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孩子与父母作文

2024-07-23

【热门】孩子与父母作文(精选14篇)

【热门】孩子与父母作文 第1篇

【热门】孩子与父母作文三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孩子与父母作文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孩子与父母作文 篇1

要该怎么做,我还能怎么做,以后要怎么做,谁能告诉我?

我知道我们的爱,并非是我们做主,完全取决于你的父母态度.他们并不喜欢我,我也知道不喜欢我的原因,而我却不能改变什么.沟通,和他们沟通,让他们喜欢我真的好难好难.我们明明相互爱,却并非我们所能左右

是命运的不公,还是我们的爱不够深刻.让天都无法像我们这边靠拢,不管怎样,都要开开心心的,让我知道你现在的近况好么.我知道,是我们不好.不该让你在送回你父母的身边.我父母说,让你送回去,是为了我们以后好.其实,对于我们的以后.我们都处在迷茫.并不知道以后的我们会怎么样,还能不能在爱一起.我其实也不想,听俺妈的意见.可我能怎么办.他说,是为了我以后去你们那里走亲戚,让他们不让我难堪才这样的.我真的不想,看不到你,听不到你的消息.知道上次你回去的时候又出来并不容易,我也知道这回我家人把你在送回去,你还在来就不一定了.就是你还想再来也不会那么容易了.放心啦,昨天你和我说你过得并不是怎么好,度日如年,还问我什么时候,他们再去.放心,他们会去的他们也说了去是一定去的.为什么这样子呢,他们做父母的,做长辈不是都希望看着作为晚辈的我们都好好的,都幸福么.可为什么要为难我们呢,是我们反对了他们意愿,硬在一起就是不听他们的话,不理解他们的心情,不顺他们的心,不懂事,不孝顺.如果,我们真的不想顺你们长辈的心,不理解你们,不懂事的话...又怎么想和你们商量呢...可你们有为作为晚辈的我们想过某,想过你们在有些事某些事不顺了他们意,以为的按照你们的要求去做,是作为晚辈的我们是可以按你们的要求去做的,可你们知道他们内心的想发么?

希望你们能谅解,作为我们这些晚辈的一些难处.我们真的很爱,希望你们会同意.把他送回去的时候你也答应了,等两天看看,如果还是某有说通,那就随了我们做晚辈的愿.其实把她送回去的那天,是想再把她带回来的.你们说是回去订婚的,所以我们才回去的.可是我们回去了却又是.唉,我们要怎么办,告诉我.

孩子与父母作文 篇2

吃晚饭的时候,爸爸妈妈边吃边聊着天,谈着谈着不知怎么就谈到房子上来了。咱家里住的房子太小,要是再大一些就好了。说着说着就来了气,最终当然也无可奈何。爸爸充满幻想地说起过去的事来,他说:“我们家本来有很大一套房子,是在爷爷手里建的,可惜后来因家里穷,奶奶把它当掉了,后来当票丢了,房子再也赎不回来了。唉,要是现在在我手上的话,光卖地皮就能卖个好价钱啊!”说着说着,不免生出许多惋惜来,口气中也多了一层责怪奶奶的意思。

可我细细一想,觉得爸爸的想法其实是不对的,先不说到底有没有房子,就算有,奶奶把房子当了那是奶奶的事,跟爸爸毫不相干。丢了当票,赎不回房子,虽说有些可惜,但这还是奶奶的事呀,你有本事可像爷爷一样造啊!

爸爸现在可以说没有什么成就,总想上辈给他留下些什么,房子到不了手,就把罪过归到奶奶的身上,似乎都是奶奶的错,才使他到这样的地步。其实要说错,那只错在爸爸自己,没有努力哪来成就。没有成就,一心躺着想吃天鹅肉,这是懒汉思想。爸爸总说当时环境怎么怎么不好。客观环境有没有影响?影响当然是有的,但最根本的还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可爸爸把客观环境当作决定他命运的.主要原因,这显然是错误的。

由此我想到了自己。我总说自己学不好,是因为作业太多,课程太多,难度太大,没必要学的东西又太多。我找了许多理由来说服自己没有错。如作业做不出,我想少做几题也无妨,哪里能把作业都做遍的。上课没听懂。抬抬手也就过去了,哪里有都听懂的道理。打篮球时总忘了回家,心想劳逸结合么,多打一会儿有何妨,想当初爸爸有什么作业拿回家来做……

我又想到爸爸对奶奶的责怪了。难道我也有那么一天吗?怪爸爸为什么没有给我留遗产?怪爸爸为什么不督促我学习,让我浪费时间?我今天的生活有了爸爸昨天的影子,我的汗流下来了。

如果有那一天,难道我能跟饭桌前的孩子说:“我没有文化是因为当初作业太多,教育制度不好,高考制度不行。”我能说这样的话吗?既然我不喜欢爸爸说的那番话,那我为什么不改变态度,重新开始呢?

不能用爸爸责怪奶奶的口气来责怪爸爸,我想我一定能够做到!

孩子与父母作文 篇3

每个人都有疼爱自己的父母,但你可曾想过在那次残忍的南京大屠杀,日本侵略者强行地那些幸福的孩子从那些含辛茹苦的父母的身旁画上了一个永远的线段。

我曾看过一张照片,它来自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炸南京火车站时,被记者拍下来的真实情景。

一个小孩子孤独的坐在那凄凉的站台上,没有一个人在他身旁保护着他。所有人都葬身于坍塌的南京火车南站。日本侵略者断送了多少无辜人民的性命。只有那孤儿坚强的活了下来。他号啕大哭,只因他的父母为保护他能活下来,而断送了自己的性命。亲眼看着自己父母的性命在日本人手中丧失,他会如何想呢?

一个还在牙牙学语的孩子,亲眼所见日本人残杀中国人的情景。他全身是伤,身着一个小肚兜,一个小短裤。

或许他长大后,会为父母报仇;或许他长大后,想成家立业,平平安安的度过一生;或许他长大后……他的命运该何去何从呢?

【热门】孩子与父母作文 第2篇

可我细细一想,觉得爸爸的想法其实是不对的,先不说到底有没有房子,就算有,奶奶把房子当了那是奶奶的事,跟爸爸毫不相干。丢了当票,赎不回房子,虽说有些可惜,但这还是奶奶的事呀,你有本事可像爷爷一样造啊!

爸爸现在可以说没有什么成就,总想上辈给他留下些什么,房子到不了手,就把罪过归到奶奶的身上,似乎都是奶奶的错,才使他到这样的地步。其实要说错,那只错在爸爸自己,没有努力哪来成就。没有成就,一心躺着想吃天鹅肉,这是懒汉思想。爸爸总说当时环境怎么怎么不好。客观环境有没有影响?影响当然是有的,但最根本的还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可爸爸把客观环境当作决定他命运的主要原因,这显然是错误的。

由此我想到了自己。我总说自己学不好,是因为作业太多,课程太多,难度太大,没必要学的东西又太多。我找了许多理由来说服自己没有错。如作业做不出,我想少做几题也无妨,哪里能把作业都做遍的`。上课没听懂。抬抬手也就过去了,哪里有都听懂的道理。打篮球时总忘了回家,心想劳逸结合么,多打一会儿有何妨,想当初爸爸有什么作业拿回家来做……

我又想到爸爸对奶奶的责怪了。难道我也有那么一天吗?怪爸爸为什么没有给我留遗产?怪爸爸为什么不督促我学习,让我浪费时间?我今天的生活有了爸爸昨天的影子,我的汗流下来了。

如果有那一天,难道我能跟饭桌前的孩子说:“我没有文化是因为当初作业太多,教育制度不好,高考制度不行。”我能说这样的话吗?既然我不喜欢爸爸说的那番话,那我为什么不改变态度,重新开始呢?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思考 第3篇

自新课改之后, 当前我国的高中语文教学确实发生了一些可喜的变化, 例如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逐渐向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转变, 这无疑是有着积极意义的。但不可否认的是, 由于应试教育的局面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加之传统的惯性力量等原因,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并未得到真正彻底的改变。而实际上, 高中生已经具备了相当的独立思考能力, 能够对于一些复杂甚至艰深的问题作出自己的深入理解乃至独立判断。高中语文教学更应努力强化学生的这种能力, 培养他们的领悟力、理解力、判断力、思想力、洞察力, 使他们的人格更加独立、思想更加成熟、心理更加健康, 这才能真正达到高中语文教学、甚至是整个教育的真正目的。就以《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一文来看, 通过对它的学习就可以使学生在这些方面得到非常有效的锻炼。

首先, 此文可以非常有效地锻炼学生对复杂的理论问题的理解能力。在当代西方哲学家中, 弗罗姆可以说是一位相对通俗、大众的作家, 他的著作主题切近当代生活现实、文笔清晰流畅、而且尽量将复杂的理论问题通俗化, 因此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可以说这也是该文得以入选新课标教材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无可否认的是, 虽然弗罗姆已经作了许多努力, 但由于他的论题本身牵涉到许多复杂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理论等等, 因此本文其实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将本文作为一个独立的文本来理解, 已经比较复杂了;而如果想要更深入地理解, 又势必多少涉及到上述更加复杂的理论。学生要想真正理解这篇文章, 就要深入把握文本本身的论证脉络、而不是仅仅归纳一下段落大意了事, 甚至要做一些课外的阅读延伸, 这些都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独立思考, 在这个过程中其理解能力、思考能力将会得到有效的锻炼。

其次, 此文可以非常有效地锻炼学生对各种理论的判断能力。西方著名哲学家康德曾经说过:“虽然知性能用规则来进行教导和配备, 但判断力却是一种特殊的才能, 它根本不能被教导, 而只能练习。”这就是说, 现成的知识是可以通过教师来教导和传授的, 但是判断力却只能通过学生自己的练习才能得到磨砺。就此文而言, 弗罗姆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爱、对母爱和父爱之本质的归纳、以及对这两种爱的区别的分析等等固然有着一定的理论上的自洽性、合理性和现实上的可证实性, 但在西方哲学界和心理学界也受到了种种批评, 它远非一种得到全面认可的“定论”。学生也可以通过自己的思考、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对之作出自己的判断、甚至是提出自己的质疑。而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自己的判断能力也得到了练习。

最后, 此文还可以非常有效地锻炼学生对现实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和分析的能力。弗罗姆的理论思考一直是针对当代西方社会的现实问题来进行的, 可以说, 他将理论思考与现实问题很好地结合在了一起, 这也是他之所以受到广泛欢迎、并得以入选的原因之一。通过对此文的学习, 学生也可以尝试着自己去理解如何对现实问题进行理解、分析和思考, 如何将自己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对现实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上去。

父母与孩子 第4篇

Meaning: A family whose living members come from many generations, but with only a few members in each generation.

“四代同堂”式的大家庭曾经在中国很普遍,七大姑八大姨齐聚一个屋檐下也不足为奇。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家庭模式也有了新的变革。核心家庭(nuclear family)、丁克家庭(DINK family)都是时下常见的家庭模式。其实,大家庭并没有消失,只是换了种模式,他们成了beanpole family。豆竿家庭是指几代同堂,但是每一代人数都很少的家庭。

近年来,很多国家都出现了这样的家庭,新生代的人数普遍减少,多为独生子女,而老一代人的寿命又在延长,所以整个家庭的模式就像插在地上帮助豆秧向上攀爬的豆竿(beanpole)一样,又细又长。这种家庭最初在英国被称为verticalized family(垂直化家庭)。

One reason for the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beanpole families in Britain is that women are having fewer children on average.

在英国,豆竿家庭数量增加的一个原因是育龄妇女平均生育的孩子越来越少。

Parachute Kids 降落伞儿童

Meaning: Parachute kids are children sent to a new country to live alone or with a caregiver, while their parents remain in their home country, also called parachute children.

留学生这个词我们并不陌生,一般指那些成年以后到别国深造学习的学生。不过,好像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家长愿意让孩子从小就到国外接受教育,这些被送到国外的小孩子就被称为parachute kids。降落伞儿童,也叫作小留学生,是指那些被送到另一个国家独自生活的孩子。他们的生活起居有人照顾,但是父母仍然留在本国。

这种现象早些年在香港和台湾地区比较常见。这些小孩的父母经常奔波于港台和孩子所在国家,就像空中飞人一样,所以这一类父母被人戏称为astronaut parents(宇航员父母)。

Kelvin and Susan are parachute kids. They study in the US and come back to China during holidays.

凯文和苏珊是降落伞儿童。他们在美国上学,假期才回到中国。

Helicopter Parent 直升机父母

Meaning: Helicopter parent is a colloquial, early 21st-century term for a parent who pays extremely close attention to his or her child’s or children’s experiences and problems, particularly at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These parents rush to prevent any harm or failure from befalling them and will not let them learn from their own mistakes, sometimes even contrary to the children’s wishes.

“直升机父母”是21世纪初期刚刚出现的一个口语表达,用来指那

些过分关注孩子生活中的经历和问题的父母,他们对孩子的学校生活尤其关注。这些父母不顾一切让孩子远离伤害和失败,也不愿让孩子从错误中吸取经验教训,即使有时候是与孩子的意愿相违背的。他们被称为“直升机父母”就是因为不管孩子是否真的需要,他们像直升飞机一样整天盘旋在孩子的身边,时刻等待孩子的召唤。

英国有一本畅销小说叫《可能含坚果》(May Contain Nuts),书中描写了一位母亲对女儿百般呵护,担心女儿在学校会吃到含坚果的食物(西方很多小孩都有吃坚果导致受伤或者过敏的情况),又怕她在外面被人欺负,为了孩子能考上重点中学,这位母亲竟然假扮自己的女儿去考试。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Helicopter parents, like helicopters, they hover closely overhead, rarely out of reach whether their children need them or not.

直升机父母,就像直升机一样,不管孩子需不需要他们,一直在头上盘旋。

Sheep Mom 羊妈

Meaning: Sheep Mom refers to an extensive way of education that sets only basic objectives but no core syllabus. Teachers can feel free to use any teaching method as long as most children can reach the goals. Finland firmly believes that education is a “service” and children are “customers”. Since the education mode in Finland basically amounts to “sheep-herding”, it is also called “Sheep Mom”.

“虎妈”热潮曾席卷全球,在全世界引发热烈讨论。与此同时与“虎妈”采取截然相反方法的芬兰教育系统也引起了关注。与“虎妈”对应,这种教育方法被称为“羊妈”。羊妈,是一种粗放式的教育方式,对一定年龄的孩子不设核心教学大纲,只提出基本教育目标,老师只要能让多数孩子达到目标,具体采用什么方式教学完全自便。在芬兰坚信教育是个“服务”过程,孩子们就是“顾客”,芬兰的教育方式基本上等于“放羊”,所以又称这种教育方式为“羊妈”。

放羊(sheep-herding)的结果却不可小觑。至今芬兰学生参加了4次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PISA),每次在数学、阅读和科学方面都入围三甲。这个成绩单不仅令世界出乎意料,连芬兰人都感到意外。也就是说最不鼓励竞争的芬兰教育体系,却培养出了最具有竞争力的孩子。

A kind of educational mode is called “Sheep Mom.”

有种教育模式叫“羊妈”。

孩子与父母作文 第5篇

我的成绩并不是很好,每次把试卷给父母看的时候,父母总是会指着我说:“你看看人家。”而我也总是会反驳道:“别人家的孩子怎么了,我是不如他们,但我也有我自己的长处。”这句话也总是会让父母重复这样一句话:“也没见着你有什么优点。”谁知,我竟然将这句话放之心上。我便疯狂地开始学习其他长处,心想:既然学习拿不下,就抓抓其他特长。于是我便开始学习起了跳舞。

夏日炎炎,太阳挂得高高的。我来到舞蹈培训班,这里有很多比我早很久就开始学习的学生,而接下来的两个月我将与他们一起度过。刚开始就要练习基本功,一劈叉下去,一粒豆大的汗珠就从我的脸颊滑落下来,但我知道我必须坚持下去。过了一个星期,我终于慢慢追上了那些比我先学的学生。

两个月后。学校要进行一次文艺汇演,我激动地举手报名,这可是上天赐给我的一次机会,我一定要让我的父母看看,我也是有长处的。于是我和班级同学自行组织排了一支扇子舞《众里寻她》。我们班拿了一等奖,我和同学们高兴得抱作一团,怀着激动地心情举起我们的荣誉奖杯。我也拿到了属于我的个人奖。

我三步并作两步地跑回家,路过我家隔壁的邻居家时,我听见邻居阿姨对她的女儿说:“你看看隔壁那家的女儿,跳舞跳得多好,你也不学学人家。”我停住了脚步,这句话简直就是对我最大的褒奖,于是我敲了敲门。邻居阿姨满怀笑容地打开了门,说:“刚说你呢,你就来了。”我向邻居阿姨问过好后,便对她说:“阿姨,您刚刚说的话我都听见了。我跳舞跳得好,但是大姐姐的学习可比我好多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邻居阿姨笑了笑,表示认可。

我打开家门,高兴地举起证书对妈妈说:“妈妈你看,我并不是不如别人家的孩子。”妈妈摸了摸我的头,说:“傻孩子,妈妈开个玩笑你还当真了,你只要做好你自己就够了,这次表现很好,继续努力。”

父母与孩子作文 第6篇

我真的不想被你们骂,我也想自己做好每件事可是我就是做不好,我很笨我是个笨孩子总是惹爸妈生气,所以爸妈骂我也是理所当然的,可有时侯你们骂得太过分我的自尊心也会受损,我知道你们只是随便说说我而已,只是为了解自己的心头之气,我明明知道那是随口说说可我总是会把那些话当真,我有什么事不敢跟你们说因为你们永远是爸妈,所以我有些话只能憋着,我羡慕别的孩子,我生病了请假回家,你们给我的却不是关心而是骂,而别的孩子生病了请假回家爸妈是既担心有关心,相比之下我觉得他们的爸妈对自己的孩子真好,我嫉妒他们毕竟他们的爸妈是那样关心他们,可我生病回家,当头一棒就是骂你这样还读什么书呀,我看你是混日子,这些话让我想哭,爸妈教育孩子是你们的权利,我无法干涉,我只希望多点关心,多点沟通,少点责骂,行吗。

也许我根本都不值得你们关心,我做了那么多错事,你们不关心我,讨厌我也是应该的,我开始讨厌回家,家是温暖的,可我却感不到温暖,我回到家就是随之而来的骂声,我都这么大了,我有自己的思想,我有自己的想法,不再是小孩子了,你们越骂我,我就越做不好,我开始叛逆,曾经想得到的温暖全都成为泡影,我只能在苦涩的梦里尝到一丝虚幻的甘甜,梦醒来依然如旧,

父母与孩子作文 第7篇

我读了这本书,知道了人生在世,“孝”是最重要的。一个人如果不孝顺父母,即使学习再好,也无济于事,不能称之为一个好人。

那天,老师给我们留了一个小小的实践作业,那就是找出自己最常犯的一个缺点,向妈妈道歉。我们每个人都做了这项作业,并且做得很好。

那一天放学回家,我对妈妈说:“妈妈,这本《弟子规》真好,讲的都是做人做事的道理??”说了半天也没敢承认错误,反而如同一只小蚊子一样,缩到墙角去了。当时我非常不好意思,经过反复考虑,觉得还是要完成这项作业。终于,我鼓足了勇气,走到妈妈面前说:“妈妈,对不起,请原谅我从前没有礼貌,过去我就像摸不着头脑的小母狮一样顶撞您,我再次向您道歉??”说着说着,便深深地鞠了一躬。

当时,妈妈一愣,对我微微一笑。说:“今天怎么了?话说得这么好听。”我知道,那时候妈妈一定没有料到我会这么说。后来,我跟妈妈讲了我学习《弟子规》的经过。我是真心地第一次向妈妈道歉。

【热门】孩子与父母作文 第8篇

众多研究主要得出两种结论:一是“严重影响说”, 认为父母离异将对孩子产生深的伤害;二是“有限影响说”。

持“严重影响说”者较多地证实, 父母离异对孩子生活和发展机会的负面影响不是暂时的而是持续长久的。与一直在完整家庭里长大的成年人相比, 孩提时候经历过父母离异者的教育背景比较差, 收入水平比较低, 也有更大可能依赖于福利制度的帮助。他们对所出生的家庭更多地持负面态度, 并对离异更加宽容, 或产生不结婚的意识。这些孩子还有更大的可能在婚外生育孩子, 或更多地遭遇婚姻的失败或成为单亲家庭的户主, 而这又往往导致心理健康的日益恶化。此外, 性行为提前、有更多的性伙伴或婚前同居以及中断学业等非传统的行为更多地出现在父母离异的成年孩子身上。

一些研究支持了“有限影响说”, 首肯离异确实会给孩子造成一些后果, 但在父母离异的家庭中, 问题特别严重的孩子并不是多数, 而且大多数孩子都会从父母离异的阴影中走出来, 并很少有持久的负面影响, 也就是说, 父母离异对孩子的影响并非如人们想象的那样严重。父母婚姻破裂确会给学龄少儿的生活和身心发展等带来消极影响, 但子女身上的创伤并非都是父母婚姻解体所造成的, 而与父母离异前的婚姻冲突及其自身素质有关, 父母经常吵架使子女的学习和休息环境恶化, 父母教育程度高的少儿学习成绩相对较好;父母道德素质差、不尽家庭义务等, 子女的心理缺陷也较明显;子女的年龄、父母离异至今的距离等也对子女的身心健康有一定的影响。正如美国精神医生J.L.Despert所说的:“不是离异给孩子造成种种影响, 而是离异之前的夫妻不和谐状态已经给孩子造成种种影响, 离异不过是这种不和谐状态的结果而已”。

解释父母离异对孩子的影响, 较具代表性的有“父母残缺”、“生活恶化”和“家庭冲突”等理论。

一.父母残缺论

残缺论认为, 家庭是为孩子提供养育和社会化服务的关键的社会制度, 父母是保证孩子良好成长的重要资源, 传统的父母双全家庭一般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由于离异造成孩子与未获得监护权的父 (母) 之间的交往数量和质量的下降, 以及绝大多数拥有监护权的父 (母) 都在外工作, 无法对孩子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所以, 父母离异的孩子往往缺少必要的来自父母情感上的关爱、实际生活的扶助和辅导, 而父母支持的不足又增加孩子学业下降、行为不端和缺少自尊的概率。其次, 家中缺少父母的角色示范还会减少孩子学习社会交往技巧的机会, 使孩子缺乏必要的在家庭外部获取成功的社会能力, 如合作, 妥协和谈判等等。再次, 由于90%的监护人为女性, 而具有较高社会与职业地位的父母一方 (多为父亲) 因婚变离开家庭, 对孩子学习的有效帮助和教育选择指导往往减少, 这种源于离异后社会地位的向下移动也是导致孩子学业下滑或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生活恶化论

根据离异通常引起以母亲为户主的单亲家庭生活水平下降的事实, 持恶化论观点的学者推论, 是经济条件的恶化而不是家庭的结构或类型损害了父母离异孩子的福利。家庭经济资源的缺乏首先影响孩子的营养和健康水平;其次, 使单亲母亲没有能力为孩子购置有助于学业进步的家教服务、教学玩具、书籍和家庭计算机等;再次, 迫使这些家庭不得不住在学校设施和生存环境都比较差的社区, 增加了孩子受到越轨文化影响的风险。然而, 也有研究发现, 当把家庭收入变量的影响控制以后, 或者在同样的家庭经济状况下, 父母离异孩子的福利水平依然比家庭完整的孩子低。

三.家庭冲突论

家庭冲突论认为, 离异孩子出现问题并不是家庭结构变化或生活水平下降的衍生物, 而应归因于与离异过程相伴随的父母之间的冲突。父母之间的敌意和对抗使家庭退化为令人反感的环境, 使生活其中的孩子经历紧张、痛苦和产生不安全感, 冲突还使父母自己身心疲惫并降低处理孩子事务的效率。家庭冲突将孩子牵扯到父母的纷争中去, 往往比父母离异对青少年福利的危害更大。有学者通过对前人研究的综述发现, 家庭冲突论比家庭结构残缺论似乎更具有解释力。家庭冲突论至少阐明了这样一个事实, 不论是分道扬镳还是继续凑合下去, 父母之间持续不断的严重敌对和抗争, 对孩子而言都是一场伤害深重的灾难。

从以上对三大理论的综述可以看出, 没有一种理论派别能够提供一个满意的影响机制并做出具有说服力的解释。因此, 比较理想的做法是把它们综合起来, 建立一个多维度或多视觉的理论框架, 以全面、系统地估计父母离异与孩子福利间的相互关系。

总而言之, 众多研究表明, 父母离异确实给孩子造成了不良影响, 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希望广大有兴趣致力于这一课题的研究者进行更为严谨详实的研究, 广大离异家庭的父母也能对这一问题引起关注, 以期把家庭离异对孩子造成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 让每一个离异家庭的儿童都能健康成长。

摘要:本文对父母离异与孩子福利关系的诸多研究进行了梳理和归纳总结, 为促进离异家庭儿童的健康发展和将离异家庭对孩子造成的不良身心影响减至最低提供思路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父母离异,福利关系,严重影响说,有限影响说

参考文献

[1]傅安球等.离异家庭子女心理.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3年

[2]夏勇.离异对儿童心理发展影响的长期效应[J].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1, (02)

父母与孩子共成长 第9篇

“作业拖欠,别的孩子花20分钟就能搞定的事情,他要花1个多小时,甚至更长,每天写到10点以后,我们心里着急,打了他,孩子不哭也不闹,也不和我们说话,还是照旧,我们心里很难过,怎么办呀。”

“孩子喜欢玩电脑,一直和我们家长抢着玩,作业也不愿意写,或者就随便瞎写,写完就玩电脑,电脑藏起来,到同学家玩,怎么办呀?”

……

“……怎么办呀?”纠结的话语,让家长听后都会感同身受。“从出生到现在,我们在孩子身上花了很大的精力,而孩子的成长总是不能达到我们的要求,或者说离我们给其定的目标甚远,有时候真的很迷茫,我们要怎么做才能让孩子成功呢?”

究其上面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我们不难看出这些问题都和家庭教育有着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是亲子关系。父母是孩子的终身的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为了减少或者说避免孩子们这种不健康的行为、言语的出现,我想我们父母和孩子都需要学习,基于此,我设想在学校现有的基础上,尝试探索一种亲子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现将一些粗浅的想法与大家分享。

一、概念阐释

在百科名片上对“亲子”二字的定义是这样描述的: “亲”就是指孩子以外的家庭内部成员,“子”是指孩子,主要指孩子的双亲。而我这里所讲的“亲子”就是指父母与孩子。

“亲子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指的是建立一种教育模式,在这种模式中,让孩子与父母一起参加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通过活动孩子与父母学会互相尊重,共同成长,达到身心的和谐发展。

二、意义

转变“家长式”的教育观念,增进父母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建立父母与孩子良好的关系,培养孩子良好的健康心理。

三、设想

1.成立亲子式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教研组

以德育主任为组长,其他具有苏州市心理健康教师上岗合格证的老师为组员,成立教研组,制定每学期亲子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方案,并把其纳入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计划中。同时定期的举办教研活动,对各年级孩子出现的一些相似问题进行分类研讨。

2.亲子式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形式

(1)讲座类。(适合孩子与父母一起听的讲座。)

(2)探讨类。(出现一主题,由心理健康老师指导孩子与父母共同探讨。)

(3)游戏类。(尝试各种益智、竞技游戏达到亲子心理健康教育。)

(4)公益类。(组织孩子与父母共同参加公益类活动,促进良好心理的养成。)

(5)团体辅导类。(利用心理健康团体辅导,可以大课,30对以上亲子,也可以小课,10对以下亲子。)

3.亲子式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类型

A.按年级进行亲子式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按照年级,选择适合本年级的活动主题,每个年级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亲子心理健康活动。

B.按孩子出现的问题分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每学年至少组织一次针对相似问题的亲子心理健康活动。

例如,脾气暴躁,容易冲动;做事拖拉,作业拖欠;性格内向,不喜欢与人交流……

每个年级都有孩子出现问题,尝试着把具有同一特征问题的孩子家长组织起来,利用亲子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进行辅导。如果问题比较复杂可以采用连续性的活动。

四、预设目标

1.父母的期望更加合理,孩子享受到成功的乐趣。减少“不能达到我们的要求,离目标甚远”。

2.父母的关爱更加适度,孩子更加有责任心。减少“我们在孩子身上花了很大的精力”“每天围着孩子团团转”。

3.父母的攀比心更弱化,孩子能有自己的爱好。减少“想让他多学习点东西,让他将来过得好一些”。“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点”

4.每个家庭都是和谐的,每个孩子都健康向上,积极乐观,心里充满阳光。

孩子与父母作文 第10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孩子与父母作文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孩子与父母作文 篇1

作为中学生的我们,总感觉只有“相见时难别易亦难”的感情最为珍贵。可蓦然回首,才会发现,离我们最近、最容易被忽视的是最宝贵的父母的爱。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父母在外拼了命地赚钱供我们读书,而我们爱慕虚荣,互相攀比。青春期的叛逆使我们顶撞父母。就拿我来说。13岁的我正处青春期,气火旺盛,总为一点儿小事而发火。上次我妈在报纸上看到“喝奶茶等于变相吃塑料”这一报道时,便叫我不要再喝奶茶了。我以前与她说过多次我已不再喝奶茶了,这次又讲我,我便气愤的说了一句:“跟你说了不喝了,还说我。”老妈不语,躺在沙发上,卷了卷被子。我当时不知道这一句气话会伤她之心。之后她没有过问我这件事了。

现在想起来,我当时真是太不冷静了!难道就不能心平气和地和她说么?“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如果没有父母,能有我吗?万爱千恩百苦生我熟知我的父母啊!

人的一生是短暂的,父母也一样。父母在世时应多孝敬,不要子欲养而亲不待。

“文学泰斗”季羡林就留下了这样的遗憾。他的母亲在世时他未能尽孝。他本想等到自己经济独立,生活稳定时再孝敬父母,可是,天不如愿啊!

“孝”是不能等的!“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不要等到爱你的人远去时才想起去爱他!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父母奉献给孩子比宇宙更阔,比海更深的爱,而不需要得到太多。而孩子得到太多,那么付出的又有多少呢?

请记住,孩子给父母的一个微笑对父母来说是甜蜜且美好的。

孩子与父母作文 篇2

今晚的月色很好,在明亮的月色和橘红的路灯灯光混合的夜色里,孩子们在草坪间的娱乐空地上欢快地嬉戏着,他们不知道疲倦,他们好像也没有烦恼,这是他们一天最快乐的时刻,大人们在旁边看着他们玩耍,他们尽情释放着心中所有的快乐和欢愉。这是一群还没有上学或者刚上小学的孩子,他们的学习压力还不是很大,他们还有时间来尽情地享受晚饭后这不受约束的娱乐时间。可是那些再大一点的孩子却很少在这个时候闪现他们的身影。

我越来越感到现在的孩子压力越来越大,一方面来自父母,现在独生子女多,生活也好了,许多父母有条件为孩子创造更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也有经历为孩子打造这一切,希望孩子将来有所成就和发展,也希望自己年轻时未实现的愿望让孩子来实现,另一方面现在的社会环境就业压力比较大,所以孩子的学习压力也越来越大,很多家长都怕,万一一松懈,自己的孩子落在了后面就可能因为升不到重点初中和重点高中而失去了考上好大学的机会,所以许多家长给自己的孩子安排学习的时间很满,休息日也不例外。可是就往往忽视了孩子的兴趣爱好,往往忽视了合理的时间安排,往往也忽视了自己孩子的特点,今天学画画,明天学英语,后天学钢琴。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有一样的资质,不是孩子的爱好都相同,世界上的人千千万万,生活也不会都一样,而今天的很多父母目标就是让孩子出人头地。当然“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可是父母包办孩子将来发展的做法也未必可取。现在很多人在批“80后”或“90后”的时候,不如先批一下他们的父母吧。温室里的花朵挪到大自然里的时候当然会遇到很多问题。

如果想办法教育孩子成龙成凤,还不如先教孩子有一个平常的心态,有一个明辨是非的心态,有一个“胜不骄,败不馁”的能屈能伸的心态和与周围的环境相融洽的心理。还不如教育孩子自己认识什么是生活,教育孩子思考自己将来该怎样生活,并且该怎样来为目标付出行动,而不是枯燥、机械地去学那些“知识”。

就象孩子刚学走路的时候家长先扶着,跟着,到后来不知道什么时候家长不再管,孩子自己已经能行走自如了,人的一生如学走路,父母总有应该松手的时候,不然的话孩子什么时候能长大呢?

如果帮孩子成长,不如交给他们自己生存的本领,让他们自己在社会的大环境中锻炼成长,成为驾驭生活的宠儿,或许这才真正是生活中的蛟龙和凤凰。

孩子与父母作文 篇3

岁月在不经意间从身边划过,在每一个匆忙的身影背后,父亲关爱的目光越来越远,母亲熟悉的话语渐渐淡忘,在你身心疲惫的时候,驻足下来,读一读书中的温情故事,你会有感动的心跳。

儿时的我们到现在已经长大了,有很多的事都希望自己做主,闲父母罗嗦、烦。这是我们这代年轻人普遍的心态,但是你知道老人们为的是什么吗?

老人们要的.不是别的,他们只希望自己的孩子安全、健康。就这样你再闲他们罗嗦,他们烦他们也要唠叨,难道他们不知道我们的心态吗?不是这样的,他们知道他们也知道他们这样我们会烦他们,但是该说的他们还是要说,在他们眼里我们是永远需要他们护航的,并不是说我们处理事情的能力差,而是因为在他们眼里我们永远是孩子。

以前当父母带着我们一起赏月亮和星星,这对我门来说也许是可有可无的记忆。那时父母总是重复的讲月亮里嫦娥的故事,说了一篇又一篇,要知道那时父母也并不老,难到他们不烦嘛,其实他们那时也烦。当我问父母时他们说谁叫我的儿子每次听都要笑呢?简单朴实的话我觉得足以让我透彻心扉。能从中完全的体会到我父母的爱,其实这是我们生活中很小很小的情节,父母给我们的远远不只这一点。难道父母仅给你讲过“嫦娥的故事”嘛!

平常我们多陪陪他们,说说话聊聊家常,给他们捶捶背,按摩按摩其实要不了我们多少时间,但这样就会让老人很满足很满足了。

父母与孩子的作文 第11篇

被“偏爱”的童年

我们家一共有三个孩子,我还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哥哥。我哥哥在四岁时得了肺炎。我外婆迷信,说是被鬼“相”了,不让送医院,结果哥哥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才被送到医院。医生说,哥哥的肺部都烧黑了,埋怨我父母送得太晚。我父母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儿子离开了人世,母亲撕心裂肺地哭了很长时间。后来,也许是为了弥补对哥哥的爱,她把全部的爱都倾注到了我的身上。

小时候,我印像最深的一件事情是打针。那时,我的身体一直不太好,几乎天天都要打针。每次打针时,我都像被宰杀的猪一样嚎叫。哥哥的离去给母亲带来了阴影,只要我的身体有一点毛病,她就送我去打针。有一次,我得了肝炎和哮喘病。父母吓坏了,第一时间送我去医院接受全面治疗,还为此提心吊胆了很多年,幸运的是,我终于活了过来。为了给我增加营养,从1962年我出生那年开始,到1980年我考入北京大学,母亲一共养了136头猪,这在当时可不是一个小数目。母亲还养鸡,每次我身体有点问题,母亲就杀一只鸡给我补身子,邻居说我从小是在鸡汤和鸡蛋里泡大的。

母亲把她全部的爱都给我了,为了我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她可以做出一切牺牲。我姐比我大五岁,她长大后,母亲让她去学医,因为她当医生后,可以方便给我打针。这似乎对我有点“偏爱”,但是母亲的爱,伴随着我成长,一直到今天。

我的父亲是个木匠,在家乡一带小有名气。父亲最拿手的手艺活是架大梁。方圆十里之内,只要有人家盖房子,一般都会请他去架大梁。在我们家乡有个风俗,架大梁、盖新房的人家当天都要请喝酒,我父亲很慷慨,经常喝得一高兴就不要工钱了。有时候,母亲也会因为父亲没拿到工钱而跟他吵架。我父亲长得又高又壮,而我母亲长得很瘦小。可是,每次我母亲打我父亲的时候,父亲从来都不还手。不管别人说什么,父亲都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任何时候都不会伤害家人。所以在我的心里,一直觉得我父亲特别宽厚,特别有男子汉气概。

在没有人家盖房子时,空闲在家的父亲也会做一些家具拿到市场去卖,比如八仙桌、椅子、凳子等。但是父亲的性格很粗放,做不了细致的活儿,所以他做的家具不太美观,也卖不出好价钱。经常是别人买去的家具,过几天又送回我家来修理。在我的记忆中,父亲用在修家具上的时间比用在做家具上的时间还要多,但他依然乐在其中。每次父亲做家具时,我都在旁边“帮忙”——其实是捣乱,但父亲从不管我,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在不知不觉中,我学会了使用刨子、凿子、锯子等工具。我在八九岁的时候就开始自己做小凳子了,尽管我做出来的小凳子坐上去就散架,但我依然充满了成就感。现在,我的动手能力比较强,这和小时候玩这些木匠工具应该有很大关系。

从父亲那里,我学到了宽厚,学到了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处世态度。坦然地面对生活中的悲和喜,不管别人怎么说,做自己想做、愿意做的事,并且乐在其中,又何尝不是一种美好呢?父亲活得很潇洒,他友善地对待周围的每一个人。因为不计较,所以不悲伤;因为不在意,所以不落寞。“吃亏是福”,这句话在父亲那里得到了验证。父亲慷慨地对待家乡的父老乡亲,因此得到了众乡亲的爱戴;父亲宽厚地对待母亲的责怪和不满,也得到了母亲因感动而回馈给他的更深的爱。父亲的人格魅力影响着我,让我懂得要真诚、宽厚地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坦然面对失败和痛苦。生活,正是在这种坦然、与世无争的态度中,变得更加美好。

我母亲和一般的农民不一样,她没有深厚的土地情结,而是一心想要跳出农村的土地,翱翔在更广阔的天空中。她没能实现这个梦想,就把这个梦想寄托在了我的身上。在我很小的时候,大脑里就好像被植入了一个操作系统,这个操作系统是徐霞客。因为徐霞客也是江阴人,所以,在江阴流传着很多关于徐霞客的故事。最开始是听我母亲讲徐霞客,母亲让我以徐霞客为榜样,好好学习,长本事,将来走出农村,光宗耀祖。后来是听村里的老人讲徐霞客,他们不讲徐霞客是地理学家、地质学家,他们一讲就是:“哎哟,徐弘祖(徐霞客的真名)每次出去,总能带几个美女回来。”我一听,就很开心:“哦,走出去就能带美女回来。”听了徐霞客的故事,我经常是看着天上的云,看着长江的水,幻想着外面世界的样子。然后就会想:“什么时候我也能够出去,也带几个美女回来呢?”慢慢地,这个想法就扎根在我的脑子里了。人是被大脑里的操作系统指挥着往前走的,就这样,我逐渐养成了一种心态。这种心态后来被我称为“穿越地平线,走向远方的渴望”。这是一种心灵对未来的渴望,渴望自己的生命不断地向前延伸,这种渴望落实到行动上,就是看书学习,这是我能走出去的惟一一条路。

每天晚上,我都和姐姐坐在煤油灯下看书、写作业,母亲在一旁纺纱。因为有动力,所以我在学习上一直比较自觉。我的记忆能力很强,所以从小到大,语文成绩一直都很好,但数学成绩一直很一般,在班级里也没有得过太好的名次,但是因为我一直在努力学,母亲也不骂我,而且,她基本上不认识字,所以也不知道我的成绩到底是好还是不好。

我小时候非常爱护书,每本书都用报纸包起来,包得特别漂亮。期末考试结束后,我的书还跟新的一样。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特别喜欢看书和连环画。当时,我有很多小人书,有的是自己买的,有的是跟小朋友交换的。我向母亲要钱买小人书,即使家里没钱,母亲也从来没有拦着不让我买,她非常支持我读书。再大一点后,我开始去公社和大学图书馆借书看,那时我开始看长篇小说,看了很多。记得有一次,我姐姐不知道从哪里借了一本《林海雪原》,我就偷偷看完了,结果被我姐骂了一顿。当时姐姐读高二,我读初二,她认为《林海雪原》里面有恋爱的故事,不是小孩子该看的书。

我读高中的时候,很多书就已经开放了,可以随便借阅,那时我读完了《三国演义》《水浒传》和《红楼梦》。我特别喜欢看小说,不管什么小说,拿过来就能读进去。我读书还有一个习惯,就是拿起来就放不下,有时边吃饭边看。我母亲一直非常支持我看书和学习,但是有时看见我边吃饭边看书,急了就会把书扔到地上。因为这样吃饭的速度太慢,这在农村父母的眼里是一种特别懒散的坏习惯。

母爱为我撑起一片艳阳天

母亲对我最重要的帮助有两次。一次是我初中毕业以后,帮我争取到读高中的机会。我读初中时成绩还可以,老师也很喜欢我。当时,初中的学制只有两年,初中毕业时,我属于班级里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本来是能读高中的,但当时有项政策,贫下中农的子女,一家只能有一个人上高中。我姐读了高中,我就不能再读了。当时我在家里也不是完全闲着,没事我就画画,画得还挺好的。待了差不多一年的时间,母亲看我特别郁闷,也觉得很难过,她本来是希望我能读完高中,然后当一个民办老师的。她几次跑去跟公社的领导求情,希望能给我一个上学的机会,但都没有成功。

1976年,“四人帮”被粉碎了。第二年5月份,我们隔壁村的一个女孩不愿意上高中,就退学回家了。听说这件事后,母亲觉得这是一个机会,就马上去公社找领导,然后又去高中校长家里争取。母亲对校长说:“我儿子学习挺不错的,你们能不能让他来上高中?”校长说:“学校不能增加名额。”我母亲马上说:“不是有个女孩子走了吗?求你让我儿子代替那个女孩吧。”我母亲花了很大力气,后来学校终于答应了。

由于在家耽误了将近一年时间,在我进入高中的时候,高一马上就结束了,而当时高中一共就两年,所以,我实际上只读了一年高中。进入高中以后,我的成绩一直落在班里其他同学的后面。读了一年后,老师要求大家全部参加高考,因为我本身很喜欢学习,所以尽管只读了一年高中也很想试试身手,就和大家一起报名参加高考。

当时,即便要参加高考,我每天要干的农活还是一样都不能少,比如我放学回家后,要去外面割草。当时农村的家庭一般都会养两头猪,个别人家还会养一两只羊。猪和羊吃的东西是长在田埂上的,而且猪有猪喜欢吃的草,羊有羊喜欢吃的.草。每天晚上我放学回家,都要割两篮子草,一篮子给猪吃,一篮子给羊吃。到了夏天,还要割更多的草,回到家里把草晒干,然后一捆一捆扎起来,等冬天没有新鲜草的时候,再给猪和羊吃。

第一次高考我没考上,但我还是非常感谢母亲对我的帮助,是母亲让我重新回到了学校,如果仅靠我自己,不可能再有机会读高中,更不用说考大学了。第一年高考没考上,我当了一名英语代课老师。

那一年我16岁,高考英语才33分,虽然我的英语水平不高,但是学生很喜欢我。从学生那里,我获得了信心,决定第二年继续参加高考,结果我又落榜了。

母亲对我的第二次重要的帮助是高考。我连续两年没考上大学,却越战越勇,到了第三年的时候,我还想考。母亲对我说:“你可以考,但是自学肯定是有难度的,成绩很难提高,你应该走一条新路。”没过几天,我们县里刚好办了一个高考补习班,要招40名学生,但我的测试总分排在40名之外,没有资格进去。母亲知道这个结果后,二话没说就进城了。因为听说补习班有一位曹老师,前一年他培养的一个学生考上了北京大学,也不知道母亲通过什么办法,竟然专程找到了他。

当时曹老师有个儿子,刚刚一岁,但夫妻二人工作都忙,曹老师的妻子身体又弱,没有足够的奶水给孩子吃。我母亲见孩子长得又瘦又黄,就自告奋勇地提出要帮助曹老师带孩子。她说,农村的米、菜和鸡蛋都新鲜,不愁孩子吃了长不胖。母亲让曹老师放心,她一定能把这个孩子带好。曹老师很感动,于是收下了我。当天,母亲兴冲冲地从城里回家时,刚好赶上大暴雨,一路上,母亲好几次摔进路旁的水沟里。我在家里焦急地等着母亲,当看到母亲像个泥人一样站在我面前时,我立刻明白,我只有一条路了……拼命学习一年以后,我终于考入了北京大学。

收到北大的录取通知书之后,母亲很高兴,把家里的两头猪都杀了,请了三个厨师,宴请全村的亲戚、朋友和老师。宴席分中午和晚上两拨进行,这一请,让全村人足足吃了两天。

母亲一心想要报答曹老师对我的培养,帮曹老师带了三年的孩子。三年后把孩子送回去时,孩子又白又胖,曹老师和他爱人都非常感谢我母亲。现在曹老师跟我的关系还特别好,跟我母亲的关系也特别好。

自从新东方在美国上市以来,我被问到最多的一个问题是:“对你影响最大的人是谁?”我说:“是我的母亲。”因为,没有母亲就没有我,也没有我的今天。我做事的风格和对待困难的态度都是从母亲那里学来的,我非常尊敬我的母亲。

早在20世纪80年代,我母亲就已经是我们公社远近闻名的“万元户”了。当时,很多农村人赚到大钱之后就忙着盖房子、买车,改善生活条件。但我母亲却不这么想,有了钱之后,她就想着给乡里修路、修桥、办学校,让更多的孩子上学。她说,自己因为没读过书,吃了很大的亏,不管怎样,都要让后代读书,当个文化人。

创办新东方以后,我在经济上变得宽裕了,就把母亲接到了北京。而母亲却闲不住,经常到新东方来转转。当时,新东方的办学条件很差,夏天时,教室里没有空调,学生们听课时都汗流浃背的。母亲看到这个情景,没跟任何人打招呼,就去了冷冻厂,用卡车拉回很多大冰块,放到教室里给学生们降温。后来,她发现学生们中午吃饭有困难,就在学校旁边办起了餐馆和日用品小卖部。这下,母亲的特长又得到了发挥。不久,学校住宿班的食堂、学校教材印刷、教师录音磁带采购等业务都被母亲接管了,而且她把每件事都安排得井井有条。

王强成为新东方的CEO以后,为了支持他的工作,我很豪爽地对他说:“你当CEO,想炒谁就炒谁!”没想到,王强的第一反应竟然是:“包括你妈吗?”我当时还嘴硬,说:“当然包括!”可我刚回到办公室就觉得不对劲,又立刻跑到王强的办公室,对他说:“王强,你炒谁都行,只是希望你对我妈手下留情。”我清楚地记得,王强当时看我的眼神,既有无奈,又有不满……

其实,我也很矛盾。我知道,从管理的角度,我不应该说这样的话,可人性就是这样的,人首先是一个有情感的人,其次才是理性的人。我爱我的母亲,是出于一种本能的情感,我希望我的母亲快乐,即使为了母亲的快乐去低头求人,我也在所不惜!尽管那时我已经懂得现代企业的管理方法,但我怕母亲“下岗”后会难过,她忙碌了一辈子,停下来就会不舒服。虽然可以哄她说,不让她工作是为了让她享清福,可谁都知道,这背后的意思是在宣告她真的老了,要彻底回归家庭了,这种失落感对母亲来说,打击是巨大的。作为儿子,我希望尽量延长母亲的成就感,让她尽量多地体会自己的存在价值。所以,我宁可让大家指责我不理性、留恋家族小作坊式的企业,也不想对母亲有半点伤害。

有关孩子与父母作文 第12篇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写过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孩子与父母作文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孩子与父母作文 篇1

崇尚“礼尚往来”的东方国度,同样会感谢他人给予的或大或小的帮助。我们没有“感恩节”,但不等于我们就不感恩,我们有“礼尚往来”的好习惯,更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传统。摆渡不迷信洋节日,但摆渡相信全世界的人们都会觉得“感恩节”是很有意义的一个世界性节日。

感恩的人,都是美丽的。我们每一个人最应该感恩的,是祖国。除此之外,有一种感恩,是每一个人必须做到的,那就是感恩父母。

我们应该怎么感恩父母呢?摆渡居士认为:

第一、做好自己,是最基本的一种感恩;

第二、偶尔问候,是进一步的一种感恩;

第三、偶尔看望,是升级版的一种感恩;

第四、让父母衣食住行舒适无忧,是高配版的感恩;

第五、经常陪伴,才是最深层次的感恩。

我能够做到的,还只是基本的、进一步的、升级版的前三等级的感恩,十分惭愧!

没有做到让年逾古稀的父母衣食住行舒适无忧,更没有做到对于父母的经常陪伴,这是摆渡心中之痛。因此,我常常总觉得自己就是一个罪人,是父母的不肖儿子。

父母生我们,父母养我们,父母育我们,理所当然,我们应该感恩,可是我们却常常忘记或忽略了对父母的感恩。

有一种感恩,几乎是所有人做得很好,甚至是太好,那就是对孩子的感恩。

摆渡居士说到这儿,一定有人会诧异,甚至是反对我的观点,这观点应该是很少有人提出,甚至是至今还没有人提出过的观点。这不是摆渡居士一味地标新立异,自己做秀,而是觉得只有这样解释,似乎才更说得通。

对比之下,父母生养了我们、培育了我们,我们更应该比对自己的孩子更好更照顾得无微不至。可现实中的情形却完全不是这样,我们常常把父母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呵护与关爱理解成是天经地义的事而常常忘了感恩。

也许,人类是自然界最聪明的动物,但同时又是最自私的动物。当我们拥有了自己的孩子后,会觉得这是其它任何东西都永远无法取代的。所以,孩子比起其它所有的财富、地位和荣誉,甚至比起自己的父母来都永远是最最重要的。

只能这样解释了:只有孩子,能够最大限度满足一个人的自私心。为了感恩孩子对于人们自私心的最大满足,人们对孩子的感恩永远超过了对父母的感恩。为了孩子,人们愿意倾其所有甚至牺牲自己的一切,包括自己的名利财富地位,包括对自己父母的感恩。可是,为了父母,我们做的却太少太少太少。

为什么呢?我也没有能够说清楚!也许,这事儿,谁也说不清楚。

孩子与父母作文 篇2

要该怎么做,我还能怎么做,以后要怎么做,谁能告诉我?

我知道我们的爱,并非是我们做主,完全取决于你的父母态度.他们并不喜欢我,我也知道不喜欢我的原因,而我却不能改变什么.沟通,和他们沟通,让他们喜欢我真的好难好难.我们明明相互爱,却并非我们所能左右

是命运的不公,还是我们的爱不够深刻.让天都无法像我们这边靠拢,不管怎样,都要开开心心的,让我知道你现在的近况好么.我知道,是我们不好.不该让你在送回你父母的身边.我父母说,让你送回去,是为了我们以后好.其实,对于我们的以后.我们都处在迷茫.并不知道以后的我们会怎么样,还能不能在爱一起.我其实也不想,听俺妈的意见.可我能怎么办.他说,是为了我以后去你们那里走亲戚,让他们不让我难堪才这样的.我真的不想,看不到你,听不到你的消息.知道上次你回去的时候又出来并不容易,我也知道这回我家人把你在送回去,你还在来就不一定了.就是你还想再来也不会那么容易了.放心啦,昨天你和我说你过得并不是怎么好,度日如年,还问我什么时候,他们再去.放心,他们会去的他们也说了去是一定去的.为什么这样子呢,他们做父母的,做长辈不是都希望看着作为晚辈的我们都好好的,都幸福么.可为什么要为难我们呢,是我们反对了他们意愿,硬在一起就是不听他们的话,不理解他们的心情,不顺他们的心,不懂事,不孝顺.如果,我们真的不想顺你们长辈的心,不理解你们,不懂事的话...又怎么想和你们商量呢...可你们有为作为晚辈的我们想过某,想过你们在有些事某些事不顺了他们意,以为的按照你们的要求去做,是作为晚辈的我们是可以按你们的要求去做的,可你们知道他们内心的想发么?

希望你们能谅解,作为我们这些晚辈的一些难处.我们真的很爱,希望你们会同意.把他送回去的时候你也答应了,等两天看看,如果还是某有说通,那就随了我们做晚辈的愿.其实把她送回去的那天,是想再把她带回来的.你们说是回去订婚的,所以我们才回去的.可是我们回去了却又是.唉,我们要怎么办,告诉我.

孩子与父母作文 篇3

岁月在不经意间从身边划过,在每一个匆忙的身影背后,父亲关爱的.目光越来越远,母亲熟悉的话语渐渐淡忘,在你身心疲惫的时候,驻足下来,读一读书中的温情故事,你会有感动的心跳。

儿时的我们到现在已经长大了,有很多的事都希望自己做主,闲父母罗嗦、烦。这是我们这代年轻人普遍的心态,但是你知道老人们为的是什么吗?

老人们要的不是别的,他们只希望自己的孩子安全、健康。就这样你再闲他们罗嗦,他们烦他们也要唠叨,难道他们不知道我们的心态吗?不是这样的,他们知道他们也知道他们这样我们会烦他们,但是该说的他们还是要说,在他们眼里我们是永远需要他们护航的,并不是说我们处理事情的能力差,而是因为在他们眼里我们永远是孩子。

以前当父母带着我们一起赏月亮和星星,这对我门来说也许是可有可无的记忆。那时父母总是重复的讲月亮里嫦娥的故事,说了一篇又一篇,要知道那时父母也并不老,难到他们不烦嘛,其实他们那时也烦。当我问父母时他们说谁叫我的儿子每次听都要笑呢?简单朴实的话我觉得足以让我透彻心扉。能从中完全的体会到我父母的爱,其实这是我们生活中很小很小的情节,父母给我们的远远不只这一点。难道父母仅给你讲过“嫦娥的故事”嘛!

平常我们多陪陪他们,说说话聊聊家常,给他们捶捶背,按摩按摩其实要不了我们多少时间,但这样就会让老人很满足很满足了。

在这里我希望我们所有年轻人关心关心我们的老人,其实很多的老人很无奈,他们的老年生活并不是那么充实,还有我得告戒年轻人,老人并不是“饭桶”。关心他们并不是给他们吃就够了。在这里我希望所有老人有个幸福的晚年,希望我们所有的家庭和睦。

孩子与父母作文 篇4

我觉得,沟通为一门艺术,真的!

有人说,春是华丽的;有人说,春上绚美的;还有人说,春是高贵的。而我却要说,只要你与春天沟通,它就是淳朴自然的,举世无双的!

我想每个人总会有宠物罢,或小猫,或小狗,从它到你家的第一天,你便与它交流。它吃饭时,你或许叫它的名字,或摆着小铃铛,不管怎样,它总是耷拉着舌头,摇头摆尾的跑过来。你给它吃的时,它又会高兴的乱蹦乱跳。你家的小狗也许会才艺表演,你一声令下叫它握手,它会伸出小爪子踮到你的脚上,你叫它做“恭喜恭喜”,它会抬起俩前腿,抱成拳。

你应该是每天都在沟通,与爸妈,与同学,与朋友,与老师。

我觉得,与爸妈沟通是最最有意义的沟通,因为爸妈总是无微不至的关怀我们的学习和健康,从我出生那一刻,爸妈就与我们沟通,先是儿语,什么“筷筷”“饭饭”“勺勺”。到一句话(简单的)叫“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再到说话,识字一切的一切都存在沟通的关系。

只要你用心与他人沟通,那么,很快会取得别人的信任。

【热门】孩子与父母作文 第13篇

1.1 威廉·布莱克诗歌

威廉·布莱克是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在近代英国文坛上, 布莱克的诗歌可以和彭斯、华兹华斯、拜伦、雪莱、济慈等著名诗人的诗歌媲美。他的诗歌主题与其所生活的时代密切相关。作为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先驱之一, 布莱克早已走向世界。“从一粒沙看世界, 从一朵花看天堂, 把永恒纳进一个时辰, 把无限握在自己手心”是很多中国读者熟悉的名句。这两行朴实无华但却含蓄隽永的箴言也清楚地说明了他的作诗目的。沙粒虽小但却能反映大千世界的人生百态, 这恰恰就行诗人作诗一样, 一首首简短凝练的诗篇淋漓尽致地反映了诗作者所处年代社会的种种。

1.2 对于威廉·布莱克诗歌的研究

威廉布莱克是“英语文化史上最重要和最具有争议的人物之一”。从一个贫困的、为人所排斥的诗人到一位在文学研究中广受欢迎的人物, 从人们所认为的神秘主义者、怪人, 到被华兹华斯和艾略特评价为伟大的诗人, 威廉布莱克在全球已经开始收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研究布莱克的诗歌, 如布莱克贫困潦倒的生活、他的神话体系、深邃的诗歌、奇异古怪的想象和哲学、诗中的女性观, 以及其诗对现实生活的反应。在这当中, 近些年研究最多的当属威廉布莱克诗歌对当时现实生活的批判。这些研究大多通过布莱克诗中对儿童的描述, 指出布莱克对当时英国国政府和英国教会对儿童和青少年的残酷压迫和蹂躏, 以及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父母对儿童的冷漠无情。

本文将分析威廉布莱克131首诗中9首与儿童相关的诗歌, 在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英国社会, 父母与儿童的微妙情感。

2. 威廉·布莱克诗作背景

2.1 诗人个人成长背景

威廉布莱克1757年生于伦敦, 没有接受过正式的教育, 但是他从小就喜欢诗歌, 绘画, 而且想象力极其丰富。14岁时, 布莱克成了一个雕刻匠的学徒, 学成之后, 他便开始以雕刻为生, 他的作品具有自己的特点, 但是他的生活并没有因此而发生改变, 依然非常清贫, 这种生活一直持续到1827年他去世。从此不难看出, 布莱克一生穷困潦倒, 接近贫苦大众, 包括自己在内的穷苦人民的疾苦, 这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真实的生活素材, 也使得他有了揭露统治者残暴、教会黑暗的创作思想。

然而, 布莱克清贫的一生并不缺少关爱。布莱克虽然没有接受过正式的教育, 但是母亲给了他良好的家庭教育, 为他以后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其成家之后, 妻子伊丽莎白成为他得力的创作助手, 妻子的勤劳善良甚至成为布莱克日后创作的女性形象来源。

由此可见, 正如先前的学者所探讨的那样, 布莱克通过这些诗歌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 包括政府对人民的剥削, 教会对儿童的迫害等, 但是父母与孩子绝不是冷漠, 而是父母对感情的克制, 以及对付出感情的恐惧。

2.2 社会大背景

布莱克时期的英国正经历着社会巨变。1757年出生的布莱克经历着英国工业革命及其带来的后果。从18世纪中叶开始的第一次科技革命影响深远, 它使得社会生产力有了飞速提高, 因为手工劳动开始逐步被机器所代替。但是, 建造工厂使得无数农民失去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手工业者也失去了原有的优势;由于机器劳动代替手工劳动, 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大批工人失业, 这就是“机器吃人”。资本家以极其野蛮的方式剥削产业工人, 他们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还是吃不饱, 穿不暖。在这个过程中, 农民为了土地抵制圈地运动, 工人为了就业, 提高工资, 改善工作环境进行罢工, 更有甚者捣毁机器, 工人的反抗却遭到政府的血压镇压。国内局势动荡不稳, 英国政府还连年对法国作战, 更是劳民伤财, 英国陷入严重的经济危机。

此外, 在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的英国, 生活条件恶劣, 医疗设施不齐全, 婴儿的成活率。很多孩子在出生后不久便会夭折, 也有的只会成长到十多岁。这样的事情即便在经济条件优越的家庭也常有发生, 更别说在普遍穷困的大众家庭中。除了婴儿夭折率高外, 妇女生产承担相当大的生命危险。在那时的英国, 因难产而死的妇女数不胜数。

在当时的环境下, 孩子的境遇极其糟糕。许多穷人家的孩子被父母逼着去做童工, 如扫烟囱的童工。这些孩子冒着被烫伤甚至窒息的危险, 钻进漆黑、狭小的烟囱, 在里面屈伸爬行。他们大多数年龄很小, 很多人还不到十岁。

3. 威廉·布莱克诗歌中的父母与孩子意象

3.1 矛盾的意象

威廉布莱克共创作131首诗歌, 其中9首诗歌描述到了儿童, 在这全部9首诗中, 布莱克都提到了孩子的母亲或者父亲, 或是两者, 布莱克似乎将孩子与父母联系在一起。在描述孩子做苦工、卖劳力时, 仿佛有一个母亲就站着旁边, 掩面而泣, 却又不敢伸出双手将孩子拉出苦海;当孩子“走失于荒野”时, 却不畏险阻寻找孩子。在布莱克同一时期的诗歌作品中, 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 以及孩子对待父母的感情有着很大的差别, 其中不乏矛盾对立的例子。

3.2 实例分析

3.2.1 冷漠无情的父母

The Chimney Sweeper (Innocence)

When my mother died I was very young,

And my father sold me while yet my tongue,

Could scarcely cry weep weep weep weep,

So your chimneys I sweep&in soot I sleep.

……

And so Tom awoke and we rose in the dark

And got with our bags&our brushes to work.

在本诗中, 所有的“Church”, “God”, “His”, “Priest”, “King”, 和“Heaven”尽管并非出现在诗行或句子的开头, 但都采用了大写的形式, 其功能有二:其一, 以字母的大写的形式可以使单词得到凸显和强调, 引导读者更深层次地挖掘他们代表的隐含意义, 即当时英国政府及英国教会严格控制着人们的制度。其二, 纵观全诗, 所有大写的“教堂、上帝、神父、国王、天堂”似乎形成一个政治和宗教的专制体系, 高高在上, 统治着人们, 夺取人们的自由, 带给人们苦难。这些大写的形式与孩子这一弱小的生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有力地揭露了当时英国政府和教会对儿童和青少年的摧残。诗中“When my mother died I was very young.And my father sold me while yet my tongue.Could scarcely cry weep weep weep weep.”描述了孩子年幼时母亲去世, 随后便被父亲卖去做了苦力的悲惨命运。

下面这首The Chimney-Sweeper是布莱克的“经验之歌中”:

The Chimney-Sweeper (Experience)

A little black thing among the snow:

Crying weep, weep, in notes of woe!

Where are thy father&mother?say?

They are both gone up to the church to pray.

Because I was happy upon the heath.

And smil’d among the winters snow:

They clothed me in the clothes of death.

And taught me to sing the notes of woe.

这首诗歌相对于前面一首, 从字面上来看, 布莱克更加直白地表现出, 在当时的英国, 父母对孩子无情与冷漠。“A little black thing among the snow:Crying weep, weep, in notes of woe!Where are thy father&mother?say?They are both gone up to the church to pray.”诗中, 全身被烟囱灰包裹的孩子 (a little black thing) 与皑皑白雪 (snow) 形成鲜明对比, “茫茫白雪中的一个小黑点”。儿童境遇惨淡, 他们的父母却跑去教堂祷告 (They are both gone up to the church to pray.) “Where are thy father&mother?say?”是在控诉孩子父母置子女安危于不顾的残忍, 讽刺意味深长。

3.2.2 渴望摆脱父母压迫的孩子

Infant Sorrow

My mother groand!my father wept,

Into the dangerous world I leapt:

Helpless, naked, piping loud:

Like a fiend hid in a cloud.

Struggling in my fathers hands:

Striving against my swaddling bands:

Bound and weary I thought best

To sulk upon my mother’s breast.

这首诗的一个显著特点是, 整首诗采用的是过去式。诗中的孩子已经是个大人, “回忆”出生时的情景。在这个孩子看来, 出生并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诗中“leapt”一词暗示了母亲在生产过程中耗尽了体力后的最后一搏。母亲已经没有力气再将刚出生的孩子温柔地抱在怀中, 父亲过于用力, 以至于孩子“struggling in my father’s hands”。但是作为一个刚出生的婴儿, 这种挣扎显然无功, 最终只能“sulk upon my mother’s breast”。布莱克通过征收诗歌, 表达了当时英国, 儿童不仅仅受到政府、教会的摧残, 从小还受到父母的压迫。

3.2.3 慈爱关怀的父母

布莱克同一时期的其他有关孩子的诗歌, 凡是有孩子在遭受苦难的地方, 都有父母的存在。在这些诗歌中, 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又是那么亲密, 在孩子受难时, 父母流露出的关切、悲痛, 渲染纸上。

The Little Black Boy

My mother bore me in the southern wild,

And I am black, but O!my soul is white.

White as an angel is the English child:

But I am black as if bereav’d of light.

My mother taught me underneath a tree

And sitting down before the heat of day.

She took me on her lap and kissed me,

And pointing to the east began to say.

……

Thus did my mother say and kissed me.

And thus I say to little English boy.

When I from black and he from white cloud free,

And round the tent of God like lambs we joy:

这首诗是布莱克1789年出版的《天真之歌》中的一篇。布莱克相信人人平等, 但是在那时, 奴隶制是合法的, 要求废除奴隶制的运动尚不具规模。诗歌中通过描述黑人孩子。在孩子哭诉的过程中多次出现孩子母亲的身影。“My mother bore me...”“My mother taught me...”“...my mother say and kissed me.”这些描述体现出了一个母亲对自己孩子的关爱, 一个黑人母亲对自己孩子遭受与自己相同待遇的同情。诗中黑人母亲告诉孩子:“我们之所以是黑色的是因为我们离太阳近, 接受了更多的太阳光, 而太阳就是上帝。”母亲是孩子启蒙者, 也是孩子智慧最早的来源, 也就和布莱克本身的境遇几近相同。布莱克清贫的一生中并不缺少关爱, 布莱克虽然没有接受过正式的教育, 但是母亲给了他良好的家庭教育, 为他以后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The Little Girl Found

All the night in woe,

Lyca’s parents go:

Over vallies deep.

While the desarts weep.

Tired and woe-begone.

Hoarse with making moan:

Arm in arm seven days.

They trac’d the desert ways.

Seven nights they sleep.

Among shadows deep:

And dream they see their child

Starvdd in desart wild.

Pale thro’pathless ways

The fancied image strays.

Famish’d, weeping, weak

With hollow piteous shriek

Rising from unrest,

The trembling woman prest,

With feet of weary woe;

She could no further go.

……

Then they followed,

Where the vision led;

And saw their sleeping child,

Among tygers wild.

To this day they dwell

In a lonely dell

Nor fear the wolvish howl,

Nor the lion’s growl.

这首诗选自布莱克1794年发表的经验之歌。诗中, Lyca在荒漠中走丢了, Lyca的父母日夜不停地寻找他们的女儿, 连夜里休息都会梦到自己的孩子在荒野中挨饿。“The tremblingwoman prest, With feet of weary woe;She could no further go.”途中Lyca的母亲即便已经筋疲力尽, 不堪劳累, 但仍坚持继续寻找女儿的下落。直到他们遇到一头狮子, 在狮子的指引下最终找到了正在熟睡的女儿。整首诗重点描述了Lyca父母寻找走失女儿的艰辛和执著。诗句中流露出父母对自己孩子深切的, 无条件的关爱。

3.2.4 沉浸在父慈母爱中的孩子

The Little Girl Lost

In futurity

I prophesy see.

That the earth from sleep.

(Grave the sentence deep)

Shall arise and seek

For her maker meek:

And the desart wild

Become a garden mild.

……

Sweet sleep come to me

Underneath this tree;

Do father, mother weep.

“Where can Lyca sleep.”

Lost in desert wild

Is your little child.

How can Lyca sleep.

If her mother weep.

If her heart does ake

Then let Lyca wake;

If my mother sleep,

Lyca shall not weep.

……

While the lioness

Loos’d her slender dress,

And naked they convey’d

To caves the sleeping maid.

这首诗与前面“The Girl Found”中的“Girl”是一个人——“Lyca”。不同的是, 这首诗是以小女孩Lyca的视角描述父母与子女间的爱的。走失的Lyca想象着自己的父母会因为自己而伤心地难以入睡——“Do father, mother weep.”“How can Lyca sleep.

If her mother weep.”“If her heart does ake.Then let Lyca wake;”两句诗更是体现出父母与子女间坚韧的情感纽带。

4. 结语

威廉布莱克共创作131首诗歌, 其中9首诗歌描述到了儿童, 而在这全部9首诗中, 布莱克都提到了孩子的父母亲, 尤其是母亲, 布莱克似乎将孩子与母亲联系在一起。在描述孩子做苦工, 卖劳力时, 仿佛有一个母亲就站着旁边, 掩面而泣, 却又不敢伸出双手将孩子拉出苦海。当孩子“走失于荒野”时却不畏险阻寻找孩子, 这些均体现出了威廉·布莱克在处理诗歌中父母与孩子关系的矛盾性。

摘要:威廉·布莱克是英国前期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其诗歌中内容涵盖范围广泛, 其中包括描写儿童的诗歌9首。这9首诗所体现出的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及孩子对待父母的感情有着很大的差异, 甚至相互矛盾。

关键词:威廉.布莱克,父母,孩子,矛盾性

参考文献

[1]王佐良.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史[M].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1.

[1]刘朝晖.“影”之谜:对布莱克的女性主义研究[J].外国文学研究, 2001, (1) .

[2]徐青.从纯真到深刻——解读威廉布莱克的《扫烟囱的孩子》[J].时代文学, 2008.

[3]卞之琳.谈威廉布莱克的几首诗[J].诗刊, 1957

[4]布莱克著.杨苡译.天真与经验之歌[M].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2.

[5]辛悦照.完整人格:布莱克诗歌中的女性形象[J].外国文学研究, 2009.

父母与孩子应该怎样沟通 第14篇

沉默驿站:不能承受之“闷”

周六傍晚,陈女士正在厨房忙碌。听到“砰”的关门声,她知道是儿子小翔回来了。“儿子,回来啦。等会儿就开饭。今晚有鱼香茄子和烧白,妈妈特意给你弄的。”小翔没有答话,只是稍微停顿了一下身子,抬头向厨房看去,和妈妈目光交接之时轻轻点了点头以示回应。接着上楼后。又是“砰”的一声,小翔回房间了。“我跟小翔的爸爸都习惯他这样了。他爸本来脾气挺大,现在也不敢大声吼他。我们担心他在学校是不是出了什么事,可问过老师和同学,都说很正常。”陈女士说。

孩子的这种状况往往令父母不解,通达一点的家长也许不会干涉什么,有的家长则会本着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探索精神,力图弄清孩子每个举动背后的原因。不过,通常都适得其反。关于孩子们的状态,精神医生达尼埃尔·马塞利解释说:“他们害怕将内心的一切都表露出来,不愿意打开阀门,把只属于自己的那些东西全放出来。”为了保证成长不受外界干扰,独立地长大、成熟,孩子们必须让自己跟父母保持一定的距离。“我跟以前明明没什么变化,没谈恋爱,更没什么不良嗜好,可他们总觉得我变了。每次说一件事,他们总会拿自己的老经验来教训我,好像我永远不可能做好任何事。有时候聊着聊着就开始问这个问那个,像审问犯罪分子一样,所以我干脆不说了。”小翔说。

小翔这种情况,在高中生里是比较普遍的,可以说是处于叛逆期的青少年的共同特点。除此,缺少能跟父母交流的话题也是原因之一,毕竟两代人接受的事物、观念不一样。而对身在乡镇,父母在外地打工年底才回家的孩子来说,跟父母保持沉默的情况可能更多。对此,家长们要看到原因、不要一味指责孩子。

洞穴驿站:张而不弛、劳而不逸

“国家搞家电下乡,我们家搞家电下岗。”李晨无奈地打趣道,“我爸已经在家里喊出了‘一切为学习服务,大家艰苦奋斗’的口号,电脑上锁,电视也基本下岗了,和同学的电话也不能多打,平时想出去打个篮球什么的他的脸能拉到地板上。我能干的事,就是待在自己的房间里好好复习。”

家电下岗、娱乐活动基本屏蔽,家务包办,这也是很多家长不经意间会采取的措施。父母的本意是摒除外部干扰,营造出一个轻松、理想的学习环境。殊不知,如此一来,孩子们像被扔进了一个绵长的洞穴。他们趴在洞穴里。感受着父母无微不至的照料和监督,没日没夜地学习,纵然衣食无忧、冷暖不愁。却难免有与世隔绝、不见天日的感受。可以肯定,这种战术多数情况下会收到反效果。

爱因斯坦曾告诉记者:“成功的公式是A=X+Y+Z。A是成功,X是努力工作,Y是懂得休息,z是少说废话。”所以,家长要让孩子走出洞穴,接受阳光和微风。也许是去运动一会,也许是看个电影,也许只是简简单单做点家务。有了一个轻松愉悦的心情,再投入到学习中,自然会事半功倍。

父母内心焦虑的折射

不可否认的是,父母的关心、责问等与孩子的种种互动背后-都或多或少隐藏着他们自己关于高考、关于孩子的焦虑。而全家打哑语、娱乐活动全屏蔽、过分的叮嘱等,不过是用来缓解他们自身焦虑的一种方式。

当父母们无意识、自顾自地释放焦虑时,却忽略了一个问题——孩子能感觉到周围的情绪和氛围。高三又是个特殊的阶段,孩子在这个时期分外敏感。当他们敏锐地捕捉到父母的焦虑之后,自然会想,爹妈都慌了,我能不慌吗?于是乎,孩子与父母的焦虑情绪相互感染,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这也是为何很多孩子会对父母如此排斥的真正原因。

当务之急,也是治本之术,父母们需要改变自己的认知,抛开“一考定终身”的谬论,高考是人生重要的一环,但不可过分夸大高考的重要性。人生是一次漫长的积累,需要依靠诸多量变来实现质变和飞跃,若只以一次考试就将整个人生定型,岂不是很荒谬吗?

毛主席他老人家的必胜法则是,从战略上藐视敌人,从战术上重视敌人。对高考,亦是适用的,策略上,抱一颗平常心;战术上,脚踏实地,冷静地走好脚下的路。

孩子:你可以做些什么

在心灵驿站的构建上,孩子们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世间鲜有不爱孩子的父母,却也少有懂得如何恰当地表达爱的父母,孩子们需要做的,就是有效地和父母沟通,告诉他们,你想要他们怎样爱你。

第一,换位思考,多站在父母的角度考虑问题,这样既能够更好地理解父母的苦心,也为沟通奠定了基础。

第二,用平和、平等的心态和父母交流,告诉他们你的感受、你的所想所求。

第三,先让父母摆出放心的姿态,你再做个令人放心的孩子,还是你先做个令人放心的孩子,再让父母真正地放心?这个问题应该比“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更容易抉择吧。你可以告诉妈妈,不唠叨你也能发奋学习,适当娱乐一会儿有益于学习……如果口说无凭,就做给妈妈看吧,用切实的行动证明!

家长:别强迫孩子和你说话

博姆罗医生强调:“千万不要不惜一切代价地试图与孩子保持语言的联系,因为语言联系并不是不可或缺的。我们完全可以与孩子分享语言以外的一些东西。”因此,建议家长们在寒假里一切如常,给孩子一个他心中需要的家的氛围:

上一篇:往前走,莫回头优秀坚持记叙文下一篇:庆“三·八”妇女节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