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期末重点

2024-07-01

近代史期末重点(精选5篇)

近代史期末重点 第1篇

一、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1)斗争实践——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向西方探索救国救民真理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农民阶级、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的努力先后失败。•(2)外来影响——“一战”的影响:“一战”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中国人对资本主义方案产生了怀疑;俄国十月革命的推动:十月革命给陷于彷徨、苦闷的中国人昭示了新的理想目标和建国方案,这就是走俄国人的路,搞社会主义。

•(3)思想启蒙——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启蒙的结果;三次大论战,最终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地位。

•(4)阶级基础——五四前后工人阶级的壮大及其斗争为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阶级基础和实践需求。

怎样选择?

•(1)办刊物、写文章、翻译马恩著作

(2)建学术研究团体(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新民学会、利群书社、觉悟社、三次思想大论战)

(3)创办工人夜校和文化补习学校(北京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长沙第一师范工人夜校、郑州工人夜校)

(4)在高校进行马克思主义宣传

二、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原因、特点和意义

(一)创建原因

1、中国共产党的产生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

• 第一、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为了战胜这个敌人,革命营垒需要有坚强的领导者和组织者。

• 第二、面对异常强大的敌人,软弱的中国资产阶级及其政党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2、中国共产党的产生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第一、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为建党提供了阶级基础

第二、十月革命后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建党提供了思想条件 第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二)成立特点

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党,是一个区别于第二国际旧式社会改良党的新型工人阶级革命政党。

第一、它成立于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第二国际社会民主主义、修正主义遭到破产之后。(科学性:提出了新的革命纲领)

第二、它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工人运动的基础上产生的。(革命性和斗争性)

第三、它产生后就投入到革命实践中去,并保持了这种实践品格

(实践性:工人农民运动、大革命高潮、北伐战争)

(三)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它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具体体现在五个新:

1、新的领导核心

2、新的指导思想

3、新的革命纲领

4、新的斗争策略和新的斗争方法

5、新的前途

三、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

(一)探索新革命的原因和前提

1、原因:国民党新军阀在全国的独裁统治 •(军队、特务、保甲制度、文化专制)

2、前提:白色恐怖面前敢不敢于坚持革命(回答明确坚定:三次武装起义、八七会议)

(二)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1、实践上

•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革命党人身体力行,如到农民中宣传发动、在农村创建革命根据地等。

• 从南昌起义到百色起义;从井冈山等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到革命的重新复兴、发展,实践说明

• 在大革命失败以后,在国民党新军阀对中心城市统治大大加强的形势下,• 以城市为中心,先取大城市,以求一举获得革命胜利的苏俄式的道路是走不通的; • 到农村去发动广大农民,建立、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扩大革命武装,中国革命就能够重新复兴、发展。

2、理论上

•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在理论上一步步成熟,突出表现在毛泽东的四篇文章里,1928年10月—1930年5月,《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初步形成新道路理论)、《反对本本主义》,在其中提出和解决了中国革命道路怎样走?必然性?农村革命根据地存在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等问题。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

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

客观条件: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情 国民革命的影响

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

主观条件: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

共产党组织的坚强有力和各项政策的正确贯彻执行 革命新道路理论“新”在哪里?

• 第一,从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上看,它是对比大革命失败以前的革命道路而言。(中国近代革命都是在大城市发生)

• 第二,从世界范围上看,它是对比以往各国无产阶级革命道路而言。(近代无产阶级革命都发生在大城市)

它是一种“创新”,丰富了人民革命斗争的理论和实践;丰富了马列主义的国家与革命的学说,是具有国际影响意义的。但也不能过分夸大它的国际意义。意义及启示?

• 意义:这一革命新道路的理论和成功,使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中国获得独立和解放。为中国独立自主地进行现代化建设扫清了障碍,创造了前提

• 启示:这一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

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产物。

• 创新性主要表现在:这一理论体现了科学理论“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品格。• 对于我们今天求真务实、创造性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中国的现代化道路仍有启迪意义。

如何评价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用

(1)充分肯定国民政府正面战争的积极作用

整个八年抗战,国民党正面战场先后进行大战役22次,重要战斗3117次,小战斗38931次,毙伤日军85.9万余人,自己付出3220419人的重大伤亡。

(2)对于一个当时是代表中国唯一合法的中央政府而言,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积极作用是它作为合法政府的应有之义。其抗战所为是一个合法政府的应承责任。我们既不可过分夸大其抗战的积极作用,也不要对抗战初期的中国共产党提出苛刻要求。

(3)应看到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在抗日的同时,一直没有放弃“反共”的目标。这不仅使得国民政府正面抗战的积极作用没有充分发挥,而且还整体上影响了中国抗战力量,尤其是共产党抗战力量的发展。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

1、积极倡导、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2、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制定和实施了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战略方针,实现了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正确指导。

4、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

5、推动国统区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

6、抗日根据地的建设

7、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8、加强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

四、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

1、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条件

2、广大人民群众和各界人士的广泛参加和大力支持,是中国革命胜利的社会根源和群众基础。

3、国际无产阶级和和社会主义国家的热情支持,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创造了有利的国际条件。

(二)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十八年的经验,已使我们懂得: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成绩,也是中国革命的伟大成绩。

——毛泽东:《〈共产党人〉发刊词

近代史期末重点 第2篇

1、近代中国为什么会沦为西方列强侵略的对象?

1、从政治上看:

A、中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压制商业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在国内设置重重关卡。B、封建专制走向末期,政治上日益黑暗腐朽,社会动荡,生产遭到破坏。

2、从经济上看:

A、原始的农业经济仍是经济体系的主体,商业经济的发展举步维艰,资本主义基本上被扼杀在摇篮中。

B、即使是农业的发展也是时断时续,往往是朝代初期很重视,末期就受到严重破坏。

3、从军事上看:

A、中国的封建王朝发展的主要还是比较原始的军队,而西方的洋枪洋炮中国的武器根本没法对付。

B、中国的军队军纪也比不上西方,特别是清朝末期,吸食鸦片让中国的军队战斗力大大削弱。

4、从文化思想上看:

A、科举制度在其后期表现出越来越大的弊端,特别是八股取士更是浪费人才;清朝大兴文字狱,压制摧残人性。

B、当西方的文人思想家哲学家在大力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时候,中国的文人还在儒家文化影响下吟诗作对、歌功颂德、编纂《四库全书》。

C、中国根深蒂固的重农轻商思想让很多人不到迫不得已时不去从事商业。

5、从对外关系上看:

中国封建末期的王朝主要奉行闭关锁国的政策,打击阻碍对外贸易,导致中国人看不到也学不到外面的新东西新思想新制度,错过了一次又一次的生产技术革命的机会。

2、如何正确认识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①积极影响: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在客观上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具有推动作用。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侵略,使中矛盾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逐步破坏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方的先进生产技术、经济制度、经营管理方法和科技人员,从而为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条件和可能;随着民族矛盾的尖锐,又推动先进的中国人积极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大力宣主义政治、经济制度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并在实践上积极努力,客观上又推动了中国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进程。

②消极影响: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具有阻碍作用,这是主要的。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对近代中的主权逐步丧失,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逐步确立,使中国近代化发展最终失去了独立发展的可能性,治等方面完全沦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附庸。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导致中国资金大量外流,加剧了中短缺;帝国主义国家贷款给中国军阀官僚,造成军阀混战,中国局势动荡不宁,使中国的经济建设缺乏和平安正常进行。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设立工厂,开采矿产,修筑铁路,利用特权,与中华民族企业争夺市场,民族企业。中国近代化趋势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下发展艰难。

3、近代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屡遭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意义何在?

原因:根本原因: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二是经济技术的落后。而前者是更根本的原因,正是因为社会制度的腐败,才使得中国经济技术落后的现状长期得不到改变。

第一、清朝后期,封建政治集团闭关自锁、闭目塞听,愚昧无知。清朝封建统治阶级的反动腐败已成不可挽回之势。

第二、军事、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落后,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的资本主义。

(三)思想基础:留学热潮的出现与启蒙运动的推进。

(四)组织基础: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与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建立。

(五)领导核心: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六)革命纲领:三民主义。

(七)舆论和军事准备:理论斗争和武装起义。

8、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近代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从革命的领导阶级和领导核心看: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正式步入了中国政治斗争的舞台,并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

2、从革命纲领看: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了系统反映资产阶级政治、经济要求的三民主义纲领。

3、从革命的斗争实践看:资产阶级革命派在长期斗争的基础上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9、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民主革命。在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的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

第三,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第五,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10、如何理解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辛亥革命取得巨大成功,有“终结”,但不是失败。(1)辛亥革命已经胜利完成了它应该完成的社会历史任务。(2)辛亥革命的积极成果得到保留和发展,革命的敌对势力虽千方百计想否定它、破坏它、篡改它,但始终未能得逞。(3)辛亥革命作为一场运动,有它发生、发展和终结的过程,它完成了它应该完成的历史使命后,让位于新的运动,以新的形式在前进过程中寻求发展。

革命党人在新的政治角逐中交出了领导权

首先,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的失败不能等同于辛亥革命的失败。其次,孙中山让位、袁世凯掌权不能作为判断辛亥革命失败的标准。

对辛亥革命的评价,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有人说辛亥革命胜利了。认为辛亥革命失败的理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辛亥革命没有完成这个任务。这次革命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土地制度,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也没有赶走外国侵略者,废除不平等条约,革命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并未改变。而且,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袁世凯篡夺,清朝皇室继续保留。这些都说明辛亥革命失败了。

认为辛亥革命胜利的理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但革命是一个漫长过程,各个阶段有不同的任务,孙中山所领导的辛亥革命的主要任务是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建立共和国。辛亥革命的结果是,清王朝的统治被推翻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建立了,两千多年的专制统治结束了。与此同时,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革除了一些封建旧俗恶习,社会风气发生巨大变化,有助于社会生活近代化的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因此,辛亥革命不仅完成了提出的任务,而且有深远的积极影响。所以说辛亥革命胜利了。

认为辛亥革命既有它胜利的地方,又有它失败的地方的理由是:辛亥革命从推翻清王朝,结

15、为什么说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是历史的必然?

(一)必要性: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

1、中国近代革命的历史进程宣告,无论是农民战争和资产阶级领导的改良与革命,都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

2、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挫折和失败所积累的经验教训,是形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要条件。

(二)内部条件: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新发展

1、物质基础和阶级条件: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工人运动的初步发展。

2、思想条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三)外部条件:十月革命的发生

1、十月革命给正在艰苦探索救国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以极大鼓舞,使他们看到了民族解放的新希望;

2、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给了先进中国人以观察国家命运的新的思想武器。

16、怎样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1)中国革命的发展需要一个新兴的阶级及其政党领导。

(2)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经济条件和阶级基础。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

(4)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5)1920年秋到1921年初,各地共产主义组织的建立,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初步成果。

(6)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显著标志。

17、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件?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从此不断向前发展,由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

第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了正确的革命纲领和斗争策略,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

第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了中国革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为中国革命获得了广泛的国际援助和避免走资本主义提供了可能性。

18、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的关系。

(一)国共合作的建立,给国共两党带来了蓬勃生机,使国民革命的进行有了有力的领导核心。

(二)国共合作的实现,促进了以工农民众为主体的民族解放运动走向高涨,为国民革命的进行奠定了阶级基础和社会基础。

(三)国共合作的实现,为创建革命武装造成了有利条件,为国民革命高潮的到来奠定了军事基础。

(四)国共合作的建立,使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了统一、巩固和发展,为北伐战争的进行、国民革命高潮的到来准备了前提条件。

(五)国共合作的建立,推动了北伐战争的胜利发展,掀起了国民革命高潮。

(六)国共合作的破裂,导致了国民革命的失败。

24、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能够发挥这种作用的原因? 理解:

(一)倡导和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在统一战线中,坚持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推动国民党抗战到底,迫使国民党的主要领导人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考虑共产党和人民的要求。

(二)根据历史发展进程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领导人民去实行这些主张,影响和推动国民党接受这些主张,而自己则是实行这些主张的模范。1.指出了抗日战争中中国的前途(中国必胜);2.以充分的理由阐明了中国必胜的道理(《论持久战》);3.提出了坚持长期抗战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本条件(人民战争);4.规划了抗战胜利的发展过程(著名的三阶段论)。

(三)实行全面抗战路线,独立地领导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人民武装,挺进敌后,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创建和发展抗日民主根据地,坚持持久抗战。

(四)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是抗战的主战场,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是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力量。原因:1.在指导思想上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抗战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广大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有了空前提高。

2.坚持共产党的革命彻底性和政治坚定性,发扬了善于团结众多同盟者的工作作风。3.发挥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25、如何正确认识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地位和作用?

(一)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开端

1.中国人民抵抗的是世界上第二号法西斯强国——日本的侵略。

2.日本的侵略的最后目标并不仅仅是侵占中国,而是要征服亚洲,控制世界。

3.从战争的地域、规模、激烈程度和敌我双方伤亡情况来看,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的开端。

(二)中国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要战场

1.中国战场开辟最早,结束最晚,坚持时间最长。2.中国人民抗击了日本陆军的主力。

3.中国抗日战争消耗了日本大量财力和物力。4.中国人民歼灭了大部分日本侵略军。

5.中国人民为打败日本法西斯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三)中国的抗日战争有力地援助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其他战场

1、抗日战争牵制和消耗了日军大量兵力,粉碎了日军北进与德军会师西伯利亚的阴谋,使苏联避免了两线作战,有力地支援了苏联的卫国战争。

2、中国的抗日战争推迟了日军南进的时间,减轻了太平洋战场美英盟军的压力。

26、国民党政权崩溃、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历史必然性。国民党政权崩溃的历史必然性:

(一)根本原因:国民党政权的阶级性质 1.政权基础

(1)阶级基础狭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2)经济基础腐朽——官僚垄断资本主义(3)思想基础没落——封建法西斯主义 2.自身状况

(1)内部结构——各类势力、众多派系和官僚政客的大杂烩

(2)官场风气——严重的贪污腐败,以致于整个结构和基础都被蚀空(3)政府支柱——军队战斗力日衰,无力支撑这个政权 3.内外政策

积极参军参战,发展生产。为革命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3、抗日战争时期政策

(1)政策:停止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改为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2)原因:中华民族和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需要动员一切力量,实行全民族抗战,争取抗战胜利。

(3)作用: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提高了农民生产和抗日的积极性,同时团结了地主一同抗战。

4、解放战争时期政策

(1)政策:①1946年把减租减息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②1947年9月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废除封建性和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贯彻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者,发展农业生产的土地改革总路线。

(2)原因:①抗战胜利后,解放区农民要求土地。②解放战争的第二年,我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需要巩固后方。

(3)作用: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大批青壮年踊跃参军,支援前线,农民群众的支援成为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一个可靠保证。

土地政策变化的原因:

①、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与革命任务。当阶级矛盾占主导时期,中国共产党为发动农民阶级完成反帝反封的任务,采取的土地政策基本原则是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当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的抗日战争时期,为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取得抗日的胜利,对地主阶级的土地只是采取“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政策,以便兼顾地主和农民利益,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②、中国共产党的阶级性决定。中国共产党代表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等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只有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才能维护工农利益,才能从根本上消灭剥削现象,解放农村生产力。③、民主革命的性质。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义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的动力是工人、农民、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而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所以,实行土地革命,制订符合维护农民利益的土地政策,是民主革命的性质所决定。

七年级(上)期末重点句子专练 第3篇

1. This is a watch. (变为复数)

____ ____ ____.

2. Is that a chair? (给出否定回答)

No, ____ ____.

3. His keys are in the desk. (对划线部分提问)

____ ____ his keys?

4. I have a small toy. (变成否定句)

I ____ ____ a small toy.

5. Tom likes chicken. (改为一般疑问句)

____ Tom ____ chicken?

6. Is Guo Peng your brother? (给出肯定回答)

Yes, ____ ____.

7. Does Bill have a soccer ball? (给出否定回答)

No, ____ ____.

8. Sandry eats lots of apples. (变成否定句)

Sandry ____ ____ lots of apples.

9. This sweater is $28. (对划线部分提问)

____ ____ is this sweater?

10. Her telephone number is 2974848. (对划线部分提问)

____ ____ her telephone number?

11. This is my sister. (改为一般疑问句)

____ ____ ____ sister?

12. These are my brothers. (改为否定句)

These ____ ____ my brothers.

13. Is this a Chinese book? (给出否定回答)

____, it ____.

14. Are these your parents? (给出肯定回答)

____, ____ ____.

15. My name is Jim Green. (改为同义句)

____ ____ Jim Green.

16. Jennifer is good at singing. (改为同义句)

Jennifer is a ____ ____.

17. Can Cindy sing this song in Chinese? (作肯定回答)

____, ____ can.

18. May I know your name? (改为同义句)

Please ____ ____ your name.

19. Her brother wants to join the art club. (变为否定句)

Her brother ____ ____ to join the art club.

20. My brother wants to join the chess club. (对划线部分提问)

____ club ____ your brother want to join?

21. Victor’s little sister can play the piano. (对划线部分提问)

____ can Victor’s little sister ____?

22. Can you speak English? (改为同义句)

Can you ____ it ____ English?

23. His e-mail address is XT08@.sina.com. (对划线部分提问)

____ ____ his e-mail address?

24. The club can help the kids with swimming. (变为一般疑问句)

____ the club ____ the kids with swimming?

25. Edward’s family name is Atkinson. (对划线部分提问)

____ is Edward’s ____ name?

Ⅱ.将下列句子译成英语, 每空一词

1. 玛丽,见到你很高兴。

____ ____ ____ ____, Mary.

2. 琳达,谁是你的朋友?

Linda, ____ is your ____?

3. 你会拼读“星期三”吗?

____ you ____ “Wednesday”?

4. 让我们打排球吧!

____ ____ volleyball.

5. 克拉克早饭吃许多健康的食品。

Clark eats ____ of ____ food ____ breakfast.

6. 比尔不会唱歌和跳舞。

Bill ____ sing ____ dance.

7. 请拨打电话622-4868找杰克。

Please ____ Jack ____ 622-4868.

8. 杰夫想参加艺术俱乐部。

Jeff ____ ____ ____ the art club.

9. 你奶奶多大年纪了?

____ ____ is your grandmother?

10. 斯格特通常何时洗澡?

When ____ Scott usually ____ a shower?

11. 请把这些课本拿到教室里去。

Please ____ these books ____ the classroom.

12. 你通常几点吃晚餐?

____ ____ ____ you usually eat dinner?

13. 我们的科学老师工作时间很长。

Our science teacher ____ very ____ hours.

14. 你爸爸最喜欢的食物是什么?

What’s your ____ ____ food?

15. 我们的生物老师很严厉,但他的课确实有趣。

Our biology teacher is very ____, but his class is ____ ____.

16. 音乐听起来很轻松。

Music ____ ____.

17. 那是一部非常成功的电影。

That is a ____ ____.

18. 我认为记录片很枯燥。

I think ____ are ____.

19. 我们有各种颜色的外套。20美元一件。

We have coats ____ all colors ____ only $20 ____.

20. 大卫最喜欢的学科是什么?

What ____ ____ Dave like ____?

21. “玛丽亚会跳舞吗?”“不,她不会。”

——____ Maria ____?

——No, she can’t.

22. 布莱克先生,我可以问你一个问题吗?

____ I ____ you a question, Mr. Black?

23. 汤姆想找份工作,任何工作都行。

Tom wants to find ____ ____, any kind of job.

24. 李明经常帮我学弹吉他。

Li Ming often helps ____ ____ playing the guitar.

25. 咱们出去散步吧。

Let’s go out ____ ____ walk.

近代史期末重点 第4篇

1、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答:(1)在错综复杂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两大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前一个是主要矛盾。(2)在两种矛盾的作用下,中国的社会性质由封建社会转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一下一些基本特征: ①、资本----帝国主义势力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控制了中国的政治 ②、中国封建势力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压迫奴役中国人民。③、中国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但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阻碍着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④、所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存在,但势力很弱。⑤、政治势力不统一,各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不平衡。⑥、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过着饥寒交迫,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2、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答: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解放这两个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因为不经过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不可能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改变它们控制中国经济财政命脉,利用特权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和资本输出,压迫中华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局面,就不可能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专制政治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民的生活,扩大民族工商业的国内市场;就不可能达到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从而集中力量进行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现代化建设,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富裕幸福。

3、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答: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了沉重的灾难,它们发动侵列战争,屠杀中国人民,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勒索赔款,抢掠财富;它们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它们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它们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4、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1)原因: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首先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腐败社会制度决定的。其次,是国家经济特别是经济技术和作战能力的落后。

2)教训:落后就要挨打,但是从根本上来说,不推翻腐朽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腐败社会制度,要想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去进行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是不可能的。

5、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

太平天国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和重大的历史意义。

第一,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震撼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过程。

第二,太平天国起义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不同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

第三,太平天国起义还冲击了空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第四,太平天国起义还有力的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给了侵略者应有的教训。

第五,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是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他和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2)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原因

A、从主观上看:

第一,农民阶级不是新的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向心力和战斗力。

第二,太平天国是以宗教来组织发动群众的,但是拜上帝教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它不仅不能正确指导战争,而且给农民战争带来了危害。

第三,太平天国也没能正确对待儒学。

第四,太平天国不能把西方国家的侵略者与人民群众区别开来,对西方侵略者还缺乏理性的认识。

B、从客观上看:

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联合镇压太平天国。

(3)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教训:

太平天国起义及其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它自身不能担负起反帝反封建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

6、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1)洋务运动的性质

洋务运动是清朝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洋务派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而实行的一场自救改革运动,即具有进步性,也具有落后保守性。

(2)洋务运动的失败的原因

第一,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派企图在不改变中国固有的制度与道德的前提下,以吸取西方近代生产技术为手段,来达到维护和巩固中国封建统治的目的,这就严重限制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第二,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西方列强依据种种特权,从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加紧对中国的侵略控制,他们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起来,而洋务派处处依赖外国,企图以此来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无异与虎谋皮。

第三,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洋务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但其管理確是封建式的,企业内部充斥着营私舞弊、贪污中饱、挥霍浪费等腐败现象。

(3)洋务运动失败的教训:地主阶级不能担负起中国近代化的历史重任。

7、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1)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第一,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维新派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高举救亡图存的旗帜,要求通过变法,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走向富强之路。维新派的政治实践和思想理论,不仅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第二,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第三,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第四,戊戌维新运动不仅在思想启蒙和文化教育方面开创了新的局面,而且在社会风习方面也提出了许多新的主张。

(2)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

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维新派本身的局限性突出表现在:

首先,不敢否定封建主义。他们在政治上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在经济上,虽然要求发展资本主义,却未触及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

其次,对帝国主义报有幻想。他们大声疾呼救亡图存,却又幻想西方列强能帮助自己变法维新,结果是处处碰壁。

再次,惧怕人民群众。维新派的活动基本上局限于官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的小圈子。他们不但脱离人民群众,而且惧怕甚至仇视人民群众,因此,运动未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3)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教训

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不仅暴露了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着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8、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失败?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1)失败原因:

首先,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帝国主义与袁世凯为代表的大地主、大买办以及旧官僚、立宪派一起勾结起来,从外部和内部绞杀了这场革命。

其次,从主观方面来说,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

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第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第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2)教训:

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9、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之命运?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1)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存在着三种主要的政治力量:

一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后官僚资产阶级)。他们是反动势力、民主革命的对象。其政治代表现时北洋政府,以后主要是国民党统治集团。二是民族资产阶级。他们是中间势力,民主革命的力量之一。其政治代表是民主党派的某些领导人物和若干无党派民主人士。三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他们是进步势力,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其政治代表是中国共产党。

(2)三种政治力量分别提出了三种不同的建国方案:

第一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主张继续实行地主阶级、买办的大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使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

第二是民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他们是要建立一个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以便是资本主义得到自由和充分的发展,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

第三是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的方案。他们主张在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首先进行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新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以便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即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并经过这个人民共和国,逐步达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上述建国方案摆在中国人民的面前,由他们在自己的政治实践中做出选择,但是,从根本上说,由于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并不具备现实性,可供中国人民选择的方案主要是两个:或者是继续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或者是创建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3)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之所以行不通,是由于当时中国所处的时代条件和国内阶级关系的状况所决定的。第一,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外国有过的,中国不能有,因为中国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是他们不能容忍的。第二,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过于软弱。他没有勇气和能力去领导人民进行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从而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扫清障碍。

总之,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由于违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遭到了广大人民的唾弃,他们的反动统治也在根本上被推翻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由于脱离中国实际,也没有得到中国广大群众的拥护,连提出这种方案的多数人最终也承认这个方案是行不通的。只有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关于建立人民共和国的方案,逐步的获得了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乃至民族资产阶级一起政治代表的拥护,由此成了中国最广大群众的共同选择

10、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1)斗争实践——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向西方探索救国救民真理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农民阶级、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的努力先后失败。

(2)思想启蒙——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启蒙的结果;三次大论战,最终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地位。

(3)阶级基础——五四前后工人阶级的壮大及其斗争为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阶级基础和实践需求。

(4)外来影响——“一战”的影响:“一战”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中国人对资本主义方案产生了怀疑;俄国十月革命的推动:十月革命给陷于彷徨、苦闷的中国人昭示了新的理想目标和建国方案,这就是走俄国人的路,搞社会主义。

1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

(一)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斗争

1927年8月,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八七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方针。

八七会议以后,举行了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中国革命由此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二)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以农村为重点,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设根据地,这是1927年以后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所要求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革命心道路的开辟,依靠了党和人民的集体奋斗,凝聚了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而毛泽东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三)毛泽东不仅在实践中首先把革命进攻的方向指向了农村,而且从理论上阐明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和农村应当成为党的工作中心的思想

1928年,毛泽东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社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文章,明确指出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国革命,以军事发展暴动,是一种特征;还科学阐明了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于根据地建设这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1930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毛泽东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议的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是对1927年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斗争经验的科学概括。它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同当时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做坚决斗争基础上形成的。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五)随着革命心道路的开辟,中国革命开始走向复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逐步发展起来。红军游击战争实际上已经成为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农村根据地成为积蓄和锻炼革命力量的主要战略阵地。

1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第一,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动员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成为凝聚全民族抗战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着。

第二,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制定、实施了一套完整的抗战策略和方针,提出了持久抗战的战略思想,对抗战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三,中国共产党通过游击战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牵制和消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也为抗日战争的战略返攻准备了条件。

第四,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最富于献身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1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1.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全世界人民反对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冰以此为标志,全世界人民取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伟大胜利;2.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战胜外来势力,特别是结束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历史,说明弱国可以打败强国,是以弱取胜的典型战例;但不能说抗日战争结束了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因为美帝国主义还在支持台湾势力并占据着台湾,英国,葡萄牙还分别占据着香港与澳门 ,所以,抗日战争的胜利只能说明是中国人民取得了一场反对外来列强的胜利.是一次民族战争的胜利.3.抗日战争给我们的启示,一个国家必须团结与强盛,否则,就要受到外来势力的欺负.这也是我们目前谋求发展的动力与原因.14、如何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第一,各民主党派虽然政纲不尽相同,但都主张爱国、反对买过,主张民主、反对独裁,在抗战中,对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特别是文化侵略,多国统区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都起了积极作用。抗战胜利后,民主党派作为“第三方面”,主要与共产党一起,反对国民党的内战独裁政策,为和平民主而奔走呼号。

第二,各民主党派成立时,中国共产党就与他们建立了不同程度的合作关系,并在斗争实践中逐步发展了这种合作关系。在共同繁多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不仅鼓励、支持各民主党派的斗争,而且对他们某些不妥的意见进行批评,诚恳地帮助他们进步,这是的中共与民主党派的关系更加融洽,合作方式不断发展完善。

第三,国民党坚持一党独裁,迫害民主党派进步人士,使得民主党派人士逐步转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立场上,特别是1948年1月22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发表《对时局的意见》,表示愿意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建立人民民主的新中国。

第四,中国共产党也邀请民主党派“积极参政,共同建设新中国”,1949年9月,各民主党派积极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这标志着各民主党派正式接受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人民共和国,确认了社会主义的正确性。各民主党派也由在野党变成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参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基本形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此基础上也基本形成。

15、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第一,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第二,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

第三,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答: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解放这两个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因为不经过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不可能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改变它们控制中国经济财政命脉,利用特权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和资本输出,压迫中华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局面,就不可能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专制政治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民的生活,扩大民族工商业的国内市场;就不可能达到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从而集中力量进行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现代化建设,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富裕幸福。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了沉重的灾难,它们发动侵列战争,屠杀中国人民,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赔款,抢掠财富;它们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中国人民的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它们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它们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2、“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的提出及影响。

鸦片战争惊破了中国封建统治者以“天朝上国”自居的迷梦,战争失败的强烈刺激下,中国官吏知识分子中少数爱国、开明的有识之士,开始注意了解国际形势,研究外国史地,总结失败教训,寻找救国的道路和御敌方法,魏源将收集到的资料编成《海国图志》,并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一是利用外国先进军事装备技术武装自己,抵御外国侵略,是一种反侵略的思想;二是学习利用外国生产技术,使国家走上富强道路,承认了西方长处,并主张学习西方。魏源思想在腐朽愚昧的封建统治条件下,对开阔人们眼界,引导人们注意世界形势,启迪人们探索救国之路起了积极作用。

3、近代中国所进行的反侵略斗争具有什么意义? 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巨大历史灾难。但是列强发动的侵略战争以及中国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考,探索和奋起。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了,中日甲午战争以后,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中国的仁人志士正是怀着强烈的危机感和民族意识,历尽千辛万苦,不怕流血牺牲,去探索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道路。

4、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原因: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首先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腐败社会制度决定的。其次,是国家经济特别是经济技术和作战能力的落后。教训:落后就要挨打,但是从根本上来说,不推翻腐朽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腐败社会制度,要想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去进行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是不可能的。

5.鸦片贸易对中国造成了哪些危害? A.白银外流,造成清政府财政危机。B.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C.腐蚀统治机构,清政府因腐败而受贿放私,又因受贿放私而更加腐败。D.毒害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也严重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6.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 中国的主权开始遭到破坏2.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3.中国的社会阶级结构和主要矛盾开始发生变化。

7.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清政府的社会制度和生产力落后及李鸿章和慈禧太后力主妥协,一个是为了“保船避战”,另一个是为了要过“万寿大典”。清政府自身的腐败导致了战场上的全面溃败。

8.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其中主要有:

A、封建时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被破坏B、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它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C、封建专制政权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的专政D、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并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是近代中国一切灾难的总根源,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障碍

9.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什么? 1840鸦片战争后,中国由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社会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逐步转变为封建统治者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其中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各个社会矛盾中的最主要矛盾。太平天国运动就是第一个矛盾的体现,义和团运动就是第二个矛盾的体现。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为什么《天朝天亩制度》的主张是难以实现的? 《天朝田亩制度》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但他并未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他所描绘的理想天国,仍然是闭塞的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传统生活方式;同时又是一个没有商品交换的和绝对平均的社会。这种社会理想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的性质。因此,《天朝田亩制度》的主张难以实现。

2、戊戌维新运动时期威信派与守旧派争论的内容有哪些方面?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是什么? 内容:(1)要不要变法(2)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3)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意义:(1)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2)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3)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失败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3、简述龚自珍的政治思想: 批判了长期流传的天人感应论,否认天象与认识的必然联系。他那“万马齐喑究可哀”的诗句告诉人们清王朝已从“治世”进入“衰世”,提出了“更法”思想和“心力”说。

4、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第一,太平天国革命达到了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第二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加速了清朝统治的衰落和崩溃。第三,打击了外国侵略者,阻滞了中国半民地化的进程。第四,太平天国的反抗精神鼓舞了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意志。第五太平天国革命也是当时世界人民革命斗争的一部分,推动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同时也震动了欧洲大陆

5、简述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及其特点 答: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同时也为中国GCD的创建创造了条件。首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GCD的成立提供了思想基础。其次,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中国GCD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第三,经过五四运动,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成长起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的结合,为正式创建中国GCD作了准备。第四,外部条件主要是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从各个方面给予帮助,推动了中国GCD的成立。

6、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是什么? 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是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但是,它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生产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

7、试述改良主义运动的历史意义及其局限性 1在19世纪末帝国列强瓜分中国时的它具有强烈的爱国性质2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力求实行君主立宪来挽救危机。3政治与文化运动并存,具有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重要意义。局限性:改良,希冀于君主立宪,对帝国主义封建势力的软弱妥协和脱离广大人民群众。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1、资产阶级革命派关于中国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和进步性的认识有哪些? 必要性:资产阶级革命派指出,清政府是帝国主义的“鹰犬”,因此爱国必须革命,只有通过革命,才能免“瓜分之祸”,获得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人们在革命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乃至作出的牺牲,是以换取历史的进步作为补偿的。正义性:对于改良派所提出的“中国国民恶劣”说,革命派针锋相对地指出,不是“国民恶劣”,而是“政府恶劣”,民主共和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拯救中国与建设中国都必须取法乎上,直接推行民主制度。只有“兴民权改民主”才是中国的唯一出路。进步性:革命派强调,当时的中国存在着严重的“地主强权”和“地权失平”的现象,只有通过通过平均地权一实现土地国有,在进行政治革命的同时实现社会革命,才能避免贫富不均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

2、三民主义学说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三民主义”即名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三大主义。

民族主义 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一是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政府,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二是追求独立,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民权主义 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生主义 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也就是社会革命,它主张核定全国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革命后的地价,则归国家,为民共享。国家还可以按原定地价收买地主的土地。

3、武昌首义的简单过程是什么? 在1911年(农历辛亥年)10月10日成功地发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武昌起义.辛亥武昌起义前夕,中国的各种社会矛盾不断激化,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持续不断,革命党人不断发动武装起义。9月24日,文学社和共进会两个革命团体召开联席会议,决定10月6日在武昌发动起义。但革命党人的活动被湖北当局察觉,处处提防,起义延期。而后新军中的革命党人约定以枪声为号於10月10日晚发动起义。当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夺取位於中和门附近的楚望台军械所,吴兆麟被推举为临时总指挥。此时,驻守武昌城外的辎重队、炮兵营、工程队的革命党人亦以举火为号,发动了起义,并向楚望台齐集。尔后,武昌城内外各标营的革命党人也纷纷率众起义,并赶向楚望台。起义人数多达3000多人.最后整个武昌在起义军的掌控之中。汉阳、汉口的革命党人闻风而动,分别於10月11日夜、10月12日光复汉阳和汉口。起义军掌控武汉三镇后,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举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并号召各省民众起义响应。武昌起义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4、辛亥革命的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1).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1)斗争实践——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向西方探索救国救民真理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农民阶级、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的努力先后失败。

(2)思想启蒙——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启蒙的结果;三次大论战,最终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地位。

(3)阶级基础——五四前后工人阶级的壮大及其斗争为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阶级基础和实践需求。

(4)外来影响——“一战”的影响:“一战”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中国人对资本主义方案产生了怀疑;(2分)俄国十月革命的推动:十月革命给陷于彷徨、苦闷的中国人昭示了新的理想目标和建国方案,这就是走俄国人的路,搞社会主义。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从此不断向前发展,由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

第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了正确的革命纲领和斗争策略,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

第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了中国革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为中国革命获得了广泛的国际援助和避免走资本主义提供了客观可能性。

3、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了哪些新面貌?为什么?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中国革命就展现了新的面貌:

第一,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

第二,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在中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同时,中国共产党月开始从事发动农民的工作,农民的运动蓬勃发展。

第三,实行国共合作,并在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掀起大革命高潮,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

(一)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斗争

1927年8月,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八七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方针。

八七会议以后,举行了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中国革命由此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二)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以农村为重点,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设根据地,这是1927年以后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所要求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革命心道路的开辟,依靠了党和人民的集体奋斗,凝聚了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而毛泽东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三)毛泽东不仅在实践中首先把革命进攻的方向指向了农村,而且从理论上阐明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和农村应当成为党的工作中心的思想

1928年,毛泽东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社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文章,明确指出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国革命,以军事发展暴动,是一种特征;还科学阐明了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于根据地建设这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1930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毛泽东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议的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是对1927年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斗争经验的科学概括。它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同当时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做坚决斗争基础上形成的。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五)随着革命心道路的开辟,中国革命开始走向复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逐步发展起来。红军游击战争实际上已经成为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农村根据地成为积蓄和锻炼革命力量的主要战略阵地。2、20世纪20年代后期、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为什么连续出现“左”倾错误?

第一,主要原因在于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理论素养不高,实践经验也很缺乏,对于中国的历史现状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的规律不了解,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的实践没有统一的理解,一句话,不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全面的、正确的结合起来。

第二,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内部事务的错误敢于和瞎指挥。

第三,八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着浓厚的“左”倾情绪始终没有得到认真地清理。

第四,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的阶级状况,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党员中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占大多数,使党处在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包围之中。党内出现只注重书本知识,不注重实际的教条主义,只注重感性知识而轻视理论的经验主义。影响党的思想、路线和政策。

3、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

土地革命时期,党内连续发生“左”倾错误,给中国革命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危害。这些错误的发生,主要是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没有统一的理解而产生的。正因为如此,毛泽东强调,为了纠正错误,必须端正思想路线,实行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历来重视总结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毛泽东早就提出,要注重调查研究,反对本本主义。红军到达陕北后,毛泽东、中共中央用很大的精力,去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

1935年12月毛泽东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阐明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批判了大给的关门主义和对于革命的急性病,系统地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上的问题。

1936年12月毛泽东写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这部著作,总结土地革命战争中党内在军事问题上的大争论,系统地说明了有关中国革命战争战略方面的诸问题。

1937年夏,毛泽东写了《实践论》、《矛盾论》,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总结龙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揭露和批判党内的主观主义尤其是教条主义的错误,深入论证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科学地阐明了党的思想路线。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 日战争

1、为什么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

从世界意义上看,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战火遍及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20亿人口卷入其中。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从战争的性质上看,抗日战争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20世纪30年代展开的一个决死战争,是一个民族反对另一个民族侵略、压迫、奴役的战争。中国是正义的、进步的反侵略战争,是得道的;日本是非正义的、野蛮的、侵略战争,是失道的。日本侵略者肆意践踏中国的大好河山,屠杀中国军民,强行掠夺中国劳工,蹂躏和摧残妇女,进行细菌战和化学战,制造了南京大屠杀等一系列灭绝人性的惨案,犯下了令人发指的罪行,使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遭到了惨重破坏,使中华民族蒙受了巨大损失。

从战争的结果上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20世纪 中 国 和 人类 历 史 上 的 重 大 事 件。中国人民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第一,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动员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成为凝聚全民族抗战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着。

第二,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制定、实施了一套完整的抗战策略和方针,提出了持久抗战的战略思想,对抗战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三,中国共产党通过游击战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牵制和消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也为抗日战争的战略返攻准备了条件。

第四,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最富于献身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3、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之行的路线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用?

第一,国民党政府执行的是片面抗战路线,即不敢放手发动和武装民众,实行单纯的政府和正规军的抗战;在战略战术上,没有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而是进行单纯的阵地防御战。

第二,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对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在抗战初期的战略防御阶段。

第三,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在抗战个阶段中表现不同,其地位和作用也不同。抗战初期的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政府积极抗战,正面战场在整个抗战中起了重要作用。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其实行片面抗战,制造反共摩擦,在抗战中的地位、作用明显下降。在战略反攻阶段,其虽坚持抗战,但对夺取抗战最后胜利的作用十分有限。

4、为什么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弱国战胜强国的范例?

第一,从实力对比来看,抗日战争是弱国对强国的战争。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综合实力都很落后,是弱国。而日本是世界上一等强国,军事、经济实力和政治组织力量都很强大。

第二,从战略对比来看,抗日战争是大国对小国的战争。

第三,从战争性质上看,抗战是中国抵御日本侵略的正义战争。中国是正义的、进步的反侵略战争,是得道的;日本是非正义的、野蛮的、侵略战争,是失道的。

第四,从战争结果上看,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取得了近代以来的第一次反侵略战争的完全胜利。中国人民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使中华民族避免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1、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为什么会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

第一,国民党政府由于它的专制独裁统治和官员们的贪污腐败、大发国难财,抗战后期在大后方便已严重丧失人心。在抗战胜利时曾经对他抱有很大希望的原沦陷区人民,也很快对他感到极端的失望。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民党政府派出的官员到原沦陷区接收时,把接收变成了“劫收”,大发国难财。

第二,国民党之所以迅速失去民心,还由于它违背全国人民迫切要求休养生息、和平建国的意愿,执行反人民的内战政策。为了筹措内战经费,国民党政府除了对人民征收苛重的捐税以外,更无限制的发行纸币。导致恶性通货膨胀,工农业生产严重萎缩。

这样,国民党当局就将全国各阶层人民之于饥饿和死亡的界线上,因而就迫使全国各阶层人民团结起来,同蒋介石反动政府作你死我活的斗争,除此以外,再无出路。

2、如何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第一,各民主党派虽然政纲不尽相同,但都主张爱国、反对买过,主张民主、反对独裁,在抗战中,对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特别是文化侵略,多国统区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都起了积极作用。抗战胜利后,民主党派作为“第三方面”,主要与共产党一起,反对国民党的内战独裁政策,为和平民主而奔走呼号。

第二,各民主党派成立时,中国共产党就与他们建立了不同程度的合作关系,并在斗争实践中逐步发展了这种合作关系。在共同繁多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不仅鼓励、支持各民主党派的斗争,而且对他们某些不妥的意见进行批评,诚恳地帮助他们进步,这是的中共与民主党派的关系更加融洽,合作方式不断发展完善。

第三,国民党坚持一党独裁,迫害民主党派进步人士,使得民主党派人士逐步转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立场上,特别是1948年1月22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发表《对时局的意见》,表示愿意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建立人民民主的新中国。

第四,中国共产党也邀请民主党派“积极参政,共同建设新中国”,1949年9月,各民主党派积极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这标志着各民主党派正式接受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人民共和国,确认了社会主义的正确性。各民主党派也由在野党变成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参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基本形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此基础上也基本形成。

3、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第一,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和全中国人民的利益。

第二,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他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为一切工作的指针。

第三,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过程中始终英勇地站在斗争的最前线。以实际行动表明了自己是最有远见,最富于牺牲精神,最坚定,而又最能虚心体察民情并依靠群众的坚强的革命者,从而赢得了广大中国人民的衷心拥护。

第四,“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基于自己的切身体验所确认的客观真理。

(二)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

第一,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第二,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

第三,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近代史期末重点 第5篇

海大09级

紫外光谱

【重点内容】

1、基本概念

 紫外光谱:是一种波长范围在200-400nm之间,根据电子跃迁方式的差异来鉴别物质的吸收光谱。导致吸收光的波长范围的不同,吸收光的几率不同。

 吸收光谱:是由于光与分子发生相互作用,分子能吸收光能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而产生的光谱(红外、紫外)

 发散光谱:是由于分子有高能级回复到低能级释放出光能形成的光谱(荧光) 散射光谱:是由于当光被散射时,随着分子内能级的跃迁,散射光频率发生变化形成的光谱(拉曼)

 发色团:具有双键结构,能对紫外或可见光有吸收作用,产生

跃迁的集团  助色团:本身不具有生色作用,但与发色集团相连时,通过非键电子的分配,扩散了发色团的共轭效应,从而影响发色团的吸收波长,增大了其吸收系数的一类集团。

2、主要规律

1)光吸收定律  吸光度A:

A= lg(I0/I)= lg(1/T)=εCl

I0入射光强

I透射光强

T透光率

ε吸光系数 C溶液浓度 l样品槽厚度

2)电子跃迁类型

 σ—σ*能量大,吸收波长小于150nm的光子,真空紫外区  n--σ* 含O、N、S和卤素等杂原子的饱和烃的衍生物发生此类跃迁 150-250nm  π—π* 不饱和烃、共轭烯烃和芳香烃类发生此类跃迁,紫外区  n—π* 分子中孤对电子和π键同时存在时,大于200nm,吸收系数小,为10-100  d-d 跃迁:过渡金属络合物溶液中

 电荷转移跃迁:吸收谱带强度大,吸收系数一般大于10 000 3)UV的谱带种类

 R吸收带:双键+孤对电子  K吸收带:共轭

 B吸收带:芳香化合物及杂环芳香化合物的特征谱带,容易反应精细结构  E吸收带

4)影响紫外光谱最大吸收峰位移的主要因素

 最大吸收波长λmax,吸光系数εmax

【补充内容】  光谱分析法:当光照射到物体上时,电磁波的电矢量就会与被照射物体的原子核分子发生相互作用引起被照体内分子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并产生特征能级之间跃迁分析方法。 紫外光谱特点:

1)反应分子中价电子能级跃迁情况,主要用于共轭体系(共轭烯烃和不饱和羰基化合物)及芳香化合物的分析

2)光谱较简单,峰形较宽,定性分析较少 3)共轭体系的定量分析,灵敏度高

 极性溶液:使n—π*跃迁向低波移,称为蓝移;π—π*向高波移,红移  酸性:蓝移,碱性:红移 红外光谱 【重点内容】

1、基本概念

 红外光谱:是由于分子内原子核之间振动和转动能级的跃迁而形成的吸收光谱。 伸缩振动:原子沿键轴方向伸缩使键长发生变化的振动,用符号ν表示

 弯曲振动:原子垂直于价键方向振动,使得分子内键角发生变化的振动,用ν表示  基频吸收:处于基态的具有红外活性的分子振动,被红外辐射激发后,跃迁到第一激发态所产生的红外吸收

 倍频吸收:非线性谐振的分子振动时,除基频跃迁外,发生由基态到第二或第三激发态的跃迁所产生的红外吸收

2、主要规律

1)红外光谱产生的条件

 辐射应具有能满足分子产生振动跃迁所需的类型  辐射与分子间有相互耦合作用

2)IR谱带强度和吸收频率受哪些因素影响

 诱导效应:吸电基是吸收峰向高频移(蓝移),供电基(红移) 共轭效应:电子云平均化(红移)

 环的张力作用:环减小,张力增大(蓝移)

 氢键作用:使正常共价键伸长,键能降低,频率降低(红移),谱线变宽

 耦合效应:振动耦合,相同的两个基团相邻时且振动频率相近时,可能发生耦

合,引起吸收峰裂分,一个移向高频,一个移向低频

3)熟悉主要官能团的特征谱线

【补充内容】

 红外光谱的三要素:谱峰位置、形状、强度

a.谱峰位置:即谱带的特征振动频率,定性分析

b.谱带形状:研究分子内是否存在缔合以及分子的对称性旋转异构、互变异构 c.谱带强度:与分子振动时偶极矩的变化率有关,定量分析的基础

荧光、拉曼光谱 【重点内容】

1、基本概念

 荧光:当电子从最低单线态S1回到单线基态S0时,发射出光子,陈称为荧光

 磷光:当电子从最低单线态S1进行系间窜越到最低激发三线态T1,再从T1回到单

线基态S0时,发射出光子,称为磷光

 拉曼散射:当光透过样品被散射时,光子与样品分子之间发生非弹性碰撞,有能量

交换,这种散射叫做拉曼光谱散射

 瑞利散射:当光透过样品被散射时,光子与样品分子之间发生弹性碰撞,没有能量

交换

2、主要规律

1)荧光和磷光光谱的产生原理及现象特点

a.荧光:寿命一本为10-8-10-10s,停止光照,荧光熄灭

b.磷光:波长较长,寿命可达数秒至十秒,停止光照后会在短时间内发射,常在低温测量,比荧光弱

2)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的共同性与差异

相同点:a.同属分子振动光谱,波数范围相同;

b.红外中定性三要素对其也适用

不同点:a.红外较适合高分子侧基和端基,特别是一些极性基团的测定,而拉曼对研究骨架特征特别有效

b.对具有对称中心的基团的非对称振动而言,红外是活性,而拉曼是非活性,反之,对称振动,红外是非活性,拉曼是活性;对无对称中心基团,都是活性

【补充内容】

 四个量子数:主量子数n,磁量子数m,角量子数l,自旋量子数ms

 统一物质在相同条件下观察到的各种荧光,其波长相同,只是发光途径和寿命不同。

物质确定,能级确定

 斯托克斯线:在拉曼散射中,若光子把一部分能量给样品分子,散射能量减少,此时

(ν0-ΔE/h)处产生的散射光线叫·。若获得能量,叫反斯托拉斯线。

 拉曼位移:斯托拉斯线或反斯托拉斯线与入射频率之差

核磁共振

【重点内容】

1、基本概念

 核磁共振:是通过将样品置于强磁场中,然后用射频元辐射样品,是具有磁矩的原子核发生磁能级的共振跃迁而形成吸收波谱

 屏蔽效应:当原子核处于外磁场中时,核外电子运动产生感应磁场,就像形成一个磁屏蔽,使外磁对原子核的作用减弱了,即实际作用在原子核上的磁场为H0(1-σ),而不是H0,σ称为屏蔽常数

 化学位移:共振发生变化,在谱图上反应为波峰位置的移动,称为化学位移  磁各向异性效应(电子环流效应):

 耦合常数:分裂峰之间的距离,一般用J表示,单位为Hz

3、主要规律

1)核磁共振的条件

 核有自旋(核磁距):自旋量子数I不等于零(质量数和原子序数不同为偶数) 外磁场,能级裂分

 照射频率满足:ν=γh0/(2π)2)影响化学位移的主要因素

 电子云密度升高,屏蔽效应上升,核磁共振发生在高场,化学位移减小

氧的电负性升高,氢原子周围电子云密度下降,移向低场,化学位移增大  电子环流效应:

 氢键:能使较低场发生共振。升温或稀释溶剂,高场移动,加入氘,消失  溶剂效应:在氢谱测定中不能用带氢的溶剂,若必须测,用氘带试剂 3)常见基团的化学位移 4)1H-NMR谱图解析 5)13C-核磁共振波谱解析 【补充内容】

 对于同一种核,磁旋比为定值  为什么以TMS为基准?

a.12个氢处于完全相同的化学环境,只产生一个尖峰

b.b.屏蔽强烈,位移最大,与有机化合物中的原子峰不重叠 c.化学惰性

d.易溶于有机溶剂,沸点低,易回收。1 H-NMR谱图可以提供的主要信息

a.化学位移:确认氢原子锁处的化学环境,及属于何种基团 b.耦合常数:推断相邻氢原子的关系与结构 c.吸收峰面积:确定分子各类氢原子的数量比

气象色谱

【主要内容】

1、基本概念

 保留时间:组分从进样到出现最大峰所需要的时间(或载气体积) 分离度:色谱峰的分离程度,即混合各组分的分离程度  校正因子:具有校正作用的因子交做校正因子

2、主要规律

1)气相色谱的分离原理

 分配色谱法:利用被分离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溶解度差别而实现分离  吸收色谱法:利用被分离组分对固定相表面吸附中心吸附能力的差别实现分离  离子交换色谱法:利用被分离组分交换能力的差别而实现分离

 空间排阻色谱法:根据被分离组分分子的线团尺寸进行分离—凝胶渗透色谱 2)热导池检测器和氢火焰离子检测器的工作原理

 热导检测器:利用载气和样品组分热导系数的不同,当它们通过热敏元件时,阻值出现差异而产生电信号。

 火焰离子检测器:利用有机物在氢火焰中燃烧时生成的离子,在电场作用下产生电信号。

3)定量分析的方法有哪些,各适合于什么情况

 归一化法:当试样中全部组分都显示出色谱峰,且每个组分相应的校正因子都已知时可用下式计算:

XI=fi*Ai/∑(fi*Ai)XI为试样中组分,fi组分i的校正因子,Ai组分的峰面积

 内标法:当试样组分不能全部从色谱柱流出,或有些组分在检测器上没有信号

Xi=miAifs,i/mAs

Ai, A分别代表组分和内标物的峰面积;fs,i校正因子;m和ms分别为试样和内标物的质量

 外标法:分别将等量试样和韩待测组分的标准试样进行色谱分析

χi=EIAi/AE

χi为试样中组分的质量分数 EI 为标准试样中组分i的含量

Ai,AE 为峰面积  叠加法:加入一定量的待测组分,再测出此两组分的峰值

热分析

【主要内容】

1、基本概念

 DSC:示差扫描量热法。是使试样和参比物在程序升温或是降温的相同环境中,用热量补偿器以增加电功率的方式,即对参比物或试样中温度低的一方给予热量的补偿,是两者的温差保持为零,测量所做的功,即试样的吸收热量变化量对温度(或时间)的依赖关系的的一种技术

 DTA:差热分析法。是参比物语等量试样在相同环境中等速变温的情况下相比较,试样的任何化学和物理变化,和它处于同一环境中的标准物质比较,要出现暂时的增高或降低

 TG:热失重法。是在程序升温的环境中,测量试样的质量对温度(或时间)的依赖关系的一种技术

2、主要规律

1)DSC和DTA技术的主要差别

 DSC:根据热量差和温度的关系  DTA:根据温度和温度差的关系

 DSC的温度差为零,是他们最大的区别 2)影响DSC测定结果的主要因素

 试样的用量:10mg左右

 升温速率:影响峰的位置和峰面积

 气氛:防止氧化,减少挥发组分对检测器腐蚀

 热历史:样品转变受松弛受加工温度、冷热处理时间和速率、防止温度与时间 3)DSC和TG主要应用范围

 提供有关聚合物体系的各种转变温度  热转变的各种参数  结晶聚合物的结晶度  聚合物的热稳定性

 聚合物的固化、氧化和老化等方面

【补充内容】

 热量变化与曲线峰面积的关系

m*ΔH=K*A M样品质量

ΔH单位质量样品的焓变

K修正系数

A峰面积 TG曲线:样品失重积累量,积分型曲线

DTG曲线:TG曲线对温度或时间的一阶导数,质量变化率  a.玻璃化温度Tg:第一个转折点的切线重点位置

b.结晶温度Tc:第二个转折点,波峰位置 c.熔融温度Tm:第三个转折点,波谷位置 d.分解温度Tf:第四个转折点,峰值位置

GPC 【主要内容】

1、基本概念

 GPC:凝胶渗透色谱。也称为尺寸排除色谱,是一种液相色谱。基于体积排阻的分离原理

 排斥极限:凡是相对分子质量比此点大的分子均被;排斥在凝胶空外  渗透极限:凡是相对分子质量小于此值的都可以渗透入全部孔隙

2、主要规律

1)GPC的分离原理

平衡排除理论:大分子进入孔洞少,在孔内流经的路程也短,最先出来。 限制扩散理论:分子质量高的样品,扩散速度小,流速大时,两相不能平衡  流动分离理论:细长管子模型,大分子从中间流过,小分子粘附在管壁 2)检测器的种类和应用

 浓度检测器:根据流出液的浓度不同,折光指数不同的原理  粘度检测器:测定柱后流出液的特性粘度

 分子量检测器:直接测定淋出液中聚合物的重均相对分子量 3)GPC定量分析的方法

【补充内容】

 色谱柱使用的上限:聚合物最小分子尺寸<最大凝胶颗粒孔径

下限:聚合物最大尺寸分子>最小凝胶颗粒孔径  基本原理

上一篇:读《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有感下一篇:六心教育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