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工作情况汇报

2024-07-23

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工作情况汇报(精选8篇)

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工作情况汇报 第1篇

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工作情况汇报

县政府:

县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县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加强管理,辛勤工作,目前“中心”工作基本正常有序地开展起来。到目前为止共受理审批事项××*件,基本以即办件为主,全部办结。达到依法行政、服务至上、公开透明、高效便民之目的,树立了政府良好形象。现将具体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中心”基本概况

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是县委、县政府为改善经济环境,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行政审批制度,精简审批环节,提高办事效率,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促进我

县经济快速发展而成立。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组织架构分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中心”管理层,即县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为县政府常设派出机构,经县政府授权,负责对全县行政审批的监督、管理,履行对大厅各“窗口”的日常管理、监督、协调、服务等工作。“中心”共有编制*名,实有工作人员*名;第二个层次为“窗口”服务层,即行政审批服务办公大厅,由各部门进驻行政服务中心的“窗口”和办事人员组成,负责集中、公开办理各类审批事项。“窗口”工作人员组织关系和工作关系都在原单位,接受“中心”和原单位双重领导。“中心”大厅面积有××平方米,由于受场地的限制,首批进驻的“窗口”有*家,进入服务事项有*项。

二、业务开展情况

“中心”管理人员不断向进厅各部门协调勾通进厅业务,但收效不大,目前能够在大厅受理审批业务的只有卫生和文旅两个部门,基本是即办件,成立之初,经过积极地同各部门协调进厅业务,当时有四个部门能够办理业务,后来因为各种原因有两个部门撤回到原单位办理,其余六个部门因各自原因未能进入大厅办理业务。主要情况如下:

1、地税局按要求到“中心”办理事项1项——税务登记证。此项业务原来需到城内三个地税所去办理,而且要求微机联网。地税局派往“中心”人员1名,由局机关派出,这样现在只能做到咨询,然后服务对象还要到各自地税所去办理,此项业务若要求进入“中心”办理,必须与地税局联网,目前由于联网问题还不能在大厅受理。

2、国税局进入“中心”办理的事项1项——税务登记证。此项业务经过协调,国税局当时领导非常重视,去年在大厅办理的非常好。由于国税局网络改造,也因为联网问题解决不了,目前已经撤回原单位办理。

3、发展计划局进入“中心”的审批事项是1项——基本建设项目审批。由于审批环节复杂,目前还不能在“中心”

受理。

4、国土局进入到“中心”办理事项4项,这4项业务都需要局领导签字审批,目前在“中心”还不能受理。

5、城建局进入到“中心”办理事项12项,涉及下属6个科室或单位,审批事项的环节多,而且都需要同服务对象当面了解情况现场踏勘确认,目前在“中心”不能受理,受理也不现实。

6、工商局进入到“中心”办理事项4项,我们经过多次协调勾通,工商局把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1项拿到大厅办理一段时间,由于前段时间工商局决定把这项业务下放到各所去办理,此项业务也撤出大厅。其余几项因涉及前置条件较多,需要主管副局长签字审批,暂时还不能拿到大厅办理。

7、卫生局进入到“中心”办理的事项2项,目前卫生许可证全部在大厅受理,开展的非常好,业务量比较大。医疗执业许可证由于现在限制办理,没有拿到大厅受理。

8、公安局消防大队进入到“中心”办理事项4项,这4项需全部现场勘察,而且需要现役消防人员主动定期检查,并且主要以检查为主,程序比较复杂。目前在消防大队已经有服务大厅,软硬条件具备,完全可以公开透明、高效便于地开展工作。鉴于以上原因,已经请示县政府撤出了消防窗口,把消防服务大厅作为“中心”的附属大厅进行管理。

9环保局进入到“中心”的办理事项7项,需要审查,监测环节较多,暂时还不能在大厅受理。

10、文化旅游局进入到“中心”办理事项分别为8项,文化市场各项基本能在大厅受理、发证。文物管理审批还不能在大厅受理。

三、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通过前段工作开展情况,发现我县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和窗口工作还有以下几个方面问题需要解决:

1、要加大政府对“中心”的投资力度,彻底完善“中心”的软硬件设施。由

于目前“中心”大厅的面积只有××平方米,进驻部门还有*家,这样就达不到“一站式”办公的效果,不能起到高效便民服务的作用。

2、加大对已经进厅业务的协调力度。目前要求进厅办理的××项审批事项,由于各种原因只有少数项目能够在大厅办理,主要是各部门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在大厅受理的业务,权力还不能全部下放到“窗口”,办事群众需要往返各部门之间,起不到便民的效果。

3、不断提高办事效率。建立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提高效率,精简办事程序。增加即办件的数量,凡是做出了承诺的,要在规定的期限内办好,诚实守信,取信于民。对一个涉及多个部门审批的事项,逐步完善“并联审批”。

4、加强领导和管理。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的建立是对旧的行政管理方式的改革,涉及面广,是个系统工程,要求各部门要给予积极支持和关心“中心”的

工作。对“窗口”工作人员的考核结果要奖惩分明,对多次考核成绩差的人员实行一票否决,取消所在单位一切评先评优资格。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1、探索推行全程办事代理制的运行模式

由于目前“中心”大厅的面积只有××平方米,各部门全部在大厅办理业务不够现实,为了能够更好地方便群众和服务群众,实行全程办事代理制是比较可行的办法。

全程办事代理制是指行政审批部门工作人员依法无偿全程代替申请人办理其申办行政审批事项,实行统一受理送达,代理人全程代办,限时满意办结,全程跟踪监察的一种行政审批服务模式。本实施办法适用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县政府各部门、事业单位及市直单位。对已进厅的审批事项由其窗口工作人员负责代理,对未进厅的审批事项,县政府委托县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在“中心”大厅

设立行政审批事项受理窗口,统一受理、统一送达,受理窗口将受理审批事项移交到有关部门代理人办理。县级所有审批事项一律在县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受理,各行政审批门部门不得自行受理审批事项,杜绝“体外循环”。

2、规范已进厅的审批事项

进厅各“窗口”都存在权力没有下放到“窗口”的问题,出现了办事群众在各部门和“中心”两头跑的现象,给办事人员增加了麻烦。为了方便群众、减少麻烦,督促各部门应尽快将权力下放到“窗口”,保证对窗口的授权,能够压缩的环节尽量压缩,增加即办件,部门负责人与“窗口”工作人员签订授权委托书,明确了“窗口”的审批权限。如果都存在“体外循环”现象,在“中心”能够受理的,在原单位还能够受理,这样会让办事群众摸不着头绪,失去了成立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的意义,达不到“依法行政、服务至上、公开透明、高效便民”的服务宗旨。

3、调整进厅部门

目前在进厅的各部门中,大部分部门审批事项都是以承诺件为主。有些部门的承诺件审批环节多,程序复杂,权力下放不到窗口。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中心”准备积极走访未进厅的行政部门,找出有些部门可行的、涉及面广的、业务量较大的即办件,对大厅现有的部门权力下放不到“窗口”的承诺件进行调换。从而改变“中心”业务量少,服务群众面窄的现象,也能改变有些窗口人员无事可做,人员浪费现象,充分利用“中心”现有的条件,发挥最大的作用。

4、加强对窗口工作人员的管理

目前由于进厅各“窗口”工作人员关系还在原单位,受“中心”和原单位的双重领导,在人员管理上一定要严格,杜绝两头无人管的现象,再加上大部分“窗口”没有业务,容易出现人心散漫现象。要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奖罚结合,充分调动窗口工作人员及代理人的积极性。“中心”制定了百分考核管理办法,严格考核监督。每月对窗口工作人员及代理人进行考核,根据得分情况,评选出“红旗窗口”和“工作标兵”。根据月度考核结果进行考核,被评为“先进窗口”、“优秀工作者”的,中心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并将考核结果反馈到所在单位,记入本人档案。月度考核为差的,给予黄牌警告;一年内两次月度考核受到黄牌警告的窗口工作人员,实行一票否决,取消所在单位一切评先评优资格。设立中共××县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党总支。进入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原则上两年不变,党团关系转入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实行统一管理。

行政审批服务中心2006年8月8日

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工作情况汇报 第2篇

办证服务中心在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各职能部门的紧密配合下,坚持以“方便企业,服务企业”为宗旨,严格按照上级工作要求,转变工作作风、规范审批行为,简化办事程序,缩短办事时限,提高办事效率。截止至2010年9月30日共办理、办结各项行政审批、审核项目等行政服务事项1万余件(次);受理、处理各类投诉117余件,既办件89件,全部办结,办结率100%。

一、主要工作

(一)设置收费专窗,促进行政事业性收费规范化

办证服务中心按照党工委、管委会关于创业服务年和政务规范化建设的要求,将日常工作与创业服务年活动和政务规范化建设有机结合,各项工作得到进一步规范、完善和提高。经财政局、办证服务中心等部门推动,管委会班子成员研究通过,在办证大厅设置收费专窗,配置专人开票(电子票据)。经过前期准备以及相关业务培训,9月起开发区本级收费项目由有关本门出具缴款凭证,统一在收费专窗开票,有效遏制、杜绝开发区乱收费现象。

(二)围绕招商,完善窗口服务。积极配合我区招商引资工作,方便客商办理相关审批手续,加快办理投资项目的速度,确定专人负责项目的企业设立、项目建设等阶段行政审批事项的全程免费代办服务。同时,按照“一窗受理,抄告相关,同步审批,限时办结” 1 的要求办理相关事项,大大缩短办理时限,显著提高办事效率,受到了投资者的欢迎。此外,为更好服务招商引资项目,进一步加强对办证服务大厅的管理,促进统一办理、联合办理、集中办理行政许可(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的实施,方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高行政效能,根据《江西省行政服务中心管理暂行办法》及省、市有关会议精神,结合上饶经济开发区实际情况,制定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办证服务大厅窗口单位进驻工作的方案》(讨论稿),并已获得开发区党政联席讨论原则通过,待细化后实施。

(三)强化行政职能,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6月份,办证服务中心会同党政办、监察局、督察考核办组成的企业服务调查组,向开发区内企业征求对开发区环境建设的意见。通过走访、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对企业主集中反映的招工难问题,融资难问题,路灯不亮、路牌不清、企业无门牌问题,工业、生活垃圾处理问题,交通不便利问题,排污设施不完善问题,配套娱乐设施不完善问题,征地拆迁难问题,土地平整不到位问题,治安问题,阻工问题等11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报管委会同意下发文件,将以上问题以大部领导为责任领导,并落实责任部门,要求各大部限时解决处理。现以上11个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改善),并对企业反映较差的部门和个人,上报管委会,改善了开发区政务环境。

(四)协调企业服务,处理应急投诉事件

为了使投诉处理工作达到化解矛盾,转变作风、增进理解,促进稳定的作用,中心将投诉处理工作作为日常工作的重点,狠抓落实,秉着有事必理,有诉必查,有查必果的工作原则,在大部部长以身作则精神的感染下,全体中心工作人员携手共进,共同努力下,为企业实实在在的解决处理问题;比如协调解决晶科工地、江心锅炉工地的阻工问题;协助宏福、艾芬达、等企业办理土地、房产他项权;协助锦裕、圣达威电工等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召开坐谈会规范开发区房产评估秩序等。九个月以来,中心共受理各类投诉117件,既办件89件,全部办结,办结率100%,保障了全区经济发展环境的良性发展。

(五)服务大项目,实行“保姆式”服务。在工作中,把企业的事作为中心工作来抓,实行“保姆式”服务。开发区大中型企业中心每人包干1—2个企业,实行一杆子负责到底的原则。比如雨润工地,服务中心负责人挂点服务,协调办证、用水用电、土地平整等事宜,分管领导每天调度进展情况,企业反映到的问题都得到了解决(答复),有事必应,得到企业的充分信任和信赖。企业涉及到的其它问题,只要一反映到中心,不管是在白天黑夜还是在休息日,中心马上派专人到场协调处理,直到问题圆满解决为止。正是这种保姆式的服务态度,使中心在企业中树立了良好的声誉,服务水平得到企业的认同。

(六)坚守岗位,防汛抗洪。进入6月下旬,强降雨不断侵袭上饶,开发区大大小小上千个水库面临洪水的冲击,形势险峻。中心积极布置责任水库(天字地水库)防汛抗灾工作,并落实“责任到人”,工作人员和乡村组干部24小时值班和巡查,发现险情立即上报,联系并保证抢险队伍、抢险专业技术人员、抢险物资、抢险装备落实到位,保证了天子地水库安全度过汛期。

(七)加强领导,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中心积极配合各职能部门,将日常工作与安全生产、计划生育、接待、道路交通安全社会化等工作相结合,促进各项工作协调发展。特别是接待工作(主要是上级领导、周遍兄弟县(区)以及客商来区参观学习、考察等形式的接待工作),采点、布线,中心都全程跟踪服务。九个月来中心共参于接待工作60余起,起到了尽量不增加企业负担,又圆满完成接待的穿针引线作用。

二、存在的问题

(一)大厅建设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一些与企业紧密联系的部门还没有派人进驻大厅,如房管、国土、质监等。

(二)开发区部分部门授权没有完全到位,在开发区受理还需到市局去办,造成企业来回跑。

(三)中心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学习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中心工作既繁杂又锁碎,大厅需增配一名收费专员。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持续创业服务年活动,完善重大产业项目服务专人服务机制。采取有力措施,积极为创业者提供项目开发、创业培训、开业指导、政策咨询、融资贷款、政策扶持、跟踪指导等服务。

(二)进一步加大投诉处理工作力度。一是充分发挥行政服务与发展环境监督员的作用,广泛收集信息,全面了解全区经济发展环境状况,为党工委、管委会提供决策依据;二是发挥舆论监督作用,进行正面引导;三是发挥督查作用,使有损经济发展环境的行为得到有效整改。

(三)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工作。切实做好政务公开示范点建设工作,进一步拓宽公开领域,强化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的公开,切实发挥政务公开在预防腐败、联系群众、提高效能、转变作风等方面应有的作用。

(四)延伸窗口服务,完善开发区代管乡、办便民服务中心,方便辖区内群众办事。

(五)按照《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办证服务大厅窗口单位进驻工作的方案》,完善办证服务大厅建设。

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工作情况汇报 第3篇

1. 沈阳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

该中心为沈阳市政府派出机构, 是副厅级行政单位, 负责组织、指导、协调和考核该市行政审批服务、政务公开、公共资源交易管理等工作。该中心内设管理办公室、政务公开管理办公室、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管理办公室。三个办公室主任均由沈阳市政府副秘书长兼任, 设专职副主任负责日常工作。该中心建筑面积为2.2万m2, 于2007年2月25日正式运行。设有企业审批、建设项目审批、招投标服务、办公和文体活动区。该中心进驻50个部门和单位, 有400多名工作人员, 均配备开放式工作台, 集中了286项审批项目。截至2011年8月, 该中心累计办结50万项审批项目, 即时办结率达70%, 办结率为100%。该中心另设有银行、信访室、大项目接待室、投诉室、商务中心、自助办理区、触摸屏、电子书、24小时录音电话系统、闭路监控系统和审批监控系统。按照沈阳市的高端设计, 该中心共有三大功能。一是集中审批, 二是公开办事, 三是统一收费。审批环节少、审批路径短、审批方式优、审批时限快、审批服务好, 已走在了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的前列。

2. 大连市人民政府行政服务中心。该中心为大连市政府派出机构,

是副局级行政单位。负责组织、指导、协调和考核该市行政审批服务、政务公开、电子政务、行政投诉受理及《大连市人民政府公告》中引文编审等工作, 履行服务型政府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能。该中心内设秘书处、政务公开处、管理协调处、电子政务处、投诉督办处。该中心主任由大连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兼任, 设专职副主任负责日常工作。该中心办公大楼办公面积1.5万m2, 于2004年8月31日正式运行。办事大厅内设80个行政审批服务窗口、政府采购服务中心、政府信息查询中心、商务中心、电子触摸屏、自动饮水机等便民服务场所和设施。目前, 该市37个部门和单位的115项行政审批事项在该中心及分中心统一办理。

二、基本经验

1. 坚持行政推动, 确立行政审批先行战略。

通过考察, 了解到沈阳、大连两市政府对大厅建设与发展都非常重视, 认识到位, 并在政策制定、执行和资金方面给予了充分的支持。沈阳市政府把建设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列为该市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沈阳市委、市政府要求“功能齐全、设备先进、运行有序、监管到位”, 仅用了40天, 就建成了全国一流的行政审批服务中心。

2. 部门支持、授权到位是行政服务中心建设与发展的基础。

行政服务中心的窗口能否真正代行部门审批权, 切实成为能管事、能办事、办成事的机构, 是衡量中心运行成败的标准。考察发现, 沈阳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各窗口部门、人员的思想观念先进, 全局观念和服务意识强, 这与审批制度改革到位和授权充分密切相关。一是该中心的管理层即是沈阳市行政审批管理办公室, 入驻部门将过去分散于各个业务处室的审批职能和工作人员全部集中到中心, 实行“一个窗口受理、一个处室审核、一个领导审批、一个公章办结”的审批流程, 所有审批环节均在中心内完成, 真正实现了职能调整到位、窗口授权到位、进厅人员到位。

3. 实施电子政务是行政服务中心建设与发展的有效措施。

实施电子政务, 保证了审批的快捷高效。行政审批网络办公系统, 具有审批、管理、监察、服务四大功能模块和审批流程规范、全程监控、网上审批等12项功能。先进的行政审批网络系统的实施, 确保中心能够规范、有序地运行, 为大幅度提高审批效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 制衡监督到位是行政服务中心建设与发展的保障。

监察局向行政服务中心派驻监察部门, 依托先进的软件管理系统, 实现了对审批工作“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面监督。按照“谁审批、谁负责, 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建立起审批人员, 审批处长, 主管局长、局长为主体的问责机制。建立快速反应机制, 通过投诉电话、投诉信箱和中纪委统一安装的24小时无人值守的管理举报系统, 随时接受群众的投诉、举报。各项监督措施的实施, 提高了进厅人员的效能意识和依法从政意识, 初步实现了“无障碍, 无差错, 无投诉”的目标。

5. 建立了各种生活娱乐设施, 实现管理的人性化和规范化。

两市行政服务中心生活后勤设施齐全, 具有设施完备的餐饮区、娱乐休息区, 为中心及窗口的工作人员提供免费早餐和午餐。此外, 对于获得年度民主评议优秀的工作人员, 行政服务中心除以政府名义对其进行表彰外, 还为每人发放数量不等的奖金。利用传统节假日, 通过组织红色歌曲大合唱、考察新农村建设、缅怀革命先烈等系列主题活动, 丰富了职工生活, 营造了人性化管理的和谐氛围。

6. 大连市政府与时俱进, 搭建起综合性服务平台。

大连市人民政府行政服务中心成立以来, 探索出一条符合国家要求、适应大连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行政服务资源整合之路。2007年, 启动行政服务资源整合工作, 与新整合成立的大连市政府行政投诉中心合署办公。2008年, 大连市政府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政务公开 (软环境建设) 工作办公室、行政投诉中心整合成立新的大连市政府行政服务中心。大连市政府采购服务中心和市政府信息查阅中心在新中心揭牌运行。2009年, 大连市政府办公厅电子政务处、办公自动化技术服务中心 (网站管理中心) 整合到行政服务中心, 搭建起集政务公开、行政审批、电子政务、信息发布、行政投诉办理职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2010年大连市政府整合涉及软环境建设、政务公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电子政务工作的四个议事协调机构, 成立大连市政府服务型政府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将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大连市政府行政服务中心。2010年年底, 又将政府公报编发职能划转到中心, 设立政府公报室。2008年全面导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 建立了自我完善、持续改进的管理体系, 实现各类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至此, 大连市政府行政服务中心在实现职能“五合一”的基础上, 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职能, 成为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主导力量, 各项工作走在全国的前列。

三、几点建议

1. 强化解放思想意识, 加速创新发展步伐。

当前, 解放思想、创新发展成为各地的重要任务, 谁能抓住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先机, 先试先行、率先突破, 谁就能在改革进程中掌握主动权和制胜权。郑州市应在学习沈阳、大连两市经验的基础上, 取其所长, 为己所用, 加快改革创新步伐, 把发展模式创新、机制体制创新作为引领新一轮发展的主要动力, 明确目标的指向性, 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增强措施的协调性, 突出行政的效力性, 力争为中原经济发展做出卓越贡献。

2. 继续加快审批大厅建设, 大力建设文明城市。

政府的行政审批能力与水平, 直接决定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大厅是一个城市的形象和政府与群众直接接触的窗口, 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郑州市在大厅建设、管理方面具有良好的基础。2011年以来, 郑州市委、市政府着眼于创建文明城市, 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 当前的紧要工作是加快政府审批大厅建设的步伐。

3. 坚持创新、审批大厅同城一

体化发展, 加快审批大厅规范化建设、管理步伐。通过考察, 了解到沈阳、大连两市发展已经突破了传统的思维模式, 正以城市群的眼光和思路发展城市。将原来的各局、区、县等多处办公整合为一处办公。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 郑州市的大厅建设取得长足发展, 已成为服务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但是也存在有些审批大厅执行政策“打折”、管理理念跟不上、政策不配套、环境不优的问题。建议出台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具体规范的先进的标准及管理办法, 打破以前各自为政的格局, 将各县、区、局大厅实行统一标准, 纳入统一管理。

4. 科学规划大厅发展, 提升省会城市功能和形象。

郑州未来发展定位是成为我国中原地区经济中心、对外开放的门户、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国际物流中心, 逐渐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适宜人类居住的生态型城市。郑州市城市发展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期, 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 要站在更高的起点上促进政府审批大厅统筹建设、发展, 把以人为本的思想贯穿于大厅建设和管理的全过程, 科学规划审批大厅发展方向, 进一步提升省会城市品位和形象, 使郑州成为中原地区招商引资的前沿阵地, 成为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的最佳平台。巩固交通枢纽地位, 构建“大交通、大物流、大服务”新格局, 提升省会城市辐射带动功能以大服务带动大产业, 形成以郑州为中心的区域经济圈。 (作者单位河南省郑州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 ■

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工作情况汇报 第4篇

哈尔滨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工作创新取得的主要成果

2004年7月1日,伴随《行政许可法》施行,我市成立了市政府行政服务中心,初始,中心确立了以“一创六建”(创新审批方式,抓好标准化窗口、制度化管理、队伍素质、党建工作、班子合力和服务环境等建设)为重点,以建立完善“五个机制”(高效办事机制、创新服务机制、政务公开机制、奖惩激励机制、检查监督机制)为手段,以提高审批服务效能为目标的整体工作思路,按照“百姓至上、企业第一、发展优先”的原则,将多个部门统一在一个行政许可平台、一个行政许可标准、一个政务环境条件下,公开行政许可行为,统一再造了工作流程,实行了统一的规范化管理,有效地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和行政效能。

(一)创新行政理念,推动管理型行政许可向服务型行政许可转变。为了建立一个符合科学发展观原则和和谐社会需要的行政许可服务体系,中心按照现今社会经济结构的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确立了“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创造和谐的公共产品和公众服务”的工作理念,设置了“哈尔滨行政服务中心网站”,政务公开触摸屏,天气预报屏,微机查询台,大屏幕公示板,始终坚持“企业至上”、“百姓第一”、“外商优先”的行政原则,努力践行为民服务宗旨。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要求,通过“行政许可说明书”、“办件示范文本”、“办件通知单”和“哈尔滨行政服务中心网站、中心局域网”传递给公众,为公开、公平、公正地办理行政许可服务提供了信息发布与监督管理的平台。制订了57项规章制度,规范行政许可操守行为;坚持“以人为本”、“行政为民”,处处事事以方便群众为目的,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不断整合内部和部门之间的职能,用“主权在民”、“公民至上”,“宁愿让自己辛苦百次、不让群众麻烦一回”的新理念指导工作,坚持每年一次的“千张问卷”调查、“百家客户”走访活动,促进了政府与群众的和谐关系。

2007年10月23日,万达索菲特酒店外方经理到中心卫生局窗口着急申办卫生许可证,窗口即刻派员现场办公发证,从而保证了这个总投资9000余万元的大项目顺利开业。哈尔滨顺迈医院有限公司,是香港与境内合资企业,港方投资8亿元人民币,注册资本2.7亿人民币,按规定应在国家工商总局登记,中心工商局窗口为了留住外资,主动派人全程服务,争得国家总局授权,使卫生部允许3年之内办结的资格。于2007年6月22日当天即在中心窗口注册登记,事后,公司派员到中心致谢。

(二)创新管理体制,加快封闭型行政许可向开放型行政许可转变。中心以社会和公众的需求为出发点,按照集中、联合办理的法定规则和“两集中、两到位”要求(即在职能部门采取行政许可职能向一个处室集中,行政许可处室向中心大厅集中;行政许可项目进中心到位,行政许可授权到位),将47个委、办、局向中心派驻的157名窗口工作人员组成87个行政许可服务窗口,集中在敞开式“阳光大厅”办公;把全市242项涉及国计民生的并联行政许可项目和与之配套的服务项目,统一纳入中心窗口集中办理,从而使公共资源得到有效配置。中心领导按照“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坚持每天早迎晚送干部职工,窗口工作人员过生日,亲自送生日蛋糕,拉近了干群关系,促进了中心和谐发展,调动了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创新运行机制,实施控制型行政许可向法治型行政许可转变。中心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不断创新工作运行机制。一是编制新流程。中心以建设项目为突破口,科学编制、设定行政许可流程,对入驻中心的268个项目进行了流程再造。把原来沿袭多年的21个部门的59个环节划分4个并联阶段;把原来分散进行的踏查、审图、验收,归并为集中踏查、集中审图、集中验收,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北京华联哈尔滨商业有限公司报建49093平方米大项目。2007年6月份申报,中心即刻按照“三集中”原则,快速审批,仅用2天时间办理了开工手续,客商非常满意。二是开辟“绿色通道”。中心利用网络优势,为省(市)重点项目、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项目、哈大齐工业走廊项目和棚改项目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具体说,就是接到报建项目申报后,规划局牵头召开审批协调会,建设单位填报《哈尔滨市建设工程项目基础施工承诺书》,对依法建设、费用缴纳、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做出承诺,即先发《临时施工许可证》,先行开工,后补全法律手续。这样一来,一些大项目在行政审批环节上享受了优惠政策。四年中,中心利用“绿色通道”,办结项目369件,其中,最短时限仅用22天。为企业抢占商机赢得了时间。三是加大审批提速力度。新的工作流程和“绿色通道”使行政审批工作驶入了“快车道”。其中,建设项目由原来的80多天,压缩到45天;其他项目的平均时限压缩7—8天。我们在近两年中,还集中组织开展了两次大规模的“审批提速、优质服务”争先进位活动,使进驻中心的268个项目平均提速3-4天,有20.4%的承诺件改变为即办件。同时,我们取消了一些繁杂的“前置条件”,只要基本要件齐全,到中心窗口审批,立等可取。例如,2008年2月22日上午,中外合资的哈尔滨客运铁路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到中心工商局窗口中办公司注册登记,虽然没有外商投资人资格证明的认证文件,但考虑到投资3.44亿元的大项目,中心领导当即批准,“特事特办”,立即办理发证,保证了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四是实行集中管理收费。为了将分散在24个部门的49个收费项目集中统一管理起来,中心于2005年10月向市政府呈报了专题报告、经市长办公会批准,全市从2006年开始对建设项目实行“一口式”收费管理,统由进驻中心的建行窗口收缴。中心在办件程序上设置了“必须交费”的软件“门槛”,有效地解决了减、免、缓的问题,铲除了滋生腐败问题的土壤。两年多,中心共收缴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49.64亿元。同比增长2.8倍,为我市财政收入创造了新的增长点,有效地促进了经济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四)创新监督模式,实现内部监督向社会公众监督的转变。为了从行政许可上优化发展环境,从内容上推行政务公开,从程序上方便服务对象,从体制上推进政府建设,中心在规范队伍行政行为和开发窗口内动力方面下功夫、做文章。将47个窗口划分7个工作区,任命7个工作区长,建立

8个党支部,专门成立了绩效考评领导小组,制订出台了《中心窗口和窗口人员绩效考评实施方案》,设立了专门的考核机构,坚持日巡查,月考核,季评比,年总结。每季评出15%的“红旗窗口”和“先进个人”,年终评出15%的优秀公务员和5个单项标兵,均在内网予以通报。为了使中心考核公开、公平、公正,中心建立了与考核相配套的内外双重层级监督体系,在中心大厅设置了行政许可监督台和效能监察接待室,对大厅实行专业监督;组建了由25名人大、政协、纪检监察及社会各界人士组成的社会监督员队伍,对中心实施社会监督;邀请新闻单位到大厅采访、报道,实施舆论监督;按照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增加了行政审批网上监察功能,起到了“实时监察、预警纠错、绩效评估、信息服务”的作用,使行政许可由事后监督变为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全方位监督,有效提高了行政许可服务水平。通过多渠道监督,及时有效地解决处理一些问题,化解了社会矛盾,密切了党群、政群关系,创造了中心成立至今“零投诉”的可喜成绩。

为此,省城调队盛赞“行政服务中心摘掉了政府效率低的帽子”。中心窗口人员以“热情、规范、高效、廉洁”的服务,赢得了“联系群众的纽带、行政服务的平台、政府形象的窗口”的社会赞誉。

哈尔滨市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需要研究解决的相关问题

行政审批实践证明,,凡是进入行政服务中心的行政许可及服务事项,由于预定网络控制,都能够按照法定流程顺利运行下去,不会出现“中间梗阻”问题。但是,与副省级城市相比,在其他方面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中心办公场地狭小,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的行政服务中心面积大都在2万平米以上,唯有我市3100平米,狭小的办公大厅仅能容下152项行政许可项目,尚有147个项目未能进驻中心,无法在市政府的监控下全面实现行政许可权相对集中的法定要求。

二是中心之外审批,群众意见很大。全市有14个委办局的办事大厅单设,有的部门除了进驻中心的窗口之外还有另行审批,群众四处奔波,怨声载道。据调查,某局近两年办理项目2700余件,而在中心窗口仅办175件,占6.4%。尤其是一些大项目还在各单位内部运转。如2007年全市审批外资项目144件,只有37件是在中心窗口办理的,仅占总量的25.69%。2008年市政府确定的25个市领导包保重点项目仅有3个在窗口进行前期咨询,88%均在各部门内部运转。

三是审批要件繁杂,企业负担过重。历经几年改革,真正在行政服务中心申办的项目要件备齐即可快速通过。但是,在此之外的经营性单位却不受法定时限约束,任意拖拉。如建筑设计,环境评价,科研论证,交通评估、土地招拍挂、工程招投标,等等,这些都是审批中必须具备的,可又不在行政机关进行的环节,形成了一个费用高、时间长的困扰链。如果把它统一起来,规范起来,将会收到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正确认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度的转型期,行政许可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计划经济时期的经济结构和以条条为主的行政管理体制已不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很难与国际接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客观上要求政府建立、完善与之相适应、相配套的行政管理制度。为了及时解决“服务型政府”这一重大历史课题,各级党委、政府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和行动准则,研究探索出一种新的行政机构——行政服务中心(政务大厅),将分散在各个行政机关的审批职能联合集中在一个“窗口”直接面向企业和群众,从而在市场经济运行轨道上开辟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绿色通道”,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阳光行政”。

建立行政服务中心,实行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产物,是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行政管理体制向市场经济条件下行政管理体制的过渡,其目的是推动政府职能的转变,推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使政府工作从社会管理型模式向服务型转变,去繁就简,该管的管好,不该管的放手,使政府部门的职能作用得到真正发挥,为加快经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从全国各地建立行政服务中心,实行相对集中行政许可的基本情况来看:首先,是将分散在各部门与群众和企业联系十分紧密的行政许可事项集中在一个大厅办理,实行“阳光作业”,并以最短的时间和最简洁的程序办完事情,使办事群众得到最大的方便。对一个部门自身是一种自律、一种创新、一种提升,对社会是一种承诺、一种透明、一种凝聚。对窗口行政许可行为,中心随时督查落实结果,协调解决所遇到的难以解决的问题。使政府的管理方式逐步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重审批、轻监管、轻服务”的思想和体制束缚中解放出来,转到全过程监督、全过程跟踪服务,使群众和企业少跑一家门,少找一个人,少跑一趟路。其次,是通过行政许可的相对集中,把各部门相对分散的行政许可,放在一个更加透明的环境中进行公开办理,最大程度上规范行政许可行为。不仅有利于提高审批效率,增加审批的透明度,减少一些不必要的行政腐败;有利于加强对行政审批的监督,减少和避免不必要的暗箱操作。而且,有利于形成更加科学、合理、规范的行政审批运行机制,更便于加强各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促使各部门更规范地行使行政许可权。

2004年7月1日,《行政许可法》的颁布实施,为地方政府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工作提供了法律支撑,随后,全国各地政府建立的提供“一站式”集中审批服务的行政许可服务中心犹如雨后春笋,蓬勃兴起,由本世纪初的2600家发展到4500多家。在特定形势下,根据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市委、市政府决定,我市于2004年7月1日正式组建成立了哈尔滨市政府行政服务中心,这标志着我市在建设法制政府、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创新的轨道上,又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中心成立以来,在各有关单位的支持下,做了大量的改革创新工作,取得了一些可喜成绩,仅在四年的时间里,就办理行政许可服务项目48万余件,收缴费税42亿余元。但是,在具体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程中还面临一些困难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领导机制需要加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当前以分权为特征的行政管理体制和以“一变四不变”(地点变,审批主体、审批权力、审批责任、审批人员隶属关系不变)为特征的中心组织模式下,一个地方中心能不能办好,取决于社会各界的理解、关心和支持,特别是党委、政府的支持,党委、政府决心大,措施硬,行政推动力强,改革的杂音和阻力就小,工作进展就比较顺利,效果就比较明显。

二是思想观念需要转变。一些部门对建立中心的意义、对中心的发展认识不完全到位,如:认为中心仅仅是“政务超市”,部门在中心集中设立窗口不过是办公地点的转移;部分单位认为行政许可项目情况复杂,进“中心”办理难度大,退出“中心”或不进“中心”的理由找得多、找得充分,对进入“中心”的意义和便民效果甚至不予考虑,畏难情绪大,抵制情绪多等等。由于认识不到位,对中心建设的支持就不够自觉、有力。三是法律支持不够充分。目前中心的定位缺乏法律依据。它既不是审批业务主体,也不是监督主体。法律依据的缺乏给中心履行职能带来困难。如当项目联办部门之间、窗口和办事者之间意见出现分岐时,不少地、市明确由中心进行协调。但中心不是审批主体,按中心的协调意见办理后,如果出现问题,责任仍由部门承担,因此,中心的协调意见有时难以实施到位。法律障碍还表现为存在法规、文件“打架”的现象,如规定申办条件互为前提,使项目难以办理。再有,中心推出的一些实践证明符合基层实际的改革措施,如“超时默许制”、“绿色通道制”等还不完全符合现行的法律法规的规定,给中心进一步发挥作用带来困难。四是行政许可机构体制不健全。首先,中心机构性质不明确。各地中心有的定性为行政单位,有的定性为事业单位,甚至个别地方中心目前还不是正式机构,让没有行政职能和法律授权的中心协调有权力的委、办、局,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其次,现行行政管理体制以分权为主,有的行政许可项目办理要涉及多个部门或同一部门内几个处室,有的要经过报省、国家审批,办事者多头跑、重复跑的现象难以从根本上消除,中心对在中心以外办理的环节难以实行有效监督和管理。目前全国各地建立的中心基本上都是市、县级的,没有形成自上而下的完整体系,个别地方戏称中心为“没娘的孩子”,加之很多省没有明确哪一个省级部门对中心建设进行研究、指导,各地中心各自为政,整体功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五是部门利益的影响没有消除。审批与权力和利益密切相关。长期以来,由于行政许可的累积,使有的部门形成了一些可见和不可见的利益,特别是在转型时期,由于两种体制并存、各种利益交织,这些部门既以行政管理部门的身份出现,又以一个特定经济领域代言人的身份出现,因而渐渐地也具有了自己独立的利益。可以说,法律、法规和政府规章确定的行政许可权力,在一定程度上成了某些部门获取自身利益的依据。行政许可项目和许可权力进入中心实行阳光操作,与之相应的部门利益也将随之消除,必然影响一些部门不应有的既得利益,必然会引起一些部门的抵制。部门利益是项目和环节真正进入中心、许可权限真正授予窗口等工作难以到位的最根本原因。

积极研究探索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新途径

中心建设与发展事关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能否不断深化并取得实效必须尽快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明确机构性质。从全国各地中心发展来看,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主要是将项目进入中心,实行集中办公。中心对项目进行整合,对办理程序进行优化,这是包括我市在内的各地中心已经取得的成功经验。第二个阶段是政府部门将行政许可职能集中到一个处室,并逐步将行政许可处室成建制地进入中心,初步理顺关系,消除体制性障碍。目前,四川眉山、河南焦作、信阳等地市已进行这方面的尝试。第三个阶段是把行政许可权相对集中到中心,将中心改造成具有实质性行政许可权力的行政许可实施机构(目前除我市外,全国其他副省级计划单列城市的行政服务中心都已确定为行政机构)。通过行政许可权相对集中,形成了政府决策、中心服务、部门监管的格局。《行政许可法》第25条规定:“经国务院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可以决定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许可权。”国务院法制办副主任汪永清在阐述这一条文时指出:国家在设计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力方案时,可以考虑利用现有各地已建立的行政审批中心,将其改造成享有实质性行政许可权力的、统一办理原由各部门分别办理的经济性行政许可事项的许可实施机构。这样可以解决审批中心与原部门之间的复杂关系,使中心具有真正的许可权力,避免“前店后厂”现象,大大方便办事群众。目前,就我市行政服务中心运行情况来看,虽然已经进入第三阶段,但需要进一步明确机构性质(目前中心机构性质仍为依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从法律角度来讲,事业单位无权为行政许可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因此,只有进入行政序列,才能使中心真正成为行政许可事项的许可实施机构。

二是理顺管理体制。中央对各地中心建设已经给予了肯定。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探索建立“一个窗口对外”的审批和许可工作机制,简化手续,减少环节,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党的十七大报告,对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出了新的明确要求,即,“要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健全部门间协调机制……”目前,大部分地区市、县两级基本建立了中心,四川、安徽、浙江、吉林等省也先后建立了中心,从省级政府明确了中心主管机构,强化了对中心建设的研究和具体指导,对中心机构设置、项目办理、运行模式等形成了全省范围的统一规范。鉴于此,作为对俄边贸口岸的重要省份,从发展开放型经济战略高度,我省也应考虑省级中心建设问题,以期形成全省完整的行政许可工作体系。

三是改善办公环境。市政府行政服务中心现有办公面积3020平方米,有47个单位、87个窗口、242项行政许可服务事项入驻中心。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我市行政服务中心办公面积是最小的,与一些地、县(市)级行政服务中心相比,我们在入驻项目数量、审批服务规模和配套功能方面也存在相对滞后问题。由于受办公面积限制,一些贴近群众的行政许可事项,如公安机关的行车执照、驾驶执照、身份证、护照审验发放以及政府招投标、集中采购等目前仍然无法入驻中心集中办理。因此,有必要从中心长远发展角度出发,认真研究中心环境问题,使中心在整体功能上发挥应有的作用。

总之,成立行政服务中心,实行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是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新生事物,如何通过中心的运行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引向深入,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探索。为此,我们认为,如果仅仅是把各部门的办事窗口集聚在中心,而办事的手续还是那么多,办事的方法和步骤还是老样子,那么“集中办理”就只是个形式,就没有生命力。因此,只有彻底解放思想,更新理念,再造工作流程,缩短审批时限,减少办事环节,提高服务效率,才能从根本上克服传统审批模式的弊端,才能把行政服务中心建成“市民中心”,促进全市经济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行政服务中心工作情况汇报 第5篇

今年以来,在邳州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中心贯彻落实《全市优化发展环境动员大会》精神,全面推行“两集中两到位两加强”,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创新行政服务体制,完善一站式服务,行政审批服务工作和窗口服务质量、服务效率得到了进一步提高。现将中心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上半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新中心建设及启用情况简介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和部署,从2010年11月底进行了新中心建设改造工作,到2011年4月18日投入使用,4月24日举行新中心启用仪式。

(二)、新中心窗口、事项及人员进驻情况

根据邳政发【2011】41号文件《关于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工作的意见》要求,中心应进窗口37家,实际进驻35家,进驻率95%;应进人员158人(其中分管领导37人,审批科长37人,前台工作人员84人),实际进驻99人,进驻率63%;应进事项279项,实际进驻211项,进驻率76%;进驻以来事项办件总数3544件。

(三)、中心管理工作情况

1、合理安排窗口布局 按照业务相关、办事有序、方便群众、提高效率的原则安排窗口布局,将窗口划分了四条线:

1、企业注册登记线,主要包括工商、发改委、质监、环保、国税、地税、商务等单位开设的窗口;

2、项目建设线,主要包括住建、规划、国土、房管、园林旅游等单位开设的窗口;

3、单项服务线,主要包括交通局、物价局、水务局、城管局、文广新体局等单位开设的窗口;

4、中介服务线,主要包括电信、银行、供电、环评等开设的服务窗口。

2、强化人员管理

重点抓窗口人员和审批科长必须到位。实行脸谱考勤,一天四点名,每月出勤情况汇总上报给各窗口单位主要领导,同时兑现考勤奖,考勤结果列入个人年终考核。同时对窗口工作人员进行了业务强化培训,保证他们都能在中心正常开展业务。

3、建章立制,完善制度建设

为切实加强中心窗口管理,规范工作人员的服务行为,树立良好的窗口形象,实现“公开公正、高效廉洁、规范便民”的服务原则,中心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

一是经市政府批准,下发了《关于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工作的意见》(邳政发【2011】41号)和《邳州市人民政府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办法》(邳政发【2011】42号)两个文件,使中心规范管理有章可循,有制可依,有利于提高各窗口单位认识,规范服务行为,增强自身责任感。

二是中心下发《行政服务中心窗口管理规定》、《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考勤实施细则》、《行政服务中心保洁制度》、《行政服务中心节电制度》、《行政服务中心巡查制度》等文件,以此来约束窗口人员行为,调动各窗口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高自身工作态度和服务质量,使窗口规范管理工作更细致、更科学、更有可操作性。

(四)、做好督查工作

在抓好管理工作的同时,加强对窗口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的督查,主要是:

1、对应进窗口、事项及人员进行了认真审核统计,对工作进度缓慢的单位,中心在纪检、监察、督查办、纠风办的大力支持下督促督办。

2、对窗口工作人员执行规章制度情况进行督查,保证工作人员严格遵守工作纪律。

3、对窗口人员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态度进行跟踪督查,对业务不熟练的人员进行再培训,对服务态度不好的工作人员进行批评教育,督查整改,对不适合窗口工作的人员,建议窗口单位调人,确保中心窗口服务优质高效。

4、编发了行政服务中心第一期、第二期简报,向市领导和部门单位全面汇报了中心启用以来工作开展情况,对单位进驻情况和业务开展情况进行了全面通报,为领导决策提供了依据,也有利于中心窗口审批工作更加公开透明,对进驻部门单位也起到了鼓励和督促的作用。

(五)、做好政务公开透明 中心不断完善行政审批改革,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中心完成了行政审批管理系统平台建设。该系统的运行,真正实现了中心大厅网上办公,提高了办事效率。同时该系统与纪检监察部门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系统实现了联网,使行政审批事项办理的全过程置于社会的监督之下,达到了阳光政务、公开透明运行的目的。

二、主要指标增长情况

今年1—6月份,“中心” 共受理各类审批服务事项39043件,比去年同期增长20.1%,其中行政许可事项9362件,各类服务事项29681件,分别比同期增长29.8%和17.3%;日均办理312件,比去年同期增长35.7%;办结率99.65 %,比年同期增长2.21%。

三、省市进位争先情况

中心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安排,认真落实“两集中两到位两加强”,努力实现“建设全省先进、苏北一流的行政服务中心”的宏伟目标。目前,投入使用的办公大楼面积6000余平米,各种软硬件设施一应俱全,办公环境比较优越,进驻中心的部门、事项、人员都基本进驻到位,业务受理量比新中心启用前显著提高,在苏北各县区处于相对领先位置。

四、下半年重点工作

一是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和部署,继续全面推行“两集中两到位两加强”,进一步加大督查力度,对少数工作进度不理想的部门单位,全力督促,及时通报。

二是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规范窗口工作人员的服务意 识,提高服务质量。同时抓好各项制度的落实,对制度执行情况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真正实现中心工作制度完善,管理规范。

三是继续实施“绿色服务通道”计划,进一步补充完善绿色通道服务环节,特别是对城市建设、招商引资、重大工程和工业项目的审批流程要进一步整合,推行联审联办,使事项办理程序更加简洁、高效、规范。

四是依托中心网上审批平台,着力打造集“网上受理、网上办理、网上监督”于一体的服务平台,相关表格均可在网上下载,进行外网预审,实现“一网式”协同办公,从而节省办理时间,提高业务办理效率。

五是借鉴其他县区中心工作经验,探索四位一体的行政审批服务平台建设,即:行政审批中心、便民服务中心、资源配置中心和效能监察中心。

六是加强队伍建设,建立窗口工作人员教育培训、评先评优和淘汰机制,建立中心、部门单位和市监察局“三位一体”管理体制,建立窗口工作民主评议制度,并通过日常巡查、电子监控、文明窗口评比、窗口管理工作述职、投诉处理等方式,对窗口的服务纪律、服务规范等实行全程监管。

邳州市人民政府行政服务中心

行政服务中心情况汇报 第6篇

行政服务中心情况汇报2007-02-18 09:42:1

3找准定位服务大局

努力打造一流的服务平台

××县人民政府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和市第二次党代会精神,加快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行政审批制度,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行政效率,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推进“十大体系”建设,2005年9月,我县决定成立县行政服务中心,对行政审批事项进行集中受理。这是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政务公开,方便群众办事、规范行政审批行为的重大尝试和有益探索。我县行政服务中心于2005年12月初试运行,2006年元月25日正式揭牌运行,目前,已经迈入规范、有序、高效的运行轨道。

一、基本情况

我县行政服务中心是县政府直属正科级事业单位,编制××人,设主任*名,副主任*名,内设人秘科、业务科、督查科和两个办事大厅(行政审批大厅和招投标拍卖大厅),进驻单位有××个:××××××××*

中心办公地点位于县××××号,办公场所面积约3000平方米,其中办事大厅2000平方米,地下停车场1000平方米,中心办公全部实现微机网络化办公,硬件设施投资达××万元。中心成立以来,紧紧围绕“依法、公开、便民、规范、高效、廉洁”的服务宗旨和“进一道门办好,交规定费用办成,在承诺时限办结”的要求,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经过不断调整,目前服务中心有管理人员*名,设服务窗口*个(含银行收费窗口),窗口工作人员有*名,有××项行政审批事项纳入行政服务中心集中受理。

二、主要做法

我县行政服务中心按照“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并联审批、阳光作业、规范管理”的运行模式,围绕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办事效率和改善投资环境的工作重点,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打造一流的服务平台。

(一)整合行政资源,打造方便快捷的服务平台

以服务事项为核心来整合各单位的行政审批职能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也是中心一项重点、难点工作。为此,我们一是加强领导,健全机构,我县将做好服务中心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委员会,由县政府县长任主任,常务副县长任副主任,各窗口单位主要负责人任成员,加强了县政府对行政服务中心的领导,加强了对进驻中心各窗口单位的协调、监督。中心下属“三科二厅”,按照“应进必进”的原则,将所有行政审批服务纳入中心集中受理。二是依据行政职能,确定进驻服务项目,中心和县法制办、物

价局、财政局一起对全县的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审核。通过各部门申报,县法制办、县财政局、县物价局联合审核,经县长办公会讨论,初步确定首批进驻中心的*个窗口单位的××项审批办理事项,同时将所有行政审批服务项目列出目录,用政府文件形式下发到各个窗口单位,督促其将目录上行政审批服务项目进入中心集中办理。三是推行“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对需现场踏勘的服务事项推行窗口受理、窗口调度、外勤踏勘、窗口办结的办事机制;对涉及两个以上部门办理的事项,按“一家受理、抄告相关、并联审批、联合服务”的方式办理,实行“缺席联审会议默许制”和“前置审批承诺制”,强化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改串联办理为并联办理,缩短了办理时间,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方便了企业和群众。四是充分授权,做到责权统一。按照《中心运作方案》的要求,进驻中心的窗口,均由中心统一刻制本单位行政审批专用

章,专用章与本单位行政印章在审批业务中具有同等效力,并交于窗口工作人员保管,同时各单位还签署了一份《行政审批授权书》给窗口工作人员,在赋予窗口工作人员审批权时,规定了相应的审批责任,使之责任到岗、权责一致,保证了各窗口工作人员既能受理又能办理,既能审查又能审批。

(二)实行严格管理,打造优质规范的服务平台

中心是政府服务群众的最大窗口,形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因此,中心通过严格管理、规范服务树立中心的整体形象。一方面中心要求各窗口单位精心挑选,把思想素质高、业务水平高、工作热情高、工作责任感高的业务人员放在窗口工作。经各窗口单位选派进中心窗口工作人员有××名,各单位填报的窗口工作人员多的达*人,如县工商局、县房管局等。为使窗口工作人员掌握必要的网络办公、无纸化办公技能,中心对全体窗口工作

人员进行系统的岗前培训。另一方面,不断加强中心自身队伍建设,组织中心工作人员继续学习“三个代表”等重要思想,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其三,通过考核评优,开展创评“红旗窗口”和星级工作人员的活动,进一步提升窗口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中心按照窗口工作和人员的实际,对窗口服务内容按四个方面明确了具体要求和量化指标,使服务行为有标准、有量化、能考核,同时根据窗口及工作人员的工作实质及考勤情况每月在中心的《信息与调研》上进行通报。通过这些措施,使中心的服务水平,办事效率,窗口形象都有了明显的提升,营造了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形成了“你来办事,我来服务”的服务环境。

(三)推行政务公开打造廉洁高效的服务平台

公开办事、阳光操作、廉洁高效是中心的一个显著特点,第一,中心按照“减少审批环节,缩减办事时限,降低收

费门槛”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求,将行政审批事项的服务内容、办事程序、申报资料、收费标准、办理时限、收费依据输入中心数据库进行固化,根据数据库内容印制格式统一的《办事指南》和输入电子触摸屏等形式将等向社会公示;通过建立行政服务网站将中心的信息和资料发布在公众网上,为群众提供了在网上查询、预审、资料提交、表格下载等;同时开通了中心短信平台,为公众提供短信查询、最新的行政审批信息和中心最新动态,增强行政审批透明度,按受社会监督。第二,通过将会计核算中心进驻中心,将会计核算信息进一步公开化、透明化,加强了资金监督,规范财政资金支出,保证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资金结算的快捷化。第三,中心建立严格的监督制约机制,与县财政部门和监察部门共同建立监督制约机制,对应在中心办理的服务事项仍在原单位办理的,停供财政票据,其办理所收取的费用由县财政没收,并处于100% 的罚款;对应充分授权而未授权的,由监察部门追究单位主要领导的相关责任。同时加强内部监督,积极探索加强监督的新方式、新机制,加强对工作人员办理行政审批事项的监督,加强对违规设定行政审批程序的监督。

三、主要成效及下一步打算

中心在清理行政审批项目、规范行政审批行为、提高办事效率、转变政府职能、切实便民亲商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在社会上取得了较好反响。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改革创力度,在提高效率上做文章,在规范服务上求突破,努力把我县的行政服务工作提升到一个崭新的水平。

1、完善运行机制,切实推进联审工作。进一步理清联审程序,明确联审职责,通过建立首办单位负责制,加大协调监督力度等措施,积极推进审批事项的联合审批工作。

2、拓展服务功能,进一步整合行政服务资源。创造有利条件,完善招投

标交易的硬、软件设施,将招投标、拍卖、政府采购和产权交易活动,逐步进入中心窗口受理,并依法组织开展,完善中心“一站式”服务功能,进一步改善投资软环境。

3、加大督查力度,切实规范行政审批服务行为。进一步完善中心工作人员和窗口工作人员的考勤考核制度,继续开展“红旗窗口”和星级工作人员的创评活动,通过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激励和约束相关行政机关、中心工作人员做到依法行政、高效办事、规范服务。

行政审批服务工作的汇报 第7篇

一、全力支持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建设

确定了分管领导,由分管办公室的副局长为主管领导,负责进驻行政审批中心后业务审批的组织协调工作。选拔工作人员,采取科室推荐、局班子考察等方法,从机关公开选拔了x名素质高、业务精、能力强、并具有一定电脑操作技术水平的业务骨干作为具体业务人中进驻审批中心,确保进驻后立即开展工作。开展业务培训,除组织他们参加行政审批中心开展的业务培训外,在进驻前,根据行政审批项目所涉及的业务,由相关科室的负责人进行政策培训,使其能够全面、系统、牢固的掌握相关知识,防止在审批过程中出现漏洞,损害职工群众利益。注重平时学习教育,局内组织的各种学习教育活动,要求进驻人员在不耽误工作的情况下一律参加,不断提高他们的依法施政水平和服务观念。积极筹集办公经费,我局在办公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千方百计筹集资金x万元,及时上缴到县行政审批中心。

二、行政审批业务开展正常有序

为保证审批项目按时进驻并及时开展业务,在进行行政许可清理工作的同时,及时地进行合并和授权,于x月份,对开办职业介绍机构审核、社会职业技术培训机构审核、就业失业登记证核准、大中专毕业生求职登记、下岗失业人员求职登记共x项审批项目进驻中心。并明确由行政审批中心服务窗口负责审批,对符合政策的、资料齐全的,在一个工作日内必须办结完毕。截止到目前,共为求职者办理并发放《就业失业登记证》x本,极大的方便了大中专毕业生和农村剩余劳动力求职。同时,为给来窗口办事的群众提供方便,在对进驻项目的办事程序、申报资料、收费标准等内容进行汇总的基础上,统一印制了x万份《x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行政审批中心服务窗口告知单》,现已正式投入使用,发给办事群众,有效的的防止了反复奔波的现象的发生。规范收费管理,对涉及的行政审批收费,我局按要求进行整理,严格执行收费标准,并帮助办事群众将款项缴至银行,随时可以实现审批与缴费并轨。

三、存在问题

通过总结,我们也发现了行政审批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宣传力度不够,有部分群众对进驻项目不熟悉,还到局机关询问或办理进驻项目。

四、下步打算

一是加强宣传。采取多种形式,对进驻的审批项目,特别是《就业失业登记证》的核准项目多加宣传,保证城镇就业劳动力直接到审批中心办理业务,尽可能的提供方便服务。

二是尽快筹集办公经费。加大筹集力度,尽快筹措到位,以确保行政审批工作正常开展。

三是加强收费管理。按照“收费跟着审批项目走,审批环节征收的费用全部进驻中心”的原则,进驻项目的收费缴至进驻银行内财政专户,确保审批和缴费及时并轨。

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工作情况汇报 第8篇

一、网上行政审批的实现途径

“一站式”网上行政许可服务系统是在网络系统的一个入口节点, 分布式地集成各个政府部门业务系统中的公共服务, 用户提交申请后, 材料在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同步运行, 系统根据该服务的定义分别启动各个业务部门的应用系统进行处理, 审批单位在内网对申请人申请的行政许可事项进行网上行政许可, 同时将行政许可的中间状态信息和结果信息反馈到系统, 申请人通过互联网随时查询办理情况, 监察部门通过网络对办理过程实施全程监督, 实现接受、分发、反馈、查询和获取申请批准的全过程都通过网络进行的行政运行方式, 将“部门受理、纸质办公、限时办结、纸质反馈和举报监督”的传统审批模式转变为“统一受理、转告相关、同步审批、网络办公、限时办结、在线反馈和网络监督”的新型办公模式, 是集信息发布与咨询、审批与咨询、管理与协调、投诉与监察等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体系。

二、推行网上行政审批的必要性

1、推行网上行政审批是行政便民服务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在政府管理中的普遍运用和公众对政府管理与服务需求的提高, 传统“一楼式”服务大厅已很难满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需要。网上行政许可系统能够弥补传统服务大厅的缺陷, 打破时间、空间的制约和部门之间的界线, 通过各个部门之间的网络连接, 解决进驻审批服务中心“窗口” (前台) 受理与其本部 (后台) 处理之间的互联互动问题, 解决进驻审批服务中心的各窗口单位之间的业务集成与整合问题;通过建立申请人资料库, 解决重复申请、重复递交材料的问题;各行政许可部门能够方便、快捷地进行数据交换和信息传输, 实现并联审批;能够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实现24小时在线服务;某一部门的许可结果或数据能为其他部门进行行政许可时所运用, 减少重复许可和重复劳动;申请人只需跑一到两次即可办成事, 节约申请者的办事费用和其它隐性成本。这些优势决定了网上行政审批系统将逐步代替传统“一楼式”服务大厅模式, 成为行政便民服务的主要渠道。

2、推行网上行政审批是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的突破口。

随着长时间以来, 由于电子政务建设费用来自各级地方政府和部门, 又缺乏一个具有指挥协调能力的实体机构进行整合、调整, 使得电子政务建设缺乏整体性规划和统一性标准, 经费预算不统一、各自为政、投资分散, 业务内容单调重复、应用性不强, 信息资源不能共享、重复建设与浪费, 各级政府网站之间孤立化生存、呈现出信息“孤岛”。这些都与电子政务应该具有的统一性、开放性、交互性、服务性不适应, 导致近年来很多地方的电子政务建设只能实现量的扩张, 未能实现质的飞跃。网上审批系统是电子政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建设需要建立统一的网上行政许可平台及网上受理系统、数据交换中心, 需要加强跨部门的集成整合, 优化行政业务流程, 统一标准规范, 研究解决不同部门专网互联、跨部门业务流程对接、信息资源共享、信息安全保密等电子政务建设的关键性问题, 做到各部门之间、各应用系统之间资源共享、互联互通, 实现跨部门的业务、信息和服务的集成与整合。以网上审批系统建设为突破口, 能够带动和提升全市电子政务建设。

3、推行网上行政审批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应有之义。

党的十七大明确要求“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推行电子政务”。网上审批系统作为一种新的政府管理模式, 反映了网络时代管理决策方式的革新, 公众与政府可以运用现代化的信息传递方式, 建立便捷的沟通渠道, 减少信息的垄断性, 并能通过程序的规范、公开、透明, 有效地避免腐败现象的滋生, 特别是引入电子监察能够对审批时限、审批流程等进行动态监察, 使违纪违规的行为被及时发现并自动警告、记录, 从而进一步规范网上审批行为。这就从源头上减少和遏制了“吃、拿、卡、要”这些影响政府形象的现象出现, 从操作制度上实行了统一规范, 从投诉机制上得到了监督保证, 有力地促进了行政审批制度从“内部”向“公开”, 从“个人操作”向“层级监督”的转变, 是实施政府审批事项的“阳光作业”。同时, 还可以降低政府部门的运行管理成本, 实现项目信息资源的共享、共用, 促进部门间高效交流, 提高政府部门之间、政府部门与公众之间的沟通协调能力, 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和透明度, 进一步加强政府部门的管理能力、决策能力、应急处理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 已经成为行政管理改革和服务创新的必然选择和重要组成部分。

三、推行网上行政审批的可能性

1、“数字安阳”与电子政务建设的深入发展为推行网上行政审批提供了基础物理平台。

近年来, 我市提出了建设“数字安阳”的战略目标, 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 已建成以光缆为主、数字微波集卫星通信为辅的大容量、高速率、覆盖城乡的数字干线传输网。随着行政中心内网、外网两套网络中心、数据中心及其安全系统和配套设施的启用和100MInternet出口的开通, 依托网通线路, 初步建成了市———县———乡镇三级主干传输网, 形成了市级政府城域网和县级网络中心。目前, 安阳市电子政务内外网已进入实用阶段, 安阳市电子政务外网建成运行, 80%县 (市、区) 、市直局委办拥有了自己的电子政务外网网站, 部分有条件的县 (市、区) 、市直局委办建设了自己的内网局域网。全市公文流转、信息报送、党员电教、财政集中支付、教育资源共享系统及各类应急指挥系统等已开始应用, 贯通了省、市、区三级党政机关的电子政务专网体系, 基本建成党政机关快速反应系统, 实现了全市电子政务网络建设的初步目标。公安、税务、工商、统计、水利、社保、商务等部门在电子政务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些网络硬件的建设, 为推行网上行政审批提供了基础物理平台。

2、网络技术的日趋成熟为推行网上行政审批提供了技术支撑。

近年来, 信息技术迅猛发展, XML、J2EE等先进技术的发展和成熟, CA认证系统和VPN等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成, 为网上审批提供了技术支撑, 使得政府部门构建结构更复杂、功能更强大的电子政务工程成为现实。同时, 各地政府部门纷纷开始探索“网上审批”, 完成了网上审批服务平台建设, 提供了审批流程查询、网上申报、查询审批进度、问题解答、政务互动和问题反映等功能, 实现了各审批部门项目信息、审批信息的共享和网上交换等服务, 为推行网上行政审批积累了一定经验。

3、中心窗口部门建立的内部信息管理系统为推行网上审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我市行政便民服务中心已有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市行政便民服务网和安阳市电子政务外网为网上审批系统的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个别窗口部门与中心计算机实现网络连通, 窗口部门的内部网络建设, 为中心实现网上审批提供了有利条件;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发展, 中心窗口部门的工作人员能够熟练地使用电脑进行电子化办公, 为网上审批的顺利推行提供了人力条件。

四、推动网上行政审批的措施建议

1、确定指导思想。

在指导思想上, 应立足当地实际, 借鉴先进经验, 在较高起点进行运作, 科学建设, 节约资金, 统一政府门户网站、统一技术支撑、统一监察管理、分点联动维护, 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网络、硬件等资源。重点组织条件成熟、适合开展网上审批的事项上网, 尤其是选择关系民生, 确能为企业、市民提供方便服务、业务需求量大、影响面广的事项率先实现上网。

2、加强组织协调力量。

从各地网上审批系统开发建设遇到的问题看, 组织协调的任务很重, 工作量很大。这不仅仅是网上审批系统涉及面广, 关系复杂, 更重要的是开发人员对审批业务了解不深, 审批人员对信息技术掌握不精, 而两者配合成为开发工作的难点。要解决上述问题, 应组建强有力的领导班子, 由主要领导挂帅, 部门领导参与, 形成强大的领导力量。组建精干的工作班子, 由技术开发人员、中心办公室工作人员和各部门审批人员共同组成, 协同配合, 做好具体开发工作。成立专门负责全市电子政务建设的实体机构, 负责全市电子政务的建设、管理、维护, 实施政府网站集约化建设, 形成“平台集中管理, 信息分站维护”的运行模式。

3、统筹规划, 分步实施。

网上审批系统的开发建设不可能一步到位, 也不能走一步看一步。应深入研究, 把握行政审批改革的方向和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 结合现行审批工作的实际, 建立统一的规划, 明确各自的建设目标和应用重点, 明确分步上网的项目和上网项目对外服务的具体要求, 实行分类指导, 分层推进, 分步实施, 做好试点, 以点带面, 全面推进。

4、统一标准规范。

标准规范是实现共享、交换的基础与前提, 不仅要强调技术标准, 还要强调政务标准。网上审批系统要实现与各部门系统的对接与交换, 建立统一的标准体系和数据交换中心, 实现数据采集机制和质量控制的标准化、信息交换的标准化、系统安全的标准化、系统维护和管理的标准化等, 做到系统间资源共享与交换。围绕行政业务流程的优化, 以服务大众、方便大众为宗旨, 优化内部管理流程、对外管理与服务的流程, 特别是优化跨部门业务流程, 打破部门分割, 解决好垂直管理与属地管理的关系, 实现部门、业务、信息、服务等的整合, 形成系统建设需要整合的各种信息资源、流程、组织和制度。

5、建立统一的政府门户网站。

政府门户网站, 是政府用以在网络上展示形象、发布信息、受理事务、提供服务的总入口网站, 具有唯一性、综合性和交互性等特点。应确立唯一的门户网站作为网上行政许可、便民服务的平台, 围绕“政务公开、网上服务、公众互动”三大功能, 在统一标准、统一服务、统一规范下, 充分利用已有的网络基础和业务应用系统, 加强各部门、各业务系统信息资源的整合与信息公开, 逐步将所有同级部门网站及应用系统纳入到统一平台上, 实现“一个门户、一次进入、一网办理”, 形成政务公开、政府服务、市民办事、机关办公的网上作业平台。

摘要:随着电子政务信息化建设高速发展, 行政许可便民服务工作借助信息化手段, 积极推行“一站式”网上行政审批系统建设, 直接以网上虚拟审批大厅来解决实体审批中存在的协同性、流程性等问题, 有效弥补传统“办事大厅”的缺陷。

关键词:电子政务,行政审批,便民服务

参考文献

[1]姜明安.行政程序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2]杨雷.电子政务效益的经济分析与评价[M].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5.

上一篇:我的玩具车小学写物作文下一篇:防撞施工警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