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道教师反思周记

2024-05-16

师道教师反思周记(精选7篇)

师道教师反思周记 第1篇

我校这学年开展学习师道师风以来,在县教育局,教育办领导的重视下,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狠抓师道师风建设,采取形式多样,资料丰富的宣传教育活动。师道师风建设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现将我个人学习师道师风状况总结如下:

一、思想认识

在政治思想方面,能坚持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学习《教育法》、《教师法》,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我,遵守社会公德。把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看成最高美德,时时激励我,工作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服从领导,不打折扣,认真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并用“学为人师,行为示范”的要求来约束自我,做家长认可,学生喜欢,学校放心的“三满意”教师。在平时我经常进行自我反省,时时处处对自我严格要求,查找不足,努力营造一个好老师的形象。

二、学习教育阶段

学习教育活动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采取相对集中学习与个人学习的方式。学习教育的主要资料,除有关的政治理论外,重点学习《教师法》。

三、对照检查阶段

对照检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揭示问题,找准主要矛盾。我透过教师之间的谈心,加深对师道教育,并对照自我的过去,检查自我在工作上的许多问题和不足之处,向老师们畅谈,透过学校召开的师道师风的研讨会,开始自查自我批评,态度诚实,也乐于理解教师们的批评,认真分析问题的原因,加以纠正,以便今后工作上的开展。

四、整改提高阶段

根据自我对照检查发现的主要问题,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建立健全有关的条款,使自我师道师风建设逐渐走上正常化,制度化的轨道。根据自我在师道师风方面突出的问题,热点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理解教师监督检查,力争使自我比较强烈的问题得到明显的改善,使师道师风整体状况得到明显的好转,也改善了工作,生活上的缺陷,调动了自我的用心性和主动性。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1、要加强学习,切实提高自我思想境界和工作水平。

2、要从严治教,加强自身建设,进行教学上的改革,努力教育好我们的学生。

3、要振奋精神,以百倍的干劲投身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

4、要更新教育观念,彻底改变以往那种惩罚学生是为学生好的错误思想,改变对学生居高临下的态度,主动,用心地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人格,热爱学生,尤其要热爱差生和后进生。

5、要树立4个意识

(1)树立“育人先做人,正人先正已”的意识,要求别人做到自我坚决要做到。

(2)树立“学校无小事,事事都育人。教师无小节,处处作表率”的意识,以教书育人为本职,作学生,教师的表率。

(3)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忧患意识,竞争意识,增强使命感,紧迫感和危机感。

(4)树立“主人翁”意识,以校为家,以教为业,校兴我荣,校衰我耻。

6、用心调整心态,明确自身的“责,权,义”正确处理奉献与索取,群众与个人,名利和道义之间的关系。

以上是我个人的学习心得。透过学习,我深知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务必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以及对学生要有慈母般的爱心,做让学生喜欢的好老师。

师道教师反思周记 第2篇

走进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我成长的轨迹,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满活力的优秀教师,一节节撞击着智慧火花的语文课堂。主体意识,创新意识感人深思,“三维整合”耳濡目染。我以个人体会谈谈小语教学的一点反思,与各位同仁共勉!

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一个语文教师应当让学生觉得极富“活力”。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活力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活力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经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进取教学气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做操》这篇课文时,我用一张画了太阳的图片贴到黑板上,让孩子们站起来,面向太阳,跟我一齐一边做动作,一边读课文。当做完一遍,我又把图片拿到教室的另一个地方贴上,让孩子们继续跟着我做。反复几次,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有的跑到我的跟前和我一齐说,一齐背,有的手舞足蹈,背得开心极了。当你看见孩子们学得欢乐极了,玩得开心极了,你会幸福无比,感到教学的真正乐趣其实就在那里。“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进取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3、教学活动中要注重置师生于课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二)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

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去“展示自我”。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活力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我在教学《乌鸦喝水》时,接触到了两组形近字,“鸟”和“乌”,“喝”和“渴”。这一向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教师让孩子们自我思考,竟得出了这样的答案:对于“乌”的理解:“乌”表示黑色;“乌”比“鸟”少一点,是因为乌鸦全身都是黑的,以致于我们看不到它的眼睛了。

对于“喝、渴”的区别,学生这样说:“喝水”要用口喝,并且必须把嘴张大(形象说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为口渴了异常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必须要张大嘴巴,所以是三点水旁。

2、注重实践,多方面实践感悟语言。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当是很多的实践,仅有在实践中,学生的本事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在教学《墨梅》后,引领学生阅读背诵了《竹石》、《马》、《青松》等十余首古诗,使学生们了解到了更多有关于借物言志方面古诗,并且无形中又积累了许多古代诗歌。另外,将《安徒生童话》、《唐诗三百首》、《格林童话》等书籍推荐给他们阅读,使其领悟书中的精妙所在!总之,教师要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教师让学生经过“说”和“读”把感情表达出来,课堂在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进入高潮。

3、在生活中学语文。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向以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四)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1、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我的情感。

比如《桂林山水》描述的是“南国风光”,如何让学生去体验作者热爱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的情感呢经过图片、录像资料展示美丽榕树,而后,引导学生把自我美丽的家乡介绍给大家。孩子们充满着自豪感,饱含着对家乡无比的热爱之情赞美着……这样,孩子们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时也将自我深深地感动。

2、把人家的语言变成自我的语言。

3、把别人的文章当参谋,把自我的人生当军事。

我力求每一节语文课都能陪伴孩子们度过一段幸福欢乐的时光!

不足之处:

1、评价激励不够。这篇教学设计中教师的激励性语言很少,这样会导致课教研专区全新登场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题研究教育论文日常工作我的教学反思堂气氛不活跃,学生对自己的定位不明确,会影响这节课的教学效果。

2、对合作学习实效性的思考不够。从以往的课堂中我们发现:面对好玩的东西,组内同学,特别是男同学,时常争先恐后的去抢,而对于做记录这样的差事则不愿意去做,在探究中他们不会合作或不合作,往往忽略了自己的“对本组探究活动应负的责任”。从而造成学生探究效率低下。课堂教学历来被称为“遗憾的艺术”,每位教师都会有这样的教学体验:教案初成,往往难以发现毛病;下课结束,教学设计的疏漏之处不找自见。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既是教学过程的一个必要环节,是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又是教师积累教学经验的有效方法。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可以获得宝贵的经验、教训,及时发现新问题,激发教师把教学实践提升到新的高度,实现教师的自我超越。

教师反思周记2

学生在本课学习前已经认识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及分类,并且在四年级(上册)教材里已经知道了两块三角尺上的每一个角的度数,学生课上对数学知识、能力和思考问题的角度有一定的差异,因此比较容易出现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特征。本课是安排在学习三角形的概念及分类之后进行的,它是学生以后学习多边形的内角和及解决其它实际问题的基础。学生在掌握知识方面: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分类,比较熟悉平角等有关知识;能力方面:经过三年多的学习,已具备了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习惯。因此,教材很重视知识的探索与发现,安排了一系列的实验操作活动。教材呈现教学内容时,不但重视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且注意留给学生充分进行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间,为教师灵活组织教学提供了清晰的思路。概念的形成没有直接给出结论,而是通过量、算、拼等活动,让学生探索、实验、发现、讨论交流、推理归纳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遵循由特殊到一般的规律进行探究活动是这节课设计的主要特点之一。学生对三角尺上每个角的度数比较熟悉,就从这里入手。先让学生算出每块三角尺三个内角的和是180°,引发学生的猜想:其它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是180°吗?接着,引导学生小组合作,任意画出不同类型的三角形,用通过量一量、算一算,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或接近180°(测量误差),再引导学生通过剪拼的方法发现:各类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角。再利用课件演示进一步验证,由此获得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结论。这一系列活动潜移默化地向学生渗透了“转化”数学思想,为后继学习奠定了必要的基础。最后让学生运用结论解决实际问题,练习的安排上,注意练习层次,共安排三个层次,逐步加深。练习形式具有趣味性,激发了学生主动解题的积极性。第一个练习从知识的直接应用到间接应用,数学信息的出现从比较显现到较为隐藏。这些题检测不同层次的学生是否掌握所学知识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顾及到智力水平发展较慢和中等的同学,第3个练习设计了开放性的练习,在小组内完成。由一个同学出题,其它三个同学回答。先给出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度数,说出另外一个内角。有唯一的答案。训练多次后,只给出三角形一个内角,说出其它两个内角,答案不唯一,可以得出无数个答案。让学生在游戏中消除疲倦激发兴趣,拓展学生思维。兼顾到智力水平发展较快的同学。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本着“学贵在思,思源于疑”的思想,不断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去实验、去发现新知识的奥妙,从而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积极探索的活动中掌握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最后达到了一下这些:

1.让学生亲自动手,通过量、剪、拼等活动发现、证实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并会应用这一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动手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并通过动手操作把三角形内角和转化为平角的探究活动,向学生渗透“转化”数学思想。

3.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

完成了这节课的基本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

谈话导入 ,回忆已经学过的三角形知识为新内容进行铺垫。同时,也为知识的

迁移作了伏笔。《课标》强调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一个主

动建构的过程。创设情境,引出课题,以疑激思 ,现在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意见,有的同学认为大三角形的内角和大,还有部分同学认为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的度数都是一样的。那么到底谁说得对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三角形的内角和)。动手操作,探究问题,以动启思,让学生经历了矛盾,发现问题后,再和小组的同学一起讨论、探究更好的验证方法,教师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自主参与剪、拼、撕、折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经历猜想、验证、演示、汇报过程中解决问题,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180度,只是因为我们在测量时会出现一些误差,所以测量出的结果不是很准确。设计意图:小组合作,选出不同类型的三角形进行实验。因此,实验的对象有较大的包容性,实验的结论有很强的可靠性。学生会完全信服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普遍规律。学生心中激起了层层思考的涟漪,课堂气氛既紧张又活跃,发言争先恐后。三角形不论位置、大小、形状如何,它的内角和总是180°设计意图:这里教师通过提出两个具有思考性的问题,层层设疑,使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波澜起伏,时刻处在紧张而又兴奋的学习状态中。练习设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紧紧围绕三角形的内角和来进行,进一步加深了对三角形内角和的理解和运用,让学生算等腰三角形风筝顶角的度数和等边三角形交通警示牌的度数,不但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最后,让学生求四边形、六边形的内角和的度数,不仅培养了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而且将所学知识进行了内化和升华。

这篇教学设计通过施教,符合新课程理念,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能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问题的探索与研究,学生在整节课中学得轻松。整节课的教学设计,条理清晰,层次清楚,学生思维活跃,教学一开始从学生熟悉的三角板抽象出特殊的三角形探讨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接下来很自然地引导学生探讨所有的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不是也是180,过渡自然且有吸引力。

在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先让学生进行测量、计算,但得不到统一的结果,再引导学生用把三个角拼在一起得到一个平角进行验证。这时,有部分学生在拼凑的过程中出现了困难,花费的时间较长,在这里用课件再演示一遍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练习设计也具有许多优点,注意到练习的梯度,并由浅入深,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也很有趣味性。但还受课本资源的限制,不能大胆突破教材,充分利用生活资源。例如:可以出示一块被打烂了的三角形玻璃板(如图:),向学生提出挑战性的问题:老师今天不小心把这块三角形的玻璃板打烂了,要重新买与原来同样大的一块,可老师不知道尺寸,怎么办呢?谁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呢?让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常出现的问题,更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不仅来源于生活,学习数学的目的更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意义。

重塑“师道尊严”还教师角色权威 第3篇

“师道尊严”这一词语大家都并不陌生, 但究其源头, 它到底是由什么时候产生的, 相信不会有太多人知晓或者说深入的了解。在中国古代“师道尊严”一词最早见于古代早期的一部教育著作《礼记·学记》, 其中有这样一段话:“凡学之道, 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 道尊然后民知敬学。”[1]到了鸦片战争之后, 由于我国认识到了“闭关锁国”思想的不利, 于是打开国门, 接受西方的一些新东西, 其中教育领域内的“西学东渐”以借鉴赫尔巴特教师中心说更加确立了师道尊严的地位。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受苏联教育家凯洛夫教育学的教学理论影响, 使教师成为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角, 学生为配角。直到这时在我国的“师道尊严”还是处于一个不可动摇的地位。然而, 接下来的十年动乱却彻底颠覆了“师道尊严”这一传统, 在“文化大革命”那个时代, “师道”被弄得声名狼藉, 而教师则身陷“臭老九”之列, 连做人的资格也没有, 更谈不上什么“尊严”了。[2]随后, 尽管为“师道尊严”正了名, 但这十年的浩劫却始终不能让我们忘却那段历史。20世纪80年代的“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和“师生互为主客体”等理论学说, 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3], 以及目前我国新课程中所倡导的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师生关系。伴随着这样一种民主观念的产生, 古代传统的师道尊严也开始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发生着些许的变化, 也渐渐地疏离了那固守了几千年的文化传统, 甚至是遭到一些人的批评与抨击。

二、从“师道尊严”到“生道尊严”

“师道尊严”尽管在一段时间内广受批判, 认为在现代这种民主的社会这种唯师是从的思想是一种对时代观念的反抗。教师的这种角色权威压制了学生的创造性的发展, 未能体现现代社会民主平等的社会观念, 甚至于被视为封建社会师生关系的残余。但是, 伴随着我国民主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国际先进的教育思想的引进, 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学生的一切, 以生为本, 尊重个性发展。学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但是“不知从何时起, ‘尊重学生’内涵被不断扩大和曲解:‘只有不合格的老师, 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学生永远是对的’‘学生就是上帝’等流行语在教育圈内此起彼伏, 舆论也倡导激励教育、赏识教育、只能说好、不准说‘不’。学生们一夜之间推上被‘尊重’的极端, ‘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 现在成了‘生道尊严’……中国传统的教育是以严格著称的, 所谓‘严师出高徒’”。[4]2010年12月湖南省娄底市一中发生了“教师下跪门事件”。娄底市一中的一名英语教师因在课上劝阻学生认真听课而与其发生肢体冲突, 事后竟屈膝给他的学生下跪承认错误以此希望来唤醒学生好好学习。[5]事发后各大网络争议之声此起彼伏, 有的支持这位教师, 感叹他对教育的那份执着;有的则认为他这一跪使得教师尊严荡然无存。那么究竟是什么让我们这位教师作出这一举动呢?难道只是单纯地为了教育事业吗?在这一事件中, 当事学生还竟然把教师行业看成是服务行业, 认为教师是服务人员, 而学生是顾客, 是上帝。这句话一出口不仅让我们感到心寒, 为当下的教师更为我们的教育事业感到不公。此外“近年来, 多起学生挑战教师尊严、甚至威胁教师人身安全的事件屡屡见诸媒体, 特别是引起人们热议的‘辱师门事件’‘杨帆门事件’, ‘杀师门事件’, 等”。[6]这一系列的事件与例证能够说明什么问题呢?试问为何现在的学生能够如此的嚣张?广大教师为何卑躬屈膝?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 人们对“师道尊严”是否已被渐渐淡忘?这种师道尊严的思想是否越来越缺失?是该到给师道尊严重新塑造的时刻了。

三、产生这种“师道尊严”缺失现象的原因

(一) 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对现代教师师生关系的错误认识

新时期我们国家也提出了新的教育政策, 要求建立现代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在民主平等的大观念下也强调教育中的师生关系也应该与其保持一致, 做到师生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新型师生观。但从现在的种种迹象来看, 当下一些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对现代师生关系认识上发生了错误, 他们把教师行业列入服务行业, 认为教师虽然教授学生知识但他也靠学生所交的学费来生存, 所以这是一种买卖关系, 教师是出售知识的一方, 是服务人员, 而作为买家的学生是顾客, 他花费金钱来购买教师的知识。这种错误认识则极易导致学生对师道尊严的肆意践踏。

(二) 现代社会背景下, 学生的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化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 随着科技的进步, 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也开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往学生主要是从几乎无所不知的教师那里获得知识, 但是现在网络、科技非常发达, 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得他们想要了解的知识, 如果教师也能随时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还算好事, 一旦他们不能很好地掌握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来丰富自己的知识来源, 那么学生所提出的时代新问题甚至作为教师的你也无法解答, 那势必会大大地降低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权威形象。

(三) 教师自身的原因

1. 师德的缺失

现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就要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建设。但是当下往往有些教师利用自己的职业优势, 私下收受一些家长送来的礼物甚至是金钱, 以此来祈求教师能够对自己的孩子有特别的照顾。这种收礼之风的盛行也使得人们对师道尊严的地位产生了一种轻视。

2. 教师对“师道尊严”的理解不清晰

我国自古代以来的“师道尊严”已有几千年历史, 这种优良传统一直延续至今, 尽管近期这种观念渐渐淡化, 可是时间虽久而我们的教师对“师道尊严”的理解却还有些含糊不清。我们的师道尊严其实质是指对学生在学术上的严格要求, 对教师在进行为师教学时严谨治学态度的要求。但有的教师则偏执地认为作为教师就要严厉地对待学生, 严格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方法学习, 几乎不顾及学生的感受, 这种严厉的不合时宜的做法定会遭到学生的抵触与反抗。

3. 教师对现代师生关系定位的曲解

伴随着西方“以儿童为中心”“师生平等”等教育理念深入人心以及我国民主平等的社会观念的提出, 在学校中学生的权力、自由和在教学中的地位也开始慢慢上升。在倡导“师生平等”的呼声中, 一些教师将“师生关系平等”“尊重学生个性、人格平等”的本身含义被无限地扩大和曲解。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味地去迎合学生, 使他们任意妄为, 并且采用激励教育、赏识教育, 杜绝批评, 一味地表扬与鼓励, 造成学生开始渐渐淡化对教师的威信的害怕程度, 这其实是对现代教师角色的一种曲解, 必须对其含义进行正名。

四、重塑师道尊严, 还教师角色权威

综观现代社会的种种师生冲突频发的现象, 只有继续回到师道尊严的优良传统, 才能够逐步缓解此类现象的频繁发生。但是, 要回到师道尊严, 也要批判与继承地对其进行审视, 这种师道尊严必须是真正意义上的师道尊严而非那种带有封建色彩的压迫学生的师道尊严。这就要求我们重塑师道尊严, 还教师角色权威。

1.在制度上保障教师的地位和角色权威

只有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与地位, 才能使尊师重道的传统在现代民主、平等的社会中得以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都明文规定要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 教师与学生是平等对话的关系, 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学生的一切, 教师不得不尊重学生的行为, 学生有了国家法律的保护。但是针对学生不尊重教师却未有任何法律的保障, 只限于道德上的一种约束, 所以重塑师道尊严, 还教师角色权威必须有法律的保障。

2.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这个民主的社会, 做任何事情都要以这一观念为大前提, 对教育上的师生关系也应如此。但是它又与民主这一大前提有所不同。这里的民主平等是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的平等, 他们之间可以进行平等的交流与对话、沟通;在知识上或者说在学术上, 可以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但是要把握好一个度, 不能超越这个范围, 学生与教师在地位上是平等的但不是相等, 还是要尊敬老师, 一般老师都很难接受一个不尊重自己的学生。

3.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树立教师角色权威

首先, 教师要与时俱进, 时刻更新自己的知识观念。现代社会的多元化使得学生获取知识方式不单是从教师那里取得, 信息的大众化使得教师不得不时常更新知识的广度与深度, 否则会造成学生的不信任进而产生师生的矛盾与冲突, 学生对教师不尊敬, 所以作为教师要保住自己的角色权威就要时刻地学习, 跟上时代的步伐!

其次, 教师要加强自己的职业道德观念。教育是一项光荣的事业, 不要让这种光荣的事业毁于我们的一己私利之中。正所谓“其身正, 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 所以作为教师我们也要把这种师德作为重塑师道尊严、树立教师角色权威的一个保障。

再次, 在这个多元的信息化社会里, 知识来源的广泛使得教师要有自己的特色, 发挥自己的优势, 哪怕只有一点可以让学生感到佩服的东西, 用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来赢得学生的敬重。此外, 教师还要准确地理解真正意义上的师道尊严, 以及对现代教师与学生关系的正确认识, 不能一味地鼓励赏识, 适当时也要鞭策学生, 给予他们一些反面的评价来激发学生。

总之, 只有这样才能从当下这种师道尊严被淡化的困境中走出来, 才能给予教师本来应该属于他们的角色权威!

参考文献

[1]程惠莲, 林明.重评“师道尊严”[J].道德与文明, 1985 (1) .

[2]张富隆.为“师道尊严”辩诬[J].前线, 1989 (6) .

[3]潘礼琴.重塑“师道尊严”的理性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 2009 (5) .

[4]刘福学.从“师道尊严”到“生道尊严”的思考[J].陕西教育, 2005 (5) .

[5]热点争鸣.师尊沦陷, 教师能否一跪解千愁?[J].中国教师, 2011 (5) .

愿更多教师牵手《 师道 》 第4篇

说起来,与《师道》的相遇,真的是一件“浪漫”的事。当时的我,正处在教育人生的第二个五年的起点上,自己的阅读也正处于从“学科阅读”走向“开放阅读”的关口,能找到适合自己来阅读的综合性教育刊物,自然是件非常美好的事。于是,我去邮局补订了当年的刊物,我和《师道》就开始了五年之久的缘分。

当时,宁波市教科所组织的访学团去广州访学,我没有参加,但听说《师道》杂志编辑部主任萧田给访学团成员作了一个讲座。后来,宁波市教科所的网站挂上了萧田主任讲座的PPT,我就下载下来好好学习了。萧田主任关于教师如何撰写文章和如何投稿的一些建议,对我有很大的启发。这样,我对《师道》更加充满期待了。

每一期的《师道》,都成为了我的“精神大餐”。当时,刚好是《恰同学少年》热播,我就写了篇《不野蛮体魄与不文明精神之叹》,向《师道》投稿,居然在第7-8期合刊登出来了。

好东西不能自己独享,一定要与大家分享。2007年11月,学校组织订阅专业刊物,作为专业刊物征订负责人的我,除了给学校阅览室订上《师道》外,自然还把《师道》作为优秀综合类刊物向大家隆重推荐,此后《师道》都是每年当然重点推荐的优秀综合类教育刊物。我记得,当时就有8位教师自费订阅了2008年《师道》。近几年,每年差不多数量的教师自费订阅《师道》,其中有好几位也是多年的订户了。我也曾经听本地一所完小的校长说,《师道》是一份比较好的刊物,他自己也是多年自费订阅了。可见,一旦一名教师认同一份优秀刊物,那就是长时间的“追随者”。从这个层面上来讲,让更多的教师知道有《师道》这样一份优秀刊物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自己出版了《从新手到研究型教师》一书,从2011年开始,我多次被邀请带外校进行有关教师读书写作的讲座。在向同行推荐优秀刊物的时候,《师道》自然是不可或缺的。

在我看来,教师的阅读要从学科阅读走向开放阅读,既要读学科专业类的刊物,也要读综合教育类的刊物,《师道》就是一份非常好的综合教育类的刊物。衷心希望《师道》越办越好,也希望更多的教师能从《师道》中受益。我也将一如既往地扮演好《师道》推广者的角色,让更多的教师能结识《师道》,与《师道》携手成长。

生物教师反思周记 第5篇

日子过得真快,转眼间,一个学期就要过去了。在校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助下,我顺利的完成了本学期的工作。回顾这一学期,既忙碌,又充实,有许多值得总结和反思的地方。现将本学期的工作做一个小结,借以促进提高。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思想业务素质。

“学海无涯,教无止境”,只有不断充电,才能维持教学的青春和活力。而学校的领导也时常告诉我们,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你有一桶水,才能倒给学生一碗水,特别是年轻的老师更需要学习。所以,一直以来我都积极学习。一学期来,我认真参加学校组织一些培训。另外,我还利用书籍、网络认真学习了生物新课程标准、有效课堂教学方面的知识、以及相关的文章等。通过学习新课程标准让自己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也明确了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的更新,也催促着我不断学习。平时有机会还通过技能培训、网上听课、公开课等使自己在教育教学方面不断进步。通过这些学习活动,不断充实了自己、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和见识、为自己更好的教学实践作好了准备。而且也非常感谢学校为我们报名参加中小学班主任远程培训,参加完这个培训,我感觉收获良多,这项培训也给我这个菜鸟班主任带来了许多有用的讯息。

二、求实创新,认真开展教学、教研工作。

教育教学是我们教师工作的首要任务。本学期,我努力将所学的新课程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立足“用好新教材,实践新理念。”力求让我的生物教学更具特色,形成独具风格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我任教八年级的生物课,在日常教学中,我坚持切实做好课堂教学“五认真”。课前认真作好充分准备,精心设计教案,并结合各班的实际,灵活上好每一堂课,尽可能做到堂内容当堂完成,课后仔细批改学生作业,不同类型的课, 1

不同班级采用不同的批改方法,使学生对生物更有兴趣,同时提高学生的生物水平。另外,授课后根据得失及时写些教后感、教学反思,从短短几句到长长一篇不等,目的是为以后的教学积累经验。同时,我还积极和其他任课教师进行沟通,了解学生,改进教法,突破学法。针对新教材,我也使用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方式,积极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设计,设计了“远离烟酒(调查活动课)“人的性别决定(游戏课)”、“蚯蚓在哪儿爬得快(实验探究)”等课,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信息技术教师反思周记 第6篇

信息技术强调任务驱动式教学,为何不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索呢?这样不是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了吗?利用学校的电教软件资源,观看一些名师光盘演示教学,对我感触很深,在课堂上,这些名师强调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做,能很好的激起学生的积极性,整个课堂的气氛比较活跃。而我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注重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只注重学生能否跟着教师去一步步做,学生的兴趣无法激发出来。于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不断尝试,在磕磕碰碰中进步。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必须以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理论为指导,根据新的课程标准,探索适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教与学的新策略和新模式来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素质,尤其是其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教学实践中体会以下教学反思:

一、激发兴趣。在学习新知识之前,要尽可能把知识点介绍给学生,强调知识点的应用价值,做好新课导入工作,可采用生动形象的内容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或让学生动手玩个小游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把学生引入到新课学习上来。

二、疑问式讲解。在新课讲解过程中,不停地提出问题,不停地解决问题,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进行授课,逐步引导学生去探究,学生在带着疑问的情况下不断地解决问题,可以始终调动着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任务式练习。通过任务式练习,使他们能够巩固知识,掌握技能,形成能力。练习前把任务分配下去,要求他们在指定时间内完成一些简单的任务,学生带着任务进行练习就有目的性。练习任务要丰富多采,重点在旧知识的复习、新知识的应用。练习可以采用游戏练习、创新练习、自主练习等形式。

四、成果展示。成果展示是计算机课堂中的必备环节,它不仅是对本课新知识掌握程度的测试,也可以得到及时反馈,提高教学质量。学生都喜欢与同学进行比较,当他们较好地完成任务时都会有种成功的喜悦。此时,教师只要善加引导,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并能够及时进行表扬。在学生完成分配的任务后,教师要发现完成任务好的学生并加以表扬,作品予以展示。这样对于那些接受能力强的学生来说,他们就不会因为学习内容简单而显得上课不耐烦,反而会认真听教师上课,并出色完成作业,甚至当教师的小帮手。通过作品展示,对学生予以肯定,可以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实践中品尝成功的喜悦。

小学教师反思周记 第7篇

一周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英语教学交流会。教学经验丰富老师在英语教学方面的成绩和方法真是令人敬佩。作为一为英语教师,要有饱满的精神状态,用你的激情去感染学生、去带动学生;取长补短是每位成功人士的必备素质。因此多听课,多看优秀的教学视频是极有帮助的;传授知识要深入浅出,自己深入理解,然后用最简单易懂的语言教给学生,这非常需要功夫;要树立新课改的意识,切实贯彻自主、合作、探究学士,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成为真正的主人,教师当导演,学生唱主角,把学生推向课堂前台,推进素质教育;要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不说一句废话,句句针对教学目标;抓两头,促中间,实施分层教学。

听了优秀老师的一席话,我反思了一下自己的英语课,总觉得沉闷了些,于是我决定要尝试改变——让学生自己来讲!我试了几节课,效果还不错。课堂气氛很活跃,没有一个睡觉打瞌睡的,学生们都很兴奋,上来讲课的学生也很有小老师的风范。美中不足的就是给他们准备的时间比较短,讲的时候学生有些紧张,知识点基本用法都能讲到,但给出的例句较少,这说明学生语言运用能力还是不行,以后要多给他们时间准备,提高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上一篇:幼儿园大班上学期健康教案《想变勇敢吗》下一篇:如何进行政治集体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