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游记写景散文

2024-07-16

庐山游记写景散文(精选10篇)

庐山游记写景散文 第1篇

顾往昔,庐山一游,遥生得这般念好,滋生得这般朗貌,尤生得这般俊美。

八十年代,我们一行慕名苏鲁交界处的庐山,协同学友前去一游。

晨起,顶雾近山脚。举目望上,庐山貌美,翠色生荡,绿波生烟。顺着小路前行,荫荫茂密,一径蜿蜒。但见小径旁,左有杨柳相拥,右有榆槐夹道。左簇右拥,茂密叠荡。继续上行,幽幽趋坡,亦行亦趋。几多松林映遮面。或高或低,错落有致。一览清秀,苍翠生得浓浓绿烟。或波涛,或起伏,交相辉映,生生醉焉。

请上眼,那如针的松叶铺展落地皆是,偶有松塔可供捡拾留念。突地一声尖叫“啊呀”。闻得一女生惊叫,抬望眼,交错的松枝上,擦身居有松鼠成溜烟窜去。且不知,是我们一行惊扰了这松鼠,还是松鼠侵扰了我们一行。

但见得松鼠居枝翘首,举目相望,似乎有讶惊。望着我们这些陌生的不速来客,又似乎在相探。进得山,也许这巧小的松鼠便是这大山的杰灵。见那巧灵的松鼠,毛色俊秀,隐隐生光,顺滑生色。行动悠远,尾巴高高地卷翘着,一双黝黑的眼睛晶亮生光芒,尤显灵性非常。

到了半山腰上,乍细看,松树上竟有爬动的虫蛹,方言人称“松虎”。这时候也不知道是谁说了一句,“松虎能吃的”,这下提醒了我们几个。于是摘采些许,生火烤食。原来,真是挺香的,确确的野味。大山里的,就是不一样的。那番滋味,那番味嚼,至今口留余香,回味依然。据说这东西不能食用得太多,否则,食用者嗓子会起毛生烟的。

有道是“剩十里半九成”。近得山顶,方觉路陡坡峭,崎岖无比。感觉中愈上愈难,越来越艰。高险处,有一种不敢俯视于山下。回顾身旁,尤在云里雾里,不曾料,山下风静,山上风急,呼呼的山风从自己的身边掠过,吹拂过来的云雾,渐渐慢散开去,如云泊,如烟荡,给人一种荡胸生层云的愉悦!

雾,慢散在脸上,抚在身上。亦潮亦润。纵人人确是很累,终是掩饰不住清心,掩饰不住那种赏心悦目,那种沁人心脾的愉悦。几多轻松,几多欢悦,几多惬意!一朵浮云走来,伸手可及,一慢雾散去,触手可及。似梦如幻,直教人恨相见晚!

举目远眺,远望山下,不可不谓“一览众山小”。这庐山南北,兀的是山连山,山套山,山中有山,山外抱山。南北横亘数百里,不失为海岸线之后的陆路国防线。看那山山起伏,交相辉映,山山迥异,各不雷同。感觉着叠状的群山,感悟这跌宕的山峰。这绿色的翠,纵是让来者赏心悦目,终是添醉,添痴,添恋念。卷舒中,心生醉焉,眷恋中一览目阅。

昨夜,我做了一个梦,似是游览这仙境庐山!

庐山游记写景散文 第2篇

昨夜大雨,终夜听见松涛声与雨声,初不能分别,听久了才分得出有雨时的松涛与雨止时的松涛,声势皆很够震动人心,使我终夜睡眠甚少。

早起雨已止了,我们就出发。从海会寺到白鹿洞的路上,树木很多,雨后清翠可爱。满山满谷部是杜鹃花,有两种颜色,红的和轻紫的,后者更鲜艳可喜。去年过日本时,樱花已过,正值杜鹃花盛开,颜色种类很多,但多在公园及私人家宅中见之,不如今日满山满谷的气象更可爱。因作绝句记之:

长松鼓吹寻常事,最喜山花满眼开。

嫩紫鲜红都可爱,此行应为杜鹃来。

到白鹿洞。书院旧址前清时用作江西高等农业学校,添有校舍,建筑简陋潦草,真不成个样子。农校已迁去,现设习林事务所。附近大松树都钉有木片,写明保存古松第几号。此地建筑虽极不堪,然洞外风景尚好。有小溪,浅水急流,铮淙可听;溪名贯道溪,上有石桥,即使道桥,楷朱子起的名字。桥上望见洞后诸松中一松有紫藤花,直上到树杪,藤花正盛开,艳丽可喜。

白鹿洞本无洞,正德中,南康守王溱开后山作洞,知府何凿石鹿置洞中。这两人真是大笨伯!

白鹿洞在历史上占一个特殊地位,有两个原因。第一,因为白鹿洞书院是最早一个书院。南唐升元中(937-942)建为庐山国学,置田聚徒,以李善道为洞主。宋初因置为书院,与睢阳石鼓岳麓三书院落并称为“四大书院”,为书院的四个祖宗。第二,因为朱子重建白鹿洞书院,明定学远规,遂成后世几百年“讲学式”的书院的规模。宋末以至清初的书院皆属于这一种。到乾隆以后,朴学之风气已成,方才有一种新式的书院起来;阮元所创的诂经精舍、学海堂,可算是这种新式书院的代表。南宋的书院祀北宋周邵和诸先生;元明的书院祀和朱;晚明的书院多祀阳明;王学衰后,书院多祀和朱。乾嘉以后的.书院乃不祀理学家而改祀许慎郑玄等。所祀的不同便是这两大派书院的根本不同。祀许慎郑玄等。所祀的不同便是这两大派书院的根本不同。

朱子立白鹿洞书院在淳熙己亥(1178),他极看重此事,曾札上丞相说:

愿得比祠官例,为白鹿洞主,假之稍廪,使得终与诸生讲习其中,犹愈于崇奉异教香火,无事而食也。(《庐山志》八,页二,引《洞志》。)

他明明指斥宋代为道教宫观设祀官的制度,想从白鹿洞开一个儒门创例来抵制道教。他后来奏对孝宗,申说请赐书院额,并赐书的事,说:

今老佛之宫布满天下,大都逾百,小邑亦不下数十,而公私增益势犹未已。至于学校,则一郡一邑仅置一区,附廓之县叉不复有。盛衰多寡相悬如此!(同上,页三。)这都可见他当日的用心。他定的《白鹿洞规》,简要明白,遂成为后世七百年的教育宗旨。

庐山有三处史迹代表三大趋势:(一)慧远的东林,代表中国“佛教化”与佛教“中国化”的大趋势。(二)白鹿洞,代表中国近世七百年的宋学大趋势。(三)牯岭,代表西方文化侵入中国的趋势。

从白鹿洞到万杉寺。古为庆去庵,为“律”居,宋景德中有大超和尚手种杉树万株,天圣中赐名万杉。后禅学盛行,遂成“禅寺”。南宋张孝祥有诗云:

老干参天一万株,庐山佳处浮着图。

只因买断山中景,破费神龙百斛珠。

(《志》五,页六十四,引《1史》·)

今所见杉树,粗又如瘦碗,皆近两年年种的。有几株大樟树,其一为“五爪樟”,大概有三四百年的生命了;《指南》(编者按指《庐山指南》)说“皆宋时物”,似无据。

从万杉寺西地约二三里,到秀峰寺。吴氏旧《志》无秀峰寺,只有开光寺。毛德琦《庐山新起》(康熙五十九年成书。我在海会寺买得一部,有同治十年,宣统二年,民国四年补版。我的日记内注的卷页数,皆指此书。)说:

康熙丁亥(1707)寺僧超渊往淮迎驾,御书秀峰寺赐额,改今名。明光寺起于南唐中主李璟。李主年少好文学,读书于庐山;后来先主代杨氏而建国,李璟为世子,遂嗣位。他想念庐山书堂,遂于其地立寺,因有开国之祥,故名开先寺,以绍宗和尚主之。宋初赐名开先华藏;后有善暹,为禅门大师,有众数百人。至行瑛,有治事才,黄山谷称“其材器能立事,任人役物如转石于千仞之溪,无不如意。”行瑛发愿重新此寺。

开先之屋无虑四百楹,成于瑛世者十之六,穷壮极丽,迄九年乃即功。(黄庭坚《开先禅院修造记》,《志》五,页十六至十八。)

此是开先极盛时。康熙间改名时,皇帝赐额,赐御书《心经》,其时“世之人无不知有秀峰”(郎廷极《秀峰寺记》,《志》五,页六至七。)其时也可称是盛世。到了今日,当时所谓“穷壮极丽”的规模只剩败屋十几间,其余只是颓垣废址了。读书台上有康熙帝临米芾书碑,尚完好;其下有石刻黄山谷书《七佛偈》,及阳明正德庚辰(1520)三月《纪功题名碑》,皆略有损坏。

寺中虽颓废令人感叹,然寺外风景则绝佳。为山南诸处的最好风景。寺址在鹤鸣峰下,其西为龟背峰,又西为黄石岩,又西为又剑峰,又西南为香炉峰,都1奇可喜。鹤鸣与龟背之间有马尾泉瀑布,双剑之左有瀑布水;两个瀑泉遥遥相对,乎行齐下,下流入壑,汇合为一水,迸出山峡中,遂成最著蛐青玉峡奇景。水流出峡,入于龙潭。昆山与祖望先到青玉峡,徘徊不肯去,叫人来催我们去看。我同梦旦到了赤边,也徘徊不肯离去。峡上石刻甚多,有米帝书“第一山”大字,今钩摹作寺门题榜。

徐凝诗“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即是咏瀑布的。李白《瀑布泉》诗也是指此瀑。旧《志》载瀑布水的诗甚多,但总没有能使人满意的。

由秀峰往西约十二里,到归宗寺。我们在此午餐,时已下午三点多钟,饿的不得了。归宗寺为庐山大寺,也很衰落了。我向寺中惜得《归宗寺志》四卷,是民国甲寅先勤本坤重修的,用活字排印,错误不少,然可供我的参考。

我们吃了饭,往游温泉。温泉在柴桑桥附近,离归宗寺约五六里,在一田沟里。雨后沟水浑浊,微见有两处起水泡,即是温泉。我们下手去试探,一处颇热,一处稍减。向农家买得三个鸡蛋,放在两处,约七八分钟,因天下雨了,取出鸡蛋,内里已温而未熟。日陇间有新碑,我去看,乃是星子县的告示,署民国十二年,中说,接康南海先生函述在此买田十亩,立界碑为记的事。康先生去年死了。他若不死,也许能在此建立一所浴室,他买的地横跨温泉的两岸。今地为康氏私产,而业归海会寺管理,那班和尚未必有此见识作此事了。

此地离栗里不远,但雨已来了,我们要赶回归宗,不能去寻访陶渊明的故里了。道上见一石碑,有“柴桑桥”大字。旧《志》已说,“渊明故居,今不知处”。(四,页七。)桑乔疏说,去柴桑桥一里许有渊明的醉石。(四,页六。)旧《志》又说,醉石谷中有五柳馆,归去来馆。归去来馆是朱子建的,即在醉石之侧。朱子为手书颜真卿《醉石诗》,并作长跋,皆刻石上,其年月为淳熙辛丑(1181)七月。(四,页八。)此二馆令皆不存,醉石也不知去向了。庄百俞先生《庐山游记》说他曾访醉石,乡人皆不知。记之以告后来的游者。

今早轿上读旧《志》所载周必大《庐山后录》,其中说他访栗里,求醉石,上人直云,“此去有陶公祠,无栗里也。”(十四,页十八乙。)南宋时已如此,我们在七百年后更不易寻此地了,不如阙疑为上。《后录》有云:

尝记前人题诗云:

五字高吟酒一瓢,庐山千古想风标。

至今门外青青柳,不为东风肯折腰。

惜乎不记其姓名。

我读此诗,忽起一感想:陶渊明不肯折腰,为什么却爱那最会折腰的柳树?今日从温泉回来,戏用此意作一首诗:

陶渊明同他的五柳

当年有个陶渊明,不惜性命只贪酒。

骨硬不能深折腰,弃官回来空两手。

瓮中无米琴无弦,老妻娇儿赤脚走。

先生吟诗自嘲讽,笑指篱边五株柳:

“看他风里尽低昂!这样腰肢我无有。”

庐山游记写景散文 第3篇

一、以心摄境,点面结合,再现美景。

唐朝张彦远《论画体》说:“夫画物特意形貌采章,历历具足,甚谨甚细而外露巧密。所以不患不了,而患于了,既知其了,亦何必了。”袁宏道的《满井游记》便符合这种艺术辩证法。作者不是把满井春景纤毫毕露地一一罗列,而是提取最典型性的事物,“以少总多,情貌无遗”。只用山、水、田野三个点,与“一望空阔”的面结合,便尽形尽致地写活了初春的满井。

“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这是满井鸟瞰。只用十几个字,就凝练、洒脱、富于感情色彩地把春景勾勒出来。接着,作者又移步换形,以细腻而充满诗情的笔调,东鳞西爪地点染满井的秀丽风光:“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始写水,继写山,后写田野,三组优美的特写镜头,勾魂摄魄地凸现早春独有的特点。行文到此,作者已用独具的慧眼,细腻的笔触,潇洒的语言,完成了满井初春全景的描绘,再现了初春满井的秀丽风光。

二、多种笔法,层层点染,细绘秀色。

满井的春景给人一种和谐美的享受,让读者意犹未尽。究其原因,是作者运用多种笔法,层层点染,使美景尽收笔端:一是白描笔法,清新自然。作者写景不堆砌词藻,而是用极为简练的笔法勾勒出来。如写水为“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写柳条为“将舒未舒,柔梢披风”。没有夸张、渲染和烘托,而形象却鲜明如画。二是比喻妙用,贴切新奇。比喻手法写句子虽然很平常,但作者运用起来自有他的新奇之处。“联接式比喻”的运用,是本文在比喻运用上的一大特点。所谓“联接式比喻”,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关系密切的比喻联接在一起,而后面的比喻都是由前面的比喻生发、引申出来的。如文中有两个比喻,它们之间便是这种关系:“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作者在第一个比喻中,用“镜之新开”比喻“冰皮始解”的湖水,用“冷光之乍出于匣”比喻“波色乍明”,形象、贴切;在第二个比喻中,作者由湖水写到山峦,并由湖水的喻体新开之镜进而联想到与之相关的倩女梳妆,这样,两个比喻中的本体与本体(“湖水”与“山峦”)、喻体与喻体(“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与“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之间,不仅均为相关的同类事物,而且全都巧妙地联系在一起了。三是拟人手法,动感灵秀。例如:“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作者写山,用倩女新妆作喻,写鱼鸟,说它们洋溢着喜气,都用了拟人的写法。这种表现手法,增加了景物的动感或灵气,同时也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感。

三、心境物化,情景交融,怡情悦性。

“一切景语皆情语。”《满井游记》也不例外。作者把人的情感与景物水乳交融,采用心境物化的手段,把无形的情景化为有形的景物。例如,“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句中的“作”、“飞”、“走”三个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寒风刺耳、沙石漫天的肃杀景象,表现了作者欲出不能的懊丧、郁闷心情。又如文中“毛羽鳞鬣”的“喜气”,曲折、巧妙而韵味十足地表现了作者对春景的欣慕喜悦之情。

古代山水游记散文阅读之写景手法 第4篇

古代山水游记散文,在写景方面是很有讲究的,作者常常抓住景物特点,按一定顺序详略得当地描绘奇特瑰丽的画面,有时还为后面的議论埋下伏笔。所以阅读古代山水游记散文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了解作家独特的艺术风格,揣测作者的写作意图。文如其人,不同的作家往往表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例如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是作者1054年由舒州通判辞职回家探亲,归途中顺道游览褒禅山,于同年七月以追记的形式写下的。作者寄寓于文中的“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的思想感情,不过是借游山而抒发早就具有的思想罢了,这同他后来百折不挠地变法图强的精神是完全吻合的。文章所表现的大气磅礴、锐意进取和深思慎取的品格,正体现了一个政治家、改革家的胸襟和气魄。

二、抓住时代特征,读出作品的共性规律。虽然都是山水游记散文,但因朝代不同,文章就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唐代的游记偏重于从对大自然的描摹中表现某种心绪或情趣,而宋代的游记则偏重于从对大自然的描摹中表现某种精神和理趣。由于宋代文人好发议论,文章多以理见长,作为一种时代风尚影响到文学,宋代的游记常常是在详细记述游程、描绘景物之后,发一通议论以阐发一个深邃的道理。苏轼的《石钟山记》就是这样,文章大部分记述游程、调查的情况,最后归结出“事不目见耳闻”,就不能凭空臆断其有无的道理。

三、要善于从作者描绘的景物中找到共同点。古代文人在写山水游记散文时,往往会抓住关键点,然后围绕关键点选择材料表达出自己对景物的喜好之感,如袁宏道《虎丘记》就围绕“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来写景。明代徐霞客《游黄山后记》在写景时始终抓住一个“奇”字,奇路、奇峰、奇景、奇松,人行云霧,天也奇,地也奇,一幅千岩万壑、松涛云海的壮丽图画展现在读者面前。而“非再至,焉知其奇若此”,通过作者的议论,可看出他好学不倦,勇于实践,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学习作者在描绘景物时运用的修辞手法。为了将景物描绘得清楚明白,作者会运用一些修辞手法。透过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窥探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而较好地理解文意。例如《石钟山记》中的“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这是用比喻绘形;“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这是用比喻拟声,在“莫夜”之时,见此情状,闻其声响,令人毛骨悚然,气氛阴森可怖,正因如此才有后文的“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此世所以不传也”的呼应,才有“笑李渤之陋”结语,体现了作者敢于探索真知的求实思想。

徂徕山游记经典写景游记散文 第5篇

“徂徕之松,新甫之柏。”——《诗经·鲁颂》

初读这诗句,是进修时在《古代文学作品选》上读到的。句式整饬,铿锵有力,读来朗朗上口。我的家乡位于汶河岸边,东望徂徕山,宛如虬龙横卧,翘首摆尾,凌空欲飞,既神秘莫测,又奇幻好奇,不免心向往之。

岁在春日,正逢清明;春光明媚,鲜花争艳。恰是踏青赏景好时节。我和妻子开车前往心仪了很久的徂徕山旅行 ,我们沿着汶河大堤一路东行。堤坝上杨柳依依,排排列阵。河水明净,蜿蜒西去。花似红裙镶嵌,水如玉带缠绕。村落峥嵘,楼群栉比。这里土地肥沃、粮草丰美。古老的大汶口文化滋养了她的文明,使她端庄秀丽,厚重丰满。

很快,我们便驱车来到徂徕山脚下。在通往山顶的公路一侧,山头上,一巨大纪念碑直插云霄,高高矗立在苍松翠柏间,拾级而上,瞻仰革命烈士纪念碑。 巨型花岗岩石上,镌刻着徐向前元帅题写的“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纪念碑”十二个镏金大字,笔力苍劲,入石三分。透射出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畏艰难,戮力共为,力挽狂澜,拯救中华民族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决心和意志。

瞻仰完纪念碑,我们沿环山公路盘旋而上。道路险象环生。曲折、路险、景奇。松柏森森遮天蔽日,溪流泠泠叮叮淙淙。似仙境缠身,如丝竹奏鸣。花香袭人;群蝶翔舞,鸟鸣深磎。经盘旋往复,便到达山顶。山顶上“庆回归”石刻醒目,表达了香港回归时莘莘学子们那份喜悦和欢庆,刻石以志,永难忘怀。立山顶,极目四望,泰山巍峨挺拔,似巨大屏障护佑着徂徕山;南望汶水,光明似镜,玉带般缠绕着徂徕山。如此盛景,曾引来诗仙李白、诗圣杜甫携手同游。他们千里迢迢,不辞辛苦,若不是被秀丽风景和厚重的历史文化所吸引,他们怎能留下名篇佳作及动人的传说故事呢?二圣宫前,诗仙、诗圣分手处追思,高人仙鹤般羽去,古迹遗风尚存,峨峨高山,仰慕不已!

若非亲临此山,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仍不为我所信。那个年代,生产落后,温饱难以解决,竟然创造出此等惊人奇迹,前辈战天斗地之精神,气魄之豪迈, 令后人扼腕赞叹,五体投地。

和风流畅,花好景美,红男绿女,或结伴而行,或扶老携幼,流连忘返。人生如此,又有何羡?

五仙观游记写景散文 第6篇

明清两代,这里分别以“穗石洞天”和“五仙霞洞”列入了“羊城八景”的行列。

――题记

今天,天气不错、我来到了广州的祖庙――五仙观。

来到五仙观门口,首先进入我眼前的是两只神态威武的神兽――麒麟、和古建筑的美丽大牌坊。

从一个简介上面我了解到:麒麟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形状鹿角、羊蹄、鳞甲、牛尾,为四灵之一,象征着祥瑞。这对石麒麟为玄武岩石质造型优美形神兼备,据考证应为目前广州所存为数不多的明代石刻动物雕塑之一。

走进门口,迎面而来的是一个文化廊,工作人员的详细介绍:这里有这样一个传说:周朝时,广州出现连年灾荒,农业歉收,民不聊生。玉皇知道了以后很同情这里的`众生、于是就派五仙下凡拯救南粤百姓。

一天南海上空、突然的出现了五位神仙、每一位都骑着羊,每一只羊都叼着麦,他们把口中的麦穗撒在广州城,从此以后广州五谷丰登、五位神仙回到了天上去了,可是五只羊却迷恋这里风景、于是变成了五羊石像、留在广州、坐落在美丽的越秀山上、从此广州又有一个羊城的美称。

接下来我又参观了岭南第一楼,岭南第一楼又叫禁钟楼,是广州市现存为数不多的保持着木结构形式的较为完整的明代城楼式建筑,始建于明代洪武七年,现存二层的木构架是清乾隆五十三年的建筑。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把它与镇海楼、海山楼和拱北楼合称为“四大崇楼”。

钟楼坐北朝南,高17。45米,分作两层,下层用红砂岩砌筑,上层为木构架檐梁式结构,重檐歇顶,四周设置了木栏杆,供游人依栏远眺。楼中央悬挂一口明代青铜大钟。钟铸于1378年,高3。04米,直径2。1米,重约5吨。钟底下以方形竖井直通门洞,形成一个巨大的共鸣器,不但可以使钟声洪亮悠扬,也有利于声浪传播,据说扣之可“声闻十里”。此钟是作为遇火警等非常事故时召救之用,无事禁止撞击,因名“紧钟”。为广东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铜钟。

钟楼坐北朝南,高两层17米,首层用红砂岩石砌筑,宽13。9米、深11。9米、高6。8米,中开一宽3。8米、深5。7米的拱形券门洞,前后贯通。二层为木构方亭,重檐歇山顶,正脊饰鳌鱼宝珠。面阔三间11。83米、进深9。37米,十三架梁用4柱,梁柱用材粗大,风格古拙简朴,正檩底部书“时大清乾隆岁次戊申季冬吉旦”、“募化重建立”等楷书。

二楼正中悬挂一口明代青铜大钟,高3。04米、口径2。1米,钟体铸篆文:“大明国洪武十一年岁次戊午孟春十八日辛卯广东等处承宣布政使司铸造”,阳文。

钟底下以方形竖井直通门洞,形成一个巨大的共鸣器,这独具匠心的设计,不但可以使钟声洪亮悠扬,也有利于声浪传播,据说扣之可“声闻十里”。此钟是作为遇火警非常事故时召救之用,无事禁止撞击,因名“禁钟”。是本省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铜钟。

然后我又去了“仙人拇迹”,“仙人拇迹”传说是五仙骑五羊在此飞升时留下的脚印。由此而得名的“羊城”、“穗城”早已名扬天下。这只纵横约四米的巨大足印凹穴下的古老陀泉日夜不停地涌出清泉,使足迹浸润在一泓永不枯竭的清潭中。

再继续的往里走,里面还有一个大花园、这里古树参天另有一番风景正准备仔细的欣赏这里美景、没想天有不测风云,下起了雨,我只能回家了。

这次五仙观一游、虽不曾尽兴、但足以令我惊叹、有幸领略这里的神韵让我大开眼界,让我在这是了解很多广州古老的文化。

清东陵游记写景散文 第7篇

额,实话说,相比过去去的那些景点,清东陵真真的是不值一提,比秦始皇陵、黄帝陵都不及,现在只差明十三陵没有去看了。可是,归途的时候,司机师傅对我说:“你是不是还会来不要紧,但是你记得我这个小老儿说的话,一定要记得就好。”我只好应承:“嗯,我有写日记的习惯,我会记下来的。”

他说了什么呢?哈哈,他说印堂发黑有灾,发红有喜,发黄有财。我的印堂发黄,命中一定有钱。其实他如果说发红有喜,我倒也欢喜也更相信,但偏偏说我有财运。好吧,长这么大,一直没有很穷过,但绝对没有很有钱过,如果我能发财定要感谢他的吉言。如果他不只是为了让我去二郎神庙花香火钱,他好抽成的话。

坐20多个小时的车来这里,不是为了这里的景色,实在是心里闷得慌,想走得远远的,恰好有朋友在遵化,让我来玩玩,我便脑袋一热傻乎乎的上了火车。最傻的是,暑期高峰期,快点的交通工具十天之内的都没有票了,站票都没了。我竟然还不知道悔改,愣是买了这最慢的一趟车票,还是硬座。我该是有多么狠的心,非要这么急切的离开家里呢?

行李很简单,还是当年那个人给我买的行李箱,他知道我力气小,去南京玩的时候,他看见这款行李箱,觉得非常适合我,又很漂亮,便给我买下了,还说:“这个我一眼觉得最好,很实用,这里可以放几件换洗的衣服和一双鞋子,充电器放这里,毛巾牙刷放这里。这个拉杆方便提拉拖,你看看你提的时候,手把这里可以挂在肩上,可以减少一点重量。以后出门旅行,你一个小箱子就搞定了。”要知道,帅哥就算是唠叨也是很帅的。

上了火车之后,才知道的脑袋有多热,先不必说长这么大从没有坐过这么久的火车,而且是这么硬生生坐过去,果然是“硬座”啊;而且没有同伴在身边让我转移注意力;而且车厢环境真的好差,人最多的的时候,想去上厕所下脚的地方都没有。看那些人买站票过去,我真的佩服的五体投地。我是从没有一个人外出过,也不知暑期的行情,如果知道,我绝对不会上这趟车。开始还不觉得什么,到了第二天早上,我已经后悔的想跳车回家了。到达唐山的时候,我的脚落地的那一刻,觉得恍如隔世。悲泣!

更悲催的是,我那时才反应过来,我的生日,居然就这样在火车上被蹉跎了。往年的生日啊,再不济也是安乐的啊,更何况这些年总有帅哥送礼物,还供我蹂躏,只求我愿意啊。抱头哀嚎,我发誓,绝对不会再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了。不会了!

河北的气候比江西凉爽多了,下出租车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五六点,的哥说了句:“哎,真热。”我惊了一跳,事实上,我的皮肤刚呈现在遵化市的微风里,就起了一层鸡皮疙瘩。如果这的哥要是去了我们那儿,估计连门都不用出了,一出来准被烤化了。

之所以觉得他们民风好,就是看这些接人待物的司机们,他们热情不宰客,非常厚道。哪里像别的城市,看你是外地人,恨不得绕你个十圈八圈,别的不说,我们江西省会南昌便是典型!在那边读了三年书,愣是一点好感都没有,去南昌我尽量不打的,十次能骗你九次,转个弯就到的地方,他都能说路很远很远呢。最后都不是钱的问题了,那种嘴脸真的好恶心坏心情。的哥这个行业其实是一个城市给游人的最初映像,素质低下其实真的很丢人显眼。

遵化实在没有什么好吃的,这里的口味不习惯,也不大吃辣,连炒菜都很少。不过物价却比我们那么低很多,说来难为情,23省平均工资排行不管掺了多少水,江西排在倒数第二应该没错的。收入低吧就低呗,问题是偏偏又是旅游城市,物价高。搞得我去哪里玩,都觉得比我们那里便宜,除了杭州,除同样的东西贵很多,而看见一小包卫生巾99块,实在是镇住我了。

来到这里的第二天,我自然是要去清东陵的,遵化唯一可以算得上旅游景点的地方。没有刻意打扮,就是一身白裙子,擦点防晒霜就直奔帝后陵了,算是尊重古人了吧?

到了景点,我包了一辆车讨价还价后100元。司机大叔很憨厚的样子,负责我全程的点,还包括当导游讲解。其实我并不在乎这些,我去景点,常常就是感受那些意境,不在乎那些细致的故事传说。

大多数陵寝都没有开放,地面建筑年久失修,早已经失去了当年的皇家恢弘气势,折射着一个王朝衰败后的凄凉。当年这里即使只是陵墓,也一定是严加防守悉心打理,守墓人如对待生者一样侍候着死去的主子。地宫很窄小,只放置下帝后的棺椁,并没有更多的装饰,那么多地宫就是乾隆帝的墓雕美轮美奂。棺椁前摆放着一个募捐箱,亏那些人想得出来,发死人财也无所不用其极,这又不是庙宇。

且不说多数陵寝已经被盗,即使不被盗,除了棺椁,地宫也放不下多少金银珠宝。看多了《盗墓笔记》,总觉得那些皇帝陵里一定是方圆几十里,有如宫殿一般的建筑,内里无数机关、珠宝、雕刻……随便根柱子或者门板都是价值连城但波谲云诡,所以对简陋的清陵倒是有点失望。

陵墓实在是没有什么好描绘,基本上格局是一样的,中间是神道,两边的宫殿,一般左边是祭祀时准备吃食的,右边是准备祭品屠宰牲畜的,如今很多都被作为介绍陵寝主人一生经历的历史展厅。在乾隆陵呆的时间最久,除了在他的陵寝之中浏览他的历史,更是因为那几位妃子,风流皇帝名副其实。自然是看过历代清皇帝后的画像,真的不怎么样。可能是局限于画工,但即使是这样,乾隆帝的妃子们仍然能看得出美貌来。至少比较起传说中蒙古第一美女孝庄皇后来,美貌得多。

我之所以停留的久,是因为我看到淑嘉和纯惠两位紧靠在一起的皇贵妃时,竟然发觉她们长得竟是一模一样。清朝的画像或许看不出美丑,但也并非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比如两位皇后根本不像啊,别的妃子也是长相迥异,但这二位,我站在她们跟前好一会,真是看不出什么区别来。然后我又往回看第一位皇贵妃—–慧贤皇贵妃,虽然不是一模一样了,但是分明也是相像的。

我不知道历史的真相,但是在那一刻,我想,乾隆一定是非常喜欢慧贤皇贵妃的。立后就跟现在娶妻一样,多少是需要考虑现实牵制的,而皇贵妃往往是因为皇帝真心喜欢才给的地位。传说中乾隆最爱的女人是他第一位皇后孝贤纯皇后,毕竟结发情深,她为他生下二子都是皇帝非常喜欢的,可惜都夭折了。可是,我觉得,他最爱的应该是慧贤皇贵妃,她是无子受宠的,这非常难得,而且不然后面这两位贵为皇贵妃的女子都那么像慧贤皇贵妃?况且,只有她一皇贵妃之位,画像和皇后一样是全身的,其他的皇贵妃都是一张面目画像而已。

因为这个原因,在看完地宫之后,我登上了陵寝之上的宫殿,殿后有一条金砖小路,很幽静,树荫掩映,绕陵寝一圈。我想着能不能在我漫步时候,遇见一位宫装女子,柳叶眉樱桃嘴,一剪水色细长眼,面若桃花三分笑,踩着高高的花盆鞋,华贵的旗头坠着流苏朝我盈盈走来。我定是不会害怕的,我要上前问问她,怎么留住帝王心?红颜随历史流逝也可引人遐思。

回来后我查了查历史,陪伴乾隆入地宫的有五位后妃:孝贤纯皇后、孝仪纯皇后、慧贤皇贵妃、哲悯皇贵妃、淑嘉皇贵妃。哲悯皇贵妃死得很早被追封的,其他的基本上都是母凭子贵,除了慧贤皇贵妃!值得一提的是,乾隆十分钟爱纯惠皇贵妃,死后也非常想让她陪伴在自己身边,可是因为前面那几个女人已经使得地宫太拥挤了,只好委屈纯惠皇贵妃葬在裕陵的妃园寝里。这让乾隆皇帝十分痛心。特此下诏,改建裕陵妃园寝。为纯惠皇贵妃单独建皇贵妃园寝。增加了东西配殿(各五间)和方城、明楼、宝城;直接动用白银134004.303两。纯惠皇贵妃园寝规模仅次于皇后陵寝的规模,只是琉璃瓦顶改为绿色。哎,也就是说这三位皇贵妃,不仅容貌相似,福分也相似啊。

然后值得一看的,便是慈禧陵了。慈禧的“三绝”自不必说了,奢华堪比皇帝。可惜孙殿英盗墓,再经过百年沧桑,已经看不出当年的金碧辉煌。

慈禧陵墓的琉璃瓦底与皇帝一样是金黄色,所有的雕刻都是凤在上龙在下,甚至有一凤压双龙的雕刻来!不管她是个怎样的女人,在历史上留有怎样的骂名,她依然是个了不起的女人,古往今来,除了武则天能与之匹敌,还有哪个女人能如她一般嚣张至此,让人恨得牙痒痒,依然活得风生水起并善始善终呢?我想,她当年也是受了不少慈安的气,名分对女人来说非常重要,一后一妃嫡庶有别,没有后位的尊贵,即使再受宠的女人也不会满足。尽管咸丰非常宠爱她,慈安也并无子嗣,咸丰始终没有废掉慈安立慈禧为后,所以,慈禧在皇帝驾崩后,专断政权残杀慈安祸害后嗣,多少是含有对男人情义难两全充满怨气的!

地宫阴冷无比,走进去的时候,上来一个男子,他好奇的看了我一眼,我知道他那一眼的含义。进乾隆地宫的时候,有好些人呢,所以尽管阴冷潮湿,我并不觉得害怕。可此时,我尽管还没有下到深处已经听得出里面悄无声息。只有我一个人,一个女人,一身白衣,一步一步走下深达地下五十米的地宫里,鞋子与地砖敲击出来生冷的回音。地宫的黑暗仿佛会吞噬光芒,高倍的白炽灯只能显现出昏黄的光辉,隐隐可以看见地宫深处一座巨大的棺椁。潮湿的水汽从地底沁上来,地宫四壁也滴着水珠,置身冰窟也不过如此清凉吧?

如果此时有人进来看见一个白裙飘飘的女子回眸一笑,两颗獠牙在幽暗中闪烁着光辉,那就是我把虎牙亮出来乘凉了。转身离开的时候,尽力保持脚步轻缓,不想惊扰亡者,尽管当时我已经被那种气氛压抑的很想连滚带爬地跑出去了。我想,如果此时地宫门突然关上,我一定会一声惨叫,活活吓死在里面。

上来的时候,看见那个男子等在那里,他笑了一下:“你不害怕吗?”我看见他,心顿时放松了:“怕!可是我好奇心重,既然来了,即便知道只是一个人,我也要下去看看。”他默默走在我身边,一会儿说:“女人……历史……”哎,可怜的男人,想说话就大声点啊。我还是懂他在说什么的,回答:“是啊,我很感兴趣,可惜读书的时候哪有老师认真教过,都是后来在一些闲杂书上看见的。”

两个人便安静地走在隆恩殿上,一路出来。他害羞不做声,我这个人就是这样,看见别人害羞,总怕别人心里别扭,就玩笑一般地说:“其实,做女人就应该像慈禧一般,胜过男人,掌握经济大权,独立控制自己的命运。但她杀戮太重造业太深,虽然善终,费尽心思建造的陵寝,死后还是被人挖坟辱尸不得安宁,也算是报应吧。我还是很佩服她,现在的女人就算读了书,又有谁能比得过她呢?”

此时,天边滚过几道雷声,隐隐约约的,天阴了下来。妈呀,我不会是说错了什么话,冒犯了慈禧老佛爷吧,此女可不好惹啊!心里嘀咕着,又随男子一起在慈安陵前好一阵唏嘘。如果你不知慈禧陵的奢华,只要对比旁边紧靠的慈安陵时,便可知落差了,相比之下,慈安的陵寝太寒酸了,虽然没有开放,紧闭的宫门斑驳简陋,也看得出内里的朴素来。同一个皇帝的妻子,她还是东宫,活着被慈禧害死,死后也依然被生生压着一头,“女人不狠,地位不稳”的真实写照。

看完东西两宫皇太后陵墓,走过神道,却不见了一直在景点外等待我的司机大叔。偶遇的男子,出声问了问情形,像是鼓起勇气说:“离这里不远还有一个皇帝陵,不如一起去看看?”我随着他的手指,看见慈安陵右手边有一条小路,蜿蜒着向西。

此时,天空昏暗,阴风四起,远山蒙在一层灰色雾中,四周杳无人烟,林中偶传来几声莫名的风声,我来自江之南,他来自天之北,双双走在通往坟墓的小路上。真的,好浪漫,好……阴森哦!

然后的情节,便如电影里一般,雷声越来越近了,一道急促的闪电,就在我们的头顶,然后一声巨响炸开,非常骇人。我想,我是年纪大了,以早些年的个性,遇见喜欢的男人,恰逢电闪雷鸣,我一定如八爪鱼一样,乘机架在男人腰上,扯都扯不下来,顺便上下其手一番,嘴里喊着:“救命啊!”或者再早些年,如惊惶的小鸟儿一般,扎进男人的怀抱,喊几句:“吓死个人了!”而现在,我心里先迅速回忆一下,我最近是不是又干了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然后淡定的.捂住耳朵:“好大的雷声啊,我们找个地方避雨吧。”

我们刚刚躲到路边立起的一个阳伞下,雨就噼里啪啦横扫千军一般席卷而来,雨太大,随着风扑进伞下。我的裙子还是占了雨水,很快就快湿透了,悲催啊,我穿的是白裙子啊。他看了我一眼,终于伸手揽住我的肩,尽量让两个人靠的近一点,我倒也没有抗拒,这是下雨呢,雨还这么大,不靠在一起,哪有那么大位置啊。

他也主动跟我说了好些话,其实我都没有听进去,比如他说他在哪里工作,我压根就没有听明白那地点,嗯嗯两声。他还拿出身份证,我扫了一眼,就知道他姓裴,1977年出生。啧啧,都这个年纪了,泡妞还这么没有技术含量。其实我都知道他的意思,只是装不明白,就带过去了.

每次遇见这样的事情,我就会想起那个人说:“就算是在火车上,我稍微不注意,都会有人跟你搭讪。”那个人并没有怪罪的意思,他知道我不是乱来的人,只是在自豪女伴这么可爱,哈哈哈。不过这样的事情多了,对我来说没有任何吸引力和怦然心动的感觉,打电话描述了我的位置,让司机大叔到这边来接我。

只是阵雨,一会就停了。我们往回走,裴公子知道很快就有人来接我了,又鼓起勇气问了一句:“你姓什么?不会留在这里工作吗?”我刚回了一句:“李。”司机大叔便开着车来接我了,一路狂奔还使劲按着喇叭,对我挥手。裴公子估计还想问什么,我已经兴高采烈的上了车,我知道他有车就在前面,所以不邀他继续同行了,回头跟他挥手:“白白。”他的目光留恋,眼神闪烁了一下,终究是腼腆地说:“再见。”

难怪这么大年纪了,还没有媳妇,这么害羞这么慢条斯理的怎么成事?其实人也满清爽,长得猥琐的话,像我这样贞烈的女流氓宁可被雨淋死,也不会让他进入我方圆十米之内。要是我泡妞直接甩甩头发,搭上去:“菇凉,你姓甚名谁,芳龄几何,家住何方,有无婚嫁啊?不如我们化茧成蝶在这青山绿水之中双宿双飞?”男人嘛,怕什么呢?女人最多两个反应,第一个:“公纸,伦家好害羞哦。你不要这么直接……哎,你别走啊,我先考虑一下。”最坏也就是:“啪!臭流氓。”

这里是几百年的陵墓,骨子里的浪漫主义思想和宿命情结令我对古物感兴趣。我和这位裴公子或许是我前世是掀了轿帘,偷看了他一眼,觉得英俊潇洒。也或者是他不小心看见我帘后的我,魂牵梦萦。景区相遇也好,共伞避雨也好,只是前世的夙愿使然,令我在生辰不远千里来此见他一面。这样,我为何脑袋一热吃那么多苦来此,都有了解释。至于名字至于联系方式,既然缘悭一面,何必问名字?既然相隔千里,何必再联系呢?如果继续下去,那多么恶俗啊!

故事总是适可而止的好,那些情深缘浅的故事,多是不懂事的人闹出来的。我已经不懂事好多年了,吃的苦头还不多吗?再不懂事下去,估计那雷真的要劈在我的脑门上了。我总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但缘浅却不懂适可而止。任何不恰当的缘分,都应该在萌芽的时候掐死。

司机大叔还一个劲怪我:“我要是有你这般十几二十岁的闺女,绝对不会让她一个人出门。你看看,我一个不留神,你就跟人跑了。也不怕他是坏人吗?这么多树林,你这个小身板……”我就只是傻笑,哈哈哈哈,十几二十岁?我都好几十岁的老妖精了,那男人不被我拖进树林里吃干抹净就算他走运。哪里会有那么多坏人让我遇见,我就是坏人!插腰奸笑中……

离开清东陵之后,自然是要去皇家寺院二郎神庙去晦气请福气的。司机大叔说7月6日是财神爷的生日,来得早不如来得巧,一定要拜拜才行。我一听乐了,这财神爷和我的生日只差一天呢,第一次买了高香,好好虔诚的拜了拜。那大叔是个实诚人,我也看得出他一个劲说我印堂发黄是财运之兆,估计是为了哄我开心,好让我随他的意思买最贵的香火,他们是有抽成的。他自知瞒不过我,老实人就是老实人表情装不过去,可依然铁齿地说:“姑娘你刀子嘴豆付心,我看人很准,你这样的心肠,你想别人都是好人,所以总是遇见好人,也一定不会过得很差的。要对意中人温和些,可保长久姻缘。你印堂发黄,肯定有财运,你只管记得我的话,记得我这个小老儿说的话。你留我的手机号吧,以后你来还可以找我!”我本确定不会再来的,可是依然留下了他的手机号。不管怎样,是个好人呢。

莲花山游记写景散文 第8篇

莲花山公园,位于学校的后面,与其说是个公园,还不如说是个小山丘,方圆不到二平方公里,显得小巧秀气。它突兀的出现在县城的正中间,拔地而起,宛如傲立的君子。站在它的顶端,可以俯览整个县城。

公园的顶端,有座莲花阁,也许莲花山公园的名字就是由此而来。相传莲花阁中间的顶梁柱是一棵粗大的松桕树,建造者借着那棵树做梁,围绕建成的。那次专门买了门票进去,细细的端详那根柱子,一搂粗的,上面斑迹痕痕,岁月的流逝,在上面留下了或多或少的印迹,至于真伪,询问门票处的那位大嫂,她煞有其事的说就是如此。

莲花阁的`正南面,有一座左宝贵的石雕像,胯下一匹白马,四蹄腾空,如腾云驾雾般的奋蹄疾驰;左宝贵右手挺一把宝刀,左手执缰,驰骋沙场的感觉。只不过我感觉有点怪怪的:左宝贵是抗日将领,甲午战争中壮烈牺牲,在船上能骑马吗?倒是觉着用船衬托较好一些。

莲花阁的西面,散落着几个游戏场,碰碰车,摩天轮,海盗船,旋转椅到处都是,每逢节假日,游戏场里人满为患。碰碰车场里,你撞我一下,我碰你一下,欢声笑语接连不断;摩天轮的场地最为刺激,几个人团团坐在一根柱子的周围,捆扎好,然后开始转开了,慢慢的到了顶端,头往下,胆大的面露微笑,挥手致意;胆小的可就遭了秧,双手紧抓住扶手,尖叫连连。各种小商贩也云集在此,狠狠的赚上一大笔。

莲花山上种的树也很具特色,东面和北面主要是松树,西面主要是果树,杏树,梨树,山楂树到处都是,散散落落的,有种别具一格的味道。最好的时候是春季花开时节,那满山遍野的花是一个养眼,粉的杏花,白的是梨花,山楂花小小的,但是香气很浓。更多的还是小蜜蜂,嗡嗡的采蜜。

我最喜欢的不是那些,而是山脚下围绕小山一圈的那条小路。清早或者下午围着小路转一圈下来,神清气爽的。边走边看周围的风景,顺便谈谈心,聊聊天,还兼着锻炼身体,一举好几得。

白云山游记写景散文 第9篇

寒冷的冬天被狂风席卷后,终于迎来了的春天,阳光明媚,万物生长,一切皆因春天的到来,都找回了属于它们自己的生命力!而我却在这个春天的烙印下多了一份惆怅,少了一份快乐;多了一份迷茫,少了一份动力;多了一份折磨,少了一份自由。内心的矛盾挤压着我差点喘不过气来,我选择了旅游来缓解我糟透的心情。

在朋友的带领下,来到了几次无缘的白云山,临近11点时分,对于南方的天气,已是炎热的开始,交了门票,噔,噔,噔地上,喜欢摄影的`我,拿起手机对着每个好奇的角落猛拍。前方不远处迎来一个消瘦年近六旬的老伯,背个包包,边走边低着头吃东西,好友薇回过头来,打趣地对我说:“老伯正在吃东西,快拍下来。”我不加思索立马按下快门刷刷两下,老伯不解地对着我们笑了笑,我们不好意思地回赠一个smile给他,想想这股天真活泼劲简直不亚于小时候。

由于久没有锻炼的缘故,登到峰顶她们已经到了脚力透支的程度。望着山脚下的白云区,一座座楼房拔地而起,人来人往川流不息……

我喜欢白云山的宁静,鸟语花香,走在林间的小道上,呼吸着新鲜润肺的空气,令我陶醉在这芬芳的世外桃源里,一个不是时候的电话,打破了这个美好的画面,电话的另一端传来了熟悉而又陌生的声音,我不耐烦草草地讲了几句话,马上就挂掉了。此时自己是打心骨地排斥他,尽管他拥有高学历,不错的家境,人也长得帅气,可我就是渐渐地对他没有了感觉,没有了共同语言,就像一艘船失去帆一样,前路一片迷茫,难于到达属于自己的港湾。而我就像一个夜晚的游魂一样,晃荡在阴深深的森林中,找不到归宿。更可怕的是此时他的关心,在我看来却是多此一举。好友玲突然大叫一声,把我的思绪快速地拉了回来,我们又开始耍起了疯劲,一路上嘻嘻哈哈,清脆的欢笑声覆盖了整片林子。

期间正是杜鹃花开的时候,满山鲜艳的杜鹃花拉长了我的视线,薇遗憾地说:“要是知道杜鹃花此时开,一定带数码相机来,唉!明天一定再来。”游客们也被这漂亮的花海深深吸引,摆着不同的pose,把此刻的美景珍贵地保存下来。我欣然地俯下身,猛用力地吸着花香的味道,淡淡的清香,小脸被粉红的花朵衬得通红通红的,恰似一个刚说错话羞涩的小女孩,多了几分美丽,多了几分妩媚,然而花再美,终究摆脱不了凋谢的命运洗礼,还是要被风残酷地带到不属于它的世界,绽放着瞬间的绚丽。就像他一样,终究无法停留在我的世界里,只能扮演杜鹃花的角色,书写着与它相同的命运……

庐山游记写景散文 第10篇

三月的午后,只身亲近这片山水,临摹古人模样,闲庭信步,追蜂引蝶,携一份浅浅的心事,邂逅半盏清风的醉,得一份清闲就此停泊.

决定沿《雨巷》的布局,带上诗般的心情,一路走向小巷深处,不知不觉中,摇曳视线里的古树,立于眼前,层层叠叠葱郁的叶子,任阳光自由㴋脱,而银杏独持的灵气,却无处不在,古老的枝干上,几枚鸟鸣的停留,增添了些许生动,此情此景,偶尔过界的风声,会不会惊醒那帘幽梦?

没等,从如诗的情节中抽身,远处无法抵达的古寺,于福严禅院传出的钟声,渐行渐远,即使未近黄昏时,也不会再有牧童短笛,而传说中的杏花村,时常会有迷路的人,甘愿困在了那句诗里,不愿离开.

徜徉如此春色间,总会遇见无数个自己,任思绪放飞,天马行空,远离喧嚣的城市,让身心妥贴于虚实的意境中来,再慢慢靠近古镇腹地。就在完全融入时,又好像翻阅着一部经典,厚重沉稳,浓郁的文化气息,韵味十足,回味无穷。仿佛间,当年隔世的英雄们,音容无数次的重现.

隔着时空,我踏着他们的足迹,看尽绿肥红瘦,一朵朵的花开,如三千粉黛,在柔美的阳光下,摇曳生姿,招手示意诗中走来的人,曾经的那折油纸伞的情怀,又会陶醉多少文人墨客?记忆中那扇雕花的窗,还会为谁推开?长长的石板路,斑驳了多少情人的足音?这如诗如画的墨色古镇上,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怎能不令人神往。

而这里提及最多的便是水了,纵横交错的湖泊,脉脉含情,无须刻意营造,古色古香的素材取之不尽,信手拈来的渔舟唱晚,痴迷着无数途经的人,而贯穿新时代的环湖大道,却是一种别样的诠释,车水马龙,踏青人的笑声,似一串串银铃,在碧空下肆意飘远,有独行客,有相约而至的友人,更多慕名而来的倦客,正如我不动声色地抵达。

此刻的梦里水乡,晴空万里,繁花盛开,丝般的云朵,伪装成羊群,难得一见,袅袅饮烟环绕的村庄,依旧不改本色,粉墙黛瓦,和谐的亭台水榭,随处可见,我以过客的名义驻足,不停期许,那位丁香般的姑娘,带我走进曾经的诗行.

就这样,走街串巷,不久绕过那片竹林,便到了古村落六和墩,村口成片成片的油菜花,穿着黄马甲,追逐春风,翻过一道又一道的粱,试图把一枚乡愁送回远方。那座栈桥倒映的河塘,容许展开任意猜想,待华灯初上,烟岚飘渺时,从浆声灯影中走出的人,又将会为谁转身.

回眸时,这条路已走了很远,不禁感叹,行走在冷暖交织的岁月里,不必更多的写意,将一份深情到极致,山一程水一程.把每一场的遇见,归结为最美的重逢,正如今生遇见江南,遇见这梦里水乡,曾经多少次魂牵梦绕,又一次次为之倾倒,前世今生,只想为你勾勒为你描绘,或诗或词,透过素素的字,把一份深深的挚爱,留在字里行间.待经年后捧读.依旧生香安暖。

作者:

上一篇:一心村五好基层党组织典型材料下一篇:游自然博物馆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