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故事个人版

2024-07-30

管理故事个人版(精选9篇)

管理故事个人版 第1篇

管理故事一:

洞房花烛夜,当新郎兴奋地揭开新娘的盖头,羞答答的新娘正低头看着地上,忽视间掩口而笑,并以手指地:“看,看,看老鼠在吃你家的大米。“第二天早上,新郎还在酣睡,新娘起得床来,一声怒喝:“该死的老鼠!敢来偷吃我家的大米!”“嗖”的一声一只鞋子飞了过去。新郎不禁莞尔。

启示:我讲这个故事没别的意思,我只想问问那些新进的员工甚至是一些干了两年、三年的老员工,当初你为何选这个工作?既已选了这个工作,为何身体过了门心态却迟迟不过门?我也犯过这个毛病,我刚来这家厂时,我常常对老板抱怨:“你们厂怎么怎么样„„”他听了老是向我皱眉,后来我改口对他说:“我们厂该怎么样。”他开始认真思考我提的建议。往往新来的人很容易发现公司的问题,因为旁观者清。问题是你是用嘲笑、牢骚、忿然、指责的方式呢,还是以主人的心态来了解并积极地去改正这些缺点和漏洞?问问你自己,你真正地过门了吗?

管理故事一:

陈阿土是台湾的农民,从来没有出过远门。攒了半辈子的钱,终于参加一个旅游团出了国。

国外的一切都是非常新鲜的,关键是,陈阿土参加的是豪华团,一个人住一个标准间。这让他新奇不已。

早晨,服务生来敲门送早餐时大声说道:“GOODMORNING SIR!”

陈阿土愣住了。这是什么意思呢?在自己的家乡,一般陌生的人见面都会问:“您贵姓?”

于是陈阿土大声叫道:“我叫陈阿土!”

如是这般,连着三天,都是那个服务生来敲门,每天都大声说:“GOODMORNING SIR!”而陈阿土亦大声回道:“我叫陈阿土!”

但他非常的生气。这个服务生也太笨了,天天问自己叫什么,告诉他又记不住,很烦的。终于他忍不住去问导游,“GOODMORNING SIR!”是什么意思,导游告诉了他,天啊!真是丢脸死了。

陈阿土反复练习“GOODMORNING SIR!”这个词,以便能体面地应对服务生。

又一天的早晨,服务生照常来敲门,门一开陈阿土就大声叫道:“GOODMORNING SIR!”

与此同时,服务生叫的是:“我是陈阿土!”

启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与人交往,常常是意志力与意志力的较量。不是你影响他,就是他影响你,而我们要想成功,一定要培养自己的影响力,只有影响力大的人才可以成为最强者。

延伸:无论何时何地不要忘记我们是宝洁人,无论何时何地不要忘记向客户买进宝洁的销售理念和产品品质,我们是这个行业的顶尖,我们就是最专业的,我们宝洁的销售理念和产品品质是最好的。持之以恒的向客户传递我们宝洁的理念,终有一天我们就是陈阿土,客户会跟着我们说我是陈阿土,我们会在每家店留下宝洁人熊的掌印!

管理故事二:

A对B说:“我要离开这个公司。我恨这个公司!”

B建议道:“我举双手赞成你报复!破公司一定要给它点颜色看看。不过你现在离开,还不是最好的时机。”

A问:???

B说:“如果你现在走,公司的损失并不大。你应该趁着在公司的机会,拼命去为自己拉一些客户,成为公司独挡一面的人物,然后带着这 些客户突然离开公司,公司才会受到重大损失,非常被动。”

A觉得B说的非常在理。于是努力工作,事遂所愿,半年多的努力工作后,他有了许多的忠实客户。

再见面时B问A:现在是时机了,要跳赶快行动哦!

A淡然笑道:老总跟我长谈过,准备升我做总经理助理,我暂时没有离开的打算了。

其实这也正是B的初衷。

启示:一个人的工作,永远不只是为自己的简历。只有付出大于得到,让老板真正看到你的能力大于位置,才会给你更多的机会替他创造更多利润。

延伸:工作永远是为了自己,少些抱怨,多些理解,你会发现其实公司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差。还有你必须明白一个道理,天下乌鸦一般黑,跳槽到另一家公司,只是你重新开始接受另一个资本家对你的剥削,开始另一个接受过程,这会让你付出很多的代价。所以,请想好了再跳槽,否则你就安心努力的工作,很多时候机会就会在你不经意间来临。在宝洁,你除了可以学到非常先进的理念之外,你还有很多的升职机会,从TSR到HSR,从HSR到DAM,从DAM到更高层次,机会就看你的能力,准备好自己,前途在你自己的手里!

管理故事之三:

A在合资公司做白领,觉得自己满腔抱负没有得到上级的赏识,经常想:如果有一天能见到老总,有机会展示一下自己的才干就好了!

A的同事B,也有同样的想法,他更进一步,去打听老总上下班的时间,算好他大概会在何时进电梯,他也在这个时候去坐电梯,希望能遇到老总,有机会可以打个招呼。

他们的同事C更进一步。他详细了解老总的奋斗历程,弄清老总毕业的学校,人际风格,关心的问题,精心设计了几句简单却有份量的开场白,在算好的时间去乘坐电梯,跟老总打过几次招呼后,终于有一天跟老总长谈了一次,不久就争取到了更好的职位。

启示:愚者错失机会,智者善抓机会,成功者创造机会。机会只给准备好的人,这准备二字,并非说说而已。

延伸:升职如此,销售亦是如此,我们不打无准备之战。宝洁每月都有非常多的新品和促销装上市,尤其是现在中国三和炫4行动。你如何买进给客户,你如何让客户对你的买进清楚明白,那你就必须准备好所有材料和销售工具,比如宝洁销售一页纸,宝洁每月销售手册,你必须清楚买进产品的包装,规格,卖点,毛利„等等,因为你是专业优秀的宝洁DSR,你是最强的,也是最棒的!

管理故事个人版 第2篇

--世界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

简介:车宣豪,男,汉族,中国共青团员,江苏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2012级学生。现担任班级文艺委员。曾荣获校二等奖学金以及国家励志奖学金各一次,校话剧晚会优秀奖,校十佳歌手优秀奖,电子信息学院第二届梦想达人秀第二名,第二届风筝制作大赛第二名。

也许,你看了上面的简介可能会觉得他其实并不是很优秀,获得的奖项也没有像别人一样可以罗列一大堆,甚至可以说相当的平凡,但是,平凡并不代表平庸,平凡代表的是我们的才能、名誉、功名、财富,地位。这时我们无法改变,或很难改变的。而平庸只是一种处世行事的行为态度,一种自甘堕落,不求上进、消极处世碌碌无为的生活方式。所以人可以平凡,但不可以平庸,否则,生命便失去了价值与意义,生活只是灰色的的。

你看惯了那些伟大而辉煌的故事人生,却从未对平凡有过一丝的记忆。而本文的主人翁,却是一个平凡的人。在这个世界上,毕竟只有少数人才能那么耀眼、辉煌,然而更多的人都只是一个平凡的人,但是我们虽然平凡,但也不能碌碌无为、虚度年华,我们应该像他一样,平凡而不平庸,也让自己的生命在平凡中绽放光华。现在就让我们来看一下,这个在平凡中涅槃的凤凰。让我们可以从别人的故事中找到绽放平凡的自己的方法。

苦难是成才的第一程

车宣豪出生在贵州落后的农村,家庭经济困难,一家5口人依靠务农为生,收入甚微,然而命运似乎总是爱开玩笑,2007年一场大火无情的烧毁了全家唯一的港湾——一座由木头搭建的老木房,当然,即便没有这场大火,这座木屋也坚持不了多久了。全家一下子没有了居住的地方,家里面并不多的财产也被这场大火烧成灰烬。可是一家人总不能就这样露宿荒野,所以四处借钱加上政府的补助重新建起了新家。然而,正所谓祸不单行、福无双至,就在08年新家快要建成的时候,贵州遭遇了百年难遇的特大雪灾,一场冰雪彻底的击溃了这个家的一切。一家人唯一的经济来源被这场冰雪击得溃烂不堪,这一年注定会更加难熬。就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要是其他人早就已经崩溃了,可是他却一直在苦苦坚持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他一直苦苦的坚持着,没有一点怨言,在父母眼中,他一直是个好孩子,乖巧、懂事,主动承担家务,从不让父母担心,再苦再累也是报喜不报忧。直到他考上大学,第一次离开父母来到几千里外的江苏上学。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争做优秀学生

饮水思源,始终记着国家的资助是使能够继续学业的前提,所以车宣豪同学自入学以来,严格要求自己,在大学中不断充实自我、实现自我,无论是学习、活动、比赛、生活还是志愿者活动都做得有声有色。在学习过程中养成了不懂就问、主动查阅资料或者和同学讨论的良好习惯,并且积极参加学校开设的本科生创新计划。体育活动方面,他积极参加学院学校举办的各种正规体育竞赛和趣味运动会,他都完成的相当出色,以自己就算是受伤也要为集体赢得比赛而奋力拼搏,并获得了相应的奖项;而且动手能力和想象创新能力也十分出色,在学校举办的第二届风筝制作大赛中,自己设计、制作、修饰作品,以跟别人不同的造型,新颖的结构,极具艺术的画风以及最好的飞行能力赢得了这次风筝制作大赛第二名的好成绩。在艺术方面,他也不甘平庸,经过自己的努力挺进了校十佳歌手半决赛,且在校学生会举办的话剧晚会中以出色的演出获得了优秀话剧演员的称号,以及在电信学院举办的梦想达人秀上以极富感情和高辨识度的歌声赢得了梦想达人秀第二名。公益活动方面,他也用自己的真心在行动。积极参加各种志愿者服务活动,不断从活动中提升自己的公益心。曾在学期开学时带领大一新生参观实验室,并一边向他们讲解实验时的各种操作经过以及注意事项;除此之外,主动联系实验楼负责人参与到实验楼的打扫清理工作,并协助老师整理实验器材。还主动联系学校的公益劳动负责人,和其他专业的人一起参与了为期一周的公益劳动。多次前往社区敬老院慰问老人们,和他们一起聊天,聆听他们的过往,汲取他们的经验,并且还表演节目给老人们欣赏,让他们送思想到身体都得到放松,使他们保持愉悦的心情。并且主动联系社区,参与到他们的环境保护活动中,跟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向市民宣传爱护环境,并且发动群众一起清理道路两旁以及河道内的垃圾,让身心都得到了极大的锻炼。

心怀感恩,用真诚回馈社会

车宣豪虽然家境贫困,不过学校老师和同学在精神上和物质上都给与他很大的帮助和支持。尤其在他大学二年级第二学期,不幸的事情再次降临,车宣豪的奶奶因病不幸去世,父亲被当地一位官员骗去做烤烟生意,但他事先却并不知道这是违法的,最后就这样喊冤进入了监狱,一判就是三年。当时他还在学校读书,为了不影响他的学校,母亲并没有告诉他这些,而是选择了一个人独自承担。对于家里发生的一切都一无所知他,放假回到家里才得知了这一切,知道此时家里唯一的支柱不在了,全家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落在了母亲一个人的肩上。当时悲痛不已的车宣豪说:“命运为什么对我如此不公啊。”那时的他曾彷徨迷茫过,失去了奋斗的目标。在学校同学和老师的共同帮助和鼓励下,他终于再次站了起来,度过了那段最痛苦的日子,经历了风雨之后,车宣豪变得更加坚强自立。

所以车宣豪始终认为自己的成长进步离不开学校老师的关爱和支持,离不开同学们的关心和鼓励,他在一次社区演讲过程中说过:“虽然我很不幸,失去了奶奶,父亲也喊冤入狱,但是我很幸运,身边随时都有这么多关心鼓励我的人,我也一定要尽我所能去帮助我能够帮助的人。”他生活简朴,却将自己兼职赚的钱捐给家乡家庭贫困但得重病急需用钱的小同学。他经常帮同学解答学习难题,在别人不理解时耐心给人讲解,有时候讲得自己都忘了吃饭;同时他积极带领班级参加学院各项活动,获得多个奖项;他在外兼职经验丰富,经常将好的兼职工作的信息提供给同样家庭经济困难的同学;所以他在班级里面人缘最好的,班级同学之间的关系也是最和睦的。尽管都是一些小事,但他总是乐此不疲。他由于学习和校外兼职会有冲突,有时也会感到力不从心,感到累,但是他说想到支持他和鼓励他的老师和同学,他的动力就会出现,在大学中他没有感觉到苦与累,他最大的感受是充实,没有虚度大学生活。在同学们眼里,只要有车宣豪在的地方,他那谦和的态度、灿烂朴实的笑容总能让人感到温暖。

车宣豪真诚善良,即使在兼职工作中,也同样认真真诚。二年级的暑假,在同学的介绍下,他得到一份家教的工作,帮助一个11岁孩子提高数学成绩。他从接受了这份兼职工作开始,就不断地到图书馆借阅关于儿童教育和儿童心理的各种书籍,并且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可行的教学计划,在教授过程中不仅仅教孩子数学,还将自己的人生体验和感受一起与孩子分享,短短的暑假两个月,那个孩子从基础的乘除法不会算,到对于各类方程和应用题得心应手,从畏惧数学的心理转变到已经适应了学数学,对数学多了几分兴趣,并且重新找回了学习自信,从此孩子和他也成为了好朋友。车宣豪说:“看到家长欣慰的笑容,感到了莫大的幸福,因为我在这两个月学到的东西远远的超过了我所教给孩子的!”孩子家长得知车宣豪的情况后很同情,同时表示愿意愿意支助他以后的学业,但车宣豪婉言拒绝了,他说自己能够坚强地面对现在的生活,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自己的学业。车宣豪知恩图报,用自己的爱心回馈社会。他一直坚持组织、参加各类社会公益活动,校园、社区、敬老院、特殊教育学院处处留下了他和班上其他青年志愿者公益奉献的身影。他组织同学们前往丁卯片区老年公寓,帮助老人们打扫楼道卫生、清洁公寓环境、整理生活用品等活动,受到了社区管理人员的高度评价。在丁卯片区老年公寓,他不仅帮助老人打扫卫生,陪他们聊天,还利用自己的特长表演节目给老人们看,帮助有兴趣的老人进行绘画和写书法,他说看到这些老人,就好像看到自己的奶奶,他们就是自己的亲人。

自立自强,不给家里负担

由于家庭经济的困难,车宣豪一直比较独立自主,尽量给家里面减轻负担,所以他的生活费除了国家和学校的资助外,其余的都是通过兼职和寒暑假工而来。在课余时间、周末、节假日,别的同学都结伴出去游玩,而他的身影,却总是出现在繁华的街头、酒店、KTV,他去这些地方并不是去消费,当然他也消费不起,他是在发传单,做酒店服务员,以及KTV 服务员,他说他本来就出生农村,不怕苦不怕累,自己苦点累点不要紧,只要能给家里减轻负担,再苦再累都得坚持。寒暑假,其他同学都回家和家人团聚了,而他却只能忍住对家人的思念继续打假期工,没办法,因为他必须要挣到下一年的学费,他不想再让家人为他的学费而操心了。大一第一个暑假,在室友的介绍下他来到上海一个大厦楼当保安,他上的是白班,因为白天太热没人愿意上,当时上海白天的气温可是在40度上下,试想一个普通人在室内如果不开空调都会汗如雨下,更何况他还是在太阳下面站岗,这样一站就是12个小时,除了吃饭的时间和休息的时间,他一直都是在烈日下站着,每次回到集体宿舍全身都痛得要死,躺在床上翻个身都全身酸痛,但是他一声不吭的挺过去了。为了节约钱,他每天只吃早餐和晚饭,把中午那顿省掉了,一起上班的同事问他怎么不吃午饭,他总是笑着说早上吃过了,不饿,晚上再吃,但其实肚子饿得呱呱叫,有几次在站岗的时候还险些晕倒,但他都强忍了下来。

“世界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这是作家马德将泰戈尔诗集里面的“世界以痛吻我,要我报之以歌。”其中的两个字颠倒而来的,只是颠倒其中两字,意境却大不相同了,就好像在写他的命运一样,生活给了他这么多苦难,他却依然坚持着,并且用自己的行动去回报社会感恩社会,体现了他的一份坦然,一份大度,一份对世界一切苦难的感恩之心。

人从一生下来就是要到世上接受苦难的。的确,又有谁能让幸福、快乐包围着自己每时每刻每分每秒?苦难才是人生最主要的剧情,才是生活这杯茶的原味,但因此我们就要常怀恐惧、感怀敬畏了吗?其实不然,若不是苦难,我们不会对自身有更深刻的认识,若不是苦难,我们不会蜕去稚嫩的外衣获得成长,若不是苦难我们不会感悟平淡而真挚的感情来之不易。倒不如对苦难对世界常怀一颗感恩之心,这样我们可以活得更坦荡,更无所畏惧。

管理故事二则 第3篇

有两个追求幸福的穷苦青年, 经过艰难的跋涉, 终于在一个很远的地方, 找到了幸福的使者。使者见他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 便给了他们每人一颗幸福的种子。一青年回去后, 将种子撒在自己的土地里, 不久他的土地里就长出了一棵树苗。他每天辛勤地浇灌, 第二年枝繁叶茂, 果实挂满枝头。他继续努力, 渐渐拥有了大片的果园, 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足之人。他娶了妻子, 有了儿子, 过上了幸福生活。

另一青年回去后设了一个神坛, 将幸福的种子供奉在上面, 每天虔诚地祈祷。青年把头发都熬白了, 却仍然一贫如洗。他十分生气和不解, 所以又跋山涉水来到幸福使者面前, 抱怨使者骗他。幸福使者笑而不答, 只让他到另一青年那里看看。当他看到大片的果园时, 顿时醒悟, 急忙回去将那颗种子埋到土里, 但幸福的种子已经被虫蚀空了, 失去了生命力。

【点评】

一个企业的成功是靠管理者辛勤的努力获得的, 当我们发现了一个机会时, 我们所要做的是如何通过各种管理手段获得这种市场机会, 使它开花结果, 而不是等待。

愿望

三只不同的动物被一个人关进了三个不同的笼子。人对动物说:“我可以满足每个动物一个愿望, 请说吧。”

浪漫的熊猫说:“我要一个美丽的雌熊猫。”贪吃的猴子说。“我要很多很多的核桃。”勤奋的鸽子说:“给我一大沓信纸和一支笔吧。”

三年以后, 他们被放了出来。

第一个冲出来的是猴子, 它抱着一大堆核桃, 大喊道:“给我砸开!给我砸开!”原来干硬的核桃壳使它无法享受到美味。接着出来的是熊猫, 只见它怀里抱着一个小熊猫, 雌熊猫拉着一个小熊猫, 还有一个小熊猫跟在身后。

最后出来的是鸽子, 它激动地说:“这三年来我每天与外界联系, 我的生意不但没有停顿, 反而增长了200%!”

【点评】

四个人的故事,四个人说 第4篇

我叫笛枫,不知道当时爸妈为什么会给我取这么一个梦幻的名字,从小到大我都是习惯沉默的。我认为最快乐的事情就是,找个安静而且喜欢的地方看自己喜欢的书!

我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认识了郭欣妍、张丽偌和棉淳西三个女孩儿。她们让我知道有朋友是很快乐的事!郭欣妍和张雨诺是那种外刚内柔的女孩,平时老是一副大姐大的样子,在学校里“横冲直撞”的。而棉淳西则是外柔内刚的女孩。我不知道这三个性格差异很大的人为什么会成为朋友?

我们在一起的时候总是在看书、聊天,听音乐。

小学快毕业的时候我们在一起,开了个名叫“告别童年”的聚会。我们说好一起去上海读初中的,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最后只有我们三个去了,张雨诺没去。我们聚会时每人写了一个愿望在纸条上,装进瓶子里丢到了长江中去。本来我是不干这种无聊的事情的。她们三个非吵着要写,我就写了,可是不告诉她们,把她们气得追着我打。谁也不知道我写的是“我希望我们永远是最好的朋友,要永远在一起!”

天蝎 的棉淳西

我叫棉淳西,有一个奇怪的独一无二的名字。我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认识了笛枫、郭欣妍和张雨诺。我们成为了最好的朋友,我就像是个小妹妹拥有着无尽的关爱。

笛枫,总是不爱说话,而且眼神没有交点正如他的名字一样梦幻得不得了!郭欣妍和张雨诺则与笛枫刚好相反。她们俩总是有说不完的话和用不完的笑声。

小学快毕业时郭欣妍和张雨诺提议我们开个聚会,聚会时,我提议来个浪漫的活动——在许愿瓶里放进自己写的愿望丢到长江中去,开始笛枫不愿写,我们用了各种手段终于让他写下了珍贵的愿望。可他不告诉我们,我也没告诉他们我的愿望。本来我们说好一起到上海读初中的,可最后只有我们三个人去了,张雨诺没去。其实我的愿望是“我希望我们永远是好朋友,永远在一起!”

金牛 的郭欣妍

我叫郭欣妍,一个标准野蛮的女生。我在四年级的时候认识了笛枫、张雨诺、棉淳西。张雨诺和我很合得来,她很开朗,也很聪明,歌唱得很棒,文章也写得好。笛枫,他沉默但很够朋友,常为我们而出头。棉淳西则温柔得不得了,是别人欺负的对象。

小学快毕业的时候我们几个开了聚会,把自己的愿望放进许愿瓶丢进长江,可笛枫不告诉我们他写的是什么,我也没告诉他们。

我们说好的,一起到上海读书,可是最后张雨诺没去,也不知道是为什么。我想他们永远也不会知道我写的是“我希望上帝能让我们永远都是朋友,永远都在一起!”

狮子 的张雨诺

我叫张雨诺,一个活泼开朗的女孩。我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认识了笛枫、郭欣妍和棉淳西。

笛枫,总是倔强得很,不愿做的事谁也不能勉强他,当然除我们三个以外。他总是不喜欢说话,偶尔的一个微笑很阳光,可他不愿意一天都笑眯眯的。郭欣妍则是很野蛮的女生,所以男生都怕她,如果你让她生气,那你一定会死得很惨!棉淳西却是个很能让人产生怜爱的女孩。

我们快毕业的时候开了个聚会。我们把心愿写在纸上放进许愿瓶中一起丢进长江!我们还约好一起去上海读书,可是,最后我没去。我为了身边的一个朋友没去,可上了初中我和她已经形同陌路,我开始后悔当初的决定,我应该和他们一起去的!

我希望我这次许的愿望会实现:“我希望我们四个永远是好朋友,永远在一起!”

我们都是无奈的人

“我承认我们是新时代无比幸福的青年,不愁温饱地坐在这儿。阳光洒满了整个房间,教室出奇的大,大到装下80个人,后面还留下一块不合法的运动场地。时常会觉得幸福满溢,可为何还会流下眼泪?”

“我不喜欢说话却每天说最多的话,我不喜欢笑却总是笑个不停。身边的每个人都说我生活得好快乐,于是我也认为自己真的好快乐。”

我们对有些事没有办法掌握,比如说——朋友!“身边的位置只有这么多,自己能给的也就只有这么多,这个狭小的圈子里有人要进来,就有人不得不离开!”

个人成功的故事 第5篇

本来ipodtouch与iphone有相同的外形,甚至功能都差不多,而最大的区别就是iphone可以打电话而ipodtouch却不能。而在“苹果皮”的视频中,一个神奇的苹果皮便让ipodtoueh瞬间变成了iphone。这引起了全世界苹果迷的关注。而苹果皮之父便是河南信阳的潘氏兄弟——潘泳和潘磊。

在他上初中的时候,做生意的父亲给他买了一台电脑,从此潘泳开始喜欢上了电脑和软件。

上高二时潘泳的游戏账号被盗了。于是潘泳萌发了要编程的梦想。在一年多之后潘泳便可以随意改动网吧的计费系统,上网都不要钱了。

初次看到电脑软件神奇之处的潘泳冒出了很多想法,并且在不久后做出了联网的ktv系统。但是因为没有地方来应用而放弃了继续开发。

上了大学之后,潘泳在全校编程太赛中获得了一等奖,也正是在大学中潘泳与iphone“结缘”。

因为新机器太贵了,潘泳便打起了二手机器的主意。省吃俭用了半年后,上了大三的潘泳买了台二手iphone。但不出一个星期就坏了,无奈之下退了回去。之后在ebay上找了个美国二手卖家,但是被骗了,二千余元打了水漂。

毕业后,潘泳在一个小电子厂工作。有了工作之后仍然没有忘记大学时的苹果梦,但是i-phone的价格实在是太贵了,而潘泳这次看中了有“残缺的iphone”之称的ipodtoueh。潘泳想:如果ipodtouch能通话和发短信的话不就可以当iphone用了吗。

潘泳把这个主意告诉哥哥潘磊时,潘磊在外地有一份不错的工作,但是听了弟弟的想法之后,潘磊立即放弃了工作赶到了深圳与弟弟一起开发苹果皮。

由于没有钱,潘泳与潘磊只能租了个车库。但是还有一个更大的困难摆在他们面前——他们并不会设计电路,甚至连电路图他们都不会画。但很幸运的是:在这个时代,有电脑和网络。借助着网络的力量,潘泳不断探索着。幸好潘泳和潘磊在几年的学习中英语方面不成问题,也因此潘泳和潘磊可以与外国的工程师一起讨论着,一个一个的技术难题被攻克。

但是,事情往往不都是一帆风顺的。在他们使用网络的过程中,最常用的便是谷歌。但是谷歌在3月开始便不稳定了,甚至最后退出了中国。在这一段时间内,潘氏兄弟失去了与外国工程师的帮助,开发进度异常缓慢,并且有了技术难题时也没有人来讨论解决。直到谷歌不久在香港租用了新的服务器又提供服务时,他们的工作才又有了显著进展。

六个月之后。苹果皮研发成功了。可是开发苹果皮已经花去了数万元——已经够买好几个iphone了,而家中老父也得了重病,每月医药费都要上万元。于是潘磊和弟弟决定卖苹果皮。

一个人的故事 第6篇

我爷爷名叫冯光隆。他原本并不叫冯光隆,他的名字和他的命运一样,在1948年被改变。

那一年,山西省离石县穆问村解放区政府动员青年参军,刚刚新婚一年的22岁青年农民冯吉喜入伍,成了解放军。新兵报到时,文书把他的名字弄错了,冯吉喜从此变成了冯光隆。错了就错了,他说名字嘛,叫啥还不是一个样。

2008年6月,在时隔20多年之后,冯光隆再次回到农四师77团,在77团的草原上留影

新兵们过了黄河到陕西,被补充到王震率领的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当天下午发枪,晚上就攻打合阳城。城攻下了,一起去的离石新兵却死了十来个。从此,爷爷认定:“打仗怕也没用,子弹不认人。弄不好跑得快的不死,跑得慢的还死。所以我就听指挥,让跑就跑,让卧倒就卧倒。”

就这样,他幸运地活着转战陕西、青海、甘肃等地。

1949年9月25日,新疆警备总司令陶峙岳将军通电起义。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2军(即原来的二纵)挥师西进。2军6师18团3营7连8班班长冯光隆——60年之后依然能不假思索地报出自己部队番号的我爷爷,成为近9万进疆部队中的一员。

铸剑为犁

2军进疆后,从吐鲁番向南,直奔南疆。

2军的前身是著名的三五九旅,没想到,“又站岗来又生产,三五九旅是模范”的历史重演了。

1949年12月,毛泽东发出指示:“人民解放军不仅是一支国防军,而且是一支生产军。”新疆军区发布大生产命令,规定:“全体军人一律参加劳动生产……不得有任何军人站在劳动生产建设战线之外。”

根据《新疆军区1950年生产总结》,1950年新疆解放军实际参加农业生产的共66148人,其中2军24302人。

刚从硝烟深处走出就立马拿起锄头,有的战士想不通。上面一直说:困难是暂时的,赶走小日本,打败国民党,就有好日子过。可是现在比南泥湾还苦,啥时候是个头呢?

部队里流传着顺口溜:“戎装未卸放下枪,扛起镢头去开荒,文不文来武不武,愧穿一身黄军装。”戏称自己是装甲(庄稼)兵。

为了鼓励大家安心劳动,6师师长张仲瀚写诗一首:“大军十万出天山,且守边关且屯田。塞上风光无限好,何须争入玉门关。”

爷爷觉得种地比打仗苦。每人分给一大片荒地,从早到晚,十几个小时地干。早上走的时候带几个馍馍,饿了就地吃。爷爷常常是觉得肚子快饿了,就把馍馍掰成两三块,紧走几步放到前面的地上,再回去挖地,挖到跟前了再吃。在库尔勒炽热的太阳下,新鲜的馍馍掰开后没多久就晒干了,要想早吃就得挖快一点。

种地用的是坎土曼。坎土曼虽然重却挖得宽,用惯了挖得快,所谓“坎土曼开荒气死牛”,多的时候一个人一天能挖三亩地。爷爷也挖到过三亩地,被奖励一袋莫合烟。

开荒时,早上天不亮就出去,晚上收工回来,天黑得经常是连住的地方都找不到了。因为住的都是地窝子,看上去都是土堆堆。

种田离不开水。部队春夏开荒,秋冬接着挖渠,一天都不得歇。爷爷和战友们一铁锹一铁锹地挖出了著名的十八团渠,这是一条42公里长的渠道,连接孔雀河水与焉耆南大渠,可灌地20万亩。爷爷说那个时候最苦,比种田还要累。起早贪黑地干,冬天地冻住也不停。每人每天都有任务,几个立方要挖完。

有的人累得抱怨,“还不如在战场上喂了子弹呢”,但抱怨归抱怨,部队的开荒业绩斐然。

1950年,新疆驻军开荒96.2万亩,播种83.5万亩,完成计划的140%多,收获粮食3427万公斤,棉花37.5万公斤,油料185万公斤。当年全军粮食达到自给7个月。

剿匪平叛

在大生产的同时,部队还进行着剿匪平叛。当时北疆、南疆都有武装叛乱,叛乱的频发区在北疆。

解放军进疆的驻防安排实际上已经初步奠定了日后兵团的布局。进疆初期,2军进驻南疆,6军进驻北疆,主要力量都部署在战略要地。爷爷所在的6师师部驻焉耆,扼南北疆咽喉。

1951年6月,已经当上副排长的爷爷被选派去迪化(后改名为乌鲁木齐)的第二步兵学校学习。原本说是学3年的,后因剿匪部队不够用,步兵学校的1000多名学员被临时调去剿匪。当时新疆最大的匪帮首脑乌斯满已被擒,4月底经公审处决。他的儿子谢尔德曼继续在奇台南天山一带抢劫、搜罗武器,杀害进行生产的解放军。

爷爷被分配把守山路的隘口。他说,剿匪比打国民党困难。土匪熟悉地形,消息灵通,大部分都骑马,今天打了,明天跑到哪里去了都不知道。他们经常晚上骑马突围,马快得很,架机枪堵着也打不死几个。

直到1952年春夏,叛匪的势力才被大大削弱。解放军的政策从追剿为主相应地改为政治争取为主。不久,谢尔德曼投降。

步兵学校也在同年解散,学员被分派到内地学习各种技术。爷爷和其他两人被送到天津造纸总厂学习造纸。在天津学习的爷爷把老家的奶奶招到天津,奶奶在那儿参了军,学习结束后两人一起回到新疆。

回新疆后,造纸厂没有办起来,因为“地盘没有,钱也没有”。爷爷说:“跟地方政府要地盘,人家不愿意给嘛,就怕把地盘都占完了。”

于是,爷爷奶奶没有留在迪化,一起被分配到直属军区的八一农场东山分场。从这里,开始了他们30多年的团场生活。兵团大发展

进疆部队在大生产运动中创办了很多军垦农场,八一农场是其中最早的一批。

当时的生产部队实行供给制,国家出钱,官兵种田,全靠觉悟,难以持久。这时,国家已开始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在这种新的形势下,为了使驻疆部队安下心、扎下根,长期屯垦戍边,1954年10月,正式成立了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

1964年3月,高尔基农场“1963年五好集体”副业队警卫班全体合影。这是当时兵团民兵的常见风貌:配备一挺机枪、几支冲锋枪,多数民兵枪上有刺刀;这段时期民兵穿的还是军装,但没有帽徽和肩章

建设兵团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很多兵团人自己都说不清楚。现在的兵团团志上写道,这是一个“党、政、军、企合一”的“特殊组织”。兵团专门从事生产建设,同时也是国防的后备力量。

兵团成立后,军队的自给性生产变成了纳入国家计划的企业化生产。

八一农场是最早一批实现机耕的农场,1954年时全场播种和麦收就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全场3000多生产人员可耕地7.71万亩。冬麦平均亩产127公斤,最高亩产304.5公斤,远远高于当地普通农田的产量。

1958年,中国进入“大跃进”时期。此时的兵团,也进入了大发展时期,不断开发新的垦区。这年3月,爷爷离开了生活条件日臻成熟的八一农场,被调到更西更穷的高尔基农场(即后来的农四师73团)。

到了高尔基农场,就开始饿肚子了。

高尔基农场土地条件差,产出低。不过,团里1000多人,收成再不好,其实也够吃。仓库里的粮食都是满满的。但当时要支援内地,仓库有专人看管,门前有分界线,不得逾越。禁闭室经常都是满满的。因为吃不饱,饿死了20多个人。

当时,凡是沾“坏”字的都往新疆送。爷爷记得,湖南一个县的粮食局局长,打开仓库放了几百斤粮给老百姓吃;四川绵阳一个叫李天明的农民,偷偷地卖了20斤粮食,被扣上“破坏统购统销”的帽子送到了新疆。新疆的人口一下增多了。

新疆敞开大门欢迎各路人马。支边青年、右派、劳改犯人以及“自流人员”……不管是有志青年,还是没有活路的人员,团场里统统欢迎。

团场里的正式职工一个月至少拿29.68元,而右派一个月只给3块零花钱,劳改犯开始没钱,后来也给个两三块。

大多数劳改犯人刑满之后都留在了团场,慢慢地工资待遇就和职工一样了。那时候很少有人回内地,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兵团的生活比内地大多数地方的生活要好。

一路向西

爷爷没想到,刚刚在高尔基农场稳定下来,他又要西进了。因为,中苏边境上发生了“伊塔事件”。

1962年前,漫长的中苏边境基本处于有边无防的状态。60年代初,中苏关系持续恶化,1962年春夏,终于发生了6万余边民非法越境到苏联的“伊塔事件”。

爷爷说,围攻伊犁区委的5·29事件发生前,师部在伊宁的农四师民兵就侦查到了情况。保卫科的科长是个老侦查,会维语,每天早晨穿戴成维族人的样子去清真寺做礼拜,早早就掌握了具体的情况。

围攻事件发生那天,农四师政委靳保全亲自指挥。当时政府大楼被冲击,围墙都被掀倒了,人群要冲进去抢文件,局势危急。在这种情况下,民兵被迫开枪自卫。爷爷说,这就体现了兵团的好处,兵团平时是民,战时是不穿军装的兵。在牵扯到国际事件时,这样的体制是很有利的,说起来是“老百姓造反,老百姓反对”嘛。

“伊塔事件”中,伊犁塔城县非法越境人口达到该县人口的68%,霍城边境三个公社原有人口16000余人,越境发生后只剩3000余人。有的地方几成无人区。

为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紧急抽调一万多名干部职工,组成工作队,前往霍城、塔城、裕民和额敏四县,执行代管、代耕、代牧的“三代”工作。爷爷被派去了塔城的红旗公社。

到1966年,2019公里的边境线上,58个兵团农场形成了一道纵深10至30公里的边防带,控制着9处有领土争议的地区,垦殖着近30万公顷土地。

至此,兵团布局在50年代形成的“两个圈”(指北疆环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和南疆环塔克拉玛干沙漠部署的兵团农场)之外,又沿塔城到伊犁划了一条线。

1970年3月,爷爷被调到了这条线上,在位于中苏边境的农四师77团任副参谋长,抵达了他一路西进的终点:国境最西端。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苏关系一直紧张。爷爷记得有一段时间连商店里的桃酥都不敢买,因为怕被说成有“逃苏”的倾向。连苏联进口的康拜因,也成了一个小孩子骂人坏的词。

双方都有跑到对面去的人。爷爷记得,有一个少数民族的副连长,拿着《参考消息》跑到苏联。那时候《参考消息》只有一定级别以上的干部才能看到,他以为那是很有价值的东西。结果人家不感兴趣,把他装进麻袋送了回来。他回来后被撤了职,却依然能做个普通职工。

这比苏联人的遭遇好得多。苏联人跑过来,中国不收留的,也被装在麻袋里,从边界的山坡上滚下去,然后喊几嗓子通知对方。爷爷说,经常是中国这边去送的人还没走远,那边的边防军一看袋子里是他们的人,当场就枪毙了。

落叶归根

文化大革命初期,当兵离家20年后,爷爷终于第一次回乡探亲。满头白发的母亲见到他时,几乎已是相见不相识了。

虽然远在边陲,新疆也遭受到了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冲击。兵团变成了全国农垦系统的亏损大户,成为国家的沉重包袱,兵团内部思想混乱,人心涣散。

1975年3月,中央决定撤销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建制,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垦总局,团场归所在地(州)领导。77团这样的边境团场虽然得以保留,但也难以得到发展。

80年代初,南疆等地发生了多起**事件,严重影响了新疆的稳定和发展。另外,多头管理也影响了兵团的生产。在这样的情况下,1981年12月3日,中央发出《关于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决定》,兵团建制得以恢复。77团又从新疆伊犁农垦局77团,变回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四师77团。

至1983年为止,新疆共有建国前参加革命的老干部49694人,除去离休人员,尚有34489人仍在工作岗位上。爷爷正是他们中的一员。当时,他已是77团的副政委。

1984,爷爷加入离休人员的行列,并于第二年返回故乡。

回乡后,他在山西穆问村见到了当初一起当兵的同村老乡。老乡后来当了逃兵,费尽周折从新疆千里迢迢逃回山西,种了一辈子的地,生活得“凑凑合合”。

个人成就故事 第7篇

,一直对读书不怎么感兴趣的他,想到上大学纯粹是浪费父母的血汗钱,因此,他在没有和家人商量的情况下,自作主张办理了退学手续,并拿着父母给的5000元学费,在大学附近租了一间廉价民房,每天有计划地看书、上网,专门经营他的两个网站。

这时,他开始为各类专业网站撰写自己的网站推广经验和有关评论。因为他的文章观点新颖,富有创新,吸引很多人主动与他聊天,尤其是实战经验方面的文章备受欢迎,连不少电子商务公司的高层都找他交流沟通,他通过网络认识了包括丁磊、马化腾、张朝阳等一大批“业内牛人”。同时,他建了一个qq群,拉了一些网络红人与群友们聊天、交流。因为网络,认识他的人越来越多,他在业内的名气也越来越大,很短时间内,掌握了非常多的信息和资源,同时自身的能力也获得快速提升。后来,他担任了多家公司的顾问,先后到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帮助朋友撰写商业计划书,介绍风险投资商。

一年来的工作实践,他发现网络营销策划这一块市场空缺,国内几乎是空白,他从中看到了商机,11月,他创办了郑州通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这是中国第一家网络营销策划公司,专门为用户提供搜索引擎优化服务。公司一开业,全国各地的业务纷至沓来,生意红火,客户不断,几年来,他先后为包括腾讯、金山、it168、中青旅等100多家企业和网站公司提供网络营销策划和培训服务,月收入高达100万元。

是他最为忙碌的一年。因为一直忙于工作,常常熬到半夜睡觉。5月的一天,熬了两个通宵醒来后,他突患中风。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才完全康复。这时,年仅21岁的他就意识到健康比赚钱更重要,为了保证经济效益,也决定立即改变经营策略和工作方式,不做单一的搜索引擎优化,只做整体的网络策划,不做小客户,只做大客户,只接10万元以上的业务。同时,给自己制定了工作表,晚上绝对不通宵加班。

如今,他的seo公司主要有三块业务:一是咨询策划,二是培训业务,三是电子商务。他的培训十分独特,像聊天一样,一个月仅上两天课,让学员快速学会seo,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两年来,他已举办了40多期培训,学员上千名,遍及全国各地。不少学员白手起家,一年能赚百万元,有的甚至一年能赚千万元。而且,他一个星期才到自己创办的公司一两次,再也不像以前那样每天泡在网上,没事时读读哲学、上网聊聊天、旅游写书,日子过得舒畅轻松。

管理故事:蜗牛和夜蛾 第8篇

“老兄, 这么晚了, 这是要上哪儿啊?”夜蛾问。

“天太热了, 睡不着, 出来走走。”蜗牛回答道。

“你怎么走得这么慢啊, 你看我的速度要比你快多了。”夜蛾用讥讽的口吻说。

“这正是我的特点, 我一向稳重行事, 从不乱跑乱闯, 一步一个脚印的走, 并且, 我每走一步, 都要在路上留下我的脚印, 这样做可以使我明白我走的路线, 不会迷路。”蜗牛骄傲地回答。

夜蛾也深有感触地说:“我和你不一样, 只要看到有光亮的地方, 我就会以最快的速度冲上去。追求光明是我最大的优点, 这个脾气我一辈子都无法改变了。”

就在他们谈话的时候, 前面有一团火苗在熊熊地燃烧, 夜蛾抬头看到了这团火苗, 高声叫喊:“我看到光明了。”说完不顾一切地向火苗扑去, 不一会, 夜蛾便被烧得无影无踪了。

蜗牛看到这一切, 哈哈大笑:“和我吹了半天, 原来是一个喜欢自焚的家伙儿, 真是太可笑了。”

不知什么时候, 一只大公鸡顺着蜗牛留下的脚印跟踪上来了, 看到蜗牛后上去一口把它给吃掉了。

寓言点评:

蜗牛和夜蛾, 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就是喜欢自吹自擂, 殊不知, 它们所吹嘘的正是自己的致命伤, 也正是由于它们各自所谓的“优点”而双双丧命。

管理启示:

“抬高自己”是一个人的本能, 是向他人证明自己实力的一种表现, 但是, 一定要抬高自己的长处,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扬长避短”, 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 如果没有正确地做自身定位, 拿自己的缺点作炫耀的资本, 那就大错特错了。

有的企业领导经常说:“我的员工被我管得服服帖帖, 都是敢怒而不敢言。”这样的领导是不称职的领导。现代管理讲求的是人性化管理, 作为领导, 用暴力手段获取的员工听话是不会长久的, 其实这是一种管理上的缺陷, 更不能就此作为炫耀的资本。

领导必须要做好自身的定位, 简言之, 要明确领导的任务是什么。领导的任务是指挥下属去完成一个目标, 管人不是领导的最终目的, 而是一种手段, 粗暴的管理方式就更不可取了。领导要做好自身的定位, 首先要明确自己手中权力的用法, 不要被权力的“魔仗”冲晕了头脑, 让它变成统治员工的工具, 而应该是利用权力来制定企业的发展目标, 统筹安排下属的工作范围和工作量。其次是个人威信的树立。良好的个人威信是领导艺术的核心, 是带领员工前进的一面“旗帜”.领导要想打造个人的威信, 绝不能自吹自擂, 夸夸其谈, 这是破坏你个人魅力的“杀手”.要有临阵不慌的果断, 遇到危机, 领导能够做到“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这是最让下属信服的行为。最后, 要敢于公开自己的缺点。一般人很难做到这一点, 作为企业领导就更难了。其实, 公开个人的缺点丝毫不会影响你的信誉, 相反, 你会让别人感觉到是一个讲诚信的人, 是一个可以信赖的人。无端地粉饰自己缺点的领导, 才会让下属不齿, 最终都会离你而去。

三个人的南京故事 第9篇

铭文记载塔中所葬之人即为杨仁山居士,所在的庭院即是他创立的金陵刻经处。时光回溯百年,杨仁山和他的金陵刻经处让中国佛教波推浪涌,走向衰敝后的复兴。

在杨仁山之后,是以改革中国佛教著称的太虚法师以及1949年后中国最著名的居士赵朴初。

这座城市,记录了100年来中国佛教“走向人间”的过程。

杨仁山的分家笔据

“杨仁山是近代中国佛教复兴之父,他名文会,仁山是字,是安徽池州石埭人。”金陵刻经处常务副主任肖永明讲起金陵刻经处的渊源如数家珍。

1866年,杨仁山迁至南京。他曾因病后阅读佛典《大乘起信论》而对佛法发生浓厚兴趣。杨一到南京便四处寻找佛典,而刚刚经历太平天国运动的南京已是“一经难求”。

对经书难觅的境况,杨仁山深感痛惜。他与好友王梅叔等人经常在一起商量,如何弘法。他们认为在末法时代,只有佛教经典广为流传,才能共沾法益,光大佛法,普济众生,便发起创办金陵刻经处。

金陵刻经处成立后,杨仁山约志同道合者十人,草订章程,募刻佛藏。刻经经费除发起人按月认捐外,派人外出劝募。

杨仁山则是“日则董理工程,夜则潜心佛学,校勘刻印而外,或诵经念佛,或静坐作观,往往至漏尽就寝。”

至今在金陵刻经处的“深柳堂”内还陈列着一份特别的“分家笔据”。据其记载,1901年,杨仁山将住宅房屋60多间并宅基地6亩多悉数捐给金陵刻经处,永作刻经、藏版、流通之所,而历年刻经所欠3810两银债务则由三子分担偿还,命三子立了“笔据”。

杨仁山合室为法让金陵刻经处有了永久场所,让刻经弘法事业更好地开展,影响日隆。此后的1908年,他又在金陵刻经处创办祗洹精合,这是中国最早的佛教学校之一,吸引了一批青年才俊来此参学。

1911年10月8日下午,杨仁山去世。“遵照他‘经版所在,遗体所在’的遗嘱,他的弟子门人在刻经处经版房前为其建塔安葬,让他永远守护着金陵刻经处的延续发展。”肖永明说介绍说,“前几天还有香港的信众前来扫墓祭拜。”

“杨仁山居士所创立的金陵刻经处不但振兴了中国近代佛教,而且融合社会新思想激荡社会变革。”肖永明说,有史可循的是谭嗣同早年赋闲江苏时向杨仁山执弟子礼,研习佛学。此后一年,谭嗣同著成其代表作《仁学》,以佛教理念镕铸新学,提倡变法维新,轰动朝野。

更有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著述中称“晚清思想家有一伏流,曰佛学。”亦称“文会深通法相、华严两宗,而以净土教学者,学者渐敬信之。谭嗣同从之游一年,本其所得以著《仁学》,尤常鞭策其友梁启超。”

梁启超又说:“启超不能深造,顾亦好焉,其所著论往往推挹宗教。康有为本好言宗教,往往以己意进退佛说,章炳麟亦好法相宗,有著述,故晚清所谓新学家者,殆无一不与佛学有关系,而凡有真信仰者,率皈依文会。”

肖永明说,“金陵刻经处影响所及,由谭嗣同而梁启超而章太炎,旁及康有为、杨度等,一时间,佛教思想融会社会新思想,鼓荡社会变革,影响了整个近现代中国社会的变革取向,作用巨大。追根溯源,源头之一便在于金陵刻经处。

杨仁山之后百年,金陵刻经处在欧阳竟无和吕潋三代佛学大师及其后继者薪火相承、在各方佛教人界士倾心护持下,行行重行行,延续而来。

如今的金陵刻经处,庭院深深,绿树掩映,雕版宣纸延续着黄卷清灯下的唱诵。

赵朴初和香椿树

金陵刻经处还令赵朴初与南京结缘。

“所幸有赵朴初居士的护持,才让金陵刻经处在文革期间幸免于难。”肖永明讲述,1973年,旅居美国的杨仁山孙女杨步伟和孙女婿一国际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先生回国观光,得到周恩来总理接见。他们向总理提出恢复刻经处的请求,周总理深夜找来当时担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的赵朴初,指示“保护恢复金陵刻经处”。

赵朴初随后陪同赵元任夫妇到刻经处拜扫墓塔,并首先组织协调收回了刻经处墓塔前“深柳堂”三间房屋。肖永明说,“文革没结束,金陵刻经处的恢复工作就已启动,这在全国佛教界都是绝无仅有的。”

“当时的刻经处住了几十户人家,赵朴初居士一户一户做工作,做不通就拿字换,他是著名书法家。”肖永明讲述说,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赵朴初九次亲赴南京,得到江苏省、南京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使金陵刻经处业务得以真正恢复。

正是在80年代,赵朴初提出了“人间佛教”乃是中国佛教前进的目的。金陵刻经处,亦是他冀望使佛教走进民众的途径。

凡是到南京,赵朴初总是嘱咐,“佛学研究,尚待发扬”,“不负仁山先生及其门弟子与历来护持者创业守成之艰难,尤毋负周恩来总理在动乱期间谆谆嘱咐恢复刻经处之至意!”

让肖永明不能忘记的是,2000年5月21日,赵朴初去世,刻经处院内一棵香椿古树茂密的树冠枯萎一半。第二年,枯萎的这一半又复萌抽绿。

赵朴初与南京的另一结缘之地是南京毗卢寺。毗卢寺位于南京汉府街东端的尽头。

南京毗卢寺方丈传义法师主编的《溯流徂源》一书中记述,1931年4月,中国佛教会由沪迁驻毗卢寺,由太虚法师等人主持会务工作,赵朴初任秘书。

太虚法师的办公室设在万佛楼,赵朴初的办公室设在观音楼左侧的一所房子,从1931年到1937年,作为中国佛教会理事的赵朴初在此生活了6年。

毗卢寺至今保存着“原中国佛教会理事赵朴初居士办公室”旧址。

在中国近代佛教史中,南京毗卢寺与金陵刻经处形同两面旗子,承前启后,相互呼应。

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何建明教授称:“在清末,毗卢寺受湘籍南京官员和驻防官兵的护持,并请湘籍高僧前来主持,不仅使毗卢寺从一个小庵发展成南京城的名刹,并与金陵刻经处和祗洹精合相呼应,毗卢寺也因此成为近代湖湘佛教文化从边缘走向中心的一个重要标志。”

何建明还说,民国期间,太虚法师在毗卢寺发起成立“佛教协进会”,拉开,了近代中国佛教革新运动的序幕,毗卢寺因此成为中国佛教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发展的重要策源地。

太虚法师的南京之缘

1910年春,2l岁的太虚法师就曾到南京祗洹精舍习佛,同时在毗卢寺习《梵网经》。这大约是太虚法师之于南京最早的记录。

两年后,太虚法师又到毗卢寺筹备“佛教协进会”。他这时第一次见到孙中山。在《自传》中,太虚法师详细地叙述了孙中山帮助他建立“佛教协进会”的过程:“我拟会章宣言等,具呈临时政府立案。有社会党员粤人某,系孙总理乡亲,时出入总统府会孙大总统,径偕我造总统办公室谒孙,孙总统令在同座的马君

nlc202309012235

武与我谈话,我与谈佛教协进会的内容,颇荷赞许,回毗卢寺正进行间,遇仁山亦到京。”

太虚不久就提出了“新佛教”的理念,希望佛教与时俱进进行改革。

1928年,太虚生命中比较重要的一年。他见到了蒋介石,并在其赞同下设立中国佛学会筹备处。他甚至一度想设立“世界佛学院”,办公地就在毗卢寺,

这一年8月1日,他在毗卢寺讲《佛陀学纲》三天。他用比较现代的观点解释了佛法的四个核心观点:现实主义的原理、平等主称的动机、进化主义的办法和自由主义的效果。至此,佛教一改清末的教条与隐秘,开始以现代的面目出现在中国人的视野中,

到1945年抗战结束后,太虚法师的“人生佛教”已经趋向成熟。他在毗卢寺设中国佛教整理委员会,推进中国佛教的改革与进化。在记者招待会中,他也提到佛教徒应全力宣扬教义,“化导人心,改进社会,促进和平。”

“民国时期,南京既为中央政府所在,也理所当然成为全国佛教活动中心,太虚、宗仰、巨赞、喜饶嘉错、章嘉活佛等饱学大德常在此弘法。”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贺云翱说,毗卢寺实际上成为民国时期全国性的佛教事业管理和联络的枢纽之地。

1988年,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的赵朴初故地重游,面对经历“文革”后的毗卢寺凄凉景象,颇有感慨,表达了恢复毗卢寺的心愿,并为此多方奔走。同年10月13日,毗卢寺恢复为宗教活动场所。

此后,毗卢寺内梵音嘹亮,钟鼓齐鸣,昔日伽蓝圣地,渐成一派新的气象。

盛世重光的机会

“佛顶骨舍利在南京请出不是偶然。”南京市社科院院长叶南客如是说,“梁武帝在位期间,甚至四次削发为僧,对佛教尊崇至极。中国历史上近2000年来,南京一直是佛教的传承中心。”

汉传佛教主要有八个大乘宗派和两个小乘宗派,赵朴初曾有言:“在中国成立的大小乘各宗派无不与南京有关。”

叶南客介绍,禅宗初祖达摩“一苇渡江”驻锡浦口定山寺面壁就是在南京,三论宗创立于南京的栖霞寺;天台宗至今视南京的瓦官寺为祖庭;诞生于南京牛首山的牛头宗对禅宗的建立产生过重要影响;律宗中兴于古馨禅师主持的古林寺,古林寺故被称为中国佛教的第一戒坛。

不仅于此,南京还是中国藏圣教圣物最早最多的城市:从三国时期开始,南京先后多次供奉佛舍利,包括佛顶骨、佛牙、佛发等。

“再比如台湾的佛教领袖星云大法师虽是扬州人,他在十多岁时在栖霞寺出家。”叶南客说,“在中国佛教史上,南京作为佛教中心应该是当之无愧的。”

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贺云翱认为,南京佛教传人之始即南北兼有,中外互通,且得到统治者高层的宽容和支持,几乎未受到当地的任何抵制,这种态势为后来佛教文化大范围传播奠定了基础。

“中国六大古都唯一在江南的就是南京,其余的都在长江甚至黄河以北。”叶南客解释,兼有龙蟠虎踞之形,作为十朝都会,南京无疑是块风水宝地。

然而,它也有失去护佑的时候。经历太平天国战火,南京佛教文化几乎被摧残殆尽。一直到杨仁山等一干人在金陵恢复佛教文化。

“佛顶骨舍利的出土反证了南京是中国的主要佛教文化中心之一,在证明南京是历史文化名城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南京市社科院院长叶南客说,“南京是世界性佛教中心之一,这一条可以是南京城市的定位。”

“佛教讲仁爱天下,普度众生,这与南京‘博爱之都’的文化内涵相辅相成。”叶南客说,这对于重振南京文化名城的形象有着比较深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

叶南客说,“南京在历朝历代是移民城市,既有输出也有输入,有极强的包容性。它跟佛教慈悲天下、慈悲为怀也有点内在相通,开放、包容,对外不排斥,对内强调和谐共生。”

“南京的寺庙特别多,是因为南京人内心有一种祈和的愿望。”著名作家叶兆言如是说。

在贺云翱看来,南京人个性中深受佛教文化影响。当代有评南京人为“大萝卜”,其实南京人身上表现出来的质朴诚信、善良敦厚、平和无争、大度宽容的文化品格,也有千百年佛教文化熏陶的功劳。

“我认为佛顶骨合利的问世为重新认识和复兴南京的佛教文化地位提供了一次契机。”贺云翱说。

南京大报恩寺遗址阿育王塔的请出

本次考古发掘得到了国家文物局和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李长春同志亲笔批示:“可喜可贺”。2008年8月下旬,国家文物局童明康副局长、单霁翔局长先后到南京市博物馆检查指导大报恩寺遗址发掘,以及铁函与阿育王塔的保护工作。

经初步观测,七宝阿育王塔高度近1.2米,内部为木质胎体,外部用银皮蒙覆,表面鎏金,并大量镶嵌水晶、玛瑙、琉璃等多种宝石。该塔由相轮、山花蕉叶和须弥座三大部分组合而成。塔刹有5重相轮,顶部为球形宝珠。四只山花蕉叶分别位于须弥座顶部四角,其内侧分别浮雕了两座佛立像和两座佛坐像。

外侧则浮雕了一组佛祖诞生、苦修、说法、涅槃,以及降魔显圣等佛传故事。塔刹与四座山花蕉叶之间皆以长链相连,链上悬铃。塔的主体是位于底部的须弥座。须弥座平面为方形。上、下两端的出涩部分皆浮雕一组佛像,姿势各异。

塔身四面中心部分,分别浮雕了“萨埵太子饲虎”、“大光明王施首”、“尸毗王救鸽命”和“须大拿王”四幅大型佛祖本生变相。塔座四面的顶部分别刻有“皇帝万岁”、“重臣千秋”、“天下民安”和“风调雨顺”四字吉语。塔座四隅站立大鹏金翅鸟(即天龙八部之中的迦楼罗)。每面的上部和下部分别錾刻铭文,主要记述捐赠施主的身份、姓名,捐赠的数量,以及变相的名称等。

另外在塔刹根部,山花蕉叶内侧,以及塔座顶部平面之上皆有铭文,提供了十分丰富、重要的文字记载。从整体上看,该塔造型高大雄浑,装饰精美,寓意深刻,代表了宋代佛教器物制作的最高水平。

除七宝阿育王塔,在铁函之中还出土了许多其他供奉的物品。在一个丝织小包中还出土了数百枚形如米粒的舍利子,颜色以白色为主,少量为红色和黑色,推测为碑文中所称的“诸圣舍利”之一。

摘自南京市博物馆考古部《南京大报恩寺考古发掘报告》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管理故事个人版】相关文章:

管理寓言故事07-25

班级管理小故事05-18

营销管理故事06-06

管理故事:袋鼠逃亡07-21

禅理管理故事07-31

[管理故事]徽州渔翁09-04

管理哲学故事范文05-30

哲学管理故事范文06-12

管理就是讲故事07-22

成功管理经验小故事06-01

上一篇:再谈读书与写作下一篇:栏目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