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

2024-06-03

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选8篇)

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 第1篇

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

・习近平:促进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 2016-02-23 ・习近平对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引领 促进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 2016-02-23 ・习近平: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 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 2016-02-19 ・习近平: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 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 2016-02-19 ・ 新华社评论员:抓好战略重点 带动发展全局--学习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2016-01-30 ・习近平:准确把握和抓好我国发展战略重点 2016-01-30 ・习近平对食品安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2016-01-28 ・习近平对食品安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2016-01-28 ・习近平对食品安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2016-01-28 ・习近平就政法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防控风险服务发展 破解难题补齐短板 提高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能力水平2016-01-22 ・ 变中求新、新中求进、进中突破——从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看如何把握和引领新常态 2016-01-22 ・习近平在阿拉伯国家联盟总部的演讲(全文)2016-01-22 ・习近平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开业仪式上的致辞(全文)2016-01-16 ・习近平: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 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党内监督 2016-01-12 ・习近平:扭住全面深化改革各项目标 落实主体责任拧紧责任螺丝 2016-01-11 ・习近平:讲政治谋打赢搞服务作表率 努力建设“四铁”军委机关 2016-01-11 ・习近平: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让中华民族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 2016-01-07 ・习近平:让中华民族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 2016-01-07 ・习近平:坚定不移保障安全发展 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频发势头 2016-01-06 ・习近平对加强安全生产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2016-01-06 ・ 陆军领导机构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成立大会在京举行习近平向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授予军旗并致训词 2016-01-01 ・ 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一六年新年贺词 2015-12-31 ・习近平: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的讲话 2015-12-31 ・ 《求是》杂志发表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节选)》 2015-12-31 ・习近平: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 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支柱 2015-12-30 ・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研究部署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2015-12-30 ・习近平:要用好互联网带来的重大机遇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2015-12-16 ・习近平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全文)2015-12-16 ・习近平:坚持党校姓党根本工作原则 切实做好新形势下党校工作 2015-12-12 ・习近平:切实做好新形势下党校工作 2015-12-12 ・习近平在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开幕式上致辞时提出未来三年同非方重点实施的“十大合作计划” 2015-12-04 ・习近平在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开幕式上致辞时提议 将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2015-12-04 ・习近平在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开幕式上致辞时强调 中非历来是命运共同体 2015-12-04 ・习近平在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开幕式上致辞时强调 今天的非洲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新景象 2015-12-04 ・ 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开幕习近平主席出席开幕式并讲话 2015-12-04 ・习近平:脱贫攻坚战冲锋号已经吹响 全党全国咬定目标苦干实干 2015-11-28 ・习近平在纪念胡耀邦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5-11-20 ・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三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的讲话 2015-11-19 ・习近平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非正式会晤 2015-11-15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 2015-11-10 ・习近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 依靠改革为科学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2015-11-09 ・习近平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演讲(全文)2015-11-07 ・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 2015-11-03 ・习近平主席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的主旨演讲(全文)2015-10-16 ・习近平:凝聚共识同舟共济 不断深化减贫合作 2015-10-16 ・(授权发布)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5-10-14 ・ 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公开发表 2015-10-14 ・习近平:推动全球治理体制更加公正更加合理 2015-10-13 ・习近平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的讲话(全文)2015-09-29 ・习近平在联合国发展峰会上的讲话(全文)2015-09-27 ・习近平在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的欢迎仪式上的致辞(全文)2015-09-26 ・习近平在美国侨界欢迎招待会上的讲话 2015-09-24 ・习近平在华盛顿州当地政府和美国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上的演讲 2015-09-23 ・习近平:坚持以扩大开放促进深化改革 坚定不移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2015-09-15 ・习近平:为中毛友好合作注入新动力 2015-09-14 ・习近平:以严和实的精神做好各项工作 2015-09-12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招待会上的讲话 2015-09-03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2015-09-03 ・ 《求是》杂志发表总书记重要文章 在会见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时的讲话 2015-08-31 ・习近平: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 2015-08-25 ・习近平:坚持服务青少年的正确方向 推动关心下一代事业更好发展 2015-08-25 ・习近平:扎扎实实把改革举措落到实处 2015-08-18 ・习近平: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 深入开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研究 2015-07-31 ・ 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习近平主持并发表重要讲话 2015-07-30 ・习近平: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 2015-07-19 ・习近平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五次会议上的讲话(全文)2015-07-10 ・习近平:加强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 让法规制度的力量充分释放 2015-06-27 ・习近平主持政治局会议: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 2015-06-26 ・习近平:坚定不移打赢禁毒人民战争 2015-06-25 ・习近平:在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5-06-12 ・ 中共中央举行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2015-06-12 ・ 中共中央举行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李克强俞正声王岐山张高丽出席 刘云山主持 2015-06-12 ・习近平:发挥改革试点示范突破带动作用 2015-06-06 ・习近平:树立改革全局观积极探索实践 发挥改革试点示范突破带动作用 2015-06-05 ・ 政治局常委会:彻底查明客轮翻沉事件原因 2015-06-04 ・习近平六一寄语全国各族少年儿童 2015-06-01 ・习近平:牢固树立切实落实安全发展理念 2015-05-30 ・习近平:抓住机遇立足优势积极作为 系统谋划“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 2015-05-28 ・习近平:贯彻强军目标出实招用实劲 努力开创部队建设新局面 2015-05-27 ・习近平:做好耕地占补平衡 推进农村土地流转 2015-05-26 ・习近平在中日友好交流大会上的讲话(全文)2015-05-23 ・习近平就人民日报海外版创刊30周年作出重要批示 2015-05-21 ・习近平: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让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2015-05-01 ・习近平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上的讲话 2015-04-28 ・ 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隆重举行 2015-04-28 ・习近平在亚非领导人会议上的讲话(全文)2015-04-22 ・ 经习近平主席批准 中央军委印发《严格军队党员领导干部纪律约束的若干规定》 2015-04-16 ・习近平出席第十五届中越青年友好会见活动时的讲话(全文)2015-04-08 ・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上的主旨演讲(全文)2015-03-29 ・习近平:“一带一路”建设的愿景与行动文件已经制定 2015-03-28 ・习近平:以提高司法公信力为根本尺度 坚定不移深化司法体制改革 2015-03-25 ・习近平: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 努力开创强军兴军新局面 2015-03-12 ・习近平:上海要继续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 2015-03-05 ・习近平强调:坚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 促进共同发展造福两岸同胞 2015-03-04 ・习近平对邹碧华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批示 2015-03-02 ・习近平: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 2015-02-28 ・习近平:第四批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序言》 2015-02-27 ・习近平: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 2015-02-17 ・ 中共中央国务院举行春节团拜会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2015-02-17 ・习近平:党纪国法不能成“稻草人” 违纪违法都要受到追究 2015-02-02

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 第2篇

·始终与人民心相印共甘苦(2012.11.15)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要突出抓好六个方面工作》(2012.11.15)·认真学习党章 严格遵守党章(2012.11.16)

·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2012.11.17)习

·承前启后 继往开来 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2012.11.29)·恪守宪法原则弘扬宪法精神履行宪法使命 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2012.12.4)

·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2.12.4)

·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2012.12.11)

·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深化改革(2012.12.31)

·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013.1.5)

·顺应人民对公共安全司法公正权益保障的新期待全力推进平安中国法治中国过硬队伍建设(2013.1.7)

·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 坚定不移把反腐倡廉建设引向深入(2013.1.22)·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2013.2.23)

·在中共十八届二中全会作重要讲话(2013.2.26)

·在全党大兴学习之风 依靠学习和实践走向未来(2013.3.1)

·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2013.3.6)

·借鉴历史上优秀廉政文化 不断提高拒腐防变能力(2013.4.19)

·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 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并讲话(2013.4.25)

·人民创造历史 劳动开创未来(2013.4.28)

·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2013.5.2)

·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2013.5.4)

·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2013.5.31)

·深入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2013.6.18)

·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专门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对照检查中央八项规定落实情况(2013.6.25)

·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更好走向未来(2013.6.26)

·建设一支宏大高素质干部队伍(2013.6.29)

·充分调动干部和群众积极性 保证教育实践活动善做善成(2013.7.11)·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2013.7.11)

·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脚踏实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2013.7.23)·加强对改革重大问题调查研究 提高全面深化改革决策科学性(2013.7.24)·出席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2013.8.19)

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 第3篇

关键词:把握,学习,精神,重大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 习总书记把握时代和实践的新要求, 把握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在许多重要会议、重要活动、重要场合发表了讲话。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根植于当代中国的伟大实践, 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课题。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对于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意义重大而深远。

一、系列重要讲话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 习总书记发表的系列重要讲话, 高屋建瓴, 思想深邃, 辩证精辟, 朴实清新, 体现了非凡的政治勇气和真理魅力, 彰显了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历史逻辑的高度统一,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是指导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讲话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始终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 进行了进一步深化和拓展,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注入了新的理论内涵和时代精神。习总书记强调, “在当代中国,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习总书记谈道,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现实工作、更好走向未来, 不断交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答卷。他指出, 我们说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来源于实践、来源于人民、来源于真理。的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来之不易, 它是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 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 是在对近代以来一百七十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 是在对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 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我们要在深入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的基础上增强自信, 在领导人民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继续开拓, 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 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二、系列重要讲话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

习总书记善于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 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分析问题。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 既从战略上思考又从战术上谋划, 既阐述思想又指明路径, 既部署任务又指导方法, 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他强调要善于观大势、谋大事, 善于把握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国际大势, 善于把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内大势, 体现了对时代大势和发展全局的深刻洞察和科学把握。

习总书记在他的首次出访中, 就明确表达了中国新一届最高领导层对国际关系的主张“, 这个世界, 和平、发展、合作、 共赢成为时代潮流”, “冷战时期的集团对抗不复存在”。正如习主席所阐述的那样, “做好外交工作, 胸中要装着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于内, 大局即“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于外, 大局是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 发展利益,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争取良好国际环境, 维护世界和平稳定, 促进共同发展。我们注意到, 2013年习总书记的外交行动留下了十分清新而又清晰的轨迹: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完善外交总体布局, 全方位推进大国、周边、发展中国家、多边外交和各领域外交工作, 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 发展利益, 为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争取良好国际环境。

主席系列重要讲话贯穿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 为我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在谈到深化改革时习总书记指出, “必须从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把准改革脉搏, 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 特别是要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 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三、系列重要讲话贯穿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和群众立场

系列重要讲话始终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主体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始终贯穿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这个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政治态度和政治立场。他强调,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 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 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

对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关注关爱人民生活等问题, 习总书记讲得最多、最实、最动情。他说, 对困难群众, 我们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 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排忧解难, 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 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他率先垂范、身体力行, 经常深入基层, 深入贫困地区和困难群众家中, 体察民情, 了解实情, 充分体现了深切真挚的为民情怀, 深刻诠释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

四、系列重要讲话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指南

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 就一刻也离不开理论思维。”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 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对今后中国社会发展至关重要。只有不断地深入学习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才能有效破解发展中遇到的深层难题, 才能将转型跨越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伟大的事业顺利推向前进,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进程、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梦想成真。

十八大以来, 习总书记多次提出并阐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为我们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指南, 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和高度关注, 成为社会各界的关注焦点。对中国梦的诠释和追求反映了新一届领导集体的决心, 也令每一位中华儿女感到振奋。中国梦不是重塑汉代雄风、 大唐伟业, 也不是再造康乾盛世;中国梦, 不是复兴封建帝国的旧梦, 也不是食洋不化的他国梦。中国梦的内涵体现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习总书记指出了实现中国梦的三个必须:必须走中国道路, 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即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道路”、“精神”和“力量”是执政党、各级政府和每位民众在为中国梦奋斗时都必须注意的环节。此外, 三个必须都突出了“中国”二字, 这就要求我们时刻注意保持中国梦的中国特色和属性, 不能随波逐流。习总书记指出, 当前需要我们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更大的政治觉悟和热情, 突破制约中国梦实现的利益固化的藩篱, 消除阻碍“中国梦”实现的不正当行为, 用创新走出新路, 用创新实现新梦。

参考文献

[1]深入学习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M].北京:人民日报社理论部, 2013.

[2]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14.

习总书记讲话精髓 第4篇

必须走中国道路

“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关于“中国道路”的一系列论述,进一步指明了当代中国的发展方向,进一步坚定了人们实现“中国梦”的道路自信。中国道路,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审时度势,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既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又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一系列论述,让人精神为之一振。

从133项行政审批等事项取消下放,到推动金融体制改革、加快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向全国推进步伐,再到加快棚户区改造,一年多来,一些改革得到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更加注重相互协同、良性互动,整体推进、重点突破。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进一步明确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重点任务,以推动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强化科技创新驱动,推动绿色发展。这些不断明确的方针政策,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奠定了基础。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一年多来,人们看到了中央领导集体率先垂范带来的作风改变和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国梦”的信心与决心。

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我们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揭示了改革开放在当代中国发展中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中国的发展进步就会永葆蓬勃生机与活力。

目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收入差距等现象亟待解决,就业、医疗、教育、住房、养老、环境等民生保障还需继续完善。

改革、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只能靠进一步改革开放的办法解决。当前,中国的改革已经进入利益格局调整的攻坚期和深水区,必须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只有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道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才大有希望。

2013年4月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研究部署经济工作时明确指出,“把深化改革开放、强化创新驱动贯穿持续发展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不断改善民生全过程”,做到“稳中求好、稳中求优”。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收入分配改革、教育卫生改革、财税金融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十八大以来,一项项改革举措相继出台,改革步伐进一步加快。

面向未来,中国已经确定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如何实现这一伟大目标?答案就在改革开放中。站在新的发展起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为中华儿女描绘出更加光明的发展前景。只有继续用好改革开放这个关键一招,才能把美好蓝图一步一步变为现实。

党要管党。坚决反腐

“党坚强有力,党同人民保持血肉联系,国家就繁荣稳定,人民就幸福安康。”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一系列科学论述,进一步厘清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理论与实践要求。

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从严治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这是时代赋予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使命。管好党,治好党,必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党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

2013年七一前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启动。开展这次活动就是要使全党同志牢记并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优良作风把人民紧紧凝聚在一起,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管好党,治好党,必须严明纪律,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使党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腐败是社会毒瘤,如果任凭腐败问题愈演愈烈,最终必然亡党亡国。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中,数次讲到反腐倡廉建设,语重心长,掷地有声。从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到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体现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和反腐倡廉规律的新认识,对新形势下党风廉政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向全党发出了建设廉洁政治的动员和部署。

2013年5月27日,《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及《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备案规定》对外公布,迈出了用制度约束权力的重要一步。

十八大之后,李春城、刘铁男、倪发科、郭永祥、王素毅、李达球等一批高级领导干部因涉嫌严重违纪,相继被调查。2013年7月8日,人民法院对原铁道部部长刘志军受贿、滥用职权案作出一审宣判,决定执行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这表明了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铁腕反腐的决心,极大增强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党的信赖和信任。

顺应人民新期待

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论述中,阐明了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民生工作的着力点,向人们展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观蓝图,激励着广大人民群众奋发向上、共创美好生活。

nlc202309012341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特别是近十年来,我国民生工作迈上新的台阶,城乡居民收入增速一度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城乡全面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全民医保体系初步形成,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发生了很大变化。与此同时,由于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面临着为数不少的民生难题: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长,但仍有超过1亿贫困人口;就业规模持续扩大,但每年仍有2500万城镇劳动力等待就业;住房保障制度不断完善,但还有超过1200万户城镇低收入群众居住在各类棚户区;上学难、看病难、养老难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

在人口多、底子薄这一基本国情之下,中国的每一个民生问题都是世界级难题。

13亿人满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梦想,而以民生这把“尺子”去丈量现实与梦想之间的距离,我们还有很多路要走。

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党和政府坚持把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放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2013年以来,一系列旨在保基本、守底线的民生措施相继出台:加大对棚户区改造、公共服务业、城市基础设施等的财政投入;部署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对享受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的毕业年度内高校毕业生给予一次性求职补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

站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新的起点,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我国已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一平均到人就退回到了80多位。只有继续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才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积累更多的物质财富,建设更多的民生工程,不断做大13亿人的发展“蛋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

站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新的起点,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能吃饱了但食品安全却不尽如人意,收入提高了但环境也被污染了,城市变大了随之而来的“城市病”也多了。人民群众希望活得更好、更幸福,这就需要推动以人的全面发展所需要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协调发展。

站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新的起点,还必须坚持改革开放。要使收入分配更加公平,诉求渠道更加畅通,创业机会更加均等。要以经济发展守住民生底线,以社会进步创造更好生活。

我们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为早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作出更大的贡献。

责编/木艮

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髓 第5篇

习近平谈中国梦;

习近平谈反腐倡廉;

习近平谈依法治国;

习近平谈青春梦;

习近平谈航天梦;

习近平谈实干兴邦;

习近平谈和平与发展;

习总书记系列讲话标题目录 第6篇

十八大精神 要突出抓好六个方面工作》(2012.11.15)

·出席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2012.11.16)

·认真学习党章 严格遵守党章(2012.11.16)

·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2012.11.17)政治局一次学习·中央宣讲团动员会在京召开 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2012.11.22)

·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罗阳优秀品质和可贵精神(2012.11.26)

·承前启后 继往开来 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2012.11.29)

·恪守宪法原则弘扬宪法精神履行宪法使命 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2012.12.4)·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2.12.4)

·建设强大的信息化战略导弹部队(2012.12.5)

·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2012.12.11)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举行习近平温家宝李克强作重要讲话(2012.12.15)

·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深化改革(2012.12.31)政治局二次学习

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2】

2013年03月04日10:18

·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的讲话(2013.1.1)

·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013.1.5)

·顺应人民对公共安全司法公正权益保障的新期待全力推进平安中国法治中国过硬队伍建设(2013.1.7)

·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 坚定不移把反腐倡廉建设引向深入(2013.1.22)

·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夯实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基础(2013.1.28)政治局三次学习·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2013.2.23)政治局四次学习

·在中共十八届二中全会作重要讲话(2013.2.26)

·中共中央举行民主协商会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2013.2.28)

·在全党大兴学习之风 依靠学习和实践走向未来(2013.3.1)

·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2013.3.5)

·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2013.3.6)

·加快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2013.3.9)

·牢牢把握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2013.3.11)

·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2013.3.17)

·习近平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2013.3.19)

·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2013.3.23)

·在坦桑尼亚尼雷尔国际会议中心的演讲(2013.3.25)

·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时的主旨讲话(2013.3.27)

·在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上的主旨演讲(2013.4.7)

·借鉴历史上优秀廉政文化 不断提高拒腐防变能力(2013.4.19)政治局五次学习

·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 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并讲话(2013.4.25)

·把握机遇深化合作建设中法新型经贸伙伴关系(2013.4.25)

·人民创造历史 劳动开创未来(2013.4.28)

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3】

2013年03月04日10:18

·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2013.5.2)

·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2013.5.4)

·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2013.5.4)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2013.5.24)政治局六次学习

·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2013.5.31)

·接受拉美三国媒体联合书面采访(2013.5.31)

·共同推进中特互利发展的友好合作关系(2013.6.1)

·在墨西哥参议院的演讲(2013.6.5)

·同奥巴马总统共同会见记者(2013.6.7)

·发展航天事业 建设航天强国 为实现航天梦谱写新的壮丽篇章(2013.6.11)

·深入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2013.6.18)

·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专门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对照检查中央八项规定落实情况(2013.6.25)·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更好走向未来(2013.6.26)政治局七次学习

·建设一支宏大高素质干部队伍(2013.6.29)

·主持中央军委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中央和军委有关作风建设规定落实情况并发表重要讲话(2013.7.8)

·推动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不断深入向前发展(2013.7.10)

·充分调动干部和群众积极性 保证教育实践活动善做善成(2013.7.11)

·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2013.7.11)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增强科技创新活力 正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2013.7.17)

·携手共建生态良好的地球美好家园(2013.7.20)

·研究当兵蹲连特点规律 确保深入持久扎实有效(2013.7.22)

·把抢救人员放在第一位 尽最大努力减少人员伤亡(2013.7.22)

·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脚踏实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2013.7.23)

·加强对改革重大问题调查研究 提高全面深化改革决策科学性(2013.7.24)

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4】

2013年03月04日10:18

·会见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和参研参试人员代表(2013.7.26)

·紧紧围绕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 全面加强部队建设(2013.7.29)

·主持召开中共中央党外人士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2013.7.30)

·主持政治局会议 讨论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下半年经济工作(2013.7.30)

·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 推动海洋强国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2013.7.30)政治局八次学习·会见全国援外医疗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代表(2013.8.16)

·对东北地区防汛抗洪工作作出重要指示(2013.8.19)

·出席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2013.8.19)

[人民日报一论、二论、三论、四论、五论、六论、七论、八论学习贯彻总书记8·19重要讲话精神]

·视察沈阳战区部队(0213.8.28)

·会见全国体育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代表(2013.8.31)

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5】

2013年03月04日10:18

·在辽宁考察(2013.9.1)

·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八次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2013.9.5)

·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重要演讲(2013.9.7)

·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2013.9.13)

·主持中共中央党外人士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2013.9.17)

·向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好干部兰辉同志学习(2013.9.23)

·坚持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 提高领导班子解决自身问题能力(2013.9.25)

·深入开展学习宣传道德模范活动为实现中国梦凝聚有力道德支撑(2013.9.26)

·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科学发展观学习纲要》(2013.9.30)

·敏锐把握世界科技创新发展趋势切实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好(2013.9.30)政治局第九次学习·接受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媒体联合采访(2013.10.2)

·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在印度尼西亚国会的演讲(2013.10.3)

·出席中马经济合作高峰论坛:抓住机遇 续写互利合作新篇章(2013.10.4)

·深化改革开放 共创美好亚太——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演讲(2013.10.7)

·在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第一阶段会议上关于全球经济形势和多边贸易体制的发言(2013.10.7)·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2013.10.21)

·同中华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2013.10.23)

·在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2013.10.25)

·加快推进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设不断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的目标(2013.10.29)政治局第十次学习

·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2013.10.31)

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学习 第7篇

一、系列重要讲话的总体框架与基本特色

(一)系列重要讲话的总体框架 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大致由以下12个方面组成:

第一、第二、第三部分是系列重要讲话中的总论,是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容而展开的。第一部分讲的是理论主题,第二部分讲的是奋斗目标,第三部分讲的是发展动力。

1发展中国稳定中国的必由之路,即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论述;

2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向往,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论述;

3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论述;

第四至第八部分是系列重要讲话中的分论,是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五位一体”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来展开的。

4实现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增长,即关于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论述; 5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即关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依法治国的论述; 6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即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论述; 7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即关于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治理的论述; 8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即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论述; 第九、第十部分是系列重要讲话中的国防和军队建设、国际关系和我国外交战略。

9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即关于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论述;

第十一部分是系列重要讲话中的党的建设。

10建立新型国际关系,即关于国际关系和我国外交战略的论述; 11打铁还需自身硬,即关于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论述;

第十二部分是系列重要讲话中的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12掌握工作制胜的看家本领,即关于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论述。

这些部分阐述的内容都是为总论和分论的实施和实现提供各种条件和保障的,所有这些部分都是彼此联系、相互贯通的,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二)系列重要讲话的基本特色 实践特色,就是坚持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为基础,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树立问题导向意识,善于在实践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善于在人民群众的实践探索中总结经验,认识事物,把握规律。

理论特色,就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既承前启后,又与时俱进;既不丢弃老祖宗,又敢于说新话;既继承以往,又突破陈规。

民族特色,就是坚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汲取其精华,站在中国的坚实大地上,想中国事,说中国话,尤其是说中国老百姓喜欢听、听得懂和管用的话,体现了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时代特色,就是坚持世界眼光、战略思维,顺应时代潮流,善于从当代世界的大势大事中把握发展趋势和走向,未雨绸缪,增强定力,从而在国际风云变幻中,处变不惊,在纷繁复杂的形势下,赢得主动。

二、以《读本》为基本框架学习讲话精神

(一)坚定道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这是《读本》第一章的主要内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主题。讲话关于坚持这条道路的论述,可以从4个方面来把握。

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创的,也是建立在我们党90多年长期奋斗基础上的,而其思想、理论和实践的源头,则可追溯到更远。从提出社会主义思想到现在,差不多有500年时间,经过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发展的过程,经历了6个时间段。这就是空想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阶段,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阶段,列宁领导十月革命胜利并实践社会主义阶段,苏联模式逐步形成阶段,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阶段,我们党作出进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阶段。从这个很长历史过程来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其思想发展的脉络,更加充分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懂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

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践、理论、制度紧密结合的,既把成功的实践上升为理论,又以正确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还把实践中已见成效的方针政策及时上升为党和国家的制度,由此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就特在其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上,特就特在其实现途径、行动指南、根本保障的内在联系上,特就特在这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上。

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近些年来,国内外有些舆论提出中国现在搞的究竟还是不是社会主义的疑问,有人说是“资本社会主义”,还有人干脆说是“国家资本主义、” “新官僚资本主义”。这些都是完全错误的。我们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那就是不论怎么改革、怎么开放,我们都始终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比如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等,这些都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体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内容,如果丢掉了这些,那就不成其为社会主义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我们看准了、认定了,必须坚定不移走下去。

四是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30年。对于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有人在认识上还比较模糊。有的用后30年否定前30年,有的用前30年来否定后30年。在这个大是大非问题上,我们要有十分清醒而坚定的认识。对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要正确评价,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积累了条件,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是对前一个时期的坚持、改革、发展。对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扬经验,吸取教训,在这个基础上把党和人民事业推向前进。要牢固树立正确历史观,既不能割断历史,也不能虚无历史,坚持做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果决不能丢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决不能否定,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向决不能动摇。

总之,要继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写下去,坚持走自己的路,顺应世界大势,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不断交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答卷。

(二)明确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这是《读本》第二章的主要内容。中国梦是中国走向未来的鲜明指引,是激励中华儿女团结奋进、开辟未来的一面精神旗帜。我们可以从5个方面来理解把握。

一是中国梦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中国梦,反映了近代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美好夙愿,进一步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走向,指明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这一重要战略思想,充分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历史担当和使命追求,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全体人民的庄严承诺,是党和国家面向未来的政治宣言,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了新内涵。

二是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的最大特点,就是把国家、民族和个人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每个人的具体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不是哪一个人、哪一部分人的梦想,而是全体中国人民共同的追求;中国梦的实现,不是成就哪一个人、哪一部分人,而将造福全体人民。三是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四是实干才能梦想成真。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如果只是纸上谈兵而不真抓实干,再宏伟的蓝图都会落空,再美好的梦想也不可能成真。

五是中国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有一些人总是戴着有色眼镜看中国,认为中国发展起来了必然是一种“威胁”,将中国梦曲解为“强权梦”、“ 扩张梦”、“霸权梦”。我们说,中国梦是追求和平的梦。中国决不会称霸,决不搞扩张。总书记说,“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各国人民。例如,2013年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30%,今后5年中国进口商品将超过10万亿美元,对外投资将超过5000亿美元,出境旅游将达5亿人次,将给世界其他国家带来巨大的商机。

(三)强化动力:全面深化改革 这是《读本》第三章的主要内容。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总体部署,吹响了改革开放新的进军号,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

一是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这是顺应当今世界发展大势的必然选择,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思想僵化、固步自封,必将被时代所淘汰;这是适应我国发展新要求和人民期待的必然选择,破解难题、化解风险,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除了深化改革,别无他途;这是抓住机遇、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必然选择,总体上看,主客观条件都对我们全面深化改革有利,这个历史性机遇千载难逢。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动“奶酪”,打好攻坚战。

二是把握全面深化改革总要求。这就是“六个坚持”。坚持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坚持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

三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解决好制度模式选择问题,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规定了根本方向;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规定了所走路径。我们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但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同时我们不是要固步自封,而是要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让我们的制度成熟而持久。

四是处理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1)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解放思想不是脱离国情的异想天开,也不是闭门造车的主观想象,更不是毫无章法的莽撞蛮干,目的在于更好地实事求是。

(2)处理好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防止畸重畸轻、单兵突进、顾此失彼,同时要抓“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领域,抓“一子落而满盘活”的关键环节。

(3)处理好全局和局部的关系。每一项改革既要考虑局部的具体情况,更要从大局出发,从全局上来统筹谋划。

(4)处理好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要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前提下进行,加强顶层设计要在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的基础上来谋划。

(5)处理好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大胆探索,勇于开拓,这是第一位的,同时还要稳妥审慎、稳扎稳打,做到“蹄疾而步稳”。

(6)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发展是解决一切经济社会问题的关键,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这6个方面的重大关系,深刻揭示了改革的内在规律,体现了巨大的政治智慧,是总结改革开放宝贵经验的重要结论。

(四)总体布局:五位一体 这是《读本》第四、五、六、七、八章的主要内容。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

一是在经济建设上,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增长。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叠加的阶段,必须下定决心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实现更健康、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经济建设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村必须富。

二是在政治建设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依法治国,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面向未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依法治国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依然存在;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执法司法问题还比较突出;一些公职人员滥用职权、失职渎职、执法犯法甚至徇私枉法严重损害国家法制权威。这就要求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执政党正确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

三是在文化建设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沉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四是在社会建设上,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治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主要是发挥好保基本、兜底线的作用。在义务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提供基本保障,满足人们基本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同时对特殊困难人群进行特殊扶持和救助,守住他们生活的底线。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要实现从传统社会管理向现代社会治理转变,改进社会治理方式,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五是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保护生态环境与保护生产力统一起来。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当前,全国江河水系、地下水污染和饮用水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有的地区重金属、土壤污染比较严重,全国频繁出现大范围长时间的雾霾污染天气,等等。这都要求我们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切实把能源资源保障好,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五)提供保证:国防、国际、党的领导 这是《读本》第九、十、十一章的主要内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一是国防力量保证: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

坚决听党指挥是强军之魂,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听从党的绝对指挥,永远听党的话、跟党走。能打仗、打胜仗是强军之要,必须按照打仗这个标准搞建设抓准备,确保军队能够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是强军之基,必须保持严明的作风和铁的纪律,确保部队的高度集中统一和安全稳定。

1深入学习领会关于我国国家安全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的重要论述,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使命意识。形势决定任务,安全需求引领军事力量建设。习主席指出,当前,国际形势保持总体和平、缓和、稳定的基本态势,但世界依然面临着现实和潜在的战争威胁。世界急剧变化增大了我国安全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我国安全面临的现实威胁呈上升趋势,世界新军事革命加速发展对我军提出严峻挑战,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的任务更加艰巨。这是对国家安全形势的清醒认识和准确判断,为筹划国防和军队建设提供了基本依据。

2深入学习领会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地位和作用的重要论述,自觉担当起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重大责任。国防和军队建设是国家安全的坚强后盾。习主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没有一个巩固的国防,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中国梦就难以真正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必须服从服务于国家和民族最高利益,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坚强力量保证。这就把军队建设发展与国家总体战略、民族复兴伟业有机统一起来,明确了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战略定位。

3深入学习领会关于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的重要论述,牢记强军目标、坚定强军信念、献身强军实践。目标昭示方向、引领发展。习主席指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听党指挥是灵魂,决定军队建设的政治方向;能打胜仗是核心,反映军队的根本职能和军队建设的根本指向;作风优良是保证,关系军队的性质、宗旨、本色。建军治军抓住这三条,就抓住了要害,就能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要把强军目标要求贯彻到部队建设各领域全过程,使之成为推动部队各项工作的根本遵循和强大动力。

这阐明了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建军治军的总方略,明确了加强军队建设的聚焦点和着力点。4深入学习领会关于从思想上政治上建设和掌握部队的重要论述,确保部队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注重从思想上政治上建设部队是我军的特有优势。习主席指出,政治工作永远是我军的生命线,要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军队各项建设首位,抓住思想政治教育这个中心环节不放,加强理论武装,强化军魂教育,持续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深化光荣传统教育,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提高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政治自觉和实际能力,确保一切行动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指挥。

要紧紧围绕实现强军目标加强和改进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着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和感召力,为全面加强我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提供可靠政治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人才支持。

这明确了军队的根本性建设,赋予军队思想政治建设新的重大历史责任。5深入学习领会关于按照打仗标准搞建设抓准备的重要论述,确保部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能打仗、打胜仗是军队存在的根本价值。习主席指出,必须坚持全部心思向打仗聚焦、各项工作向打仗用劲,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创新发展军事战略指导,提高军事斗争准备的针对性实效性,建设保障打赢现代化战争、服务部队现代化建设、向信息化转型的后勤,大力发展高新技术武器装备,着力提高军事训练实战化水平,坚持在近似实战环境中摔打磨砺部队,加强战斗精神培育,提高我军信息化条件下威慑和实战能力。

这抓住了军队建设的“牛鼻子”,明确了能打胜仗的实现途径。

6深入学习领会关于把作风建设作为基础性长期性工作抓紧抓实的重要论述,始终保持我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作风问题关系军队生死存亡。习主席指出,要坚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方针,加大纪律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检查力度,下功夫解决“四风”方面的突出问题,重点解决发生在士兵身边的不正之风,坚持严字当头、以上率下,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着力在纠治官兵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上见到成效,在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上见到成效,在构建规范化、制度化的长效机制上见到成效,努力实现作风根本好转。

这指明了军队建设的紧迫课题,明确了推进各项工作的重要突破口。7深入学习领会关于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论述,努力培养造就能够担当强军重任的优秀军事人才。成就强军事业,要在得人。习主席指出,要严格按原则、按政策、按规矩、按程序选用干部,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树立注重基层的导向、注重实干的导向、注重官兵公认的导向,增强选人用人的科学性、准确性、公信度。要实施人才强军战略,把联合作战指挥人才、新型作战力量人才培养作为重中之重。

这抓住了建军治军的决定性因素,明确了加强军事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要求和鲜明导向。

8深入学习领会关于按照全面进步的要求抓基层打基础的重要论述,切实打牢实现强军目标的坚实基础。基层是部队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习主席指出,要强化强基固本思想,始终把工作重心放在基层,把党支部建设作为基层建设的重点来抓,加强经常性基础性工作,真正关心关爱官兵,组织好下连当兵、蹲连住班,广泛开展尊干爱兵、兵兵友爱活动,把部队基础打得更加牢固,推动贯彻落实强军目标向基层拓展、向末端延伸。

这明确了军队建设的基础和重心,为推动基层建设全面发展、全面进步指明了方向。

9深入学习领会关于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重要论述,为实现强军目标提供体制机制和政策制度保障。抓住时机加快改革步伐关系军队发展和未来。习主席指出,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是一场大考,就是要解决制约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把领导指挥体制作为重点,优化规模结构,深化政策制度改革,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战斗力,进一步解放和增强军队活力。

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加强统筹谋划,坚持用战斗力标准衡量和检验改革成效。

这进一步明确了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发展动力,指明了深化改革的目标、重点和指导原则。

10深入学习领会关于全面加强军队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为实现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思想和组织保证。搞好军队党的建设,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关系到我军性质宗旨,关系到部队战斗力。习主席指出,必须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始终坚持以能打仗、打胜仗为根本着眼点,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始终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军队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军队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就明确了军队建设发展的核心问题,为全面加强军队党的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二是国际环境保证:走和平发展道路,倡导合作共赢。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自信和自觉,来源于中华文明的深厚渊源,来源于对实现中国发展目标条件的认知,来源于对世界发展大势的把握。中国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干涉别国内政,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我们在政策上是这样规定的、制度上是这样设计的,在实践中更是一直这样做的。我们走和平发展道路是有底线的,这就是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在涉及我国核心利益的问题上,我们要敢于划出红线、亮明底线。三是党的领导保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总书记指出:如果管党不力、治党不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党内突出问题得不到解决,那我们党迟早会失去执政资格,不可避免被历史淘汰。这决不是危言耸听。

“打铁还需自身硬”,这就要在思想建设上,补足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在干部队伍建设上,培养和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下决心改变任人唯亲、任人唯利的问题;在作风建设上,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作风建设,着力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在反腐倡廉建设上,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老虎、苍蝇一起打;在纪律建设上,用铁的纪律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确保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前进。

(六)贯穿全部: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这是《读本》第十二章的主要内容。学习讲话精神,既要深入理解讲话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又要着力把握讲话体现的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这里我们着重讲一下提高5种思维能力。

一是战略思维能力,就是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善于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的能力。也就是既抓住重点又统筹兼顾,既立足当前又放眼长远,既熟悉国情又把握世情。就要在重大原则问题上旗帜鲜明、态度明确,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中平心静气、静观其变,在制定政策时冷静观察、谨慎从事,谋定而后动。

二是历史思维能力,就是以史为鉴、知古鉴今,善于运用历史眼光认识发展规律、把握前进方向、指导现实工作的能力。因为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三是辩证思维能力,就是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善于抓住关键、找准重点、洞察事物发展规律的能力。比如,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战略上要勇于进取,战术上则要稳扎稳打;在社会治理上,管得太死、一潭死水不行,管得太松、波涛汹涌也不行。四是创新思维能力,就是破除迷信、超越过时的陈规,善于因时制宜、知难而进、开拓创新的能力。习近平指出: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就要打破迷信经验、迷信本本、迷信权威的惯性思维,摒弃不合时宜的旧观念。

五是底线思维能力,就是客观地设定最低目标,立足最低点,争取最大期望值的一种积极的思维能力。

三、学习好贯彻好讲话精神 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讲话精神上来,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理论学习、宣传、研究的重要任务。主要要求有如下几点。

第一,必须坚持用讲话精神武装头脑,不断深化对讲话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的理解把握。1要原原本本、原汁原味地学,领悟讲话的基本内涵。2要着重掌握讲话贯穿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领会讲话体现的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立场、价值追求和思想风范,切实把握精神实质、精髓要义。3要从整体上有机统一地把握讲话精神,全面系统地学、融会贯通地学。4要把学习讲话精神同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结合起来,同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准确把握党的科学理论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内在联系。

第二,必须坚持领导干部带头,推动全党全社会深入学习贯彻讲话精神。各级领导干部要把学习贯彻讲话精神作为政治责任、政治要求,在学习上深一步、认识上高一筹、实践上先一着。要切实承担起组织推动学习贯彻的责任,把学习贯彻讲话精神作为重中之重。要把讲话精神学习贯彻拓展到基层,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学习的良好局面。

习总书记讲话给高考作文的启示 第8篇

据《学习时报》报道, 党的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发表了百余次重要讲话, 形成了其独特的富有个性化的语言风格, 充满了语言魅力。这些讲话内容之充实、形式之朴实、语言之平实, 给人亲切、自然而实实在在的感觉。这里, 笔者专就其讲话的语言风格和特点对高考作文的启示方面作一粗浅的梳理, 乃管中之见, 以期抛砖引玉。

善用短句

在这里我们且不说内容之深意, 只从形式上看, 习总书记讲话多运用短句和老百姓熟悉的词汇, 不时还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 使讲话别开生面、耳目一新;令人感到温暖、亲切、回味无穷, 也因此让人喜闻乐见。这些对我们今天的高考作文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语言理论常识告诉我们, 有些语言, 为使语法严密, 在表达时就往往多选长句;有些民族也习惯于运用长句, 在俄罗斯语言文章中, 有的句子就长达几行, 十几行, 甚至近一个页面。而我们汉民族语言在传统上是多用短句。古汉语, 古典文学, 特别是诗词, 从其发展来看, 先后有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等;发展到今天, 受一些欧化影响, 句子才慢慢长起来。另外, 在语言文字表达活动中, 作者的个人言语特征, 也可以累积而成语体风格, 这是人格在语言文字表达活动中的某种体现。

我们仅从句长的角度来观照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 就可以揣测出作者的个人喜好。通观《荷塘月色》全文的1360字, 大都是从口语中来的浅语短句。句长多在3字以上, 10字以内, 没有长达15字的句子;句子成分单纯, 结构简单, 有些像白话小诗。这在同时代的其他作家作品中, 是较为少见的。即使是表达稍微复杂些的语意, 朱自清也依循自我情绪, 还有语气节奏与句子成分等因素, 有意安排成一组组短句。例如, 文章开头部分就是如此。有些句子, 本来并不太长, 作者也蓄意进行组合, 使其更短小些。例如, 文章第2段中:“荷塘四面, 长着许多树, 蓊蓊郁郁的。”也才15个字, 作者偏偏采用3个短句来进行刻画, 树木的生长位置、数量及状态, 三个方面各用一句。顺着作者的思路, 读者心领神会, 这样的表达从容又随意。全文普遍使用浅语短句, 没有费解的烦琐与冗长, 不至于太凝滞与仓促, 也没有古文式特别的生难字词, 更没有当时摩登的欧化气息。读起来, 文气酣畅, 音韵谐和, 相对整齐, 节奏明快更兼清新。确实达到了朱自清所追求的“顺眼顺口顺耳”的境地, 自然也与月色下的荷塘边漫步的氛围相融合。诵读中, 仿佛在聆听一位富有阅历的长者, 在你身旁耳边轻言细语, 不紧不慢, 不温不火, 儒雅又闲静, 亲切又自然。

高考作文, 还是多用些短句为好。我们提倡“我手写我心”“我手写我口”, 就是提倡心里怎么想笔下就怎么写;平常怎么说, 笔下就怎么写;有话可说, 有话想说, 将话能清楚地表达出来。再说, 高考阶段的写作训练, 不是培养专职作家或某些领域的专家。考生随着年龄的增长, 知识的积累, 心智的成熟, 写作技能的提高, 专业文章的写作, 到时也就功到自然成。考生现阶段的语言实践, 与其心理特征、认知能力与知识结构大同小异, 也是这样一步步展开的。据叶圣陶先生的儿孙辈回忆, 他们小时候写作文, 叶老就提倡他们读着改。一句一句地读, 一句一句地改, 读读改改, 改改再读读;读的感觉就是标准, 读顺了, 就算改顺了。这是提倡运用短句成功写作的经验之谈。再从高考作文实战来看, 多用短句, 也比较切合实际。由于考场时间所限, 考生一般也没有那么多时间来对文章的语言进行严密组织。即或有心情有时间来严密组织并组织得很好, 恐怕阅卷老师也难以坐下来心平气和地细细把玩。浏览高考作文, 特别是那些高分满分作文, 不难看到, 其成文大多是选用短句, 这都是不争的事实。

至于妥恰选用人民群众耳熟能详的词语, 其语言魅力早已被毛泽东、叶圣陶在文章中的成功运用而证明。而各种修辞手法在文章中的重要作用, 是人所共知的。

力戒套话

曾记得, 习近平同志在2009年中央党校春季开学典礼讲话上就大力强调讲话、写文章“要讲短、实、新的话, 反对讲长、虚、空的话。这里的‘新’, 既包括角度新、材料新、语言表达新, 又包括富有个性、特色鲜明、生动活泼。要出新意, 并不是要去刻意求新, 甚至搞文字游戏”。

真是一语破的。若是我们的高考作文没有深刻的思想、真挚的感情、颇具文采的语言, 在训练中只一味热衷于模式化, 只求外在的形式和用一些套作仿作来取得分数, 结果必然造成思想的肤浅、情感的虚假、语言的乏味, 甚或连最基本的写作素养也未能形成。因此高考作文还要立戒有些媒体、时文、网络中的现成套话及流行语。难怪每年许多阅卷老师常常感叹, 考生作文中因那些现成的正确的废话、严谨的套话、漂亮的空话、常说的老话、违心的假话、网络的俗话司空见惯而大煞风景。究一些考生之所 以热衷于此道的原因:平时在作文训练时敷衍了事, 用现成套话滥竽充数已经形成路径依赖, 放弃自己独立思考的话语权;出于跟风好奇、人云亦云, 被某些网络或交际流行语所控制, 动辄就是“那些年, 我们一起追什么什么”“什么, 你怎样看”“什么, 你懂得”“我什么是什么”这些语句;简言之, 这些话语的背后就是缺少灵动的思考, 是可怕的思维惰性, 是极其不负责的话语表达。摈弃这些, 意义无须多言。

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在平时要多学习新知识, 了解新事物, 不断拓宽视野, 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学习古人语言中有生命力的东西, 充分合理地继承和运用。理论功底扎实了, 知识积累厚实了, 肚子里装的东西多了, 才能厚积薄发, 言之有物、深入浅出地讲话、写文章。” (习近平语) 具体对于今天的考生来说, 首先应回归文学的源泉, 即关注生活本身, 阅读名家名作, 以此积累生活、情感、语言、思想, 提高写作素养, 夯实写作基础。从而“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 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 逐步展现自己的写作才华” (教育部《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

当前, 还应注意克服这样一种倾向, 就是盲目而不加选择地阅读高考优秀作文。实践证明, 长期读这些文章不能真正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因为其生活的高度、思想的深度、情感的精度、语言的美度都不能与经典名著相提并论。“取法乎上, 得其中;取法乎中, 得其下”, 若只能“取法乎中”, 那么写作水平就很难提升到更高的层次。高考时, 要想在高考作文这语文的“半壁江山”上取得优势, 就必须在思想、情感、语言等方面有厚实的积累, 而最有效的途径就是阅读经典名著, 这是任何高考优秀作文都无法比拟的。因为经典名著既是民族与人类文化的结晶, 又是语言艺术的典范, 代表着一个时代文学的最高成就。考生要想在训练中开阔视野, 站在社会性、民族性的高度思考问题, 写出纵横天下、大气磅礴具有书卷气的文章, 就应当直接了解民族与人类文化的最高成就, 直接进入语文与精神的“制高点”。从长远看, 一个人如果能在学习的启蒙阶段就接触人类文化的精华, 直接与思想和语言大师对话, 积淀底蕴, 必能终身受益。很有意思的是, 《人民日报》还专门征集最让人民群众反感的官话套话。如果官员都不说官话套话了, 就很有意义;而我们的考生如能在高考作文中自觉摈弃现成套话, 对我们的民族而言, 更属善莫大焉。

妙引谚语

2013年9月7日, 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重要演讲, 在演讲中他通过引用谚语并深情讲述了3则故事以印证中哈友谊, 呼吁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

习主席在演讲开篇就恰到好处地引用说: “哈萨克斯坦民族有一句谚语:‘一片土地的历史, 就是在她之上的人民的历史。’2100多年前, 中国汉代的张骞肩负和平友好使命, 两次出访中亚, 开启了中国同中亚各国友好交往的大门, 开辟出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我的家乡中国陕西省, 就位于古丝绸之路的起点。站在这里, 回顾历史, 我仿佛听到了山间回荡的声声驼铃, 看到了大漠飘飞的袅袅孤烟。这一切, 让我感到十分的亲切。”

在演讲中他又对莘莘学子深情讲道:“哈萨克斯坦人民常讲:‘有知识, 世界一片光明;没知识, 眼前一片混沌。’知识就是力量。青年时代是学习知识、陶冶情操、增进本领的黄金时代。我相信, 从这里走出的莘莘学子, 一定能成为哈萨克斯坦民族振兴的栋梁。哈萨克斯坦伟大诗人、思想家阿拜·库南巴耶夫说过:‘世界有如海洋, 时代有如劲风, 前浪如兄长, 后浪是兄弟, 风拥后浪推前浪, 亘古及今皆如此。’看到同学们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 我不由想起了我的大学时代, 那是一个令人难忘的青春记忆。”

在演讲中妥恰引用经典谚语 (警句、名言、诗句或俗语等) , 能进一步拉近与听众的距离, 引起兴趣, 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并能彰显底蕴, 提高语言表达效果。若在开篇引用, 能增强演讲的气势, 使听众感到峥嵘、高远, 达到吸引读者、突出中心的效果;在演讲中间运用, 不仅可使演讲表达通俗易懂且言简意丰, 还能使演讲文章增色, 增加文章的可读性, 丰富文章的内涵, 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在高考作文中恰当运用, 也能起到不凡作用。这是因为谚语是集体性的价值判断与表达, 具有传统或普遍意义上的真理性, 蕴含着一个国家或一种文化的集体智慧;另外, 它通常植根于民间智慧之中, 折射着一种文化对某种现象或事件的评价态度, 代表着传统的价值取向, 规约着人们的行为、态度或观念;由于它是超个人的, 代表着社会所认同的知识, 势必会产生压倒性的言外之力。因此, 若在作文中妙用谚语, 则可起到表达 凝练、营造气 氛、加深印象 的作用。

巧述故事

习主席在演讲中还出奇制胜信手拈来了3则故事, 让听众心领神会, 使演讲效果大放异彩:第1则故事是:“古丝绸之路上的古城阿拉木图, 人们传诵着这样一个故事。1941年伟大的卫国战争爆发, 中国著名音乐家冼星海辗转来到阿拉木图, 在举目无亲、贫病交加之际, 哈萨克斯坦音乐家拜卡达莫夫接待了他, 为他提供了一个温暖的家。在阿拉木图, 冼星海创作了《民族解放》、《神圣之战》、《满江红》等著名的音乐作品, 并根据哈萨克民族英雄阿曼盖尔德的事迹, 创作出交响诗《阿曼盖尔德》, 激励人们为抗击法西斯而战, 受到当地人民的广泛欢迎。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 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这是一项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大事业。”

著名演讲理论家鲁多夫·弗烈欧在《畅达的写作艺术》一书里, 对于怎样在演讲中讲述故事, 这样写道:“只有故事才能真正畅达可读, 无可否认, 讲述故事在当众说话中具有驾驭听众注意的神奇力量, 恰似为杂志写作一般。”

再如习主席所讲述的2、3则故事:“我想起了中哈两国人民交往的两个感人的故事。第一个故事, 20世纪的50年代初, 一位在中国新疆工作的中国小伙儿认识了在当地医院工作的美丽的姑娘瓦莲金娜, 两个人真心相爱并结婚生子。后来, 由于政治时局等方面的原因, 瓦莲金娜回国了, 当时他们的儿子才6岁。这个孩子长大之后, 不断寻找自己的母亲, 想尽了各种办法, 但是始终没有音讯。2009年, 儿子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母亲瓦莲金娜, 他的母亲就住在阿拉木图。这一年, 儿子61岁, 瓦莲金娜80岁。后来, 儿子来到阿拉木图看望母亲, 还把母亲接到中国去旅游。这迟到了半个世纪的幸福, 是中哈人民友好的有力见证。第二个故事, RH阴性血型这个在中国属于十分稀有的血型, 被称为‘熊猫血’。这种血型的病人很难找到血源, 哈萨克斯坦留学生鲁斯兰正是这种血型, 在中国海南大学读书期间, 鲁斯兰自2009年起参加无偿献血, 每年两次, 为一些中国病人解除病痛做出了贡献。当中国朋友称赞鲁斯兰的时候, 鲁斯兰说:‘我觉得应该帮助别人, 献血是我完全应该做的事情。’这两则感人故事只是中哈两国人民友好交往史诗中的两个片断, 但充分说明了两国人民心心相印、亲如手足的感情。”

习主席所讲述的“冼星海大道”的故事由于听众的耳熟能详, 其自然亲切之感不言而喻。加之这则故事又与前面演讲中所讲到的关于张骞的故事天衣无缝的自然衔接, 足见出演讲者的匠心独运。

在演讲中讲述故事都有哪些运用的技巧呢, 一般说来, 可具体分解为:1.要充满人性。如果在演讲中总是谈观念问题, 很可能令听众不厌其烦;但当你谈的是关于人的故事, 绝对可以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平淡的演讲若能富含人情趣味的故事, 必然更能引人入胜。演讲者应只讲述少数重点, 然后以具体的事例作为引证。2.要重视细节。习主席故事中有血有肉的生动细节, 势必会引起听众的强烈的情感共鸣。当然, 细节末枝过多比没有细节要糟。3.要突出戏剧化。伴随习主席深情且绘声绘色的几则故事的讲述, 听众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这无疑是演讲大获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4.要体现个人化。习主席在这3则故事中提到的中国著名音乐家冼星海, 哈萨克斯坦音乐家拜卡达莫夫, 哈萨克民族英雄阿曼盖尔德, 美丽姑娘瓦莲金娜, 哈萨克斯坦留学生鲁斯兰等真实姓名就是如此。5.显示视觉化。纵观习主席举手投足的演讲风采与声情并茂的精彩演讲语言, 给听众与新闻媒体留下极佳印象。

共鸣真情

此外, 习主席在演讲中有许多真情流露的语言易引起听者的共鸣。诸如“我的家乡中国陕西省, 就位于古丝绸之路的起点。站在这里, 回顾历史, 我仿佛听到了山间回荡的声声驼铃, 看到了大漠飘飞的袅袅孤烟。这一切, 让我感到十分的亲切。”“看到同学们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 我不由想起了我的大学时代, 那是一个令人难忘的青春记忆。”这些敞开心扉、袒露心声的真情互动话语、自然适当的称谓转换, 也使得演讲增色添彩。

以上种种, 细加品味, 对我们今天的高考作文, 无疑都有着很好的启示作用。

上一篇:争先锋作表率心得体会下一篇:中秋猜灯谜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