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管理学生的方法技巧

2024-07-04

教师管理学生的方法技巧(精选9篇)

教师管理学生的方法技巧 第1篇

管理中的学生最难管教,尤其是管得太严的学生,老师应该多考虑学生的感受和处境,给学生更多选择的空间,让学生在受教中成长,在成长中受教。

我的地盘我做主 提升自我认知度

北大附中正在做一件事,就是把更大空间和更多活动还给学生。校内的图书馆、咖啡厅,都是学生自主去组织竞标、经营、承包。我们有一个想法,就是把学校里的一些资源尽可能让学生更好地管理和利用起来,变成他们在校园里面就可以事先去实践以后走向社会要做的事。有的时候,学校也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到校外去实践。现在社会媒体的影响越来越大,我们鼓励学生自己创办媒体,自己在学校里面产生舆论影响力。

在培养目标上,北大附中希望培养学生的领导力。领导力,不一定非要做领导,它更多强调的是在思想、行动等方面对别人能产生影响,起到作用。比如有的学生很有亲和力,别人愿意跟他在一起,他就有领导力;如果学生的想法能被别人采纳,他就有领导力,并不一定是非得有什么样的职位。现在学校没有设置学生会,因为学校实行单元结构,而且各单元已经自治了。如果要做成一个学校的活动,单元自治会,联合起来就可以做一项活动,也可以发邀请做一项活动。学生的组织、管理、发展和教育,都是以自主为特征,我们强调的是自我认识,即通过自我认识去自省、自信。

鼓励自主教育 倡导独立精神

我认为最好的教育就是一种关于后果的教育,不在于教育者说多少,而在于让学生主动去做,让他去接受坎坷和失败,让他体验,这就是一种自主教育。北大附中对学生相对是比较放手的。如果到学校去看便会发现,学生没有那么“规矩”,也不像有些学校那样有整齐划一的形式,学生的活动除了以单元为主之外,其它的各种社团活动都是学生自愿参加的,学校里的海报非常丰富,学生可以自己决定是否参加。

学生在选择的过程当中,难免有人做出非常多的选择,结果忙不过来,便会产生一种后果,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学会自我调整。在学校这个空间里面,就是要给学生一种常识,一种体验,以后走出学校才能够面对更大的失误、更大的挫折,才能够具有更多的独立能力。

构建多元组织结构 营造开放教育环境

北大附中的组织建构是多元开放的。北大附中设置不同学院,对应着不同的发展方向、不同的管理和课程模式来进行。

国家新课程里面有8个领域,其中4个领域跟高考有关系,那就是语言(包括语文和英语)、数学、理化生、社科政史地。这4个领域和跟高考紧密相关,还有4个领域即艺术、体育、技术、综合实践活动,它们跟高考不相关。因此,学校把课程分为两类,一类叫做学科类的课程,一类叫做活动类的课程。活动类的课程显然不是用考试和课堂讲授的方式来进行的。这两套课堂建设的模式和体系所包含的评价都不一样。活动类课程更多地引入校外的资源,比如跟中央戏剧学院、北京舞蹈学院、北京电子学院等院校签约合作,邀请他们为学校开一些课程。这个中心不归属到任何学院,它给学校提供丰富的公共选修课,并拥有独立的建设和评价机制。

北大附中高中部有一个行知学院,它直接对应高考。从课程上来说,在高三是拿不到学分的,因为高三现在基本上都是在复习,复习的课程都是高一、高二学过的,都是已经拿过学分的了。因此把高三年级叫预科部,它是为上大学做准备的。

另外两个学院,元培学院和博雅学院,高一、高二、高三是打通的,高三也要学习新的课程。元培学院的课程学得更深入,跟大学里的有些课程可以衔接,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打基础。博雅学院培养的是要出国的学生,出国的学生不用参加第三年的高考和复习,可以把他的课程排得更丰富一些,课程体系跟其他学院不一样,评价体系也是不一样的。北大附中将它变成了实验自己课程的一个非常好的地方,也就是说不在高考的模式下,课程到底怎么建设。以前博雅学院的人数很少,现在逐渐增加,而行知学院原来的人很多,现在逐渐减少。也许发展一番之后,博雅学院会由一个边缘化的学院变成学校的主流。到那个时候,它的课程建设、发展模式就会越来越成熟,以后可能发展成学校一个重要的方向。

另外一个就是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现在叫做道尔顿学院,我们在里面更直接、更充分地使用道尔顿的模式来组织学习活动。教学上以课程建设为中心,学生发展上以其自主发展为核心。

北大附中在学校的建设上形成一种多元、开放的模式。多元,是指有不同的发展方向、不同的管理模式、不同的课程模式,并通过不同的学院设置来形成。开放,就是更多地整合校外和社会上的资源,来变成学校的教育资源。所以,学校管理的包容性和丰富性越大,就可以吸纳更多的资源进入。

教师管理学生的方法技巧 第2篇

教师是实施素质教学的直接参与者,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教学艺术关系到学生知识的构建和个体素质的形成。倘若教师不注重自身素质的调整与提升,那么新课改精神在教学中不可能得以透彻的体现:再者,有了较高的综合素质,能否有意识的把艺术运用到教育学中去,这将直接影响到我们教育教学效率高低的问题,也将直接影响到我们培养、什么样的人才问题。

该如何艺术的运用好自身综合素养,与学生沟通交流点滴感受呢?我推荐给大家几种方法和技巧,希望有所帮助。

首先,教师要与学生划清课内外的界限。为了让课堂气氛活动起来,教师可以调动自身所有素养的灵活驾驭课堂节奏来实现,但要活而有度。为此,教师在平常的交流中就要明确告诉学生,上课是一个严肃的事情,它不等同于课外活动。在课外活动中,老师可能是大家的亲戚、长辈、朋友,此时,师生关系就不那么清晰了。但在课堂上,它是一个整体,是一个师生互动共同学习知识的过程,此时,就是师生关系。学生在课外的某些言行不能随便带到课堂上,当然我们也要做好准备,比如:衣着、发型、手势、体态、仪表,甚至在课上站立的姿势都是学生学习与模仿的对象。俗话说:正人先正己。

在这个大前提下,我们与学生在课内外的沟通与交流工作就可以融洽、和谐的而有活力的开展了。

一、教师在课外与学生沟通与交流的技巧和方法

在课堂外,老师与学生都是自然人,大家都有喜怒哀乐,也有悲欢离合,因此,你与学生之间是平等的。当学生跟你开个小小的玩笑时,不要认为是对你至高无上尊严的挑战。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一个成绩平平的学生,在生活中和老师相处时,总是自然、大方的和老师说话,而且语言幽默、风趣、得体,你一定觉得这学生还可以,不说让你非常喜欢,但至少不会让你觉得讨厌。那么我们在学生的心目中,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比如,我们在校园内外经常遇到学生对你说“老师好”此时,你的一个微笑、一个手势、一句开心的话,会让学生觉得自己和老师之间没有距离,又一中、种亲近的感觉。当学生对我说“老师好”时,我会回答一句“你也好”或“你也不错”、或“都好都好”之类的话,引得学生一片欢笑。当我遇到一些表情不正常的学生时,如果主动和他(她)说话,他(她)会觉得老师在关注他(她),在这种心理支配下,他(她)会说出平常在办公室或教师里很难听到的话。当我看见某学生衣着单薄时,我会体醒他(她)“天气凉了,要多穿衣服,现在时要温度而不是要风度的时候”。他(她)微微一笑,跑掉了。晚上放学,我会去教室催促他们说“抓紧回宿舍,要不然锁门了啊”,他们一溜烟似的抛出教室。我又会说“下楼地慢点,后面没老虎”,直到楼下,还会听见他们的笑声。当我发现某学生病了,我会去宿舍慰问,用半责备半可怜的语气说“为什么不注意点,你看多难受啊!”或说“你看,生病多伤身体,还耽误学习,多不值得呀!”我想,学生听了老师的话,一定能理解老师的善意与真诚,一定感觉心里暖乎乎的,有种风雨共患难的感觉,因为任何一个人生病或受伤时,都会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与关爱

当然,教师与学生在生活中的交往远远不止这些。如果老师们真的放下架子,与学生平等相待,那么我们的心与学生的心会贴的更近,我们的情感会得到更深入、更深刻的交流与沟通,我们与学生之间就不会有太深、太多的隔膜,我们就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发现他们存在的问题,进而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这对我们教育教学工作是大有帮助的。

二、教师在课内与学生沟通与交流的技巧

课堂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和智育教学的主要阵地,用好这一块地,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学科知识的学习都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我给大家再推荐几点建议。

1、教师要学会用“美丽的谎言”

所谓“美丽的谎言”,就是老师再必要的时候,应当使用一些善意的谎话,来安慰平息学生不平衡的心态。这样既安抚了学生还保住了我们完美形象,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2、教师在学生面前要诚实

在这里,指的是知识方面的问题。大家都知道,任何一个人的知识都有许多空白领域,不可能什么知识都无所不通无所不晓。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我认为这样,不但不会暴露我们知识的缺失,反而会留下教师严谨治学的印象。

总之,教育教雪并不是深奥莫测的,而是实实在在的目标,一个有追求的教师完全可以从一般教学经验的“彼岸”,通过积累、探索、创新,达到理想的教学艺术的“彼岸”,去攀摘更多的教育教学艺术之花。

当然,教师与学生在生活中的交往与接触远远不止这些。如果老师们真的放下了架子,与学生平等相待,那么我们的心与学生的心会贴得更近,我们的情感会得到更深入、更深刻的交流与沟通,我们与学生之间就不会有太深、太多的隔膜,我们就能走近学生的内心世界,发现他们存在的问题,进而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这对我们教育教学工作是大有好处的。

二、教师在课内和学生沟通与交流的技巧和方法。

课堂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和智育教育教学的主要阵地,用好了这一阵地,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学科知识的学习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我认为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①教师要学会使用“美丽的谎言”。

所谓“美丽的谎言”,就是教师在必要的时候,应当使用一些善意的谎话,来安慰或平息学生不平衡的心态。比如,我们平常都要求学生上每节课时都不要迟到,但是,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总有学生还是要迟到,在纪律面前,学生一般都会受到批评或处罚,我们这样做的原因,无外乎是想让学生明白,纪律面前人人平等,通过批评或处罚,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那么,我们老师是否也能完完全全的做到上每节课都不迟到呢?我想,这可能有点难。比如,上课前,某老师要找你调一节课,可能耽搁了一点点时间,让你迟到了;某领导听了你的课,课间与你交流情况,彼此多说了两句,让你迟到了;有家长到学校与老师交流孩子在校或在家情况,可能让你迟到了;为了抓紧时间改完最后两个作业本,可能让你迟到了„„所有这些情况,我们必须向学生如实说明情况,要让大家明白,老师为什么迟到,这不是主观原因造成的,大家要理解。但有些时候,是自己的主观失误造成的,如果完全如实地告诉学生,那可能你的形象与魅力就会大打折扣了。比如,课间与同事谈话,正在兴头上,上课的铃声没能引起你的注意,你可能迟到了;今天正逢赶集,计划好的时间可能突破了,你可能迟到了;因为起床晚了些,你迟到了;因处理家务超了时,你可能迟到了;因为你印象中那节课不是你的,当同事提醒你时,你又迟到了„„诸如此类的事,一次两次你可以向学生如实说明,自觉向学生作检讨,并向学生表明,自己会受到学校有关制度的处理,保证以后不再出现类似的问题,这样不但不会有损自身形象,反而为学生起到承认错误并改正错误的表率。当然,如果这种现象屡次出现,并重复这种处理,那说明你老师言而无信,就会给学生带来负面的影响。为此,面对这种情况,就需要我们作教师的使用“美丽的谎言”了。谎言的内容,可以是前面讲到的客观现象中的任何一种。如此这般,我们的自身形象不是很完美了吗?

②教师在学生面前要诚实

在这里,指的是知识方面的问题。大家都知道,任何一个人的知识都有许多空白的领域,不可能什么知识都无所不通无所不晓。面对学生向我们询问知识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就是说,对学生的问题,如果自己的确不知道,必须明白地告诉学生,不能不懂装懂或敷衍了事,即使是翻阅教参也最好马上完成;如果不能当场解答,必须告诉学生待课后去查阅有关资料给予解答,即使没有查到相关的资料,也需如实地告诉学生。我认为如此这般,不但不会暴露我们教师知识的缺失,反而会给学生留下教师严谨治学的印象,对他们养成严谨的学风具有重要的作用。

③教师要艺术地进行组织教学

预备铃刚响,教室内的情景是多种多样的,面对各种情景,我们应当怎样艺术地处理,才能为顺利上完、上好这节课作保障呢?

事例一,这节课本来不是你的,当你走进教室时,学生会发出疑问,有的还可能表示不满。这时,你不要向学生发火,而是心平气和地给学生作解释,说明情况,求得学生的理解,中高年级及初中学生都是会理解的,这样就为你这节课得以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如果这节课本身是英语课,我们可以用英语课开始时的师生对话来开始,下课也同样如此;如果是体育课,我们可以用体育课上常用的“立正、稍息、解散”等语言来上下课。这样学生会非常开心,觉得老师真风趣,真了不起,什么都知道。反之,如果将这节课强加于他们,以“我说了算”的这种语气和口吻来处理的话,学生心里是很不高兴的,并有可能产生抵触、排斥的情绪,即使你上完了这节课,也不会收到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事例二,当我们走近教室时,火热的打闹还没有停止,如果我们一声喝斥,故然能制止这种现象,但每次都这样处理,恐怕就难说了。此时,我们不防换一种方法,比如悄悄走近最热闹的地方,像其他学生一样,俯首去听听他们都说些什么;或者嘴里还说,“这么好听啦,让我也来听一听。”这时学生会为自己的表现感到不安的,老师进而点评一下,表现出自己的宽容与理解的态度,接下来便可以顺利上课了。

事例三,有些课节的课,内容比较多,需要学生和我密切配合才能完成,遇到这种情况,我常在刚上课时就跟学生约定条件,只要大家认真听课,离下课时节约的时间可以给大家讲笑话、猜谜语、讲名人趣事、为他们唱一首流行歌曲或完成作业等内容,这一悬念的设置,吊起了学生的胃口,激了他们学习的兴趣,为快节奏的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创造了重要条件,此法对中小学生都管用。它比教师强迫学生听课,效果要好得多。

④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学生而言,由于身体和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不能长时间将注意力集中到同一个事情上,单调乏味的学习常会让他们疲惫不堪,不要说聚中精力,就是应付也没有心思,更不必说那些爱打磕睡的孩子了。此时,如果我们教师采用批评、罚站、罚作业等方法来让学生听你的课,那是没有什么效果的,甚至会让学生对你乃至对该科产生厌恶的心理,若出现了这种情况,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肯定是失败的。大家不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吗?下面,我就谈谈我在上课过程中,如何根据教材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事例一,在小学五年级的一节数学课上,我讲完新课内容,与学生一起完成课后巩固练习题,这题是这样的:“一只母鸡一年可下蛋230只,照这样计算,15只鸡3年可下蛋多少只?”我帮他们读题后,发现好多学生并不在意,于是,我提醒大家说:“听好哟,我再读一遍”,于是我又读了一遍,故意将题中的“母鸡”读成是“公鸡”,读完后,我问学生“听清楚了吗?”部分学生大声说:“听清楚了。”这时,偶有几个认真听课的学生说:“母鸡”读成了“公鸡”,然后,全班同学像炸开了锅似的热闹起来,才发现老师是在考验他们。经过这一折腾,全班学生的精神提起来了,解题的兴趣也高了不少。你看,就地取材激发学生的兴趣,对改变我们枯躁无味的教学有多么重要的作用。

事例二,在初中《世界历史》课上,莎士比亚的悲剧与喜剧各有两部,悲剧是《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喜剧是《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对这个问题,不少学生只能靠死硬背,既单调又痛苦。面对纷繁复杂的各种知识,作为老师能为学生做点什么呢?我告诉学生这样的记忆方法:莎翁的两部悲剧是“罗密欧、朱丽叶和哈姆雷特”因三角恋爱而酿成了悲剧,学生哄然大笑,课堂气氛顿时就活跃起来,每个学生都在重复老师刚才的话,他们在笑声中记住了知识;两部喜剧是“威尼斯商人在仲夏夜做了一个好梦”,学生念念有词,都表现出轻松与快乐的神情。又如,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起止年限是1789年至1814年,在众多的历史时间中,要记住这些年限,的确有点为难他们,我告诉学生:“一吃八九(1789)斤,一般要死(1818)。”经我稍作解释,学生便恍然大悟,一下就明白了,并在以后的巩固中得以强化。

⑤教师要艺术地设计课堂提问的方法。

教师课堂教学提问一要注意“问什么”,即要精心设计将要提问的问题;二要注意“问谁”,即要考虑所提问题的对象;三要注意“怎么问”,即要讲究提问的方法与技术。如此,方可增强教学提问的艺术性,使之更加富有成效。

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我们抽学生回答问题,常采取不同的形式。比如同一个问题只抽同一姓氏的学生来回答,同时也引起其他学生注意;或者是同一个问题只抽某一横排的或某一纵排的学生来回答;或者男生抽两个,女生抽两个来回答,然后由老师作裁判员,宣布正确答案;或者随便抽几个学生来回答,然后叫一个成绩较好的学生来把脉,作出正确的判断;或者由学生对回答问题的同学进行举手表决;或者对争论不休的问题,教师给予引导,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作出判断等等。所有这些,都是为了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

教师的提问,学生可能一次就回答对了,但若教师急于给予肯定,那么学生将不再进一步去思考,继而其印象也就不是很深。面对这种情况,我采用反问的方法(比如:对吗?会不会还有别的答案?真是这个答案吗?是吗?不是吗?)来给予强化和巩固。

⑥教师课堂语言应严谨而风趣

无论哪一科,教师在课堂上授课时的语言都应该严谨、严肃而又认真,但是,我们也不能因为这个而束缚了我们教师风趣而幽默的语言,否则,我们的课堂就会变得死板,毫无生机,我们的课堂就会变得程式化、机械化,我们自已也就成了照本宣课的机器人了。为此,我们在授课时,除了严谨、严肃、认真之外,应当恰当地运用我们自己风趣而幽默的语言来调节课堂气氛。

事例一,面对小学中高年级及以上学生,他们有时在课堂上玩小东西或是看小说之类的书籍,我们教师是不是动辄就去收了呢?我想,先给学生一个改过的机会,让他自觉地将这些与课堂无关的东西收拾起来并能认真听课,是最关键的。为此,我在处理这种事情的时候,就对他们这样说:“上课时别做与课堂无关的事哟,要不然,我要没(mo)收你的,下课时你向我要,我会说没(mei)收,别来找我。”经过这番风趣而幽默的调侃,学生会在同学们的笑声中红着脸将东西收拾起来,这样既调节了课堂气氛,又不失分寸地教育或批评了不认真的学生。我想,这比破口大骂加强行没收要让彼此都愉快得多,何乐而不为呢?

事例二,面对上课打瞌睡的学生,让他们站着听课,我想不是最好的办法,而且有关制度也要求我们不能这样做。怎么办呢?我常用这些小方法:比如叫学生的小名(建建、勇勇等)提醒他要集中注意力了;或对打瞌睡的学生说,别睡了,感冒了要打针哟;或者我自己模仿该同学打瞌睡的神态,或者故意用英语让他起立和坐下等等,所有这些方法,都会让学生觉得新鲜而又好奇,在同学的哄笑声中,睡意大减,而其他学生也没刚才那么疲倦了。

事例三,我在初三语文课上,复习修改病句这一知识点时,对一些相对较难的例句,不是由我来给大家讲解,而是将问题交给学生:请所有同学都来当一回“医生”,首先给例句诊断病情,请张教授说说自己诊断的情况,再请李教授说说自己诊断的情况„„如此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全集中到这个问题上了,到底谁的诊断最正确呢?所有的学生都会从各个角度去思考,从而增强了他们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当我这个“院长”给予肯定后,再让学生说说给例句动手术的方案,最后大家达成共识后,再作修改。

这样的事例太多了,我想这些方法,比起枯燥的说教要有兴趣得多,学生的思维也要活跃得多,教学效果自然就要好得多了。不过,这些做法都不能牵强附会地乱用,要根据实际情形驾驭课堂节奏,做到既不影响课堂纪律,又不影响教学进度,还要达到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才行。

教师管理学生的方法技巧 第3篇

关键词:高职指导老师,学生管理工作,方法,技巧

随着社会对职业技能人才需求的不断扩大,以及高职院校学生数量的不断壮大,高职指导老师在学生教育和管理中的作用也变得越来越大。学生指导教师是大学教师队伍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在整个教书育人的大环境里,在完成高等教育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与工作零对接的高技能型人才的总目标下,所起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在很多方面也是无法替代的。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水平都在不断提高,但仍存在一定问题,因此高职指导老师除了把握好相关政策,做好相关专业学生管理基础工作之外,更需要灵活运用各类工作方法与技巧。

一、从实际角度出发,加强客观认识

1. 了解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现状与特点。

高职学生普遍存在几个共同问题,由中学阶段的充满理想到进入高职后的目标失落,由中学阶段的紧张而充实地学习到进入高职后失去自我价值与发展动力,同时失落、自闭、灰心、厌学、茫然等复杂的心情也时刻干扰高职学生健康的心理发展。高职学生自身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其不重视自身综合素质发展,不关注社会发展,与市场经济脱轨,并伴有较强的逆反心理。

2. 正确认识目前高职学生指导教师的不足,加强自身学习。

目前高职部分指导老师存在知识陈旧、思想落后及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指导老师工作不仅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而且需要具备语言、心理、思想、政治等多方面的知识技能才能胜任。要做好这项工作,高职指导老师就必须理论与实践相联系,不断地加强自身的学习积累,一方面随着社会大环境的不断变化要时刻学习研究当前形势下青年学生的思想状况,另一方面也要经常学习更新专业知识,这样才便于和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需要。

二、以科学发展观理论为基础指导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做好学生管理基础工作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理论基础,思想政治工作是稳定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是增强班级凝聚力的有利武器,它关系到学生的团结稳定、健康成长,关系到学生团体文化建设的成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树立“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服务学生”的管理理念。

“以人为本”是思想教育的出发点,避免为了管理而管理,在不违背任何规章制度的情况下尽量满足学生的合理需求,并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学生的发展,以便提高管理效能。

2. 加强与学生沟通。

科学地掌握学生动态和心理活动,尤其要关注特困学生、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存在一定问题的特殊学生群体,多观察,多调查,多谈话,必要时与学生家长保持一定的联系。遇到问题认真处理,重视细小,不错过细节,用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对待学生,采取多种形式,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做好学生稳定工作。

3. 注重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培养。

在大学生群体中,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占有一定比例,存在不可忽视的力量。对学生干部选拔、学生党员的发展务必严格要求,严格把关,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使学生群体信服,并在实际工作及各种活动中树立学生干部及党员的优秀学生的代言人形象,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发挥学生影响学生的作用,使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真正成为学生指导教师的得力助手。

4. 在创新平台上丰富学团活动,寓教于学,寓教于乐。

避免学团活动“传宗接代”,活动主体与形式都要跟随社会发展,在立足高品质的基础上,加强创新,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同时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把对学生管理与学生成长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健全学生的思维及人格。

三、及时与院校沟通,使院校成为学生管理工作的强有力支持者

学生管理工作琐碎、零散,并常常伴有突发性,工作在一线的学生指导教师往往习惯这种工作性质,有很多同志在处理琐碎、零散、突发事件时也往往持默默接受、解决问题的态度,缺乏总结事情规律的意识,导致从主观上忽视事情发展的动态,存在“因小失大”的隐患。高职院校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是学校工作的中心任务,而学生是校园主体的被施受者,是校园稳定的核心,是检验教学模式的执行者,因而学生的各种行为、思维反应直接影响到校改是否成功,发展目标能否实现。简言之,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在高职院校的整体工作运行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在发现隐患问题时必须及时与院校沟通,受到院校的高度重视,也只有院校高度重视学生管理工作,才能保证学院各项工作稳步执行,才能使高职院校稳步发展,才能使指导老师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随着高职院校不断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学生管理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指导老师必须从自我做起,加强思想政治学习,提高综合素质,不断完善自己,爱岗敬业,热爱教育,热爱学校,在面对学生时做到“学生事情无小事”,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尽职尽责;以饱满的情感进入角色,不断地探索和总结工作规律与特点,丰富自己的工作经验,做到有的放矢,为社会培养全面、合格的高素质技术人才作出更多的努力。

参考文献

[1]陈立民.高校辅导员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 2006.

[2]赵麟斌.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3, (9) .

教师管理学生的方法技巧 第4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顶岗实习;前期保障;制度

顶岗实习是职业教育教学中最关键的一环,职业教育特别注重理论与实习相结合,学生在学习理论的过程中,能及时地进行企业实践,把所学的知识与专业实践结合起来,才能学以致用,发挥它的价值。在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学校非常重视顶岗实习,每年都会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参与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是中等职业院校有效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形式,也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顶岗实习涉及学校、学生、企业及社会多方面的问题,解决好顶岗实习的问题有助于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水平。

一、顶岗实习可能出现的问题

1.学校方面的问题

在刚开始学校决定开展顶岗实习的时候,第一步是实习企业的选择,由于涉及企业用工情况,在选择的时候,很难一下子为所有的学生找到对口的企业,这也是学生在顶岗实习中的硬伤,百分百专业对口的企业是不好找的,或者学校在组织顶岗实习的时候,时间太过仓促,组织安排不充分,对企业缺乏前期的调研工作,都可能出现这种问题。

2.学生方面的问题

学生在开始顶岗实习的时候,在心理上从学生心态到员工心态的转变。在环境上要经历从熟悉环境到陌生环境的适应问题,习惯上要经历从一种生活与饮食习惯到另一种习惯的转变过程。不能小看这一系列的适应问题。有的人适应能力很强,只用几天就可以适应新的环境,而有的学生则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如果适应不了,会造成学生中途流失。

3.企业方面的问题

企业的工作时间长短,工作制度,是长白班,两班倒,或者三班倒,企业的管理方式,是采用人性化的管理还是制度化的管理。长三角或珠三角地区的工厂,工作时间普遍在8小时以上,整月无休止地工作,学生本身年龄小,在工作时间上可能吃不消,两班倒或三班倒的制度,尽量让学生有一个过渡期。在以往的工作经验中,凡是企业采用比较人性化的管理,学生的流失率是比较低的,而企业采用简单粗暴的管理方式,学生的流失率会很高。

诸如此类,顶岗实习是涉及学校、企业、学生多方面的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很多的智慧来解决问题。

二、顶岗实习的管理方法与技巧

1.学校做好顶岗实习的前期保障

在顶岗实习之初,学校通过动员会班会等宣传形式向学生传递顶岗实习的种种信息,做好岗前宣传、企业工作岗位认知等工作,为了保证学生实习的顺利进行,学校、企业和学生签订实习协议,明确三方职责,为实习中出现的问题得以顺利解决提供平台。

2.学生的心理辅导和自我适应

在学生顶岗实习出发前,学校要对学生进行一次必要的心理辅导,针对一个新的环境如何去很快适应,心理辅导老师要教会学生在新环境下调整自己的心理,特别是碰到挫折的时候,受到委屈的时候,如何能克服这种负面情绪的影响。在自己无法解决的情况下,要及时地与带队老师求助,让他们帮自己解决一些问题,多与同学和老师沟通,寻求帮助。

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驻厂老师的作用是很重要的,他需要及时地掌握学生的工作状况,特别是当学生受到批评、工作不顺利的时候,驻厂老师还需要起到心理辅导师的作用,及时发现学生的情绪波动,为学生加油打气,辅助学生勇于面对挫折。

由于学生的出生背景不同,因此在顶岗实习期间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出现了很大的差异。

(1)家境优越的学生。由于生活条件优越,平时缺乏锻炼,在实习中会认为实习太累,时常抱怨,抵触实习,这就需要教育学生换位思考,通过这次实习机会锻炼自己,增加自己的社会经验,为走向社会打基础。

(2)普通家庭的学生。此类学生认为实习会锻炼自己,同时能减轻家庭的负担,一般对实习还是比较认可的。这类学生就需要时时鼓励,让他们保持这种劲头。

(3)家庭贫困或有打工经历的学生。这类学生会认为实习机会难得,实习时表现得踏实、积极,这类学生要鼓励他们在工作的同时注意休息。

同时,学生也要努力学会自立自强,大部分问题还需要自己来解决,要时刻调整自己的情绪和心情。如果一个环境无法改变,就努力去适应它,可能在你坚持的过程中,问题和困难就克服和解决了。

三、企业制度完善与共管

企业本身需要注意到学生和社会员工是有区别的,企业不仅要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在严格执行规章制度的时候,还应本着爱护学生的原则对学生的体能和工作强度等现实问题在管理方式上进行修正,在实习过程中由生产线班组长每周组织一次沟通会,对反映的问题,通过条件逐步改善,满足学生的要求。

顶岗实习看似把学生送进企业就完成任务,其实没有这么简单。如果搞好了,对企业、学校和学生都会有很好的结果。企业解决了用工问题,学校完成了对学生的教学环节,学生在学到技能的同时还获得了劳动报酬。

参考文献:

邢晖.中职助学政策的理性思考[N].人民政协报,2008-02-13.

课堂上管理学生的方法与技巧 第5篇

学校和管理是分不开的,学校要管理,班级要管理,对于我们每个教师来说,在教学当中,要对学生进行管理,尤其是课堂的管理。能否管理好学生,直接关系到我们的教学成绩。我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都很重视对学生的管理注意管理方法,但是,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需要我们改变,更新管理方法,适应社会,适应时代,适应当今学生的特点。现在的学生见多识广,尤其是一些双差生,课堂上很不好管理,如果管理不好,影响教师的讲课,影响学生的听课,影响我们的教学质量。究竟什么能有利于我们对学生的管理,怎样做有利于我们的管理,一直是我们在探索的问题。下面,就学校管理,我谈一下我的一些看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教师的仪表风度,影响教师的课堂管理

我们作为一名教师就是要为人师表,为人师表必须要言传身教。“言传”和“身教”作为教育的两种行之有效的基本手段,历来是相辅相成、紧密联系和不可分割的。“言传”固然重要,但是“身教”更重要,它是通过自己的仪表风度来影响、感染和教育学生,包括我们的衣着、发式、举止、姿态以及由此体现出来的风格态度等内容,他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起着“言传”所不能代替的重要作用。什么样的仪表风度有利于我们的课堂管理呢?我认为,应该做到:衣着打办整洁干净,美观大方;(并不一定要新奇漂亮,流行时髦,而是要整洁得体,落落大方,朴实整洁的美)。行为举止文雅礼貌,稳重端庄,(谦虚礼貌,不粗野蛮横);待人接物热情洋溢和蔼可亲;教态自然典雅,从容潇洒等。关于我们教师的仪表风度,尤其是第一次和学生接触,更为关键,也就是说,我们要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教师给学生留下的第一印象对教师总印象的形成有较大的决定力,如果师生初次见面,教师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影响,即使这个教师在日后的工作中出现某些差错,学生也能谅解,认为是教师的一时疏忽所至,反之,如果一个教师第一堂课未上好,即使以后的讲课质量有提高,学生往往也不易改变原来的不好印象。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很重视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因为我几乎每年都要接受一批新学生,我除了注意自己的穿着仪表外,就是对于走进课堂开始要说的话,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列出提纲:给学生分析教育的形势,讲学习对自己的重要;初二或初三阶段的重要性;政治和历史学习的方法;学习《研究性学习》这一新课程的实际意义;并提出今后的要求。(社会在不断的发展进步,我们只有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在社会上立足,有就业的机会,找到好工作。社会、学校、家庭、教师都很重视我们的学习但是我想,这都是不重要的,我们不为父母、不为教师,就为自己拼一拼,将来不后悔。初二是关键,学习新的知识的同时,要把初一学好的知识补上。政治和历史学科是易得易失的学科,背则得,不背则失,要在记忆的基础上理解,会分析问题,有综合能力。每个人都要从零开始);使学生都感到老师是最可信赖的人,并对自己的学习都有了信心。

二、教师的自身的素质、能力、影响课堂的管理

教师是社会的人,也是一面镜子,从教师的身上不仅可折射出当代社会的知识、科技发展状况,更能体现出当代世界观、道德观、价值观及为人知道。教师有没有威信,在于能否赢得学生发自内心的敬重和信服,而这又取决于教师的人格力量。教师的素质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广博的学识、精湛的业务,使学生折服。俗话说“要教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些年来,我很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无论是进修学习,还是继续教育的各种考试,我都是认真对待,刻苦努力,要真实的成绩,我觉得这样对自身有好处,掌握真本领,有利于自己的教学。学生们都在感兴趣中学到了知识,没有时间去想搞与课堂无关的小动作。因此,我们只有提高自身的素质、能力、才能更好的管理课堂,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教学方法是否灵活,影响课堂的管理

课堂的管理和教师的管理机智灵活有关,这是教师根据课堂管理原则,运用自己的智慧敏捷而恰当的处理课堂上偶发事件的方法和能力。比如我们走进课堂时,可能会遇到黑板的情况,有的教师非常生气,夹书回来,有的大发脾气,查找该谁擦,有的干脆就往字上写,这样做,实际上都影响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甚至有的同学看老师生气觉得很有意思。我认为这时教师一定要冷静对待。我也曾遇到这种情况,我当时看看黑板,又看看大家,拿起黑板擦我就擦了,擦完以后,我说:“今天老师做一次值日,下次可都要你们做了。”教室里鸦雀无声,大家都觉得很不好意思,以后再没有发生过这种情况。我觉得这样做能树立起老师在学生中的威信,也有利于今后的管理。在管理方法上,我认为要有以下几种配合应该做到:

首先,严格要求与宽宏大量相配合。时代在发展,社会和家庭都有很大的变化,家里孩子少,独生子女比较多,受社会和家庭的各种影响,个性都比较强,尤其是差生,毛病比较多,有时很让我们生气,可往往在我们生气训斥他时,而学生满不在乎,没有一点承认错误的意思。有时甚至还要狡辩,表现的是一种不服气的样子,也有时竟然与我们对着干,争吵起来,态度蛮横,胡搅蛮缠,闹得不可交,如果通过班主任、家长或学校解决处理,学生从表面上可能有所收敛,但实际上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内心深处与老师产生隔阂,对老师今后的教育教学产生抵触情绪,使我们的工作更难做,达不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宽宏大量是相当重的,这就需要我们调节好自己的心态,不能依着自己的气,不要轻易的就发火。在这里值得一说的是,中学生好动,是这个年龄,有时板不住自己,回下头,或说句话。我们不要把它看作是什么大的毛病,不要马上就发脾气,批评他,那会显得老师婆婆妈妈的,说的次数多了,学生也会不在乎了,还会增长学生的厌烦情绪。我们可以用其它的方式来调节课堂纪律。学生有了小动作,我们可以用目光来调节,那就是用目光注视他,提醒他,把要表达的愿望、态度传达给学生,使他知错并改正;也可以语气调节,就是变换语调或声音的强弱、节奏快慢来让学生感到教师的“弦外之音”是在提醒他;还可以根据讲课的内容来提问,学生怕老师找到自己而急于寻求问题的答案,引起学生的注意;还可以停顿调节,那就是突然中止自己的讲话,让学生在静中感觉到自己违纪了,使其改正过来。我在课堂上很多时候都是这样做的,我觉得这样做也能让学生感觉到老师的宽宏大量,而更加尊重老师。当必要时,也可以用语言来提醒,那就是当学生重复出现类似毛病时,但也没必要发火,我曾说“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尊心,老师是不会轻易伤害你的自尊心的,希望老师不点名你就能做好。”这样说也管用的。当然这里说老师要宽宏大量并不是说就不对学生严格要求了,我觉得通过学习上的严格要求,也能让学生体会出老师在宽宏大量中也有严格。政治和历史需要学生背得多,我跟学生说,只要把知识记到脑子里,才是你自己的东西。每天上课的头一件大事就是检查学生记的情况,如果学生不会背,我会严厉批评他们的,并且必须使他们会背被检查的那道题,我和他们说:“纪律上你们有点儿小毛病,老师可能原谅你们,但是知识上老师可是严肃认真的对待,一点儿也不会马虎的,对你们可是严格要求的。”这样学生既感到老师的宽宏大量,也感觉到老师的威严。

其次,表扬与批评相结合。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违反纪律的现象经常出现,我们肯定要批评他们,但是值得注意的就是我们要把批评和表扬结合起来,如果只是批评,没有表扬,学生会对自己失去信心,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结果会变得越来越坏。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即使是后进生,也要看到他们的长处,通过表扬他们的长处,来让他们改掉自己的短处。

再次,亲近与远离要适度。我们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大致有四种情况:

1、紧张型的师生关系,就是教师以自我为中心,对学生主要依靠强制手段,方法粗暴简单,学生对教师心怀不满,师生情绪对立,关系紧张,教学气氛沉闷压抑。

2、冷漠型的师生关系,是教师缺乏热情,只管教,不管学,对学生不冷不热,不闻不问,学生对教师则不亲、不热、不爱、不恨,“敬而远之”,教学气氛平淡无奇。

3、庸俗型的师生关系,就是过分迁就,该严不严,该管不管,短期内似乎亲密和谐,但时间一长,则教师威信扫地,令不行,禁不止,教学如一团散沙。

4、和谐型的师生关系,就是教师对学生热情尊重、信任、敬重和爱戴;教学气氛生动活泼,师生关系民主和谐。和谐的师生关系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怎样能够有和谐的师生关系呢,我觉得教师和学生亲近和远离都要适度。我这里说的亲近,就是教师对学生要有热情,要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在这方面,我不但重视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也关心学生的生活情况让学生感到老师严中有爱。我觉得亲近和远离必须适度,这样才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有利于我们的课堂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在课堂教学中,对于违犯纪律的学生,教时要切忌以下几种行为:

1、不闻不问。把纪律的不良当作教学以外的因素,不予关心。或者往往把这些问题交给班主任和学生父母去纠正,让别人来担责任,自己摆脱麻烦。实际上这是自找麻烦,因为学生主要的活动依然保留在课堂上。

2、急躁武断。限制活动,时时训导,态度严峻,学生感到冷酷,气氛极不和谐,导致学生的行为失常。教师急躁武断可能导致以下一些不良后果:轻易做出结论。有时学生的违犯纪律,诱发因素众多,难以定论。有些老师不调查事件真相,不收集论据,不考虑其他相关的情景,轻易做出结论,结果不符合事实,造成师生对立,教师不欢,学生不服。主观武断,情绪激动。学生过失行为激怒了教师,教师往往以为尊严受损,便给予言过其实的责备,向学生发泄不快。

3、婆婆妈妈。向学生唠叨,认为叮嘱多了,总有几句学生会听进去。结果是浪费时间,增长学生对纪律的淡漠和厌烦情绪。教师说教越多,学生对纪律越厌烦。

幼儿教师说课的方法与技巧 第6篇

一、说课的涵义

首先说课的内涵没有统一的界定,就广泛的来说说课就是教师以教育理论、幼儿教育指导纲要、教材为依据,针对某一课题(活动)的自身特点,结合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面对同行主要用口头表述该课题(活动)教学的具体设想、设计及其理论依据。即说课就是全面面阐述和完善教学设计的过程。再简单的讲就是要说清: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教师在“说”的过程中,不仅将书面的教学方案说出来,更要求教师将隐含于教育方案后面的设计思想、教育理念、具体依据说出来,强调的是说出教师为什么要这么设计的问题。

说课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说课”这一简易、速成的形式或手段来在短时间内集思广益,检验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教研能力,从而优化活动过程,提高活动效率。

二、走出误区,从本质上理解“说课”。

1、误区之一:说课就是复述教案

说课稿与教案有一定的联系,但又有明显的区别,不应混为一谈。说课稿是在个人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写成的,说课稿不宜过长,时间应控制在10~15分钟之内为宜;教案只说“怎样教”,而说课稿重点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教”。教案是教师备课这个复杂思维过程的总结,多是教学具体过程的罗列,是教师备课结果的记录,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操作性方案。它重在设定教师在教学中的具体内容和行为,即体现了“教什么”、“怎么教”。

说课稿侧重于有针对性的理论指导的阐述,它虽也包括教案中的精华部分(说课稿的编写多以教案为蓝本,作为参考的第一手材料),但更重要的是要体现出执教者的教学思想、教学意图和理论依据,即思维内核。简单地说,说课稿不仅要精确地说出“教”与“学”的内容,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具体阐述“我为什么要这样教”。教案是平面的、单向的,而说课是立体的、多维的。说课稿是教案的深化,扩展与完善。

2、误区之二:说课就是再现上课过程

有些教师在说课过程中一直口若悬河,激动万分地给听者“上课”:讲解知识难点、分析教材、演示教具、介绍板书等,把讲给学生的东西照搬不误地拿来讲给下面就座的各位评委、同行们听。其实,如果他们准备的内容和课程安排面对的是学生,可能会是一节很成功的示范课。但说课绝不是上课,二者在对象、要求、评价标准以及场合上具有实质性的区别,不能等同对待。

说课是“说”教师的教学思路轨迹,“说”教学方案是如何设计出来的,设计的优胜之处在哪里,设计的依据是什么,预定要达到怎样的教学目标,这好比一项工程的可行性报告,而不是施工工程的本身。由此可见,说课是介于备课和上课之间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对于备课是一种深化和检验,能使备课理性化,对于上课是一种更为严密的科学准备。

3、误区之三:说教学方法太过笼统,说学习方法有失规范

“教学设计和学法指导”是说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有些教师在这环节中多一言以蔽之:我运用了启发式、直观式等教学法,学生运用自主探究法、合作讨论法等等。至于教师如何启发学生,怎样操作,却不见了下文。甚至有的教师把“学法指导”误解为:解答学生疑问、学生习惯养成、简单的技能训练。

4、误区之四:“一穷二白”,说课过程没有任何的辅助材料和手段

有的教师在说课过程中,既无说课文字稿,也没有运用任何的辅助手段。有的教师明明说自己动手设计了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但在说课过程中,始终不见庐山真面目,让听者不禁怀疑其真实性。所以,说课教师在说课过程中可以运用一定的辅助手段:如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实物投影仪、说课文字稿等,在有限的时间里向同行及评委们说清楚课,说好课。

三、幼儿教师说课方案的撰写

幼儿园说课方案是按照说课内容的内在逻辑来撰写的。在教学工作中,可以把说课的方法简单地总结为“四个说,一展示”,“四说”即“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指导、说教学程序”; “一展示”指“展示自己参与设计的辅助教学课件”。

(一)说教材

说教材内容就是通过分析所选活动主题的内容特点,指明它在整体教学中的地位。所以教师首先必须说清楚此次活动的内容是什么及为什么要选择这些内容。要说明教材选择是从当时、当地幼儿群体的需要而准备的,如果在选材方面涉及到地域特色,甚至是幼儿园特色就要更加突出说明,以此来发展幼儿园的本园课程。活动内容和教材不是同一概念,活动内容应包含教材,但不局限于教材,幼儿园里的说教材不单指说教材内容,还包括说幼儿的情况分析、说教学目标、说活动准备。因此,在说明活动内容时,必须说清楚教材及与教材有关的内容。

说幼儿现状简要分析主要包括幼儿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状况,幼儿原有知识和基础技能的掌握情况、智力的发展情况;幼儿的非智力因素,包括幼儿的兴趣,动机,行为习惯,意志等发展状况。这一环节,教师要将平时对幼儿观察的零散印象,逐步条理化、明晰化,有针对性地表述出来,既能更清楚地了解幼儿,又使教师能将幼儿发展水平与教学活动设计的关系紧密联系起来去考虑目标、内容的确定与选择,从而逐步真正做到使教育活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

教育目标是活动设计的重要环节,它既是教育活动设计的起点,又是教育活动设计的的终点。说教育目标时要先说主题目标,再说本次活动目标,主要从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综合地表达出来,并能体现主题的教育要求,最后说确立此目标的依据。同时在这部分还要针对活动谈谈自己对重点、难点的确定和解决。

说活动准备,包括活动前的准备(家长工作、社区协调、环境创设、资料收集、幼儿园活动等),活动中的准备(即有关玩具、教具等材料,包括幼儿用书、教学挂图等)。活动准备是为让幼儿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因此,活动准备必须与幼儿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这一点在说课时必须说清楚。

(二)说教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有效地传递信息、指导幼儿的途径,说教法主要说明在本次活动中将采用的教学方法和运用的教学手段,以及这样做的原因,要着重说明自己其中独创的做法,特别是培养幼儿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具体做法。说教法时注意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幼儿的实际、教师的特长以及教学设备情况等,来说明选择某种方法或手段的依据。

说教法就是教师要说明“怎样教”、“为什么要这样教”的环节。教师要说出在教育目标、教学内容确定之后,用什么方法、手段来实现。既要说出整个活动用什么教学形式及方法,是集体的、分组的还是个别进行的,更要说清为什么用这种形式方法、教师如何指导、为什么要这么指导等。教学方法种类繁多,尺度也不同。目前我们在进行活动中主常运用激情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电教演示法、交流讨论法、互动法、操作法等教学方法,在一些艺术活动中也会用到审美熏陶法等。

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教师对教法本身的探索、积累与运用,上升到理论高度并使之系统化、规律化,教师应尽量把自己的每一个教法设计上升到学前教育教学理论高度。

(三)说学法

说学法就是说明幼儿要“怎样学”、“为什么这样学”的环节,教师要说出教给幼儿哪些学习方法,培养幼儿哪些能力。教师在说学法时要说出活动中幼儿怎样学习、依据是什么;自己在活动中如何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引导幼儿主动、积极探索的;还要讲出怎样根据班级特点和幼儿的年龄、心理特征,运用哪些教育教学规律指导幼儿进行学习的。

在现在的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常用多通道参与法、体验法、操作法、小组合作法、观察法等学习方法。

(四)说活动过程

说活动过程是说课的重点部分,它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个性与风格,也只有通过对活动过程设计的阐述,才能看到其活动安排是否合理、科学,是否具有艺术性。说活动过程就是说明整个活动的流程,即各个活动环节的实施过程。活动步骤的安排、方式方法的选择必须以活动目标为核心,而活动目标既有赖于整体的教育活动过程来实现,又以不同的侧重点分散实现于各个活动步骤,因此,教师必须分解活动目标,并分析各层次活动目标与各步骤及方式方法之间的适应性关系。

如果教师设计的活动要进行延伸,教师也要说出怎样延伸活动、延伸的作用、为什么要延伸的依据。说这部分,可以反映出教师对本班幼儿发展水平的掌握程度、对促进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发展的理解认识与做法,以及因材施教、个别教育原理的运用等。

(五)展示自己参与设计的辅助课件。展示课件时还要简述自己设计、制作的思路和过程。所制作的课件要起到突出本次活动重点,降低难度,以突破难点的作用。

三、说课活动的实施

说课,不同于一般的发言稿和课堂教学,它要求说者比较系统地介绍自己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而不是宣讲教案,也不是浓缩课堂,它的核心在于说理,在于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教,说课的重点在于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突破上。在说课过程中,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使用普通话、充满激情,慨慷自然、紧凑连贯,简练准确、自然而有效地使用媒体。

教师授课教学方法技巧 第7篇

2、要用于管教,及时管教。对于孩子不好的行为要及时纠正。纠正绝对不是带着情绪去打骂孩子。而是给他定规矩,讲究原则,让他知道什么不该做,做了有什么后果。管教他不是为他不犯错误,而是让他知道要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

3、正向的鼓励要好于管教。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要让孩子对他做的事情感到有成就感,这样能有利于培养他的自信。

教师管理学生的方法技巧 第8篇

一、管理类学生学习特点及能力要求

由于工商管理学院生源文理兼招, 所以其培养目标是文理结合, 让学生既掌握管理的相关理论会独立性思考, 又具备一定的数理基础, 会使用现代管理工具来进行定量分析, 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高素质管理类应用人才。

管理专业与社会时代发展联系紧密, 因此其专业知识更新较快, 实验环节的训练强度较大, 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自我学习能力。

二、现行学习质量评价存在的问题

(一) 评价主体单一。现阶段, 学习质量评价主要由学校来主持, 此评价方式忽略了评价主体中学生个人和社会的参与。学习质量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 其评价主体应该有三个:一是教育消费者即学生本人;二是教育提供者即学校;三是教育受益者即社会。由于学生没有参与到自身的学习质量评价活动过程中, 学生被动地成了评价的接受者, 所以评价结果不能令大多数学生信服。同时, 评价过程中缺少了学校与社会之间的交流反馈, 这种评价容易忽视社会需求, 对学生产生误导, 也不利于以后毕业生融入社会岗位。

(二) 评价内容不完整。一方面评价重结果轻操作。现行的评价方式是把学习质量评价的内容限定在学生的考试成绩上, 用期末考试来对学生一学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评价。在以成绩为核心的评价体系中, 只注重对学习结果的评价, 忽略了对学习过程的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对学生学习的导向作用很大, 致使在学习活动中, 学生疲于应付考试, 出现考什么, 学生只学什么的现象, 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评价重理论轻操作。通过实施期末考试的方式来开展学生学习质量评价, 主要是以理论知识的记忆为主, 测试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而忽视对学生能力的考核。

(三) 评价方式模式化。现行评价方式多以期末闭卷考试为主, 千篇一律的笔试模式不利于学习质量的完整评价。应赋予教师更多的权利, 允许教师根据课程性质与实际授课情况, 采用笔试、口试、案例报告、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多种评价方式相组合, 对学生的学习质量进行全方位的评价, 从而加强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

(四) 评价反馈迟缓。重结果轻过程的评价模式必然导致评价反馈迟缓。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无法检验自身的学习效果, 学生不十分清楚自己的专业技能及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 无法进行自我修正, 从而影响到学习质量的提高。

三、管理类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体系

(一) 指导思想

1、导向性。由于学习质量评价指标的权重反映了专业培养目标和某一时期教学活动的重点, 因此合理的权重变化会对学生学习努力的程度和方向起到指挥棒的作用。利用评价指标权重, 可以克服以往在评价中过分强调选拔作用, 而忽视促进学生自我发展作用的发生。

2、可操作性。学习质量评价指标内容必须公开、清楚, 可以量化, 具有可测性。

3、系统性。各评价指标之间要有独立性, 这样各指标可以独立进行评价, 避免因相关度较高而造成某些指标权重过于集中, 致使评价失实。同时, 各项指标之间又要相互依存、相互联系以构成有机的、相对完整的评价系统。

4、动态性。大学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在不同时期的学习特点与学习重点是不同的, 这就要求我们不能一刀切, 要了解学生认知的变化特点, 根据每一年级的认知特点进行评价的动态微调。

(二) 评价依据

1、专业教学要求。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所学课程的特点制定的专业培养方案是进行教学活动的依据, 也是考核学生的主要依据和尺度。

2、企业岗位对技能和知识的要求。社会上对从事某一职业活动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的要求, 通常由企业提出或由国家设置准入制度。

(三) 评价方式。

以往教学过程中以总评成绩作为学生学习质量的度量标准。受诸多因素的影响, 使得评价的结果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我们可以根据前面分析的学习质量评价存在的问题, 在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体系中, 采用适宜的评价方式。在教学实践探索中, 我们将评价体系分为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具体如下:

知识考核 (0.4) :包括基础知识 (0.3) 、专业知识 (0.5) 、知识综合 (0.2) 。

能力考核 (0.4) :包括专业能力 (0.5) 、社会能力 (0.3) 、发展能力 (0.2) 。

素质考核 (0.2) :包括学习态度 (0.4) 、职业素养 (0.4) 、诚信 (0.2) 。

共三个一级指标, 九个二级指标。在所构建的评价体系中, 评价主体由学生、专家、教师和学校管理者构成, 可根据不同的评价目的和需求, 选择不同类型的评价指标、权重赋值, 以实现相应的评价功能, 进而得出更全面、科学的评价结果。

上述指标只是指标体系的初始值, 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 要结合学生所在年级的特点对权重采用动态调整。如对一年级学生, 应主要侧重于基础知识的考评, 对其权重可适当上浮10%~20%, 而对能力的考评相对较弱, 可适当下浮10%~20% (注意总权重等于1, 下同) ;对二三年级学生, 主要侧重于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考评, 对其权重可适当上浮10%~20%, 对基础知识的考评相对较弱, 可适当下浮10%~20%;四年级主要侧重于社会能力、发展能力、职业素养的考评, 可适当上浮10%~20%, 对其他部分考核相对较弱, 可适当下浮10%~20%。同时, 在实践中要把握住学生学习质量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改善学习质量, 而不仅仅是甄选学生。今后, 我们要在实践的基础上深入研究, 不断完善评价指标体系, 以期更好地为改善学生学习质量服务。

摘要:本文从教师角度入手, 对管理类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方法进行研究, 从学习特点、存在问题、体系构建等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以期为管理类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关键词:学习质量,评价方法,动态调整

参考文献

[1]陈孟祥, 聂军, 杨勇.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体系设计[J].检测评价, 2012.4.

[2]胡平波.高校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设[J].教育学术月刊, 2009.12.

教师管理学生的方法技巧 第9篇

关键词:大学生;高校辅导员;工作方法;工作技巧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2-0182-01

一、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

党的教育方针规定: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实际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①。高校辅导员的工作任务就是根据这一宗旨提出的,根据长期的工作实践总结出来的一个完整的有机体系。因此,高校辅导员不但要努力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设法提高工作技巧,还要做到与时俱进,才能实现高校工作的有效性,为高校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二、高校教育大众化背景下辅导员的工作理念

我国高等教育也步入了大众化教育的新阶段。大众化时期的高等教育,表现出许多与精英教育阶段不同的特点。高等教育大众化给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带来一些难题,这些难以适应的问题在辅导员的工作中一一暴露。在此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在国家教育方针的指导下,应与时俱进,树立与时代同步的工作理念。

(一)依据教育法规,灵活开展工作。

根据高校《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高校辅导员在对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中必须遵循国家教育方针和高校教育规律,包括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和学校的规章制度,做到管理行为的公开、公正和公平,切实避免管理运行的无序性和随意性。对政治、群体事件,治安事件,伤害事件,心理事件等要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同时,实行学生学籍预警制,及时提示学生本人和家长,督促学生和家长努力改善不良状况。

(二)以德育为先,以学生为本。

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完善“三个抓手”,实现德育新体系。一是实施德育学分制,制订《学生德育学分制测评手册》,将各项评分转移到信息系统完成。如学生挂职、免费家教、法律援助、社区共建等工作,都对应相应分值计入测评系统。二是与学生签署《承诺书》,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三是实行“学生参议制”,让学工部、学生处或学生会代表有充分的“参政”、“议政”的机会,进一步拓宽学生的参与面。

(三)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

辅导员要从“吃、住、行”、交友、课余文化生活等各方面都关心和爱护学生,注重从小处入手,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关注学生的变化要时刻关注。找出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以及弱点。随着外部环境经济发展、信息时代等以及内部环境如学分制改革、就业市场化等变化,大学生的思想受到了一些冲击。准确把握学生思想、行为等方面的新特点,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四)把认知教育与行为训练结合起来。

对于大学生个人而言,就是要教会他们如何正确认识自己和别人,才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目前,“认知与行为不统一”是大学生当中存在的一个普遍性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高校辅导员增强针对大学生进行行为训练。且教育要面向所有学生,覆盖所有阵地,达到面上的全覆盖,主动去覆盖和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三课堂”。

(五)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俗话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老师对一个人成长的影响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辅导员要认同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作为教育主体、权益主体和发展主体,倾听学生的诉求,把握学生的思想动向,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在学生成长成才的方方面面。把学生作为权益主体,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的利益,想学生所想,盼学生所盼。

三、基于教师的视角:辅导员应该具备的工作方法与技巧

如何改善高校辅导员在工作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呢?基于教师的视角,高校辅导员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增强自己的“知识储备”。高校辅导员应该具有广博的文化专业知识,除能熟练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知识外,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人文、科技、艺术、教育等方面领域都有所研究。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并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增强自己的教育能力和理论说服力。

(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高校辅导员的管理工作涉及到学生的方方面面,因此要求辅导员要娴熟地运用合理计划、组织协调、指挥控制等手段开展学生管理工作,尤其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辅导员工作包括教育、管理和服务,随着高等教育的多元化发展,辅导员的工作由思想政治教育单一的内容发展到以学生成长为重心的教育者、管理者、指导者等多重分身,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结合多样性和生动性等方式,以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三)要有较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是辅导员的基本功。辅导员想要获得学生的认可要具有相关方面的技能:语言精练、生动形象等等。因此,高校辅导员不仅要想说,而且要会说,能说,简练和装饰自己的会话语言,提高语言的魅力和说服力。

(四)由管理转向引导。老师和同学的关系既可以是师生也可以是朋友,二者并不冲突。所以,作为高校辅导员,首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人为本,关于学生学习、纪律、请假制度等的实施准则都应该详尽的制定出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按照人性化、程序化地标准管理日常各项事务,针对不同的问题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

(五)一切为了学生的学习,为了学生的生活,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尽一切力量在学生们的各个方面予以帮助引导,如帮助家庭比较困难的学生解决申请贷款、勤工助学的问题。同时丰富同学们的业余生活,可以相应地组织一些晚会、素质拓展等等;平时多倾听同学们对学校工作不满意的地方,给出合理的意见、建议,并及时向学校反映。

注释:

①引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参考文献:

[1](美)帕克.帕尔默著;吴国珍等译.教学的勇气漫步教师心灵[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7).

[2]陆平平.高校辅导员与学生谈话的“三要四忌 ”[J].教育教学论坛.2014(6):167.

[3]王海军,吕延勤 ,黄金珠. 基于教师与学生视角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策略[J]. 嘉兴学院学报.2010(9).

上一篇:某镇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下一篇:中秋节超市活动主题和活动方案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