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科目二主观题总结

2024-07-07

教师资格证科目二主观题总结(精选4篇)

教师资格证科目二主观题总结 第1篇

二十世纪后教育的发展特征

(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有技术的现代化。【记忆口诀:全民多现身】

2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赫尔巴特,德国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代表作品《普通教育学》。(1)教育性教学原则。赫尔巴特第一次提出“教育性教学”概念;

(2)建立教育学理论的两大理论基础:伦理学和心理学;

(3)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形成了传统教育的三中心: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

(4)试图以心理学的“统觉”原理来说明教学过程,认为教学过程是新旧观念的联系和系统化的过程。(5)提出了四段教学法。即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3杜威的相关教育思想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代表作为《民主主义与教育》。

(1)论教育的本质。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学校即社会”。(2)论教育目的

“主张教育无目的论,认为教育过程就是教育目的,教育之外再没有什么教育目的。”

(3)提出五步教学法,即创设疑难情境、确定疑难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推断哪个假设能解决这个问题、验证这个假设。

(4)提出与传统教育相对应的新三中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

4教育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

(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①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②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③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①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②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5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之间的关系

(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具体表现如下: ①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 ②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③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2)教育对政治经济的影响:

①教育能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的人才; ②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

③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和经济。

6教育与社会文化

(1)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

①文化知识制约教育的内容与水平;②文化模式制约教育环境与教育模式;③文化传统制约教育的传统与变革。(2)教育与文化: ①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 ②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 ③教育的文化融合功能; ④教育的文化创新功能。

7如何理解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具体表现在:(1)教育与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2)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具体表现:教育内容的继承,教育方式的继承、教育理论与经验的继承。(3)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并非绝对独立性,而是相对独立性。

8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

(1)遗传——物质前提、生理基础;(2)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3)学校教育——主导;

(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9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①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②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③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2)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发展上的独特功能 ①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 ②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③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④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10如何依据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进行教育

(1)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

(2)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教育内容和方法上应有所不同,注意教育的针对性。

(3)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要抓住关键期。(4)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11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1)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是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要根据

①教育目的受生产力的制约;

②教育目的也受生产关系以及政治观点与政治制度的制约;

③教育目的的制定还受到各国传统文化和世界先进文化的影响。

(2)人的自身发展特点与需要也是确定教育目的的重要依据

(3)教育目的制定者的教育理想与价值观

12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强调要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指明了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和人才培养的政治导向。(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说明了国家对培养人才的素质要求。

(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当前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指明了我国培养人才的根本途径。

13简述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及其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提早入学年龄,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朝着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6)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7)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14简述教师角色

(1)传统的教师角色观:传道者,授业解惑这,管理者,示范者,朋友角色,研究者角色。(2)现代的教师角色观: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社区型的开放教师;终身学习的践行者。【记忆口诀:社区开发促进终身研究】

15教师必备的职业素养

(1)道德素养:又包括思想素养、政治素养以及职业道德素养。

(2)知识素养:教师需具有学科知识素养、教育知识素养、文化知识。

(3)能力素养:.基础能力素养和专业能力素养。(4)心理素养: 愉悦的情感、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康的人格等。(5)身体素养。

16简述教师所必须具备的知识素养

(1)教师需具有学科知识素养(2)教师的教育知识素养(3)文化知识

17请简要比较专家型教师与新手型教师

专家型教师和新教师在课前计划、课堂教学过程和课后教学评价三个方面都存在差异:(1)课时计划的差异。(2)课堂教学过程的差异。(3)课后评价的差异。【需逐条展开】

18简述福勒和布朗的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

(1)关注生存阶段。(2)关注情境阶段。(3)关注学生的阶段。

19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2)开展微格教学。(3)进行专门训练。(4)反思教学经验

20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了解和研究学生。(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3)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4)发扬教育民主。(5)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21简述学生中心课程论主张

(1)课程应以学生的兴趣、爱好、动机、需要、能力等为核心来编排;

(2)课程的组织应心理学化。

(3)以人为本课程理念,关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情感体验,突出知识的获得过程。

22简述泰勒的目标模式

泰勒原理可概括为:目标、内容、方法、评价,即:(1)确定课程目标;(2)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3)根据目标组织课程内容;(4)根据目标评价课程。

23新课改的具体内容(1)三维目标:新课程倡导三维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2)课程结构: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3)学习方式:现代学习方式的表现形式包括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

(4)课程评价: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

(5)课程管理: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

24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1)备课:备课要做好三项工作,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还要写好三种计划,即学年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和课时计划。

(2)上课: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3)作业的布置与批改(4)课外辅导。

(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25一堂好课的标准

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组织严密、气氛热烈。

26为什么说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

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认识的间接性。(2)认识的交往性。(3)认识的教育性。(4)认识的简捷性。(5)有指导的认识

27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教学的发展性规律)

(3)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相结合(教学的教育性规律)

(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

28教学过程的结构(或者: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1)心理准备;(2)领会知识;(3)巩固知识;(4)运用知识;(5)检查效果

29常用的教学原则

(1)直观性原则(2)启发性原则(3)巩固性原则(4)循序渐进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7)量力性原则

(8)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的原则 【记忆口诀:置气西宫,理因思量】

30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实施要求

(1)老师应讲的“少而精”,给学生留出思考的空间;(2)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4)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学会思考。

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的实施要求

(1)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还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由具体到抽象;

(2)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3)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由已知到未知,由具体到抽象。

32简要论述谈话法的实施要求

(1)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2)要善问;(3)要善于启发诱导;(4)要做好归纳、小结。

33简要评述班级授课制

(1)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2)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点:①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②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③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3)不足之处:①不利于因材施教;②不利于学生独立性与自主性的培养;③教学形式缺乏灵活性。

34简述注意规律的应用

(1)无意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有关刺激物的特点组织学生的注意。

②无意注意也可以由人本身的状态引起。(2)有意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①明确学习目的和任务 ②激发和培养间接兴趣 ③正确组织课堂教学 ④采取方法,制止注意分散

(3)两种注意转化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在我们的工作和学习中,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是经常转化交替的。

35简述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

(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

(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5)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

(6)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36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观点

知识观:质疑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强调知识的动态性。

学习观:建构主义在学习观上强调学习的情境性、社会互动性和主动建构。

学生观: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教学观:情景式教学、支架式教学、合作学习等教学模式。

(2)对教育的意义

①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经验,另起炉灶,从外部装进新知识,而是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②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③教学要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

37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把需要分为五个层次,他认为人类的需要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和彼此重叠的,它们排列成一个由低到高逐级上升的层次。其中,最低层次的需要是生理需要,接着是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处在最高层次的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38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1)内部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①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 ②设置合适的目标; ③培养恰当的自我效能感; ④训练归因

(2)外部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①表达明确的期望

②提供明确、及时且经常性的反馈 ③合理运用外部奖励 ④有效的运用表扬

39简述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

(1)学习情境的相似性;(2)学习材料的性质;(3)学习活动的多样性;(4)原学习的熟练和理解程度;(5)年龄特征;(6)智力水平

40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

(1)精选教材;(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41简述学习策略的训练原则

(1)主体性原则;(2)内化性原则;(3)特定性原则;(4)生成性原则;(5)有效监控原则;(6)个人效能感原则。【煮花生特见效】

42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43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认知建构主义)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2)前运算阶段(2~7岁),(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4)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以上)

44简述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

维果斯基认为,心理发展是指个体心理(从出生到成年)在环境与教育影响下,在低级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的心理机能的转化过程。在教学与发展的关系上,维果斯基提出了两个重要思想:一是“最近发展区”思想;一个是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指导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根据上述思想,维果斯基提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这是他对教学与发展关系问题的最主要的理论。也就是说,教学“可以定义为人为的发展”,教学决定着智力的发展,这种决定作用既表现为智力发展的内容、水平和智力活动的特点上,也表现在智力发展的速度上。

45简述中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

(1)中学生感知觉发展的特点(2)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3)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4)中学生语言发展的特点(5)中学生注意发展的特点 【需逐条展开】

46气质类型学说

气质类型是指在一类人身上共有或相似的心理活动特征的有规律的结合。罗马医生盖伦提出了人的四种气质类型是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1)胆汁质:胆汁质以精力旺盛、表里如

一、刚强、易感情用事、冲动为特征。整个心理活动笼罩着迅速而突发的色彩。

(2)多血质:多血质以反应迅速、有朝气、活泼好动、动作敏捷、情绪不稳定、粗枝大叶为特征。(3)黏液质:黏液质的人稳重,但灵活性不足;踏实,但有些死板、按部就班;沉着冷静,但缺乏生气。

(4)抑郁质:抑郁质的人以体验深刻、外表温柔、怯懦、孤独、行动缓慢、多愁善感为特征。

47简述埃里克森的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把人的一生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发展任务是培养信任感;

(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性;

(3)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性;

(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勤奋感;

(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发展的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

(6)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早期:18~25),建立家庭生活,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阶段;(7)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25~60),获得创造力感,避免自我专注阶段;

(8)自我整合对绝望感(成年晚期:60~死亡),获得完美感,避免失望感阶段。

48简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1)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2)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 ①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 ②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

49简述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

(1)依从

依从包括从众和服从两种。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服从是指在权威命令、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2)认同

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3)内化

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

50如何培养良好态度与品德?

(1)有效地说服(2)树立良好的榜样(3)利用群体约定(4)角色扮演(5)价值辨析

(6)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51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德育过程是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2)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与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52简述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

(全方位考点,整体掌握&个别原则的基本要求)(1)方向性原则(2)疏导性原则

(3)知行统一原则(也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4)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5)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6)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的原则(7)长善救失原则

(8)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平行主义德育原则)

【记忆口诀:书方知信,极致因善】

53简述疏导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疏导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贯彻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54简述因材施教德育原则的基本要求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以及思想品德发展的实际现状,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1)以发展的眼光,客观、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当代青少年学生的思想特点。(2)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教育,防止一般化、成人化、模式化。(3)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55中学常用的德育方法有哪些?

(1)说服教育法

是借助语言和事实,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影响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使其明辨是非,提高其思想认识的方法。(2)榜样法

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3)指导实践法

也称实际锻炼法,是教育者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实际活动,在行为实践中使学生接受磨炼和考验,以培养优良思想品德的方法。(4)情感陶冶法 是教育者自觉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使受教育者在道德和思想情操方面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的方法。

(5)品德评价法

品德评价法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促使其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督促其不断进步的一种方法。(6)品德修养指导法

也称个人修养法,是教师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自我品德反省,以实现思想转化及行为控制的德育方法。

56简述说服教育法的基本要求

说服教育法是借助语言和事实,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影响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使其明辨是非,提高其思想认识的方法。

运用说服教育法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1)明确目的性;(2)富有知识性、趣味性;(3)注意时机;(4)以诚待人。

57简述指导实践法的基本要求

指导实践法也称实际锻炼法,是教育者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实际活动,在行为实践中使学生接受磨炼和考验,以培养优良思想品德的方法。运用指导实践法要注意:

(1)运用实践锻炼的两种方式,对学生进行锻炼。(2)在培养青少年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同时,与提高他们的认识、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相结合。(3)要有明确的目的和有序有恒的要求,进行持之以恒的锻炼。

(4)要不断地督促检查,使之坚持。(5)调动学生实践锻炼的主动性。

58简述情感陶冶法的基本要求

情感陶冶法是教育者自觉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使受教育者在道德和思想情操方面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的方法。陶冶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

运用情感陶冶法的具体要求:(1)是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2)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情境创设;(3)与启发说服相互结合。

59简述班主任工作内容

(1)了解和研究学生(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确立目标;建立班委会;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有计划的组织开展班级活动(3)做好个别教育工作(4)协调好各方面的教育力量(5)操行评定

(6)做好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总结

60教师威信的建立途径有哪些?

(1)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2)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3)注重良好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4)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5)做学生的朋友与知己。

教师资格证科目二主观题总结 第2篇

一、学生观

基本知识点: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基本内容:

1、人的发展同其所处的社会生活条件是相联系的。

2、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

3、机器大分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

4、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

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

(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以人为本”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属性,坚持以人为本,最坚实的落脚点在于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落实在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充分尊重、关心信任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以恰当的方式引导、呵护学生,尊重学生的生命主体意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发挥教育的主体作用。

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

(1)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

教师需要树立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育过程中,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学生角色观念,帮助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灌输转变为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的探索。在这种学生观的引导下,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探索精神,眼界开阔、思维活跃,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和开拓进取的精神。

(2)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

作为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主体独立性,不能把自己的个人意志强加于学生的思想之上,要客观地看待学生的成长与成才,把学生当作不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当作具有个体独立性的人来看待,因势利导地去施加教育,推动学生个体的健康成长。

(3)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和责权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需求,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学会对学习、对生活、对自己、对他人负责,学会承担责任,使学生认识到权利与责权是并存的,更是统一的,在享有一定权利的同时须承担着一定的责任,这是学生主体性的客观要求。

2、学生是发展的人 学生作为发展的人,其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身心发展的社会需要与个体现有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

(1)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

二、教师职业道德

基本知识点:

教师职业道德既反映社会道德的要求,同时又是针对教师职业活动领域各种关系提出的规范要求。教师职业道德是教育实践中处理教育活动中各种关系的行为准则。

(一)教师职业道德表现

1、爱岗敬业,献身教育工作

教师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要求教师要具有极大的耐心和恒心,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要忠于教育事业,坚守信念,排除各方干扰和诱惑,安心于工作岗位。

2、为人师表,做学生的楷模

教师要时刻意识到自己的特殊身份,处处体现作为教师的优良品德,以实际行动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做学生的榜样。

3、热爱学生,做学生的知音

师爱是教育的灵魂、师德的核心。师爱具有深刻的内涵,表现在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一方面是无私的爱。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对待学生,关心、体贴学生。另一方面,要严格要求学生,严慈相济。教师要认识到师爱的重要性,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好苗子,以博大的爱心帮助学生成长,这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关键。

4、严谨治学,做学生的导师

教师严谨治学表现在对待学生的学习和对待自己的学习两方面,即是传统上对待工作的态度,认真备课、认真修改作业和辅导学生,耐心细致,不敷衍塞责。

5、团结合作,为学生创建良好的成长环境

当代教育要求教师之间相互尊重、互相学习,切勿互相嫉妒和对立,要以学校的工作和学生的发展为大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师要学会与家长合作,特别是要尊重家长,认真听取家长的愿望和建议,与家长密切配合,达到共同教育学生的目的。

(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具体内容

该规范体现了教师职业对师德的本质要求和时代特征,“爱”与“责任”是贯穿其中的核心和灵魂。

1、爱国守法——基本要求

2、爱岗敬业——本质要求

3、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

4、教书育人——教师天职和道德核心

5、为人师表——内在要求

6、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1、15年上半年

(1)该教师的行为体现了终身学习。终身学习要求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教学中的难题与同事进行探讨,并且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模式,事实证明,这种探索对学生的积极影响非常明显。

(2)该教师的行为体现了教书育人。教书育人要求实施素质教育,因材施教,4

正确认识教材在课程中的地位和功能,创造性地使用国家课程教材,积极进行国家课程地方化、校本化的实践探索。同时,积极参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建设,培养开放课程、评价课程、主动选择和创造性地使用新课程教材的能力。③教师要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 ④教师要从学校的教师转变为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2)教师行为的转变

①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②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③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④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2、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2)开展微格教学(3)进行专门训练(4)反思教学经验

3、终身教育观念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1、14年下半年

职业理念包括素质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2)“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完整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3)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因此,作为教师,不仅仅是让学生学到知识,更多的是促进学生成长。为此,教师要认真学习素质教育,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践行素质教学的要求,帮助学生健康成长。2、13年下半年

该教师的做法是值得学习的,践行了素质教育的理念。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教师观要求教师对学生要尊重和赞赏。(2)素质教育观的内涵要求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3)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要求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教育。3、2012年下半年

贯彻素质教育观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一方面,在教学中,把全体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注意因材施教,而不是面向少数成绩优秀的学生,忽视大部分学生。另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能只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德智体美的发展,也不能仅以学习成绩作为评价的主要标准,甚至唯一标准。

教育知识与能力

一、德育原则

(一)导向性原则

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二)疏导性原则

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三)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四)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指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意志,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

(五)因材施教原则

(六)知行统一原则

既要重视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把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七)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教育者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客观评价学生的优点和不足。

(八)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二、德育方法

(一)说服教育法

说服教育要有针对性、感染性、讲究科学性和艺术性

(二)榜样示范法

(三)陶冶教育法

它是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陶冶教育法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

(四)实践锻炼法

联系、制度、委托任务和组织活动

(五)品德修养指导法

(六)品德评价法

三、教学原则

(一)直观性原则

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

(二)启发性原则

指在教学中教师要主动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巩固性原则

(四)循序渐进原则

(五)因材施教原则

(六)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七)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

(八)量力性原则

四、预测简答题

1、简述学习策略的特征

(1)操作性与监控性的有机统一(2)外显性与内隐性的有机统一(3)主动性与迁移性的有机统一

2、简述如何贯彻启发性教学

(1)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发扬教学民主。包括: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允许学生向教师提问、质疑等。

3、简述我国中学班级管理的主要模式

(1)常规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

(2)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3)民主管理:是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一种管理方法。

(4)目标管理:是指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动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法。

10、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手段(1)激发学习动机(2)领会知识(3)巩固知识(4)运用知识(5)检查知识

11、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有哪些(1)生物遗传因素(2)社会文化因素(3)家庭因素

(4)学校教育因素(5)个人主观因素

12、简述操作技能的培养要求(1)准确的示范和讲解(2)必要而适当的联系(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13、简述讲授法运用的基本要求

(1)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既要突出重点、难点,又要系统、全面全面,既要使学生获得可靠知识,又要在思想上有所提高。

(2)注意启发。在教授中善于诘问并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问题,使他们的认识活动积极开展,自觉地领悟知识。

(3)讲究语言艺术。力图语言清晰、准确、简练、形象、调理清楚、通俗易懂,讲授的音量、速度要适度,注意语调的抑扬顿挫;以姿势助说话,提高语言的感染力。

14、简述促进中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方法(1)有效的说服

(2)树立良好的榜样(3)利用群体约定

(4)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5)价值辨析

除上述各种方法外,角色扮演、小组道德讨论等方法对于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和改变也都是非常有效的。

15、简述课堂问题产生的原因

(1)学生因素:适应不良;厌烦;挫折与紧张;寻求注意与地位;过渡的活动;性别差异

(2)教师的因素:要求不当;滥用惩罚手段;教师缺乏自我批评精神(3)环境因素:家庭因素;大众媒体;课程内部环境

1变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23、简述中学生的情绪特点(1)爆发性和冲动性(2)不稳定性和两级性(3)外漏性和内隐性(4)心境化和持久化

24、简述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1)学习材料的性质:学习材料是指材料的种类、长度、难度、系列位置以及意义性。

(2)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的大小:一般来说,材料越多,要平均诵读的次数和实践也就越多,不及时复习,就容易遗忘。学习程度太小或太大,都不利于对知识的记忆。

(3)记忆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长久的识记任务有利于教材在头脑中保持时间的延长,不重要和未经复习的内容则容易遗忘。

(4)识记的方法:以理解为基础的意义识记比机械识记的效果好的多

(5)时间因素:根据遗忘规律,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速度快,随后逐渐变慢(6)识记者的态度:识记者对识记内容的需要、兴趣等,对遗忘的快慢也有一定影响。

25、简述夸美纽斯的教育观点

(1)提出了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原则。

(2)教学制度:系统论述班级授课制方法和实施内容(3)教学思想:提出“泛智教育”,即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的人(4)教学内容:规定了百科全书式的课程

(5)教学方法:首次提出并论证了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和自觉性等一系列教学方法

26、简述培养心智技能的几点要求

由于心智技能是按照一定的阶段逐步形成的,因此在培养方面必须分段进行,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成效。为提高分段训练的成效,必须充分依据心智技能的形成规律,采取有效措施。为此,应注意一下几个方面:(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语言;(4)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

27、简述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的人。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主要体现在:学生是完整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主要体现在: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335、简述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

学校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按活动的人数和规模可分为一下三种主要形式:(1)群众性活动。群众性课外活动是组织多数或全体学生参加的一种带有普及性质的活动。

(2)小组活动。课外活动小组是以自愿结合为主,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校的具体条件而组成的,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经常性活动。这是学校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

(3)个人活动。个人活动是学生在课外进行单独活动的形式。

36、如何保持中学生的心理健康

(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2)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己,接纳自己(3)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4)帮助学生保持健康、愉快的情绪(5)让学生学习性卫生的知识

(6)帮助学生认识求助心理咨询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7、简述活动中心课程论的基本观点

活动中心课程论又叫儿童中心课程论或经验课程论,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杜威和其学生克伯屈。

基本观点:第一,主张一切学习都来自于经验,而学习就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第二,主张学习必须和个人的特殊经验发生联系,教学必须从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开始;第三,主张打破严格的学科界限,有步骤地扩充学习单元和组织教材,强调在活动中学习,而教师从中发挥协助作用。

38、简述奥苏泊尔关于学习动机的分类

(1)认知内驱力。这是一种要求了解和理解的需要,需要掌握知识的需要,以及系统的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需要。

(2)自我提高内驱力。这是个体因自己对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

(3)附属内驱力。这是指一个人为了保持他人(如家长、教师等)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

39、简述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1)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

(2)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

(1)注重良好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2)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3)做学生的朋友与知己

40、简述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1)讲授法;(2)谈话法;(3)讨论法;(4)练习法;(5)实验法;(6)实践活动法;(7)演示法;(8)参观法;(9)欣赏教学法;(10)情景教学法

专业课

一、课程理论知识

思想政治课程性质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理论的首要的基本问题,也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依据。

(一)思想政治课程的特点和功能

特点:

1、作为学科课程,思想政治课是集理论教育、社会认识和公民教育于一体的综合课程。

2、作为德育课程,它是学校德育工作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具有不同于一般德育工作的课程特点。功能:

1、导向功能

(1)对学生人生目标的导向(2)对学生自我价值的导向(3)对学生发展动力的导向

2、规范性功能

(1)对学生思想观念的规范(2)对学生道德行为的规范(3)对学生政治方向的规范

3、个性化功能

(1)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定向功能

(2)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合理建构功能(3)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个体享用功能

(二)思想政治课程的基本理念

1、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

2、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的成长的特点相结合

3、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

4、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与开放性

5、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

(三)思想政治课程的的实施建议

1、教学建议

(1)注意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相结合

(2)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采用灵活的教学策略

61、认识的渐进性规律

2、认识的曲折性规律

3、师生互动规律

(三)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基本环节

1、组织教学及其技能训练

2、导入新课及其技能训练(1)情景式导入(2)材料式导入(3)问题式导入(4)衔接式导入

3、讲授新课

(1)课堂活动不等于身体活动

(2)课堂活动形式可以多样化。但不能偏离课堂教学主题(3)课堂活动要有逻辑性(4)课堂活动在精不在多

分解法、问题前置法、故事法、留白法

4、巩固新课及其技能训练

5、布置作业及其技能训练

(四)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的功能及作用

1、教学评价的功能(1)诊断功能(2)激励功能(3)导向功能(4)调控功能(5)教学功能

2、教学评价的作用

(1)坚持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放在首位(2)突出重点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与心里学主观题 第3篇

一、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有哪些?(备上作业,辅导检查)

1.备课: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学年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和课时计划。2.上课: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3.作业的布置与批改。4.课外辅导。

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二、一堂好课的标准有哪些? 1.目标明确 2.重点突出 3.内容正确 4.方法得当 5.表达清晰 6.组织严密 7.气氛热烈

三、为什么说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 1.认识的间接性 2.认识的交往性 3.认识的教育性 4.认识的简捷性 5.有指导的认识

四、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有哪些?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3.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相结合

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

五、教学过程的结构是什么? 1.心里准备 2.领会知识 3.巩固知识 4.运用知识 5.检查效果

六、请简要说明常用的教学原则(直启系巩,理因思量)1.直观性原则 2.启发性原则 3.巩固性原则 4.系统性原则 5.因材施教原则 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7.量力性原则

8.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的原则

七、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实施要求有哪些? 1.给学生留出思考的空间 2.调到学生的主动性 3.设置问题情景

4.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

八、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的实施要求有哪些? 1.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 2.注意主要矛盾

3.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九、谈话法的实施要求有哪些? 1.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 2.要善问

3.要善于启发诱导 4.要做好归纳和小结。

十、请简要评述班级授课制。

1.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是按学生的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2优点: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

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

3不足:不利于因材施教,不利于学生独立性与自主性的培养,教学形式缺乏灵活性。

中学德育:

一、简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1.具有自律性

2.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1)初中阶段动荡性(2)高中趋向成熟

二、如何培养良好的态度与品德? 1.有效地说服 2.树立良好的榜样 3.利用群体约定 4.角色扮演 5.价值辨析

6.给予奖励与惩罚

三、简述中学德育的主要内容 1.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 2.理想和传统教育 3.集体主义教育 4.劳动教育

5.民主、纪律和法制教育 6.人道主义和社会功德教育

7正确的人生观与科学世界观教育

四、简述新时期德育发展的新主题(一安四生)1.安全教育与生命教育 2.生存教育与生活教育 3.升学就业指导教育

五、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知思活长<知识和思想可以帮助人活得长久>)1.培养学生的知情意行的过程

2.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 3.组织学生的活动与交往

4.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六、简述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书方知信,极致因善)1.方向性原则 2.疏导性原则 3.知行统一原则

4.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5.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6.因材施教原则 7.长善救失原则

8.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七、简述疏导性德育原则的基本

疏导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基本要求有:

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3.以表扬激励为主。

八、简述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德育原则的基本要求

1.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作用,成为一个分工合作的优化群体

2.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逐步形成以学校为中心的“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 3.德育要有计划和系统

九、简述因材施教德育原则的基本要求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体差异以及思想品德发展的实际现状,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基本要求是:

1.以发展的眼光,客观、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当代学生的思想特点。2.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教育。3.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

十、中学常用的德育方法有哪些? 1.说服教育法 2.榜样法 3.指导实践法 4.情感陶冶法 5.品德评价法 6.品德修养指导法

十一、简述说服教育法的基本要求

说服教育法是借助语音和事实,使其明辨是非,提高其思想认识的方法。基本要求: 1.明确目的性

2.富有知识性和趣味性 3.注意时机 4以诚待人

十二、简述榜样法的基本要求

榜样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基本要求:

1选好学习的榜样

2.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

3.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

十三、简述实际锻炼德育方法的基本要求 实际锻炼法也称指导实践法,是指教育者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实际活动,在行为实践中使学生接受磨炼和考验,以培养优良思想品德的方法。要求:

1运用实践锻炼的两种方式

2.培养行为习惯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认识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 3.要有明确的目的进行持之以恒的锻炼 4.督促检查,使之坚持

5.调动学生实践锻炼的主动性

十四、简述情感陶冶德育方法的基本要求

情感陶冶法是教育者自觉创设良好的教育情景,使受教育者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的方法。

基本要求:

1创设良好的教育情景 2.组织学生参与情景创设 3.3.与启发说服相互结合。

中学生学习心里

一、无意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有哪些?

1.利用有关刺激物的特点组织学生的注意,一方面消除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使学生集体注意听讲

2.无意注意也可以由人本身的状态引起。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知识经验和情绪状态。

二、简述有意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1.明确学习目的和任务 2激发和培养间接兴趣 3.正确组织课堂教学

4.采取方法制止注意分散

三、怎样在教学中应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

1.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2.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在我们的工作和学习中,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是经常转化交替的。这两种注意的相互转化,使注意能长时间地保持集中,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两种注意有节奏地交替转换。

四、请简述记忆过程(鸡在吃米)

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与遗忘、再认或回忆三个环节。

1识记是记忆过程的第一个基本环节,即对信息的时机具有选择性。

2保持是指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在人脑的巩固过程,是记忆的第二个环节。遗忘和保持是矛盾的两个方面,指记忆的内容不能保持或提取时有困难就是遗忘。

3回忆或再认是指过去经历的事物不在面前,人民在头脑中把它重现出来的过程。

五、简述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

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

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 5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 6重现复习方法

六、思维的形式有哪些?

1.概念:概念是人脑反映的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特征。2判断:是指认识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

3推理:是由一个或几个相互联系的已知判断推出合乎逻辑的新判断的思维形式。

七、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内容: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观点:

(1)知识观:质疑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

(2)学习观:强调学习的情景性、社会互动性和主动建构。(3)学生观: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

(4)教学观:情景教学、支架式教学、合作学习等教学模式。2.对教育的意义:

(1)把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2)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3)教学要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

八、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把需要分为五个层次: 1.最低层次的需要是生理需要 2.安全的需要 3.归属和爱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

5.最高层次的是自我实现需要。

九、简述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内部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1)激发兴趣

(2)设置合适的目标(3)恰当的自我效能(4)训练归因

2.外部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1)表达明确的期望(2)提供反馈

(3)合理运用外部奖励(4)有效的运用表扬

十、请问影响迁移的因素有哪些? 1.学习情景的相似性 2.学习材料的性质 3.学习活动的多样性

4.原学习的熟练和理解程度 5.年龄特征 6.智力水平

十一、请问怎样促进迁移的教学?(三教一学)1.精选教材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4.教授学习策略

十二、简述学习策略的训练原则(煮花生特有效)1.主体性原则 2.内化性原则 3.特定性原则 4.生成性原则 5.有效监控原则 6.个人效能原则

十二、请问训练学习策略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1.注重元认知监控和调节训练 2.有效运用教学反馈 3.提供足够的教学时间

十三、请问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十四、简述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的内容

多元智力理论是美国心里学家加德纳提出的。按加德纳的解释,他认为智力主要有以下七种能力构成: 1.语文能力 2.数量能力 3.空间能力 4音乐能力 5.运动能力 6.社交能力 7.自知能力

课程

一、简述学生中心理论课程主张

1.课程应以学生的兴趣、爱好、动机、需要、能力等为核心来编排 2.课程的组织应心里学化

3.关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情感体验。

二、简述泰勒的目标模式 1.确定课程目标 2.选择课程内容 3.组织课程内容 4.评价课程

三、请简要阐述新课改的具体内容

1.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2.课程结构: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3.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

4.课程评价: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 5.课程管理: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一、二十世纪后教育的发展特征有哪些?(全民多现身)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二、简述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德国著名的教育家和心里学家。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他的《普通教育学》被公认为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1.教育性教学原则

2.建立教育学理论两大理论基础:伦理学和心理学

3.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

4.试图以心理学的“统觉”原理来说明教学过程,提出四段教学法。即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5.为中世纪神学所极力鼓吹的“性恶论”来阐述儿童管理问题。

三、简述杜威的教育思想

是美国现代著名的哲学家、心里学家、教育家,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代表作为《民主主义与教育》

1.论教育本质: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学校即社会”2.论教育目的:主张教育无目的论

3.论课程与教学:主张以活动性、经验性的主动作业来取代传统的书本或教材,即活动课程4.提出五步教学法

5.提出儿童中心论。形成与传统教育相对应的新三中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

四、教育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 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1)教育是劳动力的再生产的重要手段(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五、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之间的关系

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决定教育的性质:(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2.教育对政治经济的影响:

(1)教育能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的人才(2)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3)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和经济

六、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1.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

(1)文化知识制约教育的内容与水平(2)文化模式制约教育环境与教育模式(3)文化传统制约教育的传统与变革 2.教育与文化:

(1)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2)选择功能(3)融合功能(4)创新功能

七、如何理解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自身的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具体表现再:

1.教育与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 2.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3.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并非绝对独立性,而是相对独立性,具体表现为教育归根到底是受生产力的发展和政治制度决定的。

八、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年龄特征 3.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九、环境对人的发展作用: 1.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

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3.人在接受环境的影响和作用是积极主动的

十、学校教育为什么能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 3.学校教育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十一、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有哪些特殊功能: 1.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 2.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十二、如何根据人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教育?

1.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 2.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注意教育的针对性 3.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要抓住关键期

4.要适应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十三、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有哪些?

1.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是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要根据 2.人多自身发展特点与需要也是确定教育目的的重要依据 3.教育目的制定者的教育理想与价值观

十四、请简要阐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点: 1.强调要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 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十五、简述全面发展教育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1.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1)德育(2)智育(3)体育(4)美育(5)劳动技术教育 2.五育关系: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各育是相互联系的,但又相对独立,各自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德育起着灵魂和统帅作用,为其他各育提供方向性的保证。智育起着前提和支持作用,为其他各育提供了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体育起着基础作用,为其他各育提供物质基础。美育起着动力作用。劳动技术教育可以综合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的作用。

十六、请简要阐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及其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提早入学年龄,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好职业教育朝着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6.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7.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十七、请简要阐述教师角色(现代:社区开发促进终身研究)

1.传统的教师角色观:传道者,授业解惑者,管理者,示范者,朋友角色,研究者角色 2.现代的教师角色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是终身学习的践行者。

十八、教师必备的职业素养有哪些? 1.道德素养 2.知识素养 3.能力里素养 4.心里素养 5.身体素养

十九、教师必备的知识素养有哪些? 1.教师需具有学科知识素养 2.教师的教育知识素养 3.教师的文化知识素养

二十、请简要论述专家型教师与新手型教师的区别: 1.课时计划的差异 2.课堂教学过程的差异 3.课后评价的差异

二十一、简述福勒和布朗的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 1.关注生存阶段 2.关注情景阶段 3.关注学生的阶段

二十二、简要阐述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观微教训)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2.开展微格教学 3.进行专门训练 4.反思教学经验

二十三、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了解和研究学生 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3.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4.发扬教育民主 5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中学生发展心里

一、简述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2.前运算阶段(2-7岁)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4.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二、简述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

1.维果茨基认为,心理发展是指个体心理在环境与教育影响下,在低级的心里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的心里机能的转化过程。

2.在教学与发展的关系上提出了两个重要的思想:“最近发展区”思想和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

三、简述中学生感知觉发展的特点

1.中学生能够比较稳定地、长时间地进行知觉 2.知觉事物的精确性和概括性不断提高

3.感知觉更富有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和恒常性。

四、简述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1.记忆的容量日益增大,短时记忆广度接近成人

2.对直观形象的材料记忆要优于抽象材料,对图形记忆要优于词语 3.有意记忆逐渐占主导地位 4.理解记忆要成为主要记忆手段 5.抽象记忆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五、简述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1.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并日益成熟 2.形式逻辑思维逐渐发展 3.辩证逻辑思维迅速发展

六、简述中学生语音发展的特点

1.对字词概念的理解逐渐能够把握本质 2.对语法结构的掌握逐渐丰富 3.语音表达能力迅速提高

七、简述中学生注意发展的特点 1.注意的目的性逐渐增强并趋于成熟 2.注意品质不断改善

八、简述关于情绪的早期理论

1.詹姆士-兰格理论:认为情绪是源于身体的反馈

2.坎农-巴德学说:情绪非外界变化的必然结果,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

九、请简述阿德诺关于情绪的”评定-兴奋说“理论的内容 1.情绪产生的过程是刺激情景--评估--情绪

2.情绪的产生是大脑皮层和皮下组织协同活动的结果,大脑皮质的兴奋是情绪行为的最重要条件

3.情绪产生的理论模式是作为引起情绪的外界刺激作用于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这种从外周来的反馈信息,在大脑皮层中被估价,使认识经验转化为被感受到的情绪,这就是“评定--兴奋”说。

十、请简述沙赫特的两因素情绪理论:

1.情绪受环境、生理唤醒和认证过程3种因素制约

2.对于特定的情绪来说有两个因素是必不可少的:一是个体必须体验到高度的唤醒水平,二是个体必须对生理状态的变化进行认知性的唤醒。

十一、简述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

拉扎勒斯认为情绪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在情绪活动中,人不仅接受环境中刺激事件对自己的影响,同时要调节自己对于刺激的反应。

十二、如何培养中学生良好的情绪? 1.教会学生形成适应的情绪状态 2.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3.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问题 4.教会学生情绪调节的方法 5.提高学生的情绪调节能力

十三、请问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1.遗传与生理对人格的影响

2.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对人格的影响 3.家庭

4.自我调控因素

十四、简述人格的结构组成: 1.性格:性格是人格的核心

2.气质:气质是不依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点 3.认知风格: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冲动和沉思、同时性和继时性等 4.自我调控系统:保证人格的完整、统一、和谐。

十五、简述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

奥尔波特与1937年首次提出了人格特质理论,被称为“人格心理学之父”。他把人格特质分为两类:一类是共同特质,另一类是个人特质,个人特质在生活中的作用又分为三种:首要特质、中心特质、次要特质。

十六、简述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 卡特额受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启发,提出了基于人格特质的一个理论模型。模型分为四个层次:1.个别特质和共同特质 2.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 3.体制特质和环境特质

4.动力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

十七、简述气质类型学说的内容:

1.胆汁质:以精力旺盛、表里如

一、刚强、易感情用事、冲动力为特征 2.多血质:以迅速反应、活泼、有朝气动作敏捷为特征

3.黏液质:以稳重、沉着冷静、踏实但有些死板、按部就班为特征 4.抑郁质:以外表温柔、行动缓慢、孤独、多愁善感为特征

十八、简述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1.人格结构理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超我三个部分组成

2.人格发展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格发展的顺序,依次分为五个时期:口腔期(0-1岁)肛门期(1-3岁)性器期(3-6岁)潜伏期(7岁至青春)两性期(青春以后)

十九、简述埃里克森的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 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3.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

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6.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早期:18-25)7.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25-60)8.自我整合对绝望感(成年晚期:60-死亡)

二十、简述中学生对社会性发展的特点: 1.自我意识增强

2.性成熟带来性意识的萌发

3.人机关系发展的特点,中学生渴望交往

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里

一、简述班主任的意义和作用: 1.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教育者 2.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导者 3.是联系班级各任课教师的纽带 4.是沟通学校与家庭的桥梁

5.是学校领导实施教学、教育工作计划的得力助手和骨干力量

二、简述班主任工作内容;1.了解和研究学生 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3.最好个别教育工作

4.协调好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5.操行评定

6.做好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总结

三、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1.确立目标 2.建立班委

3.培养良好的班风

4.有计划的组织开展班级活动

四、简述非正式群体的特点 1.成员之间相互满足心理需要

2.成员之间有强烈的情感联系和较强的凝聚力

3.受共同的行为规范和行动目标的支配,行为上具有一致性 4.成员的角色和数量不固定

五、课堂纪律的类型有哪些? 1.教师促成的纪律 2.集体促成的纪律 3.自我促成的纪律 4.任务促成的纪律

六、简述维持课堂纪律的策略: 1.建立有效的课堂规则 2.合理组织课堂教学 3.做好课堂监控

4.培养学生的自律品质

七、简述课外、校外教育的意义: 1.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获得知识

2.是对少年儿童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特长的广阔天地 3.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4.是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

八、教师威信的建立途径有哪些? 1.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

2.自身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 3.注重良好的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 4.给学生良好的第一印象 5.做学生的朋友知己

中学生心理辅导

一、简述心里健康的标准 1.自我意识正确 2.人际关系协调 3.性别角色分化 4.社会适应良好 5.情绪积极稳定 6.人格结构完整

二、简述考试焦虑的症状、原因和应对策略:

1.考试焦虑症状:其表现是随着考试的临近,心情极度紧张。考试时注意力不集中,知觉范围变窄思维刻板,出现慌乱,无法发挥正常水平2.原因:

(1)学校的统考和应试教育体制使学生缺乏内在自尊(2)家长对子女期望过高(3)学生个性过于争强好胜 3.应对策略:

(1)采用肌肉放松、系统脱敏等方法

公共科目主观题 第4篇

简答题:

1、刑事诉讼法的法定证据。可能会以案例的方式出现,例如张三老婆死在家,对张三进行讯问,提取日记本。。。。。。,上诉材料中哪些是证据?(除视听资料不在,其余都在)

2、三项建设的内容是什么?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和谐警民关系建设、执法规范化建设、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建设是平台,是手段

执法规范化建设是核心,是重点

和谐警民关系建设是归宿,是落脚点。

3、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概念?实践中如何做到执法为民?请你谈谈身边执法为民的典型人物有哪些?

4、治安调解的概念?哪些案件不能治安调解?

5、犯罪构成的概念和要件?

6、法律、法规、规章都由哪些机关制定?

案例分析题:

1、陕西丹凤高中生受审猝死案

简要案情:2009年2月10日,丹凤县丹江河畔发生一起高中女生被害案,丹凤县成立了以县公安局长闫耀锋任总指挥、县公安局纪委书记王庆保任副总指挥的案件侦破指挥部。2月28日,丹凤县中学高三学生徐梗荣被确定为重大嫌疑人,当晚即被带至县公安局连续审讯直至3月8日在受审期间猝死。

当日,陕西省丹凤县“高中生受审猝死案”在商南县人民法院宣判:丹凤县公安局原局长闫耀锋犯滥用职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丹凤县公安局原纪委书记王庆保犯玩忽职守罪被免予刑事处罚;丹凤县公安局刑警大队原教导员赵朔、原民警贾严刚犯刑讯逼供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6个月和1年6个月。商洛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原民警李红卫犯刑讯逼供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缓刑1年。期间,作为专案总指挥,闫耀锋在专案组及指挥部等会议确定审讯人员分组轮番审讯方案,严重违反相关规定,对徐梗荣采取刑事拘留,不送看守所羁押,在公安局审讯。3月3日,闫耀锋又决定将徐梗荣转至城郊的资峪派出所审讯。负责审讯工作的丹凤县刑警大队原教导员赵朔,主持制定刑讯方案,对审讯人员分工,并亲自购买、安装刑讯工具,演练捆绑犯罪嫌疑人的方案。办案民警贾严刚、李红卫等人在县公安局和资峪派出所的审讯过程中,为索取口供,采取不让嫌疑人休息、反背捆绑、吊、打等方式刑讯逼供。3月8日凌晨审讯人员发现徐梗荣身体状况极差、虚弱、言语含混不清,于7时和9时许先后两次向丹凤县公安局主管刑侦工作的纪委书记王庆保汇报,直到10时50分许,王庆保才组织人员将徐梗荣送往丹凤县医院,徐梗荣经抢救无效死亡。经法医鉴定,徐梗荣因患有原发性心肌病,由于外伤、疲劳等因素引发心跳骤停死亡。

商南县法院审理认为,闫耀锋违反法律规定,滥用职权、违法决策,王庆保在工作中严重不负责任,导致犯罪嫌疑人徐梗荣死亡的后果发生,其行为分别构成滥用职权罪和玩忽职守罪。商南县人民法院依法判决闫耀锋犯滥用职权罪,判处有期徒刑两年;王庆保犯玩忽职守罪,免予刑事处罚。赵朔、贾严刚、李红卫在侦破案件中,为获取口供,对犯罪嫌疑人实施暴力,其行为均已构成刑讯逼供罪。鉴于三人是在执行领导指令过程中的行为,参与审讯民警较多,责任分散,加之犯罪嫌疑人徐梗荣患有原发性心肌病等原因,赵朔、贾严刚、李红卫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两年零六个月、一年零六个月和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

(请广大民警就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刑讯逼供罪的犯罪构成自行展开答题)

2、6旬老人遭刑讯逼供致死 鼻孔被插90支香烟

简要案情:把点燃的香烟插入受害人鼻孔,再往其头部套上纸箱,总计耗掉约90支香烟,让受害人连续数小时饱受烟熏之苦,再辅以打耳光、揪耳朵、敲脑门,用裤腰带吊起受害人单臂并猛压裤腰带,致其骨折,此外还将受害人双手反铐,鞋袜脱掉,赤脚着地,不让吃喝睡觉,让其备受饥寒困苦。

难以想象,这样的刑讯逼供会发生在一个年逾六旬的老者身上,但惨剧的确发生了。安徽定远县六旬老人王希连就惨死于上述种种非人折磨。施虐者一度订立攻守同盟,企图掩盖犯罪事实,但最终被检察机关突破。最近,安徽省明光市人民法院对定远县公安局刑讯逼供案作出一审判决,6名涉案刑警犯故意伤害罪,分别被判处3年至12年不等的有期徒刑。请问民警的刑讯逼供为什么法院判故意伤害罪?

(请广大民警按照刑法247条的具体规定答题,并就刑讯逼供罪、故意伤害罪的犯罪构成展开答题,)

3、简要案情:一个16周岁的少年过生日,民警日常巡查,发现带有匕首,后带至派出所

调查处理,后作出行政拘留10日并罚款,请问民警有哪些错误?

答题要点:派出所无权决定行政拘留;拘留不执行,系初犯;处罚过重,从轻或者减轻。。。。(请广大民警注意该题除上述答题要点外还有1-2个错误点,答题时请认真查找;并就上述3个答题要点各自依据的法律条款展开叙述答题)

4、简要案情:安徽利辛县家里养了一条狗,后有人来偷,被发现了,把偷狗的人用扁担打

了一顿,后扭送至派出所,派出所民警对当事人询问,狗的主人说狗价值400元,后民警对偷狗的人治安拘留5日并罚款200元,后发现被处罚人胳膊肿了,就叫他找来担保人,等伤好后再来。。。。请问民警执法中存在哪些问题?

答题要点:狗的价格未做鉴定,涉及到罪与非罪的问题;适用法律错误,新的治安管理处罚法案由中只有“盗窃”,“偷窃少量公司财物”只有在老的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才有;派出所无权决定拘留;对狗主人殴打他人未处理,涉嫌漏处;伤情未作伤情鉴定;200元罚款不能交派出所,罚缴分离。。。。

(请广大民警依据上述要点展开答题,要点顺序请自由变化)

试卷分值分配:

刑法总则20分

治安管理处罚法20分

刑诉法总则15分

人民警察法15分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10分

警械、武器适用条例15分

上一篇:选书作文下一篇:歌曲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