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生命反思范文

2024-07-22

谈生命反思范文(精选14篇)

谈生命反思 第1篇

这节课是冰心的一篇哲理性的散文,阐述了生命的意义,告诫人们要积极的、乐观的面对生命。本文无论从语言,还是文章所透露的意义,对学生来讲,都是值得学习的,所以这节课我主要从语言和文章的意义两方面来引导学生学习。采用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方法,通过“生命像……,他经历……,他是这样做得……。”“我喜欢……,(句子或词语)因为它采用了……的写法(修辞),表现……的感情,我从中领悟到了……”这些开发性的问题,和自由式的思考方式,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文章。从授课效果来看,学生比较适应这样的形式。

讲完这节课后,最大的感触是自己在教学经验上的不足,在对文章知识的扩展上,与学生能力的训练上,都是有欠缺的。例如,对冰心散文知识的扩展,语言的能力渗透,都很深入。并且把课堂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以教师讲授为主,一部分以学生自学为主,这样既能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情况,又能锻炼学生的能力。

通过这节课,最大的收获是,懂得了九年级授课与其他年级的不同,也明白了知识的储备对教师的重要,更让我明白了同研一节课的意义。

谈生命反思 第2篇

作为职高教育,在没有应试压力的情况下,还未充分做到使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除此之外,可以选择更开放式的教学,使学生“能够说,有话说“,积极引导学生真正的爱语文,学会如何清楚的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

在听完王老师、喻老师及帅老师的建议后,最大的感触是自己在教学经验上的不足,在对文章知识的扩展上,与学生能力的训练上,都是我不能企及的。例如,对冰心散文语言的能力渗透应该深入,让学生自己去品析散文的语言美。并且把课堂构建成一个开放式课堂,以学生自学为主,这样既能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情况,又能锻炼学生的能力。

总之: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最大的收获是,懂得了职高的学生与其他学校学生的不同之处,应积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有话说”。也明白了教师要上好一堂课,知识的储备对教师的重要,更让我明白了一堂好的教学离不开文本、学生、教师的完美结合。

《生命生命》课堂实录及反思 第3篇

片段一:

初读课文, 自由读。

师:下面请同学自由读读这篇课文,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生自由读课文, 师巡视, 关注学生的读书习惯。

师:刚才你们读课文的时候, 我看见部分同学在书上圈圈点点, 做了笔记, 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的方法, 不动笔墨不读书, 大家要记住。我来看看你们在刚才读课文时都做了什么?

生:我标好了自然段的序号, 圈出了新词, 读了三遍。

师:很好, 这是必需的。

生:我把好的句子摘抄了下来。

师:学习语文就是在积累, 你关注了, 很好。

生:我分析了课文写了几件事。

师:那你说说课文写了几件事呢?

生:三件事。

师:很好, 是哪三件事我待会儿再请你说。还有其他同学想和大家交流吗?

生:我把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画了下来, 我打算背下来。

师:又是一个懂得积累的好学生, 值得我们学习!

师:同学都很会学习, 一般我们在初读课文的时候, 首先要把课文读流利, 其次关注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 最后关注一些好句子, 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现在请同学再读读课文, 把刚才交流中你没做的补上。

生再读课文, 师巡视指导。

反思: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这一环节主要是为了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指导, 让学生集思广益, 然后及时反馈, 落实阅读。

片段二:

师:刚才我们又读了一次课文, 你又有什么收获呢?

生:我知道课文写哪几件事。

师:你能概括出来吗?

生:能, 课文写了三件事:奋力求生的飞蛾, 顽强的香瓜子, 静听自己的心跳。

师:同学们, 你们找找哪些自然段写了这三件事, 自己为每件事概括一个小标题。

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概括。

学生汇报, 师择优板书。

师:同学们, 黑板上就是你们刚才概括的三件事, 现在我们来概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不同类型的课文可以用不同方法概括, 这篇课文我们就利用黑板上的板书来概括, 谁来试试?

生:作者通过描写飞蛾奋力求生, 墙角顽强生长的香瓜子以及静听自己的心跳, 告诉我们生命是顽强宝贵的, 一定要好好利用, 不能白白糟蹋了。

掌声……

师:这掌声胜过老师任何的表扬, 你太了不起了。同学你们也把自己概括的主要内容写在课文的空白处吧。

生书写, 师巡视。

反思: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也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点目标, 小学四五年级段的学生必须具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而且建立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在这个环节中渗透了方法, 从“小”到“大”, 小内容的概括到文章的概括, 过渡自然, 也易掌握。

片段三:

师:读了这篇文章, 你觉得哪些地方让你感到震惊?

生: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师:你读一读。

生:但它挣扎着, 极力鼓动双翅, 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 那么强烈!那么鲜明!

师:你为什么感到震惊?

生:因为飞蛾也懂得求生。

师:你是因为一只小小的飞蛾在生死关头也会去求生而震惊吧。请坐!还有谁也为这里感到震惊呢?

生:我被飞蛾强烈的求生欲望而震惊。

师:强烈的求生欲望?飞蛾又不能用我们人类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你怎么看出它的求生欲望强烈呢?

生:从它极力鼓动的双翅中。

师:哪个词你再说一次。

生:极力、鼓动。

师:你能用你的朗读表现这样一只飞蛾吗?

生朗读, 着重读极力、鼓动。

师:在这段中你还感到什么意外的呢?

生:作者的变化让我很意外。

师:什么变化?

生:作者原本很讨厌飞蛾, 后来却放了它。

师:你从哪里看出作者讨厌飞蛾呢?

生:作者在灯下写稿, 飞蛾骚扰着他, 骚扰说明了作者讨厌它。

师:你真细心, 这个词包含着作者的感情。同学们, 你们觉得作者对飞蛾为什么从讨厌到释放呢?

……

反思:这个环节的阅读教学, 让学生抓住了关键词, 深入走进飞蛾, 通过引导点拨层层深入体验作者的情感。

《生命生命》教学反思 第4篇

[关键词]生命 感知 感悟 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0-074

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课文是《生命 生命》,单元的主题是感受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作者用朴实简洁的语言,抒发了对生命的独特感悟。

之所以选编这篇课文,其意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感悟生命存在的意义;二是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基于对教材的解读,对学情的分析,教学时可采用以下四个环节。

一、扎根文本,感知生命

语文阅读教学首先要解决“阅读什么”的问题。扎根文本,用好文本,读好文本,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前提。如何引领学生阅读文本,教会他们读懂文字背后隐藏着的人生智慧呢?这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我们不能指望在一节课中面面俱到,我们必须聚焦核心目标。

目标怎样确定?正如薛法根老师所提倡的:学生已经掌握的、读懂的,不必教;学生自己能读懂、学会的,不必教;学生读不懂、学不会,教师教了学生也未必能懂、能会的,也不必教。这课的教学,可围绕一个核心问题展开:生命是什么?这个话题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太抽象。引领学生思考人生、感悟生命是教学重点,也是核心目标。化解重点的办法必须立足文本,依据学情。

上课伊始,教师努力创设情境,精心选取“鲜花盛开”“竹子破土”“小鸟喂食”这三个极具代表性、极具象征性的场景,让学生驻足欣赏,用心体会。从学生们那一双双惊奇的眼睛,那一声声由衷的赞叹中,可以看出,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在学生谈感受的基础上,教师小结揭题:“一粒种子要冲破多少阻碍才能看见阳光,一朵小花要经历多少风雨才能绽放美丽,这些感人的画面,不禁让我们想到了同一个词,那就是——生命。正因为生命是如此的顽强、美好、旺盛,它才能引起作者的思考。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跟随台湾作家杏林子一同思考生命,感悟生命的深刻含义。”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教师紧紧围绕“生命是什么”这个问题,通过“飞蛾求生”“瓜苗生长”“聆听心跳”这三件事让学生思考。整节课,教师创设出不同的情境,让学生可感可触。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读,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受到感染。于是,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学生感悟到:生命是飞蛾求生的欲望,生命是沙漠中的仙人掌,生命是悬崖峭壁上的一棵松,生命是砖缝中不屈向上的小瓜苗……这是立足文本对“生命是什么”的原生态的解读。

二、品读文本,感悟生命

教材提供的文本内容是有限的,仅仅是个例子,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阅读能力的提高必须在文本的基础上进行超越。如何超越文本,打破文本的限制呢?回归生活是语文教学的必然。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脱离了丰富多彩的生活,阅读教学将是死水一潭。这就要求教者具有一种透视文本的阅读眼光,找到文本与生活的链接点,选准切入点,在学生所不能达到的地方穿针引线,进行适时适当的点拨,让学生获得拨开迷雾、豁然开朗的阅读快感。比如,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那只掌心中的飞蛾,就是落入砖缝中的那颗种子,然后感受自己的心跳,谈感受。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导演,面对生命,人们有两种选择:“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那我们应该做何选择呢?如何做才能好好使用生命,创造无限的价值?生活中有没有糟蹋生命的事例呢?教师再适时补充杏林子的材料,让学生走进杏林子,与作者同喜共悲。飞蛾、瓜苗、心脏都是寻常的生命,为何让作者如此震惊呢?这个问题具有一定的思维深度,但仅凭三个事例无法得出令人信服的解答。在学生沉默的时刻,教师补充了作者的背景资料:作者是一个曾经对生活绝望了的残疾人。由此,学生豁然开朗,与作者产生了情感共鸣。可见,课外资料的引入必须立足文本,选择时机,在学生愤悱时,将阅读引向深入。这样,学生对生命是什么又有了深层次的思考,于是发自内心而又富有哲理的诗一般的话语便层出不穷了:生命是不屈的抗争,生命是一种希望,生命是一份坚持,生命是一种付出,生命是一种拼搏,生命是一种无私的爱……这是超越文本对生命是什么的领悟。

三、回归文本,善待生命

语文阅读教学适度扩容、拓展是必要的,但如果操作不当,很容易导致“拣了芝麻丢了西瓜”的结果。因此,回归文本就是牵着风筝的那条线,任凭风筝飞得再高,教师都应紧紧抓住文本的线。文字是帮助我们了解文本、走进文本、解读文本的重要工具和依据。只有带着学生认真研究这些符号,踏踏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我们才能对文本有真正的理解。这课的教学首先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找出感动的句子;其次让他们驻足品味——抓住重点词语,细细品味,交流自己的理解;最后跳出文本——汇报自己的感悟。学生们经历了沉潜、品味、醒悟的心路历程。课文的第五自然段隐藏着作者对自我生命的深刻感悟,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文本中读出作者藏在其中的言语意图。如:“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或是白白糟蹋它。我必须对自己负责。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有限的生命可以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珍惜生命,绝不让它白白流失,要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这几句话无不包含着善待自己的生命的呐喊。通过引导学生反复品味咀嚼,学生对自我生命的认识将得以升华:生命是一种担当,生命是一份责任,生命是一种无私的爱……这是回归文本对生命是什么的自我认识。

最后,教师设计了给题目加个标点的训练。课尾的这道训练题有一石三鸟的效果:一是引发学生对文题与内容关系的思考;二是引起学生对文题的关注和推敲;三是引起学生对文本情意的回味与想象。有的学生说:“我会加两个感叹号,因为我要反复强调要珍惜生命。”有的学生说:“我会加一个问号,一个叹号,因为开始作者是在问自己生命是什么,后来她理解了生命是什么,所以用这两个标点符号,从疑问开始,由震撼结束。”也有的说:“可以先加顿号,再加感叹号,因为每个生命都可以变得杰出。”由此可见,一个文题,只要设计得当,也能生发出精彩的教学智慧。

四、拓展迁移,思考生命

生命的深处是花园,不能因一节课的结束而停止探寻。它需要我们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走进自然,走进社会去发现,去体悟。人生的每个阶段都在书写着生命,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在演绎着生命的精彩,它需要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去思考,去感悟,去谱写。这课的作业设计体现了这样的意图,设计的出发点是“以人为本”,体现开放性、趣味性和自主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向更高的层次迈进。对生命的思考,这节课仅仅是个开始,在漫漫的人生路上,如何实现生命的价值,最终靠自己。

反观这节课的教学,因为“生命是什么”这个话题太厚重,教师牵的太多,放的太少。这篇课文带给我的思考是必须学会从容地面对生命的风雨。一个人的一生中难免要面对一些缺憾和不如意的事情。如果放大这种缺憾和不如意,那你将永远生活在阴影之中。上课亦是如此。

《谈生命》教学反思 第5篇

我先让学生熟悉课文,然后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去研究讨论,只要这几个问题讨论明白了,全篇文章也就理解了。这几个问题是这样设计的:

1、冰心老人把生命比做什么?你认为这种比喻恰当吗?请说说你的理解。

2、“他经过细细的平沙,斜阳芳草里,看见了夹岸红艳的桃花”“疾风吹卷起他,大雨击打着他”这两句话分别写出了人生怎么样的处境?

3、“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成长的便成了空壳!”对这句话怎么样理解?

4、说说你对“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一句话的认识。

5、用一个比喻句写出自己读罢此文后的感受。

6、能写出如此深刻的生命体验的人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7、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待生命的态度各有不同,请列举你看到的不同的人的不同的生活态度。

8、读罢此文,我们不禁想到自己,请用文情并茂的语言,谈一谈今后你怎么对待生命。

我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又找了一些资料,设计了这样八个题,我认为只要学生把这八个问题讨论清楚了,也就能理解了这篇课文。

通过课堂授课,我觉得这节课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学生在回答第一个问题的讨论结果时,我觉得很欣慰。第一问是很好答的,关键是对这两个比喻句的理解。有的学生的答案是我没有想到的,我感觉到学生理解得非常好。有的.学生答:一江春水总是向东流,小树总是向上生长,生命像一江春水,像小树,也就是说生命也有方向也有目标。有学生答:一江春水向东流的过程中,要经历险滩,要遇到岩石的阻挡,要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有的时候是顺境,有的时候是逆境,但是不管怎么样,江水总是不改方向,向东流去;小树在向上生长的过程中,会遇到暴风骤雨,闪电雷击的考验,但是小树会顽强地抵御大自然的风风雨的袭击,不断地向上延伸。生命也是这样,有时是一帆风顺,有时要经历艰难险阻,但是顽强的生命也会不断地克服困难,顽强地向自己的目标生长发育。还有的学生答:一江春水在向东流的过程中,力量是不可阻挡的,小树在向上生长的过程中生命力是顽强的,生命也是这样的,在生命成长的过程中,生命力是强大的,是活跃的。还有一些回答也是非常好的,很有新意。听了这些回答,就连我都对这篇文章有了更新的认识。通过这样的讨论,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这个问题的深入讨论,基本上使学生把握了课文的主旋律,加深了对生命的认识。

在把握了课文的基本内容后再接下来讨论重点语句的理解,使得学生水到渠成的理解了作者对生命规律、生命历程中的艰难与幸福的辩证法,以及幸福含义的理解。最后让学生谈谈自己读罢此文的感受,学生谈得非常好,能展开来,从古说到今,又联系到自己,确实说出了一些对生命的感受。

《谈生命》教学反思 第6篇

2. 讲述生命故事,很多同学听了后都非常感动,感慨万千,对生命仿佛有了更深一层的领悟。我能看出他们个个激动的表情,不禁为自己能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而高兴,让他们可以尽情地畅谈对生命的感悟与品味。

3.新课程告诉我们,教学应建立注重人的生命发展的价值观,即教学应是一种以人的生命发展为移归的教学。它尊重生命、关怀生命、拓展生命、提升生命,蕴含着高度的生命价值与意义。它所关心的不仅是人可以经由教学而获得多少知识、认识多少事物,而且在于人的生命意义可以经由教学而获得彰显和扩展。课堂应该是生命的课堂,是生命价值最大化的课堂,是开发人的生命潜能的课堂。课堂教学要关注人的全面发展。

《谈生命》教学反思 第7篇

而且,作为语文这门特殊的学科,我认为不仅在内容上要求完美,其教学形式上也应该有一种流畅的美,尽显语文的艺术性。这点我在备课时就考虑到了,比如说本节课的朗读(教法之一・朗读教学法),在初读原文的第一个环节,因考虑到时间问题,我并没有按照常规听朗读录音带或大家集体朗读一遍,而是让同学们自由选择其中的一小节朗读,既能检查学生预读情况,也能节约时间;再次,在研析课文时,根据课文的情境,我让男女生分读相关的部分,去体味生命中遭遇暴风雨和享受成功快乐时的情境;再到课文最后哲理部分,我让同学们集体朗读,理解和感悟课文重点。所以,朗读不仅要考虑到内容,在形式上我也力求美,让读者也让听者新鲜而不厌烦。

总之,要想上好课,我认为一个敬业的老师,不管你上的是示范课还是平时的教学课,都必须认真备好每节课,那样你自己上起课来也会得心应手,有种成就感。

要想上好课,课前备学生也是关键。作为一个老师,你备好课,只能说是你自己完成了对这一课的认识、理解。你怎样才能有效地把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这不是个简单的问题。过去,我们的办法是填鸭式,整堂课,老师把自己所知道的一一道来,唯恐学生记不下来,反复讲来反复讲去,学生被动的在那里听,机械得在那里记,尝试不到学习的乐趣。长期下来学生的思维滞留,想象和联想的能力被锁闭,所以,我认为老师每上一节课前,得在老师和学生间搭建一个桥梁,让学生参与到备课中来。怎么参与?这是老师的问题。就拿我的这节课来说,我在备课时遭遇的问题,也是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那么,何不把相关的任务教给学生呢?让他们去预习课文。当然这个预习,不仅仅是读课文、认识生字词语,要带着问题去“备”课文,作为老师你只有自己先背好了课,才知道出哪些问题让学生“备”课去。能让学生和你一样提前备课,我认为这点很重要。它既节约了课堂时间,也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体性。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反思 第8篇

在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理解、回味和思考, 感受台湾青年和李博士的伟大人格魅力, 体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爱, 骨肉亲情的不可分割, 从而得到情感的熏陶, 人格的感化。

一、品词析句, 体会文章情感, 提高了课堂效率

从文本的角度看, 词句是其生命。我紧紧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感知、理解、品位、运用, 引领着孩子们在语言之河中尽情畅游, 不仅使语言学习落到实处, 而且在反复对比咀嚼中, 折射出李博士的真情真爱, 体验到台湾青年的滚烫爱心。例如, 抓住两个“静静地”, 给学生呈现两幅画面。

1.走进小钱的内心

要分析一个人的内心, 首先要分析文字。因此我把“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这个句子作为重点句进行解读, 目的是让学生走进小钱的内心。

学生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小钱病情严重, 体会到了他的无奈, 体会到了他的痛苦。接着我又让他们想想如此痛苦、无奈的小钱他需要什么。学生马上找到, 他需要骨髓, 并且也找到了适合他骨髓的人。

有了适合的骨髓后他的内心又有了什么变化。学生很快想到了一个词“希望”。正因为有了希望, 他的生命有了可能, 此刻他的内心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孩子们很快想到这时的小钱内心充满希望, 充满期待。

2.走进台湾青年的内心

抓住“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这个关键句子。首先让学生说说当他躺在病床上时, 外部的环境是怎么样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明白当时他所处环境的危险, 把学生带进地震这可怕的情境中。

接着我问孩子们, 假如你在这么可怕的环境下, 你会想到些什么?目的是为了走进青年的内心。他和我们一样都是普通人, 都会担心自己的生命以及自己家人的生命安全。但他“为什么不去看看自己的家人, 仍旧这么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呢”?学生很快找到“他知道, 在海峡的另一边, 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 期待着他的骨髓。”这个关键句子。

二、有感情朗读, 加深情感体验

有感情地朗读是学生亲近文本、感受文本情感、获得语感体验的重要手段。像这种情感型的课文, 有些微妙的情感因素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 可能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 但他们能将这种情感融入自己的朗读中。在教学过程中我反复地使用了这一手段, 让学生在读中悟情, 读中入境, 读中赏文。“你想把含有这两个反义词的句子读出来吗?从这两组反义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让我们带着这种心情读一读这两句话。”“骨髓流出的这一刻, 你高兴吗?你感动吗?一起读这个句子, 读出你的高兴和感动。”这样的导语, 并非只是朗读技巧上的指导, 更是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情感、自己的体会去朗读课文, 进行一种更深层次的情感体验。

三、对比阅读, 升华文本内涵

这篇课文多处采用对比的写法, 在教学中我抓住对比点, 让学生深入地感受语言材料, 挖掘人文内涵, 从而使学生受到心灵感动、情感的熏陶、人格的感化。如把“大地在余震中摇晃”“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与李博士的沉着, 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联系起来读, 他们的为他人着想的形象更跃然纸上, 海峡两岸的骨肉亲情也一览无余。通过这样的对比阅读, 捐骨髓手术过程中表现出的种种细节潜移默化地内化成一种人性的美好, 植根于学生心中, 海峡两岸的血脉亲情变成学生心中一座永远割舍不掉的心桥, 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情感熏陶达到了“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四、仿写诗句, 抒发了学生的感悟

在仿写诗句的过程中, 学生的表现出乎我的意料, 这可能就是因为“情到深处”, 所以就“水到渠成”了。他们说出了许多句子, 令人惊喜。比如“爱是一把扇子, 驱除了夏日的炎热。”“爱是温和的目光, 给我带来无穷的力量。”“爱是老师谆谆的话语, 使我能勇敢地站到讲台上发言。”……

五、留下的遗憾

有个别的学生对本文中的重点句还是没有理解到位。

生命教育案例及反思 第9篇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人民音乐音乐出版社第五册第六单元《龟兔赛跑》第一课《小白兔和小乌龟》。本课是一首富有儿童情趣,以龟兔赛跑为背景的歌曲。旋律为五声调式,附点节奏使用频率很高,歌词以对话形式出现。

2、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孩子爱听,爱唱,爱动。全班学生知道龟兔赛跑的故事,60%的学生学习过乐器。本课出现的附点节奏是学生已知的知识。

3、教学方式:听唱法

4、教学手段:对比 小组合作

5、技术准备:钢琴、ppt、音像、音响

6、本课教学目标设计:(1)初步掌握附点节奏的正确唱法。(2)能和他人一起,分角色的随着歌曲伴奏有表情的演唱《小白兔和小乌龟》。(3)通过学唱歌曲使学生懂得“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坚持不懈”的道理。

本课以“生命教育”为突破口,以实践为中心,以技能为手段,以能力为重点,让学生在大量的音乐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多媒体为辅助教学手段,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处于富有乐趣的情境之中,这样既陶冶了情操,也不知不觉地体验到歌曲所传授的生命教育——骄傲使人落后,虚心使人进步。做事情要具有坚持不懈的精神。还要有勇敢面对强手的信心。本课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为学生创设宽松、民主、自由的氛围,更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了学生学习音乐的自信心。通过合作,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得到了发展。

利用各种声音的力度如:在演唱骄傲的小兔子声音力度应该强,演唱平和的小乌龟时声音力度应该弱。再通过动作,讨论,歌舞等形式参与课堂实践,培养学生尽情地表现音乐。感受音乐作品的深刻寓意。整个教学过程中,只做简单提示,给学生尽可能大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谈生命反思总结 第10篇

接到要讲本节课的时候,心中有点怨言,身为初四的老师身心都经受着巨大的压力,再讲这样一节课,真是有点承受不了,所以最先的准备有点草草了事,当第一次试讲的时候发现,学生对课文的掌握很不好,才决定认真准备

这节课是冰心的一篇哲理性的散文,阐述了生命的意义,告诫人们要积极的、乐观的面对生命。本文无论从语言,还是文章所透露的意义,对学生来讲,都是值得学习的,所以这节课我主要从语言和文章的意义两方面来引导学生学习。采用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方法,通过“生命像……,他经历……,他是这样做得……。”“我喜欢……,(句子或词语)因为它采用了……的写法(修辞),表现……的感情,我从中领悟到了……”这些开发性的问题,和自由式的思考方式,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文章。从授课效果来看,学生比较适应这样的形式。

看了“谈生命反思总结”的人,还看了:

《谈生命》教学反思 第11篇

一上课,我就提出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4点),给学生一个清楚的印象和一个明确的方向,为了达到这几个目标,我将这一节课的设计分成四个板块(照应教学目标)。

第一个板块:引导学生用“整体感知”的方法学习课文,理清层次。活动是这样的: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最能表现作者对生命感悟和认识的三句话,并以这三句话为依据,把文章划分为四层。这篇文章在形式上没有分段,可层次标志却很分明,学生只要用心读,这四句话并不难找。通过这样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筛选、提炼、概括信息的能力,加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第二个板块:引导学生用“术语点评”的方式来学习课文,探究文章的写法。活动过程是这样的:请你尝试用“术语点评”的方式来学习课文,所说的“术语”,指的是文章的表达技巧,如: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等。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想象等。结构手法:照应、过渡、引出下文、总结全文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反复、反问、设问等。这一学习活动,使学生的思维发散开来,在发现中,点评中深入学习课文,学习散文多种多样的表达,学习散文语言的精美。

第三个板块,引导学生理解富于深意的句子,从而理解文章内涵,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欣赏语言的能力。

第四个板块:联想体验,目的是通过“仿写”训练,由课文拓展到现实,让学生从更深的意义上感悟生命的美好,理解作者关于生命本质的阐释,从而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谈生命》课堂实录反思 第12篇

主讲:

雪花隐士

教学过程:

1、导入课文

生命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人们用不同的方式演绎它的内涵。它是贝多芬用生命弹出的《命运交响曲》,它是凡高笔下那朵璀璨的向日葵,它是奥运冠军刘翔百米冲刺时的那声呐喊„„尽管这些生命的形式都不同,但生命的本质和规律却是相同的。今天我们学习世纪老人冰心写的优美散文《谈生命》,来感悟作者笔下的生命本质和规律。

解说:(因为有点紧张竟然忘了写 标题)同学们,我先范读一下课文,大家看下文章里有没有生字词,而且整体感悟一下课文,看看作者把生命比作什么?范读课文,尽量语调抑扬顿挫,读完,把事先写好有题目的纸用磁铁粘在黑板上。

2、整体感悟:作者把生命比作什么?

解说:生命本来是很抽象的概念,但作者却写的形象生动,大家快速浏览同桌位讨论这个题目。板书,生命

/

一江春水 一棵小树

请学生解答。学生都能找到,提示比喻,本体跟喻体要有相似点才行。那么大家看看文章中的2个比喻段,写出了春水、小树跟生命之间的相似点。

3、品味欣赏。

朗读题目,让学生小组讨论三个题目:

A,说出春水的生命历程?B,说出小树的生命历程?C、作者写春水、小树的目的是什么?

(解说:本来题目出的难些,但是那样学生互动比较难以进行,所以挑些简单的题目,激发学生的兴趣。)

串讲:我们分小组讨论,前排跟后排为一组,讨论这三个题目。

提示:同学们,生活中大家一定见过河流和小树吧,想想它们的生命历程是怎么样的?然后看看作者是如何写春水和小树的生命历程?用文章中的动词概括它们的历程。提示2个片断中间都有四个分镜头,大家看下作者是如何写的?春水开始跟结尾象征了什么?

(解说:小组讨论,学生整体素质好,讨论相当的激烈。)

请学生回答,春水的生命历程。

同学说:发源,聚集,向下奔注,遭遇一切,流入大海。

请另个学生回答小树的生命历程,让她联想生活的小树的成长经历,用课文的话说。

学生说:破壳,开花结果,叶落归根。

请学生比较,江流入海和叶落归根跟生命的历程那点相似,学生几乎能齐答:预示人的生命的结束。

自然过渡到第三小题,写春水和小树的目的就是干吗啊?几乎齐答是为了写生命的历程。有啥好处?更形象生动。

进一步总结春水跟小树共同的历程是 “生长、壮大、衰弱。”板书。

然后过渡问学生,是不是春水一路都是欢歌笑语啊?回答不是,接着让学生找出描写春水快乐,和痛苦的句子,请学生朗读,并请学生自己点评。

(解说:学生的朗读能力很强,点评也很到位,显示很强的综合素质,我夸他们说:我觉得你们比城里孩子的素质还强,虽然硬件不如他们,但是软件一点不比他们差。)

然后让学生依此类推找出描写小树的快乐和痛苦的句子,学生很容易找出来,请学生朗读,并点评,学生感情把握相当准确。

接着总结,春水和小树的规律都是快乐跟痛苦相随,于是归纳出,生命其实跟他们一样。自然过渡到生命的本质规律。

板书:

生命

/

一江春水 一棵小树

生命的本质和规律 {历程:生长、壮大、衰弱}共同点

规律:快乐,痛苦相随

提示:既然生命跟春水、小树一样,快速浏览课文最后一段。这段都是世纪老人的人生感悟,尤其看下作者对快乐和痛苦的辨证关系的感悟,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句。

(解说: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挺强。浏览速度很快,而且态度认真。)

请学生举手回答,都能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后来点名那句最能启迪自己的,学生都能找出这句:“在快乐中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感谢生命。”尤其后句更能发人深省。

让学生说出为啥痛苦也要感谢,有学生说痛苦让人受到启迪,增强耐心。然后让学生说出歌词那句说明同样的意思,学生答:彩虹总在风雨后、阳光总在风雨后„„

(解说:学生反应不错,整体素质较强。)

教师启发学生,快乐跟痛苦就像是孪生姐妹,所以要得意淡然,失意坦然。天上下雨地上滑,自己跌倒,学生齐答“自己爬”,气氛很活跃。

4、体念反思

请写出自己经历中一段快乐或者痛苦的往事,并说说自己的感悟。或者写一句有关生命的名言,名人 的、自己的都行。

让学生分小组写,然后评出最好的。

最好能先自己引导学生说下名言,如: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还有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死已为鬼雄。”激发学生的思维。讨论激烈,让学生举手回答,学生答的都不错,尤其有2个学生自己的写的名言尤其出采。

一个写道,生命像是试卷„„我特别表扬他的创新,而且说我帮你加一句“答案要自己填写。希望未来这是你的名言。教室里洋溢一片笑了。听课的老师也颔首称赞。

另个同学自己写到:生命像是彩虹,赤橙黄绿青蓝紫„„我忍不住拍手称赞,全班学生都对他鼓掌表示夸奖,那个氛围真的很少见。我说你的比喻相当棒,我希望未来你的这句名言末尾加上一个破折号,后面加上你的大名,教室里一阵善意的笑声。

然后我说:同学的名言都很棒,现在我也送给大家一句有关生命的格

言―――――笑对世界。

那是我20年前大学毕业时的题词。那时很幼稚,不过我现在依旧认为笑对世界是我人生格言。记得大学班主任在我毕业留言上留言说:“你那样喜欢笑,一定可以活三百岁。” 我调侃说那样就是妖怪了,教室哄堂大笑。然后我说:我现在依旧觉得笑是最好的心态。

我想能对顺境一笑而过那是洒脱,能对逆境一笑而过那是达观,能对自然一笑而过那是爱心。没有什么比好的心情的更能让人年轻。我想每天都点亮脸上那盏微笑的明灯,即使是苦风凄雨也一样的令人舒心。

最后五分钟,我说送给大家一句名言:

生活像水,遇到岩石,同学抢着回答:绕过去;

遇到平原,漫过去;

遇到网,渗过去;

遇到水闸,怎么过去?我问,同学有的答道:“等到开闸”。我说很对,那就是等待时机。

“铃铃。。。”正好下课,“起立,老师再见。”“同学们再见。感觉学生声音特别得洪亮。

课后反思:

感觉这堂课挺成功,学生配合很好,真的觉得师生互动很到位。

原因有几个:一是公开讲学,虽是别的学校陌生的班级,但上一节课本班老师已经讲了同样一节课,所以学生互动相对容易些。当然我们讲课的内容侧重点不同,相对来说,我的课堂学生更为活跃,思维更敏捷。

二是这个班的学生素质挺高,一直一来老师都是讨论似教学,所以学生互动很好。三是有片区的老师听课,学生情绪高,自然很容易引导。

四是自己的备课充分,加上口才不错,所以学生很喜欢我讲课的方式,下课的时候,听见学生私下议论:这个老师真会上课。

积淀生命的密度,做反思型教师 第13篇

由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勤于反思、善于反思的价值。一个剑客,如果不会反思,即使夜以继日地苦练,也不会成为一流的剑客;同理,一位教师,如果不会反思,即使呕心沥血地教学,也不会成为一流的名师或教育家。我们周围有许多教师,虽然教学勤勤恳恳,但是始终没有摆脱“教书匠”的命运,显然与不善于反思有很大的关系。善于反思,能够使我们的生命更有“含金量”,更有重量,也就是更有密度。因此,我们应该积极积淀生命的密度,成为一名反思型教师。

一、学习教育理论是教学反思的前提

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写教学反思成为一种时髦。教学反思固然必要,但是如果没有一定的教育理论做支撑,那么教师的教学反思一定是肤浅的。在没有教育理论做支撑的情况下,让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教师往往不知道反思什么、从何反思,即使勉强进行反思,也只能是要么应付了事,要么只是停留在经验的层面难以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来认识。笔者前些年很少进行教学反思,原因之一就是缺乏教育理论的支撑。近几年,我强化了教育理论的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我的教育教学的观念在不断更新,认识在不断提高,见解在不断创新,于是陆续写了一些教学反思。学习教育理论是教学反思的前提。一个不喜欢读书、不善于学习教育理论的教师,既不会有进行教学反思的热情,也不会有教学反思的能力。

二、进行教学实验是教学反思的源泉

现在许多学校的管理者,在教师的备课、作业批改等要求之外,还要求教师写教学反思。如果仔细看看某些教师的所谓教学反思,我们肯定会大失所望。因为许多根本就不是教学反思,而那些能被够称为教学反思的,也是抄袭了别人的教学反思。为什么会这样?这与教师不学习教育理论有关,也与教师不积极进行教学实验有关。教学实验是教学反思的源泉,如果教师能够从事教学实验,勇于进行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艺术,积极探索课堂提问的科学设置、教学情境的巧妙创设、教学手段的恰当运用,教学评价的有效实施等,教师就能找到教学反思的素材、教学反思的视角,教学反思也就有了不竭的源泉。笔者于2009年提出了单元立体优化教学模式,之后就开始实施这一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实验。我专门准备了实验记录本,在每一节课之后,都进行教学反思,反思本堂课的利弊得失。如果没有这样的实验,持续进行教学反思是不可想象的。

三、剖析教学案例是教学反思的途径

教学案例包括整个教案或某个教案的片段。剖析教学案例,是教学反思的有效途径。因为剖析教学案例的过程,就是反思的过程。剖析教学案例包括剖析自己的教学案例,也包括剖析别人的教学案例。剖析教学案例的途径主要有:第一,“磨课”。所谓“磨课”,就是对教学设计以及运用本教学设计所进行的试讲情况进行反复推敲、反复锤炼、反复修改、反复试讲的教学反思途径。参加各级讲课比赛或公开课,特别是级别较高的讲课比赛或公开课时,往往要经历艰苦的、细致的“磨课”过程,这个过程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很有帮助,是应该充分运用的教学反思途径。我校教师为了参加市级讲课比赛,我们全组同事反复设计和修改教学设计,反复听课试讲,教学设计曾经七易其稿,经过这样的“磨课”,终于锤炼出了一节精品课。第二,同课异构。近年来所兴起的“同课异构”,也是一种值得提倡和运用的教学反思途径。所谓“同课异构”,是说不同的教师(两人以上)根据相同的教学内容进行各种不同的教学设计,最终形成风格迥异、精彩纷呈的精品课。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教学反思途径应该是在跨学校、跨地区的高手之间进行的,是高手之间的对决。如果是在一个学校内的同课异构,虽然也能起到一定的教学反思效果,但是一般难以达到精彩纷呈的程度。我们曾经尝试同课异构,但是一些教师拿不出像样的教学设计,“异构”也就难以进行。第三,互相听课和评课。这是用得最普遍的教学反思途径。通过互相听课和评课,可以互相观摩,互相启发,互相借鉴,共同提高。应该说,这是很好的教学反思途径。但是令人遗憾的是,许多教师的听课只是听听而已,往往缺乏评课环节,即使有评课环节,也往往是只说优点、只唱赞歌,不去指出缺点、不敲警钟。这就大大降低了教学反思的效果。第四,观看教学录像。这里主要是指观看自己的教学录像。通过自己观看教学录像,特别是邀请同事或同学科的教学专家进行分析点评,教师就能发现自己教学的长处和短处,从而有助于改进教学。很遗憾,这种很好的教学反思途径并没有得到教师和学校管理者的重视。第五,分析讨论教学案例。在一些期刊上,在网络上,我们总能看到一些精彩的教学案例。对这些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特别是同事们在一起共同分析讨论这些案例,对于自己博采众家之长,学习借鉴别人成功的经验,明确案例设计的不足之处,显然具有很好的帮助。我平时阅读刊物和浏览网页时,就注意分析教学案例,不单是分析本学科的教学案例,也适当分析其他学科的教学案例。这样做,有助于逐步提高自己教学反思的能力。

四、从事专题研究是教学反思的方法

当前的教学反思在很大程度上停于表面、流于形式、归于肤浅。其原因在哪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从事专题研究。要进行有深度、有力度的教学反思,就应该从事专题研究。专题研究是教学反思的重要方法。但是我们许多教师,不但没有研究,而且更没有专题研究,结果是教学反思成了一句空话。所谓专题研究,就是就某一问题或课题进行的全面、系统、深刻的研究。只有从事这样的专题研究,才能有真正的教学反思。当前,教育科研部门、教育科研规划部门推动的课题研究,是一种重要的专题研究,但是这种研究由于伴有行政命令式的成分,掺杂为了评职称等功利的成分,这就使这样的专题研究的效果大打折扣,没有充分发挥出教学反思的价值。笔者所说的专题研究不一定是这种通过申报的课题研究,而是指教师自发自动的、自觉自愿的专题研究。回顾我的教学反思之路,我所从事的第一个专题研究是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这使我对开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了明确的认识;我所从事的第二个专题研究是中考研究特别是中考开放性试题的研究,这使我对中考以及中考开放性试题的反思建立在坚实的研究之上;我所从事的第三个专题研究是高考研究,这使对高考命题有了深刻的认识;我所从事的第四个专题研究是教学模式研究,先后提出了四课型单元教学模式和单元立体优化教学模式,这是我对教学模式的探索;我所从事的第五个专题研究是教师课堂语言的运用研究,这使我对教师的课堂语言有了全新的认识;我所从事的第六个专题研究是课堂活动研究,这使我对如何开展课堂活动有了新的见解。正是这种持续的专题研究,使我的教学反思越来越有价值、越来越有成效。

五、撰写教学随笔是教学反思的升华

教师对教学的思考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不能只停留在头脑中,要通过写教学随笔,包括写教学反思日记、教学札记、课后记等,把自己的教学反思条理化、系统化。只有这样做,才能实现教学反思的升华,使教学反思实现质的飞跃。除了经常撰写一些教学随笔以外,我还坚持写课后记。例如,教学“文明交往礼为先”,我这样在课后写道:今天在十班上课,感觉比较成功,成功的原因是:第一,导入的故事比较有趣;第二,让学生齐读礼貌歌,学生比较感兴趣;第三,让学生进行自我介绍这个活动比较好;第四,日常礼貌用语的训练是很有实际意义的;第五,让学生模拟表演上课迟到,效果不错;第六,家中来客的表演活动也不错;第七,让学生赞美同学效果很好。

幼儿生命教育缺失之反思 第14篇

当一名10多岁的孩子喝农药自杀被救活却若无其事说“哭什么,人死了都会复活的,有什么大惊小怪”时;当活泼可爱的小孩残酷地杀害小动物时;我们惊讶于未成年孩子的人性冷漠和对生命的漠视。幼儿生命教育的缺失已不可忽视,正确对待幼儿生命教育问题刻不容缓。

一、“三不”——幼儿生命教育缺失的原因

教育条件不充足。《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规定“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但现实是幼儿园缺乏相应的生命教育系统课程,教师缺乏必要的生命教育知识。幼儿园不但没有营造良好的生命教育环境,而且没有进行专题性的生命教育相关的教研活动,这是客观存在的条件缺失。主观上,据华东师范大学朱家雄教授在《对幼儿实施生命教育可能存在问题的研究》中的调查结果,有63.0%的教师认为“儿童太小还不能理解什么是死亡”,53.7%的教师觉得“如果在幼儿园进行生命教育”难以接受,仅有25.9%的教师乐意去实施这一课程,这说明老师对生命教育的忽视。

社会舆论不认可。有关调查数据统计,63.5%的家长难以接受“希望幼儿园开展生命教育”,57.5%的家长表示不希望开展这类的教育。众所周知,这是应试教育的压制造成的。正如王坤庆教授说“现在孩子都在单行道上走,单行道上的路标就10个字:知识、考试、分数、升学、求职”。幼儿兴趣班偏多,但不外是英语、奥数、识字等,还不都是因为怕输在起跑线上。更有穿越、打不死砸不烂等主题动画片的消极影响,必然对生命教育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

家庭教育不诚实。每个幼儿几乎都会问自己的爸爸妈妈,自己从哪里来?部分幼儿也可能遭遇亲人、伙伴、宠物离世,现代顺畅的信息让幼儿很容易了解到一些天灾人祸,如严重的地震、海啸、泥石流、旱涝、战争伤亡、交通事故、抢劫、自杀等。可是,许多家长忽视了生命教育的重要,总是随便搪塞过去;认为幼儿长大后就会明白,从而压抑了幼儿探索的冲动。幼儿不是真正忘记了,他们只是被压抑了,直接后果是幼儿在面对此类问题时产生疑惑、害怕、恐惧、回避等不良心理。

二、“三我和”——幼儿生命教育的内容

台湾著名的生命教育家纪洁芳教授把生命教育的内容概括为“关爱自己、关爱别人、关爱自然”。即生命教育是人对自己、对他人、对大自然的认识、接受和关爱,是一个人基本的认识和品质。

(一)“我和我”的健康知识教育

幼儿园应设计体验活动,让幼儿了解自己的身体基本结构及功能,能够喜欢体育活动,增强身体体质,养成正确的生活和卫生习惯,避免疾病。其次是对幼儿进行性别教育。近年来幼儿被无辜遭到性侵的案例屡见不鲜,幼儿从中班开始,性别意识萌芽,所以教师应运用多种方式适时对幼儿进行性别教育,让孩子认识自己的性别及身体发育特点,懂得保护自己,避免长大后对性的羞耻和错误的认识,有益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二)“我和它”的科学知识教育

幼儿生命教育在科学教育中主要包括出生和死亡教育、认识动物植物的生命过程、对生命本质的认识等内容。幼儿从四、五岁开始对出生和死亡表现出好奇,教师和家长不应压抑幼儿的好奇心,造成幼儿对出生和死亡的迷茫和恐惧。幼儿园要千方百计开发场所和资源,让幼儿在班级、园所、家庭中种植植物和饲养小动物,通过观察动植物的生命过程,了解动植物的特点,也认识和接受生命的起源和死亡。

(三)“我和他”的安全教育

幼儿园可通过定期组织地震、火灾演习,让幼儿能在紧急情况下学会如何避险。引导幼儿学会在生活、运动、突发危险中保护自己不受伤害,遇到陌生人不跟其走;不小心走丢时要找警察、找服务台寻求帮助或找地方给家人打电话;能记住父母或其他照顾者的电话号码,会根据危险的不同情况拨打110、119、112等急救电话。

通过这样的教学,我们能让幼儿认识自己,喜欢自己,接纳自己,建立自尊自信;学会尊重和关爱他人的生命,关爱社会大家庭中的生命组成;更能贴近自然、了解自然、保护自然,这是我们生命教育的目标。

三、“三结合”——幼儿生命教育实践途径

杜威说“教育即生活”。幼儿园是幼儿进行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我们要进行幼儿生命教育,就是要让幼儿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充分体验,在体验中形成经验,在经验中形成自己的认识。

(一)结合“语言”、“艺术”教学活动推进

“语言”就是通过儿歌、故事、角色扮演、戏剧等多种方式来让幼儿学习生命教育。孩子的世界里,故事、童话最容易通行,我们可以用绘本故事来告诉幼儿生命教育的有关概念。目前国内外有许多关于生命教育的绘本,例如:认识自己:《我不知道我是谁》;认识性别:《人体博物馆》、《男孩子女孩子》;认识生命起源:《小威向前冲》、《我从哪里来?》;认识生命死亡:《汤姆的外公去世了》、《再见,爱玛奶奶》等。我们可用绘本让孩子分角色扮演故事,增强感受,根据幼儿的心理,化繁为简地传递生命教育知识。

“艺术”是人对生命进行感受和表达的一种方式,是进行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幼儿通过绘画、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活动,感受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感受长辈对生命的思考;作为延伸活动,引导幼儿学会表达自己对于生命的理解和感受,如可用古典音乐《命运交响曲》,指导幼儿体验作者对美好生命的向往和战胜生命的力量;《二泉映月》表达了对生活美景、宁静生命的描写,蕴含作者生命故事的刚直顽强。当然还有许多儿童歌曲和适合幼儿的流行歌曲,如《最好的未来》、《感恩的心》等都是生命教育可以选择的素材。

(二)结合家园合作活动推进

家庭是幼儿生活和学习的重要环境,家园合作对幼儿园生命教育实施的效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幼儿园应该积极利用多种渠道和家长沟通与指导,通过家长会、家园联系专栏、家长委员会、半日活动、家园互动网站等多种方式与家长进行生命教育的交流与学习,积极听取家长意见,不断增强家园互动,为幼儿的成长建立和谐一致的教育环境。

家庭是幼儿生命教育最直接、最有效、最深刻的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父母的态度、观念也深深地影响着幼儿。我们要引导家长认识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提高生命教育的素养,平等、尊重地看待幼儿。其次要引导家长把生命教育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去,把握好生命教育的契机。如家长的亲友有怀孕、宝宝出生、老人离世时,家长应该带宝宝参与,并给宝宝进行科学的解释。家长可以参考一些绘本故事,用言简意赅、科学有趣的方式把这些知识教给幼儿;家长也可以和幼儿一起栽养花草、饲养小动物,体验动植物的生命过程;还可多带幼儿进行一些志愿者活动,让幼儿从小学习珍惜生命,关怀他人。

(三)结合社会体验活动推进

幼儿的自尊、自爱、自信,幼儿的爱心、孝心、责任心,这都和幼儿的生命发展息息相关。幼儿在社会中生活,需要学会关爱父母、老师、伙伴和社会中的他人,同时也可以通过社会活动,了解有关生命的各种风俗习惯。我们还可以组织或指导家长带幼儿去医院,参观产房、婴儿房、体验新生命的喜悦;带幼儿去敬老院看望老人,感受生命尾声的宁静与美好;带幼儿去特殊儿童学校和同龄特殊儿童一起游戏,让幼儿体会到自己生命的幸运,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命,学习他人面对生命挫折时坚强的心理品质。

幼儿是含苞待放的花朵,教育是滋润的雨水。当幼儿认识了生命,懂得了生命,才不会对生命漠视、畏惧,才能珍惜、尊重、热爱生命。让我们家庭、幼儿园、社区共同合作,为幼儿谱写一首科学健康、绚烂多姿的生命之歌!

上一篇:学习雷锋黑板报下一篇:治庸问责工作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