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私语小学生写景作文

2024-05-25

秋日私语小学生写景作文(精选16篇)

秋日私语小学生写景作文 第1篇

宿舍后面有一片空地,曾经是我们的菜园。今秋学校要盖教师周转房,手续正在办理中,菜园因此一片荒芜。

白天,校园人声鼎沸,是不大听得到昆虫的鸣叫的。

晚上,学生就寝后,回到宿舍,静卧在床,白天须用心才能聆听到的各种昆虫的吟唱就会此起彼伏!侧耳细听,蟋蟀、蝈蝈、纺织姑娘、偶尔夹杂一两声知了的鸣叫......一声声,一阵阵,一片片,忽远忽近,忽高忽低,忽大忽小,连绵不绝,如诉如歌,合成了一首秋天的奏鸣曲!仿佛一场盛大的宴会,演奏家们为金色校园增添了无限乐趣。

听,演奏家们开始表演了:秋天是天才指挥家,昆虫们在石缝里,在草丛间,在墙角边,不约而同地奏响了生命的乐章,那和谐的音符,动听的旋律,真的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感!各种昆虫一齐发声,混在一起,那声音真好听。这是天籁之音,世界上任何交响乐团也无法模拟!

蝉躲在校园某棵树的枝叶中间,也许受到惊吓,“吱”的一声,划过天际,很快便沉寂下来,被其它昆虫声音给吞没了,再也听不见任何动静;又像是一块小石头投入深潭,眨眼之间,泡都没冒一个,仿佛就是一场错觉,你会疑惑刚才蝉到底鸣叫了没有?

蟋蟀藏在墙角边的石缝里,“唧-唧唧唧”地叫个没完,那声音像高明的歌唱家,每唧一声,必有颤音;又好像一把电吉他,奏出一种活跃又有鲜明节奏的乐曲,令人心驰神往,魂游天外!

蝈蝈估计是在草丛里跳来跳去,发出轻轻的声响:它们在窃窃私语,像是滑轮的响声,很不引人注意,又像是干皱的薄膜隐隐约约的窸窣作响。在这喑哑而连续不断的低音中,时不时发出一阵非常尖锐而急促、近乎金属碰撞般的清脆响声,这就是蝈蝈的歌声,其余的则是伴唱!尽管歌声的低音得到了加强,这个音乐会不管怎么说还是不起眼,虽然在我的耳边,就有十来只蝈蝈在演唱,可我的耳朵并不能轻易捕捉到这微弱的声音。

纺织姑娘肯定仰着头,挺着胸,在月光下,显得特别美丽。它们的声音极有特色,每次鸣叫时,先有短促的前奏,声如“轧织,轧织,轧织,......”,可达数十声,如同织女在试纺车,其后才是“织,织,织......”的主旋律,音高韵长,时轻时重。她是在诉说那永远也完不成的织布工作?还是在思念留在人间的牛郎和一双儿女?这声音如泣如诉,略显悲壮,让人暗然神伤!

入夜,我躺在床上,侧耳静听秋虫们的音乐盛会,这哪里是昆虫在鸣叫,这声音就是一首诗,一段真情的告白的诗!这声音我虽然听不懂,但我知道,它们肯定在诉说它们的故事,是为我们人类所不知道的。这让我浮想联翩,无来由的喜欢上了秋天!

【本文作者:汪涛(微信公众号:随州文艺)】

秋日私语小学生写景作文 第2篇

(一)秋之色

秋天的色彩不像春天那样翠绿欲滴,清新悦目;不像夏天那样五彩斑斓,绚烂夺目;亦不像冬天那样宁静素雅,寒煞素目。秋天的色彩有的是火红的热烈与金黄的温暖,就像火星与金星碰撞瞬间,红与黄交汇出的烈焰。无论在枫叶林中,亦或麦田之间,充斥双目的只有那成熟的红与收获的黄。

私语:热烈与沉稳才是最佳组合,当热情的红遇到成熟的黄,得到的一定是成功与收获。

(二)秋之声

春天是鸟的世界,夏天是虫的天堂,而冬天虽然缺少生物之声,那风雪奏成的交响乐却有着震人心魄的力量。秋天有什么呢?似乎什么也没有。不,其实这万籁俱寂才是声的最高境界。我们的耳朵每天只能欣赏喧嚣与嘈杂,而这静寂正是人们久违的感觉。静寂之中,不时划过几声雁鸣: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或许这才是真正的自然之声。

私语:1.有声与无声是对立统一的,有声是无声的基础,而无声是有声的升华。

2.乐天说得好:此时无声胜有声。

(三)秋之韵

秋之韵是双重色调的:初秋之时,夏日的余温尚未散去;深秋之际,冬日的严寒早已袭来。这冷暖色调的结合造就了秋独特的性格。

初秋:田野上一群顽皮的孩子在迎风奔跑,他们手中扯着一根线,而这根线连接着他们童年的梦。风筝在风中越飞越高,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深秋:一对恋人挽手走在落叶满地的枫林中,他们停在长椅旁,坐了下来。男人把女人的手握紧,放在自己的胸口,女人把自己的头轻轻地枕在男人的肩膀上。这个深秋,他们品尝到了爱情的甜蜜。

小学生写景作文的教学策略 第3篇

一、借一双“慧眼”

世界并不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想要发现美, 就需要学会观察。对小学生而言, 他们并不太了解“观察”和“看”的区别, 虽然每天都在看, 但基本上是无目的、随意的看, 不注意观察景物的形状、颜色及变化, 更谈不上认识景物的本质和特点, 凭这种浮光掠影的印象, 当然是写不出景的。那么, 究竟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1.眼中有物

“写什么”比“怎么写”更重要, 在作文之初, 首先要确定写什么。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观察前先进行思考, 即要选取哪一处景物, 打算从哪几个方面观察这一景物, 采用什么方式观察。为此, 在作文前, 我安排了一次“春游校园”活动, 让学生自由组队, 边走边观察, 边观察边讨论, 边讨论边记录, 每位小组成员确定一处景物观察并写作。

2.眼中有景

想要进行写景作文, 首先要选定景物, 然后仔细观察这一景物, 观察不只是用眼睛看, 还包括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身体接触等等。只有充分发挥多个感官的作用, 才能全面认识这一景物。于是, 我让选择同一处景物的学生组队观察, 例如, 观察树的一组学生围着树仔细观察, 有的用脚步丈量距离, 有的用手指敲敲树干, 有的用耳朵去听听声音, 有的用脚轻踢从地下钻出来的树根, 有的模仿树的形状做出造型。通过对选定景物的细心观察, 学生对景物的认识会更加深入。

3.眼中有序

如何才能有条理地将观察到的内容表达出来呢?这需要把握一个“序”字。针对本次习作“选一处景物, 再把观察到的按一定顺序写下来”的要求, 笔者把学生选定景物的观察素材整理出来, 并着重展开“序”的讨论, 即先写什么, 再写什么, 在哪里突出重点等。

4.眼中有神

林语堂曾说:“人有人趣, 物有物趣, 自然景物有天趣。”这里的趣就是此事物区别于彼事物的标志, 即特征和个性。只有抓住了景物的特征, 在写作时才能与众不同, 才能传神动人。笔者在进行课堂练习时, 将事先拍摄下来的景物制成幻灯片, 让学生根据幻灯片上的提示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 如景物的形状像什么, 接触时有什么感觉, 它的颜色让你想到了什么。提示的内容广泛, 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思考时加入联想与想象, 意在打通景与情的界限, 让景物活起来。

二、磨一面“明镜”

记得张化万老师曾说过一句幽默且富有哲理的话:“眼高手低固然不行, 但眼不高也不行。为了帮助学生练眼力, 我们可以赏析教材中写景的句段、篇章, 打磨一面鉴赏的明镜。”在这里, 我以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七月的天山》第二自然段为例, 谈谈如何引导学生赏析。

附上《七月的天山》第二自然段的内容:

进入天山, 戈壁滩上的炎暑被远远地抛在后边, 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 会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 太阳下, 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融化的雪水, 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 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 在山脚下汇成冲激的溪流, 浪花往上抛, 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每到水势缓慢的洄水涡, 却有鱼儿在欢快地跳跃。这个时候, 饮马溪边, 你骑在马上, 可以俯视阳光透射到的清澈的水底, 在五彩斑斓的溪水和石子之间, 鱼群闪闪的鳞光映着雪水清流, 给寂静的天山增添了无限生机。

1.磨“镜”第一步:抓景物

这段话共有五个句子, 我让学生在默读后思考每句话分别写了什么。在思考和交流之后, 学生得出结论, 即这五句话分别写了作者的行踪、雪峰、雪水、洄水涡、饮马溪。我向学生提问这些景物都是围绕什么写的, 一阵思考之后, 学生发现这段话描写了天山之水, 即有了雪峰才会有雪水, 有了雪水才会有饮马溪。至此, 学生明白了写“水”可以从源头开始, 并且, 与之相关的景物都可以作为观察和写作的对象。

2.磨“镜”第二步:理顺序

我在黑板上画了一座“天山”, 请学生把作者观察到的景物添加上去, 并注上景物的名称。在一名学生添加的过程中, 其他学生给他作指导:“往下!往下!”原来, 他们早就发现了作者的表达顺序, 即从上到下。接着, 我又和学生一起探讨为什么要用从上到下的顺序来观察。经过讨论, 学生发现观察一处景物时, 不仅要有顺序, 还要选择合适的顺序, 就像描写水, 因为水来自峰顶并顺流而下, 所以要从上到下进行描写。

3.磨“镜”第三步:观神韵

关于作者描写景物的特点, 我先让学生自由朗读, 学生发现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把所见的景物写得栩栩如生:写雪峰, 把雪峰比作白缎, 把雪峰间的云影比作银灰色的花朵, 整个雪峰像一块绣花的白缎;写雪水, 把从峭壁断崖上泻下来的雪水比作银链, 既写出了雪水的样子, 又写出了它的光亮, 还把溪流抛起的浪花比作盛开的白莲花, 浪花像玲珑剔透的小水珠那么美, 那么讨人喜爱。然后我做了总结:“让景物传神的方法有很多, 合理的拟人和联想都是此类方法的运用, 同学们在写作中可以运用这些方法, 从而增加景物的神韵。”

三、指一条“材”路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学生脑中无物, 即没有素材的积累, 要想让他们写出好文章是不可能的。因此, 指导学生写作文的基础就是积累大量的素材, 尤其是写景类的文章, 由于小学生所学不多, 生活经验和体验也较少, 因此, 积累材料就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为他们指一条生“材”之道很有必要。

1.材料之来源

第一, 写作素材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景物, 只要留心观察, 不断扩大自己的眼界, 捕捉一枝一叶, 并细心体会, 就会有鲜活的材料跃入视野。第二, 写作素材来源于阅读。积累素材, 除了从生活中获取直接经验外, 还可从阅读中获取间接经验, 阅读他人的文章, 在阅读中启迪思维, 发挥想象, 从而生成自己的素材。

2.材料之序列

积累的材料包括字、词、句、段、篇, 如何将这些材料组合起来, 这是需要序列的, 从词语到成语、谚语、歇后语, 从现代佳句到经典古诗词, 从段落到篇章, 从描写对象的一统化到分门别类, 从单纯绘景到景情交融甚至景情理合一……我们需要在新的序列不断派生的过程中, 在脑海中构建素材大厦, 从地基开始, 如建设高楼大厦般将材料排序组合。

3.材料之存储

怎样帮助学生存储材料呢?顺于口、熟于心是存储材料的第一步, 无论词语还是句子, 都有一个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 最终达到脱口而出的境界。我采用了造句的方法, 为了能让学生积累更多的材料, 我组织学生观察不同季节、不同天气的校园风光, 让他们尽量多地造句来帮助记忆并存储材料。同时, 建议家长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带孩子出去游玩, 在游玩的过程中帮助他们积累材料。另外, 我还指导学生摘录好词佳句, 鼓励他们写观察笔记, 以此存储素材。

秋日私语作文 第4篇

秋天到了,高粱低着头,好似在和饱满的大豆交谈着什么。秋风吹过树林,漫天的秋叶肆无忌惮的飘着,一下的倦怠似乎全部烟消云散了。当叶子逐渐萧疏,秋林显出了它们的秀逸。那是一份不需要任何点缀的洒脱与不在意世俗繁华的孤傲。

没剩几片叶子,伴随纤弱而枯黄的小草,似乎在交头接耳。而盛开了的菊花,在寒风中挺着身子,还时不时的晃几下。

秋天的田野的清晨,各样的果实那沁人心脾的芳香又为原本宁静的早晨增添了一份幽静。也给农民伯伯了一份好的收成。

秋日的黄昏更是美妙,你看,那天如一条橘黄色的丝带挂在天上,远处的高山山脉,也因有了“丝巾”的掩映,才显得清晰而优雅。

秋日私语作文 第5篇

中山东路两旁的梧桐树经过春的哺育,夏的洗礼,早先如手掌般浓绿的梧桐叶已经有星星点点的黄,那是一种明净的黄,更是秋姑娘留下的信。

荷花姑娘早已飘然远去,荷花仙子粉墨登场,白的像雪,粉的如霞,红的似火。游人三五成群地在一旁微笑、点头。难道是游人们的话施了魔法吗?那夸赞的话一直飘啊飘,飘进了秋姑娘的耳朵里,让菊花仙子变得更加美丽。一阵阵微风吹过,菊花仙子频频地向行人点头。她们千姿百态,有的含苞待放,秀丽典雅,如娇美的少女;有的即将凋谢,却依然傲立枝头,如睿智的老者。这么多的菊花,一朵有一朵的风采,一盆有一盆的风格。无怪元稹感叹“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清清的池塘里,穿着绿衣服的青蛙,不知去哪儿秋游了。蝉的歌唱由张扬变为含蓄。犹如音乐名曲《秋日私语》,不经意间,慢慢拨动你的心弦。

秋日私语作文 第6篇

这时,不知从何处飘来一片银杏叶,因为有雨的相助,它就那样紧紧贴在车窗上。它在车外紧紧地贴着,我在车内静静地看着。它像极了金色的小折扇,又恰似那精致的贝壳,叶子的表面光滑而又细腻,叶子的根根叶脉清晰可见,好似将叶片分成了若干份。叶子的边缘更是好看,是那种波浪式的,又宛如公主的裙摆。所谓的“一叶知秋”,大概就是这个意境吧!此时,心生一念,若是将它制成项链,应该也是极美的。

不知不觉已到自家楼下。推开车门,刚一脚踏到地面,迎面就飘来了阵阵花香,原来是楼下的桂花开了。我闭上眼,静静地嗅着,狠狠地嗅着,贪婪地嗅着,恨不得一头栽进花香中。我正静静地欣赏桂花时,一位阿姨正巧路过:“桂花开了啊,好香!”不知她是在和我说,还是自言自语,我冲她笑了笑,她也冲我笑了笑。原来秋天的那一抹香也可以让两个原本陌生的人相视而笑,心里油然而生了丝丝甜意。我不停地嗅着它的香气,如同奶奶做的米糕一般,香香的,甜甜的。

小学生写景作文的三个重要方法 第7篇

一、仔细观察,抓住景物特点

第一要抓时序的特点。

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或晨、午、黄昏,景色自然不一样。如《高大的皂荚树》中,“春天,下小雨啦。皂荚树为我们遮挡着,雨滴就不会很快掉下来。我们就能够像平常一样,在操场上,做体操,做游戏。夏天,暴烈的太阳当头照。有了皂荚树的遮挡,烈日就只能投下星星点点的光斑。我们活动在操场上,觉得格外凉爽。秋天,皂荚树上许许多多的皂荚儿成熟了,那样子,就像常见的大扁豆。高年级同学爬上树去,用带钩子的小竹竿把皂荚儿钩下来。小同学呢,把它们捡进筐里,交给老师。冬天,皂荚树落叶了。枯黄的小叶子,打着旋儿,不断地飘落,在地上铺了一层又一层。这时候,我们就把树叶扫到一起,堆放在墙脚下。”这些片段作者抓住了皂荚树在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反映了作者对校园皂荚树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第二要抓场所的特点。

写景的文章有的指明了场所,如《街头一景》《校园春色》,这时就要把“街头”“校园”等场所的特点写出来。

第三要抓景色的特点。

不同的风景,其特点是不同的,如有的以山景为主,有的以奇石闻名,有的借江湖增光,就应当抓住这些风景不同的特点,写出景物的个性。如《火烧云》中,“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这个片段作者抓住了火烧云色彩绚丽的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了火烧云的美。

二、动静结合,写好景物特点

在写景作文中,景物有静态与动态的区别。自然景色总是沉静的,但又都在不断地运动与变化之中。写景时既要注意静态的景,又要善于看出景中的动态,做到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结合。描写时或先写静态后写动态,或先写动态后写静态,使景物处于静态与动态时的特征和谐完美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只有这样,才能使文章中的景色特点“活”起来。如《第一场雪》中,“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一阵风吹来,树枝轻轻地摇晃,银条儿和雪球儿簌簌地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沫儿随风飘扬,映着清晨的阳光,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三、以情观景,借景抒情

写景物的作文,不是为了写景而写景,它最终的目的是要表达人的一种情感。关键在于处理好“景”与“情”的关系。景与情贵在融合,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才能达到水乳交融、不可分离的境界。在方法上,可多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景物带有人的特点,让写实与想象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一篇优美的文章只有渗透了作者的真情实感,才能更好地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准确地抒发作者的情怀,使读者也能从课文美的文字中真切体会到景美物美,以及作者对景物的喜爱。如《夕照》中,“太阳被裹上了橘黄色,没有了刺眼的光芒,稳稳地站在那排杨树上,没有丝毫衰老的样子。柔柔的光泻下来,给砖瓦房镀上一层华丽的金黄;房顶顿时化作一汪晶莹的湖水,每一片瓦都跳跃着的‘波纹’是夕阳得意的杰作。那平静的“湖面”难道不是被它踩碎的吗?啊,它和我一样调皮!”作者运用一连串的比喻和巧妙的拟人手法,写出了夕阳的柔美及落山时调皮的模样,使夕阳有了情感,有了生命活力,充分地抒发了作者对夕阳的赞美,对夕阳的喜爱之情。

秋日私语作文 第8篇

秋天是淡淡的白色,褪去了夏的嚣张跋扈,变得温柔恬淡。这时的海浪,不再汹涌澎湃,添了几分宁静,端庄却变得更加迷人。金黄的阳光铺在海面上,白色的波浪迎着海风缓缓地向前方移动,就连那数支随波轻晃的船儿,也多了几分自在、闲适。

秋天是寥寥的灰暗,秋雨少有夏天那样频繁,所以大地与人们才那般期待它的到来。当那细细的,密密的柔丝从天上整齐地飘落下来时,人们便晓得秋天来了!秋雨冲洗着世间万物,洗得黄杨更黄了,洗得秋菊更艳了。

秋天是满满的金黄,阳光不再像夏一般炙热,柔柔的撒在路面上,成为了一段金黄的绸缎。世间万物仿佛都被染成了金黄色。漫步街头,看黄叶坠地,情人依依,花果成熟,凉风习习。拾起了一片落叶,看着它的叶络,我看到了一片叶子的生命历程,它是时光永不磨灭的。

秋日私语作文 第9篇

――题记

秋是善变的。可以是硕果累累的喜悦,却又有猿鸣三声泪沾裳的满目凄凉;他有“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的达观之情,却又含有“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孤寂寥落之感。

而此时校园里的每个角落,都遮遮掩掩地透出他的身影。无疑,此时他承接了我所有的感情色彩。

神秘,喜悦以及悲凉。

伫立在垂暮的白桦下,无言凝望顶空因风起舞的叶。此时已然是深秋了,却依旧有着满目翠绿。零星几片知秋之叶,眨眼便被漫天绿意掩埋。不曾有人去关注秋的迟到,但他也不曾在意,只是似乎在酝酿着什么。他确是神秘的。

果然,那生机勃勃的绿,不曾张扬的尽兴,便坠落下了顶端。再抬头,满目一片秋色。此时的他,却已成为校园的主要色彩了。

道法自然。

不知怎的,我想起了这句道家名言。难道,顺其自然,便是秋神秘的来源吗?

靠近一点,再靠近一点。那朱红色的胖果子,隐在灌木狰狞的枝条内。草丛间的喜悦,终是被我揪了出来。圆圆的,小小的,放在嘴里,一股酸酸甜甜的味道便弥漫开来。

这是秋的果实。

很惊喜。在这个午后寂静的校园里,这些个果实是多么的耀眼夺目。望着一颗颗丰硕的秋果,忽得,心中涌上无限希望。在这个充满竞争的地方,只有不停生长,散发最耀眼的光芒,才会被挖掘。

漫步在秋风的吹拂下,望着满天无根漂浮的叶,不觉吟出黄巢的诗句:满城尽是黄金甲。但却又感到一丝悲凉。耳边又响起了悦耳的轻音乐。再一抬头,血红的云,紫金的霞,却只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落晖了。听着身边的欢声笑语,心头涌上一丝怅然,已是初二了啊!金色的记忆,美好的未来。此时,如何不去珍惜当下?

秋日私语作文 第10篇

而我,所有的,只是其间的徘徊。

说不准,道路究竟有多长,九千九百九十九,反正一直抄手向前走,我不敢回头,无言回首,无奈常常在莫名其妙地转来转去,猛然间,迷失了方向。

我不明白,是在出程,还是在归航。

一颗心儿,没有皈依。

整个躯体,没有根基,颠三倒四,何时是归期,何处是故里!?走过了东,走过了西,缄默的充实,我想高呼,才发觉满眼的泪痕,写不尽的空虚,我无语。

想起,多少次一边是唤儿的白发,一边是未了的孤寂。

记不得有多少夕阳西坠,母亲站在村口,教诲闪在我心头,挥手,抖动单薄的衣,两眼深了又深,躯体一个劲地瘦下去,还瘦下去,从那深陷的犁沟里,我读到了一片深情地希翼。

曾几何时,心间记起,沉重的,苦难的黄土地,含辛的母亲,我忍住了泪,忍住了万重牵挂,我到北方去。

寻找一粒种子,预备种进母亲借以养我的贫瘠的土地,让它开花结果,收获母亲的甜蜜。

然而,一次黯然神伤的征战,我一败涂地,母亲没有埋怨,没有哭泣,只是眼神间,迸射着更加渴望,更焦急的话语,伴我再次北去。

于是,我深深体味着,如芒在背,自责象一柄尖刀,无比犀利,剖析往昔,往事如烟似缕。一种愧疚,从此一遍遍对自己说,莫忘,父老茹苦的情谊。

在老天哭泣的日子里,我踩着满地的枯叶雨打风吹的冰泥地,忘记点点忧愁,忘记疲惫几许,寻觅。

秋日私语小学生写景作文 第11篇

一、善选对象,抓住特点,注重形象美

写作文首先要做到“言之有物”。这里的“物”,就是写作的对象。写景的文章,就是善于选取一些“物”,来充实内容。朱自清的《春》中,选取了太阳、山、水、草、花、风、雨、人等对象来表现春天的美好景象。而大千世界中的山川大地、日月星辰、房屋村庄、街巷路桥……都是可选的对象,写作文就要根据文章需要确定选哪些对象及组合哪些对象。同时,还要抓住对象的特点,朱自清《春》中的草是嫩嫩的、绿绿的、软绵绵的,这是春天之草;而“大地上黄苍苍的野草,像喝饱了甜酒的醉汉,东倒西歪地摇晃着。”“或躺或趴,或在秋风下颤抖,抑或是直直定在黄土地上的可怜相。”则是秋天之草;而衰败桔萎,则是冬天之草。

二、多角度、多方式思维,注重意境美

1. 正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朱自清《春》中写春花的部分,除了正面写花的多、艳,还侧面通过写蜜蜂、蝴蝶来表现花的鲜美和芳香。这样通过正面与侧面相结合的方式来表现春景,多角度表现出了作品所描绘的意境之美。同样,如果我们写冬天的雪景,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思考:正面的写大雪纷飞,雪压枝头,整个世界银装素裹这样的景象,侧面的写孩子们在雪地里怎样的堆雪人、打雪仗等玩耍,这样突出雪给孩子们的乐趣,从而表现出雪景之美。

2. 讲究合理顺序。

讲究顺序即是我们说的“言之有序”。顺序可以是时间顺序也可以是空间顺序。时间,可以是一天内的时间,也可以一年四季的时间;空间,可以是从整体到局部,也可以是从上到下,还可以是从外到内等形式,这主要根据写作对象和写作需要确定。朱自清的《春》中写春花的部分,就运用了从上到下的顺序来表现,先写了树上的桃花、梨花、杏花,再写地上的野花。有了合理的顺序,写作起来思维也就清晰些,读者读起来感觉条理也就分明些。我们还可以想到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中写薄雪覆盖下的小山一段,就采取了“山上一山尖一山坡一山腰”的顺序来写,这样,写景条理就清楚明了。

3. 充分调动多种感觉器官。

我们置身一定的环境,就会听到、看到、嗅到、触到一些对象,如果我们能把这些感觉器官全面的调动起来,加以对景物的立体表现,就会收到非常好的效果。朱自清先生的《春》通过多种感觉器官的综合运用,就把春风写得神韵透彻:通过触觉写风的温柔,“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通过嗅觉写风中之香,“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

4. 动静结合。

通过动景与静景相结合的方式来表现,是写景作品常用的手法。朱自清的《春》中的春草图既有对景静态的描绘,又有对人们迎春的动态的描绘,这样动静的结合,使文章表现生动有趣,呈现美好的意境。由此我们也想到毛泽东笔下的《沁园春·雪》中对雪景的动静结合描写,“千里冰封”“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这是静态描写,“万里雪飘”“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这是动态描写,这样动静相衬,就把雪景的静穆与飘舞再现了出来。

5. 虚实相生。

在朱自清《春》描写春花图一段中,既有对花的实景描写,又有对秋天挂果之景的想象虚写,虚实相生,情趣横生。同样,毛泽东笔下的雪景,既有所望的北国壮丽雪景的描绘,又有想象的雪后初晴的红装素裹的展现,这样虚实相生,增添了作品的浪漫色彩,也增强了作品的意境。

三、巧用修辞,注重语言美

修辞可以使描述更具体形象,大大增强语句的表现力。朱自清的《春》中大量使用拟人、比喻等辞格,如描绘出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是美的,是活泼生动的:“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这些语句优美而清新,读来流畅自然,极具美感。同时我们也可以想到《济南的冬天》中把山坡上斑驳的色彩,就象是“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秀美动人。

四、引用诗句,注重内涵美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朱自清先生自然地引用了志南和尚的诗句,来表现出春风的轻柔。一篇作品,能合理地引用一些名人诗句,不仅能很好地表现对象,还能丰富作品的文学内涵,体现出作品的深度,也还能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我们历代的诗词中,有大量写景的名句名作,我们是能够加以运用的。例如,写春雨,就有“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写树,就有“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写月,就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等。

五、融情于景,注重情感美

写景,一定是从内心深处发出来的,要体现出自己心中的情感的。朱自清先生的《春》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和喜爱之情。作者的欣喜之情,倾注在字里行间。由于感情的倾注,内在的诗情与外在的景物和谐地交融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画面也呈现了浓郁的情感色调。

秋日私语初中作文 第12篇

秋天是美丽的!我始终这么认为。虽然秋天没有冬天那样圣洁,也没有春天那样明丽,更没有夏日那般的干脆。但是,当浓雾逐渐散去时,它的美却毫无保留地展现在你我的眼前。

它是理智的、金黄的、充实的,是给人以希望的……

看那,花――秋菊!娇嫩的花瓣上还滚动着无数的“小珍珠”呢!在雾后阳光的轻柔扶摸之下,越发地晶莹剔透,惹人怜爱。秋天的花虽没有春天那样品种繁多。但是,秋菊却依然含苞待放,它们开得那么地热烈,如火如荼。它们开得多么地奔放,红的似火,粉的淡雅,还有那墨绿的,淡紫的……使人百看不厌。身边还有如许多的小露珠伴作。相信,这个秋日它们是不会感到寂寞的。

漫步走过一片小树林,片片黄叶会亲吻你的脸,会轻揉你的肩,还会舞到你的脚边。片片黄叶都是一首优美的诗,吟诵着自己灿烂的一生。在秋风的伴奏下,它们欢快地跳着轻松自在地舞步。它们经历了冬的孕育,春的萌动,夏的茁壮,翩翩地从树枝上飘落下来,又开始孕育来年的嫩叶儿了。

秋日是迷人的,是富有诗意的,是令人期待的。

秋日是金色的,是忙碌收获的,是让人喜悦的。

原先层层翻滚着的黄色的波浪,此时再看,已成了一座座连绵的小“金山”。在山间来回穿梭着的无疑是农民们,他们的脸上比平日里多了几丝疲倦,因为忙着秋收。但他们的脸上却都洋溢着笑容,是发自内心的,因为今年又获大丰收。看着他们各自忙碌的身影,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唐代诗人李绅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含义。

秋日私语作文 第13篇

回到家,我打开电脑,在网上听了一首名叫“秋日私语”的钢琴曲。听着听着……

我仿佛来到了一条幽静的林中小道上,暖洋洋的阳光照在我的身上。小道的两边都有一排排红枫树,枫树上火红的枫叶,好似一团团燃烧着的火焰。这是一条完全由落叶铺成的小道,我慢慢地向前走着。边走边聆听着脚下落叶发出的“沙沙”声。这是秋天独有的声音,秋天独有的乐曲......

我走到了一条小溪边,清澈的溪水缓缓流淌着,溪中的鱼儿活蹦乱跳地游着。我又沿着小溪边静静地走着,一直走到它的尽头――瀑布。瀑布并不太大,但水落入潭中那发出的叮――咚――叮――咚――的美妙声音,真让人陶醉。

秋日私语作文 第14篇

此刻已是十一月,秋风姐姐已从遥远的南半球飞了回来。她在小树旁划了几个圈,告诉一片小树叶:“我是秋风姐姐,秋天已经来到,请帮我跟小朋友们说秋天很冷,记得多加衣服。”小树叶告诉了它的同伴,这句话在整棵树上悄悄地传开了。

小树叶也悄悄地告诉大树这件事,于是大树抖了抖身体,树叶们纷纷落下,用自己敏锐的眼睛寻找着小朋友们。他们落地的方式非常不同,有的轻轻盈盈地飘下来,像芭蕾舞者一样,在空中跳舞,有的左右摇摆,有的原地转动,有的拉着秋风姐姐的手飘向更远的地方。

秋日的开端还是少不了秋雨绵绵的。雨向云彩说:“快让我们下去吧,刚才秋风姐姐说,秋天的开端是最适合下雨的。”于是,云朵同意了这个请求,并挤着自己肥胖的肚子开始下雨。“哗啦啦,哗啦啦,”秋雨迈动着自己矫健的步伐向大地跑去。

有一群在玩耍的小朋友突然感觉到头上凉凉的,一滴,两滴,三滴……孩子们赶快带起帽子,湿漉漉地跑回家。有几滴雨打在孩子们的帽子里,爬到孩子们的耳边悄悄地说:“我们秋雨会在每天早上下一点,请一定在上学时带好雨具噢。”

论张爱玲《私语》中的女性美 第15篇

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国产生了一批在文学中刻意营造“独语”式语境的散文作家。生存于孤岛中的张爱玲就是这为数不多的散文作家中的一个。她出版于1944年的散文集《流言》, 所呈现出的便是一个沦陷区中孤独女性“嘁嘁切切絮絮叨叨”的“私语”。

“独语”体散文展露每个作家独特的叙事方式, 这决定了我们进入其散文语境必须选择不同的切入角度。张爱玲的《流言》首先抓住我的, 却不是她的叙事态度, 而是她特异的女性的感性心理以及敏锐得近乎神经质的艺术家的禀赋和气质。

《私语》或许能使我把张爱玲这种略带神经质的艺术气质追溯到她成年时代的成长过程。这是一篇追忆童年往事的散文。母亲对张爱玲的指教已经超过了对一般初学孩童的点拨, 而进入了艺术的某些更微观更本质的层面。尽管后来张爱玲并没有实现童年的梦幻, 但她文学创作中对生活审美化的把握方式却深深得益于她从童年时就开始培养的艺术直觉。也许真正决定张爱玲个性和气质的, 还是她童年时期的坎坷遭遇。父母的离异使她在人生开始就给心灵蒙上了一层阴影。而父亲萎靡颓废的生活又使她过早地领略到了生存中没落的一面。令人震撼的还不仅仅是那种毫无温情与爱心的父女关系, 而是那种窒息心灵的囚禁处境, 使张爱玲从童年起就携上了强烈的孤独感。张爱玲散文中忧郁的近乎神经质的病态基调也许正是这段囚禁日子所塑造的。她从“楼板上的蓝色的月光中”感觉出“静静的杀机”, 从“翠蓝与青”两种颜色的对比中体味到“森森细细的美”, 从“无量的苍绿”中看到“安详的创楚”, 把大规模的交响乐的演奏比喻成“浩浩荡荡‘五四’运动一般冲过来”, 并从中觉察到一种“模糊的恐怖”, 一种“有计划的阴谋”。这些都是张爱玲独自产生的通感与联想。

在《流言》中有张爱玲谈音乐和谈绘画的两篇散文。

“我最怕的是凡哑林, 水一般地流着, 将人生紧紧地把握贴恋着的一切东西都流了去。凡哑林上拉出的永远的‘绝调’回肠九转, 太鲜明地赚人眼泪, 是乐器中的‘悲旦’。” (《谈音乐》)

“风景画里我最喜欢那张《破屋》, 是中午的太阳下的一座白房子, 有一只独眼样的黑洞洞的窗;从屋顶上往下裂开一条大缝, 房子像在那里笑, 一震一震, 笑得要倒了。通过屋子的小路, 已经看不见了, 四下里生着高高大大的草, 在日光中极淡极淡, 一片模糊。那哽噎的日子, 使人想起‘长安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 汉家陵阙’。可是这里没有巍峨的过去, 有的只是中产阶级的荒凉, 更空虚的空虚”。 (《谈画》)

试图从张爱玲论音乐论绘画的文字中考察出太多的学术价值是没有意义的, 它所呈现的, 更多的是一个女性独特的人生感悟和心理世界。无论是把小提琴看做乐器中的“悲旦”, 从中感到“将人生紧紧把握贴恋着的一切东西都流了去”, 还是从风景画《破屋》中诠释出“有的只是中产阶级的荒凉, 更空虚的空虚”, 都昭示了张爱玲审美判断的某种意向特征, 她对艺术现象的好恶与取舍, 都暗含着自身的主观体验, 她对《破屋》的描写与其说是对文学所蕴涵的意义的客观揭示, 不如说是张爱玲对自身内心世界的孤独与荒凉的主观投射。尽管她很少在文本中运用“孤独”这个词汇, 但是, 这种孤独感已经在“私欲”的语境中倾泻无余。这是一种渗入潜意识里的孤独。张爱玲未必总是自觉地意识到“孤独”这个字眼, 但它却流连与对一切事物的审视方式和审美直觉上。

“丝绒败了色的边缘被灯光喷上了灰扑扑的淡金色, 帘子在大风里蓬飘, 街上急急驶过一辆奇异的车, 不知是不是在捉强盗, ‘哗!哗!’锐叫, 像轮船的汽笛, 凄长地‘哗哗’……大海就在窗外, 海船上的别离, 命运似的决裂, 冷到人心理去”。

这种由一辆车驶过而触发的一系列关于“捉强盗”、“大海”、“决裂”, 以及由此产生的“冷”的生理感受, 已经颇有些神经质了。它是孤独处境中作者幻觉的下意识流动, 而整个语境给我的感受, 正是一种深入骨髓的“孤独”, 只不过在语境中作者用“冷”的感觉具体化罢了。意象的丰富性不仅昭示了张爱玲心理世界的纤细与丰盈, 更标志了她以一种艺术化的方式把孤独体验审美化、情趣化的意向。她的这种末世情调, 又与战争年代个体生存的危机意识, 以及对人类文明行将毁灭的强烈预感交织在一起。这一切使张爱玲的“私语”常常笼罩着一种荒凉感。这种“荒凉”是一个孤独的女性对生存现状的深刻感受:“时代是仓促的, 已经在破坏中, 还有更大的破坏要来。有一天我们的文明, 不论是曾经的升华还是浮华, 都要成为过去。如果我们最常用的两个字是‘荒凉’, 那是因为思想的背景里有这惘惘的威胁”。 (《流言·传奇再版续》)

张爱玲作品所展示的, 是包括她自己在内的芸芸众生在战争环境中个体的孤独与渺小, 是真实的人生形态, 在对人性自私的求生本能中隐藏着对人性的理解和怜悯。作为一个女性, 张爱玲驾轻就熟的领域是对女人天性的洞察。她描绘的, 是迥异于男性话语世界中的女性形象, 还原的是凡俗而真切的女性心理世界和生活形态。在《忘不了的画》这篇散文中, 她谈及林风眠的一幅内容为娼妓的画作时说道:“林风眠这张画是从普通男子的观点去看见妓女的, 如同鸳鸯蝴蝶派的小说, 感伤之中不缺少斯文扭捏的小趣味, 可是并无恶意。普通女人对于娼妓的观感则比较复杂, 除了恨与看不起, 还又羡慕着, 尤其是上等女人, 有着太多的闲空和太少的男人, 因此往往幻想妓女的生活是最为浪漫的。”她不再把女人用娼妓和贞女截然划分, 而是揭示出女性心理和感性世界的复杂和矛盾, 而这却正是接近与女性天性中某些本真的东西。在她的理解中, “‘翩若惊鸿, 宛若游龙’的洛神不过是个古装美女”, “金发的圣母不过是个俏奶妈, 当众喂了一千余年的奶”。 (《谈女人》) “所谓超凡脱俗, 带着圣洁光环的女神不过是人类把俗世生活中的女人理想化了的结果”。张爱玲认为:“在任何文化阶段, 女人还是女人, 她已构成生活中最普遍的, 最基本的支撑, 代表四季循环, 土地, 生老病死, 饮食繁殖。‘女人把人类飞跃太空的灵智拴在踏实的根柱上’。她们是这个时代最广大的负荷者, 她们标志着人生安稳的一面, 但正是在这安稳之中, ‘有着永恒的意味’。” (《自己的文章》) 这种还原真实本性的意向, 反映在张爱玲的审美直觉中则体现为她不但以审美的方式旁观世态, 同时也以“审丑”的眼光介入人生。她曾写青绿丝线穿着的一块宝石, “冻疮肿到一定程度就有那样的淡紫红的半透明”。美与丑的对照奇异地组合在张爱玲对一块宝石的感觉之中。在另一篇文章中她还写过“冻疮”:“永远不能忘记一件暗红的薄棉袍, 碎牛肉的颜色, 穿不完地穿着, 就像浑身都生了冻疮;冬天已经过去了, 还留着冻疮的疤———是那样的憎恶与羞耻。” (《童言无忌·穿》) 倘若宝石上的冻疮还给人以一种特异的美感的话, 那么薄棉袍带给张爱玲永远难以忘怀的“冻疮”记忆则象征着张爱玲对生活中丑陋事物的认知。

在她看来,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 爬满了虱子”。 (《我的天才梦》) 这是一种具有兼容性的人生态度, 它既蕴涵了生活中的美, 又涵盖了生活中的丑, 在这看似悖谬的生活态度之中, 反映着生活的本来面目。在《私语》的结尾, 她感叹道:“可爱又可哀的年月呵!”言语中流露了对人生的全部感怀。这使她既处处留意生活中给予她灵感的事物, 又时时自觉到美好事物中的缺憾, 这是一种美好与残缺相呼应的人生观。

透过阅读张爱玲“嘁嘁切切”的“私语”文本, 更强烈打动我的是生存在那个“可爱又可哀”的年代里一个孤独女子的心理世界, 是作者所承载的对于生命而言太过沉重的负荷, 是在动荡年月里仍牢牢把握人生悦乐的生活态度。尽管张爱玲是孤独的, 但她未流于感伤, 也并没有意夸大人生的苦难, 而是坚韧地承受生存的宿命, 平静地呈现出一个女性对于“荒凉”世界的直觉和观感, 客观地再现人生中一切美好与丑恶的事物。

透过阅读张爱玲“私语”般的作品, 我在观望另一个人的生命, 看到她在人世间浮沉的开始, 看到她生存中的欢乐与悲哀, 看到她绝望的心, 看到她从人世中的遁出。这样一种观望, 似乎应该令人忘记自己, 完全沉浸在另一个人的生命长河中, 应该是一种沉醉。但在事实上, 在这种沉醉中, 我感到一丝心痛, 在另外一个人的生命中, 我看到了自己在人世间沉浮的开始, 看到了自己生存中的欢乐与悲哀, 也看到了自己的心。这样一种观望, 其实是需要把整个生命投入进去的, 面对着另外一个人的生命, 去观望、沉思, 最后遇到的还是自己的心灵, 最终面对的还应该是自己的生命。我一点点地感到了这种观望的沉重———用自己的生命去理解另一个生命, 在另一个人的生命轨迹中发现自己的存在。这就是张爱玲那惹世人观望的文本所昭示我的一切。

摘要:著名作家张爱玲以她特有的女性的感性心理, 以及略带神经质的艺术气质展露了她独特的叙事方式, 流露出她对人生的那种兼容性的态度, 反映了她对人生的感怀。在她的小说中, 客观地再现了人生中既有美好的事物, 又有其丑恶的一面, 从中领悟到了人生的欢乐与悲哀, 也认知到了人生的意义。

关键词:张爱玲,小说《私语》,女性,孤独,人生

参考文献

[1]俞彬.张爱玲传[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曾湘文.都市的人生[M].湖南文艺出版社, 1993.

作文:秋日私语 第16篇

伴着秋的旋律,迎着秋的序曲,我来到大自然,与秋光拥抱,与风儿竞技.

又是一年之际最美的时刻,我抛下烦恼、避开忧虑,从炎热的夏季中走出来,走进新世界,走进美丽的秋天.

我爱秋天,爱她的淡薄、爱她的清纯.

抬头仰望着天空,他仿佛离我那么遥远,天是蓝的,看着并不那么炸眼,她是温柔的、亲切的.云是透明的,仿佛一颗颗刚刚成熟的棉花,当阳光照射过来,还可以看到那嫩白的脸蛋儿上还泛着一丝的羞涩.云儿精致的点缀在蔚蓝色的天幕上,让只是蓝色的天空不再寂寞,不再逊色.

我爱秋天,爱她的成熟,爱她的充实.

一阵秋风吹来,我不觉感到一丝凉意,而那无声的秋风默默的,带走了树叶,带来一片丰收和一片金色.树叶变成橙色,像一群活泼的少年,追着风游荡,落到哪里,哪里就是他们的家.他们静静的躺着,院子里、公路旁……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仿佛是送给秋姐姐的`见面礼.我走在这崭新的大地毯上,脚下不时发出清脆的响声

“沙沙…沙沙…”仿佛在演奏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曲《秋日私语》.那萧萧的秋意,那宁静的落日,那蓊郁的秋林,那白露出林的神韵,都体现得淋漓尽致……

田野里,庄稼都成熟了,勤劳的农民正在收粮食,一个个脸上都洋溢着喜悦与欣慰,因为他们昔日里的努力都得到了相映的回报.快看啊,远处的桃树、梨树、苹果树上都结满了大大小小的果,果子散发着诱人的香,让人好想赶快尝一口.田间的小麦张开嘴笑了起来,玉米、稻子也乐弯了腰,也许在为自己有了好多伙伴而快乐吧!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秋天是五彩的季节.真可谓:“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上一篇:《职责比能力更重要》读书笔记领悟下一篇:仿生作文400字

全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