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建军节诗歌朗诵

2024-09-09

八一建军节诗歌朗诵(精选18篇)

八一建军节诗歌朗诵 第1篇

八一军旗迎风飘扬

南昌起义的第一枪声仿佛在耳畔回响

从此谱写了建军新的篇章

听党指挥浴血奋战

不怕牺牲血洒疆场

驱逐鞑虏赶走列强

小小倭寇无条件投降

三大战役奇迹来创

百万雄师横渡长江

横扫蒋匪风雷激荡

解放全中国人民翻身喜气洋

和平年代革命传统在军中大发扬

现代军人科技练兵保我国防

乘风破浪驰骋万里疆场

英勇顽强穿云驱雾蓝天飞翔

哪有艰险就有你们坚强的臂膀

抗洪抢险你们用胸膛把洪水阻挡

雪灾地震你们毫不畏缩第一个冲向没有硝烟的战场

不畏艰险连续作战

冒着生命危险拯救灾民于地狱之门迎来新生命的曙光

当人们进入甜美的梦乡你们在夜色中迎来早晨第一缕晨光

每逢佳节,你们远离亲人,驻守海岛,边防。

华夏儿女胸怀浩瀚用青春捍卫生命

用生命捍卫和平

正是无私的奉献才有了今天伟大中国的繁荣富强

庄严的军旗下,迎来了新一代最可爱的人

祖国卫士,无穷的力量钢铁城墙

飘扬吧!鲜艳的八一军旗

愿您在党的光辉照耀下

变得更加鲜亮,壮观辉煌。

八一建军节诗歌朗诵 第2篇

在那土地上面

承受生命的考验

谱写希望的诗篇

我看到的是坚定的信念

在人民的身边

托起断壁和残垣

那姿势不曾改变

我看到的是国徽的鲜艳

在宽阔的双肩

珍惜分秒的时间

那些天没合过眼

我看到的是闪动的泪光

在你悲伤的脸

生命消逝在眼前

抑制不住的依恋

我看到的是灿烂的阳光

在那阴霾的天

奇迹一直在出现

悲剧永不会重演

我看到的是付出的无言

在那废墟之间

感动不断地蔓延

坚强镌刻在心田

我看到的是纯真的笑颜

在环抱的胸前

风雨中依旧不变

那一片不倒的天

我看到的是不服输的脸

在死神的面前

挣脱死亡的锁链

和黑暗说声再见

我看到的是无畏和勇敢

在生死的边缘

因为在山的一边

他们在等待救援

我看到的是国家的团结

在困难前永不熄灭

共和国的军魂啊

令人敬畏的忠诚

我看到你铁血的部队

为人民鞠躬尽瘁

为国家奉献青春

永远不会后悔

你是那鲜红的火焰

如何述说对你的爱恋

这一章未完诗篇

只是你光辉的前言

向军人致敬!!

关于诗歌朗诵指导的反思 第3篇

——题记

近来由于去听邻校观摩课, 这个问题再次引起我的思考, 就是究竟如何指导诗歌朗读。无论是七年级的课堂, 还是高一的课堂, 只要教学诗歌, 指导朗读都是四条:一是读准字音;二是读出节奏;三是读出韵律;四是读出感情。这堂观摩课也不例外。我在想一个问题, 如果学生在低年级时已经掌握这些方法, 有没有必要在以后的教学中一遇到诗歌就得从这些方面指导朗读?不指导行吗?不行。因为不去做这件事听评课的老师说你对朗读指导不够。也是, 教学诗歌不从朗读方法指导一下, 听评课的老师不但说你不注重学法指导, 而且还建议你指导后要做示范朗读。就如今天的观摩课《黄河颂》, 设了4个维度, 10个角度, 163个观察点来评这一节课, 评课组都针对自己的观察点来点评, 但是几乎所有的点评都在称赞优点后不约而同的指出本节课朗读指导不够, 怎样的不够没有说, 只说如果老师能范读效果可能会更好。诗歌的学习多数是以读促析, “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嘛, 再说, 谁叫你是语文老师呢?会朗读是最低要求了。也就是说朗读指导和范读是诗歌教学时老师必须要做的两件事。

我们来做个数学推理:一个朗读好的语文老师必然是一个优秀的教师, 以此推论, 一个朗读不好的语文老师就一定不是一个好教师, 显然, 在此原命题和否命题都不是真命题。事实却是:一个朗读好的老师未必是一个优秀老师, 一节课范读做的很好未必是一节优秀课;一个朗读不好的老师未必不是一个好老师, 一节课范读做得欠佳未必不是一节好课。。诚然, 朗读是一个语文老师理应掌握的一种技巧, 然而这个“巧”字却是“艺术”的另一个称呼, 既然是艺术, 就是一种境界, 境界这东西是哲变的, 道是有形却无形。

朋友, 老师只是一种职业, 语文老师也只是一个凡夫俗子, 不是神, 是神还有专能专职, 并非事事精通, 就如“雷公”他就不会闪电, “电母”她就不会打雷。何况俗人乎。世界上的种种都是存在缺憾的, 维纳斯断臂、西湖断桥、月儿阴损等, 唯有缺憾的东西才是惟美的东西。十全十美“美”吗?不美, 因为你无法体会到“美”, 你不知倒底如何是“美”。看似扯远了, 其实不然, 通过这些我想说服你, 一节课是允许有缺憾的, 甚至是缺失。一个老师我们并不要求他样样精通, 一个语文老师朗读不好诗歌是非常正常的事, 这种能力受理解、思想、阅历、音色、音质等各种因素的制约, 甚至是一种以身俱来的能力。老天爷没有把这种能力赏赐给人人, 又何必强求呢。何况评价一节诗歌教学课, 我认为不能抓住老师朗读欠佳或没有范读这一点小辫子, 没玩没了, 也不能因为指出那几点方法, 就一概肯定。过去的老一辈教育家, 未必个个能读好诗歌吧。这个所谓的最底的要求, 其实是非常高标的。

到此, 你是不是认为语文老师朗读不好诗歌既然可以原谅, 就不要追究责任了。不, 我说的这番话, 不是为语文老师辩解开脱, 读不好是可以谅解的, 但难辞其责——指导的责任还是要追的。指导诗歌朗读也不是说一指导就把文章开头说的那四种方法罗列出来就行了。那四种方法具有万能性, 放之四海而皆准, 不管你是外国诗还是中国诗, 亦不管你是古诗还是现代诗都适用。这些方法错了没有?没有。关键是学生从七年级到高三, 就只记得这些干条条, 想必不能真真读好诗歌。诗歌朗读指导是非常考究的, 每次指导应依据内容而有所侧重。依我愚见指导应该在宏观把握下做到具体而微, 关键看“师傅”把“徒弟”引进门没有?当然“修行”就是学生自己的锻炼问题了。

如何引进门?其他方面在此不作展开论述, 我只就“读出感情”这一点谈一下个人的看法。

首先要教学生学会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当我们指导学生读出感情时, 要读出什么感情?要让学生学会把握明确。比如《黄河颂》的感情基调是深沉激昂, 这是课文用文字表现出来的, 我们不朗读用看、用默读都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得到, 而朗读是要用声音来表现这一感情的, 学生明白这个道理后, 就会朝着感情表现的方向朗读。感情有了方向, 朗读就有了方向, 至于效果好不好, 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 但只要学生掌握了这种方法, 在今后的学习中多加练习总会有效果的。不宜笼统指导学生“读出感情”。

其次, 培养学生的朗读情绪。

读者要在内心酝酿起与作者同呼吸共悲欢的情绪, 如果拿演戏来比方, 就是演员要入戏, 入角色, 只有这样才能读好诗歌。老师们都知道黄蓓佳的小说《心声》里的李京京, 在公开课上朗读《万卡》是读得最动情最好的一个。老师原先选定的学生全都没读好, 只有声音沙哑的李京京读好了课文, 就是因为京京的朗读情绪得到了培养, 人物万卡的经历让他想到了自己。所以指导诗歌朗读时, 可以介绍时代背景、人物命运以及用教学语言的渲染来调动和培养朗读情绪。情绪是朗读的铺垫, 铺垫到位了, 朗读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再者, 还离不开对诗歌节奏的把握。

即在朗读速度快慢、语调起伏、声音轻重的变化对比中突显出节奏。采用什么样的节奏来朗读, 归根结底还是要看抒发的是什么样的情感。如果感情沉郁悲壮, 易读得舒缓、低调、声势下趋;如果感情激扬奔放, 易读得明快、高调、声势上趋。

最后, 我想说评课也好, 上课也罢, 在所有的花招与形式都耍完后, 最后还是要返璞归真, 回到“教”的本质。

我们搞教学最好不要向着某一胡同走到底, 然后标榜这是与时俱进。这让我想起《德伯家的苔丝》首页的一句话:“字句叫人死, 精意叫人活”。

诗歌的朗诵技巧 第4篇

【关键词】诗歌 朗诵 技巧

一、以真挚的情感为基础

朗诵者应以真挚的情感来深刻感受诗人的感情,再呈现出适当声情技巧。可由以下三个步骤来达到:

解诗:所谓「解诗」,就是正确分析和深入理解诗的思想感情,探索诗人的创作动机及诗篇的构思。可由以下步骤来达到:

1、熟读诗——掌握作者:把握作者对诗篇的创作理念及构思,是最好且最直接的方式。——

2、深刻解诗:「解诗」并不是照着字面上的意义分析一下就够了,除了掌握作者外,而是要用自己的思想感情做基础,努力探索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动机。进而分析每段,每句,甚至每个字的内在意义。不仅这样,而且要把诗内所含的思想情感,逐渐变成自己思想情感的冲动,直到情不自禁不能不说的时候,再开始朗诵。

3、掌握基调:「基调」就是朗诵时整首诗的「主题意识」、「主题呈现」的整体方式。诗的基调可能是忧伤的、愉快的、励志的、哀恸的等等,

4、入诗

首先入诗的应是朗诵者。朗诵者因着深刻理解诗句而深受诗意感动,而后藉由丰富且适切的声情表达方式,感动了自己,最后感动了听者,双双进入诗境之中。

为了不使朗诵者误解诗人、诗意,因此,朗诵者在朗诵前有三项功课:一为字音正确,二为根据诗作的主旨,揣摹作者所要表达此字词的状态。譬如「冷」, 是「寒风刺骨」的冷?还是「冰天雪地」的冷?抑或是「春寒料峭」的冷?至于第三层次的抽象体会,朗诵者则需要更多练习,试着把握其中的精微之处。譬如「身冷但心不冷」的雪中送炭的「感激之情」,或是「身不冷心却冷」的世态炎凉的「绝望之情」,思索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该如何用声音来呈现。透过这三项功课,用心的朗诵者便可以适切地用声音来传达他所体会到的深层情感的部分。

深刻地体会诗作中的字词意义、状态、境界后,这时朗诵者必须将自己的情感触角导向作者或是作品,从感情的角度再来深刻地理解作者、理解作品,这时需要靠朗诵者平日的学习经验与生活经验累积。因此,若能在选择朗诵的题材时,配合朗诵者本身的年纪、历程等等的生命经验来挑选诗篇,相信必能有真挚的情感作后盾。反之,若相距过大,朗诵者在诠释上可能会十分吃力且容易矫情。

「完美的朗诵」是对朗诵者不间断的考验,要把握「诗情」、「声情」的轻重。重要的是,朗诵者以真挚的情感为基础,而听众是不是已经接收到朗诵者所传递出去的「诗情」。至于「声情」的技巧应该在不着痕迹之中,称职地扮演推手的角色。

二、以丰富的声情为方法

声音是很有「表情」的,不过一般人并没有特别注意它。仔细想想,我们经常能藉由别人的说话声调与语气中,探知他人的喜、怒、哀、乐。这也就是所谓的「声音的表情」。

用来表达诗情的一种方式。

1、字正:

2、腔圆:就是要求吟诵时声音饱满、圆润、优美和腔调婉转、圆活、动听。「腔圆」是对声音的再要求。若朗诵者只做到了「字正」而无「腔圆」,就算所发出的字音十分正确,但是听起来却缺乏了感情、不动听,就像是机器人说话般平述的口吻。因此,「腔圆」就是朗诵的第二重要的基本要求。

三、以适当的仪态为辅佐

任何需要在舞台上表演的艺术形式,如戏剧、舞蹈、相声等等,表演者整体的体态所传达出来的肢体语言是十分重要的。但是,要特别注意的是,在戏剧的舞台上,表情和动作是「主」;而在诗的朗诵舞台上,表情和动作是「宾」。表情和动作是不能喧宾夺主,损害了诗的「朗诵」,于是这期间的尺度就须是恰当的掌握。

在整体的仪态中,以眼神最为重要。眼神生动,是所有肢体动作的最基础的要求。若眼神恍惚、不专注,就算表情再逼真、仪态再自然,也让观众觉得缺乏真实感。但是,就团体朗诵而言,要所有人的眼神生动且专注,训练起来将十分不容易。

但是,经过严格训练后,眼神生动便可以有以下三种传达的效果:

(一)专注度

由朗诵者的眼神,我们可以立即地看出朗诵者的专注度如何?再藉由专注度所呈现出来的深浅,可以看到朗诵者的态度,是否恭敬地、全心全意地诠释诗意?若朗诵者自身十分专注地进入诗境当中,这也才能带领着观众进入诗境中。若朗诵者自身眼神恍惚、四处飘荡,又如何能说服观众呢?在方法上,可以藉由处理眼神视线停止处及眼神流转的方式来传达专注度。

(二)形象传达

在朗诵中,形象的传达当然绝大部分是由声音的感情表现来呈现。不过,眼神亦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譬如:当朗诵者正慷慨激昂时,眼神的传达却是柔弱无力的;当朗诵者正哀凄悲痛时,眼神却是炯炯有神的。这时,不论朗诵者的声音呈现如何丰富恰当,眼神一不对味,整体的感觉就走味了。对观众而言,更感觉到声情与诗情的格格不入。所以,朗诵时,眼神要配合诗意呈现,传达出诗中不可言喻的鲜明形象。

(三)增加意象

对朗诵而言,舞台上的道具布景呈现并不是重点。而在舞台上,也不太可能将所有的道具布景一一备齐。这时,便可善用眼神的暗示来让观众想象。藉由想象,不但可以使舞台的空间无限加大,更可容易地使观众进入他自己所想象的诗中世界。譬如:朗诵到「高山」时,朗诵者的眼神自然就会往上看。如果是很高、很高的山,还要将眼神的视线不断地、慢慢地向上延伸,以展现「很高」的意象。在方法上,朗诵者可善用眼球转动的方式或眼神停止处的方式来达到增加意象的效果。

八一建军节诗歌朗诵稿 第5篇

流过血、淌过汗,不做掉泪男子汉;

爬过冰、卧过雪,心里还是一团火;

战过寒、斗过暑,默默奉献为祖国!

保家卫国需有你,抗洪抢险必有你,

扑灭山火辛苦你,扶弱济困也有你,

除暴安良还是你,守疆戌边只有你,

家中老母念着你,心中情人想着你,

祖国人民不会忘记你。

战友是琴,演奏一生的美妙;

战友是茶,品味一世的清香;

战友是笔,写出一生一世的幸福;

战友是歌,唱出一辈子的温馨和欢乐。

祝战友们“八一”建军节快乐!

军人用理想充实头脑,用意志铸造信念,

用绿色装点青春,用生命抒写忠诚,

把情感思念打入背囊,把责任荣誉刻入心田。

军情军威撼天涯,挥然尽洒效国家。

热血男儿军心造,铸就军魂英雄花!

卸甲转业化为零 ,离开军营十九年,

部队生活常重现,只要祖国需要我,

手握钢枪冲在前,我喜欢绿色军装,

我想亲爱的战友,你们在那里?

在海角在天涯?博客空间搭平台,

新老战友在眼前,战友就在我心间。

军人的风采——他向我们走来

他向我们走来,无比绚丽神采,

一身绿色戎装,把春天的希望传开。

他向我们走来,困难中歌声激励,

多少动人的故事,看似平凡确实实在在。

他向我们走来, 奇迹默默崛起,

自豪荣光写在心里,绿色军营造就的人才。

他向我们走来,热血在四季沸开,

人生拼搏的精神,闪烁永恒开创未来。

今生无悔

军旅,曾是优秀士兵。

我欣喜,令我骄傲。

未历硝烟,至今让我感到万分的沮懊。

未曾建功,未能立业。

踏实做人,耕耘默默。

今生无悔,曾是祖国大门的一把锁。

曾经军旅建功业,默默耕耘忙日夜。

末历硝烟多遗憾,站岗值勤也为国!

军族生活几十载,未曾卧过北国的雪,

踏过西域沙漠,可是披过边关的冷月,

项过南疆的烈日,啃过干硬的压缩,

卧过丛林草棵。

古城枪响一声雷,天地鬼神泣泪中。

赣水苍茫云水怒,杀罢独魔血征程。

大江南北高山上,奋起刀兵斗东蛮。

不学霸王沽名意,驱散乌云太阳升。

光辉的节日——向军人致敬

军人, 一个神圣庄严的称谓!

而刚毅,怀着对人民无限忠诚!

里有军人,那里就有奉献与牺牲!

里有军人, 哪里就有平凡与感动!

有军人, 哪里就有激情与奋进!

里有军人, 哪里就有和平与安宁!

里有军人, 哪里就有祖国的尊严!

里有军人, 哪里就有主权的象征!

旌旗奋,风雷动!硝烟起,刀光影!

八十三年之奋斗!中华民族展雄风!

各条战线的战友!卸甲归田的老兵!

为国捐躯的英烈!永远向您们致敬!!!

梦幻军营醉我梦, 梦着绿装报国梦,

梦回春江难舍梦 , 梦林夕梦不忘梦。

是激情飞洒军营,是尊严迈出正步,

是青春谱写岁月,是信念举起右手 。

谁说女子不如男?如今女人半个天!

豪情万丈驰沙场,护国荣军就是俺。

铁骑亮剑驰沙场,军号穿云震四方。

钢筋铁骨驻丹心,血染风采军旗扬。

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

2022八一建军节诗歌朗诵稿 第6篇

华夏好儿郎,

义举南昌。

__腐朽锦旗扬,

唤醒工农千百万,

战果辉煌。

唯党指挥枪,

韬略中央。

毛周朱同聚黔昌,

二万五千威万古,

庆祝八一建军节诗歌朗诵精选 第7篇

火红的军旗,绿色的军衣,

铁打的营盘,永恒的友谊,

军旅之生涯,终生的记忆,

亲爱的战友们:

在八一建军节到来之际,

我向你们致以崇高的军礼!

祝你们永远年轻、祝我们友谊长存!

《浪淘沙》

文/江南春

华夏好儿郎,

义举南昌。

推翻腐朽锦旗扬,

唤醒工农千百万,

战果辉煌。

唯党指挥枪,

韬略中央。

毛周朱同聚黔昌,

二万五千威万古,

巨手东方。

《沁园春·纪念建军节》

词/北雁

八一南昌,第一枪声,欲灭蒋朝。

建立根据地,挥师南下,长征北上,战火喧嚣。

解放三年,援朝抗美,铁马金戈撕战袍。

军旗上,帜红皆血染,多少英豪!

少年壮志凌霄,

十八岁,戎军卫华昭。

三载石山路,摸爬滚打,练兵建设,不畏辛劳。

战友情深,心怀玉宇,纵使归田志不消。

《八一建军节有感》

猎猎军旗展疆场,

中华军人豪情壮。

飒爽英姿握钢枪,

保卫祖国慨而慷。

南海风云布迷茫,

敌国挑衅极疯狂。

铁血男儿守海疆,

军魂慑敌志气扬。

长征呼啸宇宙唱,

歼10亮相展锋芒。

东风横扫帝国梦,

蛟龙入海敌胆丧。

铁轮滚滚军威壮,

战舰勇猛士气旺。

敌人胆敢来侵犯,

有来无回丧汪洋。

《八一建军节快乐》

沸腾的军营那是绿色的海洋,

火红的军旗那是用鲜血染成,

挥师疆场那是军人的职责,

战友情深那是生死的依恋。

让我们向军旗敬礼!向战友致敬!

浅谈小学诗歌朗诵艺术 第8篇

一、注意朗读的语调

所谓语调, 就是为了表达某种思想感情, 强调表达效果而在读音上所表现出来的高低、升降的变化。

一般说, 表示兴奋、喜悦、热烈、明朗的思想感情时, 声音要高昂, 要响亮。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做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这首诗中, 叙述的是唐代安史之乱的叛军头子史朝义兵败自杀, 诗人听到官军相继收复河南河北的胜利消息。诗中处处洋溢着诗人十分欢快的感情, 朗诵时应采取欢乐的语调, 声音要高, 要响亮, 读出韵律感。

而表示沉痛、悲愤、安静、舒缓的感情时, 声音要低沉、要沉长。如:王昌龄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此诗流露出诗人对战争连年不断和边塞将领无能的不满情绪, 对边将战士充满了同情的心情。因而, 朗读时语调是伤感的, 声调要低沉。

二、注意朗读的速度

一般地说, 紧急、热烈、愉快、兴奋的内容要用快速;平静庄重、沉郁、悲伤的内容要用慢速;说明、交代, 感情没有突出变化的地方要用中速。如李白的《朝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去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开头两句是交代, 感情没有突出变化, 宜用中速;最后两句表达诗人途中遇赦的欢快心情, 读时应加快速度, 才能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又如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开头两句可用中速, 最后两句带有思念、忧伤、沉郁的感情, 宜用慢速。

三、注意朗读的停顿

停顿的目的, 有时为了显示语法结构, 有时为突出某一事物, 强调其特殊含义, 有时为了渲染某种思想感情或使情绪转化, 有时为了表示作品的结构。掌握好朗读的停顿, 既可以给听者以思考回味的时间, 便于理解和接受, 又可以增强朗读的节奏感和声音美, 准确表达诗歌的思想感情。

四、注意朗读时分辨重音

所谓重音, 即根据诗歌的内容, 有些词和词语必须重读、强调。在诗歌中, 凡是内容上需要突出的词语或在感情上起重要作用的词语, 一般都要重读。例如“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加点的词语, 是诗人所强调的内容, 在感情上又起重要作用, 因此应读重音。

朗诵但丁诗歌的“首席肉贩” 第9篇

“首席”是一个多么专业、多么至高的称号,我们听到过“首席小提琴手”、“首席编辑”、“首席设计师”,但我们很少听到过“首席肉贩”。这个发生在意大利“首席肉贩”身上的故事可能不仅会改变我们的做法,甚至会改变我们的想法。

达力奥·舍契尼的肉铺坐落在意大利的潘扎洛。这间肉铺除了历史悠久之外,并无其他过人之处,铺面规模一般,装潢普通,但却总是挤满了顾客。不仅潘扎洛的当地居民,甚至许多世界游客都会像参观景点般地前往达力奥的店铺。因为几乎所有的人都有买过牛肉的经历,但鲜有人会遇到肉贩一身素洁的衣服,一脸凝重的神情,边销售他的牛肉边字正腔圆地引用但丁的诗,真诚而陶醉地赞颂罗伦斯T骨牛排。甚至,当欧洲经济共同体因为恐惧疯牛病而下令销毁剩余牛肉、牛排时,达力奥买来特制的木盒,精心装入这些牛肉、牛排,在店门口为其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后,才将这些牛排深埋土中。

卖牛肉卖出万贯身家的达力奥成功秘诀是什么呢?是他的牛肉特别好吗?其实并不尽然。除了作为商品的牛肉在质量必须保证的前提下,达力奥更通过改变他的售卖牛肉的方式来改变他售卖牛肉的数量,他把销售产品的过程与方式也变做了销售的一个部分,他尊重他卖出的牛肉,一如尊重来买他牛肉的顾客。如此一来,他为他的商品无形地注入了可信赖的成功元素,想让他的牛肉不好卖可能都难了。

八一建军节诗歌朗诵歌颂军魂 第10篇

你们是血肉之躯

却有着钢铁般的坚毅

你们也有儿女情怀

却为人民奉献了衷肠

你们是父母的孩子

却为了人民奉献出生命

你们是青春少年

却在危难中只当英雄

人民疼爱你们呀

无法表达的心声

祝你们安全健康吧

你们拥有最美丽的人生

建军节诗歌2

从南昌起义的枪声

到秋收的火种

从井冈罗霄山脉

到延安宝塔的山峰

诞生了第一支人民的军队

从此有了人民的子弟兵

从五次反围剿的战斗

到八年的抗日战争

从解放战争

到抗美援朝的胜利

人民军队为了祖国为了人民

立下了多少赫赫战功

有多少血洒疆场

鲜血把八一军旗

染得更红

从冰冷的北疆

到炎热的南海

边境线闪亮的枪刺上

闪着一双双警惕的眼睛

在渺远的蓝天

你们驾着战鹰

叱咤风云

在浩瀚的海洋上

你们驾驶着军舰

破浪乘风

炮火纷飞的战争年代

你们冒着枪林弹雨

冲锋陷阵

一个倒下了

一个有发起冲锋

你们用血肉之躯

筑起一座不朽的长城

和平建设时期

你们是建设的排头兵

抗洪抢险

你们战斗在最前线

走到哪里

哪里就是一道坚固的堤坝

何惧暴雨狂风

抗击“非典”

你们又是急先锋

救死扶伤

挽救了多少生命

哪里最危险

哪里就是你们的阵地

哪里最艰苦

哪里就有你们的身影

你们立下的丰功伟绩

将万古传颂

有了强大的人民军队

我们的民族

将不再任人欺凌

有了人民军队的保驾护航

我们伟大的祖国

会更加强大

更加繁荣

你们是人民的卫士

你们是祖国的钢铁长城

建军节诗歌3

什么是

我们这支

伟大的军队

英雄的军队

可爱的军队的

———军魂

南昌城头雨

井冈山上风

大渡河的激浪

太行山顶的古松

我军靠什么

从小到大

从弱到强

南征北战

无往不胜

北疆的芳草绿

南国的木棉红

香江的旗呵濠江的歌

红五星的光辉映彩云

和平年代云和月

常伴融融杨柳风

昆仑有多高

泰山有多重

长江有多长

东海有多深

我军为什么能

英雄辈出浩气长存

牺牲的军人

如同永远不落的星辰

如同永远闪亮的标灯

看一看呵想一想

听一听呵问一问

世界上

有些国家的军队

霸气如猛虎

欺压老百姓

官兵两重天

等级高难登

为什么我军

总是和人民

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永远是人民的子弟兵

为什么我军

官兵平等

从将军到士兵

如同亲密的弟兄

数十年血与火

八万里雷和风

一切都已说明

一切都在证明

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

坚强领导

是人民军队的

立军之柱

建军之本

胜利之路

发展之根

建军节诗歌4

路毁、地裂、房塌

生命变得那么脆弱

但是——

有那么一群坚强勇敢的人

150个小时

他们没有休息

150个小时

他们没有喊累

6个日夜

他们所挽救的生命不计其数

他们也有妻儿

他们也有爹娘

可他们放下了家庭

勇赴第一线

他们的心与灾区人民系在一起

灾区人民的命和他们紧密相连

每救出一个人

他们都将感到无比欣慰

累呀!

他们却没有停

他们还在为灾区人民的生命——

付出

他们就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解放军

建军节诗歌5

菩萨蛮

美欧日俄心可昭,

谦让平和岂可扰?

引颈饮寇血,敌疆长挥车。

精忠以报国,热血奏凯歌。

从军该何从,日夜心忧忡。

西江月

国难就要当前,列寇复窥中原。

切莫忘了点烽烟,家国血来保全。

学者学好知识,军人擦亮枪杆。

人民为国创猴年,民族气节冲天。

喜迎八一建军节的经典诗歌朗诵 第11篇

——八一献礼,献给中国军人

从踏上征程那一刻

你们热血沸腾

无论山谷,无论雪山

你们沸腾的热血

浇灌山谷花草,浇灌雪山草地

我的边防战士兄弟

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边陲

你们彻夜不眠

守护我们安宁的睡梦

我的义务兵战士兄弟们

身处和平年代,你们不忘肩上使命

冬练数九,夏练三伏

只等一声号角吹起

我的消防武警战士

你们年轻的脸庞总是写着孩子的天真

你们的身影无处不在

你们是天兵神将

你们是全能冠军

不仅救火,不仅抵抗洪水与泥石流

你们还举起双臂托举坠落的生命

我的军校哥哥弟弟

你们是战士,更是军队的智慧谷

天文地理历史科技

装备你们的大脑

你们是一个个零件

你们是一个个部件

你们是一架架战机

号角响起

你们瞬间组成航空母舰

我的许多无名兄弟

你们莫名其妙失踪

你们背负十恶不赦的罪名

被单位开除,被父母赶出家门

你们深入敌人内部

有时完成一个任务后

能远远地躲在暗处

看一眼爸爸妈妈的灯光闪烁

悄悄躲在楼下

闻一闻妈妈的饭菜香

这是你们某一刻的满足

我的边防战士兄弟

我的消防武警战士

我的军校哥哥弟弟

我的默默无名的兄弟们

因为有你们

八国联军的铁蹄只能陈列在历史博物馆

“租借地”也只能永远睡在历史教科书里

因为有你们

喜迎八一建军节的经典诗歌朗诵 第12篇

八一的红旗在空中飘扬!

华夏儿女站起来,

为解放劳苦大众扛起枪。

冒着敌人炮火,

冲在前方!

冲锋的号角已吹响,

全国的解放枪声响彻四方。

人民英雄好儿郎,

甘洒热血在战场。

烈士英名春常在,

永垂不朽刻在祖国的丰碑上。

战斗的号角再吹响,

如今的我也穿上了绿军装。

双肩担起亲人的重托:

要以董存瑞、黄继光等英烈为榜样,

老年诗歌朗诵课堂的教学艺术 第13篇

一、老年诗歌朗诵课堂教学的意义

通过对老年诗歌朗诵者进行课堂教学, 使老年人可以反复诵读诗歌, 有助于加强他们对诗歌作品的感悟能力, 同时教学中也将会深入分析诗歌内涵, 使朗诵者可以读出诗味, 理解诗歌的丰富内涵。可以使朗诵者能用有感情地朗读, 体会诗歌创造的美好意境。朗诵者能品味探究诗歌的含义与情感, 并能够在学习过程中采用想象、联想, 体会到诗歌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浅析老年诗歌朗诵教学艺术

在老年诗歌朗诵教学中, 可以使老年人准确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内容, 可以通过以下几段开展课堂教学:首先划分层次, 概括诗歌主题, 对于诗歌中心思想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使老年朗诵者体会诗歌作品的思想 , 有效调动朗读者的思想感情;其次, 了解诗歌写作背景, 明确目的, 了解作者写作诗歌的意图。最后, 可以抓住重点, 在表现主题、体现目的、抒发感情以及感染受众方面, 可以更好的把握基调, 提升老年诗歌朗诵者的技巧。还需要注意的是, 在诗歌朗诵中注意标点的停顿、语意停顿, 如在《海上的日出》“在船上, / 为了看日出, 我特地起个大早。// 那时天还没有亮, / 周围是很寂静的, / 只有机器房的声音。”, 朗诵者应该做到对诗歌内容的细致刻画, 能够体现出诗歌作品的表达深意。同样在老年诗歌朗诵课堂中, 其教学艺术中, 还应该提升老年人对于重音的掌握程度, 对于语法重音应稍重些;逻辑重音中应该可以根据前后意思强调词语;在重音表达中, 应该加强音量和气势 , 适当延缓音节的读音, 变换音色, 重音轻读;对于诗歌中可以表现敬重、激愤、刚强、喜悦、惊慌、狂怒等情感, 用重音重读。在吐字发声技巧方面, 应该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胸腹联合呼吸, 认识到诗歌中的语气概念, 以此可以使朗诵者更好表现出说话者以及朗读者的感情色彩。

三、具体教学措施

(一) 采取多媒体手段。可以在老年诗歌朗诵课堂中, 应用多媒体设备, 采取现代化技术手段, 播放关于诗歌内容的图片, 创设朗诵诗歌的情景。并且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 使老年诗歌朗诵者能够更加集中精力, 通过观看图片后, 可以根据“看到它, 让我想到什么, 因为什么”的句式说自己的感受, 进行课堂教学中的联想想象与交流体会。

(二) 开展研讨追问式教学。在教学中, 可以围绕诗歌内容再次朗读, 并在在教师引导下, 使朗诵者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朗诵, 朗读全诗, 使其可以整体感知、体味诗歌的音乐美, 再通过析词赏句的方法;使朗诵者可以联想想象诗歌内涵, 引导诗歌朗诵者深入理解文本, 提高老年人对诗歌的理解能力。

(三) 开发老年朗诵者的联想能力。在老年诗歌朗诵课堂教学中, 可以在老年人朗诵时, 使其能够深入诗歌去进行联想, 可以通过自身对诗歌的感知, 能够深刻感悟诗歌的内涵, 并能够重视诗歌与朗诵者身心合一, 这样才可以细致刻画重现出诗歌画面, 使老年朗诵者内心视象与动作表现融为一体, 通过语言、声音抑的表现力, 提升朗诵诗歌的功力。诗歌有不同的表意重点, 有的寓意, 有的谈理, 有的抒情, 站在不同的角度, 那么所感受到的诗歌立意也将会不同, 借助想象, 在诗情画意的氛围中朗读诗歌, 调动老年人的听觉感官, 使诗歌的朗读效果更佳。

(四) 提炼诗歌细节。诗歌朗诵中, 应该做好诗歌细节提炼工作, 使老年朗诵者能够渗透诗歌材料内容, 从其表达内涵中, 扩充诗歌材料, 抓住诗歌表达主旨, 透过现象看本质, 领会诗歌表达意图, 深入分析诗歌材料提炼出能反映现实的主题。诗歌中多通过特定象征, 联想具体形象, 以此来表现处某种思想感情。如在诗歌中, 多以“梅”象征高洁, “菊”象征坚强, “兰”象征名贵, 因此在诗歌朗诵中, 应该多结合实体意象, 以此来体现出诗歌想要表达的主题。同时在诗歌朗读时, 老年朗诵者必须掌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可以准确把握诗歌节奏的快、慢、断、连变化, 在老年诗歌朗诵课堂教学中, 再现诗歌艺术魅力。

(五) 调动老年人积极性。在老年诗歌朗诵可以中, 可以开展诗歌朗诵比赛, 这样就可以有机地促进诗歌朗诵教学由课内向课外的延伸, 激发老年人学习、创作诗歌的浓厚兴趣, 陶冶高尚情操, 提高语言修养。

综上所述, 对于老年诗歌朗诵课堂教学中, 发挥教学艺术手段, 应该加强对朗诵者的技巧指导, 使他们可以通过反复吟诵诗歌作品来品味诗歌艺术魅力, 丰富老年诗歌朗诵者的语感, 促进其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摘要:在老年诗歌朗诵课堂中, 为提升老年诗歌朗诵技巧, 使老年人能够抓住是各种令人感动的细节,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准确掌握理解并体会诗歌中的内涵, 提升老年人诗歌朗诵的水平。以下本文就来浅析老年诗歌朗诵课堂中的教学艺术。

关键词:老年诗歌朗诵,教学艺术,诗歌朗诵

参考文献

[1]袁欣伦.诗歌朗读的教学艺术[J].文学教育 (下) .2011 (02) .

诗歌朗诵“三读”教学例说 第14篇

前人对诗歌朗诵的作用作了精辟的表述。著名语言学家朱光潜先生说:“要培养孩子纯正的文学趣味,就要从读诗开始。”有“20世纪的杜甫”“汉学伟人”之称的萧涤非教授说过:诗具有音乐性。下一点吟咏的工夫,不仅能欣赏诗歌音节的铿锵,还能通过抑扬顿挫的音节感受诗人的情感。

诗歌是需要朗诵的文学样式,其主题、情感和艺术特色只有通过抑扬顿挫的朗诵才能切身感受和体味。下面,我们以现行中小学教材中选编的诗歌为例,简要介绍诗歌朗诵的“三读”教学法。

一读声韵: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声韵是诗歌最显著的形式特征。诗歌的语言美主要通过声韵表现出来,因此诗歌教学应该从声韵的诵读开始。

“声,音也。”(许慎《说文》)声音起源于物质的震动,是物体受到外在作用而发出的声响。由于外物作用的方式和方法不同,物体所发出的声音会有长短、高低和轻重的差别。作为诗歌语言的声,除了具有一般的物理性质,更有自己特殊的文化内涵。《礼记·乐记》解说诗歌乐音时指出:“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诗歌作品是诗人感于外物,有所欣喜、有所不平而发出的声音,其中蕴含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诗歌教学首要的就是引导学生用有声的诵读,表现出诗人蕴含在诗中的感情,感受到诗歌语言特有的艺术魅力。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

这首诗写诗人望天门山见到的美景——碧水青山,白帆红日,色彩绚丽。因是作者舟行所见,画面又是流动的,故而有一种山断江开、流折水回、青山相迎、孤帆携日、驾风而来的感觉。诗人捕捉到这种意境,把它写到诗中,饱含着一种惊喜和赞美之情。教学中,怎样才能让学生感悟到这些情感,读出这些内涵呢?教师不妨这样设问:“同学们,诗中写到哪些色彩?能不能通过自己的朗诵,把它们读出来?”很自然地,学生会选择“碧水”“青山”“孤帆”“日”等作为朗诵的重音。教师再问:“请你想象一下,‘碧水’是一种什么样的水,诗人喜欢这种水吗?能不能把你想到的情境通过你的声音读出来呢?”学生可能会有很多尝试。这些诵读或许很幼稚,但是每一种读法里面一定都包含着学生真实的体验和独特的感悟,这是教师的讲解无法替代的。如果教师还能让多名学生现场展示,启发其相互借鉴,相互修正,以丰富自己的体验,发展自己的认识,则能产生更佳的教学效果。有了这种教学,学生才会热爱诗歌,真正获得诗歌语言的美感。长期接受这种教学,学生的审美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诗歌属于韵文,讲究押韵,在古代有较严格的格律限制。《望天门山》用的是上平声的第十部“灰”韵。作为平声韵,本诗在朗读时要把韵脚读得平稳而悠长。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很多教师教学时就是这样做的,但千万不要以为朗诵诗韵就是读准韵脚这么简单。诗歌朗诵只有读出了诗歌内在的旋律,才算读出了诗韵。

要说清这中间的道理,需要从诗歌的本原上做一些考查。诗歌原是与音乐、舞蹈并立的三位一体的艺术。后来,独立成一种文学体裁,但形式上仍保留了音乐、舞蹈的若干痕迹,诗韵正是这些痕迹最直接的表现。从乐、舞的角度看,韵是一个乐调或一段舞步内部的自然停顿,是音乐旋律和舞美动作变换的一个阶段;从诗歌的角度看,韵则是把相关音节维系成一个完整律句的形式,是诗人内心情感律动的一个节点。因此,准确的诵读诗韵不仅能体会到声韵的和谐美,更能感悟到诗人情感的律动趋势和规律。仍以《望天门山》为例,诵读韵脚“回”“来”时,因为押韵,故而能产生一种和谐的音韵,让我们感受到作品的韵律美。如果进一步细心体会从“回”到“来”的韵律变化,我们还能感受到诗人情感由“惊”到“喜”的变化过程。这种情感的捕获,只有诵读诗韵才能体会得到。因此,一个高明的教师,一定会通过朗诵教学把学生带进这种艺术欣赏的氛围之中,由此呈现出来的课堂风貌与一般的课堂教学自然有很大的区别。

二读节奏:感受诗歌的意象美

节奏,是诗歌朗诵中根据意义关系和内部旋律所作出的有规律的停顿。郭沫若说:“节奏之于诗,是她的外形,也是她的生命。”声韵反映语言的抑扬,节奏则显示语言的顿挫。诗歌外部的意象需要借助节奏内在的律动来连接,诗歌内部的情感需要通过节奏外在的演示来彰显。因此,节奏是联系诗歌外部语言和内部语言的纽带。诗歌朗诵教学中,教师只有引导学生把握诗歌的节奏,学生才能真正读懂诗歌,体会到诗歌的意象之美;教师只有引导学生反复吟哦节奏,学生才能深入诗歌内部,感知诗人情感变化的脉络。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白朴《天净沙·秋思》)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孤立地看并没有什么诗意,但是利用诗歌的节奏把它们连接在一起,则呈现出山野秋来孤寂静谧的意境。这种意境是可以通过“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注:“/”表示很短的停顿;“//”“///”表示依次延长的停顿。下同)的节奏朗诵来感知的。不仅如此,“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的节奏,还可以通过“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长短有致的停顿变化,体现出诗歌意境的纵深和内在情感的律动。所以,诗歌教学需要引导学生朗诵,把握诗歌的节奏,体会其精巧的意象组合,感知意象组合的情趣及其背后传达的情感。这样,学生才能有效的欣赏诗歌丰富的意象美。

读准诗歌的节奏,还是准确解读诗歌的前提。以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为例,我们看以下两种读法。

甲: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乙: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选择何种读法,表面上是一个节奏划分问题,实际上体现着朗诵者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很多学生喜欢采用上述甲种读法诵读《再别康桥》,读起来看似顺溜,实则没有真正读懂原诗,没有体会到作品所创造的宁静氛围以及诗人缠绵的离愁。教学中,很多教师对学生的错误不作纠正。这看似一个小问题,实际上显示出教师对诗歌节奏的轻视,以及教学能力和艺术修养的欠缺。

nlc202309031857

朗读诗歌的节奏非常重要。一般而言,读者对诗意的理解和对情感态度的理解达到什么水平,就可以读出什么水平。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节奏的诵读把体会到的意义和情感表现出来,要通过聆听别人的朗诵,发现自己情感把握上的偏差,并进行修正。这样诵读思考,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三读辞气:感受诗歌的旨趣美

辞气,是诗歌通过文辞表现出来的情感气势,是诗人在表达情感时所形成的语气的抑扬顿挫。诗歌缘情而发,诗人受到某些情绪的刺激创作成诗歌,就把自己的情感沉淀在诗文中,形成特有的辞气。反过来,人们朗读诗歌,从音节的抑扬顿挫中也能逆向探究到文章的辞气。所谓读辞气,正是通过抑扬顿挫的朗诵,进入作品的艺术氛围之中,把握文章流动的气脉。因此,只有通过读辞气,才能感受到诗歌的旨趣美。我们以李白的《将进酒》教学为例,介绍怎样读辞气。

《将进酒》是一首以乐府旧题写成的劝酒歌,篇幅不算长,却五音繁会,气象不凡。教学中,首先应该引导学生了解大意,把握全诗的思想情感;然后,通过教师的范读和学生的试读,初步体会诗中的情感;最后,在反复演练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展示,演绎其中的情感。

全诗共分四个韵章,感情起伏变化,读法有别。教师要通过范读来引导。

首章共四句,起兴开篇。两组排比长句语带夸张,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悲叹人生短促。这几句要读得深沉。

第二章(5—10句)渐入正题。五、六句由叹“悲”转而写“乐”;七、八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从貌似消极的现象中露出了深藏内心的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人生态度。这几句由悲叹转向豁达,要读得豪壮。

第三章(11—20句)写劝酒,诗的旋律加快。“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几个短句的加入,不但使诗歌节奏富于变化,而且逼真地再现了席间的情景,加上还要“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歌中之歌,名为劝酒,实为抒发寂寞不平之气。这几句狂放之情趋于高潮,要读得狂放。

末章(最后8句)顿挫作结。诗人谈古论今,用古人的酒杯,浇自己的块垒,情犹未已,诗已告终。篇末迸出一句“与尔同销万古愁”,与开篇之“悲”关合,而“万古愁”的含义更其深沉。这“白云从空,随风变灭”的结尾,显见诗人奔涌跌宕的感情激流,要读得愤激。

纵观全诗,感情的发展大起大落,经过两次转折,历经“感叹—豪壮—狂放—愤激”四个阶段;节奏起伏变化,一唱三叹,由“深沉”到“激越”,再到“奔放”,最后以“顿挫”结篇。全篇饱含一种深广的忧愤和对自我的坚定信念。朗诵时,要通过音调的抑扬顿挫和节奏的快慢起伏演绎上述情感,这就是读辞气。

《将进酒》具有震古烁今的气势与力量,在艺术上具有极高的成就,种种旨趣都可以通过朗诵来感悟。比如,诗中屡用巨额数目字,“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万古愁”等,豪情万丈,极尽夸张。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试读,读出李白豪迈的诗情。又如,全诗的句式极富变化,通篇以七言为主,又以三、五、十言句“破”之,极参差错综之致;诗句以散行为主,又以短小的对仗语点染,如“岑夫子,丹丘生”,“五花马,千金裘”,节奏疾徐尽变,奔放而不流易,于雄快之中,得其深远宕逸之神。这些旨趣都可以通过朗诵来感知。

读辞气,是诗歌朗诵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诗歌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需要我们深入研究。

(作者单位:宜都市第一中学)

歌颂庆祝八一建军节诗歌朗诵稿 第15篇

心就特别欢喜

那是因为此节

是我最快乐的节日

虽然

自己早退出现役

但心中

永远飘扬着军旗

每逢八一

心就荡起涟漪

那火热的军营生活

是我最美好的记忆

虽然

条件艰苦无比

但我却在奉献中

找着不少乐趣

每逢八一

心就把先辈忆起

深缅怀

英烈丰功伟绩

化不朽精神

为强劲动力

竭力建设祖国

愿他更美丽

每逢八一

心就默默敬礼

以此表达

深深的敬意

决心

继承先辈遗志

以实际行动

慰藉先驱

【庆祝八一建军节诗歌朗诵稿】

从平原的小村庄健步走出

回头告别那贫瘠的土地

心想着抱病的老娘

泪水没有停止流淌

呼啸的列车奔腾在颠簸的路上

都说山西好风光我却无心欣赏

交织在一起的思绪

激动 惆怅 无语 彷徨

披着高原悠悠的长风

穿过山地绕过太行

划破原野的寂静

疾速奔向军号响起的地方

今晚没有月亮

可是我那双期盼的双眼

显露沉重的思念 驮着漫长的岁月

总能把家乡的世界照亮

熟悉的军号在静夜奏响

震断了我如丝的思绪

因为你的灵魂

早已嵌进绿色的国防

每当想到爹娘的期盼

每当看到鲜艳的红星 领章

似一股火焰在心中升腾

生命的航程充满希望

五年不见爹娘,望眼欲穿

娘等待着 在村头的树旁

两眼抬头眺望 头上冒出了冷汗

思念儿子奏然一阵冰凉

往返的书信在途中慢慢游荡

此时我的心也已注满泪水

仍肆意的流淌

满腹的惆怅 思念成殇

黑夜席卷孤独的身影

思念填满寂静的心田

此时,夜静如水

庭院铺满了一地清凉的月光

【你好,中国军人】

匍匐在残墙断壁

冲杀在硝烟弥漫的岁月

在电视剧里知道

你走过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

你好中国 军人

是你钢铁的意志

有力的臂膀

把和平放在我

胖胖的

带有豆窝的小手中

我和共和国一起成长

在繁华的都市

谈情说爱惊喜着利润

叹息着亏损

你总是微笑着站在我身后

你好中国 军人

当洪水肆虐的时候

当地震成为一种灾难的时候

是你站在人民的前面

你说让我来让我来

我看见你站在决堤的江边

用你的身体成就了岸

我看见你在地震中

在泥石流的奔跑中

以巨人的脚步走向

坐在废墟上啜泣的母亲

你说母亲别哭别哭

让我来母亲让我来

你好中国 军人

是你钢铁的意志

钢铁的臂膀举起祖国的彩虹

中国 军人你好

我为你骄傲

我知道你是国旗上的一颗星

【向你致敬飘扬的八一军旗】

八一南昌起义的枪声仿佛在回响,

革命传统在军中发扬,军队的宗旨是党指挥枪,

现代军人科技练兵献身国防,乘风破浪驰骋万里疆场,

英勇顽强穿云驱雾蓝天飞翔。

那里有艰险那里就有你坚强的臂膀,

抗洪抢险你用胸膛将洪水阻挡。

当人们进入甜美的梦乡,你在夜色中巡逻迎来晨光。

每逢佳节和家团聚,

你远离亲人驻守海岛、边疆,华夏优秀的儿女,

胸怀似浩瀚的大海豪情激荡。

你用青春保卫生命,用生命捍卫和平。

正是这无私的奉献,才有今天祖国的繁荣富强。

庆祝八一建军节诗歌朗诵5首 第16篇

平水_一先

龙腾虎跃此当前,罩起东南碧海天。

神虺入宫连试技,雄鲸斩浪再操拳。

风云激荡妖氛肆,日月浑生孽瘴悬。

祝福八一建军节的诗歌精选朗诵 第17篇

是否人人都记得

无论是在寒冷的北域

还是在炎热的南国

无论是在帕米尔高原

还是在西双版纳

边境线上那闪亮的刚枪

闪烁着光芒的

那一双双警惕的眼睛

军人我们的军人

依然在为国为民

流血流汗甚至牺牲

今天

我们生活在美丽的乡村

是否人人都记得

在宽阔的陆地

军人驾着战车

迎风傲雪

在湛蓝的天空

军人驾着战鹰

穿云拨雾

在浩瀚的海疆

军人驾着军舰

破浪乘风

军人我们的军人

依然在为国为民

流血流汗甚至牺牲

对于军人

危险就是命令

哪里有灾难

哪里就有军人的身影

不知从何时起

有人称呼军人

——傻大兵

不知从何时起

有人说读军校

——是弱智

如果说起

军人的功绩

他会说

是军人就应该牺牲

谁让他愿做

保家卫国的工具

面对这些奇谈怪论

军人虽然有几分苦涩

可在坦然一笑之后

依然去履行军人的职责

可是军人也是人

军人也是

父亲母亲的儿女

军人也是

儿女的父亲母亲

军人有血有肉有感情

只是军人的爱

是对国家对人民的博爱

军人的情

是对国家对人民的深情

中国军人

为祖国为人民

立下了丰功伟绩

中国军队是人民的军队

有了这支强大的人民军队

中华民族不再任人欺凌

我们应该高呼

中国军队万岁中国军人万岁

怎样培养藏区学生的诗歌朗诵能力 第18篇

一、有效示范,形成朗读意识

在藏区进行语文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时候,学生并不具备诗歌朗诵的基本能力,例如:学生在进行朗诵的过程中不知道怎样的姿势才更美观;不知道调整气息;不懂得朗诵节奏;情感的基调把握不准,没有把本诗歌豪放的风格体现出来;轻重顿挫不明显,语调缺少变化,表现不出诗歌天然具有的情感冲击力和感染力。这些问题不是单靠训练就能够实现的,必须要通过有效的示范才能够全面形成基本的朗读意识,这就需要教师有较强的诗歌朗诵基本功。因为,如果只是靠听录音来让学生模拟,就无法做到一字一句的详细指导,学生还是无法找到停顿、顿挫和情感基调、节奏的把握方向。例如:在朗诵藏文诗歌《古钟》的过程中,针对“说你的雄姿是人间的顶极;说你的神采是世界的骄傲;还说你的吼叫镇住了全球;是啊——;这都是遥远的故事”有着明显的高亢到低沉的语气转变,教师要先指导学生进行朗诵,体会期间的中转变化,然后在让学生进行模拟,对模拟不当的地方要重点指导。可以说,朗读指导必须要采取“一对一”的基本形式,不可以强调齐读,否则起不到良好的效果。让藏族学生充分理解到一首诗通常分为几个诗段。而诗段之间的划分是由诗的内容决定的。诗段之间的关系在书面形式上用空行来体现,在朗读时只能用停顿来处理,而各段间的疏密只能用停顿时间的长短来区别。最后,再让学生听一下优秀播音员的朗读录音,感受到更为优化的朗读方式。“模仿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范读引导学生朗读。在教师范读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反复朗读,学生就能渐渐形成语感,渐渐把握语句的逻辑停顿和情感,并能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悟表达出来。

二、情境诱读,激发学生情感

朗读诗歌要有充沛的情感沉淀作为基础,朗读诗歌的训练过程中必须要让学生感受到朗读情境,最后形成根据朗读内容能够自己调动情感的朗诵技巧。为了实现这个教育目标,教师可以尝试从这几方面着手:第一,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动态情境。多媒体技术的课堂应用转变了传统教学的静态化模式,可以实现文字的动态转变,收到“一图穷千言”的效果。第二,通过诗歌背景的介绍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优美的诗词,与作者所处时代、生活经历、文化底蕴密切相关,作为当代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障碍。教师采用多媒体手段提供有关时代背景的音像资料,能够生动形象地展示彼时彼地的历史状况、社会动态,让学生把握正确的朗读情感。第三,通过实物来激发情感,在朗读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借助一些小道具来完成情感的激发处理。例如:在藏文诗歌的朗诵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民族服装、民族生活物品等小物件的把握来让学生形成民族自豪感,在环境暗示下,他们各自选择喜欢的民族用品,借助他们的服饰特点,丰富情感区域,自然能够将朗诵情感体现出来。第四,情感诱发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根据朗诵材料,随时激发情感,因此教师还是要让学生多听,多感受。例如:央金朗诵的《心智》;扎西东知朗诵的《命运》;青海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拉姆朗诵的《你走了》等,都是学生学习的良好素材。

三、评价促读,关注个体差异

培养藏区学生诗歌朗诵能力必须要明白对于朗诵而言,也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这主要是由于学生的艺术感受能力的差异,声音条件的束缚等原因形成的,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让每一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发展,要实现这种关注就要通过良好的评价指导来实现。第一,要推行合作学习,合作朗诵的模式。朗诵训练的过程中可以将学生进行有效的分组,也就是将基础较好的学生和较差的学生组合到一起。这样做的目的是让优等生能够在合作朗读过程中带动后进生,形成良好的整体朗读效果,激发学生的信心,当然教师评价的过程中要针对每个人的表现和整体表现,以及合作帮扶的效果进行全面评价。而后期的分组则是要针对优等生进行个别指导,激发潜能,形成良好的教学促进。第二,为了让学生有更为专业的评价机会,教师也要组织一些诗歌朗诵的大赛活动,让青少年从小培养爱国主义情怀,使用民族语言文字赞美大美海西、歌颂社会主义好、歌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景象,并设立相关主题的藏族民语诗歌朗诵大赛活动,请更为专业的人士来进行朗诵评价指导。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八一建军节诗歌朗诵】相关文章:

八一建军节诗歌朗诵08-22

建军节诗歌朗诵稿08-03

八一建军节诗歌朗诵稿12-23

诗歌朗诵会朗诵篇目07-22

诗歌朗诵会朗诵篇目10-16

朗诵企业的诗歌朗诵稿03-04

诗歌朗诵09-01

诗歌朗诵活动07-12

诗歌朗诵生活08-14

雪莱诗歌朗诵09-03

上一篇:小狐狸买手套读后感下一篇:歌颂祖国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