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工作通报及下一步工作部署

2024-05-22

安全生产工作通报及下一步工作部署(精选9篇)

安全生产工作通报及下一步工作部署 第1篇

水寨镇安全生产工作会议

各位领导、同志们:

去年以来,在镇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部门的关心、帮助下,我镇认真贯彻开展“安全生产基层基础深化年”的要求和关于安全生产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强化安全生产监管,狠抓安全管理制度、措施的落实,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了全镇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

一、高度重视,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领导

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全市安全生产工作精神,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讲政治、保稳定、促发展的大局出发,时刻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根本利益放在首位,把安全生产列入重要工作日程,与经济社会工作同时研究、同时部署、同时检查、同时落实。为确保安全生产组织机构健全,根据人员调整变动的实际情况,我镇调整、充实了以镇长任主任的安全生产委员会,及时分析总结全镇的安全生产形势,研究、解决各个时期遇到的安全生产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二、严格落实责任制,强化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管

健全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关键,是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组织措施和手段。今年以来,我镇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实行“一岗双责”,把安全生产责任逐级延伸,充分发挥各单位、各部门和职工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逐步形成了抓安全工作稳定有序的管理机制。

三、加强安全宣传教育,推进安全文化建设

从以往发生的事故中可以看出,职工安全技术素质低,自我保护意识差和违章指挥、违章作业是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因此,我镇始

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安全教育理念,把提高全员安全素质作为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根本,大力加强了对干部职工的安全宣传教育工作。要求各单位利用永久性警示语、黑板报等形式对干部职工进行直观教育,做到警钟常鸣,常抓不懈。

四、严检查、重整改,认真开展“安全生产基层基础深化年”活动

为确保安全生产形势的长期稳定,我镇紧紧围绕“安全生产基层基础深化年”的总体部署,认真传达学习上级指示精神,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具体的工作措施或实施方案,在全镇范围内积极组织开展了第一、二次集中行动和危化品、烟花爆竹等重点领域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活动。在检查、整治活动中,我们遵循“检查与整改并重”的原则,组织经贸委、派出所、工商所等部门联合对所属企业进行检查,每次检查情况都逐一做好记录,提出整改要求,并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督查,直至彻底整改完毕。去年的麦、秋两季秸秆综合利用过程中,郑家村共存放各类秸秆80余万吨,我镇高度重视安全防火工作,帮助该村建立了二十余人的巡逻队昼夜巡逻,配置了水泵、水缸、铁锨等消防设施,并配置了小型发电机,确保秸秆防火安全。今年以来,我们除日常检查外,共组织集中检查3次,专项检查4次,检查发现各类隐患100余条,现所有隐患已基本整改完毕。通过检查、整治活动的开展,消除了大量隐患,为确保全年安全任务目标的实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去年以来,在全镇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在各级部门积极配合下,我镇没有发生一起安全生产责任事故,连续两年被市政府评为安全生产优胜单位,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在座各位同志的共同努力,在这里,我代表镇委、镇政府向各位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回顾过去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问题和不足。一

是个别单位安全意识还很淡薄,管理也较松散,我们将对此类单位进行及时跟踪督查,对他们加强安全思想教育,并开展经常性的安全检查,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杜绝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二是规模较小的企业安全基础材料不全,管理人员管理水平较低。我们会积极指导帮助他们建立健全各项档案资料,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们将继续坚持“安全第一”的方针,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为确保全镇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有序,重点对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作出安排部署。

一、危险化学品、一般企业领域。由镇经贸委牵头,派出所、供电所、工商所等部门配合。危险化学品方面:要认真抓好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和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经营、运输、使用等各个环节的安全防范,切实做好露天生产设施和管道的安全管理,严防发生泄漏、爆炸和中毒事故。重点检查部门和企业“两个主体责任”落实情况、41条禁令执行情况、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生产“三同时”审查验收情况、试生产安全措施落实等情况,检查要做到全员、全过程、全覆盖,确保不漏查隐患,不留有死角。一般企业方面:重点检查安全生产保障设施的落实,安全管理制度、标准和规范的落实,新上和改扩建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的落实,事故隐患的整改落实等。

二、建筑施工领域。由建委牵头,要加强房屋建筑、镇内重点工程,特别是重点建设项目的安全管理,加强对施工现场脚手架搭设、安全防护、施工用电、施工机械和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等方面的监督检查,凡现场管理混乱、问题突出、隐患严重的施工工地,该停的坚决要停,该处罚的决不手软,确保不发生建筑施工生产安全事故。

三、消防、烟花爆竹领域。由派出所牵头,消防方面:工商、文化站、教委、供电等部门配合,要加大对公众聚集场所安全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特别是要加强对超市、旅馆饭店、学校、医院、网吧等人员密集场所的监督检查,重点检查消防制度是否健全,消防责任是否落实,各类消防安全设施是否完好有效,疏散通道是否畅通,电器设备、线路是否完好,防火应急预案是否切实可行。对不具备安全条件、违章经营、存在重大火灾隐患的场所,要坚决予以停业整顿或关闭;烟花爆竹方面:派出所要认真落实“打非”机制,工商、办事处等部门配合,采取“地毯式”排查,做到镇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房,严厉打击烟花爆竹非法生产、储存、经营、运输行为,确保安全。

四、教育领域。由教育办牵头,派出所、供电等部门要对学校及幼儿园周边环境、校舍、学生公寓防盗、防火、防触电等方面进行一次拉网式联合大检查,对接送学生的车辆要加强管理和手续审验,对驾驶员要加强培训教育,防止事故发生。

五、电力领域。供电所要加强电力设施、设备的检查,组织全体农电工对各自分管片区进行全面检查,确保用电安全。

各位领导、同志们,安全工作责任重大,任务光荣而艰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把全镇的安全生产工作深入扎实的开展下去,为全镇工业经济及各项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做出贡献!

谢谢大家!

安全生产工作通报及下一步工作部署 第2篇

太原市科技局副局长 樊怀林

农村科技服务体系是农业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农村科技服务体系面向农村、农业和农民,通过科技服务、信息传递、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科技凝聚力,密切了企业、基地、农户之间的纽带关系,促进了科技和经济的快速良性发展。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市现已初步建立起了以农村科技特派员制度、星火科技培训体系和农业科技服务流动专家大院为主要框架的三位一体的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科技进步”的思路真正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促进我市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的健康快速全面发展,认真总结2009年以来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中的经验,查找存在的问题,我们对全市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检查和考核。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随着农村科技特派员制度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已成为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的主力军

两年来,全市共选派农村科技特派员1966人次,农村科技特派员进村入户开展技术咨询服务,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服务范围覆盖了全市1015个行政村,服务农户达11.99万户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开展农业技术承包活动。农村科技特派员深入驻点村,紧紧围绕“实施一个项目,推广一项技术,带动一批农户,致富一方百姓”的目标,以农业技术承包项目为载体,广泛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农业适用技术推广和科技成果转化。两年来实施农业技术承包项目2047项,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505项(其中:新品种63项、新技术44项、优良品种161项、先进适用技术237项)。承包粮食作物77.93万亩、林果类49.52万亩、蔬菜类27.67万亩、经济作物12.3万亩、畜禽766.54万头(只)。据初步统计,2007年为农民增收1.9亿元。及时有效地将技术、操作规程传授给农民,为农业生产实际提供科技服务,拓宽了农业新技术的推广空间,给农民致富装上了翅膀。如古交市龙子村科技特派员成拉旺同志,两年来,针对本村的自然条件,引进多项蔬菜新品种、新技术,试验成功的推广新品种21项、新技术11项。

2、大搞适用技术培训。科技特派员充分发挥其自身专业优势,根据当地的实际需求,开展形式多样的农业适用技术培训,为农民解决了生产当中遇到的技术问题,提高了农民的操作技能。如小店区黄陵街办西吴村科技特派员王四娃,是小店区新型农民培训兼职教师,今年共作了11期农作物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培训人员400余人次,印发技术资料500余份,培育了李玉福等5名乡土科技人才,15户科技示范户。

3、创建利益共同体。部分科技特派员与农民专业户、企业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316个,采取产前供种、产中指导、产后订单收购的办法,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农业技术推广机制,解决了农民销售难的问题。如小店区刘家堡乡河滩村特派员王会福,成立芦笋种植合作社,开展绿色芦笋种植和芦笋套种甜糯玉米示范,带动全村13户村民种植芦笋160余亩,辐射周边农户种植芦笋6000余亩,为农户提供种苗及技术服务。贾乾义、张跃刚、丁茂发等60余位科技特派员以入股、承包等形式,与成富白灵菇生产场、马峪葡萄示范园、清徐县芦笋合作社等60个企业组建了利益共同体,规模达到了32万亩、21万头(只)。通过与农户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提高了农民和特派员的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品种的能力和积极性。

4、组建各类专业技术协会。由农村科技特派员牵头,全市已组建126个农业专业协会,成为农村经济发展中不可忽视的新生力量。如由科技特派员郭东平组织的黄寨村菜农协会,吸收会员130户,培训菜农900余人次,推广优良品种100余个、黄瓜嫁接、人工授粉等技术20余项,菜农的收入由2003年每栋温室不足5000元,提高到现在的1.5万元。增加了收入,受到菜农的一致好评。

二、星火科技培训学校建设取得突破,成为农民接受新知识的主要载体

1、加强了培训条件。各县(市)区以加强能力建设为重点,以改善教学条件为突破口,采取与当地职业学校、农广校等机构合作的方式建立了完善的县级星火学校,培训条件得到加强,配备有一定的教学设备和图书资料等,软硬件设施已初具规模。如小店区现星火科技培训学校,具有容纳学员300余人的教室和60余人电脑培训室,配备有笔记本电脑、投影仪等教学设施。各县级星火学校还编写和发放农业实用技能书籍资料。如清徐县星火学校自编教材16种2.5万余册,发放宣传、学习资料1.8万套(册、份);小店区星火学校自编培训教材20余种3万余册。

2、建立和健全了管理制度。全市各级星火学校健全了培训制度,制定了管理办法和培训计划,部分县区注册了星火学校,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如尖草坪区星火学校,设立了校长、教务主任、文秘资料、网络信息、后勤管理人员,做到了年度有培训计划、总结、统计、学员档案、电子文档等规范化管理;杏花岭区级星火学校和50%的农村星火点,具有相对稳定的领导班子、管理人员、教师队伍和健全的管理制度。

3、开展了远程培训。市级星火学校建立了远程培训网络,配备了50多张光盘100多个节目,建立了“村村通”远程视频点播系统。设立远程在线培训点328个,举办了申报2009年科技计划项目辅导等多次远程网络培训。

两年来各级星火培训学校共举办各类适用技术培训3100多期次,培训人员29万余人次。参加培训的农民普遍掌握了一至二项技术,解决了生产实际中的大量技术问题,提高了农民学习新技术、推广新品种的能力和积极性,为农业科技新成果推广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农业科技服务流动专家大院进村入户,为农民群众提供快捷、的科技服务

针对全市农业科技服务的实际需要,在学习外地专家大院的基础上,探索农村科技服务体系新模式,建立的农业科技服务流动专家大院。结合开展的农业技术承包、农业科技成果引进示范推广工作,流动专家大院十支科技小分队下乡、进村、入户为农民群众提供快捷、实用、高效的科技服务,切实解决农民在农业生产中急需的技术问题。流动专家大院在服务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特色服务和优秀典型事例。清徐县的农业科技服务流动专家大院,是把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分成若干个小分队,长期深入乡村、深入田间地头,农民需要什么就服务什么,形成了一套有显著特色的农业科技流动服务模式。两年来,全市出动科技技术人员4590余人次,咨询服务11万余人次,解决技术问题2970多个,入户1.6万余户,行程11万多公里。有效地推动了农业技术进步,促进了农民增收。

总体来看,我市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较好成绩,但还存在不少问题亟待解决。一是农村科技特派员在选派中存在人情问题,管理使用不太规范和科技特派员的补助不到位等情况;二是各级星火培训内容不系统,乡村两级的培训经费没有保证;三是农业科技服务流动专家大院开展的咨询服务活动不够深入广泛;四是科技宣传不到位,没有把农村科技特派员制度、星火科技培训、农业科技示范项目双向招投标、市县联动项目作为科技品牌进行重点宣传。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明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起步之年,也是科技支撑新农村建设的重点突破年。我们要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针,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开拓思路,建设面向农村、农业和农民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

1、坚持标准,加强和完善特派员选派机制、考核管理机制、奖惩机制。要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坚持标准,严格把握程序。实行农村科技特派员任职资格制,把热心“三农”工作、志愿到农村第一线从事科技服务和创业的,具备一定政治素质,工作责任心强,有一定专业特长和专业技能的,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讲诚信服务,有创业积极性的人员选派到科技特派员队伍中来,努力建设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作风硬的农村科技特派员队伍。坚决杜绝人情特派员、后门特派员。要严格管理,按照以县区为主,分级考核的原则,抓好特派员的考核工作,实行农村科技特派员考核淘汰制。通过考核综合评价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对于在聘任期间能力、责任心不强而不能胜任的人员,要及时取消其农村科技特派员资格;年度考核结果为不称职的,下一年度不得聘为农村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特派员聘任期间承担的农业技术承包项目、科技计划项目、农业科技示范项目通过验收或者获市以上奖励,同时年终考核结果为称职以上者,下一年度优先聘为农村科技特派员。对优秀的科技特派员,进行通报表扬,同时在科技项目申报、承担农业科技示范项目等方面优先支持。同时抓好乡土人才的素质提高工作,充分发挥他们在开展农业技术承包、技术培训、示范推广、科技咨询等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农村科技服务质量。要严格要求,抓好落实,对不能落实农村科技特派员待遇的县区,实行一票否决制,不能评为农村科技特派员先进管理先进单位。

2、狠抓落实,强化以能力建设为重点的星火科技培训学校“五大”建设。强化星火学校的自我发展能力建设,星火学校的建设要以现有的培训机构为基础,加强能力建设。要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设计培训内容,加强管理,扩大培训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的发展能力;科技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为星火学校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做好服务。强化星火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以市级星火培训基地为载体为星火学校的教师提供再培训机会,进一步提高星火学校师资队伍的水平。强化星火学校培训教材建设,根据星火学校培训的实际需要,与教育、农业、林业、农机、水利部门等合作为星火学校提供通俗易懂的农业生产技术培训教材,组织有关人员编辑星火科技培训中必要的管理培训教材。强化星火学校信息化建设,以自筹资金为主通过多渠道融资为星火学校提供必要的信息通讯和远程培训设备,提高星火学校的信息化水平,试点示范,合理布局,在全市形成以市星火学校为中心的星火远程教育培训中心,把星火学校建设成为星火远程培训的基层组织单元,从而形成全市星火学校有机联系的培训体系。强化实验基地建设,星火学校应有适当的实习基地或种养殖场,也可利用其它单位的实验场地,建立相对稳定的协作关系,成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的展示窗口。

3、加强农业科技服务流动专家大院的专家队伍建设。农业科技服务流动专家大院,是面向全市农业生产实际的机动服务组织,为农民群众提供实用快捷的科技服务,解决农民在农业生产实际中遇到的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农业科技专家队伍是农业科技服务流动专家大院的核心,是科技服务质量的保证。各县区一定要把专家队伍的组织好,确实把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实际经验的专家组织起来,参与流动专家大院的服务工作。科技部门要保障流动专家大院的交通工具和工作经费,支持流动专家大院开展更加广泛、深入的科技咨询、服务工作。

4、开动脑筋,增强信心,鼓足干劲,打造农村科技服务工作的创新点。克服四平八稳、按部就班、得过且过、敷衍塞责的现象,解放思想,打破常规,研究问题,制定措施,力求突破;克服畏难情绪、漂浮作风、无所作为的思想,充分认识农村科技工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做好农村科技服务工作的信心;克服萎靡不振、消极等靠的思想,脚踏实地、振奋精神、抢抓机遇、奋勇争先,研究工作思路,确定工作重点,寻求工作突破口,擦亮工作亮点,开创农村科技服务工作崭新局面。

我们要紧紧围绕中央对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要求,构建符合农村特点、适应农民需要,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的多元化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形成政府引导公益性服务、市场主导经营性服务、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格局,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要在整合科技资源,提高服务能力上有新的突破,充分利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优势,发挥科技特派员、星火学校、流动专家大院等服务体系的作用,在依靠科技服务“三农”上取得成效;要在科技管理上有新的突破,积极探索农业科技服务的新途径,在科技服务的内容、方法、手段上下工夫,在考核管理上高标准严要求,力求取得较大成效;要在成果转化和应用上有新的突破,创新良种引进、示范、推广体系,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取得成效。各县(市、区)要将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列入科技工作年度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定期进行协调、指导与检查,及时解决具体问题,总结经验教训,推动全市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健康发展。

安全生产工作通报及下一步工作部署 第3篇

最近几年, 产业工人的职业病防治问题受到社会关注。科学的防治方法一直是职业卫生学研究的重点。煤矿生产因为环境上所存在的原因, 造成作业现场的条件较差, 存在的危险因素较多, 主要包括粉尘、毒物、噪声、振动、高温高湿5大类, 是煤矿工人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 尘肺病的危害又是重中之重。

我国的职业病发病人数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 尘肺病的职业病患者中, 我国占一半。而煤矿工人又占尘肺病的职业病患者的一半。据卫生部统计, 2012年报告的职业病27420余例。而尘肺病就有24206余例, 尘肺病报告病例数占2012年职业病报告总例数的88.28%。煤炭产业工人尘肺病报告病例13399例是报告例数的73%。

2007年河南农民工张某就职业病开胸验肺事件, 揭开了患职业病的维权困境。随后, 人大修改了《职业病防治法》, 卫生部也修改了尘肺病诊断标准, 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现状调查。

二、现状

1、法律法规在不断的健全和完善

陆续颁布了一系列的职业危害防治的法律法规, 如《职业病防治法》、《尘肺病防治条例》、《煤矿安全规程》、和《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等, 把职业病的防治提高到法制的高度。规范了煤炭企业业主的行为。

2、迫使煤炭企业业主重视对职业病的防治

许多煤炭生产企业建立了职业病危害预防系统, 基本建立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职业卫生管理机构。配置了职业卫生管理人员。

3、开始了对职工的职业病健康监护

多数煤炭生产企业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的要求, 每年都对职工进行身体健康检查, 对尘肺病疑似病例和确诊的尘肺病人进行复查。与此同时, 对配齐了相应的劳动防护用品和技术措施。

4、开展职业卫生宣传教育活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 加强职业病防治知识宣传, 切实维护劳动者职业健康权益, 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卫生监督机构在全市开展了“防治职业病, 幸福千万家”为主题的《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活动。

5、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依法深入煤矿生产现场监察

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依法深入煤矿生产现场监察, 能够督促煤炭生产企业对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的重视, 并推动煤炭生产企业对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工作的开展, 对职业病的防治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存在的问题

1、劳动者法律意识淡薄, 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按照《劳动法》、《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时, 用人单位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因素以及引起后果和要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如实告知劳动者, 并在劳动合同中注明, 不得隐瞒。但事实上不少煤矿与劳动者签订的劳动合同中不明确说明。在小煤矿中招工难, 煤矿业主也不愿告诉职工过多的职业病情况, 仅仅对职工进行简单的下井安全及防护知识培训, 未正式开展全面的职业卫生知识培训。由于缺乏对法律知识的了解, 导致大部分煤矿工人缺乏职业病危害防治知识和技能, 缺乏对职业病防治的维权和自我保护。

2、职业卫生经费投入不足

煤矿企业在职业病防治工作中经费投入不足, 导致煤矿在建矿井和煤炭生产过程中没有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的要求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控制效果评价以及职业危害因素日常监测。职业卫生的各种技术设施没有按照“三同时”规定进行同时设计、施工和验收, 导致职业病防护设施先天不足, 投产后不能满足要求, 主要表现为安装数量较少或者未按要求安装防尘设施, 没有达到应有的防尘效果。另外, 企业未按要求对职工开展职业卫生知识教育培训, 导致工人自我防护意识差, 生产施工时也未养成使用防尘设施的习惯。煤矿企业职业卫生经费投入不到位, 使煤矿工人职业病特别是尘肺病发病率居高不下。

3、煤矿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及管理制度不完善

煤矿企业大都设立了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 但是大部分职业卫生管理人员由非专业人员兼职管理, 专业知识不足, 管理水平低, 职业病防治工作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多数企业也建立了部分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包括职业健康体检制度, 职业卫生培训制度, 劳动保护用品发放制度, 职业危害申报制度, 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等。但是绝大多数煤矿企业制度不全, 未按照《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规定 (试行) 》要求制定全部的13项制度, 且实际工作也未完全按照制度要求执行, 大部分制度形同虚设, 只是为了应付检查而制定。

4、煤矿工人流动性大, 职业健康体检未按要求进行, 职业病得不到及时诊断

煤矿行业由于工作环境复杂艰苦, 体力劳动强度大, 煤矿工人流动性极大, 而用人单位并未按照规定对每位员工进行岗前体检, 定期体检和离岗体检, 使得煤矿工人身体健康得不到及时监护, 职业病无法及时发现, 待到病情发作时才进行职业病鉴定, 病情得不到及时控制和治疗, 导致煤矿职业病死亡人数增多。

5、政府监管力度不到位

目前, 政府对煤矿的监管主要是对安全生产的监管, 避免突发性的安全事故, 而职业病又因具有迟发性而被忽略。虽然国家立法层面上十分重视职业病防治工作, 但基本都停留在职业病鉴定和对患者的治疗层面, 煤矿监管部门没有把职业卫生的日常监测工作纳入安全生产日常监管。

四、下一步工作开展努力方向

1、加强职业卫生知识的教育培训

企业对职业病防治工作做得如何, 关键看管理者对职业病防治认识是否到位。因此, 对煤矿负责人进行职业卫生知识的培训, 提高其对职业病防治重要性的认识, 确保经费的投入和应用。同时, 由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对从业人员进行职业病防治方面的相关法律知识的培训, 使其知晓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重视劳动过程中职业危害因素, 增强法律意识和职业卫生意识, 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2、发展职业病防治队伍, 加强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建设

依法取得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是职业病防治队伍的主力, 包括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病防治院、职业病研究所、职业危害检测与评价公司以及企业内部的职业卫生管理部门等, 这些机构承担着对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控制效果评价、现状评价、职业危害因素检测、职业病防护设施的技术指导、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与统计等工作。引进社会力量, 增加经费投入, 充实人员和设备, 规范服务行为, 提高服务水平和能力。

3、设置职业病防治专项经费, 加大投入

职业病防治经费对搞好职业病防治工作至关重要。煤矿企业为节约成本, 而不愿在职业卫生工作方面投入经费, 导致职业卫生工作很难正常开展。如果政府出台政策, 设置职业病防治专项经费, 鼓励煤矿企业开展职业卫生工作, 从经费上保证职业卫生工作顺利开展, 职业卫生检测与评价、职业健康体检、职业卫生防护设施、个体劳动防护用品等工作才能真正得到实质性开展。

4、加大政府监管力度, 完善协调机制

只有政府加强监管力度, 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定, 煤监机构真正把职业危害监督检查纳入日常安全监督检查工作之中, 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督察煤矿企业开展职业卫生检测与评价、职业卫生培训、职业卫生健康监护、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职业防护设施等工作, 建立惩罚机制, 督促煤矿企业落实职业卫生管理工作, 重视职工健康, 维护职工正当权益。如果未按照法律要求和政策规定开展上述工作的, 按照规定严惩不贷, 若发现一名职业病患者, 即按安全事故进行处理, 只有这样才能改善煤矿行业职业卫生工作严重滞后的局面。同时, 必须加强煤矿企业、职业卫生服务机构与各级监管部门及相关部门的信息沟通, 促进各部门有效协调, 全面推动煤矿职业卫生工作的开展。

摘要:我国是世界上职业病发病人数最多的国家, 尘肺病的职业病患者中, 我国占50%, 而煤矿工人又占尘肺病的职业病患者的50%。作者通过实地调研, 总结出目前煤矿职业卫生相关问题以及努力整改方向, 希望能推动煤矿职业卫生工作的向前发展。

安全生产工作通报及下一步工作部署 第4篇

一、当前宁波就业形势中的几个重点问题

(一)就业增长趋缓

2008年上半年,全市新增就业人员、失业人员再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等指标虽然完成年度目标任务较乐观,但从绝对量看,较去年同期呈现下滑态势,分别下降5%、7.4%、23%,城镇登记失业率也较去年略有增加,达3.16%。

(二)劳动力供求结构性矛盾进一步深化

第一,劳动力市场供求比继续攀高,技能型人才紧缺难以缓解。2008年上半年,全市劳动力市场供求比为1.39,比上年同期高0.13,其中中级技能及高级技师求人倍率分别高达2.14和4.59。

第二,低素质劳动力就业压力加大,无技术等级或职称的求职者占求职者总数的52.9%,而求人倍率仅有0.5左右,远远低于前两年同期水平。总体来看,目前劳动力市场既有技能型劳动力紧缺的老问题,又凸显低素质劳动力就业难度增加的新问题,劳动力供求结构性矛盾进一步深化。

(三)新劳动合同法影响逐步显现

第一,劳资纠纷案件快速增加。据统计,2008年上半年全市劳动争议仲裁数达到4947件,同比增长74%,由解除、终止劳动合同引发的劳动争议案件明显增加。

第二,企业用工成本有所增加。据测算,规范劳动合同关系后,企业用工成本将上升15%左右,原来用工不够规范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劳动力成本压力大大增加。

第三,企业用工灵活性受限。由于裁员的条件规定比较严格,企业担心增加新员工后万一不满意时裁员受限。因此,招工比以往更加谨慎。

(四)第三产业拉动就业增长的效果尚未体现

2001年以来,宁波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平均增速大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步提高,但第二产业仍是拉动就业的重要力量。劳动力市场需求结构显示,第二产业的用工需求占比与前两年基本持平,各行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仍然集中在制造业,用人需求占比达到39.46%。第三产业中,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以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行业虽然劳动力需求也较为旺盛,占比分别为13.42%、13.22%和11.26%,但比例较往年相比没有增加,第三产业拉动就业增长的效果还未能体现。

(五)大中专毕业生持续增加

由于宁波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就业机会及薪资条件相对有吸引力,近几年外地生源毕业生流入数明显大于本地生源毕业生流出数,构成了“人才洼地”效应。2008年,宁波市实际接收毕业生数量将进一步增长,加上历年未就业的毕业生就业压力仍然很大。

二、影响当前就业的几个突出因素

第一,宏观环境变化影响就业总需求。宏观经营环境的严峻对企业家的信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2008年二季度宁波市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09.57,比上年同期降低30.96个点。国际国内总需求下降、企业生产成本提高、经营压力加大以及对未来的担心,极大地影响了企业的开工率以及扩大再生产的意愿,导致用工总需求难以出现大幅度的增加。

第二,产业结构与产业组织影响就业需求结构。宁波市产业以出口加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利润空间小,议价能力弱。在国际国内宏观环境恶化的情况下,产业受冲击较大。传导到就业领域,劳动密集型产业低素质劳动力的用工需求受影响较大。另外,由于宁波市产业组织以中小型民营企业为主,虽然抗风险能力较弱,但转型也相对容易,产业升级与转换较快,自我调整能力较强。如可通过加大技术设备投入、扩大临时用工规模、企业内部挖潜甚至裁员等方式进行自我调整。这进一步加剧了就业的总量矛盾以及高素质劳动力紧缺、低素质劳动力过剩的结构性矛盾。

第三,劳动力供给的总量过剩与结构不合理。从户籍人口看,目前宁波市农村劳动力正加快向城市转移,且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保持较高水平。2007年全市非农户籍人口为194.2万人,占总人口比重逐年增加,农村户籍人口中绝大部分也已经转移从事二、三产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这一趋势将更加明显。从外来人口看,由于宁波市劳动密集型产业集中、就业机会多,外来人口继续快速增长,年龄结构呈年轻型。在劳动力增长中,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与外来低素质打工劳动力占绝大多数,远远超过人才引进与大中专毕业生数量。宁波市劳动力供给的总量矛盾与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

三、下一步促进就业工作的思路

我市将继续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就业促进法》,坚持把促进就业放在突出的位置,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充分利用“人口红利”这一契机,通过宏观调控、产业调整、自主创业、政府托底、市场服务和预测预警六大措施全方位促进就业,不断优化就业结构,努力实现充分就业。

(一)宏观调控“保”就业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坚持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在政策制定中要着眼于是不是有利于促进就业,使宏观调控与促进就业紧密结合起来,把促进就业纳入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推动经济与就业协调发展,为实现各项就业目标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

(二)产业调整“优”就业

通过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先进制造业水平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就业结构优化,增强两者之间的协调性。进一步推进宁波市“十大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与管理,加强职业学校“实习实训示范基地”和“现代化专业”建设,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本位,强化在校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加强产学研合作,鼓励高校以教学、科研和创业等方式拓展产学研合作空间,鼓励高校与企业合作共建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和实习实训中心;研究推进“双证书”教育模式,围绕我市产业升级和人才需求结构的特点,加强与先进地区、先进双证书机构的合作,争取在5年时间内使双证书人才的培养数量达到一个新水平。深化城乡统筹职业技能培训,对于市场需求比较旺盛的社会培训,鼓励各类职业技术院校和更多的培训机构参与,形成良性竞争的培训市场;对于政府补贴或购买的培训,要参照政府采购的模式确定培训机构,培训内容要坚持“多层次、多形式”,同时将求职技巧纳入劳动者教育和培训的范围,提高劳动者求职能力。

(三)自主创业“带”就业

鼓励和支持劳动者自主创业,实行自主创业带动就业战略。要推进实施鼓励自主创业的各项政策。

一是要培育和扶持创业带头人,在小额贷款担保、创业培训等方面给予更多的资助,为中小企业和微型企业创造有利的发展环境。

二是要鼓励就业困难群体积极创业,在继续推进小额贷款的同时,面向广大就业困难群体,尝试开辟小本创业政府项目,对外来务工人员及再就业人员可以优先申请。

三是要调动毕业生创业活力,尝试在各类学校开设创业政策解读课程,配合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设立创业档案,加强对毕业生创业的跟踪服务。

(四)政府买单“托”就业

重点针对各类弱势群体,政府要在就业服务上发挥托底作用,增强他们的就业能力。继续开展城镇“零就业家庭”和农村低保家庭劳动力就业帮扶工作,通过出台政策、提供岗位、加强培训等方式帮助其就业,做到城镇“零就业家庭”“发现一户、帮助一户、消除一户、稳定一户”,确保农村低保家庭劳动力较大程度上实现就业,自食其力。加大就业困难人员扶持力度,鼓励各县(市、区)政府加大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的力度,积极开发保洁、保绿、保安、社区食堂、幼儿接送、老人陪护、垃圾分类和公共设施养护等公益性岗位,优先扶持各类就业困难人员。

(五)市场服务“统”就业

第一,统一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服务。将建设整合劳动力市场和人才市场功能的人力资源开发服务中心,为统一的人力资源服务建立硬件基础,同时整合劳动力市场和人才市场职能,提高公共资源利用率和就业服务水平,改善就业服务环境。下一步将研究劳动部门和人事部门职能合并的可行方案,逐步打破劳动力市场与人才市场分割的局面,由统一的部门做好人力资源开发,做到政策统一、管理统一、服务统一,搭建高效、便捷的就业服务平台,促进就业。

第二,搭建多层次、广覆盖的就业服务体系,统筹城乡劳动力就业服务。建立市、县(市、区)两级人力资源市场并向基层不断延伸,共享信息,建立面向城乡劳动者平等开放的服务网络。

第三,加强外来劳动力就业服务。支持外来务工人员成立同乡会等社团组织,增强社团在岗位推荐等方面的作用,尝试吸纳更多的外来务工人员进入居委会等居民自治组织,扩大外来务工人员的社会关系网络,切实提升求职效率。

第四,免费为农村劳动者提供政策咨询、就业信息、职业介绍和职业指导等基本服务。引导农村劳动力外出和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第五,加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力度。进一步健全完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和服务机制,强化就业指导和跟踪服务,充分发挥人才市场和毕业生就业网的资源优势,通过信息互通、工作联动降低毕业生就业成本。继续开展未就业毕业生就业见习、就业推荐、技能培训等工作,努力帮助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就业技能。贯彻执行困难家庭毕业生临时生活补助政策,保证其求职期间的基本生活,尝试为毕业生提供临时居住房屋等措施,让毕业生顺利求职、安心工作。

(六)分析预测“领”就业

建立就业形势分析制度。当前宏观经济趋紧,就业状况受到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要注重开展调研,收集信息,加强对就业形势的分析,通过一定的预警预报制度确定可能产生的失业数量,及时制定好失业调控的预案,及时采取措施,努力减少失业。

安全生产工作通报及下一步工作部署 第5篇

及下一步工作安排意见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现就全区19月份旅游安全生产工作情况作简要汇报,并对下一步旅游工作安排提出意见。

近年来,我区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依法监管,着力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为广大游客和旅游经营者营造了安全的旅游环境,全区旅游实现安全、秩序、质量、效益四统一的目标。现作简要总结,并对中秋、国庆期间旅游工作进行部署: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领导高度重视,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亲自督查并多次召开现场会,解决旅游安全、旅游发展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各镇街、区直有关单位积极作为,力促发展,落实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明确部门监管和属地管理责任,企业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全区各部门强化协作,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原则,重点针对旅游安全生产管理组织体系、制度建设、责任落实、应急预案和演练、特种设备使用和维护、旅游用车、食品卫生、消防安全、涉水旅游项目等进行拉网式地隐患排查整治。

同时,我区通过举办培训班等多种方式组织旅游企业学习安全生产法、旅游法、重大旅游安全事故处理程序试行办法以及有关旅游安全生产方面的专业知识,认真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平安景区创建、法律进景区等系列活动,大大提高了旅游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和安全管理水平。确保旅游安全工作健康稳定发展。

虽然我区旅游安全工作、旅游发展工作平稳有序,但因为旅游产业属综合性产业,安全管理涉及多行业多部门,因此安全监管仍然存在很多薄弱环节,全区旅游行业安全和发展形势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认识不够,安全防范意识比较淡薄。全区各级各部门对旅游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旅游安全比其他安全有着更多的不同情况。旅游安全事故传播快(报国家旅游局通报)、负面影响大(**),特别是政治负面影响和市场(**山索道事故)及经济损失更大,企业面临关停前功尽弃的危险。因此,无论是地方各级还是旅游企业都经不起旅游事故发生。

2、制度机制不健全、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够。部分旅游企业虽已重视旅游安全工作,制定了安全生产责任制,但旅游安全具体措施仍停留在纸上,实际执行成效不太明显,未能真实把握并针对实际情况,易留下隐患。仍然存在应付检查,突击准备,检查后又恢复常态,放松警惕,敷衍了事现象。有的单位、有的企业制度建设不健全、不科学、旅游安全管理工作粗放。

3、旅游安全隐患排查不深入,走过场,流于形式。一个细小的隐患都可能造成大的事故,有些单位和企业存在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自查、检查不仔细,糊弄了事。安全生产人员配备不足,检查力度弱、范围小、成效低。

4、整改措施未能很好落实。相关单位、镇街对企业的检查每次检查出来的问题都是老问题,存在多次整改、重复整改现象,说明整改不到位。

针对旅游安全存在的问题,结合中秋、国庆期间节日旅游安全工作要求,并对全区旅游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一、旅游安全工作

1、进一步提高认识,高度重视,要深刻理解抓好旅游安全和旅游秩序的重要性,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做好旅游安全工作,强化旅游安全生产考核。要强化旅游安全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从以往各类安全事故中汲取教训,切实落实安全责任,防止发生各类旅游安全责任事故;要严厉查处旅游市场违法违规行为,进一步净化我区旅游市场,进一步加强文明旅游宣传引导,切实维护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2、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安全工作是企业生死存亡、区域政治形象和个人荣辱感息息相关。各旅游企业要按照企业自身特点,认真自查,对隐患进行整改,做好应急预案,完善应急预案及演练,防止发生各类旅游安全责任事故。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制度管理建设,面对工作出现的新情况,不断探索安全管理的新方法,完善安全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落实主体责任、强化制度建设执行力度,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杜绝事故发生,保证游客和职工生命财产安全。

中秋、国庆佳节将至,旅游秩序和旅游安全和旅游发展至关重要,特别是A级景区要做好重点危险路段、游览索道、游乐设施、涉水项目及疏散通道和其它大型设施设备、高风险旅游项目的安全隐患排查工作。

其中:马牙街道和九华天池景区要做好拉网式检查,并做好以下工作:(1)景交车定期检修、保养,限载、景交车驾驶员持证上岗情况,特别要有限速制度并严励执行;(2)旅游码头上下游船、救生器材配备情况及水上救护应急预案落实情况;(3)滑索等特种设备定期检修维护情况;(4)防火应急队伍落实及扑火物资准备情况;(5)**小区备用停车场要做好群众工作,确保节日正常使用。(6)农家乐要有序依法经营,防止拉客强制消费、充当假导游现象发生,(7)严格执行毛竹、木材等非旅游(景交车)车避峰、错峰制度,(8),根据景区容量制定并执行限客制度,(9),街道要成立安全秩序工作指挥部,定岗、定责、定位、定人,按五一节布署要求,要和公安、交警联系,特警等力量要到位。8,牌楼镇和大王洞景区要落实相关工作:(1)景交车定期检修、保养,限速、限载情况,景交车驾驶员持证上岗情况;(2)索道定期检修、维护情况;(3)洞内照明线路、护栏、人行吊桥、游步道定期检修、维护情况、节前松石掉落清理;(4)防火应急队伍落实及扑火物质准备情况,(5)洞内上下游客涌堵疏散制度机制制定和执行,(6),是否协调好坐索道和坐景交矛盾,要避免此类投诉的发生。(7),游客总量控制、预备停车场准备,同时要保证殷石线到大王洞交通畅通。杏花村景区要检查旅游码头救生器材配备情况及水上救护措施落实情况。其他各A级景区也要做好相应工作,做好应急预案、人员疏散等工作,切实保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

3、各镇街要认真履行属地管理原则,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做好全方位、全覆盖的自查自纠。协调部门与景区、景区与居民、景区与游客等相关工作,切实解决困难和问题。要落实安全常态化的监管工作,突出重点,开展好安全生产大检查,切实加大安全隐患整改力度。特别要加大对停车场、车流通道环线、景交车、索道、漂流等隐患点上,督促企业做好此类安全问题应急预案及演练。将安全生产检查过程中发现的安全隐患,逐一列表登记,建立隐患台帐,切实整改到位,从源头上预防各类旅游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

重点企业的现场会区级将不在单独召开,由企业和所在地镇街与公安、林业、旅游等部门具体对接,在往年的成功做法上进一步完善。

安全生产工作通报及下一步工作部署 第6篇

2017年以来,我车间严格落实安全责任,全力推进精益安全管理,深入抓好行车重点风险管控、应急管理、两个体系建设、四级量化监督检查、危险源辨识等重点工作,持续开展安全意识提升教育、全员设备管理技能提升教育,不断强化现场5S管理、相关方管理、职业健康管理,实现了安全管理“七为零”目标。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亮点

(一)重点危险源管理实现可控在控。

1、深入推进起重设备安全、行车相关作业检查管理的常态化,提高管理的细致性,发现深层次的问题。2017年组织完成2#行车主钩卷筒联轴器调整、11#行车南卷筒更换、12#行车端梁裂纹处理、12#行车大车减速机更换等20余项重大检修项目,提高了风险防控水平。

2、强化行车系统重点危险源管控。修订完善225T行车翻兑铁水、连铸机上下钢包作业、行车主钩制动器失灵、行车主钩钢丝绳断裂、行车操作伤害、机械设备点检伤害、电气设施点检伤害等7项重点危险源,针对性地制定出了控制措施,形成了本单位的《重点危险源管控方案》。

3、强化熔融金属的吊运管控。重点强化了对加料跨、钢水接收跨、连铸跨、KR脱硫等区域行车运行的管理,车间领导、班组长分工负责,每天对钢水接受跨行车运行轨迹系统、重包低空运行、225T行车监控、大罐直上等进行监督检查,规范职工标准化操作行

为,系统异常判断能力明显提升。

(二)“两个体系“建设推进有力有效。

1、按照“两个体系”建设要求,认真落实推进措施,优化完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形成了规范完善的《作业活动清单》、《设备设施清单》、《安全检查表分析评价记录》《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记录》。我车间风险点共计9项、危险源71个。对每一风险从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应急处臵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五个方面制定出了风险控制措施。

2、借助炼钢厂安全生产精益管理系统隐患排查模块,对照检查内容和标准,认真落实第一责任人排查、其他领导排查、班组隐患排查机制,对当天检查出的问题下发电子整改单,各班组依照整改单内容进行整改,提交整改记录。各级检查人员再按照“谁检查谁下整改,谁下整改谁验证”的原则,对隐患整改情况进行现场复查验证,切实做到了隐患排查治理人员落实、措施落实、责任落实、时限落实。

3、优化完善行车系统应急处臵方案。对行车起升系统钩头冲顶、行车起升系统主钩下滑、行车起升系统钢丝绳出槽、行车跳电事故等应急方案进行了修订完善。补充制定熔融金属吊运龙门梁偏斜事故应急处臵方案、225T行车起升系统断轴(单侧龙门钩脱开)事故应急处臵方案、熔融金属吊运主小车滑车事故应急处臵方案,对班组级应急处臵方案进行了优化整合。

(三)安全管理制度运行标准规范。

结合厂有关管理制度、规定等,对车间管理制度重新进行审视,对不符合的制度和规定等作出了进一步的修订完善。根据厂 《安全

生产责任制》炼钢安字„2017‟20号文件,将车间“岗位安全职责” 更新替换。更新“安全检查与整改管理规定”,对隐患排查治理、职责、整改等要求做出了细化完善。在“行车运行及相关作业安全管理规定”中补充大罐直上、低空运行、运行轨迹等有关规定。根据炼钢安字„2017‟28 号文件,修订完善车间《危险源管理办法》。

另外,对员工违规等级划分及违规积分管理制度、四级量化监督检查及信息系统使用管理规定、遥控行车的管理规定、泰东长期相关方安全管理规定、其他相关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实施细则等也分别进行了修订完善,形成了规范化的安全管理制度汇编。

(四)安全培训教育实现多元化。

1、车间一是根据职工安全知识掌握情况、培训需求等,制定安全培训目标和计划;二是结合安全形势要求、季节特点、上级安排等制定季度、月度培训教育计划,长期与短期计划相结合,实现培训教育年、季、月、周全时段覆盖,一人一档培训教育档案全覆盖。

2、截至11月份,共制作安全教育课件16个、下载安全教育视频12部,利用每月车间领导大讲堂,以“讲学安全知识、剖析事故案例、影视感化引导”为主要形式,对全员进行培训教育,使职工做到时刻“安”字在心、“全”字当头。

3、按照《工前五分钟活动基本规范》,要求各班组利用班前会5分钟的时间开展绩效指标分析、安全红线诵读、安全宣誓、唱《安全瑶》等活动,职工安全责任意识、红线意识、精益管理意识明显提升。

4、针对4、5月份新进9名劳务派遣工、相关方行车工,认真

抓好三级安全教育,为学徒工配备优秀职工结成师徒对子,认真做好导师带徒工作;强化板带厂等8名代培职工的管理,责任落实到班到岗到人,保证了代培职工的人身安全。

(五)现场标准化管理水平明显提升。

车间以精益求精的态度,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了加料跨、KR脱硫跨、出坯跨、出坯一二跨、运转路等区域备件区的整理整顿工作,并对备件区栏杆粉刷了安全色。研讨制定了现场标准化管理规范,责任落实到班组,备件区现场精益管理呈现颠覆性大改观。要求各班组对现场区域每天小清理,每周大扫除,每周进行一次检查通报,纳入班组月度绩效考核,消除“脏、乱、差”现象,基本达到了“物必有位、合理美观”的现场管理要求。

(六)在线设备实现安全稳定运行。

1、依托智能手机APP设备点检系统,通过连续不间断的人工巡检,实现对设备的实时检测和趋势分析;二是建立了设备管理微信平台,实现对设备隐患信息的随时发布。点检员可以第一时间查知所承包车辆运行情况,及时处臵设备隐患;三是严格落实“车间领导每天4小时、班长2小时、组长每班0.5小时”现场检查制度,实施全天候、全覆盖式检查,对检查出的问题定人、定责、定时、定标进行整改。

2、借助炼钢厂安全生产精益管理系统隐患排查模块,对照检查内容和标准,认真落实第一责任人排查、其他领导排查、班组隐患排查机制,对当天检查出的问题坚持“责任、时限、措施”三不放过原则下发电子整改单,各班组依照整改单内容进行整改,提交整改记录。各级检查人员再按照“谁检查谁下整改,谁下整改谁验

证”的原则,对隐患整改情况进行现场复查验证,切实做到了人员落实、措施落实、责任落实、时限落实。

3、加强对行车减速机、卷筒轴、主梁、箱梁等关键部位的定期探伤、上线前关键备件的探伤工作,及时发现消除设备隐患,保证了设备的安全运行。

4、推进实施本质化改造项目。由车间根据现有控制措施的可靠性,着力研究危险性大、涉及人员多、事故易发等方面的问题,立项和推进实施本质化改造项目。其中12#行车端梁腹板裂纹处理、12#行车偏心套销轴更换、出坯跨1#机道轨调整及压板焊接等项目均取得显著效果。

5、安全顺利完成设备年修任务。针对每一项年修项目,认真做好检修网络规划、安全措施制定及落实、危险源辨识与控制、作业前风险告知及签字、现场专人监督监护、检修质量把关等工作,强化高处作业、停送电作业、检修挂牌管理等高风险项目管控等,全年完成60项检修项目。

6、抓好了渣跨新上100吨行车的全过程跟踪和安装调试工作。一是点检班严格按照监督监护安全管理规定做好了相关方的监督监护,全过程跟踪安装进度和试车运行工作,充分保证安装质量及试运行安全。对100吨行车存在的设备设施缺陷、隐患做出全面排查梳理,及时进行了整改;认真抓好了2#水口移位改造施工、屋面板施工等区域的危险源辨识工作,制定预防预控措施,保证了区域内行车运行安全和地面施工人员人身安全。

(七)保证了长期相关方安全管理的稳定顺行。

按照炼钢厂相关方管理的制度,对相关方三级教育、安全意识

教育、日常管理、人员违规及处理等档案内容和资料全面梳理、规范,落实好了区域管理职责;将长期相关方人员视为本单位的员工,从安全教育培训、规程标准化学习、班前班后会等方面,同时教育、同时学习、同时参会、同时考试、同步提升安全意识和安全防护技能,与正式职工一样同等对待。对相关方在作业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沟通,监督并协助相关方抓好了安全管理工作。

(八)加强职业健康宣传教育,提升职工自我防护意识。车间通过黑板报、全员学习考试的形式,做好了职业卫生相关知识教育及《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工作;按时组织高温、粉尘岗位职工进行职业健康查体,切实保障职工合法权益;加大对防护用品规范使用的巡回检查力度,及时纠正和通报不符合现象,使职工养成了自觉佩戴防护用品的良好习惯。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一)存在的不足:

1、行车操作标准化的推进还不够深入,习惯性违规行为整治不彻底。经统计,2017年发生操作问题20余项,各行车班均有发生。

2、设备点检水平与设备保障能力存在较大落差,时有设备突发性故障发生。

3、重点危险源管控难度大,225T行车车体裂纹、车轮断轴、主钩减速机点蚀等重点危险源呈渐进式发展,彻底整改难度大。

4、车间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设备管理制度等需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中存在冲突、标准不一等问题,不利于落实执行。

(二)下一步打算:

1、进一步强化推进操作标准化的落实,抓好操作及点检标准化规程的优化改造,研讨完善检查监督制度,使操作标准化得以不折不扣地执行。

2、全面推进行车重大危险源的技术改造,使重大危险源得以有效控制。进一步修订完善重点危险源控制方案,使重点危险源始终处于可控状态。

3、做好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制定安全培训目标和计划,长期与短期计划相结合,增强培训教育效果。持续开展“安全大讲堂”活动,重点抓好安全意识提升和精益点检培训。

安全生产工作通报及下一步工作部署 第7篇

三、下一步重点工作

今年还有最后45天,钻井、井下施工作业队伍除青海之外,大部分都停不下来,所以公司生产经营任务比较繁忙,这段时间是公司全年工作的收尾阶段,也是各类事故的易发期,公司各主要施工作业区域都处于戈壁荒漠区域,冬季天气寒冷,给野外施工作业带来很多不便,因此为了实现公司的安全收尾、和谐收尾、清洁收尾,全面完成今年的安全生产任务,保证不出事、不添乱,各单位要结合贯彻学习“十七大”精神,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管理,细化措施,抓好落实,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认真落实安全生产措施,狠反“三违”,确保冬季安全生产。

1、进一步落实冬防保温措施。重点是三塘湖、玉门、青海以及国外市场的冬防保温工作,要为员工提供必备的劳保服装,认真做好生活应急物料的储备和应急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确保冬季施工安全。

2、强化监督检查,狠反“三违”行为。重点对要害部位以及特殊施工、临时作业现场,特别是钻井、井下作业现场、夜间值班场所、夜间行车等进行监督检查,对查出的违章要进行严肃处理,起到“查处一起、教育一批、震慑一片”的效果。

3、切实加强对边缘地区、薄弱环节的管理。要把安全管理重点放在交接班会、午后、黄昏、夜间等容易发生事故的关键时段,特别是中午两点左右、午夜等员工容易疲

倦、思想意识弱以及反应迟钝的时间段,把好监督关、教育关、提醒关,要反复抓、抓反复。

(二)严格做好井控工作。认真汲取“12.23”事故教训,重点做好台南、涩北等外部市场“三高”区域的冬季井控工作,针对重点施工区域的特殊性,与业主及时沟通,制定切实可行的井控措施和方案,严格落实井控工作九项管理制度,确保井控安全。要开展一次以井控设备、冬季保温、应急物资、制度落实为主要内容的井控自查自改,公司在第四季度检查考核中将对各单位自查自改情况进行复查,确实保证冬季施工的井控安全。

(三)做好以“八防”为主的冬季安全生产。重点是防井喷事故、防交通事故、防爆炸着火事故。各单位要制定切合实情、操作性强的冬季安全生产措施并严格落实。基层队站要对员工进行冬季安全生产和设备保温等内容的培训,切实提高广大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保证冬季施工不出一次事、不冻伤一个人、不冻坏一台设备,保证队伍的整体平稳运行。

(四)抓好冬季交通安全工作。要对驾驶员和车管人员进行冬季行车培训和教育,提高驾驶员处置危机情况的能力。重点做好三塘湖、外部市场等边远区域和边缘路段的交通安全,加强道路风险识别,严格控制和审批长途车,不该出的车一律不出,狠抓违章驾驶、酒后驾驶、无照驾驶、行车不系保险带等,确保冬季交通安全。

(五)认真抓好消防安全重点工作的落实。继续对各单位旧房屋、旧厂房旧电器线路老化、负荷情况的检查和整改工作。对三个钻井公司、井下公司的作业场所进行消防安全隐患排查。

(六)做好2008年QC成果发布的准备工作和质量回访问题的落实整改。认真总结QC小组活动开展情况,组织QC活动小组成果发布,做好参加公司QC成果发布会的准备。认真落实公司上半年质量回访有关问题的整改工作,力争给所有用户一个圆满的答复。

(七)认真开展节能工作。进一步分解量化2008年及2008-2010年节能节水考核指标,核实2008年重点节能节水项目的应用,编制2008年节能工作推进大表。各单位要对照集团公司《关于开展2008节能节水型企业考核工作的通知》中考核评分表的要求,编制考核细则,组织对节能节水型企业建设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并上报公司节能节水型企业建设自评考核报告。

(八)认真做好迎接自治区和集团公司的安全生产检查考核工作。自治区、集团公司一年一度的安全生产检查考核工作已经开始,其中,自治区考核组于 11月20日 到鄯善对公司2008年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落实情况进行考核验收,请党委工作部、人事劳资处、企业管理处、规划计划处、财务资产处、工会及保卫处等相关部门认真按照考核标准(已经印发给各部门)逐项做好准备工作,并由部门负责人带领有关业务人员于11月19日前赶到鄯善迎接检查。钻井一公司、井下公司、特车公司、石化厂、鄯善物业公司等单位做好迎检准备。集团公司的安全检查考核也将于近期前来检查,请相关部门和单位提前做好准备。

安全生产工作通报及下一步工作部署 第8篇

2009年2月16日,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召开全国安全监管监察工作视频会, 总结通报春节期间和1月份工作, 安排部署全国“两会”期间安全防范和2月、3月份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重点工作。安全监管总局局长骆琳强调指出, 要坚持以“安全生产年”活动为主线, 扎扎实实开展安全生产执法、专项治理和宣传教育三个行动, 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 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创造稳定好转的安全生产环境。

安全监管总局局长骆琳在视频会上作重要讲话。总局副局长杨元元主持会议。总局副局长、国家煤矿安监局局长赵铁锤就加强煤矿安全监察执法, 做好煤矿安全生产有关工作做了安排。总局副局长王德学通报了今年以来全国安全生产情况和1月份控制指标实施情况。总局领导孙华山、梁嘉琨, 赵岸青, 国家煤矿安监局领导付建华、王树鹤、彭建勋、黄毅出席会议。

总局机关各司局、在京事业单位负责人, 全国安全监管监察系统处级以上干部参加了视频会。

安全生产工作通报及下一步工作部署 第9篇

一、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形势

一季度以来,主产区农业生产形势较好,畜牧业生产稳定增长,农民收入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势头,增速仍高于城镇居民。

(一)农业生产形势较为平稳

预计今年冬小麦播种面积3.4亿亩,比上年增加100万亩;冬油菜播种面积1.04亿亩,比上年增加170万亩。去年秋冬播以来,冬麦区光温水等气象条件总体适宜,冬小麦苗情较好,3月20日全国冬小麦一、二类苗面积比例87.2%。长江中下游等油菜主产区受阴雨寡照天气等影响,油菜长势总体弱于去年同期。据农业部农情调度,截至3月29日,全国已完成春播任务10.7%,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

(二)粮食、油料等意向种植面积继续增加,棉花、大豆面积下滑

预计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6.8亿亩,比上年增加约1000万亩;棉花播种面积约6600万亩,比上年减少400万亩,减幅约6%;油料种植面积2.1亿亩,比上年增加100万亩;糖料种植面积3060万亩,比上年持平略增。蔬菜播种面积3.16亿亩,比上年增加600万亩。另据国家统计局对全国9万农户种植意向调查显示,2013年全国稻谷意向种植面积增长1%,玉米意向种植面积增长4.1%,大豆意向种植面积下降8.5%;棉花意向种植面积下降6.2%。种植意向面积下滑较为明显的是大豆和棉花。虽然近年来大豆价格有所上涨,但比较效益仍然较低,农户种植热情不高。据2012年农产品成本调查显示,大豆亩均净利润为101.56元,而与之争地的玉米亩均净利润为206.6元。国内棉花价格持续下滑,尽管国家出台了棉花临时收储政策,但受纺织用棉需求不旺、国际棉价大幅下跌、国内外棉价倒挂等因素影响,国内棉价下滑势头未能遏制,种棉比较效益下降,农民植棉积极性不高。

(三)生猪价格下跌明显

一季度,全国猪肉产量1554万吨,增长2.8%。生猪存栏45473万头,同比减少0.3%;生猪出栏20487万头,同比增长2.4%。受周期性、季节性因素叠加影响,1月份以来,我国生猪价格明显回落。3月6日,猪粮比价跌破6︰1盈亏平衡点进入橙色预警区间,至4月3日进一步跌至5.39︰1,生猪养殖效益明显下滑,一些养殖户亏损严重。目前全国多个省份已同时启动冻猪肉收储工作。总的看,当前我国生猪产能偏高,市场供大于求的状况可能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四)农民收入保持稳定增长势头

据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2871元,实际增长9.3%,同比下降3.4个百分点,但仍高于城镇居民2.6个百分点。其中,工资性收入同比名义增长16.5%,家庭经营收入增长7.3%,财产性收入增长27%,转移性收入增长12.2%。今年以来,我国外出农民工数量继续呈增长态势,部分地区和行业的结构性用工短缺矛盾凸显,中西部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抢工”现象加剧,外出农民工在中西部地区就业的比重继续上升,工资水平继续提高。一季度末,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16645万人,同比增加274万人;外出务工劳动力月均收入2436元,同比增长12.1%。

(五)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进一步加大

今年中央财政拟安排用于“三农”总支出达到13799亿元,比上年增加11.4%。对农民的“四项补贴”总额超过1700亿元。同时,进一步加大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实行新增补贴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倾斜的政策。健全粮油和生猪大县奖励制度,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耕地保护补偿和生态补偿办法。为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国家继续在粮食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2013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提高到每50公斤112元,比2012年提高9.8%;早籼稻、中晚籼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格分别提高到每50公斤132元、135元和150元,比2012年分别提高10.0%、8.0%和7.1%。

(六)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

按照国务院批准的方案,今年拟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225亿元,计划再解决600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30亿元,推进农村沼气建设;继续支持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实施和农村公路建设,加大农村危房和国有垦区、林区棚户区改造力度。继续推进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进一步加强高标准农田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推进大中型灌区改造、大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节水灌溉增效示范等重点工程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生产发展、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农村土地整治工程等投入继续增加。

二、做好下一步工作的建议

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形势总体上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禽流感对于家禽养殖业冲击较大,生猪价格明显回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亟待提高,棉花、大豆的意向种植面积下降。必须清醒地看到,在“九连增”和“九连快”之后,继续保持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良好势头,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为此建议:

(一)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

加大中央政府各项支农措施的落实力度,加快中央涉农项目的投资计划下达和实施进度,及时兑现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保护和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加强农产品市场价格监测,落实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政策,搞好农产品进出口调控,稳定农产品市场价格。

(二)做好春耕生产工作

切实应对自然灾害影响,抓好春播备耕工作。继续开展粮食稳定增产行动,实化政策、细化部署、强化落实,全力以赴争取实现粮食连续十年丰收。加强春季田间管理,搞好气象服务、技术指导和病虫害防控,努力减轻灾害损失。加强信息引导,指导农民安排好种植结构,动员广大农民适时整地、抢墒播种,在保证粮食作物面积的同时,增加重要紧缺农产品生产。抓好水资源调配和应急抗旱准备,满足春播春灌用水需要。抓好农机具检修和更新购置,加强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积极开展跨区机耕、机播、机插作业,加快春播进度,提高春播质量。保障农资供应和市场稳定。做好化肥组织调度、运力安排工作和淡储化肥投放准备,保证市场供应。狠抓农资市场监管,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农资的行为。加强农资价格监管,严厉打击坑农害农价格违法行为。

(三)加强农技推广服务

大规模开展高产创建,充分发挥农业部专家指导组和现代产业技术体系专家的作用,开展巡回技术指导,把越冬作物田间管理和春耕生产各项技术措施落到实处。地方各级政府要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采用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大力推行乡镇农技人员包村联户,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加强农民技术培训和服务。发挥专业大户、农民科技示范户作用,示范带动良种良法推广。

(四)抓好“菜篮子”产品生产

严格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切实抓好“菜篮子”产品生产。大力推进园艺、畜禽、水产品标准化种养,加快转变生产方式。积极抓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加大春季集中免疫力度,加强疫情监测和检疫监管。采取更加有效措施,减轻动物疫情对养殖业的冲击。

(五)切实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继续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加快实施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和灌排泵站建设,加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力度。加大对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生猪和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等项目的支持力度,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各地要抓紧完善项目前期工作,落实项目建设条件,切实加强项目和资金管理,更好地发挥支农投资效益,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

上一篇:区县楼层代理销售方案下一篇:小学报社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