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英语和六级的区别

2024-05-18

考研英语和六级的区别(精选9篇)

考研英语和六级的区别 第1篇

报考群体不同:PETS考生除了正在读九年接义务教育的学生外都可以报名考试,主要群体是非大学生,也就是社会考生。参加四六级考试的主要群体是大学生。

考试时间不同:PETS考试时间根据需要考的.等级,考试时间也不同。四六级考试一年2次。

目的不同:PETS考试旨在全体的中国人的英语水平的提高。四六级考试旨在考验大学生的英语能力的测试。

考研英语和六级的区别 第2篇

许多第一次参加研究生考试的学生都会认为考研英语与英语四六级相似,为了帮助这些考生,在此我们介绍考研英语与英语四六级的区别,以供各位考试参考。

第一,词汇。考研英语在词汇上主要考察熟词新义,有些中学词汇的新用法都能考的一塌糊涂;四、六级英语主要考察生词的第一意义或常用意义,只要你背了大纲的词汇表,基本就没问题;

第二,语言材料。考研英语的语言材料多长难句;四、六级英语几乎没有长难句,都是很简单的句子,意思几乎一看就明白,不用仔细琢磨其意义;

第三,试题选项。阅读理解是考研和四六级都要考到的题型,但考研英语试题选项多陷阱,考生要有很强的分析能力和抗干扰的能力;四、六级英语试题选项的迷惑性不是很强,只要具备了相应的阅读能力,一眼就能看出哪个是正确答案,哪个是干扰项。

第四,大英四六级中也涉及翻译、写作题型,但考研英语对翻译、写作能力的.考查在难度及复杂性上远远大于大英四六级的要求;

第五,考研阅读理解B部分即阅读理解新题型是考研独有的题型,该题型主要考查考生对连贯性、一致性、逻辑性等语篇、语段整体性特征及文章结构的理解,这对考生的综合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六,测试目的。 考研英语体现的是难度,四、六级英语体现的是速度。比如一个阅读片段,考研英语一般要花15分钟去推敲琢磨,而六级英语必须在8-9分钟作完;

第七、大英四六级严格规定对试题的作答顺序,而考研英语只需在三小时完成试题就可,至于答题的顺序可根据个人喜好自主进行。

综上所述,大学英语四、六级是针对大部分大学生的一种测试,主要在于考查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的英语学习成果,其宗旨是希望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在正规英语课堂训练之后通过这些测试,因此四、六级考的主要是水平和速度。而考研阅读考的则是更高层次的英语能力,因为研究生入学考试是一种选拔性测试,意在通过考试选出优秀的学生进行深造,因而对考生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包括英语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考研英语和六级的区别 第3篇

21世纪是一个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综合国力的竞争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人才的竞争上。作为一种最普遍的交流工具,英语在我国借鉴和学习国际先进的科技成果,以及国家间合作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高校作为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要机构,应该如何发展大学英语教育,为各领域培养出国际型的专业人才已成为高度关注的问题。然而对于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抱怨声此起彼伏,学生抱怨,老师也抱怨。一部分人认为英语占据了太多的时间且无任何成效,一部分人认为学校所设置的英语课程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而且很多接受了十几年英语教育的大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并不能用自己所学的英语知识为专职工作服务。他们的实际英语应用能力和四六级成绩不成正比。如何同时满足社会需求和个人发展需求是英语界广泛引起关注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首先分析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所在,开展专业对口的ESP教学,坚持本科四年英语教育不断线,为社会培养英语扎实的专业型人才。笔者以广西师范学院05级和07级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及ESP教学情况,探讨和分析存在的问题,旨在为四六级后续教育探索出一条新路子。

2. 相关理论

2.1 ESP的概念

ESP是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的缩写,也就是平常所说的“专门用途英语”或“特殊用途英语”,如旅游英语、商务英语、财经英语、医学英语、工程英语等。无论是从英语还是从中文上都不难看出,ESP有别于在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所学的EGP (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其特点就是要体现出这种“专门”或“特殊”的用处。Wikipedia给出的定义是:“An approach to language teaching in which all decisions as to content and method are based on the learner’s reason for learning.”根据Strevens (1988), Johns et al.(1991:298), Hutchinson et al (1987:19)对ESP的阐述,Dudley-Evans (1997)总结出ESP应该具备的三个根本特点(absolute characteristics)和五个可变特点(variable characteristics):1)课程设置必须满足学习者的特殊需求;2)课程内容必须与某种特定的学科、职业及其活动相关;3)课程的重点应放在努力使篇章结构、文体及语言(词汇、语法、语域)与特定活动相适应的语言运用上。五个可变特点是:1)专为特定学科设置或与其相关;2)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下可与EGP(通用英语)使用不同的教学法;3)学习者为成年人,包括正从事各种专业的在岗人才或者正在接受培训的各类人员;在校大学生或将来需要经常使用英语的中等专业学校或职业中学的学生;4) ESP课程通常是为具备中级或高级英语水平的成年人设计的;5)大部分的ESP课程采取语言体系的一些基础知识。ESP的根本特点是课程设置必须满足学习者的特别需求,并且教学针对性强。不管ESP如何界定,分析和满足不同学习者的不同需要是其精髓所在。

2.2 ESP的发展

ESP的发展经历了以下五个阶段:语域分析(register analysis)阶段;修辞或篇章分析(rhetorical or discourse analysis);目标情景分析(target situation analysis);技能分析(skills and strategies analysis);以学习为中心。前四个阶段是强调语言的特点和使用语言的过程,后一个是强调整合语言的运用和学习(Hutchinson&Waters, 1987)。把对语言的运用和语言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是ESP在最近一个时期发展的方向。以学习或以学习者为中心是符合语言习得规律的:既重视了社会对外语人才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又顾及了学习者个人的学习需求。而了解语言的特点和使用语言的过程并不等于学好了语言,所以,为了满足不同学习者学习英语的需要,为了提高学习者英语能力,ESP应运而生。

2.3 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在国外外语教学界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了。Hutchinson&Waters (1987)把需求分析分为“目标需要(targe situation analysis:TSA)”和“学习需要(learning needs)”。前者分析学习者学习英语的目的、动机和使用英语的情况;后者分析学习者为了在将来的学习或工作中有效地交际必须掌握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包括必学知识、欠缺的知识和想学的知识。Robinson (1991)提出了客观需求与主观需求。Cohen et al (2000)认为这样可以使教学者和管理者了解学习者的需求和薄弱环节。通过需求分析,可以充分掌握学生的自然状况,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同时可以使学生了解自己真正想要学到什么,明确自己的学习动机和目的,从而提高学习效率。ESP教学应该以学习者为中心,在其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上,都应该与学习者的学习目的和需求相统一。需求分析在ESP教学中的作用已经无可替代。需求分析理论是ESP教学的基石(Dudley-Evans&St.John, 1998),而需求分析法则可帮助我们确定ESP教学阶段的内容,制定教学目标和计划,并由此开展针对性强的ESP教学。为了解决问题,从学生四级考试后的学习态度和需求及社会实际工作中的需求的双重性考虑,要进行需要分析,从中找出异性和共性。束定芳曾把需求分析分为社会需要和个人需要。而自我需求和社会需求常常是交织在一起的,并不会互相矛盾,因此,为了最终形成符合时代发展规律的决定,设计和实施教育政策,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方法、目标,我们必须从学生和社会两方面进行需求分析。笔者主要从学生个人需求对大学英语后续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

3. 研究对象和方法

笔者针对师范生本阶段的需求,特以广西师范学院2005级(大四)和2007级(大二)快班为调查对象,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师范生的ESP教学情况和大学英语四六级后续教育:1)师范生的英语学习目的;2)自我评价;3)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查采取问卷和访谈的形式进行。问卷由笔者根据调查目的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自行设计。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210份,回收有效问卷05级91份;07级105份。同时采用教师访谈的形式采访5名ESP教师,了解他们开展ESP的教学方式及其对学校ESP教学的看法和意见。调查时所有学生已修完两年大学英语,其中部分学生已通过CET-4,少数学生通过CET-6考试。问卷的每一个题目后有多个备选答案,部分可多选。访谈内容主要是围绕五个开放式问题进行交谈。

4. 调查结果分析和讨论

4.1 调查结果

此问题为多选题,从表1可以看出,学英语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目的。“为拿到学位证顺利毕业”的学生,05级31人,占34%;07级为43人,占41%。选择“为日后工作准备”的学生,05级69人,占75.8%;07级73人,占69.5%。05级有43人选择“为学习本专业课程掌握工具”,占47.2%;07级有35人,占33.3%。选择“为了考研学英语”的学生,05级有35人,占38.5%;07级33人,占31.4%。选择“为个人爱好”和“为提高个人素质”的学生人数都未能超过半数,前者为05级26人,占28.6%,07级37人,占35.2%;后者为05级40人,占44%,07级44人,占41.9%。05级有80人选择“为了通过四六级”占87.9%;07级有76人,占72.4%。选择“为提高综合竞争力”的学生,05级有56人,占61.5%;07级为79人,占75.2%。还有一部分人选择学英语还有其他目的,05级有18人,占19.8%;07级为9人,占8.5%。

简而言之,学习英语的目的一是应付考试,二是为了沟通、交流和更深入地学习。由表1可知选择超过半数的有第2、7、9项,分别为“为日后工作准备”、“为提高综合竞争力”和“为了通过四六级”。而选择“为了通过四六级考试”的学生最多。学生之所以认为应付考试才是最重要的可能因为是考试指挥棒的作用导致了他们对学英语的误解。就外因来说,学好英语与过四六级并不矛盾,无非是要提高综合竞争能力为求职或职场竞争增加一块砝码。不过,目前学英语对大学生而言,大多是被现实所逼迫,基本上就是应付考试,真正出于兴趣爱好而学习英语的学生并不多。在访谈的过程中,笔者就此问题与学生进行深入的探讨,大部分学生给出的结论就是不能自行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来学习,自由选择度太低。自行选择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对内容的选择,而是对适合自己授课教师的选择。

这部分分五个等级:非常同意=5;同意=4;不一定=3;不同意=2;非常不同意=1。平均分从3.5—5为高;从2.5—3.4为中;从1.0—2.4为低。

从表2可看出,学生对自己目前的英语应用能力的评估是相当不理想的。在05级和07级的调查对象中,无论是在自我目标方面实现方面、满足社会需求方面还是知识和能力上的收获评价满意程度都为中。05级和07级学生对自己在“2年的大学英语学习使自己的达到的英语能力目标”的评价分别为2.85和3.21。对于自己的英语能力是否满足了社会的实际需求方面的评价仅为2.81 (05级)和2.92 (07级)。对于“大学英语后续教育有必要性”的评价,两个年级分别为4.13 (05级)和3.61 (07级),等级为高。对“英语后续教育对求职的作用方面”,两个年级的评价也为高,分别为4.22 (05级)和4.07 (07级)。

虽然学生对于2年的大学英语教育评价不甚理想,但他们对于四六级后续教育的呼声是很高的。从整体来讲,是社会对国际化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需求。05级在评价大学英语后续教育的必要性和其对求职的帮助性比07级的高,这主要是因为一些05级的学生已临近毕业,在求职中发现自己的英语水平制约了选择机会,所以对英语重要性的认识程度比07级的深刻。

从表3可以看出,对ESP感兴趣的学生占被调查者的半数以上,其中选择听说技能的05级占35.2%,07级占41%;选择阅读、翻译与写作的05级有22%,07级有20%。大大超过了选择其他内容的学生。这说明了学生对于ESP的需求源自社会对有专业素质学生的需求。毫不夸张地说,社会需求是ESP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4.2 ESP适应四六级后续教育的发展潮流

在调查和访谈中我们得知,后续教育的欠缺会造成学生原有的英语水平因断层而下滑,从而影响学生素质的提高和人才的培养。受到资金、设备、师资的制约,后续教学在课程设置、教学管理、教学模式、教材教法等方面有着诸多欠缺之处。与老牌名校不同,在西部师范院校,如果一味地提倡双语教学效果会适得其反。而ESP教学则是解决普通高校后续教育的一大法宝。

第一,我们要对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仔细的分析,为课程设置与教学管理提供可供参考的依据。实实在在地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提供可供选择的平台。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有志于提高英语,管理者可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不对英语后续教育作硬性要求,只作为提高学生素质的一种有效手段。不以考试结果作为获得学位的必要条件,不应注重形式而忽视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把ESP选修课作为大学英语后续教育的基础。

第二,师资培训刻不容缓。据调查,只有非常少的教师具有跨学科的双学士或双硕士学位,师资力量薄弱大大制约了他们在ESP教学中的作用。一方面要有针对性地适当引进跨学科或归国学者的人才,另一方面要营造公正、宽松的竞争氛围,给专业教师或英语教师提供师资培训的机会。紧密结合学历进修与短期进修、国内访问与出国深造、请名家讲学。

第三,我们要倡导思想观念的转变,大力推广素质教育,让学生准确定位学习英语的目的:具备沟通、交流和更深入学习的能力培养。这种能力的培养不是短时期可以达成的,需要持续的学习。后续教育和考试并不矛盾,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学习能力,学生对考试的应试技巧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应当分析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需创造个性化的语言学习环境,让他们树立明确的语言学习目标和语言学习信心。

第四,选用合适的规范的教材。由于现阶段后续教育管理不正规,没有统一规划,教材不规范,质量不高。因此,需要组织力量研究内容具有针对性、能把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能体现时代和科学的发展的实用性教材。

论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的区别 第4篇

关键词: 英式英语 美式英语 区别

一、英语和美语产生差别的原因

一种语言使用的人越多,范围越广,就越容易产生差异。英语与美语产生区别的主要原因与美国的复杂历史有关。美国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自然而然,英语成了美国的官方语言,但美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美国人的祖先来自世界各地,美国经常被称为大熔炉和意大利馅饼,所以来自不同国家的语言对英语或多或少产生一定影响。此外,随着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发展,各个国家的语言也在不断随之变化,使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逐渐产生了一些差别。

二、英语和美语的区别

1.美语与英语在单词拼法上的差异

美语与英语在单词拼法上的差异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单词发生变化,使得个别字母不相同,如enquire(英)与inquire(美),这两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不相同,但都是商品交易前,一方向对方洽询有关商品价格、数量、交货时间及付款条件等的询价;“中心”的英式英语是centre,美语则是center;“米”的英式英语是metre,美语则是meter;“车胎”的英语单词在英国用tyre,在美国则是tire;“睡衣”的英式英语是pajamas,美语则是pyjamas;“执照”、“特许证”的英式英语用licence,美语则用license。这类单词仅一个字母不同,发音上有的相同,有的则相似。另一种是美语单词较简化,使用起来比较方便,这可能与美国人高效率、快节奏的现代化生活有关。如较常见的单词colour(颜色),在美语里就拼写成color,少了一个“u”字母;refrigerator(电冰箱)的美语是fridge。

2.美语与英语在发音上的不同

(1)美式英语有明显的“r”音,英式英语则没有。工人worker一词,美式英语读法为[?謖w?藜:rk?藜],英式英语为[?謖w?藜:k?藜]。

(2)英式英语中读|a:|,在美式英语中读|?覸|。如pass一词,美式英语读|pa:s|,美式英语读|p?覸s|,类似的词还有ask等。

(3)英式英语中读|?鬑|的音,美式英语读|a:|,如box一词,英式读| b?鬑ks |,英式读|ba:ks|,类似的还有watch等。

(4)英式英语习惯将单词略读,美式英语则习惯把每个音节全部读出。例如interesting一词的英式读法为|?謖intristi?耷|,美式读法则为|?謖int?藜risti?耷|。

(5)英式英语读|i|音,美式英语读|?藜|,如system一词,英式为|?謖sistim|,美式为|?謖sist?藜m|。

(6)有一些词的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发音完全不同。例如leisure英式为|?謖leз?藜|,美式为|?謖li:z?藜r|。

3.美语与英语在日期、数字表达方面的区别

在日期方面,美语和英语的表达方式是有差别的。英语的表达是日,月,年,而美语的表达则是月,日,年。例如1978年5月2日的写法:英式为:2nd May,1978;美式为:May 2,1978。

同样,全部用数字表达日期时,英美也有差别。1968年7月9日,按照英国式应写成09/07/68,而按照美式应写成07/09/68;02.06.1988是英国式的1988年6月2日,按照美国的表达方式却是1988年2月6日,美国的1988年6月2日应写成06,02,1988。

4.美语与英语在习惯用语差异

其实由于英美地理、历史和文化的差异,英语美语的常用词汇有很大区别,比如公寓,在英语里常用 apartment,而在美语里常用 flat;街边的小店,在英语里一般称作store,而在美语中一般叫做shop。电梯里的楼层标识更是差异巨大,first floor在美语里是一层,而在英语里是二层,他们把一层叫做ground floor(地表层);假期,美语中用 vacation表示,而在英语中则用 holiday表示,类似这样的词汇还有很多。

5.美语与英语在语法上的不同之处

美式英语和英式英语使用的是同一语法体系,但在某些情况下,尤其是在表达提供消息的时候,美式英语用一般过去时,而英式英语则用现在完成时,例如:He just went to school./He has just gone to school.(他刚去学校了。)在美式英语中,“need, dare, used to”都作为实义动词使用, 而在英式英语中,它们都被当做情态动词使用,例如:She doesn’t need to do the housework./She needn’t do the housework. (她不需要做家务。)

语言总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而不断变化的。可以说,在整个现代英语的发展过程中,美式英语和英式英语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当然,美语和英语之间的差别还会继续存在,而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英语和美语的存在的差异会越来越多。我们应不断探索研究,了解和掌握它们的差异特点及规律,这有助于我们的英语学习,也有助于我们正确地使用英语进行有效的交际。

参考文献:

[1]任明崇.从语言要素看英美英语差异[H].川东学刊(社会科学版),1997.7,7:(3):16.

考研英语和六级的区别 第5篇

BEC侧重实用。BEC考察的内容大多都是各种商务正式交流,包括邮件的发送、商务谈判、商业合作、市场销售、商贸策划等等。BEC还有口语考试部分,这是大学英语六级所没有考察的方面。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首,BEC中级和六级哪个难,根本没有可比的必要。

BEC考试中,面试的环节非常的`重要。很多人都在这个环节栽了跟头。平时在备考的时候,就可以找一个训练的小伙伴,定期进行双方互动问答,然后指出彼此之间存在的问题;在具体的面试过程中,一定要调整好心态,注意及时反馈,表情不能过于僵化,交流应该保持像平常一样,这样也才能给考官留下一个非常深刻的印象,得到的分数也才会比较高。

考研英语和六级的区别 第6篇

二、考试题型设置及难度分析

1、总时间和总阅读量比较

六级英语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包括五大部分。考研英语为180分钟,包括四大部分。除去听力(六级20分钟、考研30分钟)、词汇(六级20分钟)、翻译(考研15分钟)和写作(30分钟)所需时间,六级还有50分钟,考研有105分钟。六级总阅读量约1600词,阅读速度约32词/分钟;考研总阅读量约2250词,阅读速度约21词/分钟。单从时间上看,六级要求的阅读速度要求高于考研。但从阅读材料来看,我们会发现考研材料要比六级难得多,而且考研阅读试题的设置更多地具有推理性。考研的英译汉部分,不仅要求考生精确理解句子,还要求考生用规范的汉语将其表达出来,这都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思考作答。因此,考研对阅读理解能力的要求高于六级。

2、听力部分

六级听力分为两个部分Part A和Part B,Part A为10个对话,Part B为短文理解或复合式听写。考研听力分为三个部分,抛弃了对话这一简单考查听力的形式,Part A为一篇180 220词的独白或对话,要求考生填充表格中的空白,这就需要考生有扎实的基本功。虽然录音播放两遍,但注重对整篇语义的理解。Part B为一段280 320词的独白或对话,考生需补全所给句子或简要回答给出的`问题,录音材料播放两遍。这一小节答案字数有限制(不超过3个单词),对考生的综合概括能力,抓主要信息的能力都有较高要求。Part C要求考生听三段录音材料,每段200 300词,从每题所给的4个选项中选出最佳答案,录音材料只播放一遍。不难看出考研听力所给予的信息量增加,试题设计整体难度加大,并且注重整篇水平上的知识的灵活运用。

3、词汇和语法

六级和考研词汇既交叉又有不同。六级考试依然继承了词汇这一传统题型,将语法知识融于词汇题中,并且有规律可循(个别词汇重复率较高)。考研从放弃了这一题型,但并不意味着词汇不再重要。恰恰相反,考研将词汇考查贯穿始终,放弃的只是这种考查方式而已,对综合运用词汇能力有了更高要求。

4、英语知识运用(完形填空)

六级的完形填空不是每年必出,考研则是固定题型。这一题型也在不断地改革,一个突出的特点是注重对语篇的理解,而不是考查对单个句子的理解。试题的设置不但强调对语言要素(包括词汇、表达方式和结构)的掌握程度,而且还考查考生对语段特征(如连贯性和一致性等)的辨识能力。没有对整篇文章的把握和理解,很难答出令人满意的答案。另外,考研的文章长度(240 280词)也比六级(200词左右)要求高。

5、翻译部分

到目前为止,六级考试中还没有出现翻译试题,但在考研英语中这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英译汉部分要求考生阅读一篇约400词的文章,并将其中的5个划线部分(约150词)译成汉语,要求译文准确、完整、通顺。这实际上是更高层次的阅读理解,没有正确的理解肯定不会有好的翻译,而且翻译要求对词语意义的精确理解,译文还需准确、完整、通顺。这一部分多是长难句,语法结构复杂,需根据上下文正确理解句意,难度很大。

6、写作部分

六级和考研对写作的要求基本一致,都要求考生根据提示信息写出一篇短文。提示信息的形式有主题句、写作提纲、规定情景、图、表等。不同的是,考研作文要求至少200词,六级作文要求至少150词。六级作文字数从前些年的120词提高到150词表明对大学生写作能力的要求逐渐提高。仔细回顾历年的作文,我们发现六级侧重于提纲式作文,而图画作文则成为近几年考研英语的主流。

六级作文的命题模式一般为现象对比型,其结构模式如下:

1)有一种现象或一种说法;

2)有人这样认为,而有人那样认为;

3)我的看法或评论。当然也有其他一些题型,并且六级作文与考研作文有趋同的趋势。

考研作文的一般命题模式为:给出一段话,给出一幅有一定寓意的图画或者是给出一个或一组图表要求就此写作,其段落模式一般为:

1)描述一下图画或图表的内容;

2)指出图画的寓意或图表揭示的问题;

英语四六级和考研英语的一点感悟 第7篇

我是大二考的四级,说实话,我们大学英语上课很松,老师几乎没有板书,经常放外国电影,我没学到点什么东西。嘿嘿。。但是,我平常会写单词,词汇量大了,应付考试就不在话下了,我当年的四级考了576分,在我班算中上等吧。四级对大多数人而言,是小CASE了,接下来就是六级,我还是记单词。不要小看记单词,这是你没有语法基础唯一补救英语的捷径了!我的英语底子是很差的,尤其语法相当烂,但是英语四六级是不会单考语法的,所以丰富的词汇量足以应付这个考试了。

记得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学英语就像盖大厦,词汇是砖,语法是骨架。也就是说语法是相当重要的,即使你再讨厌语法,也不能置之不理的,只有你不放弃,才会不让它拖你后腿。所以,我建议大家用一本有句子的词汇书,起码你看到句子了,才会对你要学的东西有感觉,我从不敢想象只是背单词会有什么超好的效果。

下面说一下我平常怎么学英语的,我有一个相当怪癖的爱好,写单词,烦躁的时候写单词会让我寻找到一种平静的感觉,可能这点很多人是无法理解的。还有就是我喜欢读英语,我们学校没有早读,但是读过高中的人都知道语感有多重要,所以平常还是让自己能接触点英语读物有利于增加你对英语的熟悉感。喜欢读从侧面反映出一点,就是喜欢口语,一个口语好的人听力必然不会太差,所以我一般四级听力的默写句子能一字不落写下原话,六级听力错3到5个选择,可能这对英语学的特别好的人而言不算什么,但对英语一般的我而言,已经相当满意了。如果你想练一口地道的英语,一定要不厌其烦的模仿,只要坚持,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总有一天你会头然说出让你自己都惊诧的口语,那个时候,你甚至会被自己感动。

最后说一点我的考研英语,我是参加的10年考研,那年国家线A类地区划到43分,B类40分,我考了66分,当时小作文让写通知,我写了书信,有点紧张了,不过就这个英语成绩我还是可以接受的。先说一下背单词,一定要花时间背单词,然后再做题,但是我一直认为,背单词时贯穿始终的,而不像那些辅导老师说的什么7月份以后就不背单词了,我觉得单词应该一直都拿出时间看的,只是前期看完整的词汇书,后期可以三两天看十几页那种只有词汇和意思的词汇书。平常我都按时做套题或真题,十年真题平均阅读错5个左右。每一年的阅读,我都仔细阅读了,我看的细,每句话我都要看明白,做题容易,看题难,有时候三个小时看两篇文章(看出我的语法功底不好了吧),我会把汉语意思都写下来,有时候为一句话我会翻四五本英语真题资料(我不放弃),然后早上就读原文。碰到好的句式,我就画出来,当做作文句式,这点绝对是你作文的靓点。还有,如果你平时下上功夫了,考场上就会底气很足,我那时候看阅读时也有点蒙,但是我当时就安慰自己:如果我觉得难,那别人就会更觉得难。

考研英语和六级的区别 第8篇

近年来, 社会上和大学英语教学共同体内不时发出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质疑甚至取消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呼声, 这正是社会上对这种考试弊端的一种反映。这些都表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形式需要改革。

2004年, 教育部高教司领导成立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项目组。该项目组和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广泛听取了大学英语教师和学生们的意见, 经过反复研讨和论证, 制订了四六级考试改革方案。2005年6月四六级考试开始采用新的计分体制和成绩报道方式, 同年9月项目组和考试委员会公布了改革后四级考试的样题, 2006年6月进行了全国范围的试点, 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对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大纲的修订。

2008年教育部规定的全国50所高校的数千名学生第一次亲身体验了大学英语四级机试的试点考试。与传统笔试相比, 四级机试的最明显差别就是考试的媒介由白纸黑字变成了电脑。考生从头到尾要面对计算机屏幕听音频、看视频和阅读文章, 还要敲击键盘完成写作。除了考试形式的改变外, 机考的最大变革就是题型的设计和题材的选择。听力部分的比重达到了惊人的70%, 其中包括25%的听力理解和45%的综合听力, 综合听力又包含单项选择、听写、跟读、结构及写作五大题型。对考生听说读写综合应用能力的考察, 已经被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新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旨在提高考生的综合能力尤其是英语听说能力, 内容上加大了理解部分的题量和分值比例, 增加了快速阅读理解测试, 增加了健康非选择性试题的题量和分值比例。

从整体上来看, 新的考试形式和内容对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的测试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进, 特别是减少了多项选择题的比例, 增加了非选择性试题的题量和分值比例这一点, 比以前的考试能更加真实地反映考生的实际语言能力, 并且对改变考生和教学单位的投机心态, 减少考生的抵触心态也有很大的帮助。然而,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 很多在新的四六级考试中获得高分的学生在英语听力方面的能力令人相对比较满意, 但诸如英语口头表达、汉译英和写英语毕业论文甚至论文摘要的能力却令人失望。为了更进一步平衡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我们认为大学英语教学的英语四六级的某些考试内容和形式需要进一步改进, 以引导大学英语的学习和教学向更健康、更合理的方向发展, 使学生从应试教育的阴影下彻底解放出来。

一、听力部分

由于听力理解部分的分值比例大大增加, 新的改革将使学生和学校更加重视听力的学习和训练, 将大大地改变以往人们常说的中国学生的“聋子英语”的学习状况。这一改革令人感到高兴和欣慰。稍感遗憾的是, 从进一步提高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效度来看, 这种改革仍然不够彻底, 考核形式仍需要改进。

为了彻底消除猜测等投机心态, 使考试结果更能客观地反映考生的实际能力, 这部分试题的考核方式, 我们的看法是可以充分借鉴德国的DSH (大学德语入学考试) 的听力考试方式。其考试方式类似于听写, 但又不完全是听写, 即放一段听力材料的录音, 让学生边听边记笔记, 形式就像上课记课堂笔记, 然后留出一段时间, 让学生将听到的大概内容通过整理笔记再写在答卷上。答案不必逐词逐句和听到的材料完全吻合, 考生可以根据听到的内容和意思自己重新组织句子。遗漏信息和写出错误信息都要扣分。不同水平的考生写出的内容将会有较大的差别, 考生的分数充分拉开, 从而能更真实、更全面地反映出考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单词拼写能力、语法掌握能力。相对于使用多项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核, 这种考核方式将明显提高考试的效度。这种考核方式还可以根据不同水平和要求很方便灵活地调整考试的难易程度, 比如同样的听力材料可通过选择播放一遍、两遍甚至三遍, 也可以使同一次考试中的听力材料有短有长、有简有难, 各占相应的比例, 这样就很容易编排不同水平的试卷。当然, 与机器改卷相比, 这种考核方式的缺点是批卷的工作量将明显加大, 并且分数将受到批卷人的主观因素影响, 但是考虑到我国目前已有大量的英语专业人才, 批卷工作量大不难解决。而考试分数受到批卷人的主观因素影响这一点, 也可以通过对阅卷教师的标准化培训、批模拟试卷等训练手段使批卷人的标准达到基本统一。

二、阅读理解和完型填空部分

目前阅读理解部分仍然采用多项选择题型考核, 我们认为这部分仍然有待改进。事实上, 真正的阅读理解应该是考生真正读懂阅读材料的内容, 只有将阅读材料翻译成汉语才能体现考生是否读懂。因此, 我们认为这部分应该改为英汉翻译。美国的TOEFL, GRE考试由于面向世界各种不同母语的考生, 又要机改, 因而被迫采用这种效度极差的方式。作为在中国国内考试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 中文译文的阅卷将不会造成太大的问题和负担。另一方面快速阅读理解和完型填空部分采用的题型有是非判断、句子填空、完成句子等的考察, 涉及考生对英语语法和一些固定搭配掌握的熟练程度。虽然这部分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提高英语的基础的动力, 但由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是针对我国大学生的语言能力的考核, 而不是对考生英语学习基础的考核, 而且这方面的能力可以通过汉译英和写作得到反映, 因而从语言应用的角度来说, 这部分分数所占的比例偏高, 似乎应该再降低。

三、写作和翻译部分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写作部分, 明显是借鉴了TOEFL的考核方式。虽然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大纲指出, 写作和翻译部分是考核学生用英语进行书面表达的能力, 但这种考核方式显然有很大的问题。对于任何一个作文题目, 即使用母语写作, 每个考生写出来的东西都会很不一样, 其逻辑性、连贯性、措辞的优雅性、转折、意境、想象力等都会有很大的差别, 特别重要的是, 构思短文的中心内容和结构所用的时间会有很大的差别。我们还不能要求学生能完全用英语思考问题, 如果考生在考场上花费很多时间来构思短文的中心内容和结构的话, 就不是在考语言, 而是像考中文一样在考写作文的能力。由于考试时间的限制, 这种构思作文的过程将对考生造成不必要的压力和紧张, 使得考生的注意力不能完全放在对英语语言本身的关注上, 分散考生的精力。更有很多培训机构组织学生背诵所谓的“高分范文”, 一旦考试题目与“高分范文”接近, 有的考生就将“高分范文”中的句子套用进自己的写作。而即使是不背诵“范文”, 学生写出来的内容并不一定是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 而是追求重点突出、句子连贯、语法、句子结构正确等, 因而无法反映考生的真实的英语语言表达能力。因此我们建议,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写作部分是否应该改为汉译英, 即加大翻译部分汉译英的比例来代替写作。不少在四级甚至六级考试中获得高分的非英语专业学生, 将自己的毕业论文的摘要翻译成乱七八糟、无法看懂的中式英语, 说明我们的考生在这方面急需加强。事实上, 考生汉译英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考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同时, 翻译的准确性和与英美人表达习惯的差别, 也能充分显示出考生对英语掌握的熟练程度。

四、结语

综上所述,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仍然需要改革, 应该将写作部分改为汉译英, 只有用汉译英来代替写作才能反映考生的真实的英语语言能力。上述这些改革无疑将加大阅卷的工作量, 但为了增大考试的效度, 更真实地反映考生的综合语言能力, 工作量的增加是值得的。此外, 取消ABCD多项选择的考试方式可能会使考试的得分信度有所降低, 这可以通过评分标准的合理化得以改善。逐步减少TOEFL考试中的ABCD多项选择题型的影响, 创造出符合考核中国学生英语实际能力的英语水平考试。

摘要:我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由于考试形式过多地借鉴和引进美国的TOEFL等的考试方式, 过多地使用ABCD形式的选答题型, 表现出考试自身效度低和题型的不合理性, 因而导致大学英语教学中出现了一些偏差。这种考试方式助长了一些考生和辅导人的投机心态, 使很多人不是将全部精力放在语言本身能力的提高上, 而是用很大一部分精力研究所谓的出题心理和答题诀窍, 研究如何在没有完全看懂的情况下猜对答案的方法甚至概率, 使大学英语四六级考生的得分与其实际英语能力出现偏差, 这些都表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形式需要改革。本文针对这些问题, 提出一些改革建议。

关键词: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考试形式,改革

参考文献

考研英语和六级的区别 第9篇

提升翻译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在现行的大学英语教材中,翻译练习通常是将文章中出现的重点语法和词语搭配重新提炼出来,用相似的句型出现,让学生强化练习、加深记忆。蔡基刚指出:“尽管现在的精读教材每个单元都有单句翻译练习, 但这些翻译实际上是一种造句, 目的是看学生能否熟练运用课文中的句型或词汇”。在四、六级英语考试中,此前的翻译题型以部分翻译出现,题目中频繁出现各种从句、被动语态、虚拟语气以及倒装等较难的语法知识,将翻译这种半主观试题简化成了有标准答案的客观题。名为翻译,但实际上对于翻译技巧的考察却基本没有。而新题型跨越单句翻译直接上升为段落翻译,虽然篇幅不长,却能直观地检验学生的语言积累和运用能力,这势必能大大提升翻译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

一 提高学生英语输出能力

反拨作用是指考试对教与学的影响。广义上的反拨作用是指某项考试对社会、教育教学政策、学校教学工作等的影响。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目的在于准确地衡量我国在校大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为实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目标发挥积极作用。可见,考试本身需要为教学服务。然而,由于其超高的普及率及社会权重,这个考试的每一次改变都会对整个大学英语教学产生极大的反拨作用,甚至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指导大学英语的教学方向。

近些年来,大学英语教学一直在强调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以及读写译等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专业英语技能。然而在衡量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四、六级考试中,考察学生英语输入能力的听力、阅读和完型填空的分值相加竟然高达80%,而检验学生输出能力的翻译与写作仅占20%。这样的命题方式使得综合能力的考察成为一纸空谈,教师在四六级通过率与提高学生英语能力上往往屈从于前者。

这样的反拨作用给中国学生带来了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中国学生连续数年在雅思考试中全球排名倒数,写作、口语成绩尤其不佳,口语成绩更是倒数第一的常客。这一次又一次印证了中国学生在英语输出能力上的严重不足。蔡基刚就提出:“四六级考试阻碍了大学英语从基础向专业英语过渡,阻碍了我国大学生英语水平进一步提高,无法检验学生是否达到一般要求,无法有效为教学服务,无法检验教学大纲落实情况。”

翻译是用一种语言表达另一种语言的行为,是操不同语言的人之间进行交流的活动。J. K. Hall 认为,在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中,母语总是存在于学习者的思维之中。在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实际上经历了一个英语言输入——英语译为汉语——用汉语回答并将译成英文——英语言输出这样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的时间越短,我们的英语能力就越接近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也就是说,翻译过程一直存于我们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因此,翻译能力的高低是检验学生外语学习输出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掌握一定的翻译技巧,提高翻译水平,对于语言交流的能力提高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 加深学生对两种语言的认识

翻译的过程是从一种语言(Source,即发出语言信息的方面)的表层结构开始,由表及里,探明其深层结构,再从深层结构转换到另一种语言(Receptor,即接受语言信息的方面)的表层结构,也就是说,原文和译文的对应关系在深层而不在表层。因此,翻译的学习要从了解两种语言的差异开始,学习翻译的过程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清两种语言之间存在的差异,将语言学习的过程从单纯的背诵词汇和句法层面上升到对语言的认识,反之对于语言的认识也会帮助学生更容易理解英语的词汇和句法,进而促进语言能力的提高。例如:

在2013年12月,CET-6关于“中秋节”的题目中有这样一句话:“这天晚上皓月当空,人们合家团聚,共赏明月。”译为:“On this day,under the dazzling bright moon,families reunite and enjoy the moons beauty.”这句话在译为英语时多了“on”,“under”和“and”这样表示方位和连接的词。这是因为汉语句子的根据在语义,英语句子的根据在语法。汉语重视的是句子意思的内在逻辑性,而英语则重视外在的形式连接,英语在虚词的使用上要远远多于汉语。因此在翻译这句话时,首先要弄清楚汉语之间的逻辑关系才能在翻译成英语时加上表达这些逻辑关系的词语。

CET-4“中国结”这套题的头两句话:“中国结最初是由手工艺人发明的。经过数百年不断地改进,已经成为一种优雅多彩的艺术和工艺”。译为:“The Chinese knot was originally invented by the craftsmen.After hundreds of years of continuous improvement,it has become a kind of elegant and colorful arts and crafts.”比较可知,在第二句话里英文译文多了一个指代上文中国结的“it”。在汉语句子中,由于描述的主语“中国结”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即使在第二句中不出现主语也不影响理解。而英文则不行,英文句子必须含有具备一致关系的主谓结构,否则即便表达了明确的意思,也不能算作句子。在汉语中无主语和无动词的句子比比皆是,英语句子的主语和动词则不可或缺。因此,译文中必须填加it来符合语法要求。这也是为什么英语里有时会用毫无实际意义的词来充当句子成分。例如:“看样子要变天了”,要译成“It seems the weather is changing”。有时则要采用被动形式去规避根本找不到的主语。例如“那地方讲英语”,要译成“English is spoken there”。

翻译教学能够将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系统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从语言的表层结构差异深入到语言的深层结构差异,加深对英语和汉语的双重认识。

三 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觉性

在这次“四六级”改革中,除了考试的形式发生了改变之外,对命题的范围也做出了明确地界定,“涉及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这样的命题可谓用心良苦,也给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角度。

文化自觉,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同时也理解所接触的他国文化,学会解决处理文化接触的问题。当今社会,中国人学习英语除了要掌握一门国际化语言,以便更好地进行国际交往的同时,还要承担将中国文化推广到世界的重任。作为大学英语教学来说,引导学生增强文化自觉性,才能让其在学习另一种文化的同时,对于本民族的文化也能够充分认识和肯定,自觉地充当推广中国文化的使者。中国文化的推广不单单是专业人士的责任,它应该是全体国民的自觉。作为站在教育一线的教师来说,这更是无法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当学生面对四大发明、丝绸之路这些代表中国文化精华的英文翻译束手无策甚至当成自嘲的工具时,实际上反映了大学英语教育的缺憾。

总之,近年来关于大学英语四、六级to be or not to be的问题一直是争论不休。整个社会把英语四、六级抬高成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标杆,大多数用人单位,即使基本用不上英语,也把四、六级作为招聘的硬杠。然而作为国家级英语水平测试,大学英语四、六级近些年的改革却落后于社会对其的高度期望,尤其是中国学生在国际英语水平测试中屡屡受挫的事实,更是让四、六级考试的内容和形式备受质疑。因此,这次翻译改革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可以算得上是大学英语四、六级的一个里程碑,它给现行的大学英语教学敲响了警钟,让在提高“四六级”过级率或提高英语水平间挣扎的教师看到了曙光,对大学英语教材的编写提出了新的思路。当英语以看不见硝烟的形式进入中国,充斥着人们日常生活时,我们应当再次想起“师夷长技以制夷”这句话。

参考文献

[1]蔡基刚.重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

力[J].中国翻译,2003(24).

[2]崔江宁.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反拨作用研究[J].边疆经

济与文化,2006(7).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教育课程要求[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4]蔡基刚.CET的重新定位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01

(4-7).

[5]Hall, J. K. Methods for Teaching Foreign Languages :

Creating a Community of L earners in the Classroom[M] .

Upper Saddle River, NJ: Merrill Prentice H all , 2001.

[6]Nida,E.A. 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 . Leiden:E.J.

Brill,1964.

[7]费孝通.费孝通论文化与文化自觉[C].北京:群言出

上一篇:企业竞争与合作作文下一篇:地磅员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