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走月亮教学反思

2024-08-07

语文走月亮教学反思(精选7篇)

语文走月亮教学反思 第1篇

《走月亮》教学反思

《走月亮》这篇文章为我们勾画出了一幅如诗、如梦的画卷,人与自然交融和谐的意境,温馨、幸福、快乐的脉脉亲情洋溢在字里行间。课文不但语句优美、适合指导朗读,而且结构有特点,修辞手法也很典型,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朗读训练的范文。

1.教学效果(思效)。

每一首诗都是一幅美丽的画,而这篇《走月亮》怎么读都像是一首诗。我讲诗的时候通常都是以一个大问题贯穿课堂:“从语言描绘的情境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这一问题的提出,不仅将学生的思维拉进了课文,也拉进了他们的生活。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仿佛真的看到了课文描写的“小溪流水含月,水塘映月如抱”的如画美景,而此时学生透过文字看到的就是一幅动态的,有声音,有香气的画面,学生带着头脑中的画面,将自己的情感不知不觉地潜入到作品所描绘的情景中,这时的读才是用心读书,用真情实感读书,这才是真正的“美文美读”。

因为学生的生活是各种各样,学生的回答也是缤纷多彩,表明学生的内心世界也是五彩缤纷的。

2.教学收获(思得)。

教学本课,我将学生的能力训练点放在了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同时认识排比句并体会这种修辞手法的妙处小组合作“读、画、议、展”,进行文本阅读和理解。还有一点,就是学习本文的布局谋篇。

(1)轻松自然地认识了本文的篇章布局结构。

课文反复写到“我和阿妈走月亮”,看似重复,实则是妙笔之句,充分表达了“我”和阿妈走月亮时无比幸福和喜悦之情。这是四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到这种反复的修辞手法——光靠“讲”是不行的,而是引领学生细细品读、细细咀嚼,让人心中涌起融融的暖意。这个句子在文中的反复出现,将作者走月亮到溪边、果园、庄稼地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串联了起来,让课文结构清晰而完整。学生非常直观地了解了课文的这种写作结构。

(2)“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既是一种学习方法,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习惯。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标画出“哪些句子勾画出了如实如幻、如梦如画的美丽画卷?”这是这篇课文学习的重点。通过利用教材中优美的文段、结合课件动听的音乐、配上优美的画面,让学生不仅欣赏到月夜的美,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3)感受浓浓亲情。这篇课文不仅给我们展现了月色下的美好意境,更多的是感受到母女间真真切切的情爱。所以,读课文片段的同时,启发学生回忆自己和亲人在一起时的那种温暖、幸福和快乐,感受亲人的爱。

3.不足之处(思失)。

这么美的文章,这么浓的情感,但是由于教师课堂上过分关注教学进度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实时训练,缺少学习之后的运用,哪怕是只写一个片段也好,要把所学运用到自己的学习实践中,这才是最有效的学习啊。

4.改进措施(思改)。

针对课堂呈现出的不足,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这些美妙的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生活,联系自己生活实际,最终的目的让每一节语文课都能陪伴学生们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让“大语文”的观念植入学生头脑中。

2、《走月亮》教学反思

《走月亮》是一篇语句优美、意韵悠长的充满了诗情画意的抒情散文。本文语言看似平白,但韵味无穷;语言浅近,但情深沉。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进入本文所营造的宁谧、淡中蕴浓的氛围。

难点:在读中感受月光下的美丽景象,体会月光中作者获得的无限乐趣,并由景及情,体会“我”和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育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备课深挖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并对文章可以给予学生的知识点和能力点进行了有效的把握。《走月亮》文本内容不但语句优美适合指导朗读,而且结构明快有特点,修辞手法使用一目了然,故而适合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朗读训练和写文章搭架子意识树立。因此,课堂中孩子兴趣盎然,预设和生成相得益彰,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

2.教师敢于放手学生,组织小组内合作学习,小组间进行比赛,激活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小组长能组织成员采用读文、找句段勾画,互相讨论争辩达成共识,展示汇报不慌不忙,质疑补充有条不紊,尊重学生、发展学生的生本理念得到了体现。但同时提醒自己注意的是不能忙于课前后进生的家庭作业检查与评价而忽视了学科组长的课前培训,以至于合作学习中小组长作用发挥有些滞后,教师逐组学习方式的培训和指导,影响了自己对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的引导和对学困生关注。小组合作学习作用的发挥,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需要对小组长坚持不懈的培训,需要在小组文化建设、评价激励机制的持续跟进。

3.教学本课,我将学生的能力训练点放在了有感情的诵读课文,认识排比句体会这种修辞手法的妙处上,放在了层层质疑中,明了文章布局谋篇上,放在了合作小组利用“读、画、议、展“的方法进行文本阅读和理解上。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去读,去讨论。这篇课文反映的就是亲情,用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形式表现出来,文章不仅描写的意境美,情也真。因此引导学生体会文章“哪儿美,怎么美”是本课的学习重点,这是需要学生自己感悟的,任何分析和讲解都会显得空洞。所以,我安排了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反复地读,读完以后,把自己的想法和小组同学交流、和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学生互相启发,提高了认识。这一读一说,使学生的情、教师的情、作者的情产生碰撞,产生灵感,从而很好地理解了课文,也学会了合作。

三、不足之处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虽然意识到了应抓重点词抓重点句去体会,但却没能做得扎实。如有的同学提到了母女之间的感情深。如果借此就往下引导学生读课文,找出文中哪些地方写了意境美,哪些地方体现了母女情深,边读边画出有关语句会使学生们很快投入进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时应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深入理解这些词、句,可我却草草结束了,未能达到语气的效果。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一是初读课文,对前置性字词学习予以复习,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二是理清文章脉络,明白我和阿妈走月亮去了溪边,果园,还有许多的地方。第三个环节:以探究点“我和阿妈每到一个地方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为统领组织同学自读勾画,小组交流,明确内容,展开小组间的竞赛,对学习成果予以汇报,随机穿插优美句段的朗读指导,让孩子在美读中感受夜晚月光照耀下田间地头的美景,我和阿妈走月亮的愉快幸福心情。第四个环节:巧设疑问“课文的前三个自然段一点都没用,下次编入课本干脆取了它吧?”让孩子在争辩中明了交代事件的文章一开头必须写明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周围的环境以及人物,这样文章才能完美。

语文走月亮教学反思 第2篇

成功之处在于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去读,去讨论。这篇课文反映的就是亲情,用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形式表现出来,文章不仅描写的意境美,情感也真。因此引导学生体会文章“哪儿美,怎么美”是本课的学习重点,这是需要学生自己感悟的,任何分析和讲解都会显得空洞。所以,我安排了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反复地读,读完以后,把自己的想法和小组同学交流、和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学生互相启发,提高了认识。这一“读”一“说”,使学生的情、作者的情、教师的情不断地产生碰撞,产生灵感,从而很好地理解了课文,也学会了合作。最后,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采用分层读、赛读、齐读等多种形式,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不足点在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虽然意识到了应抓词抓句去重点体会,但却没能走得扎实。

如有的同学提到了母女之间的感情深。如果借此就往下引导学生读课文,找出文中哪些地方写了意境美,哪些地方体现了母女情深,边读边画出有关语句会使学生们很快投入进去,调动积极性。这时应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深入理解这些词、句。可我却草草结束了。另外。课堂语言欠精炼和规范实。

初中体育选项走班教学初探与反思 第3篇

一、根据学生能力水平,拆分并组合成新的班级

走班教学模式下,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水平,将学生进行分层,拆分并组合成新的班级。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不断提高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但同时也对教师的教学和指导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在初中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需要将同年级所有的班级集合起来,对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接受能力进行科学的分析,按照不同水平层次,将班级拆分组合成新的班级,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以提高新班级体育教学水平,提高学生整体体育学习水平。

现以初中二年级为例,某体育教师先在每个班进行了随堂测验(测验体育项目相同),通过分析测验结果了解各个班级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接受能力,然后将同等学习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学生集合在一起,组成新的班级,再针对每个班级的实际情况,安排相应的教师。学生对新班级充满了好奇,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由此可见,在初中体育教学中,采取选项走班教学模式,教师按照学生能力水平,组合成新的班级,通过对不同的班级采用不同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对逐步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根据学生水平层次和兴趣爱好,选择教学内容

在一个班级中,学生的个性差异明显,学习水平、兴趣爱好各方面都存在差异。传统的统一教学模式下,学生接受的教学内容一样,难以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学习水平低的学生难以理解教学内容,而相同难度的教学内容又无法满足水平高的学生,这会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造成不利影响。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要发挥体育教学的重要作用,实现健全学生体魄的重要目标,就需要采取选项走班教学模式,根据学生水平层次和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满足各个阶段学生的学习需求。

如某教师针对新班级学生的能力水平,通过全面调查发现,学生对所学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不够,在球类、跑步和跳绳等运动项目中,学生更喜欢球类运动项目。针对此调查的结果,该教师制定了新的教学计划,在巩固已经学过的教学内容时,以球类运动活跃体育课堂教学氛围。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发现新班级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明显增强,也有效提高了学生对新教学内容的理解速度。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很多学生表示,由于大家能力水平一致,所以更能“玩”到一起。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习氛围非常浓厚,对提高学生体育学习水平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由此可见,缺乏针对性的教学内容,难以对学生产生教育意义,不利于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选项走班教学模式的优势,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水平能力层次选择教学内容,通过有效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专门的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水平。

三、科学评价教学,重新调整学生层次结构

选项走班教学模式最明显的优势就是具有针对性,可以迅速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水平。在初中体育教学中,采取选项走班教学模式,需要在一段时间之后,对学生的能力水平进行重新考核,再次调整学生的层次结构,确保选项走班教学模式可以实现最佳效果。

如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没有理解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采取了重新训练的教学方式,并针对学生对球类运动感兴趣的特点,在课堂中适当插入了球类运动训练环节。在为期一个月的训练之后,教师对学生进行了重新考核,通过这次考核发现,学生的能力水平出现了变动。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再次对学生进行了集合,形成新的班级,而且在考核之后,教师对进步迅速的学生进行表扬,使得学生从体育训练中获得成就感,有利于学生享受体育训练的乐趣,对提高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走月亮》教学反思 第4篇

《走月亮》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课文最主要的特点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课文的语言非常优美,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交错呢;比喻、拟人、反复等修辞手法自然而新颖;多用断句,节奏欢快。美丽的风景、美好的生活、美好的感情都通过“我”的观察、“我”的感受写出来。

一、以读悟情

基于文章抒情性极强的特点,我在设计本节课时把朗读感悟作为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去突破,因此在教学目标中我提出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品味语言的美,感受月光下的美景,体会“我”与阿妈浓浓的亲情,以及“我”的幸福与快乐。

为了实现这个教学目标,我在课堂上力求设置一个优美的,与课文描绘相似的学习情境,因此我设计文辞优美的过渡语。(例如:是啊,美丽的云南大理入夜了!这时,树啊,草啊,鸟儿啊都渐渐地安静下来,只有那活泼的小溪依旧不知疲倦,欢快地流淌着,这是一个美妙的夜晚!„„)在过渡语的熏陶下,学生也很快地进入了学习情境,能切身去感受文章所要传达的温暖的亲情,并在之后的环节设置“在我和阿妈走过的这么多地方你最喜欢哪里?”以及“你觉得今晚的月色怎么样?”等环节,目的在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和生活体验去理解课文以致融入课文,我认为这也是新课标要求的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感悟和理解。

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我设想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可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却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化朗读这个最能激发学生个体情感体验的朗读方式。我想这也是我作为新教师对课堂全局的把握不到家,不能很好的关注每个学生,缺少关注学生个体的能力以及对教学设计的整体性还不能融会贯通所致。这一方面,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还会更加锻炼自己的教学能力,努力使自己的课堂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不管是在朗读还是其他各个方面发展学生自己的个性。

二、以练促学

在这堂课中我基于教给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初衷,设计了美文赏析这一个环节,以课文中的“月盘是那样明亮,„„月亮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为例。目的在于达到本单元围绕一个词语把句子写具体的句式训练重点,通过听说读写的层层递进教给学生扎实的语文知识,这也是我践行新课标中提出的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的一次尝试,通过指名学生读自己的课堂创作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对排比句运用的适时点拨也一定程度上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良好的语感。

在这堂课中有一个很遗憾的地方就是没有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这跟我对课堂时间的把握还不到家有关以及对学生的引导不能精准以致绕了挺多弯子有很大的关系。这一方面,我还需要在未来的的教学生涯中好好摸索以及探寻。

总的来说,这堂课还是有许多不尽人意以及遗憾的地方,不过很欣喜的看到自己以及学生的成长。

走月亮教学反思 第5篇

一、想象画面,激发感悟。

《走月亮》这篇文章为读者勾画出了一幅如诗、如梦、如画的画卷,例如在教学“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时,我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调动生活体验,发挥想象,让画面浮现于学生的脑海之中。我问:“你读这句时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一问题将学生的思维由文本拉向了他们的生活,学生的回答缤纷多彩:“老师,我看到柔和的月光洒在溪面上,溪面是一闪一闪的!”“老师,我看到了一条瘦长瘦长的小溪,溪面上银波荡漾;我听到了小溪欢乐的歌声;我闻到空气中到处弥漫着山草和野花的清香!”……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小溪流水含月,水塘映月如抱”的美景,此时学生透过文字看到了一副动态的,有声音,有香气的画面,这时候学生再读文章,就是带着头脑中的画面,带着自己的感受美读了。

二、创设情境,驱动感悟。

《走月亮》一文不仅给我们展现了月色下的美好意境,更多的是母女俩之间真真切切的情,相融相沫的爱。在感悟“阿妈温暖的手拉着我,我闻得见阿妈身上的气息”时,我引导学生回忆和妈妈一起散步时的情感体验,学生立刻回想起自己和妈妈一起散步是那样的温暖、幸福、安全、快乐……学生仿佛回到了和妈妈在一起的时候,感受到了妈妈浓浓的爱,学生此时是激动的,情感是高涨的,学生读得是那样动情,那样幸福。学生已经将自己的情感不知不觉的潜入到作品所描绘的情景中,这时的读就是用心读书,用真情实感读书。

《走月亮》教学反思 第6篇

《走月亮》是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里一篇语句优美、意韵悠长的充满了诗情画意的抒情散文。课文脉络还是比较清晰的,我以“啊,我和阿妈走月亮”这句话在文中出现四次为线索让学生给课文分段,并以这句话结构全文进行教学。我开课的教学内容是4-6自然段即我和阿妈在溪边走月亮和在田埂上走月亮。

在学习过程中,我调动学生的感官通过学习第四自然段中我在溪边看到的、闻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再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来学习第六自然中把我和阿妈在田埂上看到的、看到的、闻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用不同的符号划出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感受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重点段落。这篇课文,我主要采用范读、学生跟读、学生齐读、分组读等方法进行朗读。在学生读的过程中指出读的好的或不好的地方。这篇课文就在一遍又一遍朗读声中结束。

不得不说,这篇课文对我来说是有难度的。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还存在很多不足。

第一是语言文字是一种符号,它本身没有形象,想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体会意境的美,就要把语言文字变成形象的东西,变成学生头脑中的画面,然后才能帮助学生个性化地感悟文本,在这一点上是我以后长期努力的方向。比如在教学“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这一部分时,遗憾的是学生的朗读或者发言闪光点不是很多,进入情境较慢,说明我的引导还是不到位。所以,我应该让学生回忆和自己妈妈一起散步时的情感体验,回想自己和妈妈一起散步是那样的温暖、幸福、安全、快乐„„但是只有个别学生情感是高涨的,能够感受到了妈妈浓浓的爱,读的动情,还有一部分学生不能将自己的情感潜入到作品所描绘的情景中,整堂课不足之处值得改进。

第二是语速过快。这个问题是整节语文最突出也是比较严重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注意放慢语速。

第三是问题抛出太多,学生一下子反应不过来。比如在教第六自然时就要求学生在课堂默读的几分钟里,马上把听到的,闻到的,想到的,看到的划出来。学生的思维跟不上老师的节奏,这也就导致后来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第四是作为一名新老师还存在很多细节上的问题比如板书的设计、黑板字的书写等等还有待改进。

浅谈教学反思中的行为走偏现象 第7篇

关键词:教学反思,走偏,现象

新课改实施以来, 多种形式的教学反思活动已日渐成为打造高效课堂、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力抓手, 并积淀为一种先进的教研文化。但就目前教学反思的实践看, 许多教师因为缺乏正确的反思观念、方式、方法, 以至于反思的质量与效果大打折扣。我认为其中的走偏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值得教育同仁在工作实践中认真汲取。

一、反思的自我性欠缺, 失之于客观归因

在实践中, 一些教师的教学反思往往不能立足于个人的教学问题, 不能从如何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驾驭能力出发, 常常埋怨学生基础差、教学设施简陋、学校的评价制度不公正或者是支持力度不足, 等等。其结果不但使自己的教学行为得不到改善、教学水平得不到提高, 反而陷入了抱残守缺、怨天尤人的泥潭。这种片面强调客观因素的消极认识, 极大地阻碍了教学反思活动的有效开展。

二、反思的目标性欠缺, 失之于无的放矢

正如人在旅途, 可以不问你从哪里来, 但你必须知道要到哪里去, 这就是目标。判断一件事做得如何, 首先要看目标的达成情况。教学反思也是一样, 反思之前必须明确一节课、一个学段的教学目标或者个人奋斗目标, 然后对照反思, 检查目标的达成状况。但在实际反思中, 却出现这样一种现象, 一些教师既不自我设定目标, 也不对照目标, 而是临时动议、信手拈来一些主观臆造的所谓目标来丈量当前的自己。这样的反思眼前无靶、心中无数, 其结果只能是思而不得, 收效甚微。

三、反思的理性思维欠缺, 失之于盲目和架空

大凡好的教学反思必须有一个可以依据的参照体系, 这个体系可以是新的评课议课标准, 也可以是同学科一位优秀的教师或者以前的自己。有了这个参照系, 就可以逐条列项地考量自己的教学活动, 与评课议课标准比有什么不到位的地方, 与优秀的教师比有什么差距, 与以前的自己比有哪些进步。做得好的继续坚持、做得不好及时改进。与此相反, 一些教师往往不注意这种参照, 做得好不知道好在什么地方, 做得差不知道差在哪里, 常常使反思活动丧失方向感, 操作起来难免陷入盲目和架空。

四、反思的深刻性欠缺, 失之于表面与肤浅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会发笑”, 教学反思的根本在于思考, 而反思水准的高低又与反思的深刻程度密切相关。在常规的教学反思活动中, 绝大多数教师往往能找到问题存在的症结, 但要使其反思的层次达到一个具体化、细密化、条理化的程度, 就往往会显得无所适从或力不从心。如对教学设计的反思, 大多数教师都能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 但说到具体环节、具体表现与优化措施, 许多教师都会出现卡壳现象, 这不能不说是教学反思的最大遗憾。

五、反思的建设性欠缺, 失之于自我检讨

个别教师常常抱有一种“看别人一朵花, 看自己豆腐渣”的不良心态, 把教学反思变成“自我检讨”, 从教学思想到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艺术, 进行全盘的否定, 夸大其词地自我批判, 总是别人这也好、那也好, 自己这也不是、那也不是。殊不知“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这种不能基于建设的“检讨式”反思, 远离了积极的肯定, 远离了成功的体验, 不去探讨怎样去建设、怎样做会更好, 与反思的初衷背道而驰, 其结果是自我设限, 妨碍了成长。

六、反思的批判性欠缺, 失之于讳疾忌医

普通人大多都有恋旧、偏私、自我中心等个性心理, 拿起手术刀给自己做手术, 更需要勇气、需要斗争、需要痉挛性的阵痛。反思自我、否定自我的人都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 许多人口头上否定了自己、承认了别人, 但内心深处没有完全彻底地接纳正确的建议意见。因此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反思, 还需要彻底改变“孩子是自己的乖”这种根深蒂固的想法, 彻底抛弃自己的不合理做法, 不讳疾忌医, 敢忍痛割爱, 为教学反思提供定力支持。

总而言之, 教学反思路长行远。让我们在反思的同时, 认真审视“反思”本身的有效性, 努力用理性的思维、革故鼎新的精神, 全力促进教学反思活动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上一篇:连锁酒店品牌策划全案下一篇:丑石读后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