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

2024-05-20

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精选12篇)

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 第1篇

在本课中要讲两种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少百分之几)的思路。一种是根据百分数的意义。求实际造林比计划多百分之几,就是实际比计划多造林的公顷数是计划公顷数的百分之几,用多的公顷数除以计划公顷数,把结果用百分数表示就得到所求的百分数;另一种是根据实际造林是计划的125%,用 125%-100%就能得到实际造林比计划多百分之几。这种思路把要求实际比计划多百分之几首先转化成实际是计划的百分之几,这样一种思路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接触较少,或者在百分数前面有关内容的学习中还没有接触过。所以这样两种思路如果要在一课内完成,那就不能平均使用力量。因为第一种做法,比较容易找到学生新知的生长点,所以我们不必化很多精力,或者说我们可以重点通过比多比少的对比,帮助学生建立从百分数的意义这个角度去理解的模型。第二种思路是一种新的思路,它首先把比多比少转化成是百分之几,然后再根据与100%相比的结果,分别用百分之几-100%或100%-百分之几。学生可能对一会儿用百分之几-100%,一会儿用100%-百分之几比较难以理解,但我想只要结合具体的实际,学生也能理解的。因为一个是比100%少,只能用100%-百分之几,而比多时是大于100%,所以用100%-百分之几。

那么第二种思路的价值在哪里?为什么在根据百分数意义求解问题的基础上还要让学生学习先转化的思路。我想可能更多培养学生的一种思考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一种联想的习惯与能力。善于联想是数学学习中一种很重要的基本素养,能根据已知的联想到与已知条件有关的其它结论,这是数学抽象推理的一种重要载体。如果我们从这个层面去思考,那么我们更应该把第二种思路作为重点。

基于这样的思考,我在例题出现前,先让学生说出百分数的意义,然后再让学生根据已知百分数联想其它百分数,这样的设计应该是有道理的,但实际操作时一定要把握好度,不能过分拖泥带水,不能拔高要求,确保在最佳时间段内解决关键问题。

同时我想到针对今天的课堂实施情况,下一节练习课我们应该着重解决什么?从理清思路的高度把两种不同的思路进行对比。应该包括:同一种思路内比多比少的对比,像第一种根据百分数的意义求,应该突出百分数意义理解时的一个数相同(都是什么比什么少几或多几),另一个不同(即标准不同,单位1不同),一个是与多的哪个数比,一个是与少的哪个数比。第二种思路转化,同样转化后,一个比1多,一个比1少,所以分别-1与1-。不同思路之间的对比,一个是直接求,一个是先转化再求。通过不同层次的对比,帮助学生进一步清晰思路,完成知识构建。

以上仅仅是我的一些不太成熟的思考,可能过于偏激,也可能过于理想。感兴趣的老师可以少作浏览,如果对你的课程实施有一些帮助,我就非常满足了。当然最佳的,就是一起参与进来,谈谈你在这个教学时的酸甜苦辣,让我们一同分享教育的智慧与快乐。

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 第2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相差的概念,理解和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能够从数量上进行观察和思考的兴趣和习惯,促进学生形成初步的计算意思。

3、使学生在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当中,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明确“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就是另一个数比这个数少几”。

教学准备:例题挂图,小棒。

设计思路:本课是有关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计算应用的内容,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思维方法的训练,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第一行:◇◇◇◇◇◇◇◇

第二行:○○○○○

◇ 比 ○ 多( )个。

◇ 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跟 ○ ( )的`,另一部分是比 ○( )的。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4。

(1)出示例4挂图,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图的意思。

(2)师生共同分析数量关系。

(3)让学生自己摆小棒,讨论出“小磊比小雪少几朵红花,就是小雪比小磊多几朵红花”的结论。

(4)列式:12―8=4(朵)

口答:小磊比小雪少4朵红花。

(5)再让一位学生看图说一说图意,小组内的学生说一说。

2、教科书第73页的“做一做”。

(1)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我们求什么问题?

(求我比你少几本书,就是求你比我多几本,或你我相差几本。)

(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小结。

谁能说说例4与例3有什么不同点和相同点?

(例4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例3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这两题都是求两个数相差多少,都是用减法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十三的第2题。

2、完成练习十三的第3题。

四、课堂小结

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 第3篇

求“比一个数多 (少) 几”的问题解决, 是小学数学 的经典、典型的内容, 学生对于这个内容的学习既易又非常难.易, 是因为学习的时候数据比较小, 孩子觉得计算容易理解;而它确实又很难, 表现为:一是对算理的理解, 二是在后续的学习中, 特别是在逆序的出现后, 学生经常容易出错. 究其缘由, 还是因为数学的模型建构不清晰、不确立. 如何突破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一直是我们思考的问题.

随着2011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实施, 十大核心概念之一———几何直观是新增的, 能否借助它拓深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 我们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

【回放与反思】

【情境一】

师:看图, 同学们知道这几个班分别得了多少面红旗?

生:不知道.

师:那你能从这个表中获得什么数学信息?

生1:我知道二班比一班多3面, 四班比三班多5面.

生2:…… (学生们都用了 ** 比 ** 多的句式来描述)

师:嗯, 还可以怎样表示一班和二班的关系?

生3:一班比二班少3面.

生4:……

师:同是一班和二班的红旗面数, 为什么一会儿我们可以用“** 比 ** 多”, 一会儿我们可以用“** 比 ** 少”来表示?

生:二班多、一班少, 二班就比一班多, 反过来, 一班就比二班少.

师:哦, 原来两者相比较的时候, 要分清谁多、谁少.

师:请同桌的同学, 一个用“比”来说一句话, 另一个人来作出判断.

【实践反思】课伊始 , 充分利用课本上的主题图 , 忽略了各组的具体数据, 引导学生直接只关注各班红旗面数之间的关系, 并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 直观上整体感知比较关系的两个不同角度, 认识其本质就是要关注两个量中谁多、谁少.这样, 不仅仅只局限于学习“* 比 * 多几”的问题, 而是通过整体的认知激发学生从一开始就要思考, 抓住问题的关键:两事物相比, 要找准比的标准, 即分辨清楚谁多谁少.

【情境二】

师:我这有些小旗, 你能把题目的已知信息表示出来吗?

生1: (生在黑板上摆图如下)

师:请问这3面为什么不与12面对齐, 而摆在12面的外面?

生 :不能放在 这 , 因为这 (指着二班 空着的部 分 ) 有12面, 是与一班同样多的.

师:谁还能说说为什么不能放在这?

生:因为这下面的是与一班一样多的, 比一班多的3面, 应放在与一班同样多的后面, 才是多3面. 放下面, 就只能表示二班有3面了.

师:也就是说, 二班的面数包括哪几部分?

生:……

师: (师出示长方形纸条) 哦, 二班的这部分与一班的面数是对应的, 一班有多少面, 二班就有多少面, 请同学再来说说:二班的面数包括了哪几部分? 师标上问号.

生:……

师:那要求二班的面数, 你会算吗?

生:12 + 3 = 15 (面) .

师:请问:算式中12表示什么? 3呢? 15呢? 请同学们用手势表示, 边指边说. 请同桌的同学先说一说. (师巡视)

生: (生边动作边说) 12表示与一班同样多的12面, 3表示比一班多的3面, 15就是二班的面数.

师: 刚才听到有个别同学说12指的是一班的面数, 可以吗? 请同学们看图讨论一下, 求二班的面数时, 究竟12指的是什么? 等会请你指着图来说说.

生:上面的12是指一班的面数, 而求二班的面数, 就应该指与一班面数同样多的与比一班多的3面. 所以12不能是指一班的面数.

师: (贴上“与一班同样多的12面”) ……

【实践反思】

老师在这环节中, 先后运用了3次几何直观, 递进促进学生参与问题解决的过程. 第一次是借助几何直观整理数学的信息, 弄清楚“知道了什么”;第二次是通过老师的质疑, 看图理解辨析问题解决的关键:明确二班的面数包含与一班同样多的面数, 此两者是相对应的;第三次是借助几何直观, 确定解决问题数量关系, 知道“怎样解答”. 老师引导学生运用图理解信息、处理信息, 读懂图明确解决问题的关键、准确把握数量关系, 拓深学生充分自主参与算理的整理、理解、和知识的自主建构过程, 有效地促进学生数学思考能力的提升.

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 第4篇

【关键词】如何;教学;掌握;解答应用题

How to teach for more than a few (small) number of the application of title

Liu Hanxiang

【Abstract】Of “seeking more than a few (small) number of” teaching the application of title indicated that it did not give students “problem-solving formula” can be good teaching. The key is to help students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umber of questions in the grasp of the general problem-solving analysis.

【Key words】how; teaching; master; answer application questions

多年来,在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应用题时,许多老师认为,一定要给学生总结出解题公式。如:大数-小数=相差数,大数-相差数=小数,小数+相差数=大数。学生才好根据这几个公式正确解答这类应用题,否则,老师很难讲清楚,学生也很难正确选定计算方法。情况真是这样吗?我有不相的看法。我认为,给学生总结这样的解题公式是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这样做,只会加重学生记忆的负担,养成死记硬套,不愿动脑分析思考的坏习惯。

我用课程教材小学课本《数学》进行了教改实验,实验过程中,我们针对教学实际,选择了几个专题进行探索研究,其中一个就是:如何引导学生紧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方法,培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严格遵循教材的编排意图教学,始终注意引导学生通过直观和实际操作,认真分析每道应用题中已知数量与未知数量之间的关系,找出数量关系和加减法意义和联系,正确选定计算方法。这一年的上学期:在教学求和,求剩余及求另一个加数的应用题时,我们没有给学生任何解题公式(如部分数+部分數=总数,总数-部分数=另一部分数),而是引导学生先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然后根据加、减法的意义选择计算方法。一个学期的教学,使人初步尝到了甜头,期末考试,用全县教研室统一命题的试卷,我教的班级,应用题列式全对。

这个学期,学生转入一下的数学学习,应用题的难度与一上比,增加了许多,通用教材第四册“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移到了第二册来学,如何教这部分内容呢?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在认真钻研教材之后,我把教学过程分为二个层次进行。

第一层次:把过程分为摆、想、说、算这四个环节,逐步以学生已掌握的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为基本题进行复习,巩固比一个数多几和比一数少几的概念。

1摆 通过摆又一次形成比一个数多(少)几的表象。如:让学生用△和○摆两行,第一行摆11个△,第二行摆5个○ (如图)。第一行比第二行多几个?

△△△△△△△△△△

| | | | |

○○○○○

2想 引导学生摆的基础上沿着老师提出的问题:(1)谁与谁比?谁多谁少?(2)△可以分成哪两部分?指出△和○同样多的部分。(3)△比○多几?○比△少几?

3说 把刚才怎么想的用语言表达出来。语言是思维的外衣,说得出,领会就越深。

4算 通过计算,不但熟练计算技能,而且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第二层次,抓住求两数相差多少应用题与求比一个数多几应用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分析,正确得出解答方法。

第三层次为对比、思考、说理三个环节。

4.1对比,先出示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黄花有关5朵,红花有8朵,红花比黄花多几朵?”这是旧知,学生已掌握,再出示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黄花有5朵,红花比黄花多3朵,红花有几朵?”让学生认真读题以后,引导思考,两题中相同的地方在哪里?不同的地方在哪里?(对照题目与图示思考)。

4.2思考,在对比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

(1)黄花和红花哪个多?你能说出道理吗?

(2)红花是由哪部分组成的?

(3)根据什么求出红花的朵数?

4.3说理。把思考的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因为红花比黄花多3朵,所以红花多。红花的朵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和黄花一样多,是5朵,还有一部分比黄花多3朵。求红花的朵数就是把与黄花同样多的部分和多出的部分合并起来。就是5+3=8(朵。)”我要求每个同学都说出这个思维过程,通过说,就进一步明确题中的数量关系,为什么选择加法计算的道理也在其中了。

第三层次,进行一题多变的训练。当学生学会了分析数量关系后,为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进行一题多变的练习。如改变叙述的顺序,调换条件与问题等等。使学生不但会理解这类应用题,而且解得迅速,灵活性强。

通过对“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应用题教学,说明不给学生“解题公式”是完全可以教好的。关键在于帮助学生会分析题中数量关系,掌握解题的一般分析方法。期末考试还是用统一命题的试卷,这部分内容的应用题,学生完成得很好,连不作考试要求的“求比一个多(少)几的”反叙条件的附加题,大多数学生都解答正确。

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 第5篇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教学反思

济南市玉函小学朱婷婷

经过了大量的信息收集及几年以来学生遇到的学习问题,我对本节课进行了整合处理,提出的问题尽量切合学生的理解能力,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现对在教学时遇到的问题进行思考、反思、积累如下:

本节课由比较谁多谁少,游戏摸棋导入新课,比较新颖、有趣,一下子调动了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就组织学生进行抓一抓、比一比的游戏活动,因为教师要求学生思考:怎样摆才能使大家一眼就看出谁比谁多几个或少几个。很多学生就会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摆成一一对应的情况,并且知道没有对应到的那部分棋子就是多出来的,即从大数里面去掉小数就是谁比谁多的或少的,学生在操作活动中不仅获得了丰富的经验和表象,感悟出用减法算的道理,而且也发展了学生操作和思维能力。

围绕几个小朋友的作业评比的结果进行教学,接近学生的日常生活,通过得红花的多少,来学习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应用题,学生学起来较轻松,比较感兴趣;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先让学生初步感知,再操作体会,层次性强。再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概括、合作等能力。

例4本来是第二课时的,因为考虑到跟例3的联系,因此我把这两个例题整合在一起讲授,通过对比、合作学习,让学理解解此类题的方法就是大数减小数,也就是两数的相差数。

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 第6篇

教学内容:教材第23例4(1)及练习四第1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解答。

(2)通过经历对统计图的观察、分析、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和操作过程中,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在观察操作过程中,感受“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过程和方法。

教法与学法:

教法:谈话讨论结合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唱儿歌《左手与右手》。我们说一说左手与右手的指头个数怎样?

引出:同样多。

(2)投影出示题图。

①比○多几个?

②怎样列式。

二、新课教学

(1)出示例4(1)指名读题。

(2)分析、理解题意,并列式解答。

①这道题告诉我们的第一个条件是什么?

②第二个条件是什么?

③从这个条件你可以看出什么和什么比?

④以一班为标准,哪班多哪班少?

⑤那么二班的红旗数就可以分成哪两部分?

⑥跟一班同样多的有几面?比一班多的有几面?

⑦这道题的问题是什么?

⑧求二班的红旗有几面,只要把这两部分怎么样?算式怎样列?

三、巩固练习

(1)想想下面两句话,说出什么和什么比,什么多?把多的分成哪两部分?

①苹果比梨多3个。

②白兔比黑兔多2只。

(2)完成教材练习四第1题。

(3)听录音,口答。

①小猴子有41只,大猴子比小猴子多3只,大猴子有几只?

②梅花鹿身高1米,长颈鹿比梅花鹿身高3米,长颈鹿身高多少米?

③小熊猫重10千克,大熊猫比小熊猫重20千克,大熊猫重多少千克?

四、总结

这节课人匀学习了“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关键要抓住谁和谁比,谁多诳语少,把多的分成两部分,求多的就把这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板书设计

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

一班得了12面小红旗,二班比一班多得3面,二班得了多少面?

一班:12面

二班:比一班多的3面

12+3=15(面)

答:二班得了15面。

课后反思

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 第7篇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23、24页。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不仅可以使学生在实际应用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而且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用画图的策略分析问题,理解数量关系更加清晰,不断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和策略,培养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二)核心能力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能用画图的策略分析、理解数量关系,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提高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卫生评比栏,发现问题,并能准确找到解决问题需要的信息。2.通过独立尝试;借助全班讨论优化画图方法,在老师的引导下画图,说图意;思考解答问题;会检查解答是否正确。

3.通过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学习重点

探索“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方法,经历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过程。

(五)学习难点

理解归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方法。

(六)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名师教学课件、《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课时作业、《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课后作业、小红旗、条形卡等。

二、学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预习任务

预习教材第22、23页。

(二)课堂设计 1.学具摆摆乐

(1)第一行摆5个□,要想让第二行的△和第一行的同样多,第二行怎么摆?

(2)第一行摆5个□,要想让第二行的△比第一行的□少2个,第二行怎么摆?

(3)第一行摆5个□,要想让第二行的△比第一行的□多2个,第二行怎么摆?

【设计意图:在游戏中导入新课一方面为本节课的学习做铺垫,另一方激发学生的兴趣。】

2.自主探究

课件出示:一周卫生评比。思考1:你都知道了什么?

活动1:梳理信息和问题,拿出作业纸,独自把题目中的关键数据圈起来,把问题划出来。

思考2:有没有什么好办法,既可以显示出信息和问题,又能表示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呢?

学生:摆一摆、画图 师:画图真是个好方法。

思考3:第一个信息“一班得了12面小红旗”该怎样画?“二班比一班多得3面”是什么意思呢?该怎样表示呢?

师:请在作业纸上试一试。师:画好了吗?有什么问题吗?

师:直接在一班的12面小旗后面画3面小红旗可以吗?为什么? 生:不可以,因为画在一班的后面会误认为是一班的小红旗。思考5:那怎么办呢?怎样表示才最合适呢? 活动2:小组讨论,解决第二个信息该如何表示。思考6:在第二行先画出和一班同样多的12面小红旗,然后再在它的后面画出多的3面。可以吗?

看,用直条可以看成一个小盒子,里面装了12面小红旗,表示二班和一班同样多的12面。这个直条表示?(标上“与一班同样多的12面”),二班比一班多的3面可以直接贴在这个直条的后面。

思考7:问题应该怎么表示呢?(标上问题)思考8:比较两次梳理的信息,你有什么想说的?

画图不仅表示出了信息和问题,还帮助我们理清楚了它们之间的关系,条理更清晰。

思考9:现在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

活动3:试着写在作业单上,说说你的想法。(板书)思考10:为什么要用加法呢?12、3、15各表示什么意思? 思考11:解答正确吗?

师:我们的解答正确吗?谁来检查?

回顾:(边点PPT边总结)我们通过画出题目的已知信息,先画出一班的12面小红旗,再表示出二班和一班同样多之后又多出来3面小红旗,并在图中标出要解决的问题,使数量关系清晰明了,成功解决了二班得了多少面小红旗。同学们可真了不起!三班得了多少面小红旗会解决吗?像刚才那样试一试吧。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经历用画图的方法整理信息和问题,积累用画图的方法帮助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方法。特别是结合直观图让学生理解为什么用加法来解决问题的道理,攻破重难点】

活动4:独立思考,尝试解决“三班得了多少面?” 思考12:解决“三班得了多少面?”需要哪些数学信息。

思考13:第一个信息,一班有12面,怎么表示?第二个信息,三班的小红旗比一班少4面,什么意思?怎么表示?问题怎么标?

先画出一班的12面小红旗,三班和一班同样多的情况下少了4面。所以再画出来和一班同样多的12面后,再从中去掉比一班少的4面。剩下的用一个直条盖起来,直条表示的数就是要解决的问题。

活动5:学生汇报,老师板书。思考14:为什么要用减法呢? 解答正确吗?怎么检查?

结合PPT回顾梳理解决问题的过程。

思考15:比较两个问题以及解决这两个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发现? 【设计意图:在经历解决第一个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策略和经验,这个问题的解决放手给学生,一方面让学生巩固解决问题的过程,另一方面加深对解决问题方法的理解,以便灵活运用,思考15的提出,在于让学生发现两类问题本质上的一致,数量关系的变化,沟通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

思考16:谁能给今天所学知识起一个合适的名字。(“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

3.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对解决问题的步骤有了深刻的认识,会用画图的方法帮助分析、理解数量关系,积累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和经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希望同学们能够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生活,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更多的实际问题。

(三)课时作业 1.鸡蛋和鸭蛋。

【答案】 【解析】考查目标1、2、3。巩固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画图的策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优惠啦。

【答案】

(3)略。

【解析】考查目标3。从商店促销活动情境中提出的两个“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提高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答案】26+7=33(个)答:梨有33个。

【解析】考查目标1、3。对线段图有个粗浅的认识,能从抽象的线段图中找出信息和问题,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

(四)课后作业 1.看图写算式。

【答案】(1)16+6=22(只)

(2)18-5=13(头)

【解析】考查目标1、2、3。学生能看懂图,发现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从而解决问题。

2.解决问题。

绿城广场有白鸽子15只,灰鸽子比白鸽子多3只。(1)提出一个问题:

(2)怎么解答你提出的问题?把知道的信息先画出来吧!白鸽子: 灰鸽子: 列式:

(3)解答正确吗? 【答案】略。

【解析】考查目标1、2、3。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用线段图解决问题的策略,从学会学习想会学习转变。

3.解决问题。

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 第8篇

一、教学片断一

1. 课件出示(72页例3)。

师:图中告诉我们哪些数学信息?

生:小雪得了12朵红花, 小磊得了8朵红花, 小华得了9朵红花。

师:请选择两个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生1:小雪比小磊多得几朵红花?

生2:小磊比小雪少得几朵红花?

生3:小华比小磊多几朵红花?

生4:三人一共得了几朵红花?……

师:选择问题,请学生试着解答。

2. 反馈信息。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这是我在执教这一课内容时对教材的处理。在我看来教材中的主题图就是我们上课的依据,而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使学生初步学会列式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并初步培养分析推理能力”。我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读懂图中的信息,再根据信息来提出数学问题,选择与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与内容相关的问题并进行解答,也就体会了教材设计的意图了。

二、教学片段二

1. 师创设情境:摸摸左口袋,摸摸右口袋,摸出两串糖,4颗红糖,7颗蓝糖。(物)

师:聪明的孩子不但看到了糖,而且看到了数学信息。

生:4颗红糖,7颗蓝糖。

师:用红蓝珠子代替糖,黑板上出示:

蓝●●●●●●●

红●●●●

2. 出示文字信息:红珠子有7颗,蓝珠子有4颗。(文)

师:谁能提一个数学问题?

生:一共有几颗?

师:这是已有信息,还可以怎么提?

生1:蓝珠子比红珠子多几颗?

生2:红珠子比蓝珠子少几颗?

师引导,用上“也就是”,读一读。

生:“蓝珠子比红珠子多几颗?也就是红珠子比蓝珠子少几颗?”

3. 学生解决问题,反馈:7-4=3(颗)(式)。

师:生活中要善于提问,才能解决问题,为什么要这样列式?引导学生借助线段图来列列算式。学生试着画线段图:

(1)生1、生2上台画线段图。

(2)师点评,逐步纠正并完善线段图。

师追问:问号怎么表示?把哪部分分成两份?两部份怎么分?

4. 师:这个线段图用道理来说就是大数-小数=相差数(理)。

这是我在领雁班学习时,东海实验学校张老师执教这部分内容的片断。张老师在解决问题一课中,不是一步到位,而是分层落实的。张老师首先创设动态情境,摸摸左口袋摸摸右口袋,摸出4颗红糖、7颗蓝糖引出,让学生结合实物说出文字信息:红糖有4颗,蓝糖有7颗。张老师并用红蓝珠子代替,展贴于黑板,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培养学生从生活问题中提炼数学信息, 并怎样表示数学信息。而后张老师引导学生提问:“蓝珠子比红珠子多几颗?红珠子比蓝珠子少几颗?”张老师让学生思辨这两个问题有什么联系。学生通过思辨后得出,求多几颗和少几颗方法相同,师顺势引导,可用“也就是”说一说。“蓝珠子比红珠子多几颗?这样也就是红珠子比蓝珠子少几颗?”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找到了问题的共性。张老师的引领到此并没有戛然而止,而是话锋一转,引导学生尝试画线段图,而后逐步纠正。用两条线段,一条长一条短,问号表示在哪?怎么表示?并引入数量关系:大数-小数=相差数,带给学生一条清晰的线索:物—文—式—图—理。问题的解决经历了由实物情景—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建构数学模型—解决与应用的过程,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具体到抽象,又上升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引领。这样挖掘得深透,非常扎实地为今后解决问题打下了基础。

我的教学虽然也能使学生积累一定的解决问题的经验,掌握解决问题的一些技巧和方法,但这些技巧和方法更多的仅是就事论事,针对具体解决问题而言的,还是零散的。而张老师对教材的处理就不一样了,她从宏观上把握教材意图,对解决问题的意义不仅仅停留在能够解决某一类问题、获得某一类问题的结论和答案上,而是系统地分析教材内容,把相应的教学内容放到知识的结构链中去理解,把握每一个知识点在知识链中所处的位置。基于解题的经历和形成的相应经验、技巧、方法,进行反思和提炼,从而把握一定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程)》在解决问题方面更是明确提出了一个课程目标:“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教材呈现的问题情境的形式只是静态的,如果在教学中仅是简单地挂出挂图、贴出文字,不能很好唤起学生去收集、整理相关信息的欲望和需求。因而面对静态的教材,在创设情境时,教师应化静为动,借助一定的教学手段,动态地呈现问题情境。

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 第9篇

教学设计

山东省肥城市白云山学校 张新露

【教学目标】

1、经历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多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过程,领悟基本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2、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的算法。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重点】

经历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多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两位数不退位的算法。【教学难点】

领悟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多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方法。【教学准备】课件、需板书的问题的纸条、两种颜色圆形磁铁。【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在比较大小时学生已经整体感知过△和○的数量关系,并学会了比较△和○数量的大小关系。△ △ △ △ △ △ △ △ △ △ ○ ○ ○ ○ ○ ○ 指出△和○同样多的部分。指出△比○多的部分。△比○多多()个。○比△少多()个

借助此内容,回顾比较大小的方法,即10>6,然后引导学生逆向思维,引出6<10,进而观察同样多的部分,△比○多的部分,○比△少的部分。最后导出课题“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

【设计意图: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高这一特点,我是这样导入新课既复习了旧知,又对以前的知识形成冲击,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使抽象的概念变得简明形象又易懂。】

二、探索新知。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承接绿色行动的话题,引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统计表,梳理统计表 中提供的信息,让学生根据这些信息提出问题。并借助情境图中问题的导向作用引导学生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并选择有价值的问题适当板书,考虑到板书问题字数较多浪费时间,所以提前准备好板书的内容进行适时粘贴,从而引入对新知识的探索。

“你说我讲”中有两个红点问题和一个绿点问题,本节课只重点处理前两个问题。第一个红点问题是解决“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绿点问题是探究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的口算方法。

第一个红点标示的问题是:“二班比一班多捡了多少个易拉罐?”重点理解“谁比谁多”、“多多少”的含义。教材通过摆学具帮助学生理解“比一个数多几”的数量关系,并在学生理解这个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沟通知识间的联系,让学生理解“一班比二班少捡多少个”也就是“二班比班多捡多少个”。

教学时,引导学生通过表格对一班二班所捡易拉罐个数进行比较,从而引出信息窗提出的问题:二班比一班多捡了多少个易拉罐?利用带磁铁的两种颜色圆形分别代表一班和二班,从而让学生很直观地看到二班比一班多五个,在一一对应中可以感悟到“求二班比一班多捡多少个易拉罐,就是求15比10多多少个”;借助图示让学生感受到“求15比10多多少,就要从15里面去掉10”,用减法计算。

将二班与一班摆放位置互换,进一步追问:你知道一班比二班少捡多少个易拉罐吗?让学生感知这和前面的红点问题是同一个问题,只是说法不同,这样借助学具只管操作,有助于学生理解其中的数量关系。

为了进一步理解多多少少多少,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例,如“男生比女生少几人,女生比男生多几人”。观察学生的椅子和桌子,在数量上同样多,然后拿掉一位同学的椅子,让学生尝试表述“桌子比椅子多一个,椅子比桌子少一个”等。

【设计意图: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又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合作探究

(1)穿插“比铅笔”的小游戏:同学两人合作,拿出自己所有的铅笔,比一比谁的多,谁的少,多几个,少几个,然后列出相应的算式展示给大家,通过这样一个轻松愉快的方式,既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多几和少几,又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列相应的算式,并会完整表述我比同桌多(少)几支铅笔。

绿点标示的问题是:“三班捡的易拉罐比矿泉水瓶少多少个”,有了前面的一系列实践操作和观察,学生很容易列出算式,所以此绿点问题着重在减法的算法。通过回顾加法的算法,小组合作进行讨论,探索减法的算法。类比加法得到减法的算法同样是“数一数、摆一摆、拨一拨”,摆一摆用画小棒的方法解决,然后计数器亲自操作,对比小棒和计数器的演示过程,从而总结出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的算理与算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实物操作”到“形象感知”,再从“形象感知”到“抽象概念”,学生把“谁比谁多谁比谁少”这一概念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加深了理解。】

四、随堂练习

通过“开货车”的小游戏,司机叔叔只有把货车上的算式全部答对才能将车

开走,你能帮助他吗?由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积极解答货车上的算式,从而帮助货车开走。

【设计意图:通过小游戏开列车的形式进行巩固练习,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将新知识得到灵活运用,加深理解,在乐中学,是学习数学的宗旨。】

五、课堂小结

本环节采用问答的方式,你学会了什么?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最后引申到绿色垃圾回收利用,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这一思想。

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 第10篇

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的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100的加减法(二)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系统掌握了100以内的加减法(一)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加减法知识的`发展,也是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学习的基础。教材主要是以二年级卫生评比为主题活动,通过观察主题图,让学生知道已知数量关系及所求问题并正确解决。让学生熟练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的解题方法:求比已知数多就加,求比已知数少就减。本节课是在同一背景下的两个并列的实际问题,将这两个问题放在一起对比解决,有利于学生沟通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对比中建立数感。“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是在学生学习过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上教学的。

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 第11篇

教学目标(一)使学生初步掌握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的思考方法.(二)通过分析数量间的相依关系,进一步建立和理解同样多的概念,正确地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三)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比较和推理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分析和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数量关系.难点:分清楚较大数是由和较小数同样多的部分与比较小数多的部分组成的.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1.口答.教师把5朵黄花贴在黑板上.师:这些黄花多,还是少?大部分学生会感到不知如何回答,请优秀的学生说一说.学生可能这样答:只有一种花,无法比较多少,再贴一种花,就知道黄花多,还是少了.表扬这位同学回答得好之后,教师在黄花的下面贴8朵红花.师:现在说一说黄花多,还是少.生:黄花少,红花多.师:再表述的准确一些,应该怎样说?生:红花比黄花多,黄花比红花少.师:比较多少时,应该说清楚谁比谁多,谁比谁少.2.操作.请同学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三角形和圆.按要求在课桌上摆.师:第一行摆4个○,第二行摆6个△.请用手势把三角形和圆同样多的部分表示出来.再把三角形比圆多的部分表示出来.△比○多________个.算式:________(二)学习新课1.教学例5,通过动手操作建立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概念.请一名学生在黑板上摆,其余学生在课桌上摆.教师行间巡视.师:第一行摆4个圆,第二行摆三角形,要比圆多两个怎样摆?生:先摆与圆同样多的4个三角形,使它们一一对应,再摆比圆多的2个三角形.师:第二行摆了几个三角形?生:第二行摆了6个三角形.师:三角形是由几部分组成的?哪两部分?生:三角形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和圆同样多的4个,另一部分是比圆多的2个.摆完后指名学生叙述摆的过程,教师完成板书:第一行摆○,○○○○第二行摆△,△△△△△△第二行摆6个△.2.教学例6.师:今天我们学习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板书课题)学习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谁比谁多和多几是什么意思.板书:例6有黄花5朵,红花比黄花多3朵,红花有多少朵?(1)审题.指名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教师画批,贴出下面的实物图.边讲边把条件和问号在图上补充完整)(2)分析.师:红花只是3朵吗?生:不是.师:纸条盖着的红花是几朵?生:纸条盖着的红花是5朵.(老师揭开盖着的纸条,露出与黄花同样多的5朵红花)师:红花比黄花多3朵是什么意思?红花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生:红花的朵数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与黄花同样多的5朵,另一部分是比黄花多的3朵.师:现在要求红花有多少朵?怎样求?生:把和黄花同样多的5朵红花与比黄花多的3朵红花合起来,就是红花的朵数.(3)解答.师:要求红花有多少朵用什么方法解答?生:用加法.师:怎样列式?(学生口述,教师板书)生:5+3=8(朵)口答:红花有8朵.师:算式中的5,3,8分别表示什么?生:5表示和黄花同样多的5朵红花,3表示比黄花多的3朵红花,8表示红花有8朵.(4)归纳.师:这个算式表示比5朵多3朵的数是8朵.请几名同学说一遍,每个同学自己小声说一遍.师:求比5多3的数是多少,用加法计算,就是把同样多的5,与比它多的3加起来.(5)巩固.师:求比7多5的数是多少?怎样计算?生:7+5=12师:求比20多18的数是多少?怎样计算?生:20+18=38(三)巩固反馈1.出示投影,在老师的指导下半独立完成.请同桌的同学互相说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再请一个同学完整地把图意叙述一遍.明确这道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师:哪种狗多?从哪句话知道的?生:花狗多.从花狗比黑狗多4只知道的.师:花狗的只数可以分成哪两部分?生:一部分是和黑狗同样多的7只,另一部分是比黑狗多的4只.师:怎样计算花狗的只数?全体学生做在书上.指名说7,4,11分别表示什么?2.独立练习.小民家有2只公鸡,母鸡比公鸡多11只.有多少只母鸡?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口答:有________只母鸡.师:这道题哪句话最重要?怎样想?(提示到此,让学生先说思考过程,再解答)3.提高练习.(1)看图编题:(2)小明做8朵花,小红比小明多做4朵,________?(先补充问题,再解答)(3)有小白兔6只,________,小黑免有多少只?(根据算式口头补充缺少的条件,再解答.)6+□=课堂教学设计说明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是在学生初步理解同样多、多几两个概念和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理解红花比黄花多3朵这句话的意思.首先,在复习准备阶段,通过设问这些黄花多,还是少?引起学生注意力,进而探究要比较多或少,必须知道谁与谁比.从而加深对同样多和多几的理解.其次,通过动手操作和直观图,着重说明较大数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和小数同样多,另一部分比小数多.要求较大的数,就要把这两部分合起来,所以用加法计算.这样做既突出了重点,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推理能力的形成.练习设计层次清楚,目的明确,有一定的坡度,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进一步理解.板书设计

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 第12篇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页例4及相关习题。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习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的问题。

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数学生活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在观察操作过程中感受“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的过程和方法。教学难点:

理解并归纳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的问题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唤起与生成

1.唱儿歌:《左手与右手》,唱完后教师边演示边说:“伸出你的右手,伸出你的左手,手指头你找好朋友了它们都找到好朋友了,我们就说右手手指头的个数与左手手指头的个数怎样?”

引出:同样多。2.填空:

五角星有10个。圆和五角星同样多,圆应是()个。有4个茶杯,茶杯盖和茶杯同样多,茶杯盖有()个。

二、探究与解决 1.出示例4(1)

师:本周我校进行了校园卫生大评比,看,全校卫生评比表已经贴出来了。评比表的下半部分被遮住了,你能根据表中的信息求出二(2)班得多少面红旗吗?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2、分析理解题意,并列式解答。

(1)这个题告诉我们的第一个条件是什么?(2)第二个条件是什么?

(3)从这个条件你可以看出什么和什么比?

让学生仔细观察、思考。分组讨论,然后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3、师:二班比一班多3面,求二班得了多少面,就是求比12多3的数是多少,用加法计算,列式为12+3。(板书)

4、出示例4(2),学生自由读题)三班的小红旗比一班少4面,三班得多少面?(1)直观形象,演示过程。

请3个小朋友到黑板前面,第一个出示一班的12面小红旗,第二个出示二班的小红旗。第三个出示三班的红旗比一班的少4面。

(2)小组合作,可以利用图中的信息,借助画图、摆一摆或小朋友的演示过程进行解决。

学生交流,说一说为什么。(求三班得了多少面?就是求比12少4的数是多少,用减法计算)

5、从评比表中你知道了什么?(哪个班得的多,哪个班得的少,……)小结:比较一下,今天学习的知识和以前学习的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指名回答。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所学知识。

【意图】在操作中掌握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寻找规律,发现方法。

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用()法计算; 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用()法计算。

三、训练与应用

1、完成“做一做”。

你从图中得到了什么信息?要求的鸡蛋和鹅蛋都和谁有关系? 学生自己解决。汇报解题思路

2、课本25页第1、3题,独立完成。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3、生活中你还遇到那些类似的问题,可以用数学知识解答? 开放题:

保护森林,改善生态环境,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我们朝阳小学每一年都会在植树节(4月22日)那天组织我们去植树,今年我们全校种了46棵,去年比今年少种17棵,你们算一算,去年学校种了多少棵树?

四、小结与提高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什么? 板书:

解决问题

上一篇:小学生关于妈妈的手的作文400字下一篇:三年级语文部编本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