为学生学习、实践、就业的基地,为学生毕业后融入社会、顺利就业打下良好基础。三年来我校的15名毕业生因综合素质好全部实现就业,工资待遇也得到提高,实习期间最低工资1千6百元,交五险一金,实习结束工资都能达到2千2百元左右,免费食宿。我校的毕业生王云龙和朱振玉同学,现已成为所在企业的技术标兵,受到了用人单位的称赞。

五、积极开展对外协调工作,关爱残疾孩子。

我校特困学生李龙海家一家四口人全是智障,唯一的一间小草房也濒临倒塌,所在地政府难以给予解决,我们通过多次协调,区自来水公司为李龙海家盖起80多平米的砖瓦房,购买了家具,从此他们有了一个温暖舒适的家!区粮食局为学生送来了高档的学习和生活用品;长春一汽为学生送来了名牌羽绒服、鞋、帽子和手套;吉林影视频道来校开展了爱心慰问活动,捐赠了大量优质的文体用品,并为我校录制了专题片;区残联给孩子捐赠了40套毛毯……通过对外协调,我们为残疾孩子及家庭解决很多实际困难,温暖了他们的心,使他们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和爱,也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三年来,我校先后获得:“双阳区教学水平先进单位”、“双阳区教育系统扶困助学先进单位”、“长春市特殊教育先进集体”、“吉林省百姓口碑金奖单位”等荣誉。

以合格学校建设为契机改善办学条件 第3篇

一、环境卫生现状

1.公共场所卫生质量较差、死角多。

一是商业区、火车站、汽车站、公园等人口密度大、流量多的地方, 水果皮、饮料瓶、宣传单、烟头、痰迹等污物随处可见, 即便有环卫工人进行清扫保洁, 但保持情况非常不好。二是公厕卫生质量参差不齐。大型商场、宾馆、饭店等处的公厕卫生状况相对较好, 但一些小型饭店、旅店及城乡结合部的公厕却经常脏乱不堪, 气味刺鼻。三是露天烧烤、路边小吃等占道经营严重地破坏了城市的环境, 同时也给周围居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干扰和影响。

2.早市、夜市卫生情况差, 成为污染环境卫生的重灾区。

每当市场散去, 菜叶、果皮、塑料袋、包装箱等垃圾到处都是, 整个市场以及周边地区一片狼藉, 这不仅极大地破坏了城市的卫生环境, 同时也影响了周围居民的生活质量, 给他们的出行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3.因基建施工、修路筑桥等原因造成的环境污染也比较严重。

虽然国家对建筑施工的垃圾处理问题做出过很多规定, 也出台了很多法律法规, 但这一问题依然没有彻底解决, 因建筑垃圾造成的污染以及乱堆乱放造成的占道现象依然存在。

4.城乡结合部的卫生状况不尽如人意。

各种生活垃圾、建筑垃圾随意堆放, 长期滞留;主要路段和背街小巷乱摆、乱设摊点现象较多, 农贸市场及周边卫生情况尤为突出;因乱倒污水、乱倒垃圾以及未能及时清理残雪等原因而形成的卫生死角, 成为老鼠、苍蝇、蚊虫等滋生和繁衍的温床。

5.城市“牛皮癣”现象仍然是污染城市环境卫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不法广告、招贴等经常出现在居民楼道、小区院内以及电线杆、汽车站, 甚至是行人过街天桥、行车路面上。尤其是假证广告简直是无孔不入, 极大地污染和破坏了城市的环境卫生乃至精神文明建设。

二、影响城市环境卫生质量的主要因素

1.环卫基础设施投入不足, 难以适应人口增长需求。

近年来,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壮大, 人口数量不断增加, 而原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却未能与城市规模的扩大相适应。其中, 卫生基础设施的严重不足就直接导致了城市环境卫生的“脏乱差”。例如公厕数量不足造成的随意便溺现象;由于垃圾箱数量不足造成的随意丢弃垃圾的现象;因垃圾处理设施落后、垃圾转运站数量不够, 造成垃圾转运过程中出现的二次污染等, 都是因环卫基础设施不足造成了不文明现象的发生, 从而极大地影响了城市环境卫生的建设。

2.市容管理水平不高, 亟待改善。

首先, 对市容管理工作重要性和认识程度不够, 存在重建轻管现象。其次, 管理方法和手段缺乏创新意识, 不善于用动态的、联系的、发展的观念去决策和实施城市管理工作。再次, 监管不严格、不到位, 没有实行严管。主要是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没有形成长效管理;乱摆乱卖、占道经营, 经常没人管;损坏公共设施的现象, 没有受到处罚;很多“脏乱差”现象经常发生在下班后或晚上, 而我们的巡查监管却未能打破常规, 没有实行全天候监管。

3.市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不强, 文明素质有待提高。

文明城市是反映一座城市整体文明和谐程度的最高荣誉, 而市民素质和文明程度的高低就直接反映出整座城市文明程度的水平。可以说, 在公共文明习惯养成方面距离全国文明城市建设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距离。一些市民的公共道德、环保意识和卫生意识还很淡漠, 没有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而在公共行为方面所表现出的一些陋习仍没有得到有效根治。种种不文明行为一方面反映了市民公共卫生公德意识、城市主人翁意识差, 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我们对城市的文明素质教育的滞后, 法律意识薄弱, 文明观念淡薄, 而且自律意识差, 从而造成卫生环境治理难、难治理的困境。

三、加强城市环境卫生管理的思考与建议

1.提高认识, 加强领导。

改善和提高城市整体环境卫生质量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需要各部门密切配合, 齐抓共管, 才能收到良好效果。因此, 各级政府和各部门都必须提高认识, 加强领导, 从思想上把这项工作重视起来, 从行动上把这项工作落实下来, 并持之以恒地开展下去。同时, 以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 充分认识争创文明城市工作的紧迫性和艰巨性, 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坚定信心、齐心协力抓好这项工作, 从而使城市的环境卫生状况得到全面的改善和提高, 为创建适宜人居城市创造必要条件。

2.完善长效管理机制,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城市环境卫生的综合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否则就会回潮、反弹。为了确保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取得实效并长期保持下去, 必须大胆积极探索, 建立一整套长效管理的工作机制。一是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目标, 将管理项目细化, 并把管理标准作为“硬指标”纳入各地的目标责任管理体系中, 严格考核、奖惩兑现, 以取得实实在在的管理效果。二是要按照全面高水平完成市容环境综合整治的要求, 制定相应的工作制度和实施细则, 并将有关工作标准与全市市容环境综合整治结合起来, 使保洁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的轨道。三是加强日常检查, 提高暗查、明查、数字城管等检查频率, 强化监管手段。

3.加大资金投入, 不断加强环卫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环卫基础设施是否完善将直接关系到城市卫生环境质量的好与坏, 因此, 无论是基础建设还是公用设施, 都应该得到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政府要充分重视并下大力气, 组织人力、筹措财力, 从加强环卫设施建设入手, 把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纳入到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计划当中。市、区两级政府要逐年增加对环卫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做到专款专用。建设资金除政府投资外, 还可以采取贷款、引资、受益者集资和其他方式筹措。

4.加强舆论宣传, 营造全社会良好氛围, 全面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环卫意识。

市民是城市的主人, 市民的素质是城市的灵魂和最大品牌, 只有提高全民素质, 提升市民的环卫意识, 才能更好地杜绝和防范不文明行为的发生。因此, 政府要大力发挥舆论引导和宣传监督的作用, 将环境卫生宣传教育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1) 以人为本, 强化宣传教育。通过各种形式, 对居民进行持续性的、潜移默化的正面引导, 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宣传教育, 努力提高全体市民的城市意识、文明意识、法律意识和城市管理意识, 营造“城市环境人人有责”和“人人参与管理、共建和谐城市”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2) 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等宣传媒体, 开辟创建文明卫生城市专栏、专题、热线等, 广泛宣传创建文明卫生城市的重要意义, 反映城市市容环境卫生整治的有益成果, 加强政府与市民间的沟通与互动, 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3) 开展多种形式的争创活动和志愿者活动。组织市民参加城市绿化、垃圾收集、白色污染治理等公益性志愿活动, 引导居民在自己的生活中自觉遵守文明规范, 敢于制止不文明行为, 形成“人民的城市人民管, 管好城市为人民”的良好风尚。 (4) 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群众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通过市民投诉、曝光等方式, 加强对违反城市管理的行为的监督, 形成一种人人唾弃和斥责不文明行为的氛围。

5.向新加坡、香港等先进城市学习, 严格管理, 从重处罚。

严管重罚是搞好环境卫生最为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如新加坡对破坏城市环境卫生的人, 一是进行现场教育, 二是当场填写传票, 三是自觉接受处罚, 四是法院判决。如乱吐乱扔者, 先由环发部执法人员送传票, 被传唤者即到处罚中心先看电视录相带教育片, 再处罚1 000元新币, 如不接受法院处罚的就穿劳改服劳动。通过这些严管重罚措施, 新加坡的城市管理水平取得了质的飞跃, 从而极大地推动了其经济的高速发展。香港也同样如此。依照香港法律规定, 吐痰和乱扔垃圾一次, 分别罚款1 500元。在香港的街上看不到随地吐痰、乱扔乱抛的现象, 连内地去的游客也能“入乡随俗”, 自觉遵守公共卫生。 可见, 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等恶习并非不治之症, 关键是管理要到位, 处罚要动真格的。

摘要:城市卫生环境质量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市民居住和生存的质量, 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以及市民素质的高低。因此, 抓住创建文明城市这一有利时机, 不断改善城市环境面貌, 提高卫生质量, 这是建设适宜人居的现代化城市的重要内容和必然选择。

以合格学校建设为契机改善办学条件 第4篇

关键词:规范 契机 理念

一、转变学生心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新一轮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就学习数学而言,学生一旦“学会”,享受到教学活动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学。教学设计要促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保证施教活动的有效性。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练习,课前让学生充分的自学质疑,课堂上给予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权利,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只作精讲点拨,做到只讲学生不会的内容,这样,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自学、质疑、合作交流去获取知识,久而久之,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对数学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觉得数学不再是那么枯燥、乏味,从思想上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了。

二、转变老师的心态,变“权威教学”为“共同探讨”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过去由教师控制的教学活动的那种沉闷和严肃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

在教学中,大胆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学生始终处于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但学到了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还使自己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许刚开始时很难,也不是得心应手,但是只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就一定会取得成绩,就一定会得到满意的效果。

面对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面对规范办学行为的不断落实,我们必须转变教育理念,让学生在自主质疑、合作交流中获取知识,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

上一篇:预备党员短期培训内容下一篇:术布学区2009开学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