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环境保护措施

2024-06-28

公路环境保护措施(精选9篇)

公路环境保护措施 第1篇

707.01范围

本节工作内容为在公路工程施工期间对环境保护采取必要的措施,使在施工期间公路沿线两侧一定范围内的社会环境受到的影响减到最低程度。

707.02文物保护

1.公路工程施工时如发现文物古迹,不得移动和收藏,承包人应保护好现场,防止文物流失,并暂时停止作业,立即将有关情况报告监理工程师及当地文物保护部门。在主管部门未结束处理前,不得重新进行作业。

2.由于历史文物的发现和处理,致使承包人的工程进度延误和(或)招致费用的增加,则监理工程师与业主和承包人应根据合同条款第27.1条的规定,实事求是地协商解决。

3.土方工程以及其他需要借土、弃土时,对现有的或规划的保护文物遗址,承包人应采取避让的原则进行地点的选择。

707.03防止水土流失和废料废方处理

1.防水排水

(1)在施工期间应始终保持工地的良好的排水状态,修建必要的临时排水渠道,并与永久性排水设施相连接,且不得引起淤积和冲刷。

(2)因承包人未设置足够的排水设施致使土方工程遭受破坏时,其责任由承包人自负。

(3)雨季填筑路堤应随挖、随运、随填、随压实,依次进行;每层表面应筑成适当的横坡,使不积水。

2.冲刷与淤积

(1)承包人应采取有效预防措施,防止施工场所占用的土地或临时使用的土地受到冲刷。

(2)承包人应采取有效预防措施,防止从本工程施工中开挖的土石材料,对河流、水道、灌溉或排水系统产生淤积或堵塞。

(3)施工中的临时排水系统,应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土流失及对水文状态的改变。

(4)开挖或填筑的土质路基边坡应及时采取防护措施,防止雨季到来时水流对坡面的冲刷而影响排水系统的功能,减少对附近水域的污染。

(5)承包人不管出于任何需要,未经监理工程师的事先书面同意,不得干扰河道、水道或现有灌溉或排水系统的自然流动,以免导致冲刷与淤积的发生。

3.废料废方的处理

(1)清理场地的废料和土石方工程的废方处理,不得影响排灌系统及农田水利设施,不得向江河、湖泊、水库和专门堆放地以外的地方化倾倒。应按图纸规定或监理工程师的指示在适当地点设置弃土场,有条件时,力求少占土地,并对弃土进行整治利用。

(2)当设置弃土堆时,应按《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J 033-95)第4.3.5条及第4.3.6条的规定执行。

(3)桥梁施工过程中的泥浆及废弃物等,应在工程完工时即时清除干净,以免堵塞河道和妨碍交通。

(4)挖方工程及隧道工程的大型弃方场地,应采取以下水土保持措施:

a.废方堆放点应统筹安排,堆放点应远离河道,尽量不要压盖植被,尽可能选择荒地;

b.及时对弃方进行压实,并在其表面植被覆盖。可以种植草皮、灌木或树木,达到防止水土流失、美化环境的目的;

c.尽可能对弃土方整平用作耕地;

d.隧道度渣点应选择植被稀疏的荒地,弃渣的下部和边角宜砌筑拦渣坝或墙,以防止水土流失。

707.04防止和减轻水、大气受污染

1.保护水质

(1)施工废水、生活污水不得直接排入农田、耕地、灌溉渠和水库。严禁排入饮用水源。

(2)公路工程施工区域、砂石料场,在施工期间和完工以后,应妥善处理以减少对河道、溪流的侵蚀,防止沉渣进入河道或溪流。

(3)冲洗集料或含有沉积物的操作用水,应采取过滤、沉淀池处理或其它措施,做到达标排放。

(4)施工期间,施工物料如沥青、水泥、油料、化学品等应堆放管理严格,防止在雨季或暴雨将物料随雨水径流排入地表及附近水域造成污染。

(5)施工机械应防止严重漏油,禁止机械在动转中产生的油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或维修施工机械时油污水直接排放。

2.控制扬尘

(1)为了减少施工作业产生的灰尘,在施工区域内应随时进行洒水或其他抑尘措施,使不出现明显的降尘。

(2)易于引起粉尘的细料或松散料应予遮盖或适当洒水润湿。运输时应用帆布、盖套及类似遮盖物覆盖。

(3)运转时有粉尘发生的施工场地,如水泥混凝土拌和机站(场)、大型轧石机场、沥青拌和机站(场)等投料器均应有防尘设备,在这些场所作业的工作人员,应配备必要的劳保防护用品。

(4)如果承包人预防措施不力,并已对邻近的河流、湖泊、池塘、农田或卫生环境造成了危害,则由此而引起的一切损失及后果,应有承包人负责。

3.减少噪声、废气污染

(1)各种临时设施和场地,如堆料场、加工厂、轧石厂、沥青厂等距居民区不宜小于300 mm,而且应设于居民区主要风向的下风处。

(2)使用机械设备的工艺操作,要尽量减少噪声、废气等污染;建筑施工场地的噪声应符合《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 12523-1990)的规定,并应遵守当地有关部门对夜间施工的规定。

(3)如果承包人预防措施不力,并已对邻近区域的环境卫生造成了危害,则由此而引起的一切损失及后果,应有承包人负责。

707.05保护绿色植被

1.承包人应尽量保护公路用地范围之外的现有绿色植被。若因修建临时工程破坏了现有的绿色植被,应负责在拆除临时工程时予以恢复。

2.要保护公路两旁的古树、名木和法定保护的树种,即使处在公路用地范围内,有可能时也要尽量设法保护。

3.施工期间工程破坏植被的面积应严格控制,除了不可避免的工程占地、砍伐以外,不应再发生其它形式的人为破坏。

707.06土地资源的保护

1.妥善处理废方,山坡弃土应尽量避免破坏或掩埋路基下侧的林木、农田及其它工程设施。沿河弃土应避免壅塞河道、改变水流方向和抬高水位而淹没或冲毁农田、房屋。

应重视弃土堆的复垦,有条件时,宜在弃土堆顶面绿化,或整平成为耕地。

2.取土坑应选在高地、荒地上,尽量不占耕地;当必须从耕地取土时,应将表面种植土铲除,集中成堆保存,并在工程交工前做好还地工作。对于深而宽的取土坑,可根据当地需要,用作蓄水池或鱼塘。

在多年的经济作物区或重要的绿化带,不得设置取土坑。

3.在河床采砂砾材料时,必须注意防止对河流状态的改变,并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的规定,即:“在行洪、排涝河流和航道范围内开采砂石、砂金,必须经河道主管部门批准,按照批准的范围和作业方式开采,涉及航道的,由河道主管部门会同般道主管部门批准”的规定。

4.采石场的位置,应结合环境保护的要求选择,其中包括噪声、爆破引起的地下振动、公共安全问题等。采石场的位置,应征得当地政府及环境管理部门的同意并办理必要的手续。

5.对施工人员加强保护自然资源及野生植物的教育,在雇用合同中规定严禁偷猎和随意砍伐树木。

707.07现有公用设施的保护

1.对于受本工程影响或正在受影响的一切公用设施与结构物,承包人应在本工程施工期间采取一切适当措施加以保护。

2.靠近公用设施的开挖作业,承包人应通知有关部门,并邀请有关部门代表在施工时到场。承包人应将上述通知与邀请的副本提交监理工程师备查。

707.08计量与支付

本节所采取的各项措施,是各有关工程在施工期间对环境保护方面应当注意和必须做到的工作,其费用已在本规范第102节内列出,本节不予单独计量与支付。

施工环境保护措施

1环境保护措施1.1施工期间噪声的防治措施

现场施工噪声主要来自施工机械,为了能有效地降低施工噪声,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A.必须采取相应措施以使施工噪声符合国家环保局颁发的《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要求。土石方施工阶段的噪声限值为:昼间75dB,夜间55dB。

B.在可供选择的施工方案中尽可能选用噪音小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机械。

C.将噪音较大的机械设备布置在远离施工红线的位置,减少噪音对施工红线外的影响。

D.对噪音较大的机械,在中午(12时至14时)及夜间((20时至次日7时)休息时间内停机,以免影响附近居民休息。

1.2施工期间粉尘(扬尘)的污染防治措施

土石方施工和施工车辆行驶会引起尘土飞扬,使附近的总悬浮颗粒物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为了注重环保工作:

A.配备足够数量的洒水车以保证将汽车行走施工道路的粉尘(扬尘)控制在最低限度。

B.定时派人清扫施工便道路面,减少尘土量。

C.对可能扬尘的施工场地定时洒水,并为在场的作业人员配备必要的专用劳保用品。对易于引起粉尘的细料或散料

应予遮盖或适当洒水,运输时亦应予遮盖。

D.汽车进入施工场地应减速行驶,避免扬尘。

1.3施工期间振动污染的防治措施

A.在可供选择的施工方案中尽量选用振动小的施工艺及施工机械。

B.将振动较大的机械设备布置在运离施工红线的位置,减少对施工红线外振动的影响。

C.对振动较大的施工机械,在中午(12时~14时)及夜间(20时~次日7时)休息时间内停机,以免影响附近居民休息。

1.4施工期间水污染(废水)的防治措施

A.加强对施工机械的维修保养,防止机械使用的油类渗漏进入地下水中或市政下水道。

B.施工人员集中居住点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特别是粪便)要集中处理防治污染水源,厕所需设化粪池。

C.冲洗集料或含有沉淀物的操作用水,应采取过滤沉淀池处理或其他措施,使沉淀物不超过施工前河流、湖泊的随水排入的沉淀物量。

1.5施工期间固体废物的防治措施

A.注意环境卫生,施工项目用地范围内的生活垃圾应倾倒至围墙内的指定堆放点,不得在围墙外堆放或随意倾倒,最后交环保部门集中处理。

B.对施工期间的固体废弃物应分类定点堆放,分类处理。

C.施工期间产生的废钢材、木材,塑料等固体废料应予回收利用。

D.严禁将有害废弃物用作土方回填料。

1.6其他环保措施

A.建立环境保护管理小组,由项目经理主管,成员由专业骨干组成,做好日常环境管理,并建立环保管理资料。

B.建立健全环境工作管理条例,施工组织设计中应有相应环保内容。

C.对地下管线应妥善保护,不明管线应事先探明,不允许野蛮施工作业。施工中如发现文物应及时停工,采取有效封闭保护措施,并及时报请业主处理,任何人不得隐瞒或私自占有。

D.建立公众投诉电话,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E.施工期间应防止水土流失,做好废料石的处理,做到统筹规划、合理布置、综合治理、化害为利。

公路环境保护措施 第2篇

公路工程环境与保护措施

随着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对环境的压力也愈来愈重,公路建设项目由于涉及大范围的生态环境变化问题,因此,需要做出科学的.评价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或补救措施.通过分析公路工程对环境的影响,提出从工程前期、施工阶段和公路营运期3个阶段对环境采取保护措施.

作 者:张广安 ZHANG Guan-gan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海县交通局,河北,唐海,063200刊 名:交通科技与经济英文刊名:TECHNOLOGY & ECONOMY IN AREAS OF COMMUNICATIONS年,卷(期):11(3)分类号:U412关键词:公路工程 环境 保护措施

公路工程环境保护及措施 第3篇

公路环境保护内容

公路环境保护是基于生态可持续发展原则调节与控制“公路工程与路域环境”对立统一关系的发生与发展。公路环境保护由两项基本内容组成:一是分析因修建公路而对环境产生的各种影响及其影响的程度和范围, 根据需要采取专门的环境保护措施, 积极开展环境保护的有关工作;二是在公路的设计、施工及运营管理过程中, 公路环境保护既是组成公路工程的一部分, 发挥工程作用, 同时也兼起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 使公路在运输功能发挥的同时, 对沿线环境的负影响最小。

公路环境调查

公路工程是一个带状线形构筑物, 根据公路建设项目的规模、等级和标准, 以及公路所在区域, 对其进行环境分析, 首先应进行项目影响区域的状况调查。一般取公路两侧200—500米范围以内的区域进行调查。

1) 社会环境调查的内容:沿线乡镇、村庄情况;沿线工厂、企业情况;沿线教育情况;沿线医疗保健情况;沿线商业、服务业情况;沿线原有交通情况;沿线基础设施情况;占用土地、拆迁建筑物情况;沿线人文景观情况;沿线农田水利设施情况等。

2) 自然环境调查的内容:沿线水资源情况;沿线工程地质、地形地貌情况;沿线气候情况;沿线植被种植及覆盖率情况;沿线水土流失情况;沿线生物栖息情况等。

公路工程对环境的主要影响

公路工程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施工期和运营期。

1.噪声干扰。

施工期噪声主要是施工机械作业及运输车辆等, 施工期振动污染主要是大型运输车辆及部分施工作业过程;运营期主要由行驶的汽车形成的声源, 交通噪声对公路沿线造成一定影响, 应采取一定的降噪措施。

2.大气环境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

施工期中主要由灰土拌和、混凝土拌和材料运输及堆放、土石方开挖和回填等作业过程, 在受到风力的作用下, 将对周围大气环境造成污染, 主要污染物为总悬浮颗粒物 (TSP) , 同时施工期沥青熔融时将会产生HC、TSP等有害物质, 将对施工现场产生严重污染;运营期主要是行使汽车所排放的汽车尾气造成的, 主要污染因子是NO2、CO等, 影响范围为道路两侧50—100米。

3.水环境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

施工期水环境影响主要为施工挖方弃土及桥梁施工作业时对水体产生一定的泥沙、悬浮物等污染物, 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维修保养不当产生的含油废水对水体的污染。以及施工生活基地主要排放的生活污水, 如不处理直接排放, 将会污染受纳水体;运营期, 车辆从公路上撒布的石油、农药、肥料等杂物以及汽车在保养不良、发生事故等情况下泄漏汽油和机油等在雨水冲刷下流入水体, 使水产生石油类、COD等污染。

公路工程环境保护措施

环境污染对公路工程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现结合国家目前的环保法规对公路设计阶段、施工阶段、营运期采取的环保措施分述如下:

1.公路设计阶段环保措施。

1) 生态环保

a.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对沿线的土地资源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 结合当地的发展规划合理开发, 选择适宜的路线位置, 少占良田、耕地。

b.在绿化设计时应充分发挥植被对本段公路的隐蔽作用, 合理选择种植乔木、灌木对线路两侧进行绿化, 以达到隐蔽、美化、保护环境的目的, 同时绿化对于稳定路基、保护斜坡、保护水土等均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应做好全线的绿化设计。

c.在设计中综合考虑社会、自然环境因素, 采取以上环保措施使自然景观与公路工程结构配合协调。

2) 噪声防治

a.建筑物设置隔声设施、建造声屏障。

b.在综合比较可行的情况下远离学校、医院等地方。

3) 水环境保护

a.调查和收集沿线两侧200米范围内的水源分布位置、容量以及水体主要功能, 设计时尽量绕越、避让水源体。

b.路线设计注意保护自然水流, 尽量不改变水流的方向, 不压缩过水断面, 不堵塞阻隔水流。

2.公路施工阶段环保措施。

1) 生态环保

a.在土方开挖回填时避开雨季, 雨季来临前将开挖回填、弃方的边坡处理完毕。

b.施工取土时采取平行作业, 边开挖、边平整、边绿化, 计划取土, 及时还耕, 及时进行景观再造。

c.在雨水充沛地区, 及时设置排水沟及截水沟, 避免边坡崩塌、滑坡产生。

d.在雨水地面径流处开挖路基时, 及时设置临时土沉淀池拦截混砂, 待路基建成后, 及时将土沉淀池推平, 进行绿化或还耕。

e.工程所开挖、回填的土层裸露面要及时加固, 对路堤边坡及时进行植草绿化。

f.对施工临时用地, 先将原表层熟土集中堆放, 待施工完毕后, 再将这些熟土推平, 恢复原地表层。

2) 噪声防治

a.当施工路段距住宅区距离小于150m时, 为保证居民夜间休息, 应尽量妥善安排施工时间, 尽可能将噪声大的作业安排在白天施工, 避免夜间施工。

b.主动与施工路段附近的学校和单位协商, 对施工时间进行调整或采取其他措施, 尽量减小施工噪声对教学和工作的干扰。

c.注意机械保养, 使机械保持最低声级水平;安排工人轮流进行机械操作, 减少接触高噪声的时间;对在声源附近工作时间较长的工人, 发放防声耳塞、头盔等, 对工人进行自身保护。

3) 大气污染防护

a.公路施工堆料场、拌和站设在空旷地区, 相距200 m范围内, 不应有集中的居民区、学校等, 并配备除尘设备。

b.沥青路面施工, 沥青混凝土拌和厂设在居民区、学校等环境敏感点以外的下风向处, 既方便生产, 又须符合卫生要求 (卫生防护距离分级中, 规定的防护距离为300 m) , 不采用开敞式、半封闭式沥青加热工艺。

c.施工现场、施工便道定时洒水降尘, 运输材料的车辆应用帆布、盖套等遮盖以防止飞扬、撒漏。

4) 水污染防治

a.沥青、油料、化学物品等施工材料不堆放在民用水井及河流湖泊附近, 并采取措施, 防止雨水冲刷进入水体。

b.施工驻地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粪便等集中处理, 不直接排入水体。

c.对桥梁施工机械、船只严格进行检查, 防止油料泄漏。严禁将废油、施工垃圾等随意抛入水体。

3.公路营运期环保措施。

1) 交通噪声防治

a.对公路附近的学校、工厂和其他单位, 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噪声防治措施, 如修建高围墙、设置声屏障、临路两侧密集植树绿化、建筑物设置双层窗或封闭外走廊等。

b.附近有学校的路段两端设置禁止鸣笛标志。

c.加强交通管理, 在公路主要出入口设置噪声监控站, 禁止噪声过大的车辆上路。

2) 大气污染防治

a.路边植树绿化。根据当地气候和土壤特点, 在靠近公路两侧, 特别是环境敏感区附近密植乔木、灌木, 这样既可净化吸收车辆尾气中的污染物, 衰减大气中的总悬浮微粒, 又可起到美化环境、降低噪声以及改善公路路域景观的作用。

b.严格执行车辆排放检验制度, 利用收费站对汽车排放状况进行抽查, 限制尾气排放严重超标的车辆上路。

3) 水污染防治

a.严禁各种泄漏、散装、超载车辆上路, 防止公路散失物造成水体污染。

b.在公路交通管理部门的生活区设置污水处理站, 各种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

4) 潜在风险及农作物污染防治

a.对运载危险品的车辆严格进行检查、严格监控, 防止事故发生。

b.在洪涝季节, 要加强与气象水利部门联系, 确保洪水期行车安全。

c.在公路两侧30 m范围内严禁种植蔬菜、马铃薯等根茎入口农作物。

结语

公路工程施工环境保护措施 第4篇

关键词 公路工程;污染;环境保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 U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12-0129-01

近几年来,高速发展的公路工程项目建设对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然而,公路工程项目建造过程中也存在着大量侵占土地、大面积破坏原有的地形地貌以及施工过程中产生废物和污染等负面影响。而且这些影响具有范围广、时间长、后果难于恢复且无法准确预测等特点,因此,公路工程的环境保护工作要根据自身的行业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使公路工程建设给沿线自然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1 当前公路工程施工对沿线周边环境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分析

1.1 施工过程对原有地貌的改变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1)场地清理,是将地表原有植被(包括树木和草皮)连同耕植土一起挖除,造成原地面局部生态环境改变。2)为了保证公路平面和纵断面的线形,公路工程施工需要通过填挖土方构筑路基或是建造桥梁、隧道等结构物,改变了原有地形地貌。3)取(弃)土坑、施工便道、料场、拌合场等施工临时用地,在利用过程中同样会对原有地貌和植被造成破坏。4)全封闭、全立交等技术指标的要求,势必造成原有水系、路网改线,改变原有的路网、水系布局。5)路线线位经过居民密集的城镇,需要进行规模较大拆迁和安置,造成这些城镇必须重新规划。6)山岭隧道洞身开挖切断地下水流路径,改变原有水体分布。

1.2 施工过程的粉尘污染和施工机械产生有害气体排放

1)砂、石、石灰等原材料堆料场、混合料拌合场、石料加工场进出料过程产生扬尘。2)路拌法工艺施工石灰土,布灰、拌合过程产生的扬尘。3)隧道洞身开挖(钻爆法)、喷射混凝土施工产生的粉尘和有害气体。4)隧道工程特殊含气地质地层的洞身开挖的粉尘和易燃、有害气体。5)沥青混合料拌合、摊铺时沥青所含的挥发性有害气体的挥发。6)施工机械设备、车辆的尾气排放。

1.3 对周边水体的污染和破坏

1)桥梁工程桩基施工中,采用钻孔灌注工艺产生的泥浆向水体的不当排放。2)桥梁涵洞位置不当设置造成的沟渠的改移,破坏原有水系。3)隧道工程建造后,对地下水系的改变和破坏。4)取土坑,特别是利用低洼地或平地垂直下挖的取土坑的边坡安全以及形成新的蓄水容量对原有水体分布的影响。

1.4 固体废弃物对环境有不利影响

1)路基土石方挖余,必须安排弃土场堆放。弃土场的设计不合理或施工处理不当将对周边环境和水土保持产生不利影响。2)作为施工辅助设施的料场、拌合场、预制场以及办公生活设施有很多临时建筑,撤场后将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需要处理。

2 解决公路工程建设中环保问题的具体措施

2.1 工程建设前期的环保措施

2.1.1 完善设计内容,合理规划公路用地

对于工程方案,除了要考虑自然地理、交通功能、工程技术标准外,还要结合自然价值、社会价值和美学价值来综合考虑公路的用地,使路线设计有利于环境保护。

1)设计方案要充分体现“保护土地、水体、空气和生物资源,珍惜现有资源价值”的环保主义思想。利用公路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进行适当的投入,将施工中的临时用地进行无害化处理,形成新的生产用地或提高或增强现有的土地利用率。2)路线设计应与城镇规划相协调,促进城镇更新及改善环境。特别是因公路建设需要进行较大规模征迁的城镇,其重新制订的城镇规划应紧密结合工程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3)路线选线应避开如学校、工厂、医院、名胜古迹、自然保护区、湿地和鸟类栖息地、精密仪器基地和军事设施等环境敏感性区域,体现“不破坏就是最大的保护”的环保原则。

2.1.2 施工图设计要结合自然地形,合理设计路基土石方工程的填挖平衡

1)路基工程的平面线形和纵断面线形在满足规范要求的情况下,尽量采用较低技术指标,使路线线形顺应地形的原始状态。纵断面线形设计,路线纵坡和竖曲线要充分利用原地面的起伏情况合理设计,避免过分的高填深挖。2)注意路基土石方工程的填挖平衡设计。施工设计中应对各类线形组合的土石方平衡方案进行优化比选,控制路基土石方工程的总体方量,合理进行路基土石方调配,减少借土或弃土的总体数量,并综合考虑对外部环境影响的情况下选定取(弃)土场位置。3)对于深开挖路堑和高填山谷,设计要多考虑采用隧道和桥梁跨越的设计方案。虽然这些方案增加工程造价,但能有效避免山体开挖,保护地表的森林植被,同时可以减少土石方工程数量和对地表水系的破坏,间接地保护了水土资源,控制了水土流失。4)路基边坡设计要在确保边坡稳定的情况下,尽可能与周围的景观协调。

土质边坡应采用较缓(大于1:1.5)的坡率并充分绿化,具体绿化效果应注意同周边外在环境景观的协调。石质边坡应结合具体的地质条件,选择合理的防护形式,在保证边坡稳定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在边坡表层覆土植草,恢复自然景观。

2.1.3 注意保持原有的灌溉系统和自然水网体系

1)桥涵设计尽量适应河流水文、水流特征,避免新建结构堵塞水流或对原有水网进行不合理的改移。2)对小型排灌系统如遭破坏应予以恢复或加以调整,合理设置小桥涵位置,必要时对原有排灌体系进行优化合并或改移,保持水流顺畅,最低限度减轻对原有系统的破坏。3)做好路基自身的排水系統的连接,以及路基排水系统同周边原有的灌溉系统和自然水网体系的衔接。特别要注意路基填方地段纵向排水沟的排水方向、线路以及同原有灌溉系统的接顺。

2.1.4 必要的环境保护工程设施的设计

公路建设项目涉及到的环境保护工程设施主要包括隔声屏障、绿化工程、污水处理工程、护坡、拦渣工程等。这些工程设施的结构型式、设置位置应结合实地条件和各类综合因素具体设计。

2.2 施工阶段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

2.2.1 认真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依据设计组织施工,合理调配土石方,平衡填挖方量,控制借土,合理处理或利用弃方

1)对于隧道和石质路堑地段的石方,在石质强度和数量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可以采取集中破碎,加工成各种规格的碎石材料,在路基路面、桥涵隧道的各类结构施工中予以利用。2)对路基清理施工产生的清表土、淤泥等不适于路基填筑的废弃土方,可以临时租用荒山、荒地集中堆放。路基成型后,将这些废弃土方运回用于边坡植草和中央分隔带回填,减少对弃土场的征用和处理费用。

2.2.2 执行设计意图,合理选用临时用地位置或进行无害化处理,形成新的生产用地或提高或增强现有的土地利用率

1)合理利用岗地或靠近城镇的山地借土,结合具体城镇规划确定借土位置、开挖标高,对借土后的场地进行整理,形成新的商业用地。2)按设计方案处理路基弃方,对取土场顶层进行耕植土覆盖,恢复成生产用地或对所占土地进行绿化;对取土场四周的临空面进行相应的支挡防护,减轻水土流失。3)料场、拌合场、预制场等临时工程,在利用前已对基础进行了充分的压实整平和硬化,相关设施遗留的建筑垃圾处理比较困难、不易复耕,但同周围的交通连接便利、水电设施齐全,因而相关位置的选定宜靠近村镇,施工结束后,稍加整理就可以转化成良好建筑用地。

2.2.3 施工中减少有害气体和粉尘污染的具体措施

1)料场、拌合场、预制场等临时工程的位置应符合相关环保规定。稳定土、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土等拌和场不得设在环境敏感区域内,堆料地点至少距环境敏感点下风向100 m、上风向300 m;水泥、石灰、矿粉要有指定地点堆放,并应采取密封存放的方式。2)对料场、拌合场、预制场以及施工便道用地范围进行硬化处理,减少扬尘。3)采用先进的施工设备和施工工艺,减少施工中的粉尘排放。如拌合站使用自动回收烟尘和粉尘的拌合设备、软基处理搅拌桩喷粉和隧道初衬喷射混凝土的湿法施工工艺等。4)配备足够数量的洒水设备,及时洒水降尘。

2.2.4 减少对水体的污染和可能产生破坏的具体措施

1)对于工程施工中产生废弃土方、泥浆不得向池塘、河流填埋或排放,避免淤塞河道、污染水体。2)对施工队伍在工地产生的生活污水,应按要求进行适当处理,严禁将其直接排入河道水流中。3)桥梁、涵洞施工机械,应避免油污渗漏对水流造成的污染。

3 结束语

公路工程建设对周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在环境保护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的今天,已经渗透对了公路工程建设的每一个环节。因而,要求公路施工的每一位从业人员必须具有强烈的环保观念,在公路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充分落实环境保护措施,实现公路工程建设环境保护的总体目标。

参考文献

[1]浙江省交通厅工程质量监督站.公路施工环境保护监理[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2]韦立林.公路工程施工阶段的环保管理和措施[J].中南公路工程,2001,5.

[3]朱海鹰.高速公路环境问题与环境管理[J].北京:国外公路,1996,12.

[4]张京,等.最新路桥工程建设实用手册项目管理分册[M].北京:长征出版社,2003.

公路环境保护措施 第5篇

浅谈公路施工期间环境保护控制措施

针对公路施工期间环保现状和存在问题,总结了公路施工期间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探讨在公路施工期间各环节环境保护的措施及对策.

作 者:赵子华 Zhao Zihua 作者单位:河北遵化市交通局,河北,遵化,064200刊 名:科学之友英文刊名:FRIEND OF SCIENCE AMATEURS年,卷(期):“”(12)分类号:X3关键词:公路施工 环境保护 控制措施

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及保护措施 第6篇

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及保护措施

一、公路建设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因素 1.空气污染 (1)公路建筑材料中的石灰、水泥、粉煤灰等含有大量的粉尘,会产生大量的扬尘,对周围空气造成污染.(2)施工中所使用的`便道,特别是在干旱季节,经施工车辆多次碾压后,路面泥土变成粉末状,也会造成扬尘,对周围空气造成污染.(3)沥青在熬拌过程中会产生含有苯类、酚类、吡啶类等对环境有害的沥青烟雾.

作 者:陈乃虹 王国福 刘继良 作者单位:濮阳市公路管理局刊 名:创新科技英文刊名:SCIENCE NEW GROUND年,卷(期):“”(10)分类号:F2关键词:

农村公路管理软环境建设工作措施 第7篇

为全面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进一步优化市市交通发展软环境,加快交通建设步伐,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农村公路科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争创全省软环境建设工作措施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着力解决农村

公路里程多、路线分散、资金少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养护质量和工作效能,优化交通发展软环境,为全市交通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具体措施: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按照上级指示精神,乡镇为农村公路养护主体,应认真研究和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措施有效。同时,要认真总结和分析成功经验,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和改进。

2、协调配合,扎实推进

在落实软环境工作任务过程中,要主动积极地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各相关部门要积极支持,密切配合开展好工作。确保各项工作任务扎实有效推进与落实。

3、强化监督,注重实效

对工作落实不到位、敷衍搪塞、措施不力、效果不佳的要提出批评,并要求限期整改,确保养护工作取得实效,达到预期目标。要对重点乡镇和重点路线的落实情况进行重点监督检查。

4、以点带面、促进全市养护工作全面发展

农村公路养护路线里程多、路线短,而且分散,检查一次需要两周的时间,平时指导也比较困难,针对此种情况,以点带面,培植少数养护积极性高、养护质量标准掌握好的乡镇,通过简报、现场会的形式进行宣传、指导,促进全市养护工作全面发展。

5、强化管理,严格检查考核

浅谈公路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 第8篇

1 公路交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公路生态环境是指公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范围内的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地、森林、草原、湿地和野生生物及其栖息地等。公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有:对动、植物生活环境、对占用土地造成土壤流失、对农作物生长环境和对水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1.1 对动、植物生活环境影响

施工期和运营期对野生动物的影响范围超出了工程的占地范围,除占领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外,人类活动、机械设备噪声等会破坏野生动物的栖息环境,影响野生动物的生活,同时施工前临时占地,路基的取土、弃土,使路线所经过地区耕地及植被面积减少,路线两侧20m~30m范围天然植被破坏,影响植物生长。

1.2 占用土地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施工人员的践踏和施工机械的碾压,改变了土壤的坚实度、通透性,对土壤的机械物理性质产生影响;施工弃土的乱堆放,不仅扩大占地的面积并使地表高有机质的表层土壤被掩盖,使地表植被恢复困难,易产生新的水土流失;施工人员产生的污水,生活垃圾不合理的处理排放,也会污染土壤。

1.3 对农作物生长环境的影响

施工期由于施工机械的碾压、人员的踩踏,使临时用地土壤结构改变,耕地复耕后一定时期内肥沃度难以恢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隧道废碴若处置不当,碴土会随汛期暴雨流失,淤塞沟渠、河道,破坏良田;施工作业产生的扬尘,其细小的尘粒可堵塞植物叶片的呼吸孔,或覆盖于叶片表面影响作物正常的光合作用,而导致农作物生长不良,从而影响其产量。

1.4 对水环境的影响

公路施工期对水环境的污染主要来自桥梁建设时基坑开挖、钻孔、打桩,使河床受到扰动,泥沙上浮以及泥浆废碴排放;桥梁结构现场浇注工艺过程中,使用的机械油料泄漏或废油直接弃入水体,造成石油类等水质指标值增加,使水体水质下降;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排放;堆放在水体附近的施工材料如:物料、油料、化学品等,因管理不善、遮盖不严,受雨水冲刷进入水体;物料堆放地点高度低于丰水期水位,当遇到暴雨或洪水,物料将被淹没,污染水体。

2 公路生态环境的保护对策

公路对生态环境中的保护对象产生干扰时,应根据受保护对象的特性提出保护方案,将不利影响减少到最低的限度,并进行环境补偿。

2.1 实行环境影响评价

实行环境影响评价,是促进项目建设贯彻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的统一,为项目建设过程和服务营运期内保护生态环境、防治污染提供可操作的技术手册。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应达到以下主要目的。

(1)通过对拟建公路及临近地区环境现状的调查评价,诊断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为拟建公路解决现状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2)通过采用模型模拟、类比调查等技术手段,对项目在设计、施工和营运中的各种活动所带来的不同环境要素进行影响分析,预测评价公路建设可能诱发的主要环境问题以及环境影响的范围和程度,分析论证公路规划、选线方案的环境可行性,为公路优化选线、设计、施工营运中实施环境保护措施提供依据。

(3)对项目建设引起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提出可行的减缓或补偿措施,将项目建设带来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4)为管理部门、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提供决策和行动依据。

2.2 合理选线,执行国家和当地政府有关规范规定

设计部门在进行公路选线时,从处理环境污染的多少及保护环境空间的大小和采取的措施能满足国家规定标准的程度有多大等两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线路的延伸,本着:所选择的线路方案要尽量减少占用良田、占用草场面积、尽量采纳当地政府及单位意见的原则,对路线走向进行合理论证,执行国家和当地政府有关规范规定。

(1)遵照国家有关生物及其栖境的保护规定。

当公路必须进入自然保护区时,其中心线应距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边缘宜不小于100m;公路经过草场时,应将取、弃土场地选择在牧草生长差的地方,以保护植被;公路进入法定保护的湿地时,工程方案应避免造成生态环境的重大改变,施工废料应弃于湿地之外。

(2)实施绿化栽植,环境补偿要求。

在有国家级保护的野生动物出没路段,建立有效的保护设施和管理措施,如:设置保护网栏、兽类通道、公路两侧设置预告、禁止鸣笛等标志,尤其是要为动物横向过路设置兽道。

2.3 加强对水资源、自然水流形态的保护

调查和搜集公路中心线两侧各200米范围内的地表水资源分布、容量以及水体的主要功能,以便实施对水资源、自然水流形态的保护,防范路面径流直接排入饮用水体和养殖水体和占用居民集中地区的饮用水体事故发生。

在施工中应根据不同筑路材料和特点,有针对性的加强保护管理措施,尽量减小其对水环境的影响。堆料场应设在沿线河渠100m以外。在路面施工时,首先避免雨期或逆季节施工造成沥青固体废物,再者施工中应及时碾铺,防止雨水冲刷,严禁将沥青固体废物冲入水体。

当路基边缘距饮用水体小于100m、距养殖水体小于20m时,应采取绿化带或者其它隔离防护措施;对作为饮用水的地下水水源保护区,应采取措施隔离地表污水,防止地下水水质被污染;应注意保护自然水流形态,做到不淤、不堵、不留工程隐患。跨越溪、河、沟的桥涵的过水断面,应保证泄洪能力。

为了保护沿线水体水质,在施工场地及机械维修场地应设临时沉淀池,用于净化含油污水,待施工结束后应覆土掩埋临时沉淀池。

2.4 采用合理的工程防治措施,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充分调查沿线的工程地质、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植被种类及覆盖率、水土流失现状等,采用合理工程防治措施,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1)防治原则。

严格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等规定,执行“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水土保持方针,尽量减少施工过程中造成的人为水土流失。

根据“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重点治理与一般防治兼顾”的原则,采取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复耕利用相结合,治理与开发利用相结合,形成项目建设水土保持的综合治理体系,保证项目在施工和营运期间的安全,控制和减少水土流失,使项目沿线生态环境得到保护、恢复和改善。

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治理”的原则,根据公路的地理位置、走向、工程布局和施工特点,及公路沿线的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结合沿线的调查,合理界定项目建设水土流失防治的责任范围。

各项治理措施要符合有关技术规范要求,采取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永久措施与临时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坚持“三同时”,的原则,以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恢复植被。

(2)防治措施。

施工期间应划定施工活动范围,由专人负责,安排好现有交通车辆的通行,以防破坏土壤和植被,引发水土流失。

严禁在大风、大雨天气下施工;在便道出入口,竖立保护植被的警示牌,以提醒施工作业人员。

严禁施工材料乱堆乱放,划定适宜的堆料场和弃方堆放场所,以防植物破坏范围的被扩大。

教育施工人员保护植被,不随意乱采乱挖沿线的资源植物。

注意施工及生活用水安全,特别是在春、秋季,以防林草火灾的发生。

经常对过水涵洞、边坡等水土保持措施和设施进行维修,保证其通畅性,以免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应对沿线水土保持防护林带和路基边坡进行定期管理维护,经常检查,发现路基边坡或排水渠有破损的地方要及时修理或根据情况进行改进,加固、完善,提高其防护能力,防止土壤受到侵蚀。

应注重高速公路绿化设计,选用适合当地生长的花草、灌木、乔木等植物,对路堤边坡、弃土等进行绿化,防止水土流失。

2.5 选择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树种,实施公路绿化

公路绿化是公路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作用不仅可以美化路容、改善景观,而且可以降低噪音干扰和防止环境污染。

(1)绿色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过程中,会吸收二氧化硫、氯气、氟化氢、氨及汞、铅蒸气等。公路两旁的树木对汽车排放的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有害物质有强烈的吸收和净化作用。因此科学的选择具有较强吸收能力的树种进行公路绿化,对降低车辆的排放污染,净化空气是很有意义的。

(2)树木能够降低噪音,是由于树木能够将投射到树叶上的噪声反射到各个方向上,树叶的轻微震动使得噪声能量消耗而减弱,从而使各种噪声降低。

(3)公路绿化还可以对公路起到保护作用,树木或草坪通过树冠、根系、地被覆盖等可以固着土壤、涵养水源、阻止或减少地表径流、降低雨水冲刷路基地危害,在高填方路段,这种作用更加明显。

(4)种植防护林,茸密的茎和叶通过蒸腾作用,能使周围空气中的水分增加,据调查天气炎热时,通常绿化后的环境比不绿化环境的气温低3℃~5℃,而且湿度增大,对减缓路面老化有一定的作用。

(5)对公路进行绿化,也是美化路容、舒适旅途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公路沿线有绿色树木以及点缀其间的各种花草时,可以产生与自然交融、气势壮观的感觉,给人们以优美、舒适地享受,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

3 结语

人类活动产生的环境影响,不论是环境污染及资源破坏,都将直接或间接影响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即造成生态破坏。生物资源破坏将直接影响自然生态系统的主体—生物,从而影响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环境污染将通过降低生物的生存环境质量而使生态系统遭受冲击。公路建设与使用过程中环境污染与自然资源破坏也必将对生态系统产生破坏,因此,必须加以控制。但是,公路环境的改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需要从多方面进行不懈地奋斗,因此我们应当倍加努力,为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做出贡献。

摘要:公路建设与运营过程中环境污染与自然资源破坏也必将对生态系统产生破坏,本文针对公路建设与营运过程中,对沿线一定范围内的生态环境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当公路对生态环境中的保护对象产生危害时,为将不利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应采取的相应保护对策。

论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的措施 第9篇

关键词:公路建设环境保护影响措施

当前,国内高等级公路建设规模持续扩大,公路建设首先要注意防止水土流失,要具备视线引导、缓冲、强调目标、标志等作用,而且要注意环保,美化周围环境。公路施工建设需要技术支持,这是一种以植被恢复为代表的生态工程技术。如果技术处理不到位,公路建设工程通常会引起水土流失问题,严重者会破坏生态环境。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路堤、路堑边坡及其它开挖面等施工部位。人们要恢复已遭受破坏的生态环境,首先要正视当前正在蔓延的生态危机,改变以往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的传统经济观念,注意环境保护,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格局。

1 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1.1 公路建设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开挖坡度大或地质构造薄弱地带后,开挖面或填方部位边坡裸露,被雨水冲刷后极易出现崩塌、滑坡等水土流失现象;公路施工技术措施不合理,或大范围爆破会造成地层松动,影响施工质量;施工阶段土、石等材料无序堆放,一旦遇上暴雨就会造成水土流失。取土场土体结构被破坏,且土体表层无植被覆盖,如遇降雨天气,极易引起水土流失。

1.2 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公路施工阶段频繁挖填土方,原有的土体结构被破坏,而且也严重破坏了周围环境;失控的取弃土,造成了人为的地质病害;频繁切割地形使原有的水文平衡状态遭到破坏;特别是施工取土破坏了地表植被和地表土层,且无法在短时间内恢复地表植被。这些破坏皆由单方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环境保护所引起,施工建设部门普遍缺乏环境保护,开工前所进行的施工设计未充分考虑环保问题,导致公路大规模发展过程中出现气候热岛、环境污染、能量耗散、景观割裂、生物多样性减少、廊道效应等生态负效应。

2 生态公路的主要意义

生态公路是在公路的设计、建设中与自然环境相融合,在公路建设项目周期内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对环境的扰动,形成行车安全舒适、运输便捷高效、景观完整和谐的带状公路交通生态系统和区域交通生态系统,以现有技术条件实现最大生态化。

3 公路生态工程技术

公路生态工程设计应将防止水土流失,确保交通安全等放在首位,在植被恢复的设计应以景观优美、生态系统长期稳定和粗放式养护管理为主,目的是提倡用种群多样、结构复杂和竞争自由的植被类型,发挥其交通安全和环境保护的双重功能。其次,生态工程设计应因地制宜。一般公路路线较长,地形、地貌等环境条件变化较大,设计前应明确各环境单元的设计目的和要求,做到目的性、整体性、稳定性、艺术性兼顾,体现地方风格,创造公路景观个性。

4 道路的生态建设

4.1 生态环保。不宜在雨季开展土方开挖回填施工。取土时要计划取土,及时还耕,做好景观再造工作;降雨量大的区域设置截水沟和排水沟,在雨水地面径流处开挖路基时,及时设置临时土沉淀池拦截混砂,完工后进行恢复地表植被,避免边坡崩塌、滑坡;施工临时用地开工前先将原表层熟土集中堆放,完工后恢复原地表层。

4.2 噪声防治。距离居民生活区较近的工程严禁夜间施工,以免扰民;定期保养施工机械,降低噪声分贝;为

现场施工人员发放头盔、耳塞等防护用具,保护其听力功能。

4.3 大气污染防护。距离生活区200米的范围内不得设立拌和站和堆料场;混凝土拌和厂设在生活区的下风向,不得采用开敞式、半封闭式沥青加热工艺;施工阶段做好防尘工作。

4.4 水污染防治。油料、沥青等堆放位置要远离河流湖泊或民用水井,施工生活区的生活污水、垃圾粪便必须集中处理后再排放,开工前检查施工机械是否漏油,以免污染水体。

5 保护环境的措施

5.1 植物防护。植物防护就是利用植被覆盖边坡,借助植物根系加固边坡,防止边坡受地表径流或雨水冲刷造成水土流失。植物覆盖对于地表径流和水土冲刷有极大的减缓作用。我国南方地区降雨频繁,因而大多数边坡均采用植物防护来保护边坡土体,同时计划栽植的植被也美化了自然环境。

5.2 框格防护。框格防护是在边坡上将浆砌块(片)石、混凝土等浇筑成骨架,防止坡面水冲刷路基边坡形成冲沟,增加边坡表面地表粗度,减缓水的流速。通常,坡面水只能冲刷骨架内局部范围,可在框格内种草加固边坡,将框格防护与种草防护法有机整合,有效加固边坡的同时也能美化自然环境。

5.3 护坡。护坡就是将块石、片石或混凝土预制块铺砌在稳定的边坡上,防止边坡被坡面水或地表径流冲刷,从而有效加固边坡土体。

6 结束语

现阶段国内的公路施工规范和相关管理体制还无法将公路施工与美学融会贯通,它与公路施工技术、园林美学、环境保护、社会人文等多个领域联系甚密,因而需要公路建设部门、环保部门等多个部门通力协作、共同探究,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提升公路施工技术和环保标准,以进一步优化行车环境,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罗彦斌,连松岭.浅谈农村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J].技术与市场,2011(08).

[2]任玲.浅谈公路环境影响的评价[J].价值工程,2011(09).

[3]李四雄.关于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的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02).

上一篇:友善待人善良的演讲稿下一篇:我心爱的地球仪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