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感恩教育之我见摘要

2024-08-07

中职生感恩教育之我见摘要(精选9篇)

中职生感恩教育之我见摘要 第1篇

中职生感恩教育之我见 摘要:分析了中职生感恩意识缺失的现状、原因,提出了对他们进行感恩教育的若干对策。

关键词:中职生;感恩教育;感恩意识;独生子女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0)01-0049-0

2感恩是指感谢别人对自己的恩德,它要求人们要常怀一颗宽容与回报之心,记得周围人对自己的帮助而忘记不快乐的事。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感恩被表述为仁、义、孝等,是社会成员都应该具备的基本道德,是社会文明发展和人与人之间和睦融洽的重要因素。今天的中职生正生活在一个信息开放而多元的社会环境中,不同文化相互交流,相互碰撞,使本就思想不成熟的中职生深受影响。他们功利主义严重,心灵沟通少,情感交流缺失,人际关系冷漠,我行我素,瞧不起父母、教师,不懂感恩,甚至在社会上、校园里动不动就因细微小事吵架、斗殴,这已严重影响中职生的健康成长和社会和谐。

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感恩教育是思想道德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可以帮助中职生养成识恩德、感恩的习惯。常怀感恩之心,会使人胸怀宽广,人际关系和谐,学业事业成功,可实现校园和谐、社会稳定。

中职生感恩意识缺失的表现

以己为中心,人情冷漠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文化的转型,人们的流动性日益频繁,人际交往日益打破血缘关系、地域关系的束缚,向“陌生化”演变。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流日益减少,变得逐渐疏远、冷漠。在这样的社会环境影响下,有较大部分中职生以自我为中心,不会感恩或者不愿感恩,对恩情视为应该。有些中职生对别人的帮助无动于衷,不懂得知恩图报,甚至还以可怜的自尊为借口。例如:这几年来,我校都有一部分学生受助于香港慈善机构梅州分会一千元港币作学费,据我在上课时的随机调查,几乎没有学生写过感谢信,也没有学生邮寄过明信片之类的物品感谢过那些热心人士,甚至有部分学生认为那是应该的。孝心减退,理所当然地索取中职生正值青春发育期,思想活跃,善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自我意识强烈,但同时存在着内心困惑、逆反和感恩意识淡薄问题。中职生的道德判断力不强,对一些社会不正之风缺乏辩证理解,把握不了主流,造成认识上的偏差。例如,中职生认为能知道自己偶像的出生年月、生肖、星座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但不知道自己父母亲的生日是无所谓的事情;认为在学校里遇见教师不打招呼,也是一件最正常不过的事,因为这位教师没有给我上过课,因为这位教师曾经批评过我„„另外,他们内心也许在感激父母,感激老师,但基本不知道如何去表达对父母、教师的感激之情。

社会责任事不关己有较大部分中职生是独生子女,他们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父母的溺爱让他们在情感上被动地获取,形成了心中无他人、冷漠、自私、以己为中心的不知回报的性格特征。在学习生活中,许多独生子女的父母紧盯着孩子的成绩,一切围着“智能”转,却忽略了对孩子最基本的道德和感恩教育,忘记了如何教育孩子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这样成长起来的中职生很少有感恩的情感体验,他们自主意识、权利意识强烈,但自立意识、责任观念淡薄,依赖思想、享乐思想严重,满腹牢骚、怨天尤人。他们极少反思自己应该做些什么、能够做些什么,对自身生活缺乏反省,不明白自己的权利义务,不清楚自己的社会角色。例如,有两名学生推着自行车站在校门口闲聊,校门偏窄,他俩已占据了路宽的二分之一,这时,放学了,大量学生、教师通过此地。但这俩名学生依旧站在那儿阻塞交通。有教师上前劝其避让,他们不但不离去,反而理直气壮地说:“老师,你们不会让路呀?”

中职生感恩意识缺失原因

独生子女,家长溺爱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开展,我国独生子女数量不断增加。这些独生子女受几代人的关怀,尤其是祖父母更是溺爱他们,凡事包办,甚少批评。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对现有的条件不珍惜已习以为常,把索取都看作是理所当然。进入中职学校后,许多独生子女学生体谅不到父母、教师的辛劳,普遍缺乏爱心和责任感,既不知道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也不知道感谢教师的谆谆教诲。另外,他们普遍不爱惜财物,尤其是公物,对己不克制,做事不尽力,在学校高消费、低成绩、难管理。例如,我校三令五申强调爱护公物,但教室门、走廊防护网、卫生间设备仍遭学生严重破坏。又如,一次期中开卷考试,《法律基础知识》这门课,计算机班就有七八个学生只取得十几分、二十几分,这显然不是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的智商问题,因为有的学生在考试时仍能安然入睡。难道学生不知道缴纳学费后来学校干什么?不知道学费来自于家长的辛勤汗水?不知道教师上课时的苦口婆心?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家庭生活条件普遍较差,孩子从小就能感受到父母的艰辛,也自然而然地接受到情感教育。而现在,改革开放带来了家庭生活的彻底改变,绝大多数人已不愁吃不愁穿了,许多孩子向父母表示“您辛苦了”的时候,父母往往会说“你把书读好就行了”、“其他事不用你管”。长此以往,孩子们自然就认为父母奉献、自身索取是理所应当,不必多想,缺乏感恩的情感体验使他们缺少爱心,缺乏责任感。

学校教育,重技轻德一些中职学校过于注重教育的功利性,过多地把学校中心工作放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上,强调提高就业率,而忽视德育。校园缺乏感恩的文化氛围,难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学校只管教书而不管育人,感恩教育很难实质性地进入中职课堂的教育范畴,学校的道德教育未能有效内化为学生的品德素质。很多学生出现了品行障碍或发展偏差,诸如知行脱节、表里不

一、自我中心,人际冷漠、价值迷失等。学校是有责任的。例如,有十几位机电专业的学生被一家冰箱厂录用去实习,第一天报到,就要求厂方让他们当师傅,不要再有试用期,在厂方没有满足其要求的情况下,竟然集体旷工。

社会环境,急功近利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财富分配不公及贫富差距过大等问题开始具体化、表面化,道德主体的多样性和利益关系的直接性逐渐凸显出来。随着现代社会信息技术进步带来的各种致富信息被无限放大现象,人们内心产生的“不公平感”和致富机会与致富能力的“相对剥夺感”也被迅速激发和强化。当感恩文化被人们遗忘和忽略,社会生活中有恩不报的现象越来越多时,“谁帮人谁就是傻子”、“硬起心肠来做人”就会成为道德领域的非正义集体无意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与优胜劣汰的经济原则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导致人际关系的功利化和物质化。一些人过分追求西方的所谓“个性”、“自由”,将“张扬个性”扩大化,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只知“我该怎样”,不知“该我怎样”;只知“我要什么”,不知“要我什么”。加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奉献社会的人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报答,也给知恩图报的人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例如,班级分配劳动任务,有的学生不愿听从班主任的安排,总认为这是学校应该请杂工来做的,学生是交了学费的,来学校是学技能的。

对中职生进行感恩教育的对策

搭建教育平台,营造和谐校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积极和谐的校园氛围对形成和发展中职生的感恩情怀会起到良好的作用。职校作为中职生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中职生的健康成长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应把感恩教育渗透到学校工作和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应建立更加温馨、充满友爱的伙伴关系。例如,当教师走进教室,学生们齐声高呼“老师好”时,教师应该礼貌地回应一声“同学们好”。在校园或其他场

所,若教师遇见学生,可放下架子先向学生打招呼,这样亲近学生,甚至会让学生感动。久而久之,教师的言传身教必然会让学生理解亲情,接纳他人;必然会让学生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必然会让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得到良好发展,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成为谦和、礼貌、尊重父母和师长的人。中职学校应成立感恩教育领导小组,全方位、多角度地做好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宣传发动工作。其活动模式可以是:首先,以学校团委(学生会)为中心组织学生学习真实感人的感恩事例,或组织学生讲述“你知道的感恩事例”,然后组织学生到国旗下进行感恩宣誓。其次,以专业班级为单位以感恩为中心内容编写黑板报、橱窗评比,或让班主任引导学生给父母书写感恩家信。再次,由各专业班级组织本班学生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感恩活动。最后,由学校团委(学生会)组织评选校园感恩人物并由学校大张旗鼓地进行表扬

教会知恩、识恩,增强感恩情怀如果一个人不能知恩、识恩,那就不可能感恩。对学生实施感恩教育,教师应先教会学生知恩、识恩。对此教师可用的方法有很多,现列举两例。例一,可引用日本教师的方法:日本有位教师让学生问明妈妈他(她)出生时的重量,到校后告诉教师。上课时,教师宣布做体验“十月怀胎娘辛苦”的游戏,接着,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袋子装上与每个学生出生时相等重量的沙子,让学生把沙袋挂在肚子上一节课的时间。拆卸袋子后,教师让每位学生谈谈“十月怀胎娘辛苦”的感受。据说,现场就有许多学生被感动得哭了。例二,可引导学生理解压岁钱后面的含义。教师可以这样问学生,你们收过压岁钱吗?学生回答肯定有!给钱的都是哪些人呢?当学生七嘴八舌说完,教师可这样再问学生:“路人有没有给过你压岁钱?为什么?”当学生愣着时,教师便可郑重地告诉学生:“压岁钱是亲情(友情)之体现!”当学生知恩、识恩之后,教师就应引领学生知恩图报,指明学生报恩的最好方法就是做父母文明礼貌懂事的好孩子,在校读书不让父母担心,以诚意和实际行动多做善事。感恩教育是道德和情感的教育,这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准和教育技能,善于把教育目的寓于各种精心选择、设计的情境之中,在教育的全过程都与学生交朋友,更多地以平等的身份进行沟通与交流。教师只有在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才能打动、感化学生,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最佳教育效果。学校可定期组织由学生、家长参加亲情活动。通过系列亲情活动,纠正一些家长教育其子女的落后意识、认识偏差等问题,号召家长从自身做起,做好榜样,给孩子感恩的机会,善于利用亲子关系互动来构建家庭教育中的感恩体系。例如,当孩子生日时,家长可给孩子打电话说说祝福的话,或自制贺卡,或购买小礼物寄给孩子,让孩子体会无限的父母之爱,感受父母带来的无比快乐!亲情活动既能充分让家长表达对孩子的爱,又能给孩子创造一个对父母、长辈表达悔改、感谢之情的机会。可以相信,在众目睽睽之下的承诺,肯定是纯正真诚的承诺。“人贵有自知之明”,许多人都想给公众留下美好形象,都不想丑化自己。所以,亲情活动一定能增强中职生的感恩情怀。

矫正认识偏差,实践奉献爱心感恩教育中的一大障碍是社会或生活中出现的某些不公平现象。当中职生看到这些现象时,可能会形成一种负面心态。例如,有的人是真的做了好事,却被误认为是肇事者。对社会上发生的一切,应引导学生把它理解为“家事”,应心怀仁爱,像关爱自己的亲人一样,关爱社会,不仅要批评社会负面现象,更重要的是要积极支持和宣传社会正面典型。绝不应该把自己仅仅当成看客,以挑剔的眼光盯着国家为我做了什么。应该多想想,我能为国家、为人民做些什么。每个人都受到过许多恩泽,如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亲友的关爱,他人的服务等等。只有学会感恩,少些抱怨,多些宽容,才会快乐。怀感恩之心,行报恩之举,才是积极的人生态度,才是正确的价值观念。社会实践是磨练人、锻炼人的有效手段。感恩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形式上,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体会感恩与施恩。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了解社会提供了可能,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能真切体会到人间的真情,对中职生良好素质的养成有着重要的价值。在实习实践活动中,学校可引导学生服务社区,服务企业,服务家乡,或让他们做社会调查,或让他们访问一些感动社会的先进人物。这样,通过所做、所闻来激发学生报答社会、感恩社会的深切情感。

感恩是一个人不可磨灭的良知,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哲学;感恩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美德。感恩教育是一种以情动人的情感教育,以德报德的教育,以人性唤起人性的教育,应是中职学校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中职学校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感恩教育,使中职生知恩、识恩。学会感恩,学生走向社会才不至于迷失自我,忘乎所以,才不会怨天尤人,才会懂得理解人、同情人,好好工作,回报社会。

中职生感恩教育之我见摘要 第2篇

摘 要:积极引导学生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塑造健全人格,培养一个阳光向上的学生是极其重要的。阳光向上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精神面貌,也直接关系着培养出来的人才的素质。

关键词:中职生;阳光向上心理;学习效率

培养一个阳光向上的学生是极其重要的。阳光向上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精神面貌,也直接关系着培养出来的人才的素质。美国心理学家特尔曼曾经说:“取得成就的因素不在于智力、学历等,而在于是否具备自信心、进取心、意志力等健康心理素质。”

中职生的年龄一般在15~20岁,身心发育不够成熟,社会经验不足,自我约束能力、识别能力不强,很容易受不良思想和行为影响,特别是这个时期精力旺盛,对事物感觉比较灵敏,遇事急躁,比较容易冲动,并且渴望得到理解与尊重,渴望体验成功的喜悦,需要赞赏与鼓励。针对学生个性与特点,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以母爱感化学生

情以真为贵,情以诚为美。母爱是一种神奇而又伟大的力量,这种爱是无私的。著名教育家夏?D尊曾经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做好班主任的工作仅以丰富的知识去教育是完全不够的,还得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他们,以母爱去感化这些学生。今年暑期,我班学生到明园饭店参加见习活动的时候,饭店要产量,经常有加班,压力非常大,有个别同学吃不了苦,与饭店的师傅产生矛盾,并且集体逃跑,旷工。为了让学生完成见习任务,我经常到饭店鼓励学生、关心学生。饭店在处理问题的时候,由于师傅的误会,学生偶尔也感到委屈,但是看到学生们能一天天坚强起来,战胜困难,顺利完成任务,我很欣慰。经过这次见习活动,学生们懂事了很多,回校之后就改叫我“老妈妈”。

二、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指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人的活动,无论是心理活动还是行为活动,都是由一定的环境条件所激发,其活动过程受环境条件所制约,而活动又反作用于环境,改造着环境条件。”而教育专家也认为,环境对学生身心的发展影响较大,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渗透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实践及社区教育之中。班级人际关系融洽,就容易形成民主、和谐、上进的情感气氛,就有利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思想、情绪、情操等相互感化,并有益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

三、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有益的活动,锻炼自己,体验情感

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力是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并在克服困难中越来越坚实。马克思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为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就必须在实践中加以锻炼。困难和挫折是学生前进道路上遇到的一条条拦路河,作为班主任不应该背着学生涉水而过,而应该设法提供舟楫,让他们自己渡过去。当学生遇到困难和挫折时,首先帮助学生客观分析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保持沉着,面对现实,坚定信心,然后采取对策,排除障碍,毫不动摇地朝着既定目标迈进,最终实现自己的愿望。比如开展设计奋斗目标比赛,积极参加校级篮球赛、校运会,参加模拟人才洽谈会,组织学生到明园、西园等饭店进行白案见习等活动,让同学们在社会实践中得到锻炼,体验失败与成功的滋味。也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如:出板报、办校刊,开展主题班会、主题团会、演讲比赛、知识竞赛,以及各种文体活动,使学生在有益的文化熏陶中提高文化素养,陶冶高尚情操,保持阳光大气的健康心理。

四、正确对待学生的情感波动,给予学生及时的心理疏导

1.多观察。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观察,即通过“听其言、观其行”来掌握学生的情况。只要勤于观察、善于观察,就能发现问题,及时对学生进行疏导。教育学生要对同学倾注全心的爱,对待同学要有一颗宽容之心,对同学要以诚相待,以自己的真情去感动同学,并要增强自身的责任感。

2.多交流。经常与学生交谈,获得学生信息。教师要注意谈话的态度,还要照顾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征。班主任既要关心学生的喜怒哀乐,又要关心他们的冷暖温饱,为他们分忧解愁,尽力用自己的满腔热情去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因素。以真挚的爱,给学生以亲近感、信任感、期望感。学生认为老师可靠,才能向老师敞开内心世界,老师才能及时为学生排忧解难,慢慢地感化学生,让学生走向成功的彼岸。

五、开展感恩教育

感恩,不仅要感恩父母,更要感恩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的老师!老师常站在讲台上,穿梭在课桌间,为我们铺好了人生的道路。感恩国家,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攻坚,对很多家庭贫困的学生减免学费,助学金、生活补助等,使得很多学生能够进入职业学校继续读书。感恩同学,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感恩同学的互相帮助和理解。感恩教育不仅使学生学会发现美,学会尊重身边每一个人,也使其在幸福的生活中具备了奋斗进取、自强不息的品质。

协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业的提高。例如:怎样提高自己的交往能力、如何正确地面对父母的责备等等。让学生在班集体轻松、愉快、自由的气氛中学习,正确地认识自我,调整自己的心态,提高抗挫折的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阳光向上的心理品质是班主任工作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它能使学生通过了解自我的动机,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我调控、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增强自尊心、自信心,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参考文献:

中职生感恩教育之我见 第3篇

关键词:中职生,感恩教育,感恩意识,独生子女

感恩是指感谢别人对自己的恩德, 它要求人们要常怀一颗宽容与回报之心, 记得周围人对自己的帮助而忘记不快乐的事。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 感恩被表述为仁、义、孝等, 是社会成员都应该具备的基本道德, 是社会文明发展和人与人之间和睦融洽的重要因素。今天的中职生正生活在一个信息开放而多元的社会环境中, 不同文化相互交流, 相互碰撞, 使本就思想不成熟的中职生深受影响。他们功利主义严重, 心灵沟通少, 情感交流缺失, 人际关系冷漠, 我行我素, 瞧不起父母、教师, 不懂感恩, 甚至在社会上、校园里动不动就因细微小事吵架、斗殴, 这已严重影响中职生的健康成长和社会和谐。

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感恩教育是思想道德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可以帮助中职生养成识恩德、感恩的习惯。常怀感恩之心, 会使人胸怀宽广, 人际关系和谐, 学业事业成功, 可实现校园和谐、社会稳定。

中职生感恩意识缺失的表现

以己为中心, 人情冷漠随着经济的发展, 社会文化的转型, 人们的流动性日益频繁, 人际交往日益打破血缘关系、地域关系的束缚, 向“陌生化”演变。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流日益减少, 变得逐渐疏远、冷漠。在这样的社会环境影响下, 有较大部分中职生以自我为中心, 不会感恩或者不愿感恩, 对恩情视为应该。有些中职生对别人的帮助无动于衷, 不懂得知恩图报, 甚至还以可怜的自尊为借口。例如:这几年来, 我校都有一部分学生受助于香港慈善机构梅州分会一千元港币作学费, 据我在上课时的随机调查, 几乎没有学生写过感谢信, 也没有学生邮寄过明信片之类的物品感谢过那些热心人士, 甚至有部分学生认为那是应该的。

孝心减退, 理所当然地索取中职生正值青春发育期, 思想活跃, 善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 自我意识强烈, 但同时存在着内心困惑、逆反和感恩意识淡薄问题。中职生的道德判断力不强, 对一些社会不正之风缺乏辩证理解, 把握不了主流, 造成认识上的偏差。例如, 中职生认为能知道自己偶像的出生年月、生肖、星座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但不知道自己父母亲的生日是无所谓的事情;认为在学校里遇见教师不打招呼, 也是一件最正常不过的事, 因为这位教师没有给我上过课, 因为这位教师曾经批评过我……另外, 他们内心也许在感激父母, 感激老师, 但基本不知道如何去表达对父母、教师的感激之情。

社会责任事不关己有较大部分中职生是独生子女, 他们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父母的溺爱让他们在情感上被动地获取, 形成了心中无他人、冷漠、自私、以己为中心的不知回报的性格特征。在学习生活中, 许多独生子女的父母紧盯着孩子的成绩, 一切围着“智能”转, 却忽略了对孩子最基本的道德和感恩教育, 忘记了如何教育孩子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这样成长起来的中职生很少有感恩的情感体验, 他们自主意识、权利意识强烈, 但自立意识、责任观念淡薄, 依赖思想、享乐思想严重, 满腹牢骚、怨天尤人。他们极少反思自己应该做些什么、能够做些什么, 对自身生活缺乏反省, 不明白自己的权利义务, 不清楚自己的社会角色。例如, 有两名学生推着自行车站在校门口闲聊, 校门偏窄, 他俩已占据了路宽的二分之一, 这时, 放学了, 大量学生、教师通过此地。但这俩名学生依旧站在那儿阻塞交通。有教师上前劝其避让, 他们不但不离去, 反而理直气壮地说:“老师, 你们不会让路呀?”

中职生感恩意识缺失原因

独生子女, 家长溺爱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开展, 我国独生子女数量不断增加。这些独生子女受几代人的关怀, 尤其是祖父母更是溺爱他们, 凡事包办, 甚少批评。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对现有的条件不珍惜已习以为常, 把索取都看作是理所当然。进入中职学校后, 许多独生子女学生体谅不到父母、教师的辛劳, 普遍缺乏爱心和责任感, 既不知道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 也不知道感谢教师的谆谆教诲。另外, 他们普遍不爱惜财物, 尤其是公物, 对己不克制, 做事不尽力, 在学校高消费、低成绩、难管理。例如, 我校三令五申强调爱护公物, 但教室门、走廊防护网、卫生间设备仍遭学生严重破坏。又如, 一次期中开卷考试, 《法律基础知识》这门课, 计算机班就有七八个学生只取得十几分、二十几分, 这显然不是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的智商问题, 因为有的学生在考试时仍能安然入睡。难道学生不知道缴纳学费后来学校干什么?不知道学费来自于家长的辛勤汗水?不知道教师上课时的苦口婆心?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家庭生活条件普遍较差, 孩子从小就能感受到父母的艰辛, 也自然而然地接受到情感教育。而现在, 改革开放带来了家庭生活的彻底改变, 绝大多数人已不愁吃不愁穿了, 许多孩子向父母表示“您辛苦了”的时候, 父母往往会说“你把书读好就行了”、“其他事不用你管”。长此以往, 孩子们自然就认为父母奉献、自身索取是理所应当, 不必多想, 缺乏感恩的情感体验使他们缺少爱心, 缺乏责任感。

学校教育, 重技轻德一些中职学校过于注重教育的功利性, 过多地把学校中心工作放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上, 强调提高就业率, 而忽视德育。校园缺乏感恩的文化氛围, 难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学校只管教书而不管育人, 感恩教育很难实质性地进入中职课堂的教育范畴, 学校的道德教育未能有效内化为学生的品德素质。很多学生出现了品行障碍或发展偏差, 诸如知行脱节、表里不一、自我中心, 人际冷漠、价值迷失等。学校是有责任的。例如, 有十几位机电专业的学生被一家冰箱厂录用去实习, 第一天报到, 就要求厂方让他们当师傅, 不要再有试用期, 在厂方没有满足其要求的情况下, 竟然集体旷工。

社会环境, 急功近利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社会财富分配不公及贫富差距过大等问题开始具体化、表面化, 道德主体的多样性和利益关系的直接性逐渐凸显出来。随着现代社会信息技术进步带来的各种致富信息被无限放大现象, 人们内心产生的“不公平感”和致富机会与致富能力的“相对剥夺感”也被迅速激发和强化。当感恩文化被人们遗忘和忽略, 社会生活中有恩不报的现象越来越多时, “谁帮人谁就是傻子”、“硬起心肠来做人”就会成为道德领域的非正义集体无意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竞争与优胜劣汰的经济原则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导致人际关系的功利化和物质化。一些人过分追求西方的所谓“个性”、“自由”, 将“张扬个性”扩大化, 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只知“我该怎样”, 不知“该我怎样”;只知“我要什么”, 不知“要我什么”。加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奉献社会的人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报答, 也给知恩图报的人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例如, 班级分配劳动任务, 有的学生不愿听从班主任的安排, 总认为这是学校应该请杂工来做的, 学生是交了学费的, 来学校是学技能的。

对中职生进行感恩教育的对策

搭建教育平台, 营造和谐校园“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积极和谐的校园氛围对形成和发展中职生的感恩情怀会起到良好的作用。职校作为中职生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 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中职生的健康成长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 应把感恩教育渗透到学校工作和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 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应建立更加温馨、充满友爱的伙伴关系。例如, 当教师走进教室, 学生们齐声高呼“老师好”时, 教师应该礼貌地回应一声“同学们好”。在校园或其他场所, 若教师遇见学生, 可放下架子先向学生打招呼, 这样亲近学生, 甚至会让学生感动。久而久之, 教师的言传身教必然会让学生理解亲情, 接纳他人;必然会让学生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必然会让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得到良好发展,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成为谦和、礼貌、尊重父母和师长的人。中职学校应成立感恩教育领导小组, 全方位、多角度地做好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宣传发动工作。其活动模式可以是:首先, 以学校团委 (学生会) 为中心组织学生学习真实感人的感恩事例, 或组织学生讲述“你知道的感恩事例”, 然后组织学生到国旗下进行感恩宣誓。其次, 以专业班级为单位以感恩为中心内容编写黑板报、橱窗评比, 或让班主任引导学生给父母书写感恩家信。再次, 由各专业班级组织本班学生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感恩活动。最后, 由学校团委 (学生会) 组织评选校园感恩人物并由学校大张旗鼓地进行表扬。

教会知恩、识恩, 增强感恩情怀如果一个人不能知恩、识恩, 那就不可能感恩。对学生实施感恩教育, 教师应先教会学生知恩、识恩。对此教师可用的方法有很多, 现列举两例。例一, 可引用日本教师的方法:日本有位教师让学生问明妈妈他 (她) 出生时的重量, 到校后告诉教师。上课时, 教师宣布做体验“十月怀胎娘辛苦”的游戏, 接着, 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袋子装上与每个学生出生时相等重量的沙子, 让学生把沙袋挂在肚子上一节课的时间。拆卸袋子后, 教师让每位学生谈谈“十月怀胎娘辛苦”的感受。据说, 现场就有许多学生被感动得哭了。例二, 可引导学生理解压岁钱后面的含义。教师可以这样问学生, 你们收过压岁钱吗?学生回答肯定有!给钱的都是哪些人呢?当学生七嘴八舌说完, 教师可这样再问学生:“路人有没有给过你压岁钱?为什么?”当学生愣着时, 教师便可郑重地告诉学生:“压岁钱是亲情 (友情) 之体现!”当学生知恩、识恩之后, 教师就应引领学生知恩图报, 指明学生报恩的最好方法就是做父母文明礼貌懂事的好孩子, 在校读书不让父母担心, 以诚意和实际行动多做善事。感恩教育是道德和情感的教育, 这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准和教育技能, 善于把教育目的寓于各种精心选择、设计的情境之中, 在教育的全过程都与学生交朋友, 更多地以平等的身份进行沟通与交流。教师只有在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 才能打动、感化学生, 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最佳教育效果。学校可定期组织由学生、家长参加亲情活动。通过系列亲情活动, 纠正一些家长教育其子女的落后意识、认识偏差等问题, 号召家长从自身做起, 做好榜样, 给孩子感恩的机会, 善于利用亲子关系互动来构建家庭教育中的感恩体系。例如, 当孩子生日时, 家长可给孩子打电话说说祝福的话, 或自制贺卡, 或购买小礼物寄给孩子, 让孩子体会无限的父母之爱, 感受父母带来的无比快乐!亲情活动既能充分让家长表达对孩子的爱, 又能给孩子创造一个对父母、长辈表达悔改、感谢之情的机会。可以相信, 在众目睽睽之下的承诺, 肯定是纯正真诚的承诺。“人贵有自知之明”, 许多人都想给公众留下美好形象, 都不想丑化自己。所以, 亲情活动一定能增强中职生的感恩情怀。

矫正认识偏差, 实践奉献爱心感恩教育中的一大障碍是社会或生活中出现的某些不公平现象。当中职生看到这些现象时, 可能会形成一种负面心态。例如, 有的人是真的做了好事, 却被误认为是肇事者。对社会上发生的一切, 应引导学生把它理解为“家事”, 应心怀仁爱, 像关爱自己的亲人一样, 关爱社会, 不仅要批评社会负面现象, 更重要的是要积极支持和宣传社会正面典型。绝不应该把自己仅仅当成看客, 以挑剔的眼光盯着国家为我做了什么。应该多想想, 我能为国家、为人民做些什么。每个人都受到过许多恩泽, 如父母的养育, 师长的教诲, 亲友的关爱, 他人的服务等等。只有学会感恩, 少些抱怨, 多些宽容, 才会快乐。怀感恩之心, 行报恩之举, 才是积极的人生态度, 才是正确的价值观念。社会实践是磨练人、锻炼人的有效手段。感恩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形式上, 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体会感恩与施恩。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了解社会提供了可能, 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能真切体会到人间的真情, 对中职生良好素质的养成有着重要的价值。在实习实践活动中, 学校可引导学生服务社区, 服务企业, 服务家乡, 或让他们做社会调查, 或让他们访问一些感动社会的先进人物。这样, 通过所做、所闻来激发学生报答社会、感恩社会的深切情感。

感恩是一个人不可磨灭的良知, 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哲学;感恩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一种美德。感恩教育是一种以情动人的情感教育, 以德报德的教育, 以人性唤起人性的教育, 应是中职学校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中职学校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感恩教育, 使中职生知恩、识恩。学会感恩, 学生走向社会才不至于迷失自我, 忘乎所以, 才不会怨天尤人, 才会懂得理解人、同情人, 好好工作, 回报社会。

参考文献

[1]王文科.感恩文化的美德与道德教育的重建[J].桂海论丛, 2008, (6) .

[2]李华臣, 贺伟.浅析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及培养[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5) .

[3]尹映霞.大学生的“感恩”教育与责任感的培养[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2007, (1) .

[4]黎进, 曾强.新形势下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意识教育的几点思考[J].湘南学院学报, 2007, (1) .

[5]刘卫琴.感恩意识及感恩教育探析[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 (6) .

[6]范开菊.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与重塑[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8, (6) .

[7]李荣国.适应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J].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8, (2) .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 第4篇

一、中职学生心理特点的具体表现

1.学习动力不足,自卑感强

中职学生大多来自农村贫困家庭,有些学生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由奶奶爷爷抚养长大,缺乏必要的家庭关爱。部分家长甚至抱着能长个、能养大的标准养育孩子,造成很多中职学生是“被上学”的。因此,不少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再加上来自社会和自己对职业教育的偏见,他们认为自己低人一等,未来渺茫。部分学生因此自信心丧失,自卑感严重。

2.自我意识凸显,集体观念较差

对于十六七岁的中职学生而言,他们意识到自己已经长大,逐渐将注意力集中到自我上。他们不仅能够逐步地客观认识自我,而且在自我表现、自我防卫和自我珍重等方面也形成了比较理智的独立意识。在一定程度上,他们已经把自己当作“成人”对待,希望逐步摆脱对父母的依赖,渴望在社会上受到尊重,享有一定的社会权利和地位。但是,由于受到一些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和家庭生活观念的局限,他们又容易在心理上表现出自私和极端的一面,漠视学校的关心和同学的帮助,面对利益选择时往往以个人为中心,奉献意识和集体意识不够,纪律松懈,社会和集体责任感欠缺。

3.渴望被认可,但人际关系欠佳

“展示自我、体现价值、渴望被认可”是中职学生心理的一个显著特征。但是,部分中职生由于性格内向、心思敏感,表达能力不足,缺乏为人处世的能力,再加上害怕被嘲笑、不愿甚至不敢与他人交往,因而造成人际关系障碍。

4.就业期待与悲观心理并存

对中职学生来说,面临的最根本的问题是如何就业,他们一方面对未来的工作充满期待和向往,希望早日毕业、尽快就业,为家庭分忧;另一方面又对自己的未来深感焦虑,认为研究生、本科生找份工作都不易,更何况自己只是个中职生呢?正是这种焦虑和悲观心理,导致不少中职学生学习期间得过且过、患得患失。

二、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举措

1.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四级网络体系

健全的管理机制和工作机制是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保障。为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中职学校应该建立“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学生科—班级心理委员—宿舍心理信息员”四级网络体系。其中,学生科要设置专门的心理健康工作人员落实学校的心理健康工作计划,负责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2.科学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中职学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学校要按照要求把心理健康课程列入人才培养方案,开足课时。教师在规划和设置心理健康课程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对授课内容进行针对性的设置。同时心理健康课程是集知识传授、心理体验、行为训练为一体的特殊课程,要采取角色扮演、启发式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分组讨论法、心理测验法、行为训练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要让学生真正意识到,健康不仅要求躯体无病、体格健全,而且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掌握心理学知识并运用所学的心理调节方法,解决自己的心理困扰,提升自身心理素质。

3.做好个体咨询、团体咨询和心理知识讲座活动

中职学校要建立规范、功能齐全的咨询室,包括预约等候室、个体咨询室、心理测量室、情绪宣泄室、沙盘游戏室、音乐放松室等功能室,帮助学生实现自我调节。学校要做好整体布局、科学规划,既要有心理咨询师对个体进行开导、对学生集体进行心理专题讲座,又要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有效心理疏导,帮助他们解决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挖掘潜能、完善人格,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4.因材施教,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和学生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以持续的耐心给予他们更多关心、理解和尊重,使每个学生能最大限度发挥自身潜力。同时,作为专业课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努力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与专业课程间的有效融合,专业课的讲授要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增强学生的感悟能力。

5.重视宣传,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中职学校要高度重视心理健康宣传工作,提高全体教职工的认识,集众人之力,做好心理健康宣传活动。学校要利用展板、电子屏、广播、校园网站、微信平台等多种媒介向学生宣传心理健康知识,采取心理剧、心理知识竞赛、心理电影评析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丰富学生课外活动,增进学生心理健康,做好学生心理保健。

总之,当前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仍不容忽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教师只有结合实际不断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才能把握中职学生心理的特殊性,有针对性地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培养出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力强的高素质中等职业技能人才。

幼儿感恩教育之我见 第5篇

尤溪县联合中心幼儿园 晏燕苹

感恩是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古人说得好:“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施恩的人,未必图报。但受恩的人,应心存感激。学会感恩,才能承担起对父母、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

然而,自古以来,中国的父母一直把“一切为了孩子”看作是自己最大的人生目标。而当今物质条件极其富有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宝贝,这个最好吃,都给你吃!”“宝贝,这个衣服最漂亮,爸爸妈妈给你买!”“宝贝,你想要什么,爸爸都满足你”„„而稍微没有达到他们的要求就大哭大闹。加之现在很多都是独生子女,有的家里六个人(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围着他一个人转,这些小宝贝、小皇帝、小太阳的身上,很多时候所表现出来的性格是“自私、霸道、任性”。这在很大程度上与我们的教育有直接关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要教育幼儿“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良好的情感是在童年时期形成的.如果童年蹉跎,失去的将无法弥补。”在幼儿期对其进行感恩教育,孩子的习惯容易养成,因此,在幼儿时期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应该怎样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呢?

一、树立正确的观念,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洛克的《教育漫画》中指出:“儿童的举止大半是模仿出来的。”作为与孩子朝夕相处的教师和家长来说,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等都会在潜意识里影响孩子,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可能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教师,除了组织正常的感恩教育活动以外,在平常的其它活动方面也 应该树立榜样。如老师之间,师幼之间在文明礼貌用语上的使用。让“你好”“谢谢”“不用谢”“请”“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语时常挂在嘴边,对于小朋友对老师的帮助,要非常诚恳的对幼儿说一声:“谢谢”,小朋友受到老师的尊重,也会不自觉的去尊重别的小朋友、父母或是老师。

作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孩子的的健康成长。父母对老人孝顺,孩子长大后就对父母孝顺。因此,家长可以利用节假日时主动带着孩子回去看望老人,表达对老人的关心和想念。父母也可以让孩子一起做做家务,一方面体验劳动的快乐,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辛苦与艰辛,要让孩子学会分担,并感恩所得到的幸福生活。如到了4岁以后就可以自己收拾自己的玩具,吃饭的时候摆好碗筷,帮父母打好饭,下班回家给父母提鞋子,让孩子端杯水等等。同时家长还应该培养孩子主动对他人施恩的意识,如跟其它小朋友一起玩耍的时候要学会谦让,引导他们乐于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还可以带领比自己小的小朋友友好的一起玩耍,以此来培养他们的爱心和责任心。总之,生活在充满感恩和爱的环境里的孩子就更有爱心,责任心,就会感恩他人,感恩社会。

二、注重生活细节,并给予及时的鼓励

鼓励是孩子实现某种活动的催化剂。当孩子的感恩活动还处在萌芽状态的时候,鼓励是非常重要的。而幼儿感恩活动体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这就要求我们时常关注幼儿的生活事件,关注孩子们的言行,并做出正确的评价。如小朋友在午睡的时候,小惠小朋友裙子后面的拉链拉不下来,很是着急。这时,琦琦小朋友看见了,就过来主动帮助她把拉链拉下来,小惠非常高兴的对琦琦说:“谢谢你”,琦琦说:“不用谢”。看见他们互相帮助而且还主动道谢,我对他们两个小朋友在全班进行了表扬。从那以后,像这样的事情在我们班就越来 越多,如帮别人端饭,拿纸呀,互让玩具呀,小朋友之间的争吵少了许多,并且孩子之间的相互友爱之情正慢慢蔓延开来,不仅在班上,对侍家人也是如此,上学期的半日开放活动,我们班的张祥镇小朋友见妈妈来了,就主动把小椅子抬到妈妈那里,让妈妈座。这就需要家长和老师对孩子们的观察要仔细,对他们的行动做出肯定,这让感恩活动才能持之以恒的继续下去。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

我们都知道,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因此要重视游戏对幼儿感恩教育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如在语言活动“萝卜回来了”这个活动中,我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对故事进行触角扮演,体会故事中小动物们处处想着别人,感受爱和温暖。在健康活动“为小企鹅搭房子”这个活动中,体会无家可归的可怜,并克服重重困难帮助小企鹅,体会帮助别人后的快乐。通过各种游戏活动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这样的角色体验能使感恩教育能够在实践层面上“活”起来,逐步培养幼儿感恩意识。

四、利用节日契机,诱发感恩行为。

我们要注重利用各种节假日,例如中国传统节日三八妇女节、儿童节、重阳节、教师节、国庆节等这些节日都是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的契机。在节日时,给他们讲讲节日的由来,通过讲一些感恩的故事丰富他们对这些节日的认识,深化他们对节日的了解。此外,还可以开展各类感恩主题活动引发幼儿感恩行为,例如在这些节假日里,指导幼儿亲自为教师、同伴制作卡片,或用图画来表达对父母、老师的感谢之情。这些节日活动的长期开展能潜移默化地让孩子由关爱单独的个人扩大到关爱个人所属的集体和社会,为将来自发感恩行为的实现奠定基础。

五、加强家园合作 在充分利用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同时,我们还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加强家园联系,使幼儿感恩教育双管齐下,收到双重教育效果。

首先,幼儿园通过各种渠道广泛向幼儿家长宣传感恩教育相关知识,如利用家园联系栏向家长宣传感恩教育的意义,向家长发放关于如何引导幼儿学会感恩的宣传单,面对面的交流感恩教育的小窍门等等。做为幼儿教师,不仅只停留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更应该成为幼儿教育专家,为家长在教育过程中排忧解难,你的帮助能为家长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让家长信服你,那么,你所宣传的教育理念才会被家长认可,家长才会主动积极的配合你的工作。

其次,定期开展半日开放活动。每学期至少开展两次半日开放活动,在活动中组织感恩特色主题的亲子游戏。教师有意识的让家长和孩子一同参与到一些感恩主题活动当中,从中共同体会感恩,学会感恩。

初中生感恩教育之我见 第6篇

感恩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已越来越引起各级学校的重视。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应充分发掘教科书中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对初中生进行感恩教育。

一、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感恩并非与生俱来的天性,它需要教育来点拨和引导,要通过教育来帮助人们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并对其回馈以感恩的眼光,从而形成一种感恩的心态、品德和责任,进而外化为感恩的行为。感恩教育应该从小抓起。对初中生来讲,感恩教育同样不可或缺,当前在初中生中开展感恩教育显得十分必要。

首先,感恩教育在我国历史悠久。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感恩优良传统的国家,历史上流传的许多孝敬父母的感人故事都是感恩文化的体现。“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些经典诗句集中反映了人们的感恩情怀。学会感恩、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值得我们不断继承和发扬

其次,感恩教育有助于提高德育实效,实现德育目标。在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对自然心存感恩,懂得人与自然息息相关,可以培养学生积极的环保意识,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对社会的心存感恩,了解人与社会紧密相连,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对他人的帮助与关心心存感恩,领悟人与人之间关爱的真谛,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素质,与他人和谐相处„„这样,不仅可以减少中学生群体中的忘恩现象,避免感恩心缺乏所造成的悲剧,而且可以培养中学生的责任意识,帮助中学生形成健康的思想情感和健全的精神人格,从而提升其精神境界,完善其生命,这也是学校德育孜孜以求的。

第三,感恩教育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助推器。感恩教育可以培育和提高人们的和谐文化素质,让人们尽可能以感恩的心态和理念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来处理人与人、人与事、人与社会等关系,可以有效地化解校园内的人与人之间的矛盾,防范各种尖锐矛盾的发生和发展。如果校园中的每个人、每个班级、每个处室或班组都崇尚感恩理念,做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学校就会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少一些指责和推诿。

二、感恩教育的内容

1、珍惜生命。珍惜生命,是对大自然的最好的回报;父母茹苦含辛养育我们,就是希望我们长大成人,一生平安,珍惜生命。是对父母的最好的回报;祖国,社会,为我们提供健康成长的阳光土壤,珍惜生命,是对祖国对社会最好的回报。珍惜生命,就是要爱惜自己的身体,滋养自己的精气神,就是要远离危险,包括交通违章、吸毒,还有形形色色的犯罪。

2、承担责任。感恩教育要渗透承担责任的教育。感念父母之恩,要孝敬父母,听父母的话,不让父母为自己的成长过分忧心;感念祖国之恩,就要报效祖国,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作贡献,在祖国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遭受威胁时,要挺身而出,甚至不惜献出宝贵的生命,这和珍惜生命的教育不是相互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珍惜生命教育不是苟且偷安的教育,“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舍生取义”,是古人早已弄明白的道理。

3、学会和谐相处。感念自然之恩,要形成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要学会和大自然生灵的和谐相处;感念社会之恩,要学会和不同性格的人相处,和不同阶层的人相处,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处,做到人际关系的和谐。

三、感恩教育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必须做好“感恩”的榜样。

在进行马列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同时,进行感恩教育。同时也要求教师言行一致。以身作则。对中学生来说,“感恩”意识的形成,不可能仅仅从书本上学到,而须从周围的环境去耳濡目染,去感受效仿。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做好“感恩”榜样。不断地对他们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

2、感恩教育要融入到日常教学中。

第一,要充分发掘教材中感恩教育内容。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所表现的“恩”是丰富多彩的。有父母之恩、祖国之恩、社会之恩等。新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中也强调“本课程标准根据品德教育的目标,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围绕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等关系。如七年级《思想政治》教材中的热爱劳动,艰苦奋斗;热爱科学,勤奋学习;尊敬师长,孝敬父母;遵纪守法,文明礼貌;忠诚老实。追求真理等内容,从各个方面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感恩文化传统和道德要求。

第二,要设计利用各种感恩情境。

让学生自己去体会“感恩”的重要意义很有必要。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灵活运用现代教学方法,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法、点拨法、讨论式、图表法、比较法、归纳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要用以多媒体为代表的多种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替学生主体提供文本语音、图形、图像或一段活动影像等信息源,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

第三,要在生活中去实践。

感恩教育的生活实践有多种表现形式。既可以是为你的感恩对象做一件事情,如教学生亲自做一些感恩卡片,学会唱一些感恩的歌曲,在特定的时间献给特定的人,或是在特定日子为特定的人做一些令其感动的小事情;也可以鼓励学生把别人为其做过的比较感动的事情写成周记或作文。在班上宣读;还可以指导学生亲自去做、去体会,与家长、老师进行换位后做一做家长与老师的事情,从而感知父母、老师对自己的恩情。

3、感恩教育需要尊重学生。

现代学生自我意识增强,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这是合情合理的。教育者关心学生,学生才会将心里话说出来。马克思说:“只能用爱来交换爱。只能用信任来交换信任。”感恩教育要求教育者做到“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就是说,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不仅是思想上的交流,而且是情感上的交流,双方互相尊重,感情才相通,内心深处才能产生共鸣,学生才会真正地接受感恩教育。

中职语文教育之我见 第7篇

中职语文教育之我见

目前中职语文教育中存在诸多的问题,她结合中职教育的现状和个人的.教学经验,针对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提出了五点改进措施.

作 者: 作者单位: 刊 名:网络财富 英文刊名:INTEMET FORTUNE 年,卷(期):2009 “”(12) 分类号:G71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育   学习兴趣   学习态度  

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之我见 第8篇

一、自我定位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

(一) 专业选择很重要

我在职业学校从事了八年的德育教学和两届班主任管理工作, 其间接触了很多学生, 也接触了很多家长, 大多数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定位不够准确, 有的学生认为自己就是因为成绩不好考不上高中才没办法被迫选择来职校读书, 对于自己的将来定位为反正都是出去打工, 学什么专业都无所谓的态度。而有另一部分学生虽然对专业和将来所要从事的职业有一定的关注, 但是定位也不够准确。一个学酒店管理的同学说“我要当空姐”, 一个会计专业的同学说“我一出来就是注册会计师, 一个学计算机专业的同学说我喜欢上网, 选择计算机专业我可以去当网管, 这样上网就不用钱了。他甚至去嘲笑一个学营销专业的同学说“你那专业有什么学法, 出去还不是去卖东西……。当然, 有些家长还是很“关心”自己孩子的专业选择的, 但是“关心”的方式让人有些不解, 因为他们从不去问自己的孩子喜欢什么, 也不去观察自己的孩子擅长什么, 只是一味的向学校招生办的老师询问什么专业最好找工作, 就一言堂的为自己的孩子决定学什么。而有些家长抱着不管能不能学到东西, 找个地方托管让学生不至于到处乱跑的态度。而这些都无形中造成了学生在很盲目的情况下选到了不适合自己的专业, 为将来就业的困难埋下了一丝阴影。

其实, 要解决这些问题并不是很难, 对于学生来说, 选专业之前做好自我定位, 正确分析自己的兴趣, 因为只有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专业, 那么在将来的学习和以后的工作中才会得兴应手。而在具体的学习中, 如何培养和保持兴趣也显得非常的重要, 因为有的同学一开始认为自己对所学的专业是感兴趣的, 但是由于没有学好专业课和其它基础文化课, 时间长了也会变得越来越没有兴趣。特别向学生强调, 有时所谓的“不感兴趣”的决定是否是自己的真实想法, 因为有部分学生是因为不了解。因此, 了解专业、学好专业可以帮助部分学生培养自己学习某专业和将来进入某职业群的兴趣。对于一些已经选择了自己不感兴趣的学生来说, 如果没有了退路, 培养自己对所学专业的兴趣是唯一的选择。对于家长来说, 转变对于自己孩子的全部包办的方式, 将选择权交给自己的孩子, 同时应该做好的是积极引导自己的孩子, 看看他们真的喜欢什么, 擅长什么, 而不是一味的追求所谓的“热门”专业。

(二) 正确评估自己是基础

中职生对社会及自身缺乏认识导致对未来期望值过高。很多中职生对自己的未来过高估计, 我在问到很多学生对于将来想找一个什么样的工作的时候, 就听过不止一个学生这样的回答:“我非五千一月以上的工作不干”, 一个学计算机的学生说“我想当比尔盖茨”, ……而有不少的中职学生却恰恰相反, 他们认为自己已经是被中学老师放弃的将来没有“出息”的孩子, 反正中职混混两三年也是出去打工, 还不如现在去打工好。在具体的担任班主任期间, 我也经历过了好几个学生在读完一个学期放假回家后就再也没有回学校, 联系之下才知道出去打工了。对于中途退学的学生, 我在痛心之余也感到我们作为老师, 对刚入学的学生引导他们正确评估自己是非常必要的。

因此, 无论作为德育课老师还是班主任, 对于那些过高估计自己的学生, 我们能做的是教育他们, 不要好高骛远, 眼高手低。引导他们平时多去人才市场了解就业行情, 了解市场所需, 教育他们从基层做起, 在进行择业时, 可以先就业后择业。而对于那些过低估计自己的学生, 我们能做的是鼓励他们, 社会上需要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 只要自己努力行行可以出状元。同时可以邀请往届毕业的学生回学校做专题讲座, 谈谈他们的奋斗经历, 讲讲他们的成功经验, 必要的时候可以安排学生与往届毕业生的联谊帮带活动。

二、环境分析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条件

(一) 家庭环境分析

中职学校学生对于自己未来的选择和家庭环境密不可分, 其中, 家庭成员组成、家庭成员所从事的职业以及家庭经济环境都是分析的要素。比如说, 很多学生会选择自己家庭成员从事的职业作为自己的理想职业, 因为他们从小在家里耳濡目染, 对相应的职业比较了解, 在具体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 我发现有不少这样的情况, 当时广告专业的31个学生中, 有5个是家里本身就是从事广告设计的, 当然这其中也有在选择职业时尽量避开自己家人所从事的职业的情况。从家庭经济条件来说, 对学生的影响也不小, 比如在我所教授的学生中也有选择来中职学校并不是因为成绩不好, 而是由于家庭经济比较困难, 想到来中职学校读书费用少, 能够提早就业缓解家里经济压力的考虑。

(二) 社会环境分析

虽然现在大多数的单位在招聘员工的时候对学历、职业资格证会有相应的要求, 但是伴随着许多高分低能、高学历低实操技能的现象出现, 凭借拥有扎实基本功、熟练操作技能的中职毕业生就成了香饽饽。这对中职学生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 如果不凭学历, 我们中职生的技能该如何扎实、如何熟练?而每年的职业资格证书的“低获取率”不仅是学生, 也是我们老师应该考虑的。如何让我们的学生变得不仅是熟练操作、而且是技术熟练操作的受用人单位欢迎的人才。因为职业资格证是就业的敲门砖, 让我们的中职学生拥有它也是这个环境要求我们的。

三、拟定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是关键

(一) 我们在前年做了一个关于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的课题时, 曾对初入学的中职生进行过调查, 发现不少学生是没有目标的, 要么就是目标太多。这两种想法都不好, 没有目标学生就会在学习特别是遇到困境的时候无所适从, 缺乏动力。我经常给学生说:“目标尤如你人生航行的灯塔, 如果没有目标, 你就没有灯塔的指引, 很可能你会走弯路止步不前, 也有可能让自己迷失在茫茫大海之中。”如果目标太多也不好, 定不下来的目标会让你的努力没有方向, 更会分散你的努力, 最终很可能会一事无成。

在具体的授课中, 我会要求同学们尽量列出自己将来想要达到的目标, 然后通过课本上要求的“筛一筛”, “量一量”, “比一比”, 最终确立一个最优方案作为自己的最终目标, 同时教导同学们在目标的确定上要结合实际, 学会取舍。

(二) 光有了目标还不够, 如果没有切实贯彻执行的措施, 最终还是只会沦为空想甚至是幻想。在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讲解方面, 我将这部分作为讲解指导的重点, 我会引导学生以时间为主线, 将自己的最终目标分解为三个阶段完成。包括在校学习期间、初涉职场期间、职场晋升发展期间。如果目标在执行的过程中出现提前或延迟完成的情况, 可以适时的作出相应的调整。

然而对于一个初入中职学校的中职学生来说, 《职业生涯规划》不仅仅是一门课, 对他们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它可以帮助中职生认识自我, 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专业, 树立自己的目标, 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 知道自己这一步该做什么, 下一步该做什么, 最终帮助中职生顺利完成从“学校人”到“职业人”的转变。

参考文献

[1]蒋乃平, 杜爱玲.职业生涯设计[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2]王炜.关浅谈如何指导中职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J].中等职业教育, 2006, (16) .

[3]廖利华.对中职生进行生涯教育的必要性[J].校长阅刊, 2006, (8) .

[4]杜映梅职业生涯管理[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6.

中职生情商培养之我见 第9篇

关键词:情商;情商培养;措施

G715.5

现代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中职生的良好的情商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现阶段中职学生的情商存在偏低的问题,迫切要求中职教师树立促进学生发展观念,不仅要重视学生智力的培养,更要重视情商的培养,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

一、中职生情商分析

中职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是中考的落榜者,是大多数人眼中的“差生”,虽然他们的智商和普通高中的学生没有太大的差别,但老师和家长的长期不认同,社会的不认可造成他们情商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普遍存在自卑心理

在小学、初中教育阶段,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制约,学校、教师都只重视知识的记忆和应试的技巧,不顾学生的应具备什么素质,把学生的学业成绩当成是获得尊严的唯一方式,当他们进入中职学校后,不只学习文化基础课,还要学校专业课,学习任务繁重,特别是在专业技能学习上,竞争更加激烈,很多学生因为学不懂专业课和技能,再次加重了失败的感受,产生了放弃学习,放弃进步的机会,进而导致他们不善于沟通和交流,这都导致了他们破罐子破摔,致使他们自暴自弃、生活无目标无计划,自我意识差、应对焦虑能力差,出现自卑、沉默的反应,乃至发展到厌学和逃学。

2.自控能力差

根据调查中职学生中父母受教育水平绝大多数属于高中以下,家庭教育缺失,班级留守学生居多,心理脆弱,不敢面对困难和挫折,漠视集体生活和社会活动,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差,并且中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语言和行为容易受感情支配,相对普高而言,中职学生责任意识较为缺乏,更易出现逃课、聚赌、斗殴、违法、脾气粗暴、任性冲动等行为,这些行为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

3.人际交往困难

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并且很多学生的家长长期在外地打工,在家庭生活中过多的得到了来自父母和长辈的溺爱和娇惯,具体表现是: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与人沟通的能力;没吃过苦,依赖思想强,没有社会责任感;容易冲动,与别人容易产生矛盾,缺乏心理克制;也有一些学生过度自尊,非常重视自己留给别人的印象,常常掩盖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其结果是再次出现交往失败。

4.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

市场经济的冲击和各种社会文化冲突,让中职学生困惑,比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思潮,严重影响了学生情商的发展,造成了消极的影响,在加上社会上一些人对中职学生的一些偏见和歧视,使得中职学生出现了许多的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由于不少中职学生的成绩差,有时即使他们做了一点好事,也无法及时的得到肯定和表扬,让他们形成了不管他们这样表现,都无法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表扬与信任。

二、中职生情商培养

中职学生情商培养,做为教师首先应以“四心”为基础,即爱心、细心、耐心、全身心,投入到中职学生的情商培养上来。俗话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也就是师爱的一种写真。作为老师首先要用心去对待每一位学生,传递给学生的是一份爱,爱是教育的灵魂,我们老师要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用伟大的爱心去滋润,去感化无数颗学生的心。在日常教育生活中,我们老师有了爱心外还要万事做到细心与耐心,主要包括对学生学习思想、生活上的全面关心与爱护。即父母想到的,教师想到了,父母未想到的,教师也想到了。平日里细心去观察身边的每个人每件事,遇事要耐心地去分析去调查。力争用你的真情去打动他,让他感受到你的关心你的爱,让他从内心深处觉得你是为他好,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心悦诚服的听从你的教育。师生关系的演变一般经历由亲情到友情最后才是师生情。作为教师,多教给学生的是宽容、仁爱谦让,多灌输的是理想、情操、道德。实施教育过程中允许学生犯一些错误,犯了错误不应一味的指责批评,而应与学生多谈心、多交流沟通,多站在未成年人的角度想一想,本着理解的原则,摸清其犯错误的原因和动机。教师只有这样全身心地将自身的爱心、细心和耐心投入到教学育人的过程中去,勇于创新,一定能把职业学校学生的情商教育提升一个新台阶。

“四心”是教育的基础,是培养学生情商的基本要素。作为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形式上.要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老师对他的爱。从小事做起,从点滴抓起,我们在教学中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是学生情商的塑造者。“情智并重”才是当代学生教育的落脚点,我们要坚持“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紧”。

其次,中职教师要立足“三学会,三培养”为原则,即: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办事能力及专業技能。作为一名学生在走进校园的第一天起,首先要想到的是自己想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怎样做一名合格的学生。邓小平教育理念中,要求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的观点,也正体现了教育的本质就是学会做人。只有学会了做人,才能用正常的心态去处理身边所发生的事,也只有这样才会更好地融入到学习中。而我们老师要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终极目标,同时加强培养其平日里的办事能力和专业技能。

智商诚可贵,情商价更高。情商虽然有天生的成分,但也课可以加以塑造和培养。在教学与管理当中,教师应融入激发兴趣,磨砺意志等心智培养,使学生的智慧技能与情感技能协调发展,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焦姬萍、秦从英.高职学生情商培养内容与对策的研究[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1

[2]颜晓华.如何培养中职学生的情商[J]新课程研究[J]2011.08

[3]金兰.当代学生情商的分析及培养[J]2007.6

[4]李斌.浅议情商培养与中职学生职业道德的形成和发展[J]2008.5

上一篇:工程船舶管理下一篇:学校食堂会议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