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培训的研修计划

2024-05-22

校本培训的研修计划(精选9篇)

校本培训的研修计划 第1篇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深化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制度改革,根据《省教育厅关于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学分制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等文件精神,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认真贯彻执行,认真学习、全面理解《办法》的基本精神、主要内容和操作方法,提高正确执行《办法》的能力和水平。

教师应该从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进步,尽快提高实施课改的专业化水平。校本培训是推进课程改革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本学期我校将继续围绕“有效课堂学习”为中心、以校本教研(集体备课)为主要内容,调整教师校本培训内容,适应课堂变革的节奏,进而推进课改,提升教师学科素养。

二、校本培训主要内容及形式:

以师德教育为突破口,建立由学科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为主的条件性知识和以教育教学经验的升华为基础的实践性知识所构成的教师校本培训体系,着重是现代教师特殊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如人际关系与交流、沟通、表达能力,解决问题、教研实践、创新能力等。

1、职业道德与法规培训

目标:力行师德规范,培育敬业精神,弘扬伟大师魂,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德才兼备、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不断提升我校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培训形式:本次培训采用集中培训和分散学习相结合的形式,结合教育局的“群众路线”活动,分主题讲座,集中家访和自学方式。

2、教学理论与实践培训

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各类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培训,同时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各种形式的校内培训,为教师的学习搭建平台。

现代社会的发展是信息更新的发展,教育的发展也需要我们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并能把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丰富课堂教学手段,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3、新课改培训

组织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和外出教学考察、学习交流。我们将划拨一定数量的经费,安排部分教师外出访问考察,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学习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推动我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建设。

4、专家讲座

学校教研部分聘请校内外有较高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的专家、教师、学者来校讲学,以扩展教师们的视野,提高教师们的水平。

5、以老带新

继续推进师徒结对活动,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

6、积极参加上级有关部门组织的网上培训。

主题教研活动,对教学模式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研讨。

校本培训的研修计划 第2篇

4、建立一支师德高尚,素质良好、能适应现代化教育要求的反思型、科研型、学习型的教师队伍。

三、校本研修原则

1、全员参与的原则

要求每位在岗教师都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规定的研修活动,教师还应根据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不断反思、改进。

2、教研研讨和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从当前学校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及个人在教育教学中所面对的困惑出发,以实践——研讨——实践的方式进行1教育教学探究,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在我校的实施。

四、校本研修制度及措施

(一)研修人员

本学期继续在学校领导和教导处的指导下,以教研组为基础,以教师个人的教育教学实践作为教研的主要形式,通过教研活动,进一步完善校本研修。各组人员分配如下:

(二)研修制度

1、制定校本学习制度,学校安排每周三第七节进行课改理论的学习,除此之外,每位教师课下还要采用自学的方式,总之每周要保证3至4小时的学习,要留有学习笔记,对此学校要进行检查落实。

2、校领导既是各学科教研的倡导者,又是参与者指导者。校长每周听课至少2节,主管领导每周听课2节,教导主任每周听课至少4节,教师每周听课2节,听课记录要详细,并提出改进性意见。

3、每个教研组在本学期每周进行一次教研活动,留有听课记录和教研活动记录,以备存档。

(三)校本研修内容及措施

本学期,校本研修内容是继续加强师德建设,进行新课程实践,利用新技术,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学质量,推进教学发展。

1、学习法律法规,增强师德修养,做优秀教师。

学习内容: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教师法》、《“三平”精神》。

学习方式:采用集体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时间定于单周周五第六节。每位教师要留有学习笔记,写出学习心得。学习之后由学校规定时间进行交流和讨论。

2、学习新课程,加强理论修养。

组织教师在双周周五第六节学习《课程与教学论》和《新课程与教学评价》,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做好教育评价。每位2教师都要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有关内容,广泛阅读,与时俱进。在学习教育理论的同时,写好读书笔记,教育教学案例,教学随笔与反思,期末统一收录存档。

3、学习新技术,改进教学手段。

我校要求教师并鼓励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和远程教育资源备课、授课,开展以多媒体教学为主的教研活动。本学期仍然要求年龄低于50岁的教师,每周至少利用多媒体上1节课,到学期末每人交八个优秀教学设计并配有相应课件,从而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培养青年教师的教研能力。

4、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是进行教育教学实践的场所。在课堂教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进行理论实践,检验教育理念,完善教育教学方法。课堂,为我们教师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提供了平台。

本学期,在教研活动中,要求各个教研组确立活动主题,按计划行事,教研活动的开展要切实有效,不要流于形式。教研组的备课、听课、议课等活动的组织,要立足于向课堂要效率,在有限的时间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的展示教育的魅力。

在这一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市级、县级骨干教师的能力,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出成果见实效,形成文字资料,期末存档。

教师研修计划篇三

随着时代的发展,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肩负着人类文明的教育,也在飞速地发展。作为教师,更应该跟上时代的脚步。“校本研修”作为一种新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促进学校自主发展的重要方式和有效策略,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开放的制度框架,营造了一个学习型的文化氛围,为教师构建了一个专业发展的自我反思平台。为了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更好地为教学和管理工作服务,根据上级部门的有关要求和学校的工作实际,自身的发展要求,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本学期我将认真践行校本教研工作,融入学校教育创新,借助同伴互助提升教育理念,感悟教育真谛。为此,我定下个人的校本研修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新时期里,新课改新理念要求下,以学校要求为指导思想,以全面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为根本,以提高师德水平、发展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训练科学研究能力为基本目标,以教师为主体,以“上好课”为主线,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学习,在学习中升华,共同前进,共同发展。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己,变化自己,学习先进知识和先进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当代教师的要求。

二、个人研修目标:

1、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提高自身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水平。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课程改革实验研究为重点,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目的,以改革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把立足点放在解决教学改革和实验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放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切入点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

3、通过培训学习,帮助自己树立科研思想:我们为自己而研究,我们研究的是自己,研究自己是为了更好地发展自己。以科研为先导,以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落实新课程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急待解决的困惑为重点,鼓励课后反思,加强学习与交流,营造浓厚的教科研氛围,切实转变教育观念。

4、帮助自己树立更强的课堂质量意识,向课堂要成绩,要效果。

三、学习形式:

(1)自主学习:自学,记读书笔记,学校每学期推荐的书目,认真读书学习、交流研讨。使读书成为我的自觉行动,对读书产生浓厚的兴趣。

(2)小组研讨:本学期我会积极参加我组我校定期举行的研讨交流会,在研讨中让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得到相对的提高。

(3)教学观摩:积极参加我校定期的听课、评课,进行教学研究,以解决自己教学中的疑难问题,让我的教学更具特色。

(4)专题培训:积极参加学校以及上级组织的各种教研培训,将培训学习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并及时反思、总结。

四﹑学习内容:

1、个人读书:至少精读一本教育教学专著,书籍自己选定。必须提交一篇个人阅读的读后感,并在个人播客中发表。

2、听评课:听评课的对象以本校教师为主,本学年至少听30节课。每次听课后要认真填写听课记录本。

3、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个人研究教材教法的成果,包含个人在岗研修期间所上公开课的教案。写好教育叙事一篇,教学案例一篇。

4、小组集中研修:认真做好集体备课工作。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并结合本组的具体实际开展教学研究。学习教材、理解教材、探索教法。对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做到及时研究解决。不断积累课改工作经验。以典型课例和专题课教学教研为媒介进行“研”“训”,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进一步提高师德。学习《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反思意识,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主动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5、培训:积极参加各种教育教学培训,做好相应笔记,及时写好总结,完成教育教学论文一篇。

五、具体措施:

1、注重日常教学常规的扎实与提升。认真完成学习任务,做好每一次听课后记录。学会思考教育问题,积极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师的行为等,从反思中提升教学研究水平。每节公开课后,把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和有价值的东西赶快记下来,享受成功,弥补不足。在总结经验中完善自我。

2、坚持写好教育教学随笔。认真的读一本有关教育的书籍,并及时反思。

3、认真参加参与各校教研活动与“小组学习研讨”活动,将培训学习所得,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尝试,使自己的教学水平逐步提高,寻找出一条适合本地,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争取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4、树立现代学生观,学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相信学生的巨大潜能,并努力去探索发掘;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扬学生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努力做到因材施教。

5、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充分利用网络优势,积极参与在线研讨。

六、上学期任务具体安排:

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探索 第3篇

近几年来,湖南省桃江县依托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发展网设置的专门平台———桃江县网络校本研修平台,积极推进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着力提高中小学教师基于网络的校本研修能力,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能让两种培训优劣互补

网络研修在“2009年全省万名班主任培训”开始进入教师培训,继而马上成为教师培训的一种重要方式,表现出强大的优势:容量巨大,可同时培训众多学员;资源丰富,各种视频、文本都可供教师学习;学习自由,解决了较为突出的工学矛盾;针对性强,参培教师可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标准统一,系统自动统计学习情况。但随着人们对网络研修的熟悉,出现了明显的问题:挂机严重,学习时间得不到保证;复制作业,教师缺乏思考;发灌水帖,交流讨论流于形式。

校本研修的优势有:目的明确,为了解决学校、教师遇到的具体问题;组织灵活,可以根据学校的需要自主选择时间、地点;范围固定,研修活动发生在校内。但其局限性也越来越明显,表现为:缺乏先进理念指导;缺乏专家引领;缺乏优质资源;缺乏量化标准;形式单一,许多学校仅仅是学几篇文章,上几堂公开课。

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是在现有校本研修策略的基础上探索网络环境下校本研修的策略,形成网络环境下教师校本研修的基本模式,从而打破研修活动的时间、空间及对象的局限,实现校本研修的开放性、探究性、动态性、资源性,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的优势。在培训过程中,网络平台成为了开展学习和研修活动的纽带,通过网络平台,可以把面对面的研修与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的网络研修相结合,把集中研修和分散式研修巧妙地融合起来,把研修的地点由现实的、固定的变为虚拟的、灵活的,把固定的研修对象延伸为非固定的、跨学科的、跨区域的研修对象,构建县域校本研修大格局,更加体现教师研修的综合性、开放性,让更多教师受益。

二、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的策略

几年来,我们积极探索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在组织管理、内容选择、整合方法、活动开展、评价措施等方面的策略有:

1. 创新机制,双线管理

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的实践证明,必须实行双线管理,即行政线(县教育局—县教师发展中心(进修学校)—乡镇中心学校—中小学校)的组织管理和业务线(班级管理员、辅导老师、技术员、教研组长)的技术指导。

当桃江县教育局、教师进修学校、乡镇中心学校、中小学校高度重视并付诸行动,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才能成为现实。各自的职责是:县教育局负责全县培训的组织管理工作,成立领导机构,安排专项经费,将培训者和学员学习情况纳入教师考核,登记培训学分。县教师发展中心(教师进修学校)负责制定实施方案,做好培训团队的遴选工作,负责校级培训者的集中培训,会同平台做好参训教师的过程监管和评价考核。乡镇中心学校负责上传下达,汇总本乡镇参训教师信息,督促教师按时学习,参加活动。中小学校是培训的具体组织者,校长是第一责任人,要制定研修规划,建立组织管理制度,在学校公用经费中安排资金改善网络学习条件,组织活动,建立健全考核评价制度。教研组长是活动的直接策划、落实者,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业务线的落实比较复杂,既依靠乡镇中心学校和中小学校的教师队伍管理机制,又依靠业务“领导”的权威发挥。业务“领导”来源于两个层面,一是中心学校和中小学校的业务管理人员(乡镇中心学校业务副校长、学校教导主任、教研组长)———侧重“网下”,协助“网上”;二是培训者(县教师进修学校的专职教师、教研员等)和县域内专家教师(特级教师、市县级及以上名师骨干教师等)———侧重“网上”,参与“网下”。县教师进修学校在其间起着纽带的作用,为行政线提供决策参考和业务咨询,为业务线提供业务指导和资源服务。

2. 问题导向,优化内容

以教师的培训需求为导向,是有效培训的前提。“问题”是教育教学中客观存在并急需加以解决的矛盾、疑难。首先要有“题”,即教师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困惑和疑难,然后才有“问”:追究(研究讨论)或请人解答。开展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的目的是着力经验转化和行为改善的提高、提升、提拔,聚焦点就是出“题”和答“问”,在解决问题中提高问题判断力(案例知识),提升实践力(策略知识),提拔研究力(实践智慧)。

我们发现,许多教师学习研究就是找不到问题,或发现不了问题,或纠结于细节,或大而无当,因此学习缺乏内驱力。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的问题应当是基于学校发展的共性问题,必须考虑学校历史、现状、发展,集全体老师智慧,形成共识性的问题。问题确定以后,要所有的老师都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共同解决,促进学校发展,促进教师个人专业成长。

“题”出来后,第一,需要有一个诊断、规划和建设的过程。诊断的目的在于“求真”,这需要通过专业对话(如课堂观察和深度交流)做出准确的判断,确定“抓住牛鼻子”的问题,形成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的主题(话题);第二,需要对主题(话题)进行规划,设计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计划,明确每个阶段的重点,细化每个阶段的内容;第三,有目的地建设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资源,包括请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提供课程资源,网上、网下活动主持人的确定、主题(话题)的创设、情景材料的收集、操作流程和要求的设计等。这些工作,需要虚拟学习社区、学科研修组织和学校的专业“领导”协同完成,并提前提交给远程网络平台的课程专家团队进行论证和完善,将校本研修计划在线发布,必要时开设相关的培训课程实施专业引领,或提供相关的校本研修资源,优化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的内容。

3. 网校整合,扩大校本

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的方法:1学习内容上整合。针对教师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到网络平台学习相关文本、视频资料。和其他培训相比,学习内容更丰富,学习时间更自由,既缓解了工学矛盾,又节省了经费。平台既能自动记录学习时长,又可以在平台上撰写“学习日志”,记载学习心得。2交流形式上整合。除了学校集中开展校本研修活动进行交流外,还可以利用业余时间通过网络就研究的专题进行深度交流。通过班级答疑、班级沙龙广泛开展交流,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课间可以留言跟帖,睡觉前也可以留言跟帖;在学校可以留言跟帖,在家里也可以留言跟帖;甚至节假日也可以留言跟帖。比单一的在学校集中开展校本研修更加方便。教师由现实走向网络,由集中研修改为分散研修,由办公室研修转为家中研修;同时帮助教师认识合作的益处,树立“双赢”思维,构建协同发展的学校管理机制,拓展互动空间。3研修成果共享。由教研机构、培训机构为每个班级建立网络“课程资源包”,并根据需要随时补充课程资源,作为班级成员学习内容和校本研修资源;将区域本土优质资源上传于网络,作为网络校本研修特色课程;将学员在学习和研修过程中生成的优秀资源作为成果上传网络,供全体学员共享。这样,在网络平台上,构建了立体化的网络资源体系,大面积地丰富了中小学教师开展校本研修的资源。

4. 活动载体,提高实效

网络研修资源丰富,可以缓解工学矛盾,交流方便,扩大了校本,但也有许多弊端,要通过校本研修予以补充、落实。学校(片区)可以组织以下几种研修活动:1学习交流会。网络研修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学习相同的内容后,选择固定的时间交流,谈学习体会、谈学习内容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谈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网络研修小组长整理以后上传到网络研修平台,既丰富了网络研修的内容,又可以把问题提交课程专家,获得专业支持。2课例移植。校本研修中往往以学科课例为载体,学校(片区)组织本学科老师亲历课堂教学改进的全过程:观摩典型课例(集中或分散)—聆听专家报告及课例分析—选择相同或相关课例—学员独立备课—查阅相关文献—集体备课—上课观课—评议反思连环改进—归纳小结。如此移植,避免了农村校本课例研修的形式化和低效性。3说课评课。同学科教师观摩了课堂教学以后,先由执教的老师说课:说教学目标、说教学内容、说教学方法、说教学反思,不仅让听课的老师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然后由听课的老师提意见,不仅要说优点,更要提改进建议,上课、评课的老师相互学习、相互促进。4课题研究。以网络研修学员为主建立研究共同体,以“解决现实问题”为核心,选择网络中与本校实际紧密相关的典型问题为研究课题,实践、研究,再实践,再研究,有困惑的时候向网络培训课程专家求助,提高农村教师的研究能力。5送教下乡。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依托本地培训团队,整合区域外专家资源,定期开展送教下乡活动,以送教下乡带动校本研修。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做好需求调研,确定培训主题,研制实施方案,送培以后,将送培过程的视频、文字资源上传到网络平台,供更多的老师学习,同时利用网络平台交流讨论。课程专家、网络培训辅导老师、县域内同学科的教师广泛参与,网上网下大联动,构成县域内大校本研修环境。

学校(片区)组织的活动必须关注焦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校本研修的减负增效,具有主题性、活动性、综合性三个特点。主题性指的是校本研修要紧扣教育教学的主题。如桃花江小学2014年语文组选择“口语交际教学策略”作为研修主题,数学组选择“创建高效课堂”作为研修主题,同组教师围绕主题开展学习、交流、研讨。活动性指的是校本研修由一系列实践活动组成,而不是在网上、网下学习理论。如集体备课的实践活动主要包括问题诊断、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修正教案、课堂跟踪和反思提升等,而每一项活动都是教师的常规工作和教学研究具体内容。综合性指的是校本研修要做到做(实践与行动)、学(学习与交流)、思(反思与体验)、写(提炼与提升)、研(钻研与探究)多种方式的结合。如通过备课组撰写“集体备课活动案例”的方式落实集体备课的实践活动,促进教师听中学、做中学、研中学,把听懂的做出来,把做好的说出来,把研定的提出来,提高培训实效。

5. 全面评价,促进发展

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包括网上、网下,两个环节相互联系,却又环境迥异。“网上”学习发生在基于县域的、学习社区的、学科研修组织的虚拟环境下,“机管”的特性需要相应评价制度的对应。“网下”研修多发生在本校、片区的真实环境下,评价以校为主。

网络研修环节平台会自动生成学习数据,评价可以设计客观的标准,评价指标体系一般如下表。

校本研修环节主要依靠学校进行评价,主要评价指标包括:1基于参与、完成任务情况评价参加培训的态度;2基于研修成果的好坏评价参加培训质量;3基于本身专业发展的情况评价参加培训的效果;4基于教育教学效果评价参加培训效益。

校本培训的研修计划 第4篇

一、语文教师分层培训设计的原则

农村初中语文教师以专业引领与自主需求相结合、学科特点和培训主题相结合、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并重、理论学习与案例研讨相结合的原则组织实施。

二、语文教师分层培训构想

(一)分层确定培训对象

根据教师自主需求,对培训对象分层和组班,将处于相似专业发展阶段的教师组织在一起编班进行培训。

(二)分层明晰培训要求

教坛新秀:具备较强的教学设计能力,基本稳定的课堂教学组织和管理能力。具有初步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5—10年教师)

教学能手:熟练把握三年六册课本的体系,形成单元教学设计能力,初步形成课堂教学特色,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10年以上教师)

骨干教师:精通语文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体系,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艺术性,能够承担示范课或专题讲座,具有较强的学科领导力和个人教学风格。(15年以上教师)

(三)分层设计培训主题和培训目标

根据合格教师、教坛新秀、骨干教师、地方名师的层次,设计的培训主题和培训目标如下:

合格教师的培训主题:提升新课程教学设计能力。

培训目标:理解课程标准,并能用于指导课文的教学设计;能够利用教学用书读懂教材;能够参考优秀教案,结合学生实际设计、实施教学,并评价、反思自己的教学;能够有意识地运用教心学原理指导学生思维的培养。

教坛新秀的培训主题:提升新课程教学设计能力。

培训目标:能够独立读懂每一篇课文,借助课程标准的要求,设计出具有创新思想的教学设计,且能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修改。

教学能手的培训主题:提升新课程基于问题解决的校本教研能力。

培训目标:能够对课程标准有深度的解读;能够具有整体教学意识,具备单元教学设计能力;能够帮助学生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并能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熟练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每种教学方式运用自如,有效实施教学;能够根据教学过程分析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不断丰富教学策略。

骨干教师的培训主题:提升新课程学科领导力。

培训目标:能够利用语文教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改进自己的教学,并不断丰富,形成个人特色和风格;并能开展科研研究,个人教学具有示范性、引领性;且能够指导低一级的教师教学。

(四)分层设计培训内容

以合格教师为例,以“提升新课程能力”为培训主题,可分解为教学方案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反思四个环节,选用主读课文进行阅读教学研究。每一个教师选一篇课文,按四个环节逐一展示,培训小组评析。评析内容包括:课标理解、教材解读、教学设计、学情把握、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多媒体的运用等。

(五)分层应用培训的方式

合格教师:讲座式、案例、教学实践。

成熟教师:研讨式、参与式、案例式。

教学能手、骨干教师:远程式、参与式、参加学术会议、成立工作室。

三、语文教师分层培训策略

(一)引导教师自主努力,形成可持续发展动力

首先以价值实现唤醒自主发展意识。以名师为榜样,研究他们的成长经历,从他们的理想信念、勇气信心、毅力习惯方面选取借鉴之处,像他们一样去思考,像他们一样去行动,像他们一样能坚持,去实现一个平凡的教师的理想追求。其次以专业发展规划引领发展方向。一是精心制定转业发展规划,参照《教师专业标准》,结合所任学科从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个维度进行。二是实施行动计划。以年度为单位制定“个人发展行动改进计划”。三是积极参加教科研比赛活动。

(二)发挥“领雁工程”作用,形成发展合力

以省市骨干教师为雁头,与各层次教师组成帮扶小组,结成雁阵。重点在三个方面努力:帮助教师制定专业发展规划和年度个人行动改进计划。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根本目标,以教学模式的改进与优化为重点,围绕实际教学和学生学习需要,针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寻找解决策略。指导开展课题研究,促进教师教科研能力的发展。

(三)实施“主题研修”,形成学习共同体

以学科组为单位,各层次教师参与开展主题研修活动。主题来源于教学中的共性问题或者对教学理论的实践。主要路径是:发现问题,确立主题——深入思考,形成方案——专题学习,交流心得——教学尝试,切磋探讨——主题研讨,反思教学——总结经验,实现提升。并承担教研责任、相互支持、共享经验。

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分层培训构想与实践,重在引领教师注重过程性学习,深度思考学习的理论,融会贯通获得的知识,应用实践习得的方法,提炼总结实践的结果。如此,校本研修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农村学校提升校本研修质量的策略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15]GHB1475)阶段研究成果之一。

学校校本研修培训工作计划 第5篇

学校校本研修培训工作计划一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打造让人民满意的教师,培养让人民满意的学生”为宗旨。着眼于教师综合素质、专业水平的提高和建设更加合理的师资队伍结构,服务于课程改革的需要,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使教师成为具有可持续性发展和自主发展能力,具有终身学习和教育创新能力的专家型教师打下基础。

二、工作目标

1、通过校本培训,使教师群体形成共同的学习愿望,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树立自我发展目标。

2、以新课程改革为导向,以打造优质课堂为目标,深化培训工作,加强队伍建设,促进教师的自主成长,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加强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的联系,促进每位教师专业发展,能独立开展教学研究,提高自我反思,自主发展的能力。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教师师德培训,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

1、开展以爱生敬业为核心的师德教育活动。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意见》,构筑师德底线,建立健全师德的教育、评价、激励和约束机制,以制度规范教师的职业道德行为。鼓励教师坚持循序渐进、诲人不倦、教书育人、为人师表,采取恰当的教育方法对待学生的错误,因人而异,以理服人,以自身良好的品德修养给学生以熏陶和感染。本学期将开展班主任教师经验交流会,宣传师德标兵先进事迹,营造忠诚事业、爱岗敬业、实干兴业、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展示教师群体风采。

(二)积极开展课程改革培训,提高教师教学业务素质。

1、认真参加上级课程改革培训,组织教师观看新课程培训录像,学习《新课程标准解读》和以《有效教学》为主题的课程改革理论,做好学习笔记,写好学习心得,相互交流学习体会,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式,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2、严格教学常规,优化过程管理。切实加强对教学全过程的严格检查、监控,做到强化平时,淡化期末,重点放在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辅优转差,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上。试行规范化管理,使教师业务学习、备课、交流研讨规范化、制度化。搞好教学管理制度的创新,实现“五化”目标,即:“个人备课具体化、课堂教学艺术化、课外作业多元化、单元测试规范化、质量分析制度化”。继续坚持个人二次备课,特别注重教学后的反思;课堂教学要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三维式”作业分层布置,注重设计的灵活性与批改的鼓励性;单元测试质量分析规范有序,注重横向、纵向双比较。每位教师听、评课不少于15节,并且要做到“四个一”,即:参与一项小课题研究、提供一个实用的教学设计、上一节汇报课、撰写一篇有价值的研究论文。本学期将严格加强课堂常规检查:各位领导要加强管理意识,不管分管什么学科、负责哪个年级,都要做个有心人,利用一切机会,了解学校平常的课堂教学常规,并作好记录,及时反馈,期末将此纳入对教师的考核。

(三)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

1、鼓励青年教师阅读教育书籍。提高青年教师理论素养的重要途径是理论学习,理论学习的重点应该是学习教育经典。本学期每周三利用业务学习时间由各校领导带领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每学期每位教师的自学笔记不少于20篇,并有心得体会,同时本学期继续开展以“有效教师 有效教学”为重点的读书活动,在期末每人上交一篇读书体会,使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经验,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以此引领全校青年教师多读书,读好书,营造“书香校园”。

2、分层培训、各训所需。根据我乡代课教师偏多的师资现状,本学期我校将对代课教师在以前学科知识培训的基础上,加大力度主要进行新课程理念和教学技能的培训,解决他们在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困惑和不解的问题,以便尽快地提高代课教师的业务水平;同时加强骨干教师与代课教师的交流互动,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引领的作用,达到此增彼涨的效果;积极组织科任教师培训,促进学科间的均衡发展;同时利用自主学习和听评课等活动,注重提高村小领导对教学的指导能力和水平。期初将由校本培训领导小组成员共同研讨并制定《高家岭小学教师业务提高培训细则》,根据细则具体组织活动,以使培训工作更具有实效性,确保每一位教师得到最佳的发展。

3、狠抓课堂教学实施1、2、3工程。“1”是一个标准:就是看在课堂上给了学生多少自我学习的动力。人们常说教知识不如教方法,而我们则强调教方法不如给动力;“2”是两个测试:就是每个学期对教师进行教材知识和课程标准的测试;“3”就是三种课型的训练:第一种是重复深入课,同一节课要反复上,经过多次研讨,上透一节课,积累丰富的经验。第二重视主题过关课,就是重点解决一个问题,如重难点的突破、情境的创设、小组合作学习是否有效等。第三种是创新展示课,发挥教师自己的才智和优势,上出自己的风格。活动将根据《高家岭小学教师业务提高培训细则》具体实施,使每位教师人人做课、相互评课、共同探究活动,达到全员培训的目的,在校内集体研讨、同伴互助的基础上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从而形成校本教研系列活动。我校将于十月份进行以“深化课程改革 打造优质课堂”为主题的教研会;十一月份进行乡级优质课评比系列活动,在活动中提升全体教师的课堂教学驾驭能力,优化课堂教学,增强其实效性。

校本研修面对面培训计划 第6篇

一、培训目标

1、增强教师的使命感,道德责任感,提高教师师德水平。

2、提高教师学科的专业素养,了解并掌握在新校本研修理念下的学科教学方法,为逐步形成新课程理念下具有特色化、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奠定基础。

3、促使教师进一步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自觉走进校本研修中,带动校本研修的开展,实现学校教师共同成长的愿景。

二、培训对象:观鱼学校全体教师

三、培训时间

培训时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集中培训

2007年6月22日——2007年7月9日

第二阶段:自修、研究阶段

2007年7月11日——2007年8月27日

第三阶段:考核评估与成果交流

2007年8月28日

四、培训内容与要求

(一)第一阶段:《校本研修面对面》课程集中培训

1、培训形式

(1)专家讲座

请专家进行教材解读、专题辅导。

(2)观摩研讨

参加一级培训的教师对留校教师进行再次培训,侧重于对绵竹市下发考纲的解读和辅导。

(3)分组研修

根据学科分组,结合新课程教学法的学习,分组讨论、反思,增强学员对教学行为的反思能力,开展互评,交流学习心得。

3、阶段性考核

集中培训结束,要求参训教师对本次学习培训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反思,完成以下作业:

(1)结合课程教学的学习,写一篇学习反思。

(2)拟定暑期个人研修学习《校本研修面对面》计划。

(二)第二阶段:自修、实践与课题研究

理论学习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让参训教师在第一阶段集中学习的基础上,理论素养和教育、教学、科研实践能力得到持续性提高。

1、参训教师在暑期进行近两个月的自修,期间参训教师要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出发,结合当前本学科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选择确立下期的研究课题

2、教研员对参训教师自修、研修情况进行不定期指导、检查,对好的经验、做法及时推介;

3、第二阶段培训结束时,参训教师要完成学习心得,读书笔记。

(三)第三阶段:考核评估与成果交流

1、组织教师参加2007年8月28日德阳市组织的《校本研修面对面》统一考试。

2、检查教师的读书笔记,结合学员的考试成绩,评定培训学时,对优秀的学习心得、反思、、组织观摩、交流。

校本培训的研修计划 第7篇

个人研修计划

这次我参加了四川省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本阶段研修,我将以网络课程资源为载体,在研究课程建设、转变教学观念、深化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方式等板块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专业发展水平,根据工作实际,自身的发展要求,特制定研修个人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专家教授的指导下更新教育观念,拓宽教学视野,提高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促使自己专业化发展。以学校的教学教研工作为指导,立足课堂、革新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重点,扎实有序地开展数学教学研修工作,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提高个人素养,努力服务于教研教学工作而努力。

二、目标任务。

1、通过培训,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促进自己对新课标的理解。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通过培训,学习先进的研究方法,形成良好的研究意识

3、积极实践课改的新理念,新思路,围绕“边学边交,自主领悟”的教学模式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积极探索,参与课题研究,配合学校做好校本研修工作,能够自觉应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来指导教学。

三、研修内容。

1、认真听取专家教授的讲座,踏踏实实地学习理论知识。

2、利用网络研修平台,采取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相结合的方式,以网络主题研修为主,通过自主学习、线上线下校本研修的方式进行学习、交流与研讨。

3、在学校多参加听课、评课、研讨活动,多向老教师和教学能手学习,吸取精华,提高自身素养。

4、积极参与班级研讨活动,在活动中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在探讨中提高自己的知识素养。

5、每天听课后做到及时反思,记录感悟的点点滴滴,认真完成作业。

四、研修措施

1、努力学习课程知识,在学习过程中认真做好笔记,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2、学习专家们的先进理念,逐步内化为自己的东西,积极动脑思考问题,并积极讨论交流。

3、通过专家的引领,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方式,努力探求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

4、积极参与各种研讨活动,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博采众长,在交流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逐步向专业化教师的标准靠近。

5、钻研教学专著,努力学习与新课程相关的理论知识,并做好读书笔记,写下读后反思。

6、填写好研修日志,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总之,通过这次研修学习,我相信自己在自身素质、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教学方法上会有许许多多的收获,会为我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以期达到从“经验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转变的目标。

校本研修中渗透多元培训形式 第8篇

一、个别指导

我校通过为新进教师配备指导教师,使青年教师尽快缩短“适应期”,加快“成长期”。我校还指派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与新进教师结成师徒对子,明确责任、制订计划、落实方案,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带教教师对新进教师的指导是全方位的,不仅在业务上,而且在思想、生活上也给予周到、细致的关心与帮助。通过这种带教模式,新进教师不仅学到了教育教学的基本范式,还感受到了带教教师严谨治学的态度。

二、岗位实践

我校通过岗位实践使新进教师了解岗位要求,提高教学技能。我校通过多次教学研讨会来关注教师共同关心的问题,通过微格视频或个人案例研讨会等方式引导新进教师掌握教育教学及管理规律。2011年5月,在学校科研室的主持下,在培训班学习委员小组的安排下,我校举办了“聚焦课堂教学,积极参与实践”的一系列培训活动,鼓励新进教师展示自身形象。此活动中,职初教师共开设了22节教学展示课。我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教师、各学科的资深教师以及学校领导,都参与了这次公开课的观摩和点评。

三、多种培训方法相结合

校本培训的研修计划 第9篇

关键词:中学教师;信息技术;教师培训;校本研修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16-0074-03

一、教育信息化离不开校本研修

教育部先后出台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试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在全国范围开展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国培项目。一方面,这充分说明了国家对教育信息化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也充分说明了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乃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关键。

从实际情况看,这些年国家的投入,使各地区中小学硬件设施的装备基本达到均衡,然而各个学校的使用状况却难以达到均衡,甚至很不理想。究其原因,教师信息素养不高成为长期阻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瓶颈,主要表现在观念问题、技能问题、整合层次问题三个方面。

所以,要提高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首先必须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然而,由于国培等项目属于个别性、临时性、精英式、通识性的培训,不可能学校的教师人人都参加,也就不能期望藉此解决所有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更不用说实际使用中可能遇到的诸多问题。

因此,要根本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必须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长期的、常态的信息技术校本研修机制,在培训中使用、在使用中研究、在研究中提高。重庆市第七中学自1995年以来,立足常态化,坚持校本化,从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校本资源库建设到课程整合等方面入手,积极开展信息技术校本研修,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建立有效的研修管理机制

信息技术校本研修是一项本土的全员工程,因此既要有正确的理念,更要有科学的管理机制。

1.理念是灵魂

学校的管理者和培训者,要有敏锐的意识,要有前瞻性、发展性,要整体思考、规划信息技术在学校作用的发挥;要努力改变教师的意识,使其接受新的理念;理念要与时俱进。我校于2002年提出了信息技术在学校的七大功能:促教、管理、培训、服务、宣传、经济、辐射,后来又提出了“学习信息技术、提高信息素养、服务教育教学、加强课程整合,变革教学方式”的理念。

2.校本为基础

校本性、针对性是校本研修最显著的特征和最基本的要求。所以,校本研修要根据学校硬件设施、教师水平、工作需求等实际情况来制定培训的计划和内容,切忌盲目跟风。培训内容也要与时俱进,要有时代性。

培训者也要具有校本性,通常多是本校的信息技术教师,一是要熟悉学校的需求和教师的基本情况,二是要通过自身的示范去吸引、征服、引领大家,进而改变教师意识,使其愿意学。1998年,我校信息技术教研组通过自身的示范,成功地开始了对教师的培训:①帮学校教师制作赛课课件;② 开发了校本“计算机培训教程”;③承担教育部《全国学科“四结合”》课题研究,并有课例、课件、论文获奖。

3.管理是关键

(1)行政推进

信息技术校本研修,要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教师培训机构的规划为指导,由校长组织领导,由学校自主开展,紧密结合学校工作实践,以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职业修养为目的。

一是校长对信息技术校本研修要有正确的认识,要实实在在的重视和支持;二是要通过行政手段成立培训机构,明确培训责任,落实考核要求;三是学校教师全员参与、共同学习、整体提高。

(2)科学规划

作为培训的策划者,要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合理规划、总结反思。我们先后制定了《信息技术能为学校做些什么》《重庆七中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等规划方案。又根据规划分阶段制定了培训计划以及每次培训的活动方案,及时进行总结反思。事实上,很多学校都开展过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但由于缺乏校本性、系统性,收效并不理想。

(3)合理安排

内容上,既注重统一性,又注重针对性,更注重实用性。时间上,集中培训与自由练习相结合。方式上,由简入深,抓住典型,带动一片。

三、开展立体系统的研修培训机制

信息技术校本研修是一项系统的立体工程,如何让教师从学到用、从用到研、以研促用?为此,我们精心设计了技术培训、课堂应用、任务驱动、项目推进、课题研究等系列任务,灵活安排,循序渐进,从个人学习到团队互助,由简单到复杂,由肤浅到深刻,以达到转变观念、整体提高的目的。

1.技术培训

作为最基础的培训,技术学习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我们进行了以下探索:

(1)培训内容时代化。结合时代要求和学校工作实际,安排相应的培训内容。自1998年开始,先后开展了文字录入、基本技能、课件制作、校本资源库建设、课程整合研究、微课制作等方面内容的培训。

(2)培训安排灵活化。针对人员差异,分类分层培训;针对学科特点,个性化培训;针对时间不同步,灵活培训。

(3)培训教材校本化。开发校本研修教材,以内刊编印、发放,供教师学习使用。

2.教学应用

培训重在实践,要学以致用。我们通过使用、督查强行推进,通过表彰先进、成果转化激励推进。①督查课堂教学使用情况,与考核奖励挂钩,评选信息技术先进个人;②组织校内课件、课程整合展示课评比;③组织、指导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课件、课例参赛。

3.同伴互助

为了解决同一备课组的教师重复制作相同课件的负担,解决老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不会做课件、年轻教师会做课件但教学经验缺乏的矛盾,我们开展备课组内课件共享,课件制作老中青搭配协作,为教师提供制作、使用经验分享的机会。

4.项目驱动

为了解决教学资源匮乏,提高教学资源的校本性和针对性,同时通过资源建设锻炼教师队伍,促进整体提高。我们进行了:

(1)学科教学资源下载,让教师个人有资源“教”。鼓励大家奉行“拿来主义”,通过各种途径获取自己需要的教学资源,解决教师个人教学之需。

(2)校本资源库建设,让教师集体有好的资源“共享”。我们开展了校本资源库建设,开发了基于B/S模式的校本资源管理平台,制定了《重庆七中校本资源库建设管理方案》,学校教师全员参与、人人上传,聘请优秀教师组成专家组对资源进行审核把关,实行专项奖励。

(3)学科资源网建设,使学生人人有网络资源“学”。我们开展了校本学科资源网建设,由各学科组自主策划、自主建设,由学校信息中心提供技术指导,由学校提供经费支撑和专项奖励。我校13个学科组分别建立了各自的学科资源网,为学生网络自主学习和师生互动提供了平台。

5.课题研究

通过以上工作,基本解决了教师使用中的技术、资源困难。但是,如何深化课程整合的观念、提高学科整合的层次?我们选择了课题研究。我校先后承担教育部的重点科研项目 《全国学科“四结合”》、《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全国“十五”教育技术规划课题《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研究》等。

实践证明:①课题可以接受专家从理念上的引领;②课题可以提供与兄弟学校交流互学的机会;③课题任务可以驱使教师不断接受、尝试、探究新的方法;④课题可以为教师提供成果评奖的机会。

6.以点带面

我们通过指导年轻教师参加全国学科整合赛课,开展校内各学科组信息技术应用的集体研修。策略是:搭台唱戏、以点带面、全员参与、潜移默化、共同洗脑。实践证明,这一做法既从教学的角度打造了青年教师,又从学科整合的角度培训了所有教师,同时也打造了教研团队,达到了共同研修、整体提高的目的。

四、树立客观的研修成果机制

我们认为:校本研修是一项讲求实效的共同成长工程,成长即成果,成果即成长。

1.要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发展

我校教师信息素养得到了整体大幅提升,大多自觉学习、应用新技术、新理念,逐步改变着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主动变革课堂;学生的学习方式也从被动走向自主,学习能力和效度也有相应的提高。

2.要促进培训者、被培训者的成果提炼

作为培训者,我们先后开发了校本教材5部,出版专著3部,市级以上相关课题结题5项,公开发表论文20余篇;作为被培训者,我校教师在各类赛课中获市级以上奖34人次(其中全国一等奖8人次);学校先后被授予重庆市中小学计算机示范校、重庆市中小学信息技术示范校、重庆市数字校园示范校等。再整理编撰为正式出版物,如《中学计算机教程》(重庆大学出版社)、《最新多媒体课件制作教程》(重庆大学出版社)等。

当然,以上系列研修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就解决了所有问题,还是存在培训、使用的死角和盲区。只有持之以恒地建立科学有效的校本研修的常态机制,才能不断突破信息化应用的瓶颈,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真正地促进教与学方式的彻底转变。

参考文献:

[1]李芒,逯行.“集聚方效应”下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思路、模式和效果——以北京市海淀区基础教育信息化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4(10):7-15.

[2]刘慧,王岁花.以校为本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4(46):269-270.

[3]张志虎.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的思考[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19):131-132.

[4]斯庆和,钟小勇.信息技术能为学校做些什么?[J].人民教育,2002(6):50-52.

上一篇:安全生产信息化下一篇:我与环保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