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鉴赏考核大纲

2024-07-30

文学鉴赏考核大纲(精选7篇)

文学鉴赏考核大纲 第1篇

《文学鉴赏导引》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编号:B21015025

2、课程英文名称:Guide to Literary appreciation

3、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4、课程总学时:32(其中:理论学时32;实践学时0)

5、学分:2

6、适用专业:广播电视编导

7、考核方式:考试

二、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本课程是文化素质教育课。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心理素质四个方面,其中思想道德教育素质是灵魂,文化素质是基础,专业素质是骨干,心理素质是保障。我们所进行的文化素质教育工作,重点指人文素质,主要是通过加强大学生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提高全体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加强高校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本课程即致力于培养并巩固学生对于文艺作品的审美能力,通过对文学作品深层次的解构分析,提高学生对文学活动、文学审美的敏感度,从而达到将来对文学文本的建构。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了解基本的文学活动,包括文学的诸多要素及其形成过程,从而完成对中外经典文学得以延绵发展的初步认识;应使学生理解关于文学鉴赏的基本原理,包括文学鉴赏这一活动的性质及其心理过程,完成所谓文学鉴赏即具体文本的鉴赏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使学生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本课教学要达到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掌握对文学以及文学鉴赏基本术语及具体文本的示例性分析,从而能独立完成具体文本的解构和建构。

四、课程主要内容和学时分配

第一章

导论(2 学时)

教学目的:通过对文学鉴赏基本内容的学生,应使学生了解文学鉴赏的性质、过程、要求等基本内容。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文学鉴赏的性质、文学鉴赏的过程、文学鉴赏的要求(2)重点内容:文学鉴赏的过程与要求(3)难点内容:文学鉴赏的要求 基本要求:

(1)了解文学鉴赏这一术语名词及其属性;(2)理解文学鉴赏的性质;(3)掌握文学鉴赏的要求。

第二章

诗歌鉴赏(4 学时)

教学目的:通过诗歌鉴赏基本知识的概述,方法的介绍,部分范例的解读,完成对诗歌鉴赏的认识与把握。教学内容:(1)主要内容:诗歌、诗歌鉴赏基本知识概述,诗歌的鉴赏方法,经典作品解读;

(2)重点内容:诗歌的鉴赏方法;(3)难点内容:古今中外经典诗歌鉴赏。基本要求:

(1)了解诗歌的性质、类别以及特点;(2)理解诗歌语言、意境、情感.;(3)掌握诗歌鉴赏基本方法。

第三章

散文鉴赏(4 学时)

教学目的:通过散文、散文鉴赏基本知识的概述,散文鉴赏的基本方法,部分范例的解读,完成对散文鉴赏的了解与掌握。教学内容:(1)主要内容:散文、散文鉴赏基本知识概述,散文的鉴赏方法,经典作品解读;

(2)重点内容:散文的鉴赏方法;(3)难点内容:经典散文鉴赏导读。基本要求:

(1)了解散文基本知识及特点;

(2)理解散文的情感美、含蓄美、构思美、语言美.;(3)掌握散文鉴赏基本方法..。

第四章 小说鉴赏(4 学时)

教学目的:通过小说基本知识的概述,小说鉴赏的方法介绍,部分范例的解读,完成对小说鉴赏的理解与掌握。教学内容:(1)主要内容:小说、中外小说发展历程概述,小说的鉴赏方法,经典作品解读;

(2)重点内容:小说的鉴赏方法;(3)难点内容:经典小说鉴赏导读。基本要求:

(1)了解小说基本知识及其发展历程;

(2)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塑造、情节和结构、作品主题、语言特色艺术.;(3)掌握小说鉴赏的基本方法。

第五章

戏剧鉴赏(4 学时)

教学目的:通过戏剧基本知识的概述,戏剧鉴赏的方法介绍,部分戏剧的解读,完成对戏剧鉴赏的了解与理解。教学内容:(1)主要内容:戏剧、中外戏剧基本知识概述,戏剧的鉴赏方法,经典戏剧文本解读;

(2)重点内容:戏剧的鉴赏方法;(3)难点内容:经典戏剧鉴赏导读。基本要求:

(1)了解戏剧基本知识;

(2)理解戏剧冲突美、人物性格美、戏剧结构艺术.;(3)掌握戏剧鉴赏的基本方法。

第六章 影视文学鉴赏(4 学时)

教学目的:通过影视文学的基本特性、性质和特点、分类,影视文学鉴赏的方法介绍,部分作品解读,完成对影视文学鉴赏的理解与把握。教学内容:(1)主要内容:影视文学基本知识概述,影视文学鉴赏方法,部分影视文本解读;

(2)重点内容:影视文学的鉴赏方法;(3)难点内容:经典影视文学鉴赏导读。基本要求:

(1)了解影视文学基本特性、性质和特点以及分类;

(2)理解影视文学中的画面造型美、情节和矛盾冲突,个性化的人物性格、影视文学作品的结构节奏特点,表现手段;(3)掌握影视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

第七章

网络文学鉴赏(4 学时)

教学目的:通过网络文学的基本特点、审美特点,网络文学鉴赏的方法介绍,部分网络文学作品解读,完成对网络文学鉴赏的了解与掌握。教学内容:(1)主要内容:网络文学的基本特点、审美特点,网络文学鉴赏方法,部分网络文学作品解读;

(2)重点内容:网络文学的鉴赏方法;(3)难点内容:现有经典网络文学鉴赏导读。基本要求:

(1)了解网络文学的基本特点、审美特点;

(2)理解网络文学调动感官系统全方位感受、欣赏与创造相结合的艺术;(3)掌握网络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

第八章

通俗文学(2 学时)

教学目的:通过通俗文学、通俗文学基本知识概述,鉴赏方法的介绍,部分作品的解读,了解通俗文学的鉴赏路径与意义。教学内容:(1)主要内容:通俗文学概述、通俗文学鉴赏方法,部分通俗文学鉴赏导读;(2)重点内容:通俗文学的鉴赏方法;(3)难点内容:部分通俗文学文本鉴赏导读 基本要求:

(1)了解通俗文学;

(2)理解通俗文学故事选材、情节、人物形象、主题选取与构造的艺术;(3)掌握通俗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

五、实践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六、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基于通识教育基础课程《大学语文》关于文学素养的铺垫,而面向后续的影视相关类课程以及编剧类课程,亦又是其它课程的重要基础储备课。

七、推荐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教材:贺明亮.文学鉴赏.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年5月第1版。参考书:杨毓敏等.经典文学鉴赏.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11月第1版。

八、其它说明

本课程部分章节课时随着教学进程可能会做出相应调整。

执笔人:何英 审核人:

院(系、部)教学主任:

制订时间:2013年9月5日

文学鉴赏考核大纲 第2篇

课程编号:17250

适用专业:公选课 学 时 数:32

学 分 数:2 先修课程:

考核方式:论文

执 笔 者:庹立明

编写日期:2007年3月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属于艺术素质类限定性公选课,主要针对本科在校生。通过对戏剧作品的欣赏,使学生了解有关戏剧的常识,懂得如何去欣赏戏剧,提高他们的艺术欣赏水平和文化品位,从而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二、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本课程共计十一讲,主要介绍和欣赏外国及中国戏剧作品。

第一讲

2学时

(一)、什么是戏剧:?(理解)25分钟

(二)、戏剧慨说:外国戏剧部分(了解)40分钟

1、巫术与戏剧

2、戏剧发展阶段:

古希腊戏剧、古罗马戏剧、中世纪戏剧、文艺复兴时期戏剧、古典主义时期戏剧、19世纪戏剧、现代戏剧和当代戏剧

(三)、四种戏剧样式介绍(掌握)25分钟

第二讲

3学时

(一)、中国戏剧简介(了解)40分钟

(二)、什么是话剧?(掌握)15分钟

(三)、外国话剧作品介绍一(理解)80分钟 1、人物介绍:莎士比亚

2、莎士比亚话剧作品欣赏(剧情介绍及片段欣赏)1)、《威尼斯商人》 2)、《温莎的风流娘们》

第三讲

3学时

外国话剧作品介绍二

(一)果戈理与《钦差大臣》(理解)65分钟

1、剧情介绍

2、剧作赏析

3、分段欣赏

(二)、米勒与《推销员之死》(了解)65分钟

1、剧情介绍

2、剧作赏

3、分段欣赏

第四讲

3学时

外国话剧作品介绍三

(一)易卜生简介(了解)45分钟

《玩偶之家》剧情简介

(二)、中国话剧介绍(掌握)35分钟

1、新剧之诞生

2、现代话剧的形成

3、走向成熟

(三)剧作家曹禺小传 55分钟

1、《雷雨》剧情简介

2、剧作赏析《雷雨》,欣赏片段

第五讲3学时

中国话剧介绍续

(一)(四)在烽火中兴盛(了解)35分钟 1、抗战时期的演剧活动

2、历史剧的兴盛

3、现实主义的深化

(二)(五)新中国戏剧(理解)30分钟

1、新中国话剧的春天

2、新中国话剧的巅峰之作

(三)(六)新时期戏剧(掌握)30分钟

1、话剧的复苏

2、《报童》剧照更追求戏剧的综合性

3、小剧场戏剧的勃兴

4、五彩缤纷的话剧

(四)剧作家老舍简介(理解)40分钟

1、《茶馆》剧情简介

2、剧作赏析《茶馆》

第六讲 3学时

(一)中国戏曲简介(了解)40分钟

(二)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它最早是从模仿劳动的歌舞中产生的(1)先秦——戏曲的萌芽期。

(2)唐代(中后期)——戏曲的形成期。(3)宋金——戏曲的发展期。(4)元代——戏曲的成熟期。

(三)脚色介绍(掌握)45分钟

第七讲 3学时

(一)歌剧介绍 一(了解)30分钟

(二)人声的分类(理解)30分钟

(三)歌剧中的声乐样式(掌握)50分钟

50分钟(理解)

1、什么是咏叹调

2、欣赏《哈姆雷特》片段

3、《哈姆雷特》简介

4、什么是宣叙调

5、什么是重唱、二重唱、三重唱、合唱

(四)、歌剧中的合唱形式介绍(了解)25分钟

第八讲 3学时

(一)外国歌剧作品欣赏(理解)50分钟

1、《欲望街车》 1)剧情介绍 2)片段欣赏

(二)剧作家小仲马简介(了解)25分钟

(三)《茶花女》剧作赏析(掌握)60分钟

片段欣赏

第九讲 3学时

(一)中国歌剧简介(理解)30分钟

1、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歌剧: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1、介绍

2、欣赏片段

(二)共和国成立以后的歌剧介绍(了解)30分钟

1、继承戏曲传统,代表性剧目《小二黑结婚》。(欣赏片段)

2、以民间歌舞剧、小调剧或黎氏儿童歌舞剧作为参照系,创作新型歌舞剧,其代表作为《刘三姐》。(欣赏片段)

3、以话剧加唱作为自己的结构模式,代表《星光啊星光》。

4、、以传统的借鉴西洋大歌剧为参照系,代表作《王贵与李香香》等

5、以《白毛女》创作经验为参照系,代表作品介绍。

(三)新时期歌剧创作出现的两极分化趋势介绍(掌握)35分钟

1、讲解

2、片段欣赏

(四)歌剧《苍原》介绍(了解)40分钟

片段欣赏

第十讲

3学时

(一)音乐剧介绍(了解)35分钟

1、什么是音乐剧

2、音乐剧的主要流派

(二)音乐剧《歌剧魅影》介绍(理解)50分钟

1、《歌剧魅影》剧情介绍

2、欣赏片段

(三)音乐剧《猫》介绍(掌握)50分钟

1、剧情介绍

2、欣赏片断 第十一讲

3学时

(一)舞剧发展的历史(了解)30

1、芭蕾舞剧的发展阶段?

2、芭蕾欣赏几要素?

3、芭蕾舞剧的艺术结构是怎样的?

4、芭蕾舞剧音乐的特点?

5、芭蕾舞剧中的舞蹈格式有几种?

6、芭蕾舞剧的哑剧手势有什么含义?

(二)柴科夫斯基:舞剧《天鹅湖》(掌握)351、剧情简介

2、欣赏片段

(三)风格多样的中国舞剧(理解)30分钟

(四)、作品介绍及片段 40分钟

文学鉴赏考核大纲 第3篇

一、什么是文学鉴赏?

文学鉴赏与对文学的本质的认知相关。

勒内·韦勒克在其《文学理论》中指出, 文学的本质与“篇章结构的个性表现, 对语言媒介的领悟和采用, 不求实用目的以及虚构性”[1]18相关, “创造”“语言”“审美”“虚构”是其基本要素。他将文学研究分成“外部研究”和“内部研究”两大部分, “外部研究”关注“文学的背景、文学的环境、文学的外因”[1]73, 而“内部研究”则关注“语言的声音层面”“语言结构、风格、文体”“意象、隐喻、象征、神话 (其反义词为“逻各斯”) ”“形式与技巧”“文学类型”“文学史”等[1]174。韦勒克更倾向于内部研究。

美国著名学者M.H.艾布拉姆斯则认为文学作品涉及四个要素:世界、作家、作品、读者。[2]四个要素中“作品”处在核心位置。

就具体的“作品”而言, 作家生平、时代背景、创作心理、社会历史状况、所处思想体系及其他种类艺术的影响等[3], 都是鉴赏和解读文学作品不可或缺的部分。就作品内部而言, 文本语言、形象、技巧、意蕴等层面的品鉴,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认, 时代精神、文化底蕴、民族情感、哲学思想等的理解, 则是文学鉴赏活动的核心。

作者论、文本论、读者论, 大致构成了文学作品鉴赏的三种指向、三种范畴。其中文本的品读鉴赏是文学鉴赏活动的核心。20 世纪以来, 读者反应和批评理论改变了过分专注于文本解读、阐释的走向, 读者的主体性地位得到高扬。不过韦勒克对过分强调读者体验的说法也提出了质疑, 他说:“一首诗只能通过个人的体验去认识它, 但它并不等同于这种个人的体验。”“体验与诗永不相当。”[1]文本“阐释的有效性”问题一直困扰着研究者。文学鉴赏应该既不拘泥文本限制学生的个性体验、解读、阐释, 又不陷入无边无际游离文本的相对主义, 文学鉴赏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

鉴赏是涉及感悟与体验、联想与想象、分析与综合、理解与阐释、评价与批评等的复杂心理活动和审美活动。鉴赏不等同于知识积累, 但是文学史、文学表达技巧、文体常识、语法知识、文学理论知识等的积累有助于鉴赏。鉴赏要立足语言和形象, 领悟和理解作者的艺术匠心、艺术技巧, 深刻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是一个综合的过程, 不能将完整的鉴赏过程割裂开来。

文本解读因立足点不同而产生不同视角, 是文学鉴赏中非常普遍的现象, 艾布拉姆斯的文学四要素中“世界”这个要素, 就可以从“社会—政治”视角、“道德—伦理”视角、“文化—文明”视角等进行鉴赏和解读。

与西方课程标准重视引入“文学批评”不同, 从不同角度对文本进行批评性阐释, 是我国文学鉴赏课程较为薄弱的一块。余虹在其著作《文学作品解读与教学》中指出, 我国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与国外的文学课程中强调文学批评相比有很大差距”。她说:“强调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性, 不仅体现在鉴赏中的独到体验与感受方面, 更体现在学生对文学作品独到的解读角度和解读方法, 以及深刻而富有创造性的批评阐释方面。”[4]30有人建议将原型批评、叙事学批评、语言学批评、弗洛伊德心理学等20 世纪主流批评理论和方法引入中学课程, 指导学生尝试学习运用其中的一种方法阅读理解一篇文学作品, 将大大拓展文学鉴赏的视野。当然, 是否用如此具体的理论方法来指导学生, 有待讨论。美国马萨诸塞州的课程标准如是表述:“文学批评方法:从文学理论开始, 多角度研究一部作品。可以是美学、历史学、心理学、哲学和语言学等。”[4]7用学科范畴代替具体的文学理论方法, 可能更为恰当。建立某种活动范式, 例如将原型批评理论的内核隐藏在教学的流程中, 通过比较、归类、溯源等活动领悟该批评理论的基本出发点, 不纠缠具体概念, 可能是现实可行的办法。长期以来受比较单一的“反映论”模式影响, 多元化的文学批评理论很少进入到中学课程地界, 中学课程无法有效对接大学文学课程, 20 世纪文学批评大爆炸的状况没有反映到中学课程中, 迫切需要构建引导中学生尝试运用文学理论批评方法的课程构架。

二、什么是文学鉴赏活动?

讨论文学鉴赏活动, 需要理解“活动”概念。

“语文活动”是指师生为完成课程目标发生的“教”与“学”的行为。如前所述, 文学鉴赏本身从心理学意义上, 就是一种复杂的审美活动, 而这种审美活动的发生, 需要教师对课程、课堂教学进行活动设计, 使得其指向文学鉴赏, 也就是说, 文学鉴赏活动从课程意义上说, 是为了有利于“审美活动”实际发生的师生“活动”。

在课堂内发生的文学鉴赏活动具有明确的指向性, 是师生在课程目标、课堂任务、文本价值方面共同完成的活动, 良好的活动设计有利于核心概念、知识的理解和核心能力的形成, 有利于重点难点问题的突破, 有利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与此同时, 文学鉴赏活动具有非常大的开放度, 本身就是充满创造性的一种设计。

针对不同文学体裁的文学鉴赏活动设计, 在共性中有差异。传统文学体裁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的“形式”有着各自不同的系统, 对这些文学“形式”的掌握和理解, 正是文学鉴赏教学专业性之所在。

在学习多元时代, 文学鉴赏活动有时不待教师的介入也不是必须在课堂中就可能发生, “学生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可能是在教师视线之外的语文活动, 可能是学生基于开放信息源如图书馆、网络等的自主学习, 可能是学生的互助式的社团组织中的学习, 可能是社会生活中进行的主动探究行为。文学鉴赏活动的空间非常广阔。但是, 从课程意义上来说, 所有纳入到课程组织中的行为都可以称之为课程行为, 语文教师理应放开手脚, 打破课内课外的界限, 充分拓展文学鉴赏活动的外延, 构造“大语文”活动课程体系。

三、如何组织文学鉴赏活动?

指向“核心素养”的文学鉴赏活动概念的提出, 是基于传统语文教学中真实的“审美活动”经常性缺失或者残缺的现状。如何让鉴赏主体能够积极、主动、建构地进入审美世界, 并在其中悠游涵泳, 获得真正的审美体验, 获得“核心素养”?诗歌教学而不组织朗诵活动, 戏剧教学而不组织观剧、演剧活动, 小说教学而不进行创造性文学写作活动, 散文教学不创设具体可感的情境等, 是很难培养出学生的文学鉴赏与创作的“核心素养”的。

强调文学鉴赏活动, 可能会给人们带来一种印象:传统的文学鉴赏的体验、想象、联想、理解、分析、综合、评价等“静态”活动, 是否会被热闹非凡的“唱唱跳跳”所取代, 传统语文教学对知识体系、方法指导等的重视会不会受到冲击, “语文”的内涵和外延是否扩展成“政治语文”“历史语文”“哲学语文”, 终至“无语文”的地步, 这些问题迫切需要得到解决。

文学鉴赏活动要有利于培养学生体验、欣赏、评价、表现和创作美的能力与品质及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以戏剧教学为例, 对冲突、结构、形象、语言等要素的分析是戏剧教学活动的主体, 传统戏剧教学活动更多集中在对剧本的静态研读和分析上, 不能说这种静态活动没有价值, 从教学模式来说, 作者论、文本论、读者论三个不同取向的文本解读模式, 会导致不同的教学活动设计。而良好的教学模式是开放的、综合的、立体的体系。英美课程标准及我国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基于读者论的文本解读模式给予了充分的尊重, 文学教育“引导学生得出自己的结论比引导学生达到教师确定的目标更有价值”, 当然, 过分强调“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而离开文本进行任意诠释, 也导致了文学鉴赏教学陷入到虚无主义的境地。

笔者在指导学生学习莎士比亚戏剧 《哈姆莱特》时, 围绕戏剧人物、冲突、悬念、动作、主题, 设计了如下活动:

(1) 阅读《哈姆莱特》全剧 (朱生豪译本) ,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画一张剧中人物关系图, 并用一个关键词来形容该人物的性格特点。

(2) 观赏电影《哈姆莱特》1948 年黑白版 (著名演员劳伦斯扮演哈姆莱特) 或1996 年彩色版, 重点观赏、品味、比较剧本高潮段落。

(3) 演剧与观赏。剧组组建与准备:以小组合作的方式, 组建2 个剧组, 每组设置导演1 名, 演员若干, 对《哈姆莱特》选文 (第五幕第二场) 进行演绎。时长各约15 分钟。要求组内每个成员都承担一定的角色, 导演负责统筹协调剧组各项事务, 演绎采取现代时装配以简约的道具、场景布置的方式进行。以导演为核心, 甄选自主申报扮演角色的同学确定最终角色分配。要完成的文案工作是导演对《哈姆莱特》的导演阐释:约1000 字左右, 以简明的语言阐述自己对剧情、人物、主题、表演、道具、场景安排的总体理解和设计。

(4) 演剧活动:分组演绎《哈姆莱特》文本段落并录像。现场评选优胜剧组、评选最佳演员若干。重点推敲哈姆莱特“持毒剑猛刺国王”的演绎。

上述活动设计涉及图表制作、跨媒介阅读、戏剧演出等, 其教学指向为戏剧核心要素理解, 但是这种操作方式与传统单纯注重文本细读的方式有很大不同, 学生被抛进一个任务情境中, 所有活动需要充分调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其对文本的解读与演绎构成了一个关联的整体, 其在活动中以直接体验的方式进入戏剧的各种要素, 活动设计牵涉到戏剧的动作性、身体语言表现、场面控制、团队合作、创意等“跨领域”知识与技能, 核心知识以体验、演绎的方式得到理解。此外, 在对剧本的演绎进行讨论时, 学生的立场、观点不尽相同。一个剧组演绎“悲情”版哈姆莱特, 另一个剧组则是“疲倦”版哈姆莱特;一个剧组按原剧本设定遴选演员, 一个剧组采用“女性”版哈姆莱特;一个剧组采用常规时空处理“猛刺国王”段落, 另一个剧组则采用了“慢镜头”“定格”等电影化时空处理这个段落。“学生的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在一个被西方称之为“统整课程”的活动中得以展开和完成。英国戏剧教育家桃乐丝·希斯考特在 《戏剧教学》一书中指出:“任何一个学科或学习领域是与广大范畴的知识光谱互通的, 而且尤其重要的是, 学习者了解到他们是如此地相连。”[5]笔者认为:没有演过的戏剧, 是没有得到“完全”鉴赏的戏剧, 戏剧的生命, 在“演”。培养“核心素养”, 也在“演”。这种活动产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蝴蝶效应”不可预知也是不可忽视的。个体却很有可能会将其从“边缘”转移为“核心”, 将“游戏”转为生涯发展目标, 完成个性化发展任务。

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体裁都有自己的核心知识、能力要素, 所有活动设计都需要“量体裁衣”, 围绕核心知识、能力要素展开。而在通往核心素养的道路上, 大可以百花齐放。

参考文献

[1][美]勒内·韦勒克, 沃伦.文学理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5.

[2][美]M.H.艾布拉姆斯.镜与灯——浪漫主义文学论及批评传统[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5:4-5.

[3]王耀辉.文学文本解读[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4-5.

[4]余虹.文学作品解读与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文学鉴赏追“宗” 第4篇

中国人通常是同时讲两句话的人,我们讲话经常是阴阳同时讲。嘴上说的这句话叫做阳,因为听得见,心里说的那句话叫做阴,是听不见的。嘴上讲“不以成败论英雄,”心里说“成者为王,败者为寇”;嘴上讲“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心里说“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最妙的就是,嘴上讲着“礼让为先”,心里说的却是“当仁不让”,到底要不要让呢?只有一个答案:看着办。

这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只是我们没有去再意,读书读出很多君子,同样也读出不少小人。所以《易》理知识告诉我们,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其实这就是《易》里所说的阴阳关系。那么怎样理解阴阳关系呢?我们说现在是阴天,其实太阳还在那里,只是被云层遮住了,我们看不到而已,等到乌云散开,太阳马上就出来了。刚刚雨还下得很大,突然间太阳又冒出来,不是太阳跑得多快,而是它本来就在那里,根本没离开。阴阳是同时存在,永远不会分开的,变与不变也是永远不分开的,这是《易》最重要的精神。

还有生活中说的,雌雄、善恶、美丑、虚实、动静、正反等等无所不是一对对的阴阳关系。

孔子曾经说过,即使是一百年以后的事情,他都可以看清楚。这在《论语》里记载得很清楚:“虽百世,可知也。”这并不是神通,而是推理。这来源于孔子明白《易》里藏着的象、数、理的道理。象、数、理这三个方面的基本知识应该如何掌握呢,把它用于文学作品中又给我们带来一种怎样的思维方式呢?

《易》中的象、数、理,一直就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象就是现代所说的现象,即《易》中的卦象和爻象,很容易引起丰富的想象。天有天象,地有地理,人当然也有面相、手相以及形象,都属于象。数便是现代所说的数据和信息,即《易》中每一卦每一爻,都隐含着阴阳奇偶的数,包括各式各样的数据,有数字的,也有非数字的。把看到的现象,找出来的数据,互相参照推演,悟出其中蕴涵的道理,便是理。要特别说明的是象和数的问题。我们提到象,要想到象是现象还是真相?要知道,现象并不一定代表真相,因为现象是有虚有实的,有真相,还有假象,虚虚实实,因为整个宇宙也是有虚的就一定有实的,有看得见的部分就一定有看不见的部分,也就是有阴有阳,阴阳是同时存在的,这任何人无法清楚地分开,我们所骂的“笑面虎”,是指笑里藏刀的人,表现出来的是假象,也是阴阳关系。这里的数是有生命的,是活的,不像我们现在所学的数学,是死的,即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数的变化。比如人的年龄,我们都是一天比一天老,又比如人的身体,也是一天一天在变化。所有东西都是不进就退,不是越来越好就是越来越差,没有静止不动,维持现状的。

在象和数之间,是数从象来,还是象从数来?中国人有一句话,叫做心中有数。这在每个人来说都是相当主观的,是心中已经有数了以后,才去看象的。

二、用阴阳关系与象数理的基本知识分析文学作品

“道理是直的,路永远是弯的。”

“阴阳是构成万事万物的基本元素。”文学作品中的文字所表现出来的象数理是否存在阴阳关系呢?又如何去分析象+数=理的关系呢?

文学鉴赏考核大纲 第5篇

一、总则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形象思维与口头表达交流及写作在内的基本能力,具有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唐宋诗词鉴赏”应发挥其人文性的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继承祖国的优秀文化传统,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较高文学素养的人才,以诗育人,在大学生道德情感教育中也发挥重要作用。东南大学四牌楼本部曾是六朝皇宫、台城所在地,是“竟陵八友”聚会之所,沈约等便在这里提出“四声八病”说,创作“永明体”诗歌。现在较多的学者认为词起源于六朝乐府,梁武帝萧衍、沈约、萧纲等创作的《江南弄》十多首、陶弘景《寒夜怨》、陆琼《饮酒乐》、徐陵《长相思》已具有词的雏形,只是未完全讲平仄格律。这些作品也诞生在东大这块土地上。从这个意义上说,东南大学是我国格律诗词的发祥地。在这里弘扬诗教,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当今西风劲吹,母语教育危机重重,以诗词这种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文体开展生动形象的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基本思路:

1、对中小学已学唐宋诗词系统梳理:

大学生过去也接触过许多唐宋诗词的名篇,但缺乏系统性。本课程按唐诗、唐宋词两条线帮助学生建立起较系统的相关知识体系,对已有知识及信息梳理、更新,学习新知识的同时“激活”旧知识,从诗史、词史的角度去重新审视,使新老知识从中找到相应的位置,使大量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2、以诗词为媒介,以“高尚”与“和谐”为目标,开展道德情感教育。

中国诗歌有“言志”的传统,中国历代的大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都写过不少闪耀思想光辉的诗篇,唐宋更是其高峰,结合诗词教育,培养学生爱国爱乡的感情,使之关心民生疾苦,具有仁者爱人的思想和刚直不阿的品格,同时学习苏轼等人潇洒旷达的人生态度,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和艺术品位。

本课程与大学语文等文学素质课一样,应具有传播人文精神、开展道德熏陶与思想情感教育的功能,不靠空洞的说教,而是在唐宋诗词精品的感染下,使学生讲气节、讲节操、讲廉耻、讲有所不为、讲正气、讲不唯上不唯官、讲民本思想、讲平民意识„„从而促成其思想境界的升华与健全人格的塑造,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3、继承宋以来的“疑古”传统,改善学生的思维品格

学生求知往往经历:无知——有知——怀疑——创新和朦胧——较清晰——再朦胧——再清晰的过程。学习唐诗、宋词的同时,也应学习宋以来的“疑古”传统,不迷信书本,不迷信老师,对文学精品,也要敢于白璧求瑕,对大家、名家也要敢于找出其不足。少点迷信,多点独立思考,多点标新立异。这对学生日后在自身学科领域建立开拓创新意识很有好处。

4、“浅化”与“深化”相结合,“求甚解”与“不求甚解”相结合历来诗词鉴赏均采取注释、赏析、作者介绍相结合的“浅化”模式,我们在“浅化”的同时还适当“深化”教材,通过单元[总论]、[集评]、[汇评]、[本事]、[附录资料]、[真伪考]、[作品综述]等去“深化”教学内容,拓宽视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让部分优秀生可以开展研究性的学习,也迫使老师去贴近学术前沿。

本课程坚持以课外、课内相结合,要求学生从“不求甚解”——知之较多——渐入佳境,提倡“求甚解”与“不求甚解”相结合,以增大信息量,拓宽阅读面。

5、与诗词创作相结合唐宋诗词代表了中国传统诗词的最高水平,继承这份文学遗产,不能仅仅停留在了解字词、典故或一般的内容分析、艺术赏析,还应通晓诗词格律,尝试写诗填词,尝一尝创作的甘苦,既可学会一种写作技能,更能以较为内行的眼光去鉴赏诗词。让学生过过当“诗人”的瘾,也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教材与教学内容

1、建立《唐宋诗词鉴赏》系列立体化教材,2006年及以前建设8种教材:《唐宋诗词鉴赏》(2003年北京大学版,32万字)、《唐宋诗词鉴赏》(2007年版,北京大学版,50万字)、《唐诗鉴赏》(2006年版,南京大学版,45万字)、《唐宋词鉴赏》(2006年版,南京大学版,45万字),《唐宋诗词鉴赏电子教案(CD-ROM格式)》、《唐宋诗词鉴赏音像教材(DVD格式,约3G)》、《唐宋诗词鉴赏网络课件(DVD格式,约5-6G,上片不含教学实况,下片只含教学实况)》。

2、2008年再编纂一种文字教材:《诗词写作教程》,并有配套的电子教案、音像教材及网络课件。

3、计划编著研究生层次的教材三种:《诗词艺术教程》、《诗学通论》、《词学通论》,并与电子音像配合。

4、此系列教材均具有系统性、网络式、立体化、大信息的特点。

《唐诗鉴赏》按诗史顺序分为18单元:唐诗概论、初唐诗(上、下)、盛唐诗(一、二、三)、李白(上、下)、杜甫(上、下)、中唐诗(一、二、三、四)、白居易、晚唐(一、二、三);

《唐宋词鉴赏》按词史顺序分为18个单元:绪论及唐词、花间词、南唐词、柳永张先、晏欧词、苏轼(上、下)、苏门词人、贺铸周邦彦、南渡词人、李清照、陆游、张孝祥范成大、辛弃疾(上、下)、辛派词人、姜夔史达祖、吴文英宋末词人。

5、教材分精读篇目(含作者介绍、集评、课文、注释、汇评、本事附录资料、赏析)、备选课文、泛读课文、专题,作品综述、参考篇目、中小学已学篇目、思考与练习等。专题包括咏史、怀古、山水、田园、思乡、咏物等三十多个专题,一一附于各单元后。

四、教学方法:

1、采用课前预习、课上答题、重点讲解、课外阅读背诵的系统学习方法。采取精读与泛读相结合的方法,在中小学已学唐宋诗词的基础上再精读唐诗、唐宋词近二百首,泛读近1500首(均纳入课本中)。

2、普遍使用多媒体教学,与教材配合建立与之配套电子教案、音像教材、网络课件供本校任课教师及全国同行采用。

3、充分发挥网络课程作用,在“大学语文·中国”网(http:// 或)建立起“唐宋诗词”网络课程(5000兆以上),以丰富的内容、图文音像并茂,为学生开辟“第二课堂”,逐步开辟网上答疑、网上考试、网上交流等功能。加强师生互动,使本课程具有更人性化的特点。

4、与写作相结合,开设“诗词格律与创作”全校公选课程,供本科生、硕士生选学,学生创作的优秀诗词和对联挂上“大学语文·中国”网,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其写作能力。

5、与“金陵之声广播电台”、江苏电视台国际频道等媒体合作,在电台开设“唐诗鉴赏”、“唐宋词鉴赏”、“诗词格律与创作”等系列课程,开通网上辅导课程,面向海峡两岸及全球

爱好唐宋诗词的听众、观众。

6、在全国各地大专院校、中等学校召开唐宋诗词讲座,向全国高校提供教材、电子光盘,扩大本课程的辐射作用。

五、学时:

唐诗鉴赏:32课时,唐宋词鉴赏:32课时,诗词格律与创作:32课时(或48课时)。

六、考试:

参见《唐宋诗词鉴赏考试大纲》如下:

东南大学“唐宋诗词鉴赏”考试大纲

一、总则

本校“唐宋诗词鉴赏”考试旨在测试学生实现《教学大纲》中五大功能(“梳理”和“激活”已学旧知识的功能、人文精神与道德情操熏陶功能、改善思维品格的功能、建构唐宋诗词史的功能、学习诗词写作的功能)的落实情况,三门分课程各有侧重,考核其知识水平、阅读能力、鉴赏能力、诗词写作能力的提高及实际水平。

考试可采用闭卷、开卷、写小论文、网上答题等形式,小论文也可采用纸质、电子邮件等形式,但切不可从网上下载作简单拼接或互相抄袭。

考试应以考核已教的精读课文为主(不少于60%),兼及备选课文、泛读课文及专题课文,考试既考知识的掌握,更注重考核能力的提高。

二、唐宋诗词历史及基本知识的考核

应考核诗词的基本知识:文体知识、流派知识、专用名词、诗词修辞术语等等;

应考核重要诗词流派、诗词现象产生的社会经济及文学原因,它的主要表现形式、主要成就及不足。

考核重要的诗词学术争鸣攻辩双方的主要观点,能有一些自己的看法。

考核诗词发展中某个流派或某个历史阶段诗词的简略情况,能以二三百字说清要点。应弄清重要诗人、词人的代表作,他(她)在诗词史上的地位,从思想性、艺术性把握其主要特色,还可将在诗坛、词坛齐名或生活年代相近、创作风格相近的作家进行艺术比较。如苏、辛齐名,其风格却相去较远,应能辨证分析其异同。

三、诗词赏析

诗词赏析含诗词全篇及名句赏析,也包含解释诗词句中某一两个关键的字词;

名句赏析要求其能说出该句出于何代、何人、何首诗词,并能说说该诗句的艺术内涵以及用典、修辞等方面的特点;

诗词赏析只可考绝句、律诗、小令、中调和长篇古风中特别有名的段落;

考核赏析的主要是已教篇目,若考未教篇目不仅必须课本上有的,且必须是难度大大低于精读篇目。最好是已学作家的其他篇目,方便学生运用课上学到的知识来分析鉴赏。考核中也可兼及中小学已学篇目,检验本课程“激活”旧知识的作用。

四、考核与诗词有关的语言、文字及文化知识

12上《珍贵动物鉴赏》教学大纲 第6篇

全校公选课

《珍贵动物鉴赏》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珍贵动物鉴赏》课程是面向全校本科生的一门公共选修课。珍贵动物鉴赏是应用动物学、美学原理研究珍贵动物及其产物鉴别方法、观赏价值、医药保健价值和珍藏价值的一门实用技术。因而,学习和掌握这门课程的理论和方法,有利于提高人们对珍贵动物的鉴赏能力。本课程强调理论和实际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生命科学文化素养和珍贵动物鉴赏能力,为人们今后能更好地利用珍贵动物美化环境、保护环境、强身健体和提高生活质量打下必要的知识基础。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中学生物学。本课程的教学时间安排:每周2学时,计划教学周数15,总课时数30学时。本课程总学分数:2学分。

二、学时分配表

教学内容

授课学时 绪论 2 第一章 腔肠动物的鉴赏 2 第二章 软体动物及珍珠饰品的鉴赏 6 第三章 节肢动物及蝴蝶的鉴赏 4 第四章 棘皮动物的鉴赏 2 第五章 鱼类及观赏鱼的鉴赏 4 第六章 珍贵两栖、爬行动物的鉴赏 2 第七章 珍贵鸟类的鉴赏 4 第八章 珍贵哺乳类的鉴赏 4 合计 30

三、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既了解动物学的基本理论,又掌握珍贵动物知识,并能应用这些理论知识鉴赏珍贵动物。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考试(开卷)。

本课程各章的教学要求和知识考核点如下:

绪论

本章介绍:动物学基本理论;珍贵动物的美学特征、医药保健价值和珍藏价值; 学习珍贵动物鉴赏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本章的主要知识点动物学基本理论;珍贵动物的美学价值、医药保健价值。难点:动物学基本理论。

第1章 腔肠动物的鉴赏

本章介绍:腔肠动物的分类知识;珍贵腔肠动物的鉴赏。本章的主要知识点:珍贵腔肠动物的鉴赏。难点:腔肠动物分类知识。

第2章 软体动物及珍珠饰品的鉴赏

本章介绍:软体动物的分类知识;珍贵软体动物的鉴赏;珍珠的类别; 珍珠的质量因素和形态特征;珍珠的采取、洗涤和保存;珍珠的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珍珠的文化品味;珍珠饰品的鉴赏。

本章的主要知识点:软体动物的分类知识;珍贵软体动物的鉴赏;珍珠的类别;珍珠的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珍珠的文化品味;珍珠饰品的鉴赏。

难点:软体动物的分类知识;珍珠的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

第3 章 节肢动物及蝴蝶的鉴赏

本章介绍:节肢动物的分类知识;珍贵节肢动物的鉴赏;蝴蝶的类别和鉴赏。本章的主要知识点:节肢动物的分类知识;蝴蝶的类别和鉴赏。难点:节肢动物的分类知识。

第4章 棘皮动物的鉴赏

本章介绍:棘皮动物的分类知识;珍贵棘皮动物的鉴赏。本章的主要知识点:珍贵棘皮动物的鉴赏。难点:棘皮动物的分类知识。

第5章 鱼类及观赏鱼的鉴赏

本章介绍:鱼类的分类知识;珍贵鱼类的鉴赏;观赏鱼的类别;观赏鱼的鉴赏。本章的主要知识点:鱼类分类知识;观赏鱼的类别;观赏鱼的鉴赏。难点:鱼类分类知识。

第6章 珍贵两栖、爬行动物的鉴赏

本章介绍:两栖、爬行动物的分类知识;珍贵两栖、爬行动物的鉴赏。本章的主要知识点:珍贵两栖、爬行动物的鉴赏。难点:两栖、爬行动物的分类知识。

第7章 珍贵鸟类的鉴赏

本章介绍:鸟类分类知识;珍贵鸟类鉴赏。本章的主要知识点:珍贵鸟类鉴赏。难点:鸟类分类知识。

第8章 珍贵哺乳类的鉴赏

本章介绍:哺乳类的分类知识;珍贵哺乳类的鉴赏。本章的主要知识点:珍贵哺乳类的鉴赏。难点:哺乳类的分类知识。

四、教学内容纲要

绪论

一、动物学基本理论;家级保护动物名录

二、珍贵动物的美学特征、医药保健价值和珍藏价值

三、学习珍贵动物鉴赏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第1章 腔肠动物的鉴赏

一、腔肠动物的分类知识

二、珍贵腔肠动物的鉴赏

第2章 软体动物及珍珠饰品的鉴赏

一、软体动物的分类知识

二、珍贵软体动物的鉴赏

三、珍珠的类别; 珍珠的质量因素和形态特征

四、珍珠的采取、洗涤和保存

五、珍珠的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

六、珍珠的文化品味;珍珠饰品的鉴赏

第3章 节肢动物及蝴蝶的鉴赏

一、节肢动物的分类知识

二、珍贵节肢动物的鉴赏

三、蝴蝶的类别和鉴赏

第4章 棘皮动物的鉴赏

一、棘皮动物的分类知识

二、珍贵棘皮动物的鉴赏

第5章 鱼类及观赏鱼的鉴赏

一、鱼类的分类知识

二、珍贵鱼类的鉴赏

三、观赏鱼的类别

四、观赏鱼的鉴赏

第6章 珍贵两栖、爬行动物的鉴赏

一、两栖、爬行动物的分类知识

二、珍贵两栖、爬行动物的鉴赏

第7章 珍贵鸟类的鉴赏

一、鸟类分类知识

二、珍贵鸟类鉴赏

第8章 珍贵哺乳类的鉴赏

一、哺乳类的分类知识

二、珍贵哺乳类的鉴赏

五、课程教材

教科书:

许崇任,程红编著,《动物生物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参考书:

[1] 谢玉坎等编著,《珍珠科学》,北京:海洋出版社,1995。[2] 周佩玲著,《珍珠——珠宝皇后》,北京:地质出版社,1999。[3] 杨宏等编著,《北京蝴蝶原色图鉴》,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4。[4] 蒋青海编,《观赏鱼饲养大全》,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文学鉴赏的意义 第7篇

有了这个前提,文学鉴赏就有了它独特的意义。古人或感慨时事,或自伤命运,或宦游四海,或隐居田园,或出征在外,或居家念远,或怀古,或伤今,或访友,或惜别,取诸怀抱,情动而辞发,因寄所托,立言而传万世。千百载之下,我们重温经典,感受到的是文字背后的浓浓深情,作者当年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一一浮现于我们的脑海心田,他们曾经那样精彩地活过,而今又这样真切地感染着我们,让我们悲其所悲,喜其所喜。此即“披文入情”(《文心雕龙·知音》)。

行吟泽畔的屈原,与渔父相问答,那“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的告白,安能不激发对屈子高洁品性的景仰?成都浣花溪畔于秋风秋雨中倚杖叹息的杜甫,尚能心忧天下,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喊,又怎能不令我们感动于诗圣胸怀的悲悯?黄州赤壁,苏东坡放舟一游,恬然自适,他在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身处逆境也可以如此旷达……

然而,文学鉴赏的意义尚不仅体现在这些地方。前人的文字给我们展开了一个空间(意境),通过对这一空间的解读,我们不仅体悟到作者的人生经历和因之而起的人生感慨,体悟到作者或高洁或悲悯的道德情操,还可以触发自己的生命体验,从而丰富自己的情感,并可以对自己的人生做出多样化的规划,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收获审美情趣。

今古虽有大不同,但总还是有一些东西是那么地相像:古代有科举,而今有“国考”,同样地令人向往也是同样地困难重重。“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愿望古今相通,“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喜悦古今相通,“手指今余把笔痕”的艰辛古今相通,“犹喜故人先折桂,自怜羁客尚飘蓬”的失意古今也相通。一位老人在回忆自己的老师教授《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写到:“……(先生)痛哭流涕,几于不能成言,感染得学生也是哭声一片。”诗中写道,“布衾多年冷似铁”,御寒的作用早已不大;“娇儿恶卧踏里裂”,孩子冻得睡不安生,就翻来覆去,乱踢乱蹬,把被里儿都给蹬烂了,诗人面对此情,又焉能不怜惜娇儿,而自痛无力改善现状?又焉能不感动千百载之下有相似经历的后人?鉴赏文学,于浩浩古人中得遇人生知己,岂不快慰!

古人或宦游,或遭贬,或役防边疆,或求学四海,常离家门,背井离乡之痛,思乡念亲之切,常萦脑海笔端,而今虽交通便利,通讯发达,但对真挚感情的依恋有增无减,思乡念亲仍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静夜思》古今同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今古同唱。“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漂泊在外的人的敏感而脆弱的思乡情结轻易地被触动,而具化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的乡愁是余光中对古人情谊的传承。

我们每个人只能有一种人生,想来不免觉得单调。或许你平凡如我,一生风平浪静,波澜不惊,生而光亮有限,死而湮没无闻,但是无妨,我们可以醉心文学,随作者的文笔感受那不一样的人生,随之悲喜,宛如亲历,一样可以充实愉悦地度此一生。我们可以随曹操一起观沧海,一起感受那“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的浩瀚与巍峨,感受曹操那宛如大海的胸襟,“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既是写大海,更是曹操的豪情啊!我们还可以出现在南宋陈与义送别北上开封的朋友的饯别场景里,感受他的那份思乡之情和丧都之痛,“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哀声如泣,不忍卒读。我们没有经历过亡国,但那亡国之痛却真切地刺痛着我们,这就是文学鉴赏的功用了——她着实地在丰富着我们的情感。

回望过去已成定局,但在展望未来时却有着诸多的可能性,前人的命运可给我们以参照,“读史使人明智”的道理或许就在此处。《枕中记》里的卢生,梦登魁元,娶妻名门,仕途顺畅,儿孙满堂,至80岁而寿终正寝,断气之际,一惊而醒,然而所历不过现实里的顿饭工夫,梦中富贵,展眼烟云。然此一梦,却是给卢生提供了真切的人生体验,也直接影响了他的人生抉择--他跟着送给他枕头的吕翁出家修道去了。文学鉴赏的过程类似卢生之梦,即真切体验一种别样的人生,而后对现实的人生产生指导意义。盛唐的边塞诗人描绘出一幅幅壮丽大气的边塞风景图,渲染了激情洋溢的报国热情,那“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的激情告白,影响多少人走上了弃文习武的道路,“功名只向马上取”,成为一时的时代特色。

而文学鉴赏的培养审美情趣的意义和社会教化的意义则更为明显。山水诗的恬静高远,田园诗的朴素安详,怀古诗的深沉悲怆,边塞诗的豪迈旷达,行旅诗的艰辛,送别诗的深情,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它们犹如清冽的甘泉,滋润着日渐干涸的心田;又如远古的呼唤,召唤着人心深处的美好情感。

现代人常常感慨生活的无趣,究其实却是个人部分感受能力的缺失,以及由此造成的情感的缺失。我们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不再刻骨铭心,因为有电话,有网络;我们也会出现在送别的场景里,但不再折柳,也不再悲悲戚戚,因为我们知道,朋友坐飞机去的,万里的路程五六个小时就到了;我们也有羁旅的时候,但已不再有“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早行之苦,因为我们会在宾馆睡到太阳高高。我们当然不拒绝现代文明,但应清醒地意识到,部分现代文明的成果在带给人们便捷的同时,助长了人的惰性,冲淡了人们的感受力。

上一篇:灿烂的反义词下一篇:幕墙设计工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