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 从歌词看语文学习

2024-06-16

研究性学习 从歌词看语文学习(精选11篇)

研究性学习 从歌词看语文学习 第1篇

从歌词到语文学习

歌词中的语文有很多,如果每一首歌都去认真分析一番,那么我肯定就会沉没在这片汪洋大海中„„所以我重点研究了一番关于五月天的歌词(非常符合我们这个年龄),然后选取几首耳熟能详的经典歌词择其有益特色加以探究,并与课文紧密联系,将他们语文中的具体运用相结合,希望歌词能成为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之一。语感培养:

每当走在繁华的大街上,流行歌曲便不绝于耳。处在花季的中学生总是走在流行音乐的前沿。时尚的随身听带在身边,哼唱着属于自己的青春的旋律,歌词里抒发着他们或喜或悲的感情。其实,好的歌词就是好的诗,所以,我们唱歌的时候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在学诗,可以确信:能写出好的歌词的人语文能力一定也不弱。对古诗的涵咏也在现代歌曲的反复吟唱中被演绎着。我们的生活里不能没有歌曲,耳濡目染的歌词总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我们常说,语文的外延是生活,歌词也是包罗万象的,折射着生活的各个方面,歌词自身也蕴含着诗歌的特质,那么,我们就可以唱歌学语文了,或者至少可以说对学习语文是大有裨益的。

细细探究起来,歌词何以能有助于语文学习呢?尽管歌词与诗歌有所不同,但歌词具有诗歌的特质(如语言、音韵、抒情性等),从经典歌词中学到的语言、艺术技巧等也大体与诗歌相当。加之人们自己对喜爱的歌词经常哼唱或受其熏染,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内化。如果我们单从写作角度看,歌词的节奏美、境界美等体现的写作美学,以及它的时空情绪、价值取向等所体现的写作文化都是与中学写作教学是一致的、同质的。可见,利用歌词来学习是行得通的。

下面是歌例子:

爱的痛了,痛的哭了,哭的累了„„

——《记事本》作词周传雄陈信荣

句式整齐,“了”表示着都是过去了的爱的经历,加之运用顶真的修辞手法,将那一段不能自拔的爱无语的表达出来。

艺术技巧

艺术技巧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目的之一,歌词中也包含了大量的这些技巧 比如:

比兴:

大河向东流,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哇

——《好汉歌》作词易茗

慢镜头:

当花瓣离开花朵,暗香残留,香消在风起雨后,无人来嗅

象征:

他总是若即若离若隐若现 有时候沉默冰冷有时候温柔腼腆 任谁都不会是他爱情的主人 靠近时缠绵缠绵离开时敷衍敷衍 他总是忽热忽冷忽近忽远 他可以一成不变也可以瞬息万变,但是他不会为你做任何改变

——《波斯猫》作词武雄

比兴的手法在《孔雀东南飞》的开头中使用了,我们使用的却不多,要么就是过于做作。《暗香》的开头,不用“凋谢”一词,我们看到的是花凋零的一瞬,被放大,如慢镜头般的播放慢慢的无声的落下,意境烘托出凄美的感伤。使人联想到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一口气读完,也很能体会到黄河之水的源远流长,这诗句本身就有黄河奔流的气势。

《波斯猫》猫和人已融为一体,写猫即写人,象征手法运用得相当纯熟。我们学过茅盾的《白杨树》就是象征手法的典范。可以把这些歌词加以比较和融会贯通。

我们写父母亲情的文章很多,但是很少有能令人感动的。谁都想表达父母对子女的无私的爱,可是写起来却不知道从何写起。其实想要写好很简单 诀窍就是:把爱写具体。通过典型细节来展现父母的爱。那入学的书包,沏好的热茶,那“一声长叹,半壶老酒”,那“一袋闷烟”,无不是父母的爱的凝聚,具体的东西我们容易感受到。我们知道小说非常注重细节的描写,这无庸多言,其实散文中也比比皆是,哪怕是古代散文。如《春天的故事》“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伟大的决策形象而具体的表现了出来。《同桌的你》中的“你从前总是很小心问我借半块橡皮”,点滴的小事中浓缩着同桌情谊。这典型的细节需要深入而细致的观察和体验生活。

文学即人学,它来源于生活,歌词中的具体细节与我们更加接近,是课文的左证,也起着桥梁纽带的作用。

城里的月光把梦照亮,请温暖他心房

——《城里的月光》

没有人能够告诉我,山里面有没有住着神仙

——《童年》

高中学生写作文,大都处在写实的层次上,愿意写人记事,写虚并不强。其实,如果能将虚实熟练运用是语言运用能力高超的重要标志之一。由虚而实是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可感

阳光,沙滩,海浪,仙人掌,还有一位老船長

——《外婆的澎湖湾》

《外婆的澎湖湾》作词叶佳修 “旧日宫墙,寻常巷陌”在诉说着水浒故事,从字面上,都可以想到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来,很有怀古的气息。那“边声”“大风”更是古韵犹存。“秦时明月汉时关”既有古诗相应,又增强汉气派。《外婆的澎湖湾》的结尾分明有唐诗元曲的影子:“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名词性意象的排列。却使我们自然的组合成童年时澎湖湾的美丽景色。这样的歌词,越读越有诗意同古今的韵味。

下面是我对五月天歌词的“研究”:

中文歌,歌词是很总要的,这一点和欧美重视节奏有很大差别,关于这一点,听过爱情买卖的人都懂。陈信宏,阿信,他的作词风格 绝对是台湾学生乐队大潮中 最亮丽的一笔。专业一点说:他的作词风格叫: 日系物语式+台客(台湾,客家)本土式。比如早期的(《反而》)里有一句:“想要执着,反而磋跎,越是等候,反而越是错过;”,写得就很飘渺。还有(疯狂世界)里有一句:“想了你一整夜,再也想不起你的脸;你是一种感觉,写在夏夜晚风里面。”这些青春只字片语直接又准确,而且充满了野性和张力。所以五月天影响了一批后来者,比如说苏打绿,(最重要的是)同时也影响了我们对于“学生乐队”内涵的审美定义及其标准。

首先说说他们每场演唱会必唱的曲目——《恋爱ing》,光听副歌可能有人会觉得这首歌还蛮傻的,就是一帮人在台上不断地大叫,happy呀,love之类的,还说这真的就是恋爱ing的感觉。我只能说,这样的认识是片面的,因为副歌前面还有几句:“陪你熬夜聊天到爆肝也没关系 陪你逛街逛成扁平足也没关系 超感谢你让我重生整个orz 让我重新认识嘿 l-o-v-e”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开篇点题,同时又极有气势,为全篇奠定了活力。第二段就写得更好了:“你是空气但是好闻胜过了空气 你是阳光但是却能照进半夜里 水能载舟也能煮粥喂饱了生命 你就是维他命。”用了比喻,把爱情比作空气,阳光和维他命,这三样都是生命不可或缺的,但爱情又胜过了他们比喻精准又恰当。特别推荐 水能载舟也能煮粥喂饱了生命 这句,颠覆传统,打破思维定势,极具创新精神,看得出阿信 有写高考满分作文的潜力。

再说句八卦的,这篇洋洋洒洒,文采斐然,文不加点的佳作,其实它的创作时间只有两分半钟。

再说说一首大受好评的歌《如烟》,关于这首歌 我实在不知道应该说他的 哪一句,真的是太经典了,比如:“ 有没有那么一滴眼泪

能洗掉后悔

化成大雨降落在 回不去的街

再给我一次机会

将故事改写

还欠了他一生的 一句抱歉”“为何人生最后会像

一张纸屑

还不如一片花瓣

曾经鲜艳”。这首歌从一个死去的人的灵魂的角度来写。歌曲表现了人生的后悔,人生中许多事情也许在我们死后会记起,才希望从头再来。所以,每次听完都会问自己 是否可以去,珍惜现在的一生。正如歌词所说的:来自漆黑,又回归漆黑。下次,又会是谁呢? 所以说,岁月如烟,往事如烟,最后连我们,都仅仅是一阵烟。还有一点,这首歌从头到尾歌词都没有半句互相重复。阿信作了很大胆的尝试,因为流行乐 多半都希望

能尽量让歌迷 容易记住,他却刻意反其道而行之,不过也只有这种写词的方式,才能把这个庞大的命题描绘出来。总之超赞,力推这首歌。

最后推荐一首阿信帮梁静茹写的 丝路 :

如果流浪是你的天赋 那么你一定是我最美的追逐

如果爱情是你的游牧

拥有过是不是该满足

谁带我踏上孤独的丝路

追逐你的脚步

谁带我离开孤独的丝路

感受你的温度

我将眼泪流成天山上面的湖

让你疲倦时能够扎营停驻

羌笛声胡旋舞为你笑为你哭

爱上你的全部放弃我的全部

爱上了你之后我开始领悟

陪你走了一段最唯美的国度

爱上了你之后我从来不哭

谁是谁的幸福 我从来不在乎 谁是谁的旅途

我只要你记住

星星就是穷人的珍珠

你的笑支撑着我虔诚的最初

狂风沙是我单薄衣服 穿越过亚细亚的迷雾 羌笛声 胡旋舞 为你笑 为你哭(ho~为你哭)hey 爱上你的全部 放弃我的全部(我的全部)云破日出

你是那道光束

带着平凡的我走过奇迹旅途

最后说句最重要的,我们是用歌词来学习语文,而不是学习歌词。歌词本身就是一门学问,尽管它与语文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但歌词不是语文,鉴别出对语文学习有利的成分加以利用即可,万不可为学歌词而学歌词,当“紧紧抓住语文的缰绳”,不把泛语文非语文的当作语文来对待。所以用歌词时尽量与课内的相似相关内容紧密联系。对所选歌词只取其最有特色的一点来学习。

我发现,歌词是个大世界,我们可以借助歌词的熏陶学到许多语文的东西,它就在我们身边,身处其中,只要我们留心就能把语文延伸到生活的时时刻刻,方方面面。

研究性学习 从歌词看语文学习 第2篇

从语言磨蚀看外语学习

语言磨蚀对外语学习具有重大的意义.国内语言磨蚀方面的研究目前基本上仅限于语言磨蚀的原因、影响因素分析、语言磨蚀对外语教学的启示等等,全方位的`考察尚未起步,比如语言磨蚀对外语学习的启示.本文主要探讨了语言磨蚀的理论研究及其对外语学习的一些启示.

作 者:欧阳德芳 江银凤 黄叶青 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西,南昌,330022刊 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年,卷(期):“”(44)分类号:H3关键词:语言磨蚀 语言习得 外语学习

研究性学习 从歌词看语文学习 第3篇

一、教学维度的教师专业自我

教师专业的本质是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而教学是实现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主要途径, 一直以来被认定为评价教师专业与否的标准, 这也体现了教学在教师专业中的重要地位。教师在不同教育阶段的教学活动中, 扮演的角色一直备受争议。在任何国家, 不管国家体制如何, 教育的制度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初等教育阶段, 中等教育阶段, 高等教育阶段。由于不同的教育阶段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 所以通常在不同教育阶段实行教学的教师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初等教育阶段是最基础的阶段, 这个阶段的学生几乎都处于儿童时期。这使得他们对事物的吸收能力特别大, 伸缩性强, 所以变好变坏都是有可能的。教师在这个阶段的教学目的并不是要让学生通过“填鸭式”的学习记得多少知识, 而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雅斯贝尔斯认为:“我们生活在习惯的过去之中, 不断形成和打破习惯是我们此在生成的坚实基础, 没有习惯为底蕴, 我们精神的每一进步将是不可能的。”习惯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与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个阶段, 教师就是一个良好习惯的培养者。

在中等教育阶段, 教学的重点要放在知识的传授上。教师要通过教学让学生知道“自然界”是什么东西, “人事界”是什么东西。因为这个阶段的学生接受教育的目的不同, 一部分是为了升学而另外的一部分是为了谋生, 所以教师必须能清楚地观察分析不同的教育对象, 合理安排教育内容和控制教育进度。在这个阶段, 教师就是教育的主导者。

在高等教育阶段, 大学应该培养专门的人才, 而不是专门的“机械”。学校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各个学科领域的学习研究方法,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在他们所开创的道路上进步。学生需要的不是教师一味的专业知识的传授, 而是在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能给予适度的点拨帮助。在这个阶段, 教师就是教育的点拨者和引路人。

其实不论在哪一个阶段的教师, 虽然他们扮演的角色不同, 但是他们所必须具有的教师教学基本功是一样的。他们必须具备:1.熟悉所教学科的内容, 并且知道如何将其交给学生的能力;2.了解学生并知道他们如何学习的能力;3.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的能力;4.创造并维持安全的学习环境的能力;5.持续的提高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能力。教师扮演不同的角色只是让教师明白他们在不同的阶段定位是不同的, 不同阶段的教师主要的基本功也应不同, 这样才能进行有效教学, 才能让教师在教学的维度上“走的正, 走的远”。

二、研究维度的教师专业自我

在大多数教师看来, 教育研究只是专家、学者、研究人员的事情, 与自己无关, 与教学无关, 自己的任务就是上好课, 教好学。这类教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并不能被称为教师, 而只能是“教书匠”。教育研究不仅仅引领着教育的进步, 同时也是教师专业水平提升的主要途径之一。

通过笔者的调查得出, 广大教师不重视教育研究大致因为以下几个原因:1.由于平时的教学工作繁重, 教师缺乏进行教育研究的时间;2.许多学校的图书、期刊杂志有限, 教师缺乏进行教育研究的资料;3.教师在进行研究时遇到困难缺乏专业的指导;4.教师缺乏进行教育研究的氛围;5.教师缺乏进行教育研究的动力。对于这些问题, 笔者谈谈自己的认识。

在笔者看来, 这些问题的提出是对教育研究意义认识不足导致的, 没有从本质上看到教育研究对教师完成专业自我的重要作用。我们习惯性地认为, 教育研究一定是在教育方面有高深造诣的专家或者专门的研究者对那些生涩的难以剖析的理论进行分析探索。其实不然, 对于教育研究来说, 它所研究的教育问题和选题都来源于日常的教学实践, 且要进行理论研究也必须以实践为基础, 不然将导致研究无法进行或者研究的也是一些假问题。因此, 对于站在教育第一线拥有着丰富教学实践经验和第一手教育教学资料的教师来说, 他们拥有着丰富的研究选题, 而且这些教育研究也必须由他们开始。有些教师对自己平时做的小研究、小写作的价值认识不够, 认为这些太小了, 没有理论的深度, 没有什么价值。因为有着这样的认识, 就让这一类的教师不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 也无法形成长久的、持续的研究动力。其实, 教师将他们平时所做的一些小的研究、教学经验和教学反思拿出来与更多的人分享, 这样的价值也是不可小觑的, 因为这些小的研究也许比所谓的富有巨大价值的理论研究更容易融入到教学实践当中去解决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

接下来困扰教师的就是研究方法的问题。其实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 并不需要像专业的研究者一样花费所有的力量致力于系统的教育理论研究, 这样会让自己的教学工作得不偿失。著名的教育家康内尔认为:“作为研究方法的教育叙事, 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媒介。”教育叙事研究可以帮助教师自觉并且科学地反思自身过往的经验, 对日常教学中的一些小的经验进行理性的思考、整理, 并逐渐的重新建构自身的经验世界, 从而形成属于自己的教育理论并且帮助提升教学质量。教育叙事研究在中国不是第一次被提出与应用, 但是在本土化过程中出现了偏差。一些教师认为叙事研究就是教师自己说自己的故事, 将自己的故事说出来就可以了。这样并没有真正理解叙事研究中研究的意义, 而且还会使教师远离正确的发展轨道, 让研究缺少科学、怀疑、批判和实证的精神。康内利对教育叙事研究作出了正确的解释:它可以是一个故事, 只是重要的是要从这个故事中找出一些超越这个故事本身细节的, 让我们理解这个故事的一些要点, 比如说冲突、规律、反思等类似的东西, 需要借助研究者的独特视角, 引起读者的思考, 甚至让读者有“一语惊醒梦中人”的体验。

笔者在这里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来表达教育的研究维度是教师走向专业自我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 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 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三、学习维度的教师专业自我

通常提起学习, 大多数人只会想到学习是学生的本职任务, 而教师的任务就是教会学生学习。但是, 人们往往忽略的一个问题是教师如果不具备知识的完备性, 那么教师又从何而教, 学生又从何而学呢?所以, 这里笔者要提出的一个观点是, 作为一名称职的教师, 要想达到教师专业自我的高度完满, 除了要在教学与研究维度的努力发展, 还要在学习维度不断完善自身, 以期更好地进行教书育人。

那么所谓的教师学习指的是什么呢?笔者认为教师学习就是把看到的、听到的、学到的所谓的技艺规则知识应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 再内化为默认知识。那么教师应该如何使知识达到完备的状态呢?人的一切知识都具有双重关系:其一与客体有关, 其二与主体有关。着眼于前者, 知识与表象相关联;着眼于后者, 知识与作为一般知识的普遍条件的意识相关联。知识永远以表象为前提, 也就是说, 人一方面要努力使自己看到的表象明晰, 锻炼自身直观的能力, 另一方面, 还要形成明晰的概念, 锻炼概念的能力, 这也是一种自发的能力。教师不仅要学习现有的理论和经验知识, 向专家型教师发展, 还要不断建构自己的学习知识的能力, 这同时也是一种长期性、发展性、创造性的学习能力。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入, 教师的专业自我发展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和要求。一方面, 从教师学习理论经验知识来看, 教师不仅需要不断丰富与完善自身的学科专业知识, 还应该学习平常教学中应用最多的相关教学策略与方法、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学生身心和认知发展的知识等。除了参加集体的相关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 借鉴学习专家知识、掌握专家技能外, 还要博览群书, 因为书籍带给我们的不仅仅只有知识, 它带给我们更多的是精神的力量与心灵的震撼, 这也是终身学习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 从教师建构自己学习能力来看, 教师不仅需要积极参加课题研究, 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探索教育教学规律, 打造自己的特色, 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还要注重反思能力的培养。著名学者文森曾说过:自我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要素。教师要想谋求专业自我的完满, 就必须不断地进行批判性反思, 只有理性的认识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 只有不断地在反思中批判自我, 认识自我, 在反思中创新, 在反思中发展, 才会使自我得到成长。

因此, 笔者认为, 教师提升其专业自我, 不仅仅需要努力达到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的完备状态, 更需要的是一种善于自主反思、批判、创新的自发的学习能力。教师通过学习发展专业自我, 不但可以教会甚至教好学生学习, 达到教书育人的本质目的, 也会使教师找到满足自身内在需求的职业幸福感。

以上分别对教学维度、研究维度和学习维度进行分析, 主要是想说明教师要走向专业的自我并不是一个单一的问题, 而是一个多元的复杂性问题。教学、研究和学习, 它们其中的每一个都是教师专业自我的一个助推剂。从本质上看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教师的学习活动和教师的教育研究活动是兼容的:教育研究的问题来源于教学实践, 通过对问题的研究又能促进教学工作的提升, 并且在教育研究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不断地学习、完善和丰富自己, 也只有在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中教师才能够最终走向专业自我。

参考文献

[1]傅维力.师德读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2]薛生祥.生本教育理念下的课堂教育模式初探[J].现代教育论丛, 2009 (10) .

从社会科学方法论看翻译学习研究 第4篇

关键词: 社会科学方法论;翻译学习研究;学术研究意义

中图分类号:C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1-0102-01

一、社会科学方法论

从学科性质角度出发,社会科学是指:以人类在社会中的行为及由此行为产生的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以探讨社会现象的本质与规律为主要任务,因此具有追求统一性、一致性、简单性、必然性等特征。社会科学包括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社会心理学、经济地理学、教育学等。而方法论是关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方法论同世界观是统一的,用世界观去指导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即方法论。

(一) 社会科学方法论研究现状。

如何认识和把握哲学社会科学的地位、作用及其发展规律,是一个重要、复杂的方法论问题,而这个问题远没有引起学术界足够的重视。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有关社会科学的综合性研究,如社会科学史、 社会科学方法论、社会科学学,仍然不被看作专门的学术领域,至少可以说, 远不如自然科学史、科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社会学或科学知识社会学等学科那样引起广泛的重视。

(二) 社会科学方法论研究意义。

社会科学也是科学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科学的方法论或哲学研究,不仅对于社会科学研究规范的建立,对于社会科学的规划、组织和管理有积极的作用,而且对于加强理论的宣传、加强社会科学知识的普及,提高全民族的哲学社会科学素质,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有重要的意义。

二、社会科学方法论用于翻译学习研究的路径和方法

社会科学方法论作为社会科学的反思性前提, 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因此,社会科学方法论研究要重视社会科学史;要把分科研究和综合研究结合起来,运用历史比较分析的方法来把握社会科学的性质和规律;要立足于社会科学总体结构,来探索和使用社会科学的具体方法和研究程序;同时还要重视社会技术的研究。

(一)哲学思辨与社会实际相结合。

第一,必须从社会科学史入手展开社会科学的综合性和方法论研究, 探讨现代社会科学与现代社会之间的关系, 在近现代,社会变革中来探索和把握社会科学这一研究方式和知识体系的性质和作用,避免作简单的哲学思辨。

从社会科学方法论看翻译学习研究,首先要克服定向思维,避免将方法论与学科研究脱轨。

(二)分科研究与综合研究相结合。

第二,在学科史研究的基础上,把分科研究和综合研究结合起来,运用历史比较分析的方法来把握社会科学的性质、功能和方法,揭示社会科学的发展趋势。应该重点把握社会科学的现代性背景, 研究社会科学与现代社会的互动关系。研究社会科学对现代社会的发育、发展的贡献,以及现代社会的结构和特性对现代社会科学这种知识形式的影响和结构化的作用, 在这种互动中来把握社会科学的功能及其发展方向。

从社会科学方法论看翻译学习研究,就要把基本学科与分支学科结合起来,翻译学包含很多分支:应用翻译、文学翻译、经济翻译等等,分支学科与综合学科有共性也有个性,运用特殊问题特殊分析的方法,可以使学者更好地把握综合学科的统筹作用和分支学科的具体作用、更好地指导实践。

(三)立足全局研究。

第三,立足于对社会科学的总体结构和关系的理解,探索社会科学的具体方法和研究程序。只有有了对社会科学的学术和文化地位的全局的理解,才有可能对具体的研究方法、研究程序的特性和要求形成内在的认识,从而在具体的研究实践中找到适合具体研究对象和具体条件的研究方法。

从社会科学方法论看翻译学习研究,要求学者着手于总体构架,多维分析具体的研究方法和程序。

(四) 开发有效技术。

第四,探讨社会科学理论的技术化的可能性和途径,把握社会科学与社会现实沟通的桥梁。社会科学的理论研究终究是为了社会实践,技术这个概念不仅适应于自然科学,也适应于社会科学,开发有效的社会技术,提高社会规划和管理的能力,也是社会科学方法论研究的课题。

从社会科学方法论看翻译学习研究,当然也离不开社会技术的发展与普及。翻译这门学科也是如此,翻译理论加之翻译的先进技术,就如同先进的知识与先进技术相结合,定会产生先进的研究成果,用以实现学科研究的真正意义。

三、结论

本文通过对社会科学方法论内涵、现状、意义的分析,多角度、多层次、深刻地分析了社会科学方法论。认识并掌握科学合理的方法论会在我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积极地推动作用。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倡导把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相结合,旨在培养人们在而对和处理理论思维的能力,进而帮助我们掌握学习和研究哲学社会科学的科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土学川,杨克勤.社会调查的实用方法与典型实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肖龙福,肖笛,李岚,宋伊雯.我国高校英语教育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状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0.

[3][美] 艾爾·巴比.社会研究方法[M].邱泽奇,译.华夏出版社,2009.

[4]黄友义.在第四届全国应用翻译研讨会上的讲话[J].上海翻译,2011, (3).

基金项目:《从<红楼梦>在国外的传播与接受看中国文学走向世界问题研究》,项目编号:ycjj2015126;四川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四川省教育厅研究生教育改革创新项目:西华大学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川学位[2014]1号)成果之一;西华大学学科平台项目: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王婷婷(1991—),女,汉族,山西原平市人,西华大学外国语学院2014级研究生,翻译硕士,西华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专业,研究方向:英语文学及翻译理论研究。

陈达(1963-),男,汉族,四川成都市人,西华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西华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英语文学及翻译理论研究。

研究性学习 从歌词看语文学习 第5篇

多数人都在学校中学习过英语,但是又没能掌握英语,英语是一直都是自己心中的遗憾。一旦有机会,继续学习英语的想法就会禁不住冒出来,或许是因为看到某个熟悉的人居然可以用英语交流,也许是看到了某篇文章,也许是看到了某些学习英语的广告,也许是其它的一些突然出现的想法。所以,经常会心头一热,就打算重新学习英语,先是购买一堆的学习资料,以及复读机等各种学习工具,然后制定非常诱人的学习计划,雄心勃勃的开始学习,似乎几天就能够把英语掌握。结果当然可想而知,一般不超过一个月,就会自动放弃了。甚至有的几天就放弃了。也许,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在整理书柜的时候,又会将这些资料翻出来,忍不住又要开始学习英语,结果还是虎头蛇尾,不久仍然放弃。

学习英语,真正应了一句大家常说的话:相爱总是简单,相处太难。人们常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因为爱情总是美好的,充满了幻想,但是生活总是现实的,残酷的。两个人无论多么相爱,一旦走入了婚姻,成立了家庭,就必须要面对许多生活的问题。生存压力,家庭责任,社会责任,一波一波不断冲击两个人的爱情,不断考验两个人的爱情是否牢固,让人疲惫不堪。结婚之前的浪漫,幻想,逐渐消失,代替它们的是日日不断的琐碎杂事,两个人的缺点似乎也越来越多,互相之间也不再那么珍惜,不再那么在乎,终于有一天婚姻岌岌可危,爱情也就走到了尽头。于是,人们便总是感叹,两个人相爱容易,但相处太难了。

虽然有一些人婚姻破裂,最终结束了爱情,但是更多的人却经受住了生活的考验,让爱情在婚姻中升华,组成了幸福的家庭,拥有了幸福的人生。幸与不幸其实只在一念之间,一个人很难改变所处的环境,一个人能够改变的只有自己的思想。走入婚姻,就要面对生活的问题,这是不可改变的客观环境,两个人如果想在这个环境中维系自己的爱情,那么就需要适应这个环境,当感觉难以适应的时候,就需要改变自己的心态,让自己从内心里适应。

英语学习者和英语之间的关系,恰如这种两个人的爱情的关系。相爱很简单,有太多的理由让人们对英语一见钟情,但是仅靠一见钟情,并不能应付相处后出现的诸多问题。多数人所以会反复的学习英语,又反复的放弃,肯定是自身的原因造成的,而不要简单的归因于英语太难学。不能简单发一句感叹:相爱总是简单,相处太难,来逃避自己的责任。

许多放弃英语的人,都把原因归结为自己没有毅力,或者英语太难学。现在有许多英语学习方法,方法并不复杂,掌握这些方法也很简单,但是成功掌握英语的人仍然不是很多。原因就在于学习英语很难坚持到底,日复一日重复做一件事情,总会让人感觉枯燥,总会让人禁不住想放弃。就像甜蜜的爱情走入婚姻之后,生活开始日复一日的反复重演,似乎永远没有什么新意,这时候许多人就会说生活真没意思,生活缺少激情。于是爱情就开始面临生活的考验,是要继续下去,还是干脆分手。多数人没有分手,有的人是因为从婚姻生活中找到了爱情的真谛,有的人虽然感情已经不好,但是迫于社会上的压力,最终没有分手。

学习英语和婚姻毕竟不同,一般没有什么社会压力,所以多数人会选择分手。想学习的时候就学一点,不想学的时候就放弃,这样掌握英语就成为了空中楼阁,变成了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通过爱情我们可以得到许多启发,明白一些道理,这些道理可以帮助我们与英语相爱相处,最终能够合为一体,掌握英语。

一:需要,是与英语长久相处的根本动力

两个男女经常只是因为异性相吸走到一起,他们并不会考虑太多,所以最后多数是以分手而告终。人们常说初恋是最美好的,因为初恋很少掺杂爱情之外的东西,是纯粹的爱情,所以美好。但是初恋往往也是失败的,正是因为开始考虑的问题太少,准备不够充分,所以经不起任何考验。

反而大龄青年的恋爱经常是成功的,因为他们有明确的需要,他们的需要就是建立一个家庭。开始交往之前,双方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非常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对将要面临的困难也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所以他们比较容易成功。

学习英语是同样的道理。开始学习之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首先要明白自己为什么学习英语,是否真正需要学习英语。只有确实需要学习英语的人才可能坚持到底,才可能与英语相伴一生。

二:真正的了解,产生真正的爱

许多人热恋之后,组建了家庭,但是结婚后却发现对方有许多自己难以忍受的缺点,结果后悔不已。没有经过充分了解的结合,往往是不会幸福的,也是很难相处下去的。

婚姻是这样,学习英语也是这样。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开始学习英语,开始的动力都是来源于自己热切的愿望。开始学习英语,首先要做的不是抓过一些资料来就开始学习,首先要做的是尽可能多的了解英语。了解英语是什么,有什么特点;了解如何学习英语,有什么学习方法;了解学习英语需要哪些资料,需要哪些工具;了解学习英语需要多长时间;了解学习英语可能会面临哪些困难,如何克服这些困难;了解自己为什么要学习英语,掌握英语后有什么好处,自己生活有什么改变。

通过对英语详细的了解,可以明了自己是否需要学习英语,自己是否愿意学习英语,自己是否有能力学习英语,自己最后能否掌握英语。一切问题了解清楚后,你就可以看出自己是否出自真心的热爱英语,是否愿意与英语同甘共苦,永不分离。

是否真正了解英语,决定了你的英语学习能否坚持到底,能否真正掌握英语。

三:明确的目标与充分的心理准备

船只在大海上没有目标,船就会迷失。人生没有目标,人就会迷失。两个相爱的人走到一起,建立了家庭,那么这个家庭就像大海里船只一样,如果没有目标,就会迷失在生活的海洋里。幸福和睦的家庭都有自己的家庭目标,比如说什么时间买一套房子,什么时间买一辆汽车,什么时间要一个孩子,孩子该如何教育,父母该如何赡养,等等,拥有了目标之后,两个人就会齐心协力,相亲相爱,在实现一个又一个家庭目标的过程中感受爱情的温馨,感受比翼双飞的甜蜜。

一个人要学习英语,同样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英语能力达到什么水平,多长时间可以实现,分为多少个步骤。有了明确的目标,还要建立明确的计划,并且计划实现的结果是可以检验的,自己也是可以感受的,这样就可以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感受英语的乐趣,感受自己成长的快乐,找到学习英语的新动力。

愿望总是美好的,计划总是完美的。可是现实与想像总会有很大的差距,实现梦想的道路上肯定会充满挫折。对此,每个人都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有了充分的心理准备,很大的困难都会微不足道,心理准备不足,一个小小困难就可以把你击倒。毛泽东在长征词中写道: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由此可以看出,心理决定了对困难的看法,决定了你能否克服困难。

四:建立契约

如果没有婚姻的约束,没有社会的压力,这个社会的离婚率究竟会有多高呢?相信会比现在高出很多。如果没有严苛的纪律,肯定会是一盘散沙,军中无戏言,绝对服从等纪律保证了不是乌合之众,保证了成为一个整体。

学生很少会放弃英语这门课程,因为中国的教育规则要求学生必须英语考试过关,否则学生就会失去继续学习的机会。大学本科需要通过英语四级考试才能拿到学位证书,结果通过四级考试的人几乎达到百分之百,即便毕业时没有通过,毕业后还要补考,不通过四级考试誓不罢休。

那么为什么自学英语的人会反复学习英语,结果反复放弃呢,因为没有什么约束,学或者不学只是一念之差,选择任何一项都不会有什么不好的后果,所以多数人会不断反复,英语水平当然是停滞不前。

和英语建立一个契约,制定一个自己必须遵守的纪律,建立违约的惩罚措施,可以有效保证你持续不断的学习英语,坚持到底。

五:不断调整自己,适应环境变化

相爱总是简单,相处太难。相爱只是相处的开始,无论开始的爱情多么真切,多么热烈,都不能代替相处的过程。相处永远是充满了挑战,充满了困难。只有相处的时候才会真正感受相处的感觉,无论是幸福的感觉,还是痛苦的感觉。处于局外的人永远无法拥有局内人的体验,所谓切肤之痛是别人感觉不到的。所以,两个人为了能够长久相处下去,就必须在相处的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调整自己,适应生活的不断变化。

英语学习过程中的感受,痛苦是开始无法想像的,因为想像疼的感觉和真正感受到疼的感觉是两码事。英语学习过程是一个比较枯燥的过程,努力学习却感受不到水平的提高是让人痛苦的。根据自己的感受,根据学习的效果,需要不断的调整自己,适应学习情况的变化,才能有能力坚持学习,才能真正坚持到底。

研究性学习 从歌词看语文学习 第6篇

-----从英雄吴斌事迹看职业素养

2012年5月29日杭州长运公司司机吴斌,驾驶客车从无锡返杭途中,突然有一块铁块从空中飞落,击碎车辆前挡风玻璃砸向他的腹部和手臂,导致其三根肋骨被撞断,肝脏被击碎。吴斌仍能忍住剧烈疼痛,吴斌用40秒完成了一系列精准的停车动作:脚踩刹车、拉上手刹、打开双跳、艰难站起、通知乘客、打开车门……以一个普通司机用1分16秒的时间,完美地诠释了一个职业工作者的职业素质。

当我在学习吴斌同志的感人事迹时,对他的不幸逝世深感惋惜和沉痛,同时也被他高度的责任心和职业素养所折服,他用自己宝贵的生命生动阐释了什么是职业素质。

作为一名普通的客运司机,保护乘客不受到伤害是所以司机师傅的基本责任。吴斌在被铁块砸中的一霎那,首先想到的并不是自己的安危,而是车上的24乘客。即使在车停稳后,吴斌师傅仍强忍着剧痛,站起来告知乘客下车,并提醒乘客注意安全。这不禁让我想到前不久发生在佳木斯市十九中学的一起事故。2012年5月8日,在佳木斯市十九中学,一辆客车在等待师生上车时,因驾驶员误碰操纵杆致使车辆失控撞向学生,危急之下,教师张丽莉将学生推向一旁,自己却被碾到车下,导致双腿高位截瘫……她和吴斌一样,在危险来临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舍己救人,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以自己的柔弱身躯支撑起一片生命的天空,用行动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大爱赞歌。

反思我们自身,当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时,是否能像吴斌、张丽莉他们一样,不顾安危,挺身而出;是否能够用实际行动实践一名共产党员先锋带头作用,率先垂范。

从毛泽东同志身上看学习精神 第7篇

一、学习是人性的,贵在有度

学习总是主体(人)的活动,即人的活动,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充分体现。因此,学习首先是和必须是符合人的本性的,必须在人的身体条件范围

内有限度地进行。那种脱离人的具体实际,强制进行,忽视人的本性的学习只能是一种被动的冷冰冰的知识灌输,是不会为人所接受的。

1941年元旦,毛泽东同志为延安保育院的小学生金德崇题词—“又学习,又玩耍”。简单生动的几个字包含了对学习的深刻理解。毛泽东同志一向认为,爱玩耍是孩子的本性,也是他们认识事物的方式。他说,入学前的小孩,一岁到七岁,接触事物很多。两岁学说话,三岁哇啦哇啦跟人吵架,再大一点就拿小工具挖土,在玩耍中模仿大人劳动,这就是观察世界。他还认为,对孩子的认知引导应该循序渐进,不能盲目拔高,要在人认识事物的本能和自然形成的过程范围内来培养孩子的抽象思维。其实,只要合理安排,学习和玩耍并不矛盾,而是相互促进的。从认知的角度来说,人学习的最初阶段就是玩耍和模仿。交互式的学习活动包括群体玩耍和整体模仿都是人实现社会化的最初阶段。学习主体的创造力、表达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都是在玩耍和模仿中获得的。所谓“寓教于乐”讲的也就是这个道理。

学习要在人的身体承受范围内进行,要有度,特别是要符合年轻人的身体特点。这是毛泽东同志多次强调的观点。1953年6月30日,毛泽东同志在接见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主席团成员时说:青年时期是长身体的时期,如果对青年长身体不重视,那很危险;青年比成年人更需要学习,要学会成年人已经学会了的许多东西;但是,他们的学习和工作的负担都不能过重;尤其是十四岁到十八岁的青年,劳动强度不能同成年人一样;青年人就是要多玩一点,要多娱乐一点,要跳跳蹦蹦;这些特点都和成年人不同;一方面学习,一方面娱乐、休息、睡眠,这两方面要充分兼顾,两头都要抓紧。1957年11月17日,毛泽东同志在莫斯科大学会见中国留学生时,祝福学生们首先要身体好,然后是学习好,将来工作好。1965年7月3日,毛泽东同志在一个文件的批语中,又一次指出学生负担太重,影响健康,学了也无用。他大力支持“健康第一,学习第二”的教育方针,要求学校的课程、讲授和考试不能以学生为敌人,要利于培养青年们在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这些从学习主体出发来认识学习活动的思想是非常深刻的,对我们今天的教育现状尤其具有针对性。

二、学习是全面的,贵在分析

学习是一个综合的和全面的三维过程:不仅包括学校的学习,还包括社会实践中的学习;不仅是教学活动,更是研究活动;不仅是对正确经验的获取,还是对错误教训的规避。

毛泽东同志主张,学习要结合社会的实践,不但要读有字之书,还要读无字之书。1957年3月12日,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指出,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就得学习,要接受新事物,要研究新问题;许多东西单从书本上学是不成的,要向生产者学习,向工人学习,向贫农下中农学习;在学校则要向学生学习,向自己教育的对象学习。1958年9月8日,毛泽东同志在最高国务会议上进一步提出,教育必须与劳动相结合,学习和劳动结合起来是一大改革。他赞赏古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治学之道。正是为了践行开门求学的原则,毛泽东同志在湖南一师读书期间曾利用假期考察湖南农村。北伐战争期间,毛泽东同志于1927年专程赴湖南考察湘潭、长沙等5 县的农民运动,并写出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同志不止一次地讲过,我们一定要继续努力学习,但要学的是属于普遍真理的东西,并且学习一定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我们的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毛泽东同志不仅把理论与实践比作箭与靶的关系,更把对理论的应用或实践本身看作是更重要的学习,提倡在实践中学习。

学习和思考要相结合。毛泽东同志这一主张与孔子的名言“学而不思则罔”一致。青年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曾批评学而不思的陋习。他说:“吾国二千年之学者,皆可谓之学而不思。”1964年7月5日,在和一名大学生交谈时,他明确反对注入式教学法,勉励大学生,尤其是高年级学生,要自己研究问题,不要把分数看重了,要把精力集中在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不要只是跟在教师的后面跑,自己没有主动性。毛泽东同志在读书时善于独立思考。尤其是在读历史书的时候,常常通过品评历代政事,臧否人物,吸取经验教训,悟出自己所需的为政方略,并在同古人的对话中激发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观念。

“一万年都有两点”,这是毛泽东

同志最为崇尚的辩证法。在学习的问题上,他更是强调学习是辩证的,强调学习贵在分析,择其善者而从之。这一点比较集中地体现在学习外国的问题上。他批评有些人对任何事物都不加分析,不掌握“两点”,完全以“风”为准,今天刮北风,是北风派;明天刮西风,是西风派;后来又刮北风,又变成北风派;自己毫无主见,往往由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他在《论十大

关系》中说,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但是,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运;他们的短处、缺点,当然不要学;对于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经验,也应当采取这样的态度;外国资产阶级的一切腐败制度和思想作风,我们要坚决抵制和批判;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去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方法中合乎科学的方面;只有学会和熟练运用了这些原则,我们的国家才会富强起来。

三、学习是渐进的,贵在自知

学习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由知之甚少到了然于胸的循序积累的线性过程。在学习的起点上,要甘当“小学生”,谦虚自知,才能“积跬步而至千里”。毛泽东同志在长沙求学时期曾立言以身心之修养、学问之研求为主,用功读书,虚心求教,持之以恒。在延安时期,已是中国共产党主席的毛泽东,在读艾思奇的《哲学与生活》一书时,曾亲笔作了3000余字的摘录,还致信艾思奇虚心求教。他在《〈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中说,要了解情况,“第一是眼睛向下,不要只是昂首望天。没有眼睛向下的兴趣和决心,是一辈子也不会真正懂得中国的事情的”。在《论十大关系》中,他从国家的高度指出,自然科学方面,我们比较落后,特别要努力向外国学习,但是也要有批判地学,不可盲目地学;在技术方面,我看大部分先要照办,因为那些我们现在还没有,还不懂,学了比较有利;但是,已经清楚的那一部分,就不要事事照办了。上世纪60年代,在“两弹一星”的研制过程中,全国出现了“技术革新,技术革命”的群众运动高潮。核工业系统有人对还没有学会和掌握的尖端技术,就跃跃欲试地想搞革新。宋任穷及时地发现和提出了这个问题,并写信向毛泽东同志作了汇报。毛泽东同志在中南海接见宋任穷时,针对这一现象明确提出,像小孩学写字,要先写正楷,后写草书。二机部根据毛泽东同志的这一指示,提出对没有掌握的苏联设计“不准改”,对苏联供应的仪器设备不准乱拆乱动,对苏联的设计和设备做任何改动,都要经过上级批准,等等。这就及时“压缩了空气”,避免了可能发生的混乱。

四、学习是长期的,贵在坚持

“一万年都要学习嘛!”这是毛泽东同志《论十大关系》中的一句话。“一有意志,万事皆成。我劝同志们也和我一道学习。事务太多,时间不足,然亦可以挤一点。养成学的习惯,就能学下去。”这是毛泽东同志于1959年9月11日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讲过的一句话。

毛泽东同志用自己的一生来诠释和践行了这两句话。毛泽东同志曾说:“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自少年时代起,毛泽东同志就善于挤时间看书学习。长沙求学时期,他勤学苦读。革命战争年代,他利用战争空隙争分夺秒地研读。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更加嗜读和加强学习。毛泽东同志在中南海的故居就像个书的海洋,居室的书架上摆满了书,办公桌、饭桌、茶几上到处都是书。床上除躺卧的位置外也全都被书占领,连卫生间里也摆放着书。为了读书和学习,毛泽东同志把一切能利用的时间都用上了。外出开会或视察工作时,毛泽东同志也总是带着几箱子书,一有时间就开卷学习,孜孜以求。直到临终之前,毛泽东同志也未放弃对书本的钟爱和对学习的坚持。在1976年9月7日至8日下午的弥留之际,毛泽东同志仍在坚持看文件、读书和学习。据医疗护理记录,8日这一天毛泽东同志看文件、看书共11次,达2小时50分钟。其中有一次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看了7分钟的书,他又昏迷过去了。10多个小时后,毛泽东同志在书香中离世了。

从《诗经》看歌词的文本欣赏 第8篇

《诗经》中蕴含的深沉真挚的情感, 反复回环的章法结构, 富于变化的诗歌句式, 无不体现出强烈的音乐美感。鉴于目前中小学音乐教学存在着重乐轻词, 忽视歌词文本欣赏的状况, 笔者欲就加强音乐教学中的歌词欣赏谈点自己的认识。

首先, 一首好的歌曲是歌词与音乐的完美统一。如《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青藏高原》等一系列歌曲, 不仅体现了作曲者的艺术智慧, 还体现了作词者巧妙的艺术构思和对时代高度的概括, 这种综合的音乐风格正反映了时代特征, 引起了亿万听众的心灵共鸣, 表达了民族心灵深处共同的时代语言。如, 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和浓郁时代精神的《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和名曲《二泉映月》《梁山伯与祝英台》, 那种激人奋进、昂扬向上的鼓舞力量, 那种凄婉动人、幽远萦回的艺术享受, 是音乐旋律与歌词意境的高度统一, 如果忽略或割舍任何一个方面, 它的整体艺术品位就会大打折扣。因此, 在音乐教学中, 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歌唱技法, 还要引领学生品味歌词蕴含的生活内涵和哲理寓意, 激发学生的心灵情感, 使他们在知识与技能、情感与审美达到统一, 这才是完整意义上的音乐教育。

其次, 对歌词内涵的深层把握是音乐教育的有机组成。教师在长期的音乐教学实践中, 似乎把教学生识简谱, 课堂上教几首歌曲, 甚至让学生听听录音模仿歌手唱歌作为音乐课的分内任务, 而忽视学生的器乐学习。很少有学生去欣赏和品鉴歌词, 大多数学生只是为了歌唱需要而把歌词机械地记住而已。歌词欣赏似乎只是文学课的事, 这是音乐教育的一个误区。音乐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 需要教师具备文学与艺术的多元知识储备。音乐艺术又是抽象艺术, 音乐形象的感知具有间接性, 更需要教师让学生通过对歌词的欣赏来体会音乐的魅力。在新课程标准实施后, 音乐教学作为学生艺术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其要求更高。音乐教师应具有课程整合的意识, 创造性地开展音乐教学, 按照全面发展的要求来教育每一个学生。歌词的内涵, 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 使学生更加投入参加音乐实践。这样, 能真正实现美育目标,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最后, 领会歌词的特点有益于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诗经》中有不少诗是重复叠唱、反复咏叹的, 各章之间只有个别字作了变化调整, 具有反复回环、舒缓悠长的音乐美感, 《邶风·静女》《秦风·蒹葭》《周南·芣苢》等都很典型。同时, 这也是《诗经》歌词特点的文本反映。如《周南·芣苢》:“采采芣苢, 薄言采之。采采芣苢, 薄言有之。采采芣苢, 薄言掇之。采采芣苢, 薄言捋之。采采芣苢, 薄言袺之。采采芣苢, 薄言襭之。”这和现在很多反复叠唱的歌曲, 特别是一些民歌十分相似。《诗经》里的诗大都以四言句式为主, 但也有大约8%的诗句为杂言 (在《诗经》7284句中杂言为560句左右) , 大量的诗都讲究用韵, 用大量的虚词来补足音节, 这都与歌唱有关。我国古代就有把诗改为歌曲的做法。宋人将齐言诗体改成长短句以适合歌唱, 即“以诗度曲”和“以诗为词”, 追求诗与歌唱的和谐统一。

研究性学习 从歌词看语文学习 第9篇

【摘 要】硕士研究生的不同入学动机导致当今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学习迷茫,他们对学习迷失方向,无所事事,最终虚度年华。本文以云南某大学教育类研究生为例,剖析了“被动顺应导向”、“就业导向”和“学术研究导向”三种不同入学动机产生不同的迷茫,并提出走出迷茫的建议——认识自我、确定目标、脚踏实地付诸学习行动。希望硕士研究生能正确认识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找到自己的方向,度过充实和快乐的研究生阶段的生活。

【关键词】入学动机 硕士研究生 学习迷茫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就业压力的增大等多种原因,促使了中国“考研热”的诞生,我们在网上不乏看到高校各种千奇百怪的考研占座现象以及漫天飞舞的考研培训班广告,他们似乎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不知道要做什么,不知道该如何做,有的同学甚至会觉得在学校没学到什么东西,觉得后悔读研究生等等——他们在学习中开始迷茫。所谓“迷茫”是指个体因面对客观事物或处于某种情境时而产生的分辨不清,失去辨别力、判断力,不知何去何从,全然不知所措的一种状态![1]这正是当今部分在校研究生的一种状态,面对他们的迷茫,笔者认为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通过与研究生的访谈发现他们迷茫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其根源来自于入学动机的不明确。

二、不同的入学动机产生不同的学习迷茫

硕士研究生的入学动机是指在读研究生在选择继续读研究生的原因。根据调查发现研究生入学的动机大概可分成三大类:“被动顺应导向”“就业导向”和“学术研究导向”[2],其不同的入学动机便产生了不同的学习状态和迷茫。

(一)被动顺应导向类硕士研究生及其学习迷茫

这类学生常常是抱着不得已的目的,或是对现实的逃避,或是受环境的影响,入学动机往往是被动的、消极的。其主要表现有:不喜欢现在的工作,想通过读研来改变,但对所学专业便没有清晰的认识;找不到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出于就业的压力;周围朋友都选择了读研,所以也跟着一起报考研究生;为了实现父母的愿望等。

(二)就业导向类硕士研究生及其学习迷茫

这类学生认为拿到高一级文凭和学位后,能找到更满意的工作。他们的入学动机非常清晰明确,他们希望通过研究生阶段的教育进一步积累人力资本,提升自身的就业竞争力;或希望以研究生文凭作为进入理想的行业或职业的“敲门砖”。

(三)学术研究导向类硕士研究生及其学习迷茫

这类研究生选择升学是出于对学术研究感兴趣、希望在学术领域有更好的发展。他们在研究生的学习中相比前两类在学习中更加积极主动,学习的兴趣浓烈。

他们在所有研究生中是对学习最积极的群体,大家似乎觉得她们不会迷茫,其实他们也有自己的迷茫,主要表现在:由于对自己的要求较高或严格,学习目标的改变,使得他们在学习中不是很快能看到成效,并实现自己的目标。他们时常会因为效率不高而沮丧、困惑!

三、如何走出迷茫

不管我们当初的入学动机是什么,当我们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后,时间似乎已不允许我们长时间处于迷茫状态,那样我们将失去三年宝贵的学习机会,我们将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我们应该重新审视过去的入学动机,积极调整,早日走出迷茫。

(一)重新审视入学动机,正确认识自己

当我们迷茫的时候,我们应该再次审视自己当初的入学动机,并进行重新的理性定位,正确认识自己。我们必须了解自己当前的知识、能力处在怎样的水平,明确自己的优势以及还有哪些不足,还需要哪些提高。“最近发展区”是指学生已有发展水平和通过努力后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区域。了解自己,才能明确自己发展的可能性,才知道从哪里出发;了解了自己才能知道起点在哪里,从不知做什么的迷茫中走出来。

(二)明确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目标,找到学习的方向

研究生教育作为中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的最高层次,其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它与本科生的学习是有区别的。那么我们研究生到底要学会什么?美国科学院发布的一本书《Career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 Student Planning Guide to Grad School and Beyond》,谈到了研究生应该培养什么样的能力。其重点不是你会不会做科研,更为重要的是它对自己4方面的培养:思维层次和方式;独立思考能力;学习能力;沟通能力。这个过程可能还会克服自己的性格缺点、会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欣赏他人、感谢他人、关爱他人等。

(三)调整不良心态,脚踏实地付诸学习行动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研究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追求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研究生被寄予了更高的期望和更加严格的要求,这个时期的研究生不仅要适应学习、生活及人际环境的改变,而且来自父母和社会的压力也超越于本科阶段,这些都会不同程度地产生焦虑。那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非常重要,首先要相信自己,并给予积极的自我暗示;其次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合理有效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再次要将学习付诸于每日的学习行动中,日积月累,不断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总之,硕士研究生的学习迷茫不仅影响现在的学习、生活,对将来的就业等诸多方面都产生不利影响。我们应该重新认识自己,明确学习目标,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并调整心态,将学习付诸行动。相信当我们走出迷茫之后,一定会充实而快乐,这样在三年之后的今天才不会为曾经的选择而后悔,也不会为曾经的虚度而惋惜!

【参考文献】

[1]李彩虹.大学生职业生涯迷茫感及其对策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1.

[2]鲍威,张倩.扩招后我国研究生入学选择的实证研究[J].复旦教育论坛,2009 (05).

【作者简介】

研究性学习 从歌词看语文学习 第10篇

从过去十多年在线学习的发展历程来看,在线学习课件一直沿教材的数字化和课堂的数字化两条主线向前演进。前者包括HTML、FLASH、电子书等课件形式,特点是以内容为中心;后者包括视频、三分屏等讲授式课件形式,特点是以讲师为中心。近年来,随着课件工具的发展完善、移动学习的普及等因素影响,两种类型的课件均有很大变化,其中最大的变化趋势是以知识点为中心的结构化。与以前的课件相比,现在的课件变得越来越短、越来越小。

虽然,课件的结构一直在变化,但是课件的呈现形式变化一直不大。FLASH、视频等多媒体课件一直是课件的主流呈现形式。研究显示,不同学习者对学习内容呈现形式有者不同的偏好。从课件的`发展趋势来看,未来课件必须要满足学习者个性化的需求,相同内容的课件为了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可能有多种呈现形式。

美国纽约州圣-约翰大学的Dunn夫妇提出 VAK学习理论。Dunn将学习者分为喜欢视觉(Visual)刺激、喜欢听觉(Auditory)刺激和喜欢动手操作(Kinaesthetic)刺激三种类型。喜欢视觉、听觉、实操的学习者分别被称为视觉型学习者、听觉型学习者、操作型学习者。这三种学习者具有不同的特征,对学习方式的敏感度会有不同差别。依照VAK学习理论,课件的呈现形式,特别是自主学习的课件,应考虑到三种不同类型的学习者。然而,当前课件的主流形式,多数是以Flash等多媒体形式呈现的,混合了视觉、听觉和实操。VAK学习理论认为,对于某一类型偏好的学习者而言,同时传递不同类型的多媒体资讯,并不会取得好的效果,反而会造成学习干扰,影响学习效果。 最恰当的方法是,同样的学习内容,制作出不同的课程呈现形式,让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偏好,选择最合适的课件学习。

视觉(Visual)形式的课件是指完全通过视觉来接受信息和知识的课件(视频课件并不属于这一类)。主要类型包括WEB网页形式、PDF、电子书等。这些看似简单的课件形式并没有淘汰,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事实调研结果也验证了这一点,在关于手机使用习惯的调研中,移动阅读一直是移动应用排名中较为靠前。

听觉(Auditory)形式的课件指完全通过听觉来接受信息和知识的课件。主要形式有广播、MP3等音频传递方式。受到多媒体技术发展的影响,这种单一音频形式的课件已经越来越少。然而,对于听觉型学习者而言,这种学习方式是最为有效的。实际上,在很多特定的场合中音频课件的价值是不可替代的,如开车、上下班路上等。因此,无论网络、电视等媒体怎样普及,像“有声书”、“午间读报”等音频节目一直都有固定的听众群体。因为有听觉型学习者群体的存在,音频课件也一定有其应用的价值。

实操(Kinaesthetic)形式的课件是指仿真模拟、游戏等形式的课件,学习者需要通过动手、互动来完成学习。作为一种传统的课件类型,这类课件一直都有存在的空间。伴随3D虚拟技术、拓展现实等技术的发展,实操形式的课件有着广泛的发展空间。

从广东两会看大学生的学习与就业 第11篇

最近,“两会”已经成为我们关注的热点话题,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更应该时时关注,因为大学生就业难成为今年两会最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在全球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出2009年我国将有610万应届高校毕业生需安排就业,如果再加上历年没有就业的人员,那么超过700万毕业生需要解决就业。但金融危机和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使本就不景气的就业市场在2010上半年更是雪上加霜。在“就业难”成为一个社会现象问题的过程中,大学生就业难日益成为一个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就业问题的解决仅靠政府是不够的,要把“学校办学、市场用人、学生择业、政府调控”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合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难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广东省在2010年1月29日至2月2日召开了广东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和政协第十届第三次会议,高度关注我省就业问题,特1 别是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力求确保全省新增就业岗位200多万个。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大学生就业难的情况已经得到了国家与政府的高度关注,就业难已经成为全社会的一个共识。那么如何缓解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状况,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已经成为全社会必须要解决的迫在眉睫的事情。而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到底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现在,下面我就从广东两会来看我们大学生的学习与就业.我们大学生的就业道路将何去何从?这是当前大学生感到很迷惘的一个问题。就业出现的问题需要我们大学生自身和政府双方共同努力才能得到解决。并不是像很多毕业生埋怨的“现在就业难,就业岗位不足,我们是没办法找到工作的了。”我常在想:我们找不到工作真的只是因为国家没有像七、八十年代那样给我们安排好工作或者就业岗位减少吗?其实当前我们就业难有两大方面的原因:

一、很多大学生在校期间是混过来的,睡觉、逛街、玩耍,翘课„„,没有认真学习,基础没有打好,出来没有真本事,所以找工作比较困难。

二、近年来受金融风暴的影响,很多企业纷纷垮台,就业岗位明显减少;并且现在大学生不再是天之骄子,而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个小分子,人才的增多使得就业近乎饱和状态。我们大学生找工作就变得越来越困难。所以两会中提出我们学生必须要端正学习态度,努力地去掌握知识并做到学与致用,而不能只是在学校里玩玩得过日子,另外学校和教育部也要去反思;大学生应该怎么样培养他们的1 实践能力?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差根本原因在于理论与实践脱节,传统的理论教育,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只听不动手的惰性。难道大学就像我们学校这样常搞一些形式化的活动就能高学生能力了吗?不可否认的是,作为学生干部的可能会有些许的能力提升,但是现在我们是大众化的高等教育,需要的是面向大众化的实践教育,而不是个别教育。所以除了我们学生有责任外,学校也要给我们提供相应的机会进行实践。所以两会提出要,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两会的这些方案都有利于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而大学生就要好好的珍惜这些机会。

针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必须改革高校教育模式,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让大学生有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达到两会的最终目的,另外我们国家也提出了一系列优惠大学生创业和就业的政策,例如:为支持大学生创业,国家各级政府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涉及融资、开业、税收、创业培训、创业指导等诸多方面。大学毕业生在毕业后两年内自主创业,到创业实体所在地的工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注册资金(本)在50万元以下的,允许分期到位,首期到位资金不低于注册资本的10%(出资额不低于3万元),1年内实缴注册资本追加到50%以上,余款可在3年内分期到位。大学毕业生新办咨询业、信息业、技术服务业的企业或经营单位,经税务部门批准,免征企业所得税两年;新办从事交通运输、邮电通讯的企业或经营单位,经税务部门批准,第一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二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新办从事公用事业、商业、物资业、对外贸易业、旅游业、物流业、仓储业、居民服务业、饮食业、教育文化事业、卫生事业的企1 业或经营单位,经税务部门批准,免征企业所得税一年。可见,国家是很照顾我们大学生创业的,创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带动就业。有了国家的优惠,接下来看的就是我们有没有创业的才能了,创业肯定要承担一定的风险,需要我们在大学期间就树起创业的意识并且学习相关的知识以及在一些类似的场合进行实践。从这里就可以看得到我们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情况。我们没有这样的能力就不能怨天尤人,在外面找不到合适自己的工作,你也可以自己创业,带着自己一直以来的努力和成绩积累来创出自己的一片天地。还说不定可以解决很多的别人的就业问题。

最后两会提出我们必须要转变我们的就业观念:转变“被选择”的观念,树立自主就业观;转变一次就业定终身的观念,树立动态就业观;转变 “专业对口”的观念,树立多元化的就业观;转变被动就业的观念,树立自主创业观。大学生只要从专业、薪金、地域等一些无形的框框中解放出来,就会发现天地是广阔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没必要一定要做个白领或是做官,我们都知道在社会上有很多人是经营着一直不被人看在眼里的工作可却是在自己的哪一个天地有了很大的成就。所以我们大学生要自己会给自己拓宽就业道路。而政府鼓励个人创业,鼓励到民营、私人企业就业,进一步完善激励到西部或农村创业、就业的优惠政策。

从广东两会我们大学生看到了自己的未来不是没希望的,高校教育模式得到改革,国家重视大学生的学习与就业问题,并给与了相应的帮助,所以大学1 生仍要努力去学习,把掌握的文化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观。

上一篇:冬日情作文下一篇:跨境电子商务培训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