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信息化管理系统

2024-09-15

农机信息化管理系统(精选10篇)

农机信息化管理系统 第1篇

农机技术推广中信息管理论文

1信息管理在农机技术推广中的应用分析

1.1在农业互联网中的应用

在农田或大棚中安装具有光照、温度、湿度、土壤等采集器,并通过建立相应的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将数值的空间分布图详细绘制出来,再以设定好的报警值为依据,向管理电脑发出联动报警。例如,利用空气湿度、土壤温度等传感器以及摄像头等将大棚内的气候条件及作物的生长状况详细记录下来,并以无线信号的形式将这些信息参数上传至互联网,再利用电脑等在网上输入相对应的IP地址及密码,便可对作物生长情况随时随地进行查看。同时,如果要对作物进行施肥、灌溉等操作时,只需点击网络操作界面上相应的命令即可,从而实现了作物的远程管理。

1.2在作物精准种植技术中的应用

精准种植技术指的是在精量播种过程中利用计算机、导航等技术,并根据播种期土壤的墒情、生产能力等,对开沟的深度、播种量等进行调控,从而达到均匀、精量的播种目的。采用精准播种技术不但可充分节约种子,还可使作物获得最佳的田间分布,在为作物创造最佳的生长环境的同时,实现作物生产量的提高。

1.3在精准施肥技术中的应用

精准施肥技术指利用电子地图中的土壤类型及其含有的养分情况,并参考作物的类别,从土壤采样、数据分析、建立施肥量拟合模型及信息系统,从而定位控制农田中的施肥量。此外,在开展土壤测肥的同时,对农作物所需的氮、磷、钾、微量元素及有机肥等进行科学配方,做到有目的性施肥,从而达到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因施肥造成的环境污染的目的。

1.4在精准收获技术中的应用

精准收获是指利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对农作物的生长情况有一个全面的掌握,并在合理时机利用精准作物收获机械,从而确保颗粒归仓。此外,农作物生产者还可根据产量分布图对下一季作物种植计划进行确定。

1.5农机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农机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目的便是在计算机中录入管理人员、动力机械以及农机具等的管理情况以及农机历史资料等,并将其上传至网上以便查询。在农业生产管理中引进农机管理信息系统,可对信息的收集、储存及传递等进行规范化管理,加强部门之间的联系,从而促进农机化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此外,农机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打破了区域不平衡的制约,在实现资源优化共享的同时,实现了区域间的协调发展。

1.6农机信息交流平台的应用

为宣传农机化政策及技术等方面的信息,促进我国农业生产的农机化发展,就需加快农机化信息服务网的建立,通过搭建起相应的信息交流平台,将农机市场动态分析、相关政策及农机质量等信息及时发布出来,从而促进农机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农机信息交流平台主要包括以下三种:

1)短信群发系统:此系统利用手机用户覆盖面广、快捷等优势,分类整理群众所需的生产信息,并将农业技术、气象、田间管理等知识编制成通俗易懂的短息,进而下发给各级领导、农业技术人员、农民等群体。

2)视频会议系统:这一系统指的是两个及以上位于不同地方的群体,利用多媒体及传输线路等设备,将文件资料、声音、视频等进行互传,从而进行即时的互动与交流。为向各区的农业技术及管理交流提供便利,可采用视频会议软件开展多节点语音、视频会议及网络培训等工作。

3)农机技术推广网络:一方面,可建立起农机技术信息系统,收集各种农机具的操作使用、维护说明书,以及底盘、发动机等的拆装教学视频等技术资料,并将其存放在农机信息中心的服务器中,为农机技术、管理人员对农机的使用、维修及教学培训提供便利;另一方面,通过建立远程农机培训系统,让农机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登录相应的培训网站进行农机技术的学习。

2农机技术推广的相关建议

2.1加强对农机技术的认识,推动农机信息化发展

在农机信息化过程中,应加强对农机技术的.重视,大力推广研发出来的新成果,使其成为重要的生产力。通过大力开展信息管理工作,从而将政府部门的统筹、组织、管理及营造机制等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并延伸到农业生产前、中、后等各个环节。此外,在推广农机技术过程中,还应利用计算机网络、视频及现场讲解等手段对生产管理及技术人员进行培训,通过向其传授新农机具及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从而促进农机技术推广服务水平的提升[2]。

2.2对农机技术的推广展开科学规划

对目前农机化与信息化统合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并制定出科学、可行的建设标准及发展规划。同时,加强农机管理部门与农机生产商及用户之间的联系,利用多媒体、网络统计及虚拟技术等信息技术对最新的农机信息进行实时了解,进而对收集的信息资源展开科学的规划与配置,确保信息管理技术在农机化发展中发挥出最大化作用。

2.3加大农机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

通过建设信息网络体系,加快农机技术推广、科学信息、生产经营及市场等方面的信息化建设。此外,相关部门应坚持保护环境、节本增效等原则,加大适合我国国情的智能农机及农业机械装备的研究力度,并通过运用导航等信息化技术,促进田间管理、施肥灌溉及套种等技术的机械化发展。农机企业同样需要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在提高实际生产工作中农机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力度的基础上,实现新型技术向实际生产力的转变。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农业生产力的支持,农机技术的推广在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如何进一步促进农机技术的推广,强化其推广效果,已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一项问题。而在农机技术推广中应用信息管理,可将信息技术的优势及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在加快新技术朝生产力转变的基础上,为农机新技术的传播及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农机信息化管理系统 第2篇

关键词:信息管理; 农机技术推广; 应用;

1 我国农机技术推广的现状

垦区农业机械信息化与农机管理 第3篇

人类社会正在从工业社会迈进信息化社会, 信息化程度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行业现代化和整体实力的重要标志。要实现跨世纪的腾飞, 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 实现可持续发展, 必须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农机管理涉及统计、财务、车辆、驾驶人、事故和档案等方面的管理, 要符合高效、便民和快捷的现代办公要求, 必须加快农业机械信息化步伐,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农机管理领域中的应用, 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

1 农业机械信息化现状及影响因素

1.1 现状

农业机械信息化是将农业机械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进行产业化和社会化。垦区在结合自身条件的基础上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同时, 也加强了农业机械信息化的步伐。部分地区都各自建立了农机化信息网, 并实现了联网。这些网站都详细规划地展现了各地区的农业及农机概况、农机发展规划、农机服务与执法、市场动态与供求信息、农机名优产品推荐等方面的信息和数据。通过登陆各地区的农机化信息网站, 人们可以了解和掌握各地区的农机发展动态, 对各地区引进和发展农业机械有很大的导航作用。但从全垦区来看, 部份地区农业机械化程度较低, 农业机械信息化发展则更加缓慢, 有的至今仍没有关于农业机械信息的独立网站, 且所存储的数据极少和不全。

1.2 影响因素

一是农业机械信息化发展的基础发展缓慢、规模小。绝大多数信息企业规模小, 信息处理、开发、传播力量较为分散。

二是农业机械信息资源利用率低。一方面表现在农业机械信息资源投入不足, 现代化装备水平低, 农业机械信息软件发展大大落后于硬件配置。另一方面表现在农业机械双向性和多向性的交流, 造成有关信息只在内部流通, 不向社会提供, 以至大量有价值的信息闲置与信息资源短缺的并存现象。

三是信息产业管理不规范。表现在: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缺乏统一的质量标准和合理的价格体系;缺乏规范的监督和管理体系;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的深度和广度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四是农业机械信息环境差。主要表现在:社会各界对农业机械信息化的意识不强, 对相关的信息产业投入不足;专业软件开发人才欠缺;信息立法薄弱, 影响了农业机械信息产业的健康、正常发展。

2 计算机技术在农机管理中应用的初步分析

2.1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农机统计报表系统实现远程实时传输成为可能

农机统计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 具有面广、点多、量大的特点, 在当前的农业生产模式下, 农机作业的供求矛盾非常突出, 跨区作业的难度在逐年增大, 而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机具信息实时传输, 则能较为完美地解决这个问题, 为在农忙季节, 合理调度机具, 提高机具利用率, 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奠定良好的基础。

2.2 提高办公效率

计算机技术应用于车辆、驾驶员管理中, 不仅能提高办公效率, 改变从前手翻、手抄的模式, 往往调阅一份档案耗费大量的时间, 计算机数据库在车辆、驾驶员管理中的应用无形地缩短了监理人员与机手之间的距离。为了查询一个车主, 调阅档案, 只要用鼠标轻轻点击几下即可。同时为机手实现自助、自动查询机车、车主信息提供了一个科学快捷的途径。同时利用计算机联网技术, 使全省、全国实现异地车辆、人员信息查询成为可能。

2.3 计算机处理农机事故

计算机技术在农机事故处理中, 发挥了其他工具难以替代的作用, 在一些交通事故逃逸案件中, 有的目击者只记得机车颜色或车牌号位数, 根据这些参考数据很难查找, 现在利用计算机数据库查询技术, 可以提供符合条件的多项信息 (车型或相关数据) , 最终查获肇事车。同时在法院封存车辆, 银行抵押货款, 以及各种涉车诉讼中, 实现查封、解封自动进行, 避免了重复、错误查封, 维护车辆所有人的合法权益。

2.4 计算机档案管理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使档案管理实现永久保存。将文书、财会、人事、工资、装备、声像等档案制作成软件保管起来非常方便, 而且真实可靠, 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损失, 同时可以达到永久保存的目的, 特别是财会档案, 它具有历史价值, 是不可改变的, 计算机管理使这一要求得到很好的满足。

3 实现农业机械信息化提高管理水平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强调了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 是覆盖现代化全局的战略举措。同时,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第二十二条中指出: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 鼓励和扶持发展多种形式的服务组织, 推进农业机械化信息网络建设。虽然现在计算机技术在农机管理领域中有了一些应用, 信息化建设也开始初见成效, 但总体水平还存在很大差距, 如何加快计算机技术在农机管理中的应用, 实现农机管理信息化, 推动农业现代化, 是必须关注的问题。

3.1 加强政府在农机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

农业机械信息网络的建设, 离不开国家和各级政府的拉动和投入。第一、各级领导要牢固树立信息化观念, 树立信息也是生产力的观念。第二、在政策上保证对农业机械化信息建设的投入。多渠道、多形式筹集农机信息化建设资金。

3.2 加快农机信息网络化的发展

农机信息网是实现农机现代化管理的重要工具。首先, 要统一规划, 建立农机信息网络体系, 逐步实现省级信息联网, 条件成熟后, 构成全国范围内的农机内部网。

3.3 建立农业机械信息中心数据库

通过中心数据库的组建, 把农业机械信息机构有机地联合起来, 解决目前和今后信息系统横向联系不足的问题。进一步建立国际农机信息联机检索网络, 全面采集和处理国内外农业机械技术及信息资源, 以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

3.4 努力提高农机信息资源的质量, 满足农业机械化需求

目前, 垦区农机信息网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信息量缺乏, 质量不高, 内容重复, 共享性差。农机数据库仅局限于单机服务, 农机信息网络服务能力尚未形成, 因此, 农机信息资源仍然需提高信息质量, 挖掘信息潜在价值, 使现有的数据库内容, 更好地满足不同对象的需求。此外, 必须解决信息的标准化问题, 实现信息共享, 系统兼容。

3.5 加快农业机械信息化系统集成业和软件业的发展

发展农业机械信息化, 必须软硬兼施, 一手抓软件开发、一手抓硬件建设, 要支持和扶持一批具有实力和技术水平的系统集成企业的发展, 不断提高其技术水平和规模。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及信息化软件开发, 加强软件工程的规划、软件开发工具的软件环境的研究与推广。

3.6 加快农机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培养

要实现农业机械信息化, 提高现代农机管理能力, 人才是关键的因素。高素质的专业队伍和创新人才是推进信息技术应用的重要保证。因此, 培养一大批信息人才已成当务之急。一是在大专院校中设置农机 (农业) 信息化专业。二是加强现有农机技术人员的信息技术再教育, 提高他们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提高农机管理能力, 发挥现有人员的专业技术优势。三是培育适应农业现代化需求的新型农民, 提高机手利用信息技术致富的能力和本领。

4 结束语

当今世界是信息时代, 农机信息化已经成为农业机械化的重要内容和必然选择, 对未来农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在垦区, 领导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普及和推广, 农机管理的方式将发生重大变革, 更趋科学化、理性化, 可见, 农业机械信息化的春天再不是遥远的梦想。

摘要: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 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也日益紧密。本文从分析垦区当前农业机械信息化的现状入手, 探讨计算机技术在垦区农机管理中的应用, 对如何加快垦区农业机械信息化建设, 进一步提高垦区农机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做出了初步思考。

关键词:农业机械,信息化,应用,垦区

参考文献

[1]方燕萍.加强农机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构想[J].福建农机, 2005 (02) .

[2]张全喜.用农机信息化引导农机手增收减负[J].河南农业, 2005 (06) .

浅析信息时代农机电子档案管理 第4篇

关键词:信息时代;农机电子档案;管理工作

1.电子档案的定义及内涵

2002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的《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将电子文档定义为“在数字设备及环境中生成,以数码形式存储于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依赖计算机等数字设备阅读、处理,并可在通信网络上传送的文件”。由此可见,笔者认为,电子档案是指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以代码形式记录于计算机盘片、磁盘和光盘等载体,依赖计算机系统存取并可在通信网络上传输的文字材料。它主要包括电子文书、电子信件、电子报表、电子图纸等等。

2.农机电子档案管理的必要性

2.1有利于建立和完善农机档案内容

近年来,随着农业机械化的迅速发展,农机新机具、新技术广泛应用,农机服务领域不断拓展,农机结构不断优化,高性能、大中型农机具所占比重不断提高。而由此产生的各类农机档案资料的数量越来越多,范围也越来越广,这就要求我们农机档案部门必须改变传统的服务方式,做到将农机档案建档与“三农”工作同步进行。因此,笔者认为,我们档案工作者要立足于“科教兴农”,丰富农机档案信息内容,积极搜集、整理、保管和利用好农机档案。

2.2有利于健全农机服务机制

通过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给农机档案信息资源提供最佳的技术手段和实现途径,将采集、加工整理的农机档案信息通过各级农机信息网络系统及时有效地进行传播,向农民推广先进的农业机械化技术和科学观念,发挥农机档案真正的社会效益。并通过网络将那些先富裕起来的一部分农机专业户的成功经验进行及时有效的宣传,这样既为农民致富提供智力支持,同时也可提升农机档案服务“三农”的水平,让农机档案成为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有力支撑。

2.3有利于减轻档案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

农机档案主要是对拖拉机及拖拉机驾驶员和其他农业机械建立电子台账,实行信息化管理。原有的档案,需要档案人员手工填写每一台拖拉机的型号、产地、发动机号、车架号、出厂日期等内容,并填写每一位拖拉机驾驶员的姓名、地址、身份证号、电话号码及邮政编码等内容。如果有的拖拉机用户要求变更发动机号、车架号或发生拖拉机过户时,还需要去档案室从众多的拖拉机档案中寻找某一位拖拉机驾驶员的档案,进行重新修改。由于档案需反复查阅,不可避免地存在原件受损或遗失,给文档的保管与利用带来了管理上的困扰,工作量大~t_q-作效率低。而建立农机电子档案后,档案管理达到自动化、实时化、网络化。档案数据只需一次录入就可以多次利用。碰到拖拉机变更或过户手续时,只需通过计算机变更和保存即可。数据录入后,还可以方便地打印出书面的变更或过户资料,对档案库中的信息进行统计时,对新增和转出的机械、人员及时注册和注销,保证数据详实、准确。还可将其用报表形式打印出来,在档案管理内部进行数据共享,这样可以有效地减轻档案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

2.4有利于农机资料的检索查询

传统的检索方式,需要档案管理人员从一本一本的目录中找出所需的档案来,然后根据记录到库房中去查找,既费时又费力。而对农机档案管理信息化后,档案管理人员可以从模糊查询、组合查询、分类查询中选取最佳的查询方式,在档案库中检索出需要的档案信息。利用计算机检索档案,将极大地提高档案的查找速度,有效提高查全率,节约利用者查阅档案的时间,提高服务质量。特别是对拖拉机及驾驶员档案进行电子入册后,对每一位农机驾驶员和每一台拖拉机的照片用扫描仪进行扫描后,碰到农机逃逸事故时,便于警察通过计算机辨认,这样既减轻了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又有利于迅速破案。电子档案的独特性决定了电子档案的开发和利用比传统档案更加快捷、方便,更具实用性。

3.农机电子档案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

3.1保证电子档案的原始性、真实性、完整性,提高农机电子档案的可靠性

无论农机电子档案的归档格式与其生成、发送或者接收的格式相同与否,都必须加强电子文件的归档管理。对产生的大量电子文件的接收、处置乃至存储工作采用技术方法,使产生后的电子档案能够准确地表现为其原来生成、发送或者接收的内容,保护电子文件的原始信息。并根据档案管理的要求,对各种不同类型载体的农机档案(如:纸质档案和照片、录音、录像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和转换,加强对电子文件的积累、鉴定、著录、归档等工作的管理,对电子文件的形成、积累、鉴定、归档实行有效监控,保证记录电子文件形成、处理、归档过程中的各类档案信息真实、完整、可靠。

3.2确保农机电子档案文件的安全性

由于电子档案存储载体材料的自身特点,决定了电子档案容易受温度、湿度、光、空气污染、灰尘、有害生物以及磁场和机械振动等外部环境的影响。为确保农机电子档案的安全性,笔者认为,档案部门必须建立适合磁光介质保存的环境,保证电子档案载体的安全。对所保存的农机电子档案载体,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进行定期检测和拷贝,以确保电子档案信息的可靠性。同时将数字信息文件设置为“只读状态”,因为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只能从计算机上读取信息,而不能对其作任何修改,可以有效地防止用户更改电子文件,从而达到保护其原始性和真实性的目的。另外,互联网的开放性,使电脑病毒和蓄意破坏的电脑“黑客”对档案存放载体也形成威胁,载体一旦被电脑病毒感染或被“黑客”闯入,就可能造成信息数据无法读取或载体内所存信息的丢失,甚至造成整个信息系统的瘫痪。因此,档案管理人员要及时安装杀毒软件、设置防火墙,并及时对其进行升级处理,以保护网上电子档案的原始性、真实性。

3.3重视和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养

农机信息化管理系统 第5篇

现阶段, 农机推广的普及化程度不高。为此, 对农机的管理, 沿用传统习惯和经验较为普遍。这些经验和习惯, 用于小规模的农作生产, 适用于单功能农机管理尚且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但是, 随着作业规模的扩大, 农机操作数量的增多, 还沿用这些落后的习惯和经验指导农业机械操作, 显然是过时的, 无形中增加管理成本, 造成优质资源的浪费。

3.2 农机优化配置难度大影响信息技术的应用

农机信息化管理系统 第6篇

关键词:农机具; 应用; 信息技术;

1 前言

农机信息化管理系统 第7篇

摘要:农机化信息宣传,对于农机化的科学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因此,应该加强信息宣传工作,加大农机化信息宣传力度,促进农机化科学有序发展。

为了推动农机化发展,应强化信息宣传工作,充分发挥出农机信息对农机化工作的引导和宣传作用。让农机化的科学发展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发挥舆论作用,使农机化事业拥有良好的发展环境。具体宣传工作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实效,加大宣传力度

在推动农机化发展,展现农机化成效工作中,信息宣传的作用不可忽视。为了落实信息宣传工作,锡林郭勒盟的领导同志十分重视宣传实效,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各部门积极组织召开专门会议,制定齐抓共管的责任制,大力开展信息宣传工作。领导同志十分重视宣传工作实效,认真听取工作汇报,针对农机化具体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积极改进发展策略。对农机化信息宣传工作进行有效的组织和领导。由业务能力过硬的专门人员负责信息的收集和上报,提高了信息宣传工作的整体水平。

2宣传方式要灵活多样

在宣传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农机化网站、农机简报等信息平台,加大网络、报刊信息容量,不断提升信息更新速度。要有创新意识,增强与电视台和广播电台的沟通,促进合作,充分发挥各种媒体的宣传作用,全方位点亮农机化发展宣传工作[1]。在此基础上,还要广泛组织农机现场会,以广大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农机知识流动宣讲和有奖问答等活动,增加农机使用业务培训活动数量,鼓励广大农民积极参加,开展互动,进而达到农机化信息宣传的预期效果。

3抓住重点进行宣传

3.1重点宣传农机生产安全

在提高农机生产效率的`同时,扎实做好农机生产安全工作。要让广大农民朋友熟知农机安全生产规章,并谨慎遵守,注重农机使用安全。发挥宣传工作效力,为农机化科学发展保持平稳态势。农机化信息宣传工作,是以推进农机化发展为目标的,宣传工作要以“兴机富民”和“节本增效”为主要目标,重点宣传新农机新技术,农机补贴政策,服务组织建设的先进实例,包村连户服务的典型经验等。通过宣传,展示农机化的重要作用,包括“农业增效”,“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等。大力推广有深度的、时效性强的专题报道。

3.2重点宣传农机合作社,加大农机化发展规模

为了推进农机化发展,应加强农机合作社的组织和宣传工作。建设农机服务体系,宣传成功案例。让广大农民朋友对新型农机服务体系的重要作用,有更加清楚的认识。农机服务体系,能够有效地扶持农机使用大户,包括农机合作社等组织,合理、有序、积极地开展农机化生产活动。

3.3重点宣传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是国家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农机化发展中有着主导作用。在农机化宣传活动中,要将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作为重要内容来宣传,以此扩大农机化发展的影响力。把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作为促进农机化发展事业的契机,让广大农民朋友主动接受农机化,发展农机化,加快农村生产方式变革。在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实现农民增收、粮食增产的目标。

4建设宣传队伍,建立农机化宣传激励机制

农机宣传工作要有一支业务能力强的高素质宣传队伍。在农机化的宣传工作中,要健全这支队伍。锡林郭勒盟已经组建了专门报道小组,由众多信息员组成,形成了规范有序的通讯网络。这支宣传队,配备了包括录音笔、摄像机、数码相机和计算机在内的专业传媒设备。队员在实践工作中互相学习、交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为提高信息宣传工作的质量不懈努力,成为锡林郭勒盟农机化信息宣传工作的中坚力量。任何工作的开展都需要有一定的激励机制,对于宣传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单位,应当给予一定的鼓励,以肯定其在促进农机化科学发展方面的突出成绩,进而调动起广大信息工作人员的热情,形成多渠道的、全方位的宣传格局,促进信息宣传工作发挥应有的作用。

5结语

农机化的科学发展,离不开宣传工作。在工作中,要运用多种方式和渠道,不断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对农机安全使用、农机合作,以及农机购置补贴等主题的宣传,促进农机化的科学发展,促进农业生产转型,促进农业现代化。

参考文献

[1]梁俭.宜都:强力推动农机化信息宣传工作[J].湖北农机化,2015(02):26.

农机信息化管理系统 第8篇

农业机械化管理信息系统是农业信息网络体系的子系统,加强农机化信息网络建设是搞好农机化信息工作的基础。因此,迫切需要畅通信息渠道,扩大信息来源,广泛运用现代的计算机与通讯技术,大力加强农机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信息网的整体效能,以适应黑龙江垦区农业机械化管理现代化的需要。提高计算机及网络应用水平,实现管理信息资源共享,利用信息技术快速、便捷、实用、互联的优势提供高质量、高标准的信息服务,逐步形成横向相连、纵向贯通、综合性强的农业机械化管理网络信息系统,为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现代化服务,为各级政府和农机管理部门的宏观决策服务。

目前,应用于农机管理信息系统方面的技术仍然匮乏,基本停留在以往的单机用户阶段,不适于信息时代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发展要求,基于以上情况,网络版农机管理信息系统将成为当前黑龙江垦区农业机械化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为了使黑龙江垦区农场农机管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精准农业技术研究中心根据友谊农场农机管理现代化的需求,进一步提高大规模集约化现代化农业生产水平,提高农机管理水平,结合互联网络技术,与友谊农场农机管理部门合作,为友谊农场开发一套“农机管理网络信息系统”。该系统依托互联网(Internet),可以实现异地网络数据库访问和浏览,实现友谊农场农机网络化的管理,实现农机动态管理,使各级管理部门通过国际互联网络可及时掌握七星农场农机管理信息,提高农机管理的科技水平,实现农场管理现代化,为友谊农场的农业现代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1 系统的基本要求

本着以增强友谊农场核心竞争力为导向,遵循“平台稳定性,技术先进性,系统完整性,结构开放性,网络适应性”的设计思想,在设计和开发中坚持“平台大众化、业务服务人性化、应用开发平台化、接口开放化、管理工具实用化”等原则。

系统的集成开发,不仅仅是IT技术的应用,实质上是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的引入,是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和理念的有机结合。三者的结合才能真正将领导的管理思想、企业的管理模式、业务流程规范化、信息数据标准化、用户可操作性等需求贯穿整个应用系统,实现整个农场农机信息资源重组和共享。

系统界面设计遵循用户人性化原则,采用当前流行的Browser/Server(B/S)技术。系统操作简便,用户界面友好,可方便用户进入管理层面,实现空间可视化,管理智能化。

2 系统的体系结构

农机管理信息系统采用基于Intranet的B/S结构模式。相对于C/S结构而言,B/S具有以下优点:

(1)简化了客户端:只需在客户端安装浏览器软件即可,不必在不同的客户端上安装不同的客户应用程序。

(2)简化了系统的开发和维护:B/S的所有功能都在Web服务器上实现,使开发和维护工作大大减轻。

(3)使用户的操作使用更加简单。

(4)适用于网上信息的发布。

图中的数据库服务器用来存放农机的各项数据资源,Web服务器为支持Web信息发布和数据库管理中心系统,客户端则可以是任何支持Web浏览的普通PC。用户在客户端通过浏览器提出请求,服务器端负责接收、处理客户的请求并把数据库的查询结果返回给用户,满足用户快速地从庞杂的数据信息中进行多种查询,能够准确得到所需信息。

3 系统主要功能

网络版的农机管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全新的网络管理方式。它通过互联网突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实现了便捷快速的查询和管理功能。在对数据信息有效组织并整合了一定使用功能后,网络管理可以方便实现信息查询、修改、管理员管理等功能。本系统主要完成的功能如下:

信息查询修改部分包括:机主信息、农机技术人员信息、驾驶员信息、动力机械信息、收获机信息、晾晒机械信息、插秧机信息、喷灌机械信息、座机水泵、事故记录、数据统计、系统使用说明等。

管理部分包括:添加用户、修改用户密码、添加信息、信息录入、修改信息、删除信息等。

4 结论

利用迅猛发展的数据库和网络技术建立友谊农场农业机械化管理网络信息系统,对农机管理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使友谊农场农业机械资源得到最优配置,增强友谊农场对市场的动态应变能力,降低农机运用管理成本,加强农机管理的科技水平,以高效、优质、环保、节能的提高农机资源利用率。

摘要: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精准农业技术研究中心根据友谊农场农机管理现代化的需求,进一步提高大规模集约化现代化农业生产水平,提高农机管理水平,结合互联网络技术,与友谊农场农机管理部门合作,为友谊农场开发一套“农机管理网络信息系统”。该系统可以实现异地网络数据库访问和浏览,实现友谊农场农机网络化的管理,提高农机管理的科技水平,为友谊农场的农业现代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农机信息化管理系统 第9篇

【关键词】 农机专业合作社 工商 农业 档案 系统软件

农机专业合作社管理不能局限于工商部门的静态管理,更要加强工商静态信息与农业动态信息相结合的联合管理,消除动态信息的管理盲区。真正实现信息共享,多方协作,帮助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市场运行机制下,健康、有序、可持续地发展壮大。

1. 农业主管部门与工商部门就实施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应有互动协作的机制

农机专业合作社从工商登记注册到农业部门的技术指导、服务的双轨管理,探索出工商部门立卷档案静态管理,与农业部门业务指导的动态管理相结合的创新模式。工商与农业部门联合制定出适合本区域的农机专业合作社管理办法,工商登记注册与农业部门掌握的农业生产信息,定期交流发布、更新,做到不重、不漏、不失真,为本区域的农机专业合作社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在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业务指导模式上,也要在农机本身的业务管理、技术指导、信息服务等方面,建立相应的新机制,能灵活地服务于农机专业合作社在经营活动中的各环节。工商或农业部门要通力协作,查找管理中的脱节点,真正实现农机专业合作社基础信息与发展信息的实时管理,灵活地指导农机专业合作社,实现高效的社会化服务。

2.搞好农机专业合作社现状普查工作

农业主管部门在现有基础上,以工商登记注册的信息为第一手资料,按适宜本区域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注册登记、生产经营、农机管理、技术指导、信息服务等要素,做好全面普查。具体要细化到营业执照载明的农機专业合作社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姓名、业务范围、注册资本;登记注册时的成员构成及出资额、出资方式;农机专业合作社运营中的年度资产规模、固定资产种类及存量和状态、土地经营权的构成及面积;农机专业合作社年度作业项目及作业量、县省外埠作业情况、经济效益及经营状况等进行初始普查。将采集的基本信息,填制成相应表格,复制必备的原始资料,以营业执照注明的农机专业合作社为载体,建立纸质及电子信息库,为农业部门建立农机专业合作社管理档案收集第一手资料。

3.完善农机专业合作社管理工作档案

为准确了解和掌握本区域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基础情况和发展动态,有助于农机专业合作社本地或跨区作业服务,县、乡两级农机部门应利用普查获取的相关资料,完善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纸质、电子档案,并实施计算机数据库管理。每个季度,要通过纸质附页及电子表格,将农机专业合作社基础信息、作业信息及发展情况等动态的信息更新。农业管理部门可通过浏览、查询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纸质和电子档案,适时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实现技术指导、信息沟通、跟踪服务等。农机专业合作社纸质及电子档案的建立,不仅有利于部门的管理,利用档案建设与管理的平台,通过档案查阅制度,让农机专业合作社及社员也能查阅使用到管理档案的信息,更有利于省际乃至全国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信息采集及统计,为开通农机专业合作社农业部门管理系统软件奠定基础。

4.开通农机专业合作社管理系统软件

农机化和信息化调研报告 第10篇

农机化信息工作是农机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农机化水平的重要手段。农机化信息体系将在加强农机管理、科研、生产、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农机销售和作业服务市场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发达地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经验也证明了这一点。因此,在我县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时期,加大力度开展农业机械科技信息工作,是促进我国农业发展,加快我县农业机械化、现代化、信息化的大方向、大趋势。然而,信息化在农村还没有得到普及,通过信息化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各类问题还没有被提上一些地区政府的议事日程,还存在着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

一、农机化和信息化融合的领域、范围、主要成效和经验 目前,我县的农机化和信息化融合领域和范围主要是在:农机安全监理、农机购置补贴、农机技术培训三个方面。其中,农机安全监理方面融合主要体现在农业机械落户、审验及档案管理;农机购置补贴方面融合主要体现在购机户基本信息的登记管理;农机技术培训方面融合主要体现在农机手基本信息的登记管理。我县在农机购置补贴和农机技术培训两个方面融合农机化与信息化的情况与我市其他县的情况基本一致。今年,我县被列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农机安全监理方面的基础得到一定加强,信息化建设有了一定改观,拉进一条

10兆光纤,购置了多台电脑,安装了基本的管理软件,和省、市农机管理部门牵了线、搭了桥,更加方便、快捷的更新、报验农业机械基本管理信息。

二、农机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瓶颈及主要原因

近几年来,我县的农机信息化建设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信息网络服务也进一步展开,但由于我县的农机信息化工作起步较晚,农机信息化总体水平还比较低。同时信息交流方式落后,传递速度缓慢。农机信息体系建设还只是处于起步阶段,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1.认识不到位,投入不足。尽管领导已认识到了农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但对具体实施方法和所需要的支撑体系不够了解。有的干部对信息化的认识仍然停留在所谓信息化不外乎就是计算机打字、上网,在互联网上有那么几个网页等水平上;还有的认为,虽然互联网、信息化很重要,但现在实施还太早,起的作用还不是很明显,存在着等待、观望的思想。从而造成本地与信息化建设先进县、经济发达地区的差距越拉越大。在投入方面,不仅是资金投入不足,还存在政策、人力和组织机构投入不足的问题。

2.农民素质低,信息网络人才缺乏,不能满足当前信息工作的需要。农民素质不高,信息化意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不强,使信息服务难以取得应有的效果。农机化信息网络人才缺乏。农机化信息网络的建设需要一大批不仅精通网络技术,而且熟悉农机科技知识的专业人

才,能为农业机械的管理,农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农机跨区作业服务等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对网络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市场形势、回复网络用户的电子邮件、解答疑问等。而由于对农机化信息网络人才不够重视,投入经费少,加上培训机制的不完善,目前农机化信息网络人才相当缺乏,使得农机化信息资源综合利用差,使信息服务难以取得应有的效果。

3.信息服务水平较低,对开拓农机化信息服务市场缺乏研究,许多信息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

4.信息采集、处理系统比较落后,信息发布、传输滞后。一是信息传输网络不够畅通。由于大部分地区互联网的信息平台没有建立起来,绝大多数的乡镇、村还与互联网无缘,缺乏现代化沟通手段。信息传输在县一级到最终用户之间形成了“梗阻”现象。二是在信息发布和传输方面缺乏网络、广播、电视、电话信息台、简报、报刊、集市、会议、讲座等各媒体之间的有机组合和搭配,因而无法解决“梗阻”现象。三是各地农业主管部门与同级人民政府、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同级涉农机构、兄弟地市、网上有价值的信息资源之间缺乏稳定、快速、大容量的信息交换和共享渠道。此外还有处理手段落后,传输工具落后等。很多地方缺乏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手段,在信息处理方面有的还停留在手工阶段;对搜集到的信息分析加工能力严重不足,影响了运行效率,降低了信息的使用价值。

三、农机化发展对信息化的需求

农机化信息系统是农业信息网络体系和农村经济综合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而加强农机化信息网络建设是搞好农机化信息工作的基础。因此,迫切需要畅通信息通道,扩大信息来源,广泛运用现代的计算机和通讯技术,大力加强农机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信息网的整体效能,以适应全国农机化管理工作的需要,提高计算机及网络应用水平,实现资源共享。利用信息技术快速、便捷、实用、互联的优势提供高质量、高标准的信息,逐步形成横向相连、纵向贯通、综合性强的农机化信息系统,为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现代化服务,为各级政府和农机管理部门的宏观决策服务。在信息传输网络体系初步形成,信息技术日益渗透各个领域的今天,能否提高信息化水平,将直接关系到全县农机未来的综合竞争能力。

四、本地区“十二五”农机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的思路、重点、目标及措施

大力加强农机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信息网的整体效能,以适应全国农机化管理工作的需要,提高农机系统干部职工计算机及网络应用水平,实现资源共享。利用信息技术快速、便捷、实用、互联的优势提供高质量、高标准的信息,逐步形成横向相连、纵向贯通、综合性强的农机化信息系统。

1.加强组织领导。农机化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工作,工作领域新、工作难度大,必须有组织、有步骤地推进。各地应成立以农机管理部门一把手为组长的农机化信息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对农机化信息服务工作进行规划,指导和监督检查。

2.多渠道筹集资金。①利用现有通讯、办公设备进行改造。②采取部分信息的有偿服务,谁联网、谁受益、谁投资、谁所有的方法筹措资金。③争取国家和地方无偿、有偿资金或贷款投入。④利用资本运作,通过入股、挂靠等形式,筹措资金。

五、对农机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的意见与建议

1.提高对农机信息化的认识水平。加快农机信息化建设决不是简单地把传统管理事物搬上计算机网络,而是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政府工作流程的整合与优化重组,打破空间与部门分隔的限制,切实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因此,在农机信息化建设中要统一认识,工作到位,加大扶持力度,全力支持信息化建设,并大力推广研究开发出来的成果,使之应用于生产,变成现实生产力。

2.加强建设,推动农机信息化进程。任何体系的正常运转,离不开支持它的软、硬件设施。所谓软件,是指人力资源。农机信息化建设,人才是关键。针对当前农机系统信息化人才匮乏的现状,要采取引进与并举的方式,加强各种类型、各种层次的信息人才队伍建设,强化人力资源开发,以满足农机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同时应加强对现有农机化信息工作人员的培训,以适应农机化管理工作的需要,从而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快速、便捷、实用、互联的优势,为农机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提供高质量、高标准的信息,逐步形成横向相连、纵向贯通、综合性强的农机化信息系统。所谓硬件,就是尽快建立和完

善自上而下的农机信息网络体系,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形成多元化投资机制。信息技术的应用将有力地推动农机经营管理方式和企业组织方式的变革,但信息化是一项综合的社会公益事业,而农机又是个弱质性行业,因此,在加大政府投资力度的同时,迫切需要各个部门的通力支持与合作,形成政府“搭台”,多方响应“唱戏”的格局,以加快农机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3.重视信息的实效性和有效性。为提高信息质量,要形成集信息采集、加工、发布于一体的信息化服务体系。信息的采集是农机信息网络体系建设的基础,如何及时收集最基层、最真实的原始信息,并整理、加工为有用的信息加以利用,是农机信息网络体系建设面临的一个重要工作。目前,我县的实际情况是:各基层农机部门办公设备落后,信息人才缺乏,与农机用户、市场及厂家联系不够紧密,不能及时了解基层农机动向,没有一定的信息交流途径,从而造成信息流失。在这种情况下,建立一个完善的信息采集体系,是当前农机信息网络建设的当务之急。因此应完善信息上报制度,加强农机管理部门和农机用户、生产者的联系,及时了解基层群力的信息反馈,同时与国内外农机部门建立广泛的联系,及时了解最新的农机科技信息和农机发展动态。农机信息的加工是连接信息采集和发布的中枢,起着关键性的桥梁纽带作用,信息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取决于农机化信息处理质量的高低,因此,应充分利用网络通信、多媒体、虚拟技术、GPS等信息技术手段,科学规划、合理配置信息资源。信息的发布是农机信息网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速快捷的信息发布系统是信息

价值得以充分利用的保障,信息只有及时有效地传递到农机用户和生产经营者手中,才能发挥其实效性,让农机用户和生产经营者从中得到实惠。

4.完善工作规范,保障农机化科技信息化工作有序开展。农机化科技信息工作必须制定完整的、系统的、切实可行的管理规定,以实现信息工作和信息网络的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进一步发挥农机化信息网络的作用,提高信息处理速度和质量,加快信息反馈频次;实现信息收集渠道系列化、适时适用化;充分发挥出电子信息网的作用,加强网络互联、提高资源共享程度;日常工作中要提高电子化办公的比重;省级要做好对上级部门的信息汇报、对下级工作的信息指导作用;市、县要做好对基层部门及农民的信息提供与反馈作用

师宗县农业局

二〇一一年十月二十日

上一篇:助理试验检测师习题下一篇:团体心理辅导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