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十一五工作总结及十二五工作规划

2024-07-12

乡十一五工作总结及十二五工作规划(精选6篇)

乡十一五工作总结及十二五工作规划 第1篇

白泥乡十一五工作总结及十二五工作规划

(草案)

编制好“十二五”计划,对于实现我乡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县政府要求,结合我乡实际,经广泛征求意见,现规划如下:

“十一五”工作总结

“十一五”规划实施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在乡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解放思想、真抓实干、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围绕实现“特色产业名乡,生态经济强乡”的战略目标,加快推进思维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力打造平安、和谐、绿色白泥。到2010年,“十一五”规定确定的目标任务已全面完成。

五年来,乡党政领导精诚合作,理清思路,强化责任,立足创新,转变作风,全乡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到2010年底,全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514.57万元,年平均增长率21%;工业总产值2988万元,年平均增长率16%;财政收入2010年达33.8万元,年均增长率18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2448万元,年均增长率18.6%;粮食总 1 产达7326.12吨,年增长率15.3%;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518万元,年增长4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572元,年增长率16%。乡党委政府先后荣获“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省级科普示范基地”、“省级科技富民强县计划”、“市级科协先进单位”、“市级妇联先进单位”、“市级统计工作示范乡镇”,县2006——2007年“四好领导班子”、连续三年“县目标管理考核二等奖”、2006——2009年党建工作一等奖、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连续三年“计划生育工作二等奖”等称号,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计划总量增长预期目标,全乡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发展环境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经济协调持续发展。我乡始终突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发展不动摇。五年来,地区生产总值从2005年的3067万元,提高到2010年的7514.57万元,年均增长21%;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5年的1475元,提高到2010年的3572元,年均增长16%;地方财政收入从2005年的2万元,提高到2010年的33.8万元,年均增长182%;招商引资从2005年的0万元,提高到2010年的1070万元,年均增长46%。连续三年完成县下达的偿债工作任务,2008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工业经济目标考核三等奖”(实现历史性突破)。

基础设施得到改善。一是争取项目资金1520万元建设赤水河环线公路;建成村级标准泥结碎石路28公里,改造 2 村社公路50公里;硬化通乡水泥路6.2公里、硬化场镇1.5公里。二是争取项目资金和筹措50万元,改造和新建白泥场镇供水站和菜板场镇供水站;筹措资金40万元,整治大堰30公里;争取和筹措资金40万元,解决旱山村4000人基本饮用水问题。三是争取和筹措资金200多万元,对境内20多千米低压线路进行改造;补助资金更换群众用电便压器6台;争取和筹措资金10万元,解决历史以来未通电农户60多户。四是争取资金200万元,大力发展光纤通讯、程控交换、光纤电视等现代化事业,普及率达50%以上。五是投入资金20多万元新建便民服务中心1个,建筑面积140平方米;建立便民服务代办点4个。

社会事业整体推进。一是争取资金40多万元,自筹资金23万元修建容纳45人的敬老院,解决“五保”老人老有所养问题;五年来发放资金300余万元解决农村低保户共5930人次;补助群众“九房”建设304户,补助资金150余万元,农户自筹资金900多万元;累计发放春荒、冬令款40多万元;城镇低保做到应保尽保,累计解决480人次,发放资金100余万元;发放资金134万元解决农村“五保”745人次的生活困难问题。二是五年中,投入资金68万元修建菜板小学教学楼;投入资金36万元改善3所村小教学设施;投入资金140余万元落实“两免一补”政策。三是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强化重大传染病预防和监控,提高处理突发 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推行新农合、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工作。推行新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参合人数达到93%,累计报销330余万元。争取国债项目80万元,自筹资金55万元修建住院大楼、添置办公设备等;争取扩大内需资金17万元,自筹资金140万元建设村卫生站1个和13个村卫生站增添设备。四是围绕稳定低生育水平,以改善人口结构为核心,全面提升计划生育工作水平。投放资金20多万元对计生服务站基础设施和网络管理进行建设。全乡符合政策生育率达100%,人口自然增长率稳控在4.86‰,综合节育率85.13%,节育服务及时率100%,三查率98%。五是扶贫开发取得新成就。共计解决7100多人次农村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改善3600人次农村低收入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争取扶贫新村项目3个,投入资金300余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农户建房、饮用水、技能培训等;争取“以工代赈”项目100多万元用基础设施改造,实施易地移民搬迁农户53户。六是劳动保障工作稳步推进,落实社会保险政策,机关、企事业单位参保率达100%。七是开展各种有益的体育活动,掀起全民健身的热潮,满足和丰富人民群众生活,繁荣农村文化事业,建好农村文化阵地,成立老年协会,营造一个充满活力,充满学习,充满和谐氛围的农村文化阵地。

环境治理取得突破。我乡一直把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作为统筹城乡发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建 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十一五”期间,我乡大力实施“三清”、“四改”、“五通”工程,切实抓好“七进”活动和“五乱”治理。通过实施“211”示范工程,努力打造城乡风貌和人居环境,农村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重大变化,农民群众用自己的双手美化了家园。

“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线,努力把白泥打造成“文明、和谐、富裕、生态”的现代新型乡镇。

二、发展思路

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特色产业名乡,生态经济强乡”为发展战略目标,紧紧围绕“一镇、两村、三线、五园”的发展思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为动力,以推进现代农业产业为主导,以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充分发挥产业优势、生态优势、特色优势,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强化安全维稳工作,切实增强“创新意识,争先意识,开放意识”,努力在继续解放思想上迈出新步伐,在坚持改革开放上实现新突破,在推 动科学发展取得新进展,全面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努力把白泥打造成为“生态、和谐、卫生、健康”的典范乡镇。

三、奋斗目标

今后五年,我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体经济指标为:----地区生产总值每年递增20%以上----财政收入每年递增30%以上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每年递增2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递增15%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

----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发展我乡各项社会事业。

经济总量进一步扩大,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到2015年,全乡农业总产值达到1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1亿元,财政收入达到100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以上。

四、“十二五”发展基本措施

围绕上述思路、奋斗目标,今后五年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打造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

以“特色引领,效益优先;成片推进,规模发展;组织运作,市场经营”为原则,充分发挥本乡丰富的农业资源优势,不断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着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思路布局,重点加快“五园”(白泥村——蔺州三台土鸡养殖示范园,顺河村——无公害水果基地示范园,沙坝村——无公害蔬菜基地示范园,菜板村——水产养殖示范园,全乡——返乡民工创业园)建设步伐。

——蔺州三台土鸡养殖示范园。利用本乡生态优势,以大菜公路(大田坳口至菜板)、白金公路(白泥至金星的沙坝村段)沿线为主,以人口村庄相对集中和放养场地宽的白泥村、顺河村、沙坝村为重点,形成蔺州三台土鸡生态养殖示范基地。到2015年,以蔺州三台土鸡开发有限公司为龙头,建成蔺州三台土鸡种鸡培育基地和专用饲料加工厂,培育专业养殖大户20户,核心养殖示范户500户,年出栏土鸡产量达80万只,土鸡蛋达400吨,年出栏土鸡苗100万只,培育种鸡10000只以上。

——无公害水果基地示范园。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和独特气候条件,把发展天然无公害脆红李产业作为强乡富民的一项产业来抓,通过采取政策推动促发展、典型带动促规模、科技拉动促增收、协会促动促服务等“四动战略”,使产业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将大沟头到菜板村、文光小学到沙杠公路两边这些最适宜栽种水果的坡地都种植上脆红李;在其他荒山、高山和偏远地区鼓励农户种植脆红李,使之成为退耕还林、生态观光和经济达到多赢的示范区。到2015年,投 资20余万元,培育优质脆红李树苗,种植脆红李1500亩以上,改良人生李1000亩,鲜李年产量达500万公斤以上。

——无公害蔬菜基地示范园。根据沙坝村区位和地理优势,沙坝村距观文、大村和石宝等乡镇较近,目前观文、大村和石宝的煤矿都正在兴建当中,这几大煤矿员工均是万人以上,并且沙坝村平均海拔在800米左右,地势平坦而肥沃,光照充裕最适于种植海椒、黄瓜、茄子、南瓜、番茄、大蒜、洋芋、红苕、绿豆、莲花白等各类蔬菜,尤其是农民广泛种植的海椒又辣又香,是古蔺麻辣鸡的首选原料。到2015年,以专业合作社为助推器,新建600亩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新建种植大棚750个。

——无公害水产养殖示范园。根据菜板村天然的地理优势,与贵州省仁怀市接壤,属赤水河畔山谷地形,气候较为温和,日照充足,四季分明,雨量充沛。著名的零污染赤水河的支流菜板河蜿蜒流经此地,水质好适宜养殖多种鱼类。菜板坝拥有大面积相对平整的稻田,具备开发无污染无公害生态养殖的理想条件。重点抓好“赤水河鱼”养殖示范基地建设。到2015年,完善相关养殖基础设施建设,养殖规模达400亩以上,创立并唱响“赤水河鱼”品牌。

——返乡民工创业园。在逐步实施以上四个“园区”的基础上,加大回引招商力度,通过改善生产条件和提供优惠 8 政策,鼓励外出务工成功人士回乡创业,在全乡范围内逐步打造返乡民工创业园。

(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体系

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确保产业发展快速推进。全面加强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以“三线”(白泥——金星、白泥——椒园、赤水河环线公路)为主,逐步推进乡、村、社公路的升级改造;以观文水库项目建设为契机,加快辖区内水利工程建设步伐;利用白泥河、菜板河的水资源,加大水电开发力度;配合县上的信息网络建设,进一步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为跨越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奋力突破交通瓶颈。完成“白金”公路的21公里油路改造工程,硬化赤水河环线公路17公里,打通白泥至椒园(胡二沟段)的连接路,争取农村公路通畅工程、通达工程、扶贫新村项目、以工代赈项目等全面完成通村公路硬化和升级,打通农村断头路50公里。

——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重点以观文中小型水库工程建设为中心,因地制宜地建设塘、池、堰、库、窖等各类小型水利工程,解决“旱山村”人畜饮水及灌溉困难问题。以群众投劳为主,国家补助为辅,维修、硬化全乡14口山坪塘和8条大堰,确保蓄水保水能力,解决旱灾经农业带来的损失。——加快水电开发力度。加快白泥河、菜板河的水电开发力度,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使白泥河梯级水电开发取得新进展,建成两河口电站,对卢塘坝、顺河电站进行升级改造,加大投入,改造老旧线路和输变电设备,增强电力保障能力,切实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

——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全力配合县级有关部门,完善信息基础网络建设,着力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加快建设光纤接入网,光缆直通行政村,加快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社会的信息化水平。

(三)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十二五”期间,我乡被县上列为全县重点打造的“五大新农村示范片”之一,即:“观文——白泥畜牧产业示范片”。按照“统一规划、布局合理、规模适度、集中有序”的原则和“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结合“一镇”、“两村”(白泥场镇、顺河村、沙坝村)建设,重点打造白泥、顺河、沙坝三个村,加强农村道路、饮水、电力和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发展,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开展村庄治理,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快改厨、改水、改厕和改圈工程建设,加大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力度,大力推广应用农村用户沼气,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加强村级民主政治建设。到2015年,基本实现环境优美、产业有支 撑、生活全面小康、民风民俗文明、自我管理有序的良好发展格局。

(四)加快社会事业建设步伐

坚持以人为本,加快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增加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着力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白泥。

——开展科教兴乡。进一步推进“两全普九”,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100%。加强白泥中心校、菜板小学等寄宿制学校建设和中心幼儿园建设。强化农民培训教育基地建设,拓宽农民培训经费渠道,着力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培养新型农民。加大科技推广力度,着力提高科技创新力度,为乡域经济跨越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完善医疗卫生体系。加快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着力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强化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以提高乡村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的重点,完善公共卫生网络;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进一步降低各类传染病发病率;健全妇幼保健服务网络,完善计划免疫工作机制;广泛开展疾病预防、保健知识宣传,普及基本卫生知识。逐步完善三级医疗服务体系,实现群众小病不出村,中病不出乡。

——统筹人口发展。在稳定低生育水平基础上,着力提高人口素质。“十二五”期间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继续完善计划生育服务体系,提升服务水平。大力普 11 及优生优育知识,加强婚前医学检查、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等服务,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以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为目标,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险体系,加快扩大基本社会保险覆盖面,大力发展民政福利事业,切实保障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和就学、就医等权利。

——健全民主法制。改进和完善政府决策制度,规范行政决策程序。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大力推进村民自治,广泛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开展基层民主实践,依法直接行使各项民主权利。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未来五年是我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刻,我们要坚持发展的眼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富民强乡为主导思想,破满破难,开拓创新,为开创发展充满活力、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富裕安康的“生态、和谐、卫生、健康”白泥而努力奋斗!

二0一0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乡十一五工作总结及十二五工作规划 第2篇

《落雁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经乡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后,已实施五年。五年来,落雁乡人民政府在县委、政府和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乡人大的有力监督下,在县级有关部门的帮助和支持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落雁乡第七次党代会确定的“建设农特产品基地,打造绿色生态旅游”的定位目标和“夯实基础设施,培育优势产业,开发生态旅游,发展社会事业,建设新型农村,构建和谐落雁”的发展思路,组织和动员各方面力量,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真抓实干、扎实工作,实现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良好局面。一、十一五期间工作回顾

(一)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五年来,落雁乡人民政府切实把加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突出任务来抓,以市场为导向,以科学为手段,以加快新农村建设为重点,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2010年,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预计达到6498万元,比

完成了天星村人畜饮水工程,建成了落雁村后沟、雪旦坡、三合头等人饮工程和天星村对口溪、塘坊等水窖项目,解决了6284人的饮水困难。今年又启动了保隆村肖家坪片区1250人的管道引水工程和共和村3800多人的人畜饮水工程。

二是交通进一步改善。争取资金加强对县乡公路落雁段17公里的维护和管理,保持了畅通。争取资金170万元,改造落雁至天星公路。2007年筹资240万元动工修建的14公里撒桦公路,因缩短县乡里程10公里,纳入了通乡油路建设项目,今年11月1日已全面完成征地拆迁工作全线动工。通过一事一议筹资268万元,新修村组公路10条31.7公里,复通村组公路35公里,全乡通路78条,总里程216.7公里,实现了85%的村民小组通公路。

三是农网改造工程实施力度加大。加大农网改造工程的实施,共完成31个台区,123个村民小组,3103户,占总农户的56%,正稳步推进龙塘村农网改造。35千伏变电站建设全面竣工投入使用,提高了供电质量。

四是公共基础设施得到明显加强。硬化集镇街面和桦槁坪街面6500平方米;建成了移动、联通大小机站7个;开通了县城到落雁集镇的闭路电视和宽带网,在五个村安装了20座“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乡计生服务站、乡政府办公楼、五个村委会建设全面竣工投入使用。

(三)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展到1000亩,2009年发展到2018亩。今年,乡人民政府在落雁村、共和村、龙塘村水源充足的片区搞好规划,把稻田养鱼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措施抓好抓实。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注重搞好现场测产发动群众,支持县城个体户开办鱼庄解决销售问题,结合实际拟定实施方案、技术要点解决技术困难,实地考察把好种苗关。通过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全乡发展稻田养鱼3016亩,覆盖3村79个村民小组711户农户,其中:用水泥加高加固田埂的精品示范样板1234亩,用木桩和泥土加高加固田埂的1782亩。投入鱼苗款26万元,发放鱼苗12500斤185万尾。目前,发展的稻田鱼有的已经出售,亩可实现纯收入1200元以上,预计明年全部出售后能实现产值600万元。

三是乌鸡产业。自2006年10月,盐津县万成养鸡专业合作社在我乡成立以来,乡人民政府利用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生态优势,紧紧依托万成养鸡专业合作社及其孵化场,确定了以孵化场为核心、以专业合作社为载体、以小群饲养为基础的乌鸡产业发展模式,由专业合作社与农户签订定单合同,负责提供技术服务,回收成品鸡。五年来,共发放乌鸡苗42.3万只,乌鸡年存栏13万只,年出栏10万只,年产值400万元以上。商品乌鸡远销省内外西双版纳和四川宜宾等地,乌鸡苗深受养殖户喜爱,供不应求,需订单生产。同时,合作社不断壮大, 发展了15个分社,拥有社员1300多

实现产值100万元。

在稻田养鱼、乌鸡养殖、中药材种植和林果产业初具规模的同时,乡党委政府还积极实施“一村一品”的发展要求,茶叶、魔芋、竹子、大蒜、本地小花生、蔬菜等产业也在逐步发展壮大,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此外,还将以正在实施的大龙塘新农村示范点带动全乡旅游事业的发展。

(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教育事业全面推进。继续抓好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2006年来,排除危房4084 m2,新建校舍4640.84 m2。新建了保隆小学、村赵家沟小学、火石小学、共和小学、青岗小学。启动了天星小学、中心校综合楼建设。投资395.6万元新建了占地面积17440 m2的落雁中学。投资11万元硬化了中学至集镇170米道路。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在免除学生学杂费和对家庭贫困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的同时,对中学和寄宿制学校贫困学生补助生活费8307人次291.38万元,有效控制了学生辍学。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教育教学质量不断增强。全乡有中小学专任教师237人,配备率100%,代课教师从2005的105人减少到现在的23人。2006年“普九”攻坚工作顺利通过省、市、县的评估验收,完成指标:适龄儿童入学率98.9%,适龄少年初中阶段入学率95.1%,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72%,在校小学生年辍学率1.3%,在校初中生年辍学率2.9%。今

600个贫困人口的住房问题,实现了“搬得来、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二是整合资金112万元,在保隆村肖家坪完成了庄子村民小组异地安臵点建设。三是投资300万元完成了20个自然村整村推进项目,今年又在落雁村的老母田、蒲草塘、曾家坡、跳蹬子和共和村的吴家坝及龙塘村的陶家山启动了六个自然村整村推进项目,计划投入资金85万元。四是完成了新标准扶贫人口调查,全乡有人均纯收入低于1196元的贫困人口9686人,占总人口的37.1%,为今后扶贫项目的落实奠定了基础。五是建成农村民居地震安居工程296户(其中:加固190户,重建106户),专项安居工程205户,地震灾害民房恢复重建96户,雪凌灾害民房恢复重建56户。六是投资65万元,实施龙塘村小茶园易地扶贫项目,建成安居房26套,配套解决了水电路问题。七是投入资金43万元,完成龙塘村大龙塘自然村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共改造房屋61户,硬化户间道530米,修建村组公路3500米。

——卫生工作稳步开展。五年来,降消项目、新法接生、妇幼保健、防疫等工作稳步推进,提高了人们的健康水平。安装防氟炉3000户,有效控制了地氟病的蔓延。投资96万元新建了落雁慈心医院,建筑面积808.9平方米。稳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建村级卫生室6个,参合率从2006年的85%提高到2010年的95%,自2007年1月1日正式启动以来,共减免了住院费、门诊费 217357人次241.69万元,元,农村低保款226.78万元,发放救灾衣物650袋,救济棉被146床。三是认真做好农村民房火灾保险工作,向发生农村民房火灾的11户农户兑现补助资金和救灾款3.74万元。并在全乡实施全农户参保计划,至今年底,全乡已有6278户参与了2011火灾保险,参保率90.99%。

(六)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成效

——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按照创建“三个点、两条线、整体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思路,加大各项精神文明的创建工作力度,五年来创建了县级文明单位8个,文明村寨32个,安全文明小区39个,星级文明户4200户,挂牌1800户,“八个一”工程120户,“六个一”工程200户,平安家庭户挂牌116户;充分发挥乡人大主席团及县乡人大代表的民主监督作用,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提高了科学、民主决策的能力。

——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成效。全面开展 “平安落雁”创建活动,2006年通过了市级验收,2007年通过省平安创建检查验收组验收。一是认真做好“五五”普法学习宣传工作,加大了《宪法》、《行政许可法》、《食品安全法》、《物权法》、《节约能源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力度,认真宣传贯彻责任政府及阳光政府两个“四项制度”,增强了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意识,推进了行政执法工作进程。二是始终坚持严打方针,社会治安根本好转。2006年来依法查处违法犯

1把安全生产事故降到了最低程度。二、五年来的基本做法和主要经验

乡人民政府承担着领导全乡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重任,为了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切实把各项工作做好,努力把全乡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回顾五年来的工作,我们的基本做法是:

(一)加强调研,发挥优势,进一步明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为了全面掌握情况,更好地履行工作职责,根据分工和工作特点,积极深入各村、各单位和农户开展调查研究,进一步认识乡情,把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和本乡实际相结合,逐步调整完善了我乡的定位目标和工作思路,最终确定了 “建设农特产品基地,打造绿色生态旅游”的定位目标和“夯实基础设施,培育优势产业,开发生态旅游,发展社会事业,建设新型农村,构建和谐落雁”的工作思路。

(二)突出重点,狠抓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

在实际工作中,坚持把握“轻、重、缓、急”,突出重点,找准着力点,稳步推进各项工作,主要突出了以下四个重点:一是切实抓好“三农”问题,强化农业基础地位,重点是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问题;二是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力度;三是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四是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3三是加强勤政廉政建设。党风廉政建设是关系到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重大政治问题,我们始终牢记“两个务必”,严格各项纪律。一是坚持实事求是严禁弄虚作假,努力养成办实事,重实绩的良好风气;二是坚持完善财经制度,严格财政管理,严禁奢侈浪费,厉行节约;三是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抓好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增强政府服务职能,努力把政府建设成公正、公平、高效、廉洁的实干型、服务型政府。

(五)取得的成功经验

五年来,我们的工作之所以取得良好成效,经济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值得认真总结。一是坚持“精诚团结,求真务实,励精图治”的精神,建设一支团结务实的能干事、干实事的干部队伍;二是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作为执政兴乡的第一要务,切实加强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及时研究解决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三是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记“两个务必”,统筹兼顾,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四是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的重大决策和重要工作部署,狠抓工作落实,确保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五是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勇于正视困难和问题,不回避矛盾,积极研究新情况,探索新思路,寻找新办法,解决新问题,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六是强化学习,培养干部的大局观念和民本观念,提高干部履职能力;七是坚持

5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落雁乡第七次党代会制定的奋斗目标,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把发展作为执政兴乡的第一要务,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创造性地抓好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一)指导思想及发展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县委制定的“六句话”工作思路,“三句话”战略定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紧紧围绕“建设农特产品基地,打造绿色生态旅游”的定位目标,严格依照“夯实基础设施,培育优势产业,开发生态旅游,发展社会事业,建设新型农村,构建和谐落雁”的发展思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抢抓机遇,全面推进落雁经济、社会事业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二)发展的战略重点

——以夯实基础设施为重点,推进发展环境改善。努力突破以交通为重点的“瓶颈”制约,加强交通网络建设,加快农田水利、电力、卫生、教育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新建一批交通、水利、教育工程,加快小集镇、旅游和社会

7作,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进程

1.重发展、强实干、抓落实,努力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涵盖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我们必须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坚持重发展、强实干、抓落实,不做表面文章,不搞形象工程,全面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农民增收。一是要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紧紧抓住农村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努力实现农民增收;二是要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培植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形成农业产业发展新格局;三是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教育,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积极支持和鼓励一部分有资金、有经验、懂管理、会经营的外出务工人员和学员回乡发展,用新思想、新技术、新理念谋划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四是理顺农村政权、财权和事权关系,加强村级政权建设,提高班子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勤政为民;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形成公开、透明、民主的农村财务管理制度;五是要认真开展各种文明创建活动和文化娱乐活动,大力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全面发展农村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和社会保障事业,营造良好和谐的新环境;六是开展平安村组创建活动,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构建平安村组。

9认真实施好各项工程,切实保护生态;严肃查处毁林开荒、乱砍滥伐、偷砍盗伐等行为;切实抓好森林防火和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杜绝森林火灾,保护野生动物;加大沼气池建设力度,充分发挥沼气池、沼气灶的作用;加大对天星天生桥、保隆凉风洞、龙塘村大龙塘、舍身岩等旅游景点的开发工作力度,打造绿色生态旅游。

4.狠抓扶贫攻坚,推进致富奔小康进程

一是在水利、交通、集镇等基础设施建设中,要积极争取上级作为扶贫项目来实施;二是加大产业扶贫工作力度,进一步完善挂钩扶贫、包户扶贫工作,变输血扶贫为造血扶贫,扶贫先扶志,扶持困难户自强、自立、自尊,主动发展生产,搞活经济,增加收入,推进扶贫工作进程。

5.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培育优势产业

我们要利用自然优势和资源优势,按照市场需求,合理配臵资源和培育壮大产业,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市场优势。一是重点抓好以生猪、稻田养鱼、乌骨鸡为主的养殖业。新发展良种母猪3000头以上,生猪1.2万头。力争稻田养鱼面积扩大到6000亩。建立乌骨鸡保种选育群基地10000只,养殖乌鸡规模20万只。二是要大力发展以中药材、茶叶、林果为主的种植业。着力建设“云药之乡”基地,力争中药材种植面积突破10000亩。管护好落雁村桦槁坪1000亩优质茶园,改造低产茶园5000亩,加大茶园管理力度,1进程;切实抓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加大民事纠纷调解工作力度,把矛盾处理在萌芽状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强化监管,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加强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领导,增强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努力把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7.高度重视社会事业发展,提高群众生产生活水平(1)切实加强教育管理,努力实施科教兴乡战略。一是认真抓好教育“五个一”工程建设,加大校园和周边环境整治工作力度,维护教育的良好秩序,加强教育内部管理,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巩固已取得的“两基”成果;二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三是切实抓好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改善办学条件。

(2)切实抓好卫生工作。一是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二是继续抓好传染病的防治工作,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三是抓好卫生院的制度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四是认真抓好妇幼保健和防疫工作。

回眸“十一五”展望“十二五” 第3篇

一、“十一五”散装水泥取得的成就

1. 散装水泥总量大幅度提升, 技术装备综合配套能力显著增强

“十一五”期间, 市散办坚持“限制袋装, 鼓励散装”的散装水泥政策导向。“十一五”末累计发展散装水泥858.29万吨、推广应用预拌混凝土1017.11万立方米。比“十五”期间分别净增738.01万吨、905.44万立方米, 增长率分别为613.58%、810.82%。

全市散装水泥综合配套能力由“十五”末的43万吨, 提高到350万吨, 综合配套能力增幅644.19%。“十一五”末, 全市可投入使用散装水泥流动罐122个、专用汽车42辆、混凝土搅拌运输车320辆、混凝土泵车66辆, 实现了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的装、卸、计量自动化。

2. 节能减排社会综合效益显著

“十一五”期间, 连云港市完成散装水泥供应量为858.29万吨, 完成预拌混凝土使用量为1017.11万立方米, 按照国家有关节能标准核算相当于节约优质木材283 235.70立方米, 节约标煤66 946.62吨、电6179.69万度, 减少粉尘排放422 278.68吨、二氧化硫排放1622.17万吨;二氧化碳排放520 982.03吨, 实现综合经济效益1.17亿元。

3. 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征管规范化运行

“十一五”以来, 强化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征管工作, 重点分析征收资金来源, 注重于相关企业的跟踪联系, 搭建服务平台, 及时提供专项资金管理咨询和征收法规宣传辅导, 积极推进专项资金的规范化运行。“十一五”末, 本市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征收完成计划148.82%。

一是加强重点征收资金来源分析。加强水泥生产、建筑、施工单位的动态跟踪监控管理, 掌握重点单位生产、建设、施工情况、县建设项目开工情况以及专项资金应征增减变化, 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强征管, 切实掌握组织征报主动权。

二是加强专项资金征收联动分析。在做好内部征收, 专项征收评估, 会计等部门联合对影响专项资金征收因素进行分析的同时, 加强行政中心、城乡建设局及征管办等相关部门的业务联系。进行数据比对, 做到以分析促管理, 加强建设项目开工情况与征收比对;发票比对, 及时掌握存在的异常, 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三是强化信息采集。注重于相关企业的跟踪联系, 加强专项资金精细化征管工作, 及时与行政中心、建设局、征管办等单位和部门加强联系沟通和落实。利用大集中数据管理平台对应征收单位的发票情况与应交纳情况进行比对分析。对有疑的重点关注, 强化征入源头控管。

四是强化服务理念在征管中的保障作用。搭建跟踪服务平台, 实行征收管理、服务“双线跟踪”, 为行政相对人 (单位) 及时提供散装水泥专项资金管理咨询和散装水泥征收法规宣传辅导。帮助行政相对人 (单位) 解决交纳时存在的问题, 充分落实提高服务的快速性和准确性, 为做好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征管跟踪打下良好的基础。

⒋ 构建农村发散物流体系

“十一五”期间, 连云港市散办把农村发展散装水泥工作的重点放在建立农村散装水泥配送网站上。为了尽快形成全市农村散装水泥销售网络和散装水泥配送体系, 市散办从2007年开始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公路“村村通”工程, 在农村乡镇建筑施工和道路建设中积极宣传使用预拌混凝土, 并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了30多个农村散装水泥销售配送网点。既有力地支援了新农村建设和乡村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又让农民能够就近买到优质廉价的散装水泥。此举极大地提高农民使用散装水泥的热情, 有力地推动了农村散装水泥发展。预计至“十一五”期末, 全市农村散装水泥销售量可达到494万吨, 比“十五”末增长888.71%。

⒌ 创建省级发展散装水泥达标县

“十一五”期间, 赣榆、东海两县通过了江苏省农村发展散装水泥达标县和城区“禁现”验收工作, 灌云、灌南通过了县城区“禁现”验收工作。

“十一五”期间, 赣榆、东海、灌南、灌云县把发展农村散装水泥、推进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的工作作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环境、资源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来抓, 始终坚持以政策法规为先导。“十一五”末四县有预拌混凝土企业13家, 年产能力达到880万立方米, 配套拥有混凝土搅拌车120辆、混凝土泵车26辆, 充分满足了县城区建筑工程的需要。县城区“禁现”向农村乡镇延伸和发展。

如今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事业的发展, 为东海、赣榆、灌云、灌南四县构建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体系, 为全县实施清洁化生产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绿色家园提供了有力保障。

⒍ 政策法规为发展提供了保障

2010年9月29日, 江苏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了《江苏省散装水泥促进条例》 (以下简称《条例》) 并于2011年1月1日正式实施。《条例》将有力促进本市的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工作进入法制轨道, 并快速推进。

“十一五”以来, 在市委、市政府关怀下出台了《连云港市预拌砂浆管理规定》等有关文件, 而且形成了政府多部门整体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2007年以来, 市散办统一着装, 执证上岗, 亮证执法, 这标志着本市散装水泥行政执法工作向规范化、法制化又迈出了一大步。为全市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法规支持。

5年来, 市散办严格依照国家、省、市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 坚持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对多家拒不整改的单位依法处罚近50 000元, 有效地推动了全市发展散装水泥工作。

⒎ 宣传工作成果丰硕

“十一五”期间, 市散办通过《中华建筑报散装水泥双周刊》和《散装水泥》杂志、省散装水泥信息网、《连云港日报》《连云港建设》、市电视台等媒体, 宣传全市发展散装水泥的方针政策及取得的成就, 得到了有关部门的肯定和表扬。据统计, “十一五”以来召开市级散装水泥工作会议5次, 专题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会议36次, 开展散装水泥专题宣传活动10次, 制作宣传图版和宣传广告380幅。5年来, 有关散装水泥稿件被全国有关网站、报纸、杂志等媒体所采用达580篇。为全市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⒏ 淘汰落后产能, 促进节能减排, 强化结构调整

“十一五”期间, 连云港市散办管理与服务并重, 鼓励水泥生产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工业是节能减排的主战场, 淘汰落后产能作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一项重要举措, 在推进节能减排、促进结构调整中, 连云港市散办充当重要角色。按照国家淘汰落后水泥企业要求, 市散办通过引导有条件的落后生产企业转型等办法, 努力在全市范围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设备。灌云县水泥厂、赣榆县欢墩水泥厂、赣榆县班庄水泥厂等都是一批老企业, 均在“十一五”期末前实现了关停。赣榆县欢墩水泥厂就地改造投资1000多万元, 建成年产100万吨熟料粉磨站, 散装水泥出厂率达到70%以上, 灌云县水泥厂异地改造正在征地筹建中, 赣榆县班庄水泥厂异地改造投资5000多万元, 征地120亩, 形成水泥年产100万吨生产能力, 该厂2009年投入运行, 散装水泥出厂率达到70%以上。“十一五”期间本市对重点企业在散装水泥专项资金上给予支持, 用于企业技改, 先后对水泥生产企业返还散装水泥专项资金50万元, 全部用于企业技改项目, 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5年中, 连云港市的水泥行业虽然经历了风风雨雨, 个别水泥生产企业受到重创, 但中联、三菱、鲁碧、金大地、马陵山、东旺水泥企业的入驻为全市的水泥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加之班庄、繁富等水泥企业转型和异地改造使散装水泥发展步入了快车道, 为连云港市的经济建设提供了高品质水泥, 从而成为本市散装水泥生产、储存、销售主要基地。

⒐吸引资金10亿元, 促散装水泥发展

“十一五”以来, 连云港市散办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发展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的政策, 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针对本市资源环境瓶颈有待进一步突破、污染排放仍然超出环境承载能力、生态环境和节能减排任务繁重的现状, 市散办积极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协调社会各界, 吸引社会资金10多亿元投入混凝土、预拌砂浆这一节能、环保的新行业中来。使全市的预拌混凝土企业由“十五”末年产能力不足10万立方米, 发展到现在的33家, 安置就业人员2000多人, 行业共拥有搅拌车320辆、泵车66台, 年产能力达2100万立方米, 预拌砂浆形成年产能力100万吨。

二、展望“十二五”加快散装水泥发展

⒈ 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供应量实现大幅度增长

计划到“十二五”末, 全市散装水泥供应量由2010年的240万吨提高到380万吨, 增幅达到58.33%;预拌混凝土供应量由2010年的350万立方米提高到500万立方米, 增幅达到42.86%;预拌砂浆供应量达到150万吨;水泥散装率由“十一五”末的68%提高到70%以上。

⒉ 强化节能减排及综合经济效益指标

计划到“十二五”末, 通过发展散装水泥、推广应用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 争取节约标煤97 500吨, 减少水泥粉尘437 500吨, 利用固体废弃物120万吨, 产生社会综合经济效益1.87亿元。

⒊ 城区全面“禁现”并向县城区延伸

计划到“十二五”末, 市城区施工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和使用袋装水泥。根据全市经济发展、建筑施工技术运用水平情况, 2011年6月1日, 在市城区实现禁止现场搅拌砂浆工作。2012年, 相继实现县城区禁止现场搅拌砂浆工作, 并将“禁现”工作向县城区和乡镇延伸。市、县城区“发散、禁现”率均在80%以上。计划在“十二五”期间, 全市34家预拌混凝土企业, 年生产量将达到500万立方米;预拌砂浆年生产量达到150万吨;同时, 为了加快预拌砂浆生产与应用步伐, 力争到“十二五”期末, 赣榆、东海、灌云、灌南四县禁止现场搅拌砂浆并逐步将此项工作延伸到乡镇禁止现场搅拌。

⒋ 加快实现农村水泥散装化发展

“十二五”期间, 本市继续加大农村发展散装水泥工作, 采取有力措施和惠农工程加以落实, 大力推广农民建房中使用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 科学合理地选择一些条件相对成熟、范围相对较大的乡镇、村进行布点, 规划农村“发散”网络;提升农村建筑文明施工水平, 逐步实行农村重点乡镇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和砂浆工作;对偏远和没有搅拌站的乡村地区, 以适应农村水泥消费结构和建筑需求的特点, 采取建立水泥预制构件厂、生产节能墙材以及混凝土多孔墙砖等混凝土的生产方式, 集中使用散装水泥。同时, 积极组织有关科研单位和散装水泥设备生产企业, 积极加快开发研制适用于农村运输、储存和使用的散装水泥等方面技术装备。并充分利用当地供销社、农资销售点、便民超市等经营网点, 引导水泥企业和社会力量共同建设镇、乡级或村级散装水泥销售网点, 形成农村散装水泥销售网络, 以此带动和辐射周边散装水泥发展, 从而有力地促进农村发展散装水泥。

⒌ 完善政策法规强化散装水泥市场规范化运行

“十二五”期间, 本市根据国家有关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以及节约资源、降低能耗、保护环境等政策法规, 完善有利于本地发展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工作的相关政策和法规。制定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产品质量、生产使用等相关技术标准, 努力提高行业发展的质量与水平, 实现规划发展目标。督促各县积极出台禁止在县城区现场搅拌砂浆的有关规定和政策。

⒍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十二五”期间, 本市将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 方便需求、鼓励竞争、有利环保”的原则, 确定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三位一体”的布局结构, 实施鼓励发展的政策, 形成行业市场竞争有序、发展健康、注重环保的新机制。并强化规划实施的监督管理, 对不符合规划要求的项目, 散装水泥行政主管部门不予审批, 确保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三位一体”。

⒎ 推动科学技术进步促进散装水泥含金量的提升

“十二五”期间, 本市加大专项资金对发展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科学技术进步的投入。鼓励和引导有关科研机构、企业对发展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关键技术进行开发, 鼓励企业开展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的研发。加大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应用技术及配套装备的开发与推广力度, 重点开发适合本地区农村发展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的科研项目。进一步提升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应用领域的科技含金量的水平。同时, 要鼓励支持水泥企业结构调整和转型, 促进发挥水泥企业自身的资源优势和资金优势, 向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产业一体化方向发展延伸, 实行在行业内转产, 延伸产业链, 降低水泥砂石的原材料价格和市场风险, 实现两大产品的双赢。

⒏ 建立行业现代物流方式

“十二五”期间, 本市将健全和完善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物流体系。利用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和吸引社会资本, 加大对物流项目的投入, 提高现代物流装备信息化水平, 探索行业物流发展模式, 建立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物流配送体系, 逐年扩大规模。提高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运输、储存、使用等环节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⒐ 继续加大宣传力度

辉煌“十一五”,展望“十二五” 第4篇

语文:如“腾飞”“辉煌”“崛起”等与我国“十一五”成就有关的词语可以作为话题直接设计作文题。

数学:以我国“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数据为背景资料,可以考查数据和统计的知识,要求考生计算平均数、中位数,认读或绘制各类统计图等。

思想品德: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与此素材联系紧密,对“社会主义的本质”的考查可能出现在试题中。

历史: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历史与我国现阶段取得的伟大成就是《中国历史》的重点,尤其是改革开放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促进作用。应注意掌握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的历史史实。

素材回放

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于3月5日上午开幕,14日上午闭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5日在大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

这五年,我国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显著提高。我们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国民经济迈上新的台阶。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8万亿元,年均增长11.2%,财政收入从3.16万亿元增加到8.31万亿元。

这五年,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超级计算机等前沿科技实现重大突破。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这五年,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城镇新增就业5771万人,转移农业劳动力4500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实际增长9.7%和8.9%: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

这五年,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去年对外贸易总额达到2,97万亿美元,开放型经济水平快速提升。

这五年,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我们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

十一五总结及十二五规划 第5篇

“十一五”总结及“十二五”规划

“十一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市水利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赵湾水库管理局紧紧围绕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重点工作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真抓实干,强力推进,以除险加固工程为重点,抓好工程管理,确保安全度汛,积极发展县城供水和服务工业园区建设,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贡献。

一、“十一五”重点工作回顾

(一)重点工程完成情况

“十一五”期间,我局抢抓国家对水利工作高度重视的建设机遇,以“为水库谋发展,为镇平保平安,为财政拓财源”为目标,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和配套资金,长江水利委员会(长建〔2004〕77号文)批复赵湾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总投资5938万元,工期计划24个月。工程于2005年10月开工,相继建成拦水主坝工程、溢洪道加固工程、输水洞加固工程、机电及金属结构更新、水库安全监测设施、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完善工程管理设施等项目,累计完成投资4484万元。工程竣工后,由水利厅组织专家15人成立验收委员

会,在镇平召开赵湾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工作会议,对4个单位工程进行质量评估,验收委员会一致通过竣工验收。

(二)取得的成绩

1、除险加固工程顺利竣工,抗旱防汛能力大幅增强。除险加固工程顺利竣工并投入使用,消除了水库的安全隐患,提高了汛期抗击洪水的能力,大幅度提升了水库的蓄水保水水平,真正起到了汛期保平安,无雨抗大旱的作用。特别是今年汛期时,面对多年不遇的特大汛情,水库先后六次开闸,累计泄洪1亿立方米,确保了大堤无恙,保障了全县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完善机制,水源地保护及城区供水水平显著提升。作为县城供水的水源地,本着为全县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不断建立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把保障供水安全当作一项政治任务来抓。一是依法取缔网箱养鱼。二是坚决杜绝化肥养鱼。三是依法取缔库区内的采砂船。四是维护供水工程,加强渠道管理。增加渠道专管员,聘用渠道群管员,专管与群管相结合,有效确保了供水安全。

根据工业园区发展的需要,2009年投入200多万元对玉神路、鸿安路、豫龙路三条路段的5600米供水管网进行完善建设,保证了入园企业的供水需求。同时,为了缓解工业园区周边村庄征地后的矛盾,及时解决居民的生活用水,又投资30万元使500多户居民用上自来水。积极支持企业发

展,为航天水泥厂、普康药厂等重点企业提供用水约600万立方米,不但为园区建设做出了贡献,也成为我局发展水利经济的新亮点。

3、高度重视,扎实推进,水管体制改革圆满完成。水管体制改革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涉及水库管理局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可谓万众瞩目。管理局以上级领导机关相关文件要求为指南,吃透精神,“一把尺子量到底”,严格执行,坚决不搞特事特办。不论是笔试、面试还是综合测评,始终坚持公开透明,顶着压力,以高度的责任感做好水管体制改革工作。由于过程公平公正,思想工作扎实有效,水管体制改革工作得以圆满完成。

(三)存在的不足

回顾“十一五”工作,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但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干部队伍素质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工作的方式、方法还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部分同志大局观念不强,学习劲头不足,服务意识不浓。二是工程管理虽然成效显著,但凭借个人经验的成分较大,没有上升到理论高度,研讨性文章基本没有。三是项目争取工作上层热下边冷,在同志们中间还没有形成共识,部分同志抱有一种事不关己的态度,没有形成人人为项目出注意、想办法的良好氛围。四是我们现有的资源优势发掘的还不够,有

待进一步开发。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推动我局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十二五”发展规划及2011年重点工作谋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创建省级文明单位为目标,以水库可持续发展为主线,以工程管理和县域供水工作为重点,创新工作机制,转变发展方式,加强队伍建设,促进水库各项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二)重点项目

1、县城饮用水源地保护地项目

(三)保障措施

1、在创新机制上突出“实”。在重点工程建设实施中,继续推行领导问责制、承包责任制、市场运作制、全程监管制、考核评比制、长效管护制“六大机制”,坚持建管齐抓,切实保证重点工程建设取得实质性成效。同时,积极开展优质、便捷、周到服务,为施工单位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从而保证各项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

2、是项目推进上突出“快”。对各项工程项目建设做到明确责任目标,明确完成时限,采取倒排工时、卡死工期的办法,实行挂图作业,铆劲实干,轮班作业,满负荷施工,严

格按进度要求施工。同时,实行工程进度日汇总、日调度制度,确保按计划完成施工任务。

3、在建设标准上突出“高”。严格按照各个重点项目建设设计标准施工,要做到突出“三精”,即精心、精细、精品,实现“三化”,即标准化、工艺化、规范化,确保项目建设的高标准、高质量、高品位。

4、在监督管理上突出“严”。建立健全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组织管理机构,明确指挥部、督导小组、监理人员职责,层层签定责任状,把目标任务分解到人,责任明确到岗。对所有参加工程监管人员加强监督管理,严格责任目标考核,确保职责履行到位。

(四)2011年重点工作

围绕“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年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灌区配套工程

2、抗旱防汛

3、水源地保护

十一五工作总结及十二五设想 第6篇

十一·五工作总结及十二·五工作设想 一、十一·五工作亮点

在过去的五年中,*****公路局应对挑战,众志成城,在稳步发展的过程中,应该说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全县路网建设日新月异,路政执法日臻规范,文明成果日益丰硕,养护体制日趋灵活,职工收入日渐增加。五年来,全局干部职工团结实干、顽强拼搏、乐于奉献的工作作风,赢得了社会各界、各级各部门的一致好评。连续四年获得市、县双文明建设红旗单位、先进单位。路政大队被评为省级青年文明号,原渌口渡口所被评为全国水运安全班组等荣誉称号。二、十一·五工作成效

“十一〃五”是攻坚克难有目共睹、全局工作稳步推进、职工待遇明显改善的五年。*****局在*****委、政府和市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与高度重视下,以提高公路路况为工作重心,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各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

(一)项目建设成绩突出。

五年来,我局依托全市公路工程项目大会战平台,克服工程任务重、施工难度大、资金紧张、施工环境不佳等诸多困难,以增强实力为灵魂,以提升服务水平为目标,始终保 持了工程建设良好的推进态势。

路网干线建设:实施干线改造项目共6个。在建2个(芷渌公路、S211*****段改造项目),完工4个(株渌公路、S313、网朱公路改造项目和茶陵S320改造项目),完成公路交通基层设施建设投资达5.5亿元。为湘渌经济建设乃至全市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富民强县项目: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拓展企业发展空间、提升乡镇经济实力,五年来,共实施了3 个专项工程(松西子新农村社区环线路面工程、华新物流通道改造项目、三门镇主干道改造项目)。目前,完工2个,在建1个,累计完成投资近1000万元。

协助完成通乡公路改造里程103公里,通过有效地质量监控手段,不断提高工序施工质量,促使局路网路况获得一个长期的质量保障。较好地完成了县委县政府下达的“为民办实事”任务。

养护工程项目:五年来,完成养护工程项目近30个,产值近5200万元,内容涵盖安全保障、水毁抢修、路面大中修。使平山、伞铺、雷打石、淦田、太湖等全县大部分乡镇的出行条件和道路安全保障能力有了极大提高。

产业深度挖掘:通过09年的一期改造及景观建设,托管的株洲公路三门培训中心项目是我局积极投身“三大战役”的具体表现。全年累计吸引游客近30000人,餐饮、会2 议、水上娱乐等经营收入达200余万元。精心打造的“丽水港湾”品牌正不断吸引省内外客人慕名而来,随着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三门培训中心有望成为长株潭湘江风光带沿线上档次、高品位的会议中心和休闲观光景区。

(二)路政工作规范有序。

──不断加大治超力度。局属路政大队积极参加了湘渌江水源地整治、砂场综合治理、县城交通秩序整治及市局布臵的专项超限治理行动共23项。五年来,共处理超限超载处罚案件2800余起,卸载近30000吨,且保持执法相对人的“零”投诉纪录。

──不断加大巡查力度。局属路政大队紧紧围绕“依法行政、依法治路、保护公路”的主题,经常巡查,及时办案,突击扫障。全年共查处赔(补)偿案件近150余起,违法建筑案件近300起,挽回经济损失600余万元。

──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局属路政大队在积极进行“学习查找、对比自纠、训练整肃”的同时,壮大队伍规模,建成执法监控系统,使路政大队执法力量和人文、和谐的执法理念在日常工作中得到增强。政务中心公路许可项目审批窗口遵循“七公开”原则,服务满意度不断提高,树立了公路行业文明执法形象,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三)养护水平不断提高。

以开展三大会战为契机,以“七无三有”为工作要求,服务百姓、服务企业、服务经济、服务政府,促使我局干支线路网路况达到了人民群众对出行条件的基本要求。五年来,全局实际评定里程(除S211、X017、X036外)优良率达到72.5%,完成养护投资4000余万元。

──养护管理规范。通过建立健全养护监理、计量支付、养护材料、养护操作、安全生产等一系列管理行为规范,谋求在制度中管人管事,在规范中焕发生产力,在改革中促使干部职工尝到事企分开、管养分离的甜头。运用“三大新招”(即同类型结构修补法、一次成型作业法、活动板块油面施工法),促使养护生产管理水平得到长足进步,实现了路用材料、养护作业、工作行为在大部分作业内容中对规范的“三统一”。同时,随着危险路段安保工程、重要路段绿化工程、高流量砼路段换板项目的有序推进,一条条标准化的康庄大道正从无到有,不断延伸。

──养护作业精细。继续提高机械化和科学养路水平,引导养护公司有计划地配备了水车、风镐、压路机等近20余台套养护机械设备,使养护作业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五年来,挖补面积达40余万m,封面近20万余m,使管养公路达到了“路面优良、路基标准、构造物完好、设施完善、沿线绿美”的标准化要求。

──灾险破解有力。五年来,*****频繁遭遇灾害性天气的侵袭。从08年冰灾及历年汛期的应急处理过程来看,4

22我局以反应速度迅捷、处理措施扎实、组织方案周密为主要特点,在省、市领导视察过程中,多次博得一致好评,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发挥了积极作用。

我局从讲政治的高度出发,积极落实工作要求,为各项上级视察活动做好、做细了服务。五年来,共计完成13万m2沥青路面的挖补,局部罩面30余万m

2。

(四)党建助推作风改进。

五年来,全局上下建立健全目标管理办法和绩效管理考核办法,形成了以行动落实工作,以考核定格成绩的新风气。在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和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的大背景下,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落实工程建设“三合同”制和路政执法人员廉政承诺制,不遗余力完善权力运行机制、目标考核办法、管理制度框架、,营造出自律严、作风强的良好工作氛围,促使我局行业形象有了显著改变,全县政风行风测评成绩有了大的进步。三、十二·五工作设想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不少的困难和问题。特别是综合管理还有漏洞、创业干事的环境不优、解放思想的力度不够、县局基础条件太差、综合实力薄弱,全局进步发展的多项指标靠后、职工收入增加缓慢等诸多问题困扰我们多年。

对此,我们要正视,要解决,要全力以赴,朝着职工满 意、群众满意、领导满意的方向前进,实现全局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主要设想就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市局新时期“三化两提”的发展方式,抓服务,强管理,重执法,严考核,突出深化改革,改善民利,强局共赢三大任务,乘“势”而为,力争上游,促使我县公路工作再上新台阶。具体来讲,一是完善路网结构,完成升级后干线公路改造;二要提高养护水平,推进养护市场化,基本消除管养范围砂路和四、五类危桥;三要强化路政管理,建立治超长效机制,车辆超限率要力争控制在10%以下;四要突出文明创建,着力提高全局硬件水平和职工收入水平,争创全省双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上一篇:安全员的工作职责下一篇:关于写雪的诗句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