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昌县中医院熏蒸室工作制度

2024-06-21

建昌县中医院熏蒸室工作制度(精选8篇)

建昌县中医院熏蒸室工作制度 第1篇

熏蒸室工作制度

1.凡需要熏蒸治疗的患者,由医师填写治疗申请单,经理疗医师诊断后,确定治疗种类及疗程。

2.工作人员应了解病情,观察疗效,介绍熏蒸方法,以便更好的发挥药物疗效。

3.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程,治疗前交代注意事项,治疗中细心观察,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治疗后认真总结,做好记录。

4.疗程结束后及时做出小结,存入病历供临床参考。

5.注意熏蒸设备的使用,使用前做好检查,使用后进行擦拭,定期检查维修,避免蒸锅电线老化,以延长使用寿命。

6.熏蒸床的床单及被套定期消毒,保持卫生。

建昌县中医院

建昌县中医院熏蒸室工作制度 第2篇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省卫生厅、省中医药管理局的安排,为加强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服务优势,满足基层百姓“简、便、廉、验”的就医需求,我院从2013年设立“基层指导科”,开展乡村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业务指导工作,实施细则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弘扬中医药优秀文化和特色,“围绕一条主线,抓住两个重点,实现一个目标”。“一条主线”就是以推广农村中医适宜技术为主线;“两个重点”一是人才培养,二是区域推广;“一个目标”就是实现社区、农村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全覆盖。

二、工作职责

1.根据上级有关规定,结合实际情况组织人员定期对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免费开展中医药业务指导工作,开展学术讲座。

2.对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开展中医药人员和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

3.分层分类对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对乡镇卫生院中医预防保健工作进行指导。

4.定期到各乡镇卫生院开展义诊咨询活动。

5.安排专人负责指导各乡镇卫生院中、西药房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规定,规范中、西药房建设及规范标准处方书写。

三、工作安排:

1、高度重视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培训工作,做到思想到位、责任到位、落实到位。

2、帮助乡镇卫生院以及村卫生所开展中医药服务工作,包括管理、技术、设备援助。

3、在基层指导组的领导下,组成医疗小分队,做到“送医下乡,为民看病”;对乡村中医药业务技术进行指导;对乡村医生进行培训。

四、鼓励政策:

1、作为评定优秀工作者的重要指标之一,在大会上作为示范典型,给予表扬。

2、优先给予外出参加进修、学术交流、学术培训等。

建昌县中医院熏蒸室工作制度 第3篇

1 保障中药疗效, 制定严格的工作制度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 汤剂的质量又直接关系到疗效。古代医家就有“煎药之法, 最宜深讲, 药之效不效, 全在乎此”的论断, 因此, 应根据《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要求, 健全规章制度, 使煎药室的各项工作规范化、科学化。

(1) 煎药人员按时到岗, 工作期间不脱岗、不早退。工作时间内严禁吸烟、吃零食。

(2) 煎药室、煎药机、包装机、辅助容器、水池等要定期清洗。每天上班前, 需对煎药设备开机调试、预热, 以保证正常工作。

(3) 煎药人员在中药房领取门诊和住院病人的中药时, 应核对病人姓名、性别、科室、床号、日期、剂数等, 核对无误后在领药登记本上签名。

(4) 煎药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医嘱, 按规定浸泡后, 根据药剂性能选择火候、时间进行煎煮。凡注明有先煎、后下、另煎、兑服、烊化等特殊用药的煎煮, 要严格按医嘱执行, 确保煎药质量。

(5) 盛药容器需清洗和消毒, 严防污染。内服药与外用药用不同煎药机煎煮并严格区分。

(6) 制定急煎制度, 做到即领、即煎、即送。煎药设备要定期养护, 随时清洗、擦拭干净、消毒, 其他人员非公事不得进入煎药室。

2 制定操作规程, 使煎药规范化、科学化

作为煎药人员, 应具备必要的中药知识和煎药常识, 明确操作规程。

(1) 在煎药前, 需对中药进行浸泡 (不少于30 min) 。

(2) 煎药用水须是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饮用水, 煎药用水必须无异味、洁净澄清。

(3) 煎药加水量:具体根据饮片质地、吸水性能、煎煮时间长短、煎煮过程中蒸发量及煎煮后所需药液量计算加水量。

(4) 注意特殊煎煮中药的煎煮方法: (1) 先煎:贝壳、甲壳、化石以及多数矿物药, 如牡蛎、磁石等, 因其有效成分不易煎出, 应先煎30 min;而附子、生半夏等, 为减轻其毒性, 保证用药安全, 也要先煎。 (2) 后下:花、叶类以及部分根茎类药, 其有效成分易挥发或不耐煎煮, 如薄荷、大黄、番泻叶等, 宜后下, 煎煮5~10 min即可。 (3) 烊化:胶质药物如鹿角胶、阿胶等, 不宜与其他药共煎, 需要另外炖化, 再兑入其他药同服。 (4) 冲服:不宜煎煮的药物 (如芒硝) , 液态药物 (如竹沥、姜汁等) , 宜用开水冲服或与其他药液混合服用。 (5) 煎煮次数:一剂药煎煮两次, 将两煎药汁混合后再分装。 (6) 煎取药量:应当根据儿童和成人分别确定。儿童每剂一般煎至100~300 ml, 成人每剂一般煎至400~600 ml, 每剂按两份等量分装, 或遵医嘱。

3 严格执行操作流程, 提升煎药质量

随着国家医改制度的不断完善, 病人就医选择空间越来越大。因此, 要想赢得病人的信赖, 医院和各科室拼的就是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本着质量第一的原则, 煎药人员需严格执行煎药室工作流程, 提升煎药质量。

煎药室人员收到待煎药物时, 应仔细查 (姓名、性别、年龄、科别、门诊号或住院号) 、对 (剂数、每剂煎药袋数、特殊煎法药物、约定取药时间) 。如发现疑问及时与中药房药师沟通, 确认无误后签名收药, 并注明领药时间。煎药室人员领药后登记煎药记录。根据处方要求确定手工煎药或机械煎药。根据药物功效、质地等确定煎煮时间及加水量。如滋补及质地坚实的药物第一煎40~60 min, 第二煎30 min左右;解表药第一煎15~20 min, 第二煎5~10 min。煎药时应当防止药液溢出, 药物煎干或者煎焦禁止使用。如包装时总阀门未关闭造成药液流失, 不得用煎煮过的中药再煎煮。内服药与外用药须分开, 在不同煎药区及不同煎药机 (锅) 中煎煮。药物煎煮完毕后, 对煎药机 (锅) 、包装机、辅助容器等及时清洁, 并定期消毒。

4 制定完善的清洗、消毒制度, 做好清洗、消毒记录

制定完善的清洗、消毒制度是保证煎好中药的前提。煎药室工作人员每日应对工作间进行清洁、消毒处理。每日煎药前先用清水冲洗煎药机、煎药辅助设备及排液管。每煎完一剂药后, 取出药渣, 排净药液, 及时用清水冲洗煎药机、包装机内壁等。每次包装前, 用清水冲洗包装机, 排净废液后再进行包装。清洁工具也应清洗、消毒, 定期用消毒剂浸泡, 消毒剂每半个月更换一次。洁净区与一般区的清洁工具、岗位区域与公共区域的清洁工具应严格按区域分开放置, 并悬挂标志。清洁工具、消毒剂及清洁剂存放于专用位置, 及时做好清洗、消毒记录。

5 做好中药收发记录、煎煮记录、急煎记录及质量评估工作

煎药室的管理工作, 不仅要重视煎药质量还应完善煎药各环节的记录, 使煎药质量和记录并重。为此, 笔者建议煎药室应根据《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要求, 做好中药收发记录、煎煮记录、急煎记录, 同时做好煎药质量评估工作。做好记录既可避免出差错, 又可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纠纷, 同时更能提升工作质量。应做到药渣煎透, 无糊块状、无白心、无硬心, 药液汁浓味厚;煎出的药液量应当与方剂的剂量相符, 分装量应当均匀;包装药液的材料应当符合国家标准。

6 制定并落实工作人员培训制度

煎药人员每天与病人打交道, 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病人的病情和医院的声誉。因此, 要用高度的责任心来对待工作, 通过培训、教育提高全体人员的素质, 强化质量意识, 确保煎药质量。以定期组织集中学习和自学为主, 指导煎药人员多阅读专业报刊, 多参加专业讲座, 了解新知识;在培训结束后进行评估考核, 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奖惩并存档。负责人更应以身作则, 不断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和业务水平, 调动大家工作的积极性。

建昌县中医院2013年工作总结 第4篇

今年,在县委、县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我院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医疗质量,规范医疗行为,促进医患和谐,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现将全年医院工作总结如下:

一、各项工作指标完成情况:(2012年12月——2013年11月)

1、财务总收入1786.8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1.5%。

2、门诊人次66369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9.5%。

3、住院3621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10.9%。

4、病床使用率92.45%,较去年同期增长10.23%。

5、平均住院天数9.86天,较去年同期增长1.08%。

6、中医治疗率占住院人数70%。

7、采用非药物中医治疗人次占门诊人次10.5%。

8、门诊中药处方数占门诊处方总数51.3%。

二、加强医院管理,确保医疗质量持续改进。

1、认真执行医疗护理核心制度,各职能科室加强管理和检查。重点加强病历质量及医疗核心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医疗质量稳步提高,最大限度消除医疗安全隐患,全年无重大医疗安全事件发生。

2、继续加强《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处方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培训,进一步加强依法行医理念。

3、制定严格措施,对未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医、护、技人员进行规范管理,指定已取得执业资格人员对他们进行“一带一”指导及监督,并在他们出具的处方、病历、护理记录、检查、检验报告等医学文书上进行审查签字盖章认可。

4、认真落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的《二级中医院评审标准》,建立创二甲中医院领导小组,制定了《建昌县中医院创二级甲等中医院工作实施方案》,实行职能科室和临床科室层层把关。把二级中医院评审指标落实到人头上,并制定了奖惩制度,争取国家二级中医院评审验收一次合格。

5、严格执行“三基三严”培训和考核制度,要求医务人员自觉执行首诊负责制,三级医师查房制,术前讨论和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三查八对等医疗护理制度。

6、做好医保农合管理工作。

医院成立了医保农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一名主管院长任组长,制定了医保、农合病人管理制度。小组工作人员对每天出院病人的病历进行核查,通过核查发现的问题,按医院管理制度进行兑现。

三、加强软环境建设工作。

认真落实建卫发(2013)42号文件精神,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了县中医院软环境建设实施方案,以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为重点,以强化制度落实和监督检查为抓手,通过开展软环境建设活动,劳动纪律得到明显改善,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得到提升,医疗文书书写得到进一步规范,医疗安全意识得到加强。

四、加强新生儿安全管理工作。

认真落实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关于加强新生管理有关文件精神,针对新生儿安全管理薄弱环节,进行了自检自查。制定了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为新生儿提供了安静、舒适、安全的治疗环境,保证了新生儿的健康需求。

五、存在问题。

1、中医品牌特色未凸显,中医药特色优势未充分发挥。

2、医院债务多,资金周转困难,极大制约了医院的发展。

3、中医人才缺乏,现有中医人数与二甲中医院要求不成正比。

六、下一步工作重点。

1、按时完成二级中医院评审验收工作任务。

2、加强医院管理,努力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

3、继续加强重点中医专科建设,努力打造中医品牌特色,充分发挥中医特设和优势。

4、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方案和工资分频方案。

建昌县中医院

建昌县中医院熏蒸室工作制度 第5篇

单位工作总汇报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我院创建于1958年,于2005年6月改制,根据县政府精神改制后医院的非营利性质不改变,国家的支持政策不改变。多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医院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现已成为全县中医药医疗、教学、科研中心。1996年8月我县被国家中医药局评定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建设单位”,1998年通过二级甲等中医院验收,目前,职工人数为177人,其中,高级职称8人,中级职称31人,开放床位100张,开设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皮肤科、眼科、耳鼻喉科、肿瘤科、骨伤科、肛肠科、针灸科、推拿科、康复理疗科、心理咨询科、急诊科等15个临床科室。设有六个综合病区,年门诊人次5万左右,年业务收入1800万元左右。医院资产总值达3390多万元,医疗设备总额达1410多万元,其中万元以上设备100多件,是省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和省中医转岗培训基地。

近三年,在省市行政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县卫生局的高度重视下,通过全院职工的不懈努力,创建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果,尤其在突出中医特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现将此次活动重点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制定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措施,中医药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近年来,我院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卫生主管部门关于加强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在全面推动我院各项改革、引导和促进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全面提升管理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以中医为主的发展方向,把握形式和发展趋势,结合医院实际,制定具有中医特色优势,中医药发展方向明确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建立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鼓励和考核制度,科室综合考核目标中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作为重要指标,认真组织实施中医药特色优势建设相关项目。为创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单位进一步夯实基础。

二、注重人才培养,建设中医药人才梯队

医院自近五年来,先后引进本科及以上学历15名,其中中医药类别9人,进一步优化了中医药人才队伍,中医药人才梯队初具规模。强力实施中医药人员队伍建设计划,积极开展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目前本院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比例达到71%,中药专业技术人员占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达到63%,管理人员中中医药人员比例达到60%。医院主要负责人、业务管理领导和医务、护理、药剂、教学、科研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经过中医药政策、中医药知识和管理知识的系统培训比例达到100%。

三、加强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

医院临床科室均制定并实施常见病及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定期对方案实施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及评估,优化诊疗方案。对中医优势病种的疗效及中医药特色进行年度分析、总结和评

估,并制定改进措施。本院病案质量管理小组定期对病案进行抽查,对诊疗方案的实施进行监控。中医类别医师定期进行中医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培训与考核。按二级甲等中医医院设备配置标准,各科室合理配置应用中医诊疗设备,积极采用中医非药物疗法,开展各项中医诊疗技术项目,积极使用中药饮片及中成药。门诊中医药使用率在60%以上,病区中医药使用率达到65%。门诊中医处方合格率在95%以上,病区病案甲级率达到90%。

四、强化重点专科建设

我院内分泌科(糖尿病)被定为葫芦岛市重点专科,制定了专科建设发展规划、工作计划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具体措施。制定并实施常见病及重点病种的中医诊疗方案,确立了重点病种,定期对中医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分析中医治疗的难点并提出解决难点的思路和措施。在临床诊疗活动中开展中医诊疗方案和中医临床路径应用推广工作。重视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确立学术继承人并加强专科学术继承人的培养。

五、开展基层指导与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

我院基层指导科,有专人负责对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中医药业务指导工作,与全县二十八个乡镇卫生院建立了对口支援协议。我院设立了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设施设备完善,以我院医师为主体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师资队伍在近三年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班中,累计授课505人次,其

中村医276人、乡镇卫生院52人、中医院177人,累计授课时间达933.5学时,建立了长效业务指导机制,每年对乡镇卫生院进行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和指导。

六、加强药事管理

我院设有中药饮片库及调剂室、西药中成药库房及调剂室,中药煎药室。能够严格执行《医院中药饮片管理规范》和《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中药房设置基本达到《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煎药室布局流程基本合理,煎药人员经过煎药知识技能培训。

七、开展中医辩证施护

中医护理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医院参照《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试行)》开展中医护理工作。加大对全体护理人员中医基础知识的培训力度,护士均熟练掌握本科常见病的中医护理常规和中医护理基本操作并提供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康复和健康指导。护理人员系统接收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岗位培训率为80%。

八、加强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

我院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关于加强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及《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的文件精神,在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环境形象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进一步增强我院中医药文化底蕴,彰显中医药文化氛围,提高中医药服务质量,扩大社会影响,实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管理文明的有机统一,通过中医药文化建设使群众从诊疗环境、就诊方式、服务态度等方面切实感受到独特的重要服务。医院作为中医药文化宣传主阵地,我们特别注意打造社会认同的中医形象,在电视台、电台、网络平台开启专栏,提升医院形象同时进行中医宣教和中医养生宣传。让广大居民更多的了解中医、了解建昌县中医院,让建昌县中医院的特色诊疗、品牌形象扎根于广大百姓的脑海中。

九、以“治未病”为核心理念开展中医药预防、保健、康复及治疗服务。

我院设立了“治未病”中心,每年对全县乡镇卫生院中医预防保健工作进行指导。目前我院已经开展中医药预防保健健康咨询、管理和指导等服务,引进中医热成像扫描诊断仪一台,开展中医体质辨识并为老百姓制定个性化的中医药预防保健方案以及养生指导等服务。治疗上运用汤剂、膏方、针灸、熏洗、推拿、穴位贴敷、辨体调养、运动调摄、康复训练等中医传统疗法服务和通过中医药特色养生保健方法,如药膳、茶饮、保健功法锻炼、健康讲座等服务,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自创建全国农村中医药先进单位以来,医院各项工作有了明显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距离上级的标准仍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基础设施尚不完善,业务用房紧张,制约了医院业务项目的开展和中医药技术的发挥。特色专科建设薄弱,省级农村医疗机构中医特色专科建设项目尚未申报成功。中医药人才引进需要加快,十二五期内,计划招聘中医类别本科及以上学历35名,护理人员30名。

不过,我们已经迈出最重要的一步并取得了成效,我们决心以这次检查为契机,对领导及专家提出的问题进行认真切实的整改,完善各项工作,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人性化的中医药服务,使我院管理水平、医疗质量等工作再上新台阶。

县级医院生化室工作管理 第6篇

1科室管理与人员素质

1.1 科室管理

县级医院生化室承担着检验科的大部分工作。传统的生化室管理多采用除生化室组长基本固定外, 其他人员轮转科室的方式, 使得部分“新手”并未完全掌握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原理及操作, 并形成了一种误区。高科技自动化只是医学检验发展潜在和必要的条件, 制度是保证先进技术充分发挥作用, 实现生产力长期提高的必要条件。县级医院检验科的管理必须跟上《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步伐, 让每个检验工作者都能真正的了解分析仪的原理与操作, 成为现代化的检验工作者。

1.2 人员素质

近年来, 我国三级医院检验科建设已有长足的发展。目前, 医学检验系大专生和本科生已成为检验科的基本力量, 又有硕士和博士学位者参加进来, 从业者素质起到翻天覆地的变化。县级医院检验科现在仍以中专生为主, 大专生和本科生也逐渐增多。为顺应时代的发展, 提高人员素质已成为县级医院检验科和检验工作者自身刻不容缓的问题。几年来, 我院克服种种困难, 通过报考脱产本科和专科班、成人自学考试、函授、资格证书班、短期技术培训、科内定期业务技术考核等形式, 加强在职培训, 提高了全科的整体素质。现在科室人员自觉学习钻研业务蔚然成风, 各级人员独立的实验诊断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现代化的仪器与高素质人员的配合, 必将创造出准确、高效、优质的工作质量。

2标本

2.1 标本质量

在医学检验中, 标本的质量是保证检验质量的关键, 包括标本的采集方式, 患者的准备, 采集最佳时间, 抗凝剂或防腐剂的应用, 都将会影响到结果的准确性和精确度。如检验血脂的患者应3d内禁油脂食物, 12h禁食后采集标本。凝血项目中测定血与抗凝剂的比例必须准确, 采集标本后须在1h内出结果等。临床检验中, 常有因标本采集不合格而影响结果的问题。因此, 从严从细做好标本质量控制这一环节是必不可少的。

2.2 标本的处理

标本采集送生化室后, 在处理与离心过程中, 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环节。标本采集后应静置30min以后再离心, 血糖测定除外, 速度为3000r/min, 避免标本溶血和纤维蛋白原未析出而阻塞样针。我科由原来的普通生化管改为分离胶管, 分离胶管能快速分离出清晰的血清标本, 还有利于标本的冷藏。不能立即检出的标本应分离出血清后4℃冷藏, 标本编号时, 应做到查与对, 对姓名、性别、床号、测定项目等, 不能张冠李戴, 导致差错。

3仪器

3.1 仪器状态

仪器的工作状态是质量控制的最直接最重要的环节。仪器的正常运转依赖于严格的管理和良好的维护。我科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以来, 仪器状态基本正常, 有时遇到小的故障, 根据提示自行排除, 使仪器处在一个良好的状态下进行标本测定与分析。

3.2 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是医学实验室最基本的要求。生化室能否向临床提供等质量 (准确、可靠、及时) 的检验报告, 得到患者和临床的信赖和认可是检验科建设的核心问题, 解决此核心问题就是搞好质量控制。质量控制在医学检验中主要分为3个阶段, 分析前质量控制, 分析中质量控制和分析后质量控制。在分析中质量控制中, 主要涉及到人员素质, 仪器校准, 量值溯源, 方法选择, 试剂匹配等多方面因素。在实验室完整的质量体系和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下, 县级医院生化室质量控制主要表现为室间质控和室内质控。室内质控代表着每天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而室间质控则是衡量检验科在省级内质量控制优差的体现。

3.3 试剂

试剂的质量也是影响试验结果准确的重要因素。科主任严把试剂质量关, 选择最优试剂, 保证结果质量。

3.4 仪器操作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操作主要体现在试剂方法的选择, 仪器的校准, 标准曲线的制作, 室内质控数据的分析。仪器维护及清洗。遵守操作规程, 注意分析顺序的安排, 避免试剂污染和相互干扰, 试剂针和搅拌棒每天用无水乙醇擦洗等, 在实践工作中总结经验。

4报告单的审查

对于生化室, 主要工作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实验数据, 其最终成果主要体现在检测报告单上。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有时也会出现假值, 这就要求检验人员必须认真审查报告单。过高值和过低值都应复查结果, 做到实验结果的再分析, 再确认, 保证准确结果发给临床医师并做出合理的分析报告, 做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5加强与临床科室的联系

生化室为了满足临床医护人员对检验报告的质量, 不能只满足于接收标本到发送报告单这一环节, 要走出科室, 走进临床, 与临床科室保持联系。当检验结果与临床诊断不相符或发现其他病理结果时, 要及时与相关科室联系, 必要时进行认真的复查。

总之, 生化室工作的各个环节均不容忽视, 才能保证检验结果的科学性、准确性、及时性, 更好地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保证和提高整体质量, 才能使生化室工作达到优质、高效、准确。

建昌县中医院熏蒸室工作制度 第7篇

1 方法

1.1 环节质量控制方法

我科共有护士9名, 环节质量控制小组分6组, 其中医院感染管理组由负责消毒隔离工作的监控员任组长, 组员3名, 均由护士自愿报名产生。首先由组长和组员共同制订环节质量控制的各项检查项目及评分标准, 科室全体护士开会通过后定稿, 并纳入环节质量控制本上, 指导护士进行督查和自查。组长和组员根据各项标准不定期检查, 组长每月中旬和月底定期检查, 发现问题均及时查找原因, 提出整改措施, 同时告知当事人改正, 并将问题登记于环节质量控制本上。月底召开安全分析会, 总结分析发现的问题, 讨论整改, 整改措施均由书面形式打印出来, 下月安全分析会首先再次对上月存在的问题的整改效果进行反馈, 对多发重点问题继续纳入检查重点。年终对环节质量控制工作进行奖罚, 由于质量控制组成员均为自愿报名参加, 以往护士管理常采用强制性命令等行政手段来约束护理行为, 相比之下, 这样大大激发了全科护士的热情, 提高了护士积极性。

1.2 观察指标

透析用水的合格率、职业暴露、透析器复用有关综合征、血液透析感染发生情况等。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实施效果

建立科内环节质量控制制度, 成立科内质量控制小组, 规定质量控制小组成员职责与要求。经过科室环节质量控制组的督查与自查, 从终末质量前移至环节质量, 严把医院感染环节质量控制关, 将各项医院感染隐患消灭于萌芽状态。我院血液透析室透析用水合格率从实施环节质量控制前 (2009年) 95.05%上升到实施环节质量控制后 (2010年) 100.00%, 2010年发生职业暴露、透析器复用有关综合征、血液透析感染均较2009年明显下降。见表1。

3 体会

3.1 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

医院感染是目前医院面临的突出公共卫生问题, 严重制约医疗质量的提高。在经历卫生部整治几起重大血液透析病人在医院内感染丙型肝炎事件后, 作为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血液透析室的医院感染更加值得重视。

3.2 科室环节质量控制组是预防医院感染的核心力量

科室质量控制小组严把环节质量关, 注意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 杜绝医院感染的发生。在护理部、医院感染控制科质量检查中及医院管理年活动检查中, 我科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都赢得领导好评。

3.3 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的预防

3.3.1 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提高医院感染的防范意识

每月针对上月环节质量控制中发现的多发、重点问题进行1次科内医院感染知识学习, 包括血液透析室的消毒隔离制度、透析器复用制度及操作规范、机器的保养维护制度、医疗废物处理方法等。

3.3.2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有消毒隔离措施

工作人员进入血液透析室应更换鞋帽和衣服, 病人进入透析区需换鞋, 并在透析区进门处贴有醒目标志, 以提醒大家自觉遵守。以往病人家属不换鞋进入透析室时有发生, 可能与新病人不知晓有关, 也与有些老病友不自觉有关, 针对以上情况, 我们加强了换鞋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宣教。医务人员随时监督, 发现未换鞋者, 给予批评, 再次耐心地向其解释换鞋的必要性。经过努力, 现在这种情况很少出现。透析治疗区域每日动态消毒机消毒2次;每日开窗通风2次, 每次30 min;定人定期检查各种物品, 确保无过期;拖把分区悬挂。透析治疗区每日用“84”液消毒2次, 遇有血液、体液污染, 随时消毒;透析机每班消毒, 并用 “84”液擦拭机器表面。每月定期对透析治疗区空气、物体表面及工作人员手进行细菌监测。改变“消毒后, 使用前取样”这种常规监测方法, 而对空气进行动态监测, 即监测前不对房间进行空气消毒, 随机留取空气样本。严格控制家属进出透析间, 加强病人的巡视, 特别是做好各种生活护理, 减少家属的担心与顾虑;每例病人发放1套被服, 减少两班之间拆换被服的流程, 减少灰尘飞扬;下一班病人上机前, 及时用消毒液擦拭地面及物体表面,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开窗通风, 保持透析间空气清新;准备工作完全就绪后, 下一班病人才能进入透析间。

3.3.3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原则和职业防护

手是交叉感染的重要传播途径和媒介, 因此重视手的清洁消毒, 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2]。医务人员接触病人前后应洗手, 进行有创操作和治疗前应戴手套, 并一人一用。清洗透析器时应戴防水围裙、袖套、手套、防护镜。医疗废物分类规范, 针头、玻璃等锐器丢入锐器盒, 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各项治疗严格遵守无菌技术原则, 注意各种血管通路的维护, 长期、临时中心静脉置管每次严格换药, 注意无菌操作, 防止感染。治疗时, 家属一律不得进入透析室, 减少人员走动, 降低室内空气中的灰尘, 对于置管者, 尽量减少动静脉端在空气中暴露的时间。

3.3.4 确保透析用水质量

水质好坏给病人带来许多影响, 如即刻发生的发热反应、低血压、头痛等;远期发生的炎症反应、营养不良、氧化应激以及脂代谢紊乱等均与水污染有关[3]。因此应加强透析用水的督查检测工作, 由环节质量控制组组长每月对反渗水、透析液、置换液进行细菌检测;至少3个月对反渗水、透析液进行内毒素检测。发现结果超标, 立即告知主任、护士长, 并通知工程师对水处理进行消毒, 保证透析用水的安全。每月定期对水处理设备进行消毒, 及时更换水处理各种滤料和反渗膜, 每批次对透析液进行溶质浓度监测, 以上措施均有记录可查。

3.3.5 严格执行隔离制度, 预防透析病人感染疾病

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 血液透析病人感染丙型肝炎病毒的主要原因为院内感染, 血液透析中心丙型肝炎病毒阳性率明显高于腹膜透析和家庭透析[4]。本科室强制规定新入血液透析病人必须要进行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梅毒及艾滋病感染的相关检查, 并建立阳性病人登记本, 制订相应血液体液隔离制度。所有透析病人6个月复查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病毒标志, 每年复查梅毒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 感染指标。设置隔离透析室, 对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病人及有经血液传播疾病的病人隔离专机治疗, 用物单独处理, 减少各个环节的污染;正确有效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 改善病人贫血状态, 尽量减少血制品的输入。

3.3.6 严格执行卫生部关于《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

对透析器进行复用, 使用复用机复用透析器, 消毒完毕后, 标志清楚, 有处理者姓名、消毒日期和复用次数、外观、容积和破膜实验结果;两人核对后, 根据不同病人分开独立储存, 无过期。透析管路一次一人一用, 阳性病人透析器材不复用。

3.3.7 加强健康教育, 提高病人依从性及自我护理能力

由于依从性好的病人感染率低[5]。因此我科成立的健康教育环节质量控制组, 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病人, 有针对性实施健康宣教, 如告知病友各种血管通路的正确维护, 减少血管通路的感染率;合理正确饮食, 预防改善营养不良。

摘要:[目的]探讨环节质量控制在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中的作用。[方法]建立科室环节质量控制组, 对血液透析室可能造成医院感染的各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 并建立环节质量控制登记本, 对重点多发问题进行分类立项, 查找原因, 提出整改, 达到持续质量改进, 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结果]透析用水合格率从实施环节质量控制前 (2009年) 95.05%上升到实施环节质量控制后 (2010年) 100.00%, 2010年发生职业暴露、透析器复用有关综合征、血液透析感染均较2009年明显下降。[结论]环节质量控制是降低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的有效途径, 科室环节质量控制组是预防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的核心力量。

关键词:环节质量控制,血液透析,医院感染

参考文献

[1]孟庆春, 钟巧.过程管理在护理质量评估中应用[J].现代护理, 2005, 11 (12) :1924-1925.

[2]王李利, 郑建华.血液透析中心感染控制措施[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 7 (3) :70.

[3]潘丽, 乔丽, 张薇, 等.减少透析液污染易疏忽的环节[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07, 6 (4) :250-252.

[4]盛晓年, 汪年松.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感染丙型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J].中国血液净化, 2009, 11 (8) :590.

建昌县中医院熏蒸室工作制度 第8篇

关键词:宕昌县医院,内科住院患者,死亡病例

对住院死亡患者死因进行统计分析, 能了解我院住院患者死因谱及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病因, 为医院医疗质量及宏观管理提供依据[1]。并对了解内科疾病对我县居民健康的危害程度, 提高临床治愈率提供参考, 我们收集本院内科32年的97例死亡病例, 应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 统计各系统疾病的死亡例数、病死率及死因顺位, 结果如下。

1 资料来源

全部病例均为1978~2009年我院内科死亡病例。资料来源于《宕昌县人民医院死因监测表》, 病例资料由病案室提供。

2 统计方法

分别对各年份死亡病例的例数、年龄、性别及病种按国际疾病标准 (ICD-10) 进行分类, 并进行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基本情况

我院1978~2009年32年间共收治84 230例住院患者, 死亡586例, 病死率0.70%。其中, 内科住院患者15 068例, 死亡97例, 病死率为0.64%, 具体情况见表1。

3.2 32年内科死亡病例年龄分布及构成

死亡患者平均年龄为45.15岁, 其中14~45岁病例共有46例, 占总死亡人数的47.42%;46岁及以上死亡病例共有51例, 占总死亡人数的52.58%, 具体情况见表2。

3.3 32年内科死亡病例各系统疾病构成顺位

在97例死亡病例中, 居于前3位的分别是循环系统疾病 (46例, 占47.42%) 、消化系统疾病 (11例, 占11.34%) 、神经系统疾病 (10例, 占10.31%) 。97例死亡病例中, 男65例, 占总死亡人数的67.01%, 女32例, 占总死亡人数的32.99%, 男女比约为2:1, 具体情况见表3。

3.4 97例内科死亡病例疾病构成

从导致死亡的病种来看, 其中前4位疾病依次是:冠心病 (13例, 占总死亡人数的13.40%) 、高血压病 (9例, 占总死亡人数的9.29%) 、扩张型心肌病 (9例, 占总死亡人数的9.29%) 、颅内感染 (8例, 占总死亡人数的8.25%) 、风心病 (7例, 占总死亡人数的7.22%) , 其中居于第一位的疾病是冠心病, 具体见表4。

3.5 14~45岁死亡病例统计分析

死亡病例年龄段依次为:14~45岁病例共有46例, 占总死亡人数的47.42%, 该年龄段中导致死亡的第一疾病是风心病, 共7例, 占总死亡人数的7.22%, 排名第二的疾病是颅内感染, 共6例, 占总死亡人数的6.19% (见表5) 。

3.6 46岁及以上死亡病例统计分析 (见表6)

46岁及以上死亡病例共51例, 占总死亡人数的52.58%, 其中导致死亡的第一位疾病是冠心病, 共13例, 占总死亡人数的13.40%。第二位疾病是高血压病、扩张型心肌病各6例, 均占总死亡人数的6.19%。

4 结论

对于现有居民人口30万的宕昌县来说, 在32年间有据可查的内科住院死亡病例仅有97例, 这明显与实际不符, 数量偏少。究其原因, 主要与基层医院对病案管理重视不够, 病案归档、保管不力, 部分病案丢失, 缺乏专业管理人员, 现有管理人员业务水平不高有关。同时, 本组资料显示平均病死率不足1%, 这也比实际病死率低。这与当地宁愿让老年患者死于家中而不愿让其死于医院的风俗有关, 这种风俗导致部分危重老年患者濒死前自动出院。加强基层医院病案管理、提高管理水平是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 应引起医院管理层的高度重视。至于愿意让老年患者死于家中而不愿让其死于医院的风俗也将会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而变化。

从97例死亡病例性别构成来看, 男性多于女性, 约为2:1。这可能是由于男性在社会、家庭中担任的角色与承担的责任所造成的精神和心理压力比女性大, 社会风俗习惯造成男性有较多不良生活习惯如饮酒、吸烟等有关。另外, 男性对疾病的防范意识差、预防观念薄弱、就医不及时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因此, 合理调整男性公民的社会、心理压力和家庭负担, 使其树立科学的生活、饮食观, 多参加适宜的运动, 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可防止和减少某些伤害或疾病的发生[2]。

从死亡年龄的构成来看, 97例死亡患者平均死亡年龄45岁, 死亡年龄偏低, 究其原因主要与我院患者职业构成以农民为主, 也与部分老年患者濒死前自动出院有关。农民相对城市居民而言, 自身防病意识不强, 了解的预防保健知识少, 生活环境及经济条件差[3]。

从疾病顺位构成来看, 循环系统疾病特别是冠心病、高血压病、扩张型心肌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我院内科患者的主要死因。因此, 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心血管疾病防治知识的宣传, 强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措施, 给予患者包括生活方式、体育锻炼和药物治疗在内的综合干预, 提倡合理膳食, 避免其过度肥胖, 保持心理健康和乐观情绪, 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这应是降低内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率的主要措施。因此, 加强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工作, 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最大限度地降低慢性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应是全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

注:构成比为该疾病数在全部死亡病例数中所占的百分比

参考文献

[1]赵建国, 常桂春, 常建美, 等.五年内科死亡病人疾病统计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 2002, 15 (1) :45~46.

[2]陆波, 程国英, 贺栋, 等.2146例住院死亡病例分析[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08, 3:105.

上一篇:公司业余党校章程下一篇:健身中心管理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