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谈

2024-07-04

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谈(精选9篇)

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谈 第1篇

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谈

曲山小学 邓 琼

长期以来,学生对数学真正感兴趣的并不多,原因是学生为了分数学,考试学,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分数,拼命地让学生练,不知疲倦地批改,教师的数学离开了数学的真谛,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走出困境,紧跟《新课程标准》,提高数学质量,就必须重视对学生的兴趣培养。

要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没有老师的爱是不行的,这里的爱包括理解,接纳、尊重、信任、赞赏、激励、宽容、提醒等。记得我班有个男孩,刚从外地转来时,学习成绩很差,上课经常走神,有时人会莫名其妙地把椅子倒过来坐,有时在别的同学课桌上涂修改液、放口香糖,甚至有一次把黑板打了一道口子,是班里出名的“调皮大王”,我们并未因他调皮而嫌弃他,而是认真寻找症结所在,原来孩子的.父母离异了,小姨经常打骂他,缺少温暖,他越来越孤僻,便用拳头来发泄自己的不满,于是我就处处关心他,上课提问总要向他投去鼓励的目光,他有了一点进步,就在全班表扬他,让同学看到他的优点;有时作业错误较多,我就不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他,而是把他叫到办公室,跟他慢慢讲错误的原因。这位男孩思想渐渐进步了,学习认真了,上课也不走神了,学习成绩提高很快。

要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要求我们每节课的导入要生动,教师的思维角度要新,知识面要宽,课堂教学要形成自己的风格,要重视数学的美感、灵感、直觉激发。如:教学“6.7的加减法”时,让学生每人拿出准备好的6个水果糖,把水果糖放在画好圆圈的桌子上,接着自己统计圈内有几颗,圈外有几颗,然后汇报(如2+4=6,4+2=6,6-4=2,6-2=4…….),像这样创设情景,学新知,符合小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使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游戏中即激起浓厚的兴趣,又发现新的知识。

要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采集生活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让学生对数学不再感到神秘、陌生。例如:我在数学长方体表面积后,出示了这样一道题:

东郊街上有“为民”和“东风”两家餐馆,下图是春节正月初二,两家餐馆的营业情况,你能根据图示判断出哪家餐馆比较拥挤吗?

[1][2][3]

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谈 第2篇

高职数学课堂教学不仅是师生之间知识信息的交流,更是师生情感信息的交流和沟通。师生的情感状态对教学效果有着显著的影响。只有和谐的师生关系,课堂上才有积极的反馈,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抓住机会,采取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和措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通过疑问促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好奇心又会转化成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对于学生回答的问题,要注意发现闪光点,并及时将积极的信息反馈给学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应关心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学生,使学生置身于身心愉悦的课堂环境中,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健康的学习心理,使得学生融入数学课堂教学。教师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能,尊重学生的观点和思维,与学生进行充分的沟通与交流,建立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2.改进教学方法

首先,课前情境与专业、生活相结合。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脱节,学而无用,这是传统教育呈现出来的弊端,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作为现代教育工作者,必须更新观念,端正态度,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把课本知识和现实生活、所学的专业联系起来。引导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周围的事物,分析现实社会中的具体问题,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专业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其次,课堂教学模式多样化。教学模式由“知识传授”逐步转变到以“实际应用”中心,积极探索合作式、启发式、讨论式、自主探究式等教学方法,结合专业,把问题的解决与其所学专业的知识内容相联系。通过这种模式的教学,让学生进一步对数学产生亲近感,并让学生在学习中真实地体验数学的魅力,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与此同时,老师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进行深度思考,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并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让学生获得对数学的较为全面深刻的体验和理解,从被动学习的圈子里解脱出来,增强学习的兴趣。

3.建立有激励作用的评价方式

浅谈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 第3篇

一、巧设导入

1.故事导入。故事导入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导入方式, 能像磁铁一样牢牢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 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探究新知。采用寓意深刻又幽默轻松的故事导入, 使学生在新课学习一开始, 就能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如教学“圆的面积”时, 这样导入:同学们, 你们喜欢喜洋洋与灰太狼的故事吗?老师今天就给你们讲讲喜洋洋与灰太狼的故事。有一天, 灰太狼抓住了喜洋洋, 用5 米长的绳子把喜洋洋拴在大树桩上, 想把喜洋洋饿死吃他的肉。灰太狼不曾想到, 大树下面是一片草地, 虽然喜洋洋被拴住了, 但仍然可以吃到草。后来, 喜洋洋被同伴救走了。今天, 我们就来帮喜洋洋算一算, 它能吃到的草有多大的面积?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了故事, 也进入了教学, 学得津津有味。

2.游戏导入。游戏导入体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原则, 游戏导入集新、奇、趣、乐、智于一体, 且为学生所喜闻乐见, 它能最大限度地活跃学生思维, 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我曾听过一节公开课, 对授课教师的导入颇有兴趣。教师是这样导入的, 先出示儿歌:一只青蛙一张嘴, 二只眼睛四条腿, 扑通一声跳下水;二只青蛙二张嘴, 四只眼睛八条腿, 扑通扑通跳下水。然后让学生快速跟唱, 接着教师又引导:你有什么好办法, 能很快算出青蛙眼睛和腿的只数呢?游戏导入, 不但巧妙而又自然的引入了新课, 而且寓教于乐, 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获得了知识。

3.情景导入。《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 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 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是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起点和原动力, 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手段。如在教学“分类”时, 教师首先让学生课前准备自己最喜欢的玩具, 如坦克、手枪、汽车……准备图片, 如奥特曼、机器人、孙悟空……, 准备水果, 如苹果、香蕉、李子……上课开始, 教师引导:同学们都带来了好玩、好看、好吃的东西, 应该怎样来分类呢?这样, 将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 放飞了学生的思维, 学生把自己好玩、好看、好吃的东西进行分类, 通过合作交流, 理解掌握了分类的思想方法。

二、动手操作

教学过程中, 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会知道得更多, 掌握得更牢。教学中单纯地听教师讲, 学生只通过耳朵一种感官来进行学习, 容易疲劳, 厌倦, 听不进, 记不住, 学习效果就差。而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 发挥学生好动的特点和长处, 让他们亲自动手做一做、画一画、比一比、拼一拼、剪一剪, 学生积极性高, 教学效果就好。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 让学生亲自量一量课桌、黑板的长和宽。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时, 让学生用小正方体拼一拼, 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具体化, 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新知的来源与发展, 体验到参与之乐、思维之乐、成功之乐。教学中, 提倡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教师要不断创设有新义的问题情境和数学活动, 激励每一个学生主动探索, 独立思考, 发表见解, 倾听其他同学的不同意见, 在小组交流合作中达到共同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如在“拼积木”活动中, 学习小组通过合作交流, 拼成各种各样的积木造型, 教师再加以点拨和鼓励, 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掌握了新知。

三、精心设疑

学启于思, 思源于疑, 有疑问才能启发学生去探索。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智力因素, 善于捕捉数学活动中的有利契机并加以引导, 充分运用质疑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智力。所谓设疑, 是教师有意识地将“疑”设在学生新旧知识的联系中, 使学生“疑”中生“奇”, “疑”中生“趣”, 从而达到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如在教学“12 加几”时, 先让学生进行“10 以内加法”的计算, 师生进行计算比赛。教师相机提出:这样连加多麻烦, 还有没有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求“12 加几”用什么方法计算比较简便?当学生认识到用“凑10 法”计算简便后, 教师又进一步提出:如何先凑10 再加剩下的数?通过层层设疑, 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持续发展。

四、利用教具

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 他们对具体的实物比较感兴趣。具体形象的实物直观、生动, 学生印象深刻, 通过图片、教具演示, 能引起学生各种感官的共同参与, 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 能有效进行观察和思维, 进而学习新的知识。图片、教具具有真实感, 比语言更有说服力, 运用图片、教具可以化抽象为具体, 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 直观鲜明的揭示客观事物的联系, 使学生获得较深的感受。如在教学“观察物体”时, 出示主题图:四个孩子围着一张桌子观察, 桌子上有卡通玩具、实物、削笔器等,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 学生很快发现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假如没有实物或模型的介入, 凭空进行教学, 对于初入学的学生来讲要理解这样的空间概念是很难的。在数学教学中, “空间与图形”的学习需经常借助于实物与模型, 才能达到理想效果。

五、巧用多媒体

儿童活泼好动, 好奇心强, 易于接受新的事物, 优雅动听的音乐, 鲜艳夺目的图画, 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多媒体可以提供生动、形象、直观的画面, 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进而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采用多媒体教学, 还能够同时展示文字、图形、图像、表格和实物, 并以直观和灵活的方式再现出来, 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动感的画面和实物的具体形状, 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学习兴趣, 不仅保证了教学质量, 而且提高了学习效率, 节省了教学时间, 减少了教学环节。如教学一年级的“提问题”时, 运用三维动画技术, 以童话导入新课:有一天, 许许多多的动物在玩游戏, 小朋友们找找看, 你能找到哪些数字?学生通过画面, 找出了3 只鸡、1 只鸭、3只鹿、一头象、2 头狮子、8 只鹅等, 学生对画面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教师接着提问:你能结合画面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学生兴趣盎然, 纷纷举手。多媒体教学, 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欲望, 学生想学、乐学, 进而主动去学。

六、开展竞赛

谈学生的数学兴趣培养 第4篇

一 加强学生的自主和动手能力的训练

应试教育模式下的数学教学,一般采用教师讲,学生听,课堂练习,课后作业的基本程序。整个教学过程按教师的意图展开,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课本知识,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更不利于创造性的孕育,学生的素质教育得不到全面的发展。新课改强调:要在活动中学习数学,运用数学。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是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教師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提供尽可能多的参与机会,让学生在生活实践及动手操作中改变学习方式,发现问题,进行讨论,合作、交流。注意让学生通过互动体验、相互交流来认识数学和数学思想,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态度,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另外,在同学之间,用他们自己的语言交流最为真实。在这种学习环境中,他们的情绪很容易被感染并影响大部分同学。每一位同学都能在合作、交流中有机会分享自己和他人的想法,感受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在这一方面,江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做法和是山东省茌平县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值得学习借鉴。

二 从学生实际出发,构筑低起点、多台阶的教学思路

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没有打好、欠账较多等原因,给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都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如何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就成了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这其中既要照顾到学生的知识补救,又要保证教学进度。对于这一关键性问题的解决,我从实际的角度出发,分析学生的知识层次、知识结构,以及他们的知识欠缺,摸清底数,研究有效的解决办法,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以实现知识教学与能力教学的有效突破。例如:为了使课堂教学得以顺利进行,我从课前预习人手,有目的地布置预习作业,为上新课打好基础。为了保证课堂教学有一个好的效果,我采取了低起点、多台阶的教学思路,对于一堂新课的教学,我精心准备,找好学生最易接受的切入点,准备多层次的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练习和提问,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耐心引导、多台阶前进,努力降低知识难度,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做好一切准备。通过这种办法有效地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困难,保持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 要正确处理数学教学与非智力因素培养的关系

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数学素质和非智力因素在素质教育中,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二者都是素质的子集;而素质本身是由各种素质所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可见数学素质和非智力因素又是交叉的,二者具有相互促进或相互促退的内在制约关系。

因此,从数学素质的构成及数学素质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来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有的学生数学学不好,并不是智力低下,而是因为非智力因素影响所致。只有很好地促成了数学素质与非智力因素最大限度地“交叉”,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数学才能。因为这样,既可以促进大纲所规定的数学教学任务的落实,又可以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逐步完善和提高。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包括心理素质在内的各种素质,而心理素质的培养必须渗透在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数学教师也要有正确的育人观,在落实“双基”的前提下,重视包括非智力因素在内的心理素质的培养。

四 坚持因材施教,加强分类指导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5篇

一、创设有趣的授课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对新讲授内容的巧妙引入,对培养学生的兴趣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如教学“分数大小的比较”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入:唐僧带着三个徒弟去西天取经,有一天,悟空摘来一个大西瓜,要给师傅解渴,贪吃的猪八戒看到了,就急着想去抱西瓜吃,悟空大喝一声:“八戒,你是想吃这个西瓜的二分之一还是五分之一?”八戒连忙说:“我吃这个西瓜的五分之一。”悟空就切这个西瓜的五分之一给八戒,而让师傅吃这个西瓜的二分之一。八戒看到师傅吃的西瓜比他多,疑惑不解,5不是比2大吗?为什么二分之一大于五分之一呢?这段生动有趣的故事,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情感,把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起来了,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

二、创设新颖的情景

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结合教材创设新颖的情境,对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自主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方法有很多,如:以一个完整的故事贯穿整个内容、做游戏、听音乐、猜谜语等,甚至是教师的一个简单的手势、一个简单的设问。总之,这一切都是围绕一个目标,那就是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创造一个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快乐地学习。如在复习线段时,先让学生集体猜谜语:1、大家喜欢猜谜语吗?现在我们先来猜一个数学谜语,请看大屏幕:有始有终。打数学中某种线的名称。()2、交流谜底。3、揭示谜底。(出示“线段”名称和线段图,特别要凸现两个端点)4、为什么都猜是线段?生1:线段有开始有结束。生2:线段的长短是一定的。生3:线段有两个端点。……5、再猜一个谜语,请看谜面--有始无终。打数学中某种线的名称。()猜谜语激起了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使学生能在愉悦的环境中享受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从而热爱上这门学科。

三、创设探索性的情境

“创设情境,以境激欲”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引入特定的环境条件中,使他们从内心产生求知欲望和情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能力。教师创设探索性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去思考问题,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如教学“平均数的认识”时,教师可以创设如下情境:一天,小马帮妈妈驮麦子到磨坊去,但是一条小河拦住了去路,河边有一个牌子上面写着:平均水深1.2米,小马的身高是1.3米。提问:小马能过河吗?学生讨论:小马到底能不能过河?为什么?这样学生会主动去探索,找去结论,并且他们的求知欲望就被强烈地激发出来。

四、运用电化教学手段

大力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充分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促进教育模式的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当前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在教学中运用电教手段,将抽象的概念,以视觉形式展示在学生的面前,既科学又直观,既生动又有吸引力,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变苦学为乐学。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时,教师运用三维动画技术,以日常生活中的小故事导入新课:小狗聪聪到商店里买东西,见柜台里放着许许多多的商品,有文具盒(五元)、闹钟(巴垸)、三角板(二元)、书包(二十七元)、钢笔(三元)等。售货员熊猫阿姨问:“聪聪,你想买什么?”这时,教师暂时锁定画面,利用常规教学手段,让学生说说假如他们是聪聪,他们会买什么,一共要多少钱?学生各抒己见,课堂气氛热烈。接着转入画面,聪聪指着书包和文具盒,教师又锁定画面,问:“聪聪要付多少钱?你能帮熊猫阿姨算出来吗?”教师设置问题后组织学生同桌摆小棒,互相讨论,进行评议最后通过电脑验证学生的计算方法。这样借助CAI教学手段引入新课,过渡自然,形式新颖,内容有趣,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的兴趣。

五、创设猜想情境

猜想是人们在探索客观规律、揭示问题实质、寻找命题结论时,凭借自己的想象进行估计、推测的一种思维方式。数学猜想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能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能锻炼数学思维。如引导学生密切联系所学过的知识展开联想、猜想,使学生产生好奇心理。比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先让每个学生任意画一个三角形,再用量角器去量各人所画的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并计算其内角和,结果发现和都在180度左右。这就引发了学生的猜想:是不是任何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呢?随后,让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如测量或拆拼等对猜想进行多方面的验证,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的教学,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浅谈小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 第6篇

据报载,曾有人抽样调查过许多中、小学生,大约有70%左右的学生对数学缺乏兴趣,其中不乏许多数学成绩优秀的学生,笔者观察身边的学生也发现有相当多的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浓厚的兴趣,有的甚至厌恶学习数学。究其原因,笔者以为,传统的数学教学,学习内容远离儿童生活实际,学习方式过重于教师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忽视了学习是学生的一种生命体验过程,学生只 是被动盛放知识的容器,毫无情趣可言。这种教学模式严重地挫伤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从而使许多学生从小就丧失了对数学的兴趣,令人心痛。新课改强调以生为本,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体验。而要实践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本人认为首要任务就是要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有的教师说,实施新课改必须借助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手段,而在农村学校暂时根本难以施行。对于这种观点本人不敢苟同。本人以为新课程的实施并非城市学校的专利。农村学生也应和城里学生 一样,享受新课改给他们带来的权利,体验学习活动的快乐,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本人下面仅就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一问题,谈一谈自己的认识及做法。

一、数学学习的活动化

好动是儿童的天性,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心理学表明,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如果切断动作思维将会受阻。《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当前数学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去“做数学”,体现学习过程活动化。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舍得投入时间,多提供一些让学生活动的机会。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我通过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摸一摸,切一切,比一比,小组合作交流,自己发现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整节课中,学生学得十分积极主动,参与热情很高,学习有效度非常高。又如,教学行程问题时,我针对小学生对“地点”“时间”“方向”等关键要素、及“相遇”含义难以理解这一学情,精心组织学生开展活动:首先,请两位学生到讲台前演示,其他学生按照题意给他们做“导演”,然后,请学生借助于自己两只手进行活动演示。事实证明,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既丰富了学生的认知表象,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真正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学习兴趣盎然。

二、数学学习的生活化。

传统的数学教学,学生最直接最感性的认识就是做“数学题目”和解题,这种片面性造成了数学远离生活,远离大众的错觉。而真正的数学

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谈 第7篇

李德胜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那么,什么是兴趣?心理学认为,所谓兴趣是指力求探求某种事物,获得文化科学知识的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兴趣能使人产生稳定而持久的注意,使感知清晰,启发人的思维和想象,使人在学习中产生愉快的体验。

从初中生的心理状态来说,他们的学习活动最容易从兴趣出发,最容易被兴趣所左右,他们的注意力、观察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记忆力都与兴趣紧密相连。兴趣能诱发学习动机,强化学习动力。因此,每个教师都希望学生对学习感兴趣,尽量使他们在兴趣中学习,在兴趣中提高。那么,如何培养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一、以情感人 激发兴趣

那里有成功的教育,那里就有爱的火焰在燃烧,炽热的情感在升华。教学既是知识技能的传授,又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常常有这种情况;学生因喜欢某位老师而喜欢某门学科,成绩也就好,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这就要求数学老师不仅要有渊博的数学知识,强烈的敬业精神,而且要有高超的驾驭情感的能力,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因此,无论是七年级、八年级还是九年级,第一节课都不必急于授课,重要的是情感交流,推销自己,推销数学,产生共鸣,激发兴趣。例如,从古老算盘学到现代的电子计算机,谈数学的重要性。从

百钱买百鸡到鸡兔同笼,谈数学的趣味性。从埃及古金字塔中的几何学到陈景润与歌德巴赫猜想,谈数学的神秘性。以此诱导学生向往奥秘神奇的数学王国。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使学生对数学课一见钟情,觉得数学老师可亲、可敬、可爱,数学课有味有用,从而达到的爱因斯坦所说的境界:“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当着一种礼物来领受。”

二、立足课堂 培养兴趣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边活动的主要场所,我们向四十五分钟要效率,就要用一切力量调动学习兴趣。皮亚杰说:“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的加入便发动了储存在内心的力量······,因而使它看起来容易做而且能减少疲劳。”

1、巧设引言 引人入胜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引入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对知识渴求的欲望,同时通过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让学生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快乐。引入方法很多,可以巧用故事,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如在讲授数的乘方时,用“印度太子西拉莫用米粒奖励军旗发明家”的故事引入。

2、动手操作 共同探秘

讲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让两个学生各举一个呼啦圈在班前表演,其他同学在两张半透明的纸上分别画出呼啦圈的平面图形——圆,然后随着表演移动纸张,观察两圆在运动过程中的位置关系,并进一步探索这些位置关系与两圆半径的联系。

3、联系实际 灵活运用

还可以从人们最关心的实际问题出发,如讲整式运算时,笔者说:年前,明枫商场积压了100件商品,为使这批货物尽快脱手,老板采取了如下销售方案,将价格提高到原来的3倍,再做3次降价处理:首先降价30%,标出“亏本价”,结果卖出10件;第二次降价30%,标出“破产价”,结果卖出40件;第三次降价30%,标出“跳楼价”,结果一扫而光。你们说,老板最后破产了吗?这样,利用学生渴求未知、探索问题的这一天性,激起他们的好奇心及好胜心,为进一步学习创设出积极向上的乐学兴趣。

4、教学形式 丰富多彩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要想让学生获得持久的学习数学的兴趣,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应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体会学习数学的快乐,在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中博采众长,体会创新和发现的快乐。练习形式要多样化,使学生感到新颖,启发学生思考。同时,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运用直观教具和投影仪、幻灯、电子计算机等多媒体教学手段,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形象化、具体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注重评价 激发动机

美国心理学家盖兹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加心理满足的,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成功的努力。”因此,课堂上适时、恰当的表扬和鼓励,可以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增强他们 的自尊心和荣誉感,可以使学生在品尝智慧的甘美中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产生更好的自我激励动机。

三、找回自信 维持兴趣

自信是维持学生学习兴趣持久存在的内在动力。学困生的出现,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们缺乏自信,缺乏毅力,自卑感强。教师要在尊重他们的基础上,帮助他们正确的认识自己,评价自己,相信自己一定能学会数学,学好数学,并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变以往学生“要我学”的被动心态为“我要学”的主动心态,同时捕捉他们的闪光点,给以充分的肯定和表扬,遇到困难时采用激励性语言多层次激励和帮助,在布置学习任务时扬长避短,并给予他们在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特长的机会。这样,学生就会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这种积极情感的积累,有助于在心理上形成良性循环,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从而增强学习的进取心。即使将来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遇到困难,也不会轻言放弃。

四、培养自学 强化兴趣

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强化兴趣的关键。可自学能力的培养,首先应从阅读开始,七年级学生阅读能力较差,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必须从示范做起,对课文内容逐句、逐段领读、解释,对重要的教学名词、术语,关键的语句、重要的字眼要重复读,并指出记忆的方法,同时还要标上自己约定的符号标记。对于例题,让学生读题,引导学生审题意,确定最佳解题方法。在初步形成看书习惯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在重点、难点和易错处列出阅读提纲,设置思

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纵向深入和横向拓展地阅读数学材料,还可利用课外活动小组,组织交流,相互启发,促使学生再次阅读,寻找答案,弥补自己先前阅读时的疏漏,从而进一步顺应和同化知识,提高阅读水平和层次,形成阅读——讨论——再阅读的良性循环。

五、注重实践 拓展兴趣

仅仅使学生掌握课本上的数学知识,还不能保证他们真正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只有组织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综合实践活动,通过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在提高用数学语言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同时,感受数学巨大应用价值及数学的力量,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以及数学本身的美,才能真正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兴趣是一个学生学业成功的先导,也是激发他们学习热情,产生内在动力的关键。在教学、生活和实践中,教师要用自己的爱心和智慧,挖掘学生的潜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附:参考文献

数学教育技能学概论《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教育理论《华夏出版社》

浅谈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 第8篇

一、联系实际, 强化直观教学

数学虽然是一门抽象的学科, 但数学中的概念、法则、公式一般都能在自然界中找到实际原型。例如十进制计数法可以用计数器或算盘表示;乘法分配率可以由长方形周长的两种计算方法表示;集合概念的原型在自然界中那就更多了, 把自然中种种丰富多彩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生动事例展示给学生, 就可以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这种对数学的爱好和兴趣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动力。

毛泽东同志一贯主张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中加强数学的直观性, 让学生直接操作, 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增强记忆力的好方法, 如我在教“求圆柱体的表面积”一节时, 讲完怎样求圆柱体表面积后, 让学生利用提前准备好的纸板、剪刀、胶带, 在课堂上制做一个圆柱体模型, 这节课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首先学生感到新奇, 情绪高涨, 精力集中, 参与意识强, 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在制作圆柱体模型的过程中, 学生明确了圆柱体是由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的侧面, 两个相同底面组成, 强化了对“求圆柱体表面积”公式的理解和记忆。制作的过程也是感知事物的过程, 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一个直观的立体几何题形象, 为以后解决一些实际应用题奠定了基础。在后来的练习测试中, 学生无一做错这类题型。由此看来, 学生自己动手做模型, 有利于其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和学习兴趣的形成。

二、掌握时机, 开展竞赛

竞赛历来被认为是激励人们的斗志, 调动人们积极向上, 克服困难争取完成任务, 获取优良成绩的有效手段。课堂教学中适当开展竞赛能使课堂产生愉快和谐的气氛, 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欢乐, 伴随欢乐获得知识, 发展能力。在竞赛中, 注意尽量多分小组, 由于小组划分得多, 学生取胜的机会就多, 易于战胜对手, 因此同学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 其中有个中差生在5分钟内就完成了我所规定的题目, 准确率达96%, 取得小组第一名, 且在全班也是第一名。学生做过这些题而感到十分高兴, 流露出无限的光荣感。连那最后做完的同学我也在荣誉方面给予满足, 说他有永不言弃最后完成任务的精神, 是个有志气的同学。课后学生都说这样组织做题不会感到有压力, 既能做题, 又有兴趣。

竞赛的方式有多种多样, 可据教材掌握时机, 合理运用, 以此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重视学习反馈, 强化自我奖赏

学习动机制约着学习兴趣, 从而影响着学习效果, 而学习效果反过来也会影响学习兴趣, 良好的学习成绩可以使原有的学习需要得到满足而得以增强;相反不良的学习成绩也会使原有的学习动机减弱或消退。所以在教学过程中, 如果教师能对学生所取得的进步及时给予鼓励, 那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持续下去。例如, 为了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一个班, 每天的数学课均安排3至5分钟的口算基本训练, 并让学生知道自己当天的练习成绩 (在限定时间内统计做对的题数, 统计所需的时间) 。当学生知道自己的速度天天在进步时, 学习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成绩不断提高。而对照另一个班, 由于不让学生知道自己的练习成绩, 学生不明了自己的进步, 他们的练习情绪就不高涨, 因而成绩提高就比较慢。

当学生看到了自己的进步, 学好数学的兴趣便油然而生, 从而形成学习的主动精神。许多教学经验表明, 善于发现和鼓励学生在学习上的点滴进步, 是提高中、下等水平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条件。

四、注意利用课堂教学提高学习兴趣

1. 上好“引言”课, 调动学习兴趣

初一几何课“引言”一节, 按课文中内容讲, 往往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此, 我们不妨这样组织这堂课的教学内容, 先提出问题:为什么球架要造成三角形的?车轮要造成圆形的……这些问题引起了学生对其周围生活中出现的种种几何现象的兴趣, 激起他们去探索隐藏在这些现象背后的秘密, 由此, 引出几何的研究对象和问题数学内容。

2. 采用修辞手法, 激发学习兴趣

(1) 比喻法。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的中学数学教师, 在讲课时曾用极为形象生动、富有情感的比喻来激励和诱发学生去摘取数学明珠。他说:“自然科学的皇后是数学, 数学的皇冠是数论, 哥德巴赫猜想是皇冠上的明珠。”这些话会给充满幻想憧憬未来的中学生带来多大的感情上的动力呀!以后, 陈景润在回忆中证实, 正是这一席情感交融的话语撩拨了他心中的火花, 萌发了要摘取这颗数学皇冠上明珠的决心, 并导致他以后一往无前的探索。

(2) 类比法。无论是教师, 还是学生, 天天都在解数学题, 如果把解题比作打仗, 那么解题者的“兵力”就是数学基础知识, 解题者的“兵器”就是数学基本方法, 而调动数学基础知识, 运用数学基本方法的数学解题学, 正是“兵法”。通过这一类比, 教育学生要提高人的素质, 要打胜仗, 必须学好数学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方法。

3. 创设问题情境, 产生学习兴趣

现在的初中生听课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较严重, 有什么办法能使学生听课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呢?有一次听课, 有位女教师上“对数表”一课时, 她拿出一张纸对学生说:“这张纸厚约为0.083毫米, 现在对折三次厚度还不足1毫米, 要是对折30次, 请同学们估计一下厚度是多少?”稍停顿后, 老师说:“这厚度将超过10座珠穆朗玛峰叠起来的高度。”同学们都很惊讶。于是, 列式计算:0.083×230, 对此, 学生感到困难, 这时老师说:“直接计算要费很多时间, 而且很容易算错, 如果我们学会用对数表, 那么很快就会得出结果。”接着, 这位老师开始讲解“对数表”这节课的教学内容, 全班学生听得仔细, 练得认真, 各个都在动脑筋。下课铃响后, 有的学生还急着问老师:“现在能不能算230?”老师解释说, 下节课再学“反对数表”就行了, 下节课同学们仍然注意力集中地学习, 在这堂课最后的15分钟里, 师生共同利用新知识解决了0.083×230的计算问题, 即0.083×230=88976 (米) 。而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为8848米。经比较, 教师的答案是正确的。这两节课, 教师创了“让学生在迫切要求之下学习”的问题情境, 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 同时, 产生了兴趣。

谈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9篇

关键词:培养;数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6-253-02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认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努力激发、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在课堂上,我们发现,学生喜欢某种活动,他们会全情投入,还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就必须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兴趣促进学生乐学数学,达到学习的自动化,使我们的数学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乐而忘返,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一、关爱学生,萌发兴趣

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是校园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空气,对孩子们的学习与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一年级的学生从家庭来到学校,老师成了他们最亲近的人,追求老师的爱,使自己成为老师心目中的好孩子将成为他们一切行为的动机和迫切需要。一般来说,学生往往因为喜欢哪位老师,也就喜欢他(她)所教的那一科,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但要学生亲其师,信其道,首先教师要尊重、相信每一位学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要及时帮助学困生弥补数学知识上的缺陷,当学生遇到困难回答不出问题时,我便说“你肯定行,再动动脑筋,好好想一想!”如遇到沉默寡言、不愿意回答问题的学生,我更是一次又一次满怀期待地说:“你先试一试,轻轻的说给老师听一听。”“真不错!声音稍微响亮一些,同学们就听到了。”“老师知道你一定行,这不,说得多好、多响亮啊!”这一切都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被尊重,被高度信任,使他们有了对学习数学的胜任感,才能产生学习兴趣。其次,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等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培养学习的自信心。再次,教师应以精深渊博的知识,娴熟的教学技巧博得学生的信任和喜爱。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的任务就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去,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就是经历一个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过程,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从中体验探索数学知识的乐趣,使学生获得数学学习的乐趣和信心,认识到数学的意义和价值,使学生不仅“喜欢数学”,而且“会做数学”、“会用数学”,真正使学生在情感、能力、知识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

如:教学《6的认识》时,我先通过故事情境导入。师:“同学们都喜欢看大风车节目,今天是金龟子的生日,你们看有几位花仙子前来向她表示祝贺,客人来了,先要请他们坐,金龟子搬来了几把椅子?倒了几杯茶?端来了几只盘子?每只盘子里放1块蛋糕,共有几块蛋糕?”师利用多媒体逐一展示问题,让生逐一回答。师:“你们看到了人、椅子、杯子、盘子和蛋糕虽然各不相同,但他们都有一个相同点,你们发现了这个相同点是什么吗?”生:“他们的相同点都是6个”。由于问题提出有情节、有意境,切合学生的实际,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尝到了探索奥妙的乐趣,从而萌发了对数学知识的渴求,引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极大兴趣。

三、联系生活,增添兴趣

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要求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因此,必须把数学和儿童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教学贴近生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例如:教学二年级下册《统计(二)》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引入,在学校附近的三叉路口拍摄了一段从厦门开过来的轿车、面包车、客车、货车四种车辆开过来的情况,让学生数一数各种车辆在一分钟里经过的辆数,从而引出统计的方法。学生看到是自己身边熟悉的环境,高兴极了,一下子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激发了学生学习这堂课的兴趣。这样教学,既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和数学的力量,而且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加强操作,提高兴趣

利用学生手中的学具、常见的实物,以及电脑等各种凭借,引导学生多种器官协同活动,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强化学习主体意识,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操作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意义建构过程。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这种效果要比单纯的抽象感知和记忆要好得多。比如:进行关于长方体的教学时,我让学生利用自带的土豆进行实际的削切,在操作中具体地观察感受思考长方体棱、面、长、宽、高等特性,然后再认真填写观察记录。在操作过程中,学生也就不知不觉的学会了长方体的有关知识。这样的教学,学生自始至终兴趣十分浓厚。

五、巧设练习,升华兴趣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新授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培养良好思维品质,实施因材施教,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教学时,教师应根据学生喜新、好奇、好强、好胜等特点,设计生动活泼、灵活多变的练习,在注重实效的同时,对练习的层次、方式、题型等做科学的安排,适时适当安排一些游戏、竞赛、开放性练习等,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升华学习兴趣。

1、游戏。

游戏是学生最乐于接受的形式,也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一种有效手段。教学中可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开展“传口令”、“找朋友”、“邮递员送信”、“摘苹果”、“拍手对口令”、“小动物找家”等形式的游戏。

例如:教“11-20各数字的认识”后,我们设计了一道拍手游戏。让同桌的两个同学互说数的组成。“我说十”、“我说一”,合:“一个十和一个一合起来是11”,通过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多种感官处于一种积极活动状态,加深学生对“20以内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理解,在活动中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2、竞赛。

适当地组织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竞赛是激发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国外许多心理学家的实验研究表明:在竞赛过程中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增,因而多数人在比赛的情况下,学习和工作一般比没有比赛的情况下要好得多。(潘菽《教育心理学》第93页)在数学教学中,导入阶段的竞赛活动,可以引导学生从胜负原因分析中寻找规律,从而激发探究新知的欲望;教学新知过程中的竞赛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勤于动脑的钻研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巩固阶段的竞赛,对于促进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是十分有益的;拓展延伸阶段的竞赛活动,则属于数学兴趣活动的范畴,可以培养学生将数学运用于实际生活能力,以及多种实践能力。当然竞赛不能太多太滥,要根据需要灵活组织,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竞赛的胜负,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力避竞赛的不良影响。例如:教学二年级下册《统计(二)》时,我设计了“比一比”这样一个活动,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哪一小组的成员回答问题有创新、有条理就送给这个小组一颗智慧星,哪一小组合作得好就送给这一小组一颗智慧星,最后哪一小组获得的智慧星最多,就是冠军。这样,不仅培养学生竞争的意识,也让(学生更能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因此,整堂课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很高,课堂气氛活跃。

上一篇:十佳大学生演讲稿2下一篇:小学同步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