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物流业发展规划

2024-06-21

福建省物流业发展规划(精选6篇)

福建省物流业发展规划 第1篇

事倍功半

众所周知,虽然中国政府的职能划分在理论上借鉴了西方的基本定义,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却有着天壤之别,福建省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条例读后感。西方世界的政府是一个有限的政府,俗称“小政府”,而中国的政府是一个无限的政府,俗称“全能政府”,无论在经济、政治、文化方面,它对全中国人民的干涉是近乎疯狂的。小到:今天起食堂开始限购,哦,因为昨天有个学生对老温撒了个谎;这个路口的交通灯死机了,哦,因为将会有个X长开车经过……大到: 7.23事故死亡人数从35人上升至39人,哦,因为X级领导的引咎辞职和死亡人数挂钩;前几年房地产暴利,哦,因为政府需要借助房地产吸纳自己超发的货币……可想而知,中国物流业的发展也肯定不能幸免于政府的魔掌。

果然,2010年9月,政府发布了《福建省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条例》。一方面,由于本人资质有限,而且平时也没有认真学习党的语言,所以不能为众位看官对它进行一番解读;另一方面,我相信网络上已有的很多知名学者的解读一定比我的解读更具权威。所以,本人与其在这篇文章中班门弄斧,不如脱离党的视角,试着从更本质的层面对它进行分析。在对它进行分析的时候,我们绝对不能被冠冕堂皇、金玉其外的言语所迷惑,一定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物流业的发展是物流行业、物流企业、经营环境这三个要素共同作用的产物,所以,只有以这三个要素为基础的发展才是有效的。

不得不承认,关于物流行业,政府至少在政策方面做出了相当的努力。例如第七条、根据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加强物流节点城市和物流园区、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完善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发展生鲜农产品物流冷链物流,提高城乡流通效率;以及第八条、结合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要求,完善综合运输体系,实现水路、铁路、公路、航空、管道等运输方式的对接;还有第十一条、纳入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的物流园区、物流配送中心等的物流企业物流项目用地、为生产配套的仓储物流项目用地,享受工业用地政策,读后感《福建省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条例读后感》。

同时,关于物流企业,政府也面面俱到。例如第十四条、科技主管部门及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物流技术、物流管理研究开发的投入,支持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物流企业开展先进的物流技术、物流设施设备、物流管理的研究和开发,推进物联网技术的运用,促进物流科研成果的产业化;以及第二十条、鼓励和扶持物流企业建立信息系统,行业协会及有条件的企业投资建设行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提高物流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还有第二十三条、鼓励、支持本省物流企业与台湾物流企业开展运输、代理、包装、配送等物流环节的分工与协作,引进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人才和资金,扩大经营范围,参与国际竞争。

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政府在“经营环境”方面毫无建树。何以见得?物流业属于服务业的一部分,当然也具备服务业的最重要的一个特性,那就是:它总是伴随着经济危机和市场萧条而发展壮大。最可笑的是,中国政府不仅不懂得经济危机对经济长久繁荣的重要作用,而且还在每一次国外的金融危机发生的时候,就有不计其数的人站出来痛批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端。当然,如果要真正改善物流业的经营环境,仅凭扭转市场环境是不够的,还有必要对信用环境进行改善。$2,新华社发步了《国务院关于政策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非公36条”,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垄断行业和领域,并承诺为它们提供融资上的支持。可是,在国内首个民资参建铁路项目中,虽然民营资本占有将近1/3的股权,但对这条铁路建成后的运营却基本上没有发言权,该铁路在运营方面也完全遵照其他国有全资铁路的规则。所以,再美好的政策,你信吗?

综上所述:无论是“物流国九条”还是“物流省二十五条”,只要政府依然不遵循市场规律、不顾及长远利益,哪怕把政策写得再天花乱坠、再详细具体,也终究只是一场自编自导自演自弹自唱的独角戏。

吴金榕

二零一一年十月三十日

惊蛰阁

福建省物流业发展规划 第2篇

(2010年9月30日福建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

为了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推动传统物流业转型,建立社会化、专业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现代物流业规划、建设、管理及物流经营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现代物流业是指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的复合型服务产业。

第四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现代物流业促进工作的领导,将现代物流业发展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计划,建立健全相关协调机制,协调解决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重大问题。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确定的物流业行政管理部门(以下简称物流主管部门)负责牵头组织实施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对物流工作进行协调指导;其他有关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做好相关工作。

第五条

鼓励成立物流行业协会,支持物流行业协会开展工作。

物流行业协会要充分发挥在物流规划、政策建议、行业自律、统计与信息、技术合作、人才培训、咨询服务和对外交流合作等方面的作用。

第六条

省人民政府组织制定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会同物流主管部门,根据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组织制定物流专项规划。

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根据省级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和专项规划,组织制定本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

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应当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交通运输规划、港口规划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有关规划相衔接。

第七条

根据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加强物流节点城市和物流园区、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完善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发展生鲜农产品物流和冷链物流,提高城乡流通效率。

第八条

结合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要求,完善综合运输体系,实现水路、铁路、公路、航空、管道等运输方式的对接。

第九条

加强应急物流设施设备建设,选择和培育一批具有应急能力的物流企业,建立应急物流体系,提高应急反应能力。

积极推动保税港区、保税物流园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和陆地港建设,大力发展保税加工和保税物流以及适应国际中转、采购、配送、转口贸易业务要求的国际物流。

第十条

省人民政府应当安排现代物流业发展专项资金,并对涉及物流业发展的各项资金进行统筹使用。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根据需要安排现代物流业发展专项资金。

专项资金以补助、奖励、贴息等方式,主要用于支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物流园区建设、工业企业物流外包、重点培育和扶持的物流企业发展、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引进、国 际海运新航线开辟、物流技术改造升级、物流人才教育培训、物流发展研究以及现代物流业发展需要重点扶持的其他项目。

第十一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在城乡规划中应当体现物流业用地布局。纳入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的物流园区、物流配送中心等的物流企业物流项目用地、为生产配套的仓储物流项目用地,享受工业用地政策。

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中确定的重点物流建设项目新增建设用地,在本地区土地储备或土地利用计划指标内安排。

第十二条

经贸、金融、税务、海关、邮政、检验检疫、交通运输、工商管理、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应当加快物流管理与服务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实现企业信息系统、行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同物流管理与服务公共信息平台以及其他应用信息平台对接。

信息化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物流信息化系统建设的协调和指导,负责做好物流信息系统建设与运行相关的信息管理、信息安全、共享范围、数据保密、信用认证等制度规范工作。

第十三条

物流主管部门、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推进物流业标准化建设,引导物流企业使用先进的物流技术和设施设备,采用现代物流管理方式。

第十四条

科技主管部门及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物流技术、物流管理研究开发的投入,支持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物流企业开展先进的物流技术、物流设施设备、物流管理的研究和开发,推进物联网技术的运用,促进物流科研成果的产业化。

第十五条

教育、人力资源主管部门及有关部门应当加强物流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建立产学研合作培养物流人才的机制,培养物流业发展急需的专门人才。

第十六条

供电部门对从事鲜活农产品储藏、加工的物流企业的用电,优先给予保障。

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当为城市物流配送车辆在市区通行、停靠提供便利。

海关、检验检疫等口岸部门应当建立便捷的通关方式,为物流企业通关提供优质服务。对闽台直航货物通关,可以根据口岸实际,设立专用通道、专用窗口和专用查验区。

第十七条

工业、商贸、物流企业应当建立物流统计台帐,填报物流统计及核算报表,及时报送物流统计数据。

统计部门负责社会物流统计核算与报表制度的审批,核算结果的审核。物流主管部门负责社会物流统计核算与报表制度的组织实施,会同统计部门定期公布物流统计信息,具体工作可以委托物流行业协会承担。

第十八条

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鼓励工贸企业外包原材料采购供应、运输、仓储等物流业务,推动生产和商贸企业与物流企业联动发展,对接成功的项目,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给予扶持。

第十九条

鼓励企业加快发展产品与包装物回收物流和废弃物物流,促进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

物流企业应当开展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物流。

第二十条

鼓励和扶持物流企业建立信息系统,行业协会及有条件的企业投资建设行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提高物流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

鼓励物流企业引进现代物流高级技术、管理人才。引进符合条件的物流人才享受本省引进人才的有关政策待遇。

鼓励、引导物流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联合、合资、合作等形式进行资产重组,加强与境内外先进物流企业的合资、合作与交流,发展多种形式的合作联盟。

第二十一条

积极发展货代、船代、报关、报检等物流中介服务组织,为物流企业的发展提供社会化、专业化服务。

第二十二条

鼓励台湾企业来闽投资建设、经营物流基础设施,设立地区总部、配套基地、采购中心、物流中心、营运中心和研发中心。

鼓励台湾企业以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依托临港工业和台资企业集中区建设物流配送或专业配送中心,依托沿海对台贸易市场和主要批发市场以及海峡两岸(福建)农业合作试验区建设商品货物集散中心。

支持在台商投资区和台资企业集中区设立海关保税物流中心。

第二十三条

鼓励、支持本省物流企业与台湾物流企业开展运输、代理、包装、配送等物流环节的分工与协作,引进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人才和资金,扩大经营范围,参与国际竞争。

鼓励、支持本省物流企业赴台湾设立办事机构及营业性机构。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简化物流企业赴台投资的审批手续,提供优质服务。

第二十四条

鼓励、支持闽台物流行业协会、物流企业和教育科研机构加强沟通交流,建立联系协商机制,在物流标准化建设、科技研发、教育培训、人才交流等方面开展合作。

第二十五条

福建省港口物流的发展 第3篇

1 福建省港口物流发展状况分析

福建省海岸线长3 324km,约占全国海岸线的六分之一,居全国第2位;海岛岸线长2 240km,滩涂资源丰富,人均滩涂面积是全国人均面积的21倍;港湾众多,有大小港湾125处,其中,8大港湾水域可建20万t级以上泊位逾百个。2008年,全省建成港口生产性泊位386个,其中深水泊位65个;泊位货物吞吐量万吨,居沿海11个省(市)的第9位;集装箱吞吐量586万TEU,居沿海11个省(市)的第6位[1]。福建省港口条件优良,水路航线广阔,福州港、厦门港正逐步成为大型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综合性现代港口。

福建北临长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面对的台湾海峡是世界货运主航道,连接着美洲、亚洲、欧洲等,已初步形成以厦门和福州为中心的环台湾海峡物流圈,“三通”后台湾与大陆的贸易往来可以不经过香港或日本中转,大大节约了航运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在未来,福建、台湾两省的合作具有成为港口区域物流圈的经济总量优势。同时,目前福建已形成由各种类型的物流企业组成的物流服务供应体系,构筑了福建省物流业的基本框架,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如中远、中海、大通、戴尔、德国飞格、UPS、TNT、DHL、香港新浪威、台湾长龙、马士基、韩国现代等)纷纷进驻福建,给福建物流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2]。此外,海西建设规划中已经把福建港口物流与台湾的产业对接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加上福建省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中央的有力政策,都给福建港口物流的发展带来了很好的机遇。

2 福建省港口物流存在的问题

2.1 港口基础设施不健全

福建省虽为我国沿海城市,但是沿海港口运力明显不足,基础设施相对滞后,业务处理速度、通关效率等都比较慢。同时福建省铁路建设严重滞后,山路居多,近一两年来才建成了为数不多的几条高铁,境内缺乏港口铁路专用线,导致港口与铁路货物运输承接不足。

2.2 港口结构不合理

省内港口未能协同发展,缺乏大型深水泊位和深水航道;与省外周边地区港口群缺乏协作,港口竞争力不强,无法吸引周边的物流。

2.3 物流发展缺乏系统规划

物流发展没有形成区域物流体系,物流企业缺乏作业管理系统,物流效率低,物流运输资源浪费,缺乏大型的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现代物流人才不足,政府、高校、企业之间缺乏合作,无法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良性循环。

3 促进福建省港口物流发展的对策思考

3.1 加强省内各地市协同分工

第一,紧密加强福州海关与厦门海关的联系和沟通,促进福建省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

第二,港口群应以厦门、福州港为主,以泉州、莆田、漳州等港口为辅。周边港口之间应该是建立在合作基础之上的竞争,利用自己不同的定位与优势,用差异化战略,切合不同的市场份额,并且在地区范围内形成专业化、多样化、全面化的发展局势,实现区域内物流产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吸引货源。

第三,结合临港重化工业布局、两岸“三通”需要和预测的重要货种吞吐量,形成集装箱、煤炭、原油、铁矿石、粮食5个运输系统的港口布局。

第四,积极拓展沿海与台湾地区直接往来的范围和层次,对台旅客运输方面,在福建省沿海与金马澎之间海上客运直航的基础上,以福州港、厦门港等为布局重点,沿海其他港口根据两岸交流需求开展不定期对台旅客运输,并争取开通福州、厦门直达台湾本岛的邮轮客运航线。

第五,作为腹地经济的延伸,福州、厦门具有区位优势,物流市场规模大,交通便利,可建设为综合物流枢纽中心,泉州市、漳州市的经济实力较强,专业化经济显著,区位条件和交通运输条件较好,物流需求旺盛,可以建设为区域物流枢纽中心。

第六,应确立以厦门港、福州港为中心,其他周边地区港口为密集型集装箱港口群体,联合公路铁路、内河、远洋等各种运输企业,再联合外贸公司、生产厂家、仓储企业等部门,组建一个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紧密型联合体,开辟水陆、水铁联运和干支直达的运输网络,形成一个大系统、立体型集疏运新格局。

3.2 加强与周边港口群的合作

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都是经济发达地区,港口条件便利,福建省应加强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港口群合作。此外,应充分发挥福建省的对台优势。台湾与福建毗邻,台湾环岛港口较多、港口物流发达,加强与台湾港口群的合作有利于提高福建省港口物流的快速发展。

3.3 加强供应链管理思想的普及

在产业集群的建设中,应该有整条链上最优的共同目标。企业间在不断地竞争、合作、磨合中建立较为稳定的关系,并可发展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通过信息的透明化来降低各个环节的成本。而对于整条服务链而言,各个环节的配合与无缝对接,可以使客户在享受一站式服务的同时,感受到范围经济所带来的服务品质与服务成本方面的优化。港口企业要关注与供应链上下游客户之间的合作,政府应该从全局考虑,达到供应链上的最优。

4 加强福建省港口物流发展的可行性建议

4.1 建设统一的物流信息平台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实现港口的物流信息功能显得越来越重要。一方面由政府对相关标准进行统一制定、规范,实现与国际以及国内其它港口的接轨,使得运作更为标准化,更方便港口业务的顺利对接,避免换装等造成时间上的浪费与不必要的货损。另一方面,港口间建立共同的信息操作平台。此举不仅能够利用规模效益,有效地分摊成本,而且也为港口间信息的交流与沟通搭建了桥梁,既可以免去信息转化带来的信息丢失或失真情况,又可提高传递的速率,从而更方便港口间的联合、协作。此外,此举还使得整体的数据统计变得便捷,以利于政府对整体运作情况进行把握与控制。

4.2 减少潜在的重复建设和港口吞吐能力过剩的风险

合理规划福建省港口发展结构,满足贸易和航运需求的快速增长,政府要发挥其宏观引导作用,可以以政府行为来促使各港口内业务的往来和信息的沟通交流。港口扩展之前充分利用现有港口的资源,提高生产率,先尽可能解决瓶颈问题,再制定扩展计划,此时需考虑流量、客户等多种变化条件,对规划进行不断更新。

4.3 打造通关绿色通道

当今的物流服务特别是港口物流服务,比拼的是业务处理速度与精度,而通关效率将直接影响到货物的在港滞留时间,利用集装箱码头操作系统与EDI技术并实现与海关国检的信息交流,实现电子通关与无纸化通关。

4.4 加强与大型船公司的合作吸引自己的客户群

吸引班轮公司开辟航线,以有竞争力的较低廉的使用价格和优质的服务,开辟和增加远洋、近洋及支线运输航线,实现航线互补舱位互租。同时加强与大型船公司的合作,与船公司建立适合第四代港口的硬件设施,提高通关效率。

4.5 加强物流人才培训和教育工作

港口综合物流服务产业的发展,需要专业性人才,因此必须采用多种途径培养和引进具有良好仓储运输知识、掌握现代物流经营管理技术方法尤其是电子信息技术的物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同时做好在任物流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和技术学习工作,加快福建省港口物流发展。

摘要:福建省港口物流发展相对滞后。利用SWOT分析方法,通过对福建省的港口物流现状分析,提出促进福建省港口物流发展的相关对策和建议,以期达到提升福建省港口物流竞争力的作用。

关键词:福建省,港口物流,对策

参考文献

[1]吴晓明.福建省港口物流业发展[J].水运管理,2009(9):15-16.

[2]黄民生,等.海峡两岸港口物流对接模型研究——以闽台为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2-3.

[3]任颖卿.福建省第三方物流存在问题及发展分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8(11):84-85.

[4]吴鹏华.第4代港口新概念与国内港口发展战略[J].水运管理,2007(2):18-19.

福建省港口物流业发展 第4篇

【关键词】福建省;港口物流;海峡西岸;区港联动

0引言

福建省“十一五”规划提出建设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功能完善、分工协作的现代化海峡西岸港口群。当前,福建省应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根据中央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总体要求、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把握机遇,在更高层面,找准与《意见》相衔接的对策建议,强化思想对接、政策对接、项目对接和机制对接,加快发展港口物流,构建促使生产要素整合、协调和优化的港口物流平台。

1港口物流发展历程

港口物流是指中心港口城市利用其自身的口岸优势,以先进的软硬件环境为依托,强化其对港口周边物流活动的辐射能力,突出港口集货、存货、配货特长,以临港产业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优化港口资源整合为目标,发展具有涵盖物流产业链所有环节特点的港口综合服务体系。港口物流体系是整个物流系统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是以港口仓储服务为主要体现形式,整合装卸、搬运、仓储(危险品除外)、货物中转联运、集装箱运输、拆装箱、货运代理、劳务、配送以及信息处理等各项功能的综合性服务。港口物流服务包括装卸、搬运、仓储(危险品除外)、货物中转联运、拆装箱、信息服务和配送等功能,港口物流业已成为我国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港口物流服务模式是港口所在城市实施现代经济产业发展策略的重要表现手段。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电子数据交换、准时制生产以及其他物流技术的不断应用发展,为物流管理提供了极大的技术支持。同时,集装箱运输的高速发展和集装箱运输船舶的大型化趋势对港口生产能力和效率提出新的要求,国际贸易发展也带来对国际配送的需求,港口物流逐渐进入集运输、转运、储存、拆装箱、仓储管理和加工等功能于一体的配送物流阶段。

20世纪90年代,电子商务的发展带来了交易方式的变革,使物流向信息化、网络化方向发展,而决策支持系统等的推广使物流管理更趋智能化,物流上升到非常重要的地位,现代港口逐渐发展成为集商品流、信息流、资金流和人才流于一体的综合物流中心。

进入2l世纪以来,供应链的观念逐渐为人们所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物流发展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全球物流、共同配送成为物流发展的重要趋势,港口除了继续发挥其装卸功能外,还增加了与现代物流有关的各种业务活动,协调各物流环节之间的衔接,成为全球国际贸易和运输体系中的主要节点,港口物流正谋求融入一条或几条物流链,并进一步增强港口竞争力。

在物流发展过程中,港口物流发展轨迹是一个成本理念——利润理念——综合物流服务理念的过程。成本理念追求的是降低物流总成本,利润理念追求的是获取最大利润,而综合物流服务理念除了追求商品自然流通的效率和费用外,还强化客户服务意识,切实转换经营和管理方式,按现代物流要求进行整合,以客户为中心进行管理和控制,提供完善的物流服务。当前,港口物流正向国际化、规模化和系统化方向发展,形成高度整合的“大物流”、进一步拓展服务功能的“增值物流”、打造技术密集型的“智能港”以及“虚拟物流链控制中心”。

2福建省港口物流业现状

福建省海岸线长 km,约占全国海岸线的1/6,居全国第2位;海岛岸线长 km,滩涂资源丰富,人均滩涂面积是全国人均面积的21倍;港湾众多,有大小港湾125处,其中,8大港湾水域可建20万t级以上泊位逾百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福建省进一步加快港口物流发展。2008年,全省建成港口生产性泊位386个,其中深水泊位65个;泊位货物吞吐量万t,居沿海l1个省(市)的第9位;集装箱吞吐量586万TEU,居沿海l1个省(市)的第6位。

目前,福建省商品进出主要依靠海运,专业化港口码头支撑着全省的石化、汽车、能源和钢铁等重工业,国际港口支撑着全省外向型加工业、旅游业和高科技产业。据统计,福建省95%的外贸货物、90%的国内集装箱货物和7%的大宗进出省货物都通过港口集运,港口强大的集疏运物流功能在全省经济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但是,与我国主要沿海港口相比,福建省港口在发展基础、规模及效益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1)港口通过能力小,泊位吞吐能力不足,满足不了实际吞吐量的需求。2006年,福建省沿海港口泊位吞吐量和吞吐能力分别仅占全国沿海港口的5.3%和5.7%。(2)港口集约化程度低,88.3%的码头均为万吨级以下中小泊位。(3)干线少、支线多,仅能满足沿海和近海运输需求。(4)铁路、公路等港口集疏运条件差,丘陵、山地占全省总面积逾90%,连接港口公路等集疏运系统尚未完善,交通不发达,港口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受到明显制约。(5)沿海港口货源局限于本省,在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开发和对外交流中难以发挥作用。

3福建省港口物流业发展思路

福建省高度重视港口物流发展,提出在“十一五”期间建设“两纵四横”的综合运输通道,基本形成以港口发展为龙头,以高速公路、快速铁路为骨架,以福州、厦门两大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为核心,以区域内重要城市为中心,沟通沿海和内地,连接周边省区的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和管道等各种运输方式合理分工、协调发展、衔接配套的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系统。

3.1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为适应现代物流运输发展,福建省应加强:(1)江阴港区物流园区建设。园区是紧靠港口、机场和陆路口岸,与海关监管通道相结合的大型转运枢纽,以福州保税(区港联动)物流为主,多家专业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和物流密集型工商企业在园区内布局。园区以国际集装箱、化工产品、保税产品和专业产品的仓储、运输及加工等为主,具有与之配套的信息、配送、分拨、咨询、维修和综合服务等功能。(2)闽江口内港区物流园区建设。其为多家专业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和物流密集型工商企业集聚的园区,且一区多园(多个配送中心的集聚地),以国际集装箱、进出口货物和专业产品的仓储、运输、加工等为主,并提供与之配套的信息、咨询、维修等综合服务。(3)厦门现代物流园区(东渡—象屿—航空港物流园区)建设。依托东渡港和高崎国际机场的便利条件,充分发挥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的特殊政策优势,实现海陆空联动,发展保税与非保税物流、国际物流与区域物流互动的现代物流产业,建设成为东南沿海重要的现代物流园区,并为建成厦门自由贸易港创造条件。(4)海沧物流园区建设。以厦门港主要的海沧港区为依托,通过实施区港联动、港铁联动和公铁联动,发展成为服务厦门及周边

地区的集装箱、大宗散货和机电化工产品集散运输的区域物流中心。园区根据不同的集疏运形式分为海沧保税物流园区、海沧铁路货运中心、海沧港区物流中心和海沧东孚铁路编组站南侧仓储区等。(5)杏林物流园区一期(前场物流园区)建设。以开展国内跨省物流分拨配送业务为主,具有货物集散、中转、配送及物流加工、物流信息服务、商品展示服务和电子商务等功能。(6)石湖物流园区建设。依托石湖港区5万t级技改泊位码头、33万m2集装箱堆场及石湖码头第二疏港路的建设,发展成为以集装箱集散、成品油仓储和纺织服装仓储配送等为主的物流中心和华南地区内贸集装箱重要物流枢纽。整合港口现有资源,对港口配套设施进行技术改造,合理安排作业流程,提高设,加强港口通过能力,完善港口集疏运设施,增强货物集散功能。

3.2区港联动,发展物流业

为充分发挥保税区的政策优势和港口的区位优势,形成“前港后区”格局,实现优势互补和政策叠加,坚持以物流为基础,以仓储加工业为依托,使各港区与腹地形成集进出口货物仓储、分拨、配送为一体,海陆空为一身,并与信息网络有机结合的现代物流体系,大力发展多式联运,优化运输资源配置。

3.3加快信息化建设

发展信息产业是当今国际高新技术开发和应用的主要方向,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更是现代物流业先进管理方式的标志。现代物流业要有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以达到物流过程的全程可视和控制。福建省应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将港口与海关、货主、承运商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开放的有机整体,为货主提供货物状态、货物交接单证、联运、仓储、船期预告、泊位使用及货运市场行情等各种信息,扩大业务合作,使港口具备物流信息港功能,提供高效、周全和优质的物流服务。

3.4加快对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

国外物流业的发展实践表明,物流从业人员是否具有较高的物流知识和操作经验,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物流管理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正向技术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物流业的繁荣需要具有现代经济知识的专业人才,即业务能力强、职业素质高的综合型人才。有了足够的人才资本积累,港口物流发展才有底蕴,才能产生真正的战略性成果。福建省在培养具有开拓精神高级管理人才的同时,还应打造一支物流技术骨干队伍。

3.5发展港口物流联盟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国内外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的形势下,福建省必须发展港口物流联盟,增强港口物流实力。港口物流联盟的方式较多,比如港口与港口联盟、港口与航运企业联盟、港口与货主联盟等。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表明,企业的竞争将集中于企业联盟和供应链竞争上。福建省应拓展港口物流业的国内外战略联盟,充分利用中央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有利时机,加快港口服务网点和物流节点建设。港口企业应与相关港口合作,扩大港口服务范畴,迅速提升福建省的物流技术和管理水平。

4加快福建省港口体系规划建设

目前,福建省尚无一个港口能承担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任,从长远看,建设福建国际航运中心是必要的。福建省港口发展战略目标应以国际、国内物流市场需求为导向,建成结构合理、层次分明、功能完善、信息畅通、安全优质、便捷高效和文明环保的现代化港口体系,把福建省港口群纳入全球远洋航运体系进行规划建设,最终把福建省港口群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国际航运中心。

福建省物流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 第5篇

[福建省经济贸易委员会] 2010-08-24 字体显示:大 中 小

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4号)和《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国发〔2009〕快发展我省现代物流业,现制定《福建省物流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实施期为2009年~2012年。

业现状

量快速增长。2008年,全省社会物流总额达2.33万亿元,增长11.9%;物流业实现增加值713.19亿元,增长9.4%;社会物流总费用1963率为18.1%。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运量5.73亿吨,增长13.2%;其中,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2.71亿吨,增长14.8%;港口集装箱吞吐量74.2%;完成邮电业务总量899.36亿元,增长12.1%。与此同时,一批物流企业发展壮大。2008年,我省获评“中国物流百强企业”11家,上物流企业综合评估的物流企业8家(其中5A 级1家),获评“中国物流A级信用企业”3家(其中3A级2家),列入国家物流税收试点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全省规划建设了一批物流节点城市、物流园区和物流配送中心,为我省周边地区及中西部地区提供“公铁水”联运的物流项目也正在加快建设中。厦门市和福州市分别成为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和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以我省为主体的东南沿海物流区域为国家重点建设的九大物流区域和十大物流通道之一,海峡西岸经济区物流业的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

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全省基本形成了以海、空港口为枢纽,以铁路海运为主通道,以公路为网络,以内河为辅助的综合运输体系。福州港三大港建设步伐加快,厦门港进入我国集装箱干线港口行列,其集装箱吞吐量居全国第七位;福州港成为我国沿海主要港口之一。目前位477个,综合通过能力达2.3亿吨;集装箱专用码头36个,吞吐能力达912万标箱。铁路干线有鹰厦、漳龙、峰福、赣龙、温福等5条铁路网相连,福厦铁路、龙厦铁路、厦深铁路、向莆铁路福建段等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逐步形成“三纵八横”高速公路网主骨架,现有福州长乐、厦门高崎、泉州晋江、南平武夷山、龙岩冠豸山等5个机场。管道输送设施建设步伐加快,LNG和石油输送管道建设已全面展基础建设取得新发展。2008年,全省固定电话交换机容量1973万门,通信光缆线路总长度23.7万公里,移动交换机容量4629万户,移动5万户,移动短信中心容量8108万条,宽带接入端口达407万个。福建电子口岸项目在厦门已实现与口岸通关联检、物流企业等联网,建的宽带网络和运输作业数据交换联动系统、通关数据支持系统、物流公共信息服务系统。福建交通集团物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已完成整体步推进物流信息平台各项功能的开发建设和应用。

西部地区发展的物流通道正在形成。我省积极发挥港口资源优势和对台通道作用,大力拓展与周边地区的区域物流合作,出台了《福建省关福建省港口进出口货物及投资建设码头泊位的规定》等优惠政策,建立了闽赣海铁联运联席会议制度,并多次赴中西部和周边省份推介对接港口的经济腹地,为中西部地区提供了对外开放的出海通道。近年来,中西部省区通过福建进出的货物流量呈上升趋势。

流业处于加速发展阶段,但与发达省份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管理体制不够健全,物流企业分布比较散,规模较小,实力偏弱,港口节点的大规模集散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快速、无缝衔接需进一步完善,物流相关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率、物流业增加值才缺乏,物流业规模化、专业化、信息化、社会化程度还相对较低。

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指导思想

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项目、品牌、创新和服务带动,着力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以满足不断增长的社会物流需求为出发点,以降产业结构和提高服务质量为中心,以信息化建设和信息技术为支撑,推动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升级,以培育和规范现代物流市物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以厦门港等港口资源优势为依托,加强服务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物流通道建设;加大引进力度,重点扶持龙头大物流项目,不断推进区域物流合作,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坚强的物流保障体系。

基本原则

持发挥优势与先行先试相结合。充分发挥我省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主体作用和比较优势,努力构筑对台交往、两岸物流合作的前沿平积极推动跨区域物流合作,形成服务中西部地区发展新的重要物流通道。持大力引进和自身培育相结合。加快引进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利用其先进的技术、理念和管理经验,提升我省现代物流业发展整体水平。度,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增强我省物流企业发展实力,提供专业化、社会化、规模化现代物流服务,提升服务其他产业的能力。

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相结合。既要立足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解决当前物流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促进物流业平稳较快发展;又要着眼产流产业的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提升产业规模,提高产业竞争力。

重点突破和全面提升相结合。以加快提升厦门和福州物流业发展水平为突破点,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信息化与物流业的融合,完全面提升我省物流业发展实力,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联动发展。

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企业的主体作用,加强政策引导和组织协调,完善市场运作规则,着的体制、政策和设施瓶颈,营造诚信经营、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

发展目标

2年,全省物流业增加值达13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6%左右;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从2008年的18.1%降低到17.1%。物流园区要商贸市场等物流设施建设投资额达600亿元以上。争取将厦门港建设成为国际航运枢纽港,将厦门建设成为连接海峡两岸的全国性物流远洋航线班轮、集装箱多式联运的发展。做大做强物流企业,推动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升级,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3,力争全省进入“中国物流百强企业”保持在13家以上,获评5A级物流企业10家。第三方物流的比重有所增加,信息流、资金流与物流进系、物流节点网络建设显著进展,物流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物流业的社会化、专业化服务水平和整体运行效率显著提高,物流业总体实力环境持续改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服务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通道建设更加完善,闽台和闽港澳物流交流合作更加密切。

要任务

加强区域合作,拓展物流通道

海峡西岸经济区区域物流合作。按照海峡西岸经济区纲要,发挥闽浙赣、闽粤赣等跨省区域物流协作组织的作用,推动跨省区域物流合作。、南平等地“无水港”建设,支持港口企业、物流企业到内陆地区拓展“海铁联运”等业务。积极对接两大三角洲物流业,充分发挥我省省份企业到沿海建设“飞地港”,加快形成服务中西部地区发展新的重要物流通道。

闽台物流合作。发挥我省对台优势,先行先试,加强与台湾物流业的合作,强化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引进一批集运输、仓储、配送、信息。推进厦门、福州机场成为两岸货运包机新增航点。增加两岸集装箱班轮航线,加快发展对台客货运滚装业务。推动两岸物流信息网络相关合作机制建设。设立两岸合作海关特殊监管区,大力推进在台商投资区和台资企业密集地区开展海关保税物流中心试点。设立对台农产加强与之配套的检验检疫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厦门、南安、东山和霞浦海峡两岸农(水)产品集散中心功能。加强闽台两地港口购、国际中转等业务。推动对台小额贸易,放宽经营范围限制,扩大闽台贸易。鼓励我省物流企业到台湾设立办事机构及营业性机构。加设。扩大闽台物流科教交流合作,开展我省赴台湾物流运作管理培训工作。

闽港、闽澳区域物流合作。推进闽港澳物流合作平台建设,强化物流项目招商引资,引入港澳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快物流企业挥闽港闽澳经济合作促进委员会等相关部门在推动闽港澳合作方面的主渠道作用,联系组织港澳物流企业来闽考察商洽投资项目,支持港总部和建立区域性物流中心。鼓励我省物流企业在香港上市。加强闽港、闽澳物流科教合作和物流行业协会的沟通交流,继续开展我省赴工作。

发展国际物流,强化保税功能

厦门、福州和湄洲湾港口及厦门、福州国际机场物流园区的国际物流服务能力。积极发展转口贸易,简化境外船舶进出港区手续,优化港口大型海运、航空货运企业入驻,增加远洋集装箱和航空货运航线,提高我省海、空港口国际货运集散能力。

区港联动,推动设立福州保税港区和泉州保税港区,加快泉州出口加工区、福州出口加工区向综合保税区转型。推进平潭岛海关特殊监管州保税物流园区、海沧保税港区、厦门现代物流园区(东渡、象屿、航空港物流园区)等。合理规划布局保税仓库、出口监管仓库等海关税物流辐射带动作用。结合特殊监管区域的功能整合,拓展出口加工区的保税物流功能,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属地报关、口岸验收”和跨区域转关模式,建立检验检疫“直通放行”制度,扩大适用企业范围。推进EDI建设,实行进出口数据跨境网核查和企业网上办理进出口手续,不断完善口岸通关便利化措施,积极推进大通关信息资源整合,提高口岸通关效率和能力。加大引进培育力度,发展壮大物流企业

壮大知名外商投资和央属现代物流企业,充分发挥跨国、央属物流企业品牌和网络优势,提升产业整体发展水平。整合做强规模大、实力高市场集中度和占有率。鼓励支持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总部或运营中心落户我省。

物流企业拓展发展空间。拓展国际物流渠道,开拓以服务跨国公司为主的高端物流业务,积极参与跨国公司在华的物流业务。引进现代物流技术、信息化、管理咨询、保险团购等增值服务。鼓励物流企业在我省产业集聚地区开设集工业品展示、零售、批发、配送等于一体的工提供原辅材料集中采购、产品包装、统一配送等物流服务。

物流企业发展多种形式的合作联盟。引导物流企业采取参股、控股、兼并、联合、合资、合作等形式,与省内外物流企业建立战略联盟。的物流企业与内陆地区的物流企业开展运输、仓储、代理、包装、配送等物流分工与协作。

货代、船代、报关等物流中介组织为物流企业的发展提供社会化、专业化服务。鼓励物流企业开展仓单质押、存货质押、在途货物抵押等产质量好、经营管理好、具有成长潜力的物流企业上市和发行企业债券。

推广现代物流管理,拓展物流服务领域

推广供应链管理与现代物流的理念、技术与方法的运用,推动传统运输、仓储、船货代理、商贸批发企业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型业务,实施采购、生产、销售和物品回收等物流的一体化运作,推进物流服务的社会化和专业化,加快第三方物流发展。

推动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围绕我省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石化三大主导产业和冶金、纺织服装、轻工、建材、林产等传统产业和重点流业积极服务制造业产业集群的相关政策,促进制造业与物流业有机融合和联动发展,提高我省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的竞争力。引导鼓励的原则,专注核心业务,改造物流流程,剥离或外包物流业务,促进供应链各环节的有机结合。推进制造企业和物流企业的合作领域从销产物流、回收物流扩展,合作内容从传统的储运外包向代理采购、工位配送、融资监管等新兴服务领域渗透,合作范围从单一物流环节向方案延伸。

发展商贸物流。合理布局城乡商业设施,完善流通网络,加快发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推进物流配送,建设商品配送中化、专业化的商贸物流配送企业,实行采购、包装、储存、加工、运输、销售等全过程质量安全控制。建设一批以服务城市民生工程为主“共同配送”等物流运作模式。加快大中型商贸企业特别是连锁企业内部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和改造提升,扩大经营范围,延伸服务领域,专业配送中心,提高统一配送比例。

发展农村物流。在农村广泛推广应用现代物流管理技术,建立农业生产资料物流服务网络,推广统一配送模式。发展生鲜农产品物流和冷链从产地到销地的直销与配送以及农村日用消费品的统一配送。拓展以连接城乡、服务农村市场为主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双百市场送业务,构建城乡“双向物流”。推动农村邮政物流发展。

推动重点商品物流发展。建立煤炭、石油、钢铁、粮食、农资、散装水泥等大宗商品物流服务体系;完善药品、食盐及工业盐的仓储配送汽车及零配件物流发展,加快建立汽车综合物流服务体系;积极发展图书影像产品物流,加快建立快递物流服务体系。

建设物流运输网络,推进各种运输方式对接

发展大港口、大通道、大物流,整合港湾资源,加快建设海峡西岸北部以福州港为主体、中部以湄洲湾港为主体、南部以厦门港为主体的三流节点功能,发展多式联运,形成覆盖我省沿海主要港口、服务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快速集疏运体系。

纵深推进、南北拓展的高速公路建设,构筑“三纵八横”海峡西岸高速公路网,加快形成以福州、厦漳泉、龙岩、三明、南平等国家级交盖整个海峡西岸的“半日交通经济辐射圈”,覆盖江西、浙江西南部,广东东北部,湖南南部等地的“一日交通经济辐射圈”。

实施纳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调整规划的海西铁路发展项目,推进形成“三纵六横九环”海峡铁路网。推动省内铁路网功能整合和扩能提速省主要港口、重要工业基地的铁路支线,强化与国家干线铁路的联系,使海峡西岸铁路成为国家路网的重要通道和交通枢纽。

干支结合的空港布局,推进现有机场更新改造,完善福州、厦门国际机场两岸空中直航的设施条件,加强泉州晋江、武夷山、连城冠豸山开辟国内外新航线,扩大服务领域,形成以福州、厦门国际机场为主体的干支线机场相结合的空港布局。

石油、天然气等管道铺设进度,努力完成1100公里以上石油管道、1000公里以上LNG管道铺设目标,逐步形成油、气输送管道化。

建设物流节点网络,提升整体辐射效应 门对全省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增加厦门港集装箱航运班轮挂靠班次、航线和大宗散货运输航线,提升厦门枢纽港的辐射能力,强化港口物流门市现代物流业。依托中心城市、产业集聚区、货物集散地和交通枢纽,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三级物流节点城市网络,优化物流业区域布州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强化厦门的经济特区龙头示范作用和福州的省会中心城市重心辐射作用;规划建设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泉州市,州、莆田、三明、龙岩、南平和宁德市,凸显泉州的支撑带动作用和漳州、莆田的骨干作用,发挥三明、龙岩、南平和宁德的后发优势,流整体辐射效应。

点城市应加强本地区物流设施的普查,并根据本地区地理区位、产业结构、产业集群、市场需求,整合社会物流资源,建设一批现代物流的发展目标、功能定位、服务对象和开发模式,制定物流园区建设方案,做到统一规划、分期实施。根据我省产业集群规划布局,建设为和配送服务体系,推进物流园区、物流配送中心等物流节点网络建设发展,形成海峡西岸经济区“物流节点--物流园区--物流配送中心”。

建设物流信息网络,强化行业基础性工作

信息化基础建设,加快信息化与物流业的融合。大力推进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推动物流企业完善信息系统,并与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以及。推动建立物流信息采集、处理和服务的交换共享机制和物流信息数据中心,加快全省性、区域性和行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鼓励区享。加快构建商务、金融、税务、海关、邮政、检验检疫、交通运输和工商管理等政府部门的物流管理与公共服务信息平台,扶持培育物信息服务供应商,为物流企业提供信息化解决方案和便捷的服务。进一步加强“福建电子口岸”、“福建省交通物流信息公共平台”、“信息服务平台”等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和应用,积极推进“福建电子口岸”实现与中国电子口岸的联网,加强与浙江、江西、粤东等地电联互通及数据共享。

物流标准的制定、推广和应用工作,推动组建福建省物流业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鼓励我省物流企业参与国家、行业和地方物流标准的开展现代物流业标准化试点,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物流业标准化试点项目,推动物流企业在关键环节实行标准化管理和运作。

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业的推广,大力推进无线射频技术、卫星定位系统、二维码、传感及感知等技术在物流业的应用,逐步实现物品智能化识和管理。支持物流企业和教学科研机构开展先进的物流技术、物流设施设备、物流管理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促进物流科研成果的产业与管理创新,加快机械化、自动化进程。

行业协会工作,充分发挥物流行业协会的服务、自律、协调等作用。继续开展我省社会物流统计核算工作,建立“福建省物流统计网上直发展的监测、预测、预警制度的建设和运行监测分析。

物流人才培养培训工作。加强物流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推进物流学科专业和教育创新基地建设,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物流人才培养培流专业教育,加大对产学研合作办学的扶持力度,加快联办物流学院的建设,扩大联办功能,调整办学方向,不断完善产学研合作培养物境内外引进现代物流领军人才、高层次科技人才、高级管理人才,加强与境外物流教育与培训机构的联合与合作。继续制定实施物流培训组织化、常态化。

策措施

有关部门要认真把握国家支持福建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契机,先行先试,落实和制定促进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改善物流业发展环境

我省物流法律体系建设进程,加快制定《福建省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条例》。

与内地海关的合作,推行口岸放行进、出口提运单电子化,实现无水港货物“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改革检验检疫放行制度货物实施直通放行制度,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施检、一次通行”。

送进出我省港口货物的国际标准集装箱运输车辆,免收政府还贷普通公路通行费。加快推行对通行高速公路运送进出口我省港口货物的国“递远递减”的优惠计费模式。

交通管理部门要根据当地物流业的发展和交通情况,制定相应措施,为物流配送车辆的通行和停靠提供便利。

政府教育、人力资源主管部门及有关部门要加强物流业相关专业人才培育和引进工作。对从境内外引进的现代物流高级技术、管理人才,引进高层次人才、建设海西人才高地的有关政策。物流业诚信体系建设,开展建立物流企业信用档案试点,完善物流社会信用评价查询体系和手段,推进我省物流企业规范化运作。

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降低物流业分销、运输、仓储、货代等领域的境外资本准入门槛,简化审批手续。

加大物流业用地政策支持力度

政府在城乡总体规划中应规划物流业用地,并按照城乡总体规划,统筹规划建设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经营集约的物流园区及保障物流业发展用地需求。《方案》提出的规划建设项目用地要纳入城乡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本地区土地储备或土地利用年优先安排规划建设项目用海用地,并依法依规减(免)缴海域使用金;经批准开山填海整治的土地和改造的废弃土地可优先用于发展物流土地使用税10年。

点培育和扶持的物流企业物流项目用地实行最优惠地价政策,按我省工业用地最低地价标准招拍挂出让土地使用权,并适当放宽其全部付

建设项目用地出让年限可在法定最高年限范围内按需设定,出让金按设定的出让年限计收。允许实行土地年租制,通过租赁方式取得国有土金,减少一次性用地成本投入。物流企业以土地、房产抵押融资的,有关部门应简化登记手续。

改制以划拨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设立仓储、包装、运输物流企业的,按《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省属单位土地资产处置的〕91号)规定,变更为国家作价出资(入股),并转增国家资本金或国有股资本金。鼓励企业“零增地”技术改造,对企业提高土地利用现有厂区、厂房改造建设的项目,不再增收土地出让金;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费的地方留成部分实行先征后返,通过财政预算支出全额返积极落实和争取税收优惠政策

彻落实《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试点物流企业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5〕208号)精神,积极争取国家税务总局的支持,推企业列入试点物流企业名单,享受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纳入物流税收试点企业名单中的企业集团、总公司,其所属企业享受同等的税收企业兼并中,对被兼并企业将房地产转让到兼并企业中的,暂免征收土地增值税。对制造企业利用无形资产或不动产投资入股成立物流公分配,共同承担投资风险的行为,不征收营业税。对物流企业租赁制造企业的仓储等闲置物流设施,其租赁支出按税法规定予以税前扣除增加各级财政投入

取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专项资金的支持,调整和优化省级部门预算支出结构,集中财力加大对物流业的投入,统筹使用财政预算安持物流业发展,并保持每年有所增长;同时,各级政府也要增加对物流业发展的投入。专项资金采取补助、奖励和贴息等方式,重点支持、物流园区建设、工业企业物流外包、首次列入中国物流百强或评定为国家5A级和重点培育扶持的规模大实力强的物流企业、国际海运新知名物流企业引进、物流人才教育培训等。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构应对信用等级资质较高(如获得中国物流A级信用级别)和进入中国物流百强的物流企业给予重点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在《物权法》框产、无形资产、权利为抵(质)押品的信贷业务,并着力加强类似仓单质押、存货监管融资等符合物流企业经营特点的金融产品创新。支市融资、再融资和通过发行企业债券、专项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筹集发展资金;优先支持完成上市辅导的企业加快在主板、中小募集资金的步伐。

织实施

部门要切实围绕《方案》的实施,进一步突出重点,提升服务水平,深化改革开放,创新体制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强化政策引导,加大兴的良好环境。

福建省物流业发展规划 第6篇

随着物流业迅猛发展,如今的仓储业,不仅要求库房高度增高,面积增大,具有装卸平台;而且还要求装卸机械化、管理系统化,进一步向现代仓储物流转变。目前福州仓储业的投资类型五花八门,有国有投资、合股投资、私有投资,有闲置和破旧厂房改造,甚至农用土地无审批手续违章搭盖的库房。仓储物流业的无序竞争日益激烈。

经过对福州市场的调查和分析,如今我司的主要竞争对手有如下几个:在仓储领域,我司面对的主要竞争对手是苏宁电器物流、八方盛丰物流有限公司等;在配送领域主要的竞争对手是盛辉物流有限公司、盛丰物流等;物流监管业务的主要竞争对手是中远物流有限公司、中储物流以及来自中外运系统的。本文接下来详细分析几个主要的竞争对手情况。

一、苏宁电器物流

(1)、企业背景

苏宁电器物流位于荆溪镇光明村,项目分两期开发,共400亩。一期规划用地200亩,投资2亿元,其中物流中心项目建筑面积16.9万平方米,主要建筑包括物流中转库房、办公配套楼、资材维修库等,并修建1.3万个货位。大件商品存储能力可达15万台套,日作业能力近3.5万台套。

苏宁福州物流基地建成后,将是一个集物流、售后、客服、办公、信息、培训、电子商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基地,是苏宁电器八闽地区的服务大后台和后勤总平台;同时该物流基地将使用多层立体机械库货架、WMS库存管理系统等信息化技术,从而使出货的差错率几乎为零,反应能力和送货能力都将大大提高。

(2)、对方的核心竞争力以及我司采取的措施

苏宁电器建立了区域配送中心、城市配送中心、转配点三级物流网络,依托WMS、TMS等先进信息系统,配送是它的核心竞争力。我们应借鉴苏宁电器物流的配送体系,研究探讨我司未来的配送模式。二、八方盛丰物流有限公司(1)、企业背景

八方盛丰物流有限公司位于福州市马尾快安投资区,是福州规划的未来物流中心之一,同时也是福州的工业发展集中区。项目总投资4500万元,仅一期工程就有近2万平方米的仓库和配套货场。该仓库依托自身物流信息平台,集收货、拣货、加工、配送、配载、信息服务等为一体,是一个具有集货中心、分货中心、加工中心等综合功能的仓储物流中心。公司目前已引进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福州蒙鑫公司、神州数码福州公司等客户入驻,并与多家客户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福建八方物流快安仓储物流中心已成为福州市最大的综合性物流服务中心之一。其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物流服务,为客户提供差异性和个性化的专业服务,其目标是要成为福建省内综合服务能力最强、最具有竞争力的仓储物流中心。

(2)、对方的核心竞争力以及我司采取的措施

八方盛丰物流有限公司是一家以仓储作为主营业务的物流公司,由于该公司去年库房刚刚建成,库房的建设在同行业中算是比较符合现代仓储物流的标准,特别是在安防系统上,比如在库房内安装消防管,这就在硬件条件上占有一定的优势。

我司可以参考八方盛丰物流公司一些较为先进的库房建造,比如新建仓库的库内安防系统等,来指导未来我司的库房建造,同时,应加快南通物流中心的规划和建设步伐,尽快发挥资源优势;再者比较该公司的仓储物流中心,我司要逐渐加强组装加工和信息服务功能,达到服务功能多样化,提高我司的竞争力。

三、厦门中远物流有限公司(1)、企业背景

厦门中远物流有限公司(福建外轮代理有限公司)作为中远物流的区域性公司,本部设在厦门市,下属企业及网点遍布福建全省。经营范围广及现代物流、国际船舶代理、多式联运、公共货运代理、空运代理、集装箱场站管理、仓储、拼箱代理;铁路、公路和驳船运输、项目开发与管理及租船业务等。负责中远物流全国和全球性物流项目在福建及中国东南区域的操作和管理,致力于海峡西岸的物流及船代市场开发和运作;另外厦门中远物流有限公司融资部主要提供中小企业的融资放贷业务,主营动产质押、滚动质押等。

(2)、对方的核心竞争力以及我司采取的措施

中远物流有限公司是一家大型的物流企业,特别是在新业务的开展上,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资源,在市场上已经占有了一定的份额,在新业务开展的经验上已经逐渐成熟,这些经验和资源已经成为对方在新业务发展上的核心竞争力。

吸收中远集团在物流监管业务方面的经验和做法,促进我司新业务的开发,同时,利用物流监管业务推动物流业务的发展。

四、盛辉物流有限公司(1)、企业背景

福建省盛辉物流集团创建于1992年,公司注册资本3.2亿元,经营场所70多万平方米,自有运输车辆1300多部,员工6700多人,是集物流方案策划、货运代理、普通货物运输、甩挂箱运输、三级危险品运输、仓储配送、货物包装分拣和汽车维修检测功能为一体的第三方物流企业。集团以福州为基地,联结海西、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唐、华中、西南六个片区物流中心。当前,已布设240多家分公司、办事处,开设60多条省际特快直达专线,30多条全国甩挂运输专线,经营网络覆盖全国。时为国家AAAAA级物流企业、中国物流百强企业、中国民营物流十强企业、福建省示范物流企业。

集团成立19年来,始终坚持“发展集约经济,建设现代物流”的企业主题,积极推进现代物流体系建设,不断探索精益物流之道。2001年,在全省同行中率先通过ISO9001:2000国际标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02年,对运输车辆全部安装使用“电子行车记录仪”;2005年,开发并建成“信息技术运营管理系统”;2009年,引进GPS卫星导航系统和开发第二套信息技术运营管理系统(ERP);2010年,建立并推广全国客服呼叫中心,系列举措为对接物联网、推广条形码、卫星导航、通信技术等,实现智能化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集团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发展后劲。

(2)、对方的核心竞争力以及我司采取的措施

该公司拥有有一支专业化的配送队伍以及拥有一套先进的信息技术运营管理系统,这让对方在全国的配送领域中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我司可以利用盛辉专业化的配送网络,可以采取合作的方法,有选择的与有实力的物流公司结成战略合作伙伴,促进双赢。

五、盛丰物流有限公司(1)、企业背景 福建盛丰物流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12月,位于福州市福兴经济开发区内,注册资金1.1亿元,现有员工3860多人,已在全国各地设立107个驻外机构,仓储总面积23万平方米,自有车辆956部,年运力229万吨。

公司以福州市为总部基地,以珠三角、长三角为发展重心,拥有朝气蓬勃、勇于创新的管理团队和员工队伍,功能齐全的车辆维护、检测机构,完善的司机车技安全培训及保障机制,并开发使用盛丰物流全国信息管理平台,配备先进的车辆GPS卫星动态跟踪系统,具备了高效的物流服务运营能力。

(2)、对方的核心竞争力以及我司采取的措施

盛丰物流也是以拥有一支专业化的配送队伍为依托,并开发使用全国信息管理平台,配备先进的车辆GPS卫星动态跟踪系统,具备了高效的物流服务运营能力。对该公司,我们采取的措施应该跟盛辉物流一样,采取合作的态度,利用对方的强大的配送网络,为我们的客户提供配送服务,进一步提高我们的服务水平。

中国外运福建河西/樟林储运公司

上一篇:生物工程制药环评报告下一篇:关于父亲节温馨感恩说说祝福语朋友圈文案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