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老师如何备课

2024-06-29

新老师如何备课(精选6篇)

新老师如何备课 第1篇

新老师如何备课

一,新教师应该注意的问题

根据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以及对新老师的初讲经验,感到初上讲台 的老师会出现一些雷同的问题。

第一种问题是满堂灌。新老师总想在课堂上多讲点,总觉得自己讲得越多,学生也学得越多,结果一堂课下来,自己讲得很累,但学 生还是不知道这堂课究竟讲了些什么。讲的内容过多,学生根本来不及归纳思考,昏昏沉沉的,一点要领都没有,这叫“贪多嚼不烂,消化不良”。

第二种问题是照本宣科。有些老师把书背得滚瓜烂熟,一堂课几乎把书本中的内容,一字不漏地在课堂上背了一遍,这样的课失去了上课的意义,老师功夫没少下,效果就不必说了,这叫“死记硬背,囫囵吞枣”。

第三种问题更为普遍,那就是不会掌握一堂课的时间。有时候50分钟不到就没内容讲了,有时候到下课铃响了,问题还没讲完,只好压堂。一压堂学生精力就不集中,根本听不进去你在上面讲些什么,效果很差。

总之,初上讲台的老师,一定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有时当场又不知道该怎么处理。面对这些常见的问题,新教师该如何尽量避免呢?首先,新教师要明确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要把学生集中在教室里,而不把教科书发给学生,让他们自学就行了。其实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如何用较少的时间,引导学生较快地领会新的知识,激发学生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指导学生学会掌握新知识的方法和途径。教师的主导地位,决定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和责任。因此,当你准备登上讲台时,就应该想到如何尽快让学生领会新知识、如何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如何教会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方法,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前提在于你有一个怎么样的备课。

二、学会分析教材

新老师拿到一篇课文,往往不知道该如何下手,一般会出现两种情况,第一是什么都讲不出出来,就是所谓的乱讲,第二是什么都想讲,结果反而什么都没讲清楚。

那么,我们该如何分析教材呢。

一、宏观把握,明确教材使用方向。

不管拿到哪册教材,我认为我们都要先做一件事――重温新课程标准,要踏下心来对它的阶段目标进行通读,既要注意前后联系,又要重点读懂对应学段的目标,做到胸中有数,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的任务要求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接下来,我们要对教学参考中的“教材说明”部分认真阅读,对要使用的整册教材从教材的基本结构、教材的特点、教学目标和教学中应主要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深入地了解,对重点部分内容反复领会,掌握其精神实质,以便在教学中做到不折不扣地落实。最后是对单元教学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这需要我们对教材中每组课文的说明文字细心体会,对照《教学参考》中的相关解释内容整体上感知这一组文章的教学目标,了解课文之间的联系和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趋向,使自己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能够从“大局”出发,保证教材内容整体推进的方向。

二、细致解读,展示教材内容魅力。

以上是从宏观的角度上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提出的一些建议。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更多涉及到的是对一篇文章的分析和理解。我觉得当我们拿到一篇文章时,要想能在课堂上自如地驾驭它,应该做好以下几件事。

(一)、读是理解教材的第一步。听完特级教师的语文课,我们不禁会为其课堂上酣畅淋漓的表现所倾倒,殊不知,对课本中的每篇文章他们都已经做到了“烂熟于心”。俗话说:“熟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只有对课文内容了如指掌时,才能真正做到立足教材,也才能有望超越教材。随着读的深入,我们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也会越来越深刻,朗读的品味也会越来越高,才能达到“其意皆出吾心,其言皆出吾口”的境界。如朗读《丰碑》,要能让学生听了潸然泪下;朗读《桂林山水》,要让学生听了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二)、勾划文章中重点的字、词、句,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进行感悟和理解,即:“潜心会文本”。有时,我们对一个词语的灵感很可能触动全篇,起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翠鸟》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我在反复研读这句话的时突然眼前一亮:“轻轻”这个词语用得多好啊!它既照应了第一自然段中对翠鸟“小巧玲珑”特点的描写,又写出了翠鸟飞行动作之敏捷,在一刹那停住的神态,让人不由对它产生一种喜爱之情。

(三)、要正确领会作者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意图。作为教师,只有我们领会得深,才能引导学生领会得深,甚至在我们的诱导下实现学生的创新性发挥。我在备《燕子专列》一课时,对描写小姑娘贝蒂寻找燕子的部分很感兴趣。经过细心品悟,我除了被小姑娘贝蒂那种为了拯救燕子忘我的精神感动外,也体会到了作者在寻找燕子的众多人中选择她进行描写的原因―――透过对这个小姑娘的典型描写,我们可以容易地想象出人们当时为了拯救燕子而付出的辛苦和对小燕子那种浓浓的情意。这种“以点带面”的描写方法是非常值得学生学习和效仿。

(四)、拓展延伸,多方面搜集与文章相关的素材,深化对文本的理解。我们理解教材仅仅依*《教学参考》是远远不够的,毕竟教学参考中提供的材料是有限的。著名特级教师靳家彦在分析《两小儿辩日》这一课的教材时查阅了古籍《列子、汤问》一书,在理解《珍珠鸟》一课时亲自登门拜访了冯骥才先生;于永正老师的案头备有《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中国通史》、《世界通史》等,而且他还经常上网查询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充实语文备课,让自己的课堂永远流淌着“新鲜的知识琼浆”

三、规范撰写教案

1、教学目标:所谓教学目标,即本堂课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要让学生学到什么,例如语文中的诗歌,教学目标可设定为学会分析诗歌意象、主旨等,撰写教案的第一步,就是要给出一个或几个合理的教学目标,然后通过课堂教学去完成自己设定的教学目标和任务。

2、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难点,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比较重要或者学生难以完成的知识点,在撰写教案的过程中,找准本堂课的重点难点,然后在具体教学中,对重点难点要着重讲解,从而知道哪些内容该详讲,哪

些内容该略讲。

3、教学过程:一堂完整的课,应该包括以下几个过程。

1、复习。作为老师,应该有一个意识,即知识是必须通过反复熟练才能达到巩固的效果,所以我们在进入一堂新课之前,必须要对前面已经讲过的内容进行复习,温故而知新,才能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2、预习。老师备课的过程其实也就是一个预习的过程。可是仅仅是老师的预习是达不到最好效果的。最好的办法是在上一堂课结束之前,讲下一堂课要讲的内容布置给学生,让学生提前预习,然后在上课之前抽几分钟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这样不仅能节约老师后面上课的时间,也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3、教学。所谓教学,就是正常的教学过程,对于课堂的把握,教学过程的设计,老师必须有自己的设计和构想,才能将一堂课完整的上下来。

4、巩固。老师上完一堂课,要对本堂课上过的内容进行总结。最好的方法是采用罗列式总结,就是提炼出本堂课我们讲了哪几点内容,哪些是重点,哪些是考试涉及几率较大的知识点。

5、作业。无论是哪一门学科,一堂课完成后,都必须针对本堂课的内容布置针对性的练习作业,而且必须对作业进行检查,作业是检验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和发现问题最好的钥匙。

四、进行教学总结和反思。

完整的备课过程,不仅仅是完成课堂内的教学,优秀的老师还要学会进行教学总结和反思,在一堂课结束后,应该对照事先设计好的教案进行总结和反思,发现自己早教学过程中哪些方面做得比较好,哪些方面做得不足,只有找到问题不断改进,教师才能迅速成长,好的老师不是不出错,而是在错误中不断总结,从而让自己变得越来越优秀。

新老师如何备课 第2篇

一、导语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行家:大家好!首先,感谢教育局的领导给了我和大家一起学习的机会。说实话,坐在这里,我感觉自己的底气不足,因为平时理论学习得还相当不够,能够真正带给大家有用的东西还很少。在这里谈“备、上、说、听、评”课,在各位行家面前纯粹是班门弄斧,不过,我还是想和在座的各位老师通过这次机会好好地学习,如果我讲的话题能够给大家带来些启发、思考,我感到非常的荣幸。今天我想先和大家一起聊聊“备课”的话题。

备课,是我们老师每天的必修课,那么,看看我们平时的备课情况,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二、备课的现状

我们许多学校每月都要进行教学常规检查,而备课笔记的检查无疑是其中重要一环,可当我们翻开许多语文教师的备课笔记,却发现只不过是《教师参考用书》、《名师教案》、《特级教师教案》之类的剪辑本,有的教师将往年的教案拿来进行复制、电子备课也是从网络上下载的成品教案。“写备课笔记简直是浪费笔墨!”“备课笔记全靠抄!”“写教案不就是为了应付检查、考评嘛,谁会按备课笔记上课呀!”„„老师的话让我陷入了沉思,难道写教案的意义仅仅在于练练字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新课程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在实施新程的今天,要使新课程的理念真正落实到每日的课堂上来,首先要从备课开始进行全面转换。

三、为什么要备课?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仓促上阵,哪能不败呢?所以,在上课之前,必须要认真备课,心中有底,上课才会从容,才会忙而不乱,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备课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学科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设计和优选教学方案,以保证学生顺利而有效地学习的一系列准备工作,它是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搞好教学工作的前提条件,是课堂教学的前奏,是衡量教师责任心的尺度,同时,认真搞好备课,又是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发展教学能力、提高精品意识的重要保证,也是衡量教师专业水平的标志。

四、谁来备

提出这个问题,有些人会觉得好笑,备课当然是教师来备。我说这个答案只说对了一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从这些论述中,我们应明确:备课应该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当然,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备课中占主导地位。但学生在备课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课前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和发展,并进行联想和想象进行创造性思维,为课堂活动提供了坚实的知识基础;师生互相协商制定教学活动的组织原则,活动方式、方法,评价机制等,为教学活动提供了和谐的制度基础;同时,通过备课,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教学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说: “我不会教书,是学生教会我教书。”又说:“„„我就研究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发挥他们的作用,大家分头承包一些事情,我更多的是观察和指导。„„我自己分析,还是在于我和学生是一家人,他们帮着出主意,我也帮学生出主意,合力大于分力之和。”从魏书生这些平常的话语可以看出:学生参与备课是多么的重要。

五、备什么

〔一〕、备教材

尽管新课程理念主张,教师应该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但教材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首先,教材的系统性、典型性、普及性,是其他资料所不可比拟的。其次,教材是联系教师、学生、生活的桥梁,是学习的引入、扩大、深化的基础。因此,教师必须全面正确深刻地把握好教材。我认为教师应从三个层次把握教材。

首先是基础层次,即全面准确地把握课文的作者、写作背景,字词、句段、内容、结构,体裁,作者的感情倾向,写作特点等文本意思。

其次是发展层次,即教师要充分调动自己的阅读经验和生活经历,多角度多方位地分析教材,深挖教材特有的本质,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悟。

第三,是创新层次,即跳出课文看课文,从更大的范围来阅读理解运用课文,审视课文,以达到一个新的境界。

这三个层次,一个层次比一个层次高,前一个层次是后一个层次的基础,后一个层次是前一个层次的深化,也是前一个层次发展的方向和动力,但在人的思维活动中,这三个层次往往互相渗透,互相促进,不能截然分开。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须要有一桶水。”教师必须要达到这三个层次,才能适应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

例如:《这儿真好》一课。

1、教材简析:《这儿真好》一课第二册课文上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发人深思、情境性很强的童话故事,描写了居住荒岛的小熊感到孤单,寻找朋友,在天上云朵的启示下营造树林,终于迎来许多朋友的故事,生动地表现了必须创造美好的生态环境、建设可爱的绿色家园的思想感情。告诉我们改善环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二)备学生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只有全面地掌握学生的特点。才能更好地实施课堂教学。

备学生,既要长期对学生进行观察,分析,综合,更要结合具体的课堂进行分析和预测。

1、学生与教材的关系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蓝本,是学生积累、感悟、运用的基本的材料,也是激起学生创新灵感的起点。另外,我们也要高度重视学生对教材的理解运用的能动作用。学生与教材的关系如何直接影响课堂的顺利进行。

首先要考虑的是教材的内容,学生是否熟悉,在学生的阅读经历和生活经历中是否曾经遇到过,能否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第十册语文教材《爱如茉莉》一课,学生对父母关爱自己的事情已经习以为常了,觉得这些都是应该的,体验不到父母对自己的爱。教学时就是要抓住“吃饺子、病房探望、手脚麻木也不惊动对方”这些细节,让学生通过读、品、悟,理解父母亲之间的爱是在平平淡淡的日常生活中体现的,尽管平淡如水,却包含一片真情,就如平淡无奇的茉莉。

其次要考虑的是教材的写作手法,谋篇布局等特点学生是否已掌握或熟悉。

第三考虑的是学生对教材的内容掌握程度。参照教师对教材把握的三个层次,学生对教材的掌握也有三个层次:优秀学生可能达到创新层次,而后进生可能只达到基础层次,甚至有些学生基础层次都达不到,只理解个别的片断.当然这也不是截然分开的,有些优秀生可能对某些基础知识不理解,有些后进生在某些方面也有创新思维,但不管哪个层次我们都必须分析其达到这个层次的原因和发展的可能性以及解决的方法途径。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就基本上能掌握学生与教材的关系,为课堂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2、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根据新课程理念,“教师”和“学生”两个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教师”已不再是单纯的传授者,而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评判者,是“学生”中平等的一员;而“学生”也不再是“单纯”的接受器,而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是否建立了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2)师生间是否能充分交流思想感情,是否有“霸权”现象出现;

(3)教师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每个学生是否都有表现的机会;

(4)教师是否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差异性等;

(5)教学中的问题是否与学生协商解决。

当然还有很多方面,但关键的一条就是教师与学生应“平等对话”,不应“唯我独尊”,这是新课程实验能否成功的重要一环。

3、学生间的关系

新课程理念指出,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加强师生间的交流,而且要加强学生间的交流,让学生在学生间的交流碰撞中理解、感悟、激发灵感,进行创造。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也应重视调查研究学生间的交流互动情况。例如:

(1)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如何;

(2)学生间是否每个学生能充分发表意见,并敢于和善于发表意见;

(3)优秀学生和后进生所占比例如何;

(4)学生间的正式或非正式组织的情况如何。

4、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

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包括学习的动机、目的、情感、意志、自制力以及学生的性格气质等,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影响学生对学习任务完成的方式方法,进展快慢,完成程度以及与师生的配合程度等,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尽量发挥学生的优点而克服其弱点。

(三)备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方法

语文教学目标应着眼于学生终生发展的需要,既注重语文知识的积累、理解、运用,语文素养的培养,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可分为长期教学目标和短期教学目标。长期教学目标是通过一节节的短期教学目标实现的,而短期教学目标必须体现长期教学目标。

每节课的教学目标的确定的根据应该是长期教学目标的要求和本课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目标的确定应该坚持四个“统一”:社会发展与学生发展相统一,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统一,继承与创新相统一,学生发展与教师发展相统一。

教学目标的确定可由教师和学生协商确定,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应全面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促进每个学生都有所进步。

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本质是组织学生学习,学习任务适应学习者,教师为学生服务,因此教学方法也应改变很多。有些教学方式方法,组织形式,媒体的使用,教师可与学生协商解决。当然教师应起主导作用,特别在以下几个方面是无法替代的:

1、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目标,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2、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3、指导学生掌握学习规律、思维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4、帮助学生查找和收集资料、处理信息,必要时提供资料;

5、精心组织和调控课堂,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性,使每个学生都有所进步,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

6、引导学生向纵深发展,架设“梯子”,帮助学生解决难题,帮助学生总结提高;

7、善于使用多媒体,使教学活动更高效进行。

当然教学方式方法还有很多方面有待我们去研究实践,但教师应着重研究如何在教学这个系统中,充分调动各种因素,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例如:《这儿真好》 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教学分两课时进行:

第一课时: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记忆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教学目标: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从学生的发展考虑,根据课程阶段目标及教材特点,通过这一课的教学,让学生达到以下目标:

知识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了解小熊是怎样找到朋友的,知道“这儿真好”究竟好在哪里? 情感目标:体验文中小熊的情感变化,知道创造美好生态环境,建设可爱的绿色家园的重要性。

3、教学重、难点:

教学和难点是:通过读书感悟小熊是怎样找到朋友的,知道“这儿”好在哪里,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

教学思路:语言能力的高低影响着一个人生活的视界,也决定了一个人的生存状态。语文学习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学语言,因此,这节课主要以读为主,借助简笔画和多媒体创设一个有声有色的情境,利用学生的已有的生活经验,不断激发学生情感,让学生读出语言的形象,体会语言的情韵,还语言以生命。

教学过程:分四步进行。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3、读悟结合,品味语言

活动一:联系生活——伤心着小熊的伤心。活动二:朗读感受——急切着小熊的急切。活动三:观察想像——小岛边了模样。

活动四:表演体会——“这儿真好”“小熊真棒!”

4、课堂延伸,活动内化

给小岛起名字;对小熊说几句话;补充阅读儿歌《绿》。

六、怎样备

传统的备课是写教案,写教案本无可厚非,但写教案太注重形式化,比如一定要有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程序、反思等内容。这样造成了教师很多不必要的负担,比如很多内容在书上或参考资料上有,但为了应付检查不得不写下来;教师很多有创意性的设想,在教科书上批注就可以了,但为了应付检查,不得不一字不漏地写下来,并且这样的“写教案”,其实是“抄教案”,由于教师要上课又要批改作业,又要找学生沟通交流,这样的“写教案”不堪重负,于是只有一抄再抄,更糟糕的是,这种纯粹抄的教案,除了能应付检查外,只能成为一张废纸,几乎没有人按这样的教案上课。

备课是上课前的一种准备和设想,确实需要周密的思考、精心的设计。但备课不能太注重形式,应该“不拘一格”,备课可以写成完整的教案,但也可以在教科书上批注,在资料上添加,甚至什么都可不写,做到“心中有数”就行了。我认为这也是教育战线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要求。

打破形式上的枷锁,是为了提高备课的质量,备课时一定要做到“教材在我心中”、“学生在我心中”、“教学目标和思路在我心中”、“教学方法在我心中”,我们既要遵循规律,又要张扬个性;既要全面考虑,又要突出重点;既要依托教材,又要突破教材,深挖教学资源;既要充分考虑教学中会出现的各种情况,会遇到的各种困难,又要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并且,教师要走到学生中去,了解情况,沟通思想,一起协商备课。

新时期教师如何备课 第3篇

一、有的放矢, 把准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盲无目的、漫无边际的备课, 就如无疆的野马, 没有目标和方向, 最终是南辕北辙, 收效甚微。或者是有目标, 但目标把握不准确, 只是根据教学参考书而定, 没有切合学生和课堂实际, 也只能是事倍功半, 达不到预定效果, 这些都是初为人师者在备课时易犯的毛病。因此, 新时期教师备课的第一要著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 准确界定教学的目标和重难点, 然后围绕着这些目标和重难点确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 教学程序及其它备课内容。

新课标把我们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能力、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三个维度, 并不是说教师一定要在每一个教学内容中都刻意去把这三个维度都寻找出来, 甚至把它们都作为重难点来处理。如果这样, 我们将耗费很大的精力, 也不易突出实际中的重难点, 最终是得不偿失, 甚至迷失方向。其实, 这三个维度有时是融合在一起的, 它们根本就密不可分, 当我们在确定三维目标和重难点时, 一定要有所侧重, 要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来有所为, 有所不为。比如, 在语文课上经常要遇到很多文质兼美的散文, 教参上经常把品味精美语言、注重朗读技巧、体验作者情感、学会表现手法、理清文章结构, 理解重点词句等作为三维目标的内容。如果我们对这些内容全都要详细解读, 并围绕这些内容去专心致志地备课, 结果是教师耗尽了时间, 学生对所学内容满头雾水、不知所云。其实, 对这样的课文, 我们在备课时就只能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学生的语文基础和这篇文章的特征来自己确定教学中的一两个目标和重难点, 有些东西完全可以一笔带过, 甚至忽略。

二、博采众长, 广泛汲取教学资源

备课是一个非常辛苦而耗时的过程, 也是一个摆脱镣铐跳舞的过程。很多教师, 尤其是初来乍道者往往爱闭门造车, 作茧自缚, 以为备课只要照抄教学参考书, 照搬其它现成的备课资料就足够了。其实, 备课是一个开放的博采众长的过程, 当一个教学内容的目标和重难点被自己科学的确定后, 就需要教师博采众长, 广泛汲取教学资源, 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相关知识和资料, 尽可能多地从有经验的教师那里获取教学方法和资源。我们上好一节课需要用到很多资料, 要拓展应用知识, 要有师生互动的设计, 要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兴趣, 与学生一起探索与创新, 这些都不可能是一个教师的智慧和学识所能完成的, 它需要集体的力量, 需要网络和图书室等。

教师经常有这样的感受, 我们精心备好了一堂课, 并认真按备课内容上课, 当我们收集反馈信息进行总结的时候, 却发现效果并不好, 学生对我们讲的内容不是没有兴趣就是把握不住关键, 这就是经验不足和没有博采众长的原因。许多学校也注意到了这一点, 应酝而生的是“电子备课”、“集体备课”、“辅导老师指导备课”等, 这些形式很值得提倡, 当然备课的关键还是不要只拘泥于这些形式, 而要通过这些形式有所感悟、有所收获。

三、精心整合, 让备课内容浑然一体

教学中的“整合”是备课和上课过程中的一个关键词, 是指教师在备课或上课过程中要把有用的资源放到自己教案或教学中的各个恰当环节中去, 让整个教案或教学环节浑然一体。一个不会精心整合的教师, 即使他已经博采众长, 汲取资源, 但他不可能有一份精美的教案和一堂精彩的教学, 因为他所得的资源是零散的, 整个教学环节是分裂的。如果教师在备课时, 只是杂乱无章的拼凑, 上课时就不可能发挥出这些资源的效力。现代教育技术强调教师对教学资源的充分运用, 强调每个教学环节的科学设计和整体功能, 现代教育的艺术, 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教学整合的艺术。比如, 初中语文选取了朱自清先生的《春》这篇文章, 我们在教学时就肯定考虑要整合一些有关春的图片、视频材料, 或是其它的一些有关春天感受的内容。这都需要我们精心选择、剪辑, 确定好插入的位置, 根据所选资源的内容和特征调整我们对课文解读的先后顺序。

新时期教师在备课中还要特别注意教法与学法的整合。教师在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了自己的教法之后, 就要把备课重点放在学生学法的引导上去。充分估计学生在学的过程可能采取什么样的学法, 可能存在什么样的问题, 针对上课内容确定哪些学法更为科学与实用, 积极引导学生去大胆尝试。教师在备课时往往只注重自己怎样教, 怎样绽放自己的教学魅力, 却忽略了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学生学习的思维、方法与过程。新课标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要求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融为一个整体。只有做好这样的准备, 才可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营造出一个宽松、自由、创新的课堂氛围。

四、及时修正, 在上课中完善教案

精心备好的课 (教案) 不是一成不变的, 它需要不断的修正和完善, 只有这样, 才可能达到备课的真正目的, 才可能把死的教案变成活的艺术。有些教师这节课上这个班, 下节课上另外一个班, 其教案却没有任何变化, 也有的教师今年用的教案明年还原封不动地继续用。其实, 上课也是备课的过程, 只有上了课, 才能真正检验出自己备的课是否实用, 在哪些方面有问题, 需要怎样的修正。我们很多教师是只教一个学科多个班, 这给我们检验教案、完善教案留下了机会。新时期教师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 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和课堂的情况来及时调整我们的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程序和教学评价。有反思才能有进步, 由备课、上课再到备课的过程, 让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不断地碰撞与融合。只要教师能及时修正自己的教案, 在教学中, 尤其是从学生中找出自己备课的漏洞, 就能让整个教学生动活泼, 高质高效。

谈初中数学老师如何备课更有实效 第4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备课现状;实效性;策略

G633.6

备课是上课的准备,是上好课的前提。出于全面提高质量的要求,各校都十分重视抓备课,初中数学教师备课质量也在逐步提高。但目前教师备课中仍存在一些不尽人意和值得反思的地方。

一、教师备课的现状

(一)一味追求形式,忽视备课内质。

教师备课重点究竟应放在什么地方?显然,钻研教材和设计教学过程是教师备课的中心任务。教师备课主要精力应放在明确教学目标、理清教材思路、设计教学过程、创造问题情境、化解教学疑难、促进学生心智发展上。但现实状况是,教师备课就是抄写教案,按固定格式填空,填满即止。学校查备课也仅是查环节是否完整,数量是否达到要求,书写是否认真,教案详细与否等。在整个备课过程中,教师少量精力用于钻研教材、分析学情,大多精力用于抄写教案,本末倒置现象比比皆是。

(二)千篇一律,缺乏创意。

教学是艺术,艺术的本质在于创新,备课则是教师个性智慧的结晶。由于每节课教学内容不一样,所处的具体情况和经历的过程不相同,每一节课都是唯一的、不可重复的、丰富而具体的。俗话说:“年年花开花不同”,因此,备课应该百花齐放、各具风采,充满创造性。但事实恰恰相反,不少的教案是拷贝、克隆的、千人一面、千篇一律,是应付检查的教案,这些备课既没有标新立异的鲜明特色,更没有一丝一毫个性的张扬。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一是钻研教材不深不透,依葫芦画瓢;二是尚未形成包括备课在内的教学创新的奖励机制,缺乏动力;三是备课组集体备课流于形式,走过场。

(三)单纯依赖教案,备课缺少活水。

不少教师备课只认教参,成为教参“虔诚的崇拜者”“忠实的执行者”。依据教参确定教学目标,定位教学重难点,构思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流程,不敢越雷池一步。诚然,备课时参考教参并没有错,但“参考不等于照搬”,须对其进行去粗取精、去虚求实、披沙拣金的加工处理。教参只是素材、例子、资料库,而不是放之任何时候、任何课上、任何群体皆准的备课法宝。社会瞬息万变,学生千差万别,教师的备课也须适应社会、学生的需要,多方充实、完善资料,呈现多元、多变、多彩的特征,真正做到与时相和、与时俱进。

二、教师备课要在实效上下功夫

(一)备课体现多样化

备课不比书写是否清楚,是否具体,比的是创造性的教学设计;不比备课本的形式,比的是教学中的实际效果,教科书上圈圈点点、图图画画可以,“活页备课”可以,“电脑备课”可以,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为提高教学效益服务。当然,这首先取决于教师的强烈的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取决于领导对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帮助。同时,要注意分类要求,对新参加工作的教师,应要求他们备课注重规范,以锤炼青年教师备课的基本功;对中老年教师,应要求备课有创意,在教学改革上下功夫;对优秀教师,则要求他们重在总结经验,帮助形成教学理念。在评估中,还要注重实用性,淡化应检性,鼓励教师采用多样化的备课格式,以体现个性化教学的风格,促进课堂教学的创新,使教师从繁重的机械书写中解脱出来,使备课不再流于形式。

(二)对课程资源充分开发、利用、创造

(一)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梳理、挖掘、拓展。教材内容多是文字的、静止的、平面的、结论性的,而课堂教学应是有声有色、立体的、充满生命活力的创造活动。要提高教学的有效程度,教师必须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整理、再创造,使它成为更有意义的言语材料,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便于學生实现知识的同化,激活学生的思维。教材的内容高度浓缩,它省却了推理、演绎过程,为便于学生理解、探索,我们有必要展开教材的内容、推理过程、思维,或再现教材里的场境、情境,甚至对教材内容进行挖掘,揭示隐含在课文中的知识、道理、原理,进一步实现教材的价值,满足多层次教育目标的需求。教师教学用教材,但不是教教材。教师可拓展教材的内容,引入相关的课程资源、信息,进一步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教材、课程资源的价值,使教学生动丰满,有滋有味有趣。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

备课中教师要善于设计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情感,特别重视新课新知的引入。上课伊始可提出问题,或多媒体播放音像,或呈现景物,或置身某场地等。还要以教师的情感点燃学生的情感。教师要满腔热情全身心地投入教学,以自己的兴奋情绪去激励学生,以自己的主动性唤醒学生,以自己的朝气蓬勃的精神去鼓舞学生,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并和教师进行积极的情感沟通和交流,把教学带入乐思乐学愉快和谐的境地。

(三)设计有意义的问题。

实习心得之新老师该怎么备课 第5篇

通过一个月的时间在潮州市城基中学实习,在指导老师杨映珊老师以及班主任刘娴慧老师的交流中,我学到了很多大学中没学过的知识,更多的是懂得了该如何备课,如何跟学生交流。下面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初上讲台时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种问题是满堂灌。新老师总想在课堂上多讲点,总觉得自己讲得越多,学生也学得越多,结果一堂课下来,自己讲得很累,但学生还是不知道这堂课究竟讲了些什么。讲的内容过多,学生根本来不及归纳思考,昏昏沉沉的,一点要领都没有,这叫“贪多嚼不烂,消化不良”。

第二种问题是照本宣科。有些老师把书背得滚瓜烂熟,一堂课几乎把书本中的内容,一字不漏地在课堂上背了一遍,这样的课失去了上课的意义,老师功夫没少下,效果就不必说了,这叫“死记硬背,囫囵吞枣”。

第三种问题更为普遍,那就是不会掌握一堂课的时间。有时候50分钟不到就没内容讲了,有时候到下课铃响了,问题还没讲完,只好压堂。一压堂学生精力就不集中,根本听不进去你在上面讲些什么,效果很差。

总之,初上讲台的老师,一定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有时当场又不知道该怎么处理。面对这些常见的问题,我们该如何尽量避免呢?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要把学生集中在教室里,而不把教科书发给学生,让他们自学就行了。其实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如何用较少的时间,引导学生较快地领会新的知识,激发学生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指导学生学会掌握新知识的方法和途径。教师的主导地位,决定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和责任。因此,当你准备登上讲台时,就应该想到如何尽快让学生领会新知识、如何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如何教会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方法,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前提在于你有一个怎么样的备课。

二、好的备课标准是什么

要讲一门课,首先必须对这门课的全部内容非常熟悉,绝不是现买现卖。有的老师不是对这门课的全部内容都吃透后上讲台的,而是明天要讲什么内容他就去熟悉什么内容,准备多少就讲多少。不知道这节课在整个课程中占什么地位,会对以后的课程起到什么作用。这实际上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这样的讲课,非但达不到前后贯通的效果,就连老师自己也可能讲到后面忘了前面。因此,老师在上讲台之前必须对这本教材的全部内容融会贯通,最好还要搞清楚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的相互关系。老师准备的内容就好比是一桶水,而一堂课教给学生的只有一杯水,这样的备课才是充分的。

我们在熟悉全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还必须认真阅读有关这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这样才可以确定每个章节的学时数。一堂课该讲多少内容是有科学依据的,决不是随心所欲、信口开河,想怎么讲就怎么讲。在熟悉教材全部内容并按教学大纲确定了章节学时后,便可以开始准备每堂课的教学内容。

三.新教师如何备课

显然,备课就是去熟悉准备讲的内容,但是只熟悉内容不够,还必须明确这堂课的内容什么是重点,什么是难点,什么是概念,什么是必须掌握的,什么是一般理解的……这一系列问题,在备课时就必须很清醒,并且要有意识地根据这些问题,引导激发学生去领会它。对于重点、难点或比较抽象的概念,备课时就要想办法在课堂上如何用显见、易懂的事例或简明的语言,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怎样才能引起学生对重点和难点问题的重视呢?在备课时要提醒自己在讲这些问题时,除了用抑扬顿挫的声调外,还可利用板书引起学生对重点、难点的重视。如果在引出这些重点、难点问题时,能有意识地带启发性地引导学生思考,这样更能促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去理解难点和重点了。

四.板书问题

板书,无非包括文字、图表、公式、数字等,但千万不可小看它的作用,因为老师在课堂上与学生直接交流的时间很少。授教主要依靠板书和语言来表达,语言有时比较快,学生一听就过去了,而板书却可以以停留一段时间让学生边看边思考。

作为老师,对板书应该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决不要乱划乱写,也不要什么都不写。应该写什么,什么时候写,写在什么地方,怎么突出重点、要点,这些都要考虑。甚至什么时候擦黑板,擦哪部分,保留哪部分,都应在备课时设计好。对于第一次上讲台的老师,备课教案里除了有文字外,还应该有板书设计。如果用多媒体课件授课,切忌不要成为教材的电子版再现。课件的制作要引导学生层层深入思考问题,要用干练的文字和简明的图表,必要时可用动画显示视图中动态的信息流动过程,以加深学生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的理解。

新教师如何备课 第6篇

经过了多年的学生生涯,初上讲台的老师虽然对如何学习都有一些自己的感受和见解,但是做老师和做学生完全不同。如何能让一名新教师少走一些弯路,使教学效果获得更佳,在这里向大家谈一些见解。

一、初上讲台时要注意的问题

根据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以及对新老师的初讲经验,感到初上讲台的老师会出现一些雷同的问题。

第一种问题是满堂灌。新老师总想在课堂上多讲点,总觉得自己讲得越多,学生也学得越多,结果一堂课下来,自己讲得很累,但学生还是不知道这堂课究竟讲了些什么。讲的内容过多,学生根本来不及归纳思考,昏昏沉沉的,一点要领都没有,这叫“贪多嚼不烂,消化不良”。

第二种问题是照本宣科。有些老师把书背得滚瓜烂熟,一堂课几乎把书本中的内容,一字不漏地在课堂上背了一遍,这样的课失去了上课的意义,老师功夫没少下,效果就不必说了,这叫“死记硬背,囫囵吞枣”。

第三种问题更为普遍,那就是不会掌握一堂课的时间。有时候30分钟不到就没内容讲了,有时候到下课铃响了,问题还没讲完,只好压堂。一压堂学生精力就不集中,根本听不进去你在上面讲些什么,效果很差。

总之,初上讲台的老师,一定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有时当场又不知道该怎么处理。面对这些常见的问题,新教师该如何尽量避免呢?首先,新教师要明确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要把学生集中在教室里,而不把教科书发给学生,让他们自学就行了。其实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如何用较少的时间,引导学生较快地领会新的知识,激发学生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指导学生学会掌握新知识的方法和途径。教师的主导地位,决定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和责任。因此,当你准备登上讲台时,就应该想到如何尽快让学生领会新知识、如何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如何教会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方法,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前提在于你有一个怎么样的备课。

二、好的备课标准是什么

要讲一门课,首先必须对这门课的全部内容非常熟悉,绝不是现买现卖。有的老师不是对这门课的全部内容都吃透后上讲台的,而是明天要讲什么内容他就去熟悉什么内容,准备多少就讲多少。不知道这节课在整个课程中占什么地位,会对以后的课程起到什么作用。这实际上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这样的讲课,非但达不到前后贯通的效果,就连老师自己也可能讲到后面忘了前面。因此,老师在上讲台之前必须对这本教材的全部内容融会贯通,最好还要搞清楚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的相互关系。老师准备的内容就好比是一桶水,而一堂课教给学生的只有一杯水,这样的备课才是充分的。

新教师在熟悉全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还必须认真阅读有关这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这样才可以确定每个章节的学时数。一堂课该讲多少内容是有科学依据的,决不是随心所欲、信口开河,想怎么讲就怎么讲。在熟悉教材全部内容并按教学大纲确定了章节学时后,便可以开始准备每堂课的教学内容。

三.新教师如何备课

显然,备课就是去熟悉准备讲的内容,但是只熟悉内容不够,还必须明确这堂课的内容什么是重点,什么是难点,什么是概念,什么是必须掌握的,什么是一般理解的„„这一系列问题,在备课时就必须很清醒,并且要有意识地根据这些问题,引导激发学生去领会它。对于重点、难点或比较抽象的概念,备课时就要想办法在课堂上如何用显见、易懂的事例或简明的语言,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怎样才能引起学生对重点和难点问题的重视呢?在备课时要提醒自己在讲这些问题时,除了用抑扬顿挫的声调外,还可利用板书引起学生对重点、难点的重视。如果在引出这些重点、难点问题时,能有意识地带启发性地引导学生思考,这样更能促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去理解难点和重点了。

1、备教材——做到五个弄清。课本,课本,一课之本。实践证明:大凡成功的教学都与教师深刻理解和恰当处理教材有关。为此教师在课时备课时,必须要认真钻研教材。

(一)弄清《课程标准》精神。各科的课程标准是国家根据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性文件,是编写教科书和进行教学的基本依据,是检查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尺。它规定了课程的性质、任务、目的、要求,确定了教学实施的原则、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指导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实践教学的方式、课内与课外如何配合等,它对教学工作有直接指导意义。(二)弄清教材体系。教师要通过研读教材,明确本学科教学任务,真正弄懂教材的基本思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编写意图,透彻理解教材的精神实质、内在联系、纵向关系及广度深度。最终明确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三)弄清教学重点、难点。我们知道,在任何一本教材里,都有一些同类知识中分量大,重要的或主要的内容,这就构成了课堂教学的重点;也有一些学生难懂、费解和不易掌握的内容,这就构成课堂教学的难点,教师备课时就要找出这些重点和难点。例如有一位老师说:“每个假期我总把课文通读二至三遍,了解重点难点。备重点时,我要反复细细体味,记下许多零散笔记,然后归纳总结,再去琢磨教法。有时,一课书在我头脑中孕育许多天,设计多种教案,我总是要反复推敲才定下教案。”这种精神是很值得学习的。

教学难点与教学重点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教学重点是知识的关节点,在知识结构中起着纽带作用。它具有基础性、规律性、全局性,因而占教材知识总量的比例较大。教学难点多数处在教学重点之中,少数处于教学重点之外,它们占教材知识总量比例较少。教学重点容易被确定,而教学难点不易被发现。教师在教学中不应把重点与难点混淆起来。教学难点具有有限性、差异性、局部性的特点。(四)弄清教材特点。教师在研读教材时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注意分析教材的特点。如小学数学有的内容偏重于数量关系的分析;有的内容偏重于演算;有的内容则偏重于联系实际等等。从中学语文来看,对记叙文的分析,要从人物事件入手,挖掘作品中人物的精神世界;散文则要抓住境和意的血缘文脉,洞察作者心头的感情;而议论文则要抓住事与理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找出作者的论点及其论证方法。由于教材的特点不同,选择的教法就不同。教材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学活动的组织和教法的选择。教师在研读教材中找到教材的特点则有助于有的放矢地去选择恰当的方法。

(五)弄清教材疑点。所谓疑点,就是课堂上学生混淆不清,容易误解且产生疑惑的地方。语文的同音字、形近字,如“胄”字,胄与胃的不同这就是疑点;数学的除法性质、分数性质和分式性质,除数和被除数、分母和分子同乘或同除一个数,其大小不变,这个数必须强调“零除外”等。教师在备课中,要去分析教材,充分考虑学生可能在哪些问题上质疑,以便给以释疑解惑。

四.板书问题

板书,无非包括文字、图表、公式、数字等,但千万不可小看它的作用,因为老师在课堂上与学生直接交流的时间很少。授教主要依靠板书和语言来表达,语言有时比较快,学生一听就过去了,而板书却可以以停留一段时间让学生边看边思考。

作为老师,对板书应该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决不要乱划乱写,也不要什么都不写。应该写什么,什么时候写,写在什么地方,怎么突出重点、要点,这些都要考虑。甚至什么时候擦黑板,擦哪部分,保留哪部分,都应在备课时设计好。对于第一次上讲台的老师,备课教案里除了有文字外,还应该有板书设计。如果用多媒体课件授课,切忌不要成为教材的电子版再现。课件的制作要引导学生层层深入思考问题,要用干练的文字和简明的图表,必要时可用动画显示视图中动态的信息流动过程,以加深学生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的理解。

备课备得越充分,上讲台讲课的底气就越足。特别是第一次上讲台的老师,最好能作一二次课前自我或集体的试讲,看看自己在一堂课内的讲授和备课是否合拍,看看一堂课的时间掌握得怎么样,以备在正式的讲课中获得更好的课堂效果。

为了让大家把课备得更好,我谈谈对备课的四点看法: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备老师。备学生:

1.学生需要的是这样的课堂

学生们在课堂上需要的是什么?专家们调查结果显示:

①学生课堂上最快乐的事是交流。对学生而言,交流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彰显、创造性的释放。只有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中,学生已有的经验才能得到激活和提升,在主体之间才能实现意义的相互建构,学生的生活里才会融入新的价值。学生获得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种精神的享受。②学生课堂最感兴趣的内容是新奇而富有挑战。人生本来就有一种探究的本能,猎奇是学生的本性。提出对学生构成困难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正切合学生的心理需要。只有那些处于“最近发展区”的、经过跳跃可以摘到“果子”,学生才有摘取的兴趣。③学生课堂上最喜欢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老师讲,学生听”的方式不受学生欢迎,学生渴望“自由”,乐于用各自不同的方式解决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课堂教学设计要面向学生,适应学生。课堂是学生的,学生的需要才是真正的需要。④学生对未来课堂的向往是“在线学习”。信息技术的普及以及与学科课程的结合,使得课堂教学面貌发生巨大变化。打破课堂的时空局限,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开放和丰富多彩。

面对具有鲜活生气和灵动个性的学生,教师的设计和活动应更多地从学生出发,为学生着想。只有学生精彩了,课堂才会真的精彩。2.备学生,明确教学难点、深广度和容量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教师的教学效果,最后都要落实到学生身上。所谓备学生,即深入了解学生实际,是备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学生的实际,主要指学生的知识基础、理解能力、计算和实验能力等。有些问题,教师主观认为学生是应该憧的,备课和讲课时不大重视,但学生实际知识基础恰好在这方面有缺陷,造成教学效果不好。有些问题,学生容易误解,因而引起混乱,是教学上的难点,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了解并估计到,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突破。了解学生实际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可以通过历年教学经验的积累,以及批改作业,与学生交谈辅导,测验考试,课堂提问等,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这些都是有效的方法。同一年级不同的班,例如在我们学校的奥班、创新试验班和其它班,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会有不同。同样的内容和教法,在一些班可能受欢迎,另一些班可能反映内容太浅,信息量太少,吃不饱。因此,应了解和根据所教的班的学生实际,针对不同的对象而采取不同的要求和教法。

备教材:教师首先要通读教材,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识体系,理解编者意图,把握教材特点,作到心中有数。

从整体上认识教材的编排体系,掌握构成体系的各个部分,明确各部分内容间的联系,把握每部分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每章节的编排意图,然后将这些通过分析和理解,咀嚼和消化,内化为教师自己心中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弄清重点、难点和关键,三者都需要从教材内容的联系中去把握。重点是对教材而言的,难点是对学生而言的,关键是对学生构建知识体系而言的。一般地讲,教学重点构成每个教学阶段(大至一册书,小至一节课)的基础知识和思想方法。难点是指学生难理解、难辨析、难计算、难解答、不易接受的学习内容,由学生现有的学习能力与教学要求之间的差距形成。通常教材中比较抽象,学生理解有困难,或者比较隐蔽,需要用新方法去认识的内容,构成教学中的难点。关键是指理解、掌握某一部分知识或解决某一类问题的突破口,它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中介与桥梁。

惟有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理清了编写者的思路,教师才有可能更好地利用教材。备教法

在设计课堂教学方法时,有下面一些问题值得注意:

(1)必须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活动,才能真正做到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生动性、活动性、开放性、创造性。要正确确定活动的内容、方法和时机。学生是否有足够的参与度,是评价一堂课的又一标准。

(2)精心考虑如何提出问题。备课时根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发掘教材内容本身和学生认识过程中的矛盾,准确选择有针对性的问题,精心准备好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引起学生的悬念,使他们疑惑、惊奇,这样提出的问题最能抓住青少年的心,激起他们的思维活动的层层波澜,最后通过问题的解决,感到豁然开朗。提出问题是否有针对性(针对重点和难点),是否有启发性(揭露矛盾,激发思维),是评价一堂课的又一标准。启发式必须注意实效,不要只追求课堂上热热闹闹,要防止形式主义和庸俗性。不能认为一问一答,学生经常齐声大合唱就是启发式。教师提出问题的水平如何,是否有启发性和针对性,在相当程度上反映出教师的整个教学水平。为了使这方面做得更好,应把自已在课堂上提出问题的方法和语言写在教案上。

(3)对同一个内容,不要多次单调重复。教师讲的东西,只要学生懂了就可以往下讲。教学内容的安排可以是这样的:讲新教材时,里面就包含着旧教材的内容;做新练习时,里面就包含着旧的练习。这样就可使学生总觉得是学习新的东西,保持着较高的学习兴趣,在这同时也巩固了旧知识。每节课应该有足够的信息容量,但也不应开快车,赶进度,在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和规律上不吝惜时间,使他们更深刻理解所获得的知识。为做到这些,就要求做好周密的教学时间计划安排。

(4)教学最重要的任务是让学生学会怎样学习和怎样思考。必须指导学生学会如何高效率地学习,在有效的时间学习尽量多的知识。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有根据地怀疑,敢于和善于提出问题,引导和发展学生的求同和求异思维。因此,是否突出学法指导,是评价一堂课的又一重要标准。备教师:身为人师,行为世范。

平时大家可以问自己三个问题:一是“我的知识够丰富吗”?

二是“我的教学技能够完善吗”?三是“我的感情丰富吗?我的态度积极吗?我的价值观正确吗”?

上一篇:语文教师综合素养比赛实施方案下一篇:考评办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