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城乡一体化工作总结

2024-08-23

乡城乡一体化工作总结(精选8篇)

乡城乡一体化工作总结 第1篇

**乡城乡一体化工作总结

**乡人民政府

2011年12月7日

**乡位于望城的西北部,东临湘江,南接新沩水,西与宁乡县交界,北托老沩水河,总面积47.6平方公里,辖9个行政村1个社区,总人口3.2万人。根据省、市、区加强城乡一体化工作的要求,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城乡一体化工作,积极带领全乡人民,开拓进取,努力工作,立足实际,发挥优势,积极进取,取得了长足进步。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开拓乡域财源,提升经济实力

深入实施创业富民工程,积极鼓励群众自主创业,争取专项资金90万元,重点扶持6个创业富民基地,全乡新增个体工商户21户、私营企业7家,新落户砂石企业3家。2011年,全乡税收可望突破1000万元大关,实现成倍增长。湘台农业科技园自今年3月正式落户,总投资1.5亿元,征地78.98亩,租地905.93亩,现已完成了租赁区土地翻耕、机耕道整修及活动板房和围档工程。全国三大制种公司的湖南神龙大丰种业有限公司正式落户**,预计项目投资2.1亿元,将**打造成为全国的水稻良种基地。湖南首条预拌干混砂浆生产线项目落户**,预计项目投资8000万,每年增长税收500万元。全力配

合区砂管办进行砂场规范整治,积极协调砂场与村组矛盾,砂石行业实现由乱到治,砂石企业经营税收实现翻番。

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秀美**

着力提质改造**老集镇,打造“戏乡酒都**”。目前老集镇沿主街居民房屋前立面和屋面改造工程已完工,所有管线更新入地,街面铺油完毕,一座规划设计科学、功能配套完善、生态环境优美、颇具水乡特色风情小镇已初具雏形。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新集镇安置小区已完成土方工程,现在正进行电力、供水、排水、电话网线等配套工程施工,力求打造一流的农民安置小区。新行政中心建设立项申请及可研已通过市发改委审批,设计方案已通过规委会评审。

三、发展现代农业,佳绩捷报频传

连续四年实施国家农业部全国“万亩高产示范片”工程,大力实施“湘米工程”和“种子实验田”工程。加大土地流转力度,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全乡共流转土地6000亩,扶持建立规模在200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2家,规模为1000亩的种粮大户1家。隆平高科**种粮专业合作社实现了产供销一体化,注册了专利商标,实现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该合作社生产的“**香米”荣获中国中部湖南国际农博会金奖,湖南日报、湖南卫视、长沙电视台、望城电视台对该合作社予以专题报道,合作社法人代表袁虎被推荐为全国种粮售粮大户。以村级绩效考核促水利普查新举措,得到了省市水利普查2

组领导专家的肯定,湖南日报对此进行了报道。投资1500万元对**集镇哑河进行水利水系整治;投资600万元对熊家洲渠和袁粮渠进行提质改造,积极采用三合土等先进技术进,将建成全区的生态样榜渠;投资230万元进行冬修水利工程。

四、提升社会事业,成果亮点纷呈

我乡首创“点线面结合、专群结合、防控结合”的农村治安防控体系得到了市政法委的充分肯定,10余家省、市媒体予以专题报道,在长沙市综治工作民意调查中长期位列全区前茅。全省“计划生育村直报”试点工作在我乡开展,灵活运用移动报送机制,充分发挥组级指导员作用,大幅提升全乡计生工作水平。教育强乡成效显著,全乡所有中小学校都达到省合格校标准,乡中心幼儿园成功创市示范园,各中小学校成了全乡最漂亮房子。积极实施安全饮水工程,谭家湖、集镇、湘江、六合围四村村民饮用上洁净的自来水。主动争取省市第一批敬老院新建项目,150个床位的新院即将投入使用。60套廉租房建设正紧张施工。以丁可为首的长联村在外成功人士共同出资组建首个**村级扶贫帮困协会。围绕创市环境卫生 十佳”目标,建立长效机制,实现日常保洁常态化,受到省、市、区领导的高度评价。成功举办首届**农民艺术节,村村都有文艺团队。

五、推进党建工作,支部建设上新阶

支部建设进一步加强,创先争优活动深入推进,农村远程

教育彰显特色,效果明显。月圆村党支部切实做好了设岗定责工作,通过科学设岗、合理定责,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得到市、区委组织部领导的充分肯定,成功创建区党建示范点。

2011年,我乡城乡一体化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领导的要求和群众的实际需要还有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注重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培育经济财源,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益,逐步解决群众就业、就医、就学、住房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以更加有效的措施,更加扎实的工作,全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乡城乡一体化工作总结 第2篇

及2012年工作计划

今年以来,我乡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城乡一体化办公室的具体指导下,通过全乡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城乡一体化工作得到了有效推进,现将今年的工作简要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积极部署

今年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抽调全乡精干力量成立了xx乡城乡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由乡长马亚辉同志任组长,乡纪委书记张治国同志任副组长,相关班子成员及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组员,并专门设立城乡一体化办公室,落实专职工作人员。乡党委、政府始终把城乡一体化工作放到重要议事日程,多次召开党政班子联席会议,研究本乡城乡一体化发展工作,确定工作重点。

二、高标准规划,统筹发展

上半年,我乡将城乡一体化工作重点放在编制xx乡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和产业布局规划上,我们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城乡规划设计院联系,多次邀请该院技术人员深入我乡调查摸底,三易其稿,初步编制完成了xx乡合村并点规划和产业布局规划,并对xx乡产业集聚区、万亩蔬菜示范园进行了概念性设计。

组织乡直各部门、各村委会、辖区各单位召开了镇域规划编制工作任务分解会议,为xx乡2010—2020镇域发展规划编制搜集资料,并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签定规划设计合同,7月末拿出规划草案,9月已报送区、市审批,目前已审批通过。

积极申请撤乡建镇,经过努力,省民政厅于2011年6月13日批准我乡撤乡建镇。

三、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土地流转及农业产业化

截至目前全乡共流转土地6950亩,其中:双赢高科红提葡萄种植园共流转2200亩;晶英花木园艺公司流转土地600亩;城东桃李生态园,在原有260亩基础上又流转了300亩,其中年初已栽种牡丹100亩,预计明年4月可开花迎宾;四新农业流转200亩进行二期建设;太平村流转50亩建造骨架大棚;二北村流转160亩种植核桃树;齐村流转140亩种植核桃和绿化树;洛阳城东潘园农业种植公司流转300亩;闫少松、白新武在xx流转600亩;高文超在焦寨流转500亩;潘土改、张党在焦寨村流转土地1200亩用于种植林果;楼村采摘园流转600亩,其中100亩种植牡丹等。

(二)xx生态农业观光园区建设

根据xx乡总体规划,在景石路以北,李城路以东,聂潘路以南,二广高速两侧拟建设万亩蔬菜示范区。其中二广高速以西重点发展生态观光农业。规划的xx生态农业观光园区位于xx乡李城路以东、洛岳路以南、二广高速以西、景石路以北,总占地面积10000亩。是一个集农业科研、温室种植、花卉种植、蔬菜瓜果采摘、垂钓、养殖、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现代生态农业观光园。

目前,该地域已进行开发建设的有占地2200亩的双赢高科红提葡萄种植园、已举办过四届蔬菜采摘节的城东桃李生态园、日接待上千人的楼村生态园和总投资额达11000万元的晶英花木种植园。示范型农业、园艺型农业、观光型农业已初具雏形。

今年下半年我们对该地域进行了整体规划,计划在该区域内增添更多旅游元素。规划在其中心位置建设大型农家乐广场一个,3000平方米的荷花池一个,露天温泉一座,修建观景塔、中心雕塑、廊道、木亭、休闲摇椅、农家饭庄等各种农家乐设施若干,种植各色牡丹200亩,修通贯穿整个区域的道路两条,其中南北向道路930米,东西向道路2030米。制作仿古门楼一座。目前,标注“xx生态农业观光区”的门楼已制成,纵横两条道路已经相关部门审批通过,预计近期将开工建设。

园区完成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将大幅度提高,科技示范辐射作用进一步增强,旅游产业的内容将更加丰富,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1000人,带动周边菜农、花农、果农增加收入5000万元;将吸引社会闲置资金1000万元投入到农业、旅游业发展中,带动其它相关产业增加产值1800万元。

(三)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根据xx乡用地适宜性评价的要求,按照每个社区安置人数不少于一万人的标准,我们拟将我乡规划为三大片区,分别是白碛组团、xx组团和伊滨组团。

白碛组团:拟合并董村、杨村、北王、白碛、万年五个行政村,安置人口8293人,安置用地48公顷;xx镇区,即xx组团拟合并xx、楼村、桃园、向阳、三官、太平、xx等七个行政村,安置人口21354人,安置用地39公顷;伊滨组团,拟合并西高、东高、石人、太辉、齐村、五郎、二南、二北、焦寨、夏庄、穆

庄、火龙庙、西石罢等十三个村,安置人口21395人,安置用地36公顷。

上半年,我乡在申请撤乡建镇的同时,积极做好新型社区规划编制工作。7月份已做好新型社区规划编制草稿。首先进行xx社区和城角社区的建设。xx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已于今年9月19日得到市城乡规划局的批准,土地已经测绘,正在与土地部门沟通办理土地审批材料。与xx村两委进行多次座谈,探讨土地流转、安置方案以及分房方案。目前社区建设方案、拆迁补偿条例、分房安置办法等已拟定,社区用地总体平面图已经甲元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做出,户型设计已作出,预计12月中旬前完成土地预审、总体规划设计和单体设计,12月20日完成招投标工作,12月31日前开工建设。

(四)项目建设

今年,我乡共实施城乡一体化建设项目17个,截至目前,共完成投资21975万元,其中续建项目8个,完成投资9655万元,新建项目9个,完成投资12320万元。

(五)基础设施建设

今年以来,我乡开始规划李城路和洛岳路扩宽工程,已进行测量,目前正在做前期准备工作。

四、2012年工作计划

(一)、继续推进领导分包项目责任制。今年,我乡建立了领导分包项目责任制,加强对项目工程建设的督导和协调,通过倒排工期、明确任务、责任到人,跟踪督促项目工程进度等手段

推进项目进展,发挥了积极意义。明年我们将继续推进领导分包项目责任制,促进更多项目开工、竣工和投产达效。

(二)加快推进xx新型农村社区建设。xx新型农村社区是我乡第一个自主开发的新型社区,对我乡合村并点和社区建设具有示范性意义。明年我乡将集中力量办大事、集中力量办好事,加快推进xx社区建设,切实改善村民居住环境。

(三)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加速万亩生态观光农业园区建设。明年我们将下大决心、花大力气,在李城路以东、洛岳路以南、聂西路以北、二广高速两侧的区域内流转土地,用于发展观光农业、园艺农业、示范性农业。用两到三年时间重点建设万亩高效蔬菜示范园区。通过整体农业招商,引入大的农业开发公司,使之与已建的城东桃李生态园和双赢高科、晶英花木等农业园区、楼村生态园共同构成全乡万亩生态观光园。

乡城乡一体化工作总结 第3篇

一、黑龙江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发展变化历程

据黑龙江省统计资料显示, 1978—2009年31年间, 我省城乡收入差距呈现出缩小—波动—扩大的趋势。根据我国城镇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点, 我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978—1990年, 我省城乡收入差距呈较快缩小趋势。1978年黑龙江省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比为2.65。农村改革初期, 全国范围实行了一系列对农民有利的政策, 同时对过高的工业产品限价, 这段时期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长速度超过了城镇居民, 1990年我省城乡居民收入比降到最低1.59, 缩小了66.67%。

1991—2000年, 我省城乡收入差距在波动中呈扩大趋势。1991年以前经历了三年经济调整时期, 经济改革措施由于稳定的需要推迟出台, 城乡收入差距略有缩小。1991—1992年, 我省城乡收入比由1.89缩小到1.72。1992—1994年, 城市私营企业、三资企业和资本市场的蓬勃发展扩大了城镇就业形式, 增加了城镇居民的收入来源。虽然这一时期城市国有企业亏损, 下岗职工增加, 但总体而言, 城镇居民收入有大幅度增长, 年均增长率26.13%, 超过农村居民收入年增长率5.04%, 城乡收入差距有所扩大, 由1992年的1.72扩大到1994年的1.86。1995—1997年, 随着城市国有企业“减员增效”、政府机构改革以及经济不景气, 使得城市下岗、失业人员不断增加, 必然导致了城镇居民收入的减少。同时, 农村乡镇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为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 缩小了农村与城镇在发展机会上的不平等, 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 城乡收入比从1995年1.91缩小到1997年1.77。

1997年以来, 城镇失业和贫困问题受到社会关注, 有利于农民的政策不得不中断。为防止与城市就业者争岗位, 出台了一些不利于农民就业的政策。由于税费制度改革, 乡镇财政改为自筹, 不再享受国家财政支持, 通过税收收费方式转嫁给农民, 增加了农民的负担, 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 由1997年的1.77扩大到2000年的2.29, 扩大了29.38%。从总体上看, 这一阶段我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经历了波动中逐渐扩大的过程。

2001年至今, 我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拉大。2002年以来, 政府在注重经济增长的同时, 更加关注贫困阶层, 主要政策措施包括:在农村, 政府实行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 同时推行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这些措施,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民增收。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 552元, 比上年增长10.28%。在城镇, 进一步完善了城镇社会保障体系, 扩大社会保障的范围并提高保障标准。再加上国内经济增长的复苏, 城镇居民收入增长也较快, 同年城镇居民人均收入达到9 182元, 增长10.99%, 城乡收入比从2001年2.38扩大到2.59。2007—2009年, 城乡居民收入同时保持较快增长, 使得城乡收入差距起起落落, 差距仍显而易见。

通过对我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发展变化历程的分析可以看出, 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是家庭收入增长速度。从以上数据分析和政策的影响看,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或扩大与收入分配政策密切相关, 如果政府忽视农民的利益要求, 农民的积极性受到影响, 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就会出现障碍,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就会扩大, 这必须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二、从城乡居民收入构成看黑龙江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一)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构成的基本情况

根据黑龙江省统计资料计算得出2003—2009年各项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及变动情况: (1) 工薪收入在城镇居民家庭总收入中占主体, 最低年份占60.28%, 最高年份占64.43%, 平均占62.55%, 这表明劳动收入依然是我省城镇居民家庭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从变动趋势上看, 工薪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的份额是逐渐下降的, 这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 (2) 转移性收入占总收入的份额排在第二位, 平均比重为27.43%。从变动趋势上看其所占份额逐渐升高, 这是近几年我省城镇连续上调离退休金的结果。 (3) 经营净收入占总收入份额排在第三位, 平均比重9.23%。 (4) 财产性收入占总收入比重很小, 平均不足1%。

(二)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构成的基本情况

根据黑龙江省统计资料计算得出各项收入占纯收入的比重, 2003—2009年期间, (1) 农业收入在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中占主导地位, 平均比重为61.23%。从变动趋势上看, 其所占份额是逐渐下降的。 (2) 非农收入在农村居民纯收入中的比重排第二位, 平均占26.93%, 略有上升趋势。其中工资性收入平均占17.07%。 (3) 转移性收入在农村居民纯收入中的比重排在第三位, 平均占6.74%。所占比重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从2003年1.02%增至2009年11.90%, 增长幅度较大, 其中以政府提供的退休金、救济抚恤金等为主, 这与政府近几年对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措施有关。 (4) 财产性收入在农村居民纯收入中的比重平均为5.11%, 其中利息收入和租金收入所占比重很小, 其他类的财产性收入在财产性收入中占主体。

三、从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看黑龙江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必然导致消费差距。根据统计资料显示, 首先是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差距。1978年, 占我省总人口35.9%的城镇居民的消费额占全省居民消费总额的62%, 1991年占67%, 到了2008年达到76%。1991—2008年,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加了6.39倍, 农村居民只增加了5.3倍。其次是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差距。2006年~2009年, 我省农村居民用于吃、穿、住上的消费支出从64.3%下降到61.9%, 而城镇居民花费在这方面的支出从59.2%上升到60.5%。剔除城乡居民消费中的不可比因素, 如消费品价格比价不同、城乡居民生活习惯的差异以及由社会经济制度不同所产生的特殊因素, 我省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生活水平均与城镇居民趋于平衡。这与全国情况不同, 主要是由于我省城镇经济发展滞后, 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偏低等原因。

四、从城乡居民储蓄差距看黑龙江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根据统计资料显示, 我省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情况为:1978年农村居民年末人均储蓄存款为10元, 城镇居民为65元, 是农村居民的6.5倍, 1991年农村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为264元, 城镇居民为1 944元, 两者差距6.37倍, 随后差距继续扩大。到了2006年末, 农村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为2 161元, 城镇居民为20 423元, 两者差距8.45倍。随后有所下降, 2009年两者相差6.34倍, 差距之大仍显而易见。财富资产对提高收入和扩大投资具有循环累进作用。假定在城乡居民投资收益率相同的条件下, 货币资产的差异必然导致其财产性收入的差距, 更何况城乡投资渠道、投资软硬件环境等方面差距很大, 即使是等量资金, 城市居民的投资回报率会有可能更高, 如果再加上财产性收入具有累进提高的特征, 城乡居民的财产性收入的差距将进一步扩大。

乡城乡一体化工作总结 第4篇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 土储档案 档案管理

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战略构想,是北京市为推动首都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而部署的重点任务;推进城乡结合部地区的土地储备,是朝阳区为落实中央和市委的宏观战略部署、加速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而采取的重要战略抉择。从这个意义上说,城乡一体化暨土地储备工作是摆在我区城乡结合地带各党委和政府面前的新事物和新任务,自然也对这些地区的档案工作者提出了新课题和新要求。

一、超前谋划,主动记录城乡一体化建设发展进程

城乡一体化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土地储备是城乡一体化工程中的一个难度最高的子工程,而土储档案,是记录这段历史、写真这个时代、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基层党委政府进行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资料,是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依据,是城乡结合部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资源,对于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和农村城市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从大望京试点开始,就把土储档案工作纳入到城乡一体化暨土地储备工程的总体构架中,同步部署,同步检查,同步考核。

我们在正式部署大望京试点工作的第一次会议上,乡党委政府就明确要求,凡是和城乡一体化试点相关的可以存档的东西,包括上级文件、本级党委政府的文件,各种会议的记录、纪要,各种相关活动的影像材料,以及各临时设立的土储工作部门的数据、表格,各种相关的报纸专版、试点特刊、公开信、广播稿、电视专题等宣传材料,都要及时整理并归档。大望京之后5个村的腾退搬迁工程中,也是按照这样的思路超前谋划土储档案工作的。在具体实施腾退搬迁的过程中,我们按照不同时间节点召开的会议、听取的汇报、进行的检查,土储档案都是其中的重要考核内容之一。在腾退搬迁工作结束后总结表彰时,土储档案整理归档完成情况也是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指标。

为了提高重视程度和落实效率,党委还专门确定1名领导主抓这项工作。由于认识水平提升,工作部署超前,考核措施严格,土储档案工作的成果也很丰硕,仅大望京村从动议腾退到完成搬迁的4个月内,我们就专门指派腾退搬迁指挥部下设的宣传组、党委信息科以及乡报编辑部的多名同志,反复进入大望京村,跟踪大望京村城乡一体化试点的全过程,全面、完整、真实地将北京市大望京村城乡一体化试点中各个方面的工作忠实地记录了下来,共拍摄录像资料带30盘,拍摄照片资料8000余张,采写新闻报道等30余万字,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二、加大投入力度,切实搞好土储档案的基础建设

建筑领域有两句话,一句叫做“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另一句叫做“万丈高楼,起于平地”。我们知道,搞好基础建设,是做好所有工作的根本性前提。土储档案工作也是一样,没有先期坚实的基础建设,就不会有后期理想的骄人成果。我们乡党委政府在主抓土储档案工作时,主要是从加大投入出发,围绕夯实基础重点做了三件事:

一是健全土储档案工作队伍。要做好土储档案工作,说到底还是要靠素质高、责任心强的人来实现。为此,我们不仅强化了组织领导,选派党委得力干部主抓这项工作,亲自协调、切实解决土储档案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而且根据时间紧、任务重、标准高的要求,专门招聘了1名档案学专业的大学生到乡档案室工作。同时,还分别在推动腾退搬迁工作的综合办公室及10个腾退搬迁专门的工作部,确定了1名土储档案责任人,实施腾退搬迁的6个村,也都明确了相关档案收集整理的专门人选和村级主管领导。这样,就健全了这个阶段性档案收集整理的队伍,形成了一个乡、村纵横联动的土储档案工作网络,为实现土储档案任务分解到人、责任落实到人和无死角、无漏洞、全过程、全覆盖的土储档案收集、整理、归档、检查、提升目标铺平了道路。据不完全统计,直接参与我乡6个村土储档案整理工作的人员超过了30人。

二是改善土储档案工作硬件。配齐硬件设施,同样是做好土储档案工作的必要条件。随着土储工作的全面展开,大量的新档案集中涌进,为解决档案库房紧张的状况,乡领导经过协调,在主办公楼腾出一间领导办公室,作为乡档案室的新增库房,并购买了22组档案柜,为土储档案储存创造了条件。此外,还更新了电脑,为提高档案信息化的工作效率起到了良好的保障作用。

三是规范土储档案工作措施。要做好土储档案工作,硬件的设施配备是必要性条件,软件的工作措施就是关键性环节。我们在健全土储档案工作队伍,提升硬件设施水准的基础上,在土储档案工作的具体内容、程序规范、制度措施等基础工作方面也进行了探索。主要是根据本乡和腾退村的自身特点,因地制宜地开展新领域建档、规范化管理。一方面,收集整理城乡一体化建设暨土储进程中形成的各种档案资料,真实完整地记录和服务城乡一体化建设发展这一历史进程;另一方面,从制度上规范管理,从档案收集范围、管理规程、信息化建设、人员培训等方面加强档案制度建设。特别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朝阳区档案局的工作安排为抓手,紧密围绕乡党委、乡政府确定的中心工作,充分发挥档案工作在腾退搬迁、安置上楼、社会保障、产权改革等进程中的重要作用,赢得了全乡干部群众的认可。

三、创新工作思路,致力发挥土储档案的服务功能

记录历史,写真时代,这是长久以来人们认可的档案的主要功能;挖掘和发挥档案的现实服务功能,则是新时期档案工作的一个重要方向。目前,我们正在推动土地储备,加速农村城市化,推进城乡一体化,这是一个从农村管理向城市管理的快速过渡时期,是城乡结合地区经济快速发展民生大幅度改善的重要历史阶段。随着土储工作暨拆迁腾退工作的全面展开,大量的利益冲突和矛盾纠纷,特别是一些历史遗留问题都凸现了出来,作为乡级党委政府必须高度重视认真解决这些难题,才能确保安定和谐的地区社会环境不被破坏,这时档案工作的重要作用和功能又显现了出来。2009年以来,随着城乡一体化暨土地储备工作的推进,进入了政府部门和普通群众的查档高峰期。至2010年6月,接待档案查阅使用526人次,提供利用档案3688卷(件),复印档案3236页。可以说,土储及相关档案为乡机关中心工作及各项职能部门工作提供了大量依据,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是为顺利开展土储拆迁工作提供准确的宅基地依据。在城乡一体化拆迁腾退进程中,农村宅基地档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严格执行区档案局关于宅基地档案利用的规定,及时为腾退办公室提供存在争议宅基地的相关档案,为尽快解决争议、加快腾退步伐起到了关键作用。截至目前,在大望京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中,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指导下,望京村拆迁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顺利完成,共收集档案1445卷,为圆满完成望京村拆迁工作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这些整理好的档案为日后的审计工作、法院判决纠纷提供了真实的数据,到目前为止,利用望京拆迁档案2000余卷,其中为区审计局提供档案1500余卷,为解决北皋、东营、索家村、善各庄、崔各庄村拆迁疑难问题提供望京拆迁档案500余卷。同时,土储相关档案还为拆除违法建筑、接受上级相关部门的审计提供了权威的依据。

二是为土储产权制度改革、机关管理等提供详实资料。我们大力加强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形成的档案资源的收集工作,尤其是加强对城市化进程中新产生的农民就业、拆迁、社會保障、集体资产处置等重点档案的收集,对依附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存在的地情资料、人文史料等进行了抢救。同时,为机关管理等提供详实的档案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行政成本。其中通过调阅基建档案为乡机关节约资金数十万元,为核定在册工作人员工资提供1984年至2008年会计凭证1千余卷。

三是发挥档案在解决纠纷构建和谐方面的重要作用。自2009年到2010年上半年,档案室为大望京、北皋、东营、索家村、善各庄、崔各庄村拆迁解决户口、购房等疑难问题,为公民解决房产本丢失、房产纠纷、遗产证明等实际问题,提供了权威的依据,促进了许多难题的解决。

四是充分发挥好档案留存历史、传承文化的作用。在拆迁腾退过程中形成的档案无疑是城市化进程的真实历史记录,一旦失去就永远无法弥补,因此拆迁腾退档案的规范管理就显得尤其迫切和重要。2009年以来,我乡档案室为撰写村史、乡志提供了翔实的数据和权威的依据,提供利用档案1800余卷。目前,东营、北皋、善各庄等涉及拆迁腾退的自然村的村志工作正有序开展。此外,针对村民腾退搬迁后对历史的怀念,乡档案工作在这方面也有所加强。前段时间,就有望京村民来到档案室希望要一些望京拆迁前的照片,准备回迁上楼后把照片放大放在家里。我们还特别启动了征集“老物件”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共鸣和响应。

关于三圣乡城乡一体化的调查报告 第5篇

为更好更全面的了解三圣乡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和取得的成果,学校组织我们对三圣乡红砂村进行了一次实地的专业见习考查。三圣乡,位于四川省成都市东南部,东与龙泉驿区接壤,南与双流县相接,西连柳江办事处,北邻成龙办事处。全乡幅员面积14.17平方公里,总人口1.55万人,辖有10个行政村,73个合作社。现将调查结果做如下报告:

一、土地流转模式

三圣乡红砂村土地流转模式就是在保证土地总面积不变,耕地性质不变,粮食产量不变的前提下,把土地的处置权、使用权、收益权、经营权等分开。村民可以把自己的土地租给别人,然后再在村里后者去城里替别人打工,工钱大约每天20多块,并且还有保险。

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并引进外来龙头企业,耕地流转给种植。在充分利用紧邻大城市的地缘优势,以及传统的花卉种植历史,因地制宜地发展旅游观光产业,推进城乡一体化,创造性地打造了花乡农居、幸福梅林、江家菜地、东篱菊园、荷塘月色“五朵金花”,2006年被国家旅游总局评为AAAA级风景旅游区。所有这些都是在政府的引导下在自愿和平衡各方利益下的前提下进行的,还要签订《土地转让协议》的。对农地土地出让权的转让协议,规定时间不等,并设上限(国家规定为30年)。使用年限满期以后,原则上政府对于甲乙双方的租赁关系是农民自愿流转给新型的集体经济组织。再由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和市场方再次流转。农民流转了土地,但是土地经营权并没有丧失。农民可以把土地经营权折算入股,每五年递增10%。可以通过分红来取得回报。

二、农家乐经营状况

红砂村“花乡农居”是四川省唯一一家以川西民居风情与花卉文化为特色的国家从级景区、首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在红砂村,共有上百家餐饮休闲企业,其中星级以上的农家乐占相当大的比例。现已形成“绿荫葱茏掩竹篱,花香悠然入院墙。堂前品茶听鸟叫,水榭荷边赏月光”的田园美景。

三圣乡农家乐将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有机结合起来,房屋是在原有农房的基础上采取农户出资和政府补助的形式,以低廉的价格吸引旅游者前来吃、乐,修

养身心。经营农家乐的有当地的居民,也有外来的承包者,其中比较出名的是一家叫“曾家花园”的农家乐,并且还上过中央电视台的《小崔说事》,更有国家领导人和省领导人都来此做过客,这个农家乐是3星级的,经营者是这个房屋主人的女儿女婿,女儿女婿以每年5万的租金租得这套房屋的使用权,并反聘父母为自己打工,结算工资。大约红砂村有劳动力1743人,在村里的花地里和农家乐帮人打工的约800人。其实大多数的农家乐的经营模式就是这种状况,实行产、供、销一体化,观光、旅游、休闲、度假、购物、美食、消费一条龙。

成功打造出“五朵金花”模式,因地制宜,分别将幸福梅林定义为“民俗村”,江家菜地“雕塑村”、东篱菊园“摄影村”、荷塘月色“画家村”,更提升了品味,充分利用了各个地方的特色,将效用最大化。

三、农民的安置状况和补偿措施

在红砂村土地转让后,就似乎回到了集体经济的时代。但是不同的是,农民的收入是各自为政,收获自己的囊中。收入来源主要是租金(农用地和农房)、地金(插花)、薪金(花卉)、保障金(医保和养老保险)。在土地转让后,有些村民在赚钱了,就会到城里去买房来居住。而那些不愿搬走的村民是采取就地安置的办法,给他们集中建房居住。

人多地少和分散低效的传统“小农”生产,导致了农民的“不充分就业”,产生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土地向规模化经营集中,可使农村富余劳动力由低效益的“不充分农业就业”向“比较充分的农业就业”转变。同时也能解放一些劳动力转向城市发展,据调查,三圣乡大约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了近6000个工作岗位。

三圣乡政府先后投入8000多万元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和环境的改善,使得农民资产增值,土地年租金由原来1500元/亩增加到2000元/亩,小院租金由每年3万元升至10万元。一年吸引社会资金投入达3000多万元。而农房在改造时政府的补助是每户约1.5-2万元,主要是外墙、门窗、屋顶。对经营农家乐家庭购置的餐桌、椅子、床铺、遮阳伞等经营用具实行50%直补,每户约直补5000-10000元。农房通过改造,每户政府直补约2-3万元。

四、农民的医保、社保解决办法

三圣乡之所以奇迹般转变的原因就是:最大程度上保证了农民利益可持续发

展的土地流转,以及全面农村社保、医保体系的建立。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锦江区让失去土地的农民参加社保医保,并且政府还要给予部分财政补贴。在红砂村,凡是18周岁以上的农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由区、乡两级政府补贴20%,村民个人负担80%;农民基本医疗保险缴费办法参照城镇职工标准执行。而社保体系,一开始是采取“自愿+强制”的方法,在第一批购买者第二月收到了278的养老保险金后,人们就变得很踊跃了,基本上就都变成了自愿了。

四、几点建议

1.培育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做大产业和土地流转规模。

2.相关部门加强对农家乐的市场领导,扩大规模化效应,减小散户经营。

3.各个农家乐里的娱乐设施应换新的设备,户外运动设施可以增多点。

乡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总结 第6篇

一、领导重视,认真整改,查漏补缺。

针对县创卫办对我乡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第一阶段提出的“居民楼无化粪池、排水沟,生活污水横流,污染环境”的问题,我乡立刻召开党政办公会,专题研究整改方案,积极规划实施石牛街生活污染、粪便处理的工作。经党政办公室讨论一致同意:绿化植树80株;新治理污水沟300米;化粪池50口,351立方米;今后集镇房屋要做到雨(污)水分离,建沼气池或化粪池,严禁直排。直至目前,绿化植树80株、治理污水沟300米已全部完成。化粪池正在积极的修建中,并将于近期内全部完工。>

二、狠抓落实,(水路)河道整治取得成效。

根据《井研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专项行动整治通知》的精神,结合我乡实际,组建了由乡长梅俊德同志等9人组成的专项治理工作小组,由乡长梅俊德同志负总责,刘建东同志负责水路河道环境的治理,廖宗燕同志具体负责自来水站的环境卫生治理工作。

书写标语四幅,召开会议贯彻落实到位。各单位行动快,行动好。乡政府于二00九年七月七日、八日分别对沙溪河、自来水站进行了全面的检查。总体良好,河道、水库、山坪塘均无水葫芦、水白菜、浮萍、垃圾等漂浮物。检查组刘建东副乡长带队检查了沙溪河水库及山坪塘,由廖宗燕委员带队检查了自来水站和哑巴塘,对检查单位所做的工作给予了肯定,同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要求和具体的措施。

三、重拳出击,道路交通环境大改善。

根据省、市、县各级部门的安排部署整治城乡环境,我乡迅速成立了以高铃清副乡长为组长,刘国良、范有水和但汉稳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对辖区内道路行车秩序,停车秩序以及交通安全设施设置,制定详细的方案,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在道路行车秩序的管理上,我乡依法严惩交通违法行为。305线和石牛街到各村农村公路机动车守法率达到了85%以上,非机动车守法率达到了80%以上;营运车辆规范有序,营运载客汽车检验合格后行驶,无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及由交通违法行为引发的道路交通事故,做到合法营运、礼貌营运;道路有序畅通,经营户统一设置在自己门市前停放整车,不准停放在公路上。

在停车秩序设置管理上,设置停车场,由户管理,并签订相关责任书。

在交通安全设施设置上,交通标志做到了标线设置符合国家标准,设置全部到位;交通隔离设置做到了科学、合理、美观,对公路沿线控制区内非法设置交通标志牌全部进行了清理。

四、强化宣传,稳步推进“八进”工作。

我乡成立以乡党委书记李有才、乡长梅俊德为组长,副乡长刘建东、高铃清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以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目标为工作目标,成立由针对性的专项工作小组,充分发挥各单位、各部门的带头作用,改善我乡的环境面貌。

在这一阶段中,在全乡各村、各单位、社区中广泛开展“我参与、我出力、我分享,创建整洁、规范、优美、和谐的城乡环境”主题活动;进一步组织广大干部职工、村居民主动参与节能减排,节约每度电,每张纸、每滴水,创优美环境,文明机关活动;社区居民和单位切实做到‘门前三包“(包秩序、包绿化、包卫生)“院内四自”(自搞卫生、自建环卫设施、自育花草树木、自管单位秩序)搞好社区卫生死角保洁管理,规范车辆停放,引导居民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树立公共卫生意识;大力开展家庭卫生活动。家庭经常参加公共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室内器具摆放整齐,窗明几净,院落整洁,不违章饲养家禽家畜;提高农民群众环保意识,有效控制农村环境污染,改善生产、生活环境,实现“一减二控三保”(减少农药用量,控制有害生物危害,控制农药残留,保人畜安全,保护农作物及其产品安全,保护生态环境安全)。加强监督检查、定期开展评比。进村社、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进家庭等活动每半个月评比,实行交叉检查,连续排名后两位进行职责追究。

五、今后努力方向。

在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以来,我乡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照上级要求和先进乡镇的经验,仍有不小差距。下一阶段,我们决心,认真对照标准,继续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力度:

(一)继续强化领导,进一步提升城镇环境生态水平。认真实施环境规划,并不断修正完善;积极探索循环经济模式,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在农村,“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的现象还较普遍地存在着,环境治理的滞后与社会和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极不适应。继续加大环境基础投入,不断优化城镇面貌。

(二)继续强化环境宣传,进一步提高全民环境意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必须动员群众、群策群力。创建环境优美乡镇工作必须广泛动员,全民参与。要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加强宣传工作,使广

大群众都意识到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对每个人都非常重要,自觉参与到治理中来。一是要结合活动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环保宣传活动。广播电视充分发挥喉舌作用,以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环保教育宣传,不断扩大社会的宣传面,消除宣传的死角;二是争取有关部门到我乡举行环保宣传教育挂图展,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三是在小学生中开展教育活动,以此带动小学生对环保活动、科技创新活动的兴趣和参与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四是在各企业开展厂容厂貌整治达标评比活动,使群众充分认识到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不仅仅是口头上,而且要落实在行动中。让群众感觉到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从而营造浓厚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气氛。

(三)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必须领导带头、责任到人。要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各项工作,必须强化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领导小组,建立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推进工作负责制。必须制定责任制奖惩办法,按照县上文件要求制订具体的工作计划、方案,重点突出,措施具体,定期完成。

(四)继续加强污染控制环境管理。进一步改善环境质量。从源头控制,抓污染治理;促清洁生产,大力推广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进一步增强环保执法力度。勤于检查监督,确保环保设施正常运行,工业“三废”达标排放;勇于碰硬,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

城乡一体化工作总结 第7篇

2009年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总结

暨2010年工作思路

2009年,我局按照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目标和台帐要求,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化污染减排,实施“创模”和生态建设,抓好建设项目管理、农村小康环保行动、环境辐射管理、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土壤污染调查、环境能力建设和环境信访等八项工作,全局干部职工统一思想,团结拼搏,振奋精神,努力工作,确保了全年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

一、2009年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2009年,对照省、市环保综合整治任务和“128”环保工程确定的工作目标,我局强化污染减排,实施“创模”和生态建设,抓好建设项目管理、农村小康环保行动、环境辐射管理、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土壤污染调查、环境能力建设和环境信访等八项工作,全局干部职工统一思想,团结拼搏,振奋精神,努力工作,确保了全年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

1.环境综合整治和污染减排。对省市确定的环境综合整治企业,由班子成员分包企业,实行台帐式管理,逐项督办落实。通汇摩托配件和济世药业2家企业完成废水深化治理,通过环保验收。对公美集团和恒利肥业2家企业下达停产整治通知。中原特钢粉尘治理后续工程已完成。济钢完成4烧结机头粉尘深化治理工程。金马焦化、万洋冶炼等4家企业完成非电行业脱硫技改工

#程。完成重点污染源废水废气自动监控设施更新改造14套。污水处理厂和沁北电厂中水回用工程正常运行并进一步加大废水处理量和中水回用量。方升化学完成废水治理回用工程。预计全年可削减二氧化硫7200吨、化学需氧量1900吨,蟒河南官庄出境断面水质和城市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达100%。截止11月底,城市空气优良天数300天,占89.6%,环境质量进一步好转。

2.铅超标防治。今年8月份,陕西凤翔、湖南武冈铅污染事件发生后,我市把铅超标防治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立即开展相关调查,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主动应对,积极防范。8月24日,督促全市32家电解铅企业和3家企业烧结机炼铅工艺全部停产到位。配合省环保厅派驻的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省环境科学研究院5名教授级专家,对豫光金铅、金利冶炼、万洋冶炼的污染源和涉铅企业周边环境中的土壤、地表水(地下水)、环境空气、农作物等进行加密监测。结果表明,地下水及地表水未发现重金属超标现象,土壤、农作物和环境空气中重金属超标主要集中在铅企业周边1公里范围内(浓度呈梯度下降趋势)。制定防治铅超标应急预案,邀请环保专家,通过报纸、电视、宣传手册等形式,向群众宣传铅超标的原因、治疗办法和防护知识,消除群众的恐慌心理,让群众明白铅超标可防可控可治。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对电解铅(合金铅)企业深化治理的意见》,对富氧底吹以外的铅冶炼设备一律停产整顿。委托技术单位,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估,对涉铅企业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回顾性评价,提出具体的铅超标防控建议。邀请国家和省级专家,组织召开环境影响后评估 方案审查和技术咨询会议。根据后评估结论,进一步规划综合治理铅超标的具体措施,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内的土地全部由企业租用,建设防护林带。启动企业周边防护范围内的群众搬迁工作,监管涉铅企业进一步深化治理,从根本上降低污染负荷,提升环境安全水平。

3.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工作。根据环境保护部调整后的“创模”考核体系,我局委托有关部门对“创模”规划进行完善。在对城市污水处理厂、沁北电厂等重点企业进行现场勘查的同时,搜集相关资料数据,对各项指标落实情况及时进行更新。目前,“创模”规划经3次修改后已通过评审。重点治理工程方面,中沃饮料综合技术改造工程治理完工;豫光金铅废水综合治理二期工程年底完工;恒利肥业已停产。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方面,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建成并申请省厅验收。垃圾处理场渗滤液工程已完工申请试运行,沼气发电工程主体已完工。污水处理厂一期实现双沟运行,二期工程已开工建设。新增沼气用户11788户,新建大型沼气池5座。“两气一水”工程铺设管道20.06公里,城市污水管网工程铺设排水管道27公里。对照环境保护部调整后的26项“创模”考核指标,我市有23项指标达到国家考核要求,已向省厅申请“创模”预验收。

4.生态市建设。今年是生态市建设的开局之年,我市在“创模”的同时全面启动生态市建设,将年度任务逐级分解,签订责任书,与“创模”目标同部署,同督导,同考核。协助完成河口村水库建设涉及的自然保护区调整范围卫星核查问题的现场调查 确认工作。承留、五龙口、梨林3镇已通过省级环境优美镇验收,完成王屋、思礼等2镇创建国家级环境优美镇的核查工作。督促养殖场加快限期治理进度,王屋清虚奶牛场和梨林裴城养殖小区等5家养殖场通过环保验收,13个行政村申报国家级生态村。35个省级生态文明村和60个市级生态文明村完成创建任务。扎实做好尾矿库企业的环境安全监督检查工作,督促5家尾矿库企业整改到位。圆满完成秸秆禁烧督查,荣获市“三夏”、“三秋”秸秆禁烧督查工作先进单位。

5.建设项目管理。严格建设项目环境管理,落实环保“三同时”制度,共报省环保厅审批项目9个,总投资213017万元,其中环保投资15278万元;市批项目203个(其中报告书2份,报告表168份、登记表33份),总投资463415万元,其中环保投资10456.4万元。对34个不符合产业政策要求、选址不合理的项目予以否定。对堽头村付素霞电镀厂、梨林制革厂等14家企业下达停电通知。全年我市投入试生产或生产的项目共105个,其中省批项目3个,验收项目81个。扎实做好“企业服务年”活动,推行“延时服务、预约服务”制,积极解决分包的济钢等7家企业的环保问题,全力服务方升化学氯乙酸、中博多晶硅等项目的环评审批工作。2个产业集聚区规划环评已报省厅评审。跟踪服务省百户重点企业,主动为豫光金铅、豫港焦化等企业新上项目提供服务。

二、2010年总体工作思路

2010年,我市的环境保护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加快 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强力推进涉铅企业专项整治,强化污染减排,着力抓好“创模”和生态市建设,集中解决好群众关注的环境热点难点问题,促进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1.强力推进涉铅企业环境专项整治。按照环境保护部和省环境保护厅“支持一批、整治一批、关闭一批”的原则,对涉铅企业进行深化治理。豫光金铅、万洋冶炼、金利冶炼3家企业要按照环境保护部新的清洁生产标准重新进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要强化铅冶炼烟气尘综合治理,深化铅冶炼废水综合治理,强化现场管理,减少污染物排放。调整涉铅企业周边的土地功能,大气环境防护距离1000米范围内要选择对重金属有吸附作用的乔木类树种,3月底前完成防护林带建设。对电解铅(合金铅)企业的整治,根据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对电解铅(合金铅)企业进行深化治理的意见》(济政办„2009‟70号)要求,严格履行验收手续。蓄电池企业要实现自动熔铅,机械化铸板、涂板,所有排尘点加装收尘设施,含铅废气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涉重金属生产废水处理达标后回用,不得外排。

2.强化污染减排。根据国家污染减排考核办法,结合我市实际,健全完善污染减排指标统计、监测和考核三大体系,采取结构调整减排、治理工程减排、监督管理减排等措施,多措并举,强力推进,确保全年削减二氧化硫7100吨、化学需氧量1955吨,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10天以上,蟒河出境水质化学需氧量浓度控制在40mg/L以内,氨氮浓度控制在8mg/L以内,城市集中饮用水源地达标率100%。3.环境影响评价管理。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及相关行业的准入条件,严格限制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建设。积极发挥环评审批的把关作用和调控功能,在项目审批中,切实做到支持先进的,制止落后的,严格控制技术装备水平一般且污染物排放量大的建设项目;对省市重点建设项目及时跟进,主动超前服务,坚持“有限容量保重点,一般项目靠挖潜”的原则,将有限的环境容量向重点项目倾斜,积极推进产业集聚区项目落地。

4.农村小康环保行动。全面推进城乡环保一体化进程,强化农村环境保护。大峪、邵原创建国家环境优美镇;建成20个省级生态文明村和30个市级生态文明村。

5.服务重点项目。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全力支持涉重金属企业的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创新工作机制,简化审批程序。坚持重点企业走访制度,及时掌握重大项目进展情况,快速推进环评进度。坚持“有限容量保重点、一般项目靠挖潜”的原则,将有限的环境容量向重点项目倾斜。

乡城乡一体化工作总结 第8篇

关键词:城乡发展一体化,产业转型,都市产业

0 引言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 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城乡发展一体化。2015 年山西省下发了《山西省新型城镇化规划 ( 2015 年—2020 年) 》, 要求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 构建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因此, 乡村的发展既关系着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推进, 也关系着城镇化发展的进程, 而发挥城乡规划的引领作用, 是促进乡村发展的必然前提。

城乡发展一体化战略旨在破解我国历史悠久的城乡二元结构,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太原市作为山西省的省会, 有责任、有义务先行先试。根据2014 年省委书记王儒林的讲话精神, 要科学推进城镇化, 充分发挥城市规划的引领作用。太原市制定了42 个规划引领作用的工作方案, 《太原市小店区刘家堡乡总体规划 ( 2015—2030) 》就属于“完成市区范围内的控规全覆盖工作, 加快市区内镇 ( 乡) 规划覆盖”这一工作方案。由于产业是基础, 所以本文仅对刘家堡乡的产业转型方面进行了探讨。

1 乡镇概况

刘家堡乡位于太原市南部, 隶属于小店区, 距市中心直线距离约25 km。该乡西、北隔汾河与晋源区相望、南接清徐县、东邻北格镇。乡域面积为45. 87 km2, 全乡辖13 个行政村, 人口约3. 7 万人, 2014 年年底常住人口的城镇化率为6. 3% 。目前全乡未有土地划入太原市中心城区范围, 是典型的城市近郊型乡镇。

通过调查, 乡镇年龄结构属于瓮坛形, 其中0 岁~ 14 岁人口占20% , 15 岁~ 59 岁人口占60% , 60 岁以上人口占20% 。和全国欠发达乡镇类似, 全乡现有人才匮乏, 其中: 小学及以下人口占35% , 初中文化水平占40% , 高中及中专人口占22% , 大专、大学及以上仅占3% 。

由于城乡收入的差异性, 刘家堡乡也是劳务输出比例较高的乡镇, 目前全乡户均人口约3. 3 人。根据问卷调查, 全乡平均每户外出务工约1. 1 人, 有约97% 的打工人员在太原及周边地区, 3% 的在深圳、上海等沿海地区, 平均外出时间为4 年~ 6 年, 多数人都有回流意愿。

因此, 实质性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推进健康城镇化发展, 需要乡镇利用独有的区位优势, 大力依托现有用地资源 ( 基本农田) , 整合现有的建设用地, 发展都市农业、低污染的大型企业及以家庭作坊形式的私有企业是走出现有困境的唯一出路。

2 产业转型战略

2014 年, 全乡总收入15. 3 亿元, 一、二、三产业产值占生产总值比重为25 ∶ 48 ∶ 27。通过现状调研, 全乡产业用地总计约为2 460 亩, 仅占乡域总用地的3. 6% , 而且大部分存在分布零散、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单一、附加值低等问题。

因此, 乡镇亟需一个宏观的产业发展思路, 在保存现有优势的情况下, 逐步转型, 成为为太原市和晋中市服务的乡镇。

2. 1 将优势转化为发展动力

依托刘家堡乡的土地优势, 通过提高绿色食品的高附加值, 将农业转化为当地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 将种植优势转化为当地的经济优势和吸引资本; 利用太原市的扩散效应和辐射作用, 通过产业转移、技术转让、资本输出和信息传播等, 实现城乡产业一体化。

2. 2 坚持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

由传统型和城郊型农业逐步转变为都市型农业, 紧密依托和服务太原市和晋中市, 通过农业的集群专业发展, 建立起特色明显的区域性支柱产业; 发展一批农业园区和专业村、专业大户, 实现农产品的精加工、深加工和多次转化增值, 实现一、二、三产业相融合, 拓展产业链条, 最终提高经济效益。

2. 3 实现专业化管理和经营

优化并重组刘家堡乡土地资源、交通资源及劳动力资源等各种生产要素, 由粗放式管理和运营, 逐步实现企业化管理和市场化服务, 以太原市和晋中市为主市场, 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模式, 逐步实现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生产经营体系, 同时通过发展中小企业, 实现当地就业。

3 产业布局规划

3. 1 第一产业

刘家堡乡全乡有耕地45 488 亩, 不仅占乡域总面积的66% , 而且也占到了小店区耕地面积的29% , 因此作为优势明显的第一产业, 要继续坚持家庭经营在农业中的基础性地位, 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鼓励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场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 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按照巩固和提升农业发展的战略, 加大结构调整力度, 以市场为导向, 大力优化种植结构, 打造有机农业品牌, 引进农业新技术和新机制, 发展农业深加工, 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 结合太原市的远期空间布局, 参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标准, 可在刘家堡乡选址并建设一批用地相对完整且具有一定规模的城郊农业园区, 逐步完善刘家堡乡的农业网络体系, 向科技研发、交易展示、科普培训、旅游观光等方面进一步拓展深化, 从而促进农业新技术的示范推广, 增加农民收入, 推动新农村建设, 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

规划思路: 结合东、西草寨打造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基地;以东里解村、西里解村为重点扶持村庄, 建设现代化、规模化农业种植示范基地; 整合现有养殖用地, 发展以山羊、生猪、奶牛、山鸡等为主的畜牧产业。

3. 2 第二产业

刘家堡乡的第二产业主要利用农副产品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的特点, 发展生态食品、绿色产品加工等绿色产业, 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增加农业经济效益。

规划思路: 重点依托王吴村、洛阳村及南马村的现有产业优势及土地优势, 逐步整合现有企业并通过扩容、提质优先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手工业及低污染企业, 形成乡域中小企业园。同时通过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和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 在生产过程中为农产品及其他产品在原有的价值上赋予新的价值, 充分把资源优势和品牌优势结合起来, 逐步建成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网络化的加工和销售网络, 使刘家堡传统工业迅速实现提档升级。

3. 3 第三产业

发挥邻近太原市的地理区位优势, 大力发展都市农业、商贸、养老及物流运输等产业。尤其是加快推进刘家堡乡都市农业的发展, 使其能较好的为太原市及周边城镇居民提供回归田园、休闲旅游、农事活动体验、科技科普等场所和机会, 从而带动与农业相关的商业、旅游、饮食、文化和教育等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其次是加快推进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和流通节点建设, 构建高效畅通、安全有序的农产品流通体系。

规划思路: 在乡政府驻地加快发展以基础服务、个人消费服务、公共服务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 推进特色小镇建设, 增强集镇的服务职能; 充分利用丰富的农业资源, 在东草寨村、西草寨村、西柳林村、监军庄村培育发展观光休闲农业、家庭特色农家乐等旅游产品, 同时加大对乡政府驻地“院落”文化的保护、挖掘和开发力度, 使其成为乡域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4 结语

在当前快速城镇化的进程中, 欠发达乡镇产业转型往往最棘手的问题是人才和资源的流失, 因此城乡要素资源的合理流动, 是城乡健康和谐发展的终极目标, 是真正实现城乡“双赢”的有效策略。

城乡发展的一体化需要彻底转变过去重城轻乡的传统思维, 要从深入了解乡村基层和农民做起, 需要做出适合中国乡村特点和反映中国当代农民需求的乡村规划, 需要更多学者和专家的共同努力, 共同为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以及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冯建.乡村重构:模式与创新[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2.

[2]吕明伟.为城镇化设计都市农业[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5.

上一篇:手术室护理方案下一篇:数字化时代人文精神的反思与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