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没有危机意识

2024-07-16

不能没有危机意识(精选7篇)

不能没有危机意识 第1篇

不能没有危机意识

xx,这只商海中的大船,风雨兼程,驶过了自己不平凡的15个春秋,谱写了xx人一部壮丽的发展诗篇。是xx人用永不言败,永不放弃的奋斗精神,曾让所有的艰难望而却步!回首xx十几年的成长历程,是艰辛、曲折的发展历程,xx人有过心酸,也有过喜悦,一起哭过、也一起笑过;十几年来,xx人始终用坚定不易的意志品质和人格魅力,谱写了一部机遇和挑战同存的进行曲,每一次跨越式的发展,召唤我们的是对企业明天的憧憬和向往,然而,每一次的跨越,接踵而来的危机四伏,困难重重的挑战!xx的发展始终没有停止过,而xx人的每一天也是在“危机”中度过的。xx人正是拥有这样的危机意识,才一步一个脚印,昂首挺胸一路走来;xx这只遨游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的商船,才一路乘风破浪,一路凯歌、驶向远方……

一、没有危机就是最大的危机

市场经济不变的法则就是永远在变。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要想与时俱进、有所作为,只有保持持续不断的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落后就要挨打!没有比这些道理更能说明问题了。

企业不发展,管理不提升,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当企业在发展到一定的空间和高度以后,如果不思进取,谋求更大、更远的发展,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最终将会逐渐萎缩,被市场无情的淘汰。xx润邦绿色包装工业园项目的实施,在传统的瓦楞包装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新的包装市场需求时,发展绿色包装、促进循环经济的背景下,将包装的产业链进一步的升级,包装商业模式的进一步转换,这是一个跨越,更是全新的挑战!

在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实践中,虽然危机没有风向标,没有标识,但是这一过程,没有危机意识是万万不能的。正如宴总在年中工作会议上一番话,让所有参会的人员是有深有感触:xx集团之所以能发展到今天这样的局面,正是因为我们从来没有想还可以多做几年、或更长一段时间,坐享其成,而是我们时时刻刻都在思考:如果我们今天做不好,明天就会在民营企业中消失这样强烈的危机感!正是凭借这样的危机意识,xx才有了今天。没有了这种强烈的危机意识,我们将面临着更大的存亡危机!

二、居危思危,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生产性企业,面临的是同行业激烈的竞争、原辅材料的不断上涨、各项管理成本的不断上升、客户需求的日益增加等等一系列压力,让企业在本身的发展之路上,已经筋疲力尽,发展的道路上布满棘刺。而2008年的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的爆发,因此带来的冲击,更是让企业在发展的道路上如履薄冰,带来更为严峻的考验,更加艰难!。

面临企业自身存在的困难和大的经济环境,我们暂且不说金融海啸起因和爆发的过程。但是当我们意识到这场危机与我们自身息息相关的时候,真正意识到“狼”来了的时候,我们该怎样对待生与死的抉择?面临恶劣的经济环境,当大家都在惊呼“狼”来了的时候,我们有没有认真思考、分析,狼来自何方,狼又在哪里?

狼来了,要想不被狼吃掉,必须使自己也变成狼,与狼共舞!然而,我们要变成一匹实实在在的狼,不是一匹披着狼皮的羊,因为那样早晚会黔驴技穷,最终还是被狼吃掉。只有当每个人都变成狼的时候,才能形成一群狼,形成狼的团队,依靠狼群的威力,让对手闻风丧胆!这是狼的文化,面对生与死的抉择,我们必须是自己变得更加强悍、凶猛、强大,只有这样才能迎接生与死的考验。作为金融危机影响下,处于困境中的企业,我们何尝不是如此!不进行这样的思考、不这样的要求自己,和坐以待毙有什么样的区别?

三、从危机中寻找出路、转危为机

2009年,xx润邦绿色包装工业园项目的实施已经进入关键阶段,它是集团实施可持续、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胜达包装向xx润邦转型的关键之年。然而危机就在我们的身边,它时刻影响着我们,稍有不慎,甚至会使我们在发展的道路上功亏一篑,所有的业绩付诸东流。这就促使我们发挥自身的潜能,从中寻找规律,探索如何从危机中寻找出路,转危为机。

传统的瓦楞包装行业,面对当前不利的形势,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企业必须强化内部管理,这是对企业应对各种困难,避开各种风险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事。首先瓦楞纸板生产线是瓦楞包装企业的生命线,原材料的投入占整个生产成本投入的70%~80%,各种消耗占相当重要的位置,因此对瓦楞纸板生产线降低消耗、提高生产效率,进行技术革新、设备改造;积极寻求低克重高强度瓦楞原纸,降低原材料的采购成本是控制瓦楞生命线的当务之急。其次,在某种意义上说,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是资金链的循环,企业在应对各种危机的形势下,保证企业的现金流量,是保证企业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加强资金安全的防范意识,防止客户市场的突变陷入资金危机,最终变成死水一潭。在内部要减少原辅材料、半成品、成品的不良积压,避免导致资金呆滞,对外要积极寻找信誉好、资金回笼快,优良客户合作,确保企业的资金链的良性循环,保证资金安全,让企业度过难关。

曾经有人说,对于泡沫性的企业,面对金融海啸的冲击,如严冬来临;但是对于经营稳健的企业来说,则是一个投资的春天,因为它能从危机中找到了商机,转危为机。xx润邦绿色包装工业园项目,正是在这样的环境、大背景下投资兴建的,找到了企业发展的契机,包装产业链得到了进一步的升级和提升,企业也得到了最大的发展。2009年初,薛总鲜明的提出了“三新两改”的经营举措,三新是重点,两改则是对目前的客户、产品的进一步优化;四大业务板块立足包装行业,构建“大包装工业体系”,不断的进行升级提升,深挖内部潜力,加强各方面的管理工作。就是这样的机遇与举措,让每个人对企业的未来充满了信心。但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完成各项工作,达成既定目标我们任重而道远!我们不不能坐享其成,也不可能垂手可得!

古有范仲淹的忧国忧民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近有顾炎武“国家兴衰匹夫有责”、孙文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启示警言。虽然我们没有先辈们那么高尚、那么伟大,但是作为一名有责任感xx人,面临机遇和挑战,危机四伏,困难重重的环境下,要实现企业美好的愿景和蓝图,不能不明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不能没有忧患意识,更不能没有危机意识!

不能没有危机意识 第2篇

(一)消融

面前,沉默的躺着一张数学卷,上面通红的分数直刺入我的眼睛,那么少,少的用手指头就能算明白,我不禁沉默了……周围同学的笑声,那么清晰地穿透我的耳膜,回荡在心涧之间,而我又是那么清晰的感受到,他们得意的眼神硬生生的刺入我的内心。一阵痛楚之后,我只觉得有什么东西正慢慢消融……

(二)遗失

“哦,这道题啊,这么简单,你怎么还能做错?”同学笑了笑,划去我所有的解题步骤,三下两下就把过程写的一清二楚,扬长而去,留下我瞠目结舌的呆望着,还皱着眉头,不住的用笔敲着头。如此简单,在我的思维公式下变得如此复杂。我迷惘了,或许我真的不行。万般思绪中,我只觉得有什么东西已经遗失了……

(三)忆

我天马行空的想起了过去。初一,第一次考试后。面前,同样沉默的躺着一张卷,上面通红的分数同样直刺入我的眼睛,同样那么少,少的用手指头就能算明白,只是不同的,是过去的我。眼中闪着泪花,凝视着卷子好久好久,突然,坚决的对好友说;“下次,我一定能考好!”好友使劲的点点头,笑着说;“哇,你的眼睛好亮哦!”一个月后,我的名字如此显眼的排在了成绩单的前面……

(四)寻

那一句“我一定能考好!”仍旧在耳畔旁四处撞击回荡着,空气中的浮躁却慢慢沉淀下来,迷惘的心终于驶向平静的港湾,我静静的思考着。或许是过于急躁,或许是过于焦虑,或许是过于担忧,面对如此多的优秀的人,面对一次又一次的挫败,我自卑了。可是我竟然忘记了,最终要的事情就是相信自己。自信,会让我在迷惘中找到方向;自信会让我在失意时学会乐观;自信,会让我在失败处凝聚起再试一次的勇气和力量。没有自信的我,变得如此懦弱和胆怯。

不能没有“课外” 第3篇

之所以思考这个问题, 是因为近年来听到不少教师和学生在喊累, 究其原因, 师生两方都提到“课太多了”。

因为应试教育的干扰和社会的纵容, 很多学校办学思路错误, 违背规律, 不执行课时规定, 认为加班加点是提高升学率的唯一法宝, 既拼时间也拼体力, 把学生“圈”在课堂, 围绕应试搞训练, 教师反复讲解, 学生大量练习。一些学校的个别科目总课时甚至是教育部规定的两倍以上。到了高三, 语文、数学、外语三门课时超量, 以至于学校的课表“拿不到台面上, 不敢见人”。但事与愿违, 上了那么多课, 不仅把师生搞得疲劳不堪, 效果也差。这是因为学生没有了“课外” (或曰“课余”) 。很多教师已经发现了这种教学的弊端。

如果把全部精力放进了课堂, 学生课后只能睡觉了。

课堂, 只能解决部分问题。课堂, 只是学生全部学习生活的一部分。学生没有了“课外”, 学习就不完整;学生没有了“课余”, 就很难培育学习的趣味。学生在课外做些什么, 他们如何支配有限的课余时间, 对掌握学习方法有没有个人思考, 对他的未来会有重要影响。

一、学生学习需要更大的天地, 过多上课不利于学习兴趣的发展

课程课时设置依据正常认知特点, 有内在规律, “浓缩”或“稀释”都不利于学生的接受与理解。特别要注意的是, 简单重复和无休止的训练有可能导致学生对学习产生误识, 并扫灭学习兴趣。中国教育中, 从小学开始的应试意识一直困扰着学生, 他们能在压力下保持一点学习兴趣很不容易。中学课程, 学科趣味仍然应当是学生的学习动力, 无视这样的常识常理, 学生的学习也就难有愉快可言。

在学科的课堂上, 知识呈现有可能是独特的、单向的, 课时仅够教师完成基本内容的教学。学生通过感悟, 把知识转化为某种能力, 形成思维方法, 需要思考、理解和逐步消化吸收的过程, 需要一定的背景、经验, 甚或需要某种契机, 有时甚至可遇不可求。课堂教学按部就班, 只有在课外, 学生方能比较从容地思考领悟, 对所学知识整合巩固, 并作进一步探究。这个过程饱含学习趣味, “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 就是这个意思。学生通过思考感悟获取的方法是最有价值的, 而如果他没有时间去感悟, 那样的“学”会带有缺陷。

没有了思考时间, 缺少理解消化过程, “学”变为死记硬背, 也就扭曲了教学观, 师生皆以为“课堂万能”。目前的检测评价模式, 思维含量不高, 不强调个人见解, 难以考查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死记硬背非但不吃亏, 反而有利可图, 这就为一些学校鼓吹“强化训练”“集中复习”找到了充分理由。

在课堂, 有时我会发现某位学生有令人惊讶的见解, 我曾注意过他, 并自以为了解他的学习状况, 然而, 这次课堂提问, 他的回答超出我预想, 他的独特见解与简约表达都让人刮目相看, 我甚至怀疑自己以前是否了解他。其实这并不奇怪, 我以前对他的判断也并不错;是他在这段时间突飞猛进, 有了质的变化, 而这些变化, 课堂上未必能表现, 也不一定有机会表现。他在课堂之外, 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方法, 发现了感兴趣的问题, 这段时间, 他很“来劲”。在课堂上, 教师不大可能分别关注几十位学生的个人状态 (那样不免顾此失彼) , 而往往把注意力放在特别需要教师的学生身上, 而且一段时间内有特定的需要关注的对象。就在这时, 其他学生并没有处于停滞状态, 他们在“学”, 在教师没注意的时候, 在教师不知道的地方。

课堂上, 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开展学习和交流, 教师为此集中了个人智慧, 课堂交流有典范性。可是, 并非一切知识与能力都要通过“教”而获得, 也并非一定要在课堂才能获得, 学生的感悟思考是他发展的主要契机。

学生的思维能力形成有许多因素, 不大可能全部来自课堂。学生在课堂接受的教学和交流, 给他以启示, 然后, 他在课外进一步学习与思考, 逐渐形成能力。正常状态下, 学生每个星期上5 天课, 每天6 至8 节, 仍少于他的“课外”时间。在需要保证的睡眠时间之外, 他有时间接触一些事物, 并有余力关注感兴趣的问题;同时, 他需要利用这些空余时间思考, 包括课堂上发生的一切, 也有可能进行“回放”。

二、课堂并非万能, 靠多上课不可能解决问题

如果课堂真有那样神奇, 能让一切问题迎刃而解, 而且留给课外的只是轻松和快乐, 那不妨多上课。然而情况不是这样。

很多教师重视课堂教学, 这是对的。但是, 过于迷信课堂的作用, 可能事与愿违。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教师个人业务修养可能难以达到那样的境界;二是违背认知规律, 不了解“学”和“习”的关系。教师误以为“课堂循序渐进”是正途, 忽略了学生“课外”的自主学习与探究, 也就有可能忽略学生的学习个性。

以写作教学为例。绝大多数写作者说不清具体技能的来处, 能说清的则又未必能写好;几乎没有人认为个人写作能力来自课堂教学;他不止从一人一书一处而学, 而是“时时”“处处”在学、在悟。

又如, 语文的当堂阅读从来解决不了多少问题, 得靠大量的课外阅读积累经验, 这是常识, 但人们常以为课堂万能, 不少人把一节公开课的作用吹得神乎其神, 而无视学生的课外学习积累。小学阶段的开蒙, 课堂比较重要, 要讲授基本方法;到小学高年级, 很多学生已经具有阅读理解的基本能力, 他的自由阅读积累是他上课时“走神”的本钱。无论读与写, 学生的课外思维活动多于课堂, “触点”多, 获得的启示也必然多。人能走路, 不会是在课堂学的, 像是有本能一样, 他总会先走起来;至于走得“整齐”, 会迈正步, 简单训练就能完成。

爱因斯坦说过, “人的差异在业余”。同理, 学生的学力差异, 也多在“课外”形成。如习惯养成, 不完全靠课堂。学生的学习个性, 特别是他的一些习惯, 形成因素多来自思考和行为方式, 大量的课外时间有助于习惯形成。一般而言, 课堂教学考虑的是“共同基础”, 发展学习个性, 则在于学生个人的学习天地;他能把这块天地拓展到多大, 要看他有无趣味, 有无想象力, 有多大的余力, 以及有多大的活动空间。

学生有没有支配时间的能力?如果学校不占用双休日, 他会如何安排?如果有一整天时间, 他会怎样计划?如果有三个小时, 他会做什么事?如果只有四十分钟空余, 他会不会想到可以利用来做一件有意思的事?如此等等。总之, 学生在没有教师 (或家长) 指导的状态下, 知道该做什么、如何去做, 作为学生, 他合格了。

基础教育阶段, 学生所学, 要引导一生。现在一些学校迷信“集中管理”, 具体而微, 学生被挤压到没有“课后”和“课外”, 午休管, 晚饭后也管。只要有半个小时空余, 就会有教师“见缝插针”, 在教室讲课或是做练习。这些, 对学生形成习惯、获取智慧毫无益处。2004年, 南京有学校解说“集中教学”的原委, 说“ 帮助学生把时间利用起来”——高中生已十六七岁, 要由学校帮他决定用餐时间, 要由学校统一午睡, 要由学校统一晚自习, 从早晨六点“帮”到晚上十点半才放回家, 这不是“教学”, 是“管制”。管多了, 学生没有了“课外”, 没有自由支配时间的经验, 日后也就没有了自理能力。进入高校, 处在“无人管”状态, 让他自由支配时间, 一些学生便不知所措;应试教育把他们送进高校, 而他无法适应无人管束的生活, 不知如何“自主”“自立”。在这样的状态下, 指望他创新, 不太现实。

没有紧迫感,就不能应对危机 第4篇

在目前的经济寒冬中,我一直有个遗憾,就是居然找不到一本书作为过冬的理论支撑。但当我一口气读完这本《紧迫感》,一种畅快感油然而生,很多困惑我很长时间的郁闷,一扫而空。

该书作者是哈佛教授,全球“领导力第一人”——约翰·科特(John P.Kotter),约翰·科特曾因提出企业领导的新观点而获得“强斯克奖”;因改革哈佛商学院研究生课程设计而获得“埃克森奖”;他的领导力论文被评为《哈佛商业评论》最佳文章,两度获得“哈佛商学院最佳文章奖”;他因《松下领导艺术》一书而获得《金融时报》评选的“全球商务书籍奖”。

不过,我对他的熟悉却要推前到十多年前。那时,我在摩托罗拉担任战略规划经理,上司推荐了一本书给我,这本书的名字叫《企业文化与经营绩效》、作者就是科特。在这本书中,约翰·科特强调说,企业持续发展最重要的要素是文化,经营业绩不过是文化的一种表现,由此,我反过来看摩托罗拉的兴衰,一下就明白了许多。

所以,当我拿到这本《紧迫感》时,首先题目让我为之一振,在寒冬期中的中国企业有多少家有紧迫感呢?或者说危机感?当然有人会说:你看不少企业都已经在裁员了,很多企业都在亏损,报纸电视天天在说如何过冬,这还不算紧迫或危机?

企业亏损,老总紧张,媒介渲染,这就是真正的紧迫感或危机感?当我们讲企业的紧迫感与危机感时,事实上是在说员工的紧迫感或危机感以及公司的文化是不是需要变革。从这个角度看,寒冬期企业老总也许紧迫,社会也许紧迫,但员工却未必紧迫,这有点像国有企业,企业垮掉了,但员工却未必真着急。

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约翰·科特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词,来区分这种现象,那就是“虚假的紧迫感”。什么是虚假的紧迫感呢?那就是虽然知道大难临头,但却在处于焦虑和慌忙的状态之中,而不是那种在遇到危机时所体现出来的目标明确、思维清晰、有计划、有安排地进行应对!

焦虑和慌忙是属于企业老板或者主管的,而目标明确、行动一致才是属于员工的。一个企业要想真正对危机形成紧迫感,或者说所谓的紧迫感并不是应对危机的一种状态,而是一种应对危机的集体行动,是针对目标与结果的集体行动。

如何行动?在约翰·科特提出的四大策略中,我特别欣赏他提出的一个词,叫“NoNo族”——这是对那些拥有既得利益的聪明人的概括,因为他们总要你拿出百分之百的证据,否则就会发动一场对你说“No”的群众运动,或者他们会在你行动的时候,提出各种合理化建议,让你发现自己有多少不合理,然后放弃行动!

正如约翰·科特自己承认的那样,对“完美”的追求,其实根植于我们每一个人的骨子中。我们或多或少都有“NoNo族”基因,既然如此,这个时候解决的根本办法可能要“由外而内”——这也是约翰·科特提出的紧迫感策略之一。也就是说,如果要想“安内”,首要的是建立一个外在的参考系,然后触发员工或者企业组织性的对比与反省。

我想,这就是虚假紧迫感与真正紧迫感的区别,在寒冬中,我们有多少企业在那儿对员工大谈紧迫感、危机感,却不去寻求客户满意度、忠诚度方面的不足,不去寻求与竞争对手的差距,而没有这一类外在的“敌人机制”,主观的危机感与紧迫感就很容易被稀释,要知道,市场危机本质上是竞争危机。

这就是《紧迫感》的价值。寒冬之中,我们需要一个平台,需要一个思想的平台去讨论目前所碰到的问题,我觉得《紧迫感》就是这样一个平台。当然,没有人会天真地相信一本书能给我们解决所有问题的药方,但我们要相信一个基本的逻辑,没有人能够知道这场寒冬有多长,也许会很快结束,也许会长达几年。但我在研究全球优秀公司的时候,发现没有一家企业是没有经所过经济危机的。从这个意义上讲,而对危机,中国企业其实并没有真正做好准备。

危机创造紧迫感,但紧迫感并不会必然传递到公司的员工与文化中。在这里,我愿意与大家分享锡恩所遵循的业绩定律:业绩背后是团队,团队背后是文化,文化背后是心态,心态背后是企业对员工心态的投资!如果我们想在寒冬获得业绩,那就只有两个方法,要么从竞争对手那里把客户抢过来,最好的客户,永远都在竞争对手那里;要么创造新的市场,最好的客户,永远在新的需求之中。

不能没有你随笔 第5篇

生命中有很多陌生的、熟悉的和亲密的人,这中间却没有你——你属于特别的一个。我们不熟悉,也不陌生;我们没有密切的交往,但却有着深深的记忆;我们远在天涯,又近在咫尺。这是一种若有若无的关系,彼此无法拥有,但又万分珍惜。

我遇到你,就像你遇到我一样,纯属偶然缔造的奇迹,缺失了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正确的伦理,却彼此欢欢喜喜、柔情蜜意。没有太多的奢望,没有深沉的牵系,没有郑重的承诺,但是,在内心深处明明白白都有对方的一席之地。敞开最柔软的心扉,我在你里,你在我里。

你是我的一缕浅浅淡淡的忧伤,是我的一盅隐隐约约的美丽。生命里除了那些清晰的东西,应该还有一些拿捏不准的诗情,一些无法描摹的画意。生命是如此的贪得无厌,怎么都不能圆满。在这种不圆满中,我们或多或少地点缀着彼此。也许,说出来,不够君子,做出来,也不是那么符合情理,但是,生命里就是需要这样的一点东西,就像冬天少不了一两场雪,春天需要滴几场淅淅沥沥的小雨,夜幕上缺不了月亮和星星,远方天际处必须有一条看得见又摸不着的地平线,时刻挠扰着我们的心呀,没有暂停,没有终止。我确定,这是爱的一种。

不能没有你。没有你,我就不再是现在的我,至少没有这么的浪漫,这么的多愁善感。我的生活将被现实毫不留情地占满,没有任何虚虚隐隐的秘密。如果,生活变成了那样,该是多么的没有道理,没有情趣!

我知道我爱你。这爱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没有任何办法成功,但已经成为生命里的一种抹之不去的惦记。如果没有我,你会是你吗?若是,我会伤心的!因为我要成为你生命的唯一,虽不占什么分量,却又不可代替,就像那天你眼底里溢出的焦虑,只有我能够察觉,只有我能够替你擦去。

不能没有你。你是我生命中的美丽。因为曾经搭讪,我们彼此矗立。 我是你生命里的守望、坚持、忽略不掉的情思、顾及不到的.甜蜜。也许,我们有相同的感觉:一样的贪婪,一样的不舍,一样的希冀,一样的躲避。有时候,没有时间,我们却很想相聚;有时候,有机会,我们却说没有时间。因为,相聚不容易,我们有太大的压力。爱,必须是明媒正娶。但是,人啊,为什么偏偏喜欢偷饮那一杯月光?舔吻那一个羞涩的笑靥?

不能没有你。没有你,我的生活的图画将没有背景,我的生命的主打歌也会没有了伴奏的旋律。任凭远的、近的、深的、浅的、张狂的、敛蓄的纠缠成死结……我是你心灵的一角呀,你是我生命的一隅,我是你一个坏坏的笑呀,你是我一抹羞羞的回忆。

如果,月亮不再需要云儿的烘托,蓝天也不再想望鸟儿的舒展的羽翼,花儿不思念蜂蝶,人们都抛却梦想,也闭口不谈青春的懵懂话题,我想我们才会将彼此轻轻放下,让一去不复返的风儿带走最后的一缕香馨,就像从没有长过任何东西的戈壁。

你就是一块儿石呀,却被痴情人写成了不朽的名著《石头记》,被多情的小说家塑造成了大闹天宫的孙行者,你沉甸甸地统治着我的心,我的身,我的思维,我的一方窄窄小小的天地。

任何语言都显得苍白、无力,说不胜不说,言却无法及意。但是,我知道有一句是对的,那就是:不能没有你。

不能没有你作文 第6篇

不能没有你啊!人生是不可能一帆风顺的,人生不过是不断栽跟头,而又不断爬起来前行的漫长过程。但失败和成功仅一箭之遥,关键是你在对待失败时是怎样的态度。但有一点是不能否认的那就是人生没有失败,就不可能有成功。所以,人们在获得成功的灿烂前,必须要接受失败的考验。如果你能从失败的阴影中坚强地走出来,走上汲取教训、再接再厉的这条路,就有可能通向失败的反面成功!成功固然辉煌,但失败有何尝不美丽?没有经过风霜洗礼过的腊梅必定不能散发出宜人的芳香!失败是个未知数,他是通向成功的必由之路。谁不想看到胜利女神的微笑呢?所以,我发自肺腑地说:“在我的生命中,不能没有你!失败的滋味!”

人生有好多东西值得我们去珍惜,去体味,快去捡起那些本应该属于你的“财富”吧!

不能没有你作文 第7篇

惊蛰谷雨,海棠三生漫红尘。

春季,幼时的我手捧书卷,那是初识你的日子,你迈着轻盈的步伐,款款向我走来,为我讲述着各种各样的故事。《小王子》中,那个拥有一颗不受成人世界的愚昧而污染的心的来自B612小行星的小孩子,还有他那份对他的玫瑰花忠贞不渝的友情,令我有些感动和神往。而《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汤姆的勇敢与真诚也深深地打动了我,我沉浸在你给我讲的故事中,在烂漫的春日下,我陶醉其中。

夏至仲梦,荷香十里摇船桨。

夏季,本该是令人烦躁的季节,你却端一杯清茶,静坐于树下。在《简・爱》中,我看到了那个女孩的坚强、勇敢与不屈,在那个排斥女性权益的年代,她敢于站出来维护。而《呼啸山庄》里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两人不为世俗所压的爱是他们对所处的那个旧时代的一种顽强的反抗。你的教诲如同一丝清风,裹挟着书卷的清香,抚平我内心的波澜。在这个蝉声鸣噪的季节,给我带去难得的舒心。

秋分霜降,清秋木樨个栏栅。

秋至,你将我带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诗词。陶潜笔下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然心境恰如荒野中盛开的一朵清菊,浅浅淡淡,漾着芳香。李白诗云“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恰如沧海般广阔的心有如狂风浪涌的激烈。李清照的“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的孤独惆怅。又似王维一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心境也如石上清泉,叮咚有声;如松间明月,安然有韵。这个秋季,你不仅让我看见了“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美景,也让我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风情万种。

大雪未至,茶梅细雪掠熙攘。

冬来,大雪纷飞,你静静的坐着。那个冬天,你带我感受到了《木兰诗》的艰辛传奇,字字入目;《岳飞传》的悲壮凄凉,回回惊心。正看见女儿家戎装焕发,立代父从军之心;**亭上,英雄长叹,发壮志难酬之感慨。无数的历史章节,历历在目,如浓酒洌香难以忘怀。冰天雪地中,你带我见证了历史长河的跌宕起伏。

你陪我走过了一个又一个春秋,领略了一道又一道风景。我背后的路,也悄然印上了你的`足迹。

上一篇:支付宝五福活动下一篇:关于女生勇敢励志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