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规划范文

2024-06-30

成都规划范文(精选9篇)

成都规划 第1篇

成都城市规划控制性规划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成都城市规划控制性规划》的内容,具体内容:城市规划对于我成都市的城市空间布局,会上明确提出——深入实施“立城优城”“统筹城乡”战略,加快推动城市空间由&ld...城市规划对于我成都市的城市空间布局,会上明确提出——深入实施“立城优城”“统筹城乡”战略,加快推动城市空间由“圈层式”向“组团式”转变,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本版是成都市高新区肖家河东片区至紫荆南路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公布版。(2005 年 9 月版)

二、本规划依据已批准的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及相关法规政策等制定,经规定程序批准执行。

三、本规划的公布是为了便于公众了解、参与、监督城市规划。

四、需进一步了解本区域控规详细信息,可到市规划管理局信息中心查询相关控规详细图则。

五、本规划公布信息与现有国土使用证所规定的土地使用性质不一致时,本规划所示土地用途应视为政府对该地区发展的引导。

六、成都市规划管理局有权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变化及公共利益需要不定期地对本公布版所涉及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控规程序进行调查,控规调整后的信息将不定期另外公布。

七、本版公布的规划内容以成都市规划管理局存档备查的相关控制性详细规划最新版本为准,尚未完成调整程序的信息按原控规信息表示。

八、根据国家有关保密规定,涉及保密内容不予公布。

九、本规划最终解释权属成都市规划管理局。

说明

本片区是以居注科研设计、商贸金融、行政办公、工业生产为主的城市综合功能片区。

本版未标示的居住用地配套服务设施按《成都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控规详细图则》等相关规范、图则执行。

本版所示用地性质根据《成都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有一定兼容性。

居住用地包括住宅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居住小区及以下级道路用地、居住小区及以下级绿地。

公共设施用地包括居住区及居住区级以上的行政、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以及科研设计等机构和设施的用地,不包括居住用地中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对外交通用地包括铁路、公路等城市对外交通运输及其附属设施等用地。

道路广场用地包括宽度 16 米以上的城市主次干道、已实施的宽度 16 米及 16 米以下的部分城市支路、广场和停车场用地。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包括独立占地的水厂、110kv 及以上变电站、配气站、公交首末站、污水处理厂、调压站、消防站等市政设施及其建筑物、构筑物和管理维修设施等用地。

绿地包括市级、区级和居住区级的公共绿地、生产防护绿地以及城市生态绿地。道路红线以外的市政管线穿越用地时保留的市政管线走廊用地属

于防护绿地。

技术管理规定(暂行)

总 则

为实现我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依据国家、四川省和成都市的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遵照《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成都市城市规划编制审批管理暂行办法》、《成都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成都市规划管理局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技术管理规定。

本规定适用于成都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中心城及外围区县(新都区、青白江区、龙泉驿区、双流县、温江区、郫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市域其它地区可参照执行。

本规定所称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控规),是指以经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各种专业及专项规划为依据,对建设用地的土地使用性质、使用强度、道路、工程管线和配套设施以及空间环境等作出的控制要求和规定。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任务:

(1)为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行政许可和执法管理提供依据。

(2)确定建设地区的发展标准、土地控制指标及有关配套设施要求,充分保障公共利益。

(3)深化和落实上层次城市规划的内容。

(4)作为下层次详细规划和设计编制的依据。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除应遵守本技术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及地方现

行的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技术标准的规定。

本技术管理规定的最终解释权属成都市规划管理局。

控规编制的形式及任务

控规的形式划分

控规编制划分为控规大纲图则和控规详细图则两种形式。

控规大纲图则的主要任务

根据已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和相关专业、专项规划,落实总体规划意图,确定建设用地的功能布局结构、强度分区,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的配套要求,主次干道的定位、定线,市政主次干管的定位、定线以及其它规划管理要求,为控规详细图则的编制和控规公布(公示)提供依据。

控规详细图则的主要任务

根据控规大纲图则,进一步深化和落实大纲图则内容,详细规定建设地块的各项控制指标和其它管理要求,确定城市各级道路及市政设施的控制和管理要求,为城市规划管理及土地管理提供依据,并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和建筑设计。

成都规划 第2篇

根据修编的成都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成都市快速轨道交通网由7条线路组成,线路总长度274.15km,其中地下线长度144.24km,地上线129.91km。1)1号线(大丰站~广都站)

1号线为南北方向主干线,北起大丰,沿人民北路北延线、人民北路、人民中路、人民南路、人民南路南延线及南都西路、孵化园北干道、外环高速敷设,经会展中心、科技园后,沿人民南路南延线南下,止于华阳镇广都街附近。1号线线路全长31.6km,设23座车站。其中地下线长约22.44km,地上线长约9.16km;高架车站5座,地下车站18座。

2)2号线(龙泉东站~石牛站)

2号线为东西方向主干线,2号线东起龙泉东,经龙泉镇西行,过东三环路后,穿过沙河,西至于石牛附近,线路全长为50.65km,设26座车站。其中,地下线长约为17.45km,地上线长约为33.2km;高架车站11座,地下车站15座。3)3号线(红星车站~板桥南站)

3号线为东北-西南向骨干线,东北起自规划红星车站附近,南止于板桥南站,线路全长为49.28km,设车站22座。其中,地下线长约15.59km,地上线长约33.69km;高架站11座、地下站11座。

4)4号线(温江站~西河站)

4号线为东西方向内部填充线,西起温江,东止于西河站,线路全长38.9km,设车站19座。其中,地下线长约20.21km,地上线长约为18.69km;高架车站8座,地下车站11座。

5)5号线(驷马桥站~江河站)

5号线为中心城西部南北方向的外部填充线,北起于3号线的驷马桥站,止于江河站,线路全长24.63km,设车站13座。其中,地下线长约17.9km,地上线长约6.73km;高架车站2座,地下车站11座。

6)6号线

(1)6号线主线(沙湾站~四河站)

6号线为中心城东部南北向的外部填充线,是南北向第二条辅助线,起于5号线的沙湾站,止于四河站,线路全长22.05km,设车站13座。其中,地下线长约

15.5km,地上线长约6.55km;高架车站2座,地下车站11座。

(2)6号线支线(琉璃场站~双流航空港站)

6号线支线为东西方向,连接规划行政中心和机场。东起于6号线琉璃场站,西止于双流航空港,线路全长为15.11km,设车站8座。其中,地下线长约5.52km,地上线长约为9.59km;高架车站4座,地下车站4座。

7)7号线(生态站~龙潭东站)

7号线为开口向北的U型辅助线,北起生态站,东止于龙潭东站,7号线线路全长41.93km,设车站22座。其中,地下线长约29.63km,地上线长约12.3km;高架车站5座,地下车站17座。

1号线 大丰镇<崇义桥>-大丰路口-建机厂-九里店-八里桥-红花堰-火车北站-人民北路-文武路-骡马市-天府广场-锦江宾馆-小天竺-省体育馆-倪家桥-桐梓林-火车南站-南三环-新益州-孵化园-世纪城-华阳迎宾路-正东街-华阳镇<广都街>

2号线 <石牛村车辆段>-郫县西-郫县东-红光镇-犀浦镇<高新西区>-银河路-土桥-茶店子客运站-黄忠小区-蜀汉路东-白果林-中医附院-通惠门-人民公园-天府广场-春熙路-东门大桥-牛王庙-牛市口-五福桥-沙河铺-大观立交-东洪大道-十洪大道-大面镇-龙泉广场-龙泉东站

3号线 新都<红星车站>-新都钟楼-三河场-天回镇-陆军总医院-动物园-驷马桥-高笋塘-李家沱-太升桥-红星路-春熙路-新南门-磨子桥-省体育馆-高升桥-武侯大道-晋吉路-武侯立交-金花镇-紫东街-双流广场-<板桥南车辆段>

4号线 温江<天府镇>-置信公园-涌泉东-花龙门-三圣寺-金沙车站-铁门坎-白果林-抚琴小区-长顺街-骡马市-红星路-武城大桥-玉双路-万年场-成洛路-槐树店-十陵镇-西河镇

5号线 驷马桥-火车北站-会展中心-沙湾-抚琴小区-中医附院-青羊宫-高升桥-永丰立交-神仙树-石羊场-大源小区-华阳镇<江安河>

6号线 沙湾-西北桥-人民北路-梁家巷-李家沱-建设路-玉双路-牛王庙-九眼桥-成仁路-金象花园-包江桥-中和新区-<四河车辆段>

6号线支线 包江桥-红星南-新益州-石羊场-石羊场客运站-白家镇-文星镇-双流机场

成都规划 第3篇

2010年国家住建部对全国351个城市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从2008~2010年间“有62%的城市发生过不同程度的内涝,积水深度超过0.5m的占74.6%,积水时间超过0.5h的占78.9%”[1]。不仅如此,“目前全国仍有340座城市(占总数的53%)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2]。2013年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3]23号),要求各地重视排水防涝问题。住建部也编制了《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要求各地着手编制防涝规划。在此背景下成都研究编制了城市排涝规划。为了准确判断找出城市排涝系统薄弱环节,该规划采用了排水系统与河网系统一体化模拟软件(XPSWMM)进行了模拟仿真。模拟过程收集整理了多年降雨量、城市下垫面、城市雨水管网、地形、河道集雨面和断面等大量数据,对成都已建成区划分了排水分区,并对已建成区排水分区进行了重现期评估,清理出风险点,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建成区排涝能力提升规划。

1 成都建成区防洪排涝能力现状及问题

成都建成已经有2000年的历史,在解放后城市发展迅速,目前成都常住人口一千四百余万人,名列副省级城市第一位,中国大陆城市第四位,总面积为598km2。在面积规模扩大的同时,成都市也不断完善了基础设施的建设。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了雨污分离的管网系统优化建设,其中雨水管网工程以防洪治涝为首要目标,采用重力流为主的雨水排放方式,根据成都市勘察测绘研究院提供的最新管探资料,中心城区现状雨水管道共2591km2。同时成都也开展了中小河道的建设,使成都市防洪排涝体系进一步完善。在成都市中心城区,现有的排水设施能保证在暴雨(24h内降雨量在50~99.9mm)时,城区在短时间内能迅速排出积水。但在特大暴雨(24h内降雨量在100~250mm)时,主城区部分低洼地带积水较为严重。

在2002年7月、201 1年“7、3特大暴雨”、2013年6月中旬出现的大范围雷雨天气,造成中心城区多处点位出现内涝。根据初步分析,雨水收集系统不完善、排水出口不畅、河渠管三级排放标准衔接不够等是内涝的主要原因。为了更准确发现现状存在的问题,研究采用了XPSWMM模拟软件进行排水系统水力模型构建,并基于模拟分析更准确的提出了规划策略。

2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研究主要分为四个步骤(见图1):①相关数据整理,对城市现状进行分析;②基于模拟软件完成城市排水分区、城市河道及流域特征分析;(③基于排水系统的仿真模拟对城市现状排水系统能力进行评估,并进一步完成城市内涝风险评估;(④结合以上分析完成城市排水防涝能力规划。

其中非常关键的环节在数据的整理、水力模型构建、分析和规划应用。

2.1 模拟软件

成都此次排水防涝规划选用了XPSWMM模拟软件,在排水能力评估、积水分析和风险评估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XPSWMM (Stormwater and Wastewater Management Model)是由澳大利亚XP Solutions研发的专业模型软件,能进行水文学、水力学及水质分析计算,排水系统与河网系统的耦合计算,以及一维和二维的耦合模拟,功能强大;同时与GIS、CAD等软件衔接便捷,应用广泛。

2.2 研究关键环节

(1)基本数据整理:具体包括降雨规律分析和下垫面解析。通过对气象数据和城市用地等信息的统计修正了径流系数、设计重现期等重要设计参数。同时对作为系统衔接的城市河道也进行了信息整理和排水能力分析。

(2)模型建立

模型主要包括雨水管网模型和河道概化模型。研究根据成都管网信息在GIS系统中划分了排水分区,并将相关数据导入XPSWMM构建了管网模型,并采用了实测降雨进行了模型率定。经检验合理的模型应用在排水能力评估、局限性诊断和城市内涝风险区域评估上。

河网模型建立的基础是河网的分布图和377个测量断面数据(其中2013年实测257个),也充分考虑了河道交汇、分布特征、断面突变等因素,河道交汇或突变处为模型计算节点。节点与节点之间采用“连接”即河段方式连接。概化后河网模型包括547个节点,596个河段。由于时间和经费关系,本河网模型忽略了桥梁等水工构造物的影响,对目前河道抵御风险的能力进行了评估,并为排水管网模型分析提供了水位边界条件。计划在后续项目中进一步加细河网模型。

(3)结合模拟结果分析完成相关规划

结合管网系统模拟判断出了城市内涝风险点,制定了雨水径流控制标准、城市内涝防治标准等规划标准,并对采取的工程措施效果进行了模拟评估,针对内涝风险区域更为科学的制定了应对措施。

3 模拟结果分析及优化规划方案

3.1 模拟结果

(1)内涝风险评估与区划

模型采用了100年一遇6h设计暴雨过程,根据管网模拟结果,规划研究制定了风险点划分原则:

①积水深度在20~30cm的划分为中风险点;

②积水深度在30cm以上的划分为高风险点。

结合模拟模型,研究统计出三环路内内涝风险点共计51个,其中高风险点42个,中风险点9个,其中一环路内19个,一环路~二环路16个,二环路~三环路16个。

(2)河道排涝能力

府河是成都市中心城区的主要河流,经过调整,府河水系共保留河流34条,其中一级支流12条,二级支流14条。根据河道实测断面建立了水力模型,通过模拟计算出了50年一遇洪水下河道的溢流点位置(见图3)。

以上结果显示:

(1)成都近年来实施的一系列河道和水利工程从根本上提高了成都中心城区河道抵御流域性大洪水的能力;

(2)市区周边不同区域河道防洪能力差异很大,对管网的影响也较明显。在旧城改造、河道整治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借助水力模型工具来分析河道整治后对区域防洪排涝和下游防洪排涝的影响,辅助工程决策。

3.2 优化改造建议

(1)分批对城市内涝风险进行整治改建

通过研究判断出的51个风险点,规划建议可通过城市更新、设施建设等环节逐步进行整治改建。具体内容包括管道整治和内河整治。

①管道整治:研究提出打通断头路雨水管道,加快雨水管网的连通来解决城市内涝问题。规划建议随着道路建设,完善建成区内未完成的雨水管网建设,并在部分低洼地点通过增设泵站、管网改造等途径优化。

②内河整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和国家《防洪标准》,通过实施拟定的新建堤防工程,使城市河道形成完整的防洪体系,达到相应的防洪标准,消除防洪标准内成都市中心城区可能发生的洪涝灾害。规划提出了针对四大水系的分期整治规划。

(2)成都城市雨水径流控制与资源化利用

目前国外很多国家已经普及的LID低影响开发理念已经日渐在我国推广开来,我国最新室外排水规范也已经明确要求引入相关概念进行设计。研究发现成都部分地区雨水管网不足以应对极端天气带来的短时暴雨,因此规划结合LID措施和不同的建设情况提出了相应政策和建设措施。

①政策措施

对于新建地块,政策上应考虑对开发商提出减少面源污染、降低径流系数、雨水再生利用等要求,作为地块出让的附加条件。应鼓励开发商采用生态排水方式,要求其按用地面积的一定比例设置调蓄池,限制其排入市政管网的雨水管道规模,地块建设须对雨洪风险以及开发强度进行评价,并且需报主管部门审批。并提出中水回用的要求,鼓励雨水资源在地块内进行循环利用。

对于成都市已建成区,改建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需要对全市进行综合径流系数评价,对于径流系数较高、内涝风险较大、面源污染严重的区域有针对性地提出工程措施,并且尽量利用河道、湖泊、景观水体等既有条件进行滞洪、蓄洪、排洪。改造工程中要求改造前径流系数不大于改造以前,鼓励改造过程中引入生态排水方式。

②工程措施

已建成地块由于土地出让等因素,只能通过政策鼓励开发商进行低影响设施建设,如绿色屋顶、雨水花园、雨水箱和雨水池等。通过对成都市现状条件的分析,认为可利用现有的市政公园建设调蓄池,由于成都大多数公园都建有水景,因此直接在其现有景观水池上进行改建,可操作性较强。调蓄池建成后,可以起到滞洪蓄洪、削峰调蓄的作用(见表1)。

研究同时建议利用现有湖泊进行滞洪调蓄,结合成都具体水系情况选择府河和清水河上游的安靖湖和金沙湖。这也是成都主城外围地区防洪主要来水。安靖湖和金沙湖可以在洪峰时起到调蓄的作用,对城市防洪安全有很大好处。安靖湖与金沙湖实施后,通过石堤堰与两路口分水闸对河道流量优化调度,可以减轻郊县地区和成都本地主城区的防洪压力。

3.3 研究思考

本次规划研究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城市管网、河道、气象等相关数据的收集整理。在编制规划的过程中,资料收集涉及水务、气象、规划等多个政府部门,前期收集过程耗时很长,并需要多次沟通。同时雨水管网等信息还存在部分数据错误和缺失的情况,因此应加强普查数据的采集与管理,确保数据系统性、完整性、准确性,为建立城市排水防涝的数字信息化管控平台创造条件。

借着此次规划编制,成都相关部门也自此开始逐步完善相关数据整理,并开始建设数据共享机制,逐步完善相关资料管理。

4 结语

本规划编制和研究严格依据了住建部提出的《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也是成都市第一次完成这类规划编制。整个研究过程对城市排水防涝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有利于城市更好应对雨洪灾害,并对雨水进行资源化利用。成都本次规划选择的XPSMWW模拟软件构建模型并进行模型分析应用,为科学合理的制定规划策略提供了较好的技术手段。

参考文献

[1]http://www.china.com.cn/news/env/2011-08/01/content_23115247.htm,2013.4.

野马产品规划成都车展首发 第4篇

在媒体日野马汽车新闻发布会,川汽首次向外界披露了全新产品规划,展现了其不俗的研发实力。根据本次发布的产品规划,2014年及2015年将是川汽大跨步发展的两年。2014年,川汽将迎来3款全新车型:战略型SUV—B60X、MPV车型M302以及F系列改款车型。2015年,B50、B62X两款紧凑型SUV的面世,将为川汽进一步占领细分市场,尤其是轿跑型SUV—B62X,将会完美彰显“品质川汽”这一特质。

国际顶级团队加盟

为了全面提升川汽产品品质,将“品质”打造为川汽野马的核心竞争力,川汽还与世界著名汽车设计公司韩国迪佩克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打造过一系列明星车型。本次战略合作,迪佩克公司将从车型外观设计、零部件设计、生产技术工艺设计等方面为川汽注入全新的理念。

根据本次发布的产品规划,2014年及2015年将是川汽大跨步发展的两年。2014年,川汽将迎来3款全新车型:战略型SUV—B60X、MPV车型M302以及F系列改款车型。2015年,B50、B62X两款紧凑型SUV的面世,将为川汽进一步占领细分市场,尤其是轿跑型SUV—B62X,将会完美彰显“品质川汽”这一特质。

成立于20世纪80年代的川汽,拥有30余年的造车历史。作为四川省唯一的民族汽车品牌,肩负着振兴四川汽车工业的重任。从首款车型F99奠定良好的市场基础,到F10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再到F12一举成为A0级SUV标杆产品,川汽野马一直在稳步发展。2014年,川汽新生产基地将会建成投产,推动川汽传统能源和新能源汽车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

野马女子车队点亮成都车展

女子车队亮相,将发布会推向了高潮,4名身着野马赛车服装的女子车队队员成为媒体手中镁光灯的焦点。据悉,这是国内首支由自主品牌整车制造厂组成的女子赛车队,在今后的各大赛车赛事中,这些巾帼英雄将代表川汽野马汽车一路驰骋,挑战被男子车手垄断的专业赛车舞台。

农业产业规划-(成都、重庆) 第5篇

农业产业规划
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依托龙头带动和促进科技进步,对农业和 农村经济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和企业化管理,形成贸工 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农村经济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农业结构 调整的重要环节,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农业竞争力的有力措施,是农业经营 体制的重大创新,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规划的内容包括:
农业产业基地建设规划 产业基地的现状与评价分析 产业基地发展思路与目标 农产品基地发展规划 农产品发展规划 农产品现状与评价分析 农产品发展规划思路与目标 农产品发展规划布局 农产品流通体系规划 农产品品牌推广策略 农产品品牌管理体系建设 农产品市场营销策略及推广方案 农业配套服务提升方案 配套服务体系问题诊断 配套服务体系建设方案 配套服务发展策略 农业产业招商引资资源性服务

[三顾咨询整理 51sangu]


成都工业1313发展规划 第6篇

发展战略

1个体系——构建“层次分明、优势突出、生态高效”的现代工业产业体系 3个层级——形成“突出发展、加快发展、优化发展”3个层级 13个产业——重点推进13个产业发展

●突出发展:电子信息、轨道交通、汽车、石化产业

●加快发展: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产业 ●优化发展:冶金、食品,建材、轻工产业

优化工业空间布局

成都将以产业为纽带,突破地域限制,推动区域联动发展,通过构建市、县、镇三级工业布局体系,形成“大园区承载大产业”、“小园区发展特色产业”的新格局。

市级层面

成都高新区:将突出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形成“一区多园”发展格局;

成都经开区:将统筹规划77平方公里区域,分步实施拓区,并以经开区为核心,推动龙泉驿区、青白江区、新都区和金堂县“一区四园”一体发展,着力打造汽车、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产业集聚区;

天府新区直管区:将积极发展总部经济,联动双流县、新津县等连片发展,打造工业总部、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集聚区。

区(市)县层面

指导编制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产城一体规划,完善园区和镇(乡)工业点产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

乡镇层面

结合城镇化发展需要,选择10-15个乡镇先行试点发展工业,利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存量用地,因地制宜地发展农副产品加工、手工等传统特色产业

重点产业

电子信息产业——将以构建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体系为核心,按照现代电子制造业、高端软件服务业和互联网产业3个方向,重点发展集成电路和电子器件、智能终端、网络通信、信息安全、智能家居等11个产业集群。在智能终端产业集群中,明确发展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和穿戴式产品等移动智能终端,以及电视、电脑、手机三屏互动终端产品。

汽车产业——在促进现有整车企业充分释放产能的同时,将大力引进市场前景好、附加值高的整车企业及新车型,不断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品档次。到

2017年,力争乘用车产量达到100万辆以上,整车平均单车价值提高到13万元以上。

航空航天产业——飞机整车制造成重点发展方向,通过研制生产销售喷气公务机,建立喷气公务机研发、制造、总装、销售、服务完整产业链,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构建以中高端无人机为重点满足军民和外贸等各方需求的产品体系,着重发展多个型号无人机,带动无人机产品系列的发展。

喷气公务机整机组装与研制——将联合中航工业集团公司与国外知名喷气公务机制造商合作,开展喷气公务机组装,逐步过渡到结构大部件和系统制造;联合中航工业与国外合作商共同研发适应市场需求的喷气公务机,开展公务机研发、设计、制造、总装、试飞、取证、交付和服务。

四川大学非公经济研究所所长李济琛教授:毫无疑问,13个产业中,大多数是新兴产业。这些产业规划,将促使整个成都经济发展的产业转型升级。其中,民营经济的机会最大,这13个领域,是民营经济的新方向。

成都鼎鑫员工职业生涯规划 第7篇

约翰·奈斯比特和帕特里夏·阿布迪恩曾在他们的著作《大趋势2000》指出的:“在90年代的全球性经济繁荣中,人力资源,无论是对公司还是对国家而言,都是富有竞争性的优势。在信息经济时代的全球经济竞争中,人力资源的质量和创新将成为一个分水岭或里程碑”。

“人的开发”前所未有的与企业或公司的战略性商业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由于技术进步是可持续的和无所不在的,于是情况渐渐成了这样:最大限度的成功只能通过人力资源方面的优势来取得。简单的说,这就意味着在一切都自动化之后,就不再有人拥有成功的利用自动化带来的优势的技巧和经验。此外,工作场所的胜任度越来越取决于与技术无关的技巧,比如说有效率的沟通技巧、团队协作、判断思维、对变化的反应能力,而这一切都只能来自得到充分开发的人力资源,通过有效的开发员工的职业潜能来取得公司的全面成功。

在这种背景下,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一个基本假设就是,企业有义务最大限度利用雇员的能力,并为每一位雇员都提供一个不断成长以及挖掘个人最大潜力和建立成功职业的机会。这种趋势得到强化的一个信号是,许多组织在越来越多地强调重视职业生涯规划和有效开发。本文希望通过对一家典型知识型成长企业对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践案例进行研究,来与读者一起探索这些问题。

背景陈述

成都鼎鑫技术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成都鼎鑫”)是一家成立于200x年底的股份公司,主要从事钢铁行业内工业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研究开发、工程设计、设备供货及施工安装“一条龙”总承包服务。它是由集团公司发起,整合了集团内分布于四地的钢铁自动化设计院的优良资源而设立的科技型股份制企业。

由于近两年钢铁市场异常火热,吸引了许多势力雄厚的企业投资兴建的钢铁工厂,公司的业务量一直非常饱满,其员工经常是超负荷工作,疲于应付各项工作任务;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和公司的长期发展,公司的人员规模也一直在扩大,单技术人员就从最初的60几人增加到了182人,公司的总人数也由100多人增加到了300多人。为了有效的解决急剧的业务膨胀和人员扩张给公司带来的诸多现实性和发展性问题,公司决定寻求外力。

企业与个人诊断

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本质就是基于企业价值基础上的个人价值实现,我们在操作的时候一般都要调查和诊断这两个重要因素:一是公司价值基础;二是个人价值追求。

针对公司价值基础,我们进行了组织环境与管理现状的诊断,以期发现公司价值追求和现实基础的差距。

针对个人价值追求,我们施行了职业发展调查与人才测评,以期发现个人的价值追求和现实素能的差距。

(一)组织环境与管理现状诊断(14个工作日):在对企业施行了常规的文件资料调研、关键人员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法之后,初步掌握了企业的基本特征:

1.公司具有技术型和知识型特性。除了生产线的工人以外,公司100%的员工具有本科及以上的学历;技术人员在公司中占据主导和核心的地位,所有职能部门的管理

学习

人员也都来自于技术骨干,用公司领导的话讲就是“不懂得技术怎么做管理啊!”,也由此看出,技术的权威在公司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力。

2.公司正处于战略探索和业务成长期。公司在200x年制定的经营目标是1亿元人民币,但是在年终时却完成了2个多亿的销售额;根据200x年的业绩完成情况制定了200x年3亿元的目标,但是截止项目开始的200x年8月份,销售额已经突破了4亿元,并且还有好多待签项目。这种迅猛的发展固然是件好事,但也使得公司对于自身能力和外部环境的审视具有了很大的不确定性,公司的发展战略及资源配置不知该往哪个方向投入或集中。

3.管理注重人性化和发展的滞后性。由于知识分子的特性,使得公司的管理非常开放,非常尊重人才和技术权威,从而使其对于人员的个性合理化的接受和予以保护,注重和谐与人性化的发展;同时,由于公司所有人员一直在忙于应对市场需求,而很少时间来系统地考虑管理和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始终想着“等业务不忙了,再好好抓一下管理”,这种等靠的心态也决定了公司管理的相对滞后性。

4.公司领导具有超前的意识和开放的心态;在管理体制的建设上,公司领导大胆并积极的引入了“平衡计分卡”的战略绩效考核体系和几近于上海薪酬水平的激励性薪酬体系,确立了“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企业利益与个人发展相辅相成”公司价值观。同时积极实践这一人才战略,不仅所有高级管理人员都在读各知名院校EMBA,而且鼓励全部员工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在平衡计分卡的考核指标里明确规定了个人的培训课时,不管参加何种培训,不论是否与公司业务相关,一律报销全部培训费用,可以说在人才的培养上下足了功夫。

5.公司的文化正处于整合的过程中;有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公司人员结构复杂,原有合并员工大都保持了原设计院的工作习惯和文化特征,彼此之间存在着潜在的而非表现化的矛盾和冲突;二是主流文化没有确立和形成,新进人员很难找到归属感,大都钻研技术,注重学习;三是管理的地区性限制;四是工程人员的服务现场性和流动性强,一方面工程技术人员长时间在项目工地现场对客户进行协调和服务,另外一方面是由于公司业务项目较多,工程技术人员在各项目间流动的频度较高,一人可能同时兼顾好几个项目经理,同时负责好几个项目,这样一方面增加了公司对于人员异地监管的难度,同时不利于企业文化的培养和形成。

6.人员有较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7.公司员工的工作压力非常大。一是来自行业内激烈的技术竞争;二是由于公司业务量增大个人的工作量长时间饱满,人员一直处于紧张忙碌状态;由于不能够寻求技术上的发展和突破,一味的输出造成了技术人员心理很强的压力感受,加上技术人员的培养周期较长,技术梯队难以在短时期内完成。

测评和评价中心

实施人才测评和评价中心,主要是基于职业生涯规划中的“能力-动机-个性”统一模型:即全面、深入测量个人的能力状况、动力状况和个性倾向,准确的探寻其事业的能力区域,愿望区域和适合区域,客观认识和调整三者达到统一状态,以达到“能做、想做和适合做”的高效统一境界。详见图一。

综合评价

员工能力评价:能力水平普遍较高,具有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人际技能普遍偏弱,尤其言语表达和沟通能力均表现不足。

员工动力评价:比较喜欢具有创新和挑战性的活动,对于自我成就期望和目标设置较低,缺乏积极进取的动力,相对更喜

学习

欢安稳,同时回避矛盾和挫折,缺乏积极决策的胆识和魄力;在组织内的表现更多的是一种本位意识和任务导向,具有很好的服从愿望,而积极影响和控制他人的愿望普遍较低。

员工的个性评价:有65%的员工性格偏内向型,在组织活动中更多的是关注自己的内心活动,风格较为独立;有75%的员工性格偏向直觉型,有很好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关注变化,对于现实的、具体问题关注不够,比较粗心;有80%的员工性格偏向理智型,注重通过理智的分析和逻辑推理解决问题,对待工作事务比较客观,但对于人际不敏感,较为忽

略他人的情绪感受不是太关注,刚性有余,柔性不足;有70%的员工性格偏向判断型,做事都有很强的条理性和计划性,遵从规范和程序,但处理变化的能力稍弱,灵活性和适应性不足。

员工的职业性向评价:绝大部分员工喜欢技术操作型和研究型的工作和活动,而对于社交和经营的兴趣不高,即对于组织的经营管理和人际交往活动都不感兴趣。

员工职业角色评价:职业角色是员工在团队中实际承担和认同的角色,而与职位的名称和高低无关。由图二可见,企业员工角色占据了主导,反映了团队的顺从和执行倾向;而资源调查员角色的缺乏,从而不能客观全面的审视自由实力,即对于自己有什么和没有什么的探知会比较缺乏,多数的员工都会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企业的实际状况,不够务实。

规划方案

我们项目组在进行方案的设计时,确立了个人、团队和组织三个层面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开发原则,并注重操作的实际性和步骤性。

个人层面

1.加强自我认知:客观审视自我,明晰自我发展的能力、动力和个性适合范围;

2.职业生涯规划和开发的系列培训,包括自我认知与管理的技巧;

3.寻找具体和细化的差距:知识、技能、个性、动力等方面。而差距主要包括:与现职岗位上要求的差距;与企业战略发展和创新变革发展的差距;与自我价值实现要求的差距等方面;

4.职业生涯规划:确定职业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和实施步骤;制定详细的工作目标和计划;月度评审办法和生涯规划合作伙伴,以相互监督和支持;制定个人培训计划,并向组织申请;

5.定期接受职业顾问的咨询和辅导。

团队层面

1.确定每个人在工作上的合作伙伴,组建互助小组;

2.建立内部研修制度:配合公司知识管理,确立企业内部技术方向的导师制度,以研修的方式进行人才培养;

3.确定内部讲师制度:加强关键员工的人际技能和沟通技能,同时促进公司的专业团队向纵深拓展;

4.加强小组研习活动:以专业和项目为单位组织定期和不定期的讨论活动,在问题的解

决中加强个人风格磨合和团队的形成;

5.修订现有培训管理规定,兼顾组织和个人发展需要,制定统一的有时效性的培训计划。

组织层面

1.成立职业生涯规划领导小组,由北森盛世职业顾问、公司高管和人力资源主管组成,负责全公司的职业生涯规划领导与指导,提供职业生涯规划的组织保证;

2.建设公司内部的信息网络平台:将四地办公系统通过网络集中,制定统一的信息发布标准和平台;

成都规划 第8篇

关键词:成都,城市绿地,特色

1 成都市绿地发展现状

1.1 成都市绿地分布现状

成都市绿地分布有如下特征: (1) 成都市地势平坦, 绿地分布为典型的圈层分布, 由中心城市向郊区发展。 (2) 成都有着发达的水系, 如重点景观河流锦江等, 绿地分布也沿水系分布。 (3) 整个城市绿地量大, 在市区集中在中、西部, 北部较少;郊区主要集中在风景区。因此成都整个的绿地分布并不均匀, 北部属于工业区, 环境需求量反而要多些。

1.2 人均绿地不足

以成都的发展水平, 相较于其它同级城市, 绿地总面积仍较少, 人均绿地面积远远低于其它城市。

1.3 分布不均衡

成都绿地分布的重要特点就是沿水系发展, 尤其大规模的绿地。就地域分布而言, 绿地分布有的空间密集, 有的甚至没有。比如青羊宫、文化公园本就相隔不远, 还与杜甫草堂——浣花溪——百花潭这3个占地广的绿地毗邻, 在市区北部却少有绿地。

1.4 对社区绿地没有统一完善的规划

成都旧城区的绿地很少甚至没有, 但新社区因为是由开发商自行规划, 就导致了社区间绿地混乱没有联系不成系统, 或者建筑用地占据绿地空间, 甚至社区停车场、其它经营项目或设施占据绿地空间。

1.5 设计无法体现城市文化特色

成都本就是一个历史悠久, 文化底蕴丰厚的城市。特色的绿地规划能为城市增添更多内涵和魅力, 吸引更多客源。作为一个旅游城市, 大同小异的绿地规划浪费资源更影响城市形象。灵岩山与世界文化遗产“青城天下幽”的都江堰——青城山一路之隔, 却都以自然风光作同质竞争, 这就注定了灵岩山景区的失败。

1.6 配置设施缺乏全面权衡

以休闲著称的成都, 绿地的主要光顾者除了游客, 更多的是老人, 但绿地上多有小孩休憩游玩设施, 却没有老年人的无障碍配置设施。因此在社区或城市绿地规划上, 应更多的为老年人提供适合的游戏或休闲方式。比如简单的锻炼、围棋、钓鱼等。从老年人的身体素质及可能出现的问题考量, 尽可能杜绝问题的发生。

另外, 在城市绿地中配置应尽可能多的考虑到残疾人士的使用方便和身体舒适, 比如便于轮椅上下的斜坡路面, 便于盲人或聋哑人的地图板或其他无障碍设施。

2 影响成都市绿地规划的因素

2.1 成都因其旅游资源集聚, 政府行为对成都绿地规划布局有着主动干预的影响与制约

自2008年开始, 成都市的绿地规划更新了很多内容和要求, 开始向生态绿地方向发展。在保护生态、完善城市休憩空间、承载基础设施的同时, 更担负着要展现城市文化风貌特色以及城市应急避难功能。2012年通过的《成都市绿地系统规划 (2012-2020) 》, 增加了对绿地系统防灾避险功能、中心城区绿地均衡布局、城市热岛效应演变趋势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等方面的主题研究。

2.2 城市经济发展及布局推动城市绿地分布

随着城市化推进, 成都城市范围的不断扩展, 成都绿地分布已经形成以中心城区为中心向远郊辐射的摊大饼趋势。区域的经济发展直接影响城市绿地的分布程度。如在成都一环路以内的春熙路、天府广场等寸土寸金的繁华地段, 完全没有大面积的公益性城市绿地分布, 仅有少量的小面积公园绿地。地段直接影响到绿地设施档次, 如城市标志性建筑的游客必经之处;地段也直接影响到绿地本身的规模和档次, 大规模的绿地多数分布在三环及三环以外。

区域经济的发展与绿地分布相辅相成, 尽管会有上述影响, 区域经济的发达也能给绿地建设提供资金技术等支持。以灵岩山和世界文化遗产“青城天下幽”的都江堰为例, 两者仅一路之隔, 除了在文化历史上的影响外, 更多的是绿地建设投入的影响。后者尽管前期投入较多, 但对本身的良好资源进行了更好的保护和利用, 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保护自然资源的同时, 也促进了都江堰市的城市建设, 吸引了更多游客。当地就更关注城市形象和居民生活环境, 形成良性循环。另外, 区域特色行业的发展也带动当地绿地建设。花卉、果园、农家乐等生态产业和休闲产业的结合, 满足居民休闲和生活需要, 给市民提供了更多的户外活动空间或项目,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大众文化, 优化城市结构。成都锦江三圣花乡, 主打的“幸福梅林”;200hm2的“江家菜地”改种植模式为体验模式等。这些结合特色产业而成的绿地休闲空间, 既容纳了更多休闲的人们, 又推动了当地产业的发展。

2.3城市人口分布规律制约城市绿地布局

成都市常住人口呈上升趋势。成华区是老工业区, 人口密集, 政府将工业区逐渐从成华区向外疏散, 在现有资源优势基础上, 以农耕养殖为主, 结合休闲绿地建设规划。最突出的当数12万km2的生态产业园区:展示鸟文化-水文化-竹文化-客家文化的北湖公园;提供花卉水果、休闲垂钓的新民梨园;挖掘蔬菜文化的龙潭寺等。这样一来, 既满足了人们休闲绿地需求, 又促进了经济增长和环境改善。

保证绿地规划的均衡分布, 是保证居民绿地休闲空间, 也是充分利用绿地休闲空间设施, 避免闲置浪费。所以, 认可分布规律总量等直接影响城市绿地分布与规划。

2.4 城市文化的柔性引导

“少不入川, 老不出蜀”, 一语道破成都的“休闲文化”。从川菜到川剧, 从泡茶馆到郊游, 无一不渗透着成都的特色休闲文化。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成都, 中心城区继承了历史的布局。凭借自身客源优势创造特色休闲绿地, 具有强烈休闲语文的人们和没有资源优势的乡村结合, 使得成都“农家乐”成功发展并全国推广。

茶馆文化是成都独特的文化, 由以往的路边大众茶馆, 到现在的城区改造后的精致茶楼, 人们与自然空间分离, 随着生态意识强化, 人们对“坝坝茶”的渴望更加热烈, 城市绿地中品茶就成了一脉相承的模式。所以沿河绿地休闲空间、公园街道都随处可见“坝坝茶馆”的踪迹。

成都节庆历史悠久形式多样, 也因此造就了各地绿地分布。都江堰放水节, 黄龙溪火把节, 新津梨花会, 龙泉国际桃花节, 天台山茶花节等等, 这些地方节庆活动使得远郊地域成为了著名的绿地空间, 城市绿地辐射范围也不断扩大。

2.5 城市居民休闲需求

人们生活中可自由支配的时间, 决定了其休闲绿地的选择。由主城区到青城山, 单程所需时间在1小时以上, 且因其面积大, 花费的游览时间就势必更长。而社区附近的绿地仅需10分钟左右, 是空闲时间不多的人们最佳选择。因而在城市绿地的规划上, 应互为远近交叉, 更好地利用城市绿地。

3 结语

城市绿地就必定离不开道路绿化, 以道路绿化为线, 把城市中见缝插针的绿化分布有机联系起来, 以点-线-面的有机模式分布。在对绿化树种的选择上可以通过对乔、灌、藤、花、草的合理比例搭配, 在美化环境同时提高城市生态效应。另外, 还可以更好地结合成都市的文化特色, 创新设计一些能充分展现成都特色文化的城市绿地, 增添更多城市魅力。

参考文献

[1]马菁.浅谈城市休闲空间设计[J].山西建筑, 2006 (8)

成都市周边农村交通现状及规划 第9篇

关键字:农村经济发展; 交通现状; 规划

中图分类号:TU982.29 文献标识码:A

农村公路,是指按照国家、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修建,并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验收合格的县道、乡道和村道。县道,是指连接县级人民政府所在地与所辖行政区域内主要乡(镇)人民政府所在地、主要旅游景点、主要商品生产和集散地的公路以及不属于国道和省道的县际间、连接国道和省道的重要公路。乡道,是指不属于县道以上的县级人民政府所在地通往所辖行政区域内乡(镇)的公路,乡(镇)际间、乡(镇)与外部连接的公路以及具有重要联网功能的乡(镇)通往行政村的公路。村道,是指不属于乡道以上的乡(镇)通往行政村、行政村之间以及行政村与外部连接的公路。

近几年来,农村地区社会经济得到了持续快速的发展,农村公路里程也随之有了显著增长,根据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的要求,到2010年基本实现全国所有可通公路的行政村通公路的目标。但是我国农村公路总体水平并不高,农村公路规划建设不合理,建设资金无保障,技术等级低,路况差等现状令人堪忧。尤其农村公路存在的交通安全问题不容乐观,县乡道路上的交通事故频发,严重危害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及农村群众的人身安全。

我认为农村建设首先要坚持“规划先行”,有了合理的规划才能够做到坚持因地制宜、统筹发展、科学发展。其次要严格按规划稳步施行,如果有了规划,却不能严格的按规划实施,那么规划也就成了墙上挂挂、纸上画画的“鬼话”了。所以,制定规划和按规划严格管理建设是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

在农村建设中,村庄规划与建设存在着几大问题:农村居民饮水安全是当前最突出的问题。排水、下水道和污水处理系统是农村社区型基础设施的软肋,也是埋藏在农村居住环境中的最大环境隐患问题。道路交通建设和管理不符合道路交通安全、畅通的国家标准,道路交通建设与村镇建设的不协调导致农村交通安全问题。家庭养殖业是农民增收的可靠来源,“人畜混杂”又是农民多支医疗费的祸根,甚至可能酿成城市和乡村大规模传染病。因此,农村“人畜混杂”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的公共安全问题。生活垃圾不科学的处理方式已经给农村和城市饮用水造成可持续发展问题,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能源结构日趋多样,农村建设存在消防、防洪和卫生免疫方面的协调问题,缺少村庄规划指导,所以我们要加强这些方面的工作,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

一、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现状

从成都市周边农村的情况来看,全市农村地区新建和公路建设也迎来了高速增长期。农村公路覆盖区域广、里程长、路段环境复杂的特点给全市农村公路的交通安全带来严峻形势。农村地区公路交通事故频发,从交通事故趋势看,虽然近几年农村公路交通事故呈现递减的趋势,但所占全市道路交通事故的比例却在上升,说明在全市道路交通事故逐年减少的良好形势下,农村公路交通安全跟不上全市道路安全的步伐,而成为一个新的突出问题,亟需引起广泛关注。

二、发展与环境问题

发展与环境保护、保护资源这一矛盾在农村建设中也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但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最好办法就是合理规划,统筹发展,所以,我认为发展与环境的必然矛盾只有通过合理规划来平衡和规避。经济学上有这么个理论:粗放型经济和用环境换效益的现象总是向经济较落后的地区蔓延。所以,农村相对于城市来说,用资源交换效益的现象尤为突出。

三、环境改善方法

在农村经济发展中,我们应该注重环境问题的解决。可以组织专门的保洁队伍,形成户聚、村收、镇运、县区集中处理垃圾的运行机制。从根本上保证了农村日常环境卫生和垃圾处理的机制,从运作机制上保证了农村环境彻底告别“脏乱差”的历史。建公厕,填露天粪坑,一批批村庄得到美化、亮化,渔农村绿化面积快速增加;美化旅游区村庄房屋墙体,拆除危房、违章房;村内路灯安装,部分村开展了生活污水治理,完成了十多个大规模猪场的污染治理工程,治理了河道。村庄整治工程使我市渔农村的道路交通水平也迅速提升。

四、农村公路绿化现状、问题及对策现状、问题

农村公路绿化实施混乱,整体性差。在村村通公路之后,不少农村非常重视公路绿化,然而公路两旁该如何绿化,该栽什么树种,又该如何管理,基本上是各村各自为战,缺乏一个统一的,科学的规划。同一条线路,今年绿化水杉,明年种植意杨,后年补植杜英,大后年再补香樟,不但树枝会向路面扩展,影响交通,而且夏天枝繁叶茂,影响视线,容易诱发交通事故。所以新建、改建的农村公路绿化工程应统一纳入工程建设,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所需资金纳入工程概算。我们根据“因地制宜,因路制宜,适地种树”的原则,采用“乔、灌、花、草”有机结合的方式进行,注重现状和自然情况的调查,进行路段绿化总体设计,使之具有目的性、整体性、稳定性和艺术性,充分满足公路绿化功能要求。

五、资金与规划问题

资金和规划是新农村建设中两个不可或缺的基础,要摆正它们之间的关系。农村建设的基础不仅仅是资金,还必须首先进行实地调查,制定一个合法、合理和贯彻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村庄规划。在村庄规划的指导下,才能统筹来自各政府部门的公共资金,才能保证有限的资金毫无浪费地、分批分期地用在最需要的地方,才能解决当前农村公共服务设施严重短缺的问题,才能消除那些涉及村民安全的各类隐患,才能保护农村居民点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

上一篇:电话销售经理有哪些岗位职责呢下一篇:论构建“四位一体”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