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4上学期教学计划

2024-07-12

科学4上学期教学计划(精选12篇)

科学4上学期教学计划 第1篇

教材分析:

一、构建教材体系的基本原则:

1、以课标的基本要求为根本,合理选择实验素材,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教学计划(4篇)。

2、根据学校和学生实际确定实验的难度、数量和用品。

3、淡化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界限。

4、正确处理实验操作技能与实验内容体系。

5、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二、改革特点:

1、探索性增强。

2、趣味性提高。

3、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

4、实验绿色化。

三、实验的呈现方式:

1、课堂实验。

2、以探究为目的的实验活动。

3、家庭小实验。

4、实验习题。

5、发挥实验插图的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身边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其社会生产、生活的运用,能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

2、形成一些最基本的化学概念,初步认识物质的微观构成,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3、了解化学与社会、技术的相互关系,并以此分析有关简单的问题。

4、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

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能提出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信息,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能用变化与联系的观点分析化学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现象。

4、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与讨论,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工作计划《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教学计划(4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初步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增强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逐渐树立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观点。

3、感受并欣赏化学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发展的意识。

4、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点。

5、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6、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

学情分析:

本届毕业学生共366人,7个平行教学班,各班大约6人能力较强,自我要求严格。总体来讲,本届毕业班各班教学秩序均较好,正常。我们有理由相信,经过本学科组4同志的共同努力,一年后能取得好的成绩。

工作措施:

1、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深化学习目的的认识,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的自觉性。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2、变革教学模式,认真开展探究性学习研究,强化学习过程的管理。

3、抓好课外辅导,组织、指导学生开展好第二课堂活动。

4、抓好培优辅差工作,力争完成学校下达的教学质量任务。

教学进程:

1-2周:绪言,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3-4周: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5-6周: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7---8周: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9--10周: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11-12周:期中复习与考试

13-14周:第六单元《碳和碳的化合物》

15-16周: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17-20周:期末复习与期终考试

科学4上学期教学计划 第2篇

郎显艳

本学期我担任初二年级的英语教学工作,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教材的基本要求、特点,特做本学期的教学计划。

教材需要掌握的内容:Future Tense with be going to…,Future Tense with will…,Would you mind…,Modal Verbs…,Past Continuous…,在了解主要内容的同时,要针对学生的特点制订相应的教学策略。

首先,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详细的安排布置,任真写好教案。对每一课都要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做出总结,写好教学反思。积极参加集体备课,我校每周安排了集体备课时间,这为我们设计教案、探讨教学设计提供了非常好的机会。我要积极地投入其中,与本组成员认真备课,设计预习作业、课堂作业及课后巩固作业。这不仅能提高我对课改的深刻领悟,也促进了团队合作精神。

二、加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做到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我讲得尽量少,让学生有更多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彻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培养小组长帮助我检查其他学生朗读、背诵课文。

四、努力创造和设计英语语言情景。把课堂当作培养和锻炼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场所,鼓励学生多讲英语,在英语课上,除组织学生开展课文表演、课文复述等活动外,还经常根据所教内容,呈现与学生学习和生活相关的用语。并经常启发和组织学生用英语简单讨论一些他们感兴趣的或大家都共同关注的话题,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他们的听说能力,深化了教材内容。

高一上学期地理教学策略初探 第3篇

一、端正地理学习态度, 提高学科认识

上好高一地理入门课, 就要让学生明确地理学的内涵及其重要性。地理学是研究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地理学科是认识环境, 适应环境, 改造环境, 使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指导学科, 因而也是我们学习生存的科学, 是我们生活的必备工具, 是每一个公民必备的素质。

地理学科的内涵非常丰富, 自然与人文相结合, 而且与其他各门学科有着广泛的联系, 其特有的全面分析和思考问题的地理思维方法还对其他学科学习大有帮助。地理学科的实用性很强, 它引导我们把身边的世界看得更清楚, 宇宙的奥妙, 海陆的变迁, 气候的变化, 资源的开发, 工业的布局, 农业的开发, 人口的管理, 环境的有效保护……无不与地理有关。生活离不开地理, 生活中处处有地理, 地理不是可有可无的“副科”。

二、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 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

只有让学生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掌握地理知识对他们现在和将来的学习、生活具有重大意义, 学生才能产生学习地理的欲望, 形成强烈的求知动机。我们要利用课堂教学, 对学生进行关于生活和社会所关心的地理问题的讲解分析, 使他们觉得学习地理确实有用。

2. 采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高一上学期地理有许多难以理解的图表、地理成因、地理运动过程、运动规律、复杂的地理方位, 学生没学过立体几何, 空间想象能力有限, 如果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讲授, 不但学生感到很难理解, 而且时间长了, 学生会产生一种厌烦地理的情绪。因此, 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的动态演示功能, 利用动画、视频短片、图片演示等让学生体会那些复杂的地理变化过程。

三、加强学生读图用图技能的培养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 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 学习地理学科的有效捷径就是读图、用图。首先, 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读图程序, 即先读图名、图例来确定地图的主题, 然后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理解图像的内涵及相互联系, 将图中的符号语言、抽象语言转化为形象的地理语言。让学生学会有序、有目的的读图就为用图奠定了基础。加强图文转换训练是学会用图的关键。高一上学期的地图涉及宇宙环境图、大气环境图、水文图、地貌图等, 既有数据表格也有图片示意图。加强图文转换训练能强化对地理规律、地理原理的掌握, 正确把握地理事物的分布与联系, 有利于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有利于学生运用地图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应把地图教学贯穿始终。

四、注重学法指导, 教会学生学习

教学的最终落脚点是让学生学会学习。针对高一上学期地理的特点, 教师应注重对学生高效的学习方法指导。 (1) 对比学习法: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是地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其中“正午太阳高度”易和“太阳高度”“太阳直射”相混淆, 教学中要让学生对比理解。此外, 南北半球物体水平运动的偏向规律、气旋和反气旋水平气流和中心垂直气流的运动规律、地球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等皆可用此方法学习。 (2) 图文结合法:地图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 多指导学生读图用图, 并尽可能使地理知识图像化, 尤其是地球的自传与公转, 昼夜长短的年变化、全球气压带与风带的形成与分布、洋流的形成与分布等内容繁琐又不易进行理解记忆, 多让学生画图、说图, 做到化文为图、图文结合, 可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3) 构建知识网络法:地理学科的综合性特点决定在学习过程中, 可以以某个知识点为切入点, 对其进行纵横分析联系。通过找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构建知识网络就将可复杂的地理过程清晰地理解掌握。 (4) 实地观察测量法:到野外实地观察课堂上所学习的地理知识现象, 分析地理现象的成因和规律。总之, 地理教师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多总结、勤归纳, 使学生逐步掌握地理学习的方法和规律。

五、民主施教,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现代教育心理学指出, 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与课堂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 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并努力创造“民主、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 这是学生发挥学习主体性的重要保障。为此, 我们在向学生传授地理知识和技能的同时, 要有意识地对学生施以情感投入, 给予必要的关怀、勉励、尊重和理解, 培养学生积极表达的信心和热情, 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总之,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只要迈好了高中地理教学的第一步, 高中地理教学效果一定会逐步提高。

摘要:高一上学期地理是高中地理学习的基础和核心。高一上学期地理教学是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过渡阶段。端正学习态度, 提高学科认识, 激发学生兴趣, 加强读图用图技能的培养, 注重学法指导, 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创造“民主、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 才能有效地开展高中地理教学工作。

关键词:态度,兴趣,技能,探究

参考文献

[1].齐顺青.《高中地理教学方法的创新尝试》.地理教育.地理教育杂志社.2007年第2期.

[2] 刘筱清.《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教学行为研究》.中学地理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2007年第3期.

浅谈情境教学在科学课上的尝试 第4篇

所谓情境教学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从教学需要出发,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从而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

科学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方式有:教师可用幻灯、录像以及电脑多媒体等手段进行直观形象演示,把学生思维迅速带入具体的场景中;也可以联系实际,从生活中的环境、小事着手,让学生能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还可以通过实验的操作或演示,使学生能在神奇的实验现象中探索科学的奥秘.

1媒体再现情境教学

初中生处于青春期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虽然初中生已具备一定的理性思考能力,但总的来说感性的形象思维更占主体.而多媒体技术能较好地模拟仿真,化抽象为形象,把声音、文字、图像集于一体,将学生带入生动形象、色彩缤纷的教学情境中去, 能使学生很快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在学习天文地理(科学的一个分支)的知识时,由于受时间、空间、场地等限制,有时不能很好地理解到教学中所需要的意境和内容,此时如果能运用多媒体再现情境,则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灵感.

例如,在学习“日食月食”一节时,为了让学生对这两种天文现象有一个深入的理解,就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演示,使月球、地球、太阳的位置发生改变,再现月食和日食现象,从而就能把比较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更能让学生接受.由此可见,利用多媒体资料再现情境, 不仅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而且思维得到了发散,情感得到了激发,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兴趣激发情境教学

兴趣是学生学习知识的直接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一个重要条件,积极运用创设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手段.正如教育家克莱·P·贝德福特所说:“你一天可以为学生上一课,但是如果你用激发好奇心教他学习,他终生都会不断地学习”.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饱满的激情是老师的一个重要任务.

例如,“记忆合金”一例中,上课前可以展示一些由记忆合金做成的道具.比方说“神奇的发电机”,只要将这个发电机的大转轮与热水接触成一定角度就能不停地转起来.通过这个模型的演示,吊足学生的胃口,吸引了他们的眼球,使得原本比较枯燥的单一介绍金属性质的课一下子活跃起来.由此可见,当学生在一定的兴趣激发情境下学习时,教学内容就更愿意接受,也更易于理解.从而使我们最终的教学目的也达到了:知识的掌握,思想的升华和心灵的感化.

3生活观察情境教学

观察是人们运用各种感觉器官(眼、耳、鼻、舌、身等)或借助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事物进行考察和了解的一种过程和方法,它在人类实践活动的各个领域中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们的生活并不缺乏现象,缺乏的只是善于观察.正如罗丹所说的:“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乏美,而是缺乏发现.”即使是现成的科学知识也需要观察,而且还不能局限在课堂上,并且要融入到生活中.

例如,在讲解“小孔成像”成像规律的时候,可以带学生到树荫下看太阳光斑形状,再观察树叶之间的缝隙形状,从而得出小孔成像的规律——小孔成的像与小孔的形状无关,与光源的形状有关.当然也可以通过课堂实验比较直观地表现出来,但贴近生活的观察效果会更好.生活观察可以使学生获得鲜明的、生动的,具体的感性认识,使那些抽象的理性知识通过直观的感性认识映入学生的大脑并加以巩固.

4游戏互动情境教学

玩是学生的天性,而游戏则是学生的天堂.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说过:“游戏是由愉快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在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心理特点结合教材内容,设计各种相关的具有启发式的小游戏,从而创设教学情境.这样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爱动好玩、喜欢追求刺激的心理,而且还会产生一种愉快、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在这种氛围下,不但学生的知识得到了增长, 他们的观察、记忆、注意和独立思考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例如,教学“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一课时,为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教师可以特意设计吹乒乓球游戏:一上课,向学生们出示一个乒乓球和一个漏斗,将乒乓球放在漏斗内,让学生对着漏斗柄吹气.几个同学来尝试后,都出现了同一个结果,乒乓球非但没有吹起来反而在吹的过程中“粘”的更牢了.这时在学生的心里便会产生一个疑问,“为什么用如此大的劲居然还是吹不起一个质量很小的乒乓球呢”,从而顺理成章地展开新课.通过游戏的启迪,让学生能在学中玩,玩中学,真正意义上将他们从被动的应试教育中解放出来,自然地转变为素质教育的主动者,成为学习的主人.

5实验探究情境教学

实验探究性教学,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的提出和问题的解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做学习的主人.以此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

例如,“欧姆定律”这节中,提出“在电阻一定时,电压和电流是否存在某种关系”这个问题,然后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记录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不同数据,并分析这些数据,最终独立得出结论——在电阻一定时,电压和电流成正比.实验探究往往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使他们始终处于不断探索的情景中,主动实验、仔细观察、积极思维,举一反三,长此下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必然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科学4上学期教学计划 第5篇

2012-2013学年上学期

科学教学是学生提高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为指导下,为了开展好我校科学教学工作,特制定了科学教学工作计划,本计划以发散学生的思维,开拓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契机,为我校科学教学成绩的提高而努力。科学学科教学工作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实施新课程的关键是对教材的深刻理解,吃透新教材,全面把握新教材编写意图。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升课程实施水平。

1.认真学习《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在读懂、读通《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围绕研究主深入探讨,本学期研究专题为科学课程的“开放性”和怎样理解“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2.认真学习有关课题研究的理论书籍,逐渐掌握课题研究的方法,寻找到课题研究的有效途径。

(二)交流学习教育理论、实施新课程标准、新教材的心得体会。

1.定期进行一次教学经验交流活动,科学教师相互学习,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2.科学教师之间相互听课,评课,使教师在不断改进中得到提高。

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对各年级学生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

1.根据各年级学生的认识特点,把三到六年级学生的认识能力培养目标分别确定为“感知科学”“走进科学”“探索科学”。

2.针对各年级的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探究过程能力分为“观察与提问”“猜想与假设”“计划与组织”“事实与证据”“模型与解释”。

3.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阶段的学习反应,做好相应的调整,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4.充分利用实验器材,做到“精讲多练”通过实验使学生懂得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步骤。

三.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朝着自己喜欢的,擅长的项目发展。

1.针对科学项目方面的特长生,组织开展各种特色的科学活动,使学生的动手创新能力得到充分体现。

2.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科技活动竞赛,并做好相应的指导,使学生感受到科学的魅力。

主要的科学特色活动

科学小制作一:变废为宝

活动目的及内容: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充分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废弃品制作我们生活中能使用的东西,使学生体会到科学就在身边,并把所学的东西运用于发明创造中,注重学生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科学小制作二:模型制作

活动目的及内容:有目的性的制作相应的模型,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一步一步的制作中,领会到成功的喜悦感。

科学教研组

三年级上学期科学教学计划 第6篇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的整体设计有三个核心概念:生命体的基本特征(动、植物);物体和材料的特性(我们周围的材料);地球物质的特性(水和空气)。科学探究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年级高低,探究的水平有高低。本册教材侧重的技能:观察、描述、记录、简单实验、测量、维恩图比较、分类、交流和表达等。教学重点:

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相信、注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4、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和谐发展。

四、教学实施要项

1、教学的各方面都应紧紧围绕培养科学素养的宗旨,全面关注学生在科学知识、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的理解、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的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2、以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为重点。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亲身经历、动手操作和实验来学习科学。

3、重视对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注意发挥教材的整体效能,使教学形成一个有序列、有结构的整体。

4、注意对学生学科学兴趣的培养,用“教材去教”而不是“教教材”。

六年级上学期科学教学计划 第7篇

一、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的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科学探究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实施素质教育及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二、学习目标

(一)科学探究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实验中的观察能力、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培养学生利用书籍、网络、报刊等查阅资料,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和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数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2、培养学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的意识,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学生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识,敢于争辩的胆识,同时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合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三)科学知识

1、掌握常用的机械和工具的特征,并能设计和制作机械和工具。

2、观察和研究常见的形状和结构,并设计和制造自己的“桥梁”,体验科学与技术结合的乐趣。

3、了解能量以及能量的变化,并能在实验操作中亲自去感受。

4、了解生物的多样性、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三、学生情况分析:

1、通过过去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2、不足之处:上学期由于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限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

四、教材内容简析

本册共分四个单元,共32课。第一单元 机械和工具 本单元介绍了常用工具杠杆、轮轴、滑轮、斜面的原理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尤其是结合常用工具和实验器材设臵了许多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探究活动,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各类机械和工具的特点和作用。

第二单元 形状和结构 本单元介绍了各种建筑物中使用的形状和结构及其特点,从实验材料的选取到各种不同的设计都能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

第三单元 能量 本单元介绍了电能、水的三态变化、太阳能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学生掌握自然界中的物质可以相互转化,能量可以相互转化的自然规律,使学生养成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第四单元 生物的多样性 本单元介绍了多种多样的植物和动物、相貌各异的我们、生物之间的关联以及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五、基本措施:

1、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的特点,因势利导。

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4、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5、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6、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7、组织、引导学生参加科技小制作活动。

六、教学进度

第一周 第一单元第1、2课

第二周 第3、4课

第三周 第5、6课

第四周 第7、8课

第五周 第二单元第1、2课

第六周 第3、4课

第七周 第5、6课

第八周 第7、8课

第九周 第三单元 第1、2课

第十周 第3、4课

第十一周 第5、6课

第十二周 第7、8课 第十三周 第四单元第1、2课 第十四周 第3、4课

第十五周 第5、6课

第十六周 第7、8课

科学家计划在分子水平上模拟人脑 第8篇

人脑具有的能力是任何机器无法比拟的,其耗能只相当于一只30瓦的灯泡,却能学习、思考、预测行为结果、自我表达并理解他人的话。本次项目负责人、以色列籍南非教授亨利·马克拉姆指出,全世界有1/4的人口受到各种脑疾病的影响,而由于大脑过于复杂,导致药物研发成本居高不下。且全球约有20万名科学家在分别研究大脑的不同部分,产生了大量支离破碎的信息。

“人脑项目”的目标是要建造一个工具,把这些研究项目都转到一个和人脑一样的模型中,用真实的数据实现高度仿真模拟用以指导实验。

过去6年来,马克拉姆都在对其提出的名为“蓝脑”概念进行论证。他的研究小组2008年时造出了第一个微电路,可模拟1万个大脑皮层上的脑细胞单元。目前,“蓝脑”已能模拟约36万个神经元,这相当于小鼠脑中一个脑功能区的大小。然而要模拟人脑,还需要制造约1000亿个神经元。

虽然数字庞大,但研究小组已掌握了建造大脑的两个关键点:一是确定大脑结构的规则,这依赖于多种类型的神经元;二是神经元相互作用的功能规则,神经元通过脑电路的方式相互作用,这一规则并不随细胞数量的增加或小部分损坏而改变。这两个规则也解释了为什么人们即使每天失去1万个神经元,仍然变得越来越聪明。

另外一项发现是,每个微电路都能自发形成一个活动节奏,称为伽马震荡波。科学家认为这是整个大脑相互作用的特有特性,能产生统一的认知甚至意识。

科学4上学期教学计划 第9篇

科学素质,是指人具有科学知识结构、科学观察与实验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科学观念、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方面的基本品质。

一、科学素质培养的迫切性

1.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需要高素质的科技人才

目前,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无论在基础科学还是在应用技术方面,新的突破、新的发展层出不穷,人类面临着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和急剧变革的强烈挑战。中国若要在竞争中不被击败,就必须加快科技发展,并且必须源源不断地培养大批具有高质量科学素质的科技后备人才。

2.保护人类自身生存环境需要高素质的科技人才

过去的百年,特别是近几十年以来,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工农业生产上的应用,给人类带来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但是也带来了许多严重危及人类自身生存的问题。诸如资源的枯竭和浪费,环境的污染和土地的沙漠化、生态平衡失调、人口的剧增和物种的绝灭等等,给人类生存造成了严重威胁。

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所在,是依靠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这就需要大批高科学素质的科技人才。

二、科学素质培养的学科性

生物教学是中学阶段的一门必修课,在其教材编排体系中,无不渗透着素质教育,生物可结合教材内容,对青少年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充分的发挥,更由于生物学科的自然学属性,所以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科学素质的培训。

1.生物课堂教学应注意学生科学知识结构的构建,帮助学生构建正确和完整的科学知识结构,对于他们将来成长为高素质的科技人才十分重要

生物教学应促使初步构建生物科学的知识结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将较为系统的生物学知识传授给学生之外,在向学生介绍诸如细胞的发现、遗传规律的发现等重大科学成果时,应注意从科学研究的观察、发现、研究、结论和验证等各个环节进行系统而简明的介绍,使学生对该项成果的产生具有较为完整的了解,逐步构建他们的生物科学知识结构,并促使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2.生物实验教学应注意学生科学观察与实验能力的提高

提高学生的科学观察与实验能力,是使他们成长为高素质的科技人才的基础。初、高中的生物教材中,注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编入了许多实验内容,老师正确地处理这些实验,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观察与实验能力很有意义。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在要求学生进行预习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地完成实验操作、实现现象和结果的观察分析,并得出实验结论。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只起到引导作用,而不是让学生亦步亦趋地完成实验,这样的实验教学方法,能够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发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科学观察与实验能力。

3.生物课外活动应注意学生科学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促进学生科学实践和科学思维能力的发展,是使他们成长为高素质科技人才的途径。生物学是一门实验学科,所开展的课外活动大都是实践性很强的科学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好各种课外活动,能够较为有效地促进他们的科学实践能力和科学观察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有目的、有选择地在不同的学习时段开设不同的课外活动课题,由浅入深,由低到高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实践、科学观察、科学思维能力。

4.生物课各种教学活动应注意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养成

促使学生养成严谨、刻苦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诚实正直的科学精神,是使他们成长为高素质科技人才的保证。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用科学家在从事科学工作研究中的勤奋、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诚实正直的科学精神来激励学生。在实验教学和课外活动,教师应以身作则地影响学生,绝不能忽视实验操作和实验数据的准确性,更不能凭主观需求而编造实验观测数据,从而逐渐养成正确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六年级上学期科学教学计划 第10篇

六年级科学教学工作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接任六年级科学教学,同学们通过三年的科学学习,科学探究已经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部分学生学会了收集资料、整理分析和进行实验记录的科学探究方法,学生小组合作交流也有了基础。

二、教材简析:本册共分四个单元,共32课。

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

从使用工具开始,提出研究问题,然后研究最简单的机械—杠杆,由此开始认识杠杆类机械,再研究非杠杆类机械,最后以自行车为载体,以齿轮研究为主要内容对本单元的研究作一次总结与提升,让学生对机械的作用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教学目标:

1、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各类机械和工具的特点和作用。

2、有的机械可以省力,有的机械不能省力但能发挥其他作用。

3、能根据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需要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机械。过程与方法:

4、通过实验和收集数据,发现问题并作出自己的分析解释。

5、对于自己的预测,用实验来证实。

对于自己的探究,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乐意与同学进行交流。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

引导学生们对纸的抗弯曲能力进行研究。并运用学到的形状和结构的知识,做框架、建高塔、造桥的活动中,知道结构具有不同的特点能满足不同的需要;发现改变物体的形状结构可以改变其承受力的大小;体验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巨大影响,提高探究兴趣,发展探究能力。

第一部分(1——7课)是探究形状结构的科学道理。1——6课分别研究条形、拱形、框架等结构。7课是认识桥梁的结构。

第二部分(第8课)“用纸造一座桥”是设计科学合理的形状结构。

教学目标:

1、知道增加厚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材料的某些性能。

2、知道拱形承受力的特点是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了解圆顶形、球形等有与拱形相似的特点。

3、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稳定性强。

4、形状和结构与它的功能是相适应的。

5、识别和控制变量,记录数据、分析数据,把探究的结果与最初的假设相比较,得出合理的结论。

6、在探究中能既大胆假设又能小心求证。

7、发展尊重他人,认真倾听,敢于发表自己意见的品质。发展乐于动手、善于合作不怕困难的品质,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

第三单元: 能量

从学生最熟悉的电出发,探究电生磁,制作电磁铁,观察玩具小电动机怎样转动起来,把电能变成机械能。然后以电能与其他能量的相互转化为中心,认识各种不同形式能量及其相互转化,再扩展到认识太阳能,了解我们现在使用的绝大部分能量都来自太阳能的转化与储存。活动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5课),探究电流怎样产生磁性,制作电磁铁并研究电磁铁的磁极和磁力大小,研究玩具小电动机怎样转动起来,感受电能转化成动能的奇妙。

第二部分(6—7课),通过寻找电的用途,研究电的来源,认识电能和其它能量间的转化。

第三部分(第8课)探究煤、石油、天然气能源矿产与太阳能之间的关系,认识我们使用的能量几乎都源于太阳能的转化与储存。

教学目标:

1、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2、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性质。改变电磁铁的正负极接法、改变线圈的绕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的圈数、电池的数量等因素有关。

3、经历一个完整的较深入的探究过程,研究电产生磁、电磁铁磁力大小、小电动机转动原理,体会到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

想象的重要性,将自己的分析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

4、认识能量有多种形式,能相互转化并储存在一些物质中。意识到重数据分析,用严谨的科学态度得出结论,体会到合作的必要与留意观察、善于思考的重要性。

第四单元: 生物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本单元所关注的是物种的多样性。引领学生认识生物种类的多种多样,认识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认识生物个体不同的形态结构与他们的生活环境的关系以及多种多样生物存在的意义。

1-2课记录统计校园中的动植物种类,用生物分布图描述,感受校园生物的多种多样,建立认识。

3-4课从校园生物拓展到自然界生物多样性认识。通过分类活动,领悟分类是研究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方法,进一步建立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5课研究人类自己,认识生物个体与个体之间也是千差万别的。6-7课引领学生认识不同环境中生活的生物的特殊身体结构,生物形态结构,体会生物多样性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8课运用资料分析,认识到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大自然赋予生物生存的权利。

教学目标:

1、知道生物的种类多种多样。知道同种生物不同的个体各不相同

2、初步理解生物体不同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知道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知道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要保护它们赖以生活的环境。

3、能观察到生物之间可辨识的不同特征。知道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能用实验、调查、查阅资料等方法收集信息,寻找问题的答案。能倾听他人的报告,并能用适宜的方式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

4、能够关注周围生物所生活的环境,具有环境保护的意识。能够认同人类是生物家族中的一员,愿意与生物家族的其他成员和谐相处。

5、能够体会到仔细观察常会有许多新发现,发展研究生物的兴趣。

三、教学措施:

1、用丰富多彩的亲历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记录、收集数据,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能力。

2、用激励的评价语言激发他们的兴趣,用展示成果的活动彰显他们的能力(四人合作小组:组长、实验员、记录员采取轮换制)

3、以严谨的科学态度指导他们规范操作实验(控制变量的对比实验)。

4、提供成果展示平台,评选制作作品(建高塔、美丽的桥、生物多样性小报„„)迎接学校主题开放活动。

5、建立经常性评价与综合性评价考核制。课堂常规30%(发言、倾听、不同意见、独特观点)+实验探究30%(记录表、实验报告、成果资料)+卷面测试30%+小组合作自评10%。

操作:常规记录1人(制表格),科学课代表1人收集活动记录、实验报告、成果资料。小组自评表。

四、教学进度:

周 次

11、使用工具

2、杠杆的科学

(一)、(二)周 次23

周 次34

周 次46

周 次58

周 次61

周 次73

周 次86

周 次97

周 次101

周 次11

周 次126

周 次131

周 次143

周 次155

周 次167

周 次17—20、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一)、(二)、轮轴的秘密

5、定滑轮和动滑轮、滑轮组

7、斜面的作用、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

(一)(二)、抵抗弯曲

2、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一)(二)、拱形的力量

4、找拱形

5、做框架

(一)、做框架

(二)7、建高塔

(一)、(二)、桥的形状和结构

8、用纸造一座桥

(一)、(二)、电和磁

2、电磁铁

3、电磁铁的磁力

(一)电磁铁的磁力

(二)5、神奇的小电动机、电能和能量

7、电能从哪里来

8、能量与太阳、校园生物大搜索

2、校园生物分布图、多种多样的植物

4、种类繁多的动物、相貌各异的我们

6、原来是相互关联的、谁选择了它们

六年级上学期科学教学教研计划 第11篇

教学教研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情况分析

1、教材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经经历了“家庭——学校——家乡与祖国——地球”的观察,研究,认识周周事物和周围环境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在这个学期里,我们学习“我们居住的星球”这一内容,进一步扩大他们观察,研究,认识事物的视野,引导他们开展相对独立的科学探究活动,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

2、学情分析

经过三年的科学学习,大部分学生平时在科学学习上态度较好,积极性较高,但是,由于活动材料限制,学生在家娇惯,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较弱,少数学生对对科学这门学科不够重视,导致科学意识淡薄。

3、个人教学研究

以科学探究为核心,注重探究学习活动安排,尽可能让学生投入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致力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使学生通过亲自参与科学探究活动,获得自主体验,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三、教学教研目标

1、教学目标

(1)“我们居住的星球”将让学生了解地球的样子,人类认识地球的历程,知道地球仪,地图与地球之间的联。

(2)“地球上的一天”是让学生了解昼夜交替现象,知道气温变化与动植物的行为变化关系,逐步培养学生观察记录,进行模实验,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3)“地面形态的变化”是让学生认识地球表面的形态及变化的原因,了解科学家是如何进行科学探究的,让学生充分体验探究的快乐。

(4)“四季中的变化”是将引导学生去了解四季变化的原因以及知道四季气温,动植物,星空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教研目标

(1)加强理论学习,推进新课程的改革实验。

(2)积极参加学校的教研活动,大胆创新,不断进取,成为创新型的教师。

(3)以“三生课堂”为指引,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4)加强对多媒体,班班通的有效使用,使现代教学手段服务教学,优化课堂教学效率。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地面形态的变化

教学难点:四季中的变化

五、教学教研方法

1、把握小学科学习特点,因材施教,因势利导。

2、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3、用丰富多彩的动手操作,亲身经历充实教学过程,让探究科学的主要学习方式。

4、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六、教学教研安排

1、教学安排:

周次

9.1---9.7

我们的生长发育,地球

9.10--9.14

地球仪,地图

9.17--9.21

建立地球档案,昼夜交替

9.25--9.30

昼夜交替,谁先看到日出

10.1--10.7

国庆节放假

10.8--10.12

昼夜温度的变化,一天中的动植物

10.15--10.19

卵石的形成,溶洞

10.22--10.26

期中复习及考试

10.29--11.2

升高的河床

11.5--11.9

沙尘暴,唐山地震

11.12--11.16

庞贝城的毁灭

11.19--11.23

地表变化带给我们的信息

11.26--11.30

四季星空,一年中气温的变化

12.3--12.7

水结冰了

12.10--12.14

动植物是怎样过冬的2

12.17--考试

期末复习,迎接考试

2、个人教研安排

九月份:

1、学习新课标

2、书写本学期的教学计划

十月份:

1、开展听、评课,互相学习

2、关心后进生,帮助他们进步

十一月份:

1、适当复习,迎接期中考试

2、开展听、评课

十二月份:

1、进行正常的教学工作

2、写好期末复习计划

元月份:

1、认真做好期末复习工作

科学4上学期教学计划 第12篇

校园生活是快乐的,挖掘快乐,体验快乐 2011—2012学上学期科学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期三年级共有5个班,本人任教三个班,2011—2012学上学期科学教学计划。由于每个班的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特点,所以对于每个班的学习要求针对不同班间的差异有所区别。这是三年级的同学第一次接触到科学这门全新的学科,树立正确的观念来看待这门学科,并学会初步的研究,探索科学世界知识技能的方法,能够与别人合作,自己动脑思考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这是本学期的重点。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内容的选编上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顺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基础性的、浅显的科学活动作为学生探究活动的主题,同时注重对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的整合。以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做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让学生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发展自己的科学探究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科学在我们身边:(1---3)课,以学生玩玩具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展开,拓展到了解身边熟悉的、常见的事物,教材中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学生感兴趣的探究活动,通过亲历活动,使学生“走近科学“,初步感悟到身边处处有科学,生活离不开科学的道理。

2.我们怎么知道:(4---9课),以“学生对身边事物已有的观察、认识”为引领,进一步认识身边的物体,解释观察到的现象,探索其中的奥秘,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步骤,为学生亲历科学提供一把入门的钥匙。

3.水的科学:(10---14课),以‘‘学生对水已有的认知”为线索,通过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水资源的分布、欣赏自然界水体的美丽、了解水的三态、认识水中物体的沉浮、进行水的多少的比较、认识水的压力等各种探究活动,层层展开,逐步推进,使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手段和方法,了解、认识水的特点,工作计划《2011—2012学上学期科学教学计划》。

4.天气与我们的生活:(15--19课),以“学生对天气的亲身体验“为线索,进行观察、记录、整理、制作等探究活动,增强学生观察身边科学现象的意识,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身边常见科学现象的情感,意识到探究科学可以从身边的科学现象入手。

5.我们周围的空气:(20--22课),引导学生了解空气的有关知识,知道空气的成分,空气对人类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6.研究与实践:以“学生对玩具的认知’’为线索,引领学生尝试自主运用已经掌握的科学探究方法和已有知识,解决生活中形象、直观的具体问题,包括较为简单的器具的拆卸与组装,简单工作原理的探究,初步培养学生“模仿与制作’’、“拆分与组合’’的动手能力,及认真细致、善于思考、善于动手实践的科学态度,使学生意识到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科学探索的故事”让学生搜集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索的故事,对科学发明与初步的了解,认识到科学就在身边,发明并不神秘。

科学课的教学要做到:从科学课特点出发,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切入到基础性的、规范的科学探究活动之中。教材主要围绕“走近科学”、“亲历科学"、“自主探究”三个专题选择内容,遵循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既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意探究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独立操作中观察、思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有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我们怎么知道》、《水的科学》、《天气与我们的生活》、三个单元。

难点:使学生以自主体验为手段,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科学知识各有侧重,且由易到难,逐渐上升。

五、教法学法

1.从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过程入手,以实验为主,社会实践为副,力争让学生从亲自动手实验,把课程提出的一些日常生活现象运用电教媒体进行再现,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以实验方式加以验证,并对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思考,写出观察报告。同时注重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的精神培养,及过程的培养。

2.改变评价学生的方法,运用自我反思性评价与教师评价、小组成员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以自我反思性评价为主。注重学生平时的制作能力、观察能力与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做一做,看一看,想一想中去探究学习科学知识知识,并在作科学的过程中学科学。

3.运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辅助教学。

六、教学进度

上一篇:儿童美术培训班策划书下一篇:秋天的写景作文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