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的中华谚语

2024-08-14

经典的中华谚语(精选8篇)

经典的中华谚语 第1篇

1、粗饭养人,粗活益身。

2、会过不会过,少养张口货。

3、打鱼的不离水边,打柴的不离山边。

4、虎到中堂,家败人亡。

5、宁苦干,不苦熬。

6、好花开不败,好事说不坏。

7、撑痢疾,饿伤寒。

8、不磨不炼,不成好汗。

9、不怕少年苦,只怕老来穷。

10、寒门出才子,高山出俊鸟。

11、好狗不跳,好猫不叫。

12、宁吃半餐,不吃断餐。

13、刮风走小巷,下雨走大街。

14、河长多滩,路长多弯。

15、弟兄不和邻里欺,将相不和邻国欺。

16、火越烧越旺,人越干越壮。

17、端人家碗,服人家管。

18、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19、当用时万金不惜,不当用时一文不费。

20、大意失荆州,骄傲失街亭。

21、牛要脚圆,猪要脚粗。

22、乖子看一眼,呆子看到晚。

23、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24、吃吃喝喝,人走下坡。

25、邻居好,赛金宝。

26、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

27、吃米带点糠,老小都安康。

28、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

29、把舵的不慌,乘船的稳当。

30、挨金似金,挨玉似玉。

31、好汉死在战场,懒汉死在炕上。

32、不怕人不请,就怕艺不精。

33、积少成多,积恶成祸。

34、宁在锅里争,不在碗里争。

35、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36、好种出好苗,好树结好桃。

37、病好不谢医,下次无人医。

38、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39、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40、痘要结,麻要泄。

经典的中华谚语 第2篇

2、好鼓一打就响,好灯一拔就亮。

3、水深难见底,虎死不倒威。

4、追赶时刻的人,生活就会宠爱他;放下时刻的人,生活就会冷落他。

5、当家才知盐米贵,出门才晓路难行

6、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真把式,连说带练全把式。

7、三天不念口生,三年不做手生。

8、吃过的馍馍不香,嚼过的甘蔗不甜。

9、好汉做事干到底,好马登程跑到头。

10、浪费时刻,等于缩短性命。

11、山高流水长,志大精神旺。

12、坛口封得住,人口封不住。

13、见强不怕,遇弱不欺。

14、山是一步一步登上来的,船是一橹一橹摇出去的。

15、理不短,嘴不软。

16、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17、两虎相斗,必有一伤。

18、风大就凉,人多就强。

19、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20、君子报仇三年,小人报仇眼前。

21、好汉凭志强,好马凭胆壮。

22、不怕路长,只怕志短。

23、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抵对门。

24、宁叫钱吃亏,不叫人吃亏。

25、不怕学问浅,就怕志气短。

26、有理的想着说,没理的抢着说。(励志文章精选)

27、穷人不攀高亲,落雨不爬高墩。

28、男生无志,钝铁无钢,女生无志,乱草无秧。

29、不怕百事不利,就怕灰心丧气。

30、有理说实话,没理说蛮话。

31、水退石头在,好人说不坏。

32、不怕学不成,只怕心不诚。

33、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34、撒网要撒迎头网,开船要开顶风船。

35、碾谷要碾出米来,说话要说出理来。

36、浪再高,也在船底;山再高,也在脚底。

37、药农进山见草药,猎人进山见禽兽。

38、有理不在言高,有话说在面前。

39、有理摆到事上,好钢使到刃上。

40、菜没盐无味,话没理无力。

41、弱敌不可轻,强敌不可畏。

42、今朝有事今朝做,莫将忙事待明天。

43、不怕山高,就怕脚软。

44、人心隔肚皮,看人看行为。

45、宁肯给君子提鞋,不肯和小人同财。

46、老人不讲古,后生会失谱。

47、人怕没志,树怕没皮。

48、口说无凭,事实为证。

49、月缺不改光,箭折不改钢。

50、只给君子看门,不给小人当家。

51、虎瘦雄心在,人穷志不短。

52、猛虎不处劣势,雄鹰不立垂枝。

53、砍柴砍小头,问路问老头。

54、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55、砍柴上山,捉鸟上树。

56、不摸锅底手不黑,不拿油瓶手不腻。

57、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58、虎不怕山高,鱼不怕水深。

59、月缺不改光,箭折不改钢。

60、人在世上练,刀在石上磨。

61、劈人有志,竹有节。

62、要知父母恩,怀里抱儿孙。

63、天无一月雨,人无一世穷。

64、路不平,众人踩;事不平,大家管。

65、一时强弱在于力,万古胜负在于理。

66、人横有道理,马横有缰绳。

67、不磨不炼,不成好汉。

68、花儿凋谢不再开,光阴一去不再来。

69、吃饭吃米,说话说理。

70、宁打金钟一下,不打破鼓千声。

71、多个兄弟姐妹多条路,多个冤家多堵墙。

72、有理不怕势来压,人正不怕影子歪。

73、好男不争财和产,好女不争嫁时衣。

74、船稳不怕风大,有理通行天下。

75、有志不在年高,有理不在会说。

76、天无一月雨,人无一世穷。

77、精益求精,艺无止境。

78、有斧砍得树倒,有理说的不倒。

79、宁做穷人脚下土,不做财主席上珍。

经典的中华谚语 第3篇

一、透彻把握《中华经典诵读》的课程开设意义

作为一门面向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尤其在绝大多数学生文学根底相对较为扎实、甚至已经开始接触《古代文学》课程的前提下,《中华经典诵读》的教学之初是相当尴尬的。太多的学生认为这样的课程内容学习是一种重复,是对宝贵学习时间的浪费。基于学生如此的心态,在开课之始,就首先向学生明确和强调本课程的开设意义——诵读是手段,锻炼与提高表达能力、理解感悟与鉴赏评论能力是目标。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在2007年初就已经提出了“把推广普通话和推行规范汉字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相结合”的工作思路,并且向全社会发出倡议,通过诵读经典名篇传承中华文化,“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的口号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而汉语言文学等专业的学生们更应该以此课程的学习为契机,不仅要准确地朗读和背诵相当数量的经典篇目,而且还要在诵读的基础上切实地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深入地体会与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提升自己的精神修养和思想境界。

二、《中华经典诵读》的教学方法探索

1、要有文学史的观念和宏观的框架模式

作家作品毫无疑问是文学史建立的根基,就像无数颗星星组成璀璨绚烂的银河,单篇作品独立看来也许不是完美的,有着一定的局限性,但把它放到文学史的框架里,它们都会变得生动起来,篇篇作品可谓是百花齐放、千姿百态。我们要诵读的作品也不能是孤立存在的,在讲解具体作品之前就要对学生简略阐析其相属的文学史。因此,本课程的篇目分配尽量以通行的文学史分期为线,每次课程设计的篇目大都圈定在一个文学史分期之内。如此在整个学期的教学过程中,每节课的学习内容都井然分明,学生们在诵读之时可以充分体会与感受着各个时期文学作品的时代魅力和文学传承的清晰脉络。

2、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法,燃烧学生诵读激情

北京语言大学副校长韩经太指出,经典诵读是要通过美声诵读美文,达到美育的效果,即:美声、美文、美育。而篇目的选择,肯定会选一些文字优美、诵读起来也优美的经典作品。这确实是经典诵读课程力求达到的境界或标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清除文字方面的阅读障碍,打好朗读与背诵的基础。首先,我们开设本课程所使用的教材为自编教材,是由十数名本院相关研究方向的教师经过五次认真校稿审核后才投入使用。故而字、词、句的读音以及扎实的诗文版本等方面的问题是相当经得起考验的。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我校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在展示学习内容时配合使用相关诗文名家朗诵的音频或视频文件,让学生更准确地把握朗诵的起承转合、情感流变,更直观地感受经典名篇的艺术感染力。比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选择著名朗诵家瞿弦和的朗诵,这个视频配以精美图片和音乐,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体验了极为震憾的富有古典魅力的视听感受。再次,古人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把握文学作品思想内核艺术特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反复的诵读能使学生充分理解诗意,深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强调朗读正是提高诵读质量的基本方法。前面提到名家诵读的视屏示范更是给学生以较好的启发。在课堂上教师们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或者齐声诵读或者单人诵读,逐渐揣摩作品的丰厚内涵,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第四,我校还积极联合山东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文明办,曾于2009年9月19日承办了“中华诵·2009经典诵读大赛”山东省选拔赛临沂赛区的比赛。此次比赛在我院文学院报告厅举行,学生们踊跃参加,表现积极,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类似的活动促进和提高了学生对本课程的深入认识和高度兴趣。第五,本课程还充分结合我校于每年11月开展的“推普月”活动,利用学校、院系各级宣传,组织学生举行班级内的诵读比赛,既锻炼了普通话的应用,又有力地督促了学生们对本课程的学习。

3、引导学生积极发言,教师汇总点评的课堂教学模式

中国的俗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西方的观点“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无论以上哪种说法都在强调学生学习的个性化,阅读的个性化。在本课程的教学中,作为教师,要鼓励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积极引导学生主动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所谓“授人以渔”,教师与学生之间以互动的方式或讨论商榷或学生们各抒己见对一篇经典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领悟,这样灵活的讨论方法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们学习的热情,锻炼了他们会“说”的能力,更拓展了他们的思维方式,增强了文学探究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更应注意做到有收有放,学生是课堂讨论的主体,而教师们则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在学生们充分探讨之后,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发言以及该作品的相关内容加以概括,以尽量简洁的言语作画龙点睛般的总结与评论。

4、实施背诵与默写相结合的课程考核方式

在考核方式上,为达到培养学生“能说会写”的能力,为使诵读课程收到实效,还要认真设置课程考核方式,尽力使本课程的考核方式趋向多样化:第一,以班级为单位建立学生背诵登记表,由学生课余时间定时互查和教师随机检查;第二,在教学过程中定时以默写部分篇目的方式考查背诵情况;第三,以学术论文的形式设置期中考查;第四,以期末考试的模式整体考核学生的背诵状况。如此一来,考核能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移而随时进行,能够全面检查学生整整一个学期的学习状态,还能够考查学生说与写、背诵与评论鉴赏等多方面的能力。

三、《中华经典诵读》教学延伸性的思考

北京语言大学副校长韩经太在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举办的经典诵读研讨会上曾经提出,针对古典诗文名篇,可以请专家用传统的某种吟诵调吟诵一遍,让青年学生知识丰富一点,在整个和谐中华民族文化的园地里面,充分体现多样性。当然传统吟诵可能用到方言语调,在用普通话交流的基础上保留地方方言的特色,同时也显示出了语言的丰富性。这番谈话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先秦的“诗三百皆可以弦歌之”,汉代的乐府诗能够配乐演唱,唐代绝句也有可配乐歌唱的,称“唐人乐府”,宋词元曲本就是当时流行的歌词。然而,无论是吟诵也好,还是歌诗曲子词也罢,愈来愈少的人能够了解它们的真实面目,传承它们的多彩风姿,即使是一篇篇璀璨夺目风华绚丽的古典文学作品文本本身,也越来越少有人把它们以口头朗读、背诵的方式传播、体验、感悟……

幸运的是,从2004年前后开始,中华经典诵读工程作为一项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的重任在我们身边开展,涉及的范围从小学到中学再到高校到整个社会,实施的方式大都是经典名篇的诵读比赛。而我校则首开《中华经典诵读》为高校文学院学生必修课之先举,一是呼应我校创新课程体系建设,培养文学院学生为优秀人才,一是响应国家语委“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的口号,以高校文学院学生为更高的起点,通过诵读经典传承中华文化,在诵读中亲近经典,在亲近中热爱中华文化,在热爱中弘扬中华文明。

不知不觉间,《中华经典诵读》这门课程在我院已经开设了近两年。从刚开始上课时的不知所措到如今的有所思,我感到自己收获良多。教学的过程也是重新解读感悟一篇篇经典美文的大道。最后,以《诗经弦歌》中的句子作为结语,诗三百,思无邪,做人杰。好儿女,歌无歇,咏无竭。诗三百,歌不歇,咏不竭。

参考文献

点点滴滴经典谚语 第4篇

A contented mind is a perpetual feast.知足常乐。

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趁热打铁。

All that glitters is not gold.闪光未必皆是金。

Don't bite off more than you can chew.贪多嚼不烂。

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ans do.入乡随俗。

Beauty is in the eye of the beholder.情人眼里出西施。

After rain comes sunshine.雨过天晴。

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患难见真情。

Blood is thicker than water.血浓于水。

Don't bite the hand that feeds you.不要忘恩负义。

The road to hell is paved with good intentions.好心办坏事。

Every man has his taste.人各有所好。

Diamond cuts diamond.两虎相争必有一伤。

Easier said than done.说比做来得容易。

Where there's smoke, there's fire.无风不起浪。

Easy come, easy go.来得容易去得快。

Don't count your chickens before they誶e hatched.鸡未孵出勿数鸡。

A miss is as good as a mile.差之毫厘,谬之千里。

中华经典谚语100条 第5篇

2、爱吹牛的人,嘴边冒着青烟。

3、甜言夺志,糖食坏齿。

4、大酒醉人,大话恼人。

5、树叶当不了烟草,漂亮话当不了粮食。

6、聪明人用成果说话,傻瓜才用舌头吹牛。

7、美言不信,信言不美。

8、宁可认错,不可说谎。

9、狮舞三堂没人看,话讲三遍没人听。

10、盐巴水不解渴,漂亮话不顶用。

11、大话怕算数。言过其实,终无大用。

12、虚夸等于穿上一件美丽但不遮体的纱衣。

13、莫在人前夸海,强中还有强中手。

14、有理说实话,没理说横话。

15、山珍海味少不了盐,花言巧语顶不了钱。

16、闲人的本事是夸口。

17、谣言腿短,理亏嘴短。

18、见了骆驼不说马。

19、漂亮话不真实。

20、嘴巴两张皮,随说随改意。

21、说大话不怕掉牙齿。

22、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23、好猫不在多,废话嫌罗嗦。

24、谣言是一只凭着推测、猜疑和臆度吹响的笛子。

25、废话喂不饱肚子。

26、骗子的嘴里,什么漂亮话都会说出来。

27、大话多,麻雀屙蛋大过箩。乞食身,皇帝嘴。

28、还没打着狗熊,先别说分皮的话。

29、说的比唱得好听。

30、聋子的眼睛大,吹牛的话头大。

31、含血喷人,先污己口。

32、无力拉横耙,人无理说横话。

33、还没有做的事,不要到处去夸。

34、高头饭好吃,高头话难讲。

通俗易懂的中华谚语 第6篇

2、路湿早脱鞋,遇事早安排。

3、娘家的饭香,婆家的饭长。

4、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5、牙不剔不稀,耳不挖不聋。

6、不怕路长,只怕心老。

7、道虽近,不行不至;事虽小,不做不成。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

8、事大事小,身到便了。

9、秤能称轻重,话能量人心。

10、创业百年,败家一天。

11、上顿不吃饱,下顿省不了。

12、直木先伐,甘井先竭。

13、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14、千补万补,不如饭补。

15、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

16、在朝都是官,在席都是客。

17、八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二成丢。

18、撑痢疾,饿伤寒。

19、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短。

20、贪小失大,惜指失掌。

21、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22、强中更有强中手,能人背后有能人。

23、没有大粪臭,哪来五谷香。

24、买锣要打,买伞要撑。

25、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26、先胖不会胖,后胖压塌床。

27、人无笑脸休开店,会打圆场自落台。

28、草若无心不发芽,人若无心不发达。

29、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30、买时得买,卖时得卖。

31、家常饭好吃,常调官难做。

32、睡着的人好喊,装睡的人难喊。

33、寸草铡三刀,料少也长膘。

34、弹琴知音,谈话知心。

35、积善三年人不知,作恶一日远近闻。

36、猫跟饭碗,狗跟主人。

37、有志漂洋过海,无志寸步难行。

38、败家子挥金如粪,兴家人惜粪如金。

39、省吃餐餐有,省穿日日新。

40、人在世上炼,刀在石上磨。

41、河有两岸,事有两面。

42、三人同心,黄土变金。

43、药对方,一口汤;不对方,一水缸。

44、锅不打不漏,话不说不透。

45、什么藤结什么瓜,什么树开什么花。

46、静时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47、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48、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49、有钱难买老来瘦。

50、水涨船高,风大树摇。

51、出家三天,佛在面前;出家三年,佛在西天。

52、不给规矩,不成方圆。

53、行要好伴,居要好邻。

54、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55、儿大不由爷,女大不由娘。

56、是草有根,是话有因。

57、是好说不坏,是坏说不好。

58、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

59、刮风走小巷,下雨走大街。

60、会过不会过,少养张口货。

61、灯不亮,要人拨;事不明,要人说。

62、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

63、多下及时雨,少放马后炮。

64、心要常操,身要长劳。

65、一个朋友一条路,一个冤家一堵墙。

66、手舞足蹈,九十不老。

67、今日有酒今朝醉,明天倒灶喝凉水。

68、吃米带点糠,老小都安康。

69、虎到中堂,家败人亡。

70、长兄如父,老嫂比母。

71、学问勤中得,富裕俭中来。

72、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73、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

74、坐吃山空,立吃地陷。

75、白米饭好吃,五谷田难种。

76、用珠宝装饰自我,不如用知识充实自我。

77、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78、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

79、要知下山路,须问过来人。

中华谚语 第7篇

1、打铁的要自己把钳,种地的要自己下田。

2、不怕怒目金刚,只怕眯眼菩萨。

3、学好三年,学坏三天。

4、贪图小利,难成大事。

5、虎瘦雄心在,人穷志不短。

6、菜无心必死,人无心必亡。

7、不下水,一辈子不会游泳;不扬帆,一辈子不会撑船。

8、以势服人口,以理服人心。

9、走路怕暴雨,说话怕输理。

10、山里孩子不怕狼,城里孩子不怕官。

11、秤砣虽小,能压千斤。

12、刻薄成家,终无久享。

13、宁救百只羊,不救一条狼。

14、老牛肉有嚼头,老人言有听头。

15、宁吃开眉粥,不吃皱眉饭。

16、人怕没理,狗怕夹尾。

17、口说无凭,事实为证。

18、人怕没脸,树怕没皮。

19、人起心发,树起根发。

20、老姜辣味大,老人经验多。

21、树怕烂根,人怕无志。

22、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23、虎不怕山高,鱼不怕水深。

24、不要骑两头马,不要喝两头茶。

25、有理的想着说,没理的抢着说。

26、不怕百事不利,就怕灰心丧气。

27、不怕虎狼当面坐,只怕人前两面刀。

28、一正辟三邪,人正辟百邪。

29、人争气,火争焰,佛争一炷香。

30、宁可无钱,不可无耻。

31、药农进山见草药,猎人进山见禽兽。

32、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生子,不知父母恩。

33、不怕路长,只怕志短。

34、宁伸扶人手,莫开陷人口。

35、吃饭吃米,说话说理。

36、树老半空心,人老百事通。

37、狗咬人,有药治;人咬人,没药医。

38、山是一步一步登上来的,船是一橹一橹摇出去的。

39、穷莫失志,富莫癫狂。

40、天下的弓都是弯的,世上的理都是直的。

41、浪再高,也在船底;山再高,也在脚底。

42、马看牙板,人看言行。

43、吃人的嘴软,论人的理短。

44、刻薄不赚钱,忠厚不折本。

45、水深难见底,虎死不倒威。

46、不怕人不敬,就怕己不正。

47、一好遮不了百丑,百好遮不了一丑。

48、只可救苦,不可救赌。

49、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

50、发誓发得灵,监房无罪人。

让中华经典诵读走进孩子 第8篇

中华经典的内容丰富、博大精深。中华经典走进孩子, 其实受益的不止是孩子, 作为家长、老师, 甚至整个社会都会不同程度的受到影响。所以, 近几年, 全国都非常重视, 各地都在推广自己开展经典诵读的好点子。截止到目前, 有数据证明, 全国有数百万的儿童参与到经典诵读活动中, 分布到了全国四十多座城市。更让我们觉得可喜的是:台湾、香港也有一百多万儿童参与, 还有海外十多个国家也参与进来。这个队伍越来越庞大。

对于孩子来说, 诵读首先应落在“读”字上, 不难发现这些经典读起来都琅琅上口, 几个字一句, 非常有规律。孩子在反复诵读中, 就会不经意地背记下来, 而这其中的道理孩子在不断地学习中, 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就能理解一部分。

接着到底孩子们应该读些什么“经”比较合适呢?起步阶段, 可以让孩子读读基础类的:《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千字文》《笠翁对韵》;等到孩子慢慢长大可以读读:《论语》《增广贤文》《大学》《中庸》《孟子》等。

在平日的教学中, 除了课本内容外孩子进入学校起, 就给孩子定下了诵读的目标。一年级诵读《三字经》、《笠翁对韵》;二年级诵读《增广贤文》、《弟子规》;三年级诵读《唐诗》;四年级诵读《宋词》;五年级诵读《大学》和《中庸》;六年级诵读《论语》。坚持六年, 能让孩子们真正了解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 能对孩子人格发展、性情修养、记忆力开发起潜移默化的作用。

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这样指导孩子背诵:

(一) 每周布置适量的内容

以一个星期为单位来给学生布置内容。比如:《三字经》《增广贤文》每一个星期给学生布置四句。要求每天回家抽5—8分钟的时间进行诵读, 只要照着老师要求去做, 一个星期下来, 都能深深地记在脑子里, 不需要老师刻意要求学生背诵。

(二) 利用好课前的时间

要求学生在每天课前集体诵读。一方面巩固前面的内容, 一方面也背记本周的内容。在课前的诵读中。注意经常让孩子们变换方式进行诵读, 比如:齐读, 男女生分句读。小组赛读, 小老师领读, 小老师教读。形式的变换, 能让学生更有兴趣, 学习的积极性也不断增强。

(三) 发动学生家长积极参与

家长的支持是开展这项工作不可缺少的部分。首先需要家长正确认识中华经典的诵读不是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实际上绝大部分的孩子光学课本知识是“吃不饱”的, 它对孩子的学习有着很大的帮助。另外, 作为老师要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诵读, 让家长和孩子之间形成一种竞争, 看看家长和孩子谁诵读得更好。这样会在很大的程度上激励孩子去努力地学。其实, 家长诵读经典, 对自己教育孩子也有很大帮助。从某种程度上说, 中华经典应该是家庭教育的蓝本、方向。

(四) 定时组织一些切实、有效的活动

学生进行诵读, 就应该有各种各样的平台进行展示, 才能促进他们继续学习。比如:比比谁诵读的内容最多, 比比谁讲的中华经典中的故事多。经常带着孩子去和同年级其他班级的学生开展诵读比赛, 在更大的场合去“晒晒”自己的诵读本领。邀请一些家长, 在家长和孩子之间开展诵读比赛。注意和语文课、品德与生活课相结合, 讲到一些能与经典中某些内容有共同之处时, 让学生用平时诵读过的一些句段。总之, 不定时利用各种可以运用的平台给学生展示, 这样学生会很自主地学, 很乐意地学。

(五) 同学之间经验交流

学生促动学生是种很好的学习模式。有的孩子诵读能力非常强, 教师会先带动这部分孩子, 让他们尽情诵读, 再给他们展示空间。这样就会带动更多的孩子去向他们取经:“你平时用怎样的方法来诵读?你诵读的兴趣从何而来?我能和你一起诵读吗?”这些都是孩子在诵读能力强的孩子的感染下提出来的问题, 不需要老师过多引导。最后, 这部分诵读能力强的孩子会很乐意将自己的经验告诉大家, 并和大家合作诵读, 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诵读带来的乐趣。

二、中华经典影响深远

(一) 对孩子的影响

一位学生在《我理解了爸爸》一文中说:通过背诵《论语》后, 领会了孔子“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的话, 就是在学习上懂就是懂, 不懂就是不懂, 不懂就要问, 于是明白了爸爸要指导自己思考以便真正明白道理的良好用意。另一位学生在诵读中跟孔子较起真来, 他认为孔子批评宰予大白天睡觉是“朽木不可雕”不应该, 因为孔子自己认为应“因材施教”“有教无类”, 但他还没弄清楚宰予白天睡觉的原因就批评学生, 很容易伤害人的自尊心。小小年纪就能表明自己的不同意见, 实属难得;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个性向先贤提出疑问, 更是可贵。还有孩子在诵读《增广贤文》时, 看到地震、冰灾无情地袭来之时, 孩子们纷纷为灾区的人民奉献爱心, 就有孩子小声地说着“处富贵地, 要矜怜贫贱的痛痒。”这无形中指导了孩子的一言一行, 指引了孩子成长的方向。

其实通过专家学者的实验, 接受读经教育的学生, 能把圣人的教诲应用到实践中去。他们在家会孝敬父母, 在校尊敬老师, 友爱同学, 课堂上遵守纪律。这些都是良好道德的培养。

(二) 对家长的影响

中华经典是孩子的指路标, 是孩子的言行尺子, 同样也是家长的一面镜子。

这是一个真实的例子。传授中华经典的赖老师给他女儿读经典, 每天都规定好, 读多长、读多久、读多少内容。应用这套方法仅半年时间, 《论语》《大学》《中庸》读完,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笠翁对韵》《老子》等全部读完, 很多可以背诵, 而且书上面的字全部认识。当时在她就读的幼儿园举行了一个古文背诵比赛, 孩子背《道德经》, 有五千多字, 正常背要一个小时左右。刚好电视台在那里采访, 赖老师说:“我女儿背到二十多分钟的时候, 所有的小朋友都跑掉了。老师就上去叫我女儿不要背了, 说她就是第一名了。当时她说还没背完呢。小孩子的记忆力很好, 大家都很清楚。我现在跟我女儿读《易经》也是这样的, 她读着读着就背下来了, 但是我就是背不下来。不过我读起来还是很熟, 因为大人在理解方面比较强, 有生活的阅历, 这就是真实的家长和孩子共同学习的例子。不仅孩子收获颇多, 家长也受益非浅。”

(三) 对老师的影响

中华经典不仅对学生、家长作用显著, 对老师, 也是教书育人的范本。能指导老师因材施教循序渐进, 平心静气, 乐观积极等。作为老师, 笔者在带领学生进行诵读时, 也会加入到他们的行列当中。

早晨, 笔者进入教室, 总是喜欢在黑板上写下:温故而知新!在课堂上, 让学生分小组在一起学习时, 总是会说:“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希望孩子们能够互相学习。看到有些孩子对待学习马马虎虎, 不珍惜现有的幸福学习时光, 会给孩子们耐心讲:“昼夜惜阴, 夜坐惜灯。读书须用意, 一字值千金”这其中的故事。

课后, 在教育孩子们, 要爱护同学, 尊重同学时, 总会说:“知己知彼, 将心比心。责人之心责己, 爱己之心爱人。”还会对孩子说:“爱人者, 人恒爱。敬人者, 人恒敬。”面对孩子之间的攀比现象, 家庭条件较弱的孩子心中产生了自卑感, 总是会对孩子们说:“狗不嫌家贫, 儿不嫌母丑。”

在和家长的交流中, 不少家庭非常宠着, 护着孩子, 老师会在适当的时候, 和家长共同学习:“惜钱休教子, 护短莫从师”, “儿孙自有儿孙福, 莫与儿孙做牛马”。在面对家长不顾自己孩子, 选择破裂家庭之时, 总会告诉家长:“一家之计在于和”, “家庭和睦, 疏食尽有余欢;骨肉乖违, 珍馐亦减至味。”

诵读《增广贤文》不仅成为了教育孩子和感悟家长的蓝本, 作为老师, 对自身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上一篇:优秀班集体竞选最终下一篇:犯罪情报学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