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误区

2024-09-18

走出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误区(精选14篇)

走出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误区 第1篇

走出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误区

一、教学环节缺失,课堂缺乏完整性。

一是在课前缺乏教学目标展示,让学生明确教学内容。二是缺失检测和反馈的环节。很多教师在教学任务完成后就开始布置作业,没有设计检测学生对当堂课所学知识掌握情况的环节,这样就无法得到学生的及时反馈,也就无法对接下来的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调节。只有完整的课堂教学,才能让学生在逻辑上理解并应用所学的知识。

二、“导入”环节花费时间太长,方法不当。

高中英语新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重视“导入”环节,一些教师就误认为把“导入”环节设计的越复杂越好,越玄妙越好,以至于在教学中导入花费的时间也越来越多,并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其实,简单明了地告诉学生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就是最好的导入,能够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望,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打下很好的预期。

三、教学目标过多,情感态度目标盲目拔高。

有的教师教学目标设计追求高,大,全,想把课程标准中的五维目标囊括进一节课里。五维目标是中学英语整个课程体系的总的目标,而具体的每一节课应该有自己的具体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总的来说,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应该具体,细化,以能力培养为宗旨,避免假,大,空。特别是在情感态度目标方面,切不可牵强附会,标签化。

四、教师课堂话语太多,操纵欲太强。

教师在课堂上语速太快,加上满堂全英教学,学生会有疲倦感,应当适当使用汉语。此外,教师在教学中要学会“放手”,让学生自己做他们该做的,能做的,不要越俎代庖。

五、阅读教学严重程序化。

任何一片文章,不管文章内容,题材如何,都要求学生或单一采用略读,查读,快速阅读或一律采用精读的形式,是不可取的。对于不同的文章类型其阅读技巧要求是不同的,其阅读过程也不近相同。

走出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误区 第2篇

〔内容提要〕针对我市普通中学英语教学长期徘徊在全国中下游的状况,本文首先列出现今存在的三种误 区类型及表现(指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学习评价),然后根据语言三维观的原理,分析“为交际”的中学英 语教学特征,阐述走出误区的种种对策。

〔关键词〕语言三维观 语言形式 语言意义 语言功能

* * *

一、英语教学误区的类型

“误区”原本属于社会心理学领域中的一个术语,现已被广泛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特指一些似是而非的谬 误,具体而言,人们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形成了一些看起来似乎正确而其实为错误的观念或行为。在普通中 学的英语教学工作中,就存在着许多被认为是常理或公理的想法和做法,但从语言教学的科学性角度看,却是 严重的误区。其类型有三种:(一)教学观念误区、(二)教学方法误区、(三)学习评价误区。

(一)教学观念的误区

观念指人们对事物的看法,反映其认识水平。每一位英语教师,无论承认与否,都会有意无意地对英语语 言、英语教学、学生学习等问题形成各自特定的看法,因此,其教学手段和学习评价都受其语言观、教学观和 学习观的影响。目前观念上的误区及其主要表现是:

1.对语言的认识上,有两种普遍看法:一种认为语言就是由语音、语法、词汇等知识构成的.综合体系。 故教学时比较重视知识的系统传授和笔头练习,比较忽视听、说、读、写语言能力训练和口头练习。这种教学 的后果是使学生患有“英语聋哑症”或“高分低能症”;另一种认为语言相当于一门技能,如同骑车、游泳一 样,多练即成。故教学时比较强调大量单一,重复的练习和巩固,这种教学的特征是题海战术,小测、考试不 间断。

2.对师资水平的认识上,相当多的教师包括部分教育行政管理的领导认为,提高教师的语言知识水平和 语言技能就能提高师资水平,而对学习语言理论、教育理论、教学法则不重视,视之可有可无。具体表现是比 较重视教师专业知识水平的达标考核或进修,对教学法的学习则常常流于形式。结果是一些教师教学观念比较 封闭和保守,教学方法陈旧单一。

3.对中学英语教学目的认识上,大多数教师从经验和感性

走出小学英语教学的误区 第3篇

当我们走进小学英语公开课的课堂的时候, 看到的是上了彩, 涂了色的英语课堂。教学内容五颜六色, 学习形式五彩缤纷, 课件绚烂多姿, 课堂上热热闹闹, 气氛活跃, 看似一道华丽的景色。但是, 就在这热热闹闹的课堂教学氛围的背后, 每个学生参与学习与交流、情境的创设的真实有效很值得怀疑。是不是每个学生都能跟得上教学的步伐、课件的动画大展示是不是每一节课都能走进学生的课堂?

通过仔细的观察, 我们可以发现, 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几乎都是由几个优等生完成, 其他同学则成为“摆设”;而所创设的情境实质上成为师生“表演秀”。通过了解, 课件在更多情况下只用于公开课, 平时由于人力物力的限制, 大多数教师是无法采用的。对此, 我有必要思考一下, 在新课程改革下我们应该拥有怎样的英语课堂?

二、教学误区

1.“小组合作”的误区。

(1) “小组合作”采用过滥过频。有些教师认为“小组合作”就是新课程理念, 无论问题难易, 都采用合作的形式, 有时设置的问题都没有讨论的价值和必要, 一节课下来, 合作了好多次, 忽的就围坐在一起, 其实就是在浪费时间。

(2) 没有给予必要的指导, 没有参与学生的学习。有些教师认为小组合作就是让学生自己学习, 没有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 也没有深入倾听学生学习的情况, 甚至有个别教师让学生在小组里学习读单词或者课文, 自己却站在讲台上看教案, 等时间一到, 就喊停, 学生学得怎样教师根本就不知道, 这样流于形式, 学习效果自然不好。

2.“活动化”和“游戏化”的误区。英语课堂“活动化”和“游戏化”, 是为了给学生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 其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语言技能。可是有的教师将“手段”和“目的”本末倒置, 整个课堂充斥着一个接一个的“活动”和“游戏”, 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语言实践最终目的却不能达到。

3.“课件”的误区。正确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扩充课堂的容量, 可以为教学创设更生动、逼真的情景,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 有些教师由于对课件这个辅助手段认识不到位, 对课件的采用是宁滥毋缺, 认为只要沾上多媒体的边就是“现代化”, 过频过滥地采用多媒体教学, 没有考虑它是否有必要运用, 或者是否运用得当, 因此步入“课件”的误区, 从而贬低了“课件”的价值。

三、走出误区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使学生树立自信心,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 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拓展视野, 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形成健康的人生观, 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小学英语课堂应该是回归其本质, 创设自然的、朴实的、和谐的、有生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 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一种值得提倡的学习方式, “活动化”、“游戏化”、“情境化”对于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作用自是不可忽视。课件运用恰当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但并非选择这些学习方式、教学途径、教学手段就等同于选择了新课标提倡的教学理念。我们应该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 并结合小学英语教学的具体内容, 创造性地设计教学环节, 适当选择“合作学习”方式。对于传统教学模式受到限制时, 可以选择“课件”辅助。而当学生的精神出现倦怠状态时, 可以自觉选择“活动”。教师要结合自己的实际, 少一份盲从, 多一份思考;少一份浮躁, 多一份实在, 潜心把握新课程的精神实质, 这样才能真正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1.摆脱形式的束缚, 凸显“小组合作”的价值。应致力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和学习习惯, 应该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而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 体现学习本色很重要。所以我可以努力摆脱形式的束缚, 凸显“小组合作”的价值。

2.赋予“活动”、“游戏”实质内容。采用的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就是为了学习和掌握英语而活动, 不是盲目地为了“活动”而活动。不要让课堂成为充斥着“活动”、“游戏”的舞台。要善于观察学生的情绪, 抓住恰当的时机, 使课堂节奏张弛有度。

3.要有有效使用课件。对于课件, 我们要思考其是否有针对性, 能否解决教与学的实际问题, 教学效果如何。要充分发挥了计算机教学的功能和优势, 把计算机巧妙应用到教学中去。对于动画, 只要适用、够用即可。例如, 在三年级教学中比较sister, brother, mom, dad, grandma, grandpa时, 其实只要用几张图片就可以说明问题, 并无一定要动画效果。

走出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误区 第4篇

【关键词】高中英语 词汇教学误区 语境

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成功与否将很大程度影响其他教学环节的教学效率和程度。虽然英语教学改革已经如火如荼的进行了好些年,大多数教师和学生也都认识到词汇学习的重要性,并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高中英语词汇教学还在一些误区里徘徊不前。

误区之一:不重视语音教学

英语是一种表音文字,正确的发音有助于记忆单词。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高中的老师认为学生初中学过就不再教授,其实大多数学生即使学过,也忘得差不多。又或者受到时间等其他原因的限制,往往只匆匆教了几遍,便以为学生都掌握了。其实语音教学,不仅仅是简单的教授音标。

首先,教师应帮助学生了解单词的重音知识。

其次,教师在讲解时应要求学生了解元音、辅音字母及其组合的发音规律。

另外,教会学生音节知识也是很重要的,英语单词都是由单个或多个音节组成的。所以按音节的发音来记忆单词既简单又准确。如:“a-part-ment”公寓。

最后也是老师们往往会忽略的是,千万不要以为上了几节语音课学生就掌握的差不多了,实践证明,即便教的再好,如果不能把语音教学渗透到平时的教学中,让学生不断去实践去训练,那也终将被遗忘,收效甚微。

总之,准确的读音是正确拼写的基础。所以,词汇学习一定要先会读,再会写,最后会用。

误区之二:脱离语境,盲目施教

这种词汇教学的特征是,撇开教学材料,将新课词表中所列的词汇与教材中设置的句型、课文脱离开来,不顾具体语境对词汇在音、形、义,结构及用法等的实际需求,孤立静止地就词汇教学而教学。

所谓语境教学,就是通过上下文的语言联系和内容联系来学习词义。在课文教学过程中,为使学生有效地掌握词汇,必须把词汇与句子、语境结合起来。如在学习北师大版必修二第六单元lesson1 A Matter of Taste时,在巩固练习的部分,要求学生用所给关键词汇来描述徐悲鸿的“奔马”如:Running/ moving hair;the mane and tail;the color/ different shades,这样的练习就是要学生在语境中呈现词汇,在语境中练习词汇。

误区之三:过多过滥,质量无度

词汇教学是为了顺利进行句型课文等教学服务的,词汇教学的信息量在质和量的意义上的限度是多大,颇值得探究。能不能说,成功的词汇教学意味着多多益善呢?非也。就某个具体的词汇而言,其教学信息量,应视其在所配教学材料中的表意对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程度,来把握词汇教学内容的度,而不是不根据实际需要,把字典搬来,以某个词为圆心画圈,画的越大越好。

以北师大版必修二第一课课文中的affect为例,原句为:Peter Taylor finds out how computers and the Internet are going to affect our lives.就affect的自身意思而言,释义甚多:“影响,假装,侵袭,喜欢,患病,炫耀”等。教学时究竟先取哪个释义为佳,应联系所配教学材料提供的语境而定,而不能不加联系地将affect诸多释义一股脑抛出,这与本课教学实际需要不符。根据句意,affect 在文中作影响,“对……起作用”较为切题,因此,教学时应先紧扣此要义,讲解与之相关的知识点,即:affect作此解时,为及物动词

所以在词汇教学中,教师切不可面面俱到。不要忘了词汇学习是螺旋式循环的,不能指望一次性全部教完,学生全部记完,现在不需要讲的就不讲,后面还会遇到,现在不能完全记住的,以后还会重现。适度是关键。

误区之四:欠条理,无系统

词汇教学和其他教学环节一样,如果教之得法,则事半功倍,反之,则事倍功半。在实施词汇教学的过程中,应善于找出词汇在结构、音、形、义及用法等方面存在的规律性,力求词汇教学条理化,系统化。

1.词汇结构联系。英语词汇中,有很多词是由派生、合成、转化而来的,我们可以归纳出一些词的构造规律,以求学生能举一反三。

派生即由词缀和词根结合构成单词。词缀包括前缀和后缀。前缀往往改变词根的词义。如:常表否定意义的前缀有:impossible;irregular;illegal;nonsmoking等。常见表示人的名词后缀有:painter;actor;actress;musician;pianist等。可见后缀更多改变的是原词根的词性。

合成即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新词。它有很多形式。

转化即不改变词的形态,直接转化词性,从而使该词具有新的意义和作用。如:“book”书,-to book预定。

2.词汇释义联系

按近义分类:很多近义词汇,其释义大同小异,但各有侧重。如ordinary (普通的,侧重平凡无奇),common (普通的,普遍的,侧重随处可见)。

按反义归类:如:remember-forget

3.形音联系

按音近归类:如:write-right

按形近归类:如:window-widow

总之,词汇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英语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规避这些误区,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创造机会给学生运用所学的词汇,才能全面提高学生学习词汇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宋德龙.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与测试策略的研究[J]. 中小学外语教学,2008.

[2] 陈光伟. 英语词汇习得研究及其对教学的启示[J].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3).

浅谈高中美术如何走出教学误区 第5篇

浅谈高中美术如何走出教学误区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4-0078-01

高中美术课是普通高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它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开发和利用,教学中的“媒体”也逐渐多了起来。美术教学中的“媒体”由从前的教科书、范画、挂图等传统媒体发展到现在使用的幻灯、DV机,VCD、DVD影碟机、电视、电影、实物投影仪、电脑及其课件等现代媒体。这些媒体深受教师和学生的欢迎,并使得教学效率明显提升。但是在美术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得到大量运用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误区,制约其进一步、深层次的发展。

一、信息量过大,学生难以接受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已将高中美术教材划分了必修和选修九个模块。在这九个模块中,《美术鉴赏》是以美术理论、美术史、美术基础知识、美术文化为主要讲授内容的,属于理论课。这类理论课,即使有相关技能的介绍,也是由某个画派所延伸的。因此,鉴赏课上采用现代媒体教学是非常合适的,且能提高教学效率。但是,有的老师为了让学生能够尽可能多的欣赏到优秀的作品,在制作课件的时候使用了大量的图片、视频信息,使学生在整堂鉴赏课中目不暇接,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仔

细品味作品。所以,教师在制作美术多媒体课件的时候,既要注重扩大教学信息量,同时也要照顾学生的接受能力。有主有次,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在美术课中的优势。

二、不能正确处理美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

就目前而言,我们教育对象中的绝大多数人,不可能将主要精力放在美术学习上,将来也不一定以美术专业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

我们对学生所实施的不应该是专业的美术教育,而是生活美术教育,我们做选择的教学内容应该是对学生未来生活有所帮助的终身有益的教育。高考中的基本能力恰恰体现了这一点,但是在日常的美术课中,有些老师为了让学生尽快地与高三接轨或寻求课堂上的轻松和谐,不惜大量把语文、音乐、生活

等知识引入美术课堂,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但是这些相关知识在什么时候用?要不要用?如何恰到好处?就是一个关键。笔者认为高一的学生没有必要渗透这些东西,应该以基础知识为主,高二的学生可以适当地、有节制地渗透一点。高三学生在这些方法可以多渗透一些;总之,不可盲目追求形式上的效果,使美术课堂变了“味道”。

三、过于求新求异,丧失学科特点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应体现美术教学的学科特点和教学目的。在美术课堂中,教师应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学生置于恰当的情景,使学生身临其境,为审美和情感体验提供有利的条件。所以,教学课件制作的科学性、艺术性是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

但是,教师在教学课件制作的过程

中很容易顾此失彼,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这一类顾此失彼的课件多表现为画蛇添足,喧宾夺主。比如:有的教师制作课件时,为了展示制作者的高超技术,将展示的绘画作品周围制作了一些不停闪动的小动画,这些动画不仅没有体现多媒体课件的优势作用,反而分散了学生欣赏绘画的注意力。这些“花哨”“好玩”的课件画蛇添足、喧宾夺主,违背了学生在认识事物时在一定时间内只能接受其主要信息的认识规律,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冲淡了学生对学习重点、难点的关注,最终影响到教学的实际效果。

四、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自主学习”不是学生“自己学习”,不是不要教师教而是要求教师要根据知识点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而不是简单的对与错。一方面学生美术知识、经验积累要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教师不断指导;另一方面,学生由他主到

自主也需要教师由牵到扶再到放的一个渐进过程。自主学习老师不是没有责任而是责任更大了,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是以教师发挥主导作用为前提和条件的,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关心学生的学习效果,对重要的知识点不加以引导,学生表面上自主,实际上则是一种自发和自流的状态: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

走出考研英语复习的三大误区 第6篇

现在已经到了7月份,考研的复习也进入了强化阶段,那么对于这一时期的英语复习大家有些问题还是需要注意的,英语考研辅导老师们根据以往的辅导经验,在此为20考生归纳出了以下三个误区,希望同学们能够引起注意。

误区一:盲目背单词

目的不明确,盲目背单词。

很多人都把考研英语失败归因于词汇量不够,这种论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相当一部分同学,致使他们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盲目地、机械地背诵英文词汇。这些考生胡乱背诵,不重方法不求甚解,收效却甚微,最终在考研的大军中溃败下来,后悔不已。其实,考研有明确的考纲,有规定的词汇考查范围,提醒年的考生:在考研英语强化阶段复习过程中,只需要将考试委员会限定的考研词汇研究透彻即可,完全不需要毫无目的地记忆大量词汇。

误区二:滥用模拟题

胡乱做题,不注重真题理解。

市面上有很多各种各样的模拟题,许多同学为了预测自己的真实水平而采用用模拟题来进行测试的方法。做模拟题本身无可厚非,但是如果把复习的重心放在做模拟题目上,那是万万不可取的。温馨提示考生,近的真题才是含金量最高的复习材料。任何模拟题都是出题者模仿考研试卷的风格,而真正能够真实反映考研风格及命题方向、评分标准的试题,只有历年真题。考生应当合理选择复习资料,把历年真题做自己的主要复习材料。用真题进行训练,既可达到真正检测自身水平的目的,还可以提前适应考研试题的风格、布局、出题思路,便于总结切实有效的应考规律和应答对策。提醒考生,智慧地选择复习资料很重要,资料对味,事半功倍。

误区三:过分依赖技巧

不踏实,急功近利。

走出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误区 第7篇

一句名言说得好:“自私如同炮火,它能把人生的芳草地变成一片焦土。”我就有这么一个深刻的教训――因为自私,我险些失去了我的好朋友,甚至一度被大家漠视。其实,早在初二上学期我的笔记就“出名”了。那时我最珍爱的`,也是做得最好的就是一本袖珍的历史笔记,它清楚地记载了各时代的著名人物以及重大事件,图文并茂、短小精湛,大大简化了课本的内容,还可以随身揣在口袋里,这使班里的同学个个眼羡。很快,终考临近了,当全班进入历史科目的复习阶段时,请求借阅我的笔记的同学忽然直线增长:第一天两名,第二天五名,第三天七名……然而,没有一个同学能从我这儿乘兴而去,因为我害怕他们弄坏笔记,更害怕他们在吸取了其中的精华后超过我。所以,无论他们使出什么伎俩,说尽甜言蜜语--就是把“三十六计”全搬上来,我都是一千个没商量,一万个不同意。就是在这场借与不借的“持久战”中,我失去了很多很多,尤其以朋友的疏远对我的触动最大。一天下晚自习,我最要好的朋友忽然急切地问:“超越,能不能借一下你的历史笔记,就借一晚。”这个……,嗯,不可以。“我委婉地拒绝。”难道你不信任我吗?要知道,我可是你的好朋友啊!

看在朋友的份上,就借我一晚吧,第二天保证……“”看在朋友的份上,我自然会尽力帮助你……不过,这个笔记我还要完善,对,我今晚必须完善。“我抢断了他的话。”你……你难道不知道这样做会伤我的自尊心吗?要记住,我心灵的创伤你将无法弥补……“”……“我无言以对。”小气!“”……“望着他快步远去的身影,我沉默了。我难过,却又无可奈何。好朋友从此不再理我,同学们也开始对我议论纷纷,有抱怨的,也有暗自指责的,但我依旧固若金汤。终于有一天,”持久战“发展到了高潮:我下课去洗手间,一时忘了锁课桌,回来一看--天,笔记不翼而飞了!

走出高中美术“低效课堂”的误区 第8篇

一、“低效课堂”误区分析

要想弄清造成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低效”问题的症结所在,我们必须对“低效课堂”误区进行深入分析。

1. 爱心教育缺乏,工作热情不够。

当前有部分美术教师,由于在工作环境中“长时期不受重视”,自身产生了浓重的“职业倦怠”意识,导致丧失了持之以恒的动力与热情,缺少了相应的竞争压力,不再积极认真地坚持相关的学习补充与探索研究,不再深入仔细地对每一堂课进行教学实践和总结,也不愿意研究整体教学过程中的体验得失。具体表现为在面对学生时,他们丧失了应有的亲和力,仅把学生当作完成职业工作的简单对象,而不愿意深入了解学生,与学生进行真诚的情感交流。

2. 教学观念守旧,创新力度不够。

许多美术教师不注重自身的学习,更不注重学生的变化,在教学中,生怕在所谓“花俏的创新”探索中有什么闪失,总是凭借陈旧的教学模式施教,而不愿意进一步地更新固有的教学观念。即使是在新的教学改革压力下也同样无动于衷,甚至不情愿接受现代多媒体等新的教学手段的学习和运用,绝不越雷池半步。

3. 课前准备不足,学科渗透不够。

美术教师课前准备不够充分主要表现为:(1)不重视课前的教学用品准备。部分教师对美术课堂所需的教材、教具、课件等经常丢三落四、心不在焉,常常是一支粉笔、一张嘴,空手走进课堂。(2)不重视备课。部分教师对待备课态度不够端正,文本钻研不够深入充分,备课时只是拿着参考书随便抄抄,有的甚至干脆不备课。同时,我发现很多教师在美术学科与其它学科融合方面做得不够,在具体教学中仅表现为专业的美术教育。

二、“有效教学”策略思考

教学实践表明,要长期持续地把美术课堂经营成吸引和打动学生的知识殿堂,美术教师就一定要在新的要求下,放宽视野,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只有这样,美术教师身上的这些病根才能清除,才能培养真正务实的教学能力,从而使课堂教学高质量地长久开展下去。

1. 更新教育观念,拉近师生距离。

毕加索说:“在和谐中一切都是可能的。”课堂教学,是师生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更新观念,首先要注重自身品德的修养。孔子曾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美术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从思想上重视美术学科,只有做到“教者必以正”,努力让自己做到“为人师表”“德艺双馨”,才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习惯,树立美术学习的意识。反之,如果自己“身不行道”,就没有资格去教育别人。

其次,要在课堂教学中投入自己的“情感”。因为没有情感的教学是没有生命力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命令式的、居高临下式的语言转化成商量式的、平等交流式的语言,把生硬冰冷的语言变成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教师要学会转变自身角色,由“师长”向“朋友”,由“传授型”向“知识型”转变,可以走到学生中去,作为其中的一份子参与讨论,从形式上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中实现思维的创造和发展。否则,我们就无法承担新课程政策下的美术教学的使命,就无从做到高中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 精心课前准备,深入钻研教材。

要上好一节课,教师必须进行教学前的课前准备(如教材、教具、课件等),精心备课,深入钻研教材。如: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中的指导性原则理念,继而深入分析每一节课的教材,并超越具体教材内容,解决实际难题。如在备课《用电脑编辑电影,自己当导演》时,考虑到很多学生没有DV摄像机,教学实践无法展开,于是我在教案预设中,通过编制图片电影内容的方法,让学生以此方式领会DV电影的艺术创意。又如,在备课《外国美术鉴赏》一节中的《新的探索———现代绘画,现代设计》时,考虑到本课的知识容量过大,于是在设计教案时,我就灵活地将该课内容分成两部分:《新的探索,现代绘画》和《新的探索,现代设计》。再如在备课《美术鉴赏》一部分中的《西方现代艺术》时,考虑到教材内容不够具体,在预案时,我又设计增补了“超现实艺术”、“艺术的演变与猜想”等教学内容。实践表明,通过深入研读教材,创新教学预设,教师在具体教学时收到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3. 重视媒体运用,激活学习兴趣。

多媒体技术以生动形象、易导学、高储存、易传播等特点,集声、像、图、文于一体,在当今美术教学中发挥着许多独特的作用。教学实践表明,在高中美术课堂中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能有效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提高教学过程中图文视听的直观感,而且能大大减轻美术教师的板书负担,扩大课堂的知识容量,增强课堂过程的条理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提高和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作为一名当代美术教师,应重视这方面的改进和学习,具备熟练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能力与素质,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

4. 注重学科融合,丰富审美内涵。

美术教学不应是专业的美术教育,而应体现为生活美术教育。因此,我们所选择的教学内容不应仅为美术课本的内容,还应加强与语文、数学、音乐、历史、政治等其它学科的渗透,以加深学生的审美感受,获得对未来生活的帮助。如对古代中国画的“诗书画印”相融合的民族特色,如窗口一样折射出作品本身涉及的丰富内涵,在教学时,我们应加强其与中国古代诗词书画等文化的联系。

总之,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的误区和低效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为了引领美术课堂走出“低效课堂”的误区,我们需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努力。

参考文献

[1]李亚娟.论高等美术教育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D].河南大学, 2002.

走出高中作文教学的误区 第9篇

关键词:高中作文教学 写作 灵性和个性

作文教学,无论是对于学生还是教师,都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许多学生认为作文无从下手,无话可说,写作时东拼西凑,或者是背诵一些文章和语段,把它作为“万应锭”,不厌其烦地套用。在作文中,学生没有自己的思想、感情,更谈不上有自己的个性。而许多教师则认为作文教与不教一个样,方法总结了一大堆,学生该怎么写还是怎么写,对学生进行的作文指导起不到任何的效果。在学生和教师的这种消极认识和对待下,高中作文教学似乎走入了误区。其实我们只要顺应作文教学的规律,从学生写作的实际出发,我们会走出作文教学的误区。

一、引导学生感悟生活

文章是用心写就的,是用内心的思想和感情写就的。用内心的思想和感情去感悟生活,对生活的种种进行思考并形成自己独特的认识,从而将它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这其实就是最好的文章。这里,生活其实就是最好的素材,所以,引导学生去感悟生活,从生活中选取素材,并将其在文章中再现,这样学生就不会在作文中无话可说,东拼西凑了。

对学生而言,他们受年龄、生活经验、思维水平的限制,不可能时时刻刻对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有自己深刻的认识和见解。他们或者受表象的迷惑,或者认识不深刻,甚至有时会有一些匪夷所思的看法,种种这些,其实都是在情理之中。教师对此应该有明确的认识,不能因学生的肤浅而消极应付,应积极引导学生去留意生活中的种种,感悟生活的真善美。让学生体会山间明月的幽静与春江孤月孤寂壮阔;体会夕阳西下的静美和长河落日的雄浑壮丽;体会五岳的雄奇与小丘的秀美可爱……体会这些自然的美,让学生真正地走进生活。同时引导学生去思考生活,每一件事都有其表象和实质,让学生将目光不要只停留在表面,而应该去深入思考其根本,通过经常的思考,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思维能力一定会有所提升,他们的写作水平自然会得到提高。

二、教学中读写结合

在语文教学中,不能把作文教学与其它教学割裂开来,而应该和其它教学紧密结合、彼此相融、互相促进。那么,将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结合在一起就显得十分必要。

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原则和方法之一,但是现在语文教学中并没有将二者处理好,存在僵化、简单等问题。有的教师没有将作文教学融进阅读教学中,只是僵硬简单地出一个写作内容,然后要求学生写一篇没有营养的作文,教师最后做一次好坏的点评。有的学生偶有所得,那只是限于特定的写作内容,对其作文的整体提高并没有多大的帮助;有的学生写得稀里糊涂,听教师的讲评也是云里雾里,最终是一无所获。而对教师而言,为了寻找好的训练内容,可谓“众里寻他千百度”,每一次的批阅可谓“为伊消得人憔悴”,结果等下次写作时蓦然发现“那学生还在原地处”。这样一次又一次的轮回,学生也丧失了写作的热情。教师若能够将写作训练融进平时阅读体验中去,让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积淀素材,体会思想和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思维和写作方法。例如在苏洵的《六国论》阅读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认真品读,体会文章严密而有力的论辩,从而影响其思维和行文方法,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三、激发兴趣,倡导个性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充满了热情,积极地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去观察问题,思考生活时,他们感觉是自由的,写作已经不是负担,他们的写作才具有个性和创造性,而这一切的源头就是兴趣的驱动。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让他们产生迫切的愿望,想要各抒己见,不吐不快。此时学生的写作才是自然真挚的,可能有的地方会有些稚嫩,但文章肯定充满了活力和灵性,因为这是学生满腔热情写出来的文字,它没有理由僵化且死气沉沉。在这样一次又一次的心灵的碰撞和对话中,学生的写作水平会有明显的提升,他们的思想会由稚嫩走向成熟,他们的作文个性会得到张扬。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首先,写作的材料和内容必须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现在的许多作文训练材料不是高考的内容,就是一些老旧的材料,这样的训练材料和内容不是过分拔高,就是缺少新意,当然就无法引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在写作过程中,学生也是老旧的一套,作文根本谈不上灵性和个性。这样枯燥无味的训练久而久之抹杀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可以选取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热点问题,或者学生关注的一些话题,让学生各抒己见,自由畅谈,然后形成作文。学生当然会乐意去写,因为他们有话可说,并对此充满了表达的欲望。

其次,通过适当的方法点燃学生的写作热情。写作时,应该用适当灵活的方法来代替老套的训练方法,不能像以往那样“三步走”,即布置任务,学生写作,教师讲评。这样的训练模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应该转变方式方法,用适当的方法来点燃学生的写作热情。例如,针对训练内容,可以组织学生先展开讨论,或者展开辩论,借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然后让学生再去写作。当然方法是多样的,只要能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写作中来,就应该大胆创新,不能受到局限。

最后,用灵活自由的讲评方式,让学生的心灵与心灵碰撞,总结收获并为下次写作做好铺垫。作文的讲评不能看作是简单的范文展示和改进不足,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的思想进行交流,而且这种交流是延续性的,不是一两次就能完成。每次的训练结果要让学生的作文有所提升,那么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思维水平就相应的要提升,为达到这一点,除了生活的阅历以及阅读外,让学生间进行交流也是十分必要的,而让他们就共同的问题和作文展开交流讨论,就是行之有效的方式和方法。将这种积极参与的热情保持并延续下去,让学生对下次写作充满期待,不要让总结讲评成为结束而是要成为新的起点。

只要静下心来思考和研究,就能走出高中作文的写作误区,让高中的作文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在写作中放飞思想,灵动而自由地展现自我。

坦然走出考研英语复习误区 第10篇

误区一:单词是基础,我先把单词搞定再进行其他的复习。

单词几乎是每个学习英语朋友的永远的痛,考研英语当然就更不例外。现在很多研友都反映:单词我记来记去,还是记不住。于是很多考生都每天抽时间背单词,希望背下来之后再做题就有质的飞跃。考研教育网英语辅导专家提醒广大考生,单词记忆是要有方法和技巧的,同时还需要和其他项目的复习相结合,做到即学即用!

各位考生不要心急甚至因此而慌了手脚。这是每个考研的朋友都遇见过的难题,关键是看你能不能勇敢的面对它。记一遍记不住,就记两遍、三遍,甚至反复记个7、8遍。也许你会说,我不可能有这么多的时间啊。对,时间是有限的。但是我觉得真正费时间的只有第一、二遍,以后的记忆只要在你睡觉前或者坐公车时“挤”时间记忆的。

误区二:英语语法太难了,过不了他我就拿不到高分!

考研中直接涉及具体语法的很少很少,而主要是间接的通过阅读部分来考察语法知识点的。同时语法是纯理论化的东西,很抽象。汉语也有语法,而且汉语语法的难度要远远大于英语的语法。但是中国人中真正懂这些抽象语法的人多吗?又有几个中国人看不懂、说不出、听不懂汉语呢?语言仅仅是一种交流的工具,很多时候知其然就够了,不一定非要知其所以然。所以,考研教育网告诉大家,英语语法的复习不应该作为大头,简单的温习一下就够了,甚至可以不去管那些具体的“概念”,比如“限制性定语从句”“ 非限制想定语从句”,只要能看懂文章,看懂句意就可以啦。

误区三:题海战术,定能提高解题能力!

题海战术本来是个好方法。经过大量的演练后,就能熟悉题型、掌握套路,以至“熟能生巧”。题海演练为的就是实战!但是题海战术有个最关键的前提:你现在作为战术演练的题型一定要和实战的题型几乎一致。如果你所演练的题型和实战不一致,那就失去了实际应用价值。就好比,要进行抢滩登陆战了,你却总在防空演习。可想而知,就算你的防空能力达到了连一只苍蝇也飞不进来,也无法解决好抢滩登陆战的问题。所以考研教育网在这里郑重提醒大家,盲目的题海战术只能说是浪费时间、浪费精力、浪费你的激情……。这也就是很多朋友考研前做了300-500篇阅读短文,命中率也不很糟糕,但是一到考研就只能命中50%左右的`原因了!

误区四:只要把真题里的难句分析看懂,分析明白就可以了。

在阅读训练开始前看看难句分析,有的同学就认为只要把真题里的难句分析看懂,分析明白就可以了。其实不然,每篇文章里都有不同句型的难句,你分析对了一个,也只是掌握了这一个。无法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但是专门的难句分析书就不一样了,那里面把各种句型一一罗列,每个句型里又列举了几十个句子,你把这些个句子掌握了,这种句型也就掌握了,再在考场里遇到这样的难句就不会心慌了。就好象站在大街看汽车一样,虽然看了很多辆,但是与到专卖店看到各种品牌汽车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所留下的印象也完全不一样。

误区五:大量背新概念或者真题是复习最好方法。

大量背新概念或者真题对英语水平的提高是很有帮助的。但是前提有两个:

1。你的时间必须充裕;

2。有背诵英语文章的能力。有的人15分钟就能背诵一篇英语文章,而有的人一个星期也背不了一篇。这一方面跟你的英语语感有关,另一方面跟你的天赋有关,所以不能强迫自己。能背则背,不能背就别背!

英语复习不能走捷径,但是有巧劲,所谓“四两拨千斤”,就是这个道理。这五大误区,看看你占了几个?如果发现自己也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不妨根据考研教育网给大家的建议,好好休整一下复习路线,争取五月复习不留盲点,不留遗憾!

走出中国式英语作文三大误区 第11篇

一些同学在绞尽脑汁也写不出英语作文的情况下,会先按照题目写一个中文稿出来,然后再借助电子辞典翻译出一篇所谓的英语作文。还有一些同学习惯性地用中文的表达方式来写英语作文。这就造成了所谓的中国式英语作文。在这样的作文里,我们常常读到以下这类用中文的语法和英语单词拼凑出来的句子:

“When Iwas a child,my parents very love me。”(正确表达:When Iwas achild,my parents loved me very much)。

解决之道:强化语法

要想流利的掌握一门外语,你需要能够使用该语言思考。而将中文式思维转变为英语思维的最根本的途径之一就是强化语法知识。很多同学的词汇量很丰富,但是对于怎么用,什么时候用却并不明白。而这些恰恰是语法知识所能告诉我们的。哪些词要用在句中,哪些词应该用在句尾,语法里都有相应的规定。一旦用错了位置就会写成英国人看不懂的英语作文。另外,对于词汇所存在的不同的形态也应该注意。

误区二:过分“精雕细琢”而忽视了“大局”

不少同学在写英语作文时,将过多的注意力放在“优美的文笔”上面。因此,他们不停地用电子辞典搜集华丽的词藻,并运用难度颇高的句式,以期能让自己的作文“技高一筹”。但事实上,多数情况下会弄巧成拙。太生僻的单词同学们运用起来并不能得心应手,而且使用太复杂的句型也常常会出错。

解决之道:用平常心表达平常事

要写作要求学生能够综合运用逻辑、词汇和语法等多种知识和技能来完成一个写作任务,但并不苛求学生去做标新立异的创作。因此同学们无需力求完美地到电子辞典里去找生僻的词汇,也不需要写得多么高深莫测,而是应该抱着平常的心态去描述自己看到的东西,表达自己想到的内容,将学过的词从记忆深处调动出来,复习语法课上学到的知识。用这样的心态写出来的东西内容虽简单但不乏生活气息,语言虽稚嫩,但却准确易懂。

误区三:文章冗长细枝末节过多

不少学生在写作中的一大担心就是文章的长度不够,再加上对于“可适当增减细节,不可字对字的翻译”的误解,于是便充分发挥想象能力,加入了很多离题较远的细枝末节。这样的文章写出来更像是一篇“大杂烩”,从中找不到任何主题。还有一些作文,句子和句子之间的连贯性不强,逻辑思维混乱,读起来让人摸不到头脑。

解决之道:理清思路,言之有物

英语老师认为,很多人之所以写不够题目要求的作文字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于题目本身没有理解透彻。建议同学们不要急于下笔,而是先考虑清楚自己要说几点内容,这些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怎样的。

走出作文教学的误区 第12篇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作文显得越来越重要,高考、中考语文试卷的作文分数比重在不断加大,阅读题目中同样也越来越多地涉及表达能力的考查,这就促使我们语文教师不得不加深对作文教学的研究思考。但在应试教育多年来的影响下,作文教学打上了深深的应试教育的烙印。很多语文教师觉得作文教学不知从何抓起,抓了效果也不明显,还不如抓阅读和基础见效快。《中学生语文教学大纲》对学生作文的基本要求是,做到感情健康、内容充实、中心突出、结构完整、语言通顺。但是,实际的作文教学情况是非常令人担忧的。学生一上作文课便无精打彩、哀声叹气,对作文充满了恐惧心理。因此,很多语文教师为了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想方设法,费尽心思,却不想将作文教学引入了误区。

误区一:应付考试,教给学生固定模式、“经典材料”。

误区二:增加学生的写作数量,加大了学生负担。

误区三:要求严格,精批细改,扼杀学生想象力。

误区四:学生“做作文”,内容假、大、空,失去了真情实感。

教师为提高学生作文水平,花费了巨大的时间和精力,但收效甚微。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内容脱离现实空洞无物,感情矫揉造作,无病呻吟。那么如何才能提高作文教学效率,让师生都能从繁重的“教”和“写”中解放出来呢?笔者从多年作文教学实践出发,认为需从以下几方面思考。

1.教师“教什么”和“怎么教”。这是作文教学走出误区的前提。分析一篇佳作,我们很容易就发现,它无非是由语言表达、材料事实、情感思想、写作规则等几方面构成。前三者仅靠教师的教学怕是难以得到提高的,作文教学唯一能教的就只有写作规则了。写作规则怎么教,又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传统的做法是教师大讲特讲什么是记叙文,记叙文的特点是什么,何为六要素,何为思路线索等理论性知识。其实,这些知识的传授更多的是阅读教学的任务,作文教学应该是让学生如何把这些知识转化成自己的作品,但学生的作文我们要求各具特色,最忌千篇 一律。因此学生的佳作并非完全是教师教出来的,要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我们应从全面入手。

2.学生“写什么”和“怎么写”。这是作文教学走出误区的关键。很多教师结合语文教学,每教学一单元课文,布置给学生与单元重点相关的一两篇大作文,几篇小作文,目的明确,要求严格,题目固定。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为完成任务,不得不硬着头皮去“编”,没有感情便为文造情。有些教师为了让学生写得更好,甚至让学生背诵一些所谓的“经典材料”,记若干作文“公式”,天长日久,可真苦了学生。难道学生真的没有内容可写吗?当然不是,这关键是要强化学生的自主性。《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减少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新的表达”。因此,作文应该让学生写自己的亲身活动,写自己的真实情感,让学生走进真实的生活,从生活中积累材料,真实的表现生活。作为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轻松、开放的生活环境,引导他们把目光投入广阔的社会生活,拓宽选材空间,广泛阅读优秀作品,学习语言表达,写作手法,旁征博引,尝试各类文体写作,学会体验生活,感动生活,表现生活。教师布置作文应尽量少做强制性要求,多让学生自由、创造性地表达,并积极鼓励学生多做“情动于中而发于外”的随笔与记录自己真实成长的日记。当作文成为学生表达自我而非负担的时候,他们的写作水平才会真正提高。

3.学生的“写”与教师的“改”。在作文教学中,教师的时间和精力很大一部分用于评改作文。有些教师工作认真,学生的作文本上批改得密密麻麻,评语与符号满篇皆是,错别字、词语、标点、病句一个都不放过。这真苦了老师,一篇作文改下来,让人弄不清它该是学生的作品,还是老师的作品。其实作文批改大可不必如此,学生的作文不可能十全十美,当然也不可能一无是处。所以对待学生的作文,应精心抉择,找出其中的闪光点,给予充分的肯定。对学生作文中的不足之处,不应该求全责备,只需以“希望”的形式指出改进的地方,即使是一无是处的习作,也必须禁止出现“记流水账”“一塌糊涂”之类的否定性评价。有些教师在作文批改中让学生互评作文其实不失为一种好办法,既大大减轻教师负担,又能充分调动学生兴趣,学生在互评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4.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写好作文最重要的环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作文最重要的内驱力,当学生有了自己想说的话,有了对周围事物的观察,有了对现实生活的关注与热爱,才能够提起习作的兴趣,才会乐于表达。因此,作文教学中应充分让学生体验生活,融入情感教育,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学生满怀兴趣地学习钻研,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学生的心理可塑性很大,同时又对各种事情的感情变化迅速,他们能够满腔热情地干某件事,也会对这件事深恶痛绝。写作更是如此,教师要准确把握学生多变的心理特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消除其恐惧心理,让每个学生获得作文成功的喜悦。作文的指导要有利于激励学生放胆去写,写出自己想写爱写的内容,使他们越写越爱写,在兴趣盎然的实践中逐步提高作文能力。

5.生活积累和想象力是写作的灵魂。为什么我们学生笔下的作文尽说些假话、大话、空话,写些离奇古怪的事呢?主要原因就在于学生不敢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作文的源泉只有一个,那就是生活。作文不同于文学作品,不能仅靠想象进行创作,何况创作也是以生活真实为基础的。鲁迅先生关于作文曾写过一首打油诗:“优秀诗篇哪里寻?奉劝诗人下农村。山川田野天天变,哪件事情不动人?打破陈规人心齐,处处英雄创奇迹。遍地神话遍地诗,诗人何不快快拾。”大师告诉我们写作要从生活中选取材料,不能凭空杜撰。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写真实的生活,要求他们去认认真真地生活,细致入微地观察周围的人和事,不断充实自己的生活库存,在作文时觉得心里有底,有话要说,有事要写。同时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没有想象,就没有作品,就没有流传千古的佳作,没有想象,就没有人类的进步与发明。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加强想象作文的训练成为我们共同探讨的新课题。

6.加强朗读背诵的训练,注重让学生语言积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语言积累对于写作是多么的重要。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量的时候,才有可能文思泉涌,笔下生花。否则,纵有千头万绪,就如同茶壶里煮饺子,有口倒不出。写作好的学生都是喜爱读书的,通过长期的读读背背,把作品中的一些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教师要励学生多读课外书,特别是古今中外名著。同时坚持写读书心得,让学生在读书中不断丰富词汇,启发思维,汲取有益的文学营养。教师还要鼓励学生作读书笔记,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让学生凡见到好词佳句,或有点滴体会,均要及时地记下来,让他们明白“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道理。

浅议如何走出英语教学的误区 第13篇

在中学英语教学工作中, 存在着许多被认为是常理或公理的想法和做法, 但从语言教学的科学性角度看, 却是严重的误区。其类型有三种:教学观念误区、教学方法误区、学习评价误区。

1. 教学观念的误区

观念指人们对事物的看法, 反映其认识水平。每一位英语教师, 都会有意无意地对英语语言、英语教学、学生学习等问题形成各自特定的看法, 因此, 其教学手段和学习评价都受其语言观、教学观和学习观的影响。目前观念上的误区及其主要表现是:

(1) 对语言的认识上, 有两种普遍看法:一种认为语言就是由语音、语法、词汇等知识构成的综合体系。故教学时比较重视知识的系统传授和笔头练习, 比较忽视听、说、读、写语言能力训练和口头练习。这种教学的后果是使学生患有“英语聋哑症”或“高分低能症”;另一种认为语言相当于一门技能, 如同骑车、游泳一样, 多练即成。故教学时比较强调大量单一、重复的练习和巩固, 这种教学的特征是题海战术, 小测验、考试不间断。

(2) 对师资水平的认识上, 相当多的教师认为, 提高教师的语言知识水平和语言技能就能提高师资水平, 而对学习语言理论、教育理论、教学法则不重视, 结果是一些教师教学观念比较封闭和保守, 教学方法陈旧单一。

(3) 对中学英语教学目的认识上, 大多数教师从经验和感性角度出发, 为教而教, 为考而教。对中学英语大纲所明确的“培养运用英语的能力”以及“为‘交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则不知其所以然, 结果学生是否掌握了语言知识或具备了语言技能显得无足轻重。

(4) 对“交际”教学的认识上, 不少人以为交际就是强调听说的口语能力或自由对话能力。教师热衷于讲授, 使得学生不会实际运用。

(5) 对教学过程的认识上教师普遍满足于满堂灌、一言堂, 学生开口机会少, 因而成了教学活动中的被动者、服从者或配角。

(6) 对教师所起的作用方面, 广为接受的观点则是课堂教学自始至终都由教师严密地控制, 学生自主支配时间几乎没有, 其积极性、求知欲、创新意识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减退和消失, 随着学习兴趣的降低, 课堂气氛日益变得沉闷单调甚至压抑。

(7) 对学生学习的认识上, 一般教师都认为是三步曲。即上课听讲→课外练习→考试过关。而对于学习的不同层次如学习 (le a rning) 和习得 (a c q uis ition) , 难以区别。

2. 教学方法误区

教学方法误区是指教师在具体的教授课文句型、语汇、语法方面, 以及在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语言能力上, 课堂组织、练习设计等方面存在典型的公式化、刻板化做法。

(1) 教课文方面, 重视语言形式, 轻意义理解。结果出现了“教课文不见课文”的现象。

(2) 在教句型方面, 重结构, 轻运用。由于引入句型时缺少情景, 机构操练多而久, 意义操练少而短, 使活生生的语言变成了枯燥无味的“定理”。学生精于模仿却不会正确使用。

(3) 在教词汇方面, 重视中英对应翻译、词组搭配、单词辨义, 轻视语音规则拼读、组句和造句。结果, 学生常常不会拼读、造句和使用。

(4) 在教语音方面, 重音素, 轻节奏和语调。学生听得少、练得少, 开口易出错。

(5) 在教语法方面, 教师热衷于详细讲解规则和例句, 却偏废了帮助学生把语言规则向语言技能的转化。结果学生往往掌握得不牢固, 发挥不稳定。

3. 学习评价的误区

本文所指的学习评价侧重指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作出肯定或否定的态度或语言。评价误区主要体现在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和评价的内容上。

(1) 评价标准偏高。评价标准偏高表现在: (1) 缺乏区别性; (2) 缺乏全面性; (3) 缺乏客观性。

(2) 评价方式简单生硬。表现为: (1) 缺乏层次性; (2) 评价语言简单化; (3) 评价内容片面性。从上面可以看出, 评价误区的形成是由于脱离教育心理学、个性心理学、语言学理论知识背景, 因而有较大的片面性和盲目性, 使得评价本身所具备的调节功能、激励功能和规劝功能未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这值得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二、走出误区的对策

为改变当前普通中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事倍功半的状况, 使苦教苦学变成乐教乐学, 从厌教厌学到爱教爱学, 力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就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 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引导广大教师学习《英语教学法》, 每位英语教师都会接触到教学法, “无论他怎样对理论不感兴趣, 没有一个教师能抛开语言教学理论去从事语言教学”。因此, 走出误区的三个主要对策为有组织地向广大教师介绍科学的语言观念、明确“为交际”的教学特征和抓住教学方法改革热点为突破口。

总而言之, 面对英语教学的种种误区表现, 只有从思想认识上入手, 以科学的语言教学理论为指南, 彻底转变陈旧教学观念, 更新教学方法, 最终才能一步步走出因扰中学英语教学多年的误区。

参考文献

[1]田式国.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走出中学英语教学的“误区” 第14篇

一、关于语言的最新观点

目前中学英语教学方法上存在的种种误区,在很大程度上由于不少教师对语言本质的认识停留在语言形式的单一层次上,忽视语言的意义,割裂了语言功能,因而教学效果差。过去较为流行的观点是:语言=语音+语法+词汇的知识体系,把它仅仅看成一个平面的、呈静态的语言形式。当今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认为语言还是一种言语行为,它具有三维的、呈动态的语言功能。语言的第一维:语言是一种声音符号或书写符号。人们按语言的形式体系规则发音和书写,这个方面强调语言是一种规则体系;语言的第二维:语言是用形式符号说出有所指、有所谓的话,这个方面强调语言与真实世界的关系;语言的第三维:语言是一种有目的的行动。它包含了一定的情感因素(如陈述、命令、惊奇、警告等)。这个方面强调了语言在社会文化背景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此,接受这种语言三维观的教师在教学中就会有意识地把语言形式、语言意义和语言的功能有机结合,使学生掌握完整的语言。显然,这样的教学才是符合语言本质的教学。

二、“为交际”的教学特征

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初步的基础。可见,大纲强调从培养语言能力的角度出发,掌握基本语言知识,突出最终目的的是“为交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对英语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过程的实施、教学效果的评价都应当以是否体现“为交际”来作为重要指标。因此,教学活动自始至终应围绕“为交际”这一主线而展开,其主要特征是:

1.教学目标从过去重视语言形式和语言能力转到加强语言运用。

2.教学内容从以往重视语法条目转到强调语言功能。扩大语言材料(包括真实性)的输入量,使学生更为充分地感知语言。

3.在师生相互作用上,从过去教师活动为中心单向交流转到强调学生是在教师组织下各种教学活动的主动者,侧重双向、多向交流。

4.教学过程从过去以教师讲授为主转到使学生为完成各种任务式的活动而运用语言的交际过程。

5.在纠错策略上,从以往教师见错就纠转到视教学的各个阶段而定,具体而言。在呈现阶段鼓励大胆开口或练习,不宜过多纠错,在操练阶段则重视语言准确性,见错就纠。在交际阶段侧重语言流畅性,少纠或不纠。

6.在练习形式上,从以往单项为主、笔头为主,个人或全班为主,转到综合性、口语为主和配对、小组为主的形式。

7.在练习方式,从以往静态平面、单一的问答、填空、造句、翻译转到多以动态、立体、多样性的方式如情景对话、角色扮演、解决“迷宫”,排列正确顺序、游戏、戏剧编写杜撰等交际性活动。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热点

针对我省中学英语现状中各种不利因素,如教学班人数偏多,教学时间紧,教师普遍口语水平偏低等,录找教学方法改革的突破口为大势所趋,以下是值得注意的改革热点:

1.加强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兴趣的提高、学习自信心的建立、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牢固树立语言是在学过程中学会的而不是仅仅靠教会的思想。教师要加强引导工作,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并且要逐渐淡化依靠分数、考试管理学生的观念。

2.在课文教学中,加强整体性、意义性和文化性,侧重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结合语言知识的学习来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这样既学习如何正确理解他人的观点和情感,又能够自如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从而促使观念、信息和情感的交流,达到交际的目的。

3.在词汇教学方面,重视配合句单位教学和组织大量课内外阅读,达到复习、巩固和积极利用词汇的目的。

4.在语音教学方面,重视加强语流教学。这包括重音、节奏、连读、失爆、语调等易于受到忽略的语音教学内容。

5.在语法教学方面,应在结构性练习的基础上加强意义性和功能性练习,使语法规则内化为学生的语言运用上。

上一篇:2341朝阳医院急诊科服务规范下一篇:拆迁合同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