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的造句范文

2024-07-10

移民的造句范文(精选8篇)

移民的造句 第1篇

移民拼音

【注音】: yi min

移民解释

【意思】:2迁移到外地或外国去落户的人。

移民的造句 第2篇

移民社区的移民们

今天和工作队员贺文一起到(麻家渡镇营盘河村)两河社区入户走访调查。两河社区是因潘口电站建设从原上庸镇两河村集中安置在营盘河村的移民社区,共有87户334人,分住在14幢楼房中。

我们首先来到社区管委会书记刘春全家。他家共8口人,祖孙四代同居,儿子、儿媳、女儿都到上海打工去了,家里只有老父亲和他们老两口,还有两个孙子在就近的麻家渡中学读书。谈到搬过来的感受,刘春全感慨不已:“过来三年多了,生活都已适应。87户移民基本上家家都有在外打工的,打工收入占村民总收入的80%以上。而且,这边比两河交通要方便,房子宽敞漂亮,环境绿化美化也好。”

离开刘春全家,我们来到马路对面的移民楼下,在场院里见到正在晒太阳的席刚臣老两口。席刚臣今年79岁,与儿子单另住,但都在一幢楼上,老伴8年前患脑溢血留下了左侧肢体活动受阻的后遗症,每天必须他随身照护。席刚臣告诉我们,现在党的政策好,特别是对老年人,从各个方面都考虑到了,有病有农村合作医疗,他和老伴儿每月各有25元的低保金,加上儿子们分担的一些养老金,生活还算有保障,原来移民时赔的4万多块钱由四儿子保管着。

随后,我们又走访了经济示范户章先兵和老党员喻成洋。他们的住房都很宽敞,平均面积195平方米。章先兵是在上海打工的工头,搞建筑,一年下来能挣10万元左右,妻子袁胜云在家开了个百货商店,顺带照顾小孩上学。喻成洋向我们反映了移民群众的一些心愿:一是划分的土地较远,且是黄土地,粘性大,雨天难行,盼望能早日将生产路硬化;二是楼房有时停水,没地方取水,希望能在每栋住宅楼后像当地居民一样打口水井;三是在菜地旁有条用于灌溉的水渠,村民多从渠边行走,但没铺盖板,小孩经常掉下去,很危险。我们实地看了一下,渠道长240米、宽0.6米、深0.7米,是村民到菜地的主要通道和浇灌水源,上面没有盖板,的确危险。我们表示一定向有关单位反映和汇报,我也暗下决心争取帮他们把水渠盖板问题解决好。菜地里,移民官知海老汉正在忙活,他说,这里的菜地跟老家一样好,他在下优质香瓜种,过几个月请我们一定到他家尝尝。

一天下来,我们共走访了11户移民家庭。感觉移民们已基本适应了新环境、新

移民的造句 第3篇

一、深刻理解扶贫和移民工作的本质

(一) 扶贫工作

1、扶贫工作的任务、对象和范围。扶贫工作根本任务就是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 尽快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 增加农民收入, 提高贫困地区群众自我积累和发展能力, 最终消除贫困, 确保全省人民共同实现全面小康的战略蓝图, 到2020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的目标。

扶贫工作的对象是尚未解决温饱问题的贫困人口, 以及全省扶贫开发重点村和重点县。江西省2014年贫困人口为328万人, “十二五”时期全省重点村3400个, 重点县21个。2011年, 中央又划定江西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县和罗霄山特困片区县共38个。

2、扶贫措施。江西省扶贫工作自上世纪80年代开展以来, 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扶贫开发。一是整村推进。以每个重点村为单位, 每个村投入不少于50万元, 重点扶持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和公共设施建设。二是产业化扶贫。主要通过财政扶贫专项资金支持扶贫产业建设。三是劳动力转移培训。主要通过“雨露计划”培训, 培训贫困青壮年劳动力, 达到帮助贫困农户增收脱贫的基本目标。四是移民扶贫搬迁。对居住在缺乏基本生存条件的深山区、库区和地质灾害频发区群众, 搬迁到社会经济等各方面较好的地方进行生产和生活, 从根本上改善其生产生活条件, 达到逐步脱贫致富的目的。五是社会扶贫。动员和组织社会各方面的力量, 参与农村贫困地区的开发建设。包括定点扶贫、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和企业参与扶贫三个方面。六是对外交流与合作。争取国内外扶贫组织及机构对扶贫开发的帮助和支持, 开展扶贫捐赠、课题研究、能力建设、项目试点、设施援建等各种形式的扶贫活动。

(二) 水库移民扶持工作

水库移民是为了防洪、发电、灌溉、供水等原因, 调蓄江河径流, 筑坝建库征用土地而引起的非自愿移民。建国以来, 全省先后兴建各类水库9000多座 (其中, 大中型水库近300座) , 安置各类水库移民近200万人 (其中, 大中型水库移民160余万人) 。

1、水库移民特征。一是地处农村, 移民大多地处偏僻, 基础很差, 整体文化素质较低, 发展能力较弱;二是土地和人口淹没数量大, 淹没集中, 大中型水库多的达几万人, 甚至几十万, 小的也有上千人;三是移民经济、社会文化、人际关系等方面遭到破坏和解体;四是移民安置难度大, 工作艰巨;五是政策性强, 针对水库移民国家专门出台了移民条例和相关后扶政策;六是工作周期长。新建水库移民的搬迁周期一般在5年以上, 有的甚至10年以上。

2、水库移民任务。《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和《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 (国发[2006]17号) , 是实施水库移民工作的两个重要政策依据。条例中明确指出“国家实行开发性移民方针, 采取前期补偿、补助与后期扶持相结合的办法, 使移民生活达到或者超过原有水平”, 这就是移民工作的任务和目标。

3、水库移民扶持政策。后期扶持的范围为大中型水库农村移民, 每个每年补助600元, 扶持20年。

4、扶持措施。水库移民扶持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展, 2006年, 正式纳入政策法规扶持。一是移民直补。在充分核实移民身份后, 按照每人每年600元的标准, 直补到人。二是整村推进 (示范村) 建设。对移民安置较为集中的移民村组, 通过环境整治、改水改厕、户户硬化等扶持, 打造环境、生态优美的移民村组。三是改善移民交通、水利设施、饮水、用电、文化设施等生产生活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四是避险解困移民搬迁。把自然地质灾害区移民向城镇、中心村、工业园等地实行搬迁, 从根本上解决移民居住环境恶劣的问题。五是生产开发。通过合作社、移民大户带动等形式, 引导和扶持移民生产开发, 提高移民收入。六是移民培训。通过种养业技能培训、移民劳动力转移职能培训等措施, 提高移民素质。

二、认真把握扶贫和水库移民工作的共性和特性

(一) 共同性

扶贫工作和水库移民工作所针对的对象, 都是生活在农村的弱视群体, 都普遍存在生存环境恶劣、生产生活水平较落后、文化素质较低等情况, 在扶持上, 两者扶持方式方法相近、扶持资金监管相似、扶持目标一致, 这些共性为共同做好扶贫和移民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 特殊性

1、扶持对象存在一定的交集, 但相对独立面还较大。扶贫对象为年人均纯收入23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 2014年全省贫困人口328万人。2013年水库移民监测评估数据分析, 水库移民贫困人口14.47万人, 占全省贫困人口的4.4%, 占水库移民总人数的8.9%。

2、扶持针对的范围不近相同。扶贫主要是针对全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和特困片区38个县 (市、区) , 全省3400个贫困村。水库移民扶持针对的是有移民的县、乡镇、村组, 全省涉及水库移民的县 (市、区、开发区、垦殖场) 115个, 乡镇1802个, 村委会12061个, 其中, 涉及直补移民的贫困村1117个 , 占全省贫困村的32.9%。

3、产生贫困人口和移民的原因不一样。贫困人口主要在老、少、边、穷等地区, 由于历史、地理、环境等方面因素, 造成生产生活条件差, 问题积重程度高, 人口文化等素质较差, 生活极度贫困。水库移民是由于国家兴建水电站和水库, 大量土地、房屋、设施被淹, 淹没区的人口不得不进行搬迁而造成的非自愿移民。

4、扶持资金来源不一样。扶贫资金主要是中央和省级财政拨付的专项扶贫资金和扶贫信贷资金, 如2013年扶贫总资金16.75亿元, 其中, 中央下达9.87亿元, 省级财政配套专项资金6.88亿元。水库移民扶持资金主要是通过销售电量加价征收的基金, 由各省征收, 中央财政统筹下达。2013年, 全省水库移民扶持资金达14.99亿元。

5、适用的政策和主管部门不一样。扶贫工作的主管部门是国务院扶贫办公室, 主要政策依据是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水库移民主管部门是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财政部、水利部等部门组成的全国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部际联席会议, 日常工作由水利部水库移民开发局负责管理。主要依据政策是《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 (国务院第471号令) 和《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 (国发[2006]17号) 。因此扶贫工作和水库移民工作的管理、依据、政策、法规是不一样的, 有其相对的独立性。

三、找准切入点, 逐步解决扶贫和水库移民存在的问题

通过分析扶贫工作和水库移民工作的共性和特性, 可以看出, 这两者的工作既是相互独立的, 又有其可交融的地方。笔者认为, 可以先从共性的地方, 先行入手, 整合扶贫和移民资金, 共同做好扶贫和移民工作。

(一) 把握贫困人口的交融点, 解决水库移民 4.4% 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问题

全省水库移民贫困人口14.47万人, 占省直补移民总人口的15.92%, 占全省贫困人口4.4%, 相对来说, 占移民人口的比重较大, 占全省贫困人口较小, 应重点妥善解决。一是做好这些贫困移民人口的精准识别。二是按照“定对象、定政策、定措施、定责任、定目标”原则, 把这些移民分类统计, 按照需要, 制定不同的扶持方式, 划定责任, 明确目标。如对一些老弱病残贫困移民, 可将扶贫资金与移民资金一样, 直补到户, 集中供养, 解决他们的生计问题;对缺乏种养和就业技能的, 优先纳入“雨露计划”培训;对天灾人祸造成返贫的, 结合移民搬迁、产业扶持、危房改造等扶持优先考虑等。三是结合水库移民监测评估, 对这些移民重点予以监测, 及时发现他们存在的问题, 适时做好扶持。

(二) 把握水库移民贫困村的交融点, 解决全省贫困村的 32.9% 的水库移民贫困村的整村推进

全省涉及直补移民的贫困村1117个, 通过整合扶贫和移民资金, 按照“培育中心村、整治保留村、撤并萎缩村、保护特色村”的思路, 推进“六改四普及”的思路, 优先考虑解决。一是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 整合更多资金;二是扶贫资金重点投入;三是移民整村推进资金优先安排。全省每年水库移民后扶项目资金达9亿元, 按照40%比例投入, 每年整村推进资金达3.6亿元, 按每个村重点投入60万元计, 每年可解决600个贫困村。加上新农村、扶贫整合的资金, 每个村扶持资金至少应达100万元以上, 只要2年时间, 涉及直补移民的贫困村, 就可基本实现整村推进, 效果明显。

(三) 把握水库移民贫困县的交融点, 解决水库移民和贫困人口生产生活上存在的突出问题。

全省有扶贫重点县38个, 这些县基本上或多或少居住了一定的移民, 这也就为重点解决一些水库移民和贫困人口生产生活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创造了条件, 只要是两者存在交集的地方, 整合和集中资金解决水库移民和贫困人口存在的生产生活突出问题是完全可行的。

首先, 就是选择共同的交融点, 笔者建议适当扩大两者广义的交融, 可以这样理解, 有移民人口居住的地方或建设有大中型水库的地方, 就可以酌情视为移民安置区和库区。

其次, 就是要确定两者相交融的合适单位, 这单位可以是村小组、村委, 或是乡镇、县, 笔者以为, 以村小组和村委为单位过小, 不利于解决实际问题, 以县为单位又太大, 比较牵强, 因此以乡镇为单位最为合适。

第三, 确定了以乡镇为单位的交融模式, 就可以认为, 只要该乡镇有水库移民和大中型水库, 则整个乡镇可以认为是移民安置区或移民影响区, 这样就适当放宽了水库移民资金的投入, 扩大了两者的交融点, 也有利于解决水库移民和贫困人口存在的实际问题。

基于这样交融的扶持方式方法, 第一, 要做好调研, 掌握扶贫人口和移民人口的分布情况和存在的突出问题。第二, 落实和整合扶贫和移民资金, 或争取其他部门的资金共同解决。第三, 就是要做好扶贫和移民扶持规划, 通过规划, 确定项目解决的轻重缓急, 确定各地产业扶持的方式方法, 统筹分步实施。

四、各负其责, 妥善解决扶贫和移民存在的问题

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精心整合, 可以说扶贫和移民交融的绝大多数问题基本解决, 一些难点和突出的矛盾也得到了一定的缓解和处理, 接下来的就是“谁的孩子, 各回各家”。扶贫和移民都有比较完善的项目实施办法, 按照各自的任务和责任, 解决各自存在的问题。

作为扶贫, 就是要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 突出精准扶贫到户和片区规划实施两个重点;打造全省扶贫移民搬迁的“江西样本”、“只问结果不问过程”的雨露计划培训、村庄整治和担保贷款产业扶贫到户四大品牌;认真开展帮扶到户、社会扶贫和行业扶贫等方面工作。

移民的造句 第4篇

1,申请时间缩短、要求降低。如果申请人不会英文则需要先取得州担保然后再递交移民申请,取得州担保的时间一般在1-3个月左右,移民申请的处理时间9个月左右,所以一般在一年之内就可以完成。

2,文件准备更加符合中国的具体情况。原来澳洲商业移民需要毕马威、德勤等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审计报告,而且对于企业性质、产权结构等规定比较严格,这样一方面审计费用高昂,另外中国许多企业类型也不被认可。新的商业移民政策降低了审计报告的要求,一般有中国经验的香港或者是澳大利亚的注册会计师就可以出具,另外澳大利亚驻香港使馆对于中国的企业性质、产权情况作了详细的解释,以适应中国申请人的具体情况。

3,夫妻一方居住另外一方自动获得身份。澳洲移民政策以家庭为单位,夫妻双方只要有一方去澳大利亚创业或居住就可以,这样对于许多在中国有成功的企业,但没有时间去澳大利亚创业或者是居住的申请人来说是一个理想的政策。

4,降低资金要求,更加注重实效。原来澳洲企业主类别公司的营业额需要50万澳币以上,个人资产需要50万澳币以上,现在这些条件放宽到公司营业额最近四年中有两年达到30万澳币以上,个人资产超过25万澳币即可。以前投资的金额一般需要100万澳币,如果不会英语一般需要200万澳币以上,现在投资的金额降低到75万澳币,如果得到州担保没有英语要求。

另外一方面,澳洲政府对于商业移民政策采取了更加注重实效的态度,对于企业主类别在澳洲创办企业需要达到的指标(营业收入,员工,净资产)做出了具体的规定,以督促申请人把商业计划落到实处。

日本技术移民和留学移民的费用 第5篇

日本技术移民和留学移民的费用

一、技术移民费用

在日本移民新政策推行以后,高级人才移民日本的门槛被大大降低,从原有的需要在日本居住缩短为5年,再到3年,这意味着技术移民日本的经济门槛也在降低,毕竟在日本生活的成本比较高。首先,办理日本技术移民签证需有20万元人民币的存款证明,中介费1万人民币。另外,刚刚到日本还要预留3个月房租及生活费至少7万人民币左右。

二、日本留学移民费用

去日本留学几年,然后争取在日本工作定居5年以上,是目前大部分人移民日本的主要途径。当然,日本留学移民的成本也比较高,语言学校学费一年6万人民币,大学7万人民币每年。还要将申请日本留学手续所需的费用,资料翻译费500元。高考认证费385元。还有办护照费用,拍2寸照片50元左右。资料打印费,来回车费,日语等级考试300左右(必要的证书)。另外,办理日本留学签证的话,同样需要准备20万人民币的存款证明和1万元左右的中介费。而且大部分留学生刚刚到日本留学的前面三个月是不能打工挣钱养活自己的,所以要带足3个月房租及生活费至少7万人民币左右。

日本移民的补助

1、不育症治疗补助

当夫妇有一方或者双方进行不育症治疗(体外受精和显微受精)的时候,因为不能用健康保险,所以政府额外给补助。每年最多可以拿两次,一次15万日元(9000人民币),也就是如果5年一直持续治疗的话可以拿到150万日元(9万人民币)的补助。

2、单亲家庭补助

单亲家庭,在孩子18岁之前,每个月政府给最多4万日元(2400人民币)的补助。

3、学费补助

大学有大学生国家奖学金、地方政府奖学金、企业奖学金及银行提供的无息助学贷款。针对外国人学生还有官方G30计划奖学金:东京大学、京都大学、名古屋大学、大阪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为推进日本大学的国际化而积极聘用大量外籍教授,配置海外经历师资,也促使多语言背景外国人高中生们得到优待入学及申领奖学金的机会。

4、医疗报销补助

儿童注射疫苗免费。婴儿到学龄前儿童,医药报销80%;小学以上69岁及以下,医药报销70%;70岁及以上,医药报销80%;75及以上,医药报效率高达90%;达到定期入院检查的疾病,例如癌症等大病医药报销可达90%。

5、养老补助

退休金制度完善、合理,有投保退休金平均约人民币24万日元/月(约合人民币15000元),无投保退休金约15万日元/月(约合人民币9800元)。另外,日本的养老院及一些养老机构拥有先进的设施、专业的服务工作者。可以选择入住养老院,也可以选择机构服务人员上门进行短时看护、辅助体育等。

6、失业补助

如果不幸失业,可领取政府再就业补助,得到补助后,一段时间后,还未能就业,可参加再就业培训,培训期间每个月可领取约1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6500元)的生活补贴。如果是因为公司破产,一时间付不出给他的工资,政府也会把这一部分补上。简直就是关怀无微不至啊。

日本移民的优势

一、干净

日本不仅仅是大城市的主干道干净,连小街小巷都特别干净。

二、交通便利

在日本周一到周五,一般的人甚至是老板,都不开私家车上班,全部坐铁路和地铁上班,因为时间绝对有保证。在街上跑的基本都是营业用车。

三、安静

早上来到这个地铁站,你看见洪水般的但有序的人流,但是基本没有人讲话,更没有人大声讲手机,你只能听见可怕的皮鞋声。

日本人做事是以不给别人添麻烦、不影响别人为原则,这已经成为他们灵魂深处的东西,已经完全内化了。

四、特别重视幼儿教育

日本人特别重视幼儿期的教育,所以很多母亲生了孩子之后辞掉工作全职带孩子,为什么?因为他们认为孩子三岁前是幼苗期,一旦孩子的成长出现问题,特别难修正。

而且日本人认为,让男人工作更勤勉一些,强度更大一些,收入更高一些,让母亲回归家庭,等孩子3岁后再上班,对社会效率没有任何影响,但对下一代的成长特别有利。

另外,孩子生病一般不打吊针,他们认为孩子有很强的自愈能力。

日本人均寿命是全世界第一,这也说明日本人卫生条件、医疗条件、生态环境、饮食习惯、体育运动都做的很好。另外,日本的学校特别重视校服,他们的校服也特别漂亮,式样很多,做工很好.

五、敬业

在日本接受日本人最多的就是日本人的鞠躬,据统计,一个日本百货公司的电梯口的迎宾员,一天要鞠2500个恭。

六、先进的医疗技术

移民的造句 第6篇

美国EB-3雇主担保移民项目优势:

申请人的资格要求低,无申请人的资产、工作经历、学历和语言要求;

美国雇主为申请人全程担保,签证成功率高;

申请成功后主申请人和配额以及21岁以下的未婚子女可以一同获得美国永久绿卡;

雇主保证为申请人提供合法的工作岗位,解除了申请人登陆后没有工作和生活来源的担忧; 风险低、花费少且安全可靠。

美国EB-3雇主担保移民项目申请条件:

年龄在20-50岁之间,无学历语言要求;

智力正常、身体健康、身份调查及体检中没有任何问题且有工作能力

移民的造句 第7篇

滨才移民推荐阅读:加拿大移民入境后的福利待遇现在去加拿大移民落地之后,持枫叶卡的加拿大移民和公民享受除选举权以外一样的福利。加拿大移民可享福利还真不少,下面就一起盘点一下加拿大移民入境后所享受的福利。

在安省有一件必须要办的事儿就是,到加拿大政府健康部申请政府资助的免费健康卡(OHIP)。移民拿到这张卡后则健康无忧,看病不用自己掏腰包,由政府支付这份开支。安顿下来后,移民可就近找自己喜欢的家庭医生。

接下来,新移民或来加拿大打工的人需要到政府另一部门申请社会保障号。有了这个号码人们才有资格找工作挣钱养家糊口。这个号码很重要,将来的贷款和上缴或发放的各项保险金,都在该号的掌控下,并跟随个人终身。政府通过查询社会保证号,就会对个人的情况一目了然。

带着儿女移居加拿大的新移民,还要为申请孩子入托、入学及多项儿童补助奔忙。加拿大政府发给刚出生的孩子每月三百多加元的牛奶金。三四岁减为两百多,到十几岁停发。从去年起,不管多大年龄每个小孩又增加了一百加元牛奶金。因此在加拿大养小孩不赔本。政府教育基金帮助家长存钱给孩子以后上大学用,账户必须在孩子名下。第一年按家长存款额的40%发给小孩,以后就按存款额的20%发放,直到十八岁为止。

小孩入托可申请政府补助。家长年收入在四万加元以下的,减去两万后剩余的10%就是家长所需要交的入托费,其余的由加政府全包。家长收入高的孩子不能享受这项补助。小孩四岁必须上学前班,六岁上小学。从学前班到高中毕业,一切学杂费全由加政府支付。这里没有课本费,因为中小学老师不照本宣科,只按教学大纲教课。大学学费不低,每门课在五百加元左右,但学生可申请学生贷款。根据学生家长的收入,政府借给学生足够的学费和生活费,同时还有三千加元左右的免费补助(Grant)。每个人的情况不同,贷款额也有些微差别,每学期基本在七千加元左右。

中国成人回校读书只能读成人教育学院,加拿大的大龄学生和从普通高中入学的学生一样享受可以享受的一切,允许申请进入任何学校,并选修自己喜欢的专业。

老年人可申请住老人公寓,租金很便宜。社区服务中心四处可见,其中有很多帮助老人、妇女、儿童的项目,还有免费露天游泳馆和室内外各种活动场馆。图书馆更是无处不在,书、录像带或光盘全部免费借阅。社区服务中心和图书馆的各项活动都是互动的,有很多帮助新移民的项目。比如免费英语培训班无处不在,多伦多有四所成人免费高中。普通高中或成人高中毕业后不用参加高考,根据平时成绩就可申请报考大学。

移民的造句 第8篇

纵观已有文献, 关于水库移民的研究成果丰富, 主要集中于安置补偿、社会冲突和整合、社会适应等方面。但在这些研究中, 鲜有关于移民对整个迁移事件的态度研究, 只有极个别学者对移民政策认知及评价进行了调查, [1]但却未深入探讨移民的主观偏好。事实上如果我们不了解移民的态度, 那么我们可能就很难完全把握研究的起点, 乃至政策完善的切入点。本文正是基于这一理念展开, 希望通过研究全面把握移民对迁移事件的态度, 以梳理移民态度与政策变迁两者的互构过程, 进而把握移民政策完善的必要性。

一、研究设计

1.研究目的及变量测量

本文关心的焦点是在转型背景下, 在一个利益博弈的时代, 移民对待迁移的态度究竟是什么?怎样理解移民的态度?这种态度的形成与政策变迁的关系是什么?未来怎样引导建构一个合理的移民态度, 从而实现社会公正, 以促进社会大系统的稳定和良性运行?

据此, 本文的中心任务是运用横剖研究的方法调查发现移民迁移的态度。在本文中, 将移民的迁移态度操作化为移民对迁移的主观认知、偏好及满意度三个层面, 具体包括移民对水库建设及迁移必要性的认知与偏好、对迁移风险的认知及应对策略、对安置补偿的认知与偏好, 以及对迁移的满意度四个方面。

2.调查地点及样本特征

本文所采用的数据来源于2011年4月我们在湖北省江陵县谈桥镇丹江口水库移民安置点的调查。这些移民在搬迁前分属湖北省丹江口市六里坪镇马家岗村、孙家湾村和狮子沟村, 他们于2010年11月迁移到江陵县谈桥镇。这三个村中除狮子沟村经济条件和基础设施较差外, 另外两个村在当地都属于比较富裕的村。三个村的移民迁移到荆州市江陵县谈桥镇后按两个行政村的标准安置, 分四个移民点, 其中一二三号移民点为原马家岗村移民安置区, 更名为马家岗新村, 共有1884人;四号移民点为原孙家湾村、狮子沟村移民安置区, 更名为武当园村, 共有900多人。总体而言, 安置点的基础设施明显好于迁出地, 但原迁出地地处市郊, 经济发展水平要好于安置点。

本次调查以户为抽样单位, 采取等距抽样的方法进行访问式问卷调查, 访问对象主要是户主。调查发放问卷180份, 获得有效问卷158份, 有效回收率为87.8%。受访者全部为18岁以上的移民, 平均年龄46.5岁, 男性移民占60.8%, 初中或高中文化水平的移民占59.8%。搬迁前平均家庭人口数为5.29人, 其中平均外出务工人数为2.05人, 2010年家庭平均收入4.42万元, 其中平均外出务工收入2.90万元。

二、结果与分析

1.移民对水库建设及迁移必要性的认知与偏好

移民对水库建设必要性的认识, 是实现“迁得走”的前提, 直接影响迁移的效果。调查显示, 34.6%的受访移民非常赞成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 38.5%的比较赞成, 完全不赞成的仅占9.0%, 说明移民对丹江口水库建设的意义有着明确的认识。同时, 44.3%的受访移民认为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一定会改善当地经济状况, 35.4%的则认为可能会改善, 认为肯定不会改善的仅占1.3%。这表明移民十分清楚水库建设带来的经济效益, 从地方经济发展的角度看他们是支持和认可的。

虽然移民普遍认可水库建设的经济社会效益, 但在涉及“因大坝加高而移民”的问题时, 40.0%的受访移民认为大坝加高是国家大事, 但不愿意搬迁;24.0%的人们认为牺牲是没有办法的, 要顾全大局, 以国家利益为重, 愿意搬迁;32.0%的受访者认为因大坝加高而移民是一件十分光荣的事, 愿意搬迁;另有4.0%的表示无所谓。相比移民对水库建设的支持与认可, 移民迁移的积极性下降很多。从现实看, 对这些外迁移民而言, 水库建设带来的经济社会效益是与他们无关的, 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们是个人利益的受损者, 而不是集体利益的受益者。这种态度的前后差异, 一定程度彰显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矛盾。

个人主义价值观与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冲突尤其反映在不同年龄的群体之间。青年移民更倾向于表达“国家是在为大计着想, 但是我不情愿搬迁”, 比例高达61.9%;相反, 中老年移民更倾向于认为“非常光荣, 愿意搬迁”, 比例达38.9%。卡方检验显示, 这种差异在总体中也存在 (详见表1) 。改革开放前整个社会更注重集体主义的价值观, 但改革开放之后则渐渐地强调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平衡, 因此在改革开放前出生长大的移民集体主义意识浓厚一些, 而青年一代移民的个人主义价值观更强一些。

2.移民对迁移风险的认知及应对策略

(1) 风险认知。

调查显示, 移民最担心的是搬迁后经济收入不如以前, 占到总数的73.8%;其次是担心安置费用被挪用或者使用不当, 占到总数的56.3%;再次是担心移民工程质量不合格, 占到总数的55.0%;最后是担心亲朋之间联系变少。可见, 按风险程度由高到低排序移民迁移的风险依次是经济收入风险、政策落实风险、社会资本风险。

在经济收入风险方面, 移民原居住地的区域优势明显, 经济发展机会多, 收入水平较高, 但在迁入地这一优势不复存在, 因此, 移民最担心经济收入下降。在政策落实风险方面, 移民对基层政府的信任偏低是主要原因。调查显示, 42.7%的表示不信任, 28.0%的移民对政府的信任程度一般, 表示信任的只占29.3%。在社会资本风险方面, 外迁移民社会资本断裂的风险要远远高于就地安置移民。外迁还带来职业的转换和不稳定, 以及生活习惯、风俗的不适应等。

(2) 应对策略。

移民迁移后遇到困难时的处理方式则反映了风险发生时的应急之策。调查发现, 移民在迁移后遇到困难时主要是求助政府, 占总数的45.6%。这与学界的一些研究结果类似, 他们因此认为非自愿移民具有高指靠性, [2]与部分移民的“特殊公民”意识比较浓厚有关。[3]但对此我们不能一味持否定态度, 因为移民的很多困难确实跟迁移有关系, 而且在现今社会保障体制尚未健全、民间公益尚不发达的情况下, 移民能寻求的正式社会支持大多也只能是政府。除依靠政府之外, 大多移民选择靠自己解决问题, 比例达到34.2%。

3.移民对安置补偿的认知与偏好

在移民迁移中涉及问题最多、移民也最为关心的一个问题就是移民安置的补偿标准。调查显示, 移民也意识到补偿的不合理, 83.5%的受访者认为补偿应该高于实际淹没的损失, 只有16.5%的受访者认为补偿应该等于或低于实际淹没的损失, 足见移民是充分认识到现有移民补偿是偏低的。

在问及“您所期望的移民安置方式”时, 74.3%的移民选择就地就近后靠, 这样安置有三种好处:一是顺从移民对故土的依恋情结, 保持亲戚朋友间的联系;二是对于在周边工作的移民来讲, 可以保持工作不变;三是避免了外迁的适应问题。但由于当地吸纳不了这么多人口, 必须有大量的移民外迁。在分散还是集中安置的选择上, 80.7%的移民选择集中安置方式。移民集中在一起, 不仅可以充分发挥邻里互助和情感支持的作用, 也有利于移民尽快地在迁入地培养归属感, 还为移民集体增权提供了空间上的沟通便利。将两方面结合起来看, 61.5%的移民期望就地就近后靠、集中安置, 19.2%的移民期望搬出库区集中安置, 也有12.8%的移民期望就地就近分散安置, 还有5.1%的移民选择了其他安置方式, 并且明确指出希望迁入经济条件比原居住地更好的地方。

4.移民的迁移满意度

(1) 补偿标准满意度。

移民对本次移民搬迁的补偿标准的满意度不高, 57.7%的人表示不满意, 其中37.2%的人表示非常不满意;23.1%的移民表示满意, 其中只有7.7%的人表示非常满意, 还有19.2%的人表示一般。这主要和补偿标准偏低有关。从调查收集的资料看, 此次移民补偿除一些后期扶持政策外 (包括迁移后20年内, 每年人均600元的补贴, 以及在创业等方面的政策优惠) , 主要根据移民的实际淹没损失进行补偿, 补偿标准的设定没有进行社会评估, 没有严格按照市场重置价进行补偿, 补偿标准偏低。

(2) 政策落实满意度。

调查数据显示, 移民普遍对移民政策落实情况表示不满意, 占到总数的61.6%, 其中32.1%的人表示非常不满意, 只有17.9%的人表示满意。这种对政策落实的不满意还反映在对基层干部工作的满意度方面。数据显示, 61.5%的移民对干部工作表示不满意, 其中42.3%的人表示非常不满意;只有12.9%的移民表示满意, 其中仅2.6%的人们表示非常满意, 还有25.6%的移民表示一般。

(3) 安置区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满意度。

移民对安置点公共事业和基础设施的满意度较高。51.9%的移民对安置点的交通表示满意, 43.8%的移民对水电表示满意, 55.7%的移民对通讯表示满意, 47.5%的移民对移民安置点的医疗和卫生表示满意。迁移前由于地处库区, 并且有很大一部分是淹没区, 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落后, 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就基本上停滞。相比较而言, 现在的水电、交通、医疗等方面的条件普遍要好的多。但是, 移民对安置点的教育事业的满意度不高, 只有36.3%的移民表示满意, 43.8%的移民表示不满意。和原居住地比较, 迁入地的教育资源要少很多, 尤其是移民孩子的学前教育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三、结论与讨论

通过以上描述性分析, 我们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第一, 移民普遍意识到水库建设的经济社会效益, 认可移民迁移的必要性。但就移民个人而言, 相当部分的移民群众在内心不情愿搬迁。

第二, 在安置补偿方面, 绝大多数移民希望就地后靠集中安置;移民并不特别期望借迁移之际将户口转变为非农户口;移民普遍认为, 补偿应该高于实际淹没损失, 以应对迁移后的发展。

第三, 在风险认知及应对策略方面, 移民普遍担心的风险依次是经济收入风险、政策落实风险、社会资本风险、失业风险以及文化风险。对于迁移后的生活, 移民主要选择从事农业、工业生产活动, 其次是创业和经商。在遇到困难时, 多数移民会求助政府帮忙, 其次是依靠自身力量解决问题。

第四, 在迁移满意度方面, 移民对补偿标准、移民政策落实、移民干部工作的满意度不高, 对迁入地的各种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满意度相对较高。

根据补偿理念的不同, 我们将1979年之前统称为注重集体主义的补偿理念, 而1979年之后统称为注重个人主义的补偿理念。在集体主义理念之下, 移民的迁移安置工作更多地贴上了“舍小家, 为大家”的道德标签, 对移民的补偿安置标准较低。在这种“基本人权让位于公益优先的法律理念之下”, [4]移民的个人正当利益很难得到有效保障。1979年改革开放之后, 社会的主流价值观逐渐变迁, 逐渐强调在集体主义价值观基础上的合理的个人主义价值观。政府补偿的政策理念开始更加注重保护个人的正当利益需求, 每一次政策的修订出台都是这种理念的进一步强调。作为政策的直接对象, 移民也开始转变价值观, 逐渐彰显个人主义的利益观, 这就围绕水库建设形成了一个新的利益博弈格局, 各相关主体都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在此背景下, 如何分担成本、分配利益就成为一个敏感而又不可回避的问题。移民的迁移态度就是在这种利益博弈的格局下建构起来的。他们不满意, 不情愿搬迁, 认为补偿应该高于实际损失, 对政策落实满意度不高, 对基层政府信任度低等, 都是他们利益博弈的一种表达形式。他们现在的普遍利益需求是获得能够促进他们未来生存发展的政策安排。

事实上, 虽然政府补偿的政策理念开始更加注重保护个人的正当利益需求, 但现在的补偿标准仍然偏低, 未能全面衡量移民的经济社会损失, 一定程度上还是强调集体主义理念, “要求移民和移民安置区服从国家整体利益的安排”。[5]因此, 当前最重要的是要保障移民的个人利益。一是全面衡量移民的损失, 包括经济和非经济损失。政府应根据市场化原则评估移民的经济损失;应在后期扶持政策上对移民的非经济损失 (如社会资本等) 予以适当补偿。二是移民应参与水库建设带来的经济效益分配。要积极探讨用移民的居住权和土地使用权作为权益资产参与水利工程建设, 长期分享工程效益。[6]在保障移民个人利益的同时, 继续塑造移民的集体主义价值观, 实现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均衡。各级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宣传和信息传递, 吸引移民参与到移民安置决策中来, 使移民认识到安置补偿政策的合理性。同时, 应加强对移民的集体主义精神教育, 使移民群众认识到政府的补偿能够保证移民的未来发展, 不应形成“等、靠、要”的“特殊公民意识”, 移民未来的发展最终离不开他们自身的努力, 合理的补偿只是一个必要而非充分的条件。

摘要:本文以迁移到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滩桥镇的丹江水库移民为例, 运用问卷调查法对移民的迁移意愿进行描述性分析。最终发现:移民对水库建设持肯定态度, 但迁移愿意不高;认识到迁移的各种风险, 主要希望政府解决;普遍认为补偿应高于实际经济损失, 偏好就地后靠集中安置;对补偿标准和政策落实的满意度偏低, 对安置区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满意度较高。由此, 移民的迁移态度与转型背景下更加注重个人主义价值观有关, 政策设计应兼顾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均衡。

关键词:水库移民,迁移,态度

参考文献

[1]刘晋飞.移民“扎根”的想象与现实——对三峡库区城镇移民的实证调查[J].西北人口, 2010, (04) .

[2]李强, 陶传进.工程移民的性质定位兼与其它移民类型比较[J].江苏社会科学, 2000, (06) .

[3]刘成斌, 风笑天.三峡移民迁移满意度的转变及其根源[J].人口研究, 2007, (01) .

[4]王琼雯.“移民为何贫困”——非自愿移民补偿制度的法规范分析[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09, (02) .

[5]陈祥健.我国非自愿移民政策实践:历史回顾、工作检讨与政策改进[J].软科学, 2001, (03) .

上一篇:六个为什么下一篇:中秋夜小学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