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怎样让小学生学会感恩

2024-06-18

父母怎样让小学生学会感恩(精选14篇)

父母怎样让小学生学会感恩 第1篇

父母怎样让小学生学会感恩?

现在的小学生一般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大多是在蜜罐里长大的,在家享受着“小皇帝”、“小公主”般的待遇,然而由于父母的爱是无私的、不图回报的,久而久之,孩子便认为一切都是理所当然,只知接受,不懂回报;只知道享受,不知道感恩。如何让孩子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呢?方法有很多,但是都需要父母持之以恒。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对贫穷的父母竭尽所能为他们上小学的宝贝儿子提供“丰富”的物质生活。有一次,儿子看到邻家的孩子有一把会发光、发声的手枪,他也吵着要,但父母实在买不起,于是,爸爸连夜用木头刻了一把手枪。第二天早上,儿子看到手枪,说他要的不是这一种,随手就把木刻手枪扔进了垃圾箱。父母熬白了头发,儿子终于考上了大学。大学期间,儿子的朋友非常少,在给父母的信中,他总怪老师、同学全都对他不好。白发苍苍的妈妈在回信中写了一句很伤心却又令人回味的话:“这不怪别人,要怪就怪妈妈没有让你从小学会感恩。”

真的是这样,孩子如果没有一颗感恩的心,就算拥有再多,也很难体会到快乐,有的只是抱怨与不满。其实,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事情值得我们感恩,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亲人的关爱、朋友的帮助、他人的服务,大自然的慷慨赐予等等。有人说,一个人最大的不幸,不是得不到别人的“恩”,而是得到了,却漠然视之。因为一个不懂得感恩的人,只会把别人的给予当作理所当然,只会一味索取。因此,父母让小学生从小学会感恩就显得尤为重要。

现在的小学生一般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大多是在蜜罐里长大的,在家享受着“小皇帝”、“小公主”般的待遇,然而由于父母的爱是无私的、不图回报的,久而久之,孩子便认为一切都是理所当然,只知接受,不懂回报;只知道享受,不知道感恩。许多孩子对自己的生日记得清清楚楚,却唯独不记得父母的生日。有一位班主任老师曾向班上的50多名学生询问有谁知道自己母亲的生日,竟没有一个孩子能够准确说出母亲的生日,而当问到他们自己的生日时,没有一个不知道的。在他们心目中自己是理所当然处在最重要的位置,而对他们父母的养育之恩却是那么麻木和冷漠。

其实,孩子不懂得感恩并不一定全是孩子的错,这与他们所受的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孩子一出生,就受到了父母的百般宠爱。孩子的成长过程都是在“得到”中度过的,很少或从来没有“给予”的时候。在父母的溺爱中,孩子滋长了自私的心,只懂得自己的需要,对他人付出的辛苦却无动于衷。

那么,如何让孩子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呢?方法有很多,但是都需要父母持之以恒。言传身教,润物细无声

一则公益广告让很多人感触很深。一个镜头是女儿每晚都把热乎乎的洗脚水端到妈妈的房间,为妈妈洗脚;另一个镜头是一直都在旁边观察的小男孩,颤悠悠地端着洗脚水,来给他妈妈洗脚。画面感人至深,这就是无声的教育。

孩子的天性好模仿、可塑性强,易接受外界的各种信息。因此,家人的一言一行,孩子都会看在眼里,慢慢记到心里,并逐渐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因此,作为父母,在对孩子实施感恩教育的过程中,应秉持“以身作则”的原则,做好感恩的表率,不仅使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常怀感恩之心,用感恩的眼睛看待周围一切,而且还要用自己的行为引导孩子。如果你经常感谢他人,那么你的孩子也会和你一样。所以,请父母时时言感谢,事事存感恩,使孩子耳濡目染,并将感恩内化于人格之中。

有位年轻的妈妈,每逢孩子生日那天,她不给孩子买生日蛋糕,也不为孩子大摆宴席,却不忘记带孩子去产科医院,去看望那位曾经给孩子接生的白衣天使,告诉孩子是那位医生阿姨帮助你来到了这个世界„„让孩子给那位医生阿姨送上一束美丽的鲜花,送上一颗感恩之心。妈妈在孩子生日那天,虽然没有给孩子买生日礼物,却给了孩子无价之宝——一颗感恩的心。

在不同的角色体验中成长,让孩子理解他人

有一个孩子,在她7岁生日的时候,提出要跟妈妈换角色:她做妈妈,妈妈做女儿。妈妈答应了,于是女儿开心极了,趾高气扬地让“女儿”做作业、画画儿。随后,妈妈对女儿提出要求:“妈妈,我要喝牛奶。”“喝牛奶?”女儿立刻愣住了,然后跑到厨房转了一圈,回来无奈地说:“妈妈,我不知道怎样把牛奶熬熟,没法儿给你牛奶喝,我们不换了。”于是妈妈趁机对她进行了一番劳动艰辛和感恩的教育。孩子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可以体验不同的人物,从而理解身边人对自己的关心和帮助,学会感激和关心别人。有过扮演家庭成员经验的孩子更能对父母产生感谢,更愿意帮助爸爸妈妈。经常在角色游戏中扮演帮人者和被帮助者,会让孩子更愿意去关心他人。因此,鼓励孩子多进行角色游戏,并在游戏中指导孩子学会感激和帮助他人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

让孩子体会被人感谢所带来的快乐

让孩子学会感恩,还有个好办法就是让他从中感受到快乐。比如,父母可以让孩子帮您做一件他力所能及的事情,然后谢谢他;也可以让孩子去帮助身边他可以帮助的人。让孩子在帮助别人、并得到别人感谢的同时,感受到快乐。如果被帮助的人没有回应,孩子虽然会很失望,但是这种失望的经历正好可以用来提醒他,如果有人帮助了他,那么一定要说谢谢。父母应该多创造一些机会,让孩子去理解、去尝试,这样孩子就能在体验的过程中学会理解、学会感恩。

学会感恩

活动目的:

1、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母爱是伟大的、无私的。

2、让学生回报亲情,把对父母的爱付诸实际行动。

3、让学生把爱延伸到社会,能用感恩的心去对待自己身边的亲人和老师。活动准备:

1、让学生查找日历,确认今年母亲节的时间。

2、准备卡纸、彩笔

3、手语歌《感恩的心》

4、制作幻灯片

活动形式:介绍、表演、宣誓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主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是谁给了我们生命吗?(妈妈)母亲节马上就要到了,今天我们的班会主题就是学会感恩。师生齐读课题并启发学生理解主题含义。

二、调查统计:

同学们,你能说出母亲节是哪一天吗?(5月份的第二个星期日)今年的母亲节是几号?(14号)今天是11号了,还有几天就是母亲节了。你给妈妈送过礼物吗?你知道妈妈的生日吗?有没有给妈妈过生日?妈妈给你过生日了吗?让学生都说一说。

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调查可以看出,你们对妈妈的关爱还太少。

三、了解母爱的伟大与无私:

妈妈对你们的爱不仅表现给你们过生日上,还为你们做过很多很多的事情,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从小到大妈妈都是怎样关爱你的?学生交流。

(我生病了,妈妈陪我去医院;我的衣服破了,妈妈给我缝补好„„)教师简单讲解一下母亲从怀孕到养育我们长大成人,付出多少艰辛,让学生从中体会妈妈的辛苦。

四、说一说自己对母亲的爱:

妈妈的爱是无私的,伟大的,她们为你们付出了这么多,你们又为她们做了些什么呢?学生交流

(我帮妈妈洗碗;我帮妈妈扫地;妈妈生病了,我帮妈妈拿药、端水„„)同学们都说得很好,说出了自己做的好事。但是老师也知道有些同学做的不够好。比如:回到家,躺在沙发上看电视,什么事都不做;做错了事情,妈妈批评的时候顶撞妈妈;在家乱花钱等等。

那么在母亲节到来之际,你们想用什么方式感谢自己的妈妈呢?学生交流

五、实施回报方案

(1)给妈妈一份惊喜

送一份独特的礼物给妈妈,如自己设计的贺卡或小制作;给妈妈洗洗脚;汇报最近通过努力取得的进步和成绩;一封感谢母亲的信„„

(2)帮母亲做家务

放学回家帮助干家务,向父母表示关爱。

(3)陪妈妈聊聊天

陪妈妈聊聊天,说说学校发生的事,同学之间的事,自己的心情。听听妈妈工作的事,在沟通中积累情感。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卡纸,你们可以自己设计,制作一张卡片并写上祝福妈妈的话语。等你们回家的时候送给妈妈,好不好?

六、主题的拓展:

今天我们主要聊了妈妈对你们的爱,但除了母爱,还有师爱、亲人的爱、朋友的爱、社会上的爱。老师希望同学们在接受这些爱的同时,也能以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别人。

播放课件:誓词

感谢我的父母,您给了我生命,教我学走路,教我学说话,让我健康地成长;感谢我的老师,您给了我教诲,教我学知识,教我学做人,;感谢我的朋友,你给了我纯真的友谊,教我学会关爱,让我充满了希望。感谢社会,感谢人生。我一定自理、自立、自尊、自强,健康成长!师生一起宣誓。

七、教师小结:

通过今天的活动,老师希望同学们能有一颗孝心。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把爱体现在一言一行中。去关爱自己的父母,去爱身边的每一个人。

八、在手语歌曲中结束活动。

同学们,我们前段时间学过一支手语歌《感恩的心》。下面就让我们随着歌声表达出我们的心声吧!(师生一起手语表演)

班会设计说明:单亲孩子平时缺乏父母的关爱体会不到父母与孩子之间那份浓浓的亲情。对亲情淡漠,不懂得在接受别人爱的时候,应该用实际行动去回报别人。就连自己父母的生日也很少知道,对父母的关心太少。针对这一实际,在母亲节来临之际,在班内召开了这次主题班会。目的就在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回忆介绍、比较、宣誓、用手语表达心声等形式,让学生心灵受到触动,逐步学会感恩。

佛山教学生学感恩给长辈倒杯茶

“不要把你们的谢意藏在心里,把你们最想说的话写在谢意卡上,送给你最想感激的人。”这不是外国人过感恩节时的活动,这是南海大沥实验小学的小学

生们在课堂上发出的倡议。

近日,由大沥实验小学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子课题“自我发展教育模式”完成了结题,该小学在课题研究中为学生搭建的学会感恩、成长足迹、超越自我等“自我发展”平台赢得了结题鉴定专家的肯定。学会感恩学会感激

“我最想感激的人是我的爸爸妈妈,因为他们给了我新的生命。”一位小学生在他的谢意卡上这样写道。“学会感恩、学会感激”是“自我发展”教育中的特色内容,大沥实验小学的1100多名小学生都有自己的谢意卡,他们在谢意卡上写下自己最想说的话,送给最值得自己感激的人。

但是,只有感恩的心还不够。“给长辈倒一杯茶、给父母换一双拖鞋、给父母盛一碗饭。”从上学期开始,大沥实验小学又开展了“孝敬日”活动,小学生们通过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放学回家后,他们有的“帮爷爷捶背”,有的“帮奶奶洗碗”。

每个同学都有成长记录

“在语文课上我有积极举手,老师讲课的时候我认真听,没有开小差,吴老师还表扬了我。”这是一位低年级同学在他的《成长足迹》上对自己一周的总结。他的父母则在《成长足迹》上留言:“又大一岁了,学习、生活应该比以前更认真,让爸爸妈妈更放心。”老师对他说:“其实你很聪明,能力也很强,但如果再大胆勇敢些,大家都会夸你棒的。”

大沥实验小学的所有同学都有一本《成长足迹》,记录了他们成长的历程,其中包括我的自画像、班级目标、自我发展目标、一周评价、老师对你说、爸爸妈妈对你说等记录环节。老师们介绍,通过学生、家长、老师在《成长足迹》里的沟通,不少顽皮和胆小的学生也说起了心里话。

成绩优秀不是唯一标准

“学习标兵”不算什么,“十大名生”才是学校里最牛的人。从2000年开始,大沥实验小学每学年都会评选出十位综合素质最优秀的学生进行奖励。除了学习成绩优秀外,他们还在绘画、钢琴等方面都有特长,其中有不少人还获得过国家级比赛的一、二等奖。评选活动首先通过海选在每个班评出两名候选人,然后一支由年级级长、美术老师、科学老师、艺术老师组成的评委团再从全校60名候选人中选出10名获胜者。

据该课题负责人介绍,在活动中拓展学生素质是“自我发展教育模式”的重要内容。据介绍,除了“十大名生”,“形象大使”评选活动也开始在同学们中间形成影响力,该活动设有“最佳仪态奖、最佳才艺奖、最佳笑容奖”等奖项,获奖的小家伙们颇有几分电影明星们的风采。

父母怎样让小学生学会感恩 第2篇

张令慧

上海崇明县民本中学

一、感恩父母,这一课不能缺

现在的家庭独生子女居多,他们都是家庭的中心,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家中四、五个大人围着他们转,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掉了”。久而久之,孩子的心中就只有自己,没有别人,他们不了解父母的艰辛,体验不到父母的养育之恩,对父母要求的多,体贴的少,稍有不满意就对父母大声喝斥,甚至用其他的手段威胁父母以达到自己的目的。作为一个教育者,看到孩子们的这种现状,真的很痛心,难道我们几千年孝敬父母的优良传统要在这一代失传吗?

我所教的班级是普通高中的高二年级,班里有一位同学小董,学习不太用功,人际关系上也经常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情与同学发生矛盾。我家访时了解到他的爸爸农闲时用人力三轮拉客贴补家用,妈妈在纱厂做临时工,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困难。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可是小董在家里的表现与在学校差不多,都是比较懒,不知道体谅父母。有一次,父母称稻子,让小董用本子记一下数,称了五次,小董却只记了三次,父母一说他,他就甩手不干了。从中可以看出,小董做家务时极不情愿,注意力不集中,另外做错了事,容不得别人批评,这是独生子女的通病。暑假里,天热的时候在家看电视或者邀几位伙伴打扑克,凉快的时候出去打篮球,做暑假作业时也要开着电视,家务几乎一点不做,父母的话一句不想听。究其原因就是小董是他们家族同辈人中唯一的男孩子,由于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虽然小董家庭条件一般,但对小董溺爱有加,父母再苦再累也不愿意占用小董一点时间,生怕影响他的学习,岂不知父母为他挤出的时间,小董是怎么用的我们可想而知,小董对父母的艰辛及良苦用心没有深刻的体会,不知道感恩父母,更谈不上想着如何用行动去报答父母。对于小董的表现,父母束手无策,小董已经上高二了,年龄上已近成年,补上感恩教育这一课,刻不容缓。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情感体验

了解到这种情况,我就在一个很热的中午约小董出来。小董如约来到后才告诉他,老师要和他一起去参观董妈妈工作的纱厂。我们乘的是人力三轮车,由于天气比较热,才走了一半的路,骑三轮车的师傅已经汗流浃背了。小董见状付了全程的车钱,说什么也不坐车了,很可能小董看着骑三轮车的师傅想到了自己的父亲。我们步行赶往纱厂,纱厂的车间里没有空调,由于工艺的要求,甚至连风扇也没有,里面热得象蒸笼。我们没有跟小董妈妈打招呼,只是在车间里默默地待了一会。回来的路上,我没有问小董今天的感受,他也很少说话,只是在我俩分手的时候小董用极低的声音说了声“谢谢张老师”。从那以后我和小董谁也没有提起过这件事,后来小董妈妈打电话来说:“不知道什么原因,小董在家里突然变得懂事了,学习比以前用功,家务活抢着干,跟换了个人似的。”我知道小董没有把参观纱厂的事告诉妈妈。

三、事后小结,我的几点体会

第一,孩子不知道感恩父母,也不能全怨孩子。

很多情况下孩子不了解父母的艰辛,不少父母把生活艰辛的一面有意无意地在孩子面前掩盖了,对孩子的爱只知道用行动去表示,却不知道用语言去表达,孩子们由于年龄的原因还理解不了,不知恩何谈感恩,感恩教育需要我们有意识地去做。如果我们只知道奉献,而不知道把自己的劳动和付出呈现给孩子从而教会孩子也学会爱,孩子也就无从感受到社会和人们对他的爱。小董的父母是一对老实巴交的农民,他们只知道默默忍受生活的艰辛,给孩子以无私的关爱,却没有让小董在关爱中学会感恩。有这样一个小故事:来自张家口的67岁的赵老先生在北京某大学东门口拉小提琴,为在内蒙古读书的女儿筹集学费。老父亲在街头卖艺三年,他21岁的女儿竞毫不知情。赵老先生这种”默默的爱”虽然珍贵,但不足取,爱要让孩子知道,才能激发起他们的爱心,引起他们发自内心的感恩情怀。

第二,苍白说教,只会引起学生烦感。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体会到,我们的学生不是在说教中长大的,而是在体验中成长起来的。从小,我们的耳边就总能听到各种各样的谆谆教导:“你要……”“你应该……”“你必须……”“只有……才能……”来自师长的教诲并非没有道理,但这些道理我们又能听进去多少?并且真的听了就能做到吗?研究表明,人通过阅读可以学习到的东西大约是10%;通过听,可以学习到15%;而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则能学习到80%。因此,我们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获得体验。尽量避免苍白的说教,因为我们讲的道理很有可能他们早就已经听过,再反复地讲只会引起他们的烦感。

第三,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从活动中体验父母关爱。

回归现实生活,从点滴做起,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感恩父母。它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情理交融,感人心灵”,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使其知、情、意、行在情理交融中实现自我完善,体验生活,回报社会。我在教育小董的时候,创设了特定的场景,让他自己去观察,去体会父母劳作的艰辛,在他的心中引发震撼,而不是进行苍白的说教,达到了“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效果。于是在以后的班会课中,我与同学们一块学习《三字经》、《弟子规》中孝敬父母的有关语句和古人孝敬父母的故事,让学生感悟孝敬父母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紧接着我又在班里开展了两项活动,一是要求学生每天回家后至少帮父母做十分钟的家务,体验父母的辛劳,这项活动成功的关键是要经常从父母那里得到反馈,没有及时的反馈,学生家长到最后还不一定知道有这件事,活动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二是让学生观察了解父母的工作生活情况,每位同学写一篇亲情作文《走近爸爸妈妈》。这两项活动得到家长的普遍支持,取得了很好教育效果。

家长是老师教育学生的坚强后盾,没有家长的支持,我们教育的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天下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天天进步,如果我们的学生都知道感恩父母,都听父母的话,我们的工作还会那么费劲吗?我们的教育离成功还会太远吗?

第四,感恩父母,只是感恩教育的起点

当然,让学生体会父母的辛苦,学会感恩父母,只是感恩教育的起点。一个人如果连自己最亲近的父母都不知道感激,何谈感恩周围的人,何谈感恩社会。孩子与父母接触最多,体验最丰富,最容易引起孩子的情感共鸣,是培养孩子感恩意识的最好切入点。学会感恩是生活中的大智慧,我们没有理由不把它教会我们的学生,感恩教育的就从让学生学会感恩父母做起。

孩子们只有牢固树立起感恩的意识,才能把感恩的对象进一步扩展,正如一首诗歌中所说: “感激生育你的人,因为他们使你体验生命;感激抚养你的人,因为他们使你不断成长;感激帮助你的人,因为他们使你渡过难关;感激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双腿;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智慧;感激藐视你的人,因为他唤醒了你的自尊;感激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会了你应该独立。” 常怀感恩之心便对别人、对环境少了一分挑剔,多了一分欣赏。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会使我们的胸怀变得海阔天空。小董与同学的人际关系紧张,其根本的原因还是缺乏感恩之心,没有宽广的胸怀去容纳周围的人和事。学生拥有了感

让中学生学会怎样面对挫折 第3篇

自古人生无坦途, 任何一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 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挫折。特别当今社会是一个充满风险、竞争和挑战的社会, 困难和挫折对于人们来说是不可避免的。青少年遭遇挫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有自然因素, 如自然灾害等;有社会因素, 社会的政治、经济、道德、风俗、习惯、宗教等对个人动机形成的阻碍; 有家庭因素, 家庭是塑造一个人情感、意志、性格、品德的重要场所,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有个人因素, 这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个人具备的条件不能使自己随心所欲地达到目标, 另一方面是个人的动机冲突。在许多情况下, 个人追求的目标不止一个, 或由于事实的逼迫, 不得不对某些自己喜欢的人、事、物忍痛放弃, 造成动机受阻, 构成挫折。此外, 个人欲望和社会道德标准之间出现冲突, 由于个人某些不合理的要求得不到满足而产生挫折。

总之, 在社会生活中, 人们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需要得不到满足, 愿望和目标的实现受到阻碍, 或遇到天灾人祸的打击, 所以说, 挫折是普遍存在的, 任何人都无法避免。

二、学生学会应对挫折的重要性

现代青少年学生多具有争强好胜的个性特点, 不少人娇生惯养, “唯我独尊, 称王称霸”。少部分人自制能力差, 易冲动, 缺乏理智, 受不了任何打击和挫折。一旦受到批评、遇到挫折, 有的便采取过激的进攻性行为, 丝毫不计后果, 这就造成了校园暴力事件, 甚至违法犯罪事件的发生;有的采取过激的逃避性行为, 冷漠退让, 放弃追求, 甚至采取轻生的行为。这些过激行为就是心理不健康或不健全, 耐挫能力差的表现。这种行为给自己、亲人甚至他人带来了许多烦恼和痛苦, 乃至终身悔恨。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例, 同学之间因为言语上的一点误会, 引发争吵, 甚至发展为斗殴;运动场上的合理冲撞也有可能演变为一场混战;不能正确处理“情感危机”, 导致离家出走, 更有甚者走上绝路。这些孩子在家庭以外会遭遇到更多的困难和挫折, 并且由于没有心理准备, 不能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 不具备解决困难和承受挫折的能力, 往往言行极端, 酿成大错。特别部分学校注重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 忽略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因此, 近年来青少年暴力事件不断发生, 观其心胸之狭隘、手段之残忍, 无不令人发指。这些事件越来越警示我们, 加强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提高他们的耐挫能力, 培养他们高尚的人格, 已经刻不容缓。

三、学生应如何面对挫折

1.辩证地认识挫折。

每个人都会遭遇挫折。失败和挫折同世界上的任何事物一样, 有消极作用, 也有积极作用, 这就是挫折的两面性。失败和挫折给人们带来痛苦, 使人颓丧、消沉, 又能给人以教益, 增长聪明才智。失败和挫折通过努力可以变成通向成功的道路。苏霍姆林斯基认为, 必须让孩子从小就知道生活里有“困难”这个字眼, 这个字眼是和劳动、流汗、手上磨出的老茧分不开的。这样, 他们长大后就会大大缩短社会适应期, 提高挫折耐力。

2.冷静地对待挫折。

形成挫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要学会冷静地对待挫折, 认真分析产生挫折的原因, 看看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 才能有针对性地用正确的态度和方法面对挫折。在挫折面前, 唉声叹气不会帮助你改变现实, 只会削弱你与厄运抗争的意志, 使你在无可奈何中消极地接受现实。遇到不幸就怨天尤人, 没有丝毫用处。

3.掌握方法, 战胜挫折。

第一, 更加努力。当我们在通向目标的道路上遇到困难和阻碍时, 通过分析, 发现自己所追求的目标是正确的、现实的, 那么, 就不要灰心丧气, 鼓起勇气, 加倍努力, 克服重重困难, 直至最后达到目标。

第二, 变换行为方式。当采取某种行为达不到目标时, 我们通过变换行为方式, 以及别的途径和方法来达到目标, 或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改变行为方向, 同样有可能获得成功, 达到目标。俗语说:“大路不通小路通, 旱路不通水路通。”

第三, 调整目标。当一种动机和行为由于自身条件或社会因素的限制, 经过再三尝试仍不能达到目标时, 有必要调整目标或降低要求, 以减缓心理冲突, 增强前进勇气和信心。例如, 一些人多次高考都未被录取, 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 很多困难和障碍都难以克服, 为此退而求其次, 报考电大、职大等, 以便继续深造, 实现自己的目标。

第四, 适当的时候寻求帮助。寻求帮助我们找到走出困境、跨越成功大门的途径, 同时也是我们克服消极情绪的有效方法。学会将挫折造成的消极情绪合理地宣泄出来, 比如培养多方面兴趣, 遇到挫折时用各种兴趣活动转移注意;结交知心的良友, 学会交谈, 遇到挫折时可以和知心朋友、同学谈谈, 与父母、老师沟通, 得到他们的帮助、指点。

怎样让孩子学会感恩 第4篇

有时候,自私像随地生长的杂草,极易生根、繁殖;而感恩则犹如玫瑰,需要精心栽培及爱心滋润。我们平时只知施恩,而不知教育引导子女,他们怎会懂得感恩?

现象一:太过自我

节假日,父母希望孩子到乡下去探望双方老人,孩子偏偏以“功课太多”为由拒绝。晚饭后,你刚想和孩子说会儿话,孩子一句“我回房去了”,把你刚要问的话噎住了。这孩子怎么不如年幼时与你关系那般亲热了呢?他与家人若即若离,不免令人倍感失落。成长中的孩子,难道都是这样的吗?

方法:猜猜我的心

每当你希望孩子做一件事情,但没有十分的把握让孩子答应去做时,不要马上提出要求,先同他玩“猜一猜”游戏。游戏时,给无限次机会,说足够多提示。哪怕最终并未真正猜中,也要选出几个最好的答案,肯定孩子已经懂得关心他人内心世界,学会站在别人立场上想问题,并给孩子一定的奖励。

点评:现在有许多孩子都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特立独行,根本就不会顾及别人的想法。反观家长,倒是处处注意为孩子着想,照顾孩子包括生活、学习、心理在内的多方面需要。如此一面倒的关怀对孩子健康成长非常不利。家长定期有意识地和孩子玩此类游戏,可培养孩子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误区,逐渐成长为一个善解人意的孩子。

现象二:予取予求

每个月,或者每周,甚至每天,孩子都要向父母索要钱物。直到有一天,父母发现,纵使自己拼命干活,省吃俭用,也无法满足孩子日益膨胀的物质需求。

方法:当“财政部长”

孩子不知父母为自己提供的一切已占了家庭开支的大半,怎会懂得节俭?利用节假日,把以往家庭的收支情况列出清单后,与“财政大权”一并移交给孩子,让他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开支。也许起先一两周他会把家里的伙食弄得一塌糊涂,还可能会因大手大脚而出现“财政赤字”。但千万记住:只给建议,不给补助。经过几周折腾,孩子会懂得合理消费,计划花钱,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

点评:无限制地满足孩子的物欲,催生了孩子的自私之心。让孩子了解家庭收支状况,参与家庭开支计划及管理,可让孩子产生主人翁精神和对家庭的责任感,懂得维护家庭的利益,行事多为家庭的全局考虑。

现象三:忘恩负义

平时,父母总是对孩子百依百顺。然而父母也有自己的原则,当孩子跨越了原则的底线时,父母终于对孩子做出了相应的惩罚。然而这理所应当的责罚却被孩子牢记在心,记恨许久。

方法:家庭反思会

定期召开“家庭反思会”,每人都总结一下家庭中其他成员的好,特别是对自己的好处。并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有何不足与缺点,打算今后怎样改正。除此之外,家庭中一定要商量制定出一套合适家庭状况的“守则”及“奖惩细则”,作为对家庭中各成员实施奖惩的依据。

点评:孩子不会记恩,只因家庭各成员之间素来没有养成记恩的习惯。孩子会记仇,是因为父母对自己的态度转变太大,强烈的刺激令他想不牢牢记住都不行。再加上家人对同样犯错的大人会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常常令孩子觉得很不公平。定期召开家庭反思会,可让“记恩”“思过”成为孩子处理家庭摩擦、调节自身心理的常用方式。

现象四:恩将仇报

上街帮孩子买了件礼物,本以为会给他带来惊喜,却被孩子不屑地扔到一边;为使孩子英语成绩有所提高,特地为他报个外语补习班,孩子却咬着牙对你说:“妈妈我恨死你了!”若情绪激烈一点,还会用头顶妈妈,用指甲抓妈妈。真是好心没好报!

方法:原则+自主

如果想给孩子礼物,可先定好大致的价钱,再和孩子一起上街,由孩子挑选在这价钱范围内的物品。如果孩子的某门功课成绩确实不理想,可由孩子自主选择提高成绩的办法。如:自己找同学老师补习;每晚抽时间复习;上周末补习班……一旦孩子选择的方法效果不明显,再征求孩子的意见,及时改变方法。这样,既坚持了原则,又让孩子自己做了主。

点评:一些孩子的自主意识特别强烈,家长事事包办会令他们十分反感。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给予孩子一定的自主性,会令他们心理满足。既然我们的目的并非操纵孩子的思想、指挥孩子的行动,那么这“双赢”的措施是最令彼此满意的,孩子定会因为你给予他足够多的自主而倍感幸福。

现象五:不做家务

当工作了一天、面带倦容的母亲正忙忙碌碌地为家人准备晚餐时,家人却坐在客厅的沙发上,惬意地喝茶、看报、听音乐,没有一人前去帮忙。

方法:全家总动员

此时父亲应积极行动,号召孩子和自己一同上前分担家务。父亲不要小看如此普通的事情,它会使孩子懂得一家人应彼此关心体贴,互相帮助合作。以后若有一方家长因出差、加班等因素不能参与家务劳动时,要把任务移交给孩子:“爸爸(妈妈)不在家,你是家里最年轻的,可要替我照顾好妈妈(爸爸)哦!”如果孩子尚未养成主动帮忙的习惯,可详细嘱咐,再时常打电话敦促一下。

怎样让孩子学会感恩? 第5篇

感恩是所有动物的一种本能,是人类天生的一种重要情感,

感恩也是古今中外都崇尚的一种人伦。

学会“感恩”,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因为,现在的家庭独生子女居多,他们都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家中往往有五、六个大人围着他们转,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掉了。”这样久而久之,孩子们就容易出现:心中就只有自己,没有别人。要让他们学会“感恩”,其实就是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

怎样让孩子学会感恩?作文 第6篇

让孩子学会感恩的故事分享,看看这位家长是怎样让孩子学会感恩的?

感恩是所有动物的一种本能,是人类天生的一种重要情感。

感恩也是古今中外都崇尚的一种人伦。中国的“孝”道,核心内容是以报答父母养育之恩为主的愿望和行动。西方的基督文化中,“感恩”是基督教的信条之一,对上帝感恩成为基督徒的基本情感之一。

学会“感恩”,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因为,现在的家庭独生子女居多,他们都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家中往往有五、六个大人围着他们转,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掉了。”这样久而久之,孩子们就容易出现:心中就只有自己,没有别人。要让他们学会“感恩”,其实就是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幸福快乐来源于别人的辛勤付出,认识到要尊重、感谢、报答给予自己付出的人,并且逐渐学会给予周围的人以爱和帮助。同时还要告诉孩子,只有感恩的人,才会在生活中和社会上获得更多的爱和帮助。

我们在女儿的感恩教育上做过一些努力。我们经常在女儿面前讲述我们父母带养培育我们的艰辛,并且告诉她没有父母的付出我们肯定比现在差。生活中我们也尽我们的能力在孝顺父母。如:每周到父母家和他们聊聊天,吃个团圆饭,领着他们洗洗澡。随着年龄增长,女儿的.感恩意识和情感明显增强。她常为妈妈洗脚,帮忙做力所能及的家务,还给爸爸捶背等,这都使我们既感动,又欣慰。

我们还收集报纸网络上有关感恩、慈孝的相关报道、故事,有时给女儿直接阅读,有时讲给她听。像古代韩信报一饭之恩等慈孝的相关报道、故事,有时给女儿直接阅读。有一次还讲述了一条狗在逝去的主人坟前厮守近一年的事,女儿听后感叹不已。我们还特别告诫女儿要尊敬老师,要满心感激老师的艰辛付出。小学毕业后,我们和女儿几个好朋友的家长一道,举办了一场谢师宴,借此感谢老师的辛勤劳动。

学生演讲稿:学会感恩父母 第7篇

同学们,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学会感恩父母》,学生演讲稿:学会感恩父母。

有一首歌唱得好:门前老树长新芽,院里枯木又开花,半生存了好多话,藏进了满头白发,记忆中的小脚丫,肉嘟嘟的小嘴巴,一生把爱交给他,只为那一声爸妈,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生儿养女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柴米油盐半辈子,转眼就只剩下满脸的皱纹了。

假如这个世界没有阳光、水源、没有父母,没有亲情友情和爱情,那么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没有阳光,就没有温暖;没有水源,就没有生命;没有父母,当然就没有我们自己;没有亲情友情爱情,世界就会是一片孤独和黑暗。这些道理都很浅显,但是生活中,我们在理所应当的享有着这些的时候,却常常少了一颗感恩的心。

感恩是每个人应有的道德准则,很多人,很多事,其咎都源于不会,不愿感恩。的确,中国的文化传统让我们很难从口中说出“妈妈我爱你;爸爸我爱你”,演讲稿《学生演讲稿:学会感恩父母》。然而,这不应该是借口。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不懂感恩,就失去了爱的感情基础。所以,学会感恩,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老师的教诲之恩,感激朋友的帮助之恩,感恩一切善待帮助自己的人甚至感恩给我们所经历的坎坷。我不会忘记不久前的一件事情。那天我和同学逛街,一个也就四五岁的小男孩,从前面跑了过来。因为已经是冬天,羽绒服把小男孩撑得圆嘟嘟的,像个小皮球滚动了过来。他问我到动物园坐哪趟车,我告诉他就在那边坐4路车。他高兴地又跑了回去。我和同学就往前走。我们都走得挺远的了,听见小男孩在后面“哥哥哥哥”的叫我。我不知道他要干什么,便站在那里等他,看着他一脑门子热汗珠儿地跑到我的面前,()我问他有事吗,他气喘吁吁地说:“我刚才忘了跟你说声谢谢了。妈妈问我说谢谢了吗。我说忘了,妈妈让我追你。”我不会忘记那个孩子和那位母亲,他们让我永远不要忘记学会感谢,对世界上不管什么人给予自己的哪怕是再微不足道的帮助和关怀,也不要忘记了感恩。

父母给予我们的爱,常常是细小琐碎却无微不至,不仅常常被我们觉得就应该是这样,而且还觉得他们人老话多,嫌烦呢。其实感恩是发自内心的。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父母为你付出的不仅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因为,父母是上苍赐予我们不需要任何修饰的心灵的寄托。

当我们遇到困难,能倾注所有一切来帮助我们的人,是父母。

当我们受到委屈,能耐心听我们哭诉的人,是父母。

当我们犯错误时,能毫不犹豫地原谅我们的人,是父母。

当我们取得成功,会衷心为我们庆祝,与我们分享喜悦的,是父母。

而现在我们远在外地学习,依然牵挂着我们的,还是父母。

生活并非想象中那样完美,父母的辛勤是我们无法体会的,我们虽不能与父母分担生活的艰辛、创业的艰难,但我们在生活上可以少让父母为自己操心。当父母生病时,我们是否应担起责任,照顾父母?要知道,哪怕一句关心的话语,哪怕一碗自己做好的方便面,都会慰藉父母曾为我们百般焦虑的心。感恩父母,并不难做到。

我们也许会记得感谢在人生道路上帮助过我们的朋友,也许会记得感谢辛勤培育我们的老师……是的,他们当然是我们要感谢的,可同时,我们更不应该忘记,父母,永远是我们最值得感谢的人!

感恩父母,希望全天下的父母一切都好!

父母怎样让小学生学会感恩 第8篇

我们这里所说的“倾听”, 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让学生集中精神听讲, 而是指阅读教学中, 引导学生充分阅读文本。尝试着“听”懂文本, “听”懂作者的过程。也就是说, 在阅读教学活动中, “倾听”文本不只是一种阅读经历, 更主要的是以文本为中介, 引发学生对课文中蕴涵情感的体味和对自己生活经历的反思, 从而获得对文本内涵及自我人生的一种感受和领悟。因此, 也可以说它是对文本中渗透的生命意义的一种把握, 是一种渗透事理、心明眼亮的心理状态。这种“倾听”在阅读教学中能让学生真正感受语言的魅力, 是发展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一、通过朗读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

即在课文“倾听”中引起共鸣。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朗读, 能营造出一种情感氛围, 使学生如临其境, 如见其人, 如闻其声;对文本的体验、感受必然会油然而生, “倾听”的效果就很好。例如, 丰子恺的《白鹅》这篇文章, 通过写白鹅的神态、吃相及白鹅给主人一家带来欢乐的场景, 表达作者对白鹅的喜爱怀念之情。让学生惟妙惟肖的朗读, 就勾起他们对类似于生活细节的回忆与联想──“我家的小狗会拿拖鞋、会看门等, 很有趣”, 类似于真实的情感体验就自然涌上心头。

二、引导学生关注课文, 反复品味。

有位著名美学家说:“在独处的宁静情况下, 壁上的斑痕也能引起我的注意。一经凝视, 斑痕幻化为生动新奇的形象, 它是平时构想不出的……”。试想, 如果不是凭借“独处的宁静”状态, 会有如此的审美体验吗?语文阅读教学中, 同样也需要给学生以“独处的宁静”, 让他们“凝视”课文, 他们才能让语言符号“幻化为生动新奇的形象”, 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 进入课文的内在天地。因此在教学中, 我往往留足时间, 让学生“倾听”课文。也可以布置学生课前看熟课文。

三、激发自由想象, 交谈中的聆听。

“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学生深入到作品的内部, 领悟到其中的情感和思想, 感受到作品的美因人而异。教学中, 可以让学生把语言文字用形象复现出来, 展现语言描绘的情境。例如, 《春》这篇课文, 让学生说说自己所想象的春景图, 学生在描述中就完成对春天的美丽和力量的体验。

四、善于创设迁移情境, 举一反三。

“倾听”是有目的的阅读吸收和消化活动, 在学生“倾听”课文之后, 创设出有利于学生举一反三的迁移情境, 再次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还是《春》这篇课文, 在学生读完后, 创设了这样的迁移情境:放映本地的一些景观片段, 把学生带到熟悉的桃溪之边, 随着优美的音乐, 置身在满山遍野的柑橘花、成片的麻竹笋、一筐筐的荔枝、一树树的龙眼……当他们意犹未尽的时候, 我动情地说:“我们的家乡物产如此丰富啊, 四季如春, 大家能像本文的作者一样, 把家乡的春天描绘出来吗?”学生们跃跃欲试, 大声说:“能!”经过十五分钟的准备, 一篇篇饱含深情的美文跃然纸上, 烘托、比喻和排比的手法运用自如, 个个都把家乡描绘成人间仙境。他们争先恐后地上台朗读自己的杰作。其中有位学生是描绘采摘春茶的情景, 还引用了广告语“李白杜甫若在世, 落户玉斗作茶诗”。课后, 学生们还互相传阅各自的佳作。

五、培养设身处地、换位思考的习惯。

言语作品表达的“意”, 可以适当介绍作品的背景知识以及作者的人生经历, 以引导学生进行角色置换, 以作品中的人物或作者的身份进入文字, 由“局外人”转换为“局内人”, 从而完成对作品中人物或作者的亲身经历的“倾听”。例如, 教学余光中的《乡愁》一诗。要真正把握“思乡”这一主题, 就必然要了解诗人祖籍福建, 生于南京, 他的少年时代是在祖国大陆度过的, 现居台湾等有关资料, 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正好班上有很多学生是寄宿生, 小小的年纪就离开家出外求学;还有的学生的父母长期出外打工;也有的学生的一些亲人很早的时候就漂洋过海, 从此了无音信……一想到这些, 学生们就入情入境, 与作者“心有灵犀一点通”了。

综上所述, 中学的语文阅读教学虽然蕴藏着困难, 但注重“倾听”的阅读教学将提供给学生一个丰富多彩、充盈着生命活力和创造魅力的阅读世界。我们相信, 在新的教学理念的引导下, “倾听“这样的阅读教学方法必定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和人格的全面提升。

摘要: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 “倾听”是一种很重要、很有效的学习方法。那么, 怎样让学生学会“倾听”呢?就这个问题, 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和多年的教学经验进行如下浅析。

关键词:阅读教学,怎样,学会,“倾听”

参考文献

[1]《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全新挑战》李建平, 2002 (4) [1]《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全新挑战》李建平, 2002 (4)

让学生学会感恩 第9篇

一、班主任要引导学生的感恩意识

感恩犹如心灵的泉水,它源源不断地滋润着我们的心田,让生命充满生机,遍洒阳光,享受生活的美好和幸福。感恩来自心灵,不假外求,近在咫尺,关键只在一念之间,也就是感恩意识。它并非与生俱来、非生而知之的,需要教育的导引和环境的影响,使受教育者形成一种感恩的心态、品质和责任。因此,在教学中,从各个角度、多层面地把感恩教育渗透到学生的心灵。例如教学《爸爸妈妈》一课,我设计“做爸爸、妈妈的好帮手”活动,要求每个学生都动手实践,在爸爸或妈妈的帮助下,进行家庭自我服务劳动,使学生从小就树立感恩意识。

二、要让学生明白感恩的内涵

感恩包括哪些内容呢?感恩包蕴着孝亲敬长、关爱他人、热爱故土、精忠报国、敬畏自然、珍爱生命等传统伦理价值,是弘扬民族精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而《品德与生活》教材中所表现的“恩”也是丰富多彩的,有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有老师对我们的教育之恩;有社会对我们的关爱之恩;有祖国对我们的呵护之恩;还有大自然对我们的滋养之恩…… 因此,我们应明确教科书中的感恩教材,为学生诠释其感恩内涵。

三、班主任要善于引导感恩行为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实施感恩教育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感恩的道德意识,进而让学生知恩于心,感恩于行,能用实际行动来报答父母,回报师长,报效祖国,回馈社会。因此,我们要积极引导,教育学生将感恩意识化为行动,从小事做起,将感恩之行落实在日常行为之中。

1.引导 “升华”感恩情怀

①定期召开以《我会说谢谢》为主题的班队活动。让每个孩子都说出了自己平时感恩的点点滴滴,进行感恩行为的交流。通过这一活动学生不难知道,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除了有自己的努力以外,还有很多亲戚、朋友、同学甚至陌生人给过自己关爱。由单纯的感激父母,转化为对社会的感恩,从而学会去关心和帮助别人。②把感恩教育作为日常行为规范来加以实施,给每个学生建立感恩档案,把自己感恩行为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每月一评,评出班里的“感恩之星”,让学生每天都提醒自己做个懂得感恩的好孩子。③写感恩日记。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挖掘资源,看看厨房里的炊事阿姨,田里辛苦劳作的农民伯伯,一年四季的自然现象,家乡的巨大成就……并把自己的所想,所感记下来。④生日祝福:建立学生生日档案,在学生生日那天由班长主持,大家一起给他唱生日歌,让他感受来自同学的祝福;让自然的美带给大家好的心情。

2.参与感恩教育实践活动

环境是无声的教育,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为此经常结合教材创设以“感恩”为主题的教育氛围,让学生的心灵在充满“感恩”的氛围中接受洗礼。根据我班学生的特点,进行如下做法:①讲述“感恩”的故事。通过对自已身边“感恩”故事的收集、整理和提炼,并用丰富的肢体语言进行演讲,使学生们认识到“孝心、爱心”是“立人之本”,是一切德行之源。②表演“感恩”的小节目。让学生将文化艺术融入“感恩”活动中,从中得到熏陶。如在教学《我们小学生要这样做》时,我就结合他们日常生活中该做的事情,让他们自己找同伴合作表演。唱响《祖国你好》、《世上只有妈妈好》等歌曲。通过这一活动,学生把自己在课文中所学的知识化为一种感恩行为,同时感念自然之恩的种子也在孩子的心中深深埋下了。

3.“体验”感恩的真情实感

我们可以结合节日,让学生走出课堂,在家中,在社会的大范围内进行感恩的自觉活动。如在母亲节或父亲节时,教育学生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开展为父母多做事的活动;在一年一度的教师节时,向老师献真情活动,如:给老师写一封信,谈一次心,做一张贺卡,献一束鲜花,送一句话等,来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祖国的生日时,组织学生观看电影、看图书、看画册等途径,帮助学生了解有关英雄的事迹,崇敬人民英雄。

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就会勤奋学习,真爱自己。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就能学会包容,赢得真爱,赢得友谊。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就会拥有快乐,拥有幸福。我们就会明白事理更快的长大,我们就能够拥有一个美好未来。人的一生是感恩的一生,我们沐浴着别人的恩泽而来,感恩是我们一生的使命,就让我们以感恩之心将我们的爱洒向世界吧!感恩是学会做人的支点;感恩让世界这样多彩,感恩让我们如此美丽。感恩不难,多笑一次,多说一声“谢谢”,多帮助别人一次,这会是对曾帮助过我们的人最好的心灵慰藉。记得有一首歌叫《感恩的心》,其中有几句印象深刻: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 如果说,爱是人类最崇高的情感。我们一定要教育学生懂得感恩,学会感恩,让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中绽放鲜艳的花朵。

父母怎样让小学生学会感恩 第10篇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投进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 一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唱出了妈妈对子女无尽的关爱。是呀,妈妈不仅给了我们最宝贵的生命,而且给了我们最伟大的母爱。可是我们除了去享受母亲的爱之外又给了妈妈什么呢?

我的妈妈非常辛苦。她每天早晨叫我起床,给我做好早点;每天一下班就赶回家给我做饭,经常叮嘱我注意安全、爱护身体;告诉我上课好好听,课后认真完成作业,考前仔细复习,就会取得好成绩;星期六、星期天经常陪我上课外辅导班,每天晚上还要给我辅导家庭作业,甚至连刷牙洗脸这样的小事她也要过问到。妈妈啊,在平常的日子里,您给了我多少无微不至的关怀呀!

妈妈给我的爱是无私的、是无微不止的、是永不厌倦的、是伟大的。记得有一天晚上。我写完作业后感到头晕沉沉的,浑身发冷,连衣服都没脱就上床睡着了。夜里我不停的咳嗽、呕吐,妈妈几乎一夜没睡陪在我身边。妈妈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您熬过了多少这样的不眠之夜啊!

每天,妈妈都在我的成长上,花很多心思。晚上给我检查作业,带好第二天要用的学习工具;早晨叮嘱我带好家门钥匙,带好车票;中午在上班的路上给我打电话,提醒我准时上学。凡是与我有关的事情,在妈妈来说都是大事、重要的事情。我上学四年来,开过多少次家长会,我已经记不清楚了。可是我知道四年的家长会,妈妈一次也没落下过,并且每次都要做笔记。在生活中,妈妈对我细心照料,要我做事有条理,待人要宽厚,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在学习中,妈妈对我严格要求,要我认真听讲,勤于思考,广泛阅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妈妈常说,好的习惯会使人受益终生。习惯决定命运!

妈妈,是您给予了我生命,让我知道世界的美好;是您赐予我健康,让我在大地上自由驰骋;是您赐予我明亮的双眼,让我目睹海之辽阔、山之巍峨、天之高远。

父母怎样让小学生学会感恩 第11篇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学会感恩,孝敬父母》,小学生演讲稿:学会感恩 孝敬父母。

假如这个世界没有阳光、没有水源,没有父母,没有亲情、友情和爱情,那么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没有阳光,就没有温暖;没有水源,就没有生命;没有父母,当然就没有我们;没有亲情友情爱情,世界就会是一片孤独和黑暗。这些道理都很浅显,但是生活中,我们在理所应当的享有着这些的时候,却常常少了一颗感恩的心。

“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从婴儿的“呱呱”坠地到哺育我们长大成人,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是最博大最无私的,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永远也诉说不完的:吮着母亲的乳汁离开襁褓;揪着父母的心迈出了人生的第一步;在甜甜的儿歌声中酣然入睡,在无微不至的关怀中茁壮成长。父母为我们不知花费了多少心血与汗水,编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才使我们在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里,体会着人生的冷暖,享受着生活的快乐,演讲稿《小学生演讲稿:学会感恩 孝敬父母》。

当我们用很酷的方式把吃剩的油条弹出时,当我们用很轻松的口吻说自己蹉跎时光时,当我们用很浪漫的心情与朋友闲逛时,当我们用很自豪的态度逃课上网时,当我们用很潇洒的姿态应付生活时,而我们的父母呢?总是以很富裕的方式给我们掏钱,总是以很轻松的口气对我们说上班不累,总是以很奢侈的方式让我们吃顿麦当劳,总是以一种很幸福的口吻对我们说拥有我们这样的孩子,他们高兴。父母的爱柔柔如水,轻轻如烟,深沉如海,恩重如山。对这种比天高,比地厚的恩情,我们又能体会到多少?我们又报答了多少呢?

父母给予我们的爱,常常是细小琐碎却无微不至,常常被我们觉得就应该是这样,其实我们错了,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是能倾注所有来帮助我们,能耐心听我们哭诉,能毫不犹豫地原谅我们,能在一生中永远牵挂着我们的人——父母。

我怎能忘记,病床上的我看到的是父母强装的自信笑容,其实眼睛出卖了他们,那是心疼和无助;成绩下滑、犯错时我就会想起父母耐心分析和揪心的模样;取得进步,获得荣誉的我看到的是父母灿烂的笑容,那高兴的样子真是无比的可爱;将要外出参加社会实践的我看到的全都是父母那依依不舍、既担心又无奈的样子,听到的都是千叮咛、万嘱咐。这一切的一切都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永远刻在我的心中。

生活并非想象中那样完美,父母的辛勤是我们无法体会的,现在我们虽不能与父母分担生活的艰辛、创业的艰难,但我们在学习、生活上可以少让父母为自己操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用优异的学习成绩来回报父母,尽自己所能,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来减轻父母的一点负担;出门一声“再见”,进门一个微笑,一声“好”,是我们对父母最起码的尊重。要知道,哪怕一句关心的话语,哪怕一碗自己做好的面,都会慰藉父母曾为我们百般焦虑的心。感恩父母,并不难做到。

让学生学会感恩 第12篇

近日读报看到一则题为《捐款专业户老邓的俭朴人生》的新闻报道和一篇名为《切莫忽视人格教育》的读者来信。前者介绍说:本市有一位因小时丧父而受到贫儿院恩惠,长大后时刻记得帮助别人,回报社会的九旬老人邓关福。邓老十多年来从有限的退休金里省下17000多元资助别人,而自己一直吃素,过着最俭朴的生活。后者也提到了一位老人,说沈阳有一位现年84岁的老人,从1986年起节衣缩食,十三年出资数万元,资助40多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其中有10名是大学生。如今老人双目失明,卧病在床。那些受过资助的学生却从来没有给老人写过信,更没有去看望过老人,只是心安理得地接受老人资助。

对比着读之思之,让人思绪万千!“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古训,邓老可谓铭记在心,而我们的“天之骄子”、青年学子则不屑一顾。由此笔者自然联想到我们的中职生:在外读书让家长提心吊胆的为数不少;有为了给同学送生日礼物而逼着父母满村找人借钱的;有不顾家人节衣缩食供其上学而越墙至营业性网吧通宵玩游戏的;更有当着老师面与父母翻脸甚至大骂其无能的。为此笔者认为让学生学会感恩实是学校德育的基本目标之一。让学生学会感恩应从基本礼貌抓起。长期旅居美国的作家刘墉在其作品中曾说过这样一件事:一次他在课堂上为一学生捡了一支笔,那学生随口说了声“谢谢”,而他自己顿了两秒后才说了句“不客气”,学生大笑,自己则闹了个大红脸。他感慨说美国人的基本礼貌极为讲究,因为他们认为日常生活中的基本礼貌是一个人素质高低的真实体现。在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中注重基本礼貌教育,使每位学生在得到师长、同学的关心和帮助时都能随口说声“谢谢”,这就是我们让学生学会感恩的基础。让学生学会感恩还需用身边的感人事迹和优秀的作品感染学生。如向我们的学生谈谈受到师生资助而积极参加学校内的社会性工作,自觉为学校工作、为同学成长服务,并勤奋学习考上高职院校的中职特困生;向我们的学生讲讲湖北阳新县潘祥村完全小学5年级的学生董晓玲背着高位截瘫的妈妈上学的感人故事;组织我们的学生看看如近年来拍摄的《良心》、《背着爸爸上学》等有着极强情感震撼力的动人影片。要让学生学会感恩,我们得坚信情感的力量爱的力量是巨大的。让学生学会感恩更得加强学生的责任感教育。让我们的中职学生懂得你的责任就是:珍惜机会,勤奋学习,使自己不断地进步,健康地成长,以报答师长的养育之恩;更要让学生懂得“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道理。服务是双向的,帮助也是双向的,对师长和他人的关爱与帮助看成理所当然、理应如此,那你就会伤了师长的心,负了他人的情,你的人生将缺乏爱的滋润和体验,而没有爱支撑的人生是注定要失败的。让学生学会感恩我们的教师必须首先学会感恩。每位教师应该是和谐向上的良好校风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同事间应知恩图报,而不睚眦必报;应以尊重换得尊重,以关爱换取关爱。更应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热爱中职教育事业,把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作为回报社会和家长对自己信任的自觉行为。

让幼儿学会感恩 第13篇

一、教师要为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

要教会孩子学会感恩, 教师首先要有一颗感恩的心, 在孩子们的心目中教师是个有很多知识、很有本事的人,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们学习的榜样, 是孩子们模仿的对象。所以教师应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对待周围的一切, 对待幼儿要关切、平和、耐心。教师的这种虔诚的感恩态度, 必然会影响幼儿人格的养成。

二、在日常生活活动中, 开展感恩教育

幼儿时期是孩子个性、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 关键是成人怎样正确引导和培养。人们都看过这样一个公益广告:“妈妈, 洗脚。”可以看出, 孩子是渴望爱心教育的, 爱心教育应从娃娃抓起。幼儿园是孩子生活的大集体, 环境的影响和教育对他们极其重要。在幼儿园, 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 从最简单的方面引导幼儿知道如何去感恩。对于小班的孩子, 我们要教会他们说“请”“谢谢”“对不起”;对于中、大班的孩子, 由于他们交流和接触更多更广泛, 我们要根据当时的情况, 及时引导他们学会适时的感恩。

三、要采用适合幼儿年龄特征的各种方法, 进行感恩教育

(一) 充分挖掘学科教材中的“爱心”素材, 开展感恩教育

在幼儿园的教材中, 有些“爱心”素材可充分利用。如:中班语言活动《三只蝴蝶》, 活动结束后, 我将“感恩”教育延伸下去, 让幼儿说说自己还有哪些与同伴相亲相爱的事并画下来, 与同伴分享付出爱的喜悦。

(二) 结合主题活动, 开展感恩教育

主题活动是幼儿园的主要活动形式, 在开展感恩教育的过程中, 我充分地结合主题活动, 开展感恩教育。如:小朋友马上要毕业了, 我针对这一情况, 开展《我要感谢的人》这一主题活动。汶川的大地震, 使好多的家庭失去了亲人, 好多的孩子成了孤儿。我专门开展了一个名为《地震了……》的主题教育。通过活动, 让孩子从中体会到给予他人和自己的付出是件快乐的事, 总之, 结合幼儿园的各个主题活动, 我们积极地融入感恩教育, 使幼儿获得了积极地情感体验, 心灵的感动。

(三) 利用情境教学, 开展感恩教育

在开展感恩教育的过程中, 我们也有效地利用情景教学, 进一步增强幼儿的感恩意识。例如:为了让小班幼儿知道有了好吃的东西要与长辈分享, 我们就设计了这样的情境:晚上, 一家人坐在一起, 妈妈买回了一篮桔子, 这时该怎么分呢?刘子可选择了一人一个, 多出来的留给了自己;张若希选择了一个人独自享用;王小涵则选择了先分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 自己留下了最小的。谁的做法最好呢?孩子们展开了积极地讨论, 最终一致认为王小涵的做法最好。借助类似的情境教学, 我逐步地引导孩子、帮助孩子学习如何在生活中更好地去回报自己的家人、朋友和关心自己的人。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在幼儿园开展感恩教育, 使我们的孩子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这样就能更好地继承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使我们的未来社会充满爱和希望!冰心曾说:“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让我们把爱深深地扎根在孩子的心田里吧!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

[2].林崇德.发展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

[3].苏霍姆斯基.要相信孩子.天津人民出版社.

如何让学生学会感恩 第14篇

关键词:学生 感恩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4-166-01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中华民族的感恩教育源远流长。“古代二十四孝”、“投桃报李”、“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知恩不报非君子”、“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等古训流传至今。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各种各样的思潮传入中国在打破了封建主义的精神枷锁后在思想领域旧的秩序被打破新的秩序扼待建立,思想领域显得无序而混乱。

一、感恩教育需要我们有意识地去做

如果我们只知道奉献而不知道把自己的劳动和付出呈现给孩子从而教育孩子孩子也就无从感受到社会和人们对他的恩爱。法国一个偏僻的小镇据传有一个特别灵验的水泉常会出现神迹可以医治各种疾病。有一天一个拄着拐杖少了一条腿的退伍军人一跛一跛的走过镇上的马路旁边的镇民带着同情的回吻说:“可怜的家伙难道他要向上帝祈求再有一条腿吗?”这一句话被退伍的军人听到了他转过身对他们说:“我不是要向上帝祈求有一条新的腿而是要祈求他帮助我叫我没有一条腿后也知道如何过日子。”试想:学习为所失去的感恩也接纳失去的事实不管人生的得与失总是要让自已的生命充满了亮丽与光彩不再为过去掉泪努力的活出自己的生命。

二、感恩教育应以活动为载体让青少年从活动中体验感恩并回归现实生活从点滴做起在生活中实践感恩

它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情理交融感人心灵"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使其知、情、意、行在情理交融中实现自我完善最终回报生活。有位哲学家说过世界上最大的悲剧或不幸就是一个人大言不惭地说没有人给我任何东西。学校的德育工作应该重视感恩教育让孩子学会知恩、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教育之恩社会的关爱之恩军队的保卫之恩祖国的呵护之恩……从家庭学校开始学会尊重他人。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生命尊重每一份平凡普通的劳动也更加尊重自己。经常怀着感恩之心才会心地坦荡胸怀宽阔自觉自愿地给人以帮助助人为乐。让孩子学会感恩要培育感恩意识。要经常找适当的场合讲感恩的话题。慢慢地孩子意识里有了感恩行为上也就发生了变化。知道在父亲节和母亲节的时候打个电话回家祝他们节日快乐;回家的时候会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不过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做这些事可能只是一时兴起或者是为了得到老师的一声表扬要让感恩成为他们良好的品质还需要老师做进一步的引导。如背诵感恩的诗歌“感激生育你的人因为他们使你体验生命;感激抚养你的人因为他们使你不断成长。感激帮助你的人因为他们使你度过难关。感激关怀你的人因为他们给你温暖。感激鼓励你的人因为他们给你力量。感激教育你的人因为他们开化你的蒙昧……”教育学生对帮助过自己的人心怀感恩之情。

这样把感恩教育贯穿于德育工作始终使学生常怀感恩之心感激和怀想那些有恩于我们却不言回报的每一个人。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我们才有了今天的幸福和喜悦。以给予别人更多的帮助和鼓励为最大的快乐对有困难的人们爱心融融地伸出援助之手而且不求回报。对别人对环境少一分挑剔而多一分欣赏。学生拥有了感恩之心就会更加热爱班级、学校、家乡、祖国、世界就会对他人充满了爱心。也就拥有了做一位高尚的人的思想基础。

三、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将感恩教育落实到行动中去

可能一开始的效果不会有明显的变化。大家应该记得濮存昕做的那条公益广告:“有人这样问我播出一条公益广告能不能改变生活中的陋习呢?我说不,公益广告对于社会中的那些不文明的现象,也许不可能药到病除,但我相信一条公益广告就好像是一盏灯,灯光亮一些我们身边的黑暗就少一些。并且我更相信每个人的心灵就像一扇窗,窗户打开光亮就会进来。我相信文明就在我们身边,离我们很近,近的触手可及,有时候文明离我们只是十公分的距离,,有时候只是几十厘米的宽度,也有时候,可能是一张纸的厚度;我相信其实文明就在我们心中,我们会在生活中不经意地流露。有时候多一个手势对别人来说就是一份体谅;有时候多一点耐心的等待对别人就是一种关爱,有时候多一点点分享,对别人就是多一份温暖。我相信,,我们每个人迈出一小步,,就会使社会迈出一大步。所以我发现文明是一种力量,就好像奥运火炬一样,,在每个人手中传递,也能够汇聚所有人的热情。”正如其中的道理一样,孩子只有将道德原则慢慢地融入他们的日常生活,成为自己的原则,越来越少的依赖成人给与他们的道德引导。反复讲道德行为付诸实施,德育目标就会实现。

上一篇:经济师职称考试条件下一篇:2024年慢性病防控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