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减负增效工作总结500字

2024-06-04

教师减负增效工作总结500字(精选12篇)

教师减负增效工作总结500字 第1篇

金丝峡镇中心小学

任课教师“减负增效”工作责任书

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大力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加大对减轻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督查力度,切实制止和纠正造成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各类办学行为,有效解决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存在的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突出问题,根据《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减轻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督查办法>的通知》,特与任课教师签订以下“减负增效”工作责任书:

1、全面实施国家课程计划和标准,严格按学校分工表、课程表上课,不得擅自调课、换课、挤占、挪用课。

2、不随意增加课程难度、增减课程和课时、赶超教学进度和提前结束课程现象。

3、切实保障体育、音乐、美术、小学科学、小学英语和综合实践类课程的开设,切实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班队队活动和社会实践的时间。

4、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在校上课和课外自习时间的规定,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不含课间休息、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小学生不宜超过6小时。

5、住校生每天晚自习时间不得超过2课时,走读生原则上不安排晚自习。不利用晚自习补习文化课,或组织学科教学活动。

6、小学一、二年级学生不得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学生(以中等水平学生完成作业时间计算)书面家庭作业量每天控制在1小时以内。

7、学生周作业布置有计划,严格执行“教导处把关、主管教学校长审签”原则。

8、教师布置作业必须坚持“精选、先做、全批、讲评”原作业练习布置数量适中,难度适中,坚决杜绝给学生布置机械性、重复性、难度过大的作业。

9、不允许学校和教师用增加作业量的方式惩罚学生。

10、不利用寒暑假、公休日、课余时间组织或者变相组织学生进行补课。

11、不得举办各类学科竞赛辅导班,不得组织或者变相组织学生参加校外培训机构举办的文化课补习班。不得组织或者参与学生的有偿家教、有偿补课活动,不得在“奥数班”等校外社会办学机构兼职、兼课。

12、教师不得以任何形式公布学生成绩,不得以升学率或考试成绩对班级、教师和学生进行排名。

13、科学安排学生在校作息时间,严格执行学生在校时间的规定,严格实施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和课外集体体育锻炼制度,确保学生在校园内除正常体育课活动外每天至少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切实保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每日有9小时以上睡眠时间。

14、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的法律规定。不得举行或变相举行与入学相关的考试、测试;不得将各种竞赛成绩、奖励和各类考级证书作为入学的条件和依据;不得通过“奥数班”等校外培训机构招收学生;不得跨学区招生。

15、严禁选用省教育厅颁布的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之外的教材和教辅资料。严禁教师统一组织征订教辅材料,或向学生摊派习题集、考试卷及课外读物。

责任人:

二〇一一年九月六日

教师减负增效工作总结500字 第2篇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做好减负增效工作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摘要:数学教学要实现减负增效的目标,就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教师要引导学生高效预习,抓住重点难点;要精心备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要注重层次性和趣味性,科学布置作业。

关键词:数学课堂; 减负增效; 教学效率; 教学质量;

新课标要求优化课堂教学,对于数学教学而言,要在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的基础上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目前,学生的学习负担过重,有的学校、教师和家长同时给学生压力,给学生造成了沉重的心理负担。由此社会对学生“减负增效”的呼声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教师通过有效途径提高教学质量,在课前预习、课堂教学和布置作业方面多下功夫。

一、做好课前预习,抓住重点难点

学生要掌握数学学习的主动权,提高学习效率,做好课前预习是非常关键的步骤。

教师在讲新课之前应该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在预习过程中,学生会对新课的内容有所了解,并自主发现疑难问题,这样在上课时就会认真听讲,看看教师是如何讲解重点难点的。反之,学生没有做过预习,就会对内容不了解,上课听讲没有重点,听课效率就会低下。因此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要全心投入,把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这样听课时就会有的放矢,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见,课前预习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学生完成课前预习。例如可以把新课中的知识点用表格的形式列在黑板上,让学生根据表格展示的知识网络进行预习。这种做法能够有效提高预习的质量和效率,帮助学生节约更多的课后时间。

二、优化课堂教学

其一,教师要精心备课。要做到减负增效,教师必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认真备课,充分准备好每一节课。要从学生的学情出发,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准备生活化的、有趣的教学内容,结合身边的事物传授知识,避免枯燥地讲解。教师要认真阅读教材,弄懂本节教材内容在整个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地位及前后衔接情况,把握住重点难点,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吃透教材。这样才能把教材讲活讲好,并可依据教材精心设计练习题,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其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通过创设不同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风趣幽默的故事情境,可让学生在故事中发现数学问题,把抽象的问题直观化;可以创设贴近生活实际的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可以创设宽松和谐的交流情境,让学生的思维互相碰撞,进行深入思考。

例如,在教学“图形的认识”中,教师先让学生在生活中找找几何图形,然后从身边找一找有哪些几何图形,并且同桌之间可以交流一下。这样既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又使学生经历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图形、认识图形的过程。学生就能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另外,教师课堂上的一句“你讲得好”“谢谢你的回答”“如果你再想一想,会说得更好”等口头表扬或启发,或者作业本上的一个“小太阳”、一朵“小红花”都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热情。这样,教师就会与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了教学效率。

其三,创新教学方法。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是引导者、组织者。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参与。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讲解,学生就会听得乏味,更谈不上课堂效率了。

例如,“认识人民币”历来是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现在此内容又提前到一年级学习,更增加了教学难度。学生见过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作用,但实际使用人民币的机会不多,兑换人民币几乎没有经历过。在学习“认识人民币”的.时候,大部分学生在兑换人民币的环节出现了问题,没能很好地掌握相关知识。这时,教师为了让学生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心设计了看一看、认一认、换一换、买一买等教学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人人动手、主动思考,自己寻求答案,最终掌握算理。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引导,让学生畅所欲言,交流心得。这样,教师引导学生突破了难点,提高了教学效率,就达到了减负增效的目的。

三、科学布置作业

作业不在于量多,布置作业要精当、合理,起到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要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要科学控制作业量。教师要充分考虑作业的目的,确立作业训练的方向,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既要考虑到自己所任学科的作业量,又要考虑其他学科的作业量。第二,作业布置层次化。作业设计既要考虑全体学生的平均水平,又要关注个体学生的层次水平,让学生有选择性地进行作业训练,提倡布置“弹性作业”, 不搞“一刀切”.第三,作业形式趣味化。要精心设计数学作业,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融入到具体的情境中,让作业具有开放性和探索性。学生在做作业时可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源于生活的道理,从而增强完成作业的信心和内驱力。

总之,教育之路很漫长,但也充满希望。数学教师要把减负增效作为一种理念和目标,不断改进教学模式,不断借鉴先进典型。教师要引导学生高效预习,提高课堂质量,合理设计作业,让学生做管理自己的主人,让他们快乐学习,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教师减负增效工作总结500字 第3篇

课堂教学的效率, 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采用的活动策略。根据教学目标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活动环境是培养学生物理思维的关键。所谓活动环境, 是指为了探索和掌握有意义的物理问题所提供的时间和空间, 以及具体活动的背景材料, 还包括营造学生积极思维, 师生相互配合共同探讨问题的活动氛围。为此, 我们既要在宏观上把握好指导课堂活动的思想和原则, 又要在微观上科学操作课堂活动的控制环节。

一、改变观念, 功夫下在课外

(一) 学习新课程理念, 改变教学观念。

1.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 从原来单一的知识目标发展成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转变角色, 教师由“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改变教学评价, 由“单一考试的评价”变为“多元化的综合评价”;改变学习方式, 学生由“被动接受方式”变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 现代教学的课堂教学, 要求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

这一认识包含以下四层意义: (1) 教学是一种涉及教师与学生双方的活动过程, 所以, 它一定是动态变化的过程, 是一种交往实践行为, 是一种涉及两个人以上的实践活动。 (2) 它是一种学习的活动, 本质上是学而不是教。因此, 活动的主体是学生, 没有学生的学习活动就没有现代意义的教学。放录音、放录像不是教学, 教师讲而学生不听、听不懂也不是教学, 只有在教师组织下学生实现了有效学习才是教学。 (3) 教学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活动, 它是由教师组织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这是一种指向性很强的学习活动。所以, 学生随意阅读不是教学, 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感兴趣的东西也不是教学, 学习者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观察、认识、感悟、发现等更不是教学。 (4) 这里所说的教师的组织活动, 包括讲解、讲述、指导、辅导, 包括展示、演示, 包括组织各种参观、操作活动, 包括释疑问难、激励评价等, 总之, 凡是一切有利于学生学习活动进行的手段, 教师都应该利用, 而教师利用这些方法、途径、媒体的唯一目的, 就是为了让学生的学习活动能够真正进行下去, 能够收到切实的成效。

(二) 立足教材精心备课。

1. 要认真钻研教材, 仔细备课。

备详细教案、备教学目标、备教学环节、备可能出现的教学中的意外情况、备教法和学法、备板书设计。首先是精心处理教材, 设计独具匠心。一堂好课要显现个人特色的教学设计。如果一堂课中, 教师只是机械地照搬教材和教参的内容与设计, 那么不仅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组织有针对性的教学, 而且是与新课程理念相违背的。在新课程中, 教材与教参只是作为教学活动重要的参考资料, 而并非唯一依据, 学校和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环境、学生实际, 结合自身对教材的透彻理解, 加以灵活的处理, 设计出独具匠心的教案, 这样才能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生动性。

其次要体现课程理念, 过程流畅自然。新课程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创设一种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环境, 通过课前精心设计与课堂中教师的恰当引导, 构建一个流畅自然的教学过程。这样的课堂教学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轻松而又紧凑地参与学习与思考, 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情感、情趣等因素。

2. 备学生特点:

面向全体学生, 注重后进生的转化。在教学过程中, 要求全体学生完全掌握所学的知识是不现实的, 总会有那么几个学生在学习上有困难跟不上其他同学。对此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疑难问题, 而且要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问题。因此, 在备课时一定要关注全体学生, 语言的表达行、所选的题目等都要使后进生有听懂的可能, 再利用课余时间对后进生进行个别辅导, 才能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并且只要他们有所进步, 就给予肯定和鼓励。

二、平等互动的课堂教学

一个教师如果仅靠课本和教参, 是不能上出一堂出色的课的, 因为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学, 不只是把有关知识作一介绍落实, 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 所以, 除了应该有全面科学的预设外, 还要安排张弛有度、引人入胜的师生互动合作活动, 突出思维能力, 设置合适距离, 加强变式训练。另外, 教师还要利用自己的教学智慧, 有效调控课堂氛围, 形成活跃的思维互动, 使课堂教学成为一门艺术性的创造, 从中实现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 争取最大限度地达成目标。

1.激发学生兴趣, 课堂活泼有序。随着对学生主体观的重新思考与定位, 看一堂好课必须看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好课应是教师努力创设课堂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 让学生主动参与, 甚至可以议论纷纷。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发言声不绝于耳, 教师方式多样, 灵活多变地组织训练, 使课堂上人人参与, 个个活跃。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 都有参与的愿望, 使每一个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获得心智的发展。

2.新的课程要求教师由重“传递”向重“发展”转变;由“齐步走”向根据“差异”因材施教转变;由重“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论”向重“过程”转变;由“单向”信息传递向立体“多向”传递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在课堂中设计学生能展现自己的活动, 尽量让学生表现自己, 在教学中坚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

减负增效成败在教师 第4篇

一、自主专业发展,让课堂增效

课堂是学习活动的主要发生地,也是学科教师工作最主要的场所。学生是否真正投入的参与课堂,是判断课堂效率的重要标准。所以,学科教师要在提高自己的课堂吸引力上下工夫。

1.研究学生,上适合的课

任何时候,学生都是学习的主角,一切教育活动都是为了适应并配合学生的成长。对学生来说,适合他们的课,如沐春风,反之,则如坐针毡。

我校余歆彦教师在她的数学课《用字母表示数》中,针对学生特点,精妙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轻松喻悦的氛围中学得知识、习得技能。余老师在课中精心设计了三个游戏。

游戏一是猜信封里的粉笔数。要求学生必须用—个确定的数表示现在未知的一个量,从而使他们认识到字母可以表示一个不确定的数。游戏二是写数比赛。要求学生认识到字母表示数可以起到概括的作用。游戏三是猜大小两个信封的粉笔数,让学生感悟字母可以表示数与数之间的关系。

三个游戏层层深入,配合余老师富有特色的语言表达,整个课堂可谓其乐融融。从教学后测的情况来看,学生掌握隋况也相当好。

2.研究教学,上有用的课

课堂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高兴,课堂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在学科上有所得,不断进步。所以教师的重要使命便是将有用的东西传达给学生,启迪思想,引领成长。

计算课是低年级数学课最常见的内容。然而越简单越难讲,在学生都会做的情况下,教师该讲什么?伴着这一思考,我校进行了长达两年的专题研究,形成了注重体验算理探究过程的基本教学模式。

如一节二年级的《三位数笔算加法》,从题面上看,竖式教学应该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我校周旋老师在竖式学习前为学生提供了多种的计算材料。用数方格、计数器计算等方法,从表面上看不是计算,其实却隐含着竖式最本质的原理,让学生一目了然,轻松地学会了计算的方法。

教师与工匠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前者教人怎么学,后者教人怎么做。教师只有深入研究学科本质,才能把最有价值的东西传达给学生,让他们终身受益。

二、进行作业改革,让作业增值

作业是减负绕不开的话题。在很多人的眼里,作业就是减负与增效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其实减负不是不要作业,而是要研究作业、精心设计,让学生爱做,并收到良好的效果。

2011年开始,我校在各学科开展了系统的作业研究,我们发现,只有兼具工具性、人文性、综合性和实践f生的特点,才能被称为有效作业。然而,内容封闭、形式单一、盲目多练、不讲究效率等问题,是学生憎恶作业的最重要原因。因此,我校教师格外关注作业的设计,尤其是实践类作业的布置和实施。

四年级学完《大数的认识》之后,郭磬莲老师感到庞大的数据对9岁左右的孩子而言还是过于抽象,如何让这些空洞的数字在学生心中具化起来?郭老师布置了这样一项特殊的作业——运用生活中的各项材料,探究“十万有多大”。

作业没有像往常一样被写在作业本上,而是用图画、ppt文稿、视频的形式上交的。学生们个个都做得非常认真,有些还把寻找答案的过程录了下来,或做成了PPT。有的学生用大米做实验来了解10万的概念,“1个10粒米是10粒米,10个10粒米是100粒米……10000粒米恰巧有一方便杯,10方便杯差不多就是10万粒米”,最后,他还称了称,10万粒米刚好是2公斤。还有的学生则以黄豆为例进行了实验,最后得出结论“10万颗黄豆排列起来的长度有650米,相当于从伍家岗区实验小学到市中心医院的距离”。

这些作业中不仅有图,还有相关的文字图解,思路清晰、严谨,仔细读来颇有点做研究的味道。学生说,这样的作业,我们爱做。

从单一到综合、从书写到体验,类型的丰富使作业变成了未知结果的、好玩的经历,学生没有了在题海中挣扎的痛苦,自然轻松快乐。

三、丰富学习生活,让活动增趣

学习在本质上是一种实践活动。学习活动的实践f生不仅包括实验、操作、测量、观察及口头和笔头表达等直观性的学习体验,更涵盖知识学习中观察规律、探究过程等方面的丰富内涵。为此,我们挖掘学科活动内涵,使活动丰富而多元。

1.时空拓展:从课内到课外

学校某班组织了一场《名字期望温暖》的“认名字长见识”语文实践活动。每个学生在家长的协助下了解自己名字的意义,并将自己名字的故事讲述给同学听。活动从相同读音人手,用分类的方式让学生认识了班里同学名字中同音的不同字,接着从羽、雨、语三个字的形人手,用图片方式让学生初步了解了象形、指事、会意等造字方法,最后从不同名字类似寓意人手,让学生明白自己名字所承载的期望。这一活动具有极强的趣味性,得到了家长的一致认同。有的家长说,这个活动不仅让孩子长了见识,还让我们家长对“给孩子怎样的未来”这一话题有了新的思考。有的家长说,这个活动让孩子对汉字产生了从未有过的兴趣,她现在一有空就翻《现代汉语词典》。

2.方式多元:从单一到整合

丰富的实践活动,也提升了教师的课程意识,他们敏感地发现了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创造性地实践着学科整合。

语文教师发现,《语文》学科第七单元主题是环保,《品德与生活》第四单元主题是“你好,人类的朋友”,同时学校正在进行绿色身份认证行动,社区也在开展垃圾分类的公益宣传,这些相近的内容,相同的目标,给学生探索人与自然提供了最好的契机。

针对7、8岁孩子的年龄特点,我校教师在年级里发起了“我来设计环保公益广告牌”的实践活动。学生先是通过书本认识到环境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然后通过网络、媒体、传单等媒介直观了解生存环境中的污染情况,进而思考我们该如何面对污染。随着了解的不断深入,埋藏在学生心底的使命感渐渐明晰。带着这份使命,他们热情地投入到制作广告牌活动中来。有的同学骄傲地说:“我的广告牌是妈妈和我共同完成的,整个过程很有趣,我感到很快乐,因为我为环保出了一份力。”

在学生实践活动领域,学校还进行了全校性的学生实践活动,如校园绿色身份认证、英雄会等。这些发生在课堂和校园的实践活动,给了学科教学更好的延伸和补充,使学生在玩乐中学习,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减负不能只停留在文件和口号上,它需要每一位教师身体力行,不等不靠,切实付诸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自由、快乐地学习。

教师如何减负增效 第5篇

减负增效一直以来是教学中所面临的较为复杂的议题,既要减负但同时又要增效,这是我们教师所期盼的理想境界。但在实践中往往又把握不住分寸,正像付炳建老师所说的“向着真理的方向多迈一步,真理将变成谬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学生跳进了题海不能自拔,学生漫无边际地做着一张张试卷和一页页练习题,身心疲惫。教师中也经常听到同样的抱怨:“看我给他们做了那么多练习,考出的成绩仍然那么差!”声声叹息中有着学生的无奈,教师的失望。我感到事态发生至此也有其客观原因:教材的不断更改,内容的不断加深,教师课堂教学目标设定的不科学,课外辅助教材的随意拔高令教师家长和学生都进入了误区。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面对新教材的教学也曾经感到过迷茫。现就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粗浅的谈几点:

一、教师转变教学思想是切实做好“减负增效”的根本。要教改,首先要在教学思想上转变过来。教师的职责不是把课本、教参上的文字重复讲出来,让学生听明白,不出错误;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搞“题海”,使学生成为缺乏创新的低能者。教师应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及时恰当地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达到完整。也就是说,教师是要塑造灵魂而不是禁锢灵魂。只有教学思想转变了,才能做到设计出先进的教学思路,即不只是给出结论,而是更注重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才能切实做到“减负增效”。

二、教师给自己加压是减负增效的前提 “提高课堂效率”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首先是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俗话说得好: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应有一桶水。现在,知识信息正高速发展,教育系统的新事物也是层出不穷,如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利用,多媒体的制作,软件的开发等等。教学方法更是不断优化和创新,具有其先进性。所以,教师得不断学习充电,吸取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手段,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能力,为高效率的教学创造自身条件。提高课堂效率其次是备课上下功夫。备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教师在备课上应多研究,多斟酌,多进行教学探索。有句话说得好“不打无准备的仗。准备充分,对一堂课的教学思路,教学逻辑清晰可见,教学目标明确无误,是高效率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为此,教师应化几倍于一堂课的时间和精力去备好一堂课。

三、教师上好每一节课是减负增效的关健。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备好课不等于能上好课。备课中的主角是教师本身,而上好课的主角是师生双方。上课如演戏,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备课本是剧本。有了好的剧本,好的导演,好的演员,这出戏才演得好。若光有好剧本,导演平庸,演员散慢不用心,这戏肯定演砸。上好课除了课前的充分准备以外,课堂上要把握好几点是关键。

第一是课堂教学的原则要体现教师为主导作用,学生为主体作用。在课堂上应师生互动,且动而不乱。教师要加强课堂组织教学,注意双边活动来引起学生注意力。上课做到明白、准确、新颖、生动,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试想,教师上得很认真,学生不积极参与,不认真听讲,有何效率可言?

第二是教学手段灵活多样和综合利用。任何事作都应一分为二地看待,我们一方面要应用电化教学手段,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视传统教学手段的应用。

第三是注意学生的学法指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设法让学生学会物理,更要让学生会学物理。“给人于鱼,不如授人于渔”,长期成为一种教学思想,教学思路贯穿于每节课堂教学,让学生真正地变“学会”为“会学”,变“死学”为“活学”,会理论联系实践地应用物理,这是减负增效所需要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体现。

第四是及时掌握课堂教学的反馈信息。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知识,教师不能不知,在教学中及时反馈教学信息很必要的。获取反馈信息的方式很多,可提问一些中差生,可面向整体学生发问,可让学生上黑板练习,可以在讲授完某一知识点、某一练习后让学生举手示意获取反馈。根据反馈信息教师可及时调整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直到学生理解和掌握为止。

第五是恰当分配时间,优化课堂结构。有些教师上课时没有时间概念,上到哪里是哪里。若没有完成原本应一堂课完成的内容,就延长一节课时间或教学时数,把完整内容分割开完成,这是不可取的,不符合最优化原则,也加重了学生负担,降低了教学效率和教学的艺术性。所以,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切实减负增效,教师应把握好一堂课的时间结构,优化课堂结构。

做到了上面课堂教学的几点,教学效果可以事半功倍,学生的心理和课务负担减轻,对学习感兴趣,学习效率明显提高了,能力明显增强了。因此,上好每一堂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减负增效的关键。

四、当堂作业是减负增效的重要措施。

课后做作业,学生虽然完成了,但有一部分学生是抄抄了事。教师批改后不能所馈到真实信息,学生也没有起到巩固练习作用,课后作业成了一道虚设的工程,费时费力无效果,且形成恶性循环,逃学、厌学者应运而生。

五、认真批改作业和及时评讲、辅导是减负增效的重要环节。教师应及时批改课堂作业,决不能拖拉,以获得及时信息进行评讲和纠正典型错误。存在问题多的个别学生可以进行个别辅导,让他们真正搞清课堂上应掌握的内容,这样才能消化下一节课的“食粮”;若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可以拣一个时间或在下一节课5分钟的复习时间里去重点澄清。倘能长期地坚持这样做,定能形成良性循环,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定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质量。

“减负增效”是项系统工程,它的本质是切实推进素质教育。除了以上介绍的五大方面上坚持不懈以外,减负增效这项系统工程还需社会、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需各学科的协调平衡,统一思想,才能更见成效。总之,我要学习借鉴先进典型,结合所教学生的特点,不断改进现有教学模式,狠抓课堂教学中的单位时间效率,合理设计作业,优化评价机制,真正做到减负增效。

教师减负增效承诺书 第6篇

我已收到关于《晋江市梅岭街道凤竹小学“减负增效”承诺书》,并已知晓其内容。

班 级: 学生姓名:

家长签名: 日 期:

聚焦课堂 发展教师 减负增效 第7篇

聚焦课堂 发展教师 减负增效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的西方教学科学化运动,有效教学就是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其效率在一定时空内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教学有效性研究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主阵地在课堂;实施教学有效性研究,最关键的因素是教师,其最终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在学校新三年校本提升规划的引领下,我校在积极推进教学有效性研究方面作了一些初步的尝试。

一、“聚焦课堂”——积极探索基于经历教育理念的有效教学

“十一五”期间,我校提出了“给孩子一百种经历”——“经历教育”这一崭新命题,这一理念得到了广大领导、专家及同行的一致认可。近几年来,随着学校经历教育活动的开展,经历教育的理念正日益深入,得到了教师、学生、家长们的广泛认同。“我们经历,我们成长”,已逐步成为胡小人共同的愿景。前几个学期我们主要在活动课程领域进行研究,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我们认为:经历教育的理念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核心价值观,应渗透到学校管理的每一个细节,应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进行有机结合和渗透。于是在新三年规划中我们提出了要“聚焦课堂教学,积极探索基于经历教育理念的有效教学”。

经历教育力求“从孩子的需要出发,尽可能多地为每一位孩子提供发展的机会,让孩子多一点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多一点自主探索、发现的机会”,这与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新知是完全吻合的,也与区教育局2009年2月启动的有效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一脉相承,可见,这一理念符合现在的教学研究实际,是有生命力,有价值的。因此我校的教研活动将重点聚焦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在课堂教学的学案设计、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课堂习题的设计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初步探索具有经历教育特色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1.发挥学科组、教研组的引领作用,促进广大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围绕“基于经历教育理念的有效教学”这一中心,确立每月一次的学科组活动,每周一次的教研组活动重点研究主题,每个教研组要认真反思,寻求教学中“低效讲解、低效活动、低效练习”等现象。从1-2个切入点入手进行深入研究,每个教研组学期初制定完善的研究计划,集中大家的智慧围绕重点问题进行突破性研究,引导教师立足于对自己教育教学行为的反思,自我监控,自我调适,不断优化和改善教育教学行为,从而切实推进有效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力争每个学科在一段时间的研究后能拿出自己的一些有效的做法、好的教学经验。

2.开展“基于经历教育理念的有效教学”研究月、展示月活动。两次活动都要求教师的教学要渗透经历教育的内涵,研究月活动由老师自主申报,集中展示;展示月活动由市、区骨干教师带头参与“少教多学”、“分层教学”等有效课堂教学研究,带头上好示范课,聘请专家走进课堂,与教师共同研究基于经历教育理念的有效教学,提升教师的教育视野及理论素养。3.合理安排,用好学校微格教室。微格教室的先进设备、听课教师与学生分场的听课环境和便于老师们课后反思的教学录像都是传统课堂不能比拟的。我校对微格教室的研究起步较早,每学期初都对微格教室的使用作出合理安排。要求老师每学期的一堂好课活动尽量在微格教室进行,全程课堂实录,配套的措施使教研组教学研讨活动更加深入具体,也有利于执教者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全面深刻反思。并力求在每一堂好课中渗透“基于经历教育理念的有效教学”理念,通过一课多教、同课异构等形式实行课堂观察评价,逐步探索具有经历教育特点、规律的课堂教学特色。

二、“发展教师”——多元校本管理促进教师成长 学校发展,教师为本。教学有效性研究,关键在于教师。可以说,教师的发展决定着教学有效性研究的根本。基于以上认识,近年来,在校本教研活动中,我校始终坚持以师为本,努力构建“多元校本教研管理模式”。本着“为每一位教师寻找最近发展区,顺应满足每一位教师的需要,引领每一位教师在自我实现中感觉工作的幸福,品尝成长的愉悦,体味自我的价值”这一目标,我校全力围绕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这个主题,努力探索多元校本教研管理模式以有效促进教师健康成长。

1.创建优秀教研组,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胡小的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专业组织——教研组,根据学科、年级共设16个教研组,每组均有认真负责的骨干教师担任教研组组长。每学期初教研组长带领小组成员认真学习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区学科工作计划,制订本教研组各项计划,教研活动计划、集体备课计划、单元练习卷编制计划、教学进度等等。学期末,组织各教研组长进行学期工作交流已成惯例,大家在一起畅所欲言,分享教研心得,交流工作困惑。每学期根据工作实绩进行优秀教研组、教研组长、教研积极分子的评选,并进行表彰,这已形成有效的机制。

每周的教研日活动有声有色,周一为数学教研日,周二为英语教研日,周三为语文教研日,周四为非考试学科的教研日。教研日活动教研组成员轮流主持,如今各教研组不断创新教研形式,教研内容也越发丰富了,有现场教学设计、经典诗文诵读、读书分享、听课评课、论文评讲、学术交流、专业知识考试、试卷分析、网上冲浪……。为了提高教研的质量,邀请专家名师定期来校指导,我们成立了专家指导小组,教师和专家共同参与教学研讨,他们总是会给我们带来一些新奇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专家的评课深入浅出,有据可依,他们总是小心地呵护每一位教师独特的创意和见解,然后谈自己的观点。老师们在他们面前毫不拘束,虚心听取,也各抒己见。正是在这样平等、融洽的氛围中,在专家的引领下,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对教材的把握钻研有了一定的深度及独到的见解,对学生的态度有了改善,课堂教学的策略、教学机智等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为了更好地引领教研组工作的开展,我们重视对教研组长的培养,优秀的教研组长成长起来了,一批优秀的青年教师也崭露头角。

2.建立教师教育发展研究院,规划自我成长。我们发现,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程中,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多层次性。各校都在大力推动名师工程,名师支撑名校,名师的培养需要重视,但名师的数量是极其有限的。由此,我们意识到:在抓教师专业化发展时,应面向全体教师,在重视少数名师培养的同时更应重视大多数普通教师的心理需求和发展问题。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体应是全体教师,促使教师走专业化发展之路的关键应是调动教师的内在需要,激活其内在动力。学校在为教师发展创设各种平台,强化外部动机的同时,更应重视研究把握教师的心理,引导教师确立自主发展的意识,变“学校要我发展”为“我要发展”。

我校建立“教师教育发展研究院”,其宗旨是致力于教师的教育发展研究,打造一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德艺双馨的现代智慧型教师队伍。依托研究院这个平台,我校有效指导教师形成明确的自我发展规划,走自主能动发展之路。目前,学校首期“教师教育发展研究院”成员已顺利结业,新成立的第二期“教师教育发展研究院”操作更趋完善,将学员分为“适应期”、“成长期”、“成熟期”三个层次,三个层面每学期正常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把经历教育理念引领下的课堂有效教学作为重点研究项目。我们期待着,在以后的日子里,依托研究院这个平台,在各位领导专家的引领下,“教师教育发展研究院”会成为有效课堂教学研究的重要领地,成为学生成长、教师发展的乐园。

3.与专家对话,书写教育人生。“为每一位教师创造一个美好的教育人生”,这是我校在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想努力达成的一个重要目标。我们认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不能单纯地着眼于教师教学技能方面的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核心内容更应侧重于引导教师树立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我们的教师应是会生活会思考的现代智慧型教师,我们的教师应拥有一个充盈、愉悦、丰实的教育人生。

我们认识到,我们身边的每一位专家都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人生感悟,这些对我们青年教师而言是一笔宝贵的资源,是一个矿藏。我们以每一期的“教育人生”沙龙活动为载体,搭建一个学员与专家思想互动交流的平台。活动中,我们将通过对一些教育专家教育人生的访谈活动,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对一些教育专家的教育人生的解读,与专家进行平等的对话,来领悟教育的真谛,人生的真谛,使我们青年教师从中有所思,有所悟,然后有所得,有所改变。教育专家对教育事业的孜孜以求,无怨无悔;对青年教师的呵护栽培,尽心尽力。青年教师从他身上不仅仅学教学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到了对待工作,对待人生的一种积极的态度。

三、“减负增效”——系列措施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有效性研究的主旨是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是教育的生命,关系着我们学校的生存和教育的发展,它是学校教育工作永恒的主题、主旨和主线。在当前的教学形势下,如何在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基础上实施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值得我们研究的课题。

1.加强课程管理,规范教育教学行为。严格按照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课时计划,把各种课程开全开足,决不随意加课减课,规范延迟班管理。严禁私自调课、不按教学常规上课等现象,学校行政对每天的教学活动加强监管、巡视,如发现违规现象,进行严肃处理。

2.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是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要根据各年级、各学科学生的基础和不同特点,制定教学目标,使“向40分钟要质量”的口号真正落实到每一堂课,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强调教师要上有准备的课,学校出台推门课制度,要求本部校级领导每周1节推门课,中层行政每月3节;分校校长每周2节,全面关注常态教学。重点关注新近教师、薄弱年级、薄弱学科,听课活动结束能及时反馈课堂教学情况,总结有点,指出不足,提出合理的教学建议。

3.学困生转化制度,关注待优生。为每个待优生建立档案,让每一个孩子进步。根据每学期期末调研情况,确立学困生名单,建立档案。在平时教学中教师积极取得家长的配合,家校合育耐心细致做好学困生的思想工作,实行分层转化,多帮助,多鼓励,让学困生树立信心,逐步端正学习态度,防止出现新增学困生。教导处对学困生进行跟踪管理,学年末根据学校学困生转化奖励措施,奖励在转差工作中成绩显著的老师。

教师减负增效工作总结500字 第8篇

西苑学区杨莹

《给教师的建议》源自《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作者是前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具有30多年的教育实践经验。为了解决中小学教师的实际问题,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他于1965年—1967年间,专门写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书是苏霍姆林斯基用毕生的心血和汗水写成的最著名的教育遗产之一。后来教育科学出版根据我国实际,选择了其中的精华部分,另从苏氏的其他著作里选译了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条目,作为补充,全书仍一百条,改称《给教师的建议》,在中国教育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虽然这是一本写于四十四年前的教育著作,但是其散发的思想光芒丝毫没有因近半个世纪的光阴而退却。

当前,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已经成为基础教育领域改革发展的重要问题,严重损害了儿童少年身心健康,“减负增效”已成为当下教改亟待解决的课题。谈到“减负”老师们首先抱怨监测压力大、评价体系不科学、教学大纲教科书不完善„„这一切确实都是事实,但学生负担的奥妙到底在哪里?怎样克服负担过重的现象呢?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有观点向明的阐述,他说:“罪过的根源要在教学过程本身去找”,这就是“治本”。

知识是一个含义广泛的、多方面的概念。它包含着:第一,把在实际中和在掌握新知识时常常要用到的那些概念性的真理(规则、定义、依存性等等)经常保持在记忆里;第二,理解作为这些概括性真

理的本源的一般规律。掌握知识的这两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但是它们所要求的却是不同的脑力劳动。

一种不好的做法是,对于那些作为概括性的东西的本源的材料,应当加以深入思考的,学生却在死记硬背重复练习。结果使得记忆负担过重,以致在学生头脑里,连那些为了进一步顺利学习而必须记住的材料,也无法保持。

例如:某教师教学“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一课,认为内容非常简单,学生只要记住“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就可以了,上课没多会儿,有一学生说出了这句换,老师很高兴,要求学生记住。然后就是一道一道的习题。学生看似题做对了,实际上根本没有理解这简单背后蕴含的丰富内容。老师没有给学生创设理解概念,深入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因此,一定会造成学生后续学习、解决问题的困难与负担。

其实,在深入思考的基础上的识记,实质上就是知识的运用。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运用它,又在运用的基础上掌握它。学生的脑力劳动成为创造性劳动,因而就变得大为轻松了。知识不再是死的“行装”,它们始终处在运动和发展之中。只是对于学生,好比是一种工具,借助它而去不断的掌握新知识。

老师们还抱怨比较多的是“时间不够”,我同意这种说法,强大的工作量,繁琐的事务性工作,是老师们总觉得时间不够用。然而一定得补充说明一点:有时候,时间是白白浪费的。无论在什么地方都没有像在学校里、课堂上这么滥用和浪费时间这么可怕。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里、课堂上浪费时间而无所用心,只能培养出一批懒汉。

“效”无从谈起。

再如:很多课堂上老师们喜欢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有时为了联系生活会播放视频动画以求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看似热热闹闹,气氛活跃,但很多时候学生的过渡兴奋会很大程度上干扰对知识的学习,思维很长时间停留在刚刚激动人心的场面中,原本宝贵的学习时间无声流逝。

杭垓镇中学教师减负增效承诺书 第9篇

根据《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通知》(浙教基﹝2010﹞127号)和市、县教育主管部门的相关文件和精神,结合安吉县教育局“有效课堂教学提升年”活动,以及我校对减负工作的相关规定,我谨对减负工作做如下承诺:

1、严格按课表上课,不挤占学生的休息时间;

2、认真备课、上课、批改,做到作业布置精选、先做、全批,准时上、下课,把握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决不拖一分一秒;

3、转变教育观念,立足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尊重学生的发展差异,保障学生公平接受教育与公平发展的权利;

4、严格控制考试次数,不公开学生成绩,不在班内张贴学生成绩;

5、严格控制学生的作业量,有针对性地分层布置作业,做到作业布置精选、先做、全批;

5、严格控制练习资料,未经上级批准不向学生推荐教辅资料;

6、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7、潜心工作,坚决不进行有偿家教;

8、加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教师减负增效工作总结500字 第10篇

《小学作业有效性实践研究》

课题工作报告

一、研究概况:

当前,“科研兴校”、“科研促教”早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教而不研则死,研而不教则空。学校的生命只有在教科研中才能得到精彩和提升,教师的课堂只有在研究性的教学中才能拥有保障和效率。随着新一轮课程的改革,镇江市孔家巷小学更加高度重视教育科研工作,先后进行了国家级课题《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的研究》、省级课题《指导队员开展探究性活动的研究》、市级课题《综合评价学生数学成绩的策略研究》《信息技术与语文实践活动的整合》等多项研究并顺利结题,拥有良好的教科研基础。学校目前在研的市级课题有4个,区级小课题7个。目前学校聚焦课堂、聚焦教研,让作业成为教师减负增效、学生自主学习的乐园已成为我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现就本课题领导小组近二年来的工作情况简要报告如下:

二、研究背景:

在新课程改革当前,多数教师比较重视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作业教学的改革却相对滞后,大部分教师所布置的作业形式单一,只讲数量,缺乏层次,只顾学科本位,不注重学科间“量”的协调和“质”的整合,对学生作业评价单一,缺乏人文的关怀,对如何利用有效的作业,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关注不够。因此,作业教学不能与课堂教学改革同步进行,成为了薄弱环节,影响了整个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作业改革已经迫在眉睫!如何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设计新颖的作业,利用作业来发展学生,让教师脱离以“练”为主的机械操作式的作业模式?这就给教师如何科学、合理地安排作业,提高作业的有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鉴于上述原因,2007年9月在市区教科所专家的指导下,结合我校经济状况,教师结构、学生作业实际等诸多因素的反复论证,根据本校教学中作业的布置、管理、批改、评价的现状提出了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作业有效性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从课堂教学的“备课、上课、作业、辅导和评价”的五个环节中,把“作业”进行专门化的研究,旨在“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下,对小学生作业的性质、类型、内容、形式和完成作业的方法,及各科教师之间作业量的协调进行“有效性”的研究,这一研究将有助于我们去思考、分析问题背后的问题,使我们学会反思,学会创造;将更有助于我们围绕让每个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宗旨,去关注、研究、提升学生课内外作业训练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问题,使学生在课内外作业训练的过程中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形

成正确的价值观,确立自主的尊严,并积聚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获得可持续发展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也势必对 “减负增效”起着直接正面的推动作用。

经过半年多紧张而有序的筹备,本课题于2008年1月开题,按课题实验报告的规划,今年拟结题。

三、研究管理:

(一)建立健全机构,明确职责,形成教科研网络

科研兴教、科研兴校,是一项群众性事业。为此,我校首先从强化教科研的领导入手,建立健全学校教科研组织。邀请市区教科室专家为本课题顾问指导组,建立了以校长室、教导处、德育处和骨干教师为成员的教科研领导小组,以各学科教研组、备课组为课题实验组,形成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一条龙教科研网络,并将教科研工作列入学校整体工作计划之中。坚持校长宏观调控指导,分管教学副校长主管教科研工作,教导处组织管理微观调控,教研组、备课组贯彻落实,班级具体实施操作。教科研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按照课题计划和阶段目标及时跟进,对课题统一规划、统一管理,教研组、备课组以依法治教,严格执行《四项规定》为主旨,以本组研究课题为主要抓手,以如何让作业成为教师减负增效、学生自主激励的乐园为研究热点,组织各项专题活动,引领教师专业成长。课题领导小组,既是课题的研究实施机构,也是课题开展的领导机构,自建立以来,认真组织实验人员查阅资料,分析情况,制定课题实验报告,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密切关注课题研究的全过程。

(二)加强学习,注重实践,提高科研专业水平

自《小学生作业有效性研究》课题开题以来,学校通过学习理论,专家指导,骨干教师引领,网络在线讨论等形式,加强学习,注重实践,提高教师科研专业水平,促进教师素质提高。主要形式有:

1、小组学习

学校坚持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定期开展小型多样的课题学习活动,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人员,不断加强课题组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学习内容以突出“小学生有效性作业”这一鲜明的教学效益观为重点,注重专题,形成系列,进一步提高教师学习、实践、反思的广度与深度。

2、专家指导

与此同时学校还邀请专家走进课堂指导教学,推动教学研究公开,实行“推门听课”“预约听课”“跟踪听课”“观摩听课”“专题讲座”等学习形式。定期举办市、区、校级教学研讨观摩活动,将课题研究、集体备课、课堂教学、教研活动融为一体,实现一种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教师专业成长的活动模式。2009年5月14、15日,学校承办了江苏省第五届“蓝天杯”小

学数学会课暨学术报告活动,来自全省的近400名专家、教师汇聚我校,整整两天,三个赛课地点,24堂精彩课例,将活动推至高潮,尤其是我校教导主任焦明秀老师执教的《运用规律解决问题》一课,更得到了许多专家的一致好评。2009年12月8日学校又承办了“区域数学互动”现场会,我校徐海东副校长、朱凯老师两节精彩的课堂教学给与会专家、教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骨干引领

在课题研究的同时学校还充分利用学科带头人、各级骨干教师队伍这一宝贵的资源,采取帮带、研讨、展示等各种措施,每月安排不同学科的骨干教师上课或做讲座,相同学科的老师及其他学科的空课老师参与听课、听讲座。通过这样的课题研讨活动,推动学校教研气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既为骨干教师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的舞台,又为普通教师搭建学习提高的平台,促进了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4、在线讨论

此外,学校还充分发挥校园网,组织教师在线讨论学习。课题组成员每月要将与课题有关的思考、案例、反思、听课感言、学习材料上传,并形成制度,每月校长室还对课题论坛进行检查反馈,便于显性管理。

(三)规范过程,创新方法,走实课题研究之路

1、抓好主课题引路,子课题奠基的研究策略。语、数、英、综合学科四大组共有四个子课题。课题组以主课题引路,间周参与子课题研讨,收集资料,整理数据,课题研究管理规范,定期召开试验组长会议,布置有关研究要求和任务,对主课题作有序规划和梳理,对相关子课题作有效的管理和探索。

2、抓好调查研究。课题组首先对小学生作业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查找小学生作业问题的根源,并对影响作业有效性的因素进行分析,寻找小学作业有效性的途径和方法;然后主研人员不断深入到每个班级,听好课,统计好学生作业量、学生作业时间,了解作业形式,作业设计意图,作业评价方式,学生作业习惯,作业效果以及学生的愿望等等。发现问题,及时调控,及时研究,及时指导。以此作为我们开展此项研究的工作基础。

3、抓好检查评估。课题组在工作中,坚持做到“四个一”,每学期召开一次专题工作布置会;举办一次专题讲座,开展一次专题汇报,每学年进行一次专题总结,每个月举行一次关于课题研究的展示课。并定期对课题研究状况作网上检查和过程管理,及时做好课题研究的评价总结工作。

4、抓好作业创新。课题组必须全面客观地认识作业的重要性,适时适量布置作业,要在作业上创新。在学生作业时间上,课题组成员尝试短期作业与长期作业有效结合的研究,真正落实好作业的拓展与延伸;在教师作业设计操作上,课题

组成员做好作业要求的分层性,作业内容的丰富性,作业形式的多样性的研究;在作业评价方式上,构建人文交互性作业评价机制(多采取激励性、赞美性语言)在学生的作业批改中体现作业评价机制。让作业真正成为教师减负增效、学生自主激励的乐园。

(四)专项调研,阶段汇报,引领研究实效化。

近两年,市区教科所对我校课题研究工作进行了专项调研,调研中,教科室的专家领导对《小学生作业有效性研究》课题情况给予了重点指导,详细地查看了各课题组研究活动的方案和记录,剖析了课题呈交的过程性资料,使课题组教师充分认识到课题研究应坚持实效为原则,研究过程重在“求实”。

为了让本课题组组员明确各阶段的研究内容,完成阶段研究任务,在教科室的指导下学校以科研方法指导为目的,开展了阶段活动。每学期开始,教导处首先分学科召开课题组组长会议,列出研究资料目录,指导课题组制定学期计划。每学期结束课题组撰写课题学期小结,展示课题组研究资料,组织检查评比。今年11月,学校又专门成立了此项课题研究推进小组,举行各级课题研究汇报活动,并与12月4日以班级为单位举行了有效性作业成果展览现场会,进一步展示并整理了该项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

(五)评优促进,提升意识,打造优秀教研团队。

为进一步落实和加强我校教研组、备课组的建设,将课题研究推向深入,学校先后出台了《优秀教研组评选细则》,《优秀备课组评选细则》,《优秀课题组评选细则》,认真落实了优秀教研组、备课组、课题组工作评价指标。每学期期末教导处将组织各组按年级进行资料展评或经验交流活动,采用小组互评、民主测评、学校考核等环节,分别给语文、数学、综合教研组、备课组、课题组进行打分,评选出一二三等奖进行表彰,评优促进,提升意识,打造优秀教研团队。2008年,我校语文教研组成绩突出还获得了“镇江市优秀教研组”称号。

四、科研见成效

在教育教学科研改革的大潮中,此项课题的研究,不仅初步总结出了小学作业有效性的基本策略,促进了学生的学科素养的提高,还培养和锻炼了骨干教师,促进了实验教师的专业成长。全校教师在积极参加教育教学论文案例的撰写和评比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学生作业的习惯、作业的兴趣、教师作业的设计也卓有成效。近几年来,学校近30篇论文、案例在省、市获一等奖,近百篇论文分获省市二、三等奖。部分教师的论文刊登在《中国教育报》、《辅导员》、《教师教育》、《镇江教育》《快乐作文》等教育刊物上。徐海东、焦明秀等多名教师分获省市、区优秀“教科研工作者”光荣称号。近20名教师指导学生竞赛分获全国省市一二三等奖,而且学生作业现状已大有改观,课题组的教师们能根据教学内

容合理布置作业,作业的形式灵活多样,不拘一格,与听、说、读、写、演、画等训练形式全面结合,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作业也变被动为主动,还全面提高了学生综合素养。我校连续两年获区“教育教学管理优秀奖”流动红旗。这一成绩,显示了我校教师务实求真的实验态度、扎实有效的教研作风和追求卓越的工作精神。真正让作业成为了教师减负增效、学生自主学习的乐园!

一个研究课题的结题凝聚了各级科研管理人员和主研人员的心血,见证了教师的成长。我校会继续将该课题做大,做细,并加以推广,让更多的教师注重作业设计的有效性,让更多的孩子摆脱繁琐的作业束缚,真正体验学习的快乐。结

题并不意味着结束,它将是我校成果推广的号角,又将是新一课题研究的起点。

最后恳请有关领导、专家、同仁们,对此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执笔人:周建苏

减负增效工作总结 第11篇

为了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进一步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保证少年学生健康和谐的发展,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减负”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我教研组结合学校要求,实行科学减负,做到“减负不减责任,减负不减质量”。真正把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减下来,以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我们做到了以下几点:

1、统一思想,强化“轻负高质”意识,明确全面提升学生素质才是学校的立校之本。在开学初就组织教师学习了相关的文件,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工作目标,全组教师签订了“减负”责任书。

2、推行了家庭作业试水制和协商制,教师布置的作业必需下水试做,每天家庭作业的布置必须经由班主任的协调统一布置,确保学生的作业时间。

3、加强教学研究,推进了集体备课和学科组建设,深化了网络教研平台,以研促教,依研提质减负。

4、改革了师生评价机制。

主要做法:

(一)、认真学习“减负”文件精神,转变教师观念,强化“轻负高质”意识。

(二)、制定措施,加强管理,落实到位。

1、明确规定,着眼细节,追求有效。

我们要求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上足、教好每一门课程,不随意增减课时。各班一律不安排早自习,确保学生早晨的睡眠时间。课外活动时间,任何学科教师不得随意占用讲课。音、体、美学科教师的课时不得自行转让给其他学科的教师,否则按空堂处理。严格控制考试次数,不得擅自提前复习迎考和延长学生上课时间等等。

2、严把“备课、上课、听课、训练、辅导”五关,要求环环有效。

(1)有效备课。提倡实用备课,有效备课,采用集体备课和个性备课相结合的模式,教师在独立备课的基础上学习和吸收同学科组其他老师的智慧,经常进行二次备课,所有教师要求每课必须写好教学反思,杜绝为应付备课补交备课材料的现象。

(2)有效上课。教师上课时有强烈的目标意识,质量意识,效益意识,重视课堂的常规管理和各学科的课堂改革,结合学生实际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方法,不断优化课堂教学。

(3)有效听课。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学科组听完课后组织评课,并有评课记录。外出学习的老师回校后及时上汇报课,并在教研组内交流心得,书面材料备案。学校实行推门听课制度,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4)有效训练。教师正确认识作业在学生“双基”能力形成中的重要作用,科学合理的安排作业,既抓好对作业量的控制,更抓好对作业规范和作业批改的要求。严禁以增加作业量的形式惩罚学生。

(5)有效辅导。明确课后辅导在提高教学质量中的重要性,突出辅导的靶向性,对有针对共性问题进行全面辅导,关注后进生的个别辅导,把对班级后三分之一学生的个别辅导作为辅导工作的重心。对后进学生根据其实际情况合理的安排辅导时间与内容,避免增加其负担。

3、建立“三级”巡查机制,确保“减负”落实到位。

存在问题:

1、个别老师对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认识还不到位。

2、部分家长担心学生成绩波动要求教师增加作业量。

3、个别教师工作能力滞后,在落实高效课堂、有效教学上有一定困难。

今后工作方向:

1、加强对教师教育工作使命感教育以及不断培养提高教师教育工作水平和能力。

2、加强对教师教育工作的常规检查和指导,引导对口扶持和以研促教。

3、用科学的评价机制引领“减负”工作。

4、加强宣传,积极向家长宣传素质教育精神和“减负”的目的、意义和要求等,引导家长们由重视孩子的分数转为重视孩子的终身发展。

5、引导教师进行总结、反思,通过沙龙和课例研讨等活动推广成功经验。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减负增效”工作总结

减负增效总结 第12篇

冷泉小学牛建宏

“减负增效”我觉得是对我们的教学活动的一种优化,通过优化我们教育者的思想,到优化我们的工作模式、工作方法,使学生减轻学习负担,提高学习效果,为学生终身发展,全面发展做好奠基作用。在“减负增效”活动中,我通过以下几方面工作尝试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并取得一定效果。

一、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地调动

学生从事学习活动首先就是学生学习的情趣,有了兴趣才有端正的态度,有了态度才有积极的行动。反之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那学生学什么都是苦闷、压抑的,可想这样的学习活动,学生不仅压力大,而且学习效果也是不好的。所以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爱上学科教学,爱上学习活动,学生才会自主能动的去学习,学习压力才减小,学习负担才变轻,学习效果也会有很大的提高。

我是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不仅要在广度、深度上下功夫,还要注重文章的温度,正如作家余华说的每次阅读都是一次百感交集的情感之旅。我们在教学中就是要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经历一次百感交集的情感之旅,只有学生有了在学习中有了感受,受到优秀作品的感动,才会爱上语文,爱上阅读。

《田忌赛马》中学生认识了那位聪明的智者孙膑,《晏子使楚》中我们感受到晏子的勇敢与机智,《草原》一课我们知道了草原景美人更美。《小抄写员》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懂事的儿子„„这一幅幅画面,一个个人物,都是打动人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良好素材,在教学中我们恰当处理,学生不但可以得到大的收益,还可以激发学生再次阅读,再次学习的兴趣。这些都是孩子积极学习,减轻负担,提高效率的前提。

二、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地培养

学习成绩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循序渐进中的积累中不断推进的。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少年若天性,习惯自养成,只有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中才能有效地完成任务,降低无用的,重复的劳动。提高效率,从学生良好的学习吸光做起。

在语文方面,学生的学习习惯有很多,以中年级段为例。这些学习习惯是我们在专家的带领下梳理出来的。

1.良好的书写习惯。(整理错字集、错题集的习惯)。

2.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字典、词典等)

3.预习的习惯。(自学生字、新词、读熟课文、提出问题、重点批注、积累词句„„)

4.质疑问难的习惯。(课题、内容、景物描写、人物语言、心理活动、动作„„写法)

5.读书批注的习惯。(内容、主旨、写法、词、句„„)

6.课堂上善于针对别人的意见,发表自己独特见解的习惯。(倾听、交流)

7.根据语文学习内容课前查阅资料,课后补充资料的习惯。

8.有目的地大量阅读、积累的习惯。(积累、背诵)

9.养成观察生活、记录生活的习惯。

10.勤于动笔的习惯。(审题、列提纲、修改)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把老师的工作做细做劳,长时间的坚持培养,学生自然会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益学生终生发展。

三、注重学生学习方法地指导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学生学习成长的过程中,如果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那学生就能自己利用合理的方法进行学习,学习上首先不会有太多的压力,学习的效果也会有很大的提高。减负增效的目的也就达到了。所以在我们课堂教学的时候,不能只顾课文内容是否讲完了,学生是否听明白了,而是要以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为我们教学中的重要目标,也就是学生知道怎么学了,会学了,有自己的方法了。这里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传授、指导。

例如我们在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帮助学生系统的归纳方法。在课堂中我首先引导学生自己思考方法,学生最后总结出的方法是这样的。

首先标画出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反复读,直到把这段话读明白为止,然后尝试解释词语,要做到语句通顺,最后把自己的解释带到原文中看看能不能读通。

学生总结的方法虽然不见得多么精巧,但是很实用。

当然总结出方法后还要让学生反复训练,最后形成自己的方法,这样学生在面对文中不太理解的词语是就可以用这个方法,时间长了学生自身的阅读能力也会提高,而且还会用方法来解决问题。

同样在语文教学中还有许多方法要学生掌握,如主要内容的概括方法,中心主旨的提取方法,文章的写法等等都是我们教学的重点,只有学生真正掌握的方法,学生才能减轻自己学习的负担,更好地提高课堂学习的效果。这些方法融入到孩子骨子里,也是对孩子终生发展有益处的。

四、注重学生语文能力地训练

语文教学中我们不仅注重学生课堂中听说读写的训练,还要让学生把这些语文能力运用到具体的活动中去。只有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才能得到真正的训练,所以适当地开展语文

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能力才能得到更加全面地锻炼。

例如在我在指导学生以“手”为主题进行习作的时候,我就把综合活动引入到课堂上来。

“手”单元“初显身手”板块中的要求是让“学生做翻绳游戏和打手影游戏,引导学生观察手的动作,并用准确的词语进行描述。”我是这样安排的:

(1)教师提出游戏要求。

首先让学生在课前准备一个手影游戏或者翻绳游戏。并能边做边讲解自己的操作过程。这样的安排不仅使学生能够参与有趣的活动,而且在实践活动中运用语言、体会语言,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2)班中展示。

在班级中以小组的形式让学生充分交流,然后老师选择小组代表在班级中展示。展示过程中教师提醒学生认真观察,为后面发言做准备。

(3)练习说话。

观察后,学生对展示过程进行语言描述。教师可应激对学生语言中的词语进行提炼、板书。以翻绳动作为例:如,钩、挑、捏、转等词语。引导学生关注动作,更好的把过程说具体。

(4)完成积累卡。

活动后引导学生完成积累卡,要求学生把所观察的手影游戏过程写清楚,写具体,然后装饰自己的积累卡,可配图。最后全班展示交流。

一堂课的时间学生由玩到说到写到画,在娱乐中不仅充分激发了学生对手的兴趣,感受手的灵巧,体会手的神奇,而且积累了语言,锻炼了表达能力,潜移默化地为他们后期的习作做好了准备。

通过这样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不仅有益,而且有趣,而且学生在活动过程听说读写的能力都得到充分的锻炼,能力也由课堂迁移到了实践应用中,学生的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更适合学生持续发展。

上一篇:阿里衮简介下一篇:流动儿童管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