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衣质量控制标准

2024-07-25

成衣质量控制标准(精选8篇)

成衣质量控制标准 第1篇

服装质量检验标准

一. 总体要求

1.面料、辅料品质优良,符合客户要求,大货得到客户的认可; 2.款式配色准确无误; 3.尺寸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 4.做工精良;

5.产品干净、整洁、卖相好。二. 外观要求

1.门襟顺直、平服、长短一致。前抽平服、宽窄一致,里襟不能长于门襟。有拉链唇的应平服、均匀不起皱、不豁开。拉链不起浪。纽扣顺直均匀、间距相等。2.线路均匀顺直、止口不反吐、左右宽窄一致。3.开叉顺直、无搅豁。

4.口袋方正、平服,袋口不能豁口。

5.袋盖、贴袋方正平服,前后、高低、大小一致。里袋高低。大小一致、方正平服。

6.领缺嘴大小一致,驳头平服、两端整齐,领窝圆顺、领面平服、松紧适宜、外口顺直不起翘,底领不外露。

7.肩部平服、肩缝顺直、两肩宽窄一致,拼缝对称。

8.袖子长短、袖口大小、宽窄一致,袖袢高低、长短宽窄一致。9.背部平服、缝位顺直、后腰带水平对称,松紧适宜。

10.底边圆顺、平服、橡根、罗纹宽窄一致,罗纹要对条纹车缝。11.各部位里料大小、长短应与面料相适宜,不吊里、不吐里。12.车在衣服外面两侧的织带、花边,两边的花纹要对称。13.加棉填充物要平服、压线均匀、线路整齐、前后片接缝对齐。14.面料有绒(毛)的,要分清方向,绒(毛)的倒向应整件同向。

15.若从袖里封口的款式,封口长度不能超过10公分,封口一致,牢固整齐。16.要求对条对格的面料,条纹要对准确。三. 做工综合要求

1.车线平整,不起皱、不扭曲。双线部分要求用双针车车缝。底面线均匀、不跳针、不浮线、不断线。

2.画线、做记号不能用彩色画粉,所有唛头不能用钢笔、圆珠笔涂写。3.面、里布不能有色差、脏污、抽纱,不可恢复性针眼等现象。

4.电脑绣花、商标、口袋、袋盖、袖袢、打褶、鸡眼、贴魔术贴等,定位要准确、定位孔不能外露。

5.电脑绣花要求清晰,线头剪清、反面的衬纸修剪干净,印花要求清晰、不透底、不脱胶。

6.所有袋角及袋盖如有要求打枣,打枣位置要准确、端正。7.拉链不得起波浪,上下拉动畅通无阻。

8.若里布颜色浅、会透色的,里面的缝份止口要修剪整齐线头要清理干净,必要时要加衬纸以防透色。

9.里布为针织布料时,要预放2公分的缩水率。

10.两头出绳的帽绳、腰绳、下摆绳在充分拉开后,两端外露部分应为10公分,若两头车住的帽绳、腰绳、下摆绳则在平放状态下平服即可,不需要外露太多。11.鸡眼、撞钉等位置准确、不可变形,要钉紧、不可松动,特别时面料较稀的品种,一旦发现要反复查看。

12.四合扣位置准确、弹性良好、不变形,不能转动。13.所有布袢、扣袢之类受力较大的袢子要回针加固。

14.所有的尼龙织带、织绳剪切要用热切或烧口,否则就会有散开、拉脱现象(特别时做拉手的)。

15.上衣口袋布、腋下、防风袖口、防风脚口要固定。16.裙裤类:腰头尺寸严格控制在±0.5公分之内。17.裙裤类:后浪暗线要用粗线合缝,浪底要回针加固。服装常见的不良情况

一、车缝

1、针距超差——缝制时没有按工艺要求严格调整针距。

2、跳针——由于机械故障,间断性出现。

3、脱线——起、落针时没打回针,或严重浮线造成。

4、漏针——因疏忽大意漏缝,贴缝时下坎。

5、毛泄——折光毛边时不严密,挖袋技术不过关,袋角毛泄。

6、浮面线——梭皮罗丝太松,或压线板太紧。

7、浮底线——压线板太松,或梭皮罗丝紧。

8、止口反吐——缝制技术差,没有按照工艺要求吐止口。

9、反翘——面子过紧;或缝制时面子放在上面造成。

10、起皱——没有按照缝件的厚薄调换针线;或缝合件有长短。

11、起绺纽——由于技术不过关缝纽了,缝合件不吻合。

12、双轨——缉单明线,断线后,接缝线时不在原线迹上;缝制贴件下坎后,补线时造成两条线迹。

13、双线不平行——由于技术不过关;或操作马虎造成双线宽窄不匀。

14、不顺直——缝位吃得多少不匀造成止口不顺直;技术差缉明线弯曲。

15、不平服——面里缝件没有理顺摸平;缝件不吻合;上下片松紧不一。

16、不方正——袋角、袋底、摆角、方领没有按90度缝制。

17、不圆顺——圆领、圆袋角、圆袖头、西服圆摆,由于缝制技术不过关出现细小楞角。

18、不对称——由于技术差或操作马虎,必须对称的部位有长短、高低、肥瘦、宽窄等误差。

19、吃势不匀——绱袖时在袖山部位由于吃势不均匀,造成袖山圆胖,或有细褶。20、绱位歪斜——绱袖、绱领、定位点少于三个或定位不准。

21、对条、对格不准——裁剪时没有留清楚剪口位;或排料时没有严格对准条格;缝制时马虎,没有对准条格

22、上坎、下坎——缝纫技术低或操作马虎,没有做到缉线始终在缝口一边。

23、针孔外露——裁剪时没有清除布边针孔;返工时没有掩盖拆孔。

24、领角起豆——缝制技术低;领角缝位清剪不合要求;折翻工艺不合要求;没有经过领角定型机压形。

25、零配件位置不准——缝制时没有按样衣或工艺单缝钉零配件。

26、唛牌错位——主唛、洗水唛没有按样衣或工艺单要求缝钉

二、污迹

27、笔迹——违反规定使用钢笔、圆珠笔编裁片号、工号、检验号。

28、油渍——缝制时机器漏油;在车间吃油食物。

29、粉迹——裁剪时没有清除划粉痕迹;缝制时用划粉定位造成。30、印迹——裁剪时没有剪除布头印迹。

31、脏迹——生产环境不洁净,缝件堆放在地上。

32、水印——色布缝件沾水裉色斑迹。

33、锈迹——金属钮扣,拉链,搭扣质量差生锈后沾在缝件上。

三、整烫

34、烫焦变色——烫斗温度太高,使织物烫焦变色(特别是化纤织物)

35、极光——没有使用蒸气熨烫,用电熨斗没有垫水布造成局部发亮。

36、死迹——烫面没有摸平,烫出不可回复的折迹。

37、漏烫——工作马虎,大面积没有过烫。

四、线头

38、死线头——后整理修剪不净。

39、活线头——修剪后的线头粘在成衣上,没有清除。

五、其它

40、倒顺毛——裁剪排料差错;缝制小件与大件毛向不一致。

41、做反布面——缝纫工不会识别正反面,使布面做反。

42、裁片同向——对称的裁片,由于裁剪排料差错,裁成一种方向。

43、疵点超差——面料疵点多,排料时没有剔除,造成重要部位有疵点,次要部位的疵点超过允许数量。

44、扣位不准——扣位板出现高低或扣档不匀等差错。

45、扣眼歪斜——锁眼工操作马虎,没有摆正衣片,造成扣眼横不平,坚不直。

46、色差——面料质量差,裁剪时搭包,编号出差错,缝制时对错编号,有质量色差没有换片。

47、破损——剪修线头,返工拆线和洗水时不慎造成。

48、脱胶——粘合衬质量不好;粘合时温度不够或压力不够,时间不够。

49、起泡——粘合衬质量不好;烫板不平或没有垫烫毯。

50、渗胶——粘合衬质量不好;粘胶有黄色,烫斗温度过高,使面料泛黄。

51、钉扣不牢——钉扣机出现故障造成。

52、四合扣松紧不宜——四合扣质量造成。

53、丢工缺件——缝纫工工作疏忽,忘记安装各种装饰绊,装饰纽或者漏缝某一部位,包装工忘了挂吊牌和备用扣等

服装跟单流程

一、初期跟单

1、查阅订单资料

服装接到订单资料后,仔细查看资料是否完整准确。订单资料是跟单员跟进订单的唯一依据,只有完整的资料才能确保跟单的跟进工作。

核对分析资料的具体内容:

a)资料是否完整

b)文字描述是否与款式图一致

c)确认面、辅料

d)查看绣印花等其他设计要素

e)了解客户特殊要求

2、制作办单,查办,寄办。

跟单研究订单资料,制作出办单,列出所需的面辅料并配好,交给板房打纸样及做办,做好办后交洗水部洗水,洗回后交板房做后整及查验,技术部核查OK后寄给客户批核。

同时根据办房报用料,整理出用料成本表一式二份,一份给香港跟单员,一份留底用于成本核算及订购物料作准备。

a)初办:目的是让客户确认服装的款式造型是否准确、设计风格是否一致,缝制工艺是否达到要求等。生产办可以使用代用面料制作。生产办的数量根据客户的需求而定。

b)大货办:是订单生产前客户最后一次确认的样衣,因此大货办制作的要求比较高,需要用订单中的面、辅料,要求制作的规格全色全码。大货办得到客户的确认后才能进入大货的生产。

c)样办检验细则:主要检验样衣的面辅料材质和颜色、核对款式。检验尺寸规格和包装等。

成品服装的各部分的规格范围必须符合客户的要求的公差范围,款式造型必须依照工艺文件中的款式图和款式描述来逐一核对,缝制工艺的检验。

3、定购大货面、辅料,报价、检验

跟单依照客的定单数量及客提供的资料,计算清楚各物料的用量,并跟进客户直接提供的面,及物料尽快上厂。

香港供料时,跟单向香港方面索取价格,输进XXXX系统;[没有使用系统的自己打单]

除香港供料外,其他物料原则上由采购部统一采购,跟单员将详细资料交采购部门,由采购部门进行大货面辅料采购。

但某些物料由于货期紧等原因,将由跟单自己采购。

跟单自采购物料,选定、联系供应商,将价格输进系统,打出采购单,交给供应商,告知数量、交货期。

跟单将所有物料的价格输进系统,计算出总价,交组长及总经理批核,通过后,方可进行生产。

大货布料及物料回厂后,大货布由仓库验布员验布,提供验布报告,并需给一份给客。跟单员根据验布报告进行跟进,同时剪疋头布和缩水布。要洗水的要交由洗水部根据客要求去洗水。回厂后由洗水部,分出LOT色办交客批核(有些客是要求整个布封的疋头布,去批颜色的,并且要求洗前与洗后的,但有些是不用的,根据客人的要求来做,并且要留意布的正反面,中边色差,倒顺毛等等)然后根据做办的用料,初步计算该单的用布量,加裁或缩裁交客户确认,跟单员必须在大货生产前整理好制单资料和物料卡,在裁剪之前分发给相关部门。

物料管理控制:必须做一份物料跟进表,进行追踪。每单物料回厂后,清楚地做好明细登记,并核查物料的规格,数量是否正确,要有处理物料质量和数量分配及物料差异,有物控的能力。节约公司成本,并在大货物料发料前列出一份物料发放表,发给仓库及车间,以作为发料,用料参考,不足的物料,负责追补回,保证生产需要。

审批用料及通知开裁:核实大货物料是否跟报给客人的相同,计算用布量,是否够用.如在有多/少的情况下,问客人是否可缩裁/加裁.遇有绣/印花的,需整理好绣/印花样办,核对正确后,才可外发.二、中期跟单

客户批办OK后,接下来生产大货,首先跟生产部排期,标准办样办返厂后,根据客人的评语,要求和样办,制作大货生产单,交技术部审查。

召集工厂管理人员、QC以及客户QC开产前会议。核对工厂的生产工艺单是否与客户标准一致,核对的重点包括:

面、辅料的材质、颜色是否正确;

款式是否正确

注意事项:

生产过程中,将资料交QC,由QC跟进生产质量监控跟进生产进度,及时做好客户要求与车间生产之间的协调和沟通,遇有客更改资料,需在第一时间传达到相关部门,并要保持资料的最新版本,做好签收记录。

发现在未能达到生产计划要求的情况,反映给上级部门,以督促解决,并了解和部门的生产实情,以求完成预定的任务,保证货期和质量.大货因客观问题需要延期,必需写出廷期原因及廷期后的交货期,与客户商讨,要求尽快回复,需客人出邮件/书面签回。

成品洗水时,必须要车间尽快做几件去洗水,以了解尺寸及洗水效果,同时给客人批核洗水颜色是否OK,确定接受后,方可洗大货。

当成品在总查后发现有太多次品需每件查看,如有轻微的次品挑出可给走货,严重的属于哪个部门的责任去追查该部门的当事人,通知生产厂长。

三、后期跟单

核查包装办:大货包装前,核查包装的第一件包装办,确保物料齐备及包装方法正确后,方可进行包装,如有客要求要批核后再进行大货包装,就需提前包装一件样办给客去批办。

积极准备及配合客户初查,中查,尾查的查货,并且将客户查货信息反馈到各部门。

生产成品后按客要求挑船头办或收货办给客户,目的是让客户预先了解大货的生产情况和订单质量,样办的数量根据客人的要求而定。

并需走货前一星期做好商检资料交报关员做商检,商检需要什么资料,要问明报关员后提供。

客验货合格后,核实走货数量,整理装箱单及出货通知书,并向相关部门汇报可以安排出货。

资料整理及保存:出货后,整理并保存好有关的生产资料及标准样办,遇有次布及不合格的物料,整理好数据资料报客,以安排退回给客户,修正生产中的不足之处,以免翻单时不清楚。

成衣质量控制标准 第2篇

一、人员素质:

接受医学教育情况,临床专业工作期限。

经过正规培训,具有上岗资格证书,执业医师资格证书。

超声继续教育积分记录。

二、仪器设备性能及应用中的具体调节:

1主机调节:DGC,动态范围,增益,帧平均,不同脏器应用软件等,使图像的细微分辨力,对比分辨力与图像均匀度达到最佳状态,CDFI,PW等的调节。

2探头:性能指标,电缆断线,探头开裂磨损等。

3图文打印记录设备等。

三、操作手法,图像记录与观察分析

操作手法随不同脏器及检查途径而异。

必须观察标准切面及特写切面。

四、图像记录

观察分析后特征认定。

图像中病变(要点)加注释。

写出重要观察记录结果,重点指出图像特征。

五、报告单要求:

上项为一般项目:填写姓名、性别、年龄等,必要时填写仪器型号等,检查方法途径,超声号等。

中项记录检查时的发现,应细致,客观,简练,全面,外形,轮廓,支持结构,管道,实质回声,测量数据,病变描述首先叙述弥漫型或局灶性,各类声像图的不同表现,局灶性病变应作定位,测量及其他重点描述。

下项为超声检查后提示的诊断意见,有无病变及病变性质:

病变部位或脏器

病变的超声声像图上表现的物理性质:液性,实质性,混合性,气体,纤维化,钙化等。

能从图形资料作出疾病诊断者,可提示病名诊断(或可能诊断)。

如不能从图形资料作出疾病诊断者,不提示病名诊断。

若考虑可能为多种疾病者,按可能性大小依次提示。

必要的建议如:超声随访和建议进行的其他检查。

签名与日期.报告单必须由获得超声诊断上岗证的超声检查者亲自签名。技术员或进修医师检查后的报告,必须由上述规定的上级医师加签。日期按年、月、日排列,简写时可用“年/月/日”(如:16/20/9)代表。

盆炎胶囊质量控制标准研究 第3篇

关键词:盆炎胶囊,显微鉴别,薄层色谱鉴别,质量控制

盆炎胶囊组方中包含丹参、当归、地龙等成分, 研究表明, 丹参具有活血祛瘀、凉血消痈、养血安神的功效, 可治疗痛经、闭经、腹部肿块等;当归补血、行血, 为血中之要药, 可治疗月经不调、痛经、血虚闭经等妇科常见病;地龙清热平肝、熄风止痉、平喘、利尿、通络除痹。丹参、当归、地龙等合用制成盆炎胶囊, 在妇科临床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原有的药物质量标准不含药材检验项目, 对药品质量控制不利。本研究采用新检验标准, 并对新标准进行了实验验证, 现报道如下。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XPT-7显微镜系统、TOLEDO-GB204电子天平、上海科艺254三用紫外分析仪、超声波清洗仪 (功率250W) 。

1.2 试药

盆炎胶囊 (规格:每粒装0.3g, 批号:20141205、20141206、20141207) 丹参酮ⅡA、延胡索乙素的对照品和丹参、当归、地龙、延胡索的对照药材。对照品均由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提供;水为实验室制备纯化水;试剂级别:分析纯。

2 性状

本品为胶囊剂, 内容物为棕黄色粉末, 味苦。

3 鉴别

3.1 显微鉴别

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草酸钙簇晶直径9~45μm, 有时含晶细胞连接, 簇晶排列成行, 或一个细胞含数个簇晶 (见图1) 。肌纤维无色或淡棕色, 肌纤维散离或相互纹结, 直径4~36μm, 边缘常不平整, 有的局部膨大, 明暗相间纹理不明显, 表皮黄棕色, 布有暗棕色色素颗粒, 散在或聚集成条状、网状 (见图2) 。纤维束周围的细胞含草酸钙方晶, 形成晶纤维 (见图3) 。

3.2 薄层色谱鉴别

3.2.1 丹参薄层色谱鉴别取盆炎胶囊内容物15g, 照薄层色谱法 (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1]附录Ⅵ B) 试验, 分别制备供试品溶液、对照药材溶液、对照品溶液。吸取上述3种溶液各5μL, 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 展开, 取出, 晾干。供试品色谱中, 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 显相同的暗红色斑点;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 显相同的暗红色斑点。阴性对照无干扰。见图4。

3.2.2 当归的薄层色谱鉴别取盆炎胶囊内容物10g, 照薄层色谱法 (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1]附录Ⅵ B) 试验, 制备供试品溶液、对照药材溶液。吸取上述2 种溶液各10μL, 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 展开, 取出, 晾干, 置三用紫外分析仪365nm的紫外光灯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 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 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阴性对照无干扰。见图5。

3.2.3 地龙的薄层色谱鉴别取盆炎胶囊的内容物5g, 照薄层色谱法 (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1]附录Ⅵ B) 试验, 制备供试品溶液、对照药材溶液。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 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的薄层板上, 展开, 取出, 晾干, 置紫外光灯 (365nm) 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 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 显相同的蓝色荧光斑点。阴性对照无干扰。见图6。

3.2.4 延胡索的薄层色谱鉴别取盆炎胶囊内容物5g, 照薄层色谱法 (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1]附录Ⅵ B) 试验制备供试品溶液、对照药材的溶液、对照品的溶液。吸取上述3种溶液各5μL, 分别点于同一用1%氢氧化钠溶液制备的硅胶G (青岛海洋化工厂分厂, 10cm×10cm, 厚度0.2~0.25mm) 薄层板上, 展开, 取出, 晾干, 置碘缸中约3min后取出, 挥尽板上吸附的碘后, 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 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 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在与对照药材的色谱相应位置上, 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阴性对照无干扰。见图7。

注:从左至右:1、2、3样品;4对照药材;5延胡索乙素对照品;6阴性对照品。

4 检查

4.1 装量差异

照胶囊剂项下 (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IL) 检查, 3批样品均符合规定。

4.2 崩解时限

照胶囊剂项下 (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XII A) 检查, 3批样品均符合规定。

5 讨论

本研究在原标准基础上增加了丹皮等3种药材的显微鉴别、丹参等4种药材的薄层色谱鉴别, 经检验该标准专属性更强, 更合理, 且方法易于操作, 结果准确, 重现性良好, 可用于盆炎胶囊的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影响成衣工艺制作质量的瓶颈 第4篇

关键词:工艺制作质量瓶颈

0引言

我们在评价一件成衣工艺制作质量时,最看重的往往就是线迹的缝制质量、布料缝制后的状况等,有的技术人员在制作过程中常常困惑:技术不错、机械也优良,为什么做出来的成衣质量总是上不去呢?这主要是因为人们往往只注重了成衣制作时的设备、技术等方面,而没有考虑到限制成衣工艺制作质量的瓶颈,这些瓶颈因素往往是我们不容易看重的,即缝针、缝线、缝料的选择和使用。要达到完美的缝制效果,除要求缝纫机本身性能良好、操作者技术熟练外,还要求缝针、缝线、缝料三者规格匹配。

在制衣过程中,选择缝针缝线看似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实则不然,不仅要满足技术上的要求,还要顾及美学要求,在确保技术操作水平和缝纫设备的同时,从缝线与缝料的颜色搭配、缝线的细度选择多方面考虑,才能达到更完美的效果。

1缝针的选择

缝针是缝纫机的重要成缝机件,机针的品种仅国产的就有几百种。机器的工作性质决定着机针的选用,不同性质的机器要配备不同型号规格的机针,如平缝机使用96,1或88,1型机针;包缝机使用18,1型机针等。不论哪种型号机器,缝制过程中都要根据缝料的的性质和厚簿选好机针的规格即针号。一般来说,供纺织品及针织品用的机针,其针尖磨损成圆锥形,缝纫皮革及其相似的缝料时则采用特殊形状针尖,如矛尖、菱尖、反捻尖等,目的是增加机针强度,取得良好的缝纫效果。

如何选择机针,才能达到理想的缝制效果呢?笔者根据多年实践的经验,总结出机针的选择条件如下:

1.1在考虑机针本身的强度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用较细的机针。

1.2厚料的穿刺阻力大,为防止断针应选择稳定性强的较粗的机针,而且较粗的机针也不易刺伤较粗的缝料纤维。

1.3薄料的穿刺阻力小,为防止缝料出现针洞,影响缝料外观,可选择较细的机针。

1.4缝针应光滑,无尖刺锈斑,针尖钝度适当,防止损坏缝料纤维。

缝针选择好之后,机针的安装科学与否,也会直接影响到后期的成衣制作质量。在平时的制作过程中。操作者往往只注重把针安装上去,而没有顾及到安装是否科学,这也直接影响到了工艺制作质量。那么,怎样安装机针才是科学的呢?

平缝机机针的科学安装方法其实非常简单,即转动平缝机的上轮,使装针杆上升到最高位置,旋松支针螺钉,然后把针柄插入装针杆下部的装针孔内。此时需要注意机针的安装方向,并使针柄尾部直至碰到装针杆孔的底部为止,然后再旋紧支针螺钉以固定缝机机针。

要做到科学安装机针,应注意如下几点:①按机器说明的要求,选用合适型号的机针。在工艺制作过程中,操作者往往会发现有很多种型号的机针,而不同机针缝制的要求和效果也不尽相同,所以在装针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那些形状相似但各部位尺寸不同的机针。如果遇到规定型号的机针暂时找不到的情况,我们可以采用针柄直径相同的同类机针来代用,但一定要注意勾线的位置,必要时可调整针杆的位置。②看准机针的长槽和凹缺应当朝的方向。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装针的方向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装针方向不正确,很容易发生跳针、断线等故障而影响工艺操作。笔者从实践中总结出一句话“长凹左、短凹右”,实际上就已经把装针的方向简单的表示了,而且让初学者易于掌握。当然,对于有经验的操作者来说,在设备发生跳针故障时,可在机针方向正确的情况下,向前、后或向左、右略微转动一下机针就可以排除故障。⑨机针一定要安装到装针孔的孔部。有的操作者特别是初学者,在装针后往往使缝制效果不尽如人意,或者勾不起线,这就是因为装针时没完全装入针孔的底部造成的。操作者应该尽量让机针装入针孔的底部,并旋紧螺丝。一般情况下,尽量不采用降低机针的办法来解决装针杆偏高的问题,因为这样不仅不能彻底解决问题,反而会造成机针移位,以及其他一系列的故障。④在拧紧支针螺钉时应避免过大的拧动,只要能够保证机针不转不掉即可。如果拧动螺钉用力过猛或过大,一是容易导致针柄因局部受力过大而断裂;二是容易损坏螺纹很少的螺孔或螺钉,甚至破坏平缝机的针杆,造成更多故障。

2缝线的选择

缝针的规格选好并科学安装后,影响缝制质量和效果的因素之一就是缝线。

如何选择缝线呢?一是选择缝线的质量,目前使用的缝线主要是涤棉线,原因是成本低,缝合稳定性、耐久性及缝纫性优良;二是考虑缝线的捻度,缝线加捻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强度和弹性,但如果捻度太大会造成缝线卷而影响线环正常形成,一般情况下取1米长的缝线抓住线的两端,使其靠拢,两股线的自然扭转圈数不应大于6,否则易产生跳针故障;三是选择缝线的粗细,在选择缝线的粗细时应首先考虑细缝纫线的使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①缝纫机梭芯容积有限,使用较细的缝纫线可容纳更长的缝纫线,节省换梭或卷线时间,可提高工作效率。②细缝纫线体积小,缝制后手感好。⑨细缝纫线缝制时所占空间极小,较少引起织物变形及缝制起皱。④细缝纫线可使用小号机针,以避免织物产生过大针洞,影响成衣外观。⑤细缝纫线还可以减少突出的缝痕,使其陷于织物表面内层而减少了磨损的影响。

在确保选择好机针、缝线并科学使用的基础上,还要注意缝料对成衣质量的影响,只有保证缝针、缝线、缝料三者规格匹配才能形成正确的线迹。

3缝料与缝针、缝线的关系

在缝制时如缝料较薄软必须用细针,同时应加大机针的回升量,因为缝线与缝料的磨擦力小,如回升距离不变,相对使面线线环宽度减小,影响正常钩取,会产生跳针故障。如果是粗硬面料则正相反。这就需要调整钩线机件与机针的相对位置。

护理文书书写质量控制标准 第5篇

病情变化危及生命,告病危等未及时记录; 抢救病人后未在6小时内补记护理记录; 病危病人未按要求每班记录病情一次;

输全血或成份输血无两人签名,交叉配血、血型; 院外压疮入院评估单及特护单第一次未详细记录; 护理记录与病情严重不符。中缺

无执照护士及实习生书写的各项记录及治疗执行签名后,带教老师未签名或学生代老师签名,同事之间相互代签名,书写签名。

三测单40C线上要求的手术、分娩等未标记,转科死亡。高热病人39.5C以上,未按要求进行三测(每天6次),高热处理降温后三测单未标记或特护单无降温后的体温记录; 房颤病人三测单未绘制;

药物过敏,三测单底栏及入院评估单无记录; 抗菌素皮试无结果或无两人签名; 输液卡签名不及时;

输液执行卡无配药、核对者签名; 临时医嘱无执行时间及执行人签名; ST医嘱未在15分钟内执行;

入院首次护理记录未按要求记录(性别、年龄、入院病因、入院时间、护理体查、主要的治疗、饮食要求、护理要点、所实施的护理措施、健康宣教、下班需重点观察的内容)各项护理操作(插胃管、导尿、上呼吸机、灌肠、卧气垫床等无记录; 未总“日间小结”或“24小时总结”;

新病人特护单未按要求记录(白、晚、夜班各记录一次); 病危病人未每班在病情栏内标记危字及重字;

病危病人、截瘫病人或因病情需绝对卧床病人,每班未记录皮肤及卧位,医嘱开卧床休息或绝对卧床休息必须要记录皮肤及卧位。

重要的、特殊的治疗用药无记录、无用药后效果反馈记录。(止血、强心、止痛等)院外压疮除详细记录外,处理后无转归记录,一天或两天记录一次; 告病重无病情记录;

临床介入治疗质量控制标准 第6篇

(试用稿)

为了规范临床介入治疗工作,保证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国家和卫生部有关法律与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临床介入诊疗质量控制标准。

一、开展临床介入治疗技术的基本要求

1、开展临床介入诊疗项目的医疗机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①独立的临床介入治疗医师、护士办公室,诊疗室,介入手术治疗室;医疗机构要有重症监护室;开展心血管病介入治疗的医疗机构有胸外科;

②有符合放射防护条件的心导管室;临床介入治疗手术间面积最低标准为50m2,并配备手术控制室、医生办公室、器材储备间、手术准备间、料理间等。

③医疗机构临床介入治疗室要求配备有心血管造影机、具有记录功能的心电及压力监测设备、除颤器、高压注射器、供氧设备、各种介入治疗的常用药品及急救药品箱;符合放射防护条件,机房内不应有非相关家具及器物,机房X线防护应大于0.5毫铅当量,控制室面积应能满足日常工作及机器维护要求,周边防护应大于1毫铅当量。

医疗机构拟开展冠心病介入治疗除满足上述条件外,还应当配备800mA,120KV以上并具有电动操作功能、影像质量和放射防护条件良好(最好数字化)的心血管造影机;医疗机构拟开展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心律失常介入治疗除满足上述条件外,还应当配备八导联或以上的多导生理仪。

④具有临床介入治疗技术资质的医师。

⑤单独设置介入病房的医院要求至少配备病房主任1名,负责医生1名,经治医生1到数名,病房主管护师1名,护师及护士多名。

2、新开展临床介入诊疗技术的医疗机构应当向省临床介入治疗质量控制中心提出专业技术评价申请,并提交下列材料:

①开展临床介入诊疗项目申请; ②《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③已经具备的人员、技术条件和设备、设施情况; ④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材料。

3、根据湖南省具体情况,一级医院目前暂不宜开展临床介入治疗工作。

二、开展临床介入治疗人员的基本要求

1、医疗机构开展临床介入治疗需配备一支专业的、经过培训合格的医、技、护队伍。独立从事临床介入治疗的医师应具备以下条件:

①取得《医师资格证书》和《医师执业证书》;

②具有主治或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并有3年以上临床诊疗工作经验;

③经过卫生部门认可的培训基地(或三级医院临床介入治疗相关专业)的系统培训并考试、考核合格;

④在培训基地(或三级医院临床介入治疗相关专业)完成培训后1年内,在上级医师指导下继续在符合开展临床介入诊疗技术条件的医疗机构,作为术者至少完成与培训期间要求相同的病例数;

⑤经2名具有临床介入诊疗技术资质、具有主任医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推荐;

⑥所在医疗机构同意;

⑦在境外接受临床介入治疗系统培训6个月或6个月以上的医师,具有培训机构出具的证明,并经相关考试、考核,可申请开展相应的临床介入诊疗工作。

2、新开展临床介入诊疗技术的医师应当向省临床介入治疗质量控制中心提出专业技术评价申请,并提交下列材料:

①从事临床介入诊疗活动申请表; ②有效身份证明;

③《医师资格证书》和《医师执业证书》; ④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 ⑤临床诊疗工作经历证明;

⑥卫生部认可的培训基地(或三级医院临床介入治疗相关专业)系统培训证明和考试、考核合格证明;

⑦符合开展临床介入诊疗技术要求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该名医师完成介入诊疗规定病例数的证明;

⑧2名具有临床介入诊疗技术资质、具有主任医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医师的推荐书; ⑨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材料。

3、临床介入手术室配备主管或者主管技师以上职称的技术人员,主管护师或者主管护师以上职称的护理人员。二级医院开展临床介入治疗工作原则上要求技师、护师在培训基地(或三级医院临床介入治疗相关专业)系统学习培训半年以上,并经考试、考核合格方可开展临床介入治疗工作。

三、开展临床介入治疗的执业要求

1、不具备上述临床介入诊疗技术条件的医疗机构和医师不得开展相应的临床介入诊疗工作。

2、医疗机构必须使用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介入诊疗器材,不得重复使用一次性介入诊疗器材。

3、医疗机构必须从具有资质、能提供良好培训和售后服务、严格执行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的生产经营企业采购相应的临床介入诊疗产品。

4、实施临床介入诊疗应当与患者或其委托人签署知情同意书;当患者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时,应当与患者直系近亲属或其代理人签署知情同意书。

5、从事临床介入诊疗的医师发生二级以上负主要责任的医疗事故,应当接受再次相关培训并经考试、考核合格后,方可重新独立从事临床介入诊疗工作。

6、开展临床介入诊疗项目的医疗机构应当建立介入诊疗器材管理制度和比较完善的数据库;使用后要求将植入体条形码(产品编号)贴于病历或介入手术记录以备查;认真执行介入器材的处置制度。

7、积极参加学术交流活动,独立从事临床介入诊疗的医师每年至少取得国家一类继续教育学分8分或二类继续教育学分10分。

四、临床介入治疗科室管理制度

1、各级医师(主任、副主任、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医师、医士、主任技师、副主任技师、主管技师、技师及技士)岗位责任制度,职责明确。

2、急诊病人术前严格实行首诊负责制、查房制、术前讨论制、疑难会诊制,层层把关,必要时组织省介入治疗质控中心专家会诊或省外专家会诊,急诊病人执行报告制。

3、临床介入治疗工作制度,坚持介入手术前访视病人制度、手术前对病人病情评估记录,有介入手术前与病人、病人家属谈话和签字的制度;对危重疑难病例有手术前讨论或向上级医师、机构咨询的制度;交接班制度,定期质量评估 制。

4、诊断结论报告审核制:临床介入手术后由主治医师或主治以上医师审核后作出结论,疑难病例须经科室讨论。

5、资料借阅工作制度。

6、严格选择适应证,充分做好术前准备,术中遵守操作常规,严格履行无菌操作原则。

7、坚持手术病理追踪制度与随访制度,提高临床介入影像诊断与病理诊断相符率;随访要有书面记录,资料齐全、真实可靠。

8、建立差错事故登记,严重不良事件的讨论和报告制度。

9、临床介入治疗科室成立以科主任、技术组长、护士长等人组成的医疗质控考评小组。

五、医德医风建设要求

从事临床介入治疗的工作人员要求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具体要求参照1988年12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中有关规定执行:

1、严格按照医疗操作技术规则执行。

2、救死扶伤,以病人为中心,千方百计为病人解除疾痛。

3、尊重病人的人格与权利,履行告知义务。

4、文明礼貌服务,遵纪守法及规章制度,拒收红包、礼品及回扣。

5、钻研业务、精益求精。

六、临床介入治疗各专科的医疗项目的质量控制标准与评价办法由省临床介入治疗质量控制中心另行制定。

附件一:临床介入工作室工作制度

1、临床介入治疗室工作人员应具备高度的责任心,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作风严谨,反应灵活,有较强的应急能力。

2、值班者严守岗位,随时准备接受紧急手术,病人入手术间后,手术间不得离人。

3、临床介入工作室护士负责导管手术的配合工作。

①了解介入科手术操作方案及步骤,准备术中全部手术器械,导管及附件等; ②准备必要的药物及造影剂等,配合手术医生进行抢救工作; ③术后手术器械、导管清洗、整理和消毒。

4、临床介入工作室技术员需受过DSA的专业技术培训,熟悉造影专业知识,熟练掌握X线机、电视录像机的操作,熟练掌握工作站的操作、胶片的冲洗技术及高压注射技术,负责机器的维护与保养,做到专人专责。

5、严格控制介入室内人员的密度与流量,进入介入手术室的工作人员必须穿好工作服,换鞋入内,进入手术间需戴好口罩。凡进入介入室的见习参观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介入室的参观规定和接受介入室人员的指导,不得到处走动。非值班人员不得擅自进入手术间,一切私物不得带入工作区。

6、临床介入工作室内一切物品、仪器、药物等物应分类,定位放置,专人保管,定期检查检修,以保证使用,用后及时补充及归原,剧毒麻醉药品需加锁保管。

7、临床介入工作室随时保持整洁,清洁工具分区使用,手术间每日湿式打扫两次,紫外线照射一次,每周彻底清扫一次,药物薰蒸一次,每月无菌培养一次(包括空气、灭菌后的物品、工作人员的手等)。

8、无菌物与有菌物严格分开,一切无菌物品必须专柜专室存放,标签清晰,并放有无菌效果指示卡,物品灭菌后一周未用者须重新消毒,各类浸泡盆及持物瓶每周消毒一次及更换消毒液,敷料贮槽每天消毒,泡手液每周测定浓度与清洁度1~2次。

9、做好X线防护,工作人员进入机房上台工作时须穿好铅衣,戴好铅围脖,工作人员尽可能采用远距离操作技术,认真贯彻执行保健条例,定期监测所接受的X线剂量,定期体检,同时做好患者的X线防护。

10、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对一切违反无菌消毒原则的现象立即采取补救措施,不得将就马虎。

11、手术时严格认真,不得闲谈,手术过程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对一切口头医嘱须经复述核对后方可执行,使用剧毒麻醉药及静脉用药时须经两人核对。

12、手术过程中严密观察病人情况,随时报告医生,集中精力注意手术进展情况,准确及时地供应所需物品,配合手术顺利进行。

13、做好手术室的料理消毒工作,非一次性用物均需消毒→清洁→灭菌程序处理。

14、做好手术登记与统计工作。

附件二:临床介入手术室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1、紫外线灯功率两月测一次,50~70um/cm2以上有效,新管100um/cm2,酒精每周测比重1~2次(加至75%),“84”消毒液每日测浓度一次(2~5‰)。

2、消毒灭菌物品内放化学指示卡,外面贴有化学指示胶带,有打包者,质检者,灭菌日期标记,化学指示卡变成黑色,灭菌有效期七天。

3、工作人员的手及物品表面细菌学检查不得检出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菌。

4、每周空气细菌学检查,手术间细菌数<200个/cm3。

5、一切无菌物必须保存在清洁、干燥、密闭的柜内,离地面不得少于25cm,离天花板不得少于50cm,离墙不得少于5cm。

6、配制各种消毒液应有量器,泡手及泡用后物品的消毒水每日更换。

7、换下的脏被服不得随地乱丢,应在指定处存放及清点。

8、介入手术间应有专人管理,所用之物,应做到定点、定位、定数。

9、进入手术间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10、保持手术间整齐清洁,每晨术前用0.2~0.5%“84”液做平面清洁一次,每日空气消毒一次。

成衣质量控制标准 第7篇

关键词:工程项目 施工质量 管理 落实 控制1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的落实与控制工程质量控制标准就是为了保证达到工程合同规定的质量标准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手段和方法。要实现对工程质量的控制,就必须严格执行工程建设程序,对工程建设进程中各个阶段质量严格控制。主要从以下8个方面进行论述:

1.1工程质量控制的主要阶段

(1)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运用技术经济学原理,在对投资建议有关的技术、经济、社会、环境等所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各种可能的拟建方案和建成投产后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等进行技术经济分析、预测和论证,确定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并在可行的情况下提出最佳建设方案作为决策、设计的依据。

(2)项目决策阶段。确定工程项目应达到的质量目标及水平。对于工程项目建设,需要控制的总体目标是投资、质量和进度,三者之间互相制约。要做到投资、质量、进度三者协调统一,达到业主最满意的质量水平,则应通过可行性研究和多方案论证来确定。

(3)工程设计阶段。根据项目决策阶段已确定的质量目标和水平,通过工程设计使其具体化。设计在技术上是否可行、工艺是否先进、经济是否合理、设备是否配套、结构是否安全可靠等,是决定工程项目建成后的使用价值和功能。

(4)工程施工阶段。根据设计文件和图纸的要求,通过施工形成工程实体。

(5)工程竣工阶段。对项目施工阶段的质量进行试车运转、检查评定、考核质量目标是否符合设计阶段的质量要求。

1.2工程质量控制主要任务工程质量控制的任务就是根据工程合同规定的工程建设各阶段的质量目标,对工程建设全过程的质量实施监督管理。工程质量的优劣,对工程能否正常运作关系重大。不仅严重影响承包商的信誉,也将影响工程建设项目投资方的经济效益,同时也直接反映出监理工作的好坏。因此,工程质量问题是参与工程建设各方共同利益之所在。搞好工程质量控制,是参与工程建设各方共同的义不容辞的责任。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参与工程建设各方所处位置不同,各自所关注的重点也有所不同。施工单位的主要任务是:编制工程施工技术方案,明确施工质量目标,控制要点,控制方法、质量措施,及时做好施工班组和操作人员的技术交底;编制《施工作业指导书(任务书)》指导施工,特别注重质量标准、注意事项和强制性条文等对工程监督实施;严格监督工程施工质量及查对是否按设计图、施工规范、验评标准实施;严格执行“三查四检”制度,按质量计划履行。建设单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以质量控制为纽带,协调监理、设计、施工单位三者关系,加强对监理、设计、施工的质量控制,监督合同履行和强制性标准执行情况,保证工程达到预期的质量目标。

1.3工程质量控制基本内容工程质量是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益得以实现的根本保证,质量控制是确保工程质量的根本保证,也是确保工程质量的最有效方法,并贯穿于建设的全过程。为确保工程质量,建设单位会从以下5个方面对建设项目进行质量控制:①预测工程建设期和使用期对质量影响的全部因素,做好建设项目决策阶段的规划;②选择资质等级、经验、信誉合格的监理、设计和施工单位,签订合同,在合同中必须涉及质量条款并明确质量责任;③做好对重大技术方案、设计文件、施工组织设计的审定;④做好实施阶段的质量控制,如:图纸会审与技术交底、施工准备、材料机具供应及施工中的质量控制;⑤做好质量信息反馈,通过组织与调手段,进行合同的履行、强制性标准的执行及全面的质量管理。

1.4对监理、设计、施工的质量控制在各阶段,建设单位要针对不同时期的不同重点,采取相应的质量控制手段,来实现最终完成对建设项目的质量控制,达到预期的质量目标。

(1)对监理的质量控制。项目的建设过程执行工程监理制,是建设市场走向规范化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并与国际上通行的项目建设管理方法接轨。建设工程项目监理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对工程建设进行质量控制。为了能够保证项目的正确实施和有效地对实施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建设单位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监理单位进行监理,签订监理合同、明确质量责任,将监理工作内容具体化,并赋予监理相应权力。为确保监理单位有能力履行监理合同,业主必须对监理单位进行资质审查,优选监理单位。在此基础上,建设单位通过对以上委托内容具体实施过程的监督控制,使监理工程师较好地履行监理委托合同所规定的各项职责,达到对工程建设质量进行控制的目的。建设单位对监理的监督控制,主要通过监理工作月报和进行现场监督。监理工作月报主要反映内容之一就是对工程建设质量的控制情况,包括: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单位工程验收,旁站监理和隐蔽工程验收;分项工程验收合格率、优良率统计;施工试验情况;质量事故;暂停施工指令;本期工程质量分析(包括产生工程质量问题的原因和质量对策一览表)等。根据监理月报反映的质量情况,并通过现场勘察来督促监理和施工单位对有关质量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共同搞好质量控制,达到质量控制的预期目标。

(2)对设计的质量控制。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就是要追求质量的合理化。所谓合理的质量,是指在一定投资限额下,能达到建设单位所需要的最佳功能和质量水平。设计工作是工程建设的基础,及时准确地提供设计图纸、处理工程重大技术问题,对保证工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建设单位对设计总要求是:应本着“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方针;做到适用、经济、美观、合理、防灾、抗灾、安全、节约用地,环境协调,低价高质。为达到这一目标,应采取以下措施对设计质量进行控制:根据项目建设有关批文、资料要求,编制出规划设计大纲,明确设计的质量标准,组织设计招标或方案竞赛,评定设计方案;进行勘察、设计单位的资质审查,优选勘察、设计单位并签订合同、明确质量责任和按合同实施,并加强对合同实施过程的质量控制;控制设计质量,审查设计方案,以保证项目设计符合设计大纲要求,符合国家有关工程建设的方针政策,符合现行设计规范、标准,符合国情,工艺合理,技术先进;设计图纸是设计工作的成果,又是施工的直接依据,设计阶段质量控制最终要体现在设计图纸的审查上;建设单位组织设计单位配合施工,解决施工单位、建设单位提出的质量问题,设计变更和处理预算修改。

(3)对施工的质量控制。在开工前,项目建设单位应组织招标,选定与工程建设任务相适应的承包商,并签订工程承包合同。建设单位对施工的具体质量控制主要是委托监理进行的。监理依据项目建设单位与承包商签订的工程承包合同,对建设项目进行全面监理,使承包商的工程质量活动完全处在监理的控制之中,有效地开展质量控制。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有些问题不是监理和施工单位就能解决的,还需要建设单位做大量工作。建设单位在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确定工程质量控制流程中主动控制影响质量的因素(包括人员、材料、机具、设备、施工顺序和方法等),进一步完善质量监督组织,如建设单位可设质量管理部门,直接负责监督监理和施工单位的质量行为,并协调二者关系;

②抓好质量检验、落实检验方法;

③对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及隐蔽工程组织验收;④审查质量问题(事故)报告,参与质量监理会议。当施工中出现质量问题(事故),应及时引起重视,防止诱发重大的质量事故,组织专人调查分析原因及特点,并审查监理、施工单位填写的工程问题(事故)报告单及处理方案报审单等。在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质量控制始终贯穿于项目建设全过程,需要在实际工作中进一步总结与探讨。

近几年来,大批建设项目立项、建设与投产,加快缓和社会(开发商)供不应求的紧张局面。但对工程建设也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如:材料、设备供应订单多、人手少、任务紧等,使材料设备供不应求,供货材料设备制造质量有所下降;监理、设计、施工单位承接项目过多,人手少、人员调整不合理,人员整体素质有所下降;工程进度节点超常发挥,为满足市场需求,加快施工进度,过度压缩工期,使施工质量有所下降等等。为此,建议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主管人员应根据上述现象,根据不同阶段的质量控制要求严格把好工程质量关。同时,根据现有的工程建设特点,及时把握好质量与进度的矛盾。当进度与质量发生矛盾时,质量必须放在首位。同时,应在进度节点被调整确定之前,预先组织对进度节点实施阶段做好哪些施工质量会受到影响作一次分析与评估,并提出这一进度节点实施阶段的质量分析评估意见与建议书,作为提供决策部门和领导决策的参考依据。

2提高工程质量,以质取胜,走质量效益型道路施工企业作为建筑业的重要支柱力量,始终站在改革的风口浪尖上,面临着严峻的竞争形势和强大的市场压力。提高工程质量,以质取胜,走质量效益型道路,已成为施工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加强施工质量管理不仅会成为国家和企业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对提升工程技术人员素质,改造企业文化,提高企业竞争力,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对施工质量管理的落实与控制,已成为施工企业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2.1从管理者做起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创施工质量“零缺陷”工程企业管理者对工程质量要有足够的认识,并建立起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形成上下一致、齐抓共管的质量管理模式。全球质量管理权威专家克劳斯比精辟指出,质量管理的四项原则,即:客户的要求是确定业务质量的标准;建立质量保证体系的目的在于预防;工作的最高标准就是“零缺陷”;不符合要求的代价是用返工而发生的额外成本增加。从此可以看到,质量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也必须引起企业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在当今建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施工企业内部外部环境发生一系列变化的条件下,业主的要求愈加复杂和多样化,并对工程质量提出更高更精的要求,由此引发企业内部管理和经营方式的变化。企业管理者应以提高工程质量效益为中心,将质量效益寓于管理活动之中,建设质量文化,实施科学的领导和管理。同时,企业管理者更要有与时俱进的精神,将质量保证体系实施和改进当作长期和首要的任务。

2.2从工程实际出发做好施工前技术准备工作,按“零缺陷”团队管理、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做到高标准严要求工程承揽后,要根据工程特点和业主的要求,制定一个先进合理、结合公司实际、因地制宜的施工方案,以保证整个工程施工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全面实现合同目标,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保证工程质量,施工中要求依据工程特点和施工方案,制定相应的单项技术和质量保证措施,并以技术交底形式向有关施工人员详细交底。交底应根据不同的工程特点,进

行不同内容的技术交底。一般应包括以下八个方面内容:

(1)结合具体操作部位,贯彻落实施工的各项技术要求。

(2)落实对关键项目、关键部位的质量要求、质量标准、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等。

(3)必须注意的尺寸、轴线、标高以及预留孔洞和预埋件位置、规格、数量等。

(4)使用材料的品种、规格、等级、质量要求以及混凝土、砂浆、防水材料的配比。

(5)施工方法、施工顺序、工种配合、搭接、安全操作要求及注意的事项。

(6)各项技术指标的要求和实际措施。

(7)设计变更情况。

(8)必须保证技术交底的质量,使操作工人、专业工长等基层人员能按设计意图和规范要求,保质保量按时完成施工任务,必要时还需示范操作方法,先做工程样板等。

2.3从源头抓起把住进场材料的质量关,确保进场材料“零缺陷”工程中使用的各种材料的质量和性能是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也可以说,原材料的好坏是关系到工程能否优质完工的重要前提。为此,要求质检员具备较高的业务能力,同时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不为利所动。对每一批进场材料均遵循严格的报验制度,抽样送检,检验合格后才允许使用,对关系到结构安全和建筑物使用功能的关键材料,必须采取抽样和普检相结合的原则,确保用材质量。如今一些小水泥厂、小炼钢厂生产的劣质产品充斥建筑市场,这些材料一旦用于建筑结构中,就会存在质量隐患,甚至导致“豆腐渣”工程或还未正式使用就已成为“危楼”。为此,必须严格把好进场材料质量关,消除材料质量隐患,杜绝质量缺陷。

2.4严格质量控制打造工程质量“零缺陷”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工序所构成,各工序的施工质量则是单项、单位工程质量的基础,直接影响到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因此,控制工程质量,必须从以下5个环节抓起。

(1)增强操作人员的质量意识。施工中某些工序或操作重点因施工人员质量意识不强,而造成人为失误,影响工程质量甚至造成质量事故。精密度和操作技术要求高、难度大的工序施工过程等,应严格从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技术能力的考察着手,采取适当手段,加强技术交底、特提醒操作要点、注意质量标准并严格监督检查等。如我公司在深圳万山珠宝园外墙改造工程的幕墙施工中,开始时曾出现小变形、边角翘起等现象,经现场质检人员检查发现并口头警告,发返工整改通知,强调工程重要性和质量标准等,使施工操作人员提高质量意识,端正了施工态度,并严格按交底要求认真操作、执行,使质量得到了保证。

(2)加强技术复核。在施工过程中,对重要的或关系整个工程的技术工作,必须加强复核,避免发生重大的差错,影响工程质量和正常使用。除按质量标准的规定复核、检查外,还要在分项工程正式施工前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如对标高、验线、模板、钢筋、混凝土和砂浆、结构吊装、装饰、屋面等工序,严格检查复核,保证主体结构的强度和尺寸得到有效控制,使主体工程质量得到保证。同时,避免由于主体结构的方正、平整或几何尺寸控制不到位,造成装饰材料的浪费,影响经济效益。

(3)加强质量检查。施工中的质量检查是控制工程质量的有效措施,通过检查可以有效的发现质量隐患,及时加以处理,避免出现质量问题。

(4)完善质量记录,作好资料整理。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为了证明一些工程部位的质量状况和各项质量保证措施的有效运行,必须有完善的质量记录。这些质量记录是工程技术资料的核心。因此,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好质量保证资料的建立、收集和整理工作,明确各阶段应做的质量检查记录和检验测试的项目和内容,并有

专人负责管理,以便全面说明工程项目的质量状况,使用户通过质量保证资料,对工程的质量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同时,通过这些资料的分析又能进一步促进施工企业改进管理方法。做到实施工作质量“零缺陷”管理。

(5)做好成品的保护。在施工过程中,有些分项、分部工程已经完成,而其它工程尚在施工。如果对已完成的成品不采取妥善的措施加以保护,就会造成损伤,影响工程质量。这样,不仅会增加修补工程量、浪费工料、拖延工期,更严重的是有的损伤难以恢复到原样,成为永久性缺陷。为防止成品受损,可采用提前保护、及时包裹、表面覆盖、局部封闭等措施进行保护,确保工程质量“零缺陷”。

3结束语

发宝颗粒质量控制标准研究 第8篇

1 仪器与试剂

1.1 样品及对照药材

发宝颗粒样品由我院制剂室生产并提供, 批号如下:样品1:141008;样品2:140910;样品3:141031;样品4:141224。对照药材何首乌购自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1.2 试剂

实验用试剂石油醚 (60~90℃) 、氯仿、丙酮、溴化钾、盐酸、乙酸乙酯、甲苯、甲酸均为分析纯;薄层层析硅胶G为化学纯;羧甲基纤维素钠。

1.3 仪器

半自动分析天平 (上海天平仪器厂) ;TU-120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公司) ;ZF-1型三用紫外分析仪 (上海顾村电光仪器厂) ;FT-IR光谱仪 (德国BRUKER公司) 。

2 理化鉴别

2.1 紫外光谱鉴别

2.1.1 样品溶液制备精密称取发宝颗粒细粉5.000 0g, 置于50mL小烧杯中, 加入4g硅胶G (吸附蔗糖) , 混匀, 并加少量蒸馏水搅拌使颗粒剂细粉溶解, 置水浴中蒸干后, 转移至碘量瓶中, 分别加入蒸馏水、丙酮、石油醚及氯仿各20mL, 密塞, 振摇, 室温 (17℃) 浸泡2h (用石油醚作溶剂时浸泡24h) , 并时时振摇。将定性滤纸预先用相应溶剂润湿后, 常法滤过。精密吸取滤液适量加入相应溶剂稀释至一定浓度作为供试液[2,3,4]。

2.1.2 紫外光谱测定分别取样品供试液适量, 置1cm石英杯中, 以相应溶剂为空白, 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基本紫外光谱和紫外一阶导数光谱。设定带宽为2.0nm, 取中速扫描, 扫描范围为200~400nm, 紫外光谱吸收度最大量程为3.000 0。各种供试液的紫外谱线测试结果, λmax最大偏差的比较及紫外图谱见表1~表4, 图1~图4。

注:* 测试液浓度过低, 无出现此肩峰。

2.2 红外光谱鉴别

2.2.1 样品粉末KBr压片法分别取样品细粉适量, 加入适量粒度为200目的纯KBr粉末, 在研钵中研磨混匀, 转移至专用的模具中压成厚度约2mm的透明薄片, 测定其红外光谱。测试条件分辨率0.741cm-1, 信噪比 (S/N) :10045, 测量波数范围 (MIR) :400~4 000cm-1[5], 结果见表5、图5~图8。

注:* 表示庶糖中无此峰[5]。

2.2.2 溶剂提取物压片法精密称取发宝颗粒细粉5.000 0g, 加入4g硅胶, 混匀, 并加少量蒸馏水搅拌使颗粒剂细粉溶解, 置水浴中蒸干后, 转移到碘量瓶中, 加入丙酮10mL, 室温浸泡2h, 过滤, 滤液作为供试液。移取供试液1mL至玛瑙乳钵中, 用吹风机将溶剂挥尽, 加入适量粒度为200目的纯KBr粉末, 在研钵中研磨混匀, 转移至专用的模具中压成厚度约2mm的透明薄片。同“2.2.1”项红外光谱测定法测定红外光谱。结果见表6、图9~图12。

3 结果与讨论

3.1 UV鉴别与质量分析

由紫外光谱图1~图4及表1~表4可看出, 各样品四溶剂 (蒸馏水、氯仿、丙酮、石油醚) 提取液的紫外图谱曲线形状都很相似, 最大吸收峰 λ值 (λmax) 都很接近。同时, 比较样品四种溶剂供试液的 λmax的最大偏差的绝对值 (|Dmax|) , 除样品以水为溶剂的供试液在218nm (短波) 处的|Dmax|>4外, 各样品的质量基本一致或差异不明显[2], 即产品质量基本稳定。但逐一比较各批样品四种溶剂供试液Amax值的大小却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 说明各样品中所含的极性和非极性成分的量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故根据各样品四种溶剂供试液的Amax值的总和 (∑Amax=Amax水+Amax氯仿+Amax丙酮+Amax石油醚) 的大小, 将其质量由高至低排列为:样品2>样品3>样品4>样品1。

3.2 FT-IR鉴定与质量分析

从红外光谱图5~图8及表5并参照文献[5]可看出, 四批发宝颗粒样品粉末的红外光谱和蔗糖的粉末红外光谱形状很相似, 对照文献[5], 样品与蔗糖均有多个相同波数的吸收峰 (如2 941cm-1、1 279cm-1、1 239cm-1、867cm-1、849cm-1、732cm-1) , 且样品1与蔗糖的共有峰最多, 表明样品1中的蔗糖含量最高, 药物含量偏低。由此可见, 发宝颗粒用粉末直接压片法定性鉴别易受辅料蔗糖的干扰, 但此法恰好能够大致判定样品中添加的辅料的质量。

此外, 从红外光谱图9~图12及表6可看出, 四批发宝颗粒样品丙酮浸液的红外光谱图形很相似。样品丙酮浸液在2 930cm-1、1 644cm-1、1 057cm-1、922cm-1、818cm-1、779cm-1、632cm-1处有7个共有特征峰, 这些特征峰可作为发宝颗粒鉴定的依据。

4 结论

对上述方法的分析结果表明, 采用紫外光谱谱线组法, 在控制各项测试条件和测试浓度的情况下, 可快捷、准确地对发宝颗粒样品进行定性鉴别, 并可根据四种溶剂紫外光谱的吸收度Amax值之和评价样品的质量优劣。运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的溶剂提取法能准确地鉴定发宝颗粒;粉末直接压片红外光谱法能大致判定样品中所添加辅料的质量。上述方法简便、准确, 适合于发宝颗粒的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肖培根.新编中药志[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2.

[2]袁久荣.中药鉴别紫外谱线组法及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

[3]张贵君.常用中药鉴定大全[M].黑龙江: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5.

[4]宋小妹, 唐志书.中药化学成分提取分离与制备[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上一篇:佛教丧葬礼仪下一篇:五年级语文教学教研组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