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的论文

2024-07-20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的论文(精选8篇)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的论文 第1篇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调查法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天津市高校体育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体育教学过程中在课堂教学、体育课教材、体育设备设施和体育教学管理等方面存在多种不正常状态,严重阻碍了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通过对以上“不正常状态”的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天津市;高校;体育教学;现状

前言

体育是我国高等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与德育、智育共同构成高等学校全面发展的教育整体。高校体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党的德、智、体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重要方面。体育课程是高校教育计划中的基本课程之一,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实现高校体育目的、任务的基本教学形式和途径。搞好体育课教学,可以促进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加强大学生终身体育习惯的养成,这对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国民体质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一、课堂教学情况

(一)对学生的主体性认识不足。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学生的实际需求与具体要求;其次是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与独立性。我们虽然强调以素质教育代替应试教育,提出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但是这样的思想在体育教学中没有被体现或者被曲解,以至于一些高校在体育知识与技能教学中都存在着对学生的主体性认识混乱的问题。缺乏从思想到认识、从理论到实践、从结构到内容等整体突破。一种是“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留给学生的仍然是被动的接受和狭小的思维空间;一种是曲解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表现在片面的强调学生的喜好和个性需求,学生玩美了就可以,忽略了健康的要求,忘记了“健康第一”的教学指导思想,缺乏对运动教学的本质、价值、内容和终身体育需要、健康理念等的深入认识,使教学活动大多停留在追求形式的层面,难以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要求。

(二)教师课堂言行不规范,自我要求不严格。

从对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认为教师在课堂中的主要不良行为有:聊天、中途离开、接听手机。归纳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的表现可以看出,教师“身教”失去了示范作用,正所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要想教育好学生首先要以身作则,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另外,在教学组织和管理上缺乏严格与严谨。通过多项选择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的调查,发现在教学组织与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缺乏运动前的准备和运动后的整理放松活动与练习数量与质量;对学生的学习态度、精神面貌和课堂纪律与秩序要求不严;缺乏安全教学和考勤管理;基本的学习任务与目标不明确。

(三)教学考评缺乏科学性。

教学评价,作为保证教学效果客观检验的具体方法、手段和标准,是客观的和必要的。一些高校现行体育教学中的理论评价,主要考察学生对体育的基础知识了解和掌握情况;运动技能评价,主要考察学生对运动技术的掌握状况。这种过于直观的教学考评,对缺乏运动天赋,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十分不利,忽略了过程评价,其根源在于对考评的实质认识不足。教学评价的实质是为了引导和促进教学,使教学更好地服务于教育目标。

二、体育教材

(一)体育教材形式单一。

高校体育教材,学生接触到的基本上只有教科书,对学生是否喜欢音像、网络多媒体教材的调查中,有78.9%的学生选择喜欢,20.2%选择无所谓,只有0.9%的学生选择不喜欢。

(二)教材考核标准失真。

在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中,认为体育课考核能否全面反映本人真实能力的回答中,41.6%的学生认为“能”,6.2%的学生“不清楚”,52.2%的学生认为“不能”。在对教师的调查中发现,体育课考核基本上都是按照本校制定的标准进行,在考核内容方面,大多包括技术考核、理论考核、平时表现、课外锻炼等,至于学生进步幅度的评价则很少涉及,只采用终结性评价而不是形成性评价。

(三)教材对促进教学的实效性低,针对对象不明确。

在调查中,问及学生一个学期是否学习或翻看体育教材,77.4%的学生从来不看,15.5%的学生偶尔翻看,只有7.1%经常翻看。63.7%的教师认为体育教材没有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编写。

三、体育设备设施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体育经费投入不足。

在被调查的学校中,各学校的体育维持经费平均为16.8万元,最多的学校为35万元,最少的是7万元。学校对体育教学的经费投入方面,15%的领导选择了投入充足,30%选择了基本满足,55%认为是欠缺,23.7%的教师选择了不能保证。从以上对领导和教师的调查结果中看出,大多数高校的体育工作者认为学校对体育教学的经费投入太少,给体育教学部门的运转和教学开展造成了负面影响。

(二)场馆扩建以及器材设施的增加滞后于学校在校生的增长,不能满足学生观念的变化和教师教学方法手段的创新对场地器材设施的要求。

大学生对体育教育的观念和态度,从以前的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追求个性化发展。在对学生进行的一项关于“你是否会根据体育场馆设施的情况选择体育课项目”的调查显示:76%学生选择会,选择不一定和不会的分别只有19%和15%。而在对体育场馆、设施器材满意度调查中,有超过65.9%的学生对学校的体育场馆设施不满意或非常不满意。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以上三个方面的研究发现,体育教学中确实存在诸多问题,已经给体育教学带来了诸多不良影响,其中,内部因素主要是教师师德的缺失和教学能力差等,外部因素主要是教学评价不合理等。

学校体育是基础教育,面对的是全体学生。建议在体育课程设置上应以健身性项目和技能性项目为主;教学组织形式上加大选修课所占比重,同时筹划成立单项体育俱乐部;在评价教学效果时,兼顾“显性指标”和“隐性指标”两个方面;此外,更应该加强师资建设,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另外,高校体育教学要尽快完成由“体质教育”向“健康教育”的思想转变,体育教师首先应转变观念,为大学生提供宽松的教学环境,帮助他们尽快掌握健身知识和技能,使其建立“终身体育”意识。

参考文献:

[1]赖天德.学校体育改革热点探究[M].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出版社,2003.1:60-63.[2]毛振明.探索成功的体育教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86-89.[3]张增田.教学疾病范畴论[J].当代教育科学,2003.12:23-25.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的论文 第2篇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山西高校体育赛事运行过程进行调研,研究山西省高校体育赛事运行状况,分析影响企业赞助高校体育的主要因素,使企业赞助商及山西省高校能够重新审视商业赞助对高校体育赛事的推动作用,同时提出有关改进山西省高校体育赛事赞助运行的措施,为其他城市高校体育事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为促进体育市场发展成熟化和专业化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体育赛事;竞争;赞助

如今市场竞争激烈程度不断增加,很多企业意识到必须重视宣传,并积极做宣传,然而宣传方式和投入力度决定了产品的市场认可程度。有学者认为,体育赞助将是当今社会最有效的市场推广策略之一。近几年来各高校体育赛事在企业赞助中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体育文化生活,激发了在校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欲望。除此之外,还吸引了许多社会上的体育爱好者前来观看,有观众就意味着有市场,而且观众可以为体育赛事本身带来人气,增强比赛氛围。赞助企业投资高校体育赛事正是看中了大学生这一庞大的群体。总体而言,随着赞助商加入高校体育赛事,极大地增强了高校体育赛事的影响力,吸引了众多师生和社会群体的眼球,多方赞助资金数额一直呈上升趋势,提高了体育事业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1-3]。

1赞助、体育赞助及高校体育赞助的概念

赞助是社会组织用提供本钱、产品、设备、设施和免费服务等方式无偿赞助社会事业及社会活动的一种活动,是一种信誉投资,有利于企业改善社会关系。体育赞助我们可以理解为赞助商(企业或社会组织)对体育赛事或运动队提供系列服务支持,例如:资金、技术、设施、设备、产品和相关服务等。同时,体育赛事或运动队允诺赞助商享有相应的权利,包括赛事中进行广告宣传。笔者认为体育赛事赞助是一次平等合作,这种合作由商家和体育组织之间以付出和回报等价交换,以达到共同获益,这也是体育组织、商家、中介机构、目标受众之间的商业互动过程。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可以通过赞助某个体育组织或体育活动,并为其开展一系列营销活动,从而借助这项活动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为其创造良好发展环境。高校体育赛事作为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属于体育赞助对象的范畴之内。有些学者对高校体育赛事赞助的界定为:商业资本(企业、公司、个人)与高校体育赛事资源(被赞助方包括体育赛事、运动团体、场馆器材等)之间建立的一种互利互惠的商业关系,通过交换资源达到互相得益的双赢目的。高校体育赛事同样具有商业性和公益性两种性质,只不过相对于职业体育赞助和竞技体育赞助而言公益性稍强、商业气息不太浓厚罢了。

2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以山西省高校体育赛事赞助为对象进行研究。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主要采用文献调查法,查阅各大体育院校学报和科研刊物,统计和分析了很多高校体育产业和赞助方面的资料,为这次研究提供了很多素材。

2.2.2问卷调查法

在山西具有代表性的七个企业和商家(飞利浦、安踏、红牛、可口可乐、李宁、特步、大印象)进行问卷调查,对近几年高校体育赛事有过赞助的企业或商家负责人,通过预约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

2.2.3数理统计法

对回收的问卷采用Excel表格进行统计分析。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山西高校赛事赞助的规模

从表1中可以看出,山西体育赛事赞助呈现以下特点:第一,赞助的内容主要是实物和现金为主,大型、水平较高的体育赛事中才存在技术赞助。这些赞助商偏好影响力较高的高校体育赛事,权衡各大高校师生素质水平可以发现,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山西财经大学这三所高校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代表着山西高校体育赛事的最高水准。第二,赞助商基本都是以财力雄厚的大企业为主。第三,山西高校体育赞助商主要通过媒体报道、广告宣传和冠名等形式作为回报。第四,山西高校大规模体育赛事相对较少。总体看来,高校体育事业的赞助规模呈逐渐上升的趋势。

3.2影响企业对山西高校赛事赞助的因素

3.2.1企业对待赞助高校体育赛事的态度

通过调查有投资高校体育赛事史的企业,结果表明部分企业对此事件态度比较积极,接近一半的企业态度一般,又有少数企业对待此事表示无感。由此可以看出,部分企业对投资高校体育赛事很有兴趣,企业可通过体育赛事使本公司形象得以宣传、展示,能够更好地掌握消费者的需求,这有利于后续产品的销售。然而,也有部分企业对投资体育赛事态度一般或无好感,这表明仍有些企业并不了解体育赛事,这将会影响企业对高校赛事的投资方向和投资数目。

3.2.2赞助商对高校体育事业的选择因素

当企业投资一项高校体育赛事时,会考虑一些现实因素,如学校软件以及硬件实力,社会影响力、声誉等。在现今社会中,市场经济作为一种主要的经济方式存在于社会活动中,当代社会更加注重诚信,投资方首要关注合作者的诚信度和信用度[4-5]。另外除了信誉,投资者也将体育赛事运作水平列入考虑范畴,因为投资的回报直接受赛事经营水平的影响。企业赞助高校体育赛事时,运动方面的项目尤为重要,考察对方是否适合赞助,赞助商首要考虑该赛事是否会提高企业产品的销量,企业文化精神是否与此赞助吻合。举办体育赛事规模大小以及参赛人员素质水平直接影响受众(社会群体和高校师生)关注度,从而间接影响企业在市场的知名度。

3.2.3企业对高校体育赛事赞助金额的承受度

山西作为能源大省,受近几年煤炭行业的低迷,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中小企业发展受阻,特别是大规模企业现在负债累累。由于煤炭经济遭遇寒冬,使得以煤炭和钢铁为主导产业的企业站在转型的十字路口,加上企业相对保守,缺少激情和冒险精神,从而对赞助体育赛事缺少了解,难以取得他们的支持和信任。对7所企业和商家问卷调查发现:1.5万元以上的企业投资只占5%,1~1.5万元的占10%,0.5~1万元的占47%,0.5万元以下占38%。此外,由于企业内部严密的管理体制,很多高校体育赛事的组织者几乎没有机会接触相关企业高层领导,无法得到有效沟通,系列服务赞助方面受阻。另外,一些企业即使与学校已经取得联系,但与其他企业相比,实力较弱,也想在市场竞争中树立自己的品牌,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也导致无法得到相应赞助。

3.2.4企业对于高校体育赛事回馈利益的满意度

通过调查发现,企业与赛事组织者合作之后对于所得回馈并不是很满意。结果表明:赞助商更多考虑自己的利益,对于支持高校体育赛事并没有做到相应对等的系列服务支持,服务质量有待提高。另外,对于企业自身所开展的一系列营销活动仍需改进完善[6]。从企业方来说,对于赞助高校体育事业的预期回报过高、过急,要求马上得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看不到效果就打退堂鼓。因此,企业的满意程度就较低。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山西高校体育赛事赞助市场已初步发展,但总体来讲还不太成熟、发展稍微落后、运作水平较低。现阶段高校体育赛事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对赛事的吸引力不足、企业意识不够、赞助中介机构缺乏。但随着高校体育文化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广泛关注,体育市场环境日趋完善和发展。综合以上因素,山西高校体育赛事市场还是很具发展潜力的。

4.2建议

山西高校的体育赛事在市场化的运作中,高校和政府可以在一些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如在政策、条款等方面,从而可以调动赞助企业的积极性。也可以建立有效的中介组织机构,加强媒体的宣传力度,扩大影响,培养高水平的体育经纪人加入到赞助高校体育赛事的行列,从而影响更多企业投入到赞助高校体育赛事这件事中。另外,企业在选择高校体育赛事时要主动出击,不要错失良机,在选准赞助体育赛事项目的基础上,运用高校的学生积极宣传企业的文化,坚持长期战略规划,树立长远目标,不断巩固品牌形象,以此达到企业和高校双赢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红涛.我国高校体育赛事赞助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6):126-128.

[2]李刚.中国企业赞助国内大型体育赛事的绩效研究――基于事件研究法[J].体育科学,,34(8):22-33.

[3]王义平.武汉市高校体育赛事赞助市场现状分析[J].武汉纺织大学学报,,25(5):20-22.

[4]张景亮.体育组织营销赛事赞助研究[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6(4):5-7.

[5]韩开成,房淑珍,张晓春.论高校体育赞助的制约因素与营销策略[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19(2):21-24.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的论文 第3篇

随着“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树立,独具民族特色的简化太极拳,已成为大众化、全民性的传统健身项目。许多高校把它列为公共体育课的教学内容,以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但科学研究表明在练习太极拳时,如果方法不科学,动作规格不符合要求,健身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甚至对身体某部位产生负面的影响。基于此,我对洛阳市部分高校公体课简化太极拳的教学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现场观察和文献资料等方法,找出在简化太极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途径,以使太极拳教学正规化,使太极拳的健身功能得到真正的体现,使太极拳成为学生终身喜爱、受益终身的体育项目。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洛阳市五所高校普系一年级学生,随机抽取每所高校3个班的学生共400人为样本。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与本文有关的资料和书籍,了解简化太极拳教学的多种方法。

2.2.2 问卷调查法。

本文根据研究需要,设计了相关的调查问卷,并请有关专家对问卷进行了效度和信度检验。在调查时共发放问卷400份,收回问卷40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385份,有效回收率为96%。

2.2.3 观察法。

通过现场观察能较真实地了解到教学现状,以对症下药。

2.2.4 访问调查法。

通过与学生座谈,可以得到太极拳教学的详细情况。

2.2.5 数理统计法。

对调查问卷获得的数据进行常规的统计处理,得到调查结果。

3. 结果与分析

3.1 洛阳市五所高校简化太极拳教学现状。

3.1.1 学生学习现状。

通过多次对太极拳教学现场观察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下:其一,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表现出没有兴趣、乏味、无精打采的现状。问卷调查显示(表一):只有9%的学生对学习太极拳有浓厚的兴趣,19%的学生对学习太极拳有兴趣,31%的学生对学习太极拳兴趣一般,41%的学生对学习太极拳感到乏味。而且课堂纪律涣散,有的学生说话,有的学生站着不练。

其二,大多数学生在练习时对基本步型不了解,如:弓步、仆步不到位,虚步虚实不分。对身体姿势的要求不明确,如:在练习时前俯、后仰,端肩、腰部不灵活,身体僵硬。对动作路线和动作结构不清楚、不理解,如:练习时方向错误,上下肢不协调。对各个动作之间的过度动作更是不能准确把握,如:练习当中出现明显的停顿、不连贯。另外,学生练习时的速度过快,重心不平稳,上下起伏现象时常发生。

其三,只有少数同学在练习时积极投入,动作较符合规范,表现出一定的太极意识。

3.1.2 教师的教学现状。

首先,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不严格,以致学生在课堂上说话,部分学生站着不练。其次,在组织教学方面,我重点对课的基本部分进行了观察,从教师组织练习队形来看,依然是四列横队成体操队形。在教学中一直沿用讲解—示范—练习—复习的传统教法和组织练习手段。教师在传授每式动作时,遵循完整—分解—完整的教学过程,在分解教学时,多数动作采用按上下肢分解教学的方法,在教基本步法时采用行进间领做示范;在教学基本手法时采用原地领做示范。同时教师能很好地把慢速和常速示范有机结合起来运用。教师的示范位置在他与横排排头、排尾连线所成的等边三角形的顶点处。示范面采用背面与侧面的结合。在讲解时,教师只重视动作规格的讲解,很少强调动作的重点和难点,更没有讲解动作的功防含义,而且讲解的时间较长。教学口令采用提示性口令和间有分解动作的口令相结合。组织学生练习多采用集体练习法。教师对学生的错误动作不能及时纠正。

3.2 对学生在练习中产生错误动作原因的分析。

3.2.1 学生自身原因。

首先,从学生的身体条件和有无练习太极拳的基础进行分析,问卷调查显示(表二):75%的学生的身体条件在良好以上,18%的学生身体素质一般,7%的学生身体条件较差。但是,从现场观察来看,大部分学生的柔韧性较差。

对学生有无练习太极拳的基础的调查表明(表三):93%的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太极拳。所以,对于身体条件不好又没有基础的学生来说,学习太极拳确实是件难事。

其次,从练习的目的及思想重视程度来看,问卷调查表明有59%的学生练习太极拳只是为了应付体育考试(表四)。

思想重视程度的调查结果表明(表五):9%的学生很重视,有时重视的占15%,而不重视的却有76%。

显然,学生练习目的不明,思想上不重视,将会直接导致练习时的苦燥无味、敷衍了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哲学理论来说,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由内因和外因两方面所决定,但内因决定着外因,而外因则通过内因起作用,老师教得再好,如果学生不乐意去学,不主动去学,则老师的教学效果是事倍功半的。因此,学生练习时的动机及思想上的重视程度是决定其练习效果的关键。

再次,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教师在课堂上的示范动作是学生形成正确运动表象的关键环节,因此,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认真与否是其能否掌握运动技术或掌握运动技术好坏的重要因素。但是,我现场观察发现,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并没有全身心投入,对教师的示范动作没有仔细观察,这将直接导致他们对动作路线、动作结构及动作之间的连接部分不能准确掌握,在练习时出现种种错误。

最后,通过课后与学生的访谈了解到:绝大多数学生在课后不及时复习太极拳,这就是说缺少一个“勤”字。“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拳打千遍,身法自然;拳打万遍,神理自现”。即课后不下功夫,只利用课堂上的几十分钟是远远不够的。

3.2.3 教师方面的原因。

我通过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满意程度的调查发现,有63%的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表示不满,再进一步对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调查显示(表六):在供选择的几个问题中,排在第一位的是教师很少组织学生进行理论学习,选择率高达92%,显然学生对太极拳的理论知识了解甚少。教师一味注重传授技术动作即实践,而忽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这种做法是形而上学的,导致学生对太极拳的文化背景、运动特征、基本技法及健康原理等知识不了解,使技术教学与理论学习相脱节,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排在第二位的是教师不能调动积极性和不重视思想教育,选择率达79%,这两方面是促使学生乏味、厌学、应付教师的最主要原因。排在第三位的是教师的教法不得当,经过我现场观察及课后找学生访谈发现,教法上的不得当主要是指教法单一、缺乏创新。排在第四位的是教师的示范水平问题,占46%,这就警示:教师不应满足于自己目前的专业水平,应该活到老学到老,不断为自己充电,不断提高示范水平,以准确、优美的示范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强化教学效果。最后,教师在教学组织和要求上也存在问题,通过现场观察发现,组织练习队形单一,组织练习时没有综合运用集体练习、分组练习、个人演练或模拟考试等练习形式。另外,教师在要求上过于放松。

4. 改进与提高教学的途径

4.1 重视理论学习。

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对提高学生的健身意识、养成终身坚持锻炼习惯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予以足够的重视,在传授运动技术课前应对太极拳的理论知识进行学习,可简要讲解太极拳的起源和目前存在的众多流派,讲解太极拳的文化背景、健身原理和医学治疗作用,重点讲解太极拳的主要方法:手法、拳法和腿法,重点讲解太极拳的运动特征和基本技法,使学生在整体上对太极拳的动作要求心知肚明,以便于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较快地掌握技术动作,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4.2 加强思想教育。

在思想教育过程中,首先,教师应崇尚武德教育,强调练武的目的乃是强身健体,而不是惹是生非。其次,简化太极拳无论从动作结构、运动路线,还是从规格要求上对练习者都有一定的难度,而对于从未接触过太极拳、身体条件又较差的学生而言,学起来更是难上加难,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太极拳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某种畏惧心理,所以,教师应从思想教育入手,讲解太极拳的练习方法,及时地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取得的每一个进步,并给予表扬,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最后,教师还应重点讲解太极拳的健身价值、健身原理,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在思想上予以足够的重视,端正学习态度,使学生主动学习,这样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4.3 加强学生的基本功训练。

教师在教学开始时就应从基本功教学入手,太极拳的基本功包括:手型、步型、身法、功架,等等。但腰、腿是太极拳的基本功的重要环节,腰为上下肢的连接处,各种动作的变换都要依赖腰的灵活性,腿是太极拳的动作根基。无论是进是退,重心移动,都必须靠腿的功底,功架是太极拳动作的直接表现。在教学中,对学生基本功练习着重点在腰、腿与功架上,每一次教学中都不能放松基本功的训练。

4.4 从培养兴趣入手,激发学习热情。

我认为兴趣的培养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4.4.1 领会动作的功防含义。

了解动作的攻防含义,可以变被动为主动,使每一个动作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克服一味求快,为做动作而做动作的盲目性,有利于做到形神兼备和富于节奏感。教师通过对攻防含义的讲解,加深学生对拳意的理解,增强学生记忆并增强趣味性,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牢固运动技术表象的定型,使学生主动地琢磨比划每一个动作,促使技术动作更准确与规范。

4.4.2 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传统而单一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感到乏味,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应勤于钻研教法,可通过网络或文献资料借鉴他人的教学经验,并结合自己的教学长处创造出适合于自己、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法。下面简要介绍两种教学方法供参考:启发式教学法和群体讨论教学法,有关专家经过教学实验表明,运用这两种教学方法,在他们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启发式教学法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为基础,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采用各种方法手段引导他们积极思维和练习,达到系统掌握教学内容的目的。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结合动作名称的启发式讲解;示范时的启发;预防与纠正错误中的启发,包括启发思维与实战统一,对比求异启发和正误对比启发;领做时的启发式教学,包括教师说出动作名称———学生练习,教师领做———学生说出动作名称,教师说出动作名称———教师领做和教师分解领做———学生完整练习;学生发令自我启示。

群体讨论教学法是一种借用学生群体的智慧对教学的内容及练习时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它分为课前讨论预习和课上讨论学习。

4.4.3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

21世纪是个资讯和创新的世纪,教师应该把握时代的脉搏,潜心学习计算机技术,掌握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方法。在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将会改变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对教学内容的学习不再是被动接受,而是一种积极探索的过程。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有选择地学习,选择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进度,从而获得学习的自由,从一个被动的学习者转变成一个自主的学习者,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创造出了一种现场教学情境和气氛,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调查问卷显示,洛阳高校公体课太极拳教学对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甚少。

4.4.4 配合音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完成整套动作后,学生在复习与提高熟练程度时,可采用配合太极拳音乐伴奏,根据学生掌握动作的情况,可分别选用有提示口令的和无提示口令的音乐,这样可提高套路的节奏感、韵律感,同时激发学生的练习情趣。

4.5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智能因素。

运动心理学提出:“运动技能的形成有智力活动参加,智力技能也受到运动技能的影响,两者相互联系,统一在活动中,因为完成一种任何活动都是运动技能和大脑并用的。”在太极拳教学中,对于教师讲解的动作要领、分析的动作技术,学生必须通过大脑思维活动,了解完成动作的方法,理解所要进行练习动作技术的实质及完成动作时所必须遵循的规律,这样才能加速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更好地完成动作。

4.6 运用口诀教学,帮助记忆动作。

太极拳动作多,变化复杂,学生在短时间内对动作名称、动作连接顺序难以弄清楚,这样往往直接影响到教学进度和课外练习的积极性,而运用口诀教学能直接解决这一问题。口诀较精练完整地叙述了24个动作的名称及动作连接顺序,即:“起势分鬃白鹤飞,搂膝拗步琵琶挥,倒卷肱接揽雀尾,云手夹在单鞭内,探马右蹬双贯耳,左蹬下势穿梭去,海针闪臂搬拦锤,如封十手收势回”,学生只要记住这几句口诀,熟练完成这套太极拳就会容易得多。

5. 结论与建议

5.1 大多数学生对练习太极拳的目的不明确,思想重视程度不够,教师应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使其真正明确学习的目的,并在思想上予以足够的重视,这样学生才能主动学习,自觉地将太极拳作为自己终身体育项目之一。

5.2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重视组织学生进行理论学习,我建议教师将技术教学与理论学习相结合,在理论学习时讲解太极拳的文化背景、健身原理、医学治疗作用、太极拳的基本技法、基本特征及练习的方法等。

5.3 针对学生的练习积极性不高,兴趣调动不起来,建议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练习热情。

5.4 教师还应注重自身专业水平的提高,提高示范水平,以准确、优美的示范给学生建立起良好的运动表象,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摘要:本文采用多种研究方法, 对洛阳市部分高校简化太极拳教学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 找出太极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合理的意见或建议, 以完善教学过程, 提高教学质量, 提高大学生对太极拳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

关键词:简化太极拳,教学现状,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王淑红.论简化太极拳教法[J].体育与科学, 2001, (6) .

[2]刘光华, 徐自升.简化太极拳教法初探[J].湖北体育科技, 2001, (1) .

[3]季景盛, 覃阳.高校太极拳教学改革实验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02, (2) .

高校篮球课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第4篇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的论文 第5篇

管理模式是指管理活动所具有的形式或样式,它与管理方式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它们各自使用的范围和处的层次上。按照不同的划分方法可以将体育场馆管理模式划分成不同的管理模式。按照管理的主体,可将其划分为体育部门管理模式、全物业管理模式、单位协作管理模式、个人承包模式等。也可将其分为传统式管理模式(体育部门管理)、专业化管理模式(专门管理部门)、混合式管理模式(体育部门与专门管理部门两种模式并存)。还可按照信息化技术手段的应用将其分为传统化体育场馆管理模式和现代化体育场馆管理模式。下面按照传统式管理模式、专业化管理模式、混合式管理模式来进行调查分析。

1陕西省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的类型与数量

传统式管理是指体育场馆由体育部门体育系、部、组或教研室管理。一般学校的体育教学、体育训练和开展体育活动等都是由体育部门负责,为方便体育部门使用,长此以往,学校体育场馆就以体育部门管理为主。由于学校的快速发展,学校教师和学生对体育场馆的需求越来越高,高规格的体育场馆的建设也越来越多,学校会根据体育部门的需要而专门成立体育场馆器材管理中心、体育场馆管理中心等机构,而此类休育场馆管理者仍是对体育部门领导负责。表1显示,传统管理模式在陕西高校中仍占主体,76.5%。专业化管理是指学校设立专门职能部门来管理场馆,是学校专门成立的中层管理机构,直接对校领导负责。如体育学院成立的体育场馆处。体育院校的场馆数量多,质量高,体育活动的专业化程度也高,对场馆管理专业化的需求更迫切。同时体育院校具有学科优势,在全民健身体育产业等方面拥有众多专家,场馆开放意识较强。在陕西主要体现在西安体育学院。混合式管理是传统式和专业化两种管理模式的综合,这种管理形式是根据场馆的使用和维护的需要将责任区分开来,分别由不同的部门来承担。主要表现形式为综合类大学对新建成的、投入比较大的综合类体育馆的管理。如,西京学院和陕西师范大学的体育场馆管理最具有代表性,西京学院的体育场馆由体育部门管理和使用,而维护和保养等则有神禾公司负责。陕西师范大学的体育场馆由体育部门管理和使用,而具体的维护和保养等则有后勤集团负责。陕西高校中这种管理模式占17.6%。

2各型体育场馆管理模式下的体育场馆运行效率

高校体育场馆的运行效率直接关系到学校的体育场馆的使用价值和师生的切身利益。也是体育场馆管理水平的最重要的衡量指标。本研究主要是通过向学校的体育场馆管理层进行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陕西高校体育场馆运行中,认为采用混合式管理模式的运行效率高的占比最多,达到近60%;认为采用传统式管理模式的运行效率高的近三成。反之认为采用混合式管理模式的运行效率低的占比最少,仅占12.5%;采用传统式管理模式的运行效率低的近三成。可见,普通高校中运用混合式管理模式的效率要高于传统式管理模式。

3高校体育场馆管理层对各型体育场馆管理模式的态度

学校的体育场馆资源的管理效果怎么样,应该怎么管理、与学校体育场地管理人员的态度有很大的关系。针对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模式问题,对陕西高校体育场馆管理层人员的态度进行了访问调查,调查结果如表3所示,有61.5%的管理人员对学校体育场馆采用混合式管理模式持满意态度,有12.0%的管理人员对学校体育场馆采用混合式管理模式持不满意态度;持满意态度的主要认为混合式管理给体育使用部门减轻很多工作负担,持不满意态度的主要认为协调起来比较麻烦。有50.0%的管理人员对学校体育场馆设采用专业化管理模式持满意态度,有20.0%的管理人员对学校体育场馆采用专业化管理模式持不满意态度。持满意态度的人认为专业化管理重科学,有水平;持不满意态度的主要认为管理的严谨也会带来不灵活的负面影响。有41.5%的管理人员对学校体育场馆采用传统式管理模式持满意态度,有20.5%的管理人员对学校体育场馆采用传统式管理模式持不满意态度;持满意态度的主要认为自己管理使用方便,持不满意态度的认为管理水平不高。

4学生对各型体育场馆管理模式的态度

高校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高校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主要是为学生服务的,高校体育场馆设施应该如何管理,高校学生的态度将起着重要作用。针对这一问题,随机抽取在校学生进行访问调查(每所学校抽取10人),结果显示,有47.6%的学生赞成学校体育场馆采用专业化管理模式,但也有13.0%的学生持赞成采用传统式管理模式,有39.4%的学生支持混合式管理模式,如表4所示。这说明大部分大学生是向往学校体育场馆的创新、科学、高效管理。

5社会对各型体育场馆管理模式的态度

高校体育场馆有服务社会功能,社会体育锻炼者的满意度是衡量高校体育场馆服务程度的重要尺度,随机对进入校园进行体育锻炼的社会人员进行访问调查(每所学校抽取10人),如表5所示,有43.5%和31.8%的社会体育锻炼者对学校体育场馆的专业化和混合式管理模式持支持态度;但也有14.7%的社会体育锻炼者对传统式管理模式持支持态度。对学校体育场馆的专业化和混合式管理模式持支持态度的主要认为管理规范、服务好、有层次;对传统式管理模式持支持态度主要认为使用方便。

6结论

通过对传统式管理模式、专业化管理模式、混合式管理模式的调查分析,传统管理模式在陕西高校中仍占主体;普通高校中运用混合式管理模式的效率要高于传统式管理模式;体育场馆管理层对学校体育场馆管理更倾向于采用混合式管理模式;学生和社会公众更支持学校体育场馆采用专业化管理模式和混合式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的论文 第6篇

体操是我国体育院系体育教育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也是内蒙古部分高校体育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本研究从体育教师对体操普修课教学的情感认识、体操场地设施和教学内容的执行状况等三个方面等进行调查研究,总结内蒙古部分高校体操普修课的教学经验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及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旨在促进内蒙古地区体操普修课教学改革的深化,使内蒙古体操普修课教学走向和谐健康发展的道路并为其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分层抽样的办法,选取了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赤峰学院、呼伦贝尔学院四所在内蒙古自治区有代表性的高校作为调查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近来体操课程改革的论文30余篇;内蒙古部分高校体操普修课教学论文20多篇。

2.2.2 问卷调查法

利用函调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向所选取的4所高校校发放《内蒙古部分高校体操普修课教学现状调查表》体育教学负责人用表12份、《内蒙古部分高校体操普修课教学现状调查表》体育教师用表120份,分别回收有效问卷11份和116份,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1.7%和96.7%。对问卷的内容进行了效度和信度检验,其中R(教学负责人)=0.92(P<0.01)、R(教师)=0.97(P<0.01)。

2.2.3数理统计法

对调查访问所获得的有效数据,按研究内容、目的与任务进行分类,并根据体育统计方法的原理和要求,采用人工和计算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相应的.数据统计与处理做相关分析。

2.2.4 实地访谈法

在进行实地问卷调查过程中,笔者就内蒙古四所高校体操普修课教学的开展情况向30名体育教师和10名教学管理人员进行了访谈。

3、结果与分析

3.1 体育课中安排体操课的状况

据调查结果显示内蒙古部分高校体育教师对体操普修课教学的情感认识是大多数的体育教师认为在体育课中安排体操内容的教学是很有必要或是有必要的,4.43%的教师认为没有必要进行体操普修课教学,持无所谓态度的教师占5.06%;83.44%的教师在制订体育教学计划时乐意安排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不乐意安排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的教师比例占16.56%;通过调查所得数据进行比较可以发现有些教师尽管认识到体操普修课教学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并不愿意或尽可能少地安排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究其原因,他们在安排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时有着这样或那样的顾虑。经调查可知,其顾虑的主要因素集中在:(1)体操场地设施状况;(2) 害怕出事故,安全性不高;(3) 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 (4) 校领导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及主管部门的态度;(5)学生的体操运动基础与兴趣。

3.2 体操场地器械状况

据调查统计结果表明,体操器材设施全部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者几乎没有。具体表现在:第一,除体育专业外的器械体操设施的平均达标率分别在18.19%~42.11%之间较低;第二,轻器械体操的装备情况总体不理想,跳绳和小垫子两项达标率较高,但最高也只仅达到48.65%,其他轻器械体操设施未被充分重视。学校之间的体操器材装备情况差距较大。轻器械体操设施装备在不同学校间的差异性更为显著。主要表现在:一是对现有体操场地的维修管理不善,致使暴露在室外的多数单杠、双杠等器械损坏严重;二是对现有的器械场地利用频度不高。

3.3 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的实际教授情况

对内蒙古部分高校基本体操及趣味性体操普修课教学情况统计结果显示,各高校的体育教师在平时的体育教学中都安排了队列队形、徒手体操的练习内容。其原因在于队列队形练习是体育教学必备的内容,而徒手体操练习则能被广泛用于准备活动;体操游戏也是广大体育教师重点选择的教学内容。所以97%以上的教师在教学中安排了广播体操的教学内容。由此说明,队列队形、徒手体操、体操游戏、广播体操在内蒙古部分高校具有很高的实用性;攀爬类及角力对抗类练习内容由于受到场地器械的限制,加上体育教师对这类练习内容不够了解,教学组织难度大,易发生伤害事故,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很少选用这类练习内容。

对内蒙古部分高校轻器械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实施情况显示,除跳绳能被83.58%以上的教师用作练习内容,哑铃教学内容受到33.8%的教师的青睐外,其他各项内容的教授情况均不理想。由此可见,轻器械体操是内蒙古部分高校体操普修课教学的一个薄弱环节。

据调查得知:器械体操在内蒙古部分高校的教授情况不容乐观。尽管有80%的体育教师不同程度地进行了器械体操普修课教学,但大部分教师只是教了他们所学习过的一些或个别动作。从器械体操的教授项目来看,技巧的教授率最高,其次是单杠和双杠,跳跃的教授情况最差。

3.4 影响体操普修课教学开展的因素分析

3.4.1 影响内蒙古部分高校体操普修课教学开展的不利因素

3.4.1.1 场地器械设施缺乏,利用率不高,导致增加投入受阻。体操场地设施不足对体操普修课教学的影响程度最大,它是长期以来一直呼吁而得不到解决的问题。

3.4.1.2 保护与帮助的任务重,组织难度大,致使部分教师不愿教。由于体操的项目性质决定,技术动作相对来说要复杂些,有时根据练习的需要得反复布置场地器械,时时加强安全措施等这些都对教师的组织教学和责任感提出了较高要求,部分教师因此产生了畏难情绪和怕麻烦的思想。

3.4.1.3 部分教师体操普修课教学能力不强,不能充分胜任体操普修课教学工作。所调查的体育学科负责人普遍认为,大部分体育教师所掌握的体操运动技能基本能满足体操普修课教学的需要,但体操普修课教学知识面较窄,教学能力不强。表面上看是教师所具备的体操知识与技能脱离了体操普修课教学实际,其实质则反映出教师的体操普修课教学能力不足。

3.4.2 内蒙古部分高校体操普修课教学开展的有利因素

3.4.2.1 学校拥有一定数量的体操场地设施,为开展体操普修课教学提供了物质保障。另外,有关体操普修课教学与场地设施关联度的研究表明:除体操棒、单杠和双杠三项教学内容达中度相关外,剩余内容与器械间相关程度不高。这说明器械、场地并不是目前制约体操普修课教学深入开展的主要原因。所以,只要教师在主观意识上重视了体操普修课教学,在目前的条件下开展好体操普修课教学是完全有可能的。

4、结论与建议

从体育教师实际教授的体操内容来看,基本体操得到了足够的重视,体操游戏受到了青睐,轻器械体操具有较大的拓展空间,器械体操失去了应有的地位,全民健身器械进入了体育课堂。建议各高校据此深入进行体操普修课的教学内容改革,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蒋世玉.高师体育教育专业体操必修课程改革现状与发展趋势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6(2):151-153.

[2]杜兆斌,孙玉芹.山东省普通中学体操普修课教学现状之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6(1):89-91.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的论文 第7篇

2002年8月,教育部颁布了新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要求2003年开始在全国所有的普通高校中施行。《纲要》指出,学校应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地域、气候、场馆设施等不同情况确定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应力求丰富多彩,为学生提供较大的选择空间,要“以人为本”遵循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既要考虑主动适应学生人性发展的需要,也要考虑主动适应社会的需要,为学生所用,便于学生课外自学、自练。随着《纲要》的颁发落实,各高校的公共体育课都在不断地进行着种种探索、尝试和改革。在此,笔者对河南省高校公共体育课改革中健美操课程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和建议,以期为各高校搞好公体课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河南省8所普通高等师范院校公共体育课健美操教学的相关因素为研究对象,这8所院校分别是: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信阳师范学院、安阳师范学院、洛阳师范学院、南阳师范学院、周口师范学院、商丘师范学院。

二、研究方法

第一,文献研究法。本研究主要依靠中国期刊网,信阳师范学院图书馆和信阳师范学院体育系图书资料室等获得相关文献资料。第二,专家访谈法。以走访和电话联系的形式访问有关公共课教学、体育理论等方面的专家,了解当前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现状及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的开展情况。第三,问卷调查法。为全面了解河南省高校体育课健美操教学的基本情况,根据不同的调查对象,共设计了三份不同的调查问卷:公体部教研室主任问卷、高校公体课教师问卷和在校大学生的调查问卷。第四,数理统计法。问卷发放的对象,问卷1发放8份给河南省8所普通高校的体育部室领导;问卷2发放160份给河南省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师(男女教师各80份,其中教健美操、体育舞蹈的教师共36份);问卷3发放640份给河南省普通高校的大学生(平均每校发给男女学生各40份)。回收问卷有效率均在90%以上。笔者对回收的调查问卷进行整理后,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其中的有效问卷做了数据处理。

三、研究情况分析

(一)河南省高校公体课教学的一般情况

1.河南省高校公体课程设1的调查与分析。在教育体制改革大潮的推动下,在健康第一、素质教育、终身体育和全民健身以及学校体育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指导下,大学体育必修课将会由一、二年级的体育基础课,向一年级的体育基础课、二年级的体育选项课和三、四年级的体育选修课发展的趋势。笔者通过对河南省各高校公体课负责人的访谈,了解到河南省高校公体课程设置有三种类型:一是体育必修课;二是体育选修课;三是体育专项提高课,即业余运动训练。河南省高校公体课程的设置与《纲要》是相一致的。

2.河南省高校公体课教学内容设里的调查与分析。通过对河南省8所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等的研究笔者了解到,公共体育必修课除基本理论外,技术主要以田径、武术、篮球、排球等为主,选项课及选修课技术以健美操、武术、篮球、体育舞蹈、足球以及乒乓球等为主。从调查得知,健美操的开课率极高,达到100%。调查的几所院校都不同程度地开设了健身健美操教学内容,包括基础内容、组合动作和成套动作。也有部分高校将体育舞蹈、艺术体操和形体训练的部分内容均放在健美操教学内容中,河南省的部分高校近年来在原有大纲的基础上,对健身操教学内容有所拓展。

3.河南省高校公体课教学场地、器材的调查与分析。河南省经济发展相对比较落后,体育经费自然短缺,办学条件相对较弱,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相对不足,这个问题不是近期内就可以解决的,它需要政府部门和有关领导的大力支持。调查得知,这几所高校中拥有体育馆设施的有3所学校,拥有两个田径场的有4所学校,总的来看,篮球场、排球场、足球场等设施建设远远不能满足公体课的教学需求。但健美操教学所需的场地器材简单,一块平地、一个录音机就可以满足于公体课健美操教学,所以就场地器材的需求而言,健美操课在高校的开展有很大的空间。

(二)河南省高校公体课教师的基本情况及师生对开设健美操课的态度

1.河南省高校公体课教师基本情况的调查与分析.调查得知(具体数据见表1),8所高校共有体育教师360人,男女教师的比例为2.5:1,其中体操专项毕业的教师共38人,占公体教师总数的10.6%。体操专项毕业的教师少,且男女教师比例为1:2.2,男体操教师更少。各高校目前参与健美操、体育舞蹈教学的大多是女教师,全省公体课教师中体操专项毕业的女教师26人,才占体育教师总数的7.2%,远远不能满足高校健身操和体育舞蹈等新兴体育项目教学的要求。2.河南省高校学生喜爱的体操项目情况调查与分析。从表2可知,在高校公体课的体操项目中,最受男生喜爱的项目是技巧项目,其次是健美操,对健美操的喜爱程度占所调查对象的45.8%。最受女生欢迎的体操项目是健美操,占所调查对象的81.6%,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在高校中开设健美操课是很受学生欢迎的。

3.河南省高校教师和学生时开设健美操课态度的调查与分析.从表3可知,河南省高校女生认为在公体课中很有必要和有必要开设健美操课的分别占20.9%和61.7%,合计82.6%;男生认为很有必要和有必要开设健美操课的分别占183%和53.6%,合计为71.9%;女教师认为很有必要和有必要开设健美操课的分别占28.6%和55,6%,合计84,2%;男教师认为很有必要和有必要开设健美操课的分别占8.0%和69.8%,合计为77.8%。学生和教师对公体课中开设健美操课的认可率都在70%以上,说明有必要在大学公体课中开设健美操教学内容。

(三)河南省高校校园健身活动调查与分析

1.河南省高校早操开展情况的调查与分析.早操是各高校都采用的课外活动方式之一。在所调查的高校中,有5所院校(占62.5%)都流于形式放1-2遍广播操音乐,学生做不做无所谓。只有一所院校(占12.5%)专门安排教师领操。早操形式过于死板,难以调动学生活动的热情,不能达到早操的目的。

2.河南省高校学生参加课外活动锻炼的调查与分析.调查得知,对于课外体育活动,只有少数院校对学生每周组织两学时的课外活动辅导,其余所有院校都是学生自由活动,大部分学生根本就不活动,基本上处于一种无序状态。

四、研究结论

1.河南省高校公体课的指导思想明确.开设公体课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健康第一”、“以人为本”、“快乐体育”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协调发展。

2.河南省高校公体课开设健美操内容是可行的.通过对大学生公体课中对健美操教学的兴趣调查,我们可以看到师生认为公体课中有必要开设健美操课内容的均在70%以上。

3.河南省高校公体课的场地器材缺乏.河南省经济发展相对比较落后,体育经费短缺,办学条件相对较弱,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相对不足,室内场馆能供公体健美操课教学使用的较少。

4.河南省高校公体课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体育教师中,体操教师严重不足。教师外出学习的机会少,长期在一种封闭的环境中教学,严重影响河南省高校课教学的改革,也影响了各高校公体课健美操教学的开展。

5.河南省高校学生的课外活动不够活跃.河南省高校学生的早操和课外活动基本上处于一种无序状态,健身健美操活动的气氛不浓。学生有很大的学习兴趣,可是缺乏组织和引导。

五、建议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的论文 第8篇

体育舞蹈以其特有魅力成为部分高校体育课程中的教学内容。实践表明,体育舞蹈具有锻炼身体、陶冶情操、促进交流、培养协作的功能,由于体育舞蹈能够展现人的姿态技巧,活动形式高雅,又极具娱乐性,因此深受广大高校学生的欢迎。

为了进一步提高高校体育舞蹈教学质量,根据学生的状况有针对性改进教学方法手段,本文拟就学生学习体育舞蹈的兴趣、动机、心理和生理的影响,为今后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体育舞蹈选项课对学生兴趣、动机、心理和生理的影响;调查对象为广西财经学院参加体育舞蹈选项课学习的2003、2004、2005级学生。

1.2 研究方法

采用电话访谈了9名高校体育舞蹈专项教师,了解部分高校开展体育舞蹈教学的现状;自制问卷对有关体育舞蹈课的学习兴趣、动机、对心理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调查,共发问卷500份,回收485份,回收率为97%(其中有效问卷480份,问卷有效率98.97%);为了解体育舞蹈生理负荷,测量了练习前后练习者的脉搏。

2 结果与分析

2.1 兴趣

调查表明(表1), 大部分学生喜欢体育舞蹈(非常喜欢占66%,比较喜欢占27%);大部分女生喜欢体育舞蹈(非常喜欢占69%,比较喜欢占26%);大部分男生喜欢体育舞蹈(非常喜欢占60%,比较喜欢占29%)。

调查表明,学生对不同的舞种兴趣不同,因此在学习体育舞蹈时具有很强的选择性:60.4%的学生选择交谊舞;14.6%的学生选择拉丁舞;14.2%的学生选择摩登舞;10.8%的学生三种舞蹈兼选。

兴趣是个体以特定的事物、活动及人为对象,所产生的积极的和带有倾向性、选择性的态度和情绪。兴趣爱好是推动人的求知的内驱力。当学生对特定的运动项目有兴趣时,学习运动技能、承受运动负荷自觉性就强,并易于养成锻炼的习惯。根据调查大部分学生选择体育舞蹈课的原因出自他们本身对体育舞蹈的喜欢。在愿意学习的舞种上更多学生选择交谊舞,究其原因有两点:第一,交谊舞技术动作比较简单,跳起来比较放松、自然、流畅,容易学会,而摩登舞和拉丁舞技术动作严格、规范,技术难度大,对没有舞蹈基础和身体素质相对较差的学生来讲很难接受;第二,交谊舞实用性强,不管在学校和社会上都会经常用到,它既可作为社会交际的一个工具又可用来锻炼身体。另外,也有少部分学生在掌握了交谊舞的慢三、慢四、伦巴、探戈等基本舞步后,又想学难度较大的、具有欣赏价值的摩登舞:如华尔兹、探戈、狐步舞、维也纳华尔兹、拉丁舞的桑巴、恰恰、牛仔等。他们想通过学习国际标准交谊舞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舞艺、舞技。

2.2 动机

调查表明,对学习体育舞蹈的目的作用的问卷回答为:提高人际交往能力(97.1%);满足运动欲望(98.3%);能调剂学习生活又能增强体质(95.6%);提高动作音乐美鉴赏能力(86.0%);作为自己终身体育锻炼项目(81.5%);纠正不良姿态,使身体显得更加协调(80.8%);培养良好的气质和优雅的举止(72.3%);为将来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61.5%);为完成课程学习而应付(5.6%)。

动机是为实现一定目的而行动的原因,人类动机对活动具有引发、指引和激励的功能。人类动机可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社会性动机主要由成就动机和交往动机组成。根据李凤杰,刘文(2007)研究认为学习动机包括成就性动机、认知性动机、威信性动机和附属性动机四个维度的理论建构。成就性动机指学习者喜欢竞争、挑战、希望获取成功、提高能力以达到自我实现等。认知性动机指对学习内容本身产生兴趣、学习态度良好以获取知识等。威信性动机指提高在班级中的威信、得到教师的表扬、赢得他人尊重、增加社会影响等。附属性动机主要是针对结果而言,如考试及格、执行父母要求、执行教师的要求等。学生学习体育舞蹈的动机是一个多元的组合,而且不同的个体选择体育舞蹈的动机组合是不同的。

高校大学生身体发育已接近成人,思想也趋向成熟,在学习的过程中大多都有比较明确的动机,这时期的学生不仅渴望自己的心灵、道德、气质、语言显露出内在的质朴美,而且男生追求健美的体形,讲究风度潇洒;女生追求娴娜的体态、健美身材;男女双方都希望与人交流并建立友好关系,这些都是学生积极动机的表现。

从调查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选择满足运动欲望动机的人最多,其次是为提高人际交往能力。而同时选择为调剂学习生活又能增强体质,提高动作音乐美鉴赏能力,作为自己终身体育锻炼项目,纠正不良姿态,使身体显得更加协调,培养良好的气质和优雅的举止等积极动机的学生都占相当大的比例,只有极少部分学生认为学习体育舞蹈是为了完成学业而应付,说明大多学生学习体育舞蹈动机是多元的、积极的和符合实际的。

2.3 体育舞蹈的心理影响

我们分别在学生学习体育舞蹈后的第一、二学期进行了问卷调查:表现力有所提高(79.2%、88.1%);自信心增强了(80.2%、93.3%);缓解排除精神压力(73.3%、82.5%);提高锻炼的自觉性(61.0%、69.8%);音乐和运动形式美的鉴赏力提高了(60.2%、65.6%);性格变得开朗,心情感觉舒畅(78.3%、87.5%)。调查表明,学生对学习体育舞蹈后总的感觉是良好的心理状态增强。

苏联心理学家列维托夫认为人的心理活动可以分为心理过程、心理状态与个性心理特征三种形态。心理过程是不断变化着的、暂时性的,个性心理特征是稳固的,而心理状态则是介于二者之间的,既有暂时性、又有稳固性,是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特征统一的表现。心理学认为,持续良好的心理状态是社会适应能力提高的前提。在高校开设的体育舞蹈属大众社交体育舞蹈的范畴,属于“快乐体育”的范畴,是对传统、单一的体育锻炼方式的一种挑战。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强身健体,翩翩起舞的同时可以欣赏音乐,在随曲而舞的美好意境中,使机体产生舒适感,从而消除疲劳、调节精神、陶冶情操、开阔心胸、消除心理障碍,激发对生活的自信心和进取心,形成豁达、乐观、开朗的良好心态。体育舞蹈的学习和练习是一个快乐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需要付出艰辛劳动的过程,更是一个自信心、表现力、美的鉴赏力、自我缓解排除精神压力和锻炼的自觉性等良好心理状态提升的过程。

通过对学习体育舞蹈后第一、二学期的学生问卷调查我们看出,学生的心理状态朝着积极方向发生了变化,在表现力、自信心、缓解排除精神压力和锻炼意志等方面都增强了,这也证明了体育舞蹈练习对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有积极的作用。

2.4 体育舞蹈的生理负荷

为了了解体育舞蹈的锻炼效果,我们抽出男女生各100人测定体育舞蹈课前安静脉搏和练习后即刻脉搏,以评定体育舞蹈课的生理负荷。结果表明,参加测试的男女生在不同舞种的练习前后脉搏变化很大;练习后的脉搏基本达到锻炼的目的。

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生理状况的好坏,会对心理健康产生很大的影响。体育舞蹈无论是摩登舞还是拉丁舞,虽然每个舞种的动作和风格各异,但都是由不同的身体活动组成,体育舞蹈一般是通过双腿前后左右的运步,重心在脚跟、脚掌的转换,肢体的摆动、扭胯、拧身、反身、升降、转体、弯腰、倾斜、转头、脚跟转、肩引导等动作来完成。因此,体育舞蹈活动部位比较广泛,尤其是肩、髋、膝、足等关节活动范围较大,但是它的运动强度明显低于那些高强度的竞技运动。从以上测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体育舞蹈练习者的心率平均在120~156次/min,这说明体育舞蹈是一项中等运动强度的有氧运动。生理学实验证明,心率在120~140次/min情况下活动,身体各组织能得到充分的血液供应,代谢状态最好。根据拉方丹等人的研究,这类有氧运动对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对心血管系统、心肺功能、耐力等多方面都能得到很好的锻炼。而且习舞者在练习时的沉肩、挺胸、收腹、提臀、拉伸脊柱、挺拔站立,同时通过胸腰中段的力量带动髋关节及四肢向前后、左右、上下方向摆动、交替转换,使身体各个部位的肌肉有控制的紧张或松驰,恰到好处地发力,从而促进肌肉血液供应增加,使肌肉变得结实而富于弹性,并将体内多余的脂肪逐步“燃烧”掉达到健美强身的效果。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体育舞蹈是一种融舞蹈、艺术与体育为一体的高雅文体活动,能够振奋精神,陶冶情操,促进心身健康;又能提高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让锻炼者在快乐的气氛中达到增强体质的最佳效果,是深受大学生喜爱的课程;与国际标准交谊舞相比较,多数学生更愿意学简单易学、实用性强的现代交谊舞;在选择体育舞蹈课的学生中,女生高于男生,说明高校女生更青睐体育舞蹈;体育舞蹈的舞种不同,舞蹈动作复杂多样,运动负荷和难度随舞种的不同而不同,可根据不同情况进行调节。坚持经常性的锻炼,不但会使参与者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得到良好的锻炼,而且对健美有很大帮助。

3.2 建议

把体育舞蹈作为高校体育教学主要课程加以开设。学习的兴趣是推动和帮助学生进行学习的主动力,也是学生参加体育舞蹈选项课学习的主要决定因素。为满足学生的愿望,建议普通高等院校开设体育舞蹈专修班进行教学,首先从舞厅舞开始教学,让学生从简单的舞步中了解音乐的节拍、速度和各舞种节奏,然后通过学习国际标准交际舞来逐步提高学生的舞艺、舞技。这样使更多的学生便于接受和提高。

通过竞赛活动促进体育舞蹈活动的开展。学校应定期地组织体育舞蹈竞赛活动,适当考虑学生的需要,适时组织舞会,向学生开放;同时还要加大对体育舞蹈的宣传和推广,使更多的男生也加入进来;在三、四年级期间应开展其它形式的体育舞蹈教学活动,使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更好地衔接起来。

把体育舞蹈作为学生交往和校园文化生活的重要手段。体育舞蹈是人与人交流思想,抒发情感,消除隔阂,相互沟通的最好形式之一。在美的舞姿和轻快的乐曲相伴下,人的自我封闭意识在这里会得到彻底的解脱,舞场中的融洽、和谐、高雅的气氛亦能增强大学生们的沟通和交往的意识。可见,体育舞蹈活动既增进了舞伴、舞友之间的友谊,又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提高了参加者的人际交往能力,是一项非常有益于身心健康,特别是心理健康的体育运动。因此,便于在普通高校大力发展,提高体育舞蹈教学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

加强体育舞蹈研究,促进体育舞蹈的开展。高校体育舞蹈项目的开展与发展只有在理论上明确了体育舞蹈的作用、地位与发展趋势后,在符合高校体育教学原则中实行才不至于盲目,因此,必须加强对体育舞蹈课教学的理论研究与探讨,加大高校体育舞蹈的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提高体育舞蹈的科研力度,为高校体育舞蹈课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崔小梅,高晖.体育舞蹈的发展及其在高校教学的开展教学[J].体育学刊,2001,8(3):114-116

[2]文利,罗庆造等.再论新兴的体育舞蹈[J].体育学刊.2002,9(4):118-120

[3]光辉,徐泉永.高校开设体育舞蹈课教学功效的调查分析[J].山东体育科技,2000,22(1):73~75.

[4]熊文.国际体育舞蹈与现代交谊舞的比较分析[J].湖北体育科技,2002,21(1):87-89

[5]黄晓丽,粟苓苓.论体育舞蹈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7(5):40-42

[6]张清甜,陈瑞章等.体育舞蹈[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7]陈占农.体育舞蹈的价值和体育意识的培养[J].广东高校体育,1996(3):24-26

[8]教材编写组.体育学院通用教材.运动医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

上一篇:春节情意浓下一篇:工业园区发展中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