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桂花雨》名师教学实录

2024-06-30

7《桂花雨》名师教学实录(精选6篇)

7《桂花雨》名师教学实录 第1篇

23、桂花雨》教学实录

一、导入激趣

师:同学们,我们说童年是美好的,幸福的,令人难忘的。今天让我跟着琦君一起去经历一场奇妙的桂花雨。师:同学们齐读课题

23、桂花雨 师:干脆利落,23读… … 生:齐读

二、整体感知

师:那么同学们,23课桂花雨一文中到底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呢?这节课我们就细细的来研读。接下来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文章,看一看我们这篇文章写了什么景?写了什么事?同学们开始浏览课文。生浏览课文。

师:想好的同学举起手来。师:马新豪

马新豪:写的是桂花景。

师:那么写的是什么事呢?你再接着说。马新豪:写的是摇桂花的事。

师:写的是摇桂花的事,很会读书,请坐。

三、理解感悟

(一)分步理解

1、桂花树什么样子?

师:同学们,在上节课中我们提出了这几个问题?那么接下来这节课让我们细细的来研读,首先我们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什么是桂花树?拿起手中的笔把这个问题的答案从文章当中画出来。师:画好的同学,举起你的手。师:陈自力

陈自力: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师:画的一样吗,一样的举手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着这幅图片。师:桂花树的样子,读: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师:接下来,请同学们默读这句话,体味体味姿态什么意思? 师:董孜瑶你体味到了,你起来说。董孜瑶:不像梅树那样有姿势。

师:那么你是用什么方法把这个词理解出来的? 董孜瑶:找近义词的方法。

师:近义词的方法同学们我们回顾了一种解词方法

师:我们完成了第一个任务。那么笨笨的桂花树会长出什么样的花?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解决第二个问题,桂花有的什么特点?默读课文。

2、桂花什么特点?

师:桂花什么特点?一起来告诉老师。生:香

师:文章有几处描写桂花的香气?拿出手中笔画一画。师:李梦迪说一处。李梦迪:在第二自然段 师:在第二自然段,读出来。

李梦迪: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师:请坐,还有。师:崔赫霄

崔赫霄:第四自然段。师:读出来。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师:请坐 师:还有。师:孙嘉赫

孙嘉赫:第六自然段。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师:请坐!同学们,在我们的课文中有这3处。请看大屏幕,选择一处你最喜欢的出声读一读。生:读。师:我刚才听到,大部分的同学都选择了这一句。那么这句话写了桂花的香气,从哪个字你看出来了作者写了桂花的香气? 师:赵一伟 赵一伟:浸

师:浸这个字。同学们自己读一读,体会体会浸这个字什么意思? 师:王钰恒

王钰恒:物体泡在水里。

师:物体泡在水里。那么你能告诉老师,你是用什么方法把这个词解释出来的吗? 王钰恒:联系上下文

师:同学们,可以,这也是一种解词方法

师:他刚才说练习上下文,那么文章是说浸在水里吗? 生:不是。

师:这里指浸在哪里? 生:这里指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师:同学们,你浸在水里过吗?水看得见吗? 生:看得见。师:摸得着吗? 生:摸得着。

师:可是香气你能看的到,摸得等到吗? 生:看不见,摸不着。

师:一个“浸”字,就把香气给写活了。同学们,这个字用的多妙呀。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把这句话在读一遍。桂花盛开读… …

生:齐读: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师:多香啊,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再来读一遍。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再将这三句话读一遍。可是读… …

3、什么是桂花雨?

生:齐读: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师:接下来让我们做第三个任务:什么是桂花雨?这一次要求你出声地读,拿起手中的笔标一标,画一画。师:画好的同学,举起你的手来。孔垂广:在五、自然段 师:读出来

孔垂广: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师:来请坐,有不同的答案吗? 师:王钰铭

王钰铭:在五自然段。师:读出来

王钰铭: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师:读书认真,和她答案一样的举手。师:手放下。

师:那么这个地方说的就是桂花雨是什么样子,摇呀摇读… …

生: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师:多香的雨呀,好香的雨呀,摇花对小作者琦君来说是一件大事。他特别的希望摇花,特别的期盼摇桂花。同学们,看一看,找一找哪个地方可以看出小作者期盼摇桂花。师:翟昺修

翟昺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

师:她怎么说的这句话她总是缠着母亲问… … 生: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

师:他怎么缠着母亲,我要听过你读书声,她怎么缠着母亲的?谁能用缠着母亲的语气把这句话读出来。吕云立

吕云立: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 师:谁能比他读的更好

何子怡: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 师: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接下来我们进入角色。你们是小作者绮君,老师是妈妈。从早到晚的缠着我,早晨,你刚起床,就缠着我问… ….生齐: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

师:中午,你刚放下饭碗,又缠着我问… ….生齐: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

师:傍晚,夕阳西下,你仍缠着我问… ….生齐: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

师:昨天、今天、天天,你都会这样缠着我问… ….生齐: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师:哦,看来摇桂花对你真是件大事。你总是缠着我这样的问。总是缠着我问,非常的急切,非常期待摇桂花。知道台风要来,我急切的心情变得怎么样了? 生:我的心情立刻由急切变得开心。

师:让我们回到文章中,这下我可乐了,把乐字圈出来。

师:台风来了,马上要要贵花了,我可开心了。我首先在桂花树下铺竹席,从这下我可乐了开始,同桌两个人合作,一个表演,一个读。开始

师:我们找一组同桌站起来给大家表演。陈自力,李梦迪,一个人读,一个人摇。学生汇报表演。

师:请坐,按评价一下,表演的怎么样?离他们最近的同学来评一评。生:我觉得陈自力的动作太少了。师:你觉得还不到位,对不对。生:对。

师:同学们,我们从哪里开始表演呢,从这下我可乐了开始。乐时,脸上要开心。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你闻一闻,好香的雨呀!同桌两个人再来演一演。学生练习。

师:看大家都表演的非常精彩。都进入角色了。你们这组来,掌声鼓励。来这边,从这下我可乐了,开始表演。这次,老师扮演桂花树。师生共同表演。师:好,回去。他们两个表演的怎么样?平善杰来说。平善杰:很好。

师:那要不要掌声在哪里。请同学们站起来,老师读,大家一起表演。准备好了吗?这下我可乐了开始。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 … 生:“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师:请坐。多香的桂花雨,多美的场景。来闻一闻,再喊一喊。我喊着… … 生:“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师:同学们,你要完了桂花,来说说你的感受。师:平善杰

平善杰:摇桂花给我带来了很多快乐,很多童年的感受。

师:摇桂花,给你带来了很多快乐,你真会思考!你一定进入角色了,要不然你一定不会感受这么深。

4、桂花的作用?

师:要摇下来的桂花纷纷落下来,着黄色的小花瓣,真香,远远不止只有香,摇下来的桂花还能做什么呢?读下边一个自然段,同桌两个人合作一起做一做这个题。

师:勤劳能干的家乡人在摇落桂花以后,全家动员,先… …然后… …,再… …。桂花晒干了就… …。收藏好的桂花可以… …过年时还可以 … …。师:摇下来的桂花开可以做什么?

程闯:勤劳能干的家乡人在摇落桂花以后,全家动员,先把桂花收起来,再… … 师:老师给你个提示,根据第六自然段来做这个题。

程闯:先把桂花摇下来,然后挑去小枝小叶,再收起来。再放在太阳下晒,晒上几天,晒干了就可以收在铁盒子里了。收藏好的桂花可以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

师:他的答案可以,还有不一样的吗?刘蓁其

刘蓁其:勤劳能干的家乡人在摇落桂花以后,全家动员,先挑去小枝小叶,然后在晒上几天太阳,桂花晒干了就收在铁盒子里了。收藏好的桂花可以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师:她的答案可以,但是她丢了一处。谁在完完整的说一遍。陈燕姿。陈燕姿:勤劳能干的家乡人在摇落桂花以后,全家动员,先把桂花摇下来,然后挑去小枝小叶,再晒上几天太阳。再放在太阳下晒,晒上几天,晒干了就可以收在铁盒子里了。收藏好的桂花可以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师:来,请坐,老师看着你说的时候都没有拿课本。你知道了桂花这么多作用。桂花已经与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所以作者说,全年读… … 生:全年,整个村庄都浸在桂花“香”气里。

5、为什么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师:全年,都浸在桂花“香”气里,那该有多香呀。那桂花就充斥在我们的生活中,不仅仅香,还有很多作用,拿起手中的笔,接下来在往下读。这一次带着任务来读,读到有疑问的地方标一标,画一画。师:你觉得哪里有疑问,举手起来说。师:来,高璐瑶

高璐瑶: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为什么呢? 师:同学们,为什么呢?请你认认真真地读完这一自然段。想一想事实上是哪里的桂花香? 生读文

师:王意琳,事实上是哪里香。王意琳:事实上是小山的桂花香。

师:事实上是是杭州山上的桂花香,那母亲为什么还说是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 师:孙嘉赫

孙嘉赫:因为母亲对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树有感情,所以她说,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比杭州小山的桂花香。

师:这句话,寄托了母亲什么样的感情 魏思璇:寄托了母亲对家乡的桂花的怀念。

师:老师出来这样一句话,寄托了母亲对故乡的怀念。师:在这里通过把什么与什么做了比较。师:李其麟

李其麟: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于家乡桂花形成对比。师:突出什么感情?

生:突出了母亲对故乡的怀念。师板书思乡情。

师:同学们,月是故乡明,花是故乡明。当你对一个地方有了感情,一草一木,一花一树你都它有感情。怪不得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师:接下来,让我们做一个小题。模仿母亲的话,我们来到母亲身边。假如,我对她说:

(1)这里的水真甜,她会说:(2)这里的橘子真红,她会说:(3)这里的人真好,她会说: 指名回答

师:对!说得很好!从同学们的表现中老师感受到了你们体会到了母亲深深的思乡情。正如杜甫诗中说的那样月是——故乡明,花是故乡——香。于是,我又想起来在故乡童年时代的那场摇花乐。

6、为什么“又”字用的好?

师:齐读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于是读… ….生齐读

师:母亲对故乡难忘,作者也同样难忘,在这句话里边有一个字用的特别巧妙。程闯:又!

师:你觉得为什么“又”字用的好? 生:因为“又”可以表现作者很思念。师:是一次想起吗? 生:不是

师:作者不仅仅是一次。她一次又一次的想起。所以这里用了个“又”字。程闯体会的不错。

师:对故乡的怀念,母亲难忘,作者也难忘。作者在其他作品中也写了对故乡的感情,对故乡人的感情、物的感情。让我们来欣赏作者在《烟愁》里的一段后记:每回我写到我的父母家人与师友,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我忘不了他们对我的关爱,我也珍惜自己对他们的一份情,像花木草树似的,谁能没有根呢?我常常想,我若能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忘掉故乡,我若能不再哭,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然而,这怎么可能呢?同学们出声读一读。生自由读。

(二)整体感悟

师:同学们,这是多么难忘的一种感情,多么温馨的一种感情。看着板书,来说说这篇文章写了什么内容?

师:王博文,来说一说这篇文章写了什么内容? 王博文:写了作者对桂花树的怀念。

师:王博文在不知不觉中帮我们解决了我们最后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写了这篇文章。这篇文章饱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三)理解写法

师:还是看着板书,这篇文章先写了景,又写了事。接下来,谁试着来说。师:孙嘉赫,老师看着你已经跃跃欲试了。师:又一次想起了故乡的… … 孙嘉赫:摇花乐。师:表达了什么感情? 孙嘉赫:思念故乡。

师:其实作者不是现在看到桂花才想起摇花乐。她写这篇文章,先有景,又写了事,最后写了感情。这种写作手法叫:寄情于事。

四、拓展延伸

师:最后让我们走出琦君的童年,说一说你感受到了什么?体会了什么?学到了什么学习方法。谁起来试着说一说。张一迪试着说说。

张一迪:我体会到了,不管是那一人,走到别地方总会想起自己的故乡 想念自己的故乡又不能回来

师:同学们,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他在台湾,作者去了台湾就再也没有回来了。在这段日子里他的父亲母亲相继去世,想念家乡,又不能回来。在课下再读读琦君的其他文章。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难忘的人和事。生讨论。

师:谁起来跟大家一起分享你的故事? 生讲述自己童年难忘的故事。

师:同学们,老师感受到了,下课后一定记得用笔记一记。“身体的成长点点滴滴,思想的成长一日千里。”这节课我们一起通过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学到了这么多知识,巩固了解词的方法,有了不小的进步。看来我们以后要养成多读多问多练习的好习惯,这样我们也就能有一日千里的进步。

师:同学们这节课就这样结束了,我们跟着作者去摇桂花,要出来的不仅仅是香,是乐,更是一种幸福,一种难忘的经历,一种长长的相思。这么深切的感受一定不要忘记下了课把自己难忘的人和事写下来。师:下课!

7《桂花雨》名师教学实录 第2篇

一、了解桂花,导出课题,简介作者

师:(出示课件桂花)同学们,这是什么花? 生:——桂花(师板书:桂花):

师:课前同学们已经了解过桂花,现在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生:桂花的叶子很细,很小。

师: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叫----桂花雨(板书:雨)生:齐读课题

师:大家已预习过课文,谁来说说文中的桂花雨指的是什么?

生:(桂花雨指好多桂花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师:(课件出示简介)同学们,有这样一位作家,名叫琦君,她是浙江温州人,12岁随父亲来到杭州,32岁去了台湾,60岁移居美国,她一生漂泊,84岁才回到故乡温州,就是这样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久久难忘家乡的桂花,久久难忘和我们小朋友一样年龄时感受过的——

生:齐读课题《桂花雨》。

师: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琦君的童年,去感受她所经历的奇妙的桂花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初闻桂花

师:现在请同学们自由大声的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再想一想桂花的什么让作者久久难忘?

生:摇桂花,下桂花雨的情景

师:的确,那是发生在金秋十月,桂花盛开的时候,满树的桂花金灿灿的,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课件出示句子: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师:读完这句话,你感受到了什么?(板书:花香)从哪些词感受到?

生:我从“没有不”和“香飘十里”感受到的浓浓花香。

师:“浸”是什么意思呢?

生:(课文指桂花的香气浓郁,向四周弥漫,村子像被泡在桂花的香气里似的。)

师:如果你是琦君的邻居,你有什么感受? 师:闻着花香,你想干什么?

生:(我觉得桂花的香味真是迷人啊!桂花真香啊,我都想摘一些来泡泡茶。如果我在吃饭,我觉得饭也香了。我觉得我的人也香了。我觉得琦君家桂花的香味让村里的人都分享到了。我想去摇桂花。)

师:再次齐读读这句话。生:齐读。

三、自读自悟,局部深究,浸染桂香

师:桂花盛开的时候,年少的琦君,站在桂花树底下,望着星星点点的桂花,她多么想快点摇桂花啊!让我们读读摇桂花这一部分(请大家默读第五小节),找一找,划一划哪些句子能感受到“我”当时的迫不及待。

生: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

生: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人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师:谁来表演一下摇桂花的情景。生:我来。

师:看来摇桂花确实是件快乐,开心的事。师:走进这场桂花雨,齐读这段话 生: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人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师:摇啊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桂花像什么一样落下来? 生:桂花像雪花一样从树上飘飘悠悠落了下来。生:桂花像春天的细雨密密地、绵绵不断地落下来。生:桂花就仿佛是一个个金光闪闪的萤火虫,向我纷纷飞来。师:纷纷扬扬的桂花落在了你的——,落在了你的——,你的——你的——,你的——,可以说是落得我们——

师:此时桂花落在你的头上、颈上、身上,你有什么感受? 师:此时此刻,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喊?

课件出示:我()地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生:(快乐、激动,拍着手、又蹦又跳、手舞足蹈、闭着眼睛、陶醉等)

师:齐读“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人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师:天真烂漫的琦君,使劲地摇呀摇,桂花像雨一样落下来,她和小伙伴们蹦跳着,欢笑着,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多么美丽而又温馨的画面。同学们,简简单单的3个字,摇啊摇,摇出了什么?板书:快乐

课件出示说话:我们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呀摇,摇出了。

生:摇出了朵朵完整、新鲜的桂花,摇出了清香迷人的桂花雨。

生:摇出了满头满身都是桂花香气的人们,摇出了一杯杯飘散桂花香气的清茶,摇出了一块块浸在桂花香中的糕饼。生:

摇出了童年的欢乐和喜悦,摇出了故乡的亲切与温馨,摇出了童年时代的乐趣,摇出了快乐心情,摇出了童真,摇出了对桂花的喜爱。

⒉感受乡情

师:就这样摇呀摇,让前后十几家邻居浸在馥郁香气中的桂花都纷纷扬扬地摇落了,可在琦君的笔下,却说: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师:同学们,桂花只在秋天开放,而且只有琦君家的院子里种着桂花,那为何说是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呢?请你快速地浏览一下课文,找到依据来说一说。

师:炎热的夏天,喝上一杯凉凉的桂花茶,顿时心旷神怡;寒冷的冬天,喝上一口冒着热气的桂花茶,——

师:除了泡桂花茶,做桂花糕,还可以干什么?一年四季都可以享有,怪不得琦君说——你来读

师:只有琦君家的院子里有桂花,那整个村子又作何理解呢?找到依据——只送给胡家老爷爷,毛家老婆婆吗?只送给他们两个吗?还会送给谁?说得真好,村子里的每一个人都可以分享,所以说,全年——。

师:人人都可以泡上一杯浓浓的桂花茶,这香真是沁人心脾,男同学读——

生: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过年时家家户户都可以尝一口糯糯的甜甜的桂花糕,这花香唇齿留芳,弥久不散,一起读——

生:齐读。

师:这样一来,我们就不仅仅是沉浸在桂花的香气里,更是沉浸在了——(浓浓的乡情)里。板书:乡情

四、走进作者,升华情感,品悟乡愁

难怪,背井离乡时,每每我把一大袋桂花给母亲,母亲总是说,(引读出示母亲的话):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补充满觉陇资料感受杭州小山上的桂花香。

师:同学们,可就是这样一个赏桂胜地,母亲却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其实母亲也道出了我的心声,这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的仅仅是桂花本身的香味吗?这香里还蕴涵着我和母亲许许多多的情感,那你说香的还有什么?(快乐,乡情,记忆,思念等)板书:思念

师:多少年来,琦君漂泊他乡,可家乡的桂花总是让她魂牵梦萦,难以忘怀,又是一个中秋节的夜晚,皓月当空,琦君又想起了什么,请拿起你手中的笔写下来。

(课件出示,并伴有音乐。)又是一个中秋节的夜晚,皓月当空,琦君。

师:桂花的香,摇花的乐,花雨的美,对童年的怀念,其实也都是源自我对故乡的——思念。

⒋走进内心,升华情感

(音乐响起)正如她在另一部作品《烟愁》中所说:(师深情诉说)课件出示:每回我写到我的父母家人与故土,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我忘不了他们对我的关爱,我也珍惜自己对他们的一份情,象花木草树似的,谁能没有根呢?

师:的确,正是因为对根的追寻,84岁那年,她又回到了故乡。看到故乡的一草一木,不禁泪水涟涟。其实琦君她从来没有真正离开过故乡,因为故乡就在——她的心里。

师:同学们,下课。

《桂花雨》我国著名女作家琦君写的,语言文字尤其的美。初捧这篇文章,我只是被优美的语言文字所打动,如同沐浴在一场香香的桂花雨中。当我再深入地去读,去了解琦君时,我却在那迷人的香气中,感受到了琦君那如桂花雨般的思乡之情。但是这种乡情难忘、童年难忘的情怀,却不是简简单单、大大略略地就可以感受到的,需要仔细地从字里行间细品方见。那么在我的课堂中,我如何让学生也能有这样的体会呢?反复参考了很多名师的教学设计,结合着本班学生实际,我对教材进行了一些处理。

“摇桂花”这一段是教学的重点。这部分教学我注意了读中感悟,引导学生深入地体会了“摇桂花”时的快乐心情。我给了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圈画出你认为琦君喜欢摇桂花的句子,并在给你感受最深的词语旁边做一些适当的批注。接着在学生交流课文中表现琦君喜欢摇桂花的句子。(1)“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这一句我主要让学生自己交流体会,在交流中启发学生感受到这一年一度的摇桂花对琦君来说是一件重要的事,是一件乐事。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琦君对摇桂花的期盼和迫切心情,我创设情境进行了“三读”琦君的话。(2)“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让学生尝试把静止的文字想象成一个个动态的画面,描述画面中出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女孩。学生在描述中感受到了这是一个天真可爱活泼,忙得不亦乐乎的小姑娘形象。(3)“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我运用了创设情境——撒桂花,让学生感受桂花雨的飘落,在又蹦又跳、又笑又叫中感受到摇桂花的快乐。而提示语的填写则更加让学生领悟到了作者三句短短语言中透露出来的感情。

“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母亲说的这句话是全文的一个难点。引导学生质疑,到介绍故事背景让学生深入体会母亲比的不是桂花味道的浓淡,比的是感情,与其说母亲谈的是桂花,不如说母亲在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

而学生创作小诗,则把学生的情感推向了高潮,在《故乡情》的音乐声中学生更进一步走近了琦君,走近了她的情感世界,感受着她淡淡的乡愁。所以诗句的诞生自然而然。今天课堂上马昊天创作出的“风景还是故乡的美”则出人意料地给这首古诗添加了一个总结句一样。

7《桂花雨》名师教学实录 第3篇

琦君《桂花雨》原文

教学实录

……师:为什么说

师:为什么说这句话 (“父亲点上檀香, 炉烟袅袅, 佛堂就像神仙世界。”) 是围绕着“魂牵梦萦的故乡的桂花雨”来写的呢?

生:因为就像是“神仙世界”。

师:神仙世界有烦恼吗?

生:没有。

师:全是什么?

生:快乐、幸福!

师:这就是什么样的感觉?

生:故乡的感觉。

师:快乐、幸福的神仙世界, 这就是让我魂牵梦萦的———

生:故乡。

师:你们这么读“故乡”, 我不满意。到下课时, 我一定让你们心中“故乡”这颗种子发芽。还有哪些地方是表现“魂牵梦萦”的?

生:“一提到桂花, 那股子香味就仿佛闻到了。”这句话是说“魂牵梦萦”的。

师:哪个词让你感受到“魂牵梦萦”?

生:“一提到”和“仿佛”。

师:有人说加个“就”更好了, 要把那个有“就”的感觉读出来。

生:“一提到桂花, 那股子香味就仿佛闻到了。”

师:有点魂牵梦萦的感觉了。我们继续学习, 还有吗?

生:“尽管父亲指指点点地告诉我, 这是凌霄花, 这是叮咚花, 这是木碧花……我除了记些名称外, 最喜欢的还是桂花。”

师:从哪里看出来?

生:“还是桂花。”

师:还有哪个词?

生:“除了”“最”。

师:“除了”“最”“还是”。我觉得你读的时候没感觉, 再读一遍。 (生读)

师:哦, 快了, “种子”快发芽了!再找———

生:我觉得还有最后第二自然段。“我回家时, 总捧一大袋桂花回来给母亲, 可是母亲常常说:‘杭州的桂花再香, 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师:为什么说这段话是围绕着“魂牵梦萦的故乡的桂花”的呢?

生:“再香”和“还是”两个词表现出来的。

师:这是谁说的?

生:母亲说的。

师: (板书“母亲语”) 你把这句话好好读一读。当时母亲已经从老家搬到了杭州, 你们想想她说这句话的时候想起了什么?作者40年后把它写下来时, 又想起来什么?我相信你们也想到了, 把它读出来。

生:“我回家时, 总捧一大袋桂花回来给母亲, 可是母亲常常说:‘杭州的桂花再香, 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师:知道母亲想到什么了?

生:故乡。

师:作者写下来的时候仅仅是说家乡旧宅院子里的桂花香吗?她想到了什么?

生:故乡。

师:让她想起故乡的还有什么?

生:“于是父亲诗兴发了, 即时口占一绝:‘细细香风淡淡烟, 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 花雨缤纷入梦甜。’”

师:把后面的三个字读得慢一点就更好了!花雨缤纷——

生:入———梦——甜!

师:为什么说这个地方是围绕着“魂牵梦萦的故乡的桂花”的呢?

生:因为父亲的诗是写桂花的。

师:对, 这里写了父亲的诗。作者60岁的时候还记得那么清楚, 父亲是口占一绝的, 没有写在纸上。60岁的老人想起了10岁时父亲写的诗, 她想起了什么?

生:故乡。

师:味道还没有读出来, 还差那么一点。知道为什么吗?在第一段里面找。哪个词是围绕“魂牵梦萦的故乡的桂花雨”的?那句话、那个词你找到了, 读“故乡”的情味就解决了。

(生找相关语句)

生:我觉得是“桂花有两种, 月月开的称木樨, 花朵较细小, 呈淡黄色, 台湾好像也有, 我曾在走过人家围墙外时闻到这股香味, 一闻到就会引起乡愁”。

师:一个60岁的老人想起了她童年的故乡的桂花, 你在读的时候有没有想到?

师:把这句话再读读, 想一想, 60岁的老人这时候在哪里?

生:台湾。

师:她老家是哪里?

生:浙江。

师:她的童年在哪里?

生:浙江。

师:她出生在温州, 她的少年是在杭州, 现在却到了台湾。一个垂暮老人, 在异地他乡, 远隔重洋, 到了海峡那一岸, 闻到了桂花……把这种情感读出来, 虽然她说得很普通很普通, 但在这普通的句子里却有着别样的故乡情味。读———

生:“桂花有两种, 月月开的称木樨, 花朵较细小, 呈淡黄色, 台湾好像也有, 我曾在走过人家围墙外时闻到这股香味, 一闻到就会引起乡愁。”

师:“一闻到就会引起乡愁”, 哪个字最动情?

生:乡愁。 (师板书)

师: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感?

生:魂牵梦萦。

师:是什么让她魂牵梦萦?

生:故乡, 桂花。

师:作者为什么说“台湾好像也有”?

生:“我曾在走过人家围墙外时闻到这股香味。”

师:所以她说———“好像”。“好像”“也有”, 这两个词是什么意思?

生:因为家乡的金桂这儿也有, 可是家乡的金桂比这儿的香。

师:对了, 家乡的金桂比这里的香啊, 所以说“这里好像也有”。作者把台湾的金桂当作是安慰自己乡愁的咖啡。把这句话再读一读, 读出60岁老人仿佛闻到了故乡桂花的香味。

生:“桂花有两种, 月月开的称木樨, 花朵较细小, 呈淡黄色, 台湾好像也有, 我曾在走过人家围墙外时闻到这股香味, 一闻到就会引起乡愁。”

师:有那么点味道了, “引起”后面停一停, 这样乡愁的味道就更足了。读的时候注意节奏、停顿。 (生齐读)

师:作者说“桂花有两种”, 说的是哪里的桂花?

生:故乡。

师:所以她这里文字虽然写得很朴素, 但因为融入了对故乡的感情, 所以读的时候就好像看到了亲人, 看到了自己喜欢的小东西。能不能再读一遍? (生齐读)

师:看来“种子”要发芽了!找找书上 (课本上的课文) 有这句话吗?

生:没有。

师:再读读看看, 哪些是发给你们的纸上有而书上没有的?这就是作业。看看那些句子和段落, 是不是也在写作者魂牵梦萦的故乡的桂花雨?看看你们的“种子”有没有发芽?把你们认为最动情的话再读一遍。

生: (齐读) “桂花有两种, 月月开的称木樨, 花朵较细小, 呈淡黄色, 台湾好像也有, 我曾在走过人家围墙外时闻到这股香味, 一闻到就会引起乡愁。”

师:是啊, 桂花, 真叫我魂牵梦萦!再读———

生:“桂花, 真叫我魂牵梦萦!”

师:把这个让你魂牵梦萦的词读出来———

生:故乡!

教学谈

要上《桂花雨》, 我习惯性地就把“课文”拿来读, 很失望。所以, 我很佩服祝校长和薛校长两位“高手”, 能把如此的课文讲得如此的精彩, 我自认为做不到。于是, 我找原文来读, 我就想试试看四年级的孩子能不能读明白。我加了一些注。课前跟学生见面, 问了一下, 原文中他们不认识的字大概有六七个吧, 都查了字典。我觉得不错, 学生能读懂。

一上课, 我用了将近10分钟朗读原文, 我觉得必须要读。为什么?学生很难理解这篇文章, 就像给中学生讲《背影》一样, 老师讲得泪流满面, 学生听得无动于衷。所以, 为了让孩子能够进入这样一种“乡愁”的情境, 我宁愿花10分钟去读, 放慢了读。

读完以后, 让学生比较课文和我发给他们的原文, 题目相差了3个字:故乡的。由此, 从“故乡”切入, 我的整个课堂就是从“故乡”到“乡愁”。一个在异乡的人想故乡的情感叫乡愁, 这句话我想了半天没讲, 为什么?我觉得对孩子心底的一颗还没发芽的“故乡”种子“催肥”不好, 所以我就从“故乡”开始, 让学生找作者说得最动情的话。学生一下子就找出来了, 就是“桂花, 真叫我魂牵梦萦”这句, 这就是这篇文章的“文眼”。散文最要紧的就是“文眼”, 教材在删改的时候却把最重要的“文眼”给删掉了。

这篇文章的“眼睛”就是这么一句话。当学生找到这句话的时候, 我让他们读, 读到动情。接着让学生再找:还有哪些动情的句子?这些动情的句子之间是怎么样的关系?是怎样围绕最动情的这句话来说的?从“文眼”到“关键词”, 从“关键词”到“结构”, 这是读散文的一种基本方法, 这节课我觉得我把这种方法教给学生了。那么拓展开来, 让学生在全篇课文当中来找围绕这句话来写的还有哪些地方, 其实读完原文以后, 学生都能从任何一个段落、任何一个句子找到与“桂花, 真叫我魂牵梦萦”这句话有关联的地方, 这就是“神”。只要抓住了“神”, 让“形”散开去吧!学生开始到处去找, 只要是他们提到的我都能跟着走。

最后要回到找出的“神”, 还得有个收缩。我很“狡猾”地让学生去找:那“魂牵梦萦”的是什么?是故乡。紧扣这句话的还有一句话, 还有一个词, 学生很快找到“桂花有两种……”, 找到“乡愁”。在这个地方, 我有意地指导学生学习在散文细微处阅读的方法, 就是从平常的、朴素的文字中读出深蕴的情怀。“桂花有两种”, 这句话实际上带有说明性, 但是我引导学生“这就像描述一个你最喜欢的小东西, 读出那样的情感”, 然后由此导出“乡愁”, 回归到“故乡的”“桂花雨”, 这就是“收神”———“神”怎么出来, 就是要靠“乡愁”收缩。“魂牵梦萦”的是什么, 是为了收缩作铺垫。

总之, 我觉得四年级的学生读这样一篇文章没有任何问题。学生之前不知道“魂牵梦萦”, 看了注释后他很容易就知道了, 我觉得这就足够了。

《桂花雨》(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第4篇

师:这节课我们就跟随琦君奶奶回到她曾经生活过的那个江南小村庄,一起去品味迷人的桂花香,分享她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请大家把书打开,看一看课文的第3自然段,这一段是按照摇花前、摇花时和摇花后的顺序,具体讲述了摇桂花的情景。老师请三位同学分别读一读这部分的内容,其他同学边听边在脑海中想象课文所描绘的画面。谁想读?

(一生读摇花前的内容)

师:同学们,咱们在这里可以做个记号“|”,表示这前面就是摇花前的情景。摇花时,谁来读?

(另一生接着读)

师:这里是摇花时的情景,咱们班同学的学习习惯真好,马上在这儿做一个记号。摇花后呢,谁来读?

(另一生接着读)

师:同学们,听了他们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呢?

生:我仿佛看到了琦君在使劲地“摇桂花”,很快乐。

生:她很快乐,把桂花摇下来啦!

生:我仿佛看到桂花像雨一样落了下来。

生:我仿佛看到了小琦君听到母亲同意“摇桂花”的时候,一蹦三尺高的样子。

生:我仿佛看到了摇完桂花,父亲、母亲享受桂花丰收的喜悦。

师:哦,那是一种快乐的忙碌,其实在“摇桂花”的过程中,课文不仅写了“我”和父母亲做了什么、说了什么,还表达了“我”的心情。现在就请大家默读课文的第3自然段,看看摇花前、摇花时、摇花后“我”的心情分别是怎样的,把体会到的感受写在书眉上。(生默读,师巡视)

师:咱们来交流交流,谁来说说摇花前,“我”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在“摇桂花”之前,作者是很心急的。

师:你从哪句话体会到了“我”的急?

生:我是从“‘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这句话中体会到的。

师:是呀,桂花都开了这么多天了,怎么还不摇嘛,真是急死了。所以,明明是问母亲,作者却用了一个什么标点符号呀?

生:感叹号。

师:谁再来迫不及待地缠着母亲问一问。(一生读)

师:咱们就带着这种急切的心情,一起读一读“摇桂花”之前的情景。(生齐读)

师:现在终于要“摇桂花”啦。哪些语句向你传达了这种快乐的心情?请把这些语句给画出来,自己轻轻读。(生自学)

师:我们来分享一下文中“我”的快乐的心情。

生:“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

师:我来问问你们这些“小琦君”,你们又是帮着铺竹席,又是帮着使劲儿地摇,这是为什么啊?

生:因为我非常开心。

生:因为“摇桂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现在终于可以“摇桂花”了,我当然很积极地去帮忙。

生:我盼星星、盼月亮就是为了“摇桂花”,现在“摇桂花”的机会终于来了,怎么不开心呢?

师:我感受到了。那你又是帮着干这个,又是帮着干那个,不觉得累吗?

生:不累!

师:你们小小的心里装的全都是满足啊,所有的快乐,都从这两个“帮着”中体现出来了。咱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生齐读)

师:还有哪些语句也向你传达出了这种快乐?咱们继续交流。

生:我找到了这句: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师:这桂花纷纷落下来,我就“喊”——。这话是从心底喊出来的,谁再来读一读?(生读)

师:你的小眼睛闪亮着,带着微笑喊了出来。这一喊,你感受到了什么呀?

生:我觉得那桂花很香很香,作者心里十分快乐。

师:请大家边读边想象那飘落的桂花。一定还会有新的感受。

生:我十分兴奋。桂花像雨一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的。

师:真是太奇妙了,这桂花纷纷落下来,我的心都飞起来啦,谁愿意再来喊一喊。(生读)

师:她这一喊,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生:她非常非常非常的激动。因为她整天都是盼星星、盼月亮一样,盼着“摇桂花”这件大事。

师:我听出来了,你也非常激动,连用了三个“非常”。老师也真想喊一喊。(教师范读)你们感受到了什么啊?

生:小作者沉浸在这种香气中了。

师:完全沉醉啦,咱们女同学,请带着这种沉醉的感觉一起读——(女生读)

师:我看到了男孩子脸上写满了羡慕,想读吗?(男生读)

师:(音乐起)那么就让我们在美妙的音乐声中一起去摇落那缤纷的桂花吧。摇桂花喽,孩子们,来呀来呀,快来使劲地摇呀。同学们,说说看,在这么美妙的时刻,你最想做什么,最想说什么?又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生:我最想说,桂花真是太香了。

生:我最想紧紧地抱着桂花树,使劲儿地摇。

生:我想再多摇一会儿,以后可能就没机会这样摇了。

生:我肯定一直待在树下,不想回家。因为桂花的香气已经把我熏醉了。

师:熏醉了,我想你此时此刻已经躺在散落的桂花上,睡个桂花觉了。

生:我会拿一些桂花,然后撒在自己身上。

师:撒在身上,你这时就成了桂花仙子了。大家都走到琦君的心里去了,这缤纷的桂花终于摇落了。母亲洗净双手,撮一点桂花放在水晶盘中,父亲点上檀香,炉烟袅袅,于是他诗兴大发,把所有的快乐都融进了这诗句中。谁来吟诵?(生读父亲的诗)

师:父亲是用诗句来表达桂花丰收的喜悦。此时此刻“我”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呀?

生:“我”现在的心情,是非常快乐的。

生:此时此刻,“我”感觉自己非常喜欢桂花,希望明年还可以“摇桂花”。

师:今年还没过,就盼着明年了,可见陶醉啊!正如父亲诗句中说的,“花语缤纷入梦甜”啊!这甜蜜的感觉还在心头回荡,桂花摇落以后,我们依然沉浸在欢乐之中。桂花摇落以后,都做成了什么呀?

生:桂花摇落以后,都做成了吃的,有桂花卤,还有糕饼,还可以和在茶叶中泡茶。

师: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这桂花明明只在秋季开,又怎么会香了全年呢?

生:因为桂花可以做许多东西,人们只要吃着这些东西,口中也会散发出阵阵的桂花香。

生:村庄里所有的人都把桂花收在铁罐子里,所以,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生:人们把桂花收在铁罐子里,可以泡茶,过年的时候还可以做糕饼。人们把桂花都藏起来,这样全年就都能沉浸在桂花香中了。

师:随之,这香味也就到了人们的心里头了。除了它香的时间特别长,你再读读这句话,还有哪些词儿也让你觉得是那么的香。

生:我从“沉浸”这个词里面感受到了桂花很香。因为如果只有一些地方香的话,她就不会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了,“沉浸”它表示程度很深。

师:是呀,整个村庄都香了。你能具体地说说看,哪些东西都是香香的。

生:桂花茶,是飘着桂花香的,桂花卤、桂花糕也是。

生:连我写字用的笔也是香的。

生:可能连吹来的风都是香的。

生:我觉得他讲的那个风香还不够。风香,过了一段时间香气就全被吹走了。落下来的桂花不可能全被捡了放到竹席上,总还有很多是落到泥土里的,泥土吸收了以后,就会发出清香,许多泥土的香味聚在一起就变成浓香,随着风儿吹来吹去的。

师:掌声送给他!连咱们村庄里的泥土都是香的,咱们的心都是香的!带着这种沉醉的感觉一起读文中母亲的话。(生齐读课文)

师:同学们,真的是外地的桂花都比不上家乡的金桂这么香吗?

生:并不是外地的桂花都比不上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香,母亲这样说是因为她十分喜爱故土,赞美家乡的金桂。

师:爱家乡都融汇在她爱桂花之中了,多么自豪的情感啊!谁不说俺家乡好啊!同学们,你也能来说一说吗?(屏幕出示:外地的______再______,还是比不得______。)

师:母亲不是诗人,她没有吟诗句,但她用最朴实的语言,一个“再”字,一个“比不得”,就把这种思乡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当年,母亲站在自家的旧宅院子里,触摸着芳香扑鼻的桂花时,她说——(生读母亲的话)

师:每当我从外地回家,捧一大袋桂花送给母亲时,母亲总是说——(生读母亲的话)

师:每年丹桂飘香,身处异乡的母亲就会说——(生深情朗读母亲的话)

师:当85岁高龄的琦君回到故里,站在家乡的旧宅院子里,她仿佛又一次听到母亲在说——(生深情齐读)

师:每当听到母亲那朴实的话语,就会勾起“我”对童年生活甜甜的回忆。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深情地朗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生齐读)每到这时,我就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

师:学到这里,你觉得这桂花雨仅仅是指当年摇桂花时,那落得我满头满身像雨一样的桂花吗?不是,那你说说看,这桂花雨还是——(屏幕出示:这阵阵的桂花雨是……还是……)

生:是琦君奶奶对故乡的赞美。

生:那阵阵的桂花雨还是琦君奶奶对她故乡的思念。

师:是啊,就是那浓得化也化不开的思乡之情啊!这缤纷的桂花雨不仅滋润着我们的心灵,也快乐了我们的童年。作家琦君在文坛上被誉为“台湾的冰心”。因为少小离家,所以她的很多文字,都表达了一种浓浓的乡情。(出示作品名及网址:《粽子里的乡愁》《月光饼》《春酒》……www.chinese.001.com/中国语文网)课后,请同学们登陆中国语文网,去阅读琦君的作品,我相信你一定会有新的感受,也一定会在语文学习上取得更大的进步!

桂花雨课堂教学实录 第5篇

11、桂花雨 师:请同学们坐好,上课!生起立。师:同学们好!生:黄老师上午好!

师:请坐。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十一课,初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还进行了听写,来,我们看看这些生字,自己读一读,等会儿我要检查的。开始!PPT出示:

左右 新鲜 谢落 尤其 帮着 拣去 糕饼 都是 仔细 沉浸 即时 生自由读生字词。

师:好,拿出《新课程学习辅导》,打开23页,做第一题。生做题,师巡视。师:做完的同学检查一下。师投影辅导册。

师:好,停笔。我们读一读第一题,每个一次,起!生读词语。

师:注意了,这些新字写的时候,注意笔画不要错误。对照一下自己的,全对的同学再读两次,有错误的同学赶紧订正。生读词、订正。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十一课—— 生:桂花雨!

师:我从小就喜欢桂花,每次从外面回家时,总要捧回一大袋桂花,可母亲常常说——读!PPT出示: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生齐读。

师:为什么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呢?来,打开课本,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看家乡里的金桂究竟是怎样的?老师领着大家读: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桂花不像梅花那么有姿态—— 生:笨笨拙拙的。

师:不开花时,只是满树茂密的叶子;开花季节—— 生:也得仔细地从绿叶丛里找细花。师:桂花—— 生:不与繁花斗艳。师:可是它的香气味儿—— 生:真是迷人。

师:桂花的香气味儿怎么迷人啊?好,小朋友,读读第二自然段,找找看,开始!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板书:桂花香。

师:桂花的香气味儿怎么迷人? 生纷纷举手。师:请你。

生:前后十几家邻居都沉浸在香气里。师:你觉得这桂花香怎么样啊?哦,飘得很—— 生:远!PPT出示:

桂花开的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师:小朋友,想象一下,假如这棵桂花树就长在学校的饭堂门前,那我们刚走到停车场的时候就可以—— 生:闻到!师:闻到什么? 生:桂花香!

师:我们走到奕翠园里去—— 生:可以闻到桂花香!

师:我们到了万家的时候,还可以—— 生:闻到!

师:这花香飘得真—— 生:远!

师:我们家在村子中间,刚到村口的时候,就可以—— 生:闻到!

师:你能不能用你的朗读让大家感受到这桂花香真的飘的好远好远哪? 生:能!师:自己试试看!生自由朗读。师击掌,生坐好。师:谁来?请你!

生读:桂花开的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师:哇,这桂花香飘得真远啊!这时候,我们在院子里玩耍,可以闻到—— 生:桂花香!

师:我跑道小河里去捉鱼的时候,还可以—— 生:闻到桂花香!

师:我跑到山岗上跑步的时候,—— 生:也可以闻到桂花香!

师:无论我走到哪里,只要吸一口气,那里面就有—— 生:桂花香!

师:我们简直被桂花香所—— 生:迷住。

师:哦,迷住了,陶醉了,困住了,包围住了,我们都浸在—— 生:桂花香里了。

师:这桂花香可真浓啊,你能不能通过朗读让大家感受到这又浓郁又悠远的花香啊? 生:能!

师:再练练,开始!生自由读。师:请你!

生读:桂花开的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师:听了你的朗读,我仿佛闻到了浓郁而悠远的桂花香。小朋友,我们也像他这样读,起!生齐读。

师:所以,难怪说——起!

PPT出示: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生齐读。

师:是啊,除了那浓郁的桂花香,家乡的金桂让我难忘的还有一件跟它有关的乐事,那就是—— 生:摇花乐。

师:小朋友,你读读三、四自然段,和作者一起摇摇桂花,淋一场缤纷的桂花雨吧!生自由读。

师板书:摇花乐。巡视。师击掌,生坐好。

师:好,小朋友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摇桂花的?好,请你!生:我就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师:我没看到你抱啊? 生做抱树的姿势,摇动双臂。

师:你这样轻轻的摇着,那桂花星星点点的落下来,就像下起了毛毛细雨。想象一下,那金黄的桂花落在你乌黑发亮地头发上,怎么样? 生:我觉得那些花很香。

师:嗯,很香,你去感受它。谁再来摇摇?好,请你!生:我使劲地摇。

师:恩,你就使劲地摇,桂花雨下越下越大。桂花雨落在你的脸上,你有什么感觉? 生:脸上的桂花香。

师:不说香飘十里,也是“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香不香? 生:香!

师:当然香!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淋一场更大的桂花雨呢? 生:想!

师:好,闭上眼睛。(打开多媒体 放音乐)好,抱起桂花树,使劲地摇啊!生摇。

师:桂花落下来了,再使劲,再使劲,用力地摇,桂花雨越下越大,越下越大,密密麻麻的桂花纷纷扬扬地落下来,落在你的脸上,衣服上,钻进你的衣领里,掉进你张开的嘴巴里?这时候你有什么样的感觉呀,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啊,小朋友,睁开眼睛,跟你四人小组的同学说一说。生自由地讨论。教师巡视

师:小朋友,桂花会落在你身体的什么地方,你又会有什么感觉?谁来说?请你!生:落在我的衣服里面,有点痒痒的感觉。师:是啊,多顽皮的桂花啊!生:花落在我的头上,像一顶帽子。师:什么样的帽子?

生:花的帽子。

师:一顶金黄金黄的桂花帽呀!请你!生:桂花落在我的鼻尖上,很痒,很舒服。师:啊,落在你的鼻子上,你想不想打喷嚏阿? 生:想。

师:这个时候打一个喷嚏都是—— 生:香的!

生:桂花落在我的嘴巴里,我觉得好像吃了糖那么甜。生:桂花雨落在我的头上,我好像淋了毛毛雨一样。师:多么舒服多么凉快的桂花雨。请你!生:桂花落在我的手上,我觉得软软的,很舒服

师:他用他的手去感受桂花,你能不能用你的眼睛,你的其他? 生:他落在我的皮肤上,就很凉快。

师:哇,你会用你的身体去感受这美美的桂花雨。请你!生:桂花落在我的衣服里,我感觉好像擦了沐浴露一样。师:什么样的沐浴露? 生:桂花香的沐浴露。

师:所以你就很高兴,你就喊:——

PPT出示: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生:好凉爽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师:是啊,桂花还会落在你的什么地方呢?请你!

生:桂花会落满我们全身,一走出来,似乎是沐浴了一场桂花水沐浴露一样,全身都是香喷喷的。师:还是金黄金黄的。于是你很高兴,你就喊—— 生: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师:是啊,桂花纷纷飘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女同学就喊: 女同学齐喊:啊!真像下雨啊!好香的雨呀!

师:说的很激动,但是要说清楚哦,桂花纷纷飘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女同学就喊—— 女同学齐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师:男同学也喊——

男同学齐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师:是啊,好香的雨啊!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自己练一练,开始!生自由读书 师:谁来?请你!生读。

师:听到你的朗读,我们也好像闻到了桂花的香味儿。我们全班一起来,桂花纷纷落下来——起!生读书。

师:这时候,我们低头一看,桂花树下早已铺上了一层—— 生:金色的毛毯。

师:是啊,我赶紧捧起,往天上一抛,就像——是啊那你又会怎样玩呢?

生:我就会拿着个竹篮,把桂花洒到竹篮里面,然后一把竹篮翻下来,从竹篮里面那些桂花就会飘落下来。师:你想淋一场—— 生:桂花雨!

师:更大更香的桂花雨!好,请你。生:我会在地上的桂花那里打滚。师:为什么?

生:我觉得桂花很舒服。

师:女孩子是这样玩的,男孩子呢?

生:我会把桂花往天上一撒,像天女散花一样。

生:我会捧起桂花,往天上一撒,就像下雪一样,可清凉啦!师:哇,多会享受,这是一场什么颜色的雪啊? 生:金黄的雪。

生:我会把桂花像雪一样堆成一个雪人,桂花学人。

师:多会玩哪!桂花雨是这么香,这么好,难怪摇桂花对我是件—— 师领读,难怪我老早老早就盼着—— 生:摇桂花。

师:所以老师缠着母亲,问—— 生: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 师:是啊,母亲说——

生:还早呢,没开足,摇不下来的。

师:于是我就天天到桂花树下去看呀,盼呀,有一天,母亲看到天空阴云密布,云脚长毛,就赶紧吩咐人,提前摇桂花,这下——

生: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

师:我可没听出你们乐啊,可以摇桂花啦,可以玩啦!怎样才能读出乐?好,请你!生读。

师:我感觉到她有点乐了,谁能再乐点? 生读。

师:是啊,真乐啊,我们也把这种了读出来!这下——起 生齐读。

师继续领读:桂花纷纷落下来——

生: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师:乐在其中的还有谁啊? 生:母亲和父亲。师:接着读。

生接着齐读完第三自然段。

师:是啊,父亲也被我们的快乐所感染了,他写下了一首跟桂花有关的小诗。请你自己读一读,边读边想,从诗中你读出了什么? PPT出示: 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生自由读小诗。

师:从诗中你读出了什么?

生:从诗中我读出摇桂花是件很开心的事情,“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就是写的他们很盼望摇桂花。师:为什么这么盼啊? 生:因为摇桂花很舒服、很香,大片的桂花落在身体上,觉得很冰凉。师:看来你的心和父亲的心是相通的。掌声送给她!生鼓掌。

师:你理解的很好,也能读得很好,试试看。生读小诗。

师:还有谁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生:我读懂了“花雨缤纷入梦甜”,我想那些桂花一定是很香很香,让自己都可以很甜很甜的„„ 师:连什么都是甜的? 生:连梦都是甜的。

师:是啊,你理解的真好,读!生读小诗。

师:多美的一首小诗啊,我们全班一起来读,细细香风——读!生齐读。

师:桂花摇落以后怎么办?我们一起来齐读第四自然段,桂花摇落以后——起!生齐读。

师:桂花晒干以后可有用啦!它可以用来泡茶,做—— 生:桂花卤。师:还可以做—— 生:糕饼。

师:在母亲的手中,它变成了各种各样、香甜可口的美食。是啊,外地的桂花再香,可是它没有我的摇花乐;外地的桂花再香,他不能触动父亲,写下桂花诗;外地的桂花再香,它没有小时候母亲做的桂花美食香甜。所以,外地的桂花再香,——

PPT出示: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生: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师:没听出来,再读!生读。

师:小朋友,你知道吗,琦君从十二岁开始,就离开了家乡,她的母亲也和她一样,离开了那曾经飘落过桂花雨的地方,所以,从那以后,每次从外地回家,琦君总记得做一件事,那就是—— 生:买桂花。

师:给母亲捧回一大袋桂花,可母亲常常说—— 生: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师:每到这时,我就会想起——

生:每到这时,我就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PPT出示:

每到这时,我就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

师:每当这时,我手捧着那带外地桂花,我就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想起那阵阵的桂花雨,想起——

生:我会想起和自己一起摇桂花的朋友们。生:母亲为自己做过的桂花美食。生:玩桂花的情景。

师:是啊,还有家乡的一切一切。板书:思乡情。

师:小朋友,现在你知不知道为什么“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生:因为琦君和她的母亲都是在旧院子里玩金桂花,对金桂花已经有了感情,从外面买回来桂花没有那么香的感觉。

师:是啊,因为有情,所以桂花特别的香。生:因为自己种的桂花肯定会比外地的桂花香。师:对啊,那里有我浇灌的汗水,所以再香也比不上啊!

生:因为到了时间,她就会摇桂花,外地的桂花树她没有摇过,家乡的桂花树和她有了感情。师:是啊,所以——

生齐读: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师:是啊,因为有这许许多多,所以——

生: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师:我们知道,那金桂可是飘落过桂花雨,那桂花雨里有悠远浓郁的—— 生:桂花香。

师:有我童年时代的—— 生:摇花乐!

师:更有我深深的—— 生:思乡情!

师:所以外地的桂花—— 生:再香,它都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师:因为有情,所以难忘;因为有乐,所以难忘。小朋友,让我们再饱含深情的读读课文的第三段,再去摇摇桂花树,美美的淋一场缤纷的桂花雨吧!开始!生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师:好,让我们全班美美的读一读第三段。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起!生齐读。

师:正如父亲的小诗所说的:细细香风—— 生:淡淡烟。师:竞收桂子—— 生:庆丰年。师:儿童解得—— 生:摇花乐。师:花雨缤纷—— 生:入梦甜。

师:摇桂花,摇出香,摇出乐,摇得好梦连连,那又香又甜的梦啊,伴随了琦君一生。

关键词:《桂花雨》

《桂花雨》课堂教学实录

执教者:薛法根(著名特级教师)整理与评析:叶秋莲(徽州区下街小学)

师:今天我们学习新课文《桂花雨》,请同学们看到黑板上的读拼音写词语,请你写在笔记本上,看谁写得又对又快。(学生写,略)师:边巡视边笑着说:“有人在偷看,偷看课文可以,不要偷看同桌的,说不定他也是错的。” [以轻松幽默的方式告诉学生,不会写的时候要去查找正确的答案。小学生识记生字第一印象很重要,如果今天因为看别人写的是个错的,久而久之,那以后想改正就有点难了,所以第一印象一定要正确。](学生陆续写好并举手)

师:请第一名的上来写第一行,第二名的上来写第二行。[师生一起批阅第一行词语:(糕)饼(尤)其 新(鲜)] 师:完全正确奖励他一颗五角星,请写对的同学也奖励自己一颗五角星。(生在本子上奖励自己一颗五角星。)

师:请你们把这三个词语连起来再加个句号读一读。生:糕饼尤其新鲜。[从字到词再到句子,教得轻松自然如行云流水,不流任何痕迹,这就是薛老师的高明之处。] 师:“尤其”相当于哪一个词的意思,看谁聪明。生:非常

师:不是很准确

生1:特别 生2:格外

师:对了,有“特别”、“格外”的意思。

(师生共同批阅第二行,批到“吩咐”一词,问写这词的同学。)师:“吩咐”,我们两人谁可以吩咐谁? 生:老师,您可以吩咐我。

师:那在家里,谁可以吩咐谁啊?

生1:爸爸妈妈 生2:爷爷奶奶 生3:外公外婆 师:那你可以吩咐谁啊?

生1:我没人可以吩咐,在家里没人比我小。(众笑)生2:我在家里可以吩咐我的弟弟和妹妹。

[“吩咐”一词适用于长辈对晚辈,薛老师采用师生对话的形式轻松解决这一问题。](批到错词“挑捡”)众生:错了!师:错了? 众生:对了!(众笑)

师:到底是错了还是对了,别看我,去看你的书。

(看书后,师生共同改正“捡”为“拣”,重点区分两字的不同含义,随机进行了选取字填空的训练。)师:请全对的同学奖自己一颗五个角的星——五角星,错一个的奖自己一颗三个角的星——三角形,错两个的有没有角啊。

[评:字词教学不一定每个都教,学生会的就不用再教。在这一环节薛老师进行了选择性教学,对关键性的词语“尤其、吩咐、挑拣”他作了重点教学。] 师:这些词都出现在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里,这篇文章的作者是琦君,原名潘希真……(略)师:请你们自己把课文读一读,并想象摇桂花的情景,并试着用一个字概括。(生自读课文,略)

[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读书,并且任务布置得简洁明了,不拖泥带水。] 师:这一场又一场的桂花雨给人留下一个什么样的印象呢? 生1:美!生2:香!生3:乐!师:谁愿意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生: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

师:有一个字要读重音,你知道是哪个字吗?

生:“最”,再次读“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桂花树不像梅花那么有姿态,笨笨拙拙的。不开花时,只是满树茂密的叶子;开花季节,也得仔细地从绿叶丛里找细花。桂花不与繁花斗艳,可是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 师:满树的叶子好看吗? 生:不好看!

师:那满树光秃秃的好看? 生:好看!(被老师这么一追问,意识到前面说满树的叶子不好看的失误,连忙改口说“好看”。)

师:那作者为什么说满树的叶子不太好看? 生:太平淡了,全是叶子,要花搭配的才好看。师:那你认为桂树的花好看吗? 生:不太好看,太小了!

师:那桂树这个不好,那个不好,就是什么好? 生:香气迷人!

师:请你再读这一自然段。

生:桂花树不像梅花那么有姿态,笨笨拙拙的。师:嗯,不好看!

生:不开花时,只是满树茂密的叶子; 师:嗯,不好看!

生:开花季节,也得仔细地从绿叶丛里找细花。师:嗯,不好看!

生:桂花不与繁花斗艳,可是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

师:嗯,这一点好!同学们,作者不直接写它好的地方,而是先写这个不好,那个不好,最后写就是这一点“香”好,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生1:比较!突出!生2:衬托!生3:反衬!师:对,这就是反衬。

[老师引导学生感悟“反衬”这一写作手法时真可谓润物细无声啊,并且在此处他力求做到点到为止,不做深究,这也是符合课标精神的。](师请一女生再次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读毕。)师:你读得真迷人!

[当学生表现优秀时,不吝啬赞美之词,及时给学生戴一顶“高帽子”。] 师:接下来请你们自读二、三、四自然段,请读到表现香的句子用线画下来。(生自读自悟)生: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师:哪一个字突出了香? 生:浸

师:你浸在水里过吗?水看得见吗? 生:看得见 师:摸得着吗? 生:摸得着

师:那香味呢?看得见吗? 生:看不见 师:摸得着吗? 生:摸不着

师:感觉得到吗? 生:感觉不到。(惯性发生口误,众笑,生忙改口道“感觉得到”

师:一个“浸”字,就把香味写得好像看得见、摸得着、感觉得到的东西,把无形的东西写得更真切了,这个字就用得好。

生: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师:哪个字体现了“乐”? 生:落

师:课文中有父亲体会到的香吗?

生齐: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

师:是啊,父亲把桂花的香、桂花的甜、桂花的美以及摇花的乐用一首诗表达出来了,请同学们再读这首诗,读出桂花的香、乐、甜、美。(师生一起美美地把这首诗读了一遍。)

师:课文中除了讲父亲体会到的,还有母亲体会到的香吗?

生:以后我从外地回家,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常常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师:“外地”是什么意思?(师趁机介绍作者由瞿溪迁往杭州的历史,并相 机介绍杭州“满觉垅”的桂花闻名天下。)[此处插入了一些课外知识,从表面上看,仿佛“节外生枝”,但从整体教学思路来看,却是“顺理成章”。这样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为学习下文作了铺垫。] 师:你说杭州“满觉垅”的桂花不香吗?母亲为什么说比不过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生1:母亲爱自己的家乡,所以说比不过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香。生2:少了摇花的乐,所以说比不过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香。

生3:儿子摇花乐,母亲看着儿子快乐,自己也快乐,全家人都沉浸在“乐”中,所以说外地的花再香也比不过家乡的花香。

师:她是不是比香气的浓和淡,她是比什么? 生:情的浓和淡

师:这是一种不同寻常的情,是什么情? 生:乡情 师: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他在哪里? 生:台湾

师:作者去了台湾就再也没有回来了,在这段日子里他的父亲母亲相继去世,你想一想作者写父亲母亲的有关句子是什么样表情? 生:泪流满面

师:想念家乡,又不能回去,这种忧伤就是—— 生齐:乡愁

师生齐读:每到这时,我就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引导学生读这样的文章,不能只看作者写了什么,而要看作者在其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这个感情才是文章的灵魂!本文桂花香气中弥漫着作者淡淡的乡愁,散落着作者细细的怀旧情这就是要引导学生好好体会的,要体会这样的情感,这时就要抓关键点来体会,什么是关键点,那么父亲的话、母亲的话就是关键点。] 师:桂花雨让作者魂牵梦绕,并板书“桂花还是故乡的香。”

师:请同学们把这句话抄在笔记本上,并想像一下,当你有一天离开了婺源,你会说什么?请你模仿这个句子“()还是故乡的()”再写两三句。

(生写师巡视,巡视的过程发现不妥的句子加以纠正,比如“砚台还是家乡的黑”不妥。)(生一边汇报一边把自己写的内容板书在黑板上。)师:桂花还是故乡的香。生1:茶还是故乡的浓。生2:梨还是故乡的甜。生3:月饼还是故乡的酥。生4:丝绸还是故乡的柔。生5:水还是故乡的清。生6:鱼还是故乡的肥。生7:山还是故乡的秀。生8:人还是故乡的亲。生9:月还是故乡的明。

(师生齐读以上编写的内容,台下一片赞叹声、掌声。)

[这一教学环节组织得这么周密,雕琢得这么精细,使孩子们感到有趣——趣味盎然;有情——情意浓浓;有味——回味无穷;可以说是薛老师智慧、经验、风格的体现。] 师:看这就是一首小诗嘛,谁来为它取个题目。生1:家乡美 师:俗了 生2:回忆

师:有点莫名其妙了 生:乡情

师:带了点淡淡的忧伤 生:乡愁

[要体会字词的用法,用字用词一定要准确,语文教学要变得清晰,要教得清清楚楚。] 师:桂花雨,好香的雨啊。这香字当中,隐藏着作者童年时的美好回忆。但六十多岁了,作者还要写自己童年时的摇花乐,她要表达的是淡淡的乡愁。请记住这散文题目…… 生:桂花雨 师:让这阵阵桂花雨留在大家心底,也让这淡淡的乡愁留在大家心底。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请你们课后比较阅读有关表达乡情的文章,并想一想它们在思想上、情感上有什么不同。(下课)

《桂花雨》课堂实录与教学反思 第6篇

(一)谈话引入

1.谈话:同学们,童年是美好的、幸福的、难忘的,回忆童年美好的事情更是一种享受,充满了乐趣。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琦君的童年,欣赏美丽的桂花雨。板书课题。

2.简介作者:琦君(1918—)现当代女作家。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毕业于杭州之江大学中文系,师从词学家夏承焘。1949年赴台湾,在司法部门工作了26年,并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后定居美国。出版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内有《烟愁》《细纱灯》《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千里怀人月在峰》《与我同车》《留予他年说梦痕》《琦君寄小读者》《琴心》《菁姐》《七月的哀伤》以及《琦君自选集》等。

3.介绍桂花:桂花:也称木犀,木犀科。常绿小乔木,高达15m,冠卵圆形。叶对生,硬革质,椭圆形至卵状椭圆形,全缘或具疏齿。花簇生叶腋或顶生聚伞花序,黄色或白色,极香,花期中秋。核果椭圆形,蓝紫色,翌年夏初成熟。原产我国西南、华中等地,今各地普遍栽培。变种较多,有金桂、银桂、四季桂。是传统的名贵香花,城市绿化、美化的重要树种。桂花经蜜饯后,可做各种甜食。

(二)检查预习

1.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桂花的名句。

因为桂花的花香持久,沁人心脾,历代文人墨客经常用美好的诗词歌颂它。你们读过哪些有关桂花的名句来跟同学交流一下好吗?我们却从未听说桂花会下雨。

2.抽名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

3.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桂花雨”是什么意思?

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回忆自己童年的桂花和帮妈妈摇桂花的事。“桂花雨”是指好多桂花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

(三)自读自悟细读悟情

1.自读自悟(出示思考题)

(1)默读2──6自然段,看看桂花给作者带来了哪些快乐?勾出有关的词句。

(2)把你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读给同桌听。

2.细读悟情(讨论交流)

重点理解句子:

(1)“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一个“浸”字,形象地写出了桂花的香气,桂花不仅花开时香,晾干了泡茶、做饼也同样香气弥漫。桂花,永远香在人们的心里。它的香,已挣脱了季节的束缚,香甜了四季,也香甜了人们的生活。

重点理解摇花时的乐趣:

(2)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理解“总是”)

(3)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

①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②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的情景。

③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

(四)品读体会

1.八月桂花,十里飘香。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同是桂花,难道在不同的地方香味就不一样吗?为什么?

母亲这句朴素的话,与“月是故乡明”如出一辙。母亲每年都闻着桂花的香气,关注桂花,收获桂花,体验着馈赠桂花的快乐,吃着桂花做的食品,喝着桂花茶。桂花,已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间。家乡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树,是唯我的,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还会有什么可以替代它呢?桂花是没有区别的,问题是母亲不是在用嗅觉区分桂花,而是用情感在体味它们。一亲一疏,感觉自然就泾渭分明了。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家乡在母亲心中的分量。

2.“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个“又”字说明作者不止一次地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只是这次母亲的话使他又一次想起。淡淡的一句话,却传递出了作者对故乡桂花深深的怀念。家乡的桂花,是跟作者童年的快乐连在一起的,那种“摇花乐”和桂花雨已植进了他的生命,成为他幸福童年的最美好、最耐人回味的记忆。这恐怕是作者难忘家乡桂花的真正原因。

(五)拓展延伸

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如果有,说给大家听听。

教学反思

《桂花雨》我设计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难点是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情感。我从“品味桂花香”——“感受摇花乐”——“体会思乡情”三大板块依次展开教学。

在“品味桂花香”这一环节中,桂花的香,需要学生自己去读、自己去品,才能品出花香,品出语言文字的味儿来。所以,我采用让学生自主阅读,读中感悟的方法,再通过老师适当引导、点评,以感受作者用字的准确和富有表现力。由于教学不够紧凑,用时多了些,影响了后面的教学。

“感受摇花乐”我从“缠”字入手,“我”缠着母亲问什么?这句的标点符号难道是作者用错了吗?学贵有疑,即使是一个小小的感叹号,也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这儿采用“以疑导学”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悟出作者急切希望摇桂花的心情。让学生做自己想做的事,感受摇花的乐趣,更能引起学生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接着放手让学生读,尽情地“摇”,并将“摇”字融入到个性化的阅读中。在“摇”中,学生眉飞色舞,教师眉开眼笑;在“摇”中,学生体会情感,享受快乐,品味花香。又以“桂花纷纷落下”为切入点,一步步深入文本。在阅读中,在对话中,在想象中,在画面中,学生的情感恣肆飞扬——促使他们以最佳心境投入到学习中。缤纷的桂花雨落进了孩子们的心田,陶醉桂花之意境,学生真正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心灵深处。

“体会思乡情”中,以一个大问题“真的是外地的桂花都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香吗”为突破口,以“小练笔”作铺垫,以层层引读的教学方法,深刻体会母亲的思乡情,自然化解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刚好直抒胸臆。

上一篇:红崖山游记作文800字下一篇:欢送农民工外出务工仪式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