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小英雄雨来》有感

2024-07-31

读《小英雄雨来》有感(精选9篇)

读《小英雄雨来》有感 第1篇

今天,我来跟大家分享一个抗战故事,是《小英雄雨来》。读完这个故事,我心里感触颇多。

“自己选的路,就算跪着也要走完。”这是存在我记忆中的一句话。我觉得,用它来形容雨来正是再合适不过了。他选择的是一条革命道路,不管有多少艰辛和苦痛。但他还是坚强地走了下去。我想,他一定有过许多痛楚吧。在我读到他遇到困难时,我以为他肯定要放弃。他结果还是一直坚持,一直努力着走了下去。这种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我想想自己,做一件事碰到了一点点困难就罢工甚至放弃。这还真是一点毅力都没。在坚持不懈的雨来面前,我自愧不如。

20世纪,美国有一个女作家。她就是海伦・凯勒。由于一场大病让她变得又盲又聋又哑。导致没有人会想到她以后会写出《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和学会说话。但她还是做到了。同样使我们敬佩她的不屈不挠。如果我们也有这种精神,同样也可以做成自己想做又不敢做的事。

虽然我们摆脱了那时的苦难生活,但一定要记住雨来给我们的启示。因为那是句句真理,也许能让你受益终生。以上我谈的就是《小英雄雨来》带给我的感想。

读《小英雄雨来》有感 第2篇

雨来这个调皮机灵的小英雄,如今已令我魂牵梦萦了,这个深入人心的形象,已成为所有人心中的英雄。一个不团结的民族,是一个失败的民族;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一个缺乏民族精神和志气的民族,我们应该将这爱祖国的思想传承下去。

当日本官兵肆无忌惮地在你的家里为所欲为的时候,当侵略者以夺去你的亲人为了乐时候,当一切血腥洒在你热爱的祖国的土地上,当那土地一寸寸被割让,你所做的,退后,迎战?

一个九岁的孩子,雨来,就敢应战。

他不怕恐吓,机智周旋,若换你,定连声应和着日本军官的话,跪地求饶了吧?那是一种常人所不具备的顽强与勇气,毅力与坚持。那所有的力量集中在一个小小的胸腔里很完美地释放出来,这正是他成为我们的小英雄的原因。

《小英雄雨来》教案 第3篇

1. 学会本课生字词;

学习本课中优美的句子, 丰富的词语;会用比喻语“像”“好像”, 象声词“唧唧咕咕”“哗啦哗啦”造句。

2. 懂得怎样选择题材和安排题材, 怎样前呼后应, 怎样描写自然环境。

3. 给各段加小标题;

背诵和默写第一段的第一小节和第五段。

4. 学习雨来热爱祖国, 爱护革命干部, 跟敌人英勇斗争的革命精神。

二、教具:抗日根据地地图

三、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初步了解课文大意;学会生字;读讲课文第一、二段。)

一、介绍课题《小英雄雨来》

雨来是个小孩子的名字。这是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发生的地点在晋察冀边区 (指地图观察) 。为什么称雨来为小英雄呢?请听老师读课文。

范读课文。 (课文和现行教材中略有不同)

读后提问:雨来有什么英雄事迹?

二、教生字词

笤帚———是扫地的用具。

软古囊囊———很软很软的意思。

门槛———门下的横木。

推推搡搡———用不耐烦的态度连续不断地一推一搡。

劫难———劫是抢劫、抢夺, 劫难是灾难的意思。

嘟嘟囔囔———心里有气, 嘟起嘴, 唧唧咕咕自言自语地说。

鞘———装刀装剑的套子, 用皮做的。

趔趄———身子歪歪斜斜脚步不稳的样子。

嗷嗷吼叫———吼叫是野兽叫, 嗷嗷吼叫就是大声地含糊地像野兽一般地叫。

三、读讲课文

本课分好自然段落, 共分六段。

读讲第一段。

指名读第一小节。 (这一小节是讲的什么)

重点讲:“芦花开的时候, 远远望去, (黄绿的) 芦苇上 (好像) 盖了 (一层厚厚的) 白雪。风一吹, (鹅毛般的) 苇絮 (就飘飘悠悠地) 飞起来, (把这几十家) 小房屋都罩在 (柔软的) 芦花里”两句。

教师边读边讲第二小节至第五小节。

解释:“狗刨”“立浮”“水锈”等词。

朗读:“往河沿跑!往河沿跑!”和第五小节。

板书:像一群鱼钻上钻下

像个小泥鳅扑通

像个小鸭子抖着头上的水

小结:第一段开头写芦花村的景色, 着重写雨来游泳本领高。

读讲第二段。 (边读边讲)

提问:什么叫睁眼瞎?

哪几句是描写女老师外貌的?读一读。

用红布包书皮表示什么?

为什么把雨来两个字写得歪歪斜斜的?

解释:“加板纸”。

朗读:“穿着青布裤褂, 胖胖的, 剪着短发。”

“我们是中国人, 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板书:雨来上夜校

我们是中国人, 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小结:雨来上夜校, 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指名读第一、二段课文。

四、布置作业

1. 抄写生字词。

2. 背诵第一段第一小节芦花村的景色。

3. 预习课文三、四段, 哪些地方写了雨来的英雄事迹?

第二课时

(继续读讲课文, 进一步了解课文大意)

一、检查复习

1.复习生字词 (读音解词) 。

2.背诵课文第一段第一小节 (芦花村的景色) 。

二、继续读讲课文 (三、四段)

教师边读边讲第三段。

提问:为什么背不到一半就睡着了?

爸爸怎样打扮?读一读。

抬头一看是谁?

雨来为什么愣住了?

“拿出吃奶的力气”怎样讲?过去学过什么词同这个意思一样? (竭尽全力)

“踩着风”是什么意思?

解释:“扫荡”“晌午歪了”等词语。

指出:“吱扭”“巴达巴达”“扑咚扑咚”“咕咚咕咚”等象声词。

突出:踩、抱、爬、追、抓、拉、摔、拧等动词。

朗读:“肩上披着子弹袋, 腰里插着手榴弹, 背着一根长长的步枪。”

“是李大叔。”

“唉!什么时候挖的洞呢?”

“把缸搬回原来的地方———对谁也不许说”等句。

板书:鬼子又扫荡了

李大叔跳进洞里

雨来搬缸

捆绑……推推搡搡

小结:雨来掩护李大叔, 被鬼子捆绑起来了。

教师边读边讲第四段。

提问:鬼子看了识字课本问:“谁给你的?”雨来为什么说是“捡来的”?

解释:“横丝肉”“左右开弓”“两眼直冒金花”等词语。

朗读:“捡来的!”

“我在屋里, 什么也没看见。”

“掏什么呢?找刀子?鬼子生了气要挖小孩眼睛的!”

“我们是中国人, 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板书:鬼子

两眼红红的……像野狗

横丝肉堆起来……鬼脸

糖、金票、戒指

抽出刀……劈

凶恶可怕……像鹰的瓜子

扭、拉、打、揪、拧、抓、吼叫……枪毙

雨来

“捡来的!”

“……什么也没看见!”

“没有……也没有……”

“……什么也没看见!”

“没看见!”

小结:雨来在敌人面前坚强不屈。

指名朗读课文三、四段。

三、布置作业

1.读课文。

2.预习第五、六两段课文。

3.找出比喻语和象声词。

第三课时

(继续读讲课文, 加小标题, 领会文章的写法。)

一、

复述第四段课文

二、读讲五、六段课文

第五段

重点讲:“ (蓝色的) 天上飘着 (一块一块) 的 (浮) 云 (像红绸子) , 照在还乡河上, 河面上 (像) 开了 (一大朵一大朵的) 鸡冠花。”

解释:“有志不在年高”。

朗读:“蓝色的天上……在上面飘飘悠悠地飞着。”

“雨来是个好孩子!死得可惜!”

“有志不在年高。”

小结:芦花村人们对雨来的惋惜和悲痛。

第六段

解释:“豆腐啦”“踪影”等词语。

朗读:“大家呆呆地在河岸上立着……虫子在草窝里叫着。”

“啊!雨来!雨来!”

“啊!雨来没有死!雨来没有死!”

提问:雨来没有死的原因一节为什么放在最后?

板书:“啊!雨来!雨来!”

“雨来没有死!雨来没有死!”

小结:雨来靠游水脱险。

三、默读课文, 讨论小标题

1.雨来游泳本领高。

2.雨来上夜校。

3.雨来掩护李大叔。

4. 雨来坚强不屈。

5. 雨来死得可惜!

6. 雨来没有死!

四、分析文章的写法

1.找出重点段 (第四段) 。

2.分析围绕中心写一、二、三、五、六段的作用。

3.指出比喻语和象声词使文章写得更形象生动。

五、课堂作业

用“像”“好像”“哗啦哗啦”“唧唧咕咕”造句。

六、布置作业

1. 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2. 要求背诵第五段, 默写第一段第一小节。

3. 作文———春游 (练习描写景物) 。

小英雄雨来 第4篇

美丽的芦花村里住着一群可爱的孩子们,村旁的还乡河是他们嬉戏的天堂。看,“孩子王”雨来正带领着大伙儿在河边捕鱼呢!

这一天,启秀老师罚雨来站在课桌上听课。哈哈哈,谁让他在黑板上写了那么多错别字呢!

雨来的捕鱼利器被启秀老师没收了。雨来借口送鱼给老师,竟然把癞蛤蟆放到了锅里。启秀老师受到了惊吓,小伙伴们也开始疏远雨来了。

村子里突然闯进了一群日本鬼子,他们把启秀老师抓了起来。雨来和小伙伴们决定救出老师。

雨来“好心”地给鬼子送去了螃蟹,鬼子们喝了掺了泻药的酒水,丑态百出。那个场景真是让人忍俊不禁啊!

日本鬼子决定教训一下这群不知天高地厚的娃娃们,雨来和伙伴们勇敢应战!挖土坑、做弹弓,又让小鬼子做了一回“跷跷板飞人”!

吃尽了苦头的鬼子决定将启秀老师转移,却不知一场水上大战正等待着他们。启秀老师获救了吗?芦花村的命运又将如何?想知道答案吗,那就邀上你的好朋友一起去观看《小英雄雨来》这部紧张激烈的电影吧!

我是雨来我想说

嘿,大家好!我是雨来。

呵呵,我可不是什么小英雄。要知道,发生在我身上的糗事那可是一箩筐啊!就拿那次的“癞蛤蟆事件”来说吧,我当时就是一时冲动,才会想出那么个馊主意的。想到启秀老师当时受到那么大的惊吓,我到现在都感到后悔呢。

不过,现在的我早就不再是当时的“调皮蛋”了。记得启秀老师说过,智慧、理性,加上勇敢,就是真正的英雄的品质。经历了这一次和小鬼子的斗智斗勇,我才明白,男子汉做事情不能太冲动,要多动脑筋,以智取胜。林子里的那一仗,如果我们不熟悉地形,不事先设好陷阱,光凭我们这些小毛孩子,又怎么斗得过日本鬼子呢?

读《小英雄雨来》有感 第5篇

雨来是战争年代的小英雄,读完了《小英雄雨来》这篇文章,我深深地被小雨来天真活泼的形象、灵活敏捷的才智,勇敢不屈的牺牲精神感动了„„

雨来是战争时代的小英雄,他生长在晋察冀边区北部的一个小村庄——芦花村,村庄附近有一条还乡河,小雨来的游泳本领非常高。他经常因为调皮捣蛋而被妈妈责怪,但又不失其天真活泼的本性。读书的时候,雨来一直记着这几个字:“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那次,他为了掩护李大叔,被敌人捉去了。敌人威逼利诱,想从雨来口中逼出李大叔的下落。但雨来面对这些没有屈服,他始终爱着自己的祖国,始终记着老师教他的那几个字。后来,敌人厌烦了,想把他毙了,村里的人们都认为雨来死了,十分悲痛,可他们不知道,雨来十分机灵勇敢,趁人不备逃入河里逃生了,雨来回来了!大家都很开心。

认账体现了小英雄雨来从小爱祖国的鲜明个性。在战争年代,有着不少侵略者掠夺我国的领土,残害人民的例子。但是正是这艰难困苦、民不聊生的环境,磨练出了许许多多保卫祖国的英雄,也正是他们,让我们永远记住了这些可怕的历史。

当我们走进了书香四溢的校园,充实的一天就在这朗朗的读书声中开始了。老师传授我们的知识,同学们互相探讨。在这知识的海洋里,我的童年是充满了幸福和快乐的。

从过去的蹂躏到现在的发展蒸蒸日上,是无数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不懈努力换来的,来之不易啊。为了实现我们的光荣使命,我们必须努力学习。

读《小英雄雨来》有感 第6篇

读《小英雄雨来》有感1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小英雄雨来》。相信每一个同学都知道这篇文章,它是由一位了不起的作家—管桦所作。

这篇文章讲述了抗日战争期间,在晋察冀地区的一座十分美丽的村庄—芦花村,住着十二岁的儿童雨来,他游泳本领极高。他上夜校时,及其认真,专心听着爱国教育。后来,日本鬼子来扫荡时,他巧妙地掩护了躲在地道里的交通员李大叔,不受诱骗,宁死不屈。后来,他在要被敌人强杀时,突然跳入水中,巧妙逃生。

听了这个故事简介,大家觉得雨来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毫无疑问,雨来是一个游泳本领高、学习认真刻苦、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好孩子。

在文中,作者好几次说雨来他们像“小鸭子”、像“鱼”,以此突出了他们游泳本领高。“雨来的仰浮本领最高”说明雨来的水平在小伙伴中是数一数二的。这位下文雨来巧妙逃生做了铺垫。

雨来十分热爱学习。当时的父母都不知道孩子要读书才行。即使读了书,上了学校也只是一所“很破”的夜校。教夜校的老师,也只是稍有点文化的人。课本很差,是“用土纸油印的”,字迹不清。“软鼓囊囊的”更说明了课本质量差。相比,我们现在的条件比他们好多了,坐在宽敞的教室里,有精美、配有插图的课本,十分优秀的老师教导着我们……然而,雨来十分爱护课本,还向妈妈要了一块红布,包了书皮;还利用看家的时间复习,十分认真。他在那时候,已经通过阅读懂得了爱国,也才会做出了后来的事。

作者管桦说,雨来这个形象绝不是凭空想象的。他是所有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儿童的缩影。当时每一个孩子都是这样做的,其中就包括作者本人。

同学们,其实爱国并不难。我们能不能学一学他们爱国的精神呢?不必一开始就做像雨来那样的大事,可以先从小事做起。做好你应该做的一切,就是爱国了。

读《小英雄雨来》有感2

今年寒假,我读了《小英雄雨来》这本书,当我看完了这本书时,心中不禁为雨来的勇气而赞叹。想着雨来跟我一般大小,却是一位能与日军抗衡的小游击队员了。

雨来是一个机灵鬼,从小爱游泳,聪明活泼,逗人喜爱。雨来上夜校的时候,暗黑的屋子里点上几盏油灯,几个孩子围坐着。雨来小心翼翼地打开用红布包裹着的课本,放在腿上,跟着老师的手指念着“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他那认真的态度,实在让我敬佩。由此我想到我的学习: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有着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和老师们的淳淳教导,然而有时却东张西望,心不在焉。我们不爱惜自己的教科书,常常是一本书还没有读完,就已经抓破了书皮,弄脏了书页。看着雨来学习的情况,我感到深深的羞愧。

还有雨来被鬼子恶打的时候。扁鼻子军官把他脸上的.肉揪起一块,咬着牙拧,雨来的脸立时变得青一块,紫一块。鼻子被打出血来,顺着腮边流下来,一滴一滴的血滴在课本上。然而雨来只是用手背一抹,倔强地抽动一下嘴角,仍旧咬着牙,严守秘密。这场面实在让我心悸!难以想象,假如换做是我,我能承受这样的折磨吗?就连生病打针我都怕得要命,摔着、碰着流点血我就吓得哭叫,现在与小英雄雨来一比真是感到害羞。小英雄雨来就是我的榜样,我也要做一个勇敢的强者,面对敌人,勇敢地说不。

再看看我们现在的生活多幸福,有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有老师耐心的教导,我们生活在一个爱的港湾里,不用害怕有什么风雨来袭击。同雨来相比,我们显得是多么渺小!

小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好品质激励了我。小小年纪,智勇双全。同学们,我们一定要学习他面对困难和挫折坚韧不拔,顽强不屈的高尚品质,希望我们每个同学都能成为一个“小英雄雨来!”

读《小英雄雨来》有感3

读完《小英雄雨来》这篇文章,我颇有感触,但也有许多疑问:为什么小小年纪的雨来那么坚强?他哪来的那么多勇气?他为什么能坚贞不屈,那样大义凛然?这些问题困扰着我许多的日日夜夜,经过无数次的沉思,我终于有了答案:因为他有一颗忠于革命,忠于党的赤胆忠心,因为他一直盼望解放后,他可以和其他同龄人在教室光明正大的学习,可以让大多数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抗日战争时期,在芦花村有一个12岁的少年——雨来。雨来非常喜欢游泳。一个秋天,雨来上了夜校,在这里他学会了“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几个大字。

一天鬼子进村,交通员李大叔藏到了雨来家的大缸下。敌人闯了进来,雨来为了掩护李大叔。他在敌人严行拷打、威逼利诱下,守口如瓶。敌人决定枪毙他,但他趁敌人不注意之际,跳到河里,他得救了。雨来也成了小英雄。

雨来的勇敢,深深地铸刻在我的心里。我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的怯懦。那是一个下着雪的冬天,我无意间看见一帮和我一般大的人,在欺负一个小男孩,见到此景,我内心立即充满了气愤,可是他们人太多了,我又转念一想:反正不关我的事。便转向,大步大步的往前走,此时此刻,什么乐于助人,什么拔刀相助,都抛到了脑后。都因为我的懦弱,我惭愧了好几天。现在想想,当时我面临问题的并不只是帮助那个小男孩,而是一场道德、勇气的抉择。当我读到雨来的坚强勇敢的精神,更像是雨来教导了我做人的道理。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是老师教给雨来的话,看得出雨来对这句话很有感触,说明雨来渴望在光明的教室学习。战争时期,他们没有好的学习环境。可我们呢?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学习,却不珍惜,上课不但爱做小动作,还爱交头接耳。更有一些学生,竟然厌倦上学,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真的不值啊!当我们有这种思想时,想一想雨来,渴望学习的态度,珍惜眼前的美好生活。

我记忆里模糊记着这么一句话:自己选的路,就算跪着也要走完。用它来形容雨来再合适不过,他选则了一条革命道路,不管有多少艰辛,多少难过,他都用他的毅力,坚强的走过,我想雨来一定有许多痛楚吧,但他一直坚持着,一直努力着。这种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有的时候,我遇到一点困难,就要退缩,没有一点毅力。这岂不是鱼游锅中——好景不长吗?美国有个作家叫海伦·凯勒,她不但是聋哑人,还是盲人,没人能想到她会写出《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但她做到了,她打破了常人的思维,同样使我们敬佩。只要我们向他们学习,同样也会有一股自己也无法预料的力量。一首歌不是唱么: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

战争年代,硝烟缭绕。虽然我们摆脱了那时的苦难日。

子,但一定要记住那个年代雨来教导我们做人的道理,因为那句句是真理,也许能让你一生受用不尽。

读《小英雄雨来》有感4

在小学到初中的这段历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课文,但是有一篇课文让我油然而生了许许多多的感慨和敬佩之情,那就是《小英雄雨来》。

《小英雄雨来》这篇文章主要是讲一个小男孩,当时为了躲避日本人,来到了芦苇塘边。凶神恶煞的日本人一步步地逼近小雨来,雨来已经没有退路了,于是,就跳进水塘了。只听:“咚”的一声,小雨来像巨石沉到了水底,在一旁的日本人来到了水塘边,仔细认真的搜索了一遍,看见什么东西也没有。原来,雨来在小时候练过闭气功,这下可帮了他的一个大忙了,日本人走后,乡亲们都纷纷来到水塘边啼哭。突然,看见一颗圆圆的小脑袋伸出了水面,乡亲们看见了小雨来没有事,心中的巨石才落下。小雨来就这样躲避了日本人的追杀,后来被人们称为“小英雄雨来”。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沉着、冷静地对待,用好的办法去解决问题。

我们在学习上也应当如此,在面对困难时,也要冷静的去面对。即使困难比高山还大,令人无法攀登,我们也要学会把大困难化成一个个小困难去解决。我相信世上没有无法登攀的“高山”。

读《小英雄雨来》有感5

今天,我再一次读了《小英雄雨来》这篇文章,我思绪万千,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雨来出生在晋、察、冀边区的一个村子里,他最喜欢村子旁边的那条还乡河。白天,他常常和小伙伴们一起去还乡河里游泳、戏耍,那一群小伙伴中,就数雨来游泳本领最高。晚上,雨来和伙伴们一起上夜校,在那里受到了爱国主义的教育。夜校里的老师一个字一个字地讲着:“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雨来一个字一个字地跟着念。他那认真的态度,着实让人佩服。我仿佛看到雨来坐在长凳子上,用手翻开由红布包着的课本,一再念着这句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话,脸上的态度认真而又严肃。

当日本鬼子到村子里扫荡的时候,敌人端着的十几把刺刀从前门闯进来,雨来就往后院跑网,他爬到树上,鬼子把他拽下来,鬼子的威逼利诱都没有使雨来屈服。当鬼子狠狠地抽打雨来时,雨来咬紧牙关,一句话也不说,这需要多么顽强的毅力。雨来勇敢机智地与敌人作斗争,掩护了交通员李大叔,跳到还乡河里,凭着一身的好水性,逃得无影无踪。

合上书本,我的内心油然而生出一种感慨、一种敬佩。没想到,和我同龄的雨来竟然如此机智勇敢,遇事是那么胆大心细不慌张,让我不由佩服得五体投地。平时我就胆小如鼠,怕走夜路,不敢一个人在家里过夜,想一想这都是娇气在作怪。我们也是小小男子汉,不能被眼前的一点点困难吓倒而退缩,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坚持不懈。

读《小英雄雨来》有感6

前几天,我们学了一篇课文,叫《小英雄雨来》,读完后,我感到雨来的爱国精神和机智勇敢真值得我们去学习呀。

课文中讲述了雨来游泳本领高超,每天和小伙伴们在一起耍水玩,淘气极了。后来,他到夜校上课,受到了爱国主义的教育,掩护李大叔,自己却宁死不屈,被日本鬼子用力抽打着。在鬼子追他时,他一头扎进河里,逃出了鬼子的魔掌。

像雨来这样的小英雄还有很多,给八路军送鸡毛信的海娃;把敌人引进埋伏圈的儿童团员王二小;勇敢而聪明机智的张嘎子;在敌人面前宁死不屈的卓娅……这些意志坚强、热爱祖国、聪明灵敏的小英雄,他们都是为战争而死的,是死得光荣的。这些幼小的英雄名字,永远记在人们心中。然而,我们现在的生活多么幸福,有父母无微不至的关爱,有老师长辈的耐心教导。有些战争中的孩子失去了父母,倒在了血泊之中,他们不像我们一样拥有一个温暖的家庭,拥有老师。我们生活在一个爱的港湾里,不用害怕什么风雨来袭,但我们却“身在福中不知福”,父母对我们那么好,我们却还是埋怨玩得不够、吃得不够。现在想想,那些战争中的孩子能像我们一样穿着漂亮的衣服、吃着饭桌上的美味佳肴吗?不,不能,战争的生活是痛苦的,他们每天都在受着折磨,没有美好生活。所以,我们一定要懂得珍惜今天生活,努力学习,长大好好报答我们的父母,报答我们祖国吧!

我今后一定要发奋学习,做一个热爱学习的好孩子,长大为国家做贡献!

读《小英雄雨来》有感7

最近,我们学了《小英雄雨来》这篇课文,小英雄雨来机智、勇敢的精神让我十分感动,也使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在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个村庄叫芦花村。12岁的雨来就生活在这个村庄里。有一天,雨来的爸爸妈妈都外出了,只要雨来一个人在家。过了晌午区上的交通员李大叔来到雨来家藏身,身后是日本鬼子叽里呱啦的叫声。无论鬼子怎么哄他,他都不说出李大叔藏在哪儿。鬼子看他不肯说,就一下子变了一个样。还用像鹰爪一样的手打他,把雨来打晕了,可雨来还是没有说出李大叔的藏身之地。鬼子就气急败坏的要枪毙雨来。河沿上响了几枪,乡亲们都以为雨来牺牲了,可最后发现雨来趁鬼子不防备从水底游向远去去了。

我们现在的生活多么幸福,有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有老师耐心的教导。我们生活在一个爱的港湾里,不用害怕有什么风雨来袭,但我们却都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想想那些在战争中的孩子们根本就不可能像我们现在不一样,他们每天都要受着战争的折磨,没有美好的生活。所以我们一定要懂得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努力学习,长大后报答我们的父母和祖国吧!

英雄雨来热爱祖国,爱憎分明的品质值得我就拍,我要像你们来那样机制勇敢做一个新时代的好少年。

读《小英雄雨来》有感8

今天,我无意中发现了书柜中的一本书一《小英雄雨来》,便拿起来津津有味地看着。当读完时,我久久陷入沉思。想着雨来跟我一样的大,却能与日军抗衡,在晋察冀边区,有一个村庄叫芦花村,村里有个小孩叫雨来,他水性好,擅长凫水,像一个小鸭子一样灵活。一天,鬼子又来“扫荡”了雨来被日本鬼子捉住了。鬼子让她交出李大叔,可雨来宁可玉碎,不为瓦全。这下激怒了日本鬼子,被日军一顿毒打打得鼻青脸肿的雨来仍是宁死不屈。

是啊,面对困难,我们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勇敢地面对。有一次,我有一道题不会做,便扔到一边了,同桌看了对我说:“你怎么能这样,不会做就不做了吗?如果这样,永远只会退缩,还做得成吗?来,我和你一起想办法。”听了同桌的一段话,我点点头,开始演算,最终,我在同桌的帮助下,写出了结果。

虽然雨来生在抗日战争时期,却能认真,刻苦学习;我呢,在这种和平的社会里,本应发奋读书,但却与实际相差“十万八千里”。读了这篇文章,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在家或在外面不能软弱,更不能娇气,应该做个有用的人,同时也要在学校做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在家做个名副其实的好孩子。

读《小英雄雨来》有感9

我怀着敬佩的心情读完了《小英雄雨来》这篇文章。这篇文章的精彩内容让我十分感动。

故事是这样叙述的:雨来是芦花村的一个小孩儿。他十分勇敢。有一次交通员李大叔被鬼子追杀,情急之下躲到雨来家的地洞里。鬼子知道交通员李大叔在里面。于是进去搜捕,没早到。鬼子逼问雨来,最后竟狠狠地铐打雨来,可雨来始终咬金牙关说:“没看见。”雨来小小年纪经过利诱。逼问。烤打。他都没有屈服。说明雨来是多么地有正义感,多么地爱自己的同胞。亲人。多么地爱自己的祖国。他宁愿牺牲自己的生命,也不说出李大叔的隐藏的地点,小小年纪竟有这种硬骨头精神,是多么令人敬佩啊!解放前,有多许像雨来这样的少年人,为了祖国的解放而牺牲了自己性命。比如刘胡兰,坚定地走向铡刀,宁愿自己牺牲性命,也不说出共产党的秘密,小小年纪,如此坚强,多么令人敬仰!王二小为了把鬼子引进八路军的埋伏圈,最后竟被鬼子用刺刀刺死,多么可敬的英雄行为!

爱祖国,为建设更加美好的现代化国家,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让我们做一个爱祖国的好少年!这就是《小英雄雨来》给我的启进!

读《小英雄雨来》有感10

今天,老师为我们从学校图书馆借来一本叫《小英雄雨来》的书。我便迫不及待的打开这本书,津津有味的读了起来。书里讲的是有一位少年叫雨来,和他的小伙伴们想去当游击队的故事。

读《小英雄雨来》有感 第7篇

王中泽

今年寒假,我读了《小英雄雨来》这本书,当我看完了这本书时,心中不禁为雨来的勇气而赞叹。想着雨来跟我一般大小,却是一位能与日军抗衡的小游击队员了。

雨来是一个机灵鬼,从小爱游泳,聪明活泼,逗人喜爱。雨来上夜校的时候,暗黑的屋子里点上几盏油灯,几个孩子围坐着。雨来小心翼翼地打开用红布包裹着的课本,放在腿上,跟着老师的手指念着“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他那认真的态度,实在让我敬佩。由此我想到我的学习: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有着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和老师们的淳淳教导,然而有时却东张西望,心不在焉。我们不爱惜自己的教科书,常常是一本书还没有读完,就已经抓破了书皮,弄脏了书页。看着雨来学习的情况,我感到深深的羞愧。

还有雨来被鬼子恶打的时候。扁鼻子军官把他脸上的肉揪起一块,咬着牙拧,雨来的脸立时变得青一块,紫一块。鼻子被打出血来,顺着腮边流下来,一滴一滴的血滴在课本上。然而雨来只是用手背一抹,倔强地抽动一下嘴角,仍旧咬着牙,严守秘密。这场面实在让我心悸!难以想象,假如换做是我,我能承受这样的折磨吗?就连生病打针我都怕得要命,摔着、碰着流点血我就吓得哭叫,现在与小英雄雨来一比真是感到害羞。小英雄雨来就是我的榜样,我也要做一个勇敢的强者,面对敌人,勇敢地说不。

再看看我们现在的生活多幸福,有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有老师耐心的教导,我们生活在一个爱的港湾里,不用害怕有什么风雨来袭击。同雨来相比,我们显得是多么渺小!

读《小英雄雨来》有感 第8篇

师:京剧是我国传统艺术中的国粹, 生旦净末丑, 人物特点鲜明, 而且每个人物的动作都有严格的规矩。比如扇扇子这个动作, 不同的人物就有不同的扇法。 (拿起一把扇子, 表演动作) 有的人物扇脸, 有的人物扇肚子, 还有的人物扇屁股。 (学生笑) 这三种扇法, 突出的是三种人物的特点。由于大家不太熟悉京剧, 所以, 我把这三种人物写在黑板上, 请大家对号入座, 猜一猜用扇子扇脸、扇肚子、扇屁股的分别是哪三种人。 (板书:武将、书生、小丑)

生:武将扇肚子, 书生扇脸, 小丑扇屁股。

师:哈哈, 你说得真准!你为什么这么判断呢?

生:扇肚子的动作幅度比较大, 可以表现武将的威风;轻轻地扇脸, 是最斯文的动作, 能够表现书生的修养;扇屁股是夸张搞笑的动作, 能够表现小丑的可笑。

师:你看过京剧吗?

生:没看过, 我不爱看。

师:你们瞧, 一个没看过京剧的同学, 愣能透过人物的一个动作, 猜对角色, 这说明什么呀?说明动作的作用太大了, 透过一个传神的动作, 我们就能认识一个人物。

分析:透过动作, 全面认识小雨来

这种能够表现人物特点的动作, 在文章当中叫做“动作描写”。课文《小英雄雨来》中, 就有一段非常精彩的动作描写:

忽然听见街上咕咚咕咚有人跑, 把屋子震得好像要摇晃起来, 窗户纸哗啦哗啦响。雨来一骨碌下了炕, 把书塞在怀里就往外跑, 刚要迈门槛, 进来一个人, 雨来正撞在这个人怀里。他抬头一看, 是李大叔。

师: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时期, 雨来帮助共产党做工作, 共产党发给他一本识字课本, 上面写着:“我们是中国人, 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样的书, 日本鬼子是不让读的, 他们希望中国人读的是:“我虽然是中国人, 但是我爱大日本帝国。”这时, 雨来正趴在炕上读书, 听到街上有人跑, 以为日本鬼子来了, 赶忙起身出去看。文中用了哪些动词, 描写雨来一连串的动作呢?

生: (纷纷回答) 骨碌、塞、跑、迈、撞。

师:从这一连串的动作中, 你能看出雨来是个什么样的小孩吗?

生:他是个动作敏捷, 头脑机灵的小孩。

师:听到外面有声音, 雨来一骨碌就下了炕, 动作多么敏捷呀。往外跑的时候, 他一头撞在李大叔的怀里, 这说明他行动的速度非常快, 否则, 撞不上。你的回答很正确, 其他同学还有补充的吗?

(生思考、沉默, 师启发。)

师:动作敏捷, 头脑机灵, 这是雨来的优点, 但是, 从一连串的动作描写中, 我们还能了解雨来的一个缺点。他速度快, 但是, 有点快得过分了……

生:鲁莽!

师:对呀!你是怎么看出鲁莽的呢?

生:我是从“撞”这个词上看出来的。如果来的是日本鬼子, 而不是李大叔, 他撞在鬼子的怀里, 那他就完蛋了。

师:说得有道理。我们在影视剧中见到过, 日本鬼子要进屋的时候, 都要端着刺刀, 害怕里面有人。如果雨来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冲出来, 就不是撞在谁的怀里了, 而是撞在日本鬼子的刺刀上了, 那就成了真正的“冲刺”了。

生:我发现他把书塞在怀里, 是不安全的, 日本鬼子一搜身, 就能搜出来。

生:我觉得他不应该先往外跑, 应该先透过窗户或者门缝观察一下外面的情况。

师:呵, 你们可真聪明!那时候的窗户不是玻璃的, 是糊的窗户纸, 雨来应该把窗户纸捅个窟窿眼儿, 往外瞧。雨来毕竟是芦花村里十二岁的儿童, 他还不够成熟。这正是这篇课文的精彩之处, 人物刻画得生动、可信, 既有优点, 也有缺点的雨来, 才是一个真正的小孩。这一切, 都是通过几个传神的动词表现出来的。

拓展:通过动词, 生动刻画“老雨来”

师:小英雄雨来生活在抗日战争时期, 如果他活到今天, 已经是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了, 我们应该管他叫雨来爷爷。有一天, 雨来爷爷正躺在炕上休息, 突然听见街上咕咚咕咚有人跑, 他急忙下炕, 走到门口, 想看看是谁来了。你们说, 他的动作与十二岁的时候还会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那会是什么样呢?

生: (纷纷回答) 动作慢!走路费劲!差点儿摔跟头!

……

师:看来大家对老人的动作特点很熟悉, 那就请你们写个片段, 一百字左右, 表现雨来爷爷的动作特点。注意, 至少要用上三个以上能够表现老人动作特点的动词。

(生写作, 师巡视。10分钟后, 学生朗读片段。)

生:“雨来爷爷慢慢地下了炕, 缓缓地走向门口, 轻轻地推开门……”

师:表现老人动作特点的动词是哪几个呀?

生:慢慢、缓缓、轻轻。

师:你觉得“下”、“走”、“推”是什么词呢? (生迟疑, 答:动词) 那么, 慢慢地下, 缓缓地走, 轻轻地推, 动词前面这些用来形容动作的, 应该是什么词呢?

生:形容词。

师:这些形容词你用得很准确, 但是, 动词却没有老人的动作特点。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 应该怎样“下”?怎样“走”?怎样“推”?

生:“雨来爷爷用一只胳膊支撑着身子, 另一只胳膊抓着窗户框, 慢慢地坐起身子……”

师:好!支撑身子, 抓窗框, 这才是老人坐起来的动作特点。大家写这个片段的时候, 应该想一想生活中的老人, 把他们一举一动的样子在脑海中放映一遍, 选取跟雨来爷爷下炕、开门有关的动作, 写进文章。

生:“雨来爷爷拿起拐杖, 吃力地站起来……”

师:这个“拿”字就没有了老人的动作特点, 以为他是拿拐杖玩儿呢。老人是在借助拐杖起身, 走路, 所以这个“拿”应该换一个更准确的词。

生:换成“拄”!

师:对啦!不过, 我觉得还能再换。老人年岁大了, 眼神不好, 手又有些颤抖, 他们伸手取拐杖的时候, 手是这样的 (师表演动作) 。这个样子, 更像是在摸。所以, 这句话写成“雨来爷爷摸过拐杖来”, 更有老人特点。

(学生一边朗读, 老师一边评点, 并把好词记录在黑板上。不一会儿, 黑板上已经出现了“支撑、抓、挪、移、摸、拄、颤抖、蹭、扶、瘸、拐、喘、咳、靠”等将近二十个动词。)

师:黑板上写的词语, 都是从大家的片段中摘录的精华。不用读文章, 只看这些动词, 眼前就能浮现出一位老人的形象。谁能用上这些动词, 尽量用得全一些, 把雨来爷爷一连串的动作说一说?

生:雨来爷爷用一只胳膊支撑着身子, 另一只胳膊抓着窗户框, 慢慢地坐起来, 身子一点一点地往炕边挪。他伸出颤颤巍巍的手, 摸过拐杖来, 用力地拄着, 颤抖着站起身, 一步一步向门口蹭去。可是刚走了几步, 他的腿就开始疼了, 他只好扶着墙, 一瘸一拐地往前走。他“咳咳”地咳嗽着, 喘着粗气, 靠在墙上休息了一会儿, 才继续走向门口。

师:小雨来变成了老雨来, 你表达得真生动!同学们, 同样是下炕, 动词变化了, 人物特点就变化了。有句话, 叫做“生命在于运动”, 人只要活着, 就得运动, 没有运动就没有生命。在写文章的时候也一样, 要让人物活起来, 就得先让他动起来。为了让笔下的人物充满生命的活力, 我们必须在动作描写上好好下点功夫。

(作业:“在田径比赛的跑道上, 小明和小刚同时摔倒……”请把这句话作为开头, 写一个片段。要细致描写他俩摔倒后的不同表现, 包括动作、表情、语言等, 使读者了解到小明很娇气, 小刚很坚强。)

备课笔记

点灯的人

“茶点快准备好了, 太阳已经西落;这时候, 可以在窗口见到李利走过身边;每晚, 吃茶点的时候, 你还没就座, 李利拿着提灯和梯子来了, 把街灯点亮。”“只要门前有街灯, 我们就很幸福, 李利点亮了许多盏, 又点亮了一盏在我家门口。”这是史蒂文斯的儿童诗《点灯的人》中的句子。读这首诗的时候, 我觉得李利就是我们———辛勤的语文教师们。

任何一篇课文, 在学生面前都是一片黑夜, 即使他们预习了, 朗诵了, 好像读懂了, 自认为朝霞满天的清晨已经到来了, 但是, 黑暗依然存在。就像《小英雄雨来》这篇课文, 多年来, 诸多版本的语文教材中都曾选用, 我念小学的时候, 就认识了这位小英雄。这种故事性较强的文章, 孩子们似乎一读就懂。可是, 他们究竟懂什么了呢?他们懂了每个汉字应该怎么读, 懂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懂了教学参考书上的标准答案, 这还远远不够。

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是一位智者, 用智慧的火花点亮文本的明灯。

有个学生向我诉苦, 语文老师让他们在课堂上把《小英雄雨来》朗读三遍, 要把他们累死了。我不知道这位语文老师目的何在, 是为了体现那句古训“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呢?还是为了贯彻新课标的要求, 培养学生自读自学能力呢?可是无论怎样, 只要学生觉得快要累死了, 这堂语文课就已经失败了。只有在黑暗中枯燥而又茫然地赶路, 孩子们才会感到异常疲劳。如果让他们观赏着风景前行, 他们定会乐此不疲。

我也曾觉得《小英雄雨来》这篇老课文没什么好讲的, 但是, 我不甘心在名篇面前失语。我像笼中困兽一样, 在文本中搜寻突破口。当我发现描写雨来的几个动词在熠熠发光的时候, 我仿佛变成了成功突围的勇士, 看到了生命的希望。于是, 在黑夜中, 我点亮了一盏明灯。就像那首诗中写的一样:“只要门前有街灯, 我们就很幸福。”学生在我的引领下, 感受到了发现的惊喜, 阅读的幸福, 以及创作的满足。

《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与评析 第9篇

中篇小说《小英雄雨来》,早在50多年前就已被选人了全国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感染和教育了不止一代人。

作者管桦曾说过,雨来的形象绝不是凭空想象的。雨来,是抗日战争年代里冀东少年儿童的一个缩影,这其中也包括管桦本人在内。小说中的芦花戏水,星夜攻读,智护交通员的情节,苇丛雏鸭、五谷飘香的田园风光景物,鲜活的方言土语,无一不是50多年前那场波起云涌的民族解放战争中燕赵大地的真实写照。

这篇课文,通过雨来上夜校、掩护交通员、与鬼子斗智、脱险等几件事,表现了他爱憎分明、英勇机智等优秀品质。

小说一开头,描绘了芦花村美丽的自然景色。文中多次写景,为的是烘托主题,引发人们对“祖国的大好河山绝不容敌人践踏,坚决赶走帝国主义”的共同感受。接下去,文章刻画了一个机智、灵活、勇敢的小英雄形象——12岁的雨来。文章不是一下进入高潮的,而是有一个过渡,这就是小说的第二部分:上夜校。小说在这里为人物奠定了一个思想基础:“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接着文章笔锋一转,点出“引线”——交通员李大叔。雨来临危不惧,沉着地将李大叔藏好,并把敌人的注意力引开。当他被敌人捉住后与敌人进行了不屈的斗争。小说在这里。又一次写“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在这行字的上面却染上了小雨来的鲜血。敌人施尽了软硬手段毫无收获,便恼羞成怒,想把雨来推出去枪毙。但是,雨来却凭着他那高超的游泳技术趁敌人不备,从水底潜游走了。

小说在结尾部分以明快的笔调告诉人们:“雨来没有死!”并自然地结束全文。这篇文章还运用了大量比喻句、象声词,使文章内容更加具体、形象。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7个生字。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练习给每部分加上小标题。

3.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

三、教学重点: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

四、教学难点:给课文的各部分加小标题。

五、教学流程:

(一)自然导入、从容破题,激发学习兴趣

1.同学们,今天咱们该学习哪篇课文了?

2.板书:“雨来”。随机提问:同学们,这个课题写得完整吗?还少什么?

3.板书:“英雄”,提问:这次课题写完整了吧?

4.板书:“小”。现在谁来说一说通过科题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设计意图:如此破题可以帮助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初步感知文题在文章起到的重要作用。)

点评:这才是充满语文味道的语文课。教师从上课伊始就已从课题入手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使学生从课题中感悟到了语言的精妙。看似平淡无奇的5个字被教师精心重构之后,不仅使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更显现出了汉语言精确、简练的独特魅力。这是赵昭语文课堂教学中经常能够见到的“化平淡为神奇”的神来之笔,设计、构思之巧妙令人惊奇!

(二)浏览课文、抓住特点,选准学习方法

1.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这篇课文和我们以往学的

执教者牡丹江市教育教学研究院赵昭

评析者牡丹江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刘颖课文有什么不同?(课文篇幅很长,约3300字。)

2.你们还记得这个单元的“读与例话”教给我们什么知识吗?(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

3.谁还记得,本单元的“读写例话”教给了我们哪些加快阅读速度的方法?

(一要眼睛看得快,尽可能扩大视觉的范围,也就是由原来一字一词地看书,变为一句、一行地看书。二要由眼入脑想得快,脑子要跟着眼睛的看进行思考,弄清楚眼睛看的文字说的是什么。)

(设计意图:由课文的篇幅“长”引导学生选择适合的学习方法。可以使选择的学习方法更具有针对性,更让学生信服。学生运用时才会更得心应手。)

点评:此处,是对“授之以渔”这一教育理念的最好例证。学习之初,教师先引导学生选择恰当的学习方法。突出单元训练点的同时,还让学生在学习时有法可循。有针对性的选择学习方法毫无疑问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而在学习实践的过程运用方法解决问题,更是检验学习方法、掌握学习方法的最有效途径,正所谓“听来的忘得快,看见的记得住,用过的才能会”。这不仅是在发现问题、学习方法,更是在激励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解决问题的学习热情。

三、通读课文、了解大意,实践学习方法

1.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完整地阅读一遍课文,在读课文之前注意听清老师的一个要求和两个问题:

要求:不能只为了读得快而忽略了课文的内容,一定要把课文读明白。

问题1: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问题2:这篇课文有几部分?每部分都写了什么?

2.在学生读文过程中建议学生采用默读的方法,以进一步提高阅读的速度。(用时约11分钟。)

3.回答问题,汇报学习体会。

(设计意图:“一个要求和两个问题”的设计,可以防止学生走进片面地追求阅读速度而忽略文章内容的误区。这一环节的设置,对于小学生来说十分必要。)

点评:教师在40分钟的公开教学中,用11分钟让学生充分默读课文,是需要些勇气与自信的。这种所谓的“冷场”,正是对当下“繁华”的语文课堂的一种批判。语文学习,既需要愉快的气氛与环境,更需要沉静的阅读和思考。

四、播放录像、理清脉络,检验学习成果

1.课文一共分为6部分,现在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片,大家一定要仔细观看,在录像播放的过程中,每播放完一部分的内容,同学们要记得提醒老师按“暂停”。

2.每暂停一次,即结束一部分时,就指一学生把这部分的段落大意写在黑板上。

(设计意图:录像的运用,直观地将课文内容呈现在了学生面前,“让学生叫暂停”的方法。无形中增强了学生观看录像的目的性,每一次叫暂停,都是学生把文本的内容与眼前影像进行融合、分析、整理的过程,对于篇幅如此长的课文,这个方法不仅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显著提高,还使得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点评:看似随意的“叫停”,却融入了教师刻意的指导。利用电影片段引导学生把文本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便是把多媒体课件用在了“刀刃儿”上,这不是语文课上令人眼花缭乱却无实效的“媒体秀”,而是多媒体课件在语文课上恰当运用的“典范秀”!

五、抓住要点、凝炼语言、多元拟定标题

1.谁还记得拟定小标题有哪两个要求?(抓住内容要点、语言简练贴切。)

2.同学们能不能根据你们自己在黑板上概括出的6部分的段意,把它再提炼成6个小标题呢?

3.可以试着从不同角度拟定小标题。“摘桃子”的梯子,缩短了学生从地面上“起跳”的高度。能如此从学生的角度设计教学环节,正体现了教师对于充满变教的复杂微妙的教学过程把握的艺术水准。

六、联系全文、分清层次,揭示人物特点

1.通过这6个小标题,同学们觉得哪部分是故事的高潮?那么不要第一部分行不行?为什么?不要第二部分呢?

2.课文学到这里你觉得雨来是个什么样的人?把你认为最能说明雨来特点的词句写在黑板上,并说出原因。(相机引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并指导学生理解、朗读、发表自己的看法,恰当地渗透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设计意图:本篇课文的体裁是小说,它有着自己特有的构成要素。第一个问题的设计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从整体把握课文的脉络、了解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又能引导学生分清内容的主次。把印象深刻的词句写在黑板上并加以说明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有助于揭示人物的性格特点,并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点评:由感知文章脉络到引导学生体悟雨来的内心。“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情感思如泉涌,奔腾流淌的恰恰是对雨来无限的崇敬,这是理解文本的训练吗?不全是,这更是学生个性情感体验的升华!

七、总结方法、课外拓展,学习融入生话

1.这么长的一篇课文我们40分钟就学完了,你们真了不起!想一想我们今天的学习效率为什么这么高?(学生总结学习方法。)提高阅读速度是增加阅读量,扩大阅读面非常有效的方法,希望同学们能通过这种阅读方法获得更丰富的语文知识。

2.给文章各部分内容加小标题的方法还有很多。课后请同学们上网搜集其他的加小标题的方法,尝试着给自己喜欢的文章加小标题,然后发到班级信箱里与大家交流。

点评:学习是无止境的。引导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形成阅读能力是我们教学追求的终极目标。

总评:如何在短短的4n分钟之内学完3 300多字的中篇小说,对于学生和教师来说无疑是个难题。赵昭的教学设计轻松地完成了教学目标,落实了训练点。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体现了“语文课,首先要考虑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这一理念。

在教学中教师牢牢抓住了单元训练的重点,进行了提高阅读速度的训练。巧妙地运用看录像“叫停”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每一部分内容。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解题、默读、浏览、思维、表达等多方面语文能力的训练。尤其是教师特别注意对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针对课文的特点,指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拟定小标题,并将学习由课内引向课外。这种努力,在教学论、教学法以及课程标准各个层次的理论和实践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语文课应该对学生进行精神与文化的引领。当我们站在文化的高度引领学生去审视文章,去品味语言、运用语言时,我们的学生定会从狭隘走向广阔,内心必然一片清澈,视野必定特别敞亮!

上一篇:大人写给孩子的一封信字下一篇:银行会计月度 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