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容量休克护理查房

2024-06-21

低血容量休克护理查房(精选11篇)

低血容量休克护理查房 第1篇

低血容量性休克护理应急演练方案

一、目的:

为了使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救治,提高抢救成功率,确保患者安全,特制定本演练方案。

二、演练时间:2012年12月20日

三、演练地点:急诊科

四、组织体系 总指挥:刘晓琴

参与部门:护理部、急诊科病区医疗及护理组

五、人员安排

为了使抢救有条不紊,提高抢救成功率,科室成立应急抢救小组,白班:主治医师、护士甲、护士乙、护士丙。中午班及夜班:值班医师、值班护士2名,(必要时传听班)。组长、副组长负责指挥协调。小组成员分工明确,按各自分工开展抢救工作。组 长:马学坤 副组长:杨虹

成 员:医师1人及护士3人共4人。

六、低血容量性休克抢救实施方案

1.场景:一位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就诊,家属诉患者吐血量约1500ml,护士甲、乙立即接诊患者,组织进行抢救。小组各成员迅速到位,职责分别如下:

医师职责:

1.立即为患者检查,询问病史,听取护士汇报。

2.根据病情下达医嘱,随时为患者进行查体,了解病情转归情况。3.医患沟通,交代病情。护士甲职责:

1.立即通知医师,看表计时间。将患者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询问病史并查体。指导家属挂号。

2.为患者建立静脉输液通道。连接心电监护仪。随时执行医嘱用药。3.关心、安慰、体贴患者,密切观察病情,观察心电监护。4.患者病情平稳,指导家属办理住院手续,电话通知病房和电梯,填写转送患者登记本,护送患者入病房继续治疗。

5.医师补记医嘱后负责核对并签名,与第二人核对空安瓿后弃去,认真做好护理记录。护士乙职责:

1.准备抢救车及其它急救用物。

2.核对患者姓名、年龄,询问过敏史,书写腕带核对并佩戴。3.复诵、核对、抽取药物,记录。

4.标明①②通路,标注灭菌水及棉签的打开日期及时间,完善记录。5.与护士甲核对医嘱、清点空安瓿,正确无误,垃圾分类放置。6.抢救结束后负责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并于2小时内补齐抢救车内物品及药物。清点备用。护士丙职责:

1.协助护士甲乙清理呕吐物、取卧位、盖被保暖,测血压,大声复诵医嘱为患者吸氧(一定要试通畅)。2.为患者采集各种血标本。

3.开通第二部静脉通路,遵医嘱用药。

七、培训后要求

1.全院护士长要依据本次低血容量性休克护理应急预案模拟演练培训,认真组织科室护理人员学习、并现场模拟演练。2.护士长要考核评价。

附件:1.休克抢救程序

2.低血容量性休克抢救预案演练记录

低血容量休克护理查房 第2篇

2.烦躁不安或表情淡漠,严重者昏厥,甚至昏迷;

3.脉搏细速,血压下降,呼吸急促,发绀;

低血容量休克护理查房 第3篇

1 临床资料

男8例, 女5例, 平均年龄6.5岁, 初治3例, 复发4例, 其中2例出现2次休克, 共为15例次。休克发生诱因:过度利尿5例, 胃肠炎2例, 骤减激素3例, 原因不明3例, 休克时症状:血压≤60/40mmHg10例, 其中7例为0, 均伴神情淡漠, 四肢末端凉, 心音低钝。安静时心率>120次/min13例, >140次/min7例, 伴腹泻8例, 呕吐5例, 便血2例。血Hb 14g-16g/L 6例, 16g-19g/L 7例。红细胞压积 (Hct) 45%-48%6例, 48%-54%7例。

2 病因观察

低蛋白血症、过度利尿、呕吐、腹泻及骤减激素均可导致休克。

2.1注意心率变化

肾病水肿尤其是高度水肿, 往往掩盖其血容量不足, 因此需密切注意心率的变化。如有血容量不足, 安静时心率当>100次/min, 若>120次/min, 就可有休克的体征。另外因血液浓缩, 患儿Hb值及Hct均有升高, Hb>15gL, Hct>45%时, 提示有低血容量, Hct>50%多有休克体征, 本文Hct>50%为8例。

2.2注意尿量的变化

准确无误记录尿量, 有利于医生适量的应用利尿剂, 以免过度利尿, 而导致休克发生。

2.3注意血压的变化

因为本症休克血压为"0"时, 患儿神志均清晰, 易被忽视, 所以要密切注意血压的变化。

2.4吐泻与休克互为因果

感染胃肠炎出现的呕吐, 腹泻是引发休克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当感染胃肠炎时, 应密切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 特别是血压与心率的改变。另外, 在休克时, 常出现吐泻症状, 两者互为因果, 且加重病情。

2.5指导激素的应用

本文8例患儿服激素长达半年以上, 3例有骤减激素史, 在长期外源性激素应用下, 自身肾上腺皮质受抑制, 因此要详细指导激素的应用。另外长期服用激素可导致骨质疏松, 应当给予适量的钙剂服用。

3 护理

3.1 合理饮食:

根据病情给予患儿饮食指导, 控制蛋白质、钠盐摄入, 给予适量优质蛋白, 低盐饮食;明显水肿的患儿要限制进水量, 根据体质量及24h尿量变化调整水量并记录24h出入量, 利用利尿剂时应注意钾的补充。

3.2 休息与活动:

保证患儿足够的休息, 根据病情制定合理的活动计划, 适时适量活动。

3.3 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

坚持按计划用药, 严格执行医生的激素减量方案, 服用激素期间, 应每天给患儿补充维生素D及钙剂。

3.4 预防感染:

肾病病情迁延, 患儿抵抗力下降, 应用大量激素后, 免疫力更为降低, 易并发感染, 应做好保护性隔离, 与感染患儿分室, 病室定时开窗通风, 紫外线日消毒2次, 物体表面、地面用500mg/L清消液擦拭1-2次/d, 加强病区管理, 减少陪护及探视人员;避免带孩子到人多、拥挤和污染严重的场所, 天气变化时及时给患儿增减衣服, 注意饮食及个人卫生, 防止病从口入等。

3.5 心理护理:

肾病患儿病程长, 需长期服用激素治疗, 家长担心愈后及激素的副作用。应多于患儿及家属交谈, 鼓励其说出内心感受;向患儿家长讲解疾病知识和护理常识, 介绍治疗较好的范例, 以增加患儿及家长战胜疾病的信心, 争取早日康复。

4 讨论

4.1肾病病程迁延, 不仅给患儿造成痛苦, 还给家长工作生活带来不便, 鼓励患儿及家长勇敢面对,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争取早日康复。

4.2护理人员应做好健康宣教, 讲述疾病知识及护理常识, 鼓励患儿家长积极参与疾病的护理。

4.3鼓励患儿及家长坚持按计划用药, 不要随意骤减或停药, 一定在医生指导下治疗, 避免不合理用药, 加重病情。

低血容量休克护理查房 第4篇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3-0175-01

胃溃疡常见的合并症是出血,主要表现为呕血、便血和不同程度的周围循环衰竭,具有起病急、病情复杂、变化快、涉及系统器官多等特点。该种疾病常常由于病情凶险而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高质量的护理在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做好护理工作是促进疾病好转,延长出血周期,减少出血次数的重要措施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男6例,女3例,年龄18岁~52岁,平均年龄为44.3岁。均为胃镜确诊为胃溃疡,休克诊断符合【内科学】第八版诊断标准。本组病例均有意识淡漠,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其他症状有乏力、纳差、嗳气、头晕、面色苍白等。

1.2 治疗与转归

采用补液、止血、抑酸、护胃等综合治疗措施。9例均于48 h~72 h内出血停止,1周左右临床治愈出院。

2 护理

2.1 抗休克治疗护理

低血容量性休克病情危急,进展快,若不立即抢救将危及患者生命,必须争分夺秒予以抗休克治疗,做好相应护理。

2.1.1 2液体复苏护理

早期液体复苏是治疗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基础。9例患者均经右颈内静脉置管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快速输注生理盐水或平衡盐溶液1000~2000ml,然后根据出血情况,血压以及红细胞压积变化调整补液量及给予输血。若血压回升并能维持时表明出血量少且已停止出血;若检查红细胞压积在30%以上则不需输血,否则适当输血,最好为新鲜全血,使红细胞压积维持于30%.合理安排输液顺序,根据尿量,CVP调整输液速度,妥善固定右颈内静脉导管,维持管道通畅。输液期间注意觀察有无咳嗽,胸闷,气闭,气促等症状,防止肺水肿,心力衰竭。

2.1.2 病情观察及护理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意识,每15~30min测量血压,心率,呼吸及脉搏氧饱和度1次,注意中心静脉压,皮肤粘膜色泽及肢端血供变化。及时留置导尿,观察并记录尿量,有助于了解抗休克治疗效果。

2.2 用药护理

应用减少损害因素的药物如制酸剂,抗胆碱能药物,H2受体拮抗剂,丙谷胺,前列腺素E2的合成剂及奥美拉唑等;同时给予胃粘膜保护药物如硫糖铝,铋剂等。使用此类药物时应注意:须于饭后一小时内服用,咀嚼片必须嚼碎后再行吞服。用药期间应注意密切观察药物的疗效及副作用。

2.3 一般护理

出血期间绝对卧床休息,注意保暖,吸氧3~4L/min,采取中凹位或平卧位,尽量避免搬动。呕吐者头偏一侧,防止因呕血引起窒息,及时处理呕吐物,保持口腔清洁,口腔护理2次/d。及时送检各种检查标本,如血常规,血气分析,生化检查等,为诊断治疗提供依据;以温和语言安慰患者,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增强其治疗信心及安全感,简单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疾病进展及治疗目的,取得配合。

2.4 饮食护理

严重呕血或明显出血时,必须禁食,24 h后如不继续出血,可给少量温热流质易消化的饮食,病情稳定后,指导患者要定时定量,少食多餐,避免进食粗糙、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同时要禁烟、酒、浓茶和咖啡。

2.5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指在护理全过程中,由护士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积极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以达到其自身的最佳身心状态,其必要条件是护士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互相信任的治疗性人际关系,并对存在的心理问题有较深的了解和准确的评估[1]。患者对疾病缺乏正确认识的前提下,易产生紧张恐惧的情绪而加重出血,尤其反复出血者因反复住院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感到前途暗淡,消极悲观,对治疗失去信心。因此做好有效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医护人员从容的态度、亲切的语言、认真的答疑、果断的决策、沉着、冷静、熟练的操作,可给患者以安全感,解除患者精神紧张及恐惧心理,有益于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和进一步治疗的配合。所以在治疗与护理过程中充分尊重患者,工作中做到耐心细致、关心体贴,构造和谐气氛,设法取得患者信任,稳定患者的情绪,正确应用解释、鼓励、安慰、暗示等支持治疗方法解决患者存在的问题;积极为患者提供心理上的支持,做好家属工作,取得家属的配合和支持,鼓励家属多理解患者,多探视患者;不要流露厌烦、恐惧情绪。

2.6 健康指导

溃疡为一心因性疾病,不良饮食习惯,长期精神压抑或精神紧张均可导致胃肠黏膜防御功能降低而发生溃疡[2],此外,一些药物可诱发溃疡,如发病前曾用APC、安乃近、地塞米松等药物[3]。大量研究发现HP感染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原因,如上述因素不解除,消化性溃疡极易复发,因此,出院时对患者健康教育和指导是必要的。主要内容有: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生冷食物及辛辣食物。少吃零食以减轻胃肠负担;保持稳定的情绪,减轻心理负担;慎用APC、安乃近等退烧药,慎用激素;HP感染主要通过粪便—口或口—口传播,有明显的家庭群集性,因此,应强调饮食卫生,在家庭内实行分餐制等。以减少感染机会,已感染HP者应遵医嘱积极治疗。

3 小结

胃溃疡并发出血多起病急,可合并休克,正确及时有效的护理对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有重要意义。同时,增强预见性护理意识,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与医生配合协调是抢救成功的关键,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有高度的责任心,扎实的护理经验,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应急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志红,周兰妹.重症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171-175.

[2]丁慧.上消化道出血诱因分析及护理体会[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2,12(3):181-182

[3]方新林.大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引起消化道大出血1例的抢救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2,1(3):56-57

低血容量休克护理查房 第5篇

概念及病因

低血容量休克的循环容量丢失包括外源性和内源性丢失。

1)外源性丢失:是指循环容量丢失至体外,失血是典型的外源性丢失。外源性丢失也可以由呕吐、腹泻、脱水、利尿等原因所致。

2)内源性容量丢失:是指循环容量丢失到循环系统之外,但仍然在体内,其原因主要为血管通透性增高,循环容量的血管外渗出或循环容量进入体腔内。

传统低血容量休克的早期识别要点:

传统的识别及诊断主要依据病史、症状、体征,包括精神状态改变,皮肤湿冷,收缩压下降(< 90 mmHg 或较基础血压下降 40 mmHg) 或脉压差减少(< 20 mmHg),尿量 < 0.5 ml/hr・kg,心率 > 100 次/分,CVP < 5 mmHg 或 PAWP < 8 mmHg 。

近年来,人们认识到氧代谢与组织灌注指标对低血容量休克早期诊断的重要参考价值,血乳酸(> 2 mmol/L)、碱缺失( < -5 mmol/L)是低血容量休克早期诊断的重要指标。对于每搏量(SV)、心排量(CO)、氧输送(DO2)、氧消耗(VO2)、胃粘膜 CO2 张力(PgCO2)、混合静脉血氧分压(SVO2)等指标也具有一定程度的临床意义。

监测

一般临床监测

包括皮温与色泽、心率、血压、尿量和精神状态等监测指标。然而,这些指标在休克早期阶段往往难以看到明显的变化。

皮温下降、皮肤苍白、皮下静脉塌陷的严重程度取决于休克的严重程度。但是,这些症状并不特异。心率加快通常是休克的早期诊断指标之一,但是心率判断失血量多少并不可靠。部分患者可以很容易的通过血管收缩来代偿中等量的失血,仅表现为轻度心率增快。

血压的变化需要严密地动态监测。休克初期由于代偿性血管收缩,血压可能保持或接近正常。对未控制出血的失血性休克维持“可允许性低血压”(permissive hypotention)有时是可行的。但是对于可允许性低血压究竟应该维持在什么标准? 维持平均动脉压(MAP)在 60-80 mmHg 是目前部分人的通行做法。

尿量是反映肾灌注较好的指标,可间接反映循环状态。当每小时尿量低于 0.5ml/kg/h 时,应继续液体复苏。需注意高血糖和造影剂等有渗透活性的物质造成的渗透性利尿,病人可以出现休克而无少尿的情况。

低血糖护理查房 - 副本 第6篇

时间:2015年3月27日 参加人员:12人 主查人:黄妮娜

参加人员:王宁护士长 赵晶 高磊 黄睿 吕瑛蕾

李盼盼 王月 仲亚辉 任胜男

病人床号:7床 病人姓名:田秀清

诊断:糖尿病(2型)急性心力衰竭

黄妮娜:今天我们进行3月份护理查房,查房的病人是7床,诊断是肺炎(双侧)高血压病(3 级,极高危)糖尿病(2型)急性心力衰竭。我们查房主要内容是:针对病人主要护理问题进行讨论,掌握老年糖尿病病人发生低血糖的急救措施。下面我为大家介绍一下病例。黄妮娜病例汇报:7床,田秀清,女,90岁。诊断为糖尿病(2型)急性心力衰竭 老年女性,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史,有脑血栓病史。否认药物过敏史。主诉纳差、乏力一周。糖尿病病史10+年,自服拜糖平1#tid控制血糖,血糖控制不祥。

入院查体:T:=36.2℃

P:84次/分 R:21次/分

Bp:168/73mmHg 老年女性,一般情况可,神志清,主动体位,查体配合。口唇无发绀,呼吸尚平稳,双肺呼吸音粗。营养一般,体型为消瘦。2015-02-27 10:00 入院;2015-3-09出院

住院期间三餐前使用胰岛素、夜间使用优泌林N治疗。血糖波动2.8-28mmo/L住院期间共发生2次低血糖

辅助检查:2015.2本院急诊生化示酮体0.1g/l,肌酐170umol/l、血糖8.5mmol/l余指标未见异常;血常规示WBC3.75*109/L 初步诊断:糖尿病(2型)急性心力衰竭 诊疗计划:(1)I级护理,低盐低脂糖尿病饮食。监测血糖(2)治疗上给予抗感染,控制血糖,平喘,改善心肌能量代谢营养等治疗。床旁查体:

黄妮娜:家属你好,老人现在感觉怎么样?有无出汗手抖情况?看一下病人神志,皮肤是否出汗,有无手抖,恶心呕吐,生命体征情况,爱护体贴病人。回到护士站

黄妮娜:经过床边查体,我们看到,病人在住院期间,自行注射胰岛素皮下注射,有可能发生低血糖的现象,谁能说一下,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原因?

王玥:胰岛素使用不当或过量口服降糖药使用不当或过量,食物摄入不足,过量运动(时间过长、强度过大、突然运动)肾功减退导致药物清除率降低,饮酒过量,肾上腺、甲状腺或垂体功能衰竭

黄妮娜:低血糖会出现哪些反应?

李盼盼:交感神经兴奋症状 出汗、手抖、心慌、饥饿感、烦躁、恶心、呕吐

中枢神经系症状 头痛、视力不清、精神病样改变、痴呆、昏迷

黄妮娜:老年人出现低血糖怎么办?

吕瑛蕾:(1)轻者及重者无意识障碍能口服的可以口服高糖食品,一般口服果汁、可乐、雪碧等,约150ml;馒头、饼干等,约25g;水果糖、巧克力等,约2块。(2)重者有意识障碍无法口服者则采取静脉补充治疗。一般静脉用50%葡萄糖40ml静推和10%葡萄糖静脉点滴,1mg胰高血糖素肌注或者皮下注射;5~10分钟后症状不缓解、血糖仍低于正常可以重复一次。

• 注意:如果短期重复使用胰高血糖素有可能使之失效;磺脲类降糖药物引起低血糖时,小心使用胰高血糖素;磺脲类降糖药物引起的低血糖持续时间较长。黄妮娜:如何预防低血糖?

黄睿:低血糖是糖尿病治疗中最常见的问题,需要尽量以避免。生活中应注意:

1(1)合理饮食(2)控制饮酒(3)适当体育锻炼(4)正确使用药物(5)普及糖尿病教育知识(6)及时监测血糖,避免延误治疗

2、避免饮酒,尤其避免空腹饮酒。少量饮酒有利于身体健康。通常饮酒量在白酒1两/日、葡萄酒2~6两/日、黄酒6两/日。必须要把酒本身的热卡计算在饮食计划中。

3、运动之前必须检查血糖,如果血糖低于5.5mmol/L不能进行锻炼。如果运动以后血糖低于5.5mmol/L,应立即加餐。

4、对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应谨慎地使用易引起低血糖的优降糖等强力降糖药物,血糖标准也不应过于严格,一般将空腹血糖控制在10mmol/L以下,餐后血糖控制在13mmol/L以下即可。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8%以下为宜。当然,如果血糖能控制得更低一些,又不发生低血糖,则更好。

黄妮娜:总结查房内容:我科入院老年患者诊断为糖尿病的人越来越多,这也就增加了发生糖尿病并发症的危险性,其中低血糖症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所以,作为护士应该提高对发生低血糖症反应的意识,进而进一步加强对其的预防及急救措施。如何预防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症的护理诊断和措施我总结一下:

一、活动无耐力,相关因素:低血糖所致软弱、手足抽搐、步态不稳等嘱病人尽量勿在清晨空腹时运动,有晨练习惯者可在运动前喝一杯牛奶,吃几块饼干,10min后再运动。运动时可随身携带食物,运动量不可过大,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当出现低血糖时应立即停止运动,服下随身携带的食物。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5h后一定要按时进食。平时当出现心慌、出冷汗、软弱、手足颤抖时,应立即口服糖水,卧床休息或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二、有受伤的危险[相关因素] 脑细胞因葡萄糖供氧不足伴供氧下降致脑功能障碍。[护理措施] 嘱病人注意休息,把病人经常使用的物品放在病人能够拿到的地方。嘱家属陪伴。保持周围环境中没有障碍物,保持地面整洁干燥。对有幻觉躁动的病人应加床档,防止坠床,并行保护性约束,昏迷病人还要防止舌咬伤。鼓励病人规律地进食,预防低血糖发生

三、自理缺陷[相关因素] 脑功能障碍[护理措施] 嘱病人卧床休息,少活动,保证充足的睡眠。协助病人日常生活:穿衣、洗脸、刷牙、上厕所等。将病人常用的物品及呼叫设施放在病人伸手可及处。对瘫痪的病人要定时予以翻身,保持床单干燥、平整、无屑,不使用破损的便盆,按摩骨骼隆突处并垫以气圈,以预防褥疮。昏迷病人禁忌漱口,应行口腔护理。

王宁护士长点评:低血糖最严重的是患者发生昏迷,掌握抢救流程是我们护士的重要技能

 怀疑低血糖症●饥饿感、出冷汗、心慌、脉速、肢体颤抖●头晕、情绪激动、幻觉、嗜睡甚至昏迷  紧急评估

 ●气道 ●呼吸  ●神志 ●循环  明确诊断

 快速检测末梢血糖,确认血糖低于2.8mmol/L  紧急处理

 ●气道阻塞:清除异物,大管径管吸痰,保持气道通畅  ●呼吸异常:氧疗、气管插管或切开  ●神志不清、无脉搏:心肺复苏  紧急治疗◆无法建立静脉通道者:给予胰高血糖素1~2mg皮下或静脉注射、肌肉注射,无效不重复  ●意识不清者应立即建立静脉通道◆,该是50%葡萄糖液静脉注射,继而予10%葡萄糖持续静脉滴注

 ●神志清醒者,可予糖类饮料口服  后续治疗  ●平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 ●吸氧,保持血氧饱和度95%以上

 ●监测心电、微量血糖、BP、P、R ●烦躁、抽搐者可予镇静  ●病情重者可同时给激素治疗

过敏性休克病人的护理查房 第7篇

一、过敏性休克(anaphylaxis,anaphylacticshock)是外界某些抗原性物质进入已致敏的机体后,通过免疫机制在短时间内发生的一种强烈的多脏器累及症群。

二、过敏性休克的发病机理

过敏性休克 是由于抗原物质(如血制品、药物、异性蛋白、动植物)进入人体后与相应的抗体相互作用,激发引起广泛的I型变态反应。导致全身性毛细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血浆迅速内渗到组织间隙,循环血量急剧下降,引起休克,危及生命。

三、休克的分类

病因分类①过敏性休克:发生于机体对某种药物或异种蛋白过敏时,由免疫球蛋白e抗体介导的一种机体的严重变态反应。

②低容量性休克:是指大量体液丢失导致有效循环量骤减而引起的周围循环衰竭的综合征。

③心源性休克:当心脏不能用足够的排出量以保持组织的正常灌注时即可产生心源性休克。

④脓毒症休克:是指病原微生物感染而引起的休克

⑤内分泌

性 休 克:是 指 某 些 内分 泌

病,如 慢

退

症,急、慢性 肾

质功 能 减 退症,黏液性水肿,嗜铬细胞瘤等,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低血压与休克。

⑥神经源性休克:由于严重的脑损伤、缺血、深度麻醉、脊髓损伤、药物性交感神经阻断(如高位脊髓麻醉)等

四、过敏性休克的表现

1.呼吸道阻塞症状: 由于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肺水肿所引起,表现为胸闷气促哮喘呼吸困难

2.循环衰竭症状 :由于周围血管扩张导致有效循环血量不足(供血与需血),.表现为面色苍白冷汗紫绀 脉细弱血压下降烦躁不安等 3.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因脑组织缺氧所致(供氧与需氧),表现为头晕眼花面及四肢麻木意识丧失抽搐或大小便失禁等

4.其它过敏反应 :有荨麻疹、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及发热等

五、急救治疗措施

1、立即除去过敏原,并给予平衡液500 ml静滴,肾上腺素针0.5--1㎎,一般肌注或皮下注射,严重者可直接静注,3--10分钟重复1次.如有心跳骤停则按心肺脑复苏进行抢救。

2、地塞米松10--20㎎静注,继之以10--20㎎静滴。

3、强心剂的应用,预防心衰:西地兰 0.2~0.4mg+25%葡萄糖液20ml静推可减慢心率,增加心搏出量;

4、抗组织胺药物非那根25--50㎎肌注,或是 10﹪ 葡萄糖酸钙10--20 ml缓慢注射。

4、氨茶碱250mg静滴或静注以降低肺动脉高压,维持呼吸功能。

6、另建一条静脉通路,快速扩容,配合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必要时联合使用阿拉明。

7、同时予以休克卧位,吸氧(4-6 L/min)必要时面罩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等,注意保暖。

8、.观察病情: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包括意识.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尿量.神志等变化。并做好病情观察记录。患者脱离危险期前不宜搬动。

六、诊断

① 组护理织灌注量不足

与有效循环血量减少有关

② 气体交换受损

与微循环障碍、缺氧和呼吸型态改变、肺组织灌流量不足、肺水肿有关

③ 活动无耐力

与高热、有效循环血量的不足、镇静剂的使用、气体交换障碍等有关

④ 体温过高

与感染、组织灌注不足等有关 ⑤ 潜在并发症

多脏器功能衰竭(MODS)等

七、护理目标

体液维持平衡,各种循环得到改善

微循环改善,呼吸道通畅,呼吸平稳,血气分析结果维持在正常范围 机体逐渐恢复体力,得到明显改善

体温维持正常,感染发生后被及时发现和处理 未发生其他并发症

八、护理措施

1.取休克体位,以增加回心血量,同时做好保暖工作。补充血容量:快速建立两条及以上的静脉通路,连续监测血压、尿量等,补充白蛋白,血浆,血小板,人工胶体等。

2.纠正酸碱平衡失调,及时监测血常规、凝血谱、血气、生化、电解质等变化,控制血糖,根据结果进行相应处理

3.观察病情变化:定时监测生命体征,SPO2、意识、口唇色泽、肢端皮肤颜色、温度及尿量、进出量等的变化。

4.用药护理: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并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严防药液外渗。合理使用抗生素,积极控制感染,严格执行无菌操作。5.监测呼吸功能:密切观察病人的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及面唇色泽变化,动态监测动脉血气,异常情况时及时报告医生,积极做好抢救准备。

6.尽早停用镇静剂,鼓励其在床上做适当的主动运动,以促进机体恢复。

7.合理饮食或提供营养支持:根据病情指导进食,遵医嘱进行肠内肠外营养,提高机体对创伤的耐受力。

8.协助病人翻身拍背,保持床单位清洁平整以增加病人的舒适度。

9.心理护理:由于病人及其家属对病情的发展过程不了解,对突发的病情变化情绪极度紧张和恐惧,医护人员要注意病人的心理变化和不满情绪以及对治疗措施产生怀疑。此时应积极进行有效的语言沟通,耐心向病人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减轻病人的焦虑、恐惧感。

九、护理评价

体液基本维持平衡,生命体征暂时平稳

各种循环得到改善:意识转清,尿量逐渐恢复正常,呼吸道通畅,呼吸平稳

机体逐渐恢复体力,得到了明显改善 体温已维持正常 暂无发生其他并发症

十、健康指导

让病人了解病情变化和过敏性休克的发生经过,向病人详细讲解有关自身原因的发病知识以及药物在治疗中可能出现的副反应,使病人提高对过敏性休克的重视和预防。在平时疾病治疗中应注意观察和了解病情突变的先兆表现,并记住对某类药物的过敏史及发生过敏性休克时的注意事项和简单的处理方法,向病人多做健康宣传,指导病人做好对疾病的预防工作。

小结

药物过敏反应常突然发生,患者无思想准备,一旦发生,常措手不及,甚至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要引起重视和警惕,尤其是输液室,要做好以下几项防范工作。①用药前应详细询问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②配备必要的防治药物过敏的药物和设备,包括肾上腺素、地塞米松、氧气等。③加强用药后观察,尤其是用药后的20min内,因为很多严重的过敏反应均发生于药物注射后5~15min。④一旦发生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应连同输液器同时撤换,以消除过敏原。过敏反应发生的关键是有过敏原存在,致敏机体不接触过敏原,则不会引起过敏反应[1]。⑤对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患者要加强巡视,改变过去认为中药制剂都是安全的观念。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过敏反应,约占不良反应的80%,并且严重不良反应多为过敏性休克、呼吸困难、死亡等

过敏性休克的特点

低血容量休克治疗的进展 第8篇

1 血液动力学及代谢变化的监测指标

近年来对休克病人输液的初测监测指标大致可总结为8项:(1)动脉血压:对危重病人常用动脉插管连续测压;(2)脉率:(3)中心静脉压;(4)用Swan-Ganz导管监测肺动脉压(PAP)、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及心输血量(CO);(5)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pH;(6)血红蛋白浓度;(7)尿量:(8)动脉血乳酸含量。其中有7项在一般医院均可以做到,仅肺动脉压、肺毛细血管楔压以及心输血量的监测较难,要求有插Swan-Ganz导管的条件。静脉系统内血容量占全身循环血量的75%,因此在低血容量休克时,回心血量减少所致的中心静脉压降低比动脉压的改变更早。它反映了循环血量、右心的功能和末梢静脉的紧张度。中心静脉压上升可能为输液过多、心衰(尤其右心衰竭)、咳嗽、正压呼吸、腹压上升,胸水潴留或气胸等所致。中心静脉压下降则与循环血量下降、气道狭窄或负压呼吸所致的辅助呼吸有关。测定中心静脉压时需要注意最初测定值的变化。Wilson指出:休克病人中心静脉压值和循环量实测值之间在输液前完全没有相关关系。其原因是:重危休克病人己用了血管活性药物,血管紧张度已有改变,有的可能合并有明显的肺部病变或者受到麻醉和正压呼吸的影响,也有的早己存在心衰。因此中心静脉压只能作为心脏负荷允许的条件下补液量是否恰当的参考。有实际意义的做法是一方面补液(200-500ml)进行心脏负荷实验,一方面测试中心静脉压的变化,根据中心静脉压的反应来判定病人循环血量的变化情况,指导补液的进行。假如左、右心室的舒张压相等,中心静脉压可以作为左心室泵的指标。因此在低血容量休克时年轻病人的中心静脉压往往比老年病人更有意义。对于某些老年或伴心肺疾病的休克病人,则需要测试肺毛细血管楔压。在左心房压力不超过15mmHg的条件下,左心房压力和肺毛细血管楔压二者是相关的,左心房压力一般也和左心室压力相关。因而测肺毛细血管楔压不仅能反映左心房的压力同时也能反映左心室的压力。左心室衰竭时,由于肺瘀血肺毛细血管楔压的升高比中心静脉压更早,所以肺毛细血管楔压不但是判定左心收缩力的指标,也是监测肺毛细血管内压增高与否、肺间质有无水肿的重要依据。所有这些对老年或有心肺疾病的休克病人的补液,均有重要指导作用。

2 大量输液

低血容量休克时,毛细血管开放,血管间隙加大,因而需要的液体输入量,常比丢失量更多。对失血性休克的治疗,自六十年代Shires提出休克时体液的变化主要是细胞外液的变化以来,对失血性休克的研究,已由原来的循环血量的变化扩大到末梢循环、细胞外液和组织代谢等各方面。人们逐渐认识到对失血性休克的治疗,除了补充循环血量以外,还要改善末梢循环,恢复细胞外液容量,防治酸中毒,因此与细胞外液成分相似的乳酸钠林格氏液被广泛应用,并逐渐成为治疗低血容量休克以及感染性休克的首选药物。至此低血容量休克的治疗有了一个划时代的发展。实验表明,在输血的同时输林格氏液比单纯输血的成活率高。Gallie报告输血得到的循环量恢复,仅是毛细血管血流的改善。只有同时输入乳酸钠林格氏液,才能恢复细胞外液量。

3 输高渗氯化钠问题

乳酸钠林格氏液输入体内后很快即扩散到全细胞外液中,留在循环内的不过四分之一。这些非功能细胞外液的增加造成组织的水肿,因此近年来不少学者主张对低血容量休克的病人应当输以高渗氯化钠溶液。岛畸指出,高渗氯化钠溶液不仅能预防组织水肿,而且由于它能将细胞内水分吸出,少量输入即可维持循环血量,从而防治输液过多所致之心肺并发症,因而主张在重度烧伤和外伤性休克时应用此种液体。在重症脑外伤,尤其脑外伤与失血性休克并存时输用此种高渗氯化钠溶液,不但可恢复血容量而且还可防止脑水肿,效果优越。Cuono将高渗氯化钠溶液对重症烧伤的治疗作用归纳为:(1)减轻受伤组织的水肿,促进创口愈合;(2)高渗性利尿作用;(3)输入量比等渗液少三分之一,因而可减轻心脏负荷。DeFelippe报告12例晚期低血容量休克病人,他们对大量补液以及激素和多巴胺已不起作用,但在输入7.5%氯化钠溶液后,有11例休克获得好转,并少输了90%的等渗氯化钠溶液。Velasco用高渗氯化钠溶液治疗失血性休克的狗,长期存活率达100%,而用等渗氯化钠溶液的动物则全部死亡。实验证明高渗氯化钠溶液有助于增加动物的平均动脉压、脉压、心输出量和肠系膜血流量。他的结论是:高渗氯化钠溶液可以增加血循环的动力性效应,保证氧的供给和代谢物的清除。

4 关于胶体的应用

休克时血浆和白蛋白的应用与肺水肿的关系争论较大。有些学者认为血浆渗透压的高低与肺水肿的形成有一定关系.Puri发现重症体克病人中,血浆渗透压在15mmHg以下者肺水肿发生率明显多于血浆渗透压在19mmHg的病例。Skillman也认为血浆渗透压的降低是出现肺水肿的主要原因,提倡输入白蛋白预防肺水肿。但也有的学者认为,在肺毛细血管与肺泡膜之间的水分移动方面,除血管内胶体渗透压的作用外,还与血管内和组织间隙之间胶体渗透压差有关。Staub用羊作出血性休克实验,输乳酸钠林格氏液后虽然血管内胶体渗透压下降,但由于血管内与组织间隙的渗透压差下降而得到代偿。另外在肺水肿的成因中,肺毛细血管渗透性的增强以及肺淋巴回流障碍,都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不少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证明休克时输白蛋白液不仅不能改善肺功能,有时甚至使呼吸循环恶化,使肾功能进一步低下。Lucas在输白蛋白液的46例休克病人中有12例发生肾衰。有人认为问题争论的焦点不在于是晶体液好还是胶体液好,关键是要看病人当时的病理生理状态。以肺水肿为例,如肺水肿合并低血容量休克,输以浓缩的白蛋白可能使水分由组织间隙进入血浆内重新分布,但是在肺水肿合并晚期休克或许多原因所致的呼吸衰竭时,如仍输以大量白蛋白则可加重肺毛细血管与肺泡膜之间的渗透,从而加重肺水肿。一般认为对于一些丢失大量血浆蛋白的病例如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化脓性腹膜炎或烧伤病人,输血浆或电解质溶液中加白蛋白(乳酸钠林格氏液1,000ml加白蛋白25—50g)是非常有益的。

5 纠正代谢障碍

休克时无氧代谢亢进,碳水化物耗竭,蛋白质分解,如合并感染,能量的需要还要增加,因此输液的意义并不限于扩容.McNamara报告高渗糖溶液可使低血容量休克病人的心输出量增加,使周围血管的阻力降低,具有改变其血液动力学的作用并认为其效果优于高渗的甘露醇和高渗的氯化纳溶液。Ekitz观察到,在输血及乳酸钠林格氏液的11只休克动物中,只有6个生存,而输高渗糖的12只休克动物全部存活。另外外伤性休克时肌蛋白破坏严重,甲型氨基异戊酸(Valime)、亮氨酸(leucine)、异亮氨酸(lsoleucine)等支链氨基酸直接被氧化,氨基丙酸(Alamine)在肝糖再合成时被利用,周围组织不能利用的芳香族氨基酸和含硫氨基酸则增加。因此有人主张治疗休克时给以氨基酸输液尤其是支链氨基酸,可望收到一定效果,还有待于今后临床实践来证明。

6 血管活性药

在液体量己经补足但血压及尿量不见好转时,为改善微循环要考虑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血管活性药的选择主要为β受体兴奋剂,最好选用既能影响肌肉的收缩(Inotropism),对心律影响有较小的药物。目前常用的有多巴胺及Dobutamine。有人主张两种药并用,即可增加心肌收缩力和心输出量,又能利尿。目前β受体兴奋剂和α受体阻断剂并用尤为一般医生推荐。应用α受体阻断剂的前提是补足血容量。α受体阻断剂中常用的为酚苄明(Phenoxybezminum)。它可使动脉压上升,心脏指数增加,尿量增多,肺动脉压及中心静脉压下降。在液体量己经补足,但动脉压仍低,尿量仍少或肺动脉压及中心静脉压仍高时,可考虑用此药。它是当前认为安全而有效的血管扩张药物。其他还有酚妥拉明等。

7 休克治疗中补钙问题

低血容量休克护理查房 第9篇

【中圖分类号】R44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001-02

未控制出血的失血性休克是低血容量休克的一种特殊类型,常见于严重创伤、消化道出血、妇产科出血等。未控制出血的失血性休克病人死亡的原因主要是大量出血导致严重持续的低血容量休克甚至心脏骤停【1】。失血性休克未控制出血时早期积极复苏可引起稀释性凝血功能障碍;血压升高后,血管内已形成的凝血块脱落,造成再出血;血液过度稀释,血红蛋白降低,减少组织氧供;并发症和病死率增加。因此提出了控制性复苏(延迟复苏),即在活动性出血控制前应给予小容量液体复苏,在短期允许的低血压范围内维持重要脏器的灌注和氧供,避免早期积极复苏带来的副反应【2】。限制性液体复苏可降低死亡率、减少再出血量及并发症。

临床资料:本组66例,男性38例,女性28例,年龄30-50岁,平均42岁。选用病人均符合以下条件:1.已确诊为消化道出血导致低血容量休克病人。2.目前出血未控制。3.不合并颅脑损伤。4.无高血压病史。

治疗方法:将病人随机分成A和B两组,A组为即刻复苏组,即在发病24小时内即给予输注5000-8000ml的晶体,浓缩红细胞8-16u,血浆400-800ml,维持收缩压在100mmHgy以上;B组为延迟复苏组,即在发病24小时内,只给与2000-3000ml的晶体液,代血浆500-1000ml,不给予输血,维持收缩压<90mmHg,止血后,再给予大量液体复苏。

治疗结果:其中A组病人中,2例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积极抢救后死亡1例;2例发生再次大出血,其中一例死亡;3例发生DIC,死亡;4例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经积极治疗后死亡2例。A组总死亡率达21%。B组病人中,其中2例出现急性肾衰,经治疗后好转;死亡3例。B组总死亡率为9%。

体会:对出血未控制的失血性休克病人,早期采用控制性复苏,收缩压控制在80-90mmHg,以保证重要脏器的灌注,并尽快止血;出血控制后再进行积极的容量复苏。可明显减少死亡率及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但对于合并颅脑损伤的多发伤病人、老年病人及高血压病人应避免控制性复苏。

参考文献

[1] Krausz MM.Initial resuscitation of hemorrhagic shock.World J Emerg Surg 2006,1:14-19

低血容量休克护理查房 第10篇

时间:2015年11月26号 地点:西院区医生办公室

内容: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护理查房

参加人员:吴钰、张琳婧、张明霞、付廷美、郭雪、孙微珑、李本丽、邓李建、许乐 主持人:许乐 内容:

-、病例汇报

3床,李立,男,40岁,患者左侧腰背部刀刺伤半小时,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冰冷、神志模糊,以“左肾刀刺伤失血性休克”收住急诊科。

二、入院查体

T35℃

P140次/分

R32次/分

BP0/0 mmHg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发现左肾下级裂伤,腰大肌到脊椎旁动脉见有鲜红色动脉血喷出。诊断:左肾刀刺伤失血性休克。

三、护理诊断

1、体液不足

与血容量减少有关

2、气体交换受损

与心输出量减少有关

3、疼痛

与创伤有关

4、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与活动受限有关

5、感染的危险

与机体免疫力低有关

6、知识缺乏

与认知有限有关

四、护理措施

1、首先取休克位:头抬高15º,脚抬高30º,仰卧位。

2、遵医嘱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快速、及时、足量的,输液输血来补充血容量。

3、严密观察脉搏、呼吸、血压、尿量:尤其是脉搏的变化最早出现。

4、保持呼吸道通畅

5、手术止血:常规皮试、备皮,持续吸氧,心电监测,保暖。

6、术后观察有无出血、裂开、渗液、腹胀,体温及休克恢复情况。

五、效果评价

1、心排血量增加

2、呼吸困难减轻

3、焦虑减轻

4、患者皮肤完整未破损

5、患者对疾病知识及健康教育有损了解

六、临床表现

1、呼吸困难

心输出量减少,组织缺氧,呼吸形态改变。

2、面色苍白、四肢冰冷、神志模糊

出血导致体液不足,心输出量减少,组织灌注量改变。

3、疼痛

创伤所引起。

七、治疗

1、输入等渗盐水、平衡液: 在45分钟内输入1000-2000毫升的等渗盐水、平衡液。一般失血:补液=1:3-4 必要时加压输血、血浆、右旋糖酐,羟乙基淀粉及时纠正酸中毒。先晶后胶,先盐后糖。

2、利尿药:遵医嘱速尿20mg静脉注射

3、止血药:立止血1KU肌肉注射

4、抗感染:常规做青霉素皮试,使用抗感染药物。

八、本次查房的难点

1、失血性休克的护理措施。

2、失血性休克的治疗原则。

九、讨论

1、失血性休克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回答:皮肤苍白、出冷汗、四肢冰冷、神志淡漠、脉搏细弱、呼吸急促。

2、失血性休克的输液原则? 回答:先晶后胶,先盐后糖。

十、总结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护理查房 第11篇

主讲人:蒋昔琴

蒋昔琴:青霉素在临床应用比较广泛,其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过敏反应,其过敏性休克最为严重,发生率约5~10/10万,其反应迅速,强烈,如抢救不及时,患者极易死亡。那么过敏性休克的定义是什么呢,下面请王湘解释一下过敏性休克的定义。

王湘:过敏性休克(anaphylaxis,anaphylactic shock)是外界某些抗原性物质进入已致敏的机体后,通过免疫机制在短时间内发生的一种强烈的多脏器累及症群。过敏性休克的表现与程度,依机体反应性,抗原进入量及途径等而有很大差别。通常都突然发生且很剧烈,若不及时处理,常可危及生命。

蒋昔琴:我们了解了其概念,下面我们就通过具体的案例来更好的认识和了解它:患者胡英,女,38岁,因乳腺炎来我院就诊,既往无药物过敏史。青霉素皮试阴性,予青霉素800万单位加入25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0S后患者即诉手足麻木,随之出现呼吸困难,面色苍白,脉搏不能扪及,神志丧失。立即更换液体及输液管,静脉推注0.1%盐酸肾上腺素1ml,给氧,静推地塞米松10mg,肌注非那根25mg,另建静脉通道滴注多巴胺,上心电监护。病情无好转,10min后再次静脉推注肾上腺素1ml,,静推可拉明、洛贝林兴奋呼吸中枢,同时行气管插管保持呼吸道通畅,保留导尿观察小便。40min后患者苏醒,血压、脉搏、呼吸恢复正常,脱离危险。初步可以判断该患者出现了青霉素过敏性休克。那么青霉素过敏的病理机制是什么呢,下面请葛玮讲讲其病理机制。

葛玮:青霉素过敏属于1型超敏反应 青霉素属β-内酰胺类抗生素。

β-内酰胺环和饱和的噻唑环组成,其本身无免疫原性,其过敏反应是由于青霉素及其降解产物作为半抗原进入体内,与蛋白质或多肽分子结合成全抗原进入体内,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当再次遇到同一种抗原时,即引起变态反应。青霉素产生抗原的决定簇有多种,如青霉噻唑结合物、青霉烯酸、青霉烯二硫化物、青霉吡唑酸、6-氨基青霉烷酸(6-APA)、青霉胺等。它们均能与蛋白质或多肽结合形成抗原,引起过敏反应。其中最重要的是青霉噻唑蛋白,其次是青霉烯酸蛋白。青霉素进入人体后3-7天引起抗体形成,10天内体内抗体水平达高峰。由于青霉素产生过敏的抗原决定簇有多种,在体内所形成的抗体也有多种,故能够在临床上引起各种变态反应。根据Cell和Coombs的分类,四种内型的免疫病理反应临床均可见到。主要表现有:寻麻疹、皮疹、哮喘、血清病样反应、延迟性皮疹、间质性肾炎、溶血性贫血、中性粒细胞减少、全血减少、药物热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其中以IgE介导的Ⅰ型速发型超敏反应最多见和最严重,甚至因过敏性休克而死亡。

蒋昔琴:讲得很好,我们了解了其发病机制,但患者出现何种情况我们可以判断患者发生了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呢,下面请陈艳讲讲其临床表现。

陈艳: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常发生在用药后数分钟到半小时之间,表现为: 1)呼吸道阻塞症状:由喉头水肿和肺水肿所引起,病员有胸闷、气促、伴濒危感,并可引起哮喘

2)循环衰竭症状:患者面色苍白,冷汗,紫绀,脉细弱,血压下降,烦躁不安

3)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可能由于脑组织缺氧所至,患者头晕眼花,面

及四肢麻木,意识丧失,抽搐,大小便失禁

4)皮肤过敏反应:如瘙痒,荨麻疹及其他皮疹等

5)消化系统过敏反应:可引起过敏性紫癜,以及腹痛和便血为主要症状

蒋昔琴:那么该患者出现上述症状时,我们护士该如何急救处理呢,下面请练美琴讲讲如果我们遇到了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患者我们该如何予以急救。

练美琴:1)立即停药,平卧(采用头低足高位)、保暖、给氧气吸入。

(2)即刻静脉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0.5~1毫升,(因过敏造成支气管哮喘 和 血管扩张(血压下降),而肾上腺素的β2激动作用可以使支气管舒张

及α受体激动作用可以使皮肤、粘膜、内脏血管收缩,从而使血压上升)。小儿酌减。如症状不缓解,可每20~30分钟皮下或静脉再注射0.5毫升。同时给予地塞米松5毫克静脉注射,或用氢化可地松200~300毫克加入5%~10%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

(3)抗组织胺类药物:如盐酸异丙嗪25~50毫克或苯海拉明40毫克肌肉注射。

(4)针刺疗法:如取人中、内关等部位。

(5)经上述处理病情不见好转,血压不回升,需扩充血容量,可用右旋糖酐。必要时可用升压药,如多巴胺、阿拉明,去甲肾上腺素等。

(6)呼吸受抑制可用呼吸兴奋剂,如尼可刹米、山梗莱碱等。必要时行人工呼吸或行气管切开术。

(7)心搏骤停时,心内注射强心剂,并行胸外心脏按压。

(8)肌肉张力减低或瘫痪时,皮下注射新斯的明0.5~1毫克

蒋昔琴:讲得很好,经上述急救,胡英最终脱离了危险,事后我们应该让病人了解病情变化和过敏性休克的发生经过,向病人详细讲解有关自身原因的发病知识以及药物在治疗中可能出现的副反应,使病人提高对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重视和预防,做好健康宣教。那平时我们该如何防止患者发生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呢,下面请邹同学讲讲青霉素过敏的预防及其配置 邹同学:

1)用药前仔细询问病人有无过敏史.如有过敏史者禁用.2)初次注射或停药3~7天重复注射者.必须怍皮肤过敏试验.如阳性者禁用, 3)凡有青霉索过敏者不应作过敏试验.4)用药过程中调换另一批号青霉素.须重作过敏试验.5)避免在空腹情况下作青霉素注射.注射后须观察30分钟.6)注射器专用,并且要现配现用,不宜放置过久。7)配置:以80万青霉素为例:青霉素80万U/瓶:50u 80万青霉素加生理盐水溶解至4ml;(20万U/ml)取上液0.1ml+生理盐水至1ml;(2万U/ml)取上液0.1ml+生理盐水至1ml;(2千U/ml)取上液0.25ml+生理盐水至1ml;(500U/ml)取上液0.1ml作皮试(即50U)

蒋昔琴:我们都知道了它的配置极其注意事项那么我们怎么去做皮试?怎么通过皮试来观察是否过敏呢?有谁可以回答。陈春凤:皮试方法

(1)选用无菌的1 ml注射器。

(2)在患者前臂掌侧下段,绷紧内侧皮肤,针尖斜面向上与皮肤呈约5°,刺入皮内约0.2 cm。

(3)刺入后,放松皮肤,注入皮试液0.05~0.07 ml,使局部隆起成半球状皮丘,皮丘皮肤变白,并显露毛孔,勿按摩。

皮试结果判断

(1)皮丘无变化或缩小,周围不红肿,无红晕、无自觉症状,判断定为阴性。

(2)皮丘无变化,局部出现红晕,皮丘直径在1 cm以内,无自觉症状可判定为弱阳性,可在对侧前臂用生理盐水作对照。

(3)皮丘隆起,局部出现红晕,直径大于1 cm,周围可有伪足,伴有局部痒感,判断为阳性。

(4)皮试局部阳性反应,伴有全身症状:头晕、心慌、恶心,甚至发生过敏性休克,判断为强阳性。

黄卫平:在这里我还要补充一点的是怎么和破伤风皮试结果区分。阴性:局部无红肿,无全身及其他部位反应。阳性表示:(+):局部红晕<3 cm,边缘较规则,无硬结及主诉症状;(++):局部红晕在3~4 cm,伴有小的伪足或丘疹,硬结<1 cm,无其他反应;(+++):硬结1~2 cm,红

晕>4 cm,有伪足或丘疹,稍有痒感;(++++):硬结>2 cm,红晕>4 cm且伪足明显,伴主诉痒感或硬结红晕未达(++++),但局部瘙痒明显或有全身反应。

上一篇:做人作文500字下一篇:防溺水安全教育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