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会教案1范文

2024-06-01

故事会教案1范文(精选8篇)

故事会教案1 第1篇

音乐故事会

课时: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唱:法国儿歌《大鹿》 听:巴西儿歌《小红帽》

动:律动《请你跟我这样做》、敲门的节奏练习、歌表演《大鹿》

二、教学目标:

1、能用不同的情感、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2、通过编故事、朗诵歌词、演唱歌曲、动作创编、开发学生的创造力、节奏感及身体动作的协调性。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育学生团结友爱、乐于助人。

三、教材分析:

1、《大鹿》是一首具有童话色彩的法国歌曲,旋律明快、跳跃,节奏简洁。第一乐段旋律叙述了大鹿在房子里,透过窗子往外瞧!它看到一只可爱的小白兔急忙来到大鹿家的情景。第二乐段旋律在高音区发展,表现了小白兔害怕老狼的紧张心情和大鹿团结一致的情节。歌词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幽默风趣,易于儿童所接受,深受学生喜爱。

2、欣赏的歌曲《小红帽》,它是一首巴西的音乐故事歌曲,故事情节和音乐旋律,都贴近儿童的心灵,由此,我希望通过孩子的“小眼睛”,让他们知道,动物世界里有“坏朋友”。人类也有,让学生有自己的防范方法和自我保护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有感情、准确的演唱歌曲《大鹿》,并在歌曲学习中认识反复记号。

2、难点:“兔儿兔儿快进来咱们手把手挽牢” 节奏后十六分音符及歌曲情绪的掌握。

五、学生分析:

一年级学生有着强烈的表演欲,他们那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可爱精神是最难能可贵的,他们还不知道害羞,他们喜欢踊跃的参与课堂,极尽全力的表现自己,这是他们最可爱、最天真的地方。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音乐有一定的想象力,可以通过教学中的一些引导和模仿学习,让学生从能力上达到教学要求,但由于学生还处在低幼阶段,注意力不能长久集中。所以,我们老师就要在音乐课堂里,设置一些新鲜的听觉、视觉的“刺激“,这样才能牢牢的抓住他们的注意力。在音乐课堂里,我常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适合学生胃口的游戏和活动,满足他们爱动的天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使他们体验成功,从而达到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有所掌握,对音乐有继续学习的渴望。

我的这节《动物音乐会》的设计就是选择了贴近孩子们熟悉的“小动物”入手:有调皮开爱的小兔子、有乐于助人的大鹿、有狡猾凶残的老狼、有可爱的小红帽、还有机智的猎人。课内根据学生心理和生理的实际特点,用多种表现形式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为更好的学习和表现音乐提供了一个灿烂的舞台!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动物头饰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请你跟我这样做》

师边做动作边说:春天到了,很多冬眠的小动物们都醒来了,他们在大森林里快乐的生活着,瞧!一大早,就有许多动物爬到山上锻炼身体了呢!我们赶紧去看看到底有哪些小动物好吗?(教师带领学生律动走进教室,先学做几种小动物的动作。)师:你们觉得还有哪些小动物呢?用动作告诉老师

【课的开始,是先从肢体语言出发,由自由的律动,把学生带入音乐中,感受音乐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和创作的兴趣。是用律动的形式,让学生去用学老师的动作在音乐中安节奏表现,再由他们自己的想象,还有哪些小动物,特殊的是,让学生用动作回答,让学生很自然的进入音乐中的动物世界,这样为后面歌曲中大鹿、兔子的登场做好准备】

2、师:有这么多小动物,那么,我们来到了哪里呀?(此处同时出现森林的画面)生:森林、小动物的家……

3、那么同学们刚刚都遇到了哪些小动物呢?生答:(略)(师根据情形,引导学生边说边用动作表示)

4、师:今天的动物音乐会里,我们首先要认识一个特别的动物。听——

(单簧管演奏的一段描写兔子的音乐,是本单元的《龟兔赛跑》中的音乐,学生欣赏过,有印象。)许多学生马上就会高兴的说出:兔子

5、师:这个音乐是那只小兔子?生答:《龟兔赛跑》中的小兔子

6、师:关于兔子的故事有很多,你们还听过哪些关于兔子的故事? 生:略

【关于兔子故事话题的导入,温故而知新,首先,让学生回顾了《龟兔赛跑》的故事,也回忆了塑造“兔子”形象的单簧管音乐片段,这个环节,同时给学生想说、敢说的机会,而对于肚子里没有兔子故事的学生,课内一定很着急,羡慕那些能讲述故事的学生,这样就激励他们,课外多看绘本故事书,这一环节也为下面,我登场讲故事做了个铺垫】

二、故事与节奏练习

在学生分享过故事以后,教师按耐不住,仿佛非常激动的情感,告诉同学们。师:今天的动物音乐会,我们将认识一只法国的兔子和它的朋友大鹿”(大屏幕出示上下蹦跳的兔子和可爱、伟大的大鹿形象。先入为主,让学生轻松和间接的记住,今天学的是法国歌曲。)

师:它们今天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故事呢?故事全在歌曲里呢,大家仔细听一听,让音乐告诉我们,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此处欣赏时不出示歌词,有了前面悬念的铺垫,学生定能安静的听音乐,用这个小环节也培养学生音乐的小耳朵,也让学生学会安静和投入的欣赏音乐。

师:同学们,你们刚刚在歌曲里听到了什么?生答:(略)

【歌曲的故事情节:主要讲这只法国小兔子在森林中遇到了老狼,镇定的小兔子,并没有害怕,而是自己想办法,迅速的逃跑,在逃跑时,想到了找大鹿帮忙,去敲大鹿的门,后来在大鹿的帮助下,脱离危险的故事。故事最后风头一转,突出大鹿乐于助人的形象,此处要让学生在思想上认识到,当小伙伴遇到困难时,我们要伸出友谊之手,帮助小伙伴。但这又不是一个单纯的讲故事的环节,在兔子敲门部分,我设计了节奏训练,将课内难点灌入敲门中出现。为后来歌曲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这样的过渡自然流畅,让学生不知不觉先掌握歌曲中前八后十六的节奏难点。】 节奏学习,师:小兔子看到大灰狼追来了,可真是急坏了!听小兔的敲门声:

XX XX XXX XX X-(并加上急促的语言:)鹿呀 鹿呀 快开门!快开 门!引导学生按照节奏练习,这句节奏是这首歌曲最后部分的一个节奏型的缩短句。也是歌曲节奏的难点。师:同学们,我们也来帮小兔,敲敲大鹿先生的门:鹿呀 鹿呀 快开门!快开 门!

三、演绎故事(歌词学习)

故事演绎的背后实际上也是歌词的学习。

师:同学们,你喜欢故事里的哪个小动物?生答:略

【学生有学生的想法,不能克制他们有自己的想法。但是我们要引导学生认识,大鹿是个乐于助人的动物,小兔子是个遇到困难,没有慌乱,自己想办法脱离危险的聪明的兔子。】

师:多么有趣的故事啊?我想,如果咱们演一演,一定更有趣!同学们,想演吗? 【此处出示歌词,因为有很多学生还有一些汉字还不认识,师带领学生念歌词,并让学生用自己的“动作语言”做相应动作。实际也是帮助记忆歌词。【

1、接龙念(大屏幕出示歌词)

师:大鹿站在房子里,透过窗子往外瞧!(师问:瞧见了谁?做动作)图:同时出现小动物的形象。引导学生读出歌词:林中跑来一只小兔,(师:它这么急,来干什么?)生看这歌词用动作表现:咚咚把门敲!

师:鹿呀鹿呀快开门!(师:为什么呀?)生:林中老狼追来了!师:哦!快快快!师:兔儿兔儿快进来!(眼神和动作暗示学生)咱们手把手挽牢!

2、分角色按照节奏念:

师:如果请女生扮演故事中的小动物,最适合演谁?生:兔子 师:那男生就来演乐于助人的大鹿吧!

师:咱们试着合作一次,那老师来演讲故事的人,同学们同意吗?

师:大鹿站在房子里,透过窗子往外瞧!(引导男生做瞧的动作)林中跑来一只小兔咚咚把门敲!师:用眼神暗示女生敲门

女生:(师皱着眉头,引导学生表现小兔非常着急的样子)鹿呀鹿呀快开门,林中老狼追来了!

男生:(引导男生,挺起胸膛,非常伟大的样子)兔儿兔儿快进来,咱们手把手挽牢!

师:哎?同学们!刚刚我们合作的这一次,除了分了角色,你们觉得还有什么不同的感受?(视情况,如果学生还没有发现,引导学生分析出,刚刚这一遍是按照节奏念的)

师:同学们,真细心!咱们再试一次,不过这次咱们请女生扮演乐于助人的大鹿吧!

3、歌词再读一遍。(按照歌曲的节奏将演与念再度接合,巩固对歌词节奏的掌握。)

四、音乐知识

1师:同学们,接下来再听一听新歌,如果愿意,你们是可以跟着音乐轻轻唱一遍!

2师:呀!同学们这么快就会唱啦,真聪明哦!不过有谁发现,歌词的哪种颜色唱了两次,就更聪明啦!谁更聪明的请举手?

【在课件制作中,将歌词反复记号部分用红色表示强调。引起学生视觉的敏感。部分喜欢认真观察的学生很快就会发现歌词红色部分唱了两遍,这里培养学生会发现的眼睛,为下面音乐知识:反复记号的认识做铺垫。】

师:说的非常好!看来大家不仅有音乐家的小耳朵,还有一双善于发现的大眼睛!大家再仔细观察,红色部分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吗?

【由浅入深,先引导学生从颜色出发,知道歌曲重复的部分,再引导学生看到“反复记号”,并让学生知道歌词重复的秘密就是因为有:反复记号】

3、这个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音乐小知识:它是音乐家创造的,它叫反复记号,跟老师念一遍,反复记号!(分析反复记号的“魔力”是什么。实际就是告诉学生如何使用)

五、学唱歌曲 1跟琴逐句唱 2接口唱 3分角色唱

角色一:大鹿站在房子里,透过窗子往外瞧,林中跑来一只小兔咚咚把门敲。兔儿:鹿呀鹿呀快开门,林中老狼追来了 大鹿:兔儿兔儿快进来,咱们手把手挽牢。兔儿:鹿呀鹿呀快开门,林中老狼追来了 大鹿:兔儿兔儿快进来,咱们手把手挽牢。

(在分角色部分要注意:特别是扮演兔子的学生,注意力会不集中,因为音乐节奏快,而且,大鹿唱完,就是兔子先歌词的反复,小兔子在这个地方极容易走神。)

4、跟着音乐表演唱:

分角色,跟着伴奏音乐,边唱边表演。

5、歌曲情绪处理:

请三个同学领唱。(第一次刻意选择上课表现不错的学生,开好一个头之后,激发其他学生的表现兴趣!)

师:哎!同学们,老师遇到一个问题想问问你们,“鹿呀鹿呀快开门,林中老狼追来了!”这句是谁说的话?兔儿兔儿快进来,咱们手把手挽牢,这句是谁说的?音乐家为什么非要重复这两句歌词呢?(引导学生体会出,因为小兔子一边跑一边喊大鹿开门,她要多喊几遍,这样大鹿先生才能听见!)哈哈!你真能体会小兔子的感受,好的,下面我们来把小兔子这种着急的感觉表现出来!师:同学们,今天的故事里,你们喜欢哪个小动物?为什么?生:略

师:的确,咱们如果遇到了危险一定要向兔儿学习,学习它勇敢的精神、动脑筋,想办法离开老狼。(师:咱们要向大鹿学习它乐于助人的精神。准备两种可能的总结语言,因为每个学生掌握的知识和他们思考的答案并非都能一样。)

六、音乐欣赏:《小红帽》

师:今天的动物音乐会上,老师还带来了一个另个童话故事,这个故事来自巴西。看图:

师:这个故事中的小红帽,她也遇到了大灰狼!可是她是怎么做的呢?别急,听我慢慢给你们讲来,(讲述过程)边讲述边出现课件中的部分重要图片。

故事情节:故事的主角是这个带着红色帽子的小女孩,因为她总戴着外婆给她的红帽子,大家都叫她小红帽,一天,妈妈让小红帽把糕点送给山上的外婆,小红帽临走前,妈妈特别嘱咐她路上不要贪玩,更不要跟大灰狼说话。外婆的家在郊外的山上,小红帽一边走一边唱起了歌曲,(此处点击歌曲《小红帽》)结束后,师继续讲,小红帽的歌声,飘进了大灰狼的耳朵里,大灰狼通过歌声,很快就找到了她,当小红帽遇到大灰狼时,她已经忘记妈妈的嘱咐。小红帽经不住大灰狼的哄骗,不仅告诉大灰狼外婆的家在哪里,还听了大灰狼的话,去很远的森林里摘野花了呢!而大灰狼乘着小红帽摘野花的功夫,提前来到外婆家里,把外婆给吃了,它穿上外婆的衣服,躺在床上,等待小红帽的到来!后来,小红帽拿着一束野花到外婆家时,很快也被大灰狼给吃了!大灰狼一下子吃了那么多,挺着大肚子,躺在床上都不能动了,最后,幸亏被猎人发现了。小红帽和外婆才被得救了。

师: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觉得故事中的小红帽是个怎么样的孩子呢?

师:咱们今后是学习小红帽,贪玩而又不听话呢?还是学习小兔子遇到危险时,动脑筋想办法脱离危险呢?生:略

【欣赏部分,是这课的教学安排中本来就有的,不同的是,我是将故事、图片、音乐融合在一起放在课件中,孩子在看到图片时,我已经“收买”了孩子的眼睛,当我讲述他们最喜欢听的故事时,我又“收买”了他们的耳朵,最后,在故事里又穿插了《小红帽》的歌曲,他们有好一些还激动的唱起来了,这样又轻而易举的“收买”了他们的歌喉,虽然用“收买”这个词语欠妥,可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不想办法,真的很难让他们安静下来,更不要说让他们安静的去欣赏音乐了!】

七、拓展:部分

师:同学们,动物王国里有大灰狼这个坏朋友,我们的生活中虽然没有大灰狼,可是,却有很少很少的“坏人”存在,大家看!这是我们每天都要戴的红领巾,可是,有一天这条戴红领巾流血了,咦?红领巾怎么会流血呢?这可是个真实的故事,它发生在今年的(2010年)3月23日早晨,在福建南平实验小学的门口,正是上学的时间,一个“坏人”拿着一把长长的刀,在学校门口,发神经似的砍死小学生8个,砍伤5个。此处出现一条沾到鲜血的红领巾图画

大家看!这些是孩子们的亲人,你们再看!这是她们的爸爸妈妈,他们哭得是这样的伤心,因为他们的孩子再也不能上学了,永远的离开了他们。【此处出现部分父母伤心的画面。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此时学生都能安静下来,扑闪扑闪的眨着他们的小眼睛,认真的听我述说。】

师:虽然,后来警察叔叔抓住了这个罪犯,可是,失去生命的孩子还能活过来吗?

师:同学们,如果,这个故事那一天是发生在我们学校门口,被我们看见了,我们应该怎么做呢?生:(回答略)【引导学生感知出:遇到危险要想办法脱离危险,想办法报警,和大人、老师取得联系,千万不要围观】

所以,黄老师,今天要提醒我们的同学,上学的时间里,我们不要因为时间还早,而在学校外面逗留,一定要到校园里面来。咱们要学习聪明勇敢的小兔子,如果自己真的遇到了危险的情况,首先要想办法脱离危险!而当小伙伴遇到困难,咱们一定要使用自己独特的办法帮助他们!

最后,让我们在《大鹿》的音乐中结束我们的课吧!(让学生手挽手,排队在音乐声中离开教室)

故事会教案1 第2篇

教学内容:

欣赏歌曲:

1、黄水谣

2、松花江上

3、河边对口曲

4、在太行山上 教学目标:

1、了解音乐剧的概念。

2、欣赏歌曲,体验歌曲每一段所表现的情感。

3、通过欣赏歌曲,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欣赏歌曲并感受其中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感受歌曲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观赏音乐剧《猫》片段

2、问题:

A、这一片段有没有唱歌?B、有没有舞蹈?C、有没有表演?

3、简介音乐剧概念。

第一幕 逃 亡

第一场《黄水谣》

(一)了解、熟悉音乐素材

1、回忆《黄河大合唱》及创作者冼星海相关知识。(1)《黄河大合唱》共分八个乐章。

①《黄河船夫曲》②《黄河颂》③《黄河之水天上来》④《黄河对口曲》⑤《黄水谣》⑥《黄河怨》⑦《保卫黄河》⑧《怒吼吧,黄河》

(2)冼星海的代表作

2、带问题欣赏歌曲

问题:A:歌曲可以分为几部分? B:每一部分表现了怎样的情绪?

3、分析歌曲

《黄水谣》是一首“民谣体”的歌曲,“民谣体”是指一些流传民间带诉说性的民歌,而《黄水谣》则是一首新型的民谣体歌曲。它描绘黄河两岸沃土千里,千百年来勤劳的人民在黄河两岸劳动、生活;它借黄水的日夜奔流,倾诉中国人民所遭受的深重苦难,在敌寇的铁蹄践踏下,人民群众悲愤填膺,燃烧起阶级仇、民族恨的怒火,发出了悲愤有力的控诉。

《黄水谣》是三段体,采用对比手法写成,其曲调非常优美动人,把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祖国的无限深情表达得淋漓尽致。第一段旋律抒情、明朗,展现出黄河两岸人民安宁、平静的生活,音乐十分流畅,也显得十分祥和。中段情绪急转直下,“自从鬼子来,百姓遭了殃……”。悲愤的音调,缓慢的速度,控诉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这一段表现日寇入侵中国,践踏祖国的大好河山,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第三段是第一乐段的再现,但在情感上则变得压抑和悲凉。黄河依然如故,然而物在人去,天各一方。这一乐章是全曲中的一个转折点,整个作品的悲剧性和戏剧的矛盾就此展开。

(二)设计音乐剧表演

1、根据歌曲情绪的变化,设想表演

2、学生讲述设计思路

3、评价

第二场《松花江上》

(一)了解、熟悉音乐素材

1、介绍歌曲创作背景

《松花江上》由张寒晖作于1936年。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军大举进攻中国东三省,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驱赶“剿共”前线的东北军官兵,携老带子,布满西安街头。他们被迫流亡关内,有家不能归,有仇不能报,却要为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去卖命,从心头都郁结着悲苦怨愤,要倾吐,要爆发。正是在如此的背景下,张寒晖谱写了这首感人肺腑的独唱曲,以含着热泪的哭泣似的音调,唱出了悲愤交加的声音。他把自己的这首歌教给学生、群众演唱,然后,他带领群众到西安的城墙上,街头中去演唱,悲怨壮烈的歌声深深打动了广大东北军官兵的心,竟有数万名官兵听后落泪。“西安事变”爆发前后,西安城里已到处可以听到《松花江上》的歌声,并迅速传遍全国。

这首歌以带尾声的二部曲式为结构。倾诉性的音调贯穿全曲,并兼有叙事和抒情的特点,真切感人。旋律以环回萦绕,反复咏唱的方式引伸展开,感情越来越激动,具有回肠欲断的效果。当尾声唱出呼天唤地似的旋律时,歌曲达到了高潮,在声泪俱下的悲痛中,蕴藏着要求起来抗争的力量。

2、欣赏乐曲

(二)设计音乐剧表演

1、根据歌曲情绪的变化,设想表演

2、学生讲述设计思路

3、评价

第二幕 相 遇

(一)了解、熟悉音乐素材

1、分析歌曲

《河边对口唱》是中国说唱音乐,是一首男声对唱、二重唱及混声合唱歌曲。采用了乐段反复的民间音乐结构形式,音乐吸取了山西民歌的音调,用民间歌曲中常用的对答形式写成。采用锣鼓伴奏的方法。整个乐章是两个流亡者的对话。这里作者借两个流亡者的对话,讲述了全国广大流民、颠沛流离、背井离乡的悲惨遭遇。引出合唱发出“打回老家去”的呐喊。

2、欣赏歌曲

(二)设计音乐剧表演

1、根据歌曲情绪的变化,设想表演

2、学生讲述设计思路

3、评价

第三幕

奋 起

(一)了解、熟悉音乐素材

1、分析歌曲

歌曲《在太行山上》表现了太行山中游击健儿紧张的战斗生活和勇敢顽强、乐纲开朗的性格。

歌曲旋律兼有抒情性和进行曲风格,是现实的战斗性与革命浪漫主义的有机结合。这首二部合唱曲为复二部曲式,第一部分由两个乐段构成。前段抒情宽广,虽是小调色彩,又不乏明朗朝气的情绪。第二声部回声式的短句,仿佛歌声在山谷中回荡,营造出此起彼伏,一呼百应的气氛。后段转入平行大调,豪迈的气势中又融入深情温柔的诉说,表过了军民间的鱼水之情。第二部分为进行曲风格,铿锵有力的旋律、鲜明而富于弹性的节奏,生动地刻画了游击队员出没高山密林、誓死消灭敌人的英雄形象。第二乐段高音区的切分节奏果敢有力,给人以紧迫感,随着调向上推进,逐渐形成商潮。歌曲最后结束在小调上,使作品前后呼应、完整统一。

2、欣赏歌曲

(二)设计音乐剧表演

1、根据歌曲情绪的变化,设想表演

2、学生讲述设计思路.3、评价

三、表演

根据以上设想,分组设计音乐剧表演

四、评价

面包屑引发的故事(1)蚂蚁大军 第3篇

“呀,呀……”一只寒鸦突然在他的头顶大叫了几声。樵夫被突如其来的声音吓了一跳,手上的面包也掉在了地上。

樵夫朝寒鸦看了几眼,嘟嘟囔囔地捡起面包继续吃了起来。樵夫吃饱后,就挑起柴往家里走去。在他坐过的地方,留下了一些面包屑。

面包屑的香味很快引来一只觅食的小蚂蚁。那只小蚂蚁围着面包屑转了几圈,又伸出细小的触角感觉了几下。在确定是美食之后,小蚂蚁显得很高兴,匆匆忙忙地往回走。

过了一会儿,那只小蚂蚁就带来了黑压压一大群同伴。像是有谁在无声地指挥,单只蚂蚁举起小的面包屑,两只蚂蚁抬着稍大的面包屑……总之越大的面包屑,就由越多的蚂蚁搬运。它们有的抬、有的拉、有的推……搬运大军浩浩荡荡地朝洞穴方向行进。

搬运大军中,有一只小蚂蚁咬着一块面包屑边缘想要举起来。可是面包屑太过于松软,所以还没有举起来就又掉下来了。小蚂蚁几经试探,终于找到搬运的方法——叼着面包屑的边缘倒退着走。小蚂蚁拉着比自己身体大五六倍的面包屑绕过一块块石子,翻过一根根枝杈。

当小蚂蚁想要越过一片枯叶时,突然刮来一阵大风。大风卷起成片的枯叶向空中飞去。这只小蚂蚁所处的那片枯叶也被吹了起来。它害怕极了,紧紧地抓住枯叶的边缘,不让自己掉下来。

(风会把小蚂蚁吹到什么地方呢?请看下一页《蚁狮的绝密陷阱》)

蚂蚁的“语言”

蚂蚁经常到离巢很远的地方找食物。当它找到食物后,如果食物太大,小蚂蚁就会“回家搬救兵”,把别的蚂蚁带过来。

那么,蚂蚁怎样把消息通知给同伴呢?原来,蚂蚁见到伙伴后,就用触角去触碰对方的触角,如果食物又大又美味,蚂蚁的触角就摆动得特别猛烈。接收到信号的蚂蚁又把信息传递给其他伙伴。这样一传十、十传百,越来越多的蚂蚁被带出巢穴。出巢后,它们会沿着第一只蚂蚁留下的特殊气味找到食物。

胶片故事汇(1) 第4篇

这时家庭花销越来越难以支撑,而且一个姐姐还有严重的身体残疾,这使得乔治·伊斯曼在14岁时不得不离开学校,去寻找一份能给家庭带来一些收入的工作。他的第一份工作是为一家保险公司做送单员,报酬是每周3美元。一年后,他成为另一家保险公司的办公室职员。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他很快就开始做保单存档的工作,甚至直接填写保单了。至此他的收入也增加到每周5美元。

但即使乔治·伊斯曼的工资年年递增,他的收入还是不能满足家庭的开销,所以他开始利用晚上时间在家里自学财务课程,以便将来得到一份更满意的工作。时光飞逝,转眼间到了1874年,这年20岁的乔治·伊斯曼告别了自己滚打了五年的保险公司工作,来到罗切斯特储蓄银行作初级职员,他的工资因此达到以前的3倍,是每周15美元。

就这样又辛苦工作了4年,24岁的乔治·伊斯曼终于有了一点自己可以支配的闲钱,他开始筹划去圣多明戈的旅行。他把这个计划跟一位银行的同事说了,但很可惜,有关的历史资料没有提及这位同事的名字,否则真应该再讲讲这位同事的来历,因为他给乔治·伊斯曼出了一个点子,他说:“嗨!乔治,你听说过摄影术吗?那玩艺可神奇了,能把看到的都记录下来,你为什么不准备点东西,给这次旅行留下点永不磨灭的记录呢?”

于是乔治·伊斯曼购买了湿版时代的全套摄影用具,其中的相机有微波炉那么大,并且需要一个十分沉重的三脚架。他还带了一个密不透光的帐篷作为暗房,以便在里面把照相用乳剂涂在玻璃板上,然后立即装入相机,拍照后又回到帐篷里卸下玻璃板,马上进行显影,否则当这种用火棉胶作载体的乳剂在玻璃板上干燥后,显影剂就不能渗入,从而无法显影了。全套用品中还包括制备显影液和定影液的化学药品、玻璃器皿、存放湿版的包装盒以及一大桶水。用乔治·伊斯曼回忆当时的话说,这些东西简直可以装满一辆马车,而且要学会如何使用这全套工具,还要交5美元的学费。

然而事实上,当乔治·伊斯曼购买了所有这些玩意儿后,他就失去了去圣多明戈旅行的兴趣,因为他开始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摄影术上,投入到如何简化这一繁琐的操作过程上。那么如何来评价他的这位同事呢?是把乔治·伊斯曼的旅行梦想化为泡影,还是把他引上了成就一番伟业的征程?

乔治·伊斯曼后来从英国出版的杂志上读到,摄影师已开始自己制作明胶乳剂。这种乳剂在干燥后也能进行曝光和显影,所以摄影师在拍照时显得非常悠然自得,而不像以前那样紧赶慢赶了。之后他从其中一本杂志上得到一个配方,从此开始试验用明胶作载体制造乳剂。其实明胶就是用动物骨头熬制出的胶状物质,它在干燥后成为能吸水的固体,从而使显影液能渗入其中,与分散在里面的卤化银颗粒产生化学反应。

这时的乔治·伊斯曼白天在银行工作,晚上就在他母亲的厨房里进行乳剂制作试验。他母亲后来回忆说,有很多晚上,乔治累得连脱衣睡觉的力气都没了,索性就在厨房壁炉旁的地毯上睡了。经过三年持续不断的感光化学试验,乔治·伊斯曼终于有了突破……到1880年,他不仅开发出一个制造干版的配方,而且为新打制的能够大量生产干版的机器申请了专利。不仅如此,而且他很快就看到了这种可能,即大量制造干版,并把做好的干版卖给其他从事摄影的人。

1880年4月,乔治·伊斯曼租用了位于罗切斯特市斯戴德大街的一栋楼房的三楼,开始生产干版并在市场上推广。当时他花125美元买了一台用于生产线的二手马达。事后他回忆说:“其实我当时只需要一马力的马达,但找到的却是两马力的。但我想也许将来产量会增加到适用两马力的,所以抱着试一下的念头,我还是买了这个两马力的二手货。”

在乔治·伊斯曼的工厂不断发展壮大时,他遇到一次差点让整个生产线全部瘫痪的事,那是因为在经销商库房中存放的干版变质了,乔治·伊斯曼不得不用没有质量问题的干版换回了这些不能使用的。后来他回忆说:“为了再生产一批能用的干版以给经销商换货,我们花掉了手上的最后1美元,但我们得到了比手上的所有资产更有价值的东西,那就是信誉和名声。”

对那时的生产理念,他又回忆道:“有个念头在我的意识里渐渐地浮现,那就是我们生产的不仅仅是干版,实际上我们正在使摄影活动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平常事。”或者正像他进一步阐明的那样:“使操作相机像使用铅笔一样方便。”

为了追求这一生产理念,乔治·伊斯曼开始把产品开发目的定位到寻找一种能够取代玻璃载体的、重量更轻并且更具延展性的材料。沿着这个思路,他的第一个试验是把照相乳剂涂在纸上,然后把这种纸胶片装入卷轴盒里,再把装好纸胶片的卷轴盒放在相机里原来放置干版盒的位置上。

第一张推广纸胶片的广告出现在1885年,上面写着:“很快将推出一种新型感光材料,不论对于户外摄影还是室内摄影,这种材料都会比现有的干版更经济更方便。”紧接着,这种使用卷轴盒的摄影方式取得了初步成功,然而纸胶片却并非完美无缺,因为再光滑的纸表面也会有细微的颗粒或纹理痕迹,这些痕迹往往会出现在印制出的照片上。

对此,乔治·伊斯曼的解决方案是在纸的表面先涂布一层能溶解的、无任何添加剂的纯净明胶,然后再涂上不能溶解的感光明胶。这样在曝光显影后,携带影像的明胶层就从纸的表面剥离开来,后续会把该明胶层转移到一张透明的明胶薄板上,最后还会用柯罗丁给这张呈现着影像的明胶薄板加固一下,俗称镀釉。柯罗丁就是后来广泛熟知的,能够形成具有一定硬度,又有延展性的赛璐璐片基的溶液。

就在乔治·伊斯曼不断完善这种具有透明片基的胶片以及易装卸的卷轴片盒过程中,他把产品的开发方向又做了巨大调整,即由面向从事摄影行业的少数人,转到面向人数众多的摄影爱好者群体。后来他这样阐述了这种调整:“当我们开始制定这种透明片基摄影胶片的开发计划时,我们预计使用干版的每个摄影师都会转而使用胶片,但事实是只有一小部分使用干版的摄影师开始使用胶片,为了使胶片的市场迅速扩大,我们愿意开发出让普通大众能够使用的产品。”

但是有了大众能够使用的产品,不等于大众就会自动来购买产品,因此不论从公司角度看还是从公众角度看,乔治·伊斯曼都始终相信商业广告的重要性,这一点在柯达建立初期的经营活动中就初见端倪,因为柯达早期的产品都会通过当时的主流报纸和期刊杂志发布广告,而且广告词也是乔治·伊斯曼亲自撰写的。

例如“你只需按快门,其他的我们来做”这句广告语就是乔治·伊斯曼的发明,这是他于1888年推广柯达相机时开始使用的。不到一年,这句标志性广告语就家喻户晓,因为大批广告经理人和代理商把他的说法带到了不同的报纸、杂志、固定展板和街边展示牌上。

当今众所周知的出现在全世界各种媒体上的“KODAK”商标也是乔治·伊斯曼的发明,这一商标最早注册于1888年。尽管现在关于这个商标是如何杜撰出来的众说纷纭,但事实却平淡无奇,它只是乔治·伊斯曼根据某个单纯的理由拼凑出来的。具体细节他是这样阐述的:“首先字母K是我最喜欢的,它看上去具有一种坚强与果敢的性格,所以我决定把K用在商标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字母上,下面的问题就相对简单了,只要在这两个K之间填上一些字母组合就行了。”在造出“KODAK”商标之后,乔治·伊斯曼又给它选定了黄色的底色,这就是今天广为人知的样子。

感谢乔治·伊斯曼的天才创造,他使早期繁琐的摄影过程,简化到用手持相机,只要按一下快门按钮就能拍照。如果使用相机的人就是摄影师的话,那么他使每个人都成为了摄影师。

童话故事教案1 第5篇

作者:王兴中 时间:2012-08-29 21:17:43

习作《编写童话故事》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我国著名的小学语文专家李伯棠说过:“对小学生进行作文训练,首先要抓源,把作文训练和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有话可说。”《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写作教学要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对于中年级段的学生而言,应不拘于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表达出来。在本节习作课中,我从教室这个学生朝夕相处的学习场景入手,挖掘素材,学生就容易动笔习作;与此同时,又对平凡而普通的教室进行了一定的艺术处理,让学生从教室杂乱的样子去猜想发生了什么事,从而引出习作的主题:小主人对桌椅不爱护,引发了桌椅之间的口舌大战。将看似普通的素材变得充满了神奇色彩,于是,学生的思维被充分激活,不同的想象、不同的表达如潮水奔流而至,这样就会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由此看来,习作的素材遍地都是,我们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挖掘。

教学目标:

1、从学生熟悉的学习场景入手,将静态的事物拟人化,从而想象创编童话。

2、体会表达的丰富性,能用不同的提示语进行人物语言描写。

3、培养学生“作文即说话”的意识。要勇敢地说和真实地说,同时要学习比喻地说,想象地说,表演地说,会用不同的形式用不同的语气说,用细节说。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练习导入

1、师生问好,搭建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倾听人物语言,观察人物神态、动作,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习作状态。

2、整理和复习变换提示语的位置,并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3、揭示习作主题:今天这节课就请同学们发挥想象,编写故事。这个故事凡发生在哪儿呢?(课件出示教室的图片)

二、发现主题,启发想象

1、观察图片,指名说出教室里的成员。(教师提示学生在说出教室里的成员时用上称呼语)

过渡:每当教室里空无一人的时候,那里就会传来一阵阵谈话,这时候教室里的故事开演了。现在,我们就是教室里的一员,你希望自己是谁?

2、将事先准备好的信封(里面有一叠词卡)发到小组,找一找自己喜欢的角色,如果没有适合自己的,可以拿出空白的卡片写上自己喜欢的角色,在小组内说一说,演一演。

3、小组推选代表在全班说。教师适时引导,为童话增添色彩。

三、精心选择,确立主题

过渡:有了大家丰富的想象,我们仿佛目睹了这个发生在教室里的故事。如果记录下来,就是一篇精彩的童话故事。请先选择一个主题,是写争吵、表扬、批评,还是其他的事情。那我们先给它起个题目吧!

学生自主发言,为本次习作编题目。

四、提出要求,进行习作

过渡:同学们已经选择好了主题,并为它起了一个贴切的题目,但在写之前老师先提三个小小的要求:

1、写出自己想说的话;

2、加上适当的动作和神态描写;

《鹅妈妈的故事》教案1 第6篇

1、理解课文内容,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优美的语言。

3、体会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优美的语言。

难点:体会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读词语:炎热辽阔细嫩草茎柔软翅膀、冰雹舒适雷鸣艰难呻吟

2、齐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课文里说,看着小鹅快乐的玩耍、嬉戏,鹅妈妈感受到了最大的幸福和快乐。那么,除了小鹅快乐地玩耍、嬉戏,还有什么能让鹅妈妈感受到最大的幸福呢?这节课,我们就好好地来读读课文,看看能让鹅妈妈感受到最大的幸福的还有什么?

二、读文感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通过想象读文,积累好词好句。

1、听读想象。

请一名同学读读第一自然段。大家一边听一边想象课文里的词句所表现的情景,最后看看你能有什么感受。把你的感受和大家说说。

2、用朗读表现自己的感受。

这段课文让你觉得世界是美好的,小鹅是快乐的。那么是哪些词句让你产生了这样的感受呢?下面,同学们自己读读这段课文,看看是哪些词句让你产生了这种感受,把它们找出来,好好读一读,尽量用声音和语调的变化把你的感受表现出来。

(1)、学生读文汇报,师生共同评价指导。

(2)、学习运用两个词语“广阔”“辽阔”。

你发现“广阔”和“辽阔”有什么共同特点了吗?哪个词形容的更大一些呢?除了可以说“广阔的世界”还可以说“广阔”的什么?除了“辽阔的草地”还以说“辽阔”的什么?

(3)、词句积累。

这段课文里有一些词写得非常好,我把它们拿到大屏幕上来,大家再看一下。

()的世界()的草地()的草茎()的小鹅

还有一些句子写得也很美。

茎是()的。世界是()的。小鹅们是()的。阳光是()的。

这段课文写了鹅妈妈带小鹅们出来时候的情景。大家说这时候的情景是怎样的?在这美好、快乐的时刻,鹅妈妈在做什么?板书“健康”。

体会:这时候让鹅妈妈感到最大幸福的是什么?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抓住“麻雀蛋似的冰雹铺天盖地的掉下来”体会冰雹大,多。

1、读文想象。

大家再读读第二自然段,还是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里所描写的情景,看看段课文能带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2、读后汇报。

引导学生从“麻雀蛋似的冰雹”知道冰雹大,从“铺天盖地“认识到冰雹多,最后指导学生把冰雹读得又大又多,非常可怕。

引导学生关注:这时候的情景还像刚来时那样美好吗?天气变得怎样了?在这可怕的时候,鹅妈妈是怎么做的?……板书(安全)。

体会:这时候让鹅妈妈感到最大幸福的是什么?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从“妈妈的翅膀外面可能发生什么可怕的事情”展开想象,进行说话训练,体会鹅妈妈对小鹅无私地爱。

请一名学生读一读。“很温暖、很舒适”读得慢一些。范读。生重读。你们说鹅妈妈的翅膀外面会发生什么样的事呢?(训练说话:把冰雹、狂风、雷声说得可怕)这些事情可怕不可怕?可是,小鹅们呢?在妈妈的翅膀下的小鹅们一起读——(学生接读)感到很温暖,很舒适。

教师质疑:鹅妈妈经历着那么可怕的事情,它为什么不找个地方躲起来呢?鹅妈妈不但能跑,它还会飞,虽然不像鸟类飞得那么久,那么远,但是一次也能飞得很远。这样几次不就找到了一个安全的地方躲起来了吗?板书“温暖、舒适”。体会:这时候让鹅妈妈感到最大幸福的是什么?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通过指导朗读,体会小鹅们的好心情。

1、读文思考: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2、汇报朗读,读出小鹅们的好心情。

重点指导“啊,阳光还是这样明媚,甲虫、蜜蜂们又在动人地歌唱。世界还是那样美好。”大家想想,小鹅躲到妈妈翅膀下面的时候,是怎样的?麻雀蛋似的冰雹——,可当它们从妈妈的翅膀下钻出来的时候,沐浴着明媚的阳光,听着甲虫、蜜蜂动人的歌,它们由衷的感叹:啊,阳光还是这样明媚,甲虫、蜜蜂们又在动人地唱歌。世界还是那样美好。(师范读)

指导读好“鹅妈妈艰难地抬起了翅膀”:暴风雨过后,一切又回到了风雨前的样子。可是鹅妈妈还和风雨前一样吗?从哪句话中你知道它不一样了?(鹅妈妈艰难地抬起了翅膀)。什么是“艰难”?你们把胳膊当翅膀,做一个艰难地抬起翅膀的动作。你把鹅妈妈的动作读得在困难点儿。鹅妈妈怎么了?它伤到了什么程度?还能陪孩子一起玩吗?

(五)、学习第五自然段,通过想象朗读、讨论,体会鹅妈妈对小鹅伟大而无私的爱。

1、想象读文,体会鹅妈妈受伤时的神情和样子。

自己读读第五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课文里描述的情景。预设:他用这样的语气来表现鹅妈妈受伤的样子,你觉得恰当吗?那该怎么读呢?这样读可以吗?为什么语调这样低沉?读得这样伤感?

2、指导读好鹅妈妈的话“一切都很好,我的儿子。”

教师质疑:人如果骨折了,会疼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如果是小孩动一下就会疼得直哭,甚至哭都会疼。多可怕呀。而鹅妈妈为什么只是轻轻地呻吟,还告诉儿子一切都好呢?鹅妈妈就是不想让孩子们替自己担心,就是想让他们无忧无虑,快乐地玩耍才把自己的痛苦掩饰起来是吗?板书“快乐”。

体会:这时候让鹅妈妈感到最大幸福的是什么?

三、拓展延伸

是啊,孩子们,对于妈妈来说,孩子的平安、快乐、健康、幸福就是自己最大的快乐和幸福。说到这儿,我不禁想起了一个真实的故事。那是2000年的一个秋天,有一个两岁半的孩子随父母一起到贵州旅游,他们来到一个游乐场,乘坐缆车观光,他们看到了最美丽的景色,每一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可是他们并不知道,一场灾难就要降来,当缆车行驶到100米高的时候,乘载缆车的缆绳突然断了,车里的人们随着缆车急速下降,人们争挣着,呼喊着,尖叫着,可是都无济于事,之后随着一声巨响,缆车全部掉下来了。当营救人员赶到时,眼前的一切让人惊呆了,在血肉模糊的尸体中,举着两双僵硬的手,在手心上就是那个两岁半的孩子,原来在缆车倒下来的时候,父母用双手举起了孩子,孩子也因此得救了,然而爸爸妈妈却离开了人间。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再联系我们刚刚读过的《鹅妈妈的故事》,你想说些什么?

结束全课。

板书设计:

鹅妈妈的故事

健康 安全 温暖 舒适 快乐

我和书的故事习作教案1 第7篇

教学目标:

1、能讲出“我”和书之间的故事。

2、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评析能力,倾听能力,写作能力。

3、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教学重点:写出“我”和书之间的故事,把“我”和书之间的故事写得既清楚又能吸引人。

教学难点:写出“我”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了什么。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成长的过程中,爸爸妈妈陪伴着我们,老师同学陪伴着我们,还有一个无声的朋友——书,它也默默陪伴我们。

2、一路书香,伴随着我们成长!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分享“我和书的故事”。

板书:我和书的故事

二、畅所欲言

1、浅谈

你喜欢读什么书?为什么喜欢?读书有什么好处?

2、读书的名言

古今中外有许多名人也像你们一样知道读书之妙。

爱国诗人陆游说过

陶渊明说过

高尔基说过

你还能再说出一些吗?

3、回归文本

刚才大家提到了冰心的一名言: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它出现在哪一课中?

我们一起回顾课文片段3、4、5、7 板书:举例子

抓细节 表真情

4、现在让我们分享一下你和书的故事

4人小组交流,推举出故事讲得最好的代表发言

5、分享故事

三、动手实践习作要求:1、2、3、4、书写工整

语句通顺,正确运用标点符号 写一个与书有关的故事,内容要具体 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四、习作点评

五、拓展

1、小资料《爱读书的国家》

最爱读书的国家

以色列人均每年读64本书,其中犹太人更甚。犹太人有个习俗,当孩子出生时,母亲就会翻开《圣经》,滴上一点蜂蜜,让小孩去舔《圣经》上的蜂蜜,通过这一舔,让孩子对书产生美好的第一印象:书是甜的。当孩子稍稍懂事时,?”当孩子回答是钱或钻石时,几乎每一个母亲都会问这样一个问题:“假如有一天你家里突然起火,你首先会抢救什么 ?”母亲会严肃地告诉他:“这些都不重要,你首先应该抢救的是书!书里藏着的是智慧,这要比钱或钻石贵重得多,而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在犹太人眼里,爱好读书看报不仅是一种习惯,更是人应具有的一种美德

《一定能摸到红球吗(1)》教案 第8篇

知识与技能:通过丰富的实例认识生活中的必然事件, 不可能事件, 不确定事件。

过程与方法:

1.经历猜测、实验、收集和分析实验结果等过程。

2.初步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有趣的问题中体会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通过学生参与实验, 让学生认识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难点是正确区分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 明确不确定设计的特点, 感受不确定性。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准备实物:圣诞袜子袋, 红色和黄色糖若干, 硬币、骰子若干。

【教学环节】 (课前播放雪人的动画及英文圣诞歌曲《铃儿响叮当》, 下发导学 (练) 案。)

一、情景引入

生活中有哪些事情一定会发生, 哪些事情一定不会发生, 哪些事情可能会发生?

自由转动的转盘, 转盘停止后, 指针一定落在红色区域吗?

随意扔一枚硬币, 硬币落地后朝上的面会是什么?一定是“数字”吗?

今天我们学习第七章可能性第一节的内容“一定摸到红球吗”本节课我们将研究并解决这些问题。 (投影显示)

同学们, 快到圣诞节了, 在这里老师提前祝大家节日快乐。同时, 圣诞老人也来到这里并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圣诞礼物, 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谁来摸一摸、试一试?

设计意图: (1) 通过问题情景的引入, 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关注细节, 对教材作适当的修改。如教材中提到随意扔一枚硬币, 硬币落地后朝上的面一定是“国徽”吗?而现在的硬币已基本没有“国徽”面, 因此我改为硬币落地后朝上的面一定会是“数字”吗?又如将教材中的摸球活动改为摸糖, 力求上出自己的特色。

二、合作探究

1.这里有三个圣诞礼品袋, 袋子里装有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红色糖和黄色糖。教师分别将糖展现给学生, 然后让学生猜猜是否一定能摸出红糖。

2.学生先独立思考再组内交流。

3.多人实验操作, 其余同学观察并记录。 (注意:第一, 每次摸糖前应该把球摇匀;第二, 摸糖时不能看袋子里糖的颜色;第三, 摸糖之后记录糖的颜色并放回。)

设计意图:

1.组织学生活动, 记录数据, 分析数据, 感知收集数据的过程, 为结论的得出作铺垫。

2.独立思考是交流的前提, 在每次的分组讨论前, 我都要先让学生独立思考。

整理归纳———

必然事件:有些事情我们事先能肯定它一定会发生, 称为必然事件。

不可能事件:有些事情我们事先能肯定它一定不会发生, 称为不可能事件。

(统称确定事件)

不确定事件:有些事情我们事先无法肯定它会不会发生。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分析总结, 板书概念, 学习概念。

三、随堂演练

1.观察转盘, 解决指针是否一定落在红色区域的问题。

设计意图:巩固概练, 解决章题学习中的问题。

2.接力比赛: (看谁说得多)

比赛要求: (人人都需接力说出生活中的事件)

(1) 组长决定接力顺序, 并画“正”字记录每人的题数。掷骰子决定一名同学记时, 必须在10秒内说出一个事件。

可以是确定事件 (并说明是必然事件还是不可事件) , 也可以是不确定事件。

(2) 有争议的事件, 由组内的同学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裁判, 并作好记录。

(注意:要贴近生活, 符合生活实际。)

(3) 以说的最多的同学为胜。

设计意图: (1) 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 (2) 交给学生收集, 分析, 处理数据的方法; (3) 掷骰子以及后面的抽签都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感知不确定性。

3.议一议。

(1) 中央电视台“购物街”栏目里面的“小心炸弹”猜价格游戏中, 用5个球代表5个数字, 再用一个白球代表炸弹。把六个球放进一个袋子。游戏的规则是:选手摸到3次炸弹则游戏失败, 将价格完全猜对则游戏胜利!主持人高博在选手每次摸球之前是否要将袋子里的球摇均匀?

(2) 扔一枚硬币, “国徽”面朝上是什么事件?假如你长大后当了国际足球裁判, 比赛前用掷硬币方法确定双方的比赛场地, 你准备怎么掷? (学生做扔硬币游戏, 探索游戏中应注意的问题)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为背景, 结合学生的动手实践让学生体会概率实验中随机的重要性。

4.由圣诞老人带来的礼物为题, 让学生组内讨论后完成。

(1) 判断下列事件哪些是必然事件?哪些是不可能事件?哪些是不确定事件?

(1) 19:00任意选择电视的某一频道, 它正在播新闻联播。

(2) 经常玩游戏的同学, 思维要比不玩游戏的敏捷。

(3) 你购买一张彩票将获得500万大奖。

(4) 掷一枚均匀的骰子, 骰子停止转动后偶数点朝上。

(5) 当室外温度低于-20摄氏度时, 将一碗清水放在室外水会结冰。

(6) 盒子中有99个红球, 1个白球, 一定摸到红球。

(7) 董市镇每年都会下雨。

(8) 在我们班同学中, 至少有两个人的生日是同一个月。

(2) 选择题。

1.下列事件是必然事件的是 ()

(A) 酒瓶会爆炸

(B) 在一段时间内汽车出现故障

(C) 地球在自转

(D) 本届奥运会在中国举行

2.下列事件是不确定事件的是 ()

(A) 地球绕着太阳转

(B) 一个班上的两名学生生日相同

(C) 异号两数相乘, 积为负数

(D) 太阳从西边升起

3.下列事件是不可能事件的是 ()

(A) 抛掷一枚硬币, 正面朝上

(B) 掷一枚均匀的骰子, 骰子停止转动后朝上的点数是7

(C) 某次数学考试, 成绩的合格率为80%

(D)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4.下列事件是确定事件的是 ()

(A) 掷一枚均匀的骰子, 骰子停止转动后3点朝上

(B) 石头能孵出小鸡

(C) 在地球上将一枚硬币向上抛高, 落下后有国微的这面朝上

(D) 明天会下雨

设计意图: (1) 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 力图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2) 通过事件类型的判断, 加深概念理解, 进一步巩固新知。 (3) 采用有趣的为学生喜爱的形式练习,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小结反思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知道了哪些学习、研究的思想方法?

1.判断一件事情需要尊重客观现实、借助前人经验、根据自身体验进行数学推理, 有时需进行大量的试验及统计才知道。

2.知识的形成过程可以是猜测, 实验, 收集分析, 整理归纳, 应用这几步。

设计意图:不仅注重对知识的小结, 更注重对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及一般思想方法的归纳。

五、作业

必做题———

在一个不透明的口袋中, 装着10个大小和外形一模一样的小球, 其中有5个红球, 3个蓝球, 2个白球, 它们已经在口袋中被搅匀了, 请问, 下列哪些事件是必然事件, 哪些是不可能事件, 哪些是不确定事件。

(1) 从口袋中任意取出1个球, 它恰好是红球。

(2) 从口袋中一次任意取出3个球, 它们恰好全是黄球。

(3) 从口袋中一次任意取出9个球, 恰好红、蓝、白三种颜色全齐了。

(4) 从口袋中一次任意取出6个球, 它们恰好是1个红球, 2个蓝球和3个白球

2.盒中装有20个红球和1个黄球, 随机取出一球,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 取出的一定是红球, 因为红球有20个, 黄球才1个。

(2) 取出的一定是红球或黄球, 因为盒中只有这两种颜色球。

3.完成P223数学理解

选做题———

掷一枚均匀的骰子, 如果骰子的六面上分别是2, 2, 3, 3, 4, 4六个数, 那么可能观察到的结果共有多少种?

设计意图:首尾呼应, 总结解题的关键:运用概念。分层训练, 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让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发展。

六、板书设计

第七章可能性

1.一定摸到红球吗

必然事件:一定会发生

不可能事件:一定不会发生

上一篇:幼儿的成长记录下一篇:重庆赋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