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讲话读后感

2024-07-07

任正非讲话读后感(精选7篇)

任正非讲话读后感 第1篇

企业经营要学会因时制宜

——读《任正非:华为2016年战略纲要》有感

在华为2016年市场工作大会上,任正非发表通篇斗志昂扬的讲话,就如何把握战略机会、赢在未来作出指导与规划。整篇讲话,涉及业务发展部署、人才机制、主航道战略等,华为的狼性文化贯穿始终,一方面强调坚持主航道的针尖战略,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在坚定发展目标的前提下因时制宜,抓住市场机遇,制定出更加具有前瞻性、指导性的发展战略,以及如何推进企业管理制度改革。

任正非在讲话中首先深刻分析了当前的社会发展环境,并敏锐的提出:‚智慧城市、金融行业的IT向云架构转型、电力行业的数字化、政府和企业对云服务的需求,当前技术发展和企业与政府对云服务的需求,使网络及数据中心出现了战略机会,这是我们的重大机会窗,我们要敢于在这个战略机会窗开启的时期,聚集力量,密集投资,饱和攻击。扑上去,撕开它,纵深发展,横向扩张。‛

在机遇面前,为了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战斗力,任正非提出要从企业发展的各个方面推动内部改革,不断适应这个大变革时代的发展需求。因此他还提出:我们要在10年内实现大体系支撑下的精兵战略,逐步实行资源管理权与作战指挥权适当分离。指挥权要不断前移,让优秀将领不断走向前线,灵活机动地决策。要扩大在代表处审结的内容与范围,这就是权利的下放。流程要纵向、横向打通,要让听得见炮声的人能呼唤炮火,能呼唤到炮火。

选才用人也要任人唯贤,应权通变。对于人才利用,任正非提出要‚不拘一格地选拔使用一切优秀分子,不要问他从哪里来,不要问他有何种经历,只要他适合攻击‘上甘岭’。精英不要理解为仅仅是金字塔塔尖的一部分,而是存在于各个层级、各个类别。有工作的地方,就有精英。我们要用开放的心胸,引进各种优秀人才,要敢于在他们能发挥作用的方面使用他们。‛

在坚定主航道的同时,需要有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任正非认为,世界在改变,华为也应该改变,‚以自我为中心迟早是要灭亡的。‛即便有了长远的战略思想,也是在今天的思想上逐步演变,逐步改进。同时他提出,改革不要妄谈颠覆性,认为革命一定会被接受。只能聚焦在主航道上,或者略略宽一些。产品创新一定要围绕商业需要。对于产品的创新是有约束的,不准胡乱创新。‚我们的组织变革,流程变革要支持我们的战略。变革应使到达目标更简单,更快捷,更安全。‛

在新经济时代,华为之所以能迅速成为科技领域的领军企业,与高管的善于总结,不断改进管理之道是分不开的。现在有不少企业对战略、对管理的理解存在误区。其一,认为未来的企业管理是能够依靠全面设计规划出来的,忽略了企业管理更多是在内外环境变化中不断调整适应并自我修复而成形;其二,对战略规划的最佳制定时机理解有偏差,以为任何企业任何时候都需要做战略规划。当然,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转换过程关注企业战略转型尤其要谨慎,战略规划需要一定的前瞻性,要掌握好度,避免错过最佳时机,规划过早,价值不大,规划过迟,丧失机会。

在市场中有一些企业,尤其是曾经凭借一套经营模式取得过成功的企业,他们因为曾经取得过成功,而一直沉浸其中,认为这种成功方式可以复制与延续,继而总结成企业的盈利模式与经营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虽然市场环境发生了变化,但企业若跟随改变,革新经营模式或产品必将损害原有的盈利模式与盈利产品,但凡成功的企业都很难从这个思想的桎梏中跳出来。

这些企业不愿意改变经营方向与模式,不愿意革新自己的产品,更不愿意改变现在对自身非常有利的市场格局。但事实却是,客观环境一旦发生逆转,是主观力量所无法改变的,坚持与对抗就如逆水行舟,不仅徒劳无功,最终还会被市场淘汰。此时如果你自己不发动一场经营变革,就等于给你的竞争对手创造了机会。

因此,企业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要求企业管理者具有不断深化的认识企业、认识行业以及自我认识、相互调和的意识和能力。管理理论以及各种管理理念往往是高度的抽象的一般性的认识,在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同时,相对于企业具体的背景和问题又往往过于粗略。这就好比指南针与旅行者,旅行者要依靠指南针辨别方向,但如何到达目的地却需要旅行者一步一个脚印的跋涉,可能在正前方有大山阻隔,需要旅行者迂回前进;旅行者不能因为阻隔的存在而否定指南针的作用,当然指南针也无法代替旅行者的脚步。

我们公司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需要从多个角度因时制宜,灵活应变。战略规划不可盲目,需要把握好市场时机。在现阶段,我们更为紧迫的是如何根据客户群体、市场需求制定出具有作战性的经营管理策略,引入培养一批优秀人才,建立起灵活高效的运行机制,并不断优化我们的产品,从而增强我们整个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以及竞争力!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因时制宜的理念,需要融合在我们每一次的经营决策以及管理变革当中,唯有如此,公司的发展才能变得更快更强更灵活!我相信,我们只要坚定目标,同时学会审时度势,因势利导,长泰必定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任正非讲话读后感 第2篇

读后感

《任正非内部讲话:关键时任正非说了什么》深刻的分析了华为发展过程中关键性的时间点,以及其时任正非所扮演的角色,他如何引导企业的成长,如何在黑暗中抓住微光,应对企业所面临的一次次危机。任正非日益成熟的管理智慧,一篇篇热情、深刻而鼓舞人心的文章,一次次动人心魄的演讲,他大气磅礴地进行全球性布局,游刃有余地面对激烈竞争,从容不迫的处理企业发展困惑……

任正非并非天生就是卓越的企业家和领导者,他也是经过了披荆斩棘、披星戴月的奋斗,历尽艰难困苦,才成就辉煌。我们可以坦诚地讲,在企业管理与经营方面,我们的确需要以任正非为楷模,以他为方向、为导师,我们由衷相信,中国企业的未来,是靠华为这样的企业推动的。

“华为怎样来创新?重要的是怎么能创造对人类的价值。一定要强调价值理论,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一定是为了创造价值。”

“华为如何创新?第一个要优化我们的文化机制。哲学能够救中国!第二转型利益机制:我们的利益机制要从“授予”改成“获取”。

从这本书里可以结合我们的现状去看一下,从之前的家护公司到现在的振东健康,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就是一个新的企业,我们的名字是新的;我们的团队是新的;我们还在不退推出新品等等。其次,在家户公司的创新问题上,第一,一定要强调价值理论,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一定是为了创造价值。但未来的价值点还是个假设体系,现在是不清晰的。我们 假设未来是什么,我们假设数据流量的管道会变粗,变得像太平洋一样粗,建个诺亚方舟把我们救一救,这个假设是否准确,我们并不清楚。如果真的像太平洋一样粗,也许华为押对宝了。如果只有长江、黄河那么粗,那么华为公司是不是会完蛋呢?这个世界上完蛋的公司很多,北电就是押宝押错了。中国的小网通也是押错宝了,押早了。小网通刚死,宽带就来了。它如果晚诞生几年,就生逢其时了。英雄常常是生不逢时的。有一些人性格很刚烈,大家不认同,我说你就生错时代了,你如果生在抗战时代说不定就是英雄,说不定就能当将军。我们是从人类社会的需求和价值基础上,假设将来数据流量会越流越大,但这不一定符合社会规律。马克思 理论假设的前提是那时候没有汽车、没有飞机,他说的物质极大丰富,准确定义是什么呢?因为马克思没有拿出标准的数学公式来,我们还以为有更高的标准。所以 我们现在的假设是要接受长期批判的,如果假设不对,那我们就要修正。首席科学家要带领我们往哪里突破。

第二,在创新问题上,我们要更多的宽容失败。宽容失败也要有具体的评价机制,不是所有的领域都允许大规模的宽容失败,因为你们是高端研究领域,我认为模糊区域更多。有一些区域并不是模糊的,就不允许他们乱来,比如说工程的承包等都是可以清晰数量化的,做不好就说明管理能力低。但你们进入的是模糊区域,我们不知道它未来会是什么样子,会做成什么。因此,你们在思想上要放得更开,将

你可以到外面去喝咖啡,与人思想碰撞,把你的感慨写出来,发到网上,引领一代新人思考。也许不止是华为看到你了,社 会也看到你了,没关系,我们是要给社会做贡献的。当你的感慨可以去影响别人的时候,别人就顺着一路走下去,也许他就走成功了。所以在创新问题上,更多的是 一种承前启后。我今天给你们讲的话,也许你们成功的时候我已经不在人世了。但是不能因为我不在人世,咱们讲话就一定要有局限性。你们科学家也不能因为这样就有局限性。也许你对人类的预测,你最终也看不见,但是我觉得这并不一定错误。

我个人觉得应该多学习华为成功的过程,多吸取华为的经验,再根据我们自己的实际情况逐渐改变。只有不断的改善,才有提高,在提高的过程中,提高我们的品质,降低我们的成本,让我们工作的整个过程应有一个秩序化,模块化。整个公司正在成长,在成长过程中是需要大家共同努力的。

任正非的财富 第3篇

——周士渊

谁是中国最富有的人?这一问题包含两层含义:一指手中握有的现钱多;一指创造的社会财富多。后者如袁隆平, 他发明杂交水稻, 解决了几十亿人的吃饭问题, 其背后的财富无法用金钱衡量。

谁是中国最富有的企业家?很多人可能会想到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等人。细心的人会发现, 在近年来各种中国内地富豪榜中, 鲜见一个人——华为总裁任正非。作为一家年营收入近1500亿元的民企老总, 他的钱与其他企业家相比, 显得十足“寒酸”。

华为2009年年报显示, 公司去年销售收入达1491亿元 (约218亿美元) , 同比增长19%;净利润183亿元 (约27亿美元) , 同比增长29.9%。在全球通信设备行业不景气的情况下, 华为2009年可圈可点, 无论是营收还是净利润, 都赫然走在行业前列。

年报中华为还首次披露公司股权状况, 令人惊讶的是, 与其他民企创始人动辄占股多达50%相比, 截至2009年底, 任正非持股比例仅区区1.42%!2009年, 华为员工持股人数61457人, 持股成员全部由公司员工构成, 约占9.5万名员工总数的64.7%。年报公布后, 有人给任正非算了一笔账, 他的股权“权益”约6.15亿元, 即使加上每年所得股票分红, 身家不过7.5亿元人民币。作为一家非上市民企, 员工持股比例如此之高, 老板持股比例如此之低, 令人震撼!

任正非1988年创办华为, 经20多年励精图治, 华为已成为全球领先的电信解决方案供应商, 中国IT界标杆企业。但与各类富豪榜中的中国企业家相比, 任正非竟远未触及富豪“门槛”。《福布斯》2009年中国内地富豪榜显示, 前40位富豪门槛为14.5亿美元。其中, 拥有比亚迪27.83%股份的王传福财富达58亿美元;希望集团刘永行居次席, 财富净值达55亿美元;排名第三的是娃哈哈集团的宗庆后, 资产净值48亿美元。按任正非上述身家仅1亿美元, 难怪“名落孙山”。而在2009年胡润I T富豪榜中, 马化腾以239亿元成为首富, 网易丁磊175亿元、盛大陈天桥150亿元、百度李彦宏150亿元, 分别排在第2~4位。马化腾去年上半年持腾讯约12%股份, 陈天桥家族持盛大网络约57%股份, 李彦宏持百度约16%股份。

钱, 只是一个符号, 究竟谁创造的财富最多, 人们心中有数。相比欧美设备厂商, 华为已在不声不响中完成了赶超, 成为仅次于爱立信的全球第二大设备供应商。去年, 阿尔卡特朗讯营收为212亿美元, 诺基亚西门子为176亿美元, 分别同比下降11%和18%。爱立信也不例外, 这家拥有134年历史的电信设备巨头, 去年271亿美元的营收出现了微弱下滑。一消一涨, 反映的则是华为的蜕变——它已洗去“低价策略”标签, 转变为靠竞争力立身的全球领先科技企业。

华为在创立初期就注重内部管理, 充分预估企业发展的风险和环境。华为引入西方大公司的实践经验, 在集成产品开发 (I PD) 、集成供应链 (ISC) 、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质量管理等诸多方面与国际领先公司开展合作, 在流程、组织、IT建设等方面持续推动管理改进。华为的高速增长建立在高效的管理基础上, 任正非知道, 这是一家全球化公司的必经之路。因此早在1998年, 华为就开始了与I BM的深度合作, 完成了产品到市场的流程管理, 这是它由电信设备制造商向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和服务提供商转型的标志。这一年8月, 它与IBM启动“IT策略与规划”项目, 规划和设计华为未来需要开展的业务流程以及所需的IT支持系统, 其中包括集成产品开发、集成供应链、I T系统重整、财务四统一等8个项目, 前两项是重点。从2007年开始, 华为聘用埃森哲启动了CR M (客户关系管理) , 加强从“机会到订单, 到现金”的流程管理。在此前集成产品开发、集成供应链基础上, 2008年华为与埃森哲对CR M体系进行重新梳理, 打通从“机会——合同——现金”这一流程。该流程打通后, 公司运作效率大大提升。

如果说几年前有人怀疑华为, 今天, 那些怀疑者和喜欢挑刺的人已找不出任何理由。在LT E领域, 它已走在整个行业前列, 成为首家被电信运营商商用的电信设备商, 中国在2G、3G通信技术领域完全落后于西方、受制于西方的局面正被一一打破。一家仅成立20多年的企业, 让百年巨头也不得不刮目相看。到目前为止, 在全球50强电信运营商中, 华为已成为其中45家的合作伙伴。中国企业尝试“走出去”的不少, 真正具备国际化思维、视野以及实力的却不多。从2008年来看, 华为国际市场的营收占总营收的比重达75%, 开创了国内超大型企业外销占比的最高纪录。

在华为1997年修改的员工持股规定中, 华为主张在顾客、员工与合作者之间结成利益共同体, 努力探索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内部动力机制。“我们决不让雷锋吃亏, 奉献者应得到合理的回报。”——任正非对财富的理性认识是华为今天做大做强的原因所在, 劳苦功高而不邀功, 财源滚滚而不恋财, 正如他所说:“世界上一切资源都可能枯竭, 只有一种资源可以生生不息——那就是文化。”

很多民企的财富多为创始人个人所有或少数几个人所有, 大部分员工仅是陪衬, 而华为却是9万多华为人共同所有, 它是一个同甘共苦的团队。在任正非看来, 只有员工真正认为自己是企业的主人, 分权才有基础。没有这样的基础, 权力分下去就会乱。他认为, 企业管理层要淡化英雄色彩, 实现职业化的流程管理, 即使需要一个人去接受鲜花, 这人也仅是代表而非个人英雄。任正非推崇“君子取之以道, 小人趋之以利”, 他在一篇文章中说:我们今天是利益共同体, 明天是命运共同体。当我们建成内耗小、活力大的群体时, 抗御风雨的能力就增强了, 才可在国际市场的大风暴中搏击。

任正非讲话读后感 第4篇

你们可以放心回“家”

我代表华为与你们第二次握手了,首先这次我是受董事长委托而来的,是真诚欢迎你们回来的,如果我们都是真诚地对待这次握手,未来是能合作起来做大一些事情的。不要看眼前,不要背负太多沉重的过去,要看未来、看发展。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点矛盾、有点分歧,是可以理解的,分分合合也是历史的规律,如果把这个规律变成沉重的包袱,是不能做成大事的。患难夫妻也会有生生死死、恩恩怨怨,岂能白头呢?只要大家是真诚的,所有问题都可以解决。

非常欢迎你们加盟,董事长在国外,我14号要出国,我来见你们就是让你们放心,我是获董事长及整个管理团队授权而来的,我们没有什么弯弯绕,我们也不纠缠历史。大家对历史会有不同的看法,交流会造成矛盾。我们面向未来,在减少矛盾的情况下,加强沟通,达到相互信任。公司处在全球历史性大发展的时期,如果你们想通了,双方工作小组也能达成一致,你们的回归对中国科技史都将是一项贡献。不应该说你们输了,我们赢了,应该说我们是双方都赢了。如果华为容不下你们,何以容天下,何以容得下其他小公司。我们在很多方面不如小公司,小公司就是靠创意,小公司Idea强,大公司平台强,平台强就是发现机会后,可以加大投资猛追。

从现在开始,前半年可能舆论界对你们会有不利的地方,但半年后,一定是十分正面地评价你们的行动。所以你们不要担忧华为的员工如何看这个问题,在你们回来工作时,也会有一些不舒服的地方。将来如何对待你们,主要还是高层要对此有正确的看法,中层是可以说服的。

对港湾的伤害道歉

你们开始创业时,只要不伤害华为,我们是支持和理解的。当然你们在风险投资的推动下,所做的事对华为造成了伤害,我们只好作出反应,而且矛头也不是对准你们的。

2001至2002年华为处在内外交困、濒于崩溃的边缘。你们走的时候,华为是十分虚弱的,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包括内部许多人,仿效你们推动公司的分裂,偷盗技术及商业秘密。当然真正始作俑者是西方的基金,这些基金在美国的IT泡沫破灭中惨败后,转向中国,以挖空华为,窃取华为积累的无形财富,来摆脱他们的困境。

华为那时弥漫着一股歪风邪气,都高喊“资本的早期是肮脏的”的口号,成群结队地在风险投资的推动下,合手偷走公司的技术机密与商业机密,像很光荣的一样,真是风起云涌,使华为摇摇欲坠。竞争对手也利用你们来制约华为,我们面对了基金、竞争对手更大的压力。头两年我们通过加强信息安全、交付件管理才逐步使研发稳定下来;加强市场体系的干部教育与管理,使市场崩溃之风停住了。开了干部大会,稳定了整个组织,调整了士气,使公司从崩溃的边缘,又活了回来。后来我们发现并不是和你们竞争,主要面对的是基金和竞争对手,如果没有基金强大的力量,你们很难招架得住我们的竞争压力。

我们感觉到基金的力量与巨大的威胁,如果我们放弃竞争只有死路一条。如果基金以这样的方式在中国运作而获得全面胜利,那么对中国的高科技是一场灾难,它波及的就不只是华为一家了。因此,放任,对我们这种管理不善的公司是一个悲剧,我们没有退路,只有坚决和基金作斗争。当然也要面对竞争对手的利用及挤压。因此,较大地挫伤了你们,为此表达我的歉意。这两年我们对你们的竞争力度是大了一些,对你们打击重了一些,这几年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我们自己活下去,不竞争也无路可走,这就对不起你们了,为此表达歉意,希望你们谅解。

不过华为逐鹿中原,也是惨胜如败。但愿我们摒弃过去,面向未来,取得双赢。

合作才是真正的出路

我们之间真正的出路是重新走向合作,我代表EMT团队,会真诚地处理这个问题,不要担心会算计你们,也会合理地给你们安排职位的,不光是几个,而是全部。我们认真地来探讨合作的问题,构建我们真正的成功。历史上真正化干戈为玉帛还是不多的,基金的投机,一害你们,二害我们,我们都是受害者,相信我们会度过阴暗的这一天的。

华为处于一个大发展时期,2006年销售可能突破100亿美金,华为3com、终端的一些数据都不放进来,以免成绩太突出了,易受攻击,矛头会指向我们。太极八卦,有两条白鱼和黑鱼交织在一起,正、反两面是相辅相成的,只要你说你是白鱼,一定是万箭穿心,把你多黑一些。我们坚持实事求是地宣传报道,使华为逐步冷静下来,面对自己存在的问题,去努力优化自己。如果我们两股力量将来能合起来就会更强大,也会对历史做一个非常好的注脚,不是说敌人永远都是敌人。还要感谢你们的存在,华为3com成长之快与此有很大关系,原来我们对企业网何去何从,还存有疑虑。

虽然华为和港湾关于知识产权打官司,只是一部分而已,但港湾的很多创意,像以多业务传送的思想来开发传输产品、以太交换机也有很多自主开发的东西,这还是要肯定的,希望能加盟华为。这次华为的人力资源大调整,将形成一个5到10年的战略格局,外面抗衡国际竞争伙伴,内部吸收小公司加盟和我们一起发展。

这5年来,没有你们离开公司,华为还发现不了公司这么多严重的问题。你们走的时候,我们快崩溃了,那时好象只要是在华为呆着的人,都被认为是很奇怪的,好象没离开华为的人,是不正常的,我曾说过我们的队伍要好好教育一下。我们幸亏也没有太急躁,促成内部矛盾激化,通过这5年的调整逐步稳定下来了。

这次来之前费敏还有压力,怕谈不好。为什么会谈不好呢?我来就是传达第二次握手,一定要握好。

任正非内部讲话读后感 第5篇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任正非内部讲话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任正非内部讲话读后感1

谈及创新,很多人都听说过这个词,但是每个人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在《任正非内部讲话》中提到:“创新:思想上的创造才有价值”,书中从三个方面解读了创新的思想。

第一,“资源共享的创新才是真正的创新”,企业发展是作为一个整体,所有员工奋斗的共同目的都是推动企业成长,共享研究成果,可以避免无谓的时间、资源浪费。

第二,“小改进大奖励,大建议只鼓励”,能提大建议的人已不是一般的员工了,也不用奖励,一般员工不提倡提大建议,因为每个员工要做好本职工作,大的经营决策要有阶段的稳定性,不能每个阶段大家都不听的提意见,所以鼓励员工做小改进,将每个缺憾都弥补起来,公司也就有了进步。

第三,“要创新出能卖掉的东西,就得‘反幼稚’”,企业的创新切记盲目追求技术领先,在成熟领域投入过多精力进行开发没有太大意义,同时应按“因厂制宜、扬长避短”的原则选择合适的技术和设备。

我们公司在创新管理上,为提升工作效率和经营效益,还制定了《创新管理与激励考核管理规定》并且进行了一系列的活动,包括创新计划、实施、评审和奖励。在此不是评价公司创新活动的好坏,主要是说明创新的重要性。英特尔公司前总裁安迪·格鲁夫认为,创新是当今企业唯一的出路。淘汰自己,否则竞争将淘汰我们。在这个要求创新的时代中,一个不能创新的企业注定是要衰落和灭亡的。

在风云变化的今日,企业一时的成功不代表可以一劳永逸。几年甚至几十年过去后,一些企业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一些新的企业又出现了,但是也有一部分企业一直保持着很强的竞争力。要想在竞争中成为胜利者,唯一的办法就是不断改革、不断创新,而许多公司之所以崩溃破产,也是因为缺乏创新意识。

总之,“不创新,就灭亡”,一个企业不仅要有创新的意识,更要有不断创新的勇气和实力,这样才能在残酷的竞争中保持不败。

任正非内部讲话读后感2

《任正非内部讲话:关键时任正非说了什么》深刻的分析了华为发展过程中关键性的时间点,以及其时任正非所扮演的角色,他如何引导企业的成长,如何在黑暗中抓住微光,应对企业所面临的一次次危机。任正非日益成熟的管理智慧,一篇篇热情、深刻而鼓舞人心的文章,一次次动人心魄的演讲,他大气磅礴地进行全球性布局,游刃有余地面对激烈竞争,从容不迫的处理企业发展困惑……

任正非并非天生就是卓越的企业家和领导者,他也是经过了披荆斩棘、披星戴月的奋斗,历尽艰难困苦,才成就辉煌。我们可以坦诚地讲,在企业管理与经营方面,我们的确需要以任正非为楷模,以他为方向、为导师,我们由衷相信,中国企业的未来,是靠华为这样的企业推动的。

“华为怎样来创新?重要的是怎么能创造对人类的价值。一定要强调价值理论,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一定是为了创造价值。”

“华为如何创新?第一个要优化我们的文化机制。哲学能够救中国!第二转型利益机制:我们的利益机制要从“授予”改成“获取”。

从这本书里可以结合我们的现状去看一下,从之前的家护公司到现在的振东健康,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就是一个新的企业,我们的名字是新的;我们的团队是新的;我们还在不退推出新品等。其次,在家户公司的创新问题上,第一,一定要强调价值理论,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一定是为了创造价值。但未来的价值点还是个假设体系,现在是不清晰的。我们假设未来是什么,我们假设数据流量的管道会变粗,变得像太平洋一样粗,建个诺亚方舟把我们救一救,这个假设是否准确,我们并不清楚。如果真的像太平洋一样粗,也许华为押对宝了。如果只有长江、黄河那么粗,那么华为公司是不是会完蛋呢?这个世界上完蛋的.公司很多,北电就是押宝押错了。中国的小网通也是押错宝了,押早了。小网通刚死,宽带就来了。它如果晚诞生几年,就生逢其时了。

英雄常常是生不逢时的。有一些人性格很刚烈,大家不认同,我说你就生错时代了,你如果生在抗战时代说不定就是英雄,说不定就能当将军。我们是从人类社会的需求和价值基础上,假设将来数据流量会越流越大,但这不一定符合社会规律。马克思理论假设的前提是那时候没有汽车、没有飞机,他说的物质极大丰富,准确定义是什么呢?因为马克思没有拿出标准的数学公式来,我们还以为有更高的标准。所以我们现在的假设是要接受长期批判的,如果假设不对,那我们就要修正。首席科学家要带领我们往哪里突破。

第二,在创新问题上,我们要更多的宽容失败。宽容失败也要有具体的评价机制,不是所有的领域都允许大规模的宽容失败,因为你们是高端研究领域,我认为模糊区域更多。有一些区域并不是模糊的,就不允许他们乱来,比如说工程的承包等都是可以清晰数量化的,做不好就说明管理能力低。但你们进入的是模糊区域,我们不知道它未来会是什么样子,会做成什么。

因此,你们在思想上要放得更开,将你可以到外面去喝咖啡,与人思想碰撞,把你的感慨写出来,发到网上,引领一代新人思考。也许不止是华为看到你了,社会也看到你了,没关系,我们是要给社会做贡献的。当你的感慨可以去影响别人的时候,别人就顺着一路走下去,也许他就走成功了。所以在创新问题上,更多的是一种承前启后。我今天给你们讲的话,也许你们成功的时候我已经不在人世了。但是不能因为我不在人世,咱们讲话就一定要有局限性。你们科学家也不能因为这样就有局限性。也许你对人类的预测,你最终也看不见,但是我觉得这并不一定错误。

我个人觉得应该多学习华为成功的过程,多吸取华为的经验,再根据我们自己的实际情况逐渐改变。只有不断的改善,才有提高,在提高的过程中,提高我们的品质,降低我们的成本,让我们工作的整个过程应有一个秩序化,模块化。整个公司正在成长,在成长过程中是需要大家共同努力的。

任正非内部讲话读后感2篇 第6篇

篇一:任正非内部讲话读后感范文

谈及创新,很多人都听说过这个词,但是每个人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在《任正非内部讲话》中提到:“创新:思想上的创造才有价值”,书中从三个方面解读了创新的思想。第一,“资源共享的创新才是真正的创新”,企业发展是作为一个整体,所有员工奋斗的共同目的都是推动企业成长,共享研究成果,可以避免无谓的时间、资源浪费。第二,“小改进大奖励,大建议只鼓励”,能提大建议的人已不是一般的员工了,也不用奖励,一般员工不提倡提大建议,因为每个员工要做好本职工作,大的经营决策要有阶段的稳定性,不能每个阶段大家都不听的提意见,所以鼓励员工做小改进,将每个缺憾都弥补起来,公司也就有了进步。第三,“要创新出能卖掉的东西,就得‘反幼稚’”,企业的创新切记盲目追求技术领先,在成熟领域投入过多精力进行开发没有太大意义,同时应按“因厂制宜、扬长避短”的原则选择合适的技术和设备。

我们公司在创新管理上,为提升工作效率和经营效益,还制定了《创新管理与激励考核管理规定》并且进行了一系列的活动,包括创新计划、实施、评审和奖励。在此不是评价公司创新活动的好坏,主要是说明创新的重要性。英特尔公司前总裁安迪·格鲁夫认为,创新是当今企业唯一的出路。淘汰自己,否则竞争将淘汰我们。在这个要求创新的时代中,一个不能创新的企业注定是要衰落和灭亡的。

在风云变化的今日,企业一时的成功不代表可以一劳永逸。几年甚至几十年过去后,一些企业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一些新的企业又出现了,但是也有一部分企业一直保持着很强的竞争力。要想在竞争中成为胜利者,唯一的办法就是不断改革、不断创新,而许多公司之所以崩溃破产,也是因为缺乏创新意识。

总之,“不创新,就灭亡”,一个企业不仅要有创新的意识,更要有不断创新的勇气和实力,这样才能在残酷的竞争中保持不败。

篇二:任正非内部讲话读后感范文

《任正非内部讲话:关键时任正非说了什么》深刻的分析了华为发展过程中关键性的时间点,以及其时任正非所扮演的角色,他如何引导企业的成长,如何在黑暗中抓住微光,应对企业所面临的一次次危机。任正非日益成熟的管理智慧,一篇篇热情、深刻而鼓舞人心的文章,一次次动人心魄的演讲,他大气磅礴地进行全球性布局,游刃有余地面对激烈竞争,从容不迫的处理企业发展困惑„„

任正非并非天生就是卓越的企业家和领导者,他也是经过了披荆斩棘、披星戴月的奋斗,历尽艰难困苦,才成就辉煌。我们可以坦诚地讲,在企业管理与经营方面,我们的确需要以任正非为楷模,以他为方向、为导师,我们由衷相信,中国企业的未来,是靠华为这样的企业推动的。

“华为怎样来创新?重要的是怎么能创造对人类的价值。一定要强调价值理论,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一定是为了创造价值。”

“华为如何创新?第一个要优化我们的文化机制。哲学能够救中国!第二转型利益机制:我们的利益机制要从“授予”改成“获取”。

从这本书里可以结合我们的现状去看一下,从之前的家护公司到现在的振东健康,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就是一个新的企业,我们的名字是新的;我们的团队是新的;我们还在不退推出新品等等。其次,在家户公司的创新问题上,第一,一定要强调价值理论,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一定是为了创造价值。但未来的价值点还是个假设体系,现在是不清晰的。我们假设未来是什么,我们假设数据流量的管道会变粗,变得像太平洋一样粗,建个诺亚方舟把我们救一救,这个假设是否准确,我们并不清楚。如果真的像太平洋一样粗,也许华为押对宝了。如果只有长江、黄河那么粗,那么华为公司是不是会完蛋呢?这个世界上完蛋的公司很多,北电就是押宝押错了。中国的小网通也是押错宝了,押早了。小网通刚死,宽带就来了。它如果晚诞生几年,就生逢其时了。英雄常常是生不逢时的。有一些人性格很刚烈,大家不认同,我说你就生错时代了,你如果生在抗战时代说不定就是英雄,说不定就能当将军。我们是从人类社会的需求和价值基础上,假设将来数据流量会越流越大,但这不一定符合社会规律。马克思理论假设的前提是那时候没有汽车、没有飞机,他说的物质极大丰富,准确定义是什么呢?因为马克思没有拿出标准的数学公式来,我们还以为有更高的标准。所以我们现在的假设是要接受长期批判的,如果假设不对,那我们就要修正。首席科学家要带领我们往哪里突破。

第二,在创新问题上,我们要更多的宽容失败。宽容失败也要有具体的评价机制,不是所有的领域都允许大规模的宽容失败,因为你们是高端研究领域,我认为模糊区域更多。有一些区域并不是模糊的,就不允许他们乱来,比如说工程的承包等都是可以清晰数量化的,做不好就说明管理能力低。但你们进入的是模糊区域,我们不知道它未来会是什么样子,会做成什么。因此,你们在思想上要放得更开,将你可以到外面去喝咖啡,与人思想碰撞,把你的感慨写出来,发到网上,引领一代新人思考。也许不止是华为看到你了,社会也看到你了,没关系,我们是要给社会做贡献的。当你的感慨可以去影响别人的时候,别人就顺着一路走下去,也许他就走成功了。所以在创新问题上,更多的是一种承前启后。我今天给你们讲的话,也许你们成功的时候我已经不在人世了。但是不能因为我不在人世,咱们讲话就一定要有局限性。你们科学家也不能因为这样就有局限性。也许你对人类的预测,你最终也看不见,但是我觉得这并不一定错误。

我个人觉得应该多学习华为成功的过程,多吸取华为的经验,再根据我们自己的实际情况逐渐改变。只有不断的改善,才有提高,在提高的过程中,提高我们的品质,降低我们的成本,让我们工作的整个过程应有一个秩序化,模块化。整个公司正在成长,在成长过程中是需要大家共同努力的。

任正非2014新年讲话 第7篇

任正非2014新年讲话

古时候有个寓言,兔子和乌龟赛跑,兔子因为有先天优势,跑得快,不时在中间喝个下午茶,在草地上小憩一会啊!结果让乌龟超过去了。华为就是一只大乌龟,二十五年来,爬呀爬,全然没看见路两旁的鲜花,忘了经济这二十多年来一直在爬坡,许多人都成了富裕的阶层,而我们还在持续艰苦奋斗。爬呀爬&&一抬头看见前面矗立着龙飞船,跑着特斯拉那种神一样的乌龟,我们还在笨拙地爬呀爬,能追过他们吗?

一、大公司不是会必然死亡,不一定会惰怠保守的。否则不需要努力成为大公司。

宝马追不追得上特斯拉,一段时间是我们公司内部争辩的一个问题。多数人都认为特斯拉这种颠覆式创新会超越宝马,我支持宝马不断地改进自己、开放自己,宝马也能学习特斯拉的。汽车有几个要素:驱动、智能驾驶(如电子地图、自动换档、自动防撞、直至无人驾驶&&)、机械磨损、安全舒适。后两项宝马居优势,前两项只要宝马不封闭保守,是可以追上来的。当然,特斯拉也可以从市场买来后两项,我也没说宝马必须自创前两项呀,宝马需要的是成功,而不是自主创新的狭隘自豪。

华为也就是一个宝马(大公司代名词),在瞬息万变,不断涌现颠覆性创新的信息社会中,华为能不能继续生存下来?不管你怎么想,这是一个摆在你面前的问题。我们用了二十五年的时间建立起一个优质的平台,拥有一定的资源,这些优质资源是多少高级干部及专家浪费了多少钱,才积累起来的,是宝贵的财富。过去所有失败的项目、淘汰的产品,其实就是浪费(当然浪费的钱也是大家挣来的),但没有浪费,就没有大家今天坐到这儿。我们珍惜这些失败积累起来的成功,若果不固步自封,敢于打破自己既得的坛坛罐罐,敢于去拥抱新事物,华为不一定会落后。当发现一个战略机会点,我们可以千军万马压上去,后发式追赶,你们要敢于用投资的方式,而不仅仅是以人力的方式,把资源堆上去,这就是和小公司创新不一样的地方。人是最宝贵因素,不保守,勇于打破目前既得优势,开放式追赶时代潮流的华为人,是我们最宝贵的基础,我们就有可能追上特斯拉。

1、聚焦。我们是一个能力有限的公司,只能在有限的宽度赶超美国公司。不收窄作用面,压强就不会大,就不可以有所突破。我估计战略发展委员会对未来几年的盈利能力有信心,想在战略上多投入一点,就提出潇洒走一回,超越美国的主张。但我们只可能在针尖大的领域里领先美国公司,如果扩展到火柴头或小木棒这么大,就绝不可能实现这种超越。

我们只允许员工在主航道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不能盲目创新,发散了公司的投资与力量。非主航道的业务,还是要认真向成功的公司学习,坚持稳定可靠运行,保持合理有效、尽可能简单的管理体系。要防止盲目创新,四面八方都喊响创新,就是我们的葬歌。

大数据流量时代应该是很恐怖的,因为我们都不知道什么叫大数据。流量之大也令人不可想象。我说的大数据与业界说的也不一样,业界说的大数据,不是大,而是搜索,如邬贺铨院士说的,数据的挖掘、分析、归纳、使用,使数据创造出价值。我说的大数据是指数据流的波涛汹涌,指不知道有多么大的数据要传输与储存。当然我们希望传输的是净水,但我们也阻挡不了垃圾信息的来回被传输与储存,使得大数据更大。不要为互联网的成功所冲动,我们也是互联网公司,是为互联网传递数据流量的管道做铁皮。能做太平洋这么粗的管道铁皮的公司以后会越来越少;做信息传送管道的公司还会有千百家;做信息管理的公司可能有千万家。别光羡慕别人的风光,别那么互联网冲动。有互联网冲动的员工,应该踏踏实实的用互联网的方式,优化内部供应交易的电子化,提高效率,及时、准确地运行。我们现在的结算单据流量已超过两万五千亿(人民币),供应点也超过五千个。结算单据的发展速度很快会超过五万亿的流量。深刻地分析合同场景,提高合同准确性,降低损耗,这也是贡献,为什么不做好内互联网呢。我们要数十年的坚持聚焦在信息管道的能力提升上,别把我们的巨轮拖出主航道。

网络可能会把一切约束精神给松散掉,若没有约束精神,我们还会不会是一个主洪流滚滚向前进?大家唱《中国男儿》,别人很震惊,这个时代还有这么多人来唱这种歌?在我们公司,眼前还有几千个核心骨干的团结,从而团结带领了十五万员工。所以我们必然胜利。

2、我们要持续不懈的努力奋斗。乌龟精神被寓言赋予了持续努力的精神,华为的这种乌龟精神不能变,我也借用这种精神来说明华为人奋斗的理性。我们不需要热血沸腾,因为它不能点燃为基站供电。我们需要的是热烈而镇定的情绪,紧张而有秩序的工作,一切要以创造价值为基础。

我们要正视美国的强大,它先进的制度、灵活的机制、明确清晰的财产权、对个人权利的尊重与保障,这种良好的商业生态环境,吸引了全世界的优秀人才,从而推动亿万人才在美国土地上创新、挤压、井喷。硅谷那盏不灭的灯,仍然在光芒四射,美国并没落后,它仍然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特斯拉不就是例子吗?我们追赶的艰难,决不像喊口号那么容易。口号连篇,就是管理的浪费。徐直军说的潇洒走一回是指不怕失败,不怕牺牲,努力为发展而奋斗。任何工作,我们都要从创造价值来考核评价。

超宽带时代会不会是电子设备制造业的最后一场战争?我不知道别人怎么看,对我来说应该是。如果我们在超宽带时代失败,也就没有机会了。这次我在莫斯科给兄弟们讲,莫斯科城市是一个环一个环组成,最核心、最有钱的就是大环里,我们十几年来都没有打进莫斯科大环,那我们的超宽带单独在西伯利亚能振兴吗?如果我们不能在高价值区域抢占大数据流机会点,也许这个代表处最终会萎缩、边缘化。这个时代在重新构建分配原则,只有努力占领数据流的高价值区,才有生存点。我们已经打进东京、伦敦&&,相信最终也会打进莫斯科大环&&。

3、自我批判是拯救公司最重要的行为。从烧不死的鸟是凤凰,从泥坑里爬出的是圣人,我们就开始了自我批判。正是这种自我纠正的行动,使公司这些年健康成长。

满足客户需求的技术创新和积极响应世界科学进步的不懈探索,以这两个车轮子,来推动着公司的进步。华为要通过自我否定、使用自我批判的工具,勇敢地去拥抱颠覆性创新,在充分发挥存量资产作用的基础上,也不要怕颠覆性创新砸了金饭碗。

我们的2012实验室,就是使用批判的武器,对自己、对今天、对明天批判,以及对批判的批判。他们不仅在研究适应颠覆性技术创新的道路,也在研究把今天技术延续性创新迎接明天的实现形式。在大数据流量上,我们要敢于抢占制高点。我们要创造出适应客户需求的高端产品;在中、低端产品上,硬件要达到德国、日本消费品那样永不维修的水平,软件版本要通过网络升级。高端产品,我们还达不到绝对的稳定,一定要加强服务来弥补。

这个时代前进得太快了,若我们自满自足,只要停留三个月,就会注定会从历史上被抹掉。正因为我们长期坚持自我批判不动摇,才活到了今天。今年,董事会成员都是架着大炮《炮轰华为》;中高层干部都在发表《我们眼中的管理问题》,厚厚一大摞心得,每一篇的发表都是我亲自修改的;大家也可以在心声社区上发表批评,总会有部门会把存在的问题解决,公司会不断优化自己的。

二、价值观是组织的核心与灵魂。未来组织的结构一定要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组织的目的是实现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我们用了二十五年时间,在西方顾问的帮助下,经数千人力资源的职业经理与各级干部、专家的努力,我们基本建立了如胡厚崑所描述的金字塔式的人力资源模型,并推动公司成功达到400亿美金的销售规模。建立金字塔模型的数千优秀干部、专家是伟大的,应授予他们人力资源英雄的荣誉,没有他们的努力与成功,就不可能进行今天的金字塔改造。金字塔管理是适应过去机械化战争的,那时的火力配置射程较近,以及信息联络落后,所以必须千军万马上战场,贴身厮杀。塔顶的将军一挥手,塔底的坦克手将数千辆坦克开入战场,数万兵士冲锋去贴身厮杀,才能形成足够的火力。而现代战争,远程火力配置强大,是通过卫星、宽带、大数据,与导弹群组、飞机群、航母集群&&来实现。战争是发生在电磁波中,呼唤这些炮火的不一定再是塔顶的将军,而是贴近前线的铁三角。千里之外的炮火支援,胜过千军万马的贴身厮杀。我们公司现在的铁三角,就是通过公司的平台,及时准确、有效地完成了一系列调节,调动了力量。今天我们的销售、交付、服务、财务,不都是这样远程支援的吗?前线铁三角,从概算、投标、交付、财务&&,不是孤立一人在作战,而是后方数百人在网络平台上给予支持。这就是胡厚崑所说的班长的战争。铁三角的领导,不光是有攻山头的勇气,而应胸怀全局、胸有战略,因此,才有少将连长的提法。为什么不叫少校?这只是一种形容词,故意夸大,让大家更注意这个问题,并不是真正的少将。谁能给你授少将军衔,除非你自己去买颗钮扣缝到衣领上,缝一颗算少将,缝两颗就是中将了。

1、要按价值贡献,拉升人才之间的差距,给火车头加满油,让列车跑得更快些及做功更多。践行价值观一定要有一群带头人。人才不是按管辖面来评价待遇体系,一定要按贡献和责任结果,以及他们在此基础上的奋斗精神。目前人力资源大方向政策已确定,下一步要允许对不同场景、不同环境、不同地区有不同的人力资源政策适当差异化。

我把热力学第二定理从自然科学引入到社会科学中来,意思就是要拉开差距,由数千中坚力量带动十五万人的队伍滚滚向前。我们要不断激活我们的队伍,防止熵死。我们决不允许出现组织 黑洞,这个黑洞就是惰怠,不能让它吞噬了我们的光和热,吞噬了活力。

2、我们将试点少将连长,按员工面对项目的价值与难度,以及已产生的价值与贡献,合理配置管理团队及专家团队。传统金字塔的最底层,过去级别最低,他们恰恰是我们面对ceo团队、面对复杂项目、面对极端困难突破的着力点&&。过去的配置恰恰是最软点着力。

我们是要让具有少将能力的人去作连长。支持少将连长存在的基础,是你那儿必须有盈利。我不知道在座各位是否有人愿意做雷锋少将,我是不支持的,雷锋是一种精神,但不能作为一种机制。我们要从有效益,能养高级别专家、干部的代表处开始改革,优质资源向优质客户倾斜。只有从优质客户赚到更多的钱,才能提高优质队伍的级别配置,否则哪来的钱呢?

3、内部人才市场、战略预备队的建设,是公司转换能力的一个重要方式。是以真战实备的方式,来建立后备队伍的。

内部人才市场,是寻找加西亚与奋斗者的地方,而不是落后者的摇篮。内部人才市场促进的流动,不仅让员工寻找自己最适合发挥能量的岗位,也是促进各部门主管改进管理的措施,流动就焕发出生命力。

公司要逐步通过重装旅、重大项目部、项目管理资源池这些战略预备队,来促进在项目运行中进行组织、人才、技术、管理方法及经验&&的循环流动。从项目的实现中寻找更多的优秀干部、专家,来带领公司的循环进步。

要让人人明白希望在自己手里,努力终会有结果,是金子终会发光的。不埋怨,不怀念,努力前行。那些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的人,虽然记功碑写不上他什么,写得出成绩的是将军,写不出成绩的可能是未来的统帅,统帅是组织好千军万马。谁搞得清统帅内心的世界怎么成长的,无私就是博大。

三、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来源于严格、有序、简单的认真管理。

数据流量越来越大,公司也可能会越来越大。公司可以越来越大,管理决不允许越来越复杂。

公司管控目标要逐步从中央集权式,转向让听得见炮声的人来呼唤炮火,让前方组织有责、有权;后方组织赋能及监管。这种组织模式,必须建立在一个有效的管理平台上,包括流程、数据、信息、权力&&。历经二十多年来的努力,在西方顾问的帮助下,华为已经构建了一个相对统一平台,对前方作战提供了指导和帮助。在此基础,再用五至十年的时间,逐步实现决策前移及行权支撑。

郭平说:我们的增长方式要从优先追求规模成长,转向效率、效益驱动。项目经营管理是我们的重要手段,也是各级管理者的基本技能。绩效管理是公司干部管理优化、业务变革的实现形式与支撑保障,对责任结果与绩效的理解,要从更宽泛、更长远来看问题。现在我们的考核指标已经改革,未来还会不断减少过程考核的指标,结果比过程更重要。我们要紧紧地把握财经管理变革的正确方向。财经管理对准的是价值创造,而不是价值分配。我们要继续坚持做厚客户及供应商界面,简化内部的核算和考核。

华为的管理进步,正如郭平说的,要立足在项目管理进步的基础上,要好好培养及选拔项目管理的八大员,建立起成熟的程序、庞大的优质管理队伍。我们要以战略预备队的方式,建立起项目管理的干部、专家资源池,要通过人员循环流动任职的方式,把先进的方法、高效的能力,传递到代表处去。要善于发现金种子,并让他们到各地去开花。这些变革都是各级组织发挥价值创造的机会,也是培养干部、识别干部的实践基地。

这些年在管理变革中,涌现出大批优秀人才,我们从选拔蓝血十杰开始,对他们实施表彰,以鼓励那些默默无闻作出贡献的人。郭平说要寻找蓝血十杰,我认为一定要找到并授予他们光荣,而且逐级的评选鼓舞那些做出贡献的人。我们不仅要选拔未来优秀人才,也不要忘记历史功臣,才能让未来迈进的步伐更加坚定。新生力量取代我们,是历史规律,但过去为公司发展牺牲了青春、健康、生命的人,永远都要记住他们曾经为华为公司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我们一定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来看待整体管理构架的进步,系统地、建设性地、简单地,建筑一个有机连接的管理体系,要端到端地打通流程,避免孤立改革带来的壁垒。我们要坚持实事求是,坚持账实相符,不准说假话。我们要努力使内部作业数据在必要的职责分离约束下,尽可能地减少一跳,提高运营效率。

不单单是技术、市场上&&要进步,我们要使管理严格、有序、简单,内部交易逐步电子化、信息化,基于透明的数据共同作业。我们要实现计划预算核算的闭环管理,以保障业务可持续发展,规避风险和敢于投资要平衡发展。

各级干部要互相知晓,财务干部要懂些业务,业务干部应知晓财务管理。有序开展财经和业务的干部互换及通融,财务要懂业务,业务也要懂财务,混凝土结构的作战组织,才能高效、及时、稳健地抓住机会点,在积极进攻中实现稳健经营的目标,使公司推行的ltc、ifs能真正发挥作用。通过闭环管理来完善干部的考核与选拔。

2002年开干部大会是在it泡沫破灭,华为濒于破产、信心低下的时候召开的,董事会强调在冬天里面改变格局,而且选择了鸡肋战略,在别人削减投资的领域,加大了投资,从后十几位追上来。那时世界处在困难时期,而华为处在困难的困难时期,没有那时的勇于转变,就没有今天。今天华为的转变是在条件好的情况下产生的,我们号召的是发展,以有效的发展为目标。我们应更有信心超越,超越一切艰难险阻,更重要的是超越自己。

从太平洋之东到大西洋之西,从北冰洋之北到南美南之南,从玻利维亚高原到死海的谷地,从无边无际的热带雨林到赤日炎炎的沙漠&&,离开家乡,远离亲人,为了让网络覆盖全球,数万中、外员工,奋斗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华为人的艰苦奋斗,我们肩负着为近三十亿人的通信服务,责任激励着我们,鼓舞着我们。

上一篇:房地产备案价格查询下一篇:高职《针法灸法》校内实训教学的思路和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