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桥教学论文评比

2024-05-21

路桥教学论文评比(精选8篇)

路桥教学论文评比 第1篇

小学“课内比教学”导学设计评比要求及评比标准

一、评比要求

导学案应该力求体现“三性一特色”,即:规范性、科学性、先进性和突出课堂教学改革的特色,并且体现“二五五”课改理念

1、规范性

学习目标:体现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

目标制定的依据———(学情分析、教材分析)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课时设计:课时安排要求合理。学习策略:教学方法及教学媒体。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板书设计:新颖、明确、简洁。课后小结:思得、思失、思改。

2、科学性

(1)学习目标明确,重点、难点突出,教材分析透彻,语言准确,切合教材和学生实际。

(2)导学案中既能体现传授知识的科学性、系统性,又能体现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多样化。

3、先进性

(1)导学案能很好地反映本学科的知识特点,适时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做到教书育人有机结合。(2)能恰当合理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以学生为主体,突出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学习方式,体现课改的基本理念。

(3)导学案要能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求异思维的培养,教学过程能体现师生互动的活动空间,并能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4、突出课改特色

①合作学习②体验学习③探究学习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⑤增强德育教育实效性 ⑥新课程背景下的讲授法教学

二、评比标准(10分)

1、(1、0分)导学案保存完好整洁、无破损、缺页、卷角、污染等。导学案部分用楷体、小四号;设计思路、反思及修改说明用宋体、小四号;用A4纸。

2、(1、5分)书写整齐、图表规范、板书设计科学合理。

3、(1、5分)教学设计能体现教学全过程,对课堂教学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4、(1、5分)教学目的明确,重点、难点突出,教材分析透彻,语言准确,切合教材和学生实际。

5、(1、5分)导学案中既能体现传授知识的科学性、系统性,又能体现教学方法的灵活性。

6、(1、5分)以学生为主体,突出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学习方式,体现课改的基本理念。

7、(1、5分)能恰当合理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路桥教学论文评比 第2篇

姓名:袁志惠

单位:佛山市三水区芦苞实验小学日期:2012年3月7日

邮编:528139

联系电话:***

单位意见:

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材简析】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十一册的一篇课文,它被誉为“有史以来在环境保护方面最动人心弦的演说”。课文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人类与大地上河水、空气、动植物等的血肉关系,强烈地表达了印第安人对土地无比眷恋的真挚情感。

本文语言优美,内涵丰富,情感充沛。文章的字里行间处处充满着对这片土地的珍惜和热爱,表达出对土地无比眷恋的感情,读来荡气回肠,发人深思。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经基本具备独立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并能通过朗读体会优美的语言和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但是本文涉及的土地问题以及时代背景,学生都相对陌生,因此有必要借助大量的课外知识作为补充,才能让学生真正领会文章的内涵。

【设计理念】

针对本单元读书要“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学习目标,紧扣“爱护我们的家园”的专题,结合本课跳跃性强,远离学生生活,理解难度较大的特点,本设计主要透过大量课外知识、背景资料的链接,辅助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圣洁、骏马、雄鹰、潺潺、回荡、滋润、善待、松脂、宝贵、滋养、婴儿、眷恋、闪闪发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

3、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自学掌握生字、新词。

2、通过读书、讨论和交流,理解文章的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

3、引导品味重点语句,体会文章表达上的独到之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人类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密切关系,懂得应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诵读,感悟文章优美的语言,感受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情感,懂得应该善待土地,善待大自然。

【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语言;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获得对自己生存的土地、家园的深刻认识,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印第安人的资料和西雅图的资料。

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图片导入,调动情绪。

1、在美国的西北部有这样一座城市,(配乐欣赏西雅图的美丽风光图以及简介)你知道这座城市的名字吗?看了图片,你有什么感受?

2、这座城市之所以如此美丽,与一百六十多年前的一次演讲有着密切的联系。(补充介绍写作背景)

二、出示课题,接触“神圣”。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解题。

理解“神圣”的意思(原指极其崇高而庄严,不可亵渎)。

过渡:“这片土地”指的是哪片土地?为什么用“神圣”来形容呢?

三、初读课文,感受“神圣”。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2、学习生字词。

3、思考:课文围绕“神圣”讲了哪些内容?

4、文中哪一个句子最能体现印第安人对土地的情感。

出示句子:我们热爱大地,就像初生的婴儿眷恋母亲温暖的怀抱一样。

印第安人把谁比作母亲?从中你可以感受到什么?

过渡:这到底是一片怎样神圣的土地呢?

四、研读1—3自然段,理解“神圣”

1、自由读课文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象:这片神圣的土地上呈现怎样的画面?

(1)补充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印第安人古老的生活作息,感受他们与土地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

2、如此神圣的一片土地,对于我们来说,对于我们这个民族来说,为什么就显得如此珍贵,如此重要?自由读第3自然段,从字里行间去感受。

重点理解以下句子:

(1)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

①在印第安人心里,大地上的一切就像是。

②用一两个词语来形容大地和我们的关系。(息息相关、不可分离等)

(2)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共同属于一个家园。

①共同属于哪一个家园?

②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

过渡: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对我们来说是如此的珍贵和不可侵犯,那么怎样才能保存这

份神圣,留住这片圣洁呢?我们下一节课继续学习。

五、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积累自己喜欢的语句。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重温“神圣“

1、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2、在上一节课的学习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印第安人对土地怀有强烈的热爱之情,还记得他们把大自然中的万物比作什么吗?请看屏幕(出示填空)

在印第安人的心目中,这片土地上的青草、绿叶、花朵就是他们的?(姐妹)麋鹿、骏马、雄鹰就是他们的?(兄弟)人类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共同属于一个?(家园)他们把自己对大地的热爱比作是?(初生的婴儿眷恋母亲温暖的怀抱)在印第安人的内心深处,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二、研读4—8自然段,理解“神圣”

过渡:是的,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这片土地是圣洁的,这片土地满载着印第安人的记忆与希望,他们深深地爱着这片土地。

1、然而,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这片土地即将转让给美国白人,西雅图和他的同胞们要求白人怎样对待这片神圣的土地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4——8自然段,并用波浪线画出西雅图对白人提出的要求。

2、生自由读文,交流。(板书:善待河水、照管空气、照顾动物)

学习“善待河水”

①出示句子:河水是我们的兄弟,也是你们的兄弟,你们应该像善待自己的兄弟那样,善待我们的河水。

谁能以西雅图的身份读一读在这句话?通常情况下,只有人与人之间才会互称兄弟,而这里印第安人将水视为兄弟,体会到了什么?为什么作者与河水之间会有这样亲密的感情?请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写一写自己的感受。这句话中,作者把河水当作是——兄弟;当作是——亲人,你能仿照这种写法,说一说句子吗?(课件出示)

全班交流。

②出示句子:溪流河川中闪闪发光的不仅仅是水,也是我们祖先的血液。

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疑问?为什么作者会说“溪流河川中闪闪发光的是我们祖先的血液”?(引导学生想:河水对人类的贡献,想想没有了河、没有了水,人类怎么生活?)正因为河水与人类息息相关,印第安人才如此热爱河水,请大家怀着与印第安人同样的感情齐读4、5自然段。

学习“照管空气”

过渡:面对这片神圣的土地,西雅图和他的同胞们要求白人除了要善待河水之外,还要怎样做?当时西雅图是怎样说的?

课件出示句子:你们要照管它,使你们也能够品尝风经过草地后的甜美味道。

同学们,平常你们都会闻到什么味道?这个句子中的它,指的是什么?课文哪些自然段讲到空气与人类的关系?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第6、7自然段。印第安人认为空气与人类有着怎样的关系?(倒数20秒,让学生体验没有呼吸的感受。)

齐读第6、7自然段。

学习“照顾动物”

过渡:面对这片神圣的土地,西雅图和他的同胞们要求白人除了要善待河水、照管好空气之外,还要怎样做?当时西雅图是怎样说的?

生答“你们一定要照顾好这片土地的动物。”

问:没有了动物,人类会怎样?

出示句子:如果所有的动物都死去了,人类也会灭亡。降临到动物身上的命运终究也会降临到人类身上。

你知道有哪些动物遇到了怎样的灾难?(课件出示关于动物生物链的资料)

他们仅仅是要求善待这三种吗?还有什么?善待地球上的一切!(板书省略号)

三、研读9—11自然段,升华“神圣”

过渡: 面对这片神圣的土地,印第安人还希望美国白人以及他们的孩子怎样做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轻声朗读课文第9——11自然段。

重点理解以下句子:

①“任何降临在大地上的事,终究会降临在大地的孩子身上。”

如果人类不热爱这片土地,有什么事情可以降临在大地上?(泥石流、洪水)这些灾难给大地的孩子带来了什么?(伤心、痛苦、死亡,如果家园受到破坏,我们不能及时补救,那么对地球的伤害都将演变成对人类自身的伤害。如果家园遭到毁灭,人类又怎能独自生存。)因此,印第安人强烈地要求白人:你们要向我们一样热爱它,照管它。为了子孙后代,你们要献出全部的力量和感情来保护大地。

我们是怎样热爱这片土地的?

②出示句子 “我们热爱大地,就像初生的婴儿眷恋母亲温暖的怀抱一样。”在这个句子中作者把我们比作——初生的婴儿,把大地比作母亲温暖的怀抱,“眷恋”一词写出了印第安人对土地深深地热爱之情。你能模仿这种写法,填一填下面的句子吗?(课件出示)

印第安人之所以强烈地要求白人要这样热爱、照管这片神圣的土地,是因为他们深深地知道什么?

③出示句子: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

大地不属于人类,那它属于谁?(动物、植物、河水、山脉„„属于大自然的一切,因此谁也不能凭借自己的喜好、善恶来对待神圣的大地,来破坏、损伤大地的完整和庄严。)为什么说“人类是属于大地的”?(因为大地拥有着生命成长的物质,使人类的生命不断得以繁衍、延续。只有爱护大地上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才能确保人类生命成长需要的各种自然条件,从而保持生命的延续。)

感情诵读这一部分。

四、小结写作特点:

1、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这片土地是圣洁的,这片土地满载着印第安人的记忆与希望,因此西雅图一次又一次地叮嘱白人要照管好空气,要照顾好动物,要善待这片土地上的万物,从这一声声的叮嘱中,从这一个个希望中,你能体会到当时西雅图是怎样的一种心情?(眷恋、依依不舍)课文中哪一句话最能表达出这种依依不舍的感情?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用“——”画出这句话。(如果我们„„一定要记住)

2、谁能带着依依不舍的心情读一读这句话。

3、这句话在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为什么同样的一句话,作者要说三次?如果将后面的两次去掉,可不可以?(反复出现,产生一咏三叹的表达效果,不仅使主题深化,而且强化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这是本文的一个写作特点)

五、总结

1、这片土地是神圣的,面对印第安人的要求,白人做到了吗?西雅图的呼吁,白人做到了。他们被西雅图对土地的热爱所感动,就把这座城市命名为“西雅图”。现在,这座城市四季如春,景色宜人。这是由于他们对自然界的热爱与崇敬,才保留了这片土地的神圣,2、联系现实:如今人类又是如何对待我们脚下这片神圣的大地的?

3、小结全文,提出倡议。(板书:珍惜资源、爱护环境)

六、作业:

1、读了这篇课文,我们很自然地想到了家乡的土地,身边的资源。它们是得到了保护,还是遭到了破坏?就这个问题,写一写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2、把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板书设计】:

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善待河水

照管空气

照顾动物

路桥教学论文评比 第3篇

由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主办,骨科青年委员会承办的“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2015年度中青年医师优秀论文奖”评比活动拟于2015年11月19日在重庆举行。本次评奖活动中,COA2015组委会将单独为基层骨科中青年医师参加优秀论文评比设立组别。凡年龄45岁以下(1970年1月1日之后出生)的中青年骨科医师均可报名参评。根据参赛医师所在医院,评比分为三级甲等或者其他各级医院(甲级组)及三级甲等以下医院(乙级组)两组。论文分为关节组、脊柱组、创伤组三类。获奖论文第一作者将获得证书和奖金,并参加本届COA大会闭幕式颁奖仪式,优秀论文将在《中华外科杂志》及《实用骨科杂志》上予以刊登。参评的基层骨科中青年医师请于2015年8月1日前登陆网站http://www.coachina.org选择COA2015中青年医师优秀论文评比进行论文投稿。参评甲级组论文的医师请一律按照《中华外科杂志》稿约要求撰写,除在COA网站投稿外,还要于2015年8月1日前在《中华外科杂志》投稿平台注册投稿,在“学科方向”处选择“COA优秀论文”并投全文。参评乙级组论文的医师请一律按照《实用骨科杂志》稿约要求撰写,除在COA网站投稿外,还要于2015年9月1日前向sygkzz@163.com邮箱投稿,主题标明“COA优秀论文”并投全文。乙组参加COA投稿的论文将优先在《实用骨科杂志》上发表。欢迎基层骨科中青年医师踊跃参加。

摘要:<正>由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主办,骨科青年委员会承办的“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2015年度中青年医师优秀论文奖”评比活动拟于2015年11月19日在重庆举行。本次评奖活动中,COA2015组委会将单独为基层骨科中青年医师参加优秀论文评比设立组别。凡年龄45岁以下(1970年1月1日之后出生)的中青年骨科医师均可报名参评。根据参赛医师所在医院,评比

参加中学历史教学评比有感 第4篇

高一的学生刚脱离初中的稚嫩,崇尚自由,期盼理解。他们普遍敢于提出不同见解,情感上具有较为正确的价值观,但容易偏激,自主阅读与语言文字、口头表达有一定的基础,具备一定的合作学习能力。我提出一个“最近发展区”的目标,也就是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点”。我用“情境导入—问题探究—角色扮演—逻辑建构—灵魂升华”的方法来组织本节课的课堂教学。具体的教学流程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1.创设一个情境。以电影《东京审判》作为历史情境。

2.搭建一个舞台。在课堂上模拟国际审判法庭,部分学生扮演被告日本、原告中国、证人等,其余学生都作为陪审团成员。

3.提出一个诉求。1937—1945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日军在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要求日本承担战争责任。然后原告、被告围绕日本为何在20世纪30年代对中国动武,全面侵华之前,日本制造了哪些侵略中国的事件等展开激烈的辩论。双方各执一词,无法达成一致,因此只能要求出示证据或者传唤证人出庭作证。原告适时安排三位重量级的证人上场: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和在缅甸作战的英美军队。三位证人出示最直接的证据,被告继续进行争辩。

4.培养一种情操。日军侵占中国领土后,在很多地方都犯下了滔天罪行,例如南京大屠杀、潘家峪惨案、七三一细菌战等等,而日本还在固执地用“没有一个国家在战争中没有任何杀害和虐待非武装人员的事件,日本也不例外”来为自己辩护。日本还坚持自己也是受害者,广岛、长崎被原子弹轰炸,导致数十万人死亡。对此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综合以上信息,陪审团经过反复商讨,做出最终裁决:这场战争是日本蓄意发动的非正义的、反人类的、法西斯的侵华战争,日本必须为中日之间的这场战争承担责任。日本军国主义者悍然发动的这场侵略战争,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也给本国人民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

以上四个步骤是本节课的基本流程,为了很好地解决重难点问题,我设置了法庭外答记者问的环节。问一:哪些因素决定了抗战的最终胜利?国民党攻击共产党“游而不击”,共产党反击国民党“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究竟哪个才符合历史事实?通过国共两党在1937年清明在黄帝陵前发布的祭文来引导学生分析,抗日战争使中国发生重大的变化——民族意识的觉醒。历史的真实应该是国共两党合作抗战,各民族、各阶层、各团体团结抗战。这才是抗日战争取得最终胜利的根本保障。问二:抗战胜利对中国意味着什么?第二次中日战争是中国重新崛起和复兴的起点,是“复兴的枢纽”。《从沉沦到荣光·抗日战争全记录1931—1945》里的这句话,非常准确地表达了抗战胜利的意义。中国经历了百年的屈辱,现在终于从中走出来了,体现了中国的民族尊严和民族凝聚力。并且中国牵制了大量日军,为整个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最后设置的课后思考是对战争的反思,这也是本节课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的核心所在。

首先是两组对比。(1)每年8月6日广岛核爆纪念日,有一系列的纪念活动;而南京大屠杀哭墙边的场景,常有国人微笑着在看着哭墙上死难者的名字。(2)广岛:2001年,公布原子弹受害者221893人,精确到个位;南京:大屠杀死难人数30万以上,纪念馆“哭墙”上只刻有3000多个死者的名字。广岛:每年8月6日,举行悼念大会,8月15日,钟声汽笛鸣响,工厂、学校、机关停止一切工作,全城哀悼;南京:大屠杀纪念大会从1985年才开始,1997年才有了拉响防空警报和车船汽笛的做法,除了悼念大会会场,基本看不到肃立默哀场面。学生陷入沉思,教师继续引导,这个对比说明了什么?我们中国人一直在谴责日本的侵略暴行,但我们自己对于战争的反思是否到位?如果我们自己都没有很好地纪念这段历史,我们的爱国情感将从何谈起?

其次,向学生展示2011年日本发生里氏9.0级地震后,中国很多网友的言论:“直接在日本岛上发生10级地震或者直接把那个小岛沉没了最好!”“那不是地震,那是南京城三十万的野鬼在颤抖!那不是海啸,那是东三省孤魂的咆哮。那更不是核辐射,那是731后代找着了根!”我让学生反思,这种言论是否符合人性。日本灾难后国人比较偏激的声音表面上是抨击日本,貌似爱国,但没有正视灾难对于人类的迫害。南京大屠杀牺牲的30多万同胞是生命,那广岛、长崎和此次地震中离我们远去的难道不是鲜活的生命吗?最终引导学生得出:生命是可贵的,生命也应该是平等的,生命是值得所有人尊重和爱护的。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基本完成。

尽管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但东京审判中国法官梅汝璈的话还依稀在耳边:“我不是复仇主义者,我无意于把日本军国主义欠下我们的血债写在日本人民的账上。但是,我相信,忘记过去的苦难可能招致未来的灾祸。”目前日本对于我国钓鱼岛等问题的态度,明显反映了部分反华势力的猖獗和我们对历史反思的不到位,很多人已经忘掉了过去的苦难,没有真正地理解历史,可悲可叹。

小学论文评比制度 第5篇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科研能力,规范我校教师论文评比和选送论文行为,增强论文评比的透明度,实现教师发展与学校整体发展的相互促进,提高学校管理的效率。

二、评比范围

本评比制度所指论文,是指教师个人或集体所撰写的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推广价值的研究文章及教科研成果,不含工作总结、感想、教案等常规性文章。

三、评比原则

论文的收集和评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四、评比标准

评比主要从文章的理论性、实践性、科学性、指导性四方面评价,具体细则如下:

l、论文观点正确,见解独特,对教育教学工作有指导意义。

2、所选论文角度新颖,论述清楚深刻,内容实在,是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所思所得。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思路明晰,方法具体,措施得当,有推广价值。

4、教改专题的论文,要有明确的教改目的,实验步骤与数据分析,对他人的研究和实践有借鉴的价值。

5、文章结构完整,语言流畅,语法正确,具有可读性。

五、具体操作程序

l、分教研组进行评比,参评文章只有编号,不出现作者姓名。组员审阅交叉组组员的论文,组员依据评分标准给每一篇论文打分。

2、论文评比满分为10分。

3、为肯定老师的辛勤劳动,论文获奖率可为100%。每组获奖比例为(以全组人数为基数):一等奖为20%,二等奖为30%,三等奖为50%。

4、教研组长将分数统计后,按平均分由高到低排列,再将计分表交教研室。

六、相关要求

1、学校每学年组织一次论文评比,在职教师都要上交论文,内容不限,篇目不限,不得逾期上交。

2、送上一级单位参加评选的论文,从学校获奖论文中产生,自负相关评审费,获奖后由学校按相关制度给予奖励。

3、对已在校参评的论文,可以再行修改,但在保持主体内容不变 的情况下,仍视为原文。

4、论文作者应本着严谨、求实、诚信的精神进行创作,如发现有抄袭行为,即予撤消获奖证书,收回奖品(奖金),取消该作者本学期的论文送评资格。并承担由此行为所引起的相关责任。

5、特殊原因需送学校参评内容以外的论文参加上一级评比,需由教研室向学校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送评,并由作者自行支付评审费。

附录:参评论文格式

1、参评论文为纸质打印稿,并将word电子文稿以附件的形式发送到教务处邮箱:xthp003@xthpxx.com.2、稿件第一页为封面,须注明论文题目,所属学科,作者姓名,作者单位(要写明所属市、州),邮政编码,也可写上联系方式。

3、第二页只能写题目和正文,不能出现任何与作者相关的信息。

4、题目用二号宋体,正文用四号仿宋体。

五中小学教研室

教学评比反思 第6篇

教学评比反思

教学评比反思正文:读你千遍也不厌――教学评比反思近日,学校举行的小学高级教师教学评比已经落下了帷幕,11位高级教师展示了自己的语文课堂。11节课,就像11道大菜,或丝丝入扣,或读写结合,或以情动人,或条分缕析,或高贵典雅,或干净利落……每一节各都特色鲜明,每一节课都是老师智慧和才能的结晶。在几乎坐满的课堂里,老师们分享着、感受着、思考着,用心记下课堂的环节,用思记录听课的体会,用情感悟教学的魅力。 然而,在听课观课中我找寻着我们课堂里的缺失,在且行且思中辨明前进的方向,在纷繁多彩中寻求课堂的宁静。于是,我发现――我们的有些课好看不中用,有些课精巧但不丰厚,有些课热闹但不实在。总感到如果这样教会更好,如果再实在些学生会收获更大。缺些什么?细细思量,一个字――读。(一)我国古代的语文教育是向来重视有声阅读的,私塾先生授课前先让学生自由散读,人称“小和尚念经”,这种阅读方式鲁迅先生他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提到。学生们自由散读,然后朗读成诵;学生们“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由此练就了语言的童子功。这种教学法是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这种优良传统为我们培养一代又一代语言大师。传统的语文教学重视读,操作简单而效果显著,宋代大学问家朱熹在《熟读精思》中为我们作过精当的描述:“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吾之口。继续精思,使其义皆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牢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读的效果的确非同凡响,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谓一语中的,非常精辟。 (二)曾几何时,语文课堂成了教师口若悬河的天地,后来教室变为多媒体的场所,人们很少听到琅琅的读书声。今天课堂里呈现的学生的读书情况,正是老师平时教学的直接结果。有的班级读书拖腔拖调,有的班级读书时萎靡不振,有的班级朗读时声音不齐,有的学生站起来读书时缺乏自信……林林种种,窥一斑而见全貌,要“训练有素”,关键在“训”和“练”啊!我们呼唤琅琅的.读书声充盈在我们的语文课堂,回荡在我们的耳畔,呼唤老师们正本清源,上好语文课,先让学生练好朗读。(三)在各种形式的有声阅读中,最让人钦佩的是教师的范读。教师的范读具有激情引趣的作用,教者声情并茂地朗读全篇,一下子就把同学带入教师营造的氛围中,引领学生快速进入情境,从而使得学生在那中国大学网()

科技论文评比方案 第7篇

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学习成果。小实验、考察、对生活、课堂 教学中的科学问题,通过自己的探究得出的调查报告、观察日记。

二、参评对象

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在校的3—6年级学生

三、征文内容

1.小学生本人对自然事物和现象的观察、发现或得出的解释;

2.小学生自己的.小发明、小制作;

3.小学生自己设计的小实验;

4.科学方面的奇思妙想等。

四、注意事项

1.征文一定是小学生自己的作品,不要由教师和家长加工。不得剽窃他人劳动成果,一经发现,取消评比资格。每位作者仅限报送1篇科学小论文参评。

2.科学小论文的内容要求具体、真实、有条理、语句通顺。字数一般应在400字以上。

3.征文抄写或打印一式三份(可复印),要求字迹清楚、规范,须写明题目、作者姓名、年级、指导老师等。

4.所有征文于20XX年10月30日前上交教导处。

五、评选办法

路桥教学论文评比 第8篇

所谓教学设计, 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 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 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 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传统的教学设计通常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 .确定目标 (教师希望学生通过学习达到怎样的效果) ;2) .分析学生特征 (是否具有学习当前内容所需的预备知识, 以及具有哪些认知特点和个性特征等) ;3) .确定教学内容 (教师要交给学生什么内容技能) ;4) .确定教学策略 (教师运用何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5) .开发教学 (学习指南、教学材料和教学媒体等) ;6) .教学评价 (以确定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

多年来, 经过众多教育专家的苦心研究, 传统教学设计已发展成为具有较完整、严密的理论方法体系和很强操作性的独立学科, 且有大量专著及教材问世, 但是其基本内容都离不开上述六个方面。传统教学设计有许多优点, 但也存在一个较大的弊端, 即以教师为中心, 过分强调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 全部教学设计理论都是围绕如何“教”而展开, 很少涉及学生如何“学”的问题。按此理论设计的课堂教学, 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少, 大部分时间处于被动接受状态, 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很难发挥。

职业院校的学生主要来自初中毕业。他们渴望被肯定, 却因为应试教育阶段成绩欠佳成为被否定一族, 是单一教育评价体系的失败者, 因此很多学生产生强烈地厌学情绪, 自觉或不自觉的离开学习的主流。他们学习目标不明确, 动机不充分, 精神不饱满, 敏感而自卑, 自以为是却又不自信, 尤其对于文化基础课的学习, 更是极其不敢兴趣。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他们主动参与学习, 成为摆在教师面前急需解决的难题。作为一名教师, 设计好每一堂课, 撰写适合学生的教学设计, 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如何才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呢?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学生是教学情境中的主角, 教学是激发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 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辅助者、资料者提供者。教学活动的展开是一个过程, 应体现为合作、探究的方式。教学应该注重过程而不是结果且教学评价要趋于多元化。学生的学习不仅限于教科书。因此, 在建构主义教学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师在课堂上创设不同的情景, 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外化。2) 在真实的情境下, 学生将新知识与原有知识进行比对, 通过“同化”与“顺应”达到对新知识的建构。3) 创设协作学习的氛围, 学生在学习团队中进行讨论、协商并分享所学。4)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多种工具和信息资源, 比如互联网、PPT、各种音像及文字材料, 以便进行自主学习和协作式探索。

以下是以凤凰传媒出版社出版的英语第二册第一单元为例, 笔者分别从教学资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分析了本单元的具体教学内容, 根据建构主义教学观要求, 撰写了详细的教学设计。

1 Teaching Resources

1.1 About the textbook

1.1.1 Status and function

The book English, published by Jiangsu Education Press and Phoenix Publishing&Media Group, is designed for vocational school learners.In bookⅡ, it contains ten topics touching various aspects of study and life.Among all the topics of this book, this unit is practical and suitable for fostering students’abilities of cross-culture communication.

1.1.2 Content integration

This unit consists of 7 parts, which are warm-up, listening and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further reading, language in use, real life skills and wrap-up.For increasing teaching effectiveness, I integrate the seven parts into three (See the Figure 1 below) .In the cycle of studying, learners are given access to knowledge and new ideas, and guidance to think about what they did, whatever thoughts they had and why and how they came to have new ideas and new knowledge.Further new ideas and knowledge are then constructed within that same framework along a learning pathway.

1.2 About authentic materials

One of the important principles of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is that authentic language should be used in instruction whenever possible (Omaggio Hadley, 1993) .These authentic materials bring learners into direct contact with a reality and provide them with a source of up-to-date materials that can be directly relevant to learners’needs, which ultimately makes learning and using language more meaningful.These materials are suitable for different levels, while the complexity lies within the learners’ZPD (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So they are attractive and acceptable.

1.3 About worksheets for learners

Apart from the textbook and authentic materials, some teaching aids make teaching-learning process easy, interesting and effective.The worksheets help learners develop a better concept of the content in this unit.With a short practice exercises, learners will benefit from using it.These worksheets could be done as homework and vocabulary, discussion, reading and grammar exercises.

2 Teaching Objectives

Based on the new standard curriculum and the syllabus, I establish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are the followings:

[Language knowledge]

Learn about common terms of tourism,

Learn the ending pronunciation of/d/, /t/, /id/in past tense regular verbs, and

Grasp the usage of exclamations.

[Language skills]

Understand the information of talking about travel,

Express travel experience, and

Make an outing plan by travel guides.

[Affect and attitude]

Be willing to share travel information and experiences with peers.

[Cultural awareness]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modes of travel

3 About Learners

To become engaged learners, students need to understand that learning a language is not the same as learning about a language.When students think of the language as a school subject like any other, they may learn a great deal about its vocabulary, grammar, and sentence and discourse structure, but the language will not become a true medium of communication for them and won’t engage them very deeply.Students need to understand that learning a language means becoming able to use it to comprehend, communicate, and think—as they do in their first language.

The learners are freshmen in Landscape Engineering.Most of them have completed at least six years of English study.So they have the abilities of expressing their opinions with simple sentences.“Travelling”is a hot and practical topic which everyone could say something about.Taking into account their main future working place, I select photos, brochures and guidelines to enrich teaching materials.They will participate activities with these authentic materials.

While some learners’attitudes to English are negative because they met some obstacles in their previous studies.So I spare no effort to confirm their progress, even though it is a tiny success.

4 Focuses and Difficulties

According to the students'actual level, I establish the focuses and difficulties are the followings:

[Focuses]Getting travel information through various of ways.

Solution:communication, discussion, listening, reading and searching.

[Difficulties]Sharing travel information, experiences and making an outing plan.

Solution:co-working, sharing, oral practice and writing travel notes.

5 About Teaching Strategies

Communicative Approach

Situational Language Teaching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6 About Learning Strategies

Cooperative Learning Method

Brainstorming

Mind map

7 Evaluation

During the entire process of teaching, I adopt portfolio evaluation.The portfolio is a record of the student’s process of learning:what the student has learned and how he/she has gone about learning;how he/she thinks, questions, analyses, synthesizes, produces, creates;and how he/she interacts intellectually, emotionally and socially with others.

8 The Framework of the Unit

9 Teaching Procedures

(T=teacherSs=students)

Step 1 Lead in (Teaching content:Warm-up, Ex.1-2.5mins)

1) T’s activities:Show some pictures. (Collecting before the class)

Purposes:Creating a fun and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which learners’emotional and imaginative development will be enhanced and their interest and self-esteem levels increased through their participation.

2) T’s activities:Ask questions:1.Where do you think these places are?2.What activities can people do at each place?3.Why do they travel?

Ss’activities:Look at the pictures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quickly.

Step 2 Listening (Teaching content:Listening, Ex.1, 2, 5, 6, 7.25mins)

1) T’s activities:Asks Ss to perform the dialogues prepared before the class.

Ss’activities:Show the dialogues.

Purposes:Compare with Ss’later works.Find and fill the linguistic gaps.

2) T’s activities:Records the listening materials with a student before the class and make a short video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listening materials.

Ss’activities:Listen to the tape, write down the Key words and finish Ex.1, 2.

Purposes:Simulated immersion is based on the idea that the best way to improve listening is to be immersed in the target language in a native speaker environment.In the absence of such an opportunity, I try to simulate the conditions that make immersion favorable.

3) T’s activities:Have Ss say the words about preparation before starting traveling.

Ss’activities:Brain-storming

Purposes:By scaffolding new knowledge on previously acquired English, learners will be eager to add to their growing language base.

4) T’s activities:Show a poster.

Bring Ss into a real life world and play the audio which record with a student before class.Change the listen content Suzhou into Changzhou to enhanced participatory.

Ss’activities:Listen to the dialogue and note the Key words and sentences.Then summarize the useful expressions.

Purposes:Because the material is ambiguous or open-ended, it encourages Ss to contemplate the implications of a scenario.The situation feels real and thus leads to more engaging interaction by learners.

5) Cultural tips:Booking tickets in China and U.S.A.

T’s activities:Let Ss make comparision.

Ss’activities:Take notes.

Purposes:Because language teaching has been influenced by a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erspective on culture itself.

6) T’s activities:Summarize the useful expressions about trav--el destination and transportation.

Ss’activities:Group discussion and make a summary.

Purposes:By expressing ideas and listening to what others say, Ss adjust their previous knowledge and increase their levels off awareness.

Step 3 Speaking (Speaking Ex.3, 4, 8, 45mins)

1) T’s activities:Mechanical drills. (pronunciation, grammar, , vocabulary and expression)

Ss’activities:Imitation and read by themselves.

Purposes:Using the right words in the right order with the cor--rect pronunciation.

2) T’s activities:Consolidation.Give Ss a word:destination//transportation/date/time/souvenior/feeling

Have Ss say the expressions about this words as many as pos--sible.Use blackboard to record the marks.

Ss’activities:Group competition:Brain-Storming

Purposes:Having a stock of such responses enables a learner to focus on what the other participant is saying, without having to simultaneously plan a response.

3) T’s activities:Provide authentic materials

Ss’activities:List expressions. (Group work)

4) T’s activities:Put the whole class into leader, several groups.There is a some editors and some actors in each group.Responsibilities:Leader-finalized/supervision

Editor-writing/proof-reading/Actor-reciting/showing

Ss’activities:Make dialogues and show them out. (Group work)

Purposes:T can help Ss develop speaking ability by making them aware of the scripts for different situations so that they can predict what they will hear and what they will need to say in response.Through interactive activities, T can give Ss practice in managing and varying the language that different scripts contain.

Step 4 Summary (13mins)

T’s activities:Select some works and let Ss make comparision between his early and later ones.

Ss’activities:Discussion

Purposes:Explore deeper levels of knowing, thinking and understanding.

Step 5 Assignments (2mins)

T’s activities:Three tasks:

1) List a glossary about travel. (for all)

2) Film a video talking about travel. (for some)

3) Surf the internet to get more information and next period share with us. (for some)

http://quizlet.com/12680086

Ss’activities:Everyone should finish task1;for someone without showing in the class finish task2;for someone finish task3.

Purposes:Hierarchical teaching:To meet Ss-centered learning requires.

参考文献

[1]祝智庭, 钟志贤.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多远智能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2]何克抗.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3]任友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哲学社会学源流[J].全球教育展望, 2002 (11) .

上一篇: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下一篇:关于评选研究生先进党支部和优秀共产党员的有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