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的孩子作文

2024-07-11

被遗忘的孩子作文(精选10篇)

被遗忘的孩子作文 第1篇

被上帝遗忘的孩子作文1000字

女孩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接着,迈出第二步,第三步.....慢慢走到了轮椅旁,坐下,望着窗外,即使看不见,也能聆听。女孩,开始接受一切,开始与同学来往,开始与父母交谈心事了,从此在别人眼里,一个活泼开朗的女孩活生生的站在所有人面前了。因为什么,因为女孩知道——

女孩已经有了自闭症晚期,是自己找医生查的,她的父母全然不知,她不想伤害父母,她想让自己的形象在同学心里有个好的印象,她想让自己的余生过得快乐些美好些,她没有刻意去模仿去装,只是表达出了真正的自己,同学们都知道了,这是个天真烂漫,活泼开朗的女孩,但是都不知道为什么忽然变化如此之大,谁都不知道,女孩为了能在同学眼中留下最后的美好印象,摔了多少次,腿上全是青紫色或者鲜红色的伤口;在每天夜晚,一个人蒙在被窝里,偷偷的.哭,默默的哭泣,身子缩卷成了圆形,本来很想出声但是忍住了,梦到梦都会默默地流下眼泪,女孩也不知道,不知道为什么在别人眼里那么开朗而且不是装,在面对自己却没有理由地哭,也许是要离开这个世界的原因,也许是没看清过世界的原因,也许是平常跌倒的泪,这些都也许是。

这一天,是医生所说女孩的最后一天了,女孩坐在窗边的轮椅,望着外面,好像女孩渴望看到渴望外面,但是对于女孩来说都迟了,女孩开始嘴边钩钩弧度,也许是她想到来了开心的事情,但是最后却是默默的流下眼泪应该是想到了不开心的事情或者是要离开了,所以哭,最后,女孩终于忍不住,出声哭了,但是还是强制了声音,害怕门外的爸爸妈妈听到。就像人生走完了,快到了奈何桥,回顾一声的欢欢喜喜,痴痴情情,爱爱恨恨。

女孩到班里,笑着跟同学们说我要转学了,保重噢。这句话包含了多少伤感,多少泪,多少血,多少爱,多少勇敢,却被同学误以为走了,还打招呼,看你转学好吗?

女孩回到家,说自己逃学了,便回到卧室锁住了门,不管外面的父母声音吼得多高,同学们背后说得多不好,安然地摸索着走向那张陪伴着女孩四年的蓝绿色小床,慢慢地坐下,躺下,拆开纱布,安然地闭上了无神的眼睛,就这样,安然地睡着了,比睡美人睡得久,比睡美人待得久,等得久躺得久........

就这样,一生,恩恩怨怨,走完了,仿佛一切一切都被女孩走上奈何桥那一瞬间决定,仿佛一切一切都被女孩喝下孟婆汤的一刹那结束了,简简单单,结束了.......

被遗忘的孩子作文 第2篇

嘶哑的哭喊

终究唤不回背影的执念

睁开肿胀的双眼

阳光怜惜的抚摸小脸

记忆的.房间

找不到丢失的钥匙链

爸爸、妈妈

比太阳还要遥远

折断翅膀

天使还可以飞多远

爬上板凳

已经够得到案板

可打雷的时候

躲在角落比猫儿还可怜

任性的涂鸦

只是刻下又一天的孤单

多少次梦中惊醒

被遗忘的北街 第3篇

北街的最后一家店铺是孙呆子的开水店。孙呆子是一个老光棍, 他坐在老虎灶上, 看上去像皇帝一样神气, 仿佛连嘴角的黑痣也在闪闪发光。他手边的铝盒里, 装满了叮当作响的镍币, 最多的是两分的镍币, 偶尔会有五分的, 很多时候, 我都想趁他不注意, 抓一把就跑。他喜欢和寡妇们开玩笑, 喜欢摸小孩的鸡鸡, 还喜欢拿很臭的豆腐干下酒, 特别是夏天, 太阳还没落山, 他就迫不及待地从河里提一桶水浇在茶水店门口, 青石板在滋滋声中慢慢凉却下来, 他便搁一张靠背椅、一张方凳子喝起烧酒来。他很节约, 一块小小的豆腐干, 就可以下半斤烧酒。我记得他总是穿着一条蓝色的背心, 背心上到处都是洞, 仿佛是一张蜘蛛网。孙呆子是突然死掉的, 前一天晚上, 他还在喝酒, 那天早上, 打开水的人见他的门关着, 便咒骂起来。他死后, 盒子里的那些硬币, 让我挂念了很久, 每次经过时, 都想从窗户里钻进去找, 最后还是因为害怕作罢了。

一排一排的房子空了出来, 很少有人居住, 门锁生锈了, 房子倒坍了, 院子里野草疯长, 一年胜过一年, 终于可以没过人的头顶, 孩子们不敢去那里玩, 因为, 有一个孩子曾在那里被一条扁担长的蛇咬过。留在那里的, 是一些孤独的老人, 空气里弥漫着一种深邃的死亡气味, 暮春的雨后, 墙根还会长出红色的菌子。那时候, 我还是一个孩子, 对一切都充满好奇, 我不知道阳光会不会透过细长的窗棂, 涌进屋子, 而在那些漫长的, 近乎折磨的下午, 老人们是怎么度过的。

我记得, 那是一年中最冷的日子, 冷棱从檐上倒挂下来, 几乎要碰到地上了。我穿得严严实实, 但身子还是像一块冰, 我的嘴像是烟囱一般, 边走边呼出热气。经过北街时, 我看到一间房子, 没有门, 里面铺着陈年的稻草, 透着浓重的霉烂气息, 光线昏暗, 突然, 我看到墙角有一团黑乎乎的东西动了一下——那是一个老太太, 裹在一堆烂棉絮里, 瑟瑟发抖。据说, 老太太是个慰安妇, 她结过两次婚, 但她的男人知道她的过去, 都嫌她不干净, 离她而去了。有一年腊月, 大雪漫过膝盖, 小镇上来了一个小乞丐, 衣衫单薄, 快冻死了, 她收养了他, 省吃俭用, 含辛茹苦, 把他培养成了大学生, 毕业后, 他在上海工作, 又在上海成了家, 再也没有回来。每到过年, 老太太天天都要去汽车站, 她的眼睛都望瞎了, 还是没有看到儿子回来。有一年, 老太太家失火了, 她连一床棉絮都没有了, 好心人替她写了封信给儿子, 很快, 她儿子寄了五块钱回来, 但人始终没有回来。

还有一位老太太, 她是北街最神秘的部分, 不知道多少年没有人在白天见到她了, 没有人知道她的名字, 连她的姓也不知道。据说, 她总是后半夜出来活动, 这个时候, 小镇早已进入了甜美的睡眠, 月光清冷, 如同箫声中吹出来的音符。她就这样走着, 穿着年轻时的蓝色旗袍, 有一段时间, 上夜班的人都说看到了一只蓝色的狐狸, 当她们上前的时侯, 它已经消失不见了, 那个人后来生了几天的病, 直到最后, 才知道那不是狐狸, 而是那个老太太。她为什么总是以这样的方式出现呢?没有人知道。也许是在缅怀着什么。她的家是旧式的宅子, 门口有两面石鼓, 铁皮门上钉着钉子, 房子的主人姓胡, 是一名中医, 这个女人是他的姨太太, 她是从上海来的。不知道为什么, 她一直没有生育, 大太太的儿子早搬出去住了, 每到月初, 他总是会把食物搁在门口。关于她的传说很多, 有一个听起来, 非常恐怖, 说她的房子里有一千只老鼠, 她并不睡在床上, 而是睡在老鼠的背上。有一年大年三十的晚上, 下了几天的雪终于停了, 家家户户灯火通明, 每一句话里都有一种明亮的、喜庆的气息, 而北街, 黑暗、死寂, 如同棺椁。我一个人走在北街, 感觉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恐惧。突然, 我听到前面一阵响动, 心脏迅速收缩成一团, 接着, 我听到关门的声音, 原来, 我已经来到了胡中医家的老宅前。我想, 刚才的声响, 肯定是那个老太太发出的。这会儿, 宅子里一丁点声音都没有了, 也许人老了, 身体轻了, 走路也没有声音了, 像一片树叶落在地上。这样想着, 便加快了步子, 直到过了河, 看到一片片弥漫着食物清香的灯光, 我才松弛下来, 一摸额头, 竟然已沁出了冷汗。

被遗忘的孩子 第4篇

被遗忘的城市作文 第5篇

市政厅的景象更是奇怪,即像一间鬼屋,进入大门你就会听到一阵阵鬼哭狼号的声音,你仿佛进入一个鬼世界,再往前走一点就会出现嘎吱嘎吱的声音,就像有人走木板,再往前走一步只听见乒乒乓乓的声音,像有人在打架,进入一个房间里,哇,这有一具尸体,那里有宝箱闪着金光,好像它是这里的唯一光源。走出这个房间嘎吱嘎吱和乒乒乓乓的声音,好像鬼魂随时会飞出来。

如果我们乱扔垃圾、破坏森林、乱排废气,你们想让我们的城市变成这样吗?

被遗忘的时光作文 第6篇

一直都觉得乡下的四月总比城里略胜一筹,正应了那句“儿童散学归来早,忙乘东风放纸鸢”,才是乍春,田间的空中便零零星星地现了几只做工粗糙的风筝在彼此媲美着。

小静是我朝夕相处的好姐妹,她是一个安静的女孩,对放风筝情有独钟,小静的父亲曾在她生日那天亲手送她一只纸风筝,虽然称不上精致,但燕子的形状让她很是喜欢,她说她希望自己也有那么一双翅膀能带她飞出大山,到城里去。风筝的尾巴,像小静的马尾辫一样,在春风的吹拂下不停飘动。

还记得是在那个明媚的早晨,我从老宅后的林子里出来,小静正朝我走来,风儿吹动她的裙摆,我三步并作两步跑去,阳光透过叶子的间隙照在我们脸上,也照在她握得满手是汗的手上,她拿着风筝冲我咧嘴笑着。

那天,我们在那片长满杂草的田野中放飞了风筝,放飞了我们童年的梦。

风依旧在空中拥抱云儿,我们小小的梦跟着风筝一起,越飞越高,我们开始奔跑,笑声与风儿化成一首春天的歌儿,欢乐的音符飞向了遥远的云霄之上。

小静的风筝比我快许多,不知不觉,我加快步伐,想超过她。当我的风筝即将超过她时,一声似弦断的声音打破了欢乐,我把小静的风筝线扯断了。

恍惚间,小静没好气地瞥了我一眼,开始在视线中寻找那只渐行渐远的风筝。我的脸开始发烫,脑袋嗡嗡的响着,我伫立在田野中,松开手里的风筝,那句“对不起”却迟迟未曾说出口。任凭她在卡着风筝的树下抽噎着。

我们吵架了,一直未能和好,知道一个星期天,我亲手做了一只精美的燕子形状的风筝来到她家门口,我扣响了门,沉重的敲门声在那扇漆着红漆的木门上回响了一遍又一遍。我终于知道,小静走了,象燕子一样,飞走了。

被遗忘的时光作文 第7篇

重拾记忆,我汲取了那份最明朗、最靓丽、最刻骨铭心的部分,将它复制脑海。

被遗忘的时光,被遗失的美好,那些梦境一次一次重现的瞬间犹如倩影一般若即若离。此时,你在这里,而彼时,你在那里。掩饰不住内心的沧桑,笑容洋溢在脸上,不小心又不易察觉的泪水滑过嘴角,隐隐约约,点点滴滴尽是思念。

夕阳依然发散着恬淡的静谧,有时候一个人,望着残阳的余晖,记忆中的黄昏,我竟然看见落叶的无奈与落花的悲哀。空中仍存留那一抹晦暗,失意的伤感在这样的经景里得到了最好的诠释。听着小巷里那断断续续、哀哀怨怨的萧声,心中涌动着那份残缺的回忆。

被遗忘的时光,被夜半的钟声准时敲响,被韵味依存的古墨香熏陶,被寂寞遗失美好,被离别冲昏头脑,被繁琐的生活节奏打破沉寂,被和谐的过往云烟充斥了浓郁的回忆,被挣断了线的风筝带到了另一个国度。

在这个世界上,我的世界里,我一直默默期待着黎明的曙光,之后用心去感受、去包容、去接纳。

寿丘:被遗忘的文化遗产 第8篇

一、寿丘:中国上古文化的缩影

宋代之前, 寿丘是黄帝出生地有着明确记载, 如《史记索隐》引皇甫谧说:“黄帝生于寿丘, 长于姬水, 因以为姓。居轩辕之丘, 因以为名, 又以为号。”《史记正义》说:“寿丘在鲁东门之北, 今在兖州曲阜县东北六里。”此外, 还有黄帝曾“封泰山, 禅亭亭”[1]2的说法, 《括地志》注解说:“亭亭在兖州博城县西南三十里。”这些都说明曲阜寿丘应为黄帝出生地。如有学者说:“《史记·封禅书》曾载伏羲、神农、炎帝、黄帝都封禅泰山, 这说明他们是山东土著。‘否则, 在原始血缘社会, 其他地方的人绝不会跑到与自己不相干的山东来封禅。’”[2]14此外, 寿丘还有“万石山”、“云阳山”等遗址, 展现出上古文化的深厚底蕴。

现存的“万石山”曾被誉为“东方金字塔”、“中国的金字塔”[3]35, 被传统社会视为寿丘的灵魂。此陵始建于何时已不可考, 但至少经过宋大中祥符五年 (1012) 、宋政和元年 (1111) 和清乾隆三年 (1148) 等三次重修和扩建。现存的陵墓应是宋徽宗时期组织能工巧匠用千余块石头堆砌而成, 顶方11米, 坡高15米, 基阔28.5米, 以棱台形的墓葬呈现在人们面前。这与北宋皇帝自真宗以来崇尚道教, 自命为黄帝再传密切相关。而其所修“万石山”也理应是纪念黄帝的产物。这可以由“万石山”顶上“守山神庙”里所供奉的道家形象的神像得到启示。

然而, 明清时期寿丘的建筑却处处洋溢着少昊氏的气息。北宋时期所修黄帝出生地的标志, 变成后世公认的少昊陵, 则是令传统文化爱好者备感疑惑。审查文献, 最早的变动见于《阙里志》, 将元人杨奂《东游阙里记》“东北至亵丘, 少昊葬所。寿陵, 于宋时叠石而饰之”中的“亵丘”、“寿陵”等字样去掉, 变成“东北少昊葬所, 于宋时叠石而饰之”。此后, 明清时期为弥合这一错误, 不断淡化与黄帝相关的文物, 将宋代无字碑、元代《重建景灵公碑》坏掉, 增建与少昊有关的设施。清代所建石坊、陵门、享殿、配殿, 特别是乾隆御笔手书的“金德贻祥”匾额及龛内的“少昊金天氏神位”, 使万石山变为少昊陵得到中央政府的认可。“万石山”是黄帝出生地标志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万石山”不是少昊陵, 并非否定“少昊葬于云阳山”。《曲阜县志》中说:“少昊金天氏, 姓己, 名挚, 黄帝挚子玄嚣也。”因其能“修太昊之法”, “以金德王天下”。少昊建都于穷桑, 以百鸟名官, 后迁曲阜。在位八十四年而崩, 葬于云阳。据文献记载, 云阳山名, 在曲阜。至今在“万石山”北面仍有一土丘, 即云阳山。《帝王世纪》中说:“少昊邑穷桑以登帝位, 都曲阜, 故或谓之穷桑帝。”此后, 曲阜一带也成为少昊氏族活动的重镇, 这与封周公旦于“少昊之虚” (《史记·鲁周公世家》) 说法相印证。虽然云阳山为少昊陵有传说成分, 但如有学者说:“传说虽然有它不科学的地方, 但传说并不等于妄说, 它包含着一定的真实性, 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人类的历史进程。”[4]104而1978年在少昊陵院西侧约80米, 深1.5米的地方发掘出许多石斧、石铲、红陶鼎、钵等文物, 经鉴定均属于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时期的东西, 证明五千多年前此地已有先民劳作生息的说法并非虚妄。

此外, 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 舜曾“耕于历山, 渔雷泽, 陶河滨, 作什器于寿丘”。虽然四周尚未发现与此有关的标志性遗存, 但这一记载说明寿丘与舜有关。如有人说:“舜在为帝之前, 也是在今曲阜一带发迹的。”又说:“皋陶生于曲阜, 当是少昊之后。”[5]33总之, 寿丘区域现存的云阳山、万石山以及此地出土的文物, 都表明此地与上古文化有密切的联系, 堪称中国上古文化的缩影。

二、寿丘:被冷落的上古文化资源

万石山、云阳山是曲阜最早的两处古迹, 虽然蕴含诸多上古文化的信息, 却并未得到人们重视。在历史上几经冷落、重视又被遗忘的命运。北宋之前, 如果说寿丘是黄帝出生地还停留于文献记载与口头传说, 那么宋真宗年间则使沉封几千年的寿丘有所改观。如真宗曾下诏说:“朕梦天尊命之曰:吾人皇九人中一人也。是赵之始祖再降, 乃轩辕黄帝。黄帝生于寿丘, 寿丘在曲阜。乃改曲阜为仙源县, 徙治寿丘。”即他假托轩辕黄帝是始祖, 自己是黄帝再世。将县城迁往寿丘前, 亲自率领群臣到曲阜, 筹建黄帝的祀庙———景灵宫, 内设供奉黄帝及其正妃嫘祖的神像。只可惜于元宪宗元年 (1251) 遭雷电火之焚, 现仅剩遗址。然而, 至今在“少昊陵”前仍可清晰地看出其宏阔的规模。

除宋代建筑被自然因素破坏外, 寿丘的没落更与明清时期人为破坏有关。虽然宋代寿丘的地位因最高统治者的认可达到顶峰, 但中央政府的尊崇毕竟有其先天不足。随着北宋政权的灭亡, 寿丘也走向没落。另外, 明清时期将“寿丘”改为“少昊陵”、毁灭宋元时期的遗迹, 更加速这一进程。因为尽管少昊是上古时期的圣王, 但毕竟与人文始祖黄帝的地位相差甚远。伴随角色转换的完成, 华夏族始祖诞生地寿丘逐渐被人们所遗忘, 代之以古代东方土著圣王少昊的陵墓, 其受关注的程度及范围自然也由全球华人缩小到东方、山东乃至曲阜本地, 而寿丘的释典、维护, 就成为济宁乃至曲阜本地的事。

近年, 虽然曲阜市加大对寿丘遗址的保护, 如1991年将康熙年间“击碑埋土中”的“万人愁”无字碑修复, 立于荷花池东侧, 与西侧的“庆寿碑”相呼应, 但是寿丘并未能走出因景灵宫雷电之火渐渐远离人们视野的命运, “仙源县”也成为鲜为人知的名词。总之, 由于人为、自然、地理等因素, 寿丘已成为曲阜上古文化遗址中被冷落的资源。

三、寿丘:上古文化的新亮点

作为黄帝出生地, 寿丘与其建都城的新郑、墓葬的黄陵有实物的标识均不相同, 至今仍无法觅得与黄帝出生相关的遗迹。据传世文献和传说所建造的“万石山”也被篡改成少昊陵。因此, “每逢天气乍暖、杨柳吐絮的清明时节, 历代帝王或政府总是派人前往陕西黄帝陵祭拜、扫墓”[6]1。而寿丘除个别皇帝巡游外, 何曾有政府的定时祭祀。时至今日, 在新郑及黄陵县每年定期祭祀之时, 作为黄帝出生地, 寿丘也理应有所祭奠, 这是摆在“礼仪之邦”曲阜面前最紧迫的任务。

在全国重视上古文化遗产的热潮中, 寿丘地处中华传统文化核心区域, 理应受到人们的重视, 并为研究中国上古文明提供新的视角。当然, 根据国家发改委《通知》精神, 对寿丘开发首先应做到保护和维修, 至少应包含四个方面:一是对固有云阳山、万石山、明清建筑、碑刻的维修和保护;二是对宋代景灵宫遗址进行保护, 适当复原部分建筑物, 如黄帝及嫘祖雕塑、景灵宫大体轮廓, 辅助设施:万人愁碑、庆寿碑等;三是对古仙源县城的复原, 展现宋元时期的历史面貌;四是建立历史博物馆, 展现出土文物中与寿丘相关的内容, 使传统文化爱好者能凭借实物亲身感受此地的上古文明。

尽管这些都是最基本的工作, 但若将它与济宁筹建的中华文化标志城联系起来就有了新内涵。中华标志城的构建理念是基于“文化纽带”思想, 组建一项能将华夏各民族凝结在一起的伟大工程。由于寿丘处于北接大汶口遗址和泰山文化区, 南连邹城野店遗址、邾国故城和峄山的中心点, 在此意义上, 华夏族始祖诞生地寿丘的文化意蕴绝不低于曲阜、邹城一线的圣脉。更为有趣的是, 作为黄帝出生地的龙文化, 与作为以凤鸟为图腾的少昊氏, 二者呈现出“龙凤呈祥”的景观, 在中国文明史上实属罕见。应该说, 以寿丘与九龙山为中轴线的文脉遗址, 既是中华文化标志城内涵的重心, 也是孔、孟儒家文化发展的文化根基。

寿丘的保护与开发, 若能将万石山、云阳山、景灵宫、太极观、仙源遗址、大汶口文化遗址、寿丘古地质地貌及古人类活动遗址等融合为一体, 就更具历史和文化的传承性。寿丘还处于“圣脉”的关节点上, 即曲阜自东南到北部, 自然地理上由尼山、防山、寿丘 (转为暗脉) 、周公庙、孔林, 构成一条弧形高丘地貌, 在起伏的自然景观上呈现出一条由孔子出生地开端, 经由孔子父母墓地、黄帝出生地、周公庙, 最后以孔子墓地为终点的人文景观。这或许可以用“巧合”来形容, 但寿丘所处的特殊位置应是不容否认的。如何利用有效途径将“圣脉”景观凸显出来, 则成为未来寿丘遗址保护的重要任务。

总之, 虽然寿丘的资源相对单薄, 若与周边文化遗产整合, 将会形成中国上古文化的典型缩影。应该说, 传统文化的复兴、孔子文化节的成熟、中华文化标志城的筹建, 这都给展现寿丘厚重的人文内涵提供新的平台。若能加大保护和开发力度, 突出固有文化内涵, 一定能成为继“三孔”后, 未来曲阜人文景观的又一新亮点。

参考文献

[1]司马迁.史记[M].中华书局, 1982.

[2]王妍.炎黄二帝发祥地之纷说[J].华夏文化, 2003 (1) .

[3]吴济夫.东方金字塔:少昊陵[J].风景名胜, 1996 (7) .

[4]徐志祥.孔子和他故乡的名胜古迹[M].红旗出版社, 1992.

[5]郭克煜.鲁国史[M].人民出版社, 1994.

《被天堂遗忘的孩子》 第9篇

扫码听音频

In the past few weeks, Enrique has slept on the ground; in a sewage1) ditch2), curled up with other migrants; on top of gravestones. Once, riding on top of a moving train, he grew so hungry that he jumped forward to the first car3), leaped off onto the ground, and raced to pick a pineapple. He was able to reboard one of the train's last cars. Another time, he had gone two days without water. His throat felt as if it was swelling4) shut. There were no houses in sight. He found a small water trough5) for cattle. It was frothy6) with cow spit7). Under the froth was green algae8). Beneath the algae was stagnant9) yellow water. He brought handfuls to his parched10) lips. He was so thirsty that it tasted wonderful.

The thousands of migrants who ride atop freight11) trains must hop12) as many as thirty trains to get through Mexico. Many are caught by the Mexican police or by la migra, the Mexican immigration authorities, who take them south to Guatemala13). Most try again. The luckiest make it to the United States in a month. Others, who stop to work along the way, take a year or longer.

Like many others, Enrique has made several attempts. Six months ago, the first time he set out to find Lourdes, he was still a na?ve kid. Now he is a veteran of thetreacherous14) journey through Mexico.

Setting out with his friend José was the first attempt. It was more like a trial run for what was to come. It was then that la migra captured them on top of a train and sent them back to Central America on the Bus of Tears15).

The second attempt: Enrique journeyed by himself. Five days and 150 miles into Mexico, he made the mistake of falling asleep on top of a train with his shoes off. Police stopped the train near the town of Tonalá to hunt for migrants, and Enrique had to jump off. Barefoot, he could not run far. He hid overnight in some grass, then was captured and put on the bus back to Guatemala.

The third: After two days, police surprised him while he was asleep in an empty house near Chahuites, 190 miles into Mexico. They robbed him, he says, and then turnedhim over16) to la migra, who put him, once more, on the bus to Guatemala.

The fourth: After a day and twelve miles, police caught him sleeping on top of a mausoleum17) in a graveyard near the depot18) in Tapachula, Mexico. La migra took Enrique back to Guatemala.

The fifth: La migra captured him as he walked along the tracks in Querétaro, north of Mexico City. Enrique was 838 miles and almost a week into his journey. He had been stung in the face by a swarm of bees. For the fifth time, immigration agents shipped him back to Guatemala.

nlc202309080917

The sixth: He nearly succeeded. It took him more than five days. He crossed 1,564 miles. He reached the Rio Grande and actually saw the United States. He was eating alone near some railroad tracks when migra agents grabbed him. They sent him to a detention19) center called el Corralón, the Corral, in Mexico City. The next day they bused him for fourteen hours, all the way back to Guatemala. A sign in block letters20) on top of a hill says BIENVENIDOS21) A GUATEMALA.

It was as if he had never left.

Some migrants realize, sitting on the bus, that they can take no more. They slump22) in their seats, tearful, weak, and sometimes penniless. Often something tragic has broken their willpower: a violent assault, a rape or a fall from a train. They no longer believe it's possible to reach America. Others have been on the bus dozens of times, but they vow to keep trying, no matter what. They plot how they will try again, using the knowledge they have gained from previous attempts. On his sixth ride back to Guatemala, Enrique's exhaustion23) tempts him to give up, but he thinks of his mother.

It is on his seventh attempt that he suffers the injuries that leave him destitute24) in Las Anonas.

美丽英文·名家经典

Beautiful English

索尼娅·纳扎里奥(Sonia Nazario, 1960~),美国记者,有20多年的报道经验,专门撰写与社会问题有关的报道。2002年,索尼娅撰写了题为“Enrique's Journey”的系列报道,发表在《洛杉矶时报》(Los Angeles Times)上,因此获得了美国新闻最高奖普利策奖(Pulitzer Prize)在内的十几项大奖。随后,索尼娅将该系列报道结集成书——《被天堂遗忘的孩子》(Enrique's Journey)。该书一经出版后,便立即登上《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畅销书排行榜等各大榜单,并被美国许多大中院校定为推荐阅读的图书。

《被天堂遗忘的孩子》主要讲述了17岁少年恩里克(Enrique)离开家乡、只身冒险偷渡到美国的故事。他出生于洪都拉斯,在他五岁时,母亲洛德丝(Lourdes)为了维持生计,让两个孩子过上充裕的生活,选择离开家乡偷渡到美国。恩里克为了与母亲相聚,独自横穿墨西哥,经历种种艰险,最终到达美国。

下文节选自本书第二章“The Journey”中的“Seeking Mercy”部分,讲述了恩里克七次尝试偷渡的经历。

在过去的几个星期里,恩里克曾席地而睡,也曾和其他移民蜷缩在一起睡在臭水沟里,还曾在墓碑上露宿。有一次,他趴在一辆行驶中的火车的车顶上,饥饿难耐,就往前蹦到第一节车厢,然后纵身跃到地面上,飞快地摘了个菠萝,又成功地重新爬上了火车尾部的某节车厢。还有一次,他连续两天滴水未沾,喉咙肿胀到仿佛已经黏合在一起似的。他看不到一户人家,只找到一个饮牛用的小水槽,槽里泛着奶牛的口水沫,泡沫下面生长着绿色水藻,水藻下面才是发臭泛黄的水。他掬了好几捧水送到干裂的嘴唇边。他实在是太渴了,竟觉得那水好喝极了!

成千上万个扒货运列车的移民必须偷偷搭乘多达30列火车,才能穿越墨西哥。他们当中有许多人不是被墨西哥警察逮捕就是被墨西哥移民局抓住,然后被一路向南遣送回危地马拉共和国。大部分人还会再次尝试。最幸运的人用一个月就能成功偷渡到美国,其他沿途停下来打工的人则要花费一年或者更长的时间。

与其他许多人一样,恩里克也尝试偷渡了好几次。六个月前,当他第一次出发去寻找洛德丝时,他还是个天真的孩子。如今,在险象环生的穿越墨西哥之行中,他已然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手。

第一次他是和好友乔斯一起尝试的。这次尝试更像是为后来尝试所进行的一次演练。正是在这次偷渡中,移民局在火车车顶上抓获了他们,并将他们押送上“伤心巴士”遣返回中美洲。

第二次尝试:恩里克独自踏上了旅途。在走了五天进入墨西哥境内150英里后,他犯了一个错——在火车车顶上睡觉时把鞋脱了。警察在托纳拉小镇附近拦下了火车,开始搜查移民,恩里克不得不跳下车。因为光着脚,他没法跑太远,只好藏在草丛里过了一夜,后来被抓获,并被押送上返回危地马拉的巴士。

nlc202309080917

第三次:在走了两天进入墨西哥境内190英里后,他在查怀兹市附近的一间空屋子里睡觉,警察突然袭击,将他抓了个正着。恩里克回忆说,他们把他洗劫一空,然后将他交给了移民局,移民局又一次将他押上巴士遣送回危地马拉。

第四次:走了一天,行进了12英里后,警察抓住了他,当时他正在墨西哥塔帕丘拉火车站附近墓地里的一个陵墓顶上睡觉。移民局将他遣送回危地马拉。

第五次:恩里克在墨西哥城北部的克雷塔罗州沿着铁轨前行时被移民局抓住。这次偷渡之旅他用了差不多一周的时间行进了838英里。他的脸还被一大群蜜蜂蜇了。移民局用船将他运送回危地马拉,这是第五次了。

第六次:他几乎要成功了。这次他用了五天多的时间,跨越了1564英里,抵达格兰德河,其实都已经看到美国了。他独自一人在某条铁轨旁吃东西时被移民局执法人员抓住。他们把他移送到墨西哥城科拉尔拘留中心。次日,他们花了14个小时,用巴士将他一路运送回危地马拉。那里的山顶上竖着一个指示牌,上面用大写字母写着“欢迎来到危地马拉”。

就仿佛他从未离开过似的。

一些移民坐在巴士上,意识到自己再也无法忍受了,便垂头丧气地瘫在座位上,泪眼婆娑,虚弱无力,有时还身无分文。粉碎他们意志的通常都是一些悲惨的经历:殴打、强奸,或是从火车上跌落。他们不再相信自己能够抵达美国。还有一些人被扭送上巴士好多次了,但他们发誓无论如何都要继续尝试。他们从先前的一次次尝试中汲取经验,密谋着再次尝试偷渡时要如何如何。当恩里克第六次被遣送回危地马拉时,他精疲力竭到想要放弃,但是他想起了自己的母亲。

他是在第七次尝试中身受重伤(编注:遭到黑帮的暴打和抢劫)的,这使他在到达拉斯阿诺纳斯城时一贫如洗。

1. sewage [?su??d?] n. 污水;废水

2. ditch [d?t?] n. (道路、田地等边上的)沟,水沟

3. car [kɑ?(r)] n. <美> (火车的)车厢

4. swell [swel] vi. 肿胀;肿大

5. trough [tr?f] n. 饲料槽;饮水槽

6. frothy [?fr?θi] adj. 起泡沫的;多泡沫的。froth [fr?θ] n. 泡沫

7. spit [sp?t] n. 唾液,唾沫

8. algae [??ld?i?] n. 水藻;海藻

9. stagnant [?st?ɡn?nt] adj. (水因不流动而)发臭的

10. parched [pɑ?t?t] adj. (嘴、喉咙或嘴唇)干燥的

11. freight [fre?t] n. 货运(与express相比较速度较慢且运费较低)

12. hop [h?p] vt. 跳上(汽车、火车等);偷偷地搭乘

13. Guatemala: 危地马拉共和国,位于北美洲大陆的南部,向北与墨西哥相接,向东南邻洪都拉斯和萨尔瓦多。恩里克试图从这里偷渡到墨西哥,但多次被遣返至此。

14. treacherous [?tret??r?s] adj. 危险的;变化莫测的

15. Bus of Tears: 伤心巴士。被遣返回国的移民大多是怀着悲伤和失望的心情,所以他们将自己乘坐的巴士叫做Bus of Tears。

16. turn over: 把……交给;把……移交

17. mausoleum [?m??s??li??m] n. 陵墓

18. depot [?dep??] n. <美>火车站;公共汽车站

许多人可能还记得去年9月出现在各国媒体上的一张令人心碎的照片:一个穿着红T恤、蓝短裤和黑鞋子的小男孩脸朝下,一动不动地趴在冰冷的海滩上。这个年仅三岁的小男孩在与家人从叙利亚逃往欧洲的途中不幸遭遇翻船事故,他与母亲、哥哥三人葬身大海,唯有他的父亲幸免于难。在当今世界的许多角落,诸如此类的悲伤故事每天都在上演:无数来自欠发达地区的民众,其中不乏十几岁甚至几岁的孩子,为了躲避战争、贫穷、犯罪、恐怖袭击而背井离乡,踏上惊险丛生的偷渡之路,前往他们梦想中的“天堂”——北美、欧洲等地。《被天堂遗忘的孩子》讲述的正是这样一个故事,只是地点从西亚的叙利亚变为中美洲的洪都拉斯,搭乘的交通工具也由轮船变为火车,而主人公则从三岁小男孩变为17岁少年恩里克。

时间回溯到1989年1月的一天早晨,在洪都拉斯首都特古西加尔巴,洛德丝忍痛离开了她那两个年幼的孩子——七岁的女儿贝尔姬(Belky)和五岁的儿子恩里克。洛德丝怀着赚更多钱的愿望只身前往美国,希望能让两个孩子吃饱穿暖、安心上学。她没想到的是,在美国讨生活并非她想象的那么简单。她做过保姆、清洁工、加油站收银员甚至酒吧促销女郎,却始终捉襟见肘;为了每月给家里寄钱,她不得不省吃俭用,没日没夜地工作。她更未想到的是,自打离开她就再也没能回去,与家人仅有的联系就是每年少得可怜的几通电话。

贝尔姬和恩里克就在对母亲无尽的思念和逐日积聚的失望中长大了。被祖母抚养长大的恩里克变成了一个愤怒而迷茫的叛逆少年,他不再去教堂,中断了学业,还染上了毒瘾,给家人和自己造成了深深的伤害。年满17岁后,恩里克决定去美国寻找自己日思夜想的母亲,这是他酝酿了好几年的想法,也是他眼中唯一的出路。2000年3月,恩里克话别年轻的女友,转身踏上了前途未卜的旅途。他将像每年从中美洲和墨西哥前往美国的近五万名孩子一样,搭乘货运列车北上,置身形形色色的险境当中:在火车行进中跳上跳下,随时可能摔断四肢,甚至当场毙命;要躲避车顶上黑帮的劫掠、铁路沿线强盗的欺凌以及墨西哥警察的追捕;即使历经艰险到达美墨边境,也极有可能落在移民局手中,再次被遣返回国……

nlc202309080917

这注定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旅程。在最终成功到达边境前,恩里克有过七次失败的尝试。节选片段讲述的正是这一次次失败的经历。他一次次满怀希望地尝试,经历风餐露宿、东躲西藏、被抢劫掠夺,却仍然逃不出被移民局和警察抓捕的命运,最终一次次被无情地遣返。在第七次尝试中,恩里克被三个黑帮成员暴打一顿并洗劫一空,险些丧命,连他印在腰带上的母亲的电话号码也随之丢失。即便如此,恩里克偷渡的决心也并未动摇,对母亲的思念、对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向往让他再次启程,而这一次他没有被遣返。旅程的艰险可想而知:大多数时间里他乘坐“死亡列车”向前,在车顶上忍受高温的炙烤和凌晨时分排山倒海而来的困意;在“换乘”的间隙里小心躲避训练有素的巡警和猎狗,夜晚甚至只能藏身于墓地当中,等待下一辆呼啸而来的火车;在难以穿越的边境地区滞留时,他做着最低等的工作,吃着最廉价的食物,只为攒钱买一张电话卡,好联系洪都拉斯的亲人,询问母亲的电话号码……在美国与墨西哥交界的新拉雷多,恩里克终于联系上了母亲洛德丝。在母亲支付了高额费用之后,恩里克跟随一名偷渡客穿越格兰德河,踏上了美国的土地。122天的风餐露宿,1200多英里的艰难跋涉,恩里克最终与洛德丝重逢,而距离上次一别,已近12年。

在贫困、毒品和街头暴力肆虐的洪都拉斯、危地马拉、萨尔瓦多等中美洲国家,洛德丝和恩里克的故事司空见惯,数以万计的未成年人追随父母的脚步,纷纷踏上经墨西哥非法越境美国之路。有人将其称为“21世纪的奥德赛”,但与《荷马史诗》中奥德修斯极具英雄主义的征途不同,这群少年的经历充满着与他们年纪不符的沉重,以及旁人难以想象的艰苦。他们中大多数人奔赴美国只是为了和自己的父亲或母亲团聚,甚至只是为了问问对方是否还爱着自己。他们忍受着幼时与父母分离的苦痛,然而他们不知道,比分离更难的是相聚。相聚之难,不仅是漫长旅途所经历的艰险和磨难,还有团聚之后横亘于亲人之间的那种令人心酸而又无可奈何的疏离感、无力感与彼此伤害。洛德丝和恩里克母子俩一样没有摆脱这个魔咒:太久的分离让恩里克对母亲满心抱怨,似乎要用种种出格的行径惩罚在自己成长过程中缺席的母亲;而洛德丝对眼前这个不再乖巧的儿子也充满了失望,不断怀疑自己多年的牺牲究竟是否值得。

在书的结尾,经过长达数年的相处和磨合,母子两人终于可以和平相处,恩里克也成功将洪都拉斯的女友接到自己身边。本以为从此可以过上一家团聚的快乐生活,恩里克却因一次意外被美国移民局拘留。他会被驱逐出美国吗?他会再次经历与家人的分离吗?恩里克的故事扣人心弦,也令人唏嘘:当所有人都谈论着民主、平等、自由的“美国梦”时,他的“美国梦”不过是最简单的与家人相聚。面对这样微不足道的愿望,我们或许会坐立不安,或许会心存敬畏。当我们为人类社会所取得的那一丁点进步而沾沾自喜时,也许我们更应该像本书作者一样,聚焦于某一群体所承受的苦难以及所祈求的救赎。为了让恩里克以及无数像他一样的孩子的“美国梦”不再是连连噩梦,人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赏 析

美丽英文·名家经典

Beautiful English

19. detention [d??ten?n] n. 拘留;扣押;监禁

20. block letters: 方体大写字母

21. bienvenidos: 该词是西班牙语,意为“欢迎;欢迎光临”。

22. slump [sl?mp] vi. 垂头弯腰地坐

23. exhaustion [?ɡ?z??st??n] n. 精疲力竭;疲惫

24. destitute [?dest?tju?t] adj. 贫困的;赤贫的

被遗忘的时光作文 第10篇

翻看老照片,总会回忆起从前的好朋友,回想起与她们度过的快乐时光。那些曾经年轻的岁月,再一次重现在我的眼前,带着一丝岁月的烟黄,而那些幼稚而青涩的面庞,总能激起我内心深处深藏的回忆,还有伴随而来的激情一瞬间点燃我已经淡忘的岁月。

随手拿起一张照片,看着照片上微笑的我,正在一片麦田上,做出“v”手势。此时的我,思绪飘向了窗外,这张老照片勾起了我的回忆。

朋友,你还记得吗?

那是某一年,我们约好在麦田见面。麦田里偶尔有凉风吹来,我们便在麦田里放风筝。我们在麦田里追逐打闹。被农民爷爷发现后,便撒腿就跑,我们躲藏在一个草丛中。

如今,再一次回想起来,不禁感到过去如此美丽……

重拾记忆,我汲取了那份最明朗、最靓丽、最刻骨铭心的时光,我将那段时光复制在我的脑海里。被遗忘的时光,被遗失的美好,那些情景一次一次重现在我的梦里。那些梦境一次一次重现的瞬间犹如倩影一般若即若离。被遗忘的时光,被夜半的钟声准时敲响,被韵味依存的古墨香熏陶,被寂寞遗失美好,被离别冲昏头脑,被繁琐的生活节奏打破沉寂,被和谐的过往云烟充斥了浓郁的回忆,被挣断了线的风筝带到了另一个国度。

在这个世界上,我的世界里,我一直默默期待着黎明的曙光,之后用心去感受、去包容、去接纳。

被遗忘的时光,那些心酸的回忆,将会被青春抹平成痕迹,等未来的某一天,当你再度回首,你就会发觉,那曾经的时光,早被你掩埋的时光,都是不值一提,都是陈年旧事,都是血泪……

昨日在撩动琴弦的人是谁?又是谁敲打着我窗?

那一段被遗忘的时光,渐渐地回升出我的心坎。随手拿起一张老照片,那快乐的情景,慢慢地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才猛然发现,过去如此美丽……原来是那缓缓飘落的小雨敲打我窗。但,又是谁在昨日撩动琴弦?

立足今日,我十分想追回那一段被遗忘的时光。我苦苦寻找着被遗忘的时光,但却是一无所获。那一段被遗忘的时光,你是不是躲在某处被人遗忘的角落里哭泣?

上一篇:同课异构教学下一篇:幼儿园年检逾期检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