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思维导图学习法

2024-07-31

七年级思维导图学习法(精选7篇)

七年级思维导图学习法 第1篇

开动大脑 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学习法

思维导图对于我们进行学习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有着卓有成效的帮助,如何在我们实际的学习的过程中,帮助我们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成绩下面提供一个思路给大家:

1、把课堂和书本的知识,把它们用思维导图整理好或作为学习笔记。

2、临近考试时,把学习笔记进行小节,并制成思维导图。

3、然后把思维导图上色,突出重点。

4、每门功课单独制作一张巨大的、总的思维导图,还可在门课程各章节中插入一些事例,以帮助自己加强记忆。通过这种方式,就能弄清楚一些更详细内容是在何处以何种方式连接起来的。此外,对课程也有更好的整体认识,这样,就可以十分精确的回忆“蜻蜓点水”般地在该门课程的各个章节之间穿行。

5、坚持每周复习一次思维导图,越临近考试就要越有规律。

6、试着不看书或者其他的任何笔记来回忆思维导图,并简要地画出自己所能记忆的知识以及对这门课程的理解的思维导图。

7、将这些思维导图与总的思维导图进行对比,找出其中的差别。

8、进一步的再做整理和修正,对于还未掌握好的那部分的记忆,加强复习。

另外还应该阅读所有的关键书籍,并从中筛选出少数的几本,然后作深入的阅读,将其制作成思维导图。这样自己的理解和记忆能力将发挥到极至。此外,还可以研究优秀文章的风格和体裁,并以自己的思维导图为基础来练习文章和考试写作。

除了功课,还注意锻炼身体。每周二到三次,每次跑二至三公里,多呼吸新鲜空气,做俯卧撑、仰卧起坐及经常到健身房锻炼,这样自己的身体素质越来越好。好的身体使自己的注意力格外集中。俗话说:有健康的身体才能有健康的大脑,有健康的大脑,才会有更健康的身体。

这是一个名叫爱德华的学生,在参加英国剑桥大学考试前制定的学习计划。最终的结果怎样呢?

爱德华参加了四门考试:地理、地理奖学金论文‘商务研究及中世纪史。其最后成绩如下:

课程分数排名

地理A第 一

地理学奖学金论文优秀第 一

中世纪史A第 一

商务研究A和两个优秀顶 尖

成绩揭晓不到一天,爱德华在剑桥的首选学员就接受了他的入学申请,并特许他“修学”一年,在开始大学生涯之前,先到世界各地旅游。

--摘自《开动大脑》第一章

七年级思维导图学习法 第2篇

1.选择思维导图的原因

英语学习中,最先开始的就是单词的记忆,然而单词数量繁多,无明显规律,记忆起来是零散的知识点,不能将其联系起来,导致学得多,忘得快。另一方面,人的记忆是有遗忘规律的,词汇巩固是另外一个问题,在一定时间内接受一定的词汇量,如果没有反复阅读与回看记忆,那么遗忘量将是惊人的。再者,即使将单词记忆起来,但如果不会运用所学,也犹如纸上谈兵,不能算真正学会英语。种.种原因,使学习者对英语学习感到困惑与无奈

然而思维导图的运用将是一个转变。思维导图在单词与单词之间建立联系,使单词不再成为一个孤立的知识点,由一联想到二,由二联想到三,一环接一环,就使众多单词连成一个整体。在建立联系的过程中,你肯定会运用到联想与想象。由“假期”联想到你到“海边”,联想到“天空”,由天空联想到“蓝色”,一副生动的画面在你眼前展开,记忆就得变简单了,遗忘也不会如此迅速。同时可以将思维导图运用于英语写作与练习中,根据作文要求和自我理解,提取出关键字,然后写分支,将之具体化,最后连词成句,写作就会条理清晰,简单明了。思维导图将会是英语学习的一把利刃

2. 如何运用思维导图

2.1 思维导图用于教材的预习

一般我们都是用英语教材学习英语,而课本会将一连串单词联系起来,组成一篇英语文章。看似毫无关联的单词,其实已经建立起无形的联系,在文章中体现出来。因此我们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进行预习,画出属于自己的个性的思维导图,以强化记忆。在创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对内容进行整体感知,以加深对教材的理解。通过这么一个框架,我们既可以对单词有一定的记忆,又可以文章有一定的了解,从而达到了预习甚至学习的效果

2. 2 思维导图用于单词的记忆

建立起思维导图的框架,我们已经对英语单词有了一定的认识,更进一步,我们要运用思维导图记忆单词。因为思维导图就是将文字与图像结合起来记忆,而这也更加符合我们记忆的规律,只是我们更加习惯于文字的单一记忆。我们首先可以将单词联系起来,形成一副生动的图象。不仅如此,我们也可以从一个词联想到它的近义词、反义词、前缀、后缀等,在记忆一个单词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扩展到几个甚至十几个。然后再将主要的单词折分开来,在已有信息的基础上,运用想象,形成另一副有趣的图象。这样看起来似乎数据量庞大,但实际上,但单位之间相互联系,千丝万缕,而且运用的是关键词且形成图像,因此记忆起来印象深刻。举个例子,记忆hatred--仇恨、butterfly--蝴蝶、forget--忘记、hesitate--犹豫,这几个单词,我们可以这么记忆:将hatred拆分成hat--帽子和red--红色,可分析为小红帽“仇恨”灰狼;然后她看到“蝴蝶”,彩色的蝴蝶让她“忘记”了这件事,她想抓它,“犹豫”了一下,蝴蝶飞了。这么一副画面,让我们记住了这几个单词。然后我们又可以将几个单词拆分:butterfly分析成butter--黄油和fly--飞,联想到:蝴蝶很喜欢在黄油上面飞;forget分析成for--为了和get--得到,联想到:为了要得到新的,需要先忘记旧的;hesitate分析成he--他;sit--坐;ate--吃,联想到:他犹豫地坐着吃。这样我们就可以将复杂化为简单,将单一变成整体

2. 3 思维导图运用于英语的复习

运用思维导图对已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可以把零散的知识点进行系统的归类与联系,从而进行整体的所握与感知。孔子也说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但要怎么“温故”是个问题,只有系统地复习,才可以将新知识与旧知识结合起来,磨擦出新思想的花火。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复习,可以更有条理地把握整体知识,更深层次地理解内容,了解信息之间复杂的内在联系。特别是英语的学习,信息量大,语法繁琐,运用思维导图可以更好地总结与反思,取得复习的良好效果(参考附录图片)。

2.4 思维导图运用于英语的写作

作文的创作需要一个条理清晰的结构,而思维导图的任务就是形成一个有条理的结构。因此我们可以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写作当中。“思维导图”是学生在阅读作文要求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理解,确定主题,然后提取出文章的关键词,形成不同的分支,分支由粗到细,形成不同的层次,将内容具体化,这样就形成文章的雏形,最后连词成句,连句成文,一篇文章就这样诞生了。当然,文章的质量依据个人的文笔而定。但思维导图的运用能保证我们将文章完整、清晰地呈现出来

3. 思维导图给我的启示

3.1 思维导图与实际应用

思维导图以伸展的方式向我们展示需要的信息,正符合人脑神经网络的放射结构。它将文字与图像更好地结合起来,因此思维导图是对右脑的训练,左、右脑的协调使用。思维导图强大的延展性,使得可以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可以以更少时间、精力和成本去解决问题。据说,在设计波音747时,由于工程师使用思维导图,原本需要花费6年时间的设计最终只花费了6个月时间,并节省1000万美元。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思维导图在实际中的成功应用。将思维导图运用在英语学习这样的实际问题中,不仅可以把英语学习变得简单,也可以原有的基础上对问题不断伸展。

3.2 思维导图与记忆学习

前面所说,人的大脑神经网络是呈放射结构,彼此相互联系。因此大脑如果孤立地背诵一大堆英语单词是较难记住的,但如果运用联想,运用发散思维那就简单多了。把单词放进有情节的句子中,反复阅读,这样就很难忘记,因为彼此建立了联系。当我们记忆的时候,实际上就是把保存在大脑中零散的信息进行重组,科学证明,发散联想可以帮助记忆,大脑喜欢色彩,多练习有利于记忆,轻松能加强记忆。而思维导图都符合以上的要求,因此,经常使用思维导图能加强使用者的记忆能力,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因为学习与记忆有密切的关系。把思维导图运用于英语的学习中,有利于我们提高学习的能力。

3.3 思维导图与创新学习

学习思维导图,不仅是学习已有的知识,而是希望在学习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产生出新的东西,这就是创造性思维。思维导图结构本身就是发散的,因此在创作新的作品之前应抛弃以前的假设,让思绪自由飞翔,发挥你的想象,一旦产生新思想,要立刻记录下来。正如托尼。巴赞所说:“思维导图运用了想象力,思维的联想和弹性,因此具有创造性思维的机制。”创造性思维导图可以打破我们思维的固定模式,培养我们的发散性思维,不断产生灵感。创造性思维导图可以运用于英语写作之中,从而创作出更加优秀,新颖的文章。

思维导图与桌垫法的融合应用 第3篇

一、思维导图与桌垫法应用简介

(一) 思维导图的应用

在职业教育教学的已有研究中, 思维导图的应用尚无系统的理论。笔者在大量实践基础上提出了:思维导图在职业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以行动导向的教学为主。应用中采取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的组织形式, 实施完整的行动过程 (基本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六个步骤) , 以学生为中心, 通过任务引领, 学做结合, 将思维导图与职业教育教学有机融合。

思维导图本质上是一种思维方法 (隐性特征) , 展现出工具和图形属性 (显性特征) 。因此在职业教育教学应用中思维导图可以作为行动任务的载体, 可以作为组织思维的工具应用在计划、决策的过程, 可以作为思维的表征用来记录和再现个人和小组的思维过程, 可以作为分析归纳的手段来进行组织和建构等。

(二) 桌垫法的应用

桌垫法是德国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法中的一种。所谓“桌垫”即是给各小组的一张白纸, 在上面划分出相应的区域。小组在规定时间内通过三个环节 (独立思考、小组讨论、进行汇报) 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相关的过程内容与结论就记录在桌垫上。

二、思维导图与桌垫法融合应用的分析

(一) 融合应用的理论基础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要将学生培养成为适应未来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学生成为高素质劳动者所具备的职业能力应通过典型工作任务的完成来综合培养。

1.思维导图在职业教育教学应用中的指导思想主要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行动导向教学理论;而桌垫法的本质也是在学习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强调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讨论、沟通完成任务。

2.思维导图教学应用中的主要组织形式是小组教学, 与桌垫法的要求是一致的。

3.思维导图本身就要求对思维进行放射性发散和整理, 从而拓宽思路, 创建联系, 增强记忆, 提高效率, 而桌垫法中的环节同样是对“思维发散、通过沟通交流对思路进行整理”的另一种体现。因此说思维导图与桌垫法在教学思想、组织形式以及内涵应用上都是高度契合的。这为二者的融合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 融合应用的原则

无论是思维导图还是桌垫法, 都有自己相对成熟的应用形式。将原来完全不同的两种方法融合在一起, 就如同“1+1”与“2”的关系。如何才能使“1+1>2”呢?为此就必须保证在融合应用中使两种方法的优点能够充分展现, 并相互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各自所长, 体现融合应用的真正意义。

(三) 融合应用的切入点

基于以上两条所述, 在实际的融合应用中要求小组成员思考的环节要将思考的内容或搜集整理的内容写在桌垫上, 以保证每个成员都能充分融入到工作过程中, 既避免小组成员中有“打酱油”情况的出现, 又能将成员个人的思维过程完整记录下来;而在桌垫中心, 小组讨论的结果要求以思维导图的形式代替文字展现出来, 这就进一步锻炼了小组成员整理思维、沟通交流的能力。

三、融合应用案例

2014年3月, 笔者在任教的高工10-1、2两个班级中, 将思维导图与桌垫法融合进行了实践应用。教学过程按照完整的行动过程设计, 计划课时为4课时。主要环节及说明如下所示:

(一) 资讯

工作情境:项目部要对建筑工地劳务派遣工进行培训。

工作任务:小组就某个工种或危险作业的安全常识完成一幅思维导图, 以供讲解培训使用。

此阶段教师主讲, 明确情境、任务和评价标准;学生进行信息获取。

(二) 计划与决策

小组选定进行培训的某个工种或危险作业, 确定相关内容。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教师巡视, 在学生需要的情况下给出建议。

(三) 实施

小组内部分工搜集材料, 提炼关键词, 每人在“桌垫”上记录下自己的材料。小组合作, 按照相关要求在“桌垫”中央绘制思维导图。

(四) 检查

小组讨论思维导图内容的全面性、适用性及思维导图绘制的规范程度。

(五) 评价

小组进行成果展示, 按照最先给出的评价标准对各小组任务成果进行打分, 汇总。教师进行总结评价。

四、融合应用的效果

两个班级划分的各小组均完成了任务。由于要求在桌垫上记录个人完成的内容, 因此保证了小组成员真正投入进来, 有效促进了小组合作。另一方面, 桌垫中心的思维导图使桌垫形象生动有趣, 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后续学习积极性。

与传统桌垫法成果比较, 融合应用的桌垫成果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效果上都有显著的提升。更为可喜的是, 学生在桌垫上个人完成的部分就已经自觉划分层次, 提炼关键词, 加工整理形成初步的思维导图形式。这样的做法在体现个人思维方式方法进步提高的同时, 极大方便了小组任务内容的整理和完成。对小组成员来说, 在对方法领悟理解方面和对团队有效合作提高方面都有着积极深远的影响。

综上所述, 通过实践过程的观察、工作过程中学生展现的学习工作状态以及最终小组任务成果的质量, 证明了思维导图与桌垫法的融合不仅是可行, 而且是十分有效和成功的。思维导图与桌垫法的融合应用提升了学生运用思维导图的效率, 进一步拓展了思维导图在职业教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形式, 进一步提升了教学效果, 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七年级思维导图学习法 第4篇

一、什么是思維导图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灵感触发图、概念地图。它用一个中央关键词或想法以辐射线形连接所有的代表字词、想法、任务或其他关联项目的图解方式。思维导图的建立者是英国学者托尼·博赞。他首先将其应用于训练一群“学习障碍者”“阅读能力丧失”者, 结果这些问题学生变成了同年级的佼佼者。思维导图可以借助不同颜色的水彩笔,利用图像、符号来帮助记忆枯燥的信息。它可以将学科知识像城市建设一样,由主干道延伸到辅道弯入小道,让知识要点循序渐进,分层递进地刻在学生的大脑中。

二、指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进行预习

笔者任教学校的学生存在一个普遍问题:不能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七年级的学生面对本堂课要学什么,如何提炼自己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时难以下手。究其原因,七年级的学生面对如何区分已知—正确、已知—错误、未知三类知识界限区分的能力是不够的。这时通过引进思维导图的预习方式,可以使学生明确这堂课需要学什么,分哪几个层次去学,哪条线是自己在本堂课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通过让学生画本课堂授课知识的思维导图,教师就能较为准确地掌握本节课内容在学生大脑中的认知程度,从而可以在实践教学中帮助学生区分他们大脑中已知—正确、已知—错误、未知三层次知识,并及时调整、优化自己的备课方向。

三、教会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堂学习及记录个性化课堂笔记

学生在预习新课题做出思维导图的中心图后,可以利用课堂的前10分钟通过学习合作小组进行头脑风暴,让组员间相互评价各自的课程思维导图,相互质疑、相互答疑,然后将学习小组内所有学生的思维导图合并并讨论,再决定哪些更为重要的知识点,同时在讨论的基础上加入对课程知识点新的理解,最后重组成一个基于学习合作小组的共同的思维导图。教师在融入学生小组讨论中时,留意观察具有代表性的思维导图,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投影学生的思维导图,利用学生的思维导图进行教学展开,这样既可以以学生的学习思路开展教学工作,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更加热情地投入到科学的学习中。

在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自身问题是不同的,学生利用各种颜色的笔对每条线的知识要点进行补充、扩展、删除。同时也可以对主、次中心进行调整,不断地刺激大脑的记忆,加深印象。传统的长文字性的记录比较费时费力,学生也索然无趣,利用思维导图还可以鼓励学生创建属于自己的各类符号、图形,便于快速记录,跟上节奏。

四、教会学生应用思维导图进行复习

七年级的学生在开始应用思维导图学习时进度会比较慢,用时也比较长,但随着对这种学习方式的不断强化学习和反复使用,学生的学习速度会慢慢提升,学生的思维也会日益活跃。加上每节课堂老师都会让学生进行头脑风暴,整合各位学生的思维导图,取长补短,去粗取精,最终真正实现学习效率和效果的大幅提升。利用学生的思维导图进行课堂教学,真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既体现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学习主体性,又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新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到了期末复习阶段,学生则可以通过之前的思维导图进行高效的复习和整理,将每一章节、每一节课的知识点都联系、贯通起来,形成自身的已知—正确的知识网络图。每个学生的问题是不同的,学生可以在期末利用思维导图进行组内互助,完善知识结构,查漏补缺。通过这样的复习方式,也可以实现在同一课堂内的分层教学,让学生各取所需、各有进步,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教学效率。

五、存在的问题

首先,从实际教学上看,七年级学生在接受并自如应用新的学习方法速度较慢,这直接导致了利用思维导图教学刚开始时上课进度会比较慢,有时耗时较大,落后于学校整体的教学进度。但经过实践表明,通过两周左右的强化学习和反复练习,学生的学习速度有明显提升,并在后面的两周左右时间内赶上原来的教学进度。这期间对授课老师的毅力和授课老师对整体教学进度的把握力有较高的要求。

其次,利用学生的思维导图上课,对授课老师自身知识的广度和厚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对授课老师对于课堂的掌控力也有不小的要求,授课老师需要在备课时就要利用学生思维导图式的预习笔记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在此基础上做出准确的学情分析。

托尼·博赞的思维导图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与传统的预习、课堂笔记、复习整理相比,更具层次感,条理清晰,有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创造,将知识体系用逻辑关系构建起来,建立多条大脑的神经通道,扩大学生的记忆宫殿。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呆板的复制、粘贴老师所讲内容,大大提升了学习的主动性。同时,老师可以一定程度上有效实现同一课堂的分层教学的最优局面。

实践表明,将思维导图用于现实教学中,有利于学生将原本所学的零散知识点构建成有机的知识体系,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真正实现新课改后科学的合科教学。

参考文献:

[1][英]托尼·博赞.思维导图:放射性思维[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公司,2004:4-5.

[2]王光荣,高世霞.思维导图及其在化学复习中的应用[J].化学教学,2005(12):13-15.

[3]石茵.思维导图在初中生命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教育,2008(6):68-69.

[4]安代红.思维导图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生物学通报,2007(7):40-41.

(作者单位 浙江省杭州市景芳中学)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思维导图 第5篇

2.绝对值不等的异号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4.相反数相加结果一定得0。

注意

一是确定结果的符号;二是求结果的绝对值. 在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时,首先判断两个加数的符号:是同号还是异号,是否有0.从而确定用那一条法则。在应用过程中,一定要牢记“先符号,后绝对值”,熟练以后就不会出错了. 多个有理数的加法,可以从左向右计算,也可以用加法的运算定律计算,但是在下笔前一定要思考好,哪一个要用定律哪一个要从左往右计算.

减法

法则

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其中:两变:减法运算变加法运算,减数变成它的相反数做加数。一不变:被减数不变。可以表示成: a-b=a+(-b)。

乘法

法则

(1)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例:(-5)×(-3)=15 (-6)×4=-24 。

(2)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例:0×1=0

(3)几个不等于0的数字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数时,积为负;当负因数有非零偶数个数时,积为正。并把其绝对值相乘。例:(-10)×〔-5〕×(-0.1)×(-6)=积为正数,而(-4)×(-7)×(-25)=积为负数

(4)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数为0时,积为0。例:3×(-2)×0=0 。

(5)乘积为1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reciprocal)。(乘积为-1的互为负倒数)例如,—3与—1/3,—3/8与—8/3。

除法

法则

(1)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注意:0没有倒数)

(2)两数相除,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3)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等于0。

注意:

七年级上第2单元历史思维导图 第6篇

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是本课的重点内容之一。教材从夏朝的建立、对夏都城遗址的考古发现、夏的灭亡三个方面展开叙述。

夏朝的建立这一部分,教师要让学生明确禹建立夏朝的意义。一、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二、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家天下”开始。通过课文中的“史料研读”,让学生认识到:“家天下”指帝王把国家政权据为己有,把国家当作一家的私产,世代相传,这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对夏都城遗址的考古发现一部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课文中的图片《二里头一号宫殿复原图》《铜鼎》《镶嵌绿松石的铜牌》,讲解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来了解夏朝的文明发展进程,进一步认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古国之一。

夏的灭亡这一部分,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相关史事》部分,了解夏王桀残暴统治必然激起民众反抗的史实,认识王朝衰亡的原因。

【商汤灭夏】

商汤灭夏这部分内容,教材是从商汤灭夏、商朝的统治去简述的。

商汤灭夏这一部分,教师可结合夏的灭亡讲述商朝的建立,让学生认识朝代更替的过程。汤的统治与商朝的强大之间有着因果关系,引导学生分析商朝很快强大起来的原因,要让学生明确汤“任用贤才、关心人民、发展经济”的手段是商朝强大起来的原因,引导学生将此点与夏桀暴政进行比较,更进一步认识朝代兴衰的原因。

商朝的统治这一部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课文中的图片《商代重要城市分布图》,认识商朝与夏朝相比,经济得到了更快的发展,国家已经强大起来。

【武王伐纣】

武王伐纣这一部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相关史事》部分,帮助学生认识商纣的残暴统治,并指导学生比较商纣与夏桀的共同之处,认识到商纣的残暴统治是武王伐纣的原因,明确夏商的灭亡是统治者残暴统治的结果,也是人心所向。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周武王任用贤才,使周强盛起来,最终打败了商,建立了西周,以此巩固学生对朝代兴衰更替基本原因的了解。

【西周的分封制】

西周的分封制是本课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本课的难点。教材讲述了分封制的内容和作用、西周的衰亡。

分封制的内容和作用这一部分,教师可以帮助学生阅读《周初分封诸侯国分布图》、西周等级示意图,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西周统治者如何才能巩固各地和控制新拓展的疆域”“封者和被封者之间有怎样的权利和义务”,来认识和理解分封制的做法和作用,明确两点:一是分封制建立起了周王与地方诸侯国之间相对紧密的关系,确立了周王朝金字塔式的社会等级制度;二是分封制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西周的分封制反映出当时的中国,无论是在疆域规模上,还是在统治管理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七年级思维导图学习法 第7篇

相遇问题是第二类基本的行程问题。涉及到相向而行和相背而行。一般是在共同的时间内,甲乙两个人合起来一共走了一定路程。可以和普通行程问题对应,速度和对应了普通行程中的速度,共同的时间对应时间,两个人的路程和对应路程。

因此对应公式有:

路程和=速度和×相遇时间

速度和=路程和÷相遇时间

遇时间=路程和÷速度和

路程和=甲的路程+乙的路程

甲路程=甲的速度×甲的时间

乙路程=乙的速度×乙走的时间

A、B两地之间的距离为20千米,甲乙分别从两地同时出发,甲每小时走6千米,乙每小时走4千米,两个人几小时后相遇?

解:相遇时间=路程和÷速度和

=20÷(6+4)

=2小时

答:两人2小时后相遇

第三类行程问题是追及问题。在同向而行时,两个人之间的速度不一样,会产生路程差。追及问题的共同时间是指追及时间,相当于普通行程中的时间;两个人的速度差对应的是速度,两人的路程差对应路程。

有如下公式:

追及路程=速度差×追及时间

速度差=追及路程÷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追及路程÷速度差

甲、乙两人相距150米,甲在前,乙在后,甲每分钟走60米,乙每分钟走75米,两人同时向东出发,几分钟后乙能追上甲?

解:追及时间=路程差÷速度差

150÷(75-60)=10(分钟)

上一篇:电力物资管理办法下一篇:做一个诚信的人演讲稿6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