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

2024-07-26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精选8篇)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 第1篇

高中历史复习课课堂教学模式

一、理论依据:

复习课是高中教学中常见的课型,它是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已学过的学科知识技能并将其系统化、条理化的必要教学过程,同时也是教师弥补教学不足,提高教学质量不可缺少的环节。高中历史内容较多、体系复杂,因此,上好高中历史复习课,对学生系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历史复习课存在许多问题,一是复习目的不明确,想到那复习到那,无法完成复习任务;二是复习内容简单重复新授课的内容,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复习形式单调乏味,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四是只注重知识内容的复习,不重视复习方法的指导。这些问题最终导致复习效率低下,复习效果差。自从我校推行新课程改革,就致力于对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依据学校的师资、生源、管理经验等条件,提出府谷三中“三原则”课堂教学模式:教师主导、学生主学、效率为先,和新授课一样,复习课也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学习、巩固知识,而不是被逼无奈地识记。

二、教学目标

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达标为主线思想,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环节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技能、情感三部分,具体目标因内容而异,可以教师板书也可以用多媒体展示,让学生一目了然,做到心中有数,复习起来有的放矢。

三、操作程序

1、导:目标导学

采取恰当的方式激发起学生渴求知识的欲望,将学生带入复习课,教师板书或由多媒体展示课题及本课详细的知识体系,出示教学目标及自学指导。

2、学:学习探究

第一:按自学指导要求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先出示自学指导:自学指导的设计要从教学实际出发,要将三维目标细化为具体问题,要体现基础性和渐进性,体现本节课的重难点,要有梯度,语言简洁明了。要对自学时间、内容、方法、标准、检测提出明确要求)。使学生初步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生要求:

(1)按自学指导进行自学。

(2)自学完后,要合上教材和其他辅助资料进行自测,对不会的问题要做好批注或随笔,作为合作探究的问题进行合作探究。

教师要求:

(1)对个别没有按教师自学指导要求做的学生,要有个别提示。

(2)巡回指导,发现共性问题。教师巡回时以不干扰学生自学为原则,以利于学生全身心地自学,及时发现并记住存在的问题。

第二:合作探究

采取同桌、组内、组间等形式开展合作、探究学习,解决个人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1)同桌互探。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同桌交流。把同桌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向学习小组提出,让其它学习小组讲解。

(2)组内互探。在组长的主持下将同桌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小组内互相交流,从而实现“兵教兵”。把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让其它学习小组或教师讲解。

(3)组间互探。将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小组间交流,其方式可通过口头回答、书面练习、板演等方式进行。

3、讲:精讲点拨

对自学指导中的重点内容及学习小组没有解决的问题精讲进行点拨,并适度拓宽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1)释疑解惑:对学习小组没有解决的问题,进行归类并逐一进行解答。

(2)典例精讲:通过典例精讲要启迪学生思维,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揭示通理通法。

(3)点拨提升:对重点内容进行点拨,教师点拨的是学生共同存在的困惑点、重难点、易错点。教师主要进行六种讲解:补充讲解、更正讲解、点评讲解、归纳总结讲解、按顺序讲解、拓展延伸讲解等,教师要真正做到学生讲之前不讲、学生没有进行探究学习的不讲、学生会的坚决不讲。

4、练:强化训练

根据学生的学情,对不同的学生开展分层训练和分层达标活动。训练题要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主,适当进行拓展训练。训练题要分层次,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训练时要加大学生展示面和纠错的力度。

(1)出示、完成训练题、拓展题

(2)教给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技巧、规律等,收到死记活用,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3)学生归纳总结本节的收获。

5、测:达标检测

对本节的教学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测评。测评要以基础知识、重点内容为主,测评的方式可以灵活多样,通过测评,要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总之,在新课改,新模式下,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保证课堂效率,提高教学成绩。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特点和每节课的具体情况而定,不一定每节课都体现这五个环节,根据需要可灵活运用,但必须体现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原则和思想。

四、实现条件

教师在课前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比如知识体系、教学目标、学习指导等,学生也要依据教师的要求完成教学任务,达到巩固知识的目标,还需要多媒体教室等。

五、教学评价

1、学生自我评价法

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并把它看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学生通过在教师指导下,采用一系列检查来进行自我评价。这可以加深学生对自己作为学习者的理解。自评有助于对学习目标的认识,对学习过程的控制,培养和形成对学习及活动的评价能力。

2、考试法

考试包括提问和习题检测。可以由学生互相提问也可由任课教师提问,习题检测这一环节需要教室在课前做好准备,可以是资料里的习题,也可以是多媒体展示的习题,还可以是有教师印发的习题。

3、学习评价

应促进学生的认知因素和非认知因素充分、和谐、健康地发展,评价的内容应涉及认知、情感、技能等众多领域,而不仅仅局限于对学生学业知识的考查;重视人际关系对学习的影响,学生若生活在一个关系融洽、和睦、健康向上的集体中,与他人的交往密切,彼此能相互悦纳、帮助,思想能共鸣,感情能相投,就有利于他的成长发展,也有利于整个集体的成长发展。

高中历史复习课课堂教学模式

学校:府谷三中

姓名:王 雪 宁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 第2篇

主题单元教学模式有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的传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为特点,重视理论的把握,而对于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的重要性、积累性。以主题单元的方式进行教学的好处:一方面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另一方面也强调学生的合作;重视知识获取的过程,也强调个人经验基础上的知识建构。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掌握相关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主题活动将教材内容延伸到课外使学生有更多的收获。在主题单元学习中,信息技术具有了更广阔的施展空间,既能够作为知识展示的工具,又能够为学习者提供多样的资源和工具支持,促进学习者的意义建构,以及学习者之间的交流。不足之处:教师要更加深入的了解新课程标准、教学大纲,认真钻研教材教材,主题的选择及专题的设计上一定要准确,要注意课堂的高效性。对教师调控课堂的能力有了跟高的要求,避免满堂灌现象。

主体单元学习模式是以主题作为设计核心,围绕主题单元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它作为一种新型的整合课程形式,在很大程度上也成为信息技术整合课程的主导模式,在实际应用中要注意这些问题:

1、在设计主题单元时,要整体把握教材,2、在活动学习的过程中,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3、在设计主题单元时注重学生的学习成果以及学习评价,这是检验学生学习掌握知识程度的重要手段。

浅析高中历史教学模式 第3篇

目前, 各省市的课改都在逐渐地进行, 高中历史教学也要跟上课改的步伐, 教师要不断地积极探索改革之路, 逐渐地积累和总结教学经验, 提高教学质量, 促进教学发展。当前的高中历史教学, 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最重要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四点:第一是教师的教学仍然推行的“应试教育”, 以“高考”作为教学目标, 片面地追求知识的记忆, 将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变成了“死记硬背”, 高考考什么, 教师就教什么, 习惯性地采用“题海战术”来教导学生;二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很多刚刚进入高中的学生, 很难适应高中大强度的学习, 因为初中学习相对而言比较的轻松, 学习节奏比较慢, 但是高中就不一样了, 学习内容繁多, 学习任务重, 所以高中的学习强度很大, 这就导致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适应这种学习状态, 而且有些学生的初中历史基础就打得不够扎实, 这样就更难学好高中历史知识了, 他们需要利用高中的学习时间来补习初中历史, 无形之中加大了高中学习的负担;三是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 很多学生也把高考当成了自己学习的最终目的, 但是他们并没有了解考试的真正内涵, 高考的目的不是为了“出人头地”, 考一个“好功名”, 而是对高中三年来学习情况的一个反馈, 一个肯定, 学生却把历史的学习当成了高考的任务, 这样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四是教师的教学手段相对落后, 而且教师的专业水平还有待提高, 历史不仅仅是要回顾过去, 还要对当今时代进行创新性的研究, 而众多教师却过度地重视陈旧的历史知识, 缺乏创新。

二、高中历史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究

1. 多媒体教学模式。

当今时代, 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 随着电脑的逐渐普及, 多媒体走进了教学课堂。多媒体教学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教材、黑板、粉笔”三点一线的枯燥单调, 为整个课堂增添了活力和趣味。多媒体教学通过网络的平台, 无限地放大了高中历史教学资源, 与全国各地的师生共同分享教学成果, 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现在众多高中课堂还配备了“交互式白板”, 白板的运用更是为教学带来了更多的便利, 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多媒体教学通过有声的画面、丰富的素材、动人的视频给予学生视觉和听觉等各种感官的享受, 让学生有更深刻的体会, 对教学内容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同时, 教师还可以通过建立与学生交流学习的多媒体平台, 增强与学生的沟通和联系, 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2. 辩论式教学模式。

辩论教学模式是教师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 这属于情景教学的实施方式之一。高中生普遍喜欢争强好胜, 辩论赛的形式非常适合他们学习, 通过一场辩论赛, 让学生的才华和能力得到充分发挥, 而且能够有力地激发学生的求胜心理, 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 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在学生激烈辩论的过程中, 也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 与此同时, 还让学生更深入透彻地了解了教材内容, 甚至还会有所拓展。一场成功的辩论赛, 需要学生精心准备, 学生在事先就要不断地搜集和整理材料, 在将材料分析归纳之后, 组织表达语言, 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一个过程, 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 大有帮助, 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促进了学生全方面的发展。例如, 在教学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这一内容时, 就可以采取辩论式教学模式。这一知识点是历年来的重点难点,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 我们可以选择使用辩论教学法。教师可以先创设一些问题情境, 然后组织一场辩论赛, 题目为:甲午战争证明了洋务运动并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的道路, 那么是否就意味着洋务运动学习西方是错误的呢?接着让学生展开讨论, 这样一来, 学生就能对洋务运动这一内容有个渗透的了解。辩论后, 还可以安排一个话题讨论:如果你是清朝的一个官员, 为了富强中国, 成功自救, 你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学生在问题的激发下, 充分发挥想象, 努力探索, 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3. 体验式教学模式。

体验式教学是指教师针对某一教学内容, 创设出一定的教学情境, 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中, 有所认识和感悟, 真正地体验故事主角的内心世界。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纸上说得再多, 倒不如让学生亲身体验一把, 这样一来, 学生能在各种情境中感受、验证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学会了知识, 并且能够灵活地运用知识, 真正达到“学以致用”。体验式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亲自体验, 自己有了切身的体验之后, 才能够获得自己独到的感悟。学生也能够由被动认识上升到自我认知, 其学习效率将会大大提高。比如说, 在教学“孙中山和他的民主追求”这一内容时, 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搜集相关的资料, 然后自行整理, 教师再为学生创设一个生活情境, 再现这段历史, 将辛亥革命、国共合作、重庆谈判等一系列历史事件真实再现。学生在这个过程中, 不仅可以体验到孙中山先生的壮志, 也能够体会到其他人物的内心想法和立场。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 每位学生担任不同的职位, 模拟历史故事中的情景, 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设身处地站在角色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让学生体验对历史故事、人物的意见和观点。

总之, 高中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还需要师生共同地努力, 教师要充分结合实际情况, 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 改革教学模式, 努力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促进高中历史教学事业的发展。

摘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 高中历史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作为教师, 应该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 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 不断地创新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主要探讨高中历史教学模式, 首先分析了高中历史教学的现状, 找出其中的漏洞, 继而提出了改革的具体措施, 提出了新的高中历史教学模式。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模式,现状,改革

参考文献

[1]冯荣军.新课程下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探讨[J].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2, (04) .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第4篇

【关键词】新课程;历史教材;创造性

1.新课程改革客观上要求创造性使用高中历史教材

关于历史教科书的运用,课改前实行的是“一纲一本”的方针,而现在是“一标多本”,国家课程重在目标,而忽视教材的具体内容。有专家认为,教科书作为教学的能源,可以创编,至于怎么用,则是教师的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选择的使用。但在创造性使用中有以下几点须注意:

1.1重视使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和例子

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教材是他们知识的最重要来源。从教材中寻找教学素材和案例对于教师来说是最为经济也是最为有效的方法。如《伟大的抗日战争》一课,课程标准要求“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然而,日本侵华的罪行太多了,应如何向学生介绍呢?我们应考虑在教学中依据教材概述日本侵华的主要罪行,然后选择几个点去展开。如野蛮的军事侵略: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野蛮的暴行:南京大屠杀、日本关东军731部队、细菌战和毒气战、日军对根据地军民的残酷扫荡等。

1.2深入分析和挖掘教材内容的多重价值

传统教学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教材基本上使用叙述性的语言直接呈现知识,比较重视知识的迁移价值,而忽视认知价值和情意价值。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既要重视知识的迁移价值,更要深入分析和挖掘知识的认知价值和情意价值,要看到教材背后所蕴涵的思想、观点和方法,设计丰富多彩的学习情景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全面实现课程目标。如:《新中国的外交》一课在讲到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时,我们通过多媒体课件,将当时中国代表团团长乔冠华开怀大笑的大幅照片展示出来,顿时,一种视觉的冲击,一种扬眉吐气的感觉,油然而生。

1.3根据学生的实际合理调整教材结构体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是具有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如果完全按照教材的思路去进行教学,可能会导致一部分学生“吃不了”,一部分学生“吃不饱”的现象。因此,教师要在深入理解和全面把握教材编写体系的基础上,根据所教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心理特点,合理调整教材体系,形成自己的教学思路,真正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2.新课改与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构建

新课改提出要教学创新,高中历史教学方法要跟上时代步伐,体现课改精神,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引导学生从记忆型学习转向创造型学习,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和能力。要多让学生运用他们已经学过的概念和方法去理解历史,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尝试解答问题。为此,我们教师就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构建先进而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2.1改革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多样化和科学化

所谓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多样化,即教学内容呈现不再单纯依靠教师的言传身教,而是大力提高科技含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推进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这主要体现在历史多媒体教学及电子课件的制作与使用上。所谓科学化,就是不再单纯地让学生记忆并储存历史结论,而是结论与形成结论的过程并重。新教材在这方面给师生们留下了较大的思维空间。例如“洋务运动”这一节,新教材有意识地留下了对洋务运动的评价不写,却通过课后“结合史实,谈谈你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的练习题把这个问题提出来。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通过教学过程,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来得出历史的结论,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改革师生互动方式

改变以往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以改革历史课堂教学为突破口,营造一个实事求是、崇尚真理、追求真理的氛围,对学生提出的不同意见、看法、观点不随便斥责或施加压力,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为学生的充分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尽可能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教学相长、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2.3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

教学方式的转变最终都要落实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传统的他主性、被动性的学习状态,增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使学生变得敏感、灵活、积极、轻松,使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进而使学生变得天真活泼,开朗乐观,形成积极向上的品质。这是学习观的根本变革,学习不是一种异己的外在的控制力量,而是一种发自内在的精神解放运动。高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得他们不仅成为今天学习的主人,还将成为明日生活的主人,成为一个独立的、积极参与社会的、有责任感的人。培养高中生主动、独立的学习能力,就是为他们的自主发展和适应社会奠定基础。

3.加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有位哲人曾这样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的存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对关注、认同、理解历史知识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因此,教师必须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历史课学习的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的导入语言需要简洁、有效、贴近学生生活,最好是学生已知而且感兴趣的问题,有效的历史课应该有个精彩的开端。新颖高效的导入教学,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先声夺人,能抓住学生求知的欲望,就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就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历史教学需要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这些语言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产生感情的共鸣。易中天、纪连海的讲解为什么引起得到大家的关注?因为他们的讲解生动,语言睿智,善于设问,充分调起了听众的胃口!同样的道理,老师的情绪会感染我们的学生,引起学生的共鸣。

4.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新课程理念强调历史教学应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所以历史教学应以问题教学为中心,通过学生对各种资料的掌握、理解和判断,来得出相关的结论。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和积极思维的快乐。这种探究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掌握,也有利于能力的培养和情感与价值观的发展。

历史事实是生动、形象、具体的,其情景性较强。教师可采用故事式、表演式等方式创设新情境,采用角色扮演、戏剧表演的方式模拟历史情境,利用多媒体、网络,再现历史。提高问题的趣味性,这样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激活学生潜在的思维品质,让他们在愉快的环境中完成学习任务。

5.结论

教师教学应服务于学生,要“授之以渔”,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不是“授之以鱼”,不但要使学生学会,并且要想方设法让学生会学,促进学生健康全面持久发展。所以在教学中就要研究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做学生发展的服务者,促进者。

【参考文献】

[1]何光伟.基础设计教学方法探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3).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 第5篇

莱西一中南校历史组

一、研究目标

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来组织历史课堂教学活动,旨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塑造和建构历史教学中的学生主体。具体是指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独立获取历史知识的能力,让学生通过探索和在发现过程中对各种各样成功或失败的体验,更好地理解知识,获得知识,并逐步形成一定的操作能力。如通过多种渠道收集、处理、运用社会信息和历史材料的方法、技能,运用比较分析、比较、综合等方法解释历史问题和社会现象的能力,并能独立地思考、提出疑问和进行反思。

2.通过自主学习的历史课堂教学,使学生注重社会社会实践,增强历史意识,形成自尊、自信、尊重他人、合作、进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学会在合作中学习,培育集体主义意识和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从而做到自觉调整自己的观念和行为。

3.通过自主学习的历史课堂教学,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关注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学习的能力、态度,激发其内在的发展动力,减轻学生压力,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学生发展。

二、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必须主动“投入学习”。死记硬背的知识是“无用知识”。学生必须在情境脉络下与问题互动才能真正理解。学生必须积极建构意义,通过内在对话与思考过程,与他人互动,来理解脉络与解决问题。布鲁克斯)提出的建构主义课堂教学原则是:(1)课程应当采取整体到部分的转化,亦即着重核心的概念,并且使用第一手材料与亲手处理之材料的课程;(2)学生角色转变为思考者;(3)教师角色是学习环境的营造者、学生的问题及见解的传递者与调停者;(4)评价是基于教师对于学习状况的观察,与学生作品的展现。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

(一)、注重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1.结合时政热点,创设问题情景。

高中的学生具有比较敏锐的时事嗅觉,特别是对时政热点问题非常地关注。在历史教学中,若能结合时政热点,巧妙引出历史问题,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自觉进入自主学习。如在《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这一课的教学时,我就先投影2004年美国总统竞选候选人克里和布什电视辩论新闻图片,要求学生讲出图片反映的时政事件后提出问题:“从这则新闻图片中,同学们可以知道美国总统是怎样产生的吗?美国总统有哪些权力?总统在国家权力结构中处于什么地位?”又如在《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这一课的教学时,我先播放了一段有关《欧洲宪法》在法国公投遭到否决电视录像画面,然后提出问题:“《欧洲宪法》是那一组织起草的宪法?这一组织建立于何时?是一个什么性质的组织?法国在这一组织中的地位如何?《欧洲宪法》在法国公投为何会遭到否决?”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结合时政热点,创设问题情景,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主学习精神有较好的效果。

2、提供历史资料,创设体验情景。

历史由于具有“过去性”的特点,学生不能身临其境进行体验。但丰富的历史图片、文字资料、音像资料等却为我们重新创设历史情景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只要教师能善于运用,可以重现一定的历史情景,让学生感受历史、体验历史,这也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具体做法是:(1)通过历史歌曲、历史录音、历史图片、电影片断、原始材料、历史实物,“再现”历史,以生动教材、丰满教材、补充教材、延伸教材。如让学生从《国民革命歌》中涉入北伐;从《开国大典》录音中掀开历史的画卷;从《南昌起义》的电影剪接中,领掠人民军队创造的艰辛;从《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碑亭》图片中感悟革命者先行者的品格。这样就使学生从新的视角审视历史,从而在新奇中增强求知欲和自主学习的兴趣。(2)通过角色变换,介入历史等方法,营造课堂教学新情境。如在讲授“大革命的发展”一节时,我让学生充当教师角色,上讲台指图讲解北伐胜利进军的经过;在讲到北伐之前,国民革命军面临着敌强我弱的不利形势时,让学生“介入历史”,充当北伐的决策者,制定以弱克强的方略;在讲近代史上三次论战即:洋务派与顽固派论战、维新派和封建顽固势力论战、革命派和保皇派的论战时,让学生担当论战双方角色,进行论战模拟。如在讲授《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这一课中的“坊市与城镇”这一内容时,教师投映“清明上河图”、要求学生观察图画,想象自己是当时北宋东京的一位市民,说出你在东京会看到哪些情景?学生从“我是教师”、“我是历史人物”的体验中增长了见识。由于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情境,这一活动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多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1.让学生多动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往往需要从培养学生简单的动手能力开始,因为思行结合,通常会比单纯的思维训练更有效。但传统教学中手脑分离的现象相当严重,现代教学思想特别强调手脑结合。早在四十年代,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其反传统的“六大解放”中,就包含有解放学生的双手与大脑两项要求;不仅如此.他还主张把学生的手脑结合起来,指出:“在用脑的时候,同时用手去实验;用手的时候,同时用脑去想”,才可能进行创造。他为了强调手脑并用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还编写了一首诗《手脑相长歌》,诗云:“人生两个宝,双手与大脑。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脑,饭也吃不饱。手脑都会用,才算是开天辟地的大好佬。”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制作相关的历史知识结构图表、历史大事年表、历史事件示意图、历史知识图表、历史事件发展过程示意图等,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与理解,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引导学生交流互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精神与能力。

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与能力,还应该包括学生之间的自觉合作探究精神与能力。现代社会,由于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很多工作都无法由单个的个体独立完成,因此养成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就显得异常重要。我们作为教学工作者,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就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养成自觉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与能力。在历史教学中,我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交流互动,培养学生的自觉合作探究的精神与能力。例如,在《太平天国运动》这一课的教学时,我把学生分成原因探究组、历史追溯组、纲领考查组、综合评价组四个探究活动小组,每一个探究小组给出一至二条问题让学生在课堂进行探究。如原因探究组组的问题是:(1)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2)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历史追溯组的问题是:(1)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标志是什么?(2)探究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历程(发展、全盛、衰落、失败各时期的主要事件及情况)。如纲领考查组的问题是:(1)太平天国运动纲领是什么,纲领的主要内容、特点是什么?(2)太平天国的纲领有何进步之处与局限性? 综合评价组的问题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是什么?(课前需要作好一定的准备,例如学生分组、给出探究问题、给出探究具体要求等)在课堂上,要求本探究小组学生要回答其他探究小组提出的有关本探究小组探究内容的问题(其他小组成员也可以作出补充)。结果,做试验班级学生的学习的效果比以老师讲授或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回答为主的班级效果要好很多,表现在:其一,学生课堂学习气氛异常活跃;其二,学生能够主动发现问题。如有关《天朝田

亩制度》,就有学生提出“为什么说《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运动的政治纲领?”,对《资政新篇》“缺少必要的条件,所以没有真正实行。”,就有学生提出,“那么《资政新篇》的的实施应该具备怎样的条件?”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就有学生提出“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说明了什么?”。这些问题的提出,有助于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研究历史事件的本质与历史的发展规律。

3.引导学生自主创新,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1)引导学生自我创设练习题。在一些课文教学中,我出除了要求学生合作探究问题外,还要求探究小组根据课文内容创设练习题,用来检验其他小组的学习效果。例如,在《电影与电视》一课的教学中,要求电影探究小组和电视探究小组必须分别设计两道以上的选择题考查对方同学的学习情况。结果,学生创设的练习题显示出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理念令老师都要刮目相看。

电影探究小组创设的练习题:

[1.下列人物与电影技术诞生相关联的有:①卢米埃尔兄弟 ②格里菲斯 ③爱迪生④卓别林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下列哪不属于卓别林的作品的是: A.《城市之光》B.《摩登时代》C.《牧神午后》D.《大独裁者》]

电影探究小组创设的练习题:

[1.下列电视节目中,属于传播资讯功能的:①新闻联播②电视广告③超级女声④奥运会现场直播A.①②B.③④C.①③D.①②④

A.卢米埃尔兄弟B.格里菲斯C.爱迪生D.卓别林

2.1936年16.2万人通过媒体观看了第十一奥运会,这一媒体是:A.报纸B.电影

C.电视D.互联网]

(2)引导学生创新运用历史知识进行主题班会或辩论。例如,可以让学生围绕某一主题召开主题班会或辩论,主题班会或辩论必须围绕这一历史主题有关的历史知识进行。以下是我组织学生召开的“纪念五四运动,发扬五四精神”的主题班会情况。

第一环节:纪念五四运动诗歌朗诵。

主持人首先朗诵自己的创作的诗歌:“五四老人”

“如果计算她的年龄/她已八十五岁高龄/但她却属于青年/如果度量她走过的脚步/她比二万五千里长征走得还远/但她的脚步却永远不会蹒跚/是她吹响了民族觉醒的号角/是她擂起了中华不屈的战鼓/她引领一代代青年献身祖国/她的精神是我们人生路上的明灯”

接着主持人宣布由每个学习小组派代表朗诵自己本小组搜集或创作的纪念五四运动诗歌。

第二环节:讲五四运动的故事或表演艺术五四运动的小品。

结果有一个小组表演了“在巴黎和会上的斗争”这一小品,把在巴黎和会上各国的外交使节的表情表现的活灵活现,日本代表的蛮横,美、英、法代表的见风使舵,特别是扮演中国代表顾维钧的同学把顾维钧那种义正辞严,慷慨激昂的形象表现的惟妙惟肖,博得全班同学一片热烈的掌声。掀起了主题班会活动的一个高潮。

第三环节: 讨论会“如何发扬五四精神?”

学生们围绕以下两个问题①我所理解的五四精神。②我们现在怎样做才能体现五四精神?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第四环节:分享成果。

各学习小组展示搜集的有关五四运动的图片、书籍、音像资料、纪念文章。

这一节主题班会课,充分展示了学生自主创新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四、具体实施步骤

在近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历史组不断摸索,总结出了一套历史自主学习七步法,即课程教学备--提--查--议--解--测--结七个步骤。展开而言,如下:

第一步:备。在新课讲授前教师做好备课准备。

第二步:提。在新课前一节向学生讲述本节课教学目标、重难点并提出问题。

第三步:查。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教材或查阅资料、上网,对于疑问点做下记录。第四步:议。在课堂上同桌学生或相邻学生展开讨论,交流疑难问题的解决方案,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其间,教师要善于掌握学生中存在的普遍性的问题,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对那些基础知识薄弱、历史思维能力较差的学生要作重点的辅导,并作方法论上的指导。

第五步:解。本环节着眼于对全班学生的辅导。学生回答布置的问题并提出疑问点。教师对学生答案进行评议并解答疑问点。注意一是讲授的内容要精,教师主要讲本课的知识结构和重点、难点问题;二是讲授的语言要精,教师的语言要点到为止,让学生从中得到感悟。

第六步:测,出一些有针对性的题目或练习让学生完成,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得到及时的巩固。

第七步:结。在课末教师归纳总结本课知识,使学生所学的知识系统化,并进一步得到巩固。最后,教师布置下一节课教学目标、重难点并提出问题。

五、研究成果

1.学生方面:历史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从原先那种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从对历史知识的死记硬背转变为形象记忆和体验理解;从认为历史课“无所谓”转变为意识到历史课是一门影响自己成长的课程;学生养成了收集、整理、运用资料辅助历史学习的习惯,动手能力得到提高;学会了用批判性思维学习历史„„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2.教师方面: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 第6篇

摘 要:21世纪将是一个网络的世纪。在网络环境下,如何运用网络技术服务于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教育工作者十分关心的问题。本文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一课为例,试图就网络环境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网络环境;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4)09-0057-03

一、问题的提出

2001年,在全国各地建设校园网的热潮中,教育部下达了关于中小学校园网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校园网在教学过程中合理有效地应用,不仅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而且将会促进教育观念、教学思想的转变。”因此,推进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的整合,成为各实验学校课题研究的热点。实现计算机技术与历史课堂教学的整合,已成为高中历史教师所追求的目标,也是现代教育的时代要求。但是,如何利用网络“网住”学生的心,设计好的历史网络课堂,以实现高中历史有效教学呢?笔者以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一课为例,就网络环境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和体会。

二、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由于建构主义学习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并且是真实的,因而学习者就更具有兴趣和动机,能够鼓励学习者进行批判性的思维,能够更易于提供个体的学习风格。因而,建构主义学习在教学中的应用会带来一场全新的教学或学习的革命。由于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基于Internet的网络通信技术所具有的多种特性特别适合于实现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换句话说,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可以作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理想认知工具,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所以,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教育应用的快速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正愈来愈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2.新课程《纲要》理论

新课程改革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

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一个热点话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要求信息技术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又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基本目标。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让内容丰富的学科课堂教学作为信息技术学科的有效载体,又将信息技术作为学科课堂教学的一种崭新的支撑,向基础教育现代化的目标迈进。

三、实施过程

网络环境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复习→新授→巩固练习→小结→布置作业的课堂教学模式,形成了主体教育的基本环节,构成了一个较为稳定的网络课堂教学模式,即学习资源开发 →组织网络教学→检测评价反馈→总结拓展提升。教师结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易混点、教法与学法、多媒体设计以及网络资源的利用,编写课件脚本、制作成电子教案并上传电子教案及教学所需网络资源。学生登陆资源库,分组搜集资源。组织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提出疑问。教师网上答疑,由学生分小组讨论,再由教师总结并分层布置作业,学生课中上传作业。教师要对学生作业进行及时监控测评,学生也要通过教师反馈反思学习效果。最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学习成果,教师总结拓展,达成教学目标。

1.学习资源开发

学习资源开发的重点是搭建一个合理、实用的网络学习的平台。具体说,就是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提出多层次的学习任务,并把大量丰富的相关知识信息有机地组合成一个整体,借助网络呈现给学生;学生通过这个平台,了解学习目标,学习相关的知识内容,在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完成自身知识体系的建构。

(1)对硬件的要求:多媒体网络教室一间,电脑50台左右,电脑之间相互联网,并都通过ISDN接入Internet,扫描仪、大屏幕投影仪等。

(2)对软件的要求:Office办公软件,Photoshop5.0,Flash,豪杰超级解霸,网页浏览软件(Netscape和IE浏览器)等。

(3)对学生的要求:会使用Office办公软件,并且能够独立上网。

(4)对教师的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会制作教学网站。主要用Frontpage2000制作网页,用 Photoshop5.0,Flash,豪杰超级解霸,扫描仪等进行文字、图片、图像、声音和视频剪辑等各种媒体对象的编辑。

(5)网页制作:教师在制作网页的过程中围绕所要解决的问题为基点,制作基于IE浏览器为载体的htm格式的网络主页和其他网页,以便运用局域网或网络教室,以基于教师机(或服务器)和学生机之间的交互功能进行学科教学。

(6)学前指导:教师要指导学生了解本课题网页的结构和操作方法,学生如有疑问请教老师。

2.组织网络教学

组织网络教学的过程也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要创设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乐于在学习情境中积极完成各种任务。首先,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登录学习网站,获取学习资源。通过课程标准、授课教案、学案指导、同步练习、知识树、课件下载、视频材料、教学论文、优秀课例、师生互动等学习活动,完成教学目标。教师要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操作,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并有效解决问题,有效培养学生的质疑思维能力。其次,在线讨论、深层探究、释疑思辨。这一环节是上一环节的深化,师生互动,点拨答疑。学生可通过校园论坛、QQ、博客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和发表评论,学生可在思辨中释疑,在释疑中激发灵感与创新。

(1)新课导入:多媒体显示“井冈山”、“南昌起义纪念馆”、“浙江嘉兴南湖”、“遵义会议会址”等图片,同学们去过这些地方吗?目前我国国内兴起了红色旅游,越来越多的人追寻革命者的足迹,重温革命者那激情燃烧的岁月。那么,中国共产党以及无产阶级到底是如何领导革命的呢?革命的结果如何?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段历史。

(2)目标展示:教师要点击相关菜单,以便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以问题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本课题所要掌握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一课的教学目标可作如下设计。第一,知识与能力。①识记: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诞生。②理解:认识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对中国革命发展的重大意义。③运用:运用阶级分析法分析五四运动和中共的诞生。第二,过程和方法。①问题探究:五四运动和中共诞生的背景和条件。②历史比较法: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比较。③运用图文材料和多媒体视频放映的方法,重现历史情境,感受历史气氛。第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学习五四爱国精神。②中共的诞生是历史的必然结果,中共的诞生使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第四,教学重点。五四运动、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第五,教学难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

(3)自主探究:教师点击菜单,让学生根据教学目标上网自由浏览。学生可以浏览教师上课前制作的网页,也可以通过Internet搜集相关资料,并学会利用搜索引擎,如:输入“五四运动”、“共产党的诞生”、“国共合作”、“北伐战争”等关键词可以得到大量相关资料。

(4)合作学习:教师可将教学内容分为五个小课题,要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其中的某个小课题,如“五四运动”、“共产党的诞生”、“国共合作”、“北伐战争”、“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分成五个学习小组并展开讨论,小组代表将讨论结果发送到课堂讨论区,然后每小组选派代表,各组代表将讨论结果通过各种形式或大屏幕展示出来,学生一起交流,教师可适当补充和评价。

3.检测评价反馈

教师点击菜单,学生打开课堂检测网页。本网页有各种层次和不同类型的检测题,以客观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为主。学生通过E-mail将答案发给老师,教师在主机服务器上收到学生答案后,可进行个别辅导,也可将有代表性的问题通过大屏幕投影展示,让全班学生集体评价。

4.总结拓展提升

教师对本课题作归纳总结,回归教学目标,并布置拓展问题。如:以《我爱伟大中国》为题,以某个角度为切入点查找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资料,可以做成图片展,也可以写成历史小论文。参考资料:各大历史网站、中国近代史相关书籍。

四、反思

网络环境下的高中历史有效教学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学习者,初步具有了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综合、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发现问题、比较分析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与合作研究的态度和创新能力,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整体素质的提高都会产生终身效应,也会对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改革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教育技术,在给学生带来图文并茂、声像并举的数字化信息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如:在加强对学生网络学习的行为、情感和能力变化的有效评估的研究有待突破。在高中历史有效教学实践中,学生在网络学习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还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和深入探讨。学生的问题意识、信息素养、合作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应该通过更为严谨和科学的调查实验来验证。网络学习的实践效果不应该仅仅是通过教师的总结感悟得出,而应该是通过真实的评估数据、学生的过程性表现、态度行为变化等反映出来。网络学习的评价课题应得到更多的关注。在线学习模式中,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调控难以掌握。部分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自觉性不高,合作意识不强,在学习过程中游离于学习进程之外的现象时有发生。如何帮助这一部分学生更好地适应网络学习,是一个有待进一步研究并解决的问题。

总之,网络环境下的高中历史有效教学,机遇和挑战并存,希望和压力同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应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探索,一定能开创高中历史教学美好的新明天,使古老的历史学科在先进科技的辅助下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 兰宏生.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思考[N].中国教育报,2001.[2] 兰祖利.丰富教学模式[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 吴磊.网络环境下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中学历史教学,2007,(10).*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基于网络环境下的

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批准文号:“十

二五”个12字第Z049号。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 第7篇

人教版《中国近代现代史》必修教材,体例新颖,内容丰富,有鲜明的国情意识和时代特点,体现了跨世 纪人才素质培养的需要。但它是一套无“纲”(教学大纲)之“本”,用之者还在起步阶段。所以,一线教师 深感它的难度太大,很不适应,急待解决的问题不少,其中就有学科能力这一难题。笔者把这两年教学的感受 “提要”出来,仅供批评研究。

一、熟悉重要史实的能力

这是一项首要的、最基本的历史学科能力。主要有:听、视和观察的能力,阅读能力(小字和好懂的原始 资料),记忆能力和区分史实作用的能力等。配置于教材页面上的文字和画图,大都有史实意义,所以要善于 区分它们的地位和作用。这是教材特点所要求的一项能力。(1)区分主体内容和从属内容;(2)区分必须储存和 “过眼烟云”;(3)区分基本史实和非基本史实。基本史实(在历史的点、线、面、体中不可或缺)必须熟悉,扎实准确,“入库”储存,例如大字(主体)的内容、大事年表和历史地图中最重要的地名、空间等;(4)区分 基本史实的相对性。即在这一历史体系中是基本史实,而在可以涵盖它的另一再大的体系中,是非基本的史实 了。此点较难,重点较不妨试试。

中华民族拥有的文物、古迹和馆藏极为普遍,图片影视资料极为丰富,可同熟悉重要史实结合起来,并适 当发展乡土访古考察的能力。

二、理解历史概念的能力

历史概念是在历史表象的基础上经过思维活动抽象概括而成,以反映历史事物的本质属性。掌握和运用历 史概念是理性认识历史的起点,是历史思维能力的“发祥地”。历史概念在学科能力中举足重轻,是基本能力 中的“基本”。

1.单一型历史概念

这类概念就是一个一个的“历史单位”,教材中比比皆是。属于史实性的有“井冈会师”,“五卅惨案”,“《北京条约》”,“黎元洪”,“《论持久战》”“台儿庄战役”等。属于论断性的有“民族英雄林则徐 ”,“工农武装割据”,“中外‘和好’局面”,“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爱国统一战线”等。

2.复合型历史概念

它由若干个单一型历史概念组合贯通而成,又称概念系列。“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是三个独立存在的单一概念,但组合贯通之,成了“三大战役”这个复合型概念。“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这一概念复合了时间、“恢复国民经济”、“三大运动”、“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这五个单一概念。参 与“复合”的各个概念之间,是由其内在逻辑联系而成——或递进关系、或因果关系、或包含关系、或并列关 系等。

3.历史概念的特点

(1)各类各个概念都有客观性、独立性;(2)凡概念,都有其特定的、准确的外延(量的属性)和内涵(质 的属性)。这是掌握和运用它的关键所在;(3)历史概念是历史基础知识的一个方面;(4)概念群体之纵横及其 网状化、序列化、具体化,就是历史学科知识体系了;(5)对概念失之准确或错乱,必定损害正确的历史思维能 力的发展。

此外有众多的理性化概念,“半殖民地”、“共和政体”、“民主革命”、“改革开放”等等。运用时,不要抠定义、追外延、究内涵,能恰当地揉合于史便罢。

三、纵横基本线索的能力

历史是线索的交织品。基本线索是跳动在历史有机体中的脉络,是人们认识历史的途径。万千纵横有线索,万千变化有线索。会抓、会用历史线索为历史学科独特有之的一项能力。

1.历史线索的两大类

在历史整体中,线索或隐或显地表现为粗细、长短、远近、中外、主从等;有曲线、直线、折线等;有政 治的、经济的、文化的、战争的、社会过程的等。但是,按性质和作用分辨,只有基本线索和非基本线索两大 类;按走向分辨,只有纵向、横向两大类。掌握了分类,就懂得了这项学科思维能力的基本思路。

2.基本线索的三重性

客观性,是它的第一性。主观性,为师生对它的认知(即“理线索”)。相对性,指它的起止时空限定和 功效的特定范围。三相结合,才能抓准用好。

3.基本线索的三功能

(1)贯通来龙和去脉,体现内在联系;(2)提挈内容和要点,利用抓纲织网;(3)明确趋势和归宿,揭示变化 规律。纵横这三项功能,可以让学科能力同历史的脉搏一起跳动。

4.基本线索的两误区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 第8篇

一、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 教师的教学方法手段有限, 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方面束手无策, 导致学生对历史课产生厌学情绪, 学习效率大打折扣。目前的历史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1.创设教学情境不合理。

随着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普及, 很多教师在课堂上都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 但是, 往往重形式而轻内容, 在教学设计这一环节没有作充分的准备, 或者是与学生的实际能力不相适应。在教学中, 教师只让学生关注于精美的教学课件和视频资料, 却不给时间让学生去独立思考, 这使得多媒体设备成了摆设, 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 完全没有融入到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中。

2.重知识, 轻感情。

说教式的历史教学缺乏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那种一本教材和一支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是起不到情感教育的作用的。教学中偏重知识的传授, 而忽视了价值观的培养, 这是与历史教学尤其是中国历史的学习格格不入的。学生学习没有动力和情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最终会影响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也就谈不上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

二、创新途径

1.创设教育情境。

要摆脱历史教学中的枯燥无味的教学方式, 教师必须学会利用自身对历史的情感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 突出人性化的色彩, 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目的性。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 必须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的, 在激发学生的兴趣方面,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实物情境, 如, 在讲到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时,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放视频, 展示辛亥革命爆发之前的中国社会百态;在讲到我国的原始社会时, 教师可以展示原始社会的生产工具模型, 如石刀和石斧等, 通过实物的展示, 使学生对特定历史时期有更为直观的认识。同时, 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课外活动, 如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历史文物古迹, 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感受到历史的存在感, 培养学生对家乡历史文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2) 教师在高中历史的教学中, 可以使用音乐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增强历史文化的感染力, 从所教课堂内容的实际出发而有选择地播放音乐, 使课堂内容的主题得到升华, 让课堂更生动、更有活力。 (3) 教师在进行情境教学时, 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作为教师, 要提高自己的历史素质, 通过自己对历史的情感, 使学生体会到历史的存在感, 利用液晶投影仪来展示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现状, 使学生和历史零距离接触, 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感悟能力。

2.熏陶学生情感。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必须重视自身情感, 利用自身情感感染学生。首先, 教师对教学课堂情境的创设必须科学合理, 利用生动的形象诱发学生学习。教师必须提升自身素质, 全身心地投入历史教学中, 从而使学生真正对历史有一个全面理解, 对民族英雄充满敬意, 进而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爱国情感。教师要深切地投入教学内容中, 利用自身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民族情感, 促进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其次, 教师要利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教学, 教师要重视语言的声调, 如讲到群众运动或者起义时, 教师的音调可以顺势提升, 利用高声调及较快的语速突出事件性质, 从而吸引学生注意, 使学生了解历史事件的重要意义, 激发学生心中的爱国情怀。另外, 教师可以利用生动的面部表情及行动语言等, 向学生传递一些历史信息, 并且更好地吸引学生学习,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教师的教学效率。

上一篇:高材生下一篇:医院收入会计工作总结